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社会调查的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社会调查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社会调查的特征

传统社会调查的特征范文1

传统社会调查方法的内容按照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社会调查的准备与设计,包括社会调查概述、社会调查课题的选择与确定、调查方案的准备与设计;第二部分社会调查的实施,包括社会调查的四种不同类型和资料搜集的四种不同方法,即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和典型调查以及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文献法的操作步骤和应用范围;第三部分资料的整理分析,包括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第四部分调查工作总结,包括定性研究报告和定量研究报告的撰写特点与要求、调研工作的总结与评估等。以上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体现了社会调查工作的完整过程,体现了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的递进发展过程。《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内容的设计既要遵循社会调查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更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境的工作任务设置。如果只是掌握了每个阶段的工作技能,而不懂得面对不同工作任务选择不同的方法,这就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多层次的工作需求。因此,《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内容的解构需要在了解常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解构工作步骤,明确每一个工作任务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客观要求,由此来确定具体的理论知识章节和实践项目。

根据对社区的市场需求调研,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核心岗位确定为:社区工作站专干和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工作站专干主要面向社区居民提供计生、综治、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社区组织社工主要面向社区老人、青少年、妇女儿童等提供专业化服务。每一个岗位有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而需要运用到社会调查方法的工作任务主要有以下三项:社区成员信息采集、社区各类人群的问题及需求调研、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评议。

第一项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社区成员信息采集。它是社区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居民信息、单位信息、门店信息、党员信息和民政对象等信息的采集,其中具体的任务包括调查摸底、编制不同成员对象的信息采集表、对社区成员开展普查及信息的录入等,主要涉及社会调查的概述、社会测量的内涵与特点、普查的特点与要求等相关知识。

第二项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社区各类人群的问题及需求调研。它是开展社区服务的重要依据,也是以居民为本的重要体现,其中具体任务包括调查方案设计、调查样本和调查方法的选择等。主要涉及调查课题的选择与确定、调查方案的准备与设计、操作化的程序与方法、抽样的类型与设计、个案研究与典型研究的特点、访谈的设计与操作以及研究报告的撰写等。

第三项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评议。它是改善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态度的重要途径,其中具体任务包括调查问卷的准备、设计与实施等。主要涉及调查方案的准备与设计、操作化的程序与方法、抽样的类型与设计、问卷的设计与运用、文献的搜集与整理、资料的整理审核与统计分析以及实证研究报告的撰写等。从以上工作任务可以看出,《社会调查方法》课程设计的解构与内容的重构经历两个重要阶段:首先,将社区典型调查工作任务分解为若干模块化的子任务,可以依据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组织和工作环境等要素对其进行解构。其次,将子任务转化为具体的章节。每一个子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将子任务工作过程的步骤与课程的具体内容一一对应。

二、基于社区工作任务的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1.建立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与社区合作的新型关系,搭建课程实践的平台。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应与街道、社区签订正式实习协议,安排该专业学生到社区开展专业实习和课程实践。就《社会调查方法》而言,学生作为方案设计者、调查员、数据录入员、资料分析员和报告撰写者,可以帮助社区完成各项调查工作任务。一方面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任务当中,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参与社区调查工作能有效减轻社区的工作负担,提升社区工作实效。

2.采取小组式学习法,提升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的完成质量。首先,根据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的数量和类别,将班级成员进行合理分组,每组3~5人,分组时考虑小组成员性别、个性、能力等特点进行多元化的搭配。其次,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公布的社区调查工作任务教学计划及相关资料,主动选择适合的调查任务,并制订调查任务实施方案。再次,为了避免在小组式学习的过程中组长包办所有工作任务或者有些队员坐收渔翁之利、置身事外,教师可以将小组内部成员的身份和职责轮流定为主访员、次访员、记录员、观察员等,并加强协调、监控,确保圆满实现教学目标。

3.采取联合督导,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协调、推动和评估。为保证课程实践的有效性和规范性,使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质量得到切实提升,需要大力加强实践督导工作。而传统的实践督导模式主要有两种,即学院督导和社区督导。笔者认为,由社区专业与社区行业共同为学生提供课程实践督导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督导形式。它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将课程习得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将专业价值与个人价值进行整合。学院督导实行“项目督导”,主要负责联合实践项目的规划、联络、协调、过程监督与总结评估;社区督导则负责“职责督导”,主要负责学生在实践期间的工作安排、社区环境适应、社区调查的程序指导与调查实效鉴定。

4.引入能力本位考核办法,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可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等多元的评价方法。首先,结合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过程表现给予全面、综合的评价;其次,评估调查小组的调查报告质量要高,调查报告格式要正确,内容要完整,符合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的特点;再次,组织小组展示和答辩,每个小组成员按工作任务进行总结陈述,把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心得体会和自我评价等与大家分享,再由教师与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给予互评。

三、总结

传统社会调查的特征范文2

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实践通常包括专业实习、专业社会调查以及专业实践几个方面内容。

一、专业实习

艺术设计学的专业实习是在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就业环境,探寻自我社会定位。一方面,它是学生将学校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和实践的平台,是对学生四年专业学习水平的全面检验;另一方面,它能让学生融入社会基层,帮助学生获得社会生活经验,实现自身价值,塑造和完善人格。总之,它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次尝试,在尝试中进行综合能力的锻炼,在尝试中不断成熟和发展。

艺术设计学是一门实用学科,这一学科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走服务社会的道路,而服务社会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入社会,深入生产第一线。本科学生在学校经过三年的专业理论、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技巧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设计理论,也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但未经历过从设计到产品的过程,其具体运用的认识和经验都极度缺乏。例如一幅大型的户外平面广告,电脑里的小样与实际成品会有巨大的差异,成品需要讲究与环境的协调性,讲究视觉冲击力,对这些差异的把握是需要足够的实践经验的。又如室内设计中的造型与家具尺寸的问题,教科书上有前人总结的经验,但在实际应用中也不能缺乏灵活性,同样一个造型在不同大小的环境中尺寸是怎样变化的,同一件家具的设计是否能跳开人体工程学和传统造型等的束缚而有所创新,等等。这些灵活性的获得,也需要足够的实践。特别是对生产材料的运用,可以说是学生的致命弱点。就室内设计而言,木板面材和地板面材就有几百上千种,他们的纹饰、性能、档次、价位如何,怎样使用等,对于一个设计师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见识更需要实践经验。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全面了解生产过程。为此,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选择实习地点”。由于专业实习接受单位的客观条件限制,专业实习单位一般采取学校推荐、用人单位聘用、学生自行联系等方式确定。选择的实习单位要有实力和活力,能为学生提供较高水平的技术平台、鲜活的生产现场、充足的实践机会。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选择实习导师”。除了为学生联系一个有较高专业水平的设计师作为导师外,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向身边每个团队成员学习,每个设计师都有他擅长的,甚至包括工人师傅,他们在长期的生产施工过程中总结了很多既规范又有效的多快好省的方法,这些都是在教科书上学不来的。在专业实习期间,学生还应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以便及时得到教师各方面的指导,同时指导教师要及时进行实地检查,监督和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并给予有效指导。

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毕业设计是四年本科学习绩效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本科生在校期间提交的最后一份“课堂作业”,而专业实习就联系着毕业设计,是毕业设计的前奏,是毕业设计的酝酿期,同时也是毕业设计题材、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是“确定实习内容”。实习的基本指导原则是将课堂学习内容应用于实践,实习要有鲜明的专业特色,不提倡与专业学习内容毫不相干的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摆正位置、调整心态,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矛盾,协调好学校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提醒学生留心身边的工作,启发学生在工作中发现和挖掘各种潜在的题材和研究项目,并指导学生将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有机结合起来等等,这些都是实习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专业社会调查和专业实践

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社会调查是帮助学生认识市场、适应市场的重要教学活动。艺术设计学是一门与社会时展、人类经济活动紧密相连的学科,从事艺术设计的人员如果没有敏锐的市场意识,就将被市场无情抛弃。艺术设计学科要重视教学与市场的结合,关注和研究当前经济发展的特征,动态搜集和整理市场信息,从而使教学活动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充实而不空泛。

社会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环境调查、市场经营调查和专业(行业)现状考察。其中,社会环境可以细分为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它是一切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基础。显然,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历史时期内,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具有相对稳固性,或者说具有不可更改性。但在局部区域,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具有其个别色彩,这些个别色彩是构成对设计及其设计事务起着根本作用的外部条件。明确地向学生传达与之相关的信息,对于学生正确理解社会大环境和小环境,对于学生建立有效社会调查、形成完整社会认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场经营则可以细分为市场结构和市场经营状态,它反映了艺术设计服务对象的市场表现。与社会环境相比,一个产品的市场结构和市场经营状态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也是学生进行专业社会调查的重点所在。要进行市场调查,首先要确定目标市场,这是在纷繁市场下确立市场调查坐标的第一步,同时也是重要的一步。其次,将目标市场按高、中、低层次分解为若干个市场区间,为纷繁的市场分门别类。再次,要深入目标市场的具体经营单位,采集鲜活的市场数据,为专业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收集充分和翔实的资料。

专业(行业)现状是指该专业(行业)的现实发展水平,了解行业现状能帮助学生拓展专业眼界。通过调查可以发现设计作品所处的现实状态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主题设计和方案调整。大量前沿信息的掌握,也使得学生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始终保持先进性,能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

传统社会调查的特征范文3

社会调查报告:计算机专业社会人才需求调查

摘 要

通过调研、分析当今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与趋势,对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进行有益的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社会调查;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类专业大量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当前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存在的许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大量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进一步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运用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对吉林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人才需要进行了调查,并加以分析,对师范院校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进行研究,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1计算机专业就业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方法是传统问卷调查、网络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共收回传统问卷100份、网络问卷400份,调查对象是我校计算机学院专业学生实习及就业单位、人才服务中心及—届毕业生,用人单位主要包括本省及其他省市与我校有用人历史的中小学校、中小企业等.调查表主要有基本信息和计算机专项职业能力调查(见表1)两部分组成.调查中发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大,但中小学计算机教师需求量减少.随着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软件的大量使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专业的编程人员及项目负责人或相关工程师等专业人才.另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和网络安全人才显得非常缺乏.从人才需求调查表的结果看,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优秀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以往需求较大的中小学计算机教师岗位逐年减少,教师岗位已不能作为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唯一出口.

表l 算机专项职业能力调查

专项能力熟练掌握一般具备大致了解

计算机基本组装与维护

计算机基本操作

常用办公软件

计算机软件编程与开发

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网站系统开发

网站管理维护

数据库系统的开发

数据库管理

英语阅读

语言表达能力

与客户、同时或学生的沟通能力

其他

(2)地区需求差异明显.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对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和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有一定需求,他们将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而在中小城市,则大量需求从事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等技术工作.

(3)企业招聘时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①要求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希望在短时间内具备上岗能力.多数人力资源主管和项目主管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不少企业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条件.大多数企业希望员工尽早具备上岗能力,希望降低再培养成本.在对新员工培训方面的调查中,愿意提供一个月以内培训时间的74.52%,愿意提供三个月以内培训时间的占25.48%,愿意提供三个月以上培训时间占o%.②具备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具备多种技能的计算机专业复合型人才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如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基础上,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维护、信息系统管理、产品推广、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也能胜任.据调查,单位要求人才具备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占84.23%.而不要求的仅占15.77%.这反映了现代企业在人才运用上,更加强调使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③要求专业毕业生具有与从事职业相关的资格认证.企业对ri’认证的认可程度分别是国家计算机等级认证、计算机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软件设计师和网络工程师)、全国信息化工程师和劳动部的职业资格认证.④要求具有突出的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调查显示,企业中的负责人对本科生具备的专业技能要求是:编程能力、数据结构知识和算法知识,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知识、软件工程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

(4)对专业学生专项能力的要求.在专业学生专项能力调杳中,排名靠前的依次为“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计算机编程与软件开发能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此外外语能力、信息系统管理、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等次之.

2对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的研究

通过以上社会调查分析,发现沿用过去专业培养模式很难适应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必须要对目前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及内容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及毕业生就业需要.

(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计算机专业培养上,必须与行业接轨,以就业 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在充分认识和调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基础上,运用课程理论和教学资源进行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的总体设计.

(2)确定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模式.重点在于研究如何使培养目标多元化,从而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要和企业用人需要,进而形成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在充分考虑服务区域和现有教学资源的情况下,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不同学生采用分专业方向的教学,真正落实多元化的专业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出口的学生,采取不同培养方案.如在大四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对希望考取研究生的同学,增加理论知识讲解的选修课.对

希望就业的同学,增加实践课程的选修课,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从适应就业需求的角度,社会要求计算机专业人才应具备多种技能,应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多方面技能.

(3)突出专业教学特色.积极引入学历学位加资格认证相结合的专业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计算机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等国家计算机资格认证考试,并取得相应认证证书.

(4)加强实验室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规划.在原有的实验室和教育教学基地基础上,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并增设实训基地.我院已与隶属于北京市科委的中国最大的软件行业服务机构.北京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建立合作关系.计算机培训机构合作安排学生到北京进行实训,并到其相关的软件公司(如用友软件、神州数码、金山软件、北大软件等)实习工作.探索建设教学、科研、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训基地,推行产学结合,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2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沈才梁.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社会调查及培养方案研究j.计算机教育,.(10):28—30.

传统社会调查的特征范文4

实践教学在整个设计学科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日渐密切,实践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那么探讨实践教学对艺术设计学科的影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实践通常包括专业市场调查、专业实践以及专业实习几个方面内容。

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调查是帮助学生认识市场、适应市场的重要教学活动。艺术设计学是一门与社会时展、人类经济活动紧密相连的学科,从事艺术设计的人员如果没有敏锐的市场意识,就将被市场抛弃。艺术设计学科要重视教学与市场的结合,关注和研究当前经济发展的特征,动态搜集和整理市场信息,从而使教学活动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充实而不空泛。

社会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环境调查、市场经营调查和专业、行业现状考察。其中,社会环境可以细分为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它是一切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基础。显然,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历史时期内,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具有相对稳固性,或者说具有不可更改性。但在局部区域,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具有其个别色彩,这些个别色彩是构成对设计及其设计事务起着根本作用的外部条件。明确地向学生传达与之相关的信息,对于学生正确理解社会大环境和小环境,对于学生建立有效社会调查、形成完整社会认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场经营则可以细分为市场结构和市场经营状态,它反映了艺术设计服务对象的市场表现。与社会环境相比,一个产品的市场结构和市场经营状态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也是学生进行专业社会调查的重点所在。要进行市场调查,首先要确定目标市场,这是在纷繁市场下确立市场调查坐标的第一步,同时也是重要的一步。其次,将目标市场按高、中、低层次分解为若干个市场区间,为纷繁的市场分门别类。再次,要深入目标市场的具体经营单位,采集鲜活的市场数据,为专业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收集充分和翔实的资料。

专业、行业现状是指该专业、行业的现实发展水平,了解行业现状能帮助学生拓展专业眼界。通过调查可以发现设计作品所处的现实状态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主题设计和方案调整。大量前沿信息的掌握,也使得学生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始终保持先进性,能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

专业实践历来是艺术设计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教学成果、教学绩效的重要考察内容。专业实践既包括课程内的实践教学,也包括课程外的实践教学,因此积极参与艺术设计的社会实践,鼓励将社会的设计实践项目带入课堂具有积极现实意义。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完成课业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实践,这是专业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艺术设计学的专业实习是在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就业环境,探寻自我社会定位。一方面,它是学生将学校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和实践的平台,是对学生四年专业学习水平的全面检验;另一方面,它能让学生融入社会基层,帮助学生获得社会生活经验,实现自身价值,塑造和完善人格。总之,它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次尝试,在尝试中进行综合能力的锻炼,在尝试中不断成熟和发展。艺术设计学是一门实用学科,这一学科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走服务社会的道路,而服务社会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入社会,深入生产第一线。本科学生在学校经过三年的专业理论、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技巧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设计理论,也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但未经历过从设计到产品的过程,其具体运用的认识和经验都极度缺乏。例如一幅大型的户外平面广告,电脑里的小样与实际成品会有巨大的差异,成品需要讲究与环境的协调性,讲究视觉冲击力,对这些差异的把握是需要足够的实践经验的。又如室内设计中的造型与家具尺寸的问题,教科书上有前人总结的经验,但在实际应用中也不能缺乏灵活性,同样一个造型在不同大小的环境中尺寸是怎样变化的,同一件家具的设计是否能跳开人体工程学和传统造型等的束缚而有所创新,等等。这些灵活性的获得,也需要足够的实践。特别是对生产材料的运用,可以说是学生的致命弱点。就室内设计而言,木板面材和地板面材就有几百上千种,他们的纹饰、性能、档次、价位如何,怎样使用等,对于一个设计师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见识更需要实践经验。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全面了解生产过程。为此,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选择实习地点”。由于专业实习接受单位的客观条件限制,专业实习单位一般采取学校推荐、用人单位聘用、学生自行联系等方式确定。选择的实习单位要有实力和活力,能为学生提供较高水平的技术平台、鲜活的生产现场、充足的实践机会。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选择实习导师”。除了为学生联系一个有较高专业水平的设计师作为导师外,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向身边每个团队成员学习,每个设计师都有他擅长的,甚至包括工人师傅,他们在长期的生产施工过程中总结了很多既规范又有效的多快好省的方法,这些都是在教科书上学不来的。在专业实习期间,学生还应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以便及时得到教师各方面的指导,同时指导教师要及时进行实地检查,监督和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并给予有效指导。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毕业设计是四年本科学习绩效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本科生在校期间提交的最后一份“课堂作业”,而专业实习就联系着毕业设计,是毕业设计的前奏,是毕业设计的酝酿期,同时也是毕业设计题材、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是“确定实习内容”。实习的基本指导原则是将课堂学习内容应用于实践,实习要有鲜明的专业特色,不提倡与专业学习内容毫不相干的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摆正位置、调整心态,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矛盾,协调好学校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提醒学生留心身边的工作,启发学生在工作中发现和挖掘各种潜在的题材和研究项目,并指导学生将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有机结合起来等等,这些都是实习教学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传统社会调查的特征范文5

两会调查的内容

除中工网采用开放式问题外,其他媒体网站都是采用多选题的方式调查两会热点,具体内容如右表:

上述网站的两会调查内容大体上相同,但也各有侧重。比如,人民网对“网络问政”,新华网对“实体经济”、“股市信心”,光明网对“文化遗产”、“政务公开”,国际在线对“国际地位”的关注等,都是各自比较独特的调查内容。

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对每个热点话题都有更具体的独立调查。这些独立调查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网络舆情。以人民网为例,点开“社会保障”后可进入分项调查,共5道选择题,分别是:1.参加了哪些保险、保障(列有多个选项,下同);2.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上调是否满意;3.最希望医疗保险的哪方面得到改进;4.对最低保障制度哪方面问题的意见最大;6.是否支持弹性退休制。

此外,国际在线还对网民感兴趣的“两会议程”进行了调查(多选),选项依次是:总理工作报告;政协主席工作报告;总理记者招待会;外长记者招待会;两会期间各部委记者招待会;两会代表与记者的集体见面会;其他。

人民网和国际在线还在调查内容中加入了对网民身份的调查。如人民网让网民填写“出生年份”和“职业”,国际在线则是“年龄”、“教育程度”。这些信息有助于摸清被调查者的人口统计特征,推断调查结论的误差。

大型的网络调查一般都包括两部分内容:调查主题+被调查者的人口统计特征。人口统计特征可以与调查主题进行交叉分析,能够更全面清晰地呈现和比较不同人群的态度差异,提升调查报告的准确度和针对性。

两会调查的形式

两会热点调查问卷的设计形式分为三类:1.人民网采用的是“直接勾选”的方式提交答案,这种方式相对简单、清晰;2.国际在线采用“填答式”的方式,比较像传统的调查问卷;3.中工网采用“主帖+跟帖”方式,即在主帖中列出话题,让网民在论坛跟帖中回应,这种形式虽易于了解网民个案,却不便于进行数量上的统计。需要说明的是,光明网、新华网在主调查中采用了第1种方式,在专项调查中则采用了第3种形式。

在页面设计上,除两会调查内容外,不少网站都链接了“往年两会调查”、“关注度排行(有的还列出具体票数)”、“相关专题或系列报道”、“调查结果”、“网友留言”、“两会微博”、“论坛”等互动内容。这些设计有助于深化两会调查内容,增加点击率,并延长网民的页面停留时间。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一些网站对用户需求的考虑比较周到,两会调查内容的浏览和操作界面友好,流程清晰、简单。比如,人民网的网络留言设计,只需选择关键词(即两会调查的主题,如社会保障),填写姓名就可在对话框中留言,还可查看同一主题的网友留言内容。另外,人民网的两会调查页面还增加了一个名为“微言大义两会齐聚”的栏目,实时呈现人民网微博中出现的两会内容,网民可点击链接,浏览人民微博的相关内容。

总的来说,调查形式是为调查主题服务的,可适当加入新鲜创意,从被调查者角度进行优化,以提升调查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调查结果的展示和延伸

如何呈现两会热点调查的调查结果,公开还是不公开、公开哪些结果、以何种形式公开?这些都是媒体网站开展调查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上述开展两会热点调查的所有网站都选择公开调查结果,但公开的程度并不相同。例如,人民网没有公布受访网民的年龄和职业的统计结果,而国际在线则公布了相关的网民身份信息。受访网民的身份信息对于两会调查结果的科学性估计乃至于了解网站用户群体构成,都具有一定价值。

在结果公开形式上,各家网站也有所不同,有的采用饼状图、柱状图等数据图的形式展示,有的则按票数从高到低简单排列,也有两者都用的。总的来说,使用数据图更加直观,而直接按票数排列则更简洁。

在调查结果的延伸上,一些媒体网站与业务部门合作,采访相关的专家、官员对调查结果进行解读,推出系列报道,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是人民网。人民网结合其两会热点调查,推出了《社会保障再居榜首 超九成网友希望提高养老金涨幅》等八篇系列报道。《联合早报》2月21日也以《社会保障再上“两会调查”榜首》为题对人民网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报道。

实际上,人民网的两会调查一开始就是与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联合推出的。这似乎说明,媒体网站与业务部门合作,便于提高网络调查的新闻性,并有助于开展后续的新闻报道。

网络调查结果的展示容易出现数据堆砌、枯燥晦涩、以偏概全等问题。总之,结果的展示是新闻与科学的统一,既要考虑新闻性,也要考虑科学性。

对开展网络调查的建议

从票数来看,新华网2012年推出的两会调查选项的最高票数高达28万多次,最少票数也达到12万多次。人民网最高票数24万多次,最低票数4千多次。这说明,网民对网络调查的参与度很高,媒体网站开展两会调查或其他网络调查,具有相当的基础。以下是几点具体建议:

1.与相关机构、专家合作,提高网络调查的科学性。由于缺乏统计知识,国内一些网站开展的网络调查并不严谨,主要表现在题目设计不规范以及在报道时夸大调查结果的有效推论范围等,容易误导公众。而像CNN、联合早报网等国外网站,都会在结果页面特别注明:“网上投票结果不具有科学性与普遍代表性”。建议媒体网站在开展网络调查及报道调查结果时提前咨询相关机构、专家的意见,或者对相关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以提高调查的科学性。

2.与编辑部合作,使网络调查与新闻报道互动。实际上,一些中央媒体都很重视社会调查。除人民日报和人民网之外,中国青年报和中青在线经常开展网络调查,中国青年报每周还专门开辟专版《青年调查》来对调查结果进行报道和展示。建议媒体网站与编辑部合作开展调查,实现网络调查与新闻报道的有机结合。

3.建立工作机制,常态化延伸网络调查的价值链条。网络调查成果除了在网站上展示和进行新闻报道外,还可以对其进行多元化处理。以两会期间的网络调查为例,可以生成两会舆情的系列研究报告;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官员对两会调查结果进行解读,与网友交流;还可以开展相关的品牌活动,等等。

传统社会调查的特征范文6

[关键词] 《社会调查方法》 双语教学 教学模式

作为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社会学专业又该如何加强双语教学,力争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双语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本文以《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对其双语教学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力图给出解决之道。

一、正确理解“双语教学”的含义

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文出版社出版的《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双语教学是指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者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由此可见,“双语教学”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的目的。由此可见,“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母语加第二语言的教学,而是从听说读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第二语言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用第二语言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常双语教学中有两种教学媒介语,即母语和目标语;有两个教学目标,一是学科知识的获得,二是双语切换与交流能力的提高。可见,使用双语教学的课程,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是第一位的。

二、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主要有5种模式。国内外所采用的主要模式包括:沉浸型教学模式、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双重语言教学模式和翻译式教学模式等。在这几种双语教学模式中,教学效果最好的首推沉浸型教学模式,它能够使学生完全融入到外语和专业相结合的氛围中,既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自己的外水平,也能够很好地接收到国外在某些学科方面的一些先进的思想、理念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但这种教学模式对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外语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根据我国高校目前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情况、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以及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完全使用沉浸型教学模式并不现实。因此,可以将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和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结合起来。

三、《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经验

笔者以《社会调查方法》双语课程教学实践探索为例,来说明如何寻找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尝,从而实现双语教学课程的目标。

1.英语学习与学科知识获取同步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双语教学,要求学生用国际化的语言――英语来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用英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获取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因此,专业知识的学习是第一位的,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是第二位的,这是必须要把握的关键。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学生的理解水平,为学生编写了该课程的阅读材料,这其中包括外文教材中的核心概念,理论的英文论述,也包括我国学者的研究论文,相辅相承的双语阅读训练,从而克服了外文教材普遍较厚,学生阅读吃力的缺陷。

2.使用案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灵活运用”是案例教学的主导思想。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借助国际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具体事件和现象等作为英文讲授的课堂案例,用英语专业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和掌握,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结合专业知识分析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内容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于同样的学习材料,如果单一用听觉,3个小时后能记忆所听内容的30%,3天后下降为15%,单一用视觉,3个小时后保持70%,3天后降为40%;但如果视觉、听觉并用,3个小时后则能保持90%,3天后仍可保持75%(熊杰,2001)。因此,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对于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对双语教学实践的反思

双语教学的数量。目前,各高校所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大部分是专业课程,学生既要掌握陌生的专业英语词汇,又要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相比母语讲授的其他专业课程来讲,双语教学课程知识学习的难度更大,对讲授教师的挑战也加大。笔者就此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1.双语教学中外语教学的比例因课制宜

双语教学中,英语的使用要占多少比例?笔者认为,双语教学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没有统一的模式,也不可能强求一致,规定外语使用所占的比例。因为双语教学要讲求实效,应根据授课内容的难易度、重要性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使用外语的内容加以区分。也就是说,双语教学中,外语教学的比例应该因课制宜、因内容而异,不必一视同仁。任课教师灵活把握外语在课程中的使用。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以外文教材学习汉语课堂讲授的方式开启学生对双语教学课的认知大门和兴趣大门,然后循序渐进地增加外语讲授在各学年双语课程中的比例。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双向性、启发性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不仅是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更重要的是在教学方法上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型为主的教学,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发挥不够。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法模式的研究势在必行,教学过中注重双向性、启发性教学模式值得提倡。

双向性是指教学过程中,既强调教师的讲授,又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教学过程应成为师生双方主动介入的过程。突出启发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主动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师生互动、交融、相互促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双语课程教师的英语思维模式训练需要加强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英语教学的“应试教育”模式,学生从小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缺乏英语语言的应用训练和英语语言的思维模式训练,使得我们很多非英语专业的教师都习惯将英文翻译成中文以后再理解的习惯。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师必须认识到自身的限制,克服将原文翻译成中文后再理解的不良习惯,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加以克服,并且锻炼学生渗入到英语中去分析理解。发给学生的讲义和教材,不作逐字逐句翻译,而是英文加以注释,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英文讲义,有些定义、词、公式用英语原文背下来,逐步达到理解,从而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思维的能力。

4.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慎选双语教学课程的教材

在选择教材时,教师需要考虑符合国情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了保障在双语教学中的专业性,在有限的课时内实现双向思维的目标,这就要求承担双语教学的教师根据中国学生的特点,重新调整教学内容,并适当补充具有国情特征的教学辅助材料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美]Richards,J.C.,Schmidt,R.著.管燕红,唐玉柱译.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