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规划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习规划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习规划分析

学习规划分析范文1

关键词:职业规划 高校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196-01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意义

大学生职业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大学生活阶段通过对自身和外部环境的了解,为自己未来发展确立职业方向,选择职业目标,设计职业路径,制定学习计划,并为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职业规划教育使学生对自身的潜能、特长、缺陷和经验等各种基本特征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正确评价自己,从而恰当地选择与自身能力、兴趣、价值观相一致的职业类型,为自己找到合适的社会生存空间及发展方向。职业规划教育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为最终目的。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是大学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

1、职业规划主观意识模糊,依赖性强

有关调查表明:我国的大学生中仅露12%人了了解自己个性、兴趣和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清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只占16%。2005年,《职业》杂志与搜狐教育频道共同设计了((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现状》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淡薄。如,在“你清楚考虑过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吗”一题中,51.4%的人对此“只有模糊的想法和愿望”,17.6%的人“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有27.6%的人“有3~5年的职业规划”。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发展前景、用人制度等。

在现实的职业规划过程中,在关系到自己未来发展的问题上不能自己做主,总希望有人能替他做出最后的选择。而职业规划的最大特征就是个性化,规划师、父母或朋友都无法替代,只能由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来客观地进行规划。

2、缺乏行动力

职业规划做得好不好,不是看规划书写得多么漂亮,而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很多学生认同职业规划理念,上课时听讲非常认真,对理论也能较好地掌握,职业规划书做得也很完美,但是一到需要自己付诸实际行动的时候就打退堂鼓,不能将理论内容拿到实践中检验,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3、职业规划教育的观念滞后,师资队伍匮乏

从总体上看,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理论与实践都处于滞后状态,不佳适应学生求职、就业的实际需要。而且。正因为长期对职业规划教育重视不够,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本身也比较欠缺。调查显示,我国普通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课,一般都是由从事政治思想工作的人员兼任,与“思想教育”等课程混为一谈,相当缺乏专业性特征。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对策

针对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滞后状态,我们应当以切实可行的对策。尽快地把我国的高校职业教育规划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主要从学生自身、高校以及社会几个方面讨论:

1、强化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提早对职业规划的建立

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包括规划分析、设计、实施,主体都应该是大学生自己,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或职业生涯中心不过是提供一种方法、思路,工具、课程而已。这就要求我们特别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职业规划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前途,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完成的,父母、老师、朋友都不能代替自己来做决定。

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目前就业难的形势短期内不可能改变,不能改变环境,那就只能改变自己。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充分认识到职业规划对自己就业和未来人生成功的重要性,较早接触和了解职业规划的内容。从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职业规划教育已经逐渐渗透到普通教育的各个年级。及早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并通过职业规划,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加强提高的方面。

2、完善高校信息服务就业指导系统

近年来,国内许多高职院校校园网逐步建立了毕业生信息服务系统,但信息传递和网络功能还不完善。为此,要加强硬件建设,建立全方信息系统,配备专业计算机技术人员,从而大大提高就业服务指导工作的现代化水平。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自我发展、科学发展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并摆正个人职业选择与社会冲突的关系,增强自我校验的能力,把“人生幸福和社会进步”的追求当作职业规划的指引目标。以期在未来的生活中有较为巨大的发展和创造。

3、加大大学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完善职业规划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 大力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 确保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 更重要的是社会单位都更愿意接受有社会实践经验的大学生。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和深化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不仅对大学生的社会化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对增强大学生的职业感性认识和职业适应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加强课堂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应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如教学环节中的实习、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参观学习、夏令营等,让学生深入社会,体验各种各样的职业,达到对外部环境更为全面、客观的认知。学校还要加大力度建立大学生专业社会实践、实习与就业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大学生开展职业实践活动,让学生未出校门先到相关的工作岗位上锻炼。经过具体的实践,大学生既能积累经验,缩短走向社会的适应期,又能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了社会,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社会要求的差距,及时调整和补充,合理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为将来就业及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 大学生要有目的的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要学会选择那些能够不断增加经验价值的工作, 及早到理想的单位实习、锻炼, 能力有很大帮助, 为日后的事业创造最大的自由与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沛,桑青松. SWOT理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启[J].宿州学院报,2009(10).

[2]刘丽岩.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培养的研究报告[J].教育时空,2010(12).

学习规划分析范文2

关键词: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

什么是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教学常规,是指学校为维护、保证教学过程正常运行、顺利实施所制订的规章制度。“精细”即精密细致的意思。“精”可以理解为学校在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分解工作等把握方向,突出重点。“细”可解读为关注每一个小环节,从小处着眼,从小事抓起,实现无隙化、全覆盖。如何实现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我以为要做好组织管理、计划制订、教学过程、评价考核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组织管理要健全

组织管理是搞好教学常规工作的关键和基础,合理设置教学管理团队,并采取有效措施高效运行,需要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健全管理组织机构,这样才能为学校实行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提供保障。学校建立健全由校长负责,分管校长主持日常管理工作,教导处(教科室)实施,年级组、教研组落实的分级管理体制。坚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责,以保证各项要求和任务的落实。

二、计划制订要周密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要符合上级教研主管部门和学校总体工作计划的要求,要明确目标任务,要制订有效的方法措施。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年级组、教师要结合实际制订好相应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应对所涉及的工作有观点、有措施、有活动、有评价、有反馈,并附行事历,切忌空谈。为了保证计划得到有效的落实,学校要在期中和期末对计划的执行进行评估,查漏补缺,保证计划的严肃性。

三、教学过程要精细

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辅导等环节。1.备课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正确的教学策略、恰当的教学方法、合适的教学媒体、渐进的教学流程,以保证学生有效、高效地学习,这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学校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教师教案,督促教师先备课后上课。2.上课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求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技巧得当,教学组织科学,教学语言流畅,教态文明自然等,教学效率有效或高效。3.布置批改作业作业是学生加深理解、消化知识、巩固新知的重要措施。批改作业则是教师反馈教学效果、再次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时,作业内容既要有广泛性,也要有典型性,形式既要多样化,也要有个性化。注重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相结合;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倡导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布置作业。及时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采用多种形式对作业进行全批全改。作业批改后要有记录、有分析、有对策、有讲评、有矫正。4.辅导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完善和延伸,是实施差别教学的重要渠道。辅导要制订计划,明确任务,抓实过程,落实举措,做好记录,确保效果。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课业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辅导内容及深度、辅导形式及方法等方面区别对待,辅导学优生可适当扩充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辅导中等生应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和应用,辅导后进生则重在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并指导学习方法。辅导形式要灵活多样,要讲究效益,避免疲劳战。

四、评价考核要科学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所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等进行的价值判断和评价,具有诊断、调整、导向、反馈、反思、发展、激励等功能。学校要建立系统的教学评价考核机制,明确要求,规范管理。教学评价制度体系包括:备课管理制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作业管理制度、辅导管理制度、复习管理制度、考试管理制度、教学成效考核制度等。教学评价考核要做到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坚持单项与综合、平时与集中、定性与定量、静态与动态、过程与终结、评价与指导相结合。以评价考核为契机,促进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引导教师提高教学效益。总之,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坚持“小事做细,细事做精”,扎扎实实,持之以恒,以推动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柳美花.精细化管理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4).

[2]冯敏霞.教学常规管理的精细化与高效益[J].教育科研论坛,2007(7).

学习规划分析范文3

关键词:物理学习困难 原因 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43-01

1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逐渐深入,物理学习困难得到了关注,物理学习困难主要是由于物理学科本身相对困难,学校与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使其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文中将对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阐述解决物理学习困难的转化策略,旨在保证其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2 物理学习困难的概况

物理学困难是指学生在智力正常的情况下,其学习物理的成效低,不具备物理学习的要求。物理学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不足,未能形成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学习习惯。其二,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存在不愉快的感觉,如:厌烦、紧张、害怕等,进而消极对待物理学习。其三,学生不具备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不能完全吸收与理解教学内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其四,学生未能掌握物理学习的策略与应用的方法,学习具有盲目性与随意性,学习效率低[1]。

3 物理学习困难的归因分析

3.1物理学科的原因

物理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内容包括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与物质间相互作用、转化的基本规律等,并具有自身的特点,物理学以试验为基础,相对严谨、精密,同时具有方法论性质,从而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进行观察与试验,并要掌握物理的概念与规律,还有要较好的数学基础。由于物理学科内容与特点的独特性,使得物理学习相对困难。

3.2学校方面的原因

物理学习困难受到学校的影响,主要是其教学体制、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等存在不足。首先,物理教材不全面。在教材中,过多的描述了物理的内容,忽视了物理的发展性与科学性,教师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材本身,制约着教师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其次,教学体制不健全。学校教学体制中轻视基础教学,物理启蒙的班级由经验不足的教师进行授课,教师通过填鸭式的教学,导致学生丧失了物理学习的兴趣,不能掌握物理学习的有效方法。最后,教学思想僵化、教学方法不足。物理教学过程中,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采用题海战术与枯燥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不能进行创新,不能提高学习效率。

3.3家庭方面的原因

物理学习困难的影响因素中,家庭因素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主要是家庭的教育方法、家长的压力与家庭的文化环境、经济条件等方面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父母对子女管教过于严厉或放松都将影响学生的学习,使其或抵触、或轻视物理学习。同时,家庭问题也影响学生的心理状况,父母离异的家庭,其孩子极易形成内向、孤僻的心理,不能与同学、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影响其学习。

3.4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差异,其自身原因直接影响着物理学习的难易,主要是由于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同,对物理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不能对物理学习中的困难进行克服[2]。

4 物理学习困难的转化策略

4.1学校进行科学的管理

改善物理学习困难的现状,学校要积极进行研究与分析,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规范的学习。学校可以建立物理学习困难学生的数据库,针对其困难程度,进而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与帮助,可以通过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与支持,使其提高学习的能力。同时,学校要加大对物理学科的支持,增加教师资源与教学设备,为了实现高效教学,学校要采购先进的教学设备、利用现代化、高科技的教学设备,逐渐改善物理教学的环境,提高其办学的水平。

4.2教师开展转化教育

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实现物理学习困难的转化战略,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民主、自由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与教师间将形成合作、尊重、理解的人际关系,进而促进物理的学习。教师要逐渐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通过持续的学习,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为高效教学提供基本的保障。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并采用情境教学与分层教学方法等,进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4.3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学生学习心理的形成是解决物理学习困难最为关键的环节,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实现转化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物理学家的励志故事激励学生,培养其克服困难的精神;通过物理学家有趣的试验与研究等,与贴近生活的物理常识等,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开展自主学习。同时,可以对物理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归因训练,逐渐增强其自信心,进而提高其学习效果[3]。

5 总结

综上所述,在学习过程中,物理学习困难普遍存在,主要是由于物理学科自身、学校与家庭等诸多方面影响而形成的,文中对不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学校进行科学管理、教师进行转化教育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等建议,相信,物理学习困难将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丁长亮.高中女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归因分析及教学对策[J].教育科学论坛,2011,12(10):56-57.

学习规划分析范文4

关键词:高中化学;归纳分析教学法;应用

在高中所学的课程当中,化学这门课程以各种各样的原理、复杂多变并且零碎的知识点而著称,这样看来学习化学这门课程就只能靠同学们自身的领悟能力和死记硬背来达到学习的目的。而“归纳分析法”能够将零碎而繁琐的知识点总结成系统化条理状的知识体系,同时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举一反三的归纳和总结,从而为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一、新知识传授中归纳分析法的应用

归纳分析法的使用可以贯穿在整个高中化学绝大多数知识点的学习当中。在高中一二年级的学习中适当地运用归纳分析法,使学生通过归纳总结知识点的方法发现化学学科的神奇之处,从而促使其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新知识传授过程当中采用问答知识的方式教学,将归纳分析法运用其中,使同学们将零散琐碎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并融会贯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比如,在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的过程中,在给同学们传授新知识之前,教师可以运用归纳分析法将旧知识点与新知识点之间的结合点联系起来,将各个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衔接点挖掘出来并自然过渡到新内容的学习当中。在学习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时,将相似规律的元素归为一类进行集中学习,相异规律的进行个别学习,这就使学生能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结构,同时为老师讲授新的知识体系打下牢固的基础。所以说归纳分析法在新知识传授中的应用不仅能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够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二、课堂复习中归纳分析法的应用

教师可以用归纳分析法来对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行总结,同时可以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及欠缺之处,及时地对课程教学方案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以便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帮助。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每个知识点的小结,用以培养他们的自我归纳、分析、反思、总结能力,从而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快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学科中的知识点。作为教师而言则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去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归纳能力的培养上去。对于学生来说侧重点应该在于归纳分析方法的应用以及知识点的牢固掌握方面。这样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在课堂复习中将归纳分析法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比如,在化学平衡这一课结束后,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生活和教材中关于化学平衡的知识点出来,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去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概括。这样不仅使他们看到了化学平衡的应用,并且能够快速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归纳分析法可以具体到:若物质是相同的,则生成速率=消耗速率;若同一边物质的逆向速率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化学计量数的比值相同;生成物的产率或反应物的转化率与原先的状态相同;混合物反应之后的气体体积、物质的量、分子质量与原先状态相同。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牢固。

三、单元小结中归纳分析法的应用

我们可以将过去所学的知识点采用归纳分析法来对单元小结进行巩固,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和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单元小结不仅仅意味着对于知识点的堆砌,更多地是对于学生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和融会贯通。经过这样的单元小结复习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吸收新知识、接纳新知识、复习新知识。

经过长期教育实践的证明发现,归纳分析法主要可以以两种形式运用于教学过程中:(1)顺序归纳分析法。将一系列顺序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按照某种方式将琐碎繁杂的知识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清晰明朗化,这就是归纳顺序法。顺序归纳法的使用能够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的思路向着更加明朗准确化的方向发展。例如,由化学反应的本质内容进行观察,其中有非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金属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一般都在3个之内,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失去电子之后表现出还原性。所以,有金属单质参加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其在反应当中可以引出氧化剂、还原剂等的作用。(2)分类归纳分析法。将各个有衔接的知识点采用分门别类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按照类别形成各种结构体系明确的知识框架,这就是分类归纳分析法。首先教师将各个分好类的知识框架交给学生,让同学们自己将相关知识点添加到已建立的知识框架中。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找到知识点之间的异同点并能够发现自己没掌握的知识,从而得以添加补充。然后再依据各个章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各个章节串联起来,这就使得整个章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最后通过归纳分析总结将知识点补充完整就形成了一个知识链,使同学们将高中化学的知识有效串联起来并系统化的掌握。例如,在关于元素化合物学习过程中,采用归纳分析法将元素化合物按照金属与非金属归类,接着将金属元素按照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类进行二级划分;非金属元素依照单质、氢化物、氧化物、酸及盐类进一步划分。这只是归纳分析法在高中化学化合物中的一个简单应用,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高中化学的教学复杂而零散,要想使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都得到高质量的保证,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灵活地使用归纳分析法,使学生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真正学习并理解化学知识的精髓。

参考文献:

学习规划分析范文5

一、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

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教材没有得到统一完善,使教材的设置与教学内容不一致,教材没有被充分的利用起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教材作为依据,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受到影响,在上课时,学生可能因为只顾记笔记而耽误了教师的传授内容,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产生了偏差。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大纲要依照社会需要和具体国情而变化,不能一成不变,使人才的培养方向和变革后的教学内容相一致,使学生的发展适应社会的要求。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和问题实施教学,使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实际,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考核方面的问题。

传统过于单一的教学考核方式已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要求。现代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终结考核方法上,教学效果不能仅以课堂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来衡量。这样的考核不能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充分全面的体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碍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考核方式以考试形式为主,但教师过多的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考试的反馈作用,这样的考试不能促进学生的进步,不能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使学生缺乏就业能力。同时,有的考试不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专业水平,学生只是应付考试而不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这对学习景观规划设计的学生来说很有危险性,没有真实的竞争实力将不能在以后的规划设计工作中站稳脚跟。

二、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现状

鉴于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的质量有待提高,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创新改革后,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情况。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调整设置。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分为景观规划设计综述、绘图要求、园路设计、水体与驳岸设计、种植设计、园林小品设计等几大模块。经调查,学生对调整后的课程内容比较满意,对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明确的认识,对学习有了合理的安排,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取得了成效。

(二)在教学形式方面的改革情况。

由于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的局限性,教学形式主要以媒体教学为主,再结合师生间的学习互动,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探讨,最后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充分吸收,取到了一定地学习效果。但经过深入了解,学生对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并不是很喜欢,与学生期望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差距。而学生对外出实习、调研和案例法教学比较感兴趣,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主动发言、主动提问、主动探讨。这样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鼓励学生勇敢回答问题,对问题积极讨论,使他们能够更加踏实地学习,使学习更有实效。总体上说,教学在形式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

(三)在教学时间环节的改革情况。

实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则主要表现在学生独立完成设计上。教师应对学生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案、设计进度进行指导和监督,保证学生实践的效果,不能使实践活动停留在形式层面上,而应该注重实质的发挥。给学生一定的空间,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能够与实践很好地结合,使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设计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四)课程体系的发展完善情况。

在教学改革之中,课程的设计安排要符合改革需要,课程体系要得到相应的发展和完善。改变了以前开课不全面不合理的现象,逐渐形成了清晰科学的课程体系。在具体工作中,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各学校具体的教学情况开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做好课程与课程间的衔接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教学改革资金投入情况。

在教学改革中,适当投入资金是不容置疑的事情,但有些相关资金投入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改革效果。应该在改革中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使教学设备等硬件教学条件不阻碍教学的改革,增加景观规划设计的专业书籍量,配备专业的学生设计教室。同时,要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为教师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增加与其他学校、其他相关机构的经验交流,使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三、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教学的连贯性和针对性。

要使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取得成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的连贯性,丰富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是在一段时间内安排不同类型的课题,但这样就使教学没有针对性、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改革后应该保证课题做到规模大小相结合、不同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不同教学内容中学到知识,得到启发,获得经验,为以后的设计工作任务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也应该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确保学生学习的连贯性。每个课题在进行整体设计前,要进行全面整体的考虑,对设计中涉及的各方面做到统筹安排,有的放矢,使学生逐渐积累经验,不断进步,最终能够独立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二)教学改革要不断加深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把设计内涵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要想做好景观规划设计就必须注重设计的内涵研究,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要针对这一情况重点加强学生对设计规划内涵的学习和研究,合理把握和诠释设计内涵,不断提高设计作品的品位。景观规划设计一定要有丰富的知识作为支撑,将设计内涵不断提升扩展,教师应设置一定的教学安排,增加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沟通与融合,加深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景观规划设计课程的设置口径不止于过窄。可适当把教学素材深入到生态绿化、社会环境和新材料等问题,结合对资源、环境的研究,使教学更具实质化。

(三)在教学中注重实践的实施。

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适当采取实践的教学环节。以往的课堂教学只是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形式,虽然这种方法具有直接性,但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用并不是很大,使学习变得比较枯燥,对学生的创新发展作用不大。因此,作为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景区实地参观已经成型的景观规划、到各种公园进行实地勘测,并对一些优秀景区绘制平立面图纸,收集植物标本、绘制植物详图等等。

四、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课题内容要以问题为导向。

针对原有教学模式的缺点,对课题的选择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保持教学的连贯性。在类型化设计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一些专题性质的课题,将规划设计的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课题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重点,使景观规划设计教学形成完整的有效体系。通过问题引导的课题设计,把学生逐渐训练成能够独立进行规划设计,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

(二)注重实践环节,开展多元化教学。

景观课程设计是综合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课程的实践环节很重要,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才能使理论更具体深刻,同时又会使事件更有具体性,所以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在景观规划设计教学的不同阶段,采用将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制定与各阶段相适应的实践计划与内容,使学生阶段学习更加深刻、深入。此外,传统的教学比较侧重教师的指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所以实践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整个规划设计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在实践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自觉的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所以景观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具有吸引力,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意义重大。

(三)注重教学与相关知识的结合。

景观规划设计教学是一项很重要、很复杂的任务,要想使教学取得成效,就必须结合相关专业的知识,不断扩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三部分,价值导向类、理论知识类和技术方法。各类别都包括很多方面内容,所涉及的知识方面也很多,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科知识的结合,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促进景观规划课程与各相关知识的结合,实现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良性发展。开放式教学改变以往教学中侧重功能的模式,将不同学科老师组织起来,使学生对各学科知识能够及时了解掌握,使学生全面的发展各方面的素质,使规划计更加科学合理。

(四)完善考核体系。

要想教学的改革获得成效,就必须完善考核体系,改变传统的单一考核模式。发展终结性考核与形式性考核相结合,把学生平时的成绩和表现作为学生成绩的一部分,终结性考核也要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分项考核。以对学生全面素质进行考核为目标,制定科学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使学生在考核内容方面,掌握知识技能;在方案表现上,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使设计新颖可行。

(作者:郑州大学,研究方向旅游管理,现任教专业:旅游管理系景区开发与管理,任教科目:景观规划设计与制图)

参考文献:

[1]康秀琴.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安徽农学通报,2011(24).

[2]丁金华.景观学专业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高等建筑教育,2011(2).

学习规划分析范文6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给大学生带来种种心理压力,普遍存在在校时困惑迷茫,学习没有目标和动力,表现出学习松懈、课余时间无所事事,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模糊,也不知道自己的专业在今后发展中可以如何利用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就是缺乏明确、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大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达到的职业目标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具体而言就是:认识自己――明确目标――发现差距――制定计划――采取行动。笔者对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做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有效问卷309份,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糊

调查发现只有12%的学生有清晰而长远的职业目标,37%的学生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6%的学生目标模糊,比较迷茫,15%的学生没有目标。当问及你有无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过规划,只有14%的学生有非常清晰的远期、中期、短期规划,35%的学生比较清晰,但只有近期的并没有做长期规划,43%的学生只有一点,没有很仔细的考虑过,8%的学生从来没有想过。通过访谈发现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疑问:“课程排的很满,但一学期下来都不知道到底学了些什么?本专业能找什么工作?为了就业应该做什么准备?面对各种考证及培训该怎么选择?”这些疑问一直困扰着大学生。同时调查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了解程度,也发现只有17%的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且非常喜欢这个专业,22%的学生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但不喜欢这个专业,55%的学生有简单的认识和了解,6%的学生没有认识和了解。对社会职业环境方面只有7%的学生很了解,52%的学生一般了解,41%的学生不了解。数据说明学生缺乏对专业和社会的了解,不了解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培养目标、专业的职业选择、就业环境、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职业的社会评价及各种就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是职业生涯规划模糊的根本原因。

2.自我认识不够

大多数学生在自我介绍时,只介绍自己的姓名、所学专业、毕业学校等基本信息,从未想过介绍自己的优势和特点。调查发现42%的学生不太确定自己的兴趣,32%的学生不太确定自己的个性,45%的学生不太确定自己的能力特长,53%的学生不太清楚自己在当前及以后职业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大学生不能正确、全面地分析自己。

3.学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功能不足

近几年虽然各大高校陆续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但学生受到的实效却不尽如人意。在就业与职业生涯指导队伍建设上多数是依靠本校资源,将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建成就业指导队伍。如丽江师专就业指导队伍就是辅导员、学生管理科科长、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简单加以整合,人员杂少且不专业,在授课时各自按照自己的理解组织内容,杂乱无章,很难形成固定的课程体系,造成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无法有效开展职业设计、职业测评、职业指导等专业性强的工作,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流于形式。而且在就业指导时多数仅仅面向毕业生,限于部分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宣传,开展一些讲座等形式,对其他在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没有真正到位。调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知识来源显示36%是学校组织的职业规划教育,17%是老师或辅导员,38%是自己学习获得。学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功能不足,导致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了解甚少,调查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显示只有6%的学生非常了解,54%的学生不是很了解,34%的学生只是听说过,6%的学生很陌生。学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功能不足,使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详细程序、具体技巧知之不详,以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实践操作层面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问题的解决对策

通过对本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应该从完善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功能和学生自我职业规划能力提升两个方面来解决问题。

1.学校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功能

(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建设。配备一支专业素质较高、能力较强、职业生涯丰富的指导教师,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建设:①引进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教师;②聘请社会职业生涯规划中心的职业生涯规划师、用人单位人事部门领导担任兼职指导教师定期开展讲座;③组织学校现有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辅导水平。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以学生为本,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学生提供广泛、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具体措施:①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②增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时,通过课程学习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③成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及咨询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④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

2.大学生自我职业规划能力提升

(1)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大学生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学些什么,主要还是对专业不了解。了解专业就是要了解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培养目标、专业的职业选择、就业环境,这是做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大学生应该进校就做好对专业的充分了解,那么就能知道大学要学习些什么知识,毕业了自己应该成为一个具有什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就能认识到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及形势。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调查,了解社会。了解社会就是要了解社会对专业岗位的需求、职业的社会评价、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各种就业政策法律法规、用人单位的情况等。只有通过实践及调查,深入了解目前的职业环境、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才能有的放矢地做职业生涯规划。

(3)充分认识自己。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身体条件;拥有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只有客观、充分地分析自我,才能寻找自己与现实的差距,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若兰.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发展,2010,(6).

[2]杨建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

[3]吴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研及应对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09,(9).

[4]毛晓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