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科技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科技现状

农业科技现状范文1

通过对农户技术需求的选择、接受服务情况和服务意愿调查分析表明,农户对农业科技有着较强的需求,其中家禽养殖技术需求占66.12%,居第1位;其次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播种技术和施肥技术、优良品种;农民对储藏保鲜加工技术、农业气象和产品供应信息等也有一定的需求(表1)。数据表明,家禽养殖技术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播种技术和施肥技术、优良品种是农户最重视的项目类型。农户对农业科技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土地替代型农业技术及其物化形式,对农业科技的需求逐渐从产中向产前商品市场信息的提供和产后的储藏加工、市场销售等领域扩展,农户对农业科技需求日益多元化和精细化。

1.1农户对农业科技应用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弱农业是一个典型的风险产业,农户不仅要经常面对难以预测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而且农产品还受到市场价格浮动的影响。农业技术对包括自然环境和市场环境在内的外界环境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农业科技应用风险是指农业科技应用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的可能性[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的科技需求偏好和行为与其社会经济能力、风险承担能力紧密相关。调查表明,农户对农业积极应用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弱,在采用农业科技面临风险时,65.75%的农民表示不能承受风险,30.28%的农户表示能勉强承担风险。在面对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和农业科技应用风险时,多数农户对新技术顾虑重重,不敢贸然接受新技术,往往处于徘徊观望状态,农业科技应用风险成为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2]。

1.2农户获取农业科技服务的渠道日益增多目前,河北省基本上形成了以省级农业技术推广站为核心,以县(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纽带,以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站为基础,以科技示范户为基本辐射源的政府主导型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体系,形成了省、县(市)、乡(镇)各级政府机构相衔接的纵向农业科技体系,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组织、企业等参与的横向农业科技体系,拥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4315个,农业技术推广人员1.37万人[3]。调查显示,政府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农业科技服务中处于主导地位,所占比例为51.23%;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地方政府部门、农资经营单位和科研教育机构分别占36.89%、23.56%、15.36%和7.45%。农户获取农业科技服务的渠道日益增多,但农业经营单位、科研教育单位等提供的技术服务覆盖范围还比较小,大部分农户仍然游离在非政府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之外[4]。

1.3农业技术培训内容难以满足农户的需求技术培训是农户了解和获取农业科技知识的最主要方式,其中93%的农户对农业技术培训投赞成票。农户喜欢的技术培训方式依次为现场示范(59.13%)、咨询培训(20.30%)、技术承包(15.94%)和发放资料(4.63%)。由于受资金、技术和人员等因素的限制,农户接受科技服务的次数较少,1a中农户没有接受过技术指导的占52.36%,只接受过1~2次技术指导的占31.56%,而接受过3次以上技术指导的农户仅占14.69%。当前,农业技术培训主要集中在良种、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比重分别达到了31.23%、29.18%和13.86%,针对这些培训内容,认为提供技术不贴近当地实际需要的农户占48.67%,认为技术服务过程不连贯的占26.98%,认为技术服务时间和农户劳作时间有冲突的占21.45%。农业技术培训内容和结构与农户需求还存在一定偏差,要求增加畜牧和家禽养殖技术培训的农户分别占样本总量的32.87%和21.45%,远远高于养殖技术培训实际所占的比重。61.57%的农户认为农业技术培训的效果一般,但是仍然希望获取多样化的农业科技服务,希望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业、农村和农民[5]。

2农户农业科技成果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十一五”以来,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建设获得了快速发展,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推广水平不断提高,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影响农户科技成果消费行为的因素。

2.1农业产业发展状况是农户科技成果消费行为的决定因素当前,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偏低。FAO的数据显示,美国每个农业劳动力经营耕地面积为60.9hm2,日本为1.9hm2,韩国为0.8hm2,印度为0.6hm2,而中国仅为0.4hm2;与其他产业也有较大差距,仅相当于第二产业的1/8,第三产业的1/4。同时农业劳动力成本迅速上涨,2005~2009年农村家庭经营用工日工资年均增长16.9%;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增长明显,土地流转成本不断提高[6]。农业产业发展状况是农户科技成果消费行为的决定因素,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目前我国有2.3亿多农户,户均土地经营规模不到0.67hm2,小农户分散经营将长期存在。地块分散、经营规模过小的现状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根本途径[7]。

2.2农业科技成果的预期收益是农户科技消费行为的直接因素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由“一五”时期的19.9%提高到52.0%,农业科技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需求是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功与否、农村科技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8]。农业科技成果的预期收益是影响农户科技消费行为的直接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户的科技需求。当前,农户吸纳新技术积极性不高成为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问题。从需求主体的视角而言,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需求主要受利益的驱动,农户希望通过农业科技新成果的应用获利而致富。但是,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同时并没有有效地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农户采用新技术难以取得预期的收益,农业增产不增收的局面从根本上抑制了农户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需求[9]。

2.3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农户科技消费行为的主体因素农民是实践和应用农业科技成果的主体,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与农业科技成果的吸纳有直接关系[10]。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丰富,农业劳动力5.6亿人,约占总人口的43%,是我国农业发展可贵的资源优势[11]。但是,在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人口占相当大的比例,农村实用人才仅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2.1%,其中中专以上学历人口所占比例仅为3.9%,农民中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十分匮乏,且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持续大量转移,部分地区农业从业人员平均接近或超过50岁,农村实用人才素质低、后备不足的问题愈加凸显。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较低造成对新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创新能力较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户的农业科技消费行为[12]。

2.4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是农户科技消费行为的制约因素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决定着农业生产力水平,建国60多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产品供给状况持续好转,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增加,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但与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水平仍然不高[13]。我国现有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虽历经改革,但并没有突破原来的体制框架,存在推广主体单一、推广手段陈旧、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总量不足、服务效率低等弊端,难以满足农业发展新阶段农户的多样化技术需求[14]。

3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完善农业技术培训体系,建立多元化农业科技供给模式,对于改变农户的农业科技消费行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5]。

3.1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在我国,农业产业属于弱质产业,农业生产效益偏低,农产品的利润空间较小,再加上农户的生产规模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采用农业科技成果的积极性[16]。从当前和未来发展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仍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耕地、水等资源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的传统生产方式突进农业现代化难以为继,农业劳动力成本迅速上涨,比较优势不断降低,依靠大量低成本劳动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逐渐减小。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创新和推广节本增效技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劳动效率,拓展农产品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农业科技发展,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果[17]。

3.2建立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升科技支撑水平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同时又是弱质产业。世界各国都在坚持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通过加强农业科技支持农业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多数农业技术属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就决定了农业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成本总体上要远远高于工业或其他行业,私人部门和企业不愿意进入农业技术研究的投资领域,因此,应建立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强化政府对农业科技投入的责任,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切实提升农业科技支撑水平[18]。

3.3完善农业技术培训体系,促进农民向职业化发展农民是直接承接应用农业科技和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有生力量,是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完善农业技术培训体系,加快培育职业农民,以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为依托,深入开展“绿色证书”培训,重点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企业骨干人员等。改善基层农民教育培训条件和手段,大力发展农业远程教育,推进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促进农民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农业科技现状范文2

[关键词]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成就;问题;对策

1发展现状

伴随着河南省经济实力的发展,政治地位的提升,作为农业发展大省的河南省,自然不会忽略对农业科技方面的发展。在近年来,我省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河南省科技园区的建设成就可以从数量和涉及的农业领域两个方面来说。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从2001年许昌农业科技园区建立起来之后,如今已经达到13个,特别是2016年,仅这一年就有六个项目申请获批,从图一可以明显看出近几年河南省农业科技园区数量上的增长。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涉及范围越来越广,从许昌花卉、无公害蔬菜、中药材等,到周口农业科技产业园的甘薯。河南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对于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扩散有很大作用。取得成就的同时要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我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起步较晚,发展还不成熟,缺乏先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需要在探索中前进。河南省虽然是农业大省但是并不是农业强省,农业发展的特色型有一定的不足。由于河南省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一直以来在农业科技的投入方面较少,农业科技园区的建立,需要的资金投入量大,因此需要政府调整资金的分配问题。

2国家科技园区概况及特点介绍

河南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目前已有13个,以下将选择四个对其进行介绍。一是河南省始于2001年建设的许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它的总体规划是“一园九区”,它的定位主要是发展花卉产业链,目前已较为成熟。二是2013年建立的鹤壁国家农业科技产业园区,发展时间较短,其主要定位是在粮食加工业,形成了“三园、两基地、一中心”的格局。三是2015年批准建设的商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它主要依靠的是宁陵县的酥梨种植业。以科技农业、旅游农业为目标,发展绿色水果的种植,商丘农业科技园区虽建设时间短,但已有官方网站。四是2015年获得批准的郑州国家农业产业园区,它的核心区位于中牟县,主要承担“物流加工、科技孵化、智慧网联、智能生产和绿色生态”的集成创新功能,发挥对企业、人才和产业的孵化作用,其特有的地理位置、资金、人才和交通优势,使它定位于物流、科技和网络在农业中的应用。

3河南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

3.1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不足

国家科技园区的建设需要的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农业种植人才,而是农业科技的研发人才,而河南省作为中部相对落后的省区,这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由于经费投入的不足,河南省的科技成果更新换代较慢,已有成果无法满足科技园区的当前需要。例如,对于许昌科技园区来说,花卉的种植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需要运用科技成果对其生长条件进行改善;花卉的花期一般较短,对运输的条件要求高如何能够延长花期和减少其运输方面的损失,需要科技方面的支持。在人才和科技成果均不足的情况下,河南省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面临着挑战,有待进一步的政策予以解决。

3.2轻视销售环节,市场开拓不足

在河南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方面,存在着重视生产的投入轻视销售市场的开发的问题。这往往导致虽然生产的产品的数量和品质不错,但是由于销路不好的问题却无法有一个合理的价格,甚至有的时候依然存在传统农业种植上的“丰年伤农”的现象。对于销售市场的开发方面,我认为商丘国家产业园区应该予以重视,因为梨树生产通过调节种植规模来调节供给量较为困难,果树的种植到挂果有一个较长的周期,因此其产量相对稳定,便于建立稳定的购销渠道。科技园区的发展需要更加重视产品的销售环节。

3.3管理体制不健全国家科技园区的建设

除了需要农户自己的投资之外,更多地来自于政府的投资,这就难免造成政府的管理处于主要地位,导致政府干预过多,缺乏活力,不能保证发展的经济活力,甚至有沦为政府形象工程的风险。使得农户和私企的积极性不足,不利于科技园区的内部发展和外部带动功能的发挥。同时政府管得过多,也会加大当地政府的人员和财政负担,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既不利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也不利于政府的减负放权政策的落实。

3.4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作用未完全发挥

在我省国家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没有重视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合,多为政府主导建设,政府制定规划,政府募集人才管理的模式。高校的人才和科研实力相对较强,而且高校拥有很多专利技术,在这个方面恰好可以和农业科技园区缺乏科技成果相对接。省内的河南农业大学在农产品种植,新品种培育方面有着先进的技术;河南工业大学的粮油加工方面也拥有多项先进技术。但是由于河南省国家科技园区的建设与高校的结合度不够,导致它们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

4发展的对策

4.1重视科技投入,积极引进人才

在园区发展的初期可以多借鉴其他省份成熟的经验,引进一些新技术新品种,与此同时进行自主研发。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致力于自身的主导产业的发展避免产业的趋同化。在科技投入的基础上重视原有的资源优势,进行地方特色品牌的培育,对邻近地区发挥带动作用。除需加大资金的投入之外,还需积极引进人才和科学管理人才,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提高河南省国家农业园区的科技含量,并且对周边地区进行技术扩散形成带动效果。

4.2增强市场观念,建立销售网络

我们的园区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适当调整种植的规模,以达到提高收益的目的。可以适当发展订单农业,使产品的生产不再担心销售的问题。园区可以通过组建营销团队的途径,在产品生产出之前就开始与企业、超市等洽谈,并且可以依托物流产业提供配送服务,郑州国家科技园区的定位中就包含物流配送环节的发展。除此之外,园区还可以进行招商引资,吸引与农产品相关的加工企业,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格局,重视销售网络的发展。

4.3完善的管理体制

在管理体制的建立方面,园区的管理可以向企业的管理的管理模式借鉴,政府前期的资金投入大,可以作为园区的大股东,享受园区经营的收益并对园区的运行进行监管,但是并不全权的进行管理,交给企业、农户和人才进行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模式。此时政府的职能由包办转变为规划、指导、调整和规范,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提高发展的活力,在减轻政府压力的同时,实现更有效率的发展。

4.4实现高校、科研机构与园区直接对接

在园区的建设阶段直接引入高校负责制,把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者直接加上高校,使高校由旁观者变为当事人。高校是创新的支持力量也是新知识的储存点和扩散源,实现高校与园区的对接,可以使高校拥有的专利转化为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我省在发展国家农业科技产业园的人才缺乏局面。很多科研院所是政府出资支持的,科研院所的参与可以使国家的投入真正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实现高校、科研院所与园区的对接不仅为园区的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也有利于发挥这两个部门更大的社会价值。河南省的国家科技园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地探索其发展过程中会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采取一定的解决措施,并对我省该项目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申秀清,修长柏.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农业科技园区[J].现代经济探讨,2012(11).

[2]熊永全.探索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问题[N].山西青年报,2014.

[3]孙宏勇,刘小京,巨兆强,郭凯,董博飞.河北沧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探讨[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24).

[4]王为农.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04(03).

农业科技现状范文3

1农业科技企业存在的问题

1.1人才短缺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企业已经进入了稳定的发展时期。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农业科研投入的大幅度提高,科研单位、科技人员对进入企业从事开发管理和研究工作的热情降低。尽管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管理人员比10年前增加了10%,但受当前企业整体研发条件和资金不足的困扰,科技人员主要还是依靠国家的项目资金开展研究工作,完成国家任务。目前,国家农业科研经费投入的重点,还是农业科研机构,对农业企业投入相对比较少。因此,大多数科技人员仍然愿意回到研究所、研究室从事科研工作,科研骨干在研究所的待遇也有较大的提高。尽管这些科技人员也为企业从事研究工作,但仍然属于科研院所的人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提出的建立“双创团队”[4],正是在企业整体实力不强,企业自有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适宜当前科技体制改革的新模式。一方面,依靠科研单位的条件开展科研工作;另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目前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利用政策优势发展科技企业,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1.2创新能力不足

农业科技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主要是因为目前企业缺少积累,经济实力不强。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农业科技企业生产的产品,包括种子、农化产品、饲料、农药、兽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利润率都不是很高,农产品加工的附加值也远远低于其他工业产品,因此,企业利润率比较低。二是科研单位创办企业的目的是解决科研单位的发展问题,提高科技人员的待遇水平,弥补发展资金不足。因此,企业的利润主要用于分配,而不重视积累。三是对企业的投入不足,或者投资不到位。特别是早期投资创办的科技企业,以知识产权、房产、土地投资入股,由于不能办理过户,导致投资不到位[5]。院属农业科技企业从创建到现在,销售收入还没有一家超过1亿元。由于科技企业积累少,用于科技创新的资金不足,因此,企业难以吸引高水平的科研人才,没有人才,又何谈创新。

1.3股份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市场经济主体,是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截至目前,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32家企业中,有11家企业为国有股份公司或者有限责任公司,其余21家为控股或者参股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策程序,进行股份制企业的管理,已经在农业科技企业中普遍实行。由于国有全资企业的数量过大,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股份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完全市场化的产业,要进一步增加企业领导团队和职工个人股份;对于资金密集型和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也要适当增加企业领导团队的持股比例。为了引导和支持科技企业的发展,科研院所持有重点企业、骨干企业的股份,通常可以到达50%~60%。如果科研院所持有的股份太少,在目前的体制下,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如果持股过多,又不利于调动企业领导团队和职工的积极性。

1.4优势产业不突出

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在目前情况下,要依靠研究所的发展,要突出研究所的优势研究领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许多研究所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源,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近年来,研究所与许多行业建立了企业创新联盟,利用其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促进产业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建立企业联盟,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是公益性研究所责无旁贷的责任。然而,从研究所自身的发展和技术的可控性来讲,在一定程度上,则体现出研究所的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的不足。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一项新技术就有可能形成一个新兴产业[6]。一个研究所不能够形成自己的优势产业,本身就说明其创新能力的不足。

2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新机制

2.1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建立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新机制,是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也是实用技术研究所的发展方向。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体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其地位正在进一步增强,通过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企业研发投入逐年增长,创新能力快速提升[7]。据统计,在2009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支出5802亿元中,企业支出份额已超过70%;在近年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67%的项目由企业牵头或参与完成。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核所20世纪90年资创立的某农业科技企业,近年来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利用企业的人才优势和国家的支持,共获得专利24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同时,该企业也具有强大的研究创新能力,净资产从成立时的10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5000多万元。

2.2企业创新能力在于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科技创新中最宝贵的财富,自2000年以来,我国连续11年重奖科技精英。经济的发展,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更多地从科技创新中寻找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提出,“再用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建成创新型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大会上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深入落实科技、人才、教育三个规划纲要的战略任务,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发挥人才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8]。农业科技企业要重视人才的培养,通过专业培养、学历培养,提高企业管理人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将属于科研院所的企业科技人员或者管理骨干,纳入全院的统一管理。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都是农业科研单位的宝贵人才,要充分调动全院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科研院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解决企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晋级、晋升问题,以调动在企业工作的科技人员的积极性[9-10]。对于农业科技企业来讲,发展的动力是科技人才。近年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从事企业管理生产的人员减少了50%,而高学历、高技术职务的人才增加了10%。

2.3农业科技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农业科技现状范文4

一、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现状

重庆市巴南区地域面积1825平方公里,辖22个镇街,总人口8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3万,占66.9%,在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0%,文盲半文盲占23%,农民整体素质偏低。

据调查统计,2008年末,巴南区职业培训机构共计40个,其中公办培训机构34个(所),民办6个(所);职业培训专职教师1085人(其中公办教师976人,占89.95%;民办教师109人,占10.05%),其中镇街高级农艺师3人,农艺师20人,具备初级技术职称77人;职业培训基地23个;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设备总值4840万元。现有农技推广干部307人,其中在乡镇工作的农技干部250人,占81.4%,他们担负着面向农村、面向农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重任,是农技推广的主力军。

二、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巴南区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开展了诸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培训、残疾人培训、移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多层次的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巴南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尚存诸多不足之处。

1.重视程度不够。巴南区部分镇街对利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种植技能,以及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作用认识不足,没有做好中长期的规划和教育培训安排,没能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真正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去抓。

2.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基层农技人员素质不高。仅在区上设有农民教育培训中心,而镇街没有设置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基地,只安排农业服务中心人员兼职,且镇街农业专技人员少,文化素质不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据统计资料显示, 全区农技推广队伍中本科生37人,占16%;专科生123人,占53%;中专生31人,占13%;高中以下39人,占17%;从专业技能机构看,全区专业技术人员161人占59%,非专业技术人员111人占40%。

3.培训经费严重不足。农业教育培训经费没有纳入各级财政的年度预算,只能按照经费多少,来安排培训内容,农技培训不能规范化、连续性开展,使培训质量大打折扣。加之巴南区农业部门内部各自为战现象较为明显,既消耗了有限的资金,又无法达成预期整体培训效果。

4.培训硬件设施的建设不够。这个问题在巴南区比较突出,真正有条件担当起农业教育培训任务的基地尚为数不多,教学设施更显缺乏。而作为担负巴南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发展至今,依然没有很好的教学培训基地和应有的教学设施。

三、提升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水平的对策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科技培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农业科技培训教育形式上应由过去单一的初级农业科技培训向综合性的初级、中、高级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转变;培训对象由过去单一面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发展为农民、农技人员、农村干部和未来农民;培养目标由过去以实用为主提高到以开发农村实用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并重。同时,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业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农民对新技术、新知识的需求更加迫切。为此,在新形势下,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还要进一步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制度和规划、内容、形式、师资队伍等方面下功夫。

1.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领导

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是新形势下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要保障,是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各级政府应把农业科技教育纳入议事日程,将其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件大事,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落实分管领导,明确部门具体抓,并将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经费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从而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智力投资保障制度。

区农业行政部门是农业教育培训的主体,要切实抓好农业教育培训的规划制定、体系建设等工作;要重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为政府当好参谋,提出妥善解决的办法和措施;要重视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通过资产重组、划拨等形式,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管理,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事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2.制定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规划和制度

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事业是一个系统长期工程,建议政府应制定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按照规划制定出实施方案和制度,合理安排培训任务,协调整合教育资源,进行管理、指导、督导和评估,将有限的资金用到最恰当的培训工作中去,这样既能顺利完成培训任务,也可让广大农民朋友通过培训有所获。

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积极参与规划和制度的制订,加强师资队伍、教材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动运行机制和教学内容的创新,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确保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3.完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体系

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浩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来保证。要根据分级负责、分层管理、分级培训、明确责任、互相协作的原则,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相互协调、适应需求,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教育体系。在体系建设上可以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基础,建立区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以镇街农业服务中心为依托,以镇街初级中学为培训基地,以培训镇街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逐步完善农民培训体系建设。在具体实践中,一是要注重与农业重大科研、开发、推广项目相结合,把有限的项目资金、人才优势用于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吸引高素质的农民参与技术的推广与开发,逐步建立重大项目的人才培训与使用制度;二是鼓励农村中的各类科技户、示范户和经营大户通过培训在学中干、在干中学,通过他们建立一批示范基地,将教育培训实习和试验示范推广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地的龙头带动和科技示范窗口的作用;三是切实做到重心下移,不拘形式,开发培训农村人力资源;四是积极结合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项目,走农科教结合之路,向农民传授农业产业化、市场营销、农产品加工等新知识和农业实用新技术,开展应用型科研和科技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地方经济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服务,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4.大力开发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内容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效益农业的新形势下,要树立大农业、大农村、大科技、大市场的观点,大力拓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内容,使农业教育培训工作向更加宽广的领域拓展,为农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服务。教育培训应向产前新品种和产后的贮藏、加工、流通等技术扩展延伸。不仅需要对常规技术进行改良和推广,还需要对高新技术进行普及和培训;不仅需要对生产技术的培训,还需要对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政策法规、外向型农业等多学科、多门类的新知识进行培训。

5.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形式

在培训工作中,不仅要发扬田头地脚、面对面、手把手等有效的传统培训形式,也应根据当前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一是认真总结绿证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等行之有效并深受基层欢迎的办法和形式,探索更多更好的形式和载体;二是以科技书屋为基地,以网络为传播媒体,以现场指导为培训基地,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有针对性、系统性地解决农民实际需要解决技术上的难题;三是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和成人教育,实现各层次教育的连贯和沟通,创造终身学习的条件;四是积极跟踪教育培训技术的成果,大力发展卫星远程教育,研究开发计算机网络教学,增强办学手段。如农广校借助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和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教育培训的好形式。

6.培养素质好且战斗力强的教学队伍

所谓素质好、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就是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正派的队伍。政治过硬,要求队伍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要有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要有高度的为党、为国家、为人民负责的责任感。业务精通,要求我们的队伍要不断加强对当代经济、科技、市场、法律以及管理科学、领导科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以达到高效、快速、准确完成各项任务的目标。作风正派,要求我们的队伍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勤政廉政,要有理想、有追求、有进取心,从大局出发,团结一心,齐心协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好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开创出新的局面。

要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才能搞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一是要培养一支精干的专职教师队伍,要对现有教师制定培训深造计划,定期送去大专院校学习提高,同时公招一些业务技能强的,热爱农业教育的高级教师;二是要精心筛选培养一批业务水平高,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善于传教的兼职教师。

总之,巴南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农业要发展,必须提高农民素质,才能加快农民增收的步伐,才能实现全民小康。面对巴南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制定合理的科学规划,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体系,拓展培训内容等措施的实施,将使该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取得良好的成效,为培养新型农民,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农业科技现状范文5

一、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

1.农业科技档案具有承前启后的典型特征,是对前人在科技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纵向的继承和横向的连续协作,总结作物生长规律、栽培技术改进、品种改良的经验,顺应了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若对农业科技档案进行科学、系统的归档整理,方便农业科研人员查找研究课题相关的技术资料,助其迅速准确的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背景,并针对所拟解决的科学问题,利用当前先进的研究技术手段,根据拟定的实验、技术流程,获得创新性科研成果。因此,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是促进现代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战略资源。

2.农业科技档案工作是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枢纽,完整、准确、系统的农业科技档案在农业科研成果向经济效益和生产力的转化和推广,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经济繁荣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农业科技档案是开展农业科研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条件,有助于农业科技工作者在了解前人科研工作和成果基础上,启发和开阔科研思路和视野,避免前人所犯的错误,从而有助于科研工作效率和研究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对农业科技档案进行管理,有利于对科技知识产权的保护,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4.对农业科技档案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实践中,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农业科技信息,以“三农”服务为中心,将需保密的和可公开共享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大力建设农业科技档案资源体系,通过深度加工和专题编研,对档案信息进行开发利用,可以满足农民对良种选育、繁种新技术的推广资料的大量需求,最大限度促进农业生产。

二、当前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农业科技档案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档案管理意识薄弱。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不像申请科研项目基金、落实科研计划、申报科研成果能给单位或个人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因而得不到农业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特别是对农业科技文件形成和累积环节重视不够,引起档案的不完整甚至流失。其次,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和专业素质高的档案管理专职人员,也不重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业务水平低下。

2.对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仍停留在手工立卷和保存的水平,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不高,数字化、网络化水平低下。影响农业科技档案资料的检索查阅效能。同时档案设施陈旧简陋,档案室环境条件恶劣,高温、潮湿,档案放置混乱,易造成归档材料退色或霉变。

3.三个方面的原因加大了对农业科技档案进行整理归档的难度:①经济利益的诱惑,某些科研人员想将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技术发明独自占有,同时单位也缺乏相关约束制度。②缺乏系统、安全有效的档案信息共享平台,限制了科研人员对相关技术信息的查阅,降低了科研效率,抑制了科研创新,同时也不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③对农业科技文件平时疏于积累和归档分类,造成不完整的农业科技文件档案,损失也将不可挽回。

三、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措施的探讨

1.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引进业务水平高的专业人员,增加对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的投入,硬件设施包括计算机、档案夹、档案架等设备,软件主要是合理的档案管理人员配备。将激励机制加以完善,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建立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严格审定农业科技档案的保管期限和密级,清理已无利用价值的档案,保护好单位的专利技术产权,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档案的作用。

3.根据对农业科技档案形成过程中各个阶段整理完成程度,制定切合实际的考核奖惩制度,做好农业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4.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不能脱离实际,应建立互访和定期交流制度,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增强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农业科技档案的整理和分类工作的有序进行。

5.加强对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增强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档案管理的业务技能与服务意识。

农业科技现状范文6

关键词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现状;机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289-01

农业科研管理工作是农业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组织环节,是管理学与农业科研、农业经济有机结合的调控系统,是科研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农业科研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之一[1-2]。向管理要项目、要成果、要效益、要人才是每个农业科研管理者面对的重要问题。结合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的科研管理比较成功的做法,对进一步开展科研管理提出看法与建议,以供参考。

1 科研管理工作现状

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建院50多年来,主要开展了大豆、玉米、水稻、小麦、高粱、谷子等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品种资源、高产栽培、土肥、植保、蔬菜、果树、花卉和农业生物技术等方面研究,先后承担国家“948”项目,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和省科技攻关等各级各类项目。现为国家专用玉米原原种扩繁基地、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基地、国家玉米水稻新品种展示基地、辽宁省大豆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豆、玉米、水稻3个综合试验站。

本着“科研立院、创新强院”的原则,从1965年至今一直主持辽宁省大豆育种攻关项目,是辽宁省仅有的2家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主持省级攻关项目的单位;1991年玉米、水稻,2002年花生也先后进入了省科技攻关队伍,开始承担省科技攻关任务。“十五”以来,大豆、水稻、玉米还相继纳入国家级科研攻关和产业体系建设当中,并开始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和体系建设项目。

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建院(所)54年来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承担国家、省、市项目520项,取得科研成果238项,审定(备案)品种150个,获奖成果126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3项,部省级奖励59项,厅市级奖励64项,累计创社会效益210亿元。其中优良大豆品种铁丰18号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铁春1号小麦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铁单4号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铁丰24号、铁丰27号、铁单8号、铁单12号、铁7922和铁C8605-2玉米自交系、铁粳4号、高粱TL169系列雄性不育等21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铁丰25号、铁丰29号、铁丰30号、铁丰31号、铁丰33号、铁丰35号、铁单9号、铁单10号、铁粳7号等27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或科技成果转化三等奖。知识产权管理上,30余个品种、自交系获得农业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

2 科研管理机制与模式

一是科研项目实行主持人负责制管理模式,扩大了科研人员的自,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二是科研项目经费实行预算化管理,强化约束和财务监督,加大了科研发展基金统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管力度。三是成立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在院长领导下,对全院科学研究、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咨询、评议、发挥参谋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互相启发思路,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四是科研成果上出台科技奖励办法,对课题研究人员按贡献大小发放课题岗位津贴。对通过审定的品种、获奖成果获得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科技论文,按不同标准给予奖励。五是重视资源引进,集成创新。为了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多出成果,出资购买资源,派出专家考查搜集。现已育成的大豆铁丰31号、玉米铁单20号、玉米铁研26号、玉米铁研124、水稻铁粳7号以及正在参试的材料都利用了这些资源。六是提出加速科技成果(品种)鉴定方法,建立异地育种试验站。将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区间种植,在注重产量性状的同时,强调品种的综合性状和适应性。七是引进高学历人才,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目前已有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26人。

3 对策

一是健全管理机制。把科研成果的质与量统一起来考虑,建立健全科研业绩评价机制[3]。做到定量管理与定性管理相结合,在数量中求质量,在质量中求数量,不仅鼓励科研人员多出成果,而且还鼓励科研人员多出高质量的成果。二是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建立创新型科研管理队伍。培养一批有能力的科研管理人员,并建立相对稳定的知识化、专业化、高效化科研管理队伍。三是创新科研管理平台建设。要做好基层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必须立足基层农业科研院所的发展实际,遵循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在为广大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的同时,改革绩效评价体系,完善科研服务体系,创新科研管理服务平台[4]。

4 参考文献

[1] 李桂珍.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353-354.

[2] 周汝芹.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管理工作现状和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