教育现代化核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现代化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现代化核心

教育现代化核心范文1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核心要素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1-0041-04

作者简介:邢彦明(1972―),男,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

基金项目:北京政法职业学院2014年度重大课题“以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建设驱动政法高职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研究”(项目编号:kyzd201403)

一、高职教育改革面临大数据时代严峻考验

20世纪90年代,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即“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如果说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诞生开启了人类社会信息化的大门,那么,随着各种无线网络、移动终端、电子商务的普及和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海量信息呈现出的爆炸状态,引发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产生连锁效应,21世纪的人类社会,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生存阶段,展现出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全新特征,“网络移民”正逐渐为“80后”、“90后”新生代的“网络原著民”所代替,“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成为同时空并存的两种生存状态。在此背景下,以信息化引领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已经切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为适应21世纪大数据时代教育发展的新变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信息时代赋予教育改革发展的崭新课题。用“革命性”一词来定义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影响之巨大、之深刻,足以见得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之重视程度。作为回应,教育部于2012年3月专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首次明确提出教育信息化的十年发展目标、发展任务、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都对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信息化成为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进程中,以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全面深化改革,信息技术发挥着必不可少的催化作用。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构建国家、省、学校三级数字教育资源开放共享体系,推进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以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主要任务与重要举措。

二、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任务紧迫艰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教育信息化过程划分为从初级到高级四个阶段,即:起步、应用、融合、创新。我国教育信息化起步较晚,全国各省市建设基础也不平衡,呈现多阶段并行的景象。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发展态势更加迅速。根据国家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把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目标任务定位为:到2020年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这个目标,是国家整个教育体系中各级各类教育的总要求,兼顾了全国各地存在的从起步应用到融合创新等不同情况,在此基础之上,每一类型教育领域、区域中信息化建设的着重点和针对性是有所区别的,高等职业教育在进入体系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紧紧跟上国家和世界教育信息化的时代潮流。

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十年规划指出,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教育管理信息化初见成效,对于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初步显现。据统计,截止2015年1月,共有105万名教师、180万名学生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通空间,各地共在活动平台的“教研”频道内创建学科教研工作室5 055个,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推进教育信息化仍然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所谓高职教育信息化,其主要内涵是指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领域全方位地深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为核心,以教育云为展现平台,丰富高等职业教育内涵,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创新,构建高职教育数字化生存和发展环境,提高高职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引领和支撑高职教育全面发展。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跨界教育类型,其信息化建设对于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联动效应,既可以与高等教育信息化相对接,更能够与职业教育信息化相融合,是构建先进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教育信息化体系、信息化学习环境、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宽带网络全面覆盖数字化校园、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基本目标是实现信息化对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全面促进。

三、三大核心要素关系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成败

数字化生存环境具有开放、自由、平等的扁平化特征,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员参与的系统化工程,每个个体都必须是局中人而不是旁观者。教学、管理(服务)、评价是高职教育信息化最为核心的要素,三者之间相互支撑、相互存进,构成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三大支柱,其中教学信息化是中心,管理服务信息化是保障,质量评价信息化是推手。

(一)教学信息化

高职教育教学信息化,包含“教”和“学”两个领域,二者并存而不可分割,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首先是“教”与“学”观念的转变,其次是“教”与“学”信息化环境,“教”与“学”信息化技术,最终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提高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这是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中心。

1.“教”与“学”观念的转变

理念是先导,观念转变是前提。信息化对高职教育的影响首先在思想,是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革,缺乏先进理念指导的行动是容易偏离方向的,我们一定要避免“唯技术”的教育信息化倾向。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首要任务是要实现教学的信息化,这既包括教师“教”的信息化,也包括学生“学”的信息化,“教”与“学”的信息化不仅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更是“教”与“学”的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因素的系列性转变问题,共同合成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最佳呈现方式,即在网络信息技术支撑下,充分发挥师生主体作用,教师“以学习者为中心”地教,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中心”地学,“教”与“学”都是一种自主构建的过程,信息技术催化了“教”与“学”更加广泛的交互性,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的跨时空限制正在被突破。

2.“教”与“学”信息化资源的构建

资源是基础,开放共享是根本。信息化对高职教学环境的影响最为突显的表现形式就是网络化的学习资源,无纸化全覆盖网络校园等教学环境信息化基础建设、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项目,都是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与环境信息化的最集中、最典型体现。专业是引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龙头,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信息化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综合应用,其基本构架是以教育云存储为平台,按照“资源+情境+平台”的模式,从专业人才培养顶层进行课程体系结构化设计,运用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虚拟等多样化信息表现手段,构建“从职业出发、在行动中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开放式数字化自主学习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同时,将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教学理念和技术引入网络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3.“师”与“生”信息化能力的提高

技术是手段,人的要素是关键。教育现代化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只有通过师生主体才能发挥效用。高职教育教学方式与手段的信息化,最主要地体现在教师创建和运用信息化教学环境、数字资源和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以及学生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的能力上。传统的“三尺讲台、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讲授方式,难以满足职业教育“教学做训评”一体化教学的现实需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是大势所趋。目前,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推行的精品开放在线课程、慕课中心、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等,涵盖了信息化实训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网络课程以及移动学习终端等诸多项目,对于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技术的应用和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学生信息化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管理信息化

管理不仅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管理的科学化程度,也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催生管理信息化。高职教育要改革,高职教育管理也要改革,教育管理模式、组织形态、工作方式都将产生深刻变化。管理方法、服务模式的信息化以及信息化管理服务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1.管理平台与方法的信息化

现代高职院校管理工作呈现出更加复杂化、精细化、网络化的特征,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是衡量高职院校管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尺。高职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覆盖高职院校管理与服务各领域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以此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数据、信息高效传递、存储、运用和工作任务快速接收、办理的一体化,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提高高职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师资管理、教工培训、社会实践、教师招聘等人力资源系统,数字化校园、党务管理、绩效考核、教科研项目等行政办公系统,招生就业、学生管理、宿舍管理、社团管理等学生管理体系,资产管理、部门预算、工资发放等资产管理体系,学籍管理、排课管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考务管理、教材管理、顶岗实习、评教管理、督导监控等教务管理系统,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均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管理体系,相比于传统的非信息化管理方法更加便捷、快速、准确和高效。

2.服务模式与手段的信息化

在高职院校,管理与服务是不可分的,一定程度上讲,管理就是服务的另一种呈现方式。随着管理手段与方法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方式和手段的信息化应当有相应的同步发展,社会服务、后勤管理与监控、场地管理、车辆管理、一站式服务、移动图书馆等校园服务系统,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集团化办学等管理服务模式,也愈来愈与信息化、网络化更加紧密地结合了起来,管理与服务的面向不再限于狭小的校园空间,跨界服务成为新兴方式,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的空间得到极大扩展。

3. 信息化管理服务队伍建设

人的因素始终是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因素,专业化、高水平、结构合理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服务者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在建立和完善教师信息化执教能力技术标准,有效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同步制定和落实管理服务信息化岗位职责,提升管理服务者的信息化规划能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够适应大数据时代以“网络原著民”为主体的学习者数字化生存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评价信息化

从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和行政管理的角度而言,把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融入高职教育教学评价评估,是转变管理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建设高职院校现代学校制度的有效路径,对于促进管理决策科学化、社会服务系统化、办学管理规范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职院校微观层面,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互评、教学督导、第三方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数字校园,兼收并蓄纳入到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之中,丰富和改进了传统的教学评价与管理手段。在国家宏观层面,根据《教育部关于改进评审评估评价和检查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评查工作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模式,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评查系统已成定势。随着教育部职业教育评估网和高职数据中心的建立,2014年以前普遍存在的单机版人才培养数据采集平台正迅速被网络版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所代替,其功能正在进行着从静态到动态、从游离到同步、从条状到网状、从传统到现代、从采集到应用的全面转变,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平台、科学管理决策平台、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和创新发展平台,以信息和数据为主线串联在一起,正推动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迈上新的台阶。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评价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条主线,抓住了它,就把握住了大数据时代职教改革跳动的脉搏,就把握住了当前乃至今后一定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才不会错失新一轮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良机,才不会落后于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

参考文献:

[1]汪基德.从教育信息化到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11(9):5-10.

[2] 薛建国,庄俭,梁霏.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28):46-49.

[3] 范如涌,项晓乐.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内涵及其发展模式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3(9):25-29.

Research on the Core Factors of Constructing Moder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XING Yan-ming

(Beijing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Beijing 102628, China)

教育现代化核心范文2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优势。

(一)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激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语文教师准备教学的重要工具,从备课查找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软件都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2.一些语文课在学习前必须让学生上网查资料,而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办法帮助自己查找资料,很快解决了学习上的难题,大大的节省了学习时间,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帮助语文老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内容的直观化与形象化,放大一些语文现象和过程丰富学生观察记忆力和听力。如在教学生认识大自然的奥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出示各种动物以及它们的叫声,一方面学生会把自己认真观察到的动物记在脑中,另一方面会不由自主地记住各种动物的声音,等老师提问:“请大家听声音说出动物的名字?”时,学生兴趣高,就能积极主动回答问题。

2.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利用多种媒体的介入,为学生学习提供全面的感性材料,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学生的感知阶段创设情景,提供与所学课文和词语有关的声音、图像,将抽象的文字叙述与逼真的情景结合起来,使学生身临其景,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准确理解所学知识。

例如,我们在讲“咆哮”一词时,就是利用图像及录音,让学生一边观看昏天黑地、飞沙走石、狂风即将吹倒树木的录像,边听狂风怒吼的录音,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那就是狂风“咆哮”,并能把这一词语应用到相类似的场合中,不但使学生对词语认识深刻,而且运用自如。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课文的:先播放了一段关于宇宙的影片。在茫茫的宇宙中,各星体有的静立,有的默默无闻地运转着。学生感受到了宇宙的美丽和神秘,增强了探索宇宙的好奇心。此时,教师问道:“在这茫茫的宇宙中有一个跟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星球,那就是地球。”接着,教师又在电脑屏幕上出示一张地球的图片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学生通过屏幕很直观地感知了地球的美丽。这时,他们想了解地球的欲望更加强烈。教师顺水推舟,将他们带入了重点段的学习。

3.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突破重、难点。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中,“人类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是教学的重点。为了突破这个重点,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自学的形式。首先,让每小组的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接着,让每一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资源,上网获取这些资源被破坏情况和导致后果的信息;最后,利用这些信息每一小组作为某一资源管理部门向同学们说明地球资源被破坏情况及后果,并谈谈本小组的看法。通过“管理部门”的介绍,每个同学都深刻地认识到破坏了地球人类将无法在地球上生存。在此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增强。

(四)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21世纪是以网络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教育作为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也在这场革命中获得了新的动力。多媒体技术为各种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更易于实现和操作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因为它可从根本上激发教与学的兴趣,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可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物质保障,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

(五)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学习方式。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介入,使语文阅读实现了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的发展。这种全新的、开放的学习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假如教育资源极其丰富,学生就能方便地查阅、获取相关知识,满足他们对知识的迁移学习与理解,体现了信息社会对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要求,更对我们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语文教学该如何面对这种形式的改变,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的关键。

(六)多媒体教育技术改变了语文教学的知识观、数量观。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教学的形式有了根本的变化,还使语文教学从单一传授课本知识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使教学的内容和数量更加多样化、开放化。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存在着一些误区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越来越接近现代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然而在课件制作和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是我们要注意克服的。误区一,形式上热热闹闹,不讲求实际效果;误区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缺少融合;误区三,教师、学生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中各自的素质还需完善;误区四,教育手段先进,教育思想便先进;误区五,公开课,尤其是评优课一定要用多媒体;误区六,以视听代替想象、朗读。

教育现代化核心范文3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初中化学;整合;教学情境;学习方式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进行简单的描述。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于一身的教学优势,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真实感,利用它我们可以将化学教学内容以图像动画、文字注释和动听声音等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创设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比如,在学习《燃烧和灭火》这一课题时,一上课,我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了《冬天里的一把火》这首歌曲,并播放了几张失火和灭火的动画视频,将学生带入了火的意境,而后,让学生对火展开分析和讨论。这样,我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了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有效吸引了学生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全心全意地进入到对燃烧和灭火的学习活动中。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它自行搜索和知识内容相关的信息,并对搜索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以此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转变,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教育现代化核心范文4

【摘 要】在目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是新课改所提倡的,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对于推进教学改革也是非常有效的。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不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 现代化技术;小学数学;教学手段;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8-0008-01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课改要求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学成果,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按照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教师在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时候,将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更直观地体现出来,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具备的教学效果,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以往课程教学中沉闷的气氛,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一、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将单纯的文字转化成动画、图片和声音等形式展现给学生,可以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印象,通过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综合整合,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不足之处,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优势,在教学中创造适当的情境,将抽象的教学工作变得生动,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弥补了教师生硬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非常有效果的。

二、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学,不但可以丰富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突出在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将课堂的主体由教师交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

由于小学数学的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而且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对于知识和事物的理解需要形象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而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正可以解决这个教学工作的难点。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将单纯的文字转化成动画、图片和声音等形式,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获取知识,可以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印象,同时也将教学工作中的难点直观地表现出来,使学生的思维和思考方式更加清晰明了,这样就将知识难点简单化、直观化、形象化,让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例如,在讲授统计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对视频中的相同事物进行统计,这样不但可以将生硬的知识形象化,同样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是非常好的教学手段。

在每节教学工作中,教师都会将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进行重点讲解,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将难点和重点直观地表现出来,只是靠教师单纯、生硬地讲解,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和掌握。而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会将文字生动化地表现出来,这样既可以达到教学目标,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动态的演示,将静态的文字转化成动态的画面,这样对于突出教学难点并突破教学难点是非常有利的,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向学生讲解轴对称图像的时候,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比较形象的图片,在这些图片中既有轴对称的也有轴不对称的,图片的选择比较广,可以选择植物、人物、动物、建筑物等,最好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这样不但可以将学生的模糊意识清晰化,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图形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但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给学生讲解问题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出一道题目,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对本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课堂演示,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相互的沟通和交流,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主要突出了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教学环节下,要求教师要设置一些具有可以讨论性的题目,同时也要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讨论研究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适当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模式,发散学生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小学数学的课本中有很多的数学概念,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纪都比较小,对于概念的记忆比较困难,而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的记忆,帮助学生进行记忆,提高教学成果和教学质量。

三、结语

在目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对于推进教学改革也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按照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工作,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是非常好的。

综上所述,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有机结合,不但可以丰富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突出在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将课堂的主体由教师交还给学生,并且还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空间,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代振业.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9).

[2]韩伟.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理论与实践,2015,(2):37.

教育现代化核心范文5

关键词:信息化;初中语文;现代文;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对中学各科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越来越彰显出它的重要性,成为了实施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我根据从事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所积累的一些经验,认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就必须积极鼓励在中学各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一、实施减负、改革教法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减负”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举措之一,它是素质教育向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及日常教学中“课堂不会课外补”的“灌输”式教育亮起的一盏红灯,更是给引起学生厌学现象的至今仍寄存在基础教育中一些教学弊病敲响了警钟。我认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从手段上,而且从观念上、教学模式上都引起教学的深层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了教学改革的一个大的突破口,在此前提下我结合现代文教学展开了探究。

二、提高技能、有的放矢

众所周知,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一线教师,在于有效改变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于他们能否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开展研究必须有的放矢。首先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备,培训骨干教师掌握基本的微机操作基础,并加大教师网络搜索和教育软件运用力度。通过这些培训,大部分教师都能熟练准确利用网络快速制成一些课件,并能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但仅有这些还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整合,课件应用还仅仅是为教师的讲解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而非真正去开发学生智力,还远远没有达到让学生自主地动脑、动手学习。在观念上,仍停留在教师悉心描绘,学生机械记录。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课题小组成员集体参加“Intel未来教育”培训,首先转变观念,拓宽视野,勇于构建,大胆尝试,真正在日常教学中体现“主导―主体”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认真思考过问题后,自己先利用网络查找答案,然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拿出相关依据,形成大讨论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实验对比,已显示出一些成效。由于三中的便利条件、设备齐全,在课余时间,学校专门为我所担任两个班级开放微机室,使学生能够查找相关资料,并会简单使用powerpoint、frontpage、flash等软件。比如我教学语文第四册《气候威力》时,就让同学们充分利用网络查找一些关于南极洲的题,并运用frontpage做了一个网站,并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自行命名,从而把南极洲的特点,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出来,顺利完成了教学。

在这一系列利用网络的教学过程中,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促使了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三、兴趣激活、技能提高

在整合研究实验之初,我在所承担的两个班做了问卷调查。统计后显示,在搞实验之前,学生利用网络来学习的人很少,而甲班与乙班的对比中发现,甲班利用网络学习的人稍微多一些,于是我就选择了甲班做为重点实验班,即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运用网络进行探究式教学,乙班的教学方法,仍为常规教学。三个月后,我又做了类似的问卷调查。统计后显示,实验班的学生在语文学科中使用计算机增幅较大。但是,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自主探究,开展交互式学习的机会还很少,每月仅占22%。此时两班的语文成绩,已经由原来的基本一致,转变为利用信息技术的实验班,语文整体成绩有一定幅度提高,这充分显示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显著作用,这使我信心倍增。

又经过半年多的对比教学,以上统计数字又有所变化。实验班学生利用电脑,网络学习比例,有大幅度增加,交互式学习的同学也由原来22%占到58%。实验班的考试成绩仍然占居优势。这些对比材料充分说明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突出作用。这种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促使学生真正做到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重在实用、形成模式

实验成果中在检验。我在讲第一册《木兰诗》时,是整个实验的摸索阶段,利用Powerpoint,把卡通片《花木兰》部分精彩内容剪辑到课件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激情,并提出问题:“在封建社会女子一般是不允许抛头露面的,而花木兰为何要去参军,并且为何要替父从军,又为何立下赫赫战功后而不受禄?”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结合背景资料,电影片段,反复研读课文,找出答案,并抒发自己的感慨。

又如我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便利用Frontpage做了一个简单的“陕西民间艺术宝贵遗产--安塞腰鼓”网页。并通过一些影视资料让学生们体验到“什么是生命的律动,力量的宣泄。”但是,经过课后反思,我认为这个案例的设计还是间接地给学生们去展示老师的思想。

教育现代化核心范文6

一、体系的构成

“至善教育理念”由“核心理念”和“四维理念”两个层面构成:

第一个层面呈现理念的核心内容,为“核心理念”——“人本发展,止于至善”。关键词是“人本”和“至善”,前者是大前提,是基本原则,后者是落点,是发展的目标,故将区域教育理念简称为“至善教育理念”。

第二个层面依据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从公平性、优质化、终身化、开放性四个维度分解和阐述核心理念:维度一是教育的公平性,表述为“追求公平”;维度二是教育的优质化,表述为“达致优质”;维度三是教育的终身化,表述为“服务终身”;维度四是教育的开放性,表述为“深化开放”。

二、理念的内涵与提出依据

(一)第一个层面“人本发展,止于至善”,涵义界定为:区域教育以人为本,追求卓越。

(1)“人本发展”

我们这样阐述“人本发展”的含义:教育发展着眼于人的发展(以人为本),教育发展依靠人(教师等一切人力资源),教育发展的成果为人共享(教育公平、均衡)。

(2)“止于至善”

我们这样阐述“止于至善”的含义:区域教育以至善至美为终极目标,追求卓越,创造卓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建设幸福花都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二)第二个层面“追求公平、达致优质、服务终身、深化开放”。

1.“追求公平”

我们这样阐述“追求公平”的含义:以城乡一体、高位均衡为着力点,保障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提供人人有选择、生生有个性、个个能成功的教育。

2.“达致优质”

我们这样阐述“达致优质”的含义: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创造优越的教育条件,提供优质的区域教育服务,谋求优良的教育质量,培养优异的现代人才。

3.“服务终身”

我们这样阐述“服务终身”的含义:一是教育过程奠基终身,教育活动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以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出发点;二是教育体系关怀终身,建成类别齐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相互贯通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公共教育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终身学习需求。

4.“深化开放”

我们这样阐述“深化开放”的含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教育对外开放和高度包容,深化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合作能力的国际化人才,适应国家中心城区副中心、空港门户城区建设需要。”

三、理念的实践

(一)坚持“二十字”工作方针——为理念实施提供工作原则与总体要求

在本区规划纲要中,我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二十字方针,并使之与区域教育工作实际相结合:一是把强化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二是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三是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四是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导向,五是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二)实施“十项重点改革”——通过改革促动发展

教育改革与创新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本区规划纲要中,“体制改革”作为一个重要部分,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内容,本框架整理出以下十项重点改革:一是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主体多元、形式多样、公民办协调发展的办学体制,二是完善“上级支持、以区为主、镇(街)补充、社会资助”的教育投入机制,三是建立政府为主、成本分担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四是完善民办教育管理体制,五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六是深化以中小学课程改革为重点的人才培养制度改革,七是完善中小学入学和招生考试制度,八是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九是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十是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三)实施“十项重点工程”——通过项目带动发展

本区《教育规划纲要》根据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需要,拟定了十项教育重点工程,力求通过项目带动发展:一是学前教育改革工程,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两项工程”(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三是深化学校布局调整工程,四是现代教育装备工程(教育设备标准化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工程),五是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化工程,六是中等职业教育集群化工程,七是民办教育扶助工程,八是师资队伍整体优化工程,九是科研兴教工程,十是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