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意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教学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教学意见

幼儿园教学意见范文1

近年来,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幼儿园依照国家、省、市关于学前教育管理规定,坚持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积极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与办人民满意教育还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是部分幼儿园违规冠名,特别是一些民办幼儿园以“双语”、“奥数”、“识字”等为由招揽生源,误导或欺骗家长;二是少数幼儿园不执行正常教学计划,幼儿集中学习时间过长,幼儿园正常的游戏时间、空间与材料得不到保障;三是个别幼儿园未经审批,擅自添加所谓特色学习、实验教学,导致幼儿园课程内容超载;四是部分幼儿园、小学、民办培优机构违规举办学前班、“幼小衔接班”,将小学教学内容照搬到幼儿园。以上种种现象严重违背学前教育规律、学前教育政策规定,加重了幼儿学习负担,影响了幼儿健康成长,助长了应试教育向幼儿园的延伸,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引起了严重关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坚决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学科化”倾向,切实加强全市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严格执行省、市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有关规定,遵循学前教育自身规律,尊重幼儿身心发展客观规律,深刻反思当前我市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前期幼儿园课程改革工作经验,深入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科学探索幼小衔接,大力加强家园共育等项工作,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全市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幼儿为本的原则。遵循“一切为了幼儿,为了一切幼儿,为了幼儿一切”的宗旨,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2.坚持保教并重的原则。建立健全正常、稳定的保教工作秩序,做到教学过程中渗透常规培养,保育工作中捕捉教育契机,注意个体差异,创设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3.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要把游戏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4.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牢固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科学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有机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

三.主要措施

1.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牢固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一是结合本职工作和园本研训,加强先进理论学习,借鉴、吸纳先进教育理念,反思教育实践,呈现教育成果。

二是通过组织开展园长论坛、双优(优质活动、优质环境)评比等活动,引导园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多角度、深层次地研究、探讨学前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先进经验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面向全体幼儿,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为每一名幼儿,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幼儿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2.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大力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

一是加强幼儿园课改基地园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已有30所课改基地园的示范、辐射作用及导向功能,进一步加大对课改基地园的管理、指导力度,为全市幼儿园课程改革实验提供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成果。

二是坚持开展《新世纪幼儿园主题探究课程》实验工作。以《教师用书》、《豚豚幼儿活动包》为载体,指导教师、家长将教育理念有效转化为教育行为,探索、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园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

三是积极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认真总结前期试点工作经验,整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为0—3岁儿童提供早期教育服务,稳步推进0—6岁托幼一体化进程。

四是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开展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项目研究,注重教学的趣味性与游戏性,防止出现“教学内容小学化、学科化,知识技能要求超前化”的不良倾向,让幼儿向往小学生活,实现幼儿园与小学的自然过渡。

3.进一步加强常规管理,健全完善幼儿园正常教学秩序

一是切实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严格执行新生入园体检制度,严禁对入园幼儿进行考试或变相考试。幼儿园在正常教育教学时间内,不得以开办特色班、兴趣班等为由另外收取费用。全市幼儿园一律不得举办学前班。

二是健全完善教育教学常规。严格执行《*市幼儿园教育常规管理暂行办法》,坚持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注重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禁止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所谓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三是不断增强教育的适宜性与有效性。组织开展《*市幼儿园2—6岁儿童素质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实验稿)》实验,指导教师、家长从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5个方面,了解幼儿全面发展水平状况,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课改基地园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发挥实验引领作用。

四是坚持开展幼儿园等级评定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分等评估、动态管理”的原则,以教育教学管理为重点,加强对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办园质量的监测与指导,建立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幼儿园长效管理机制。

4.进一步加强教育研究,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一是准确把握教科研方向。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解决目前教师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严禁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早期定向教育实验。

二是建立健全幼儿园教科研制度。积极开展“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研究,加强对教科研工作的组织领导。幼儿园园长要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全面了解教师教育教学情况,具体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实践。

三是大力加强教研组建设。组织开展全市幼儿园“星级教研组”评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提高日常教科研工作的质量。

四是组织园长、教师专业化培训。实行园长、教师、保育员等人员资格准入、持证上岗制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健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工作机制。

5.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形成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网络

一是通过《家长报》、《幼儿园家庭互动手册》、家长学校、家访等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家长传授育儿知识,交流教育经验,共商教育措施。

二是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探索为社区提供学前教育服务的有效途径与办法,发挥幼儿园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

四.工作要求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起点,学前教育在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区教育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辖区内幼儿园的管理与指导,正视存在问题,分析产生原因,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各级各类幼儿园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2.依法依规加强管理。各区教育局、各幼儿园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幼儿园管理的政策规定,健全完善幼儿园正常、安全的教育秩序,加强过程管理与指导,进一步规范教育行为,坚决纠正“小学化”、“学科化”倾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与办园水平。

幼儿园教学意见范文2

幼儿时期正处于生长学习的起始阶段,注意力往往都不太集中,所以在安排活动的时候,怎样才能抓住这有限的时间来提高活动效果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做好活动前准备,精心备课

要做到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还要做好活动前反思,即备课的过程多从幼儿的角度思考:怎样设计教案更能引发幼儿的兴趣,更容易被幼儿接受?活动过程中幼儿会出现哪些状况?教师怎样应对幼儿的表现?做到心中有幼儿,心中有教案。

二、重视选材,关注兴趣

一个活动内容能否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选材。幼儿园教学首先要考虑幼儿对活动是否感兴趣,如教师选择的教材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并且是否是幼儿兴趣的,那么幼儿学起来就比较轻松,学的过程中能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接着考虑所蕴含的价值,即有助于幼儿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发展能力,为促进幼儿的发展服务。另外,操作材料的选择,还要考虑简便有效,尽可能地就地取材,一物多用,一个活动解决一个问题来确定学习材料。最后活动的展开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习。

三、教师在幼儿教学活动中要有激情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情绪,如果一位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富有激情、生动活泼,那么孩子就会被感染因而积极向上。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调节好情绪,信心饱满地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用自己那铿锵有力、富有激情的语言去感染每一个幼儿,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只有氛围好了,幼儿才能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关注教学中的提问

提问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积极思考,但作为教师应该思的是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是否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思考?就像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不合理的提问会抑制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简单地认为集体教学动中的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是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但是仔细地进行琢磨、思考,就会发现有许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问,幼儿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回答出来,简单的集体应,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动。因此,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备内容、备问题,要备幼儿。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

小班的提问应具体明确,问题一个个地问,不可以提几个连续性的问题;大班不能提出简单的问题,要提一些具有一点难度、概括的、多样性的问题;中班则适中即可。当然,在同一龄段中,不同层次的幼儿也应设计难易不同层次的问。难度、灵活性较大的,要求幼儿重新组合所获得的、所创造答案的问题,要问能力强的幼儿,他们经过思考回答,有助于启发全体幼儿思维;中等能力的幼儿,可提一些基础性、综合性的问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相对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只要经过认真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帮助他们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五、教师要掌握好语言技巧

语言是师生信息沟通的重要手段,是联系师生情感的重要纽带。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语言表达仅仅做到准确、清晰、规范是不够的,还必须实现语言的“儿童化”,才可能吸引幼儿。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用儿童化语言上课,课堂气氛活跃、生动,易于幼儿接受。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用语。作为幼儿教师,首先应具备的便是用甜美的语调给幼儿上课。幼儿有一种本能心态,即期望得到教师的“”。如果教师用寡淡冷漠的语言给幼儿上课,幼儿会很敏感地觉察到,他们同样会以冷淡的态度回应教师,教学自然收不到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慈母般温柔的表情、声调,就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内心体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教师要焕发童心,进入角色,用亲切、自然的表情和语言让幼儿感受天真烂漫之情;语调上要注意舒缓有致,语气上要注意柔和;巧妙地处理好轻重、停顿、儿化、变调,做到抑扬顿挫,以求达到娓娓动听的效果;选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施展绘声绘色的描述技巧,来刺激幼儿,激发起他们对新事物的再造想象力。其次,幼儿教师应该能掌握的语言技巧便是灵活,教学活动中灵活地运用一些自然、亲切、看似家常絮语、亲朋叙旧的“插入语”,可以起到调节幼儿听课情绪,使他们注意力集中的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一般对表现好的孩子会多表扬,对调皮捣蛋的孩子会毫不客气地批评,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孩子好,让他知道不好好听课是不对的,但是收效甚微。有人在指出人性的弱点时曾说:没有人不喜欢听恭维的话,学生也是如此。所以,不要吝惜您的表扬,要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进步,让他们重拾自信,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六、运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幼儿园教学意见范文3

【关键词】浅议;民间游戏教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3-0092-01

一、集思广义,形成民间游戏教育资源

民间游戏教育资源缺乏,我们集思广义,广泛搜集,向家长老师发放《告知书》,取得家长老师的支持,家园共同搜集民间游戏资料,并将搜集的资料精心筛选,形成文本;在开展民间游戏教学活动中,通过反思、总结后改编创新成新游戏,丰富、补充游戏内容,从而建构民间游戏特色教学资源。

二、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教学素养

民间游戏教学对幼儿园教师来说是新的教学挑战,是一项全新的尝试,因此,为发挥教师在教学实施中的主体作用,我们将园本培训贯穿于教学实施中的全过程,开展了大量的培训工作。组织教师理论学习,为教学工作找到了理论上的支撑。组织教研例会,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研讨了民间游戏的概念、特点,以及开发和实施民间游戏的意义。借鉴外地经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能力。

三、努力创新,形成教育教学特色

在民间游戏教育教学中,体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以幼儿为中心,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幼儿参与、教师引导、家园配合,三位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功能。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大大丰富了民间游戏教学的内容,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1.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成为教育教学的实施者、探索者。在教学中,认真落实《幼儿园教育纲要》的要求,制定了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目标,注重教育过程,让幼儿在操作、体验、发现、探索中学习,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新方法。

(1)创新游戏材料玩法。一物多玩,如:毽子的玩法可以踢,可以抛,可以代替“扎脚”,小竹圈可以装饰一新,做成小彩圈,用来跳圈、开火车、转圈、搭山洞等。游戏材料的替换:如游戏“打瓦”,过去多用小石片,现在这种材料不好搜集并且存在不安全因素,因此就用小飞盘、小沙包来代替。再如,“踩高跷”就用饮料盒在两端穿绳来代替过去儿童用的树杈做的高跷,小推车用家庭用的拖把代替了简易易损的小树杈做的小推车。

(2)创新游戏玩法。一是教师改编成新游戏。教师将民间游戏中与时代精神相违背的游戏成分去除,增加新的内容,创编成新的游戏。民间游戏中往往配以童谣辅助与动作,而其中的童谣内容已经陈旧,老师可以进行改变,保留其有价值的成分,增加一些新元素,仍不失为有价值的游戏;二是幼儿自行创新玩法。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儿童成为游戏的主体,教师选择适时介入,成为幼儿的玩伴,让幼儿自行选择游戏材料,自行分配游戏的角色,游戏者根据自己能力和兴趣点来完成游戏。如在玩《抬花轿》的游戏时,老师大胆放手,只给幼儿一些引导语,就让幼儿自己或者结伴探索玩法,结果比老师做指挥者时,玩出了更多的花样,孩子们真是富有智慧,抬花轿的步伐、神态、分组的能力等,都出人预料,让人惊喜。

(3)形成一定的游戏教学模式。在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大胆创新,打破教学常规,形成了:自由探索―同伴合作―引导启发的教学模式。自由探索就是鼓励幼儿自己尝试玩玩具,此环节重在培养幼儿自理、自立、自主的品质;同伴合作就是引导幼儿团结协作,共同探索,此环节可以培养幼儿合作、协商的好品质。引导、启发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此环节对幼儿的表现可以进一步启发诱导,对幼儿的不同表现加以鼓励帮助,关注个体。如:依依是一个眼睛大、很漂亮的女孩子,第一天因为对新环境感到新奇,很快就适应了幼稚园的生活。但是从第二天起,连续好几个星期依依都有着不同情绪的变化。因为家庭离得远的原因,依依是坐我们幼稚园的交通车,每天早上就看见她使劲地抱着交通车老师的脖子。来到班上后,当我笑眯眯走过去迎接他的时候,她也是像小猴子一样使劲地向我的身上爬。嘴里还不停地说着,抱着嘛!抱着嘛!当抱着她之后,她仿佛是找到了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任凭老师怎么转移她的注意力,她都是拼命地抱着我的脖子。在一天的一日生活中,她对于老师有更多的依赖心理,不管是吃饭、喝水、穿衣服、抬椅子都需要老师去帮助她。通过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使他们融入到幼儿园这个新的环境中来。

2.将民间游戏融入主题教育活动和幼儿一日生活中。在学期计划中,我们根据幼儿年龄和班级情况,按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民间游戏。如大班的民间游戏有:抬花轿、摔宝、推小车、拉绳、跳房子、跳绳等,这些游戏生动有趣,使幼儿在愉快的玩耍中发展了跑的动作,培养了合作、不怕困难、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格。

在幼儿晨间户外活动中,幼儿可以自选玩具自由结伴,进行游戏活动。如跳房子、跳袋袋、跳皮筋、跳竹杆、跳绳、踢毽子、滚铁环等。幼儿们在活泼、欢快的音乐声中锻炼了身体,愉悦了情操。像“将军宝”、“炒黄豆”、“摔宝”这些活动量较小的民间游戏可以在集体活动的空隙、饭前饭后、幼儿离园等环节进行,这些民间游戏的有机融合,也体现了动静交替的教育教学原则。

四、邀请家长参与教育和游戏,搭建家园共育平台

在开展民间游戏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制定了家园合作活动三年计划,将家园亲子游戏活动列入计划中,让家长走进课堂,与孩子、老师共同游戏,让家长了解幼儿游戏的重要性,抛弃了陈旧的育儿观念,认可了我们一贯坚持的游戏化教学的幼教理念。

新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以此为依据,发动家长共同参与,利用废旧物品自制了大量的游戏玩具,如高跷、小推车、铁环、摔宝、毽子等,形成了游戏材料资源库,为游戏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准备。新入园的幼儿都舍不得爸爸妈妈,缺乏一定的安全感。但每个幼儿的性格不同,所以表现出不同情绪。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让幼儿尽快地适应幼稚园生活,从而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

五、环境创设,营造良好入园氛围

幼儿园教学意见范文4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

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

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与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根据指南的精神制订了以下计划:

二、大班健康活动总目标

1、生活有规律,会独立有序地穿脱衣服并折叠好。初步了解身体地主要器官及其功能,学习简单的保护方

法。

2、认识一些交通标志、安全标志、特殊电话号码及其作用,学习对付突发意外的事件方法。

3、热爱并参加体育活动,初步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4、会运用各种运动器械或废旧材料,开展不同操作形式的锻炼活动,并能独立或合作摆放和整理活动材料

5、能熟练的挺多种口令和信号进行队列练习;能随音乐节奏有节奏有精神的做徒手操和轻器械操,动作有

力、到位。

三、健康教育具体实施措施

1、上好健康教育课: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全面按照"五有要求"上好健康教育课。每两周一节健康课。如不

和眼睛交朋友、眼睛会做操、走在大街上等

2、在体育方面,1)能走,跑交替300米,快跑30米,步行2公里,连续续跑1分钟。2)

能立定跳远,双脚站立从高35CM处往下跳,助跑跨跳50CM。3)能倒身,缩身钻过50CM高

的拱型门,并在垫上前滚翻、侧滚翻。

3、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如走、跑、跳、攀、爬等,鼓励幼儿坚持下来,不

怕累。

4、保证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选择温度适当的时间段开展户外活动,也可根据气温的变

化和幼儿的个体差异,适当减少活动的时间

5、锻炼幼儿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自己调节衣物的穿脱。

6、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及功能,了解简单的保护方法,指导幼儿使用筷子就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知

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养成不挑食的习惯。

7、定期测量幼儿的身高体重,帮助体弱幼儿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帮助肥胖儿增加锻炼强度、密度,有效

控制体重的增加。

8、指导幼儿使用筷子就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知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养成不挑食的习惯。

9、保持个人卫生,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具体安排:

九月份

体育活动:踩高跷、小小旅行家

生活活动:不和眼镜交朋友、学习新操《世界真美好》

十月份

体育活动:火眼金睛、

生活活动:眼睛会做操,走在大街上

十一月份

体育活动:乌龟一家

生活活动:保护我的胃和肠

十二月份

体育活动:狐狸和猎狗、小转移

生活活动:保护皮肤

幼儿园教学意见范文5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幼儿科学教育 教学模式设计 教学环境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是以皮亚杰、维果斯基等人的思想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是在批判地继承了不同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建构主义对学习和教学作了新的解释,阐明了人类学习的过程的认知规律,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主体的经验;学习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生成经验;那么,教学就不是传递知识,而是创设一定环境,支持和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换句话说,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各种资源,通过新旧经验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生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学则是为学习者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成新的经验,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因此,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学习是在一定的环境的支持和促进下进行的,这样的学习环境包含四个基本要素:

1.“情境创设”。学习具有情境性。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解决情境性问题和参与情境性活动,建构起能灵活应用的知识,从而达到意义建构。

2.“协作学习”。协作学习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通过协作就可以共同进行单个学生无法完成的复杂的探究任务。围绕某个探究主题,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在完成探究任务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建构知识的目的。

3.“会话交流”。会话交流是协作过程中的必经环节,也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会话交流,每个学习者的学习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学生之间的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激发他们的深入思考和批判性反思。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取关于客观事物内在的规律性的知识,建立新旧概念间的联系,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4.“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中心而展开。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为了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起事物的性质、规律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并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这样建构的“意义”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才能以认知结构的形式将当前所学内容长期存储在大脑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思想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幼儿科学活动设计包含教学模式设计和学习环境设计。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幼儿科学活动教学模式设计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模式,如“抛锚式教学”、“交互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支架式教学”、“认知学徒式教学”等。其中相对比较成熟适合开展科学活动的教学模式有三个,即“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支架式教学”。

1.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又称情境性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通过学生和教师对这些事件或问题的探究,教学内容及其进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这些事件或问题恰如一个个“锚”。因此,教师要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主动作用的空间和机会;提供开放的、充满选择的情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都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选择真实性任务,并在真实环境中直接感受和体验。

抛锚式教学的环节包括:第一,创设情境;第二,确定问题;第三,自主学习;第四,协作学习;第五,学习效果评价。

以小班《寻找动物的脚印》的教学为例:

创设情境。活动引入节奏欢快、幼儿耳熟能详的《黑猫警长》主题曲,直奔主题。教师扮演黑猫警长,孩子们扮演白猫警士。兔妈妈打来电话报警,说它回家时发现小兔不见了。黑猫警长吹哨下命令:“情况紧急,白猫警士们马上到小兔家查看现场。”从而把孩子带入了创设的游戏情境中。

确定问题。创设情境后,引出问题。如黑猫警长问:“白猫警士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这三种脚印会是谁留下的呢?请白猫警士们猜一猜。”

自主学习。幼儿根据确定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索。他们在寻找和侦查中发现了现场留下的三种脚印,并在记录卡片上把发现的脚印和排查出来的小动物连线起来。这样幼儿不仅认识了三种动物脚印,知道了它们脚印的特点,而且明白了留在小兔家的三种脚印原来是小鸡、小鸭、小猫留下的。

协作学习。把幼儿分为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小兔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小鸡、小鸭、小猫可能带着小兔到森林里去做游戏了。”“小鸡、小鸭、小猫可能到小兔家偷东西,小兔发现后,去追它们了。”“小兔可能生病了,打了电话给三个好朋友,小鸡、小鸭、小猫就带着小兔上医院看病去了。”……幼儿的思维被激发,想象力也变得无比丰富。

学习效果评价。教师对幼儿个人和小组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从而帮助幼儿认识不同动物脚印的特点,使幼儿树立学习的信心。

2.随机进入教学

随机进入教学是另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教学要对同一内容,要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基于不同目的,着眼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多次进行,以使学习者对同一内容或问题进行多方面探索和理解,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获得多种意义的建构。随机进入教学不是为巩固知识技能而对所学内容进行的简单重复,而是对所学知识或内容之意义的不断建构。

随机进入教学的环节包括:第一,呈现情境;第二,随机进入学习;第三,思维发展训练;第四,协作学习;第五,学习效果评价。

以中班《溶解》的科学实验为例:

呈现情境。教师在科学区创设娃娃饮料厂,引导幼儿参观饮料厂。再向幼儿呈现饮料厂的产品(糖水、盐水),请幼儿尝尝,饮料是什么味道,思考这味道是怎么来的。在情境中让幼儿了解溶解的现象。

进入情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到实验中,探索溶解现象。先让观察各自桌上摆了什么?它原来是怎样的形状,放在水里后又怎样?它真的没有了吗,还是到哪儿去了呢?依次类推到盐,等等。

独立探索。幼儿在观察、操作中,明白糖、盐等放入水中会溶解。于是继续向幼儿提出问题:沙子、石头、木头等能否溶解?同样是糖,方糖和砂糖哪个溶解得快些?同一种糖放进热水和冷水里哪个杯子的糖溶解得快?通过这些问题,幼儿在亲自操作中理解了影响溶解的因素,既学习了简单的操作技能,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发展了观察分析能力。

协作学习。组织幼儿表达和交流各自的探索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帮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实验过程,发现溶解现象的变化和联系,也可以再实验、再观察;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创造介绍给同伴,相互启发。

学习效果评价。教师通过对幼儿在独立探索和协作学习过程中的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和欲望,从而促使幼儿自主发现、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

3.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源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支架式教学是意在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即支架)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支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建构意义。这种支架根植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其支撑作用,儿童的认知发展不断由实际水平提升到潜在水平。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使这种支架尽可能完善。

支架式教学的环节包括:第一,搭建支架;第二,进入情境;第三,独立探索;第四,协作学习;第五,学习效果评价。

以大班《娃娃脸》的教学为例:

搭建支架。幼儿已经掌握了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教师要帮助幼儿排除物体颜色、大小、形状的干扰,学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颜色、大小、形状)进行三次逐级分类。

进入情境。出示《娃娃脸》图片,让幼儿观察比较:这些图形中娃娃的脸有什么不同呢?如按照脸的大小或肤色或脸型分类,分别又是几个呢?通过问题将幼儿引入一定的情境,让幼儿沉浸在探索之中。

独立探索。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娃娃脸的不同之处(大小、肤色、脸型);分别按大小、肤色、脸型分类,数出每种类别的个数。

协作学习。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把全班幼儿分为若干小组,引导幼儿开展协作学习。每组幼儿将几何图形板合作进行分类,分类要求是:先按大的和小的分,然后按圆的和方的分,再按颜色进行分类。从而学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颜色、大小、形状)进行三次逐级分类。

学习效果评价。教师对幼儿在独立探索和协作学习中的情况,对幼儿分类技能的学习进行鼓励性评价。按照幼儿接受水平,灵活掌握分类次数,鼓励幼儿投入到分类活动中去,并请各组的幼儿说说逐次分类的结果。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幼儿科学活动学习环境设计

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学习环境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发挥学习环境的作用,将有助于达到教学目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会话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个基本要素。幼儿科学活动的学习环境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境

真实的活动情境就是幼儿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科学的场所和环境。它能使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能较容易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现象搬到科学区,让幼儿在科学区里也能发现和感受到周围物质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身边的科学。也可以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将影视、图片、声音等多媒体信息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使情境具体生动、有新意,这样幼儿才更乐于去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如在《溶解》的科学实验中,教师在科学区创设简易的娃娃饮料厂,并引导幼儿参观,同时请幼儿品尝饮料厂的两种新产品。再让幼儿尝试在饮料厂里制作自己喜欢的饮料。在这样的情境中,幼儿逐步发现溶解的现象,感受到哪些东西可以在水里溶解,哪些不能在水里溶解。

2.组织幼儿协作学习

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幼儿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其他同伴共享,甚至可以同全班幼儿共享。因此,幼儿能从同伴那里得到许多新的信息和经验,在观点的相互作用和碰撞中丰富和建构起新的知识经验。同伴的不同看法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也能促进幼儿不断思考,从中获得启发,完善自己的想法或建构新观点、新策略。在实际教学中,要创设环境,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的氛围,帮助幼儿在集体中学习,使幼儿在轻松愉快之中学会合作。如在《娃娃脸》的活动中,把全班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幼儿合作,将几何图形板按要求进行分类。幼儿能从同伴那里得到许多分类的经验,并运用到自己的操作活动中进行验证,从而学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三次逐级分类。

3.营造轻松的交流讨论环境

教师应当为幼儿营造轻松的“会话交流”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幼儿在和同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中,不仅可以肯定和修正自己的探索过程,得到共同的学习结果,而且可以分享共同学习带来的情感体验,形成集体学习的习惯,如体验到语言交流的乐趣,乐于与他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学会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等。营造轻松的交流讨论环境,要求教师要保护幼儿的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引导幼儿发言。同时也要关注幼儿的反馈信息,分析其特点,以实现有效指导。如在《寻找动物的脚印》的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下共同讨论“小兔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就此展开了大胆的设想。在幼儿讨论中,不同的设想,刺激着每个幼儿的想法,进而建构出不同的观点。集体协作学习使得幼儿的思维被激发,想象力也变得无比丰富。

总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质上是对人的主体价值的尊重,强调培养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能力。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注意主动为幼儿创造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使幼儿在一定情境中学会合作,相互协调和会话,自主建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

[2]高文.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J].外国教育资料,1998,(1).

[3]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幼儿园教学意见范文6

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学校应当依法建立并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学校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消防安全工作负总责。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学校应当确定一名消防安全工作“明白人”为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履行制定落实年度消防工作计划和消防安全制度,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和检查、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等职责。学校应当明确消防工作管理部门,配备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建立志愿消防队,具体实施消防安全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法履行对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管理职责,检查、指导和监督学校开展消防安全工作,督促学校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公安消防部门依法履行对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职责,加强消防监督检查,指导和监督学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二、开展防火检查。学校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校园防火检查,并在开学、放假和重要节庆等活动期间开展有针对性的防火检查,对发现的消防安全问题,应当及时整改。重点检查以下内容:一是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情况;二是日常防火检查工作落实情况;三是教职员工消防知识掌握情况;四是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五是消防设施、器材完好有效情况;六是厨房烟道等定期清洗情况;七是电气线路、燃气管道定期检查情况;八是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情况;九是火灾隐患整改和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十是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情况。防火检查应当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部门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检查记录纳入校舍消防安全档案管理。

三、开展防火巡查。学校应当每日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加强夜间巡查,并明确巡查人员、部位。食堂、体育场馆、会堂等场所在使用期间应当至少每两小时巡查一次,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当场处理,不能处理的要及时上报,落实整改和防范措施,并做好记录。重点巡查以下内容:一是用火、用电、用气有无违章情况;二是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疏散通道及重点部位锁门处在应急疏散时能否及时打开,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三是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四是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五是学生宿舍、食堂、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变配电室、体育场馆、会堂、教学实验、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等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管理或值班人员是否在岗在位。

四、加强消防设施器材配备和管理。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并依照规定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确保完好有效。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维护保养,每月出具维保记录,每年至少全面检测一次。

五、规范消防安全标识。学校应当规范设置消防安全标志、标识。消防设施、器材应当设置规范、醒目的标识,并用文字或图例标明操作使用方法;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等处应当设置消防警示、提示标识;主要消防设施设备上应当张贴记载维护保养、检测情况的卡片或者记录。

六、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学校应当每年至少对教职员工开展一次全员消防安全培训,教职员工新上岗、转岗前应当经过岗前消防安全培训。所有教职员工应当懂得本单位、本岗位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会报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疏散逃生自救。学校应当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生课堂教学内容,确定熟悉消防安全知识的教师进行授课,并选聘消防专业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消防辅导员。幼儿园应当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儿童进行消防安全常识教育。中小学校要保证一定课时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并针对各学龄阶段特点,确定不同的消防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