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创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农业创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农业创新

智慧农业创新范文1

关键词:职业教育;新农村;教育创新

职业学校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学方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有文化、有技术的劳动者,职业学校自身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职业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学扩大招生规模以及教育内部其他因素的冲击,职业学校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时也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除了教学内容有些还是职业方面的知识以外,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职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还未能抛开办普教的教育思想和陈旧的教学方法,在办学方向、办学模式、毕业生去向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在办学过程中,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求效益,不求方向;只管学生毕业,不管学生在社会上的表现等问题,在职业学校中也相当程度存在。而另一方面,目前,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已不像前几年那样波动面较大,市场的调节能力比以前增强,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已经趋于平衡,重知识、重科技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的共识。农民迫切需要掌握增产增收的科学技术,迫切希望所生产的产品能尽快销售出去,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增强了,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因此,目前摆在职业学校面前的任务是,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形势,如何主动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要使职业教育主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必须变更教育观念,在继续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教育观念要彻底从普教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将职业教育的特点充分凸显出来。必须重视职业培训教育,特别要重视对大多数农业产业户的培训教育。坚持教育创新,加强专业建设,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健全实验培训基地,加快“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使职业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尽快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需要。

一、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改造完善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专业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特别是农业产业调整的需要,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需求,职业学校在办好目前初级人才需求量比较大的专业的基础上,要加强专业结构的调整,要改变过去盲目发展第二产业专业过多的现象,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专业合理配置,以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对农学类专业要进行改造,要将单纯的种植专业和养殖专业改造成种植一加工一经营、养殖一加工一经营的复合型专业,为农业产业化培养复合型人才。使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在农村既可以从事农业、养殖业生产,又可以参与产品加工,又可以从事经营等工作。为了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人城镇做好准备,可增设文化建设服务专业、城镇建设规划绿化专业、餐饮服务专业、家政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等。对已有的专业和准备建设的专业都要落实如下工作,例如专业教学计划、专业师资队伍、实训基地、教材资料等等,特别是重点专业、重点课程的教师、教材、实训条件等更要重点落实,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合格人才

近年来,由于我国科技体制的创新,科技成果大量涌现,加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加入WTO以后,市场经济的运行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面向农村的新品种、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为了适应市场行情的需要,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学生除要求他们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之外,还必须让学生尽快接触新的知识、新的信息,让学生尽快掌握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也要相应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改变以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在黑板上开机器,在黑板上种田的那种脱离实际的教学方式。除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实行循序渐进的启发式课堂讲授外,专业课程、技术实验课程都应该实行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以练带讲的现场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探讨对职业教育更加适应的教学方法。通过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加强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好配套的实践训练基地,使职业学校实训基地成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基地

按照专业教学计划,职业中学的实践课与理论课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应各占50%,但目前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职业教育观念的薄弱和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的限制,很多职业学校在实践教学的时间上大打折扣,基本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除了计算机专业上机操作所用实践教学时间较多以外,其他专业的实践教学时间还不到教学总时数的六分之一,甚至不到十分之一,有的学校实践教学时间比例还要小,这种现象严重阻碍着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职业学校要从根本上改善实践教学,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建立好实践训练基地。职业学校的实践训练基地建设要贯彻小型化、综合化、实用化的原则。首先,学校要建好专业基础实验室和实践训练场所,保证实践教学的基本需要;第二,利用联合办学的企业和单位接受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第三,利用私人企业或者学生家庭进行有关的实践训练。在建设好实践训练基地的基础上,要制定好各专业的实践训练计划。首先在时间上要落实根据各专业的情况,保证学生有二分之一的时间参加实践训练,例如计算机专业、机械电子专业、大农学专业都可以这样进行;其次在实践训练的内容安排上,要制定详细的实践训练目录、实践训练规程;第三,要配备足够数量的有实践经验的实践训练教师;第四,要制定实践训练的管理办法和测评办法,将实践训练成绩作为学生职业能力考查的重要参评内容;第五,要千方百计地筹集实践训练经费,以保证实践训练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职业学校教师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作用

职业学校要培养动手能力强、职业能力强的学生,就必须建立起一支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因此,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要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提到职业学

校发展建设的战略的高度,作为职业学校的基本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所谓“双师型”教师,既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能力两种技能,又具有教师系列职称和专业系列职称两种任职资格的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立足当前,又要考虑长远,要采取校内校外结合、教师自主提高与外出进修结合等多种方式,开辟多种渠道,使“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既循序渐进又重点突出地展开。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帮助他们更新知识,重点加强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职业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制定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计划,并制定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定期考核的制度,让“双师型”教师明确自己的职责。“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可采取如下方式:第一,定期定点派青年专业教师到工业企业、农业企业挂职工作,每次不得少于三个月,有条件的可挂职一年;第二,短期到高新科技企业或者大专院校学习专项专业技术;第三,带领学生到企业实习,以使他们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先进技术和技术革新动态;第四,聘请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或者进行技术示范,经常开展传帮带活动;第五,鼓励教师参加科研活动;第六,为了提高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还要制定有关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争取破格评为“双师型”教师,并给予一定的特殊奖励。另外,对“双师型”教师,要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稳定“双师型”教师骨干队伍,使他们能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工作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

五、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和完善灵活多样的现代学籍管理制度,以适应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的需要

职业学校有自己的办学特点,一所学校里办学层次比较复杂,既有学历教育,又有非学历教育,既有长期培训,又有短期培训等。就学生而言,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个性比较鲜明,绝大多数的学生知识基础比较差,学习不太用心,但想像力丰富,动手能力比较强。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要以人为本,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他们的潜能。具体来说,必须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对学生成绩要合理评估,不能只凭一张试卷的卷面分数来判定学生成绩。对开设的理论课、实践课(包括实验课、实践训练课)都要进行合理管理,使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都能有一个较为客观的公正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培养出符合工厂企业、农业企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较强的人才。在学籍管理方面,要实行灵活的管理机制,在保证完成必学内容的前提下,学生可以提前毕业,也可以准许学生延长毕业年限,譬如三年制的可以延长至六年,两年制的可以延长至五年,在休学期间,学生可以出去创业,然后回校继续学业,还可以准许学生不连续地学完有关专业课程,最后经综合评定成绩决定是否准予毕业。对中途进校的学生,只要学完了相关的课程和综合能力考核合格,也应准许获得相关的毕业证书。

六、加强信息资料库建设,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对社会各个方面、对各行各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新的信息对职业教育自然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工业、农业、交通、电信、服务等行业的新科技、新技术层出不穷,职业教育要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及时地、迅速地捕捉各方面的信息,并且尽快地反映到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能及时把握新知识、新技术,毕业后能适应技术市场的多方面需要。为此,职业学校必须加强信息资料库的建设。学校可以图书馆为基地,在加强图书资料建设的同时,要加强互联网建设,要与国家远程职业教育联网,让教师和学生能及时获取职业教育的新信息和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充分发挥科技信息在职业教育中的时效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新平.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教育改革,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4).

[2]湖北省教育厅.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中国职业教育,2004,(9).

智慧农业创新范文2

关键词:智慧农业;农业产业升级;具体应用;展望

智慧农业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我国起步时间相对较短,需要政府与社会予以关注并加大投入力度,当前我国正处在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期,亟须推进农业产业升级。由于我国耕地面积严重不足,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在农业生产领域现代信息技术不完善;依靠劳动力和化肥农药来提高农业产量的局面没有彻底改变,基于此,在农业领域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我们应以智慧农业为突破口,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精细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

一、何为智慧农业

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与应用过程中催生了新型农业技术,智慧农业是指将物联网感知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首先,智慧农业生产体系依赖于物流网的农业感知技术。在农业种植过程中,采取各种无线电传感器能够对农业生产现场的温度、光照以及其他生物参数进行监测监控,同时也可以利用视频等方式,了解农作物生长状况并完成信息采集工作;通过远程监控方式对农业生长环境进行掌握并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转化,经过智能管理系统分析,按照植物生长阶段的各项指标要求精准地对农作物进行远程灌溉、远程施肥等等,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程度。同时还可以利用RFID、条码等信息识别技术,对农产品实行全程安全追踪,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品牌效应。其次,智慧农业价值源于大数据农业分析技术。与传统农业分析技术相比,大数据技术更具有统计学优势,能够对农业机械化数据进行优化和分类处理。通过数据分析与业务之间建立起关联性,对于复杂海量数据挖掘和历史数据比对,更为客观的指出事物发展的规律[1]。特别是根据本地气象、作物、土壤、市场等信息统计对比,对于与现代农业相关联的各类要素进行分析,为农业生产和发展提供各类智慧服务,进一步提升农业的智慧水平。再次,智慧农业平台构建需依靠云计算数据处理技术。云计算能够实现资源动态化、需求服务自主化和透明化,进一步提升农业种植的集约化水平和动态化管理水平。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建立了多级平台系统,涵盖农作物种植、仓储、物流、管理数据等各方面的数据分析,并按照农业发展需求和规则对储存的数据进行动态管理,实现数据平台对农业种植各个环节的数据监控,利用相关数据处理诸如气象数据、灾情预测等问题。最后,智慧农业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催生了许多新技术和新模型,如农业模型和农业知识系统。农业模型以作物科学和农业系统科学作为理论依据,对农作物生长过程与环境和经济之间联系进行系统分析,从而为农作物栽培、产量预测和在线评估等方面提供依据。农业知识系统包含农作物种植参数、农业数据库、农作物指标体系、农业水平评价、农作物长势监测、农业灾害监测分析等等,这些技术可以为农业提供更为多元化的服务。

二、智慧农业对农业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

2016年国家印发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将智慧农业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方向,进一步推动农业技术改革,加速农业信息化建设,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夯实坚实基础[2]。同时,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进一步提出了发展智慧农业的要求,并提出应将发展智慧农业作为农业产业链升级改造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提升农业精细化、高效化、绿色化水平。无论是从国家出台的政策角度看,还是智慧农业在农业产业升级的具体作用看,智慧农业对农业产业升级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智慧农业推动了农业产业改造升级。一是智慧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升级了农业产业领域,在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迫使农业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上升。而智慧农业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智能化管理和作业中发挥作用,有利于在客观上节省人力成本。特别是通过智能化管理,构建环境生理监控和农业生产自动化系统,优化农业生产工艺流程,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生产的规划化管理。为做好有效监督,智慧农业的发展可以构建相应的溯源系统,该系统中详细记录农产品的生产与运输全过程,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查询认证,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整个信息流程可追溯。二是智慧农业升级了农业经营领域。智慧农业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打破了传统农业市场的时空限制,实现了农产品和农资采购的数据实时更新,通过网络途径和平台解决了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密切生产与销售之间的关系,提升农业生产的针对性,不断优化农产品种类,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丰富的农产品。特别是一些较大的电商平台也在积极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建设自营基地或网络平台,初步形成了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品牌化意识不断增强。同时利用智慧网络打造个性化农产品营销网络,实现定制农业,根据消费者需求专门生产特定农产品,进一步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三是智慧农业升级了农业服务领域。智慧农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对农产品种植实时监控,同时还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对气象和灾害进行预警,进一步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解决了“农业信息最后一公里服务”难问题。特别是对于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而言,通过智慧农业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者的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减少农业生产成本,为农业生产者创造更多效益。其次,智慧农业提升了农业产业精细化、高效化、绿色化水平。一是智慧农业实现了农业精细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对农业生产对象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操作,供给农作物整个生长过程所需要的养分,既保证了不污染环境,也确保了农业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同时在农业生产环境以及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通过智慧农业能够提升生产环境标准化水平,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整个农业生产环境符合相应的生产标准。此外,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还可以借助智能化的操作仪器检测农产品的安全性,确保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且没有农药残留[3]。二是智慧农业实现了农业高效化。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企业经营者能够准确地掌握天气、市场、农作物生长等讯息,更加准确地对农作物进行管理,避免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农作物生长破坏,进一步提升了农作物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同时通过智能设备应用不仅能够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减少问题,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劳动生产效率。特别是随着农产品电商和农业物联网逐渐完善,能够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通过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够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更好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储存、销售、服务整个产业链的资源合理配置。三是智慧农业实现了农业发展绿色化。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发展现代农业、绿色农业的基本要义,智慧农业在促进农业生产的绿色化和生态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智慧农业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也不仅仅停留于技术层面,更体现在农业生产和管理的理念方面,发展智慧农业意味着借助更为科学的手段进行农业生产,进而有效的保护当地的农村生态环境。此外,还可以利用卫星遥感系统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详细监测,对水文、墒情和土壤具体信息情况进行科学整理方便农业决策,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高效化、绿色化水平。

三、当前智慧农业在推动农业产业升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当前国家非常注重智慧农业发展并对智慧农业投入了大量精力出台了相关政策,将发展智慧农业作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农业4.0时代的到来,以网络信息为代表的智能化时代展现出了强大生命力,在于农业融合过程中对于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当前我们也看到智慧农业在推动农业产业升级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梯队建设和信息化水平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首先,智慧农业开展基础设施滞后。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释放,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在机械化和信息化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落后状态。我国多数农业地区基础设施还相对滞后,大型现代化农业设备还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当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在机械设备和信息化方面表现出的成本较高,虽然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从实际情况看,农民的实际收入并不支持智慧农业所必备的机械设备。特别是当前我国很多农业高科技设备,在缺少国家补贴情况下价格非常高,远远超出了农民的承担范围,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智慧农业发展。此外,我们也看到当前虽然国家非常注重农村网络信息化建设单,很多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满足智慧农业发展的网络需求,加之信息化成本相对较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信息化建设,也间接影响了智慧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其次,智慧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还相对匮乏。智慧农业要想在农业领域发挥其应有作用离不开科技人才支持。对于智慧农业而言,不仅需要农业科技人员掌握必备农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农业科技人员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这就对从事农业生产者提出了较高要求。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很多农业生产者都经过职业培训或接受过高等教育。但由于多重因素导致农村农业从业者文化素质相对较低,高素质人才现象流失严重。虽然近几年国家也在积极鼓励高素质人才到农村进行创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但由于农村与城市在医疗、卫生、教育生活质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很难有高素质人才投身到智慧农业发展之中,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很多农民接受的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思想保守,对于互联网出现的很多新兴事物很难消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产业升级。最后,智慧农业信息化水平还相对较低。智慧农业在开展过程中需要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进而对庞大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指导农业精细化管理和生产。但当前我国很多地区智慧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还相对较低,对于农业生产和管理的相关信息收集、传输和整合还没有形成具体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特别是当前我国智慧农业数据标准化程度较低,能够覆盖的农业采集范围有限,数据缺乏准确性和客观性,加之数据孤岛的存在,也不利于农业信息有效整合,缺乏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导致智慧农业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自然环境信息融合不够紧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智慧农业信息掌控者归属不同部门,在现有制度体制下部门之间相互独立,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还缺少平台,造成了大量农业信息资源浪费。同时,我国农业平台建设还相对滞后,虽然信息应用网站和数据分析平台都已建立在能够使用,但采集上来的信息相对较少,分析出来的数据也很难对智慧农业生产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智慧农业创新范文3

关键词 智慧农业;现状;开展情况;问题;建议;河南商水

中图分类号 F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322-02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intelligent agriculture in Shangshui County were summarized,the problems in its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xt step were proposed,so a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agriculture.

Key words intelligent agriculture;status;development situation;problems;Shangshui Henan

1 智慧农业现状

商水县双龙湾生态园项目是在姚集乡政府扶持下,由2位商水籍成功人士投资兴建,主要建设内容是温泉生态园、休闲垂钓园、有机农业观光采摘园3个部分。一期项目地址位于S206省道以东、汾河大堤以北、护城河以西,建设内容以温泉生态园为主,总投资5 000万元,目前项目工程已封顶,下步完成人员招聘培训工作。一期项目运营后,预计可带动农户1 000户、农民3 000人就业增收,每年产生经济效益5 000万元。

商水县“金色田园”农业嘉年华项目是由北京银洲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地址位于商水县汤庄乡娄冲村,位居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内,项目面积66.67 hm2,建设期限2年,总投资32 783.99万元,建成一个以生态农业开发为宗旨,集观光、休闲、体验、娱乐、食宿、乐购、会展、培训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创新型的产业综合体和现代农业经济综合体。目前,项目可研报告已完成。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工作的通知》精神,及时组织县农业、农办、文明办、文广等相关单位人员,对全县基本符合条件的村庄,按照通知标准进行了从优筛选,最终选择以叶氏庄园为特色民居的邓城镇邓东村作为推介申报村庄。

2 智慧农业工作开展情况

2.1 开展“互联网+农业”培训

成功举办了“互联网+农业”培训班3期,培训对象以家庭农场、涉农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为主,培训人员60人次。组织商水县农产品生产基地负责人25人参加了省农科院在商水县举办的“互联网+农业”培训班。

2.2 土银网和智慧农业数据平台建设

在土银网公布了商水县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的土地流转面积、土地主要用途、农产品类型等。在智慧农业数据平台录入了商水县32家无公害蔬菜和瓜果生产基地的详细内容,其中包括企业规模、产品图片、种类、文字说明、产品特点等情况。

2.3 自动灌溉项目启动

积极与省农科院联系,由省农科院牵头在商水县实施2个自动灌溉项目,一个在硕博果业温室大棚,另一个在舒庄乡高标准粮田内。建成后,可实现喷灌全自动化,其中包括农药转化为液体喷洒,温度自动调控等,现在该项目已经启动。

2.4 农田与基础设施建设

2016年计划建成高标准粮田面积1.19万hm2,总投资2.09亿元,新打机井6 776眼;硬化田间道路380 km;新修桥涵2 230座;架设输变电线路28 km;植树120万株。其中,国土局土地整理项目计划建设面积5 313.33 hm2,建设地点在张庄乡、谭庄镇,投资8 798.22万元;发改委千亿斤粮食项目计划建设2 000 hm2,建设地点在固墙镇,投资4 476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计划建设2 666.67 hm2,建设地点姚集乡、张明乡,投资5 300万元;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计划建设1 933.33 hm2,建设地点郝岗乡,投资2 400万元。截至目前,已建成高标准粮田2 000 hm2,完成投资4 000万元。新打机井424眼;疏通沟渠21.8 km;硬化田间道路72 km;新修桥涵140座;植树0.28万株。

2.5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指导

当前商水县小麦生长进入灌浆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由于近期阴雨较多,田间湿度较大,气温高,有利于多种病虫害发生。为了及时有效防止病虫害发生、发展,通过开展电视讲座、印发病虫害防治内部明电、群发手机短信、发放技术明白纸、“病虫情报”、科技队员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指导农民科学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及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确保该县小麦生产安全[1-2]。

3 存在的问题

尽管商水县智慧农业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逐渐发挥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以下几点主要问题。一是资金是限制商水县县“智慧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在智慧“互联网+”农业信息化方面,财政支持力度不够,无论是办公经费、硬件改善,还是软件开发、平台维护、人员培训等方面,目前都无财政资金支持,工作开展困难较大。二是从总体上看,商水县“互联网+”农业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创建“互联网+”农业商业模式,让农业企业、物联网企业、广大农户多方共赢上仍需努力。三是商水县智慧农业方面的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商水县家庭农场、无公害基地和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对智慧农业了解还不是十分明确,发展智慧农业对自身的利益有哪些提高和帮助还比较模糊,导致这些龙头企业发展智慧农业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四是农业从业者特别是发展智慧农业方面接受现代信息化技术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

4 建议

4.1 加大资金投入

在智慧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智慧农业需要配有专项办公经费,将信息化与具体农业产业相结合、与设施化项目建设相结合,以尽量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以顺利开展工作。

4.2 加大宣传力度

可充分利用电视、网络以及一些报刊等,对智慧农业的特点、成果等加大宣传,对于取得的一些新技术成果及实际应用中的效益要多报道,使人们能够转变观念,正确地认知智慧农业,提高自身在智慧农业发展中的责任感、紧迫感,为该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做到发展智慧农业家喻户晓,每个涉农家庭都有明白人,从而为“智慧农业”在我县的推广应用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4.3 加大政策扶持

加大对智慧农业的政策扶持,由政府牵头,农业主管部门不定期组织一些涉及“智慧农业”的讲座和观摩会,建立一个推动“智慧农业”健康发展的学习平台,向企业负责人介绍农业信息化领域最新发展成果,提高新成果的实际应用水平。

4.4 加强科研部门与农业企业的协作

积极依托省农科院、河南农大等科研院校优秀的师资力量和领先的研究成果,本地农业企业提供场所、资金支持,科研院校提供人才、设备、技术支撑,使更多的信息化项目找到了试验田,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信息技术企业参与“智慧农业”项目建设,创建政府主导、政企联动、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智慧农业应用发展模式。

4.5 发展网络平台

充分利用好商水县智慧农业的重要平台――土银网,力争把土地流转工作做扎实有效,为发展智慧农业奠定基础[3-5]。

5 参考文献

[1] 霍建英,史文娟,彭程.杨凌智慧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2,17(4):100-103.

[2] 阮青,邓文钱.发展智慧农业问题研究:以广西为例[J].桂海论丛,2013(2):49-52.

[3] 张松茂.现代农场智慧农业系统建设研究:以盐城市七星农场项目为例[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3.

智慧农业创新范文4

关键词 智慧城市 重要内涵 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A

智慧城市代表了现代城市的发展方向。专家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网络汇聚人的、以大系统整合的、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交互的、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城市经济更加高端、城市环境更加和谐宜居的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由此可见,走智能化发展道路、建设智慧城市,成为我国推进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

一、智慧城市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涵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推进,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人口大幅增加,城镇化率达到50%,对经济快速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城镇的急剧膨胀也带来了一系列突出问题,比如规划管理无序、基础设施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完善、城乡发展不协调、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等等。近年来全国大中型城市交通拥堵现象频繁出现,特别是一些城市出现的暴雨灾害以及全国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充分暴露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信息化带动,加强科学谋划和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真正破解城镇化发展困局,推动城市发展转型。

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镇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并向更高阶段迈进的体现。相比数字城市而言,智慧城市实现了几个方面的突破:在理念上,把人脑空间作为一个最重要的空间来考虑,实现了从双空间理论拓展到三空间理论,同时更加注重面向人的需求和应用来拓展城市的内涵;在资源开发上,实现了由IT技术应用为主导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转变;在技术手段上,随着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变革,实现了技术水平上的突破;在应用上,实现了由简单初级的数字化应用向自动化、智能化和智慧化的转变,走上互联、互通、应用协同的路子;在基础设施方面,实现了由分散向宽带融合、智能移动、泛在互联的转变。从“数字”时代到“智慧”时代,将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深刻变化,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一系列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带来科学合理的规划决策模式。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如何在城市的规划和功能布局中既能保障人们生活的便利,又能提升企业生产的效率和效能,从而构建一个高效运行、绿色环保的和谐城市,对城市的规划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通过借助各类信息技术手段,收集经济、地理、人口、文化等综合信息,在各方数据协同的基础上,建立数据模型,把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变成一个真正可量化和可衡量的实施目标,科学分析,从而实现辅助规划的目的,有效避免以往靠主观经验决策而导致的失误,以此来建设一个“智慧政府”,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决策的效率、质量和科学化水平。

其次是带来集约高效的经济发展模式。当今中国,传统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能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可为继,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受到空间、土地、能源等资源短缺的约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从根本上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断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可以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优化生产工艺,提高工业控制智能和智能化水平,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减排,走上产业升级的道路,实现提质增效。同时,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培养带动一批具有高创新性、高成长性和高附加值的智慧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增量调优。

其三是带来统筹协调的社会管理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不仅带来了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同时也出现了经济主体多元,利益诉求多样,社会矛盾增多,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管理工作新的要求。而智慧城市的引入,可以进行快速感知,智慧识别应急和突发事件,结合城市管理的预案,使政府部门拥有了智能化的调控,有助于准确、有效、及时的判断和决策,实现不同行业、区域的协同应对。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其四是带来幸福宜居的现代城市生活方式。智慧城市建设必将更加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娱乐、工作、社交等几乎一切行为方式。智能交通让出行更加顺畅,食品安全的智能监管使市民能够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智能化社区建设使得居民能够住的舒心。还有智慧的教育、智慧的安防、智慧的物流……与城市居民息息相关的每一个方面都充满了智慧。所有这些,都必将推动未来的城市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代表着城市发展的未来,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破解城镇化建设中各种问题挑战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对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二、建设智慧城市的路径探索

一是统筹规划、一体发展。统筹规划、一体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城乡保障体系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覆盖全市域的多尺度、多类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同时,依托城市网络资源和信息平台,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建立集办公、业务、服务为一体的智慧镇(街道)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最终把包括乡镇、街道在内的整个市域逐步纳入“智慧城市”的总体布局。

二是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坚持财政投资与市场化运作并重的原则,建立多元化智慧城市资金保障体系。市财政设立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实行归口管理,统筹安排全市项目建设,并积极探索电子政务建设、服务、运维外包模式,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化资金使用效率。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项目资金,加快建设进度。在此基础上,发挥政府组织推进、政策导向作用,运用市场规律,积极和通讯运营商、知名IT公司、金融机构合作,探索利用社会化运作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三是资源整合、节约集约。智慧城市最大的价值就是实现各种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集约利用,对各种信息资源服务平台进行充分整合,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信息采集分析处理效率。在电子政务方面,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互联网为依托、以信息安全为保障、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便民高效为目标,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新模式。在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整合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等涉农服务资源,建立“市有中心、镇镇有站、村村有点”的三级新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涵盖农村综合信息网、农业农村信息资源数据库等主要内容的农业农村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水平。

四是“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按照“四化”同步的要求,依托产业集聚区、城市社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等有效载体,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方面,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的思路,积极引导、支持企业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在信息化带动新型城镇化方面,全力打造智慧建筑、智慧社区、智慧城管,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的质量效益。加快智慧社区试点项目进度,通过以智能物业管理系统为平台向业主提供智能化的物业服务和社区服务。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建筑全过程,大力推行智能化技术。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立业务流程管理、视频监控、GPS卫星定位、公用产品在线质量监测等平台及子系统,形成集多媒体展示、动态交互、无线数据采集、可视化管理、远程监控、智能引导、应急指挥调度、统计查询、决策分析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建专业基础资源平台。在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方面,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产业基地、龙头企业、新型农业合作组织的作用,把智能化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流程管理、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进一步提升农业产出效益和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了农民的持续增收。

五是以人为本、注重应用。现代科技是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的,技术的生命在于应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坚持以人为本这一基本的执政理念,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根据发展需要和市民需求来统筹规划信息服务平台。在便民服务方面,将可整合的热线实现统一号码、统一办公、统一系统平台,并接入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形成统一热线服务信息数据库,为市民提供最大化的便利。在物联网应用面,开展 统一视频监控、地下管网监控和交通信息智能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工作。根据公安、住建、交通、教育等对视频监控的需求,对城市所有的视频监控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并全部纳入电子政务网,形成统一的视频监控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传感技术等技术手段对市政、自来水、燃气、电力、通信、供热等地下管网进行智能监控,保障城市安全运行;以大交通信息化和智能化为出发点,建立多部门共建共享的综合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动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逐步实现交通实时路况信息广播,公交车抵达预报,停车场诱导、出租车电召等服务,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捷化和均等化服务。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高新民:智慧城市,信息化时代城市发展的新模式,2013,(3)

[2]董宝青:从数字城市迈向智慧城市,, 2013,(3)

[3]成思危:建设广义智慧城市的八项主要任务,http:///opinion/mssd/shtml ,2013,(2)

[4]徐愈:对推动智慧城市的考虑,http:///html/detial/info/201301/html,2013,(1)

智慧农业创新范文5

[关键词]智慧城市;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TU1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182-02

我国已经结束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城镇化率已经从1978年的17.92%提升到2012年的52.57%,开始进入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时代,中国城镇化已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因此,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智慧城市,作为信息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结晶,正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崭新模式,将推进信息消费带动战略的全面实施。

1.智慧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1.1概念

智慧城市是以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构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为基础;以推进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宽带接入、下一代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充分运用、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融合、共享和利用各类城市信息资源为核心;以为居民、企业和社会提供及时、高效、智能的信息服务为手段;以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发展能力、提高城市公共设施水平、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激发城市新兴业态活力、提升政府执政为民能力为宗旨。

1.2内涵

它本质上是传统的信息化包括电子政务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深化发展的结果,是信息化发展进入深水区后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境界。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更加智能、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社会管理更加精细、生态环境更加宜居、产业体系更加优化,有利于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2.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

2.1智慧交通

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导致交通拥挤、交通事故救援、交通管理、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交通问题日益突显。智慧交通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交通工程等多项高新技术的集成及应用,使人、车、路密切配合达到和谐统一,发挥协同效应,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交通运输环境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2智慧市政管理

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和资源是城市运行的基本要素,如水、电、气、各种管线、道路、照明设施等。而市政管理就是对各种基础设施和资源进行引导、治理、经营和服务。而智慧市政管理,就是要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泛在的感知网络,通过城市网格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城管系统,实现市政资源的共享与协同管理,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2.3智慧医疗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成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智慧医疗系统的建立能够大大缓解这个问题。智慧医疗系统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和资源利用最优化兴起的医疗信息综合平台。它通过建立顾客端档案,实现顾客、医务人员、医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顾客可通过任一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查看自己的病例档案,查询医院的优势、优惠活动、专家资料、预约专家等。

3.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途径

3.1做好战略部署

3.1.1做好顶层设计

将“智慧城市”建设上升到战略层面,结合未来城市的发展,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着重解决总体架构、技术路线、资源整合等问题。

3.1.2明确发展目标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根本目的,以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为主要任务,努力实现“人民幸福生活、城市科学管理、企业创新发展、社会和谐运行”的发展目标。

3.1.3加快工作推进

抓住智慧城市战略机遇期,加快推动“智慧天津”建设。在总体框架下,编制重点任务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分工,按照市级、区(县)、部门及行业三个层次组织开展,分类推进。

3.2明确发展重点

3.2.1推进无线与宽带,打造智慧基础

构建高速宽带泛在安全的新一代综合信息网络;加快宽带城市、无线城市建设;促进三网融合和信息共享,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推进政府云、公共云、行业云的数据中心建设,构建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

3.2.2鼓励创新与发展,引领智慧产业

打造以“六云”(云感知、云计算、云存储、云安全、云方案、云灾备)产业为代表的信息产业,以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智慧服务业,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智慧工业,以设施农业和精准农业为代表的智慧农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3.2.3聚焦民生与民需,推进智慧服务

以市民需求为中心整合公共服务。加快实施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家庭、智能社区、智能安防等一系列智慧应用,推进信息服务均等化。使城市服务更加及时便捷,将城市信息化发展成果惠及大众。

3.3创造发展环境

3.3.1创新体制机制

成立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市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统筹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高效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保障各项工作开展。

3.3.2完善政策法规

研究制定促进本市信息化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加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利用、工程项目建设、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标准规范,积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3.3统筹资金投入

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和运维资金保障,解决部门间的资金交叉和重复使用问题,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创新运营模式,吸引集聚民资、外资等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4.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法

4.1突出规划设计

强化系统谋划战略、规划、计划、方案等顶层设计工作是一个城市在创建智慧城市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将直接关系到建设起点、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路径。应通过认真的调研分析城市信息化基础、建设智慧城市所具备的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考虑自身发展地位、地区优势制定发展战略、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建设方案。

4.2突出资源整合

强化统筹协调一方面新技术创新应用引发部门间分工不断演进,造成资源和利益的重新配置;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为部门间协调配合、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和手段。绝大多数智慧城市应用项目都要不同部门密切合作,建设成果通常也是各部门共享共用,因而对部门间的分工合作,业务协同要求较高。智慧城市建设要按照“一体化、联动性”的要求,对项目进行分类分层次,强化统筹协调、条块结合,形成既鼓励区县错位发展形成特色,又确保资源充分整合、协调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局面。

4.3突出技术创新

强化智慧应用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广泛应用是当前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力量,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起步阶段应将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放在突出的位置。要着力攻克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快科技创新与核心技术产业化,促进系统化智慧应用市场开发,以应用来带动智慧产业发展,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

5.结语

智慧城市的建设时城市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建设智慧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要切实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在建设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实行全流程管理,既要做到城市信息的保护,又要保证城市发展空间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慧鹏.智慧城市试点开启国家发展新动力[J].中国电信业,2013(04):68-70.

智慧农业创新范文6

“淘宝+协会+公司+农户”的“遂昌模式”

2010年以来,遂昌的农村电子商务异军突起,“淘宝+协会+公司+农户”的“遂昌模式”声名远播,为遂昌旅游插上腾飞的双翼。

2013年,全国首家县级特色馆“特色中国・遂昌馆”在淘宝网正式上线,遂昌旅游迅速入驻开展合作,通过开展“购遂昌特产、送旅游门票”活动、开通旅游聚划算、旅游淘宝旗舰店等活动,获得了上亿的点击率。不仅如此,遂昌在每一笔订单中都附上遂昌旅游宣传资料,使网上预订遂昌旅游门票的人数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倍。

2014年,同程网首个县级旅游主题馆――遂昌馆正式开馆,主题馆将遂昌的景点、门票、宾馆、餐饮等资源进行集中整合,让游客可以自由组合线路,实现了遂昌旅游产品网络营销从单一到多元的跨越。2016年,遂昌农村电商创业小镇被列入第二批省级培育类特色小镇,作为“农村互联网+生态+金融+旅游”的产城融合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该项目目前已开工,建成后将大大促进农村电商与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遂昌成立的“赶街”服务站,创新实行“线下-乡村旅游”与“线上-农产品销售”互动模式,即通过农事体验、农业观光、蔬果采摘等乡村旅游业态的创新,让游客通过亲身体验和品尝,获得对当地原生态农产品的认可,同时引导“赶街”村网点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对接,打开旅游产品的网上销售渠道,进一步畅通“线上线下”互动渠道。

“智慧高坪”打造四季常游大业态

遂昌县高坪乡,作为遂昌县乡村旅游的缩影和窗口,通过建设“智慧高坪”,将传统与现代、农业与旅游、农耕文化与智慧乡村充分融合,让游客体验到现代科技带来的智能与便捷。“智慧农业”通过订阅“避暑休闲养生高坪”微信公众号进行实时监控,查询农业生产档案等实现原生态农产品可追溯;“智慧旅游”带游客走进一个无线WIFI全覆盖的高坪,让广大游客随时随地分享美图,更可以通过智慧高坪二维码服务平台,享受吃住行购一站式服务;“智慧生活”通过微信与政府“微”距离接触、“零”距离交流,让广大游客享受高坪网上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服务等一系列政府“微服务”。

2016年,该乡推出互联网众筹大米项目,众筹者根据认筹金额,可获得不同的回报,并可成为“梯田稻米体验师”,在5月底来高坪体验插秧,9月底前来收割,10月在餐桌上享用新米。平时在家,还可通过扫描不同基地的二维码或关注“避暑休闲养生高坪”微信进入监控页面,进行溯源跟踪,随时了解众筹水稻的生长动态。该项目仅推出一个月,就吸引了来自全国13个省市681人次参与,筹集款项114571.50元,超预期目标129.14%,最终成功筹资25万余元。通过该项目及其相应活动的开展,并依托北斗崖景区、万亩杜鹃林、田园风光、农事体验、民俗美食等旅游资源,高坪乡的乡村旅游从夏季避暑游逐渐拓展成四季常游的大业态。2016年累计接待游客达3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00余万元。

深度结合信息化推动全域旅游

深化“互联网+”,深度结合旅游大数据,结合网络营销,打造智慧景区、智慧城市。

2013年以来,遂昌县各大景区先后实现无线WIFI全覆盖、微信导游、在线景点语音讲解等功能,不断方便游客;县旅委对“遂昌旅游”微信公众号进行深耕,并实现功能升级,从单一的旅游图文介绍转变为集旅游资讯、周边服务、在线导航、景区(点)天气、在线预订、互动交流等为一体的交互平台,实现了对游客出游服务品质型提升。

2015年,遂昌县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启动遂昌县智慧旅游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旨在以物联网、大数据等为基础,对全县旅游产业运行的相关数据进行汇集并加工分析,经多元和互动渠道向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和游客输出“看得见,连得上,用的了”的全域旅游信息服务。该中心采用“1+2+3”的模式,“1”是指产业监测中心,“2”是指管理服务平台和云数据中心平台,“3”是指产业监管、信息服务、数据分析三大功能体系,三大功能体系又包含九大类功能、四十三项功能分支。目前,我们已完成三大功能体系的基础功能布局,包括完成旅游产业基础数据库的数据采集工作,完成游客车流量监测分析系y在高速出口及各大景区的安装,智慧旅游平台云短信等,产业监测中心软硬件招标工作已完成,于2017年初进入施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