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共享经济发展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共享经济发展报告范文1
摘 要: 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深得政府政策支持 。2015年,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和“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共享经济”首次被提。 2016年,更是首次将共享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共享经济发展”、“支持共享经济发展”,反映出的不仅是中央对“共享经济”的看重,还表明了鲜明的态度。由此可见,ofo企业未来很长时间内将在市场经济中占有得一席之地。如今中国共享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正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去。如今共享单车成为中国共享经济下的新热点,已是年轻用户的新宠。
关键词: ofo企业;共享单车;可持续盈利
一、引言
共享纬翟谛T啊⒐园、公交站点、居民区、等公共场所提供自行车单车,这是企业通过跟政府的合作对用户进行共享的一种新形式。如今共享单车的两大巨头分别是ofo和摩拜。它们通过手机端GPS进行定位,提供给用户进行定位查询,然后进行骑行使用,使用完的用户通过手机支付等手段进行付费,有效的解决出行者“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本文在基于共享经济的单车盈利模式上,以ofo共享单车为例试分析共享单车可持续盈利的途径和具体方法。
二、新环境下OFO共享单车的可盈利性分析
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深得政府政策支持 。2015年,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和“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共享经济”首次被提。 2016年,更是首次将共享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共享经济发展”、“支持共享经济发展”,反映出的不仅是中央对“共享经济”的看重,还表明了鲜明的态度。由此可见,ofo企业未来很长时间内将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今中国共享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正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去。如今共享单车成为中国共享经济下的新热点,已是年轻用户的新宠。
(一)OFO共享单车可持续盈利的可行性分析
企业作为盈利性组织为保证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对服务的对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ofo企业最初以大学生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针对这一群体结合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使用习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迎合人工智能的发展启用智能软件,共享经济市场风起云涌出行更受用户的关注,打开手机,用户能找到一百种出行方式,其中单车共享最近甚嚣尘上,关注度颇高。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今天用手机即可完成借车、还车、缴费等全过程;全国通用、车辆动态GPS定位;可预约用车、可随时随地借车还车等持续性盈利方案有效的节约了时间成本。ofo共享单车的运营收益成为ofo企业持续发展的一大亮点。
共享单车平台对传统公共自行车服务的诸多“颠覆”让人感到新奇,随着ofo走出校园、共享单车市场的持续扩张用户激增站在互联网的角度,盈利不能只看交易本身,更不能只看C端用户。盈利需要找到最合适的市场,帮助市场创造最大的价值,然后让这个市场为自己盈利。ofo企业可以通过汽车市场进行自己利益的最大化,首先ofo企业背后没有类似微信支付这样的功能支持,其次ofo没有和GPS企业合作,它的数据是通过用户手机得来,与GPS相比数据的精准度就弱了很多。但ofo背后的投资方是滴滴出行。如今滴滴的试驾、租车,甚至保险业务都与汽车的交易和后市场有关联。手里握着如此大量的用户人群,ofo通过滴滴拓展自己的交易市场也是其持续盈利的目的。
企业管理的效益原理中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如今共享单车的普及深入到内地各个地方,不在局限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共享自行车出现在各个公交站点及居民小区。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2017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 ofo以51.2%的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第一。同时数据显示ofo用户使用ofo单车时,基于用户使用目的分布,上下班通勤作为交通补充最多,达65.9%;市内短途出行为57.1%;高校内出行38.7%。数据表明共享单车的使用降低了人们的出行成本同时出行更加便捷和环保。在此基础上企业的对产品营销手段是持续盈利的关键。一方面企业对付费方的消费需求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并在产品的质量和规格上要有所提升,不断引进新材料,新工艺。技术的革新让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ofo企业应更注重社会效益,好的社会效益有利于企业树立品牌形象,提高企业效益。例如打出绿色环游的概念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绿色出行,健康出行。积极和慈善机构合作,公益出行!都有利于积攒好的社会效益为ofo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论
综上而言,当实体经济的红利减弱,所有的企业都在寻找新的“血液”,可是有一部分企业在尝试从大数据中挖掘出深层的价值,从而找寻更加丰富的盈利模式。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印证了共享经济的美好未来。企业对于商业模式的把握是决定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大环境下以人为本,创新理念,不断革新。在企业管理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发展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使经济效益最大化。ofo共享单车目前还处于一个品牌积累的时期,当它的品牌价值越来越大,它的可持续盈利也就越来越长。
共享经济发展报告范文2
【关键词】关中天水经济区 统筹科技资源 科技计划
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是国家在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赋予我省的一项重要任务和重大机遇。统筹科技资源,是国务院在批复的所有经济区发展规划中,首次提出的概念。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实际看,尤其是关中地区,其科技资源优势突出,但由于体制等原因,科技实际贡献能力并不理想,寄希望于通过对科技资源的统筹整合和优化配置,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使这里最终成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能力的战略高地,进一步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引领作用,示范辐射作用,实现率先发展,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是关天经济区建设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1.1 统筹科技资源的内涵
“科技资源”的内涵,从内容上看,是科技人才、科技活动资金、科学研究实验(试验)装备、科技信息等要素的集合,或者也包括科技组织资源;而从体系结构看,包括科学与技术所形成的坚实核心、专业技能系统、技术市场、制度界面等。“统筹科技资源”是促进公共科技领域中科技资源的共享与合作,实现科技资源高效配置,促进国家或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和信息的高效生产和流动,强调的是促进科技资源的共享与合作,促进知识和信息的高效生产与流动,最终目标是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统筹科技资源与科技资源配置的差别在于统筹科技资源主要依赖于政府干预,而科技资源配置还要包括市场化的配置方式。目前,我省科技资源配置存在许多问题,说明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还比较低,需要通过优化配置予以改善,我认为比较适合我省当前发展的情况的配置方式,是加强政府在公共科技资源投入及其整合中的主导作用,并利用政府职能推动科技资源市场化配置,即通过科技资源整合实现优化配置。
1.2 统筹科技资源是进一步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引领作用,实现率先发展,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决定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资源配置,是实现生产力创新提升的根本前提。进入21世纪,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将深刻地改变经济和社会的面貌。科学技术应用转化的速度不断加快,造就新的追赶和跨越机会。因此,要站在时代前列,迎接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强化科技创新战略,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超前部署和发展前沿技术及战略产业,实施重大科技计划,着力增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其次,从“一高地、四基地”建设及相互联系看,其中最具影响力和最有带动作用的也首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只有在这个基地建设上取得突破,才能保证其他基地(高地)建设的成功实现。最后,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实际看,其科技资源优势突出,但由于体制等原因,科技实际贡献能力并不理想。通过对科技资源的统筹整合和优化配置,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使这里最终成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能力的战略高地。
2 关中-天水区域科技资源存在的问题
(1)从科技资源来看,西安是西北地区科教资源最为雄厚的地区,高度集中,拥有76所大学,80多万在校大学生,3000多个科研院所,9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拥有一批达到国际水平的开放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些尖端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多种学科的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专利转化成效显著,科技进步对西安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09年已达53%,西安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第三。形成了在国内举足轻重、在亚洲颇具影响的教育科技综合实力。而关天区域的其它地区科技资源配置则相对较弱,创新能力弱。
(2)由于中央与地方条块分割、军工与民企分属管理,以及产、学、研之间关系不协调等体制性原因,致使陕西省整体上的科技优势,一直未能得以充分展现。因而,“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应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切实解决好“中转省”、“军转民”、“研转产”的问题。
(3)根据目前的现状,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二元”问题。第一个“二元”是资源上的二元,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问题。一些资源是中央政府控制,一些由地方政府控制;一些是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科技资源,而另一些则是以地方企业为代表的科技资源。高校也具有两重性,即地方政府高校和中央部属高校。第二个“二元”是如何形成科学和技术的统筹。第三个“二元”是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二元。
总的来说,就是在科技和资本所有属性下,以中央企业和中央高校、地方企业和民办高校所表现出来的二元化,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二元,科学和技术的二元化。如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过程,解决统筹科技资源的问题。
(4)科技资源统筹乏力。科技资源配置具有浓厚的部门特色,难以发挥科技系统整体优化功能,分散大于集成,致使相关部门对科技资源不能统筹管理,从而导致科技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
3 建立长期科技规划和年度科技计划制度,统筹科技资源
3.1 科技计划在统筹科技资源中的作用
政府在科技资源整合中的干预手段通常有两种:一是通过科技政策、法规,二是通过科技计划。科技计划是为实现科技发展目标而设计的和策划的、在相应的条件下组织实施的行动方案,在科技资源整合中的表现如下:
(1)科技计划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科技计划是在科学技术的探讨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或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经专家确定的科技发展行动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使它容易成为科技发展的共同愿景,因而对科技资源的统一利用具有指导性和号召力。
(2)科技计划需兼顾科技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使有限的科技资源充分发挥效力,并使科技进步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在确定发展任务时,需要综合考虑科学发展的需求和希望通过科技进步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以便集中资源解决最迫切、最重要的问题,需求压力本身客观上促使科技计划必须重视科技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
(3)科技计划采取增量带动存量,滚动发展的方式。科技计划制定之前首先是对原有科技资源进行调研,在对存量充分衡量之后,确定追加投入的数量;科技计划在立项过程中,也要审核申请者已有的的科技资源和科研实力。通过增量投入引发存量部分的再配置,既利于充分发挥存量的效力,也利于整合和优化配置科技资源。
(4)科技计划拥有一套全面系统的规划利用科技资源的工具。科技计划由目标定位、期限、范围、支撑手段、组织管理模式、绩效评估等诸要素组成,能以比较完备、成熟的方式规划利用科技资源,其中包括:第一以课题为中心、以课题组为基本活动单位,允许跨专业、行业、单位、区域择优聘用研究人员,这是它能够实现跨专业、行业、单位、区域地整合科技资源;第二能通过资金联合、计划间的协作、申请条件限制等方法,促进各种科技合作,并通过合作整合资源;第三能灵活确定和调整科技投入在研究阶段、科研主体和产业技术上的比重,从而使科技资源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中试、试验发展等研究阶段,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科研主体,在不同产业领域之间得到优化配置。
(5)科技计划能促使科技资源与社会、经济资源整合。科技计划通过推动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为政府、为社会服务,促进科学家与社会的交流互动等方式,促使科技资源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其它资源结合,并使科技资源充分发挥效力。
3.2 科技规划和科技计划管理申报制度
科技规划、科技计划项目是我国科研管理中的一个主要手段,针对我省科技资源的实际,应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科技活动的各阶段上推出一系列的专项科技计划,形成完善的科技计划体系,促进经济、科技和社会协调发展,发挥科技计划体系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设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包括项目立项管理、实施管理以及结题验收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形成科技管理体系的保障政策与法规、信息服务系统。进而通过项目带动促进科技资源优化整合,并使其成为一项不断推进、长久坚持,与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相配套的建设任务。
4 解决统筹科技资源体系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及几点建议
4.1 以建立科技报告体系为起点,推动科技计划项目的科学化管理
由于科技报告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建议以建立科技报告体系为突破口来启动科技计划管理,建立科技报告体系的具体建议有:研究提出我省科技报告管理体系工作制度及保障政策与法规,构建科技报告管理工作流程,确定协调管理以及参与部门,单位的职责,以工作制度的形式体现。
整理关于科技报告制度的现有政策,研究拟建设的科技报告管理体系是否与当前的知识产权,保密等政策,法规存在冲突,提出协调机制,补充出台保障科学技术报告管理体系的管理政策或法规。
4.2 建立科技计划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平台
(1)建立“一站式”的网络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依靠该系统,科研人员可以通过统一的门户登录并提交各类申报材料;在项目执行中,科研人员可以根据项目的要求提交各类过程管理文件,项目验收结束后,提交的成果性文件将直接形成为科技报告资料库中的相关档案。各类计划项目管理人员在组织项目的申报、评审、过程管理、验收、推广等环节中,均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来进行网络化的流程管理,效率可望及大的提高。同时通过该平台,社会公众能有机会参与到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有关环节。
(2)建立基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的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应能及时、快捷地提供通过平台而得到各类统计数据,组织专家对这些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深度挖掘, 通过定期总结,完成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省对科技的投入和产出、科技项目领域和行业分布情况等信息研究报告,直接为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的出台提供决策支持,便于统筹科技资源。
4.3 健全区域创新服务体系
(1)建立区域创新服务平台,结合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构建一个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服务平台,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网络技术充分整合区域内企业、高校和政府以及国内外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专供服务。
(2)健全创新服务机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服务机构须围绕区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区域科技先导型产业,提供技术检测、技术转移、技术培训、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竞争情报等服务。加强信息共享和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加速知识扩散,以提高成果转化率。
4.4 通过科技计划整合跨专业、行业、地区的资源
(1)在同一科技计划内实现跨专业、行业、地区科技资源整合,需要设置多元化的投入目标体系,通过目标分解使科技计划渗透到各个行业,专业和地区,再通过统一的资助原则、资助领域、资助区域等实现各目标之间的协作。这种按行业划分的方法,就可以实现跨专业、跨机构、甚至跨地区集中人才资源、试验装备的整合效果。
(2)利用科技计划体系进行资源整合
利用科技计划整合科技资源、就是把一个复杂的科技资源整合目标分解成多个子目标,然后针对各个子目标分别制订科技计划,并使各子计划之间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与促进,在内容、规则上相互衔接或配合,制订科技计划体系包括以下两种情况:建立跨行业整合科技资源的科技计划体系,建立跨地区整合科技资源的科技计划体系。
通过科技计划、项目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等类型研究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协调和促进。
4.5 构建共享科技资源的政策法律支撑体系
(1)为使科技资源共享立法更容易进行,在立法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把握两个基本思路:一是在立法规划核心法的定位上应遵循“先易后难”立法路径,一步一步推进立法,成熟一项,制定一项,二是在立法规划核心内容的界定上应遵循“增量建制”的立法思路,在现有利益增长格局以外,创设一个新的利益增长点,以求在立法建制的过程中不断加大科技资源共享总量,扩大可供在各个利益集团间进行分配的份额,把改革成本和风险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各方受益支持和法制上的持续性。
(2)政策框架
为保障科技资源共享法规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多方构建科技资源共享法规建设的支持体系、在政策方面,需要确立自然科技资源共享过程中政府参与和扶持的指导思想,制订有关科技资源共享强制性,倾斜性及综合性政策,为科技资源共享法规则建设提供政策依据。
4.6 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着力发展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比较优势产业
产业结构趋同既造成地区间的过渡竞争,同时也造成资源(包括科技资源)配置的不协调及浪费,政府在制定区域的产业发展政策时,应该从比较优势出发,主要是从该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或行业中产生,发挥比较优势只是被动地适应资源禀赋特点,而创造竞争优势则是主动地催生新的比较优势或获得动态比较优势,竞争优势是比较优势和规模优势及技术优势的综合,通过创新不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这样才能保持优势产业的持续发展。为此应加强战略分析和长期规划,重新评估发展的条件和发展目标,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制定科技计划和规划,特别是应当深入分析和研究到底有哪些优势和劣势,然后在些基础上通过制定长期规划,确定在支持和发展的重点领域。
5 关中-天水区域统筹科技资源体系
关中-天水区域的科技资源共享与技术转移活动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本身即构成一个系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高新技术基地和企业是最主要的活动主体,产学研合作则是最主要的活动方式,为了促进该空间系统的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的高效运行,有效的对策必然是一个系统。该对策系统在本质上是一个巨型综合平台,一个网络化的系统,构成该系统的要素包括人才、资金、技术、政府、政策、体制、机制、法制、信息等,这些要素在系统内有机结合,密切联系,高效有序,优化配置,自由流动,支持产学研合作,进而实现系统的目标,促进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的高效运行,达到统筹科技资源的目的。
从长远看,关中-天水经济区科技资源共享体系的建设对该区域的创新发展需要持久的强力的支撑,整个区域达到区域科技经济一体化,所有领域都在奔向一体化,区域科技资源共享的大合作大转移必将成为制度,成为常态。
参考文献
[1] 丁厚德.中国科技运行论:科技战略与运行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朱付元.我国目前科技资源配置的基本特征[j].中国科技论坛,2000年(2).
共享经济发展报告范文3
把创新理念融入财政改革发展中,着力发挥财政对厚植首都发展新优势的驱动作用
积极发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优势,从完善财政金融保障机制、创新投入引导机制、健全资金监管机制等方面入手,推进首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一是转变理财观念。深化PPP、产业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改革,从投入产出效益、撬动社会资本等方面进行全程定量分析核算,以精细化管理促进科学化管理、促进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二是创新理财方式。综合运用税收、补贴、政府采购等政策工具,聚焦 “高精尖”经济结构,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重点支持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互联网+”行动方案和“高校十条”、“京科九条”政策落地等方面;通过PPP模式、特许经营、股权合作、财政补助、民办公助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服务领域,重点在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PPP,运用好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兴办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丰富公共服务供给的层次。三是创新监管机制。
完善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制度和机制,加强多方联动,强化主体责任,健全北京财政监督大格局;加大对骗取、套取和违规使用财政资金等行为和问题的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加强追责问责,形成威慑震慑;深入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扩大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资金范围,推动预算执行监控向资金使用末端延伸;加快预决算公开步伐,将预决算基本支出公开细化至经济分类款级科目。
把协调、绿色的发展理念融入财政改革与发展中,着力发挥好财政对首都发展突破瓶颈制约的助推作用
立足在推动首都发展中贯彻协调、绿色理念,并与落实首都城市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要求结合起来。一是把握“四个结构”,调整财政发力方向。在功能结构上,落实首都城市“四个中心”定位带来的城市功能结构调整,通过财政资金和政策引导向落实新定位的方向发力;在区域结构上,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带来的首都在区域发展中的功能变化,通过财政资金和政策引导向符合京津冀整体站位的方向发力;
在供需结构上,落实供给侧改革带来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变化,通过财政资金和政策引导向以供给主导、供需结合、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力;在产业结构上,落实我国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结构变化,通过财政资金和政策引导向“高精尖”经济结构成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的方向发力。
二是注重统筹管理,推进调结构、挖潜力、增效益。统筹衔接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规范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建立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市对区转移支付体系;统筹全口径预算,将新增债务和存量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将政府住房基金等政府性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统筹资金跨年度衔接,加快实施市级中期财政规划和部门三年滚动财政规划,编制2017-2019年中期财政规划,推进部门规划与预算安排相衔接;
统筹大额专项资金管理,分步骤推进大额专项资金管理模式改革,进而打破支出固化格局,将部门履职等资金回归部门预算管理;统筹新增资金需求,大力压缩一般性开支,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完善市级部门支出进度、盘活存量资金情况与绩效考核、年度预算规模挂钩机制,建立结余资金管理内控机制和定期报告制度。
三是强化收入协调,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依托北京财政综合数据中心,加强对重点税种、行业、区域、企业等监测和分析,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确保完成年度收入预期目标;全面落实“营改增”改革,加强动态监控,做好金融保险、建筑、房地产、生活服务业等四个行业税源信息摸底、优惠政策梳理等衔接准备工作;
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在发债环节,发挥好债券的经济逆周期调节作用,健全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举债审批工作机制,合理安排并做好政府债券的发行和兑付工作;在管债环节,将地方政府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通过政府债券置换、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改制、合理调节土地入市节奏等手段,切实化解存量债务;在控债环节,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和监管体系,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
四是聚焦城市难题破解,保障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建设和谐宜居之都,重点支持水资源保护、大气污染治理、城乡绿化美化、实施垃圾处理等方面。支持大城市病难题破解,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破解城市发展难题,重点支持交通环境建设、公共安全、城市运转、冬奥会筹办等方面。
把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融入财政改革与发展中,共同推进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把“开放、共享”的理念植入财政改革与发展工作中,推进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支持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运用好北京外经贸发展引导基金和北京外经贸担保服务平台,增强“高精尖”和“双自主”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推进财政金融创新,营造基于质量和结构效益的良好国际投资环境。二是营造国资、民资双向良性互动的市场环境。厘清政府与市场、投入与绩效的关系,围绕信息化、城镇化、医疗、教育等领域,优化投资结构,扩大融资渠道。
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竞争性分配、引导基金、股权投资等系列改革,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和社会资本活力,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支持首都建设。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实施普遍性降费,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结合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以“管资本”为抓手推进国企改革,研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国企资产分类管理,建立全口径国有资产报告制度。
三是聚焦“惠民生”,促进百姓共享改革成果。按照共享理念和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原则,坚持共享发展,建设民生财政。在避免福利泛化的基础上,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支持棚户区改造、养老、社保、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农业等方面,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补齐短板,提高惠民质量,促进改革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加大对民生投入资金的绩效评价力度,强化绩效评价导向作用,以绩效倒逼优化支出结构,促进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作者:李颖津 来源:前线 2016年6期
共享经济发展报告范文4
近日,北京市密云县委书记汪先永听取了县统计局、调查队的工作汇报,详细了解了统计体制改革后密云县统计部门的机构设置、人员结构及近两年统计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就做好全县统计工作提出要求。
汪先永指出,密云局队注重创新统计服务模式,拓宽统计服务领域,统计产品丰富、实用,统计数据准确、及时,能够满足社会各界不同层次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密云局队要注重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完善统计体制改革,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抓好源头数据,客观反映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二是深入调研,密切关注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就密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查等方面做好分析研究;三是要客观判断全县经济走势,坚持实事求的原则,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四是继续完善统计产品,提升服务水平,使统计服务于全县乃至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东城局队围绕扩内需保增长
发挥统计工作职能
北京市东城区统计局、调查队围绕扩内需、保增长,做好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监测和分析,积极发挥统计工作职能。
一是围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抓成果转化。以信息、金融和商务服务等主导产业,及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等领域为重点,开展普查数据的开发,将经济普查的成果转化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服务全区“保增长”需要提供重要支持。
二是围绕三个功能区监测评价,抓体系建设。明确了“四个一”工作目标,即搭建一套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制定一套完善的统计调查制度,建立一套规范的统计分析框架,构建一套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强力推进三个功能区经济发展监测体系的建立,加强对三个功能区经济发展的监测,为服务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三是围绕区域社会发展指标监测,抓跟踪分析。建立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加强部门联动,定期对区域社会发展状况进行跟踪监测与分析,为服务全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重要信息。
四是围绕宏观经济社会信息库建设,抓信息共享服务。建立宏观经济社会信息数据库,搜集整合全区各部门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建立共享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及时为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信息共享服务。
石景山局队创新举措
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近日,北京市石景山区统计局、调查队召开重大建设项目投资统计培训会。会议强调了“扩内需、保增长”的紧迫性,市委市政府对区域投资年度考核的艰巨性,提供真实数据、保证数据质量的严肃性,并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范围、指标含义、上报要求、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石景山区建委、市政管委等10余家项目牵头部门,石开房地产开发公司、燕金源置业有限公司等近30家项目建设单位进行了业务培训。石景山局队将创新举措,加强投资统计工作。
共享经济发展报告范文5
关键词:分享经济;农村;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6日
2015年夏季达沃斯经济论坛上指出,“分享经济”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路子。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到 “促进分享经济发展”、“支持分享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也强调“积极发展分享经济”。“分享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焦点。未来这一新型商业形态将会加速向各个行业延伸渗透,包括农业。
一、什么是分享经济
对于“分享经济”,国内外学术界尚无统一的概念,但是中外学者对其基本特征有趋同的认识。Gansky L.(2010)认为其实质是在以网络为基础的共享平台上构建的,其目的是使用而非拥有,这种商业模式的核心策略是多次“出售”同一个产品,从而产生更大的价值。杨帅(2016)将其定义为通过新兴技术平台分享住房、汽车、技能、时间,以及生产装备、生产能力等闲置资源和能力(包括利用不充分的资源),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绿色发展模式。
分享经济可以划分为三种模式:付费分享、无偿分享、众筹分享(张孝德,2015)。付费分享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租赁双方达成协议,有偿转让闲置的有形物品的使用权或与知识技能等相关的无形服务。知名的Airbnb(空中食宿)、Uber(优步)都是典型的有偿分享。无偿分享是指供需双方以无偿的形式置换所需物品或服务。例如沙发客社交网站CourchSurfing就是一个为世界各地旅行者搭建的免费、无偿的互助旅游、交换住所的平台。众筹分享是指以互联网为平台,缺乏资金的筹款人向公众介绍自己的项目创意和计划以获取投资人的认可募集资金的模式。
二、农村发展分享经济的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促进分享经济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发展,如何充分的盘活资金,繁荣农村经济,已经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面前一道重要的课题。
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农村交通不便里,咨询不发达,主要依赖外地商人上门收购,产需脱节、竞价能力低。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和冷链物流,搭建优质的物联网平台,可以实现全国各地的销售商和种植业户直接对话,既能节约流通的时间和成本又能提高农民的收入,还可以丰富产品销售的模式,有利于树立区域品牌,从而最终实现改善农民生活的目的。
现代化农业生产突出机械和智能电子设备的作用,但农机成本高并且需要相关配套的高标准产业服务和高素质技术人员。相对于农资所有权以买卖为主的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分享经济”商业模式特别是“农资众筹”更能满足家庭单位种养、小型农业企业、合作社等需求,而“有偿分享”也有利于实现大型农业企业对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
城乡差异虽然逐年成缩小趋势,但是总体来说城乡经济结构的差距仍然存在并且很明显。农村没有大超市,没有丰富的餐饮娱乐,没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医疗保障,这些都是导致“年轻人进城打工,老幼留守家中”这一普遍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移动互联网平台打破地域差异,分享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城乡间资源分布不均的冲突,提高闲置资源在城乡间的有效供给和再利用。通过有偿分享或对等分享的模式可以将城市中赋闲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多种形式有效供给到农村,缓解当前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政府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也可以将农村闲置的耕地、果园、畜牧、房屋等资源“分享”给城市居民,增加农村的就业机会。利用农村的自然风光、优质生态打造农业旅游产业,为国内外游客提供短租民宿、度假农庄,提供踏青郊游、学农体验、户外拓展、接驳运输等多个不同主题的旅游服务,打造城乡一体共享经济产业带。
三、农村发展分享经济面临的困难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为27.9%,规模达1.86亿元,相比2014年底增加了800万元。我国农民人口的绝对数量确保了农村移动互联网市场,然而目前有几点困难制约了在我国推广共享经济农村战略的步伐。
第一,由于地理偏远交通不便,农村网络覆盖率低,手机上网费用偏高,电脑和宽带设备对困难家庭仍属于奢侈消费,这些都给搭建共享经济网络平台带来了技术障碍。
第二,由于留守村民受教育程度的局限,绝大多数农村网民缺乏对移动互联网的基本认知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网购、对手机买票、约车、点餐等了解的很少,甚至有恐惧心理,更别说利用互联网实现经济创收了,造成了发展共享经济模式知识层面的障碍。
第三,传统消费模式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建立在对产品实物一定程度的感知和对实体店销售商的信任之上。而共享经济模式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主要依赖互联网平台提供的信用评分机制,即其他用户建立在自身经验基础上对资源提供方所给予的反馈和评价。然而,“刷单”、“虚假评论”现象似乎已经成为很多电商累计信誉的手段,导致我国消费者对互联网交易平台缺乏信心,对共享经济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消费心理障碍。
四、农村发展分享经济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要使分享经济顺利地在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当务之急,地方政府应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建立和健全农民创业信息与科技服务平台。建立免费的上网中心或利用网吧的闲置资源给农民创造更多的接触互联网的环境。搭建二手商品交易平台,在城乡间促进闲置的电脑、手机与民宿、新鲜果蔬等的分享。与通讯运营的公司合作,制定针对农村家庭的优惠移动网络价格、城乡家庭闲时上网套餐分享等创新型业务。
第二,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农村人口普及移动互联网知识,分享经济的信息价值和资源再利用的利润价值。鼓励软件开发商设计更贴近农民需求的手机应用吸引农民更多关注和使用;地方政府可以率先垂范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职能部门间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实现减能增效;推动地区间、城乡学校间闲置图书、影像、网络资源的分享,在改善留守儿童学习环境的同时提升农村获取信息和新鲜资讯的能力;通过时间和服务分享以免费的住宿、门票、交通等为交换,邀请高知背景的旅游者、志愿者、电商、企业对农民进行培训,特别是加强对农村青少年普及互联网知识、提供相关的课外指导。
第三,加强立法和监管。一方面分享经济颠覆了传统经济的运营方式,国家和政府必须建立健全完整的法律制度、监管体系、税收制度,以便有效缓解其对传统行业企业造成的冲击;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行政管理办法条例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分享经济这一种全新“互联网+经济”模式,迫切需要出台新的管理条例,设立独立于平台外的认证机构、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建立保险理赔制度等才能增加包括农村消费者在内的全民对分享经济的信心,才能确保未来分享经济可以得到健康有序发展。
总之,利用互联网平台践行创新创业,合理促进城乡间闲置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流动,并采用各种有效的监督监管措施,将有利于缩小城乡间的差异,有利于城乡居民的互惠互利,有利于全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Gansky L.The Mesh:Why the Future of Business is Sharing.Penguin,2010.
[2]杨帅.共享经济类型、要素与影响:文献研究的视角[J].产业经济评论,2016.2.
共享经济发展报告范文6
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第三部分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实现途径进行了深刻阐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我们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基本理论。我认为,科学发展观不只是单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发展观,而是注重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科学发展观。我想就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谈几点学习的认识。
认识之一: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义。之所以是要义,是因为发展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社会要进步,人民的生活要富裕,就必须发展。科学发展观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正确道路,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推进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方法。在今天这样飞速发展的时代,发展是企业得以生存的根本。
认识之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马克思指出: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人的任何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各种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目的,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尺度。没有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便失去了意义。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原则,表明我们党对发展的本质、目的和意义的认识更为深刻、更为科学: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创造物质财富也是为了人的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发展的意义在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也就是全体人民能够在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上分享物质文化发展的成果,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既要抓经济求发展,又要处理好员工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从老百姓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急为群众所急,需为群众所需,设身处地地维护好群众利益。从而达到共建共享、共享共建,以发展促和谐、以和谐求发展,更加有力地推动企业发展。
认识之三: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克服单纯以经济指标衡量发展水平的做法,做到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的协调发展,注重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同志在报告中强调,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这对我们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陈家沟煤矿是集团公司乃至股份公司的主力生产矿井之一,作为一个资源型企业,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同时,更要注重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