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思维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思维的含义范文1
【关键词】聋生 数学 数学手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1-0066-02
一 问题的提出
文化是自然力筛汰的结果。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去芜存菁,人类语言逐步形成了今天的风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同时,一定的语言又促成了一定的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化,聋人也凭借这种自然力,在无声中完全依赖视觉吸收信息,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特殊文化,也形成了以手语语言为中心的特殊思维方式。对大多数聋生来说,手语是他们的第一语言,也是他们学习所依赖的工具。通俗地说,手语是用手“说话”和用眼睛“听”的语言。
在国外聋教育中,从口语教学到全面交流法以至今日的双语教学(即手语教学),是聋教育的三种主要形式。实践证明,双语教学是进行聋教育的最佳途径。美国加劳德特大学用于教学和交际的第一语言是手语。英国已经形成了“聋人手语是一种语言”的共识。可以说手语对聋人来说是最好的语言,是聋人交流和学习知识的手段,也是帮助聋生学会语言的手段。
数学学习的实质是通过数学语言这一载体,把教师或书本上的数学信息传输给学生。因此,数学语言是数学逻辑思维的外衣和工具,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思维往往借助于数学语言进行。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语言不仅决定聋生的数学学习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而且是发展聋生数学思维的第一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以探讨与研究。数学手语的发展关系到聋人的学习和发展,甚至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只有适合聋生自身特点的数学手语系统,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我国的数学手语目前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各地手语各行其政,千差万别,没有统一的标准;词汇量极其贫乏(《中国手语》中只收录了131个数学手语),缺少严密的语法系统和数学逻辑结构。上述问题,主要表现在:手势动作不够完整、手势概念含糊不清、个别基本词动作不一致、手势不符合聋人习惯打法。例如:用手势“等待”表示数学词语“等于”,没有“极限”、“导数”词语等。要改进这种状态,必须进行系统的手语研究,还手语以生动形象、确实能够传达概念真实含义的本色。
聋人学习高等数学,在我国还属于一个新生事物,因此,在学习中,可以借助一些与初等数学语汇相同的手势。但高等数学毕竟不可能完全借助初等数学的语汇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高等数学的词汇几乎全部需要重新创制。这就需要按照手语编订的一般原则和数学手语编订的特殊原则进行创新。
二 编制数学手语的原则
在通用的《中国手语》编订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统一基本词的手势;保留手势的形象化;同字异义动作有区别;适当使用手指字母等。在确定数学手语的过程中,上述原则必须作为编制数学手语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必须充分考虑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学习特点,特别是聋人学生的实际情况。据此,在确定数学手语时,有必要对数学手语特殊的原则予以考虑。这些特殊原则应当包括:
1.简练性
数学手语的简练性主要表现在数量上的“少”和质量上的“精”。如数学语言上常见“有且只有”“当且仅当”“若……,则……”等都是再精练不过的词了。相应的数学手语也应该是简练的。
2.准确性
数学手语的准确性表现在用词含义的确定性和不容含混。如我们不能用“除”代替“除以”,不能用“消去”代替“约去”等。相应的数学手语也应该注意用词含义的确定性和不容含混,准确地表达数学的含义。
3.严谨性
数学手语的严谨性指的是符合科学性。这是由数学的逻辑严谨性所决定的。
4.可接受性
数学手语的可接受性是指所制订的手势在不违反科学性、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的前提下能够为聋生认同。
5.创新性
数学手语的创新性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创制《中国手语》上没有的数学手语词汇,特别是高等数学词汇。聋人语言的创新是一个从来没有停止过的过程,但创制高等数学手语是一个新课题,其出发点仍然是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三 数学手语表述的特点和基本方法
数学手语的表述要建立在《中国手语》手势语和手指语的基础上,针对数学的特点,以手势语为主,辅以适当的手指语。
1.数学手语的表述特点
第一,符号化。复杂的数学语言可以通过简单的符号表示,即符号化,这是数学语言的重要特点。例如,“对于任意的”可以用符号“”表示等。由于相当一部分数学语言可用符号表示,因而使它得以借助符号这种简单的形式向学生传递抽象复杂的信息,使学习过程简约化。
第二,专有化。除数字、字母和符号外,数学中还存在大量的数学专有语言。如除以、除、当且仅当、单调性、奇偶性、极限、积分、微积分、导数、求导等。数学语言在这里是以词的形式出现。由于词的多样性,因而用词来表达的数学语言在使用中必须注意:(1)一词多义:如“方程的解”与“不等式的解”中的“解”,其含义不同,方程的解一般指有限个离散的值,而不等式的解则限制一个连续的区间。(2)异词同义:例如“a的平方”、“a的自乘”、“a的二次方”是同一含义。又如“自然数”、“正整数”是同一含义。(3)词义相近:例如“扩大”与“增加”。(4)词义易混:如“增加了”与“增加到”、“除”与“除以”等。
在数学手势的制作过程中要注意数学词语的多样性,正确区分其含义,并根据其含义打出具有正确意义的手势。
2.数学手语的表述方法
第一,象形(含仿字)。手势按照事物的外观进行直观描述,让聋生一看就知道指的是什么,即用直观、形象的手势去描摹事物外观形象的手势。如用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做出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就表示数学词语“三角形”。象形手势能逼真地反映出所要表达的具有特有符号的数学词语的含义,且手势简单明了,只要具有相应的经验,聋生就能理解其表达的意义,所以容易被聋生接受。但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词语无“形”可“象”,又由于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特征往往作不同的选择,因而同一事物常有不同手势。虽然这种差异并不影响交往中的理解,但会因此使手势的打法不统一。
第二,意表。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手势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思,属于抽象手势。如两个人前后相随的样子,就是当“跟随”讲的“从”字,数学手语的表示为两个食指前后相立,一起向前移动,表示“从”字。再如数字“6”的手势是用一只手的拇指表示数字“5”,用小拇指表示数字“1”,合起来表示数字“6”。这种手势的表意性质最为显著,能表示更多的抽象概念。意表手势词的符号与事物形象并无联系,聋生只有正确理解词义才能掌握其内涵。由于聋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渐加深,语言词汇日益丰富,单用象形、意表的方法不能满足数学的需要。
第三,形声。用现成的两个手势,一个表示意义(形旁),一个表示声音(声旁),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字词——形声手势,属于抽象手势。如“极限”,先打出手指语“J”表示“极”,再打出“限制”的手势语,用这一复合的手势打出数学词语“极限”。但由于以手指语“J”为第一个字母的词语有很多,所以对这类手势的理解需要按照具体情景,联系上下文,才能判断其准确的含义。由于每个字母都可以作为若干词语的声旁,因此手势所表达的意思可能含糊。
第四,音表。用两个手指打出构成词的每个字母,即手指语。如“若……,则……”。这种手势能帮助聋生借助指式大大提高其看口的效果;改进并丰富手势的表达方式,特别是可适当地运用手指字母拼打数学的虚词和手势不易准确表达的抽象词语。但由于打的字母较多,聋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影响学习的积极性。故这种手势不宜太多。
第五,约定。按照数学语言的科学内涵进行规定,使其成为教学双方都认可的既定语言。如数学的“倍”的手语是用手势“双手拇、食指相对,相距半寸。一手拇指叠于另一手食指。叠一次表示一倍,两次表示两倍。依此类推”。
第六,借用。用音相同的手势代替另外一个词汇。如数列中“项”的数学手势用“像”的手势代替。同形声手势一样,对于这一类手势的理解也需要按具体情景,联系上下文,才能判断其准确的含义。借用手势表达的意思可能导致数学词语内涵的模糊。
用手势来表现丰富的客观和主观世界,本身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这样在制订一些词目的手势动作时,不可避免地出现难以同时贯彻几条原则的情况。当以上原则难以同时兼顾时,以贯彻科学性、形象性原则为先。当然,在能够兼顾的情况下,制订手势动作仍须注意同时贯彻各条原则。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对于聋人这个有着自身特点和特殊需要的群体的教育更要充分考虑其特殊的因素。只有语言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数学教学才能得以顺利进行,数学知识才得以在语词的基础上形成概念系统,思维能力才能跃上更高的抽象概括水平。正如林宝贵在《听觉障碍儿童语言沟通法与语文教学法之研究》中所指出的:“要解决听觉障碍者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为他们解决语言沟通的问题。语言沟通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教育问题、学力问题、情绪问题、社会适宜问题、就业问题等自然迎刃而解。”①
注 释
①林宝贵.听觉障碍儿童语言沟通法与语文教学法之研究[M].台湾:教育部教育计划小组,1994
参考文献
[1]中国聋人协会编辑.中国手语[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2]吴海生、蔡来舟.实用语言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
[3]祝士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科学思维的含义范文2
【关键词】初中生;反思思维;培养
当今社会是反思的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乃至思维本身都要受到反思思维的批判考察。可以说,当今社会人人都必须具备的一种思维就是反思思维。那么,什么是反思思维?当代初中生又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反思思维能力呢?本文试图对此做些初步的探讨。
1反思思维的含义
反思德文单词:Reflexion,它有三层含义:物理学含义指光源反射形成影像;心理学含义指把对外在世界的注意转向心灵经验、意识活动和认识思维的主体;逻辑学含义指、是一种推理的理智活动。那么,我们到底如何理解反思呢?
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就有提出“三思而后行”的观点;而学术上公认第一个探讨“反思”现象的人是洛克,洛克指出:反思是“心”对自身观念活动的反身觉察;斯宾诺萨则把反思规定为“再思考”;康德认为反思是对思维活动自身的规律以及正确认识先决条件的批判考察;冯友兰说所谓反思就是人类精神反过来以自己为对象而思之,即它是一种以思想本身为对象和内容的思考。郭维平认为“反思就是对自身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和检验过程”。由此可见,对于什么是反思思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认为反思思维的定义应该如此:反思是个体在充分证据的基础上,对知识产生的背景、理论、过程、方法以及评价知识的标准等正确与否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进而做出自我调节和判断的过程。显而易见,反思是个体主动进行的思维活动,具有批判性,是一种有充分依据的判断。
2反思思维的特点
反思是个体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进而做出自我调节和判断的过程。它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①反思思维是主动的、有意识的和受控制的思维;②反思思维是连续的、有严密逻辑的思维;③反思思维是在确凿事实和充分理由的基础上进行的;④反思思维具有批判性;⑤反思思维具有激励作用。
3初中生反思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3.1初中生反思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初中生心理与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
心理发展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个体自主建构与价值引导之间的对立统一。反思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内化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是对社会文化的扬弃——取其精华、抛弃糟粕,而不是机械的毫无选择地完全接受呈现的所有文化信息。个体注意什么、选择什么与注意的程度,选择的正确度,要取决于个体的反思能力。所以,初中生反思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转变以前强制的灌输式为多给学生提供一个形成与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进行独立的的判断与选择,形成个性,这样就有利于初中生的主体人格与多元的个性。
3.2初中生反思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初中生地适应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典型的信息时代,这已经成为们人的共识。信息高速公路、国际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不只是增加了知识生产和传递的速度,也使知识的良莠不齐,陈词滥调的现象更加严重。人们在错综复杂的信息中要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就必须具备反思批判的能力。“教育者要培养学生具有广阔的社会视野和人类意识。”通过反思增强初中生对来自互联网、各种大众传媒和舆论等形形知识辨别与区分的能力,从而减少各种消极思想的影响,增强初中生在新时代的适应性。
4初中生反思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途径
4.1我们应该把反思思维意识和技能的培养纳入到教育教学目标体系中来
传统的教学忽视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思考方式以及对自己思维过程的控制。许多初中生的学习行为存在着严重问题,没有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然而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究、思考与概括的认识,才能真正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深刻的理解。”所以,教育改革得从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开始,重构课堂,创新自我。把反思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并把它纳入到教育教学的目标体系中来。
4.2转变教学方式,变传统的机械灌输式为互动讨论式,提倡对话教学
“教学对话是指通过教师的有效提问、激励与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对话教学中受教育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育者也不在是“话语霸权者”,不再同化学生的思维,而是积极鼓励多元和发散思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角考虑问题,从而进行独立的选择和判断,培养他们独立的质疑精神和挑战的勇气,在平等的对话中促进初中生反思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师生之间的这种对话更有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察同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并组织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反思质疑的精神和勇气。
4.3改变传统的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传统教育评价以笔试分数作为唯一标准,认为学习好就是“好学生”,成绩差就是成了“坏学生”,这种“应试教育”为标准的评价观培养出来的人才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为此,作为教育者——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鼓励和支持学生以现有的知识和事实为依据,用科学的态度和审视的眼光来观察事物,用新颖的思路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钟麟.论哲学课初中生理性反思精神的培养[J].永州: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8).
[2]杨子均.论反思思维[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5(3).
[3]郭维平.反思性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
科学思维的含义范文3
关键词:初中化学 概念教学 高效
初中化学教学必须重视概念教学,这是化学教学的前提,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第一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固然要强调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倡对学生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实践能力等素质的培养,但不可忽视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初中的化学概念教学非常重要,一定要搞好。
一、化学概念的重要性
每一个化学概念,语言都非常严密,它把一种物质或现象的内涵外延都规定得清清楚楚,一丝不落,每一个字都有 极其重要的含义。化学概念不但是认识这种事物或现象的最初的符号,而且与这事物或现象有关的一系列变化以及化学原理、实验、计算等方面都需要概念来界定或理解。概念是最基础的化学知识,也是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认识物质属性极其规律的起点。如果学生连基本的化学概念都糊糊涂涂,弄不清楚,那以后的化学学习肯定是一头雾水,进入了迷阵,严重措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影响化学教学质量,学生真正步入化学的殿堂是很难的。
二、做好化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措施
1、直观法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形象理解,发展学生抽象思维
初中学生由于思维心理发展不健全,他们的思维还主要以直观为主,抽象思维不发达。因此,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时,要尽量从生活、从身边的具体事物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更应该利用直观的手段,用模型来帮助学生认识。比如,原子、分子的结构,它们是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想象不出来。这时候,老师可以用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模型结构,从而让学生形成原子、分子等概念。同时更要大量运用多媒体技术,把一些具体的化学变化过程,用模拟手段动画出来,可以让化学反应过程清楚地展示出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因为化学是一门科学性极强的学科,有很多的知识靠形象思维很难做到,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加强。
2、深入分析化学概念,让学生立体性地理解
如果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化学概念,他们只能死记硬背,这不但对概念的理解过于空洞,而且对以后的学习也会不着边际。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不能是支离破碎的,而应该是全面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并能利用化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要紧扣概念的每个字眼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全面地理解,不但知一,而且知二,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老师应该从内涵和外延上向学生讲明讲清,使学生深入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比如,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无新物质的生成是二者的根本区别。有新物质生成的就是化学变化,只在量上增减或形态变化的是物理变化。比如,水变成水蒸气,结成冰,有的学生错误的认为它是化学变化,其实它们都属于物理变化。
这就是没有把握二者的根本特征。或者说是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刻造成的。
在具体概念教学中,老师要对某些化学概念进行全面剖析,把与概念有关的所有的情况一一向学生讲清楚,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应用起来才不会跑偏。比如,催化剂这个概念,其中“改变”的含义是加快,也可以是减慢;“不变”的含义是指质量与化学性质。很多学生将“改变”只理解为加快,不考虑减慢。将“化学性质”误认为是性质。事实上,物质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因此,概念中的化学性质不能随便理解为性质。又如,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很多学生错误的理解为氧气,事实上,概念中的氧不只是指氧气,它还包括含氧化合物中氧的意思。
3、对比法助学生形成正确概念
化学上很多概念具有对立性,教师要充分运用对比手法将二者的概念进行比对,使二者的区别通过对比手法更鲜明更直接,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更全面,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等等。用对比手法,不但学生深入理解了各个概念,而且对二个概念的异同都有深入理解,收到一石二鸟的教学效果。运用此法,教师教起也简单,学生学起来也轻松,课堂的知识密度又大,教学效果又好。所以,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大力运用此法。
4、充分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实验。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同样要重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对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概念,学生只有多次实验实践,才能对概念有真切的理解,明白概念中的科学含义和科学要求。比如,饱和溶液与未饱和溶液,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亲手配制,这样学生才可以体会到概念的含义。溶解度、质量守恒等概念,学生只有亲自做实验,并在实验中亲自体会观察和感受后,才会对概念理解起来容易,或者发现与概念不同的新东西。
5、在实践中巩固化学概念
科学思维的含义范文4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4-065-1
笔者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已多年,深深感到,初中化学教学必须重视概念教学,这是化学教学的前提,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第一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固然要强调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倡对学生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实践能力等素质的培养,但不可忽视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初中的化学概念教学非常重要,一定要搞好。
一、化学概念的重要性
每一个化学概念,语言都非常严密,它把一种物质或现象的内涵外延都规定得清清楚楚,一丝不落,每一个字都有极其重要的含义。化学概念不但是认识这种事物或现象的最初的符号,而且与这事物或现象有关的一系列变化以及化学原理、实验、计算等方面都需要概念来界定或理解。概念是最基础的化学知识,也是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认识物质属性极其规律的起点。如果学生连基本的化学概念都糊糊涂涂,弄不清楚,那以后的化学学习肯定是一头雾水,进入了迷阵,严重措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影响化学教学质量,学生真正步入化学的殿堂是很难的。
二、做好化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措施
1.直观法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形象理解,发展学生抽象思维
初中学生由于思维心理发展不健全,他们的思维还主要以直观为主,抽象思维不发达。因此,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时,要尽量从生活、从身边的具体事物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更应该利用直观的手段,用模型来帮助学生认识。比如,原子、分子的结构,它们是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想象不出来。这时候,老师可以用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模型结构,从而让学生形成原子、分子等概念。同时更要大量运用多媒体技术,把一些具体的化学变化过程,用模拟手段画出来,可以让化学反应过程清楚地展示出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因为化学是一门科学性极强的学科,有很多的知识靠形象思维很难做到,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加强。
2.深入分析化学概念,让学生立体性地理解
如果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化学概念,他们只能死记硬背,这不但对概念的理解过于空洞,而且对以后的学习也会不着边际。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不能是支离破碎的,而应该是全面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并能利用化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要紧扣概念的每个字眼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全面地理解,不但知一,而且知二,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老师应该从内涵和外延上向学生讲明讲清,使学生深入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比如,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无新物质的生成是二者的根本区别。有新物质生成的就是化学变化,只在量上增减或形态变化的是物理变化。比如,水变成水蒸气,结成冰,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它是化学变化,其实它们都属于物理变化。这就是没有把握二者的根本特征。或者说是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刻造成的。
在具体概念教学中,老师要对某些化学概念进行全面剖析,把与概念有关的所有的情况一一向学生讲清楚,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应用起来才不会跑偏。比如,催化剂这个概念,其中“改变”的含义是加快,也可以是减慢;“不变”的含义是指质量与化学性质。很多学生将“改变”只理解为加快,不考虑减慢。将“化学性质”误认为是性质。事实上,物质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因此,概念中的化学性质不能随便理解为性质。又如,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很多学生错误的理解为氧气,事实上,概念中的氧不只是指氧气,它还包括含氧化合物中氧的意思。
3.对比法助学生形成正确概念
化学上很多概念具有对立性,教师要充分运用对比手法将二者的概念进行比对,使二者的区别通过对比手法更鲜明更直接,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更全面,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等等。用对比手法,不但学生深入理解了各个概念,而且对二个概念的异同都有深入理解,收到一石二鸟的教学效果。运用此法,教师教起也简单,学生学起来也轻松,课堂的知识密度又大,教学效果又好。所以,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大力运用此法。
4.充分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实验。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同样要重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对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概念,学生只有多次实验实践,才能对概念有真切的理解,明白概念中的科学含义和科学要求。比如,饱和溶液与未饱和溶液,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亲手配制,这样学生才可以体会到概念的含义。溶解度、质量守恒等概念,学生只有亲自做实验,并在实验中亲自体会观察和感受后,才会对概念理解起来容易,或者发现与概念不同的新东西。
5.在实践中巩固化学概念
科学思维的含义范文5
关键词:生物学;科学素养;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265-02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科教学的一门课程,本门课程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开展的一门课程。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与科技、社会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学生走进社会,服务人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版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其他能力的培养。
一、实践能力的含义
从实践和认识的角度来看,实践能力就是实践的能力。实践是一个哲学的定义范畴。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实践活动是人们的一切客观性的、感性的、物质性的活动,实践的领域不仅是物质生产活动,而且还包含精神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实践能力就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指学生个体吸收、整合和利用支持性教育资源和个体基础性资源,适应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参与社会实践,促进自我成长,提升自我的实践主体地位的能力。
二、实践能力的类型
实践相对于意识或思想来说,是人类的一种感性认识的物质性活动。生物科学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调查等,相应的实践能力的类型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调查能力以及动作技能。
1.观察能力。①含义。观察能力是指能快速、准确地捕捉对象和现象的典型的但并不很显著的特征和重要细节的能力。观察能力是个体通过长期观察活动慢慢地积累所形成的,观察能力是智力结构的首要要素,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观察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人们感知的精确性,影响人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观察能力是人们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发展人们的智力,就必须重视培养人们的观察能力。《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版中强调“学生在观察、实验操作、科学思维、识图和绘图、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对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案例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培养学生的对比观察能力,通过比较分析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使学生更能认识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是人们认识生命世界的重要方法之一。案例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其主要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定量观察的能力,通过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体积大小的不同以及结构的不同,来区别二者之间的相异与相同之处。案例3:“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案例4:“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培养学生动态观察的能力。通过设置一定实验课程,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一定的知识,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在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是分散分布的,特别是在必修1中分布较多。这样的分布考虑到了高中一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同时又处于长知识和身体的阶段,他们渴望获得生活知识,并且他们动手能力较强。通过这些特点的分析,高中生物必修1分布较多的观察实验是合理的和科学的。
2.实验能力。①含义。实验能力包括理论思维、科学观察和操作三个方面的因素,这三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的,由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共同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即为实验能力。②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对实验能力的培养。实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本质的认识过程、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因此《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版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的操作和绘图等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实验能力是对学生一种更高能力的一种要求,因此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也安排了许多实验型和探究型的实验,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做好了铺垫。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安排了实验型和探究型的实验课一共为21个实验,其中必修1中,安排了7次实验型的实验课,4次探究型的实验;必修2中,安排了3次实验型的实验课,2次探究型的实验;必修3中,安排了1次实验型的实验课,4次探究型的实验课。这些实验课程主要从实验能力的理论思维、科学观察和操作方面来锻炼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但有些实验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例如:“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就是侧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因素;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因素;“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侧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因素。实验能力的培养是有一个过程的,所以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验课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从实验对象的选择、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手段的选择以及实验变量的控制等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科学调查能力。①含义。科学调查能力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相关研究资料或历史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科学结论的研究能力。②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对科学调查能力的培养。科学调查的形式主要有文献调查、自然状况调查和社会调查三种类型,针对高中生获取资料的途径和能力等有限,所以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没有安排文献调查的类型;社会调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需要综合多种能力及其他人员的协助才能完成,所以在高中阶段也没有安排社会调查的形式。自然状况的调查是根据自然状况的条件来调查,所以这种形式的调查可以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条件安排调查内容,这种调查形式也很容易进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计划能力、观察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能力。例如:案例“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通过调查当地的农田生态系统,明确生态系统的组分和能量流动情况,通过本次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以及建议或意见。这种活动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公精神,能达到知识、能力和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4.动作技能。①含义。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巩固下来的、熟练的、自动化的操作活动方式,如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仪器等。《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版把动作技能的学习目标分为模仿水平和独立操作水平2个等级。模仿水平是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的操作的能力水平;而独立操作水平是学习者自己在原有知识或方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操作的一种能力水平。模仿水平的目标动词有尝试、模仿;独立操作水平的目标动词有运用、使用、制作、操作、进行、测定。②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对动作技能的培养。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对动作技能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实验型实验或探究型实验来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有侧重培养学生的模仿水平目标的实验为“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该实验中要求学生“尝试应用酶的化学本质的知识,解释本小组的结论”,其中“尝试”是属于模仿水平的动作技能目标,让学生尝试模仿别人已有的知识或结论,解释酶的本质和实验结论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例如:侧重培养学生独立操作水平的目标的实验有“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本实验目的要求有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本实验要求学生“使用”和“运用”的目标动词,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结语
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验课程,这说明了我国的基础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些实验课程的设置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或步入更高一级的学校深造创造了条件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傅维利,杨民.论中小学生实践活动的特点及发展过程[J].教育研究,2000,(9):31-36.
[3]吴志华.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研究[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0:28.
[4]朱正威,赵占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科学思维的含义范文6
关键词:思维导图,中职英语,词汇教学,应用
一、思维导图的含义和特点
1 、思维导图的含义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的使用主要是通过促使使用者引导自身思维方式,来加强对中心主题密切关注的一
种方法,基于此,再将与其相关的分支慢慢找出、画出来。简单来讲,其实就是通过分割知识框架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轻松地掌握相关知识信息的一种方式。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科学引用,既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的重难点,也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联想的方式做出更清晰、有效的思考。
2 、思维导图的特点
⑴ 其可以呈现出知识的多结构、多层次,并且能有序地、清晰地展现出复杂零散的知识内容。正是这种显著的层次性,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了信息量较大的知识内容,从而避免了某些知识信息的遗漏。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基于自身对某类知识的了解来构建整体内容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创造性,全面挖掘、发挥各方面学习潜能。
⑵ 由整入零是思维
导图的中心思想,真正做到层层递进,实现对知识、图片等素材的科学整合,最终呈现出具有结构分明,可以基于中心见部分的知识导图模式,在大量节约学习时间的基础上,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果与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二、思维导图应用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1 、思维导图符合英语文章的实际内容
思维导图应用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优势之一就是,思维导图符合中职英语课文的内容和
形式,将英语教学和思维导图结合起来,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
2 、思维导图可以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
运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能够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英语词汇的知识点,认识英语短文整
体的结构和框架,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能够针对重难点深入学习,这样有针对性的学习会降
低学习难度。
3 、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在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用图文形式展现给学生具有逻辑关联的知识记忆链,让学
生对英语知识得到充分的认识,进而开启潜能,打开系统化学习英语知识的大门。思维导图可以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单词到语法、从抽象到具体,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知识的同时,对英语学习中的各个环节有一个全面的基础认识。思维导图将复杂的内容分门别类,让学生一目了然,从而节省了理解英语素材的时间,快速理解教材的内涵,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三、思维导图在中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 、思维导图课前预习中的运用
在思维导图词汇教学法融入到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之前,授课教师需要通过语言描述结合教材文章及习题来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课前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英语文章的结构和中心思想,找出重点词汇所在的语境,并对词汇进行初步的记忆和理解。该思维导图的条理清晰,并对文章的重点词汇进行了分类,以这样新颖的方式进行英语词汇的复习,能够引发中职学生对于词汇复习的积极性。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快速了解授课教师的意图,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词汇主要包括节日名词和其他介绍类词汇。预习顺利程度的提高对于学生词汇学习信心的建立非常有益,通过多张思维导图的积累,学生还能掌握自主建立思维导图的方式,明确进行英语词汇预习的步骤和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提升中职英语词汇教学效率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课堂教学中可以广泛采用思维导图,因其有图文并茂、重点突出、便于师生互动交流、利于发散总结思维等特质,在课堂教学中有助于达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⑴ 教师应用思维导图来讲解新词汇,可在课前围绕新的知识点制作思维导图,注意先以新单词为各级中心词,然后逐步向外发散联系学生已学的旧单词,新旧单词之间交叉连接,将这些新旧单词做一个成功的导入链接。
⑵ 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过程中,对于思维导图必须注意梯度感、信息差距、层级性和难易之分的系统性关联。例如高教版基础模块1 的 Unit 8 How can I get to the nearest bank?引导学生找到“places”“where”这样的思维树的中心点,让学生以这个为支点,从而找出二级词汇,增强记忆,如 places 中表述的关联词汇有school、post office、restaurant、hotel 等。而where这个中心词引出的则是二级介词 near、acrossfrom、between等。这时,学生就会联系到已经学过的地点名词和介词,将新知与旧知相互联系,既强化了记忆,也提高了效率。为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教师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可以采用艳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图形,为英语词汇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3 、思维导图在课后复习中的运用
课后复习时学生可以对课上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会对知识的吸收起到一针见血的效果。但是课后复习又不仅仅是让学生对课上学习的知识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通过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思维来复习,因为思维导图相对于死记硬背来说,更能帮助学生科学的梳理和掌握课上和之前学过的知识,这是一种效率很高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词汇的复习时,教师还是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中心词来引申和联想学过的知识,将学过的知识都串联起来,在各种导图色彩和线条的刺激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好,学习的效率会更高。
四、结束语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中职英语词汇教学活动当中,能够引导学生建立学习英语词汇的逻辑思维。对原有的英语知识进行科学的分类、规划和调整,以一种更直观、更清晰、关联性更强的方式呈现出来,让英语词汇学生变得生动、立体,帮助学生理解、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建立思维导图的方式也能有效减轻授课教师的教学压力,提高中职英语词汇教学质量,因此授课教师要善于整合教材内容,构建科学的思维导图,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好的英语教学资源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屠丽君.浅析思维导图在中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