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与科学考研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设施农业与科学考研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设施农业与科学考研方向

设施农业与科学考研方向范文1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考研”信息服务 现状 对策

在发挥图书馆基本功能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服务创新活动,是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所谓创新服务就是指图书馆通过多种途径,主动了解各类读者当前及潜在需求,分析读者类型和需求结构,及时更新服务手段,改变服务方式,千方百计提高服务质量,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和实用的服务[1]。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研究生教育深受社会关注,成为广大青年热切向往的目标。各高校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增加,“考研”已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随着“考研”人数的不断增加,广大考生对“考研”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对高校图书馆的相关信息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因势利导,为众多“考研读者”提供优质的“考研”信息服务,这不仅是当前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自我发展的契机。

1. 高校图书馆开展“考研”信息服务的必要性

1.1 高校出现“考研热”

几年前,人们还把成才的希望寄托在高考上,出现了千军万马争过高考“独木桥”的壮观场面。而目前,全国各高校出现了 “考研热”。在各高校的教室、图书馆到处可以看到为了“考研”而刻苦学习的身影,“考研”已成为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从整体人数上来看,全国历年“考研”人数呈迅速增长态势。下表是1997―2004年全国“考研”人数统计。由表可以看出,自2000年开始,“考研”人数大幅增加,考录比例也逐年提高。

从学校个案来看,部分学校的研究生报考率、录取率特别高。据报道,曲阜师范大学在2004年有本科毕业生有3864名,其中2932人报考了研究生,报考率达76%(其中1389人被录取,“考研”录取率为35.95%)。烟台师范学院2004届的2602名本科毕业生中,“考研”过线1168人,过线率达44.9%(其中生命科学学院“考研”过线率高达75.4%,有19个宿舍的106名学生集体参加“考研”全部过线,有媒体甚至将之誉为“考研奇迹”和“研究生的摇篮”)。聊城大学近5年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人数也占毕业生总数的30%以上[3]。

1.2 大学生“考研”的发展趋势及其对高校图书馆的迫切需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迫切需要更多的拥有丰富知识的高素质人才,而大学生在其毕业后考取研究生,向着更高学习目标迈进,是其成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技能、高学历人才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在不断上升。高考扩招后,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与日俱增,“考研”已成为大学生缓解就业危机、谋求较好岗位的首选。因此,近年来“考研”倍受高校教育工作者以及应、往届大学毕业生的重视和青睐。2002年10月22日,在中国研究生院长联席会上,周济同志表示,预计到2005年,在校研究生人数将突破100万大关[4]。也就是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考研”热的出现,“考研”队伍的逐年壮大,意味着“考研”信息需求量的迅速增加。作为信息集散地的高校图书馆,认真分析“考研读者”信息需求的特点,及时、主动地推出个性化、特色化的信息服务,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必要。

2.高校图书馆“考研”信息服务的现状

“考研读者”是一个特殊的读者群体,他们利用图书馆的目的性很强,在使用时间、使用环境以及信息服务等方面对图书馆的要求比较高。他们希望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料相对集中的优势,为自己的进一步深造提供咨询。特别是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希望通过图书馆的图书、报刊、网络等资源获取专业设置、研究方向、招生人数、导师情况、考试科目以及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考研”信息,以便有效地进行复习、备考。

近几年来,部分高校图书馆在“考研”信息服务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提供自习室、借阅全国“考研”专业目录等。但由于图书馆的服务定位、目标和方式主要是围绕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展开,在“考研”信息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主要是:对开展“考研”信息服务重视不够,“考研”信息服务工作起步晚、发展慢;“考研”信息资料建设投入少,缺乏应有的经费保证, 相关信息资料种类少、破损多,不能满足读者需求;“考研”信息服务工作缺乏积极性和创新性,还不适应当前大学生迫切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局域网建设忽略了“考研”读者,没有开辟相应的栏目,致使获取“考研”信息的途径比较单一;信息、咨询和服务工作不到位,“考研”读者还未能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5]。

面对大学生迫切的“考研”信息服务需求,高校图书馆只有更新观念,改革传统服务方式,不断探索和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才能更好地为“考研读者”服务,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和教育功能,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

3.高校图书馆加强“考研”信息服务的措施

3.1 提高对“考研”信息服务工作的认识

为读者提供高效、快捷、方便的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最终目标之一。开展“考研”信息服务,既是高校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的需要,也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对“考研”读者群体的逐年庞大和对“考研”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校图书馆应提高思想认识,充分重视开展“考研”信息咨询和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改变以往的管理和服务观念,将“考研”信息服务工作纳入图书馆的正常工作中,合理规划,统筹安排。进一步加强馆藏资源的建设,收集、整理和开发“考研”信息和资料,使图书馆的馆藏结构不断优化,各种服务职能协调发展,为“考研读者”提供及时、周到、细致的服务,使图书馆真正起到文献、信息中心的作用,从而为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国家高层次人才的成长做出积极贡献。

3.2 加强“考研”信息服务工作的“硬件”建设

所谓“考研”信息服务工作的“硬件”建设,就是要在“考研”信息资料的购买、加工以及必要的设施等方面多做工作。第一,增加投入,购买“考研”信息资料。需要购买的“考研”信息资料主要包括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每年组织编写的招收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国家统考科目考试大纲和辅导图书、研究生招生单位每年度的招生简章等资料。第二,增加人力,对“考研”信息资料进行深加工。可以根据考生对“考研”信息的不同需求,按“考研”准备与常识、“考研”政策信息、院校信息、导师信息、历年录取分数线、“考研”公共课信息、“考研”专业课信息、复试信息、法律硕士专题信息、MBA专题信息、MPA专题信息等来编制专题索引,为广大考生提供更好的服务[6]。第三,增加设施,制作“考研”信息宣传栏,设立“考研”信息专题阅览室。专题宣传栏和阅览室的设立,可以使学生快速、有效地了解并使用与自己所报专业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3.3 开展“考研”信息服务工作创新活动

图书馆开展“考研”信息服务工作,不但要进行“硬件”建设,而且同时要做好“软件”开发工作。所谓“软件”开发工作,即要在“考研”信息服务工作的方式、方法上多进行创新活动,以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图书馆开展“考研”信息服务工作,是建立在为教学、科研工作做好服务保障的基础上进行的。与此同时,又要对人数日益增多的“考研读者”开展全面、细致的服务,其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因此,必须加强对“考研”信息服务工作的创新。创新工作主要包括:第一,加强与“考研”读者的联系,根据读者的需求提供服务。通过对外公布“考研”咨询电话和电子邮件地址等方式,及时收集、了解和掌握读者的需求情况以及对“考研”信息服务工作的评价和意见,认真做好信息反馈工作,随时更新服务内容,调整服务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第二,通过互联网获取并“考研”信息。互联网是高校图书馆获取和“考研”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高校图书馆可以派专人收集整理这些信息资料,可以把相关资料下载并分类汇编,供读者查阅,也可借助图书馆局域网和校园网供“考研读者”查询[7]。第三,制作“考研”光荣榜和开办“考研”信息专题讲座。可以把本校历年来“考研”成功者的考取院校、专业、经历等制作成册子,进行宣传;让本校近期“考研”成功者以及熟悉“考研”信息资料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考研”信息专题讲座,对“考研读者”进行鼓励和辅导等。

3.4 培养高素质的“考研”信息工作人员

基本的“硬件”和“软件”具备以后,信息服务工作的主体――图书馆工作人员,其业务素质对信息服务的质量就起关键性作用。“考研”信息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考研”信息服务工作的水平和效果。“考研”信息工作人员要富有热心和耐心,能热情为读者服务;要熟悉馆藏资料和“考研”基本程序;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强,具有广泛收集、整理和利用现代化手段传送、交流“考研”信息和资料的能力[8];善于利用各种及时、重要的“考研”信息,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咨询服务,为学生“考研”当好参谋和助手。

参考文献:

[1]郑福根.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与“考研”指导[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2(3):65-66.

[2]李树爱.大学生“考研”的原因、问题及对策[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5):188-189.

[3]文汉云,高迎斌. 高校本科教育应试化的原因分析及深层次思考――析《部分地方院校成为“考研”基地》[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 (5:)94-96.

[4]赵宝英.“考研”热分析及“考研”信息咨询服务工作浅探[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1):68-69.

[5]帕提曼,马国柱.论民族高校图书馆与“考研”信息服务[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50-152.

[6]赵宝英. “考研”热分析及“考研”信息咨询服务工作浅探[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1):68-69.

设施农业与科学考研方向范文2

关键词: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1-144—02

作为一所地方院校的新建学院,要解决好人才的“应用型”培养,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比较多,在此过程中,笔者认为,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商榷。

一、因流溯源——讲究专业教学内容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结合的针对性

对于任何一个专业培养定位的确定,显然所在学校都可能在制定过程中,对国家相关文件及很多其他学校的培养方向进行了广泛的参照。但有一个现实性的问题往往都被忽略掉了,那就是如何才能够突出特色的问题。作为一所地方高校的新建专业,必须一切从最基础的领域抓起。但软硬件包含的内容,像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堂教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及实验设施设备,都难以在短时间内对这一专业可靠地驾驭,特别是教学实验设备及时配套到位问题更为突出。我们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要达到这一工科专业教学实验设备与设施的基本完善配套、成规模,没有近千万元的设备投入显然无从谈起。与此同时,高学历教师的引进与消化以及教师对设备的掌握和运用设备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完成从理论与实践结合,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完整的过程。因此,必须对专业定位问题进行切实的研究,制定出具有本院校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再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这一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工科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计划安排蓝本的教育部专业教学大纲成为实施专业教学的主要指导性文件,由此带来的效果是,课程的安排和教材的选择基本成为大纲所制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诠释,教师按照教材实施教学,学生按照教师的讲授接受专业知识,一切实验和实习活动也基本因此展开。然而这样的教学活动就不可避免地带来教师与学生对专业教学培养人才目标的渺茫感。鲁东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从事食品及相关学科的教学、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然而,从教学内容来看,无论是专业课和选修课的课堂教学还是实验教学,虽然都与食品相关,但又缺乏围绕人才培养方向的针对性设置,大都涉及的是本专业所必须了解的一些专业技术性的知识,如“肉食品科学与技术”、“食品工艺学”、“食品酶学”之类课程等,学科基本理论性内容构成了主体。不仅如此,像“食品安全学”、“食品营养与卫生”之类知识普及性内容也成为教学重要课程。其实,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一些食品专业的教材与教学,确实提供了作为食品专业人才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一些基本性专业技术和知识内容,但作为以“应用型”的专业的“高级人才”来对照,其“应用型”的特点又太牵强。出现了专业教学内容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的游离状态,缺乏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特征。

二、因势利导——追求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结合的现实性

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如:鲁东大学食品工程专业开办于2007年,其创办是基于这样的几个重要现实:首先,鲁东大学是属于地方性综合大学,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其办学宗旨之一。因此,开办食品工程专业就必须以此为重要前提。其次,学校所在的山东烟台市作为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不仅是水产品之乡、果蔬之乡(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是鲁菜的主要发祥地之一;食品工业是全市支柱行业,拥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食品资源丰富,食品产业种类齐全,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水果产地和重要的渔业基地,苹果和水产品被列入全国优势产业区,苹果、粉丝和葡萄酒被国家认定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农业产业化程度高,科研能力强,有各种基础完备的食品种植、养殖基地),而且还是日本、韩国等外资食品企业聚集之地,有着海杰食品、加宝食品等几十家食品企业,这些企业需要大量的食品专业人才。再次,发展食品企业是烟台市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之一。早在2003年,烟台市人民政府提出了“建设中国食品名城”,充分发挥烟台市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将食品工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具有区域特色和较强带动作用的支柱产业的战略决策。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鲁东大学申请开办了食品专业。

地方高校开办的工科专业培养工科人才,不仅需要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和学科建设的完善,而且需要将人才培养建立在开放性办学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让所育人才与企业的需求有机结合。鲁东大学的食品专业,为了促进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建设的深度结合,先后与烟台的食品企业联合,建立了一系列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分两个时间段(一个是假期到实习基地打工,另一个是在专业实习期间,一般是3—5个月,在企业生产一线实习)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在从事企业生产活动的同时,增强对企业的深入了解。这些措施,在提高学生对食品企业生产了解的基础上,也增强了学生扎根一线,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聘请食品企业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授,对学生进行讲座形式的授课,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设施农业与科学考研方向范文3

关键词:药学信息 社会需求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2

当今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育事业也是与时俱进,在新世纪的发展潮流中举足轻重。而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高层次要求,也在经济、科技发展的同时,实现普及化,大众化。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普及,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归其原因,大学生实践能力普遍薄弱成为重要因素。据相关用人单位反映,他们不是不需要招人,而是毕业生“技能与经验”不足,无法达到“上岗即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高校的教学革新急需改进。

为了解决因高校扩招而带来的生源素质下降、教学资源短缺等造成的高校教学质量严重下滑的矛盾,我校计算机与信息中心、药学系及附属医院药剂科将以校园网络为媒介,建设药学就业信息应用与服务平台,实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强化药学学子的实践操作能力为目的,按社会需求量身打造新时期药学人才,构建一个科学的药学实践教学体系。

1 建设药学信息应用与服务平台以辅助教学的必要性

药学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突显职业性、技能性和实用性,而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技能培养,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面向药品生产、检验、经营和药学服务。然而,药学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否真正有能力服务生产一线,能否真正解决生产实际中产生的技术问题,则取决于技能培养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教学质量受到影响,使人才的培养达到不到社会的要求。

1.1 教学资源与招生不能同步增长

自1999年起,我国高等教育处速发展的阶段,全国的高等院校规模迅速扩大,招生数量呈几何级的增长,扩招所致的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导致教学质量的不断下滑,教学资源与招生不能同步增长,成为制约高等院校发展的瓶颈。而近年来,各院校都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削减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总学时似乎是必然,例如右江民族医学院在2011年全面修订和实施了学校本专科各专业教学计划,课时减量接近总学时的1/5,将四年制本科药学本科专业减少至200学分、三年制总学分减至150学分,减少了必修课程,增加了选修课;选修课学分约占总学分的25%。

1.2 教学设施不完善

事实证明,国内高等学校坚持“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理念,不利于学子们实践能力的提高。现在就业单位注重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能人,因此必须衡量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教学是传授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实践环节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但是目前许多高校都无法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分析其中缘由有如下几点:其一是一些高校不注重营造实践创新的环境,一味强调书本理论,忽略了实践环境的营造。其二是由于历史因素各高校内部学科的细化,使得实验室处于独立和各自分散的状况,无法实现资源共享,而且实验室中设备更新周期比较长,陈旧老化的器械无法满足学生掌握新技术的需求。其三是部分高校不重视建设校外的实践基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较少,无法满足学生实践学习要求。使得学生是凭关系或自己能力去找实践学习机会,这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就存在随意性、临时性及分散性等特点,甚至由于缺乏督查力度,部分学生实际参加实践活动学时数远低于要求的学时数,直接导致实践教学效果较差不利于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对理论教学的全面把握和实施,更谈不上再创造和

深化。

1.3 传统化的教学模式

高等院校几乎所有的专业课程都是由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组成,国内外文献相继报道革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唯有少许的教法得到共识认可,案例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特别是采取项目课题研究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已经取得显著效果。然而在我国的医学高等院校运用并不广泛,也未能普及。如我校目前虽然有很多教室都有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但主要是运用单机版的PPT课件帮助教学比较多,而在声、色、视、听等方面运用很不充分,很不普遍,自主建设的很少。虽然设有网络课程,但实际运作很少。实际教学中还是以传统教学方法为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教学中的以灌输为主的思想已根深蒂固,学生在入学以后长期处于被动地位而失去独立思考思维。因而在试行案例讨论课堂上缺乏学生主动显得十分冷场无法开展。二是逐年扩大招生规模,师生人数比例也在增加,而教育经费投入却未见实质性增长,导致大学的各种硬件配套设施较差,使得教育手段、教学方式单一化。

1.4 缺乏实践性

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能够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工作能力和良好作风、全面提升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需求和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但是由我校药学专业是在西医院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很多的教学及教学设施都是依托医学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来办学,所以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建设得很不完善,学生缺乏实训场所,达不到教学要求。

2 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与飞速

发展

2.1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飞速发展

曾有美国教育部的《用技术支持教育》的报告中指出:“教育技术作用的发挥,可以促进教育的改革,可以突破诸如学时、课程、专业以及年级的限制”。可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飞速发展,将使得传统的药学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产生革命性的改变;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校药学专业教学当中,为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技能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途径,优化了教学的组织方式,还为教学提供新的空间;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资源、网络课程、以及教育技术和药学课程的整合,既可以满足药学理论教学和学习需求,也为学生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提供了支撑,为新型的教学方式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条件。

2.2 依托互联网多媒体与仿真技术相结合构建虚拟实验室

通过购置虚拟仿真教学课件,自制多媒体实验教学软件把工厂工业中的实际作业流程展现在课堂上,配合讲解和特技,给予学生客观生动的课题教学,便于学生预习和复习实验操作要点及规范性操作,利用虚拟实验系统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实践,避免由于设备昂贵或具有高危性无法开展的实验得以顺利实施。另外,应用虚拟实验室仿真系统可以方便教师和学生之间课外的沟通与交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药学专业建设药学信息应用与服务平台非常必要

(1)过滤信息,提高获取知识的效率。现在已经是信息化时代,许多的药学信息都是在互联网上更新,想尽快获取重要信息都是通过互联网。然而,互联网就像一个大杂烩,更犹如一个信息海洋,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网上的信息太多、太杂、太乱,真伪共存,学习者无法判别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哪些是重要的,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在网上寻找和判断。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建设药学信息应用与服务平台,将经过滤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这平台学到他们需要的知识,提高获取知识的效率。

(2)强化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实现减时增效。由于学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压缩了必修课时,减少了必修课程,必然需要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然而我们学生的素质随着学校扩招有大幅下降的趋势,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肯定会有降无增,这是一对无法回避的矛盾,而且只会愈演愈激烈。依托校园网建设药学信息应用与平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与学成为师生必须的自觉行为,在教与学的过程师生信息素养得到普遍提高。可以起到帮助学生自我学习,达到减时增效的良好结果,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4 建设药学信息应用与服务平台对提高药学专业教学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

(1)对于普通院校的学生来说,能够获得教学大师的面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中医药人才获取终身学习的机会也少之又少。这就需要一个有效的载体如药学信息应用与服务平台,可以承载并且不断沉淀教学大师的实况录像和优秀课程教材等资源,从而实现学生突破时空限制的获取与分享。

(2)毕业实习是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关键阶段,是由学校迈向社会的过渡时期。但是在进入实习岗位前学生到生产企业、医院药房等见习的机会少之又少,更不用说亲手锻炼。如果能在这平台锻炼,那么学生在实习岗位就很容易上手,而且出现了失误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随时改正,不会造成损失,这样很容易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学生练习的机会增多,学到的东西也会

更多。

3 建设药学信息应用服务平台的内涵

3.1 精选药学信息资源网站,为药学学习者和工作者推荐方便快捷的有价值的药学

信息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提供准确有效的搜索到蕴涵着丰富的与药学教育有关的信息资源。许多医药学专业网站和数据库随之应运而生,如丁香园、小木虫、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美国化学会的化学文摘等药学网站,这些都极大地方便了药学教育工作者查询及使用Internet网上药学教育资源的需求。只要拥有一台能与互联网相连的个人电脑,通过有效的检索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新的药学信息资料或指导。因为,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对现代药学教学的改革及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2 建立药学教育辅助平台

利用教师自制的PPT课件、动画资源、教学视频及购买的名师所制的课件、视频教程制成药学知识库,并通过互联网络资源不断扩充和更新知识库,比如增加一些电子版的专业书籍和经典教材、期刊之外,还可以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最新版本、中草药图谱等药学生最常用的工具书的电子版放到这个平台,让同学们在学习及科研工作时能及时的查阅到。药学教育辅助平台的构建不仅是拓宽学生药学知识面,而且能够进行远程教学;更是为药学教育提供新的途径和手段。

3.3 考研及药师考试指导

网络时代为我们在网上获取考研和执业药师考试的各种信息提供了方便。通过网络,我们能够很方便地查找到各高校研究生招生情况,包括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课程设置、科研成果及学位、论文、待遇、就业方向等信息。也很方便的找到执业药师考试的各种模拟试题及历年考试题及试题的分析,通过网络,能满足有志青年进一步深造和晋升的各种要求。但是,考生要在网络上获取这些信息资料有时离不开专业教师的引导。特别是在考前的各种准备工作以及考试的经验。通过我们的信息平台,我们可以做好如下工作:①推荐符合我们的学生的考研和药师考试的网站;②提供及时、最新的考试信息;③指导选择合适考研资料;④提供历年考研真题和当年模拟试题;⑤指导选择合适的辅导班;⑥我校学生考试的心得交流等。

3.4 仿真实验平台

我们在学校已经建设了模拟药房(店)、模拟GMP生产车间等仿真实验室,我们在药学信息应用与服务平台属于仿真型建设实践基地,引进先进的管理信息应用技术,把模拟药房(店)、模拟GMP生产车间的工作流程等制作成flas、视频等,学生可在网上练熟这些工作程序。

4 结语

药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学科,现实要求高校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目前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需要一种媒介―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创建药学信息应用与服务平台现应用于教学领域,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现同步;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实验技能、科学思维与方法、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人才;也是促进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茜莎,臧林泉,张德志.培养药学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中医药,2010(15):97-99.

[2] 黄智慧.基于高校教育改革中的教学实践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6(3):166-168.

[3] 喻淑兰.深化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3(4):87-89.

[4] 王嗣雷,张佩玉,查慧领.依托网络在药学教育中的应用[J].医药世界,2006(6):92-94.

[5] 王彦勋,任素梅,申静.提高高校实践教学效果的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115-116.

[6] 尹宁伟.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大学课程改革[J].现代教育管理,2011(10):71-75.

设施农业与科学考研方向范文4

关键词:生物工程;教学改革;生物产业;就业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042-03

生物工程是由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和信息科学等相互交叉结合而成的一门新兴、复合型的交叉学科。教育部2011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将生物工程、轻工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等专业都归并为生物工程专业,并升级为一级学科。据统计,2003年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为165所,随着生物技术热,到2013年增加到231所。但在实际的学科建设和教学设计中,由于办学基础、办学理念存在差异,各高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办学质量也存在较大差异。该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

目前,我国每年生物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约6万人,由于人数的迅速增多,以及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再加上专业的局限性和一些教育形式的缺陷,造成生物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的暂时性过剩现象,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2012年大学生就业报告》则将生物工程专业列为“红牌”警告10大专业之一,这也使部分生物工程类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对学习和未来出路产生焦虑,并产生心理负担,这也给本科教育提出新问题。部分高校通过修订大学培养方向促进就业,有提出加强实践教学、自主创业、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实现促进就业。本文根据作者在无锡国家高新区挂职工作经历、国内多个生物科技园区调研和在江南大学的研究生招生教学经验,就目前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生物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新形式下我国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现状

国家“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规划把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列为7个重点发展领域之一。生物技术对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健康、粮食、能源、环境等主要问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生物产业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目前,许多省、直辖市、地方城市也纷纷制定各自的生物医药的发展计划,并大力发展专业化的高科技园区,比如北京中关村生物医药园、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武汉光谷生物城、苏州纳米园和无锡国家生命科技园等,这些园区地处发达区域以吸引大批高科技人才进行创业和就业。生物技术产业由于进入门槛高,投资大周期长,技术更新快,国内外交流频繁,因此大部分生物产业分布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生物技术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相对较小的高技术领域,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从国家层面每年的973、863和国家自然基金等投入研发近百亿资金。美国2009年生物医药公司就投入研发653亿美元,而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规模小,投入研发资金规模较小,主要还是靠政府投入,因此相比之下我国对生物科技的研发投入资金较少。另外,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力不足,特别是一些高利润的生物药被国外大公司垄断,而我国企业和研究单位只能进行仿制,存在知识产权冲突问题。从工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来看,高污染、高能耗的发酵产业难以为继,比较典型例子就是谷氨酸(味精)企业大量关闭,一些高能耗、利润低的产业大量搬迁到内蒙古和新疆、东北等人口密度低、煤炭丰富地区;将来新建生物企业所需环境处理设施和运营成本占产品成本较大比重,需要考虑技术升级如清洁生产工艺。另外,一些低利润的生物产业如青霉素、维生素c等遭到欧美的反倾销抵制;在中国,对肉类需要造成大量粮食需求,一些以粮食为原料的低附加值发酵产品面临淘汰,例如中国禁用粮食生产燃料酒精。对于传统酿造产业,啤酒在中国已经接近饱和且全部采用自动化生产,白酒也是传统工艺且主要靠营销,此类行业招聘人才将减少;而未来,葡萄酒产业在中国将会有很好发展势头,对专业人才需要有增大趋势。对于酱油、醋等发酵调味品,由于近年餐饮业发展,该行业也增长迅速。

二、我国生物工程类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分析

生物产业的发展决定了大学生的就业情况。201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对生物工程类的就业进行调查,该类专业就业面一般,工作对口度一般;起薪低,为2495元,在92个专业中排名倒数第四,而且调查发现跳槽对薪酬涨幅影响一般,五年后收入低,综合满意度低。就业的行业主要分布在卫生医疗、耐用消费品、学术科研、教育培训等,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沿海发达省份、北京、东三省、湖北和四川。

生物工程类专业曾经是高考的热门,但是由于该行业投入大、周期长,我国生物产业还处于较低发展阶段,也因此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困难。调查发现大一的新生都为将来发愁,开始考虑个人的出路,包括:出国、考研、考公务员等;更有甚者,一些二本院校的大学生从大二就开始复习考研,父母也对读此专业的孩子将来就业发愁。对于研究生,只有少量的硕士毕业生进入企业的研发岗位,而大多数国内外高校生物工程类的毕业博士生几乎都是进入高校和研究所。名牌大学的许多毕业生大多选择去国外发达国家进行深造,造成人才的流失。在国内就业的,生物工程类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包括:医药、食品、环保、商检等部门中生物产品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及产品性能检测分析等工作,本科生直接从事科研方面工作的较少,部分毕业生转向其他行业,部分从事相关专业的下游技术工作。

三、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的教学改革思考

大学的教育就是为社会培养合适的人才。生物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专业人才,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也要适应行业的发展和起到引领作用。我国有众多高校开设生物工程类专业,通过比较课程理论体系发现,大部分高校包含: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和选修课,其中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都差不多。不同的高校由于研究背景的不同,专业课和选修课差别比较大。比如,河南工业大学的专业课开设:生物工程设备、酿酒工艺学、氨基酸工艺学、分离工程、环境生物技术等;南京工业大学开设: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发酵工程设计、生物工艺学等;江南大学开设:酿酒工艺学、微生物育种、生化工程、生物下游技术、发酵设备与工厂设计等。此外,各个高校还开设各种选修课,让大学生了解生物工程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从目前产业发展和就业分析,生物工程类毕业生主要覆盖在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农业和生物能源等,而生物环保则有相关的环境工程专业。关于课程的设置,各个高校也根据自己特点进行区域特色开设,比如江南大学以传统发酵为基础,设有酿酒工艺、氨基酸工艺和酒精工艺学等专业课,中南大学生物工程是以生物冶金为方向,而华中农业大学是以微生物和农业为方向。另外,比如广西大学开展区域特色型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合理地安排好涉及生物工程的上、中、下游技术的课程,并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

从2012年开始,教育部开展“卓越工程师计划”,诸多高校的生物工程专业也参加该计划。该计划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物工业界的未来发展需求,采用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模式,通过在校的理论学习和在企业的实践学习,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造就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扎实生物学和工程学基础,生物工程专业系统知识和专门技能,以及实际工程应用能力,擅长发现并解决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提高生物工程产业国际竞争力、引领生物工程学科发展的高质量创新型生物工程技术人才。从实践看来,该计划有利于促进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多了解企业发展运行,与社会对接;但是,由于生物企业的行业特点,对其核心技术采取保密措施,大学生难以接触生产和研发的一线车间。

针对目前生物产业发展还在起步阶段、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从大学教育的目的和理念出发,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可以做一些调整:(1)传统发酵已经很难吸引大量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比如氨基酸工艺学、有机酸工艺学、酒精工艺学等可以合并成一门课程,而酿酒工艺学则还应加入动手实践和品酒知识,以满足目前社会要求向上发展趋势。(2)针对生物医药发展的趋势,开设生物制药、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代谢工程等研究生阶段所需的专业知识,可采取短课时或合并课程,进行普及性的教学。(3)从上游的基因改造、育种,中游的生化工艺,到下游的分离,都合理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从感性的直接接触过程强化专业学习和动手技能。比如江南大学的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大三就开设选导师,大四整个学年都在实验室做相关毕业课题。(4)鼓励大学生自主提出创新研究课题,通过竞赛给予资金支持、导师指导和实验设施。通过实践参与课题,感性地促进大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吸收。

为了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力,促进就业和行业发展,一些文科经济类课程的开设也是必要的,但是不适合占太多学时。比如,开设生物行业法,包括合同法、环境法、知识产权法、劳动社会保障法、生物伦理与生物安全,开设综合学科,包括交际学、谈判学、心理学和压力管理等。另外,要求知名专家教授和企业家到学校为大学生做报告,以了解行业科研状态和生物产业发展现状,开阔大学生视野,培养其兴趣,使其在就业时候能做出更好的选择,这样大学生能够脚踏实地地工作。

四、结论

我国的生物产业也正沿着“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借贷为支撑,社会集资作为补充”的健康方向发展,生物工程正在将越来越多实验室中的生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同时高等学校生物工程专业通过自身教学改革和调整,使大学生更具有创新力和对行业的热爱,并积极提高大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扩大就业面选择范围。随着生物经济的不断发展,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将成为本世纪最具潜力的职业之一。

参考文献:

[1]卢碧林,张敏,毛治超,赵红静.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J].高教论坛,2006,8(4).

[2]胡廷章,胡宗利,涂昀,王贵学.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生物工程人才[J].教育教学论坛,2010,(2).

[3]赵辉,凌宏志,王葳,韩晓云,吴国峰.高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J].黑河学刊,2013,(01).

[4]庞宗文,阎欲晓,刘海东,白先放,冯家勋.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轻工科技,2012,(04).

[5]张荣珍,饶志明,堵国,成徐岩.江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巡礼[J].中国轻工教育,2009,(2).

设施农业与科学考研方向范文5

关键词:独立学院 “平台+模块” 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的研究现状

课程是教学过程中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学科内容通过课程来实施,因此,课程是形成教学质量的核心。当前课程体系的研究有以下三种代表性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该“平台”涵义广阔,包括公共基础平台(重点夯实外语、计算机和必备的基础知识,体现“厚基础”)、学科基础平台(包括学科基础课、学科主干课、跨学科课程等)、专业基础平台(主要为专业基础课、实践环节等);而“模块”是根据各专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设置若干个专业方向“模块”,模块课程包括必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

第二种模式认为应把课程结构体系分为普通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三大模块。其中,普通教育课程又细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必修模块和公共选修课程模块,突出基础理论教学的应用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强调专业基础性和本科的规格要求,旨在拓宽学生专业面,增强学生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方向课程则突破按学科方向分模块的传统思维,结合就业市场、尤其是产业结构的人才需求来设置,进一步加大实践和应用的比例,强化动手能力、应用能力,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和锻炼。

第三种模式是“平台+模块+基地”的课程体系。即:首先,进行两个平台教育,“公共课平台”和“学科基础课平台”,然后按不同专业实行“专业模块”教育,使学有所长,最后到实习、实验基地中进行模拟训练和实际操作,使学有所用。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依据

1.人才培养必须满足社会需要、学术需要和个人需要。三种需要中社会需要是决定性的。社会需要既包括国家对人才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宏观规定,又包括市场对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方面所提出的职业性要求,对其他两种需要具有制约与规范作用。学术需要对课程体系的设计具有导向性作用,它是专家、教授对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先进性及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要求。个人需要是学生个体对自身发展提出的要求,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个人需要是保障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

2.独立学院应在传承和发扬母体学校优良传统、用好母体学校优质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符合自身需要的课程体系。漓江学院遵循以下思想开展了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一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为目的,探索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统一的教学之路,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二是适当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处理好理论基础课程与专业个性课程的关系:在学生学到必要的公共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逐步加大个性化选修课程的比例;三是以实践教学为中心,抓好理论讲授与实验实训两个教学环节:理论讲授以保证学生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能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实验实训应突出以培养综合职业素质为中心,探索建构“课程实践――学期见习――毕业综合实习”三个环节相互辅助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第四,重视提高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将职业技能培训融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三、“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内容及设置

1.“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内容。平台,即“通识教育平台”和“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平台”,“通识教育平台”由通识教育课构成,“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平台”由专业基础课构成。模块,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若干个“专业方向模块”。其中,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课程模块,打破了以往按学科知识体系设置课程的传统,实现了“职业对人的需求”与“人对职业需求”的辨证统一。

2.“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设置。⑴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方向选修课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等五类课程组成。⑵“通识教育平台”由通识教育必修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构成,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规律,掌握多门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形成均衡的知识结构,养成合格的公民素质,具备在新的环境中继续学习、工作和创新的综合素质。⑶“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平台”由专业基础必修课构成,旨在使学生既能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该平台设置基础的专业理论课与专业技能课,主要在一、二年级开设。⑷“专业方向模块”由专业方向选修课构成,主要以就业方向为导向设置若干个“就业方向模块”,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和较高的综合职业素质,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专业方向模块兼顾考研、考职业资格证书的需要,设置考研、考证等“辅助方向模块”。学生可根据需要在三、四年级选修就业方向模块和辅助方向模块中的课程。⑸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例,使文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比例至少达到18%,理工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比例至少达到28%,在课程体系中建构“课程实践――学期见习――毕业综合实习”三个环节相互辅助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动手能力、应用能力,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和锻炼。⑹加强选课指导,提高学生选课自主性,为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创造条件。

四、建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配套改革措施

1.如何解决以“就业为导向可能导致的所培养的人才不具备本科生应具有的素质,而成为知识面窄、技能单一、只适用于某一岗位的技术人才”的问题。首先,我们明确一个思想,以就业为导向并不意味着岗位要求是培养人才的唯一标准,而是从学科教育共性目标出发,结合职业岗位的人才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目标定位实施教学,所以,我们设置了两个平台、一个模块。其次,通识教育平台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拥有宽泛的文理知识底蕴和通用的基本技能;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平台目的是让学生打好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基石,以上两个平台的教学均在一、二年级完成,它们基本实现了本科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培养目的;专业方向模块的教学主要在三、四年级实施,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具备在某一个或某两个职业领域中专门的知识与技能,实现培养目标与就业目标挂钩。

2.如何解决“专业方向与就业紧密结合”的问题。⑴立足广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开展高校(普通高校、独立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和市场两方面的考察,确定专业方向。高校考察有利于我们学习他人先进地办学经验,市场考察可帮助我们分析行业发展形势和各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为此,我们多次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十多个学校和广州、深圳等地的人才交流市场等地方考察学习,找到大学教育与社会就业的结合点,设立了“专业方向模块”。⑵让行业、企业专家直接参与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计划,并参与课程建设,使模块内课程设置及其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贴近就业要求。例如:在制订法学专业课程计划时,我们接受资深法官、律师的建议,在课程体系中加入“会计学原理”课,原因是现代法官在执行公务时需要用到会计学知识,从账务中发现问题。

3.如何建构“课程实践――学期见习――毕业综合实习”三个环节相互辅助的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实践性教学。⑴在明确实践教学环节最低学分比例的前提下,分别对课程实践、学期见习、毕业综合实习三个环节做了规定,实现大学四年实践不间断。课程实践方面,每门开展实践教学的课程必须科学论证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学时,这是落实实践性教学的关键,也是难点。学期见习则是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在第1学期到第6学期之间分阶段、递进地,在期中或假期安排短期实训或见习,时间为2周至3个月不等。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较好地践行每学期所学知识,还能促进学生尽早熟悉社会、锻炼能力,为就业早做准备。⑵课程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要明确每一门课程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学时,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大纲是符合我们需要的?如何执行教学大纲?首先,我们明确,所有的教学大纲都必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于大学语文、高等代数等对基本理论、基本原理要求较高的课程,我们强调教学内容的实际、实用、实践,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对于实务操作要求较高的课程,我们尝试课程内容从知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经过职业能力分析形成能力标准,再将能力标准转化为课程。

4.学院的师资、设施设备等如何满足“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需要。⑴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独立学院自有的师资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这些青年教师绝大部分都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或硕士毕业生,不仅缺乏工作经验,还面临提升学历和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的双重压力,要将他们培养成双师型教师不但周期长,难度也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积极引进行业专家充实教师队伍,并注意发挥不同教师群体的优势,整合力量以团队的方式开展教学,即:由高校教师和本院实践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承担理论教学任务,由行业专家和本院实践教学经验较丰富的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必要时,打破一门课只有一位教师的传统格局,由两位甚至更多的教师合力教授一门课程。⑵广泛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我们把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纳入学科发展整体规划中,使实践基地成为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对于校内基地建设,我们本着“重点建设、逐步推进”的原则,对重点建设专业、教育对象广泛的专业所需要的实训基地(实验室)给予优先建设。对于校外基地建设,我们坚持“两个优势”原则,一个优势是指实习基地应具有行业代表性,拥有当代先进技术,在生产、经营、管理和生活条件等方面有显著特色和优势;另一个优势是指重合同守信用,重视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优势。

5.如何帮助学生按需选课、正确选课。⑴实行3~8年的弹性学制,允许学生自主选课、自主选择学习进程和学习方式。每个专业方向既提供学分充足的课程供学生选修,又留出一定的学分空间,让学生可以跨专业方向、跨年级、甚至是跨专业选课;同时,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可提前毕业,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延长毕业时间。⑵加强专业学习指导与选课指导。首先,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专业学习指导;其次,加强对教师、辅导员、教学秘书的培训,使他们充分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让他们能够正确帮助学生选课。其中辅导员的培训是重点,因为辅导员是与学生生活联系最紧密的教育工作者。

[本文系“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第一批资助项目(桂教高教[2005]168号文)《独立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第二批资助项目(桂教高教〔2006〕194号文)《广西“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0603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贺祖斌主编:《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质量保障――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杨凤华、陆建新:《大类招生模式下“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国农业教育》,2007.4。

设施农业与科学考研方向范文6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郭一旗

当你看到鸟巢、水立方承载2008奥运盛典迎接世人的时候,当你看到迪拜塔代表着人类向往苍穹,无限追求梦想的时候,当你面对CCTV新址怪诞的形态“违背力学”的拔地而起而被折服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这一座座建筑背后的设计者——建筑师。

选择建筑学之前你要知道,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建筑学专业都会进行美术测试,当然我国的大学也不例外。有的学校会比较严格,如果未通过加试直接无条件转入别的专业,但是大部分学校只是摸底而已。对于没有一点美术基础的同学也不用担心,高考之后有三个月的时间去学习素描速写,因为大一的时候会有这些基础课程,有基础的同学自然学得轻松。

建筑学,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但是大学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就是建筑设计。由于建筑的特殊属性,例如造价高、建造使用周期长等特点使得建筑设计的难度远远高过了其他有关设计,因此,建筑设计是对环境、用途和经济上的条件和要求加以运筹调整和具体化的过程。这种过程不但有其实用价值,而且有其精神价值,因为为任何一种社会活动所创造的空间布置将影响到人们在其中活动的方式。近代的建筑师常常引用一句话来表达建筑设计的目的——“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意思就是建筑师是在创造一个空间,以满足便用者的物质需求以及精神追求。

当你步入建筑学专业时,大一的你一定会被绘图作业压得难以翻身,加上手绘是建筑学的基本功,很多老师非常重视,所以赶图就是你生活的主旋律。通宵熬夜是家常便饭,“很忙”已经成为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口头禅。在建筑学贴吧以及各种论坛中,如此的吐槽和心得并不少。有人开玩笑地说,晚上为飞机导航的除了灯塔,就是建筑学的系楼,彻夜的灯火通明已经成为一道特别的风景线。选择了建筑学,就像选择了一条苦行僧修行的道路,所以只有爱它的人才能一直坚持下去。当然交图前夜,同学们聚集在专业教室赶图的场景也是别的专业同学不可能体会的。

当你进入大二开始接触各种类型建筑设计时,你一定会为方案被老师毙掉无数次而痛心疾首。“天下没有不要改的图”已经成为建筑学子默认的“行规”,看到被老师改得面目全非的图的时候,心里的滋味恐怕只有准建筑师自己才知道吧。看到一张张成图挂在墙上等待老师评图打分时,面对老师有一种面对甲方的感觉;和大家一起设计参加比赛,则有了建筑师在设计院策划方案的体会。

随着大三大四各类型建筑的深入积累,以及对规范法规的学习,大家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建筑设计能力,对于建筑学子来说,就需要进一步累积实践经验,所以去设计院实习对于建筑生迈向社会是很重要的一步。到了大四,就是大家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时候了。有的人选择了考研继续深造,有的人选择了出国,有的人选择了就业……由于中国当今的发展速度,市场对于建筑生的需求供不应求,找到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

对于高三的你们,如果对建筑学心向往之,现在还是好好复习以提高自己的成绩吧!因为建筑学强势的院校,特别是建筑行业公认的的老八校(包括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现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建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新四校(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录取分数都很高。如果你如我一样只能进入一所普通院校实现自己的建筑梦,也不用担心,因为这是一个重视能力的专业,一切靠实力说话。

面对较好的就业环境和累并快乐着的建筑学生活,你是否愿意与我们一起去追随前辈大师的脚步?依稀还记得孩童时海边沙滩上的一个个沙堡,还记起家中满地堆积的积木,或许那时的你已经对设计建筑有了一点懵懂的向往,渴望着去建造一个人类历史永恒的载体,凝固的音乐——建筑。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让水循环起来

长安大学 石娇娇

所谓给排水,是城市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建筑给排水的简称。也许你脑海里会呈现出下水道、排水管等画面,其实,这只是给排水的一部分,给水处理、污水处理、给水厂设计、污水厂设计、市内给水排水管网设计、室内给水排水管道安装、消防、环保等方面也属于给排水的范围。可以说,给排水无处不在。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政治课、体育等公共课外,还要学工程测量、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水分析化学、微生物学、物理化学、电工学、工程土力学等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方面会学到水泵与水泵站、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质工程学(给水处理、污水处理)、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给水排水仪器仪表、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有机化学、给水排水计算机程序等。根据不同大学的特色不同,所学的课程会有相应的改变。就排水工程来说,这一课程通过学习怎么算设计流量,来选择管道直径;水泵及水泵站课程通过学习水泵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运行方式、维护管理及课程设计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将基础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使用绘图工具的能力等;建筑给水排水则学习将城镇给水管网或自备水源给水管网的水引入室内,选用适用、经济、合理的最佳供水方式,经配水管送至室内各种卫生器具、用水嘴、生产装置和消防设备,并满足用水点对水量、水压和水质的要求。本专业还会进行课程设计,也就是运用所学内容,做泵站、给水管网、排

木材科学与工程:化“木”为“材”

南京林业大学 许洋

当拿到房子的钥匙,接下来顺理成章的画面不是搬新家,而是对房子进行大改造:刷墙、铺砖、接线,当水管网的初步设计,锻炼专业技能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去水厂和污水处理厂等相关工厂,由工作人员带领进行参观实习,把学过的课程和实际与水厂、污水厂的运行过程结合起来,使学子对本专业有一个更感性的认识。

目前国内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比较有实力的院校有: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重庆大学等。清华大学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环境工程学院,但对于本科生来说只有环境学院这个大类,不分具体的专业,所以说清华人的给排水除了要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之外,还要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等专业的课程;同济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创建的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之一,国家重点学科,是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直是全国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是国家发改委《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还拥有“城市水资源和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中心的副主任单位,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澳大利亚、荷兰、瑞士、挪威等多个国家12所著名大学或研究单位建立了广泛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城建部门、规划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建筑行业、科研与教学等单位从事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规划施工管理、教学和研究开发等工作,具有多种岗位的适应能力。原本的毛坯经过一系列加工而焕然一新后,还要挑选家具为新装修好的房子锦上添花。这时候,如果有一名懂室内设计与家具设计的专业人士指点的话,效果将大不相同。CCTV有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节目——《交换空间》,原本装饰普通、无甚亮点的房子经过专业人士的改造之后,立即化“普通”为“惊艳”。这样专业的人士到哪里寻找呢?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子来也!

木材+科学+工程,到底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木材科学,即对木材的认识与了解,如木材微观结构、木材种类的识别、木材材料的基本性质;木材工程则探讨木材的加工与运用,包括制材、木材干燥、木材防腐、木材改性、木制品加工、家具制造、人造板制造、人造板表面装饰、人造板功能性加工、室内装饰、软禁制造、竹藤加工等。因此在大学期间,首先就要学习木材学、木材干燥学等理论课程,了解木材的特性;再学习热工学、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等技术课程,认识利用木材的方法与技术;最后再加上家具与室内装饰材料学、家具设计、室内设计等应用课程,将木材的运用与室内装修结合起来。

目前,开设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院校大多为农林类院校,如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此外还有天津科技大学、北华大学和广西大学等非农林类院校。不同的高校可能会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如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该专业更侧重于家具设计与制造方向,所以家具与装饰工程概论、维修工程学、家具设计、家具装饰学、家具与室内设计CAD等课程必不可少;天津科技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则将家具设计与室内设计结合起来,因此也就开设了与其相关室内设计、室内装饰工程等课程;南京林业大学则设置了材料工程、木结构建筑工程和木材工业装备与过程自动化方向。

不管是哪个方向,大一学的基础课基本都是一样的,也就是都得学数理化,而且难度不小。大一下学期开始,要学无机化学的和有机化学,而且都要做实验,有些学校大一还要学素描等课程。大二大三开始专业课的学习,根据专业方向不同,专业课有所侧重。虽然该专业毕业后授予的是工学学士学位,因其与设计有关,因此美术功底和美学认识也必不可少,所以有些高校还开设了美术与美学的相关课程。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室内环境不仅要达到舒适的生活需求,同时还要具有美观的视效。因此,木材科学与工程的学子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如果是去工厂,本科生一般做生产管理(这个要下车间)、产品检测(或者说质量管理,也在车间)、市场销售(跑市场)等工作。有的企业招产品研发,但这基本上需要研究生以上学历。

物业管理:专业的“生活管家”

北京林业大学 刘维

告别了福利分房的时代,我国房地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而伴随房地产业的发展,物业管理这一新型管理开始出现、发展,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物业管理是指受物业所有人的委托,对物业的房屋建筑及其设备,市政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容貌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并向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综合性的有偿服务。

物业管理在我国出现、发展不过20年,在我的理解中。物业管理专业的特点可用“博”“精”“厚”“薄”等几个关键字来总结。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房地产业的后沿,物业管理由多学科交叉集合,涵盖了包括房地产、建筑、法律、财会、环境绿化、管理学等在内。的多方面的内容。这是该专业“博”的体现。另一个方面则是指物业管理的客体即对象范围极广,从小区物业管理到商用楼宇,从公用建筑到工厂仓库,都可以纳入在内,外延极广。与之相对的是“精”,看似矛盾实则不然。“精”是对学习物业管理者的要求,在求职期间,我深深感到“人无一技之长,不若一无是处”。物业管理行业发展非常迅速,业内的竞争也很激烈,所以在知识复合全面提高素质的前提下,必须各自有所“精”,为自我职业规划、学习、择业、发展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