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总结范文1
关键词: 网络教学 英语听说能力 学习情况总结
自从2005年10月份,沈阳化工大学外语系争取到了教育部的项目,我们就开始了自主学习的测试。现将这几年的具体情况以如下几大部分进行总结:
1.实验前的学生背景;
2.实验的理论根据;
3.实验的开始情况和具体实施办法;
4.实验中学生的反映和教师调控;
5.实验效果和实验结论。
在这些描述过程中,我们会加入自己的一些浅见,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具体实际和自身的理解,进行剖析和详述。
一、初期状况――实验前的学生背景
在实验的初期,即2005年9月份,我们主要对沈阳化工大学的六个校级优创班级进行试验,并挑选出相对应的三个对比试验班。这些班级的入学成绩较高,成绩如下表:
这些学生的成绩相比较都较为突出,所以在最开始选择班级的时候,我们选择了这些较为适合听说能力训练,并于我们的自主学习水平相吻合的班级。通过一年多的学习,这些学生的听说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1.大学英语教学新大纲
在过去的教学中,基本上我们要求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也就是做题量的多少,和做题的正确率,往往是语法、词汇或阅读题等来证明他们的能力。但随着新的教学大纲的颁布,我们发现,对学生能力的证明应该并不仅仅是要求他们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学习过程和他们的表达作品“作文或对话”。而这种强调“作文或对话”的要求,不可能发生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虽然教师确实希望如此。因为沈阳化工大学的学生的实际情况限制了我们的选择,所以针对部分中等和中等以上学生而言的写作和对话能力,我们只能缩小范围。
2.教学法中的认知论和听说法
从教学中我们感受到,听也能吸收语言营养。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人分为三类:视觉型、听觉型和触觉型,其中视觉型的人占绝大多数。在这种理论中,虽然听远不如阅读那么有效,因为可靠的视觉材料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事物,尤其是抽象的逻辑性事物。但是,听力在学习英语中的作用还是较大的,尤其在语音语调和快速地了解外国文化方面收效巨大。听力促使语言知识生成和提高,而且为学生的口语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对语言学理论进行了新的诠释。主要我们采用了交际法进行考核。学生们的对话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而且一切活动围绕实际交际活动,不设高标准,有部分的词汇和词组要求,对主要内容或方向进行限制,但对具体实施或采用的形式不作任何限制。因为自主学习的首要原则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所组织、所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辅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为实际交际目的服务。学生在表达自己意愿的过程中会犯错误,但是教师没有立即纠正,尤其对语法错误,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培养学生建立起交际的自信心。
从严格意义上说,我们的测试不能称其为测试,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给他们的学习模式提出指导意见,最终帮助他们达到目标,而非成绩测试,在监控过程中,我们严格把握住这一原则:以考查、发展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目的。传统的评价大多是采用总结性评价,即以学期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这样只能考查一些记忆、理解性的知识;学生为了考试,更多的精力放在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上,评价也起不到发展学生实际能力的作用。而且我们利用网络,通过非实时的交流观察学生表现:例如电子邮件、留言板等了解学生的状况。在面授时通过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态度。
三、实验的开始情况和具体实施办法
1.配套设施
建立了只对这六个实验班开放的计算机实验室,配备了38台计算机和一台程式机,保证了每人一机。并且,与计算机系联系,为学生加派了教师进行管理(由于没有校内局域网,所以只能在专用机房上机)。
2.时间设置
保证每班每周有11小时的上机时间,周六日均可。具体时间安排见“上机时间表”。
3.课后监控
教师经常性地对学生上机情况和学习情况进行掌握,根据网络图表显示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热情,随时把握学生不足和疑难点。
4.过程监控
每隔两周,教师组织学生答疑,具体表现形式为:就两周的上机内容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表演。根据学生的对新单词、词组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熟练程度,和学生的语音语调给予记分,此记分计入平时成绩中。
四、实验中学生的反映和教师调控
进行了一年的自主学习实验,反映出来的成绩和问题都很突出,现先将问题分列如下。
1.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开始时是高涨的,因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给我们也给学生们带来了新鲜感,这种感觉持续了半个学期,在下半个学期感觉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稍微减退,此时更多地可以加入教师的人为力量。
2.实验班中,进行自主学习的班级听力和口语能力有大幅度上升,但阅读能力表现不明显。自主学习班因为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多,所以在词汇量这些需要花课外时间去背的项目上与非自主学习班相比,略有不足,但此处目前尚无充分数据。
与不足相比,成绩是突出的,学生的反映较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1.听力和口语能力大幅度上升,下表为学生的听力变化表。
在作对比试验期间,有的班级的学生因成绩问题而降级,但是为了保证对比数据的完整,并没有对班级人数进行调整。口语方面,最大的收获是学生能够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能力和胆识均已具备。平时常见的表达错误通过教师课后的提示和纠正,不断改进。例如:在口语测试初期,常出现的错误有口误,形近音不近的词在表达中被说出,本来应该是“Next semester I will go to Beijing.”表达为“Next system I will go to Beijing.”或“devise”说成“decide”;“snack bar”说成“snake bar”;“deal”说成“dit”;“fridge”说成“bridge”。除了口误,在自主学习的早期误用单词或词组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错误省略,时态不分,被动用成主动随处可闻,例如:“I am a home teacher.”“Where I lost it?”“It’s not matter.”“Where do you do yesterday?”“I really likes it.”“Summer holiday is wonderful.”“more and more better”“Let me sure you.”
通过听近似的地道美国的表达和教师的提示和纠正,在自主学习进行了半年多的时候,我们明显地感觉到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有了十足的进步,此时的错误主要集中在词性不分,同义词或近义词使用不当方面,时态错误几乎消失。例如:“He is 1.2 meters height.”,“Beijing has many historic things.”和“He is responsible for our safe.”。所以,进行自主学习后,我们感觉学生们的听说能力变化巨大。
2.学生的视野得以开阔,网络教学给予了他们一个新的视角。在通过我们的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对于新的资讯、新的教学方式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且他们所接受的信息量是以前传统教学的十几倍。
五、实验效果和实验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空间的多层次、多元化,我们有理由相信,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的重要性会更加凸现出来,在交际过程中,听力和口语作为不可或缺的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的网络教学模式下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只是对大学英语改革的一种尝试,但毋庸置疑的是,我们尝到了改革的甜头。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为我们开放性思维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为学生预留了更多的思考和选择空间。殊途同归,希望我们这次尝试能够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一种可能,并为实现英语教学的变革提供部分依据。
参考文献:
[1]Alexander,P.A.,Schallert,D.L.& Hare,ing to terms:How researchers in learning and literacy talk about knowledge.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1.
[2]Nelson,T.O.& Narens,L.Why Investigate Metacognition?J.A.Metcalfe & A.P.Shimamura.Metacognition:Knowing about Knowing.Cambridge,MA:MIT Press,1994.
[3]兰昌勤,曾洁.对培养我国外语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的思考[J].外语界,2004,(4).
[4]文秋芳.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的学习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中历史;思维和实用能力;对策;学生发展
一、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们首先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中历史教学的地位较低,重视程度不足,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高中历史的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很多的人认为历史课程的学习非常的简单,即使没有历史老师的讲授一样可以学得好。学习历史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为了考试,取得好的分数。在临近考试的时候,只要自己能够背一背,记一记,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一样可以取得好的成绩。历史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教学理论化严重,学生不感兴趣;传统的讲授式理论课堂较多,缺乏充足的探究实践时间;学校领导重视不足、教师教书态度不严谨,敷衍了事较为严重;教学模式滞后,教学质量不容乐观等等。众多的问题当中,还是可以说明,高中历史的教育改革方向不明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等都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对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找到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模式和教育思想,构建更多的实践和探究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和实用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彰显高中历史教育的特性。
二、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和实用能力的方法
无论是基础教育改革还是高等教育改革都有一个思路和方向,那就是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给足学生一定的探究和实践的时间与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找到学习的自信心。对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来说,更应该如此,无论是出于基础教育的创新还是高中历史的课程教学优化来说,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实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针对以上笔者剖析的问题,我们发现,要想提升高中历史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和实用能力,必须革新教育教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优化课程教学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学生具备学以致用的观念等等。
(一)革新教育教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以往的高中历史课程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地位较为被动,师生之间很少交流,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要想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实用能力,必须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能够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只有这样学生想学什么或者如何学好和掌握相关的技能都可以及时的反馈给教师,掌握的效果和程度教师也可以及时的了解,对下一步的授课调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思维和实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首先在观念上就是让课堂实现回归,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和能力提升的主要阵地。
(二)优化课程教学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
对于历史课程教学来说,不同于语文、英语等课程的教学,高中历史的教学不是说让学生记忆住学科的内容,死记硬背不是这门学科的目的,学习目标更多的是突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做到以史为鉴,了解历史常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并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从课堂导入、新授课、教学过程、教学总结到课后练习,都要转变以往的固定思维,更多的突出思维和实用性和有效性。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课程的优化要从教学目标开始,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突出三维目标中的能力培养,在教学模式上更加的多元化,尽量紧扣教材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授课,比如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情境教学、实践教学等,授课的地方也不一定都是课堂,也可以是历史教育基地,电影院等,实现有效的针对性教学,这样肯定会大大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实用能力。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学生具备学以致用的观念
要想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实用能力,必须让学生动起来,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可以这样理解。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是有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就目前的教育改革探究来说,更多的优质课堂教学倾向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的参考更多的考虑也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实用能力,必须让学生也具备这样的思想,在他们面前不断的倡导学以致用的思想,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开展的自主研究和探究,教师要给与鼓励,并且积极引导学生多动手,可以结合课程教学或者自我兴趣,针对历史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和实践。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也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和条件,少一些枯燥的理论讲授和机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生思维和实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君.试论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华章,2013(14)
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总结范文3
我们首先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中历史教学的地位较低,重视程度不足,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高中历史的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很多的人认为历史课程的学习非常的简单,即使没有历史老师的讲授一样可以学得好。学习历史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为了考试,取得好的分数。在临近考试的时候,只要自己能够背一背,记一记,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一样可以取得好的成绩。历史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教学理论化严重,学生不感兴趣;传统的讲授式理论课堂较多,缺乏充足的探究实践时间;学校领导重视不足、教师教书态度不严谨,敷衍了事较为严重;教学模式滞后,教学质量不容乐观等等。众多的问题当中,还是可以说明,高中历史的教育改革方向不明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等都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对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找到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模式和教育思想,构建更多的实践和探究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和实用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彰显高中历史教育的特性。
二、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和实用能力的方法
无论是基础教育改革还是高等教育改革都有一个思路和方向,那就是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给足学生一定的探究和实践的时间与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找到学习的自信心。对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来说,更应该如此,无论是出于基础教育的创新还是高中历史的课程教学优化来说,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实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针对以上笔者剖析的问题,我们发现,要想提升高中历史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和实用能力,必须革新教育教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优化课程教学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学生具备学以致用的观念等等。
(一)革新教育教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在以往的高中历史课程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地位较为被动,师生之间很少交流,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要想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实用能力,必须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能够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只有这样学生想学什么或者如何学好和掌握相关的技能都可以及时的反馈给教师,掌握的效果和程度教师也可以及时的了解,对下一步的授课调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思维和实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首先在观念上就是让课堂实现回归,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和能力提升的主要阵地。
(二)优化课程教学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对于历史课程教学来说,不同于语文、英语等课程的教学,高中历史的教学不是说让学生记忆住学科的内容,死记硬背不是这门学科的目的,学习目标更多的是突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做到以史为鉴,了解历史常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并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从课堂导入、新授课、教学过程、教学总结到课后练习,都要转变以往的固定思维,更多的突出思维和实用性和有效性。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课程的优化要从教学目标开始,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突出三维目标中的能力培养,在教学模式上更加的多元化,尽量紧扣教材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授课,比如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情境教学、实践教学等,授课的地方也不一定都是课堂,也可以是历史教育基地,电影院等,实现有效的针对性教学,这样肯定会大大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实用能力。
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中历史 情感教育 现状与策略
引言
情感是一种心理现象,与精神、心灵、心理状态有相关的一种较复杂的体验。情感与人的个性以及人格有着密切的联系,情感即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又是通过后天教育而形成的。情感教育指的是在教育的影响下,人的情感层面不断发生变化,逐渐走向新的高度。情感教育和认识教育关系紧密,情感教育与各科的教学组成部分以及学科内容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培养与尊重学生的社会情感,促进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使得学生逐渐形成健全的独立人格特征。高中历史情感教育尤为重要,教师应重视高中历史情感教育。
1.目前高中历史情感教育的现状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人们越来越重视历史情感教育,我国历史情感教育教学的研究仍停留在理论方面。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发展,虽在理论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但实践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高考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的最直接、最快、最常用的途径,大多教育都是为了通过高考考上重点大学,我国应试教育观念深入人心,从而忽略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社会普遍地对理论教育产生重视,重视理性,忽视情感的发展。在进行历史情感教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情感与行动相分离的现象,在进行高中情感教育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负面现象,高中历史情感教育很难实行;其二,由于受到长期的制约,无法摆脱知识框架的限制。在进行历史情感教育的时候,总是想通过利用整体知识系统的形式将其情感教育讲授给学生,但情感教育具有不确定性以及不被控制性等特征,难以利用整体知识框架进行教学。
2.高中历史情感教育遵循的原则
2.1系统性原则
历史情感教育目标的设计主要涉及到系统性、整体性、情感教学目标的实施等,将其分为学年目标、学科目标、单元目标以及课时目标等,以便保证情感教育的系统性,使得情感教育贯穿于每一环节中。高中情感教育的实施过程要注意将情感目标的实现作为历史教学的系统性工程,有计划、有条理地实施情感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岳麓版的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时候,就先要对我国古代各个朝代各个君王实施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以及措施进行系统地教学,并进行比较,让学生能够大概了解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内容以及各代君王是在怎样的形式下实行的。
2.2情感与认知相促进原则
通过相关研究表明,学生情感的发展与认知活动有密切联系,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认识是情感产生并发展的前提基础,情感是通过一定的认识过程而产生的。后者在发展变化时,前者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如果情感教育离开认知,就会变得空洞和抽象,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情感与认知相互促进的原则,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其基础上进行情感的培养,教师应利用历史教材中情感因素,促进学生体验情感教育,以此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
2.3师生情感相促进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起主导作用,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进行研究,形成一定的认知系统,将其传递给学生。认知可以传递给学生,但情感教育无法直接传授给学生。当情感因素满足学生的需要时,才会发生转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其学习热情以及教师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使得师生间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4适度原则
适度原则要求教师根据实际学习情况,确定适当情感教育的目标,并进行适当的情感表达。教师应认真分析历史,把握当时的历史背景,适当进行情绪控制,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
3.高中历史情感教育的相关策略
3.1用知识激发学生的情感
学生通过阅读历史材料以及相关书籍,从中获得情感与启示,让学生体验由产生兴趣到接受以及体验情感的过程,有效地用知识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讲述秦统一六国的伟大壮举时,学生油然而生一种崇敬之意,但讲到秦始皇实行“禁书令”时,进行焚书坑儒,学生就会感到愤慨,反对秦始皇的做法。这就将学生带入到教材中的情感世界,被其中的情感所触动,有效地通过知识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
3.2情识交融构建正确的情感态度
教师应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优化整合,深化学习,审视与感悟情感信念。情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目标、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感教学的氛围,灵活运用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爱国主义情感。
3.3用情感深化知识
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有效地对高中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以及历史事件进行情感评判。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将一定意义的反思评价与自身的情感结构相结合,由浅显的外部情感体验发展到内部情感态度的确立。从而合理有效地将情感深化自身的历史知识水平。
4.总结
随着我国的新课标改革,各科目的课程教学形式也要随着改变,以便顺应改革的发展要求,高中历史情感教育就是顺应课改要求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的高中历史情感教育处于初步改革阶段,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制定出相关的措施,为以后我国的历史教育发展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确保我国教育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段练.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0,23(17):56.
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总结范文5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高中历史教材所涵盖的历史内容跨度大、密度小,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仅要细、准、全、慢,还应该紧跟教育形势,利用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创新教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用创新课堂来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夯实历史知识基础,设计恰当的情境教学活动
历史客观记录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开展创新教育要保证历史知识的真实性,保证不会破坏历史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历史规则。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历史教师可以把创新教育的关键放在教学方法的改变上。
高中历史教师需要一改传统的“一言堂”模式,把死抠课本的精力放在注重教学情境的设置和注重学生接受知识的感受上。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真实内容去设计一些相对活泼、生动、有趣又适合高中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情境体会到犹如身临其境,并引导学生对情境活动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使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感悟,继而从中总结出自己所探寻到的历史知识的特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拨和正确引导,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
教师在设计情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一个“度”字,每次添加内容要适可而止,千万不能过于繁杂,否则便会影响到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分散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探究精力,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二、以人为本,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创新教育不仅是指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上的创新,还包括课堂氛围的创新营造。传统的教学过程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主角,整节历史课下来,都是教师在按照教材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学生根本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机会,处于压抑、被灌输的地位。近年来新课标一直在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关键作用是引导。只有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挖掘学生掌握知识的潜力和对知识的创造力,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每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都是平等的。高中历史教师在面对全体学生授课的过程中,对每个学生都要平等对待,要做到不娇宠优等生,也不排斥学习差的学生。因此教师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要保证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创建一个民主、团结、和谐、平等的课堂。
三、坚持实事求是,遵循科学的创新原则
历史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教师在教学高中历史课程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倡导创新教育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我们在享受进步成果的同时,绝对不能因为某种教学需求向学生传授错误的历史知识,绝对不能肆意歪曲历史事实。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并相互联系的。在看似杂乱无章的历史表象背后,实际上存在着由历史发展线索构成的经线,以及与政治有关的经济、思想文化等内容编织的纬线,每个人对同一件历史事件往往存在不同的见解和看法。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尽可能看到历史的所有真实现象,然后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历史知识和现象,独自地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和比较,最终形成自己对历史的认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改变不科学落后的历史教学方法,融入创新教育已经是高中历史新课改的必然趋势。创新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但是对于作为教学引导者的历史教师而言,无疑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教师与时俱进,更需要教师的精心、细心和耐心,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才能掌握正确的创新教育方法。
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总结范文6
一、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 高中历史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素养问题。通过对我校历史组共计30位教师的调查,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素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在师生关系方面,没有完全建立起平等、民主、尊重和信赖的相互支持的师生关系。②在课堂驾驭能力方面,部分教师缺乏成熟有效的课堂管理经验,应变能力不强。③在教学能力方面,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够紧凑、不够科学,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不高,没有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2 高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指数问题。据《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12日报道:全国有47%的教师认为压力比较大,34.6%教师认为压力非常大,29%的认为比较严重,30%的工作严重倦怠,38.5%心理状况不太好。有关资料还表明,中小学教师感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如果有机会,50%的中小学教师希望改换工作,只有17%的教师愿意终身执教。
上述数据充分说明,教师普遍工作压力感增大、工作力不从心、职业倦怠等,主要表现在情感衰竭、消极冷漠、认知枯竭、个人成就感丧失等。这一问题的产生既有应试教育带来的客观原因,也有来自教师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主观原因。
二、对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1 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式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有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能使教师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经验走进教学与研讨活动之中,可极大地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能实现教师潜能的开发,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2 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事件和现象的再思考,是教师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对话。教学反思不仅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还可以促进教师理性的升华,有利于新课改的实施。
3 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教育也在发生着变化。教师应在这种变化中把握时机,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强忧患意识,防止心态疲劳,追求创新;应具有强烈的沟通与合作意识,以创造教育的辉煌。
三、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创设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要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契机,通过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促进高中历史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最优发展。而要构建一个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观念转变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问题,也是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条件。高中历史教师必须真正转变教育观念,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内涵,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由重视教师的“教”向重视学生的“学”转变,由学生“学会”变为学生“会学”。
2 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深厚的专业功底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首先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他教育技术的发展在改变传统授课方式的同时,也要求教师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各种教学媒体能恰当地、娴熟地运用。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迅猛发展的时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