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习教学的意见及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实习教学的意见及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实习教学的意见及建议

对实习教学的意见及建议范文1

论文摘要通过对我国独立学院的调研发现,经济学科的实践教学基础非常薄弱,经济学科人才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主要从经济学科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四个方面进行探究,以图建立科学性、系统性、操作性、实用性更强的经济学科实践教学体系。

独立学院,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相对独立的二级学院,2002 年12 月后,国家教育部统一规范称之为独立学院。独立学院经济学科的定位应为应用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独立学院的优势和特点是培养方式灵活、对市场需求反应灵敏。因此,独立学院的经济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就尤为重要。

1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建立

1.1 关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问题

除了少数研究型大学外,一般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都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民办高校应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有差异的和有自己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根据人才市场细分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民办高校既要利用高等院校学时长,师资雄厚等优势条件,同时要借鉴职业院校的实践设备齐全、实践课时多等优势资源形成两者兼而有之的优势局面。

1.2 关于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即教学计划,目前各高校基本上采取“7 + 1”的模式,民办高校一般都是借鉴公办母体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没能发挥民办高校在办学上的特色。因此应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适当调整。第一、寒暑假设置为学生自主实践时间,以实践汇报或者实践报告的方式进行检查和考核,设置为一定的学分进行奖励;第二、理论学习时间在现有基础上进行适当减少,实践课增加,有的课程可设置为半学期理论课、半学期实践课,有的课程可设置为完全的实践课;第三、增加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有些专业课程可设置为一周两课时或者两学期进行教学,由此保证实践教学的时间和质量。

2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建立

2.1 教学内容

教材的问题:独立学院的教材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缺陷,很多教材没有案例、阅读资料、实践指导,而有的却很陈旧,学生和教师很难使用或只能作为参考资料使用;教师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筛选问题:由于受到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和对教材的理解,每个教师在选定教材的前提下内容重难点不同。

独立学院更应合理选用教材,综合专家、任课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意见反馈,及时调整对教材的选用;独立学院更应灵活使用教材,在尊重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重难点处理和实践教学安排,多实行活页教材,配备一些实例的练习,便于学生操作和实践。

2.2 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的制定应更切合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要;合理配置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借鉴。第一、民办高校应逐渐根据学生、教师、教学环境等因素,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第二、社会实践活动应贯穿于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中;第三、实践活动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教学条件进行,有的实践活动在课堂上进行,有的则必须以实践、参观、访问、调查的方式进行;第四、经济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本能力训练、专业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训练三部分。

3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3.1 教学方法和手段

独立学院在经济学教学中应掌握的总体原则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应更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的培养。教学方法上应综合运用讨论法、提问法、辩论法、案例分析法等,使课堂形象而生动,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上应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影、音、动画等功效提高(下转第121页)(上接第84页)教学的质量;同时加强考核体制的建立,综合运用课件的制作、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手段的灵活性,以及学生的出勤率和学习效果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

3.2 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估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民办高校教学宗旨,一切活动都是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服务的。对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估也是新时代的需要,纯理论的教学不适应独立院校的办学定位。因此,应逐渐形成一套对经济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估机制。

4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探究专兼职教师、硬软件设施环境的建立和有机组合问题。

4.1 师资队伍建设

民办高校由于创建的历史原因,形成了一个非常特别的师资结构就是专兼职教师兼而有之,兼职教师在其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并且存在严重依赖兼职教师的现状。这就存在:一个是兼职教师无法严格管理、评估,并且对学校没有感情依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另一问题就是对专职教师的工资待遇、业务素质、感情培养等还不够成熟从而使得民办高校教师队伍无论是年龄结构还是职称结构严重不合理。

民办高校不仅应以工资待遇留人,也要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从感情上留人,应更加注重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教学以及对全职教师教育资格、知识证明、考试、证书等方面的要求。民办高校本土的师资力量的培养与保持就成为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对兼职教师,应逐渐完善兼职教师引进标准和考核、评估制度。克服只管有教师来上课就行,而不管教学质量;或者只管有无职称,忽略教学的效果。应在提高兼职教师待遇的前提下,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听课制度、学生评分制度,从教案、课件、出勤率等进行全面评估和考核,对不合格的教师予以辞退。

4.2 实践基地建设

国外的实训基地较多,经费来源也比较多样,数额比较充足,国家、社会、企业都参与其中;而国内,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上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建设方向不够明确、经费投入不足、条件设备简陋、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对实践教学基地建什么、怎么建、怎么管、怎么用、如何评价等问题,缺乏明确的认识和一套科学的标准。针对这些问题,民办高校应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践基地的建设。

在具体建设方面应实行先易后难、分步进行、逐步到位的原则进行。首先,引进一些经济实惠、操作方便的实践教学软件设备,依托原有的电脑设备就可以进行实践教学;其次,充分运用校企合作的资源,将本校的专业资源与企业相挂钩,对口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其三,寻求政府的政策或资金支持,以地区或学校为单位建立有经济学科特点的实践基地。

在软硬件设施的结合方面,应加强在人才培养方案、教案、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等几个方面,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的作用,使学生的能力锻炼与企业、社会的需求零距离接触。

参考文献

[1]邹晓东,斯荣喜.独立学院的管理创新探析.教育发展研究,2004(10).

[2]袁志刚.经济学教学的中外比较.书生经济学,2007.

对实习教学的意见及建议范文2

论文关键词:教材 生源 教法 多媒体

论文摘 要:《建筑材料》教学中由于受到诸如教材、生源、教法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教学中可以通过选择教材,针对中职生的的特点,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措施改变现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建筑材料》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工民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主要介绍各类建筑材料的成分、生产过程、技术性能、使用条件、质量检验与检测、储存与保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材料的性能,准确地评定材料的性质,以便在设计和施工中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它是后续学习房屋建筑学、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结构等专业技术课的基础。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这门课的教学质量收到了制约,教学效果收到了影响。

一、《建筑材料》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举隅

1. 教材内容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教材内容之间连贯性差

《建筑材料》课程概念多、专业术语多、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多。内容极其繁杂,涉及材料品种包括13大类材料,其中有石灰、石膏、水泥、混凝土、砂浆、钢材、沥青、建筑高分子材料、建筑装饰材料等等,内容庞杂,个性各异,且各类材料相互关联不大,甚至同一类材料中的几种材料各自性能都差别很大,各章节教学内容之间内在联系少,使得其整体性、逻辑性、严密性均较差。

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无条理可循、枯燥乏味、学习没有兴趣的原因。

(2)教材内容的滞后性

目前,普遍使用的教材中,传统材料如石膏、石灰、水泥、普通砼、钢材、木材等讲得过多、过细,占用了较多的课时。虽然目前我国仍大量使用这些材料,但并不代表将来亦如此。建筑材料发展速度惊人,新材料不仅在建筑工程上使用越来越多,且已走入寻常百姓家,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重点工程和大型工程中已经使用了许多新材料新技术,如:五彩缤纷的装饰材料、流态砼、高性能砼、各种新型玻璃、双钢筋、新型防水材料等各种新型材料。就建材领域而言,各种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也是层出不穷。

而由于以往教材编写中经常出现闭门造车、为编教材而编教材的现象,加之教材编写者知识上的可能的不全面和对实际了解不够,以及教材更新周期较长等原因,导致教材内容的知识和技术含量低,难以及时反映新材料新技术等内容,脱离实际的问题严重,教学中联系实际的和“鲜活”的东西越来越少,教材内容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

2. 中职生学习现状不容乐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职学校为了生存,为了保证生源,为了保证规模,招生几乎达到来者不拒的程度,从而进一步造成生源质量较差,文化层次较低的现状。与普校生相比,职校生文化基础较差,厌学现象较普遍,普遍存在学习动机不明、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偏低、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的问题。对于这些中考失利的学生,长时间的成绩低下,被批评或忽视,心理产生压抑,多数学生上课都听不懂,学习成绩差,他们悲观失望,挫败感强,情绪难以自控,心理上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从而放弃学习。其具体表现为上课睡觉、说话、玩手机、看小说杂志,注意力不集中,感觉教师讲解的问题和提问均与自己无关,作业盲目抄袭,敷衍了事。

建筑材料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庞杂,各章自成系统,章节内容缺乏系统性连接。而建筑材料种类繁多,而且每种材料涉及的内容又很庞杂,如原料、生产、材料组成与结构、性质、应用、检验、运输、验收、储存等各个方面。它涉及许多学科,如物理、化学、力学、高数、结晶学、混凝土学、胶凝材料学等,但反映在课程中却仅仅是这些学科中与建筑材料有关的个别概念,而不是系统的知识,因而学生们往往感到术语杂、概念多,难以理解。再加上授课时数有限,学生学习时无条理可循,易感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抓不住要领,以致逐渐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最终甚至放弃。

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传统落后

目前,由于诸多原因,传统的教学学方法和手段在中职学校里仍然有较大的市场。虽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有一些效果,但对于建筑材料这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上课只采用老师讲、学生记的方法,根本无法使学生掌握这门与实践经验紧密相关的课程的精髓。

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常致使该课程教学缺乏活力,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故其已经不适应当今建筑材料的丰富多彩与飞速发展的需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建材、装饰材料的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发展速度惊人,建筑装修热方兴未艾,而装修材料又是建筑材料中最丰富并具色彩的材料,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讲课形式,只能局限于对材料的产品性能介绍等,无法体现其材料丰富多彩的特点,以致学生学了该材料后,见到却不认识,严重影响了建筑材料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的主要对策:

1. 选择内容浅显实用而又不失新颖的教材

浅显是指应在通俗易懂上下功夫,解决一个“浅”字,在必需、够用、有用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难度;实用是指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再学习能力有用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新颖是指教学内容符合并能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和时展的新形势,具有先进性,突出一个“新”字。它与实用性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即先进方能实用,实用务求先进。建筑领域新材料、新技术日新月异,建筑构造、结构在不断推陈出新,近几年内国家修订、颁布了很多新的建材标准、建筑及结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计价规范等,这些最新的信息要能够及时地反映到教学内容里。

2. 根据中职生特点及专业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中等职校的学生学习建筑材料的目的是学会如何应用材料,而不是深入地研究材料,需要的知识面较宽,但内容不宜深,所以对于教材内容可以讲解得浅一些、范围广一些,但知识更新要快,以增加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性。传统材料如石膏、石灰、水泥、普通混凝土、钢材、木材等不宜讲得过多、过细。而各种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因此有必要做出相应调整与补充,以便在有限的学时条件下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更好地使教学内容反映出当前建筑材料的新发展,在讲授传统材料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新材料的优异性能,以及先进技术与新工艺在经济效益方面的惊人之处,使学生耳目一新、眼界大开。这样可以使学生们了解更多的材料信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筑材料实践性强,与建筑、结构、施工、环保等知识领域密切相关,为了增强感性认识,增加学习兴趣,应多带学生去建材市场或施工工地参观,多注意观察周围各类建筑所用材料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冲破在课本序列中寻找教学内容的樊篱,把教学内容拓展到现实生活中去,把课堂延伸到校外建筑材料专业市场,延伸到建筑工地,延伸到小区样板房。这样紧贴实际的现场教学,可令学生学习到很多在课本里学不到的新知识,也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热情。即便是在课堂教学上,也可以采用一些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这种教学法的特点是强调参与性,学生就是在这种主动学习中建构起新的知识。

3.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放眼国际,信息和通信新技术正在推动着教育教学的革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教学效果,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不能实现现场讲课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电教片将工程结构、构造及有关机器设备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感性认识,使学生将课程与工程背景联系起来,从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筑材料是一个发展迅速的行业,各种新型的绿色环保材料层出不穷,而教材的变化是远远跟不上的,要教授给学生最新的动态知识就要利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把讲课、演示和实验生动、直观地结合起来,能把抽像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边听、边看、边想、边做一体化、个性化的学习机会,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总之,在《建筑材料》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中职课的特点,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采用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有效地提高中职《建筑材料》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广受社会欢迎的建筑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占孝.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12):31-32

[2]黄象珊.加强高职实践性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05(4):17-18

对实习教学的意见及建议范文3

一、调查结果及启示

学期初,学校教研室对我校高一(3)(11)(19)三个班同学的学习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表233份,收回228份,其中有效表218份。调查结果分析及启示如下:

1. 调查结果分析。

(1)在“你选择读高中的最主要原因”中,最多同学选择了“为了多学知识”和“为了提高个人素质”这两个原因,“为了能上大学”这一原因也有较多同学选择。

(2)在“你高中毕业后的首要目标”中,“上大学”为首选,达到57.8%,其中女同学对“上大学”的追求更加强烈。有较多同学能选择“自己创业”,男同学在这点上比女同学比例更高。但也有相当部分同学对自己毕业后的目标“不清楚”,其中,男同学比女同学“不清楚”的比例略高。基本上没有人考虑“回家种田”。

(3)在“你所喜欢的教学方法”中,“同学多发言讨论”所占比例最高,达68.3%,女同学趋向更为明显,达74.1%。“老师多讲有趣的故事”“老师多教课外知识”也是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多做练习”也有较多同学支持,最多学生反对的是“教课本中学不懂的知识”。

(4)在“你所喜欢的老师”中,学生最喜欢的是“常与同学交流的老师”,达87.2%,女同学更是达到91.1%。“能说会道”“敢管课堂纪律”的老师也是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学生最不喜欢的老师是“只教课本知识的老师”,甚至女学生中没有一个人喜欢“只教课本知识的老师”。

(5)在“你最不喜欢上的课”的调查中,最不喜欢的集中在“数学”“英语”两科(优秀班同学没有集中表现对数学不喜欢),不喜欢的原因基本都是“基础差、难,听不懂,不知老师讲什么”。各种学科都有人不喜欢,原因集中在教学方式传统、老师上课无趣、上课不管纪律、拖堂、啰嗦等。

2. 几点启示。

(1)有94%以上的学生都有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愿望,并且他们选择读高中表现非常理智,高中毕业后多人选“上大学”,但对读书却认为不仅为上大学。这提醒我们,很多时候,当我们认为他们无心向学时,应该思考的是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可能出了问题,而不是学生出问题。

(2)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自己奋斗的目标,但学习上往往又不刻苦,这可能是他们对要达到目标的必须艰苦奋斗认真不足,没有吃苦精神,自制力差,这需要我们加强教育引导,同时要强化纪律观念,以强有力的管理,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提高学生的自制力,让他们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3)老师要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4)老师应该深入备课,避免照本宣科。特别是数学、英语课更要加强研究,了解学生,重组教材,从最基础抓起。

(5)老师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提高课堂管控能力,做到宽严相济,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6)要加强高考测试和辅导。大部分学生都是希望能上大学的,教学要体现高考要求,对学生的管理引导要有高考的思想。

二、几点建议

鉴于以上分析及启示,我认为,学科教学必须切实做到以生为本,构建好实效课堂。对此,老师在教学上应关注如下几点:

1. 正确理解实效课堂。

什么是实效?实效就是指实际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实效要体现实用,要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益。我们提出的实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紧紧围绕学生和教学实际,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建立“快乐、自信、严谨、实效”的课堂,促进学生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的课堂希望达到这样一种效果:学生在这个课堂上,是快乐的,是积极的,而不是无精打采,沉闷乏味的;学生在这个课堂上,是自信的,是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而不是盲目服从,毫无反应的;这个课堂是严谨的,学生既能掌握科学知识,又能提高能力、丰富情感、端正态度和价值观;这个课堂是实效的,学生在这里,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找到促进自己进步的方向;这个课堂是实在的,拒绝空洞、花哨和造作,珍惜学生的每一个参与,珍惜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学生选择“读高中的最主要原因”中,最多同学选择了“为了多学知识”和“为了提高个人素质”,恰好说明,课堂教学不能就是为了考试而教。课堂,要体现实用,要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益。

2. 确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第一、相信能教好每一个学生。从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愿意接受教育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所以要关注每一学生的长处与不足,寻找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域,要以多数带动少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达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进步。我们千万应该记住,不要让学生去适应你的教学,而是要你的教学适应学生的学习,要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

第二、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人的认知不是对客观现实的被动反映,而是主体以已知经验为依托所进行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认知主体,是建构活动的行为主体。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体现在认知活动中的参与功能,没有主动参与的任何传授是毫无意义的。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以学定教,先学后教,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为什么普遍学生反映不喜欢数学、英语?这主要问题在于,对我校的学生而言,数学、英语学科是他们最薄弱的学科,且数学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在教学中不顾学生实际,忽视学生原有基础,盲目提高要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目中无人,上课必然是自说自话,自导自演,得不到学生的认可。

第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道理,也是无人不知的道理。

在“你所喜欢的教学方法”调查中,“同学多发言讨论”“老师多讲有趣的故事”“老师多教课外知识”都是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而这些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生活、贴近课堂实际,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第四、教材是教学资源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学生最不喜欢的教师是“只教课本知识的老师”, 最多学生反对的是“教课本中学不懂的知识”。

在教学中,一本课本,加上照抄照搬的优秀课例就上课的老师着实不少。其实,无论多优秀的教案都不会成就你优秀课堂的梦。因为教学除了要体现教师的课堂,更需要体现有学情把握和动态驾驭的课堂;学生的发展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利用教材教学是达到这一目的的资源手段。

教师只有根据自身素质、学生状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等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创新使用教材,才会让学生学起来轻松、快乐,体现知识魅力。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学生实际,准确确立教学目标,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敢于跳出教材的束缚,把教材当教学资源而不是教学的“圣经”,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取舍或重组,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 坚持实践“生本教育”的教学观。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主持开展的,由课题研究带动的大型教育整体改革实践。历经12年研究,生本教育共同体蓬勃发展,由最初的15所实验学校发展到现在200多所,遍及包括香港、澳门等全国各地,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许多薄弱学校因此改变面貌,成为社会认可的学校。广大教师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儿童生命力量的神奇,得到良好的专业发展。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指出: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课堂,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

生本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认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标志,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积累的意义也在于感悟的形成。

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教材、课堂、学生、教师等教学因素中,学生是这一系列因素的中心,学生的进步发展才是我们的目的,生为本。实效课堂教学正是基于“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调动学生的参与,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不是以一把尺子丈量学生的发展,而是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实实在在。

4. 做一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学生对课程的喜欢程度很多时候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欢程度。提高课堂实效,老师要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观念引导行动、思路决定出路、大思维会带来大的发展、人生的态度会决定人的发展的高度。教师需要有较高境界和眼光,抛开一切功利杂念,燃烧工作激情,展现个体人格魅力,构建创新型的符合个人性格特征的教学模式。

对实习教学的意见及建议范文4

关键词:电大开放教育 集中实践环节 多元化激励模式

注:本文是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研究课题《对电大开放教育学生以激励为主的学习模式构建研究》(GJXH2013-115)成果。

电大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形式,基本特征为: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取消和突破对学习者的限制和障碍;学生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一定的自,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由学生根据需要决定;在教学上采用多种媒体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等。其本质是人人享有终身教育的权利,不仅意味着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可以在远程教学、也可以在面试教学条件下进行。

集中实践环节是开放教育中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综合测评的必要途径。通过理论与实践联系,加强实践环节教学,体现开放教育办学特点,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等都有帮助。毕业论文是集中实践环节的一个重要形式,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员的毕业成绩和学校的声誉。然而通过近年来实践环节教学分析,发现存在有不少严重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学员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教学质量,我们开展了以激励为主的学习模式构建研究,并重点在集中实践环节教学中实施。因为在课程教学中多数学员选择远程学习,但在集中实践环节他们与老师交流最多,最有利于实施课题研究。

一、集中实践环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开放教育集中实践环节教学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学生经过两年的专业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该环节在教学计划中分量很重,调查占3学分,论文5学分,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体现。但学生对该教学安排认识不到位,主要存在问题有:

(一) 目标定位低,以获取文凭为目的,不愿意学习更多的知识。在对学生的调查中了解,大部分学生以拿文凭为主要目的,希望今后对岗位晋升、职称评定有帮助;大多学生是家长督促报名,被动学习,积极性较低,目标定位低。

(二)没信心,对集中实践环节教学不重视。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撰写论文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信心,所以想抄袭下载蒙混过关。针对这种情况,怎样鼓励学生,给他们信心,引起学生重视是摆在老师面前的难点也是重点。

(三)懒惰,没有耐心。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大部分学员一次就想过关,不想对文章修改,对老师的修改意见不理解,认为老师太苛刻,是故意为难刁难。

(四)工作忙,工学矛盾突出,没有时间和精力,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或中途放弃。

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自信心,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任课教师面对的主要课题,多元化激励模式对改善现状有较好的效果。

二、构建多元化激励模式方法探索

(一)内因与外因结合法,激发学习动力。

激发内因可有效激发内驱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利用政策激励,从外因条件入手激发转化成学习的内力。一方面老师在教学中注重从内因上激发学生内驱力,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另一方面从中央电大到地方电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激励政策,比如国家开放大学奖学金、“希望田野”奖学金、优秀学生表彰等,从外因条件给予激励。这种内因与外因、课内与课外有效结合,形成了良性互动,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专题讲座法,增强学生信心。

安排师生见面会,将集中实践环节教学任务制作成专题。专题讲座的主要议题主要有:鼓劲打气增强信心;讲解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具体的时间安排和要求;如何选题和实践;调查和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规范的格式及优秀文章展示;发放毕业实践的文字材料;与老师沟通互留电话、qq、邮箱等联系方式。专题讲座明确指导老师和学生各个阶段的要求和任务,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想放弃或找人代劳,我们用身边的事例鼓励引导,消除学生顾虑,增强了信心。

(三)案例教学法,进一步激励学生,增强信心。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谈论和课堂交流。案例式教学的核心在于组织课堂讨论,形成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的学习模式。案例式教学的主要特点在于学生参与教学和学习,体现出教与学双边关系的互动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实践环节教学针对性强,效果好。

我们以“往届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为案例,从论文的初稿开始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文章的观点、层次、结构等各个方面进行讨论。教师对参与的学员给予积极肯定和鼓励,大家积极性很高。在逐次分析、酝酿和讨论中,大家对论文指导过程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对论文的层次、结构安排有了整体的把握,为学生自主写作和探索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四)启发引导法,让学生自主选题完成写作。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指导和点拨上,通过对问题的质疑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毕业论文选题上,学员感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指导教师在与学生沟通引导,从其工作、熟悉的行业、感兴趣的课程等入手,结合专业理论特点,启发点拨,慢慢建立了自己的思路。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联系实际自主选题,在实践环节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

(五)问题与对话教学法,激发兴趣和热情。

学生有问题直接与老师联系,随时随地开展指导,语言的撞击产生头脑风暴效应。这种全面、多元、自由发展的教学方法,能以教学主体为中心,针对性强,激励到位,更有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

三、实施多元化激励模式的途径探索

(一)运用激励政策,激发学习积极性。

通过丰富的多元的激励政策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对到课率高,积极参加学习的学生,形成性考核成绩给予好成绩;对表现好,积极参加学习的学员,任课老师可推荐优秀学员;优秀论文推荐刊登在学校学报;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员,给予奖学金;在教学过程中各种精神激励等等。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改进教学模式是创新教育的有力措施。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学生创新精神的产生和发展。集中实践环节教学联系实际,贴近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将专业理论和学生实际的有机联系起来,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适应学生探究的特点。这些思想不仅体现在教学理念上,更有落实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我们开展的创新模式,与传统的灌输式相比,如专题讲座法、案例法、启发讨论法更能激发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学习兴趣。

(三) 转变教学思维方式,培养学习能动性。

教师教学思维方式是教师对教学的认知模式,是对教学问题稳定的、持久的思维结构和思维模式,它具有文化性、传递性、习惯性等特点。教学思维方式由一系列要素构成,即教学知识要素,教学观念要素,教学思维习惯要素以及教师的个性和智力等构成。在集中实践环节教学中,成立专业指导小组,共同开展开放性备课,在思维撞击中,大家开阔了视野,转变了方式,形成了创新,设计了创新教案。

(四)教学手段创新,充分利用网络、微信、qq群实现交互教学。

现代网络资源的利用,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尤其克服了成人院校师生交流少的弊端,在微信、qq等介质帮助下,师生实现了零时差零距离交流沟通。学生有问题、有想法可以随时老师交流。先进的教学手段辅助,方便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这种个性化教学对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尤其在实践环节教学中效果非常突出。

(五)加强课内和课外两课教学的结合。

成人学生上课时间有限,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激励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大课外活动,老师通过学生社团、学习小组、班级qq群、微信群,加强沟通联系,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激励学员积极参加学习。

(六)注重教师培训,更好服务教学。

提高教师素质是创新教育的重要条件。创新教育需要创新的教师,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素质,与时代同进步,与社会同发展。一是政治素质要坚定。终于党的教育事业,传播文明,立人先立己。二是要具备创新素质。有进取心,与时俱进,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探究新规律,创造新方法。三是文化素质高。具备广博精深的学问,厚实的文化素质,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四是要有思辩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握矛盾,辩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五是教学能力要强。教师首先要善于掌握各种教学方法。贴近学生,贴近实际,采用参与式、启发式和案例式等教法,用通俗语言、活泼形式,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其次要运用现代手段,充分发挥网络、通讯等媒体,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小结与思考

激励可以激发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学生缺乏有效的激励,会使其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兴趣减退。可见运用激励政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习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在电大开放教育教学计划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较好体现。如何落实这一重要环节,提升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实施了多元化激励教学模式,在反复运行和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不断丰富完善,形成了比较稳定有序的教学模式。

在任何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教学活动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尺度。经过多元化激励模式在集中实践环节中的探索运用,效果如何呢?实践证明,运用多元化激励创新模式,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培养学习兴趣,驱动学习的内力。学生对实践环节教学重视程度高,认可度高,它增强了学生的信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切实的锻炼和提高,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方志刚.远程实践教学:理念、环境、创新[J]. 中国远程教育,2013,(01)

[2]齐坤,傅志贤.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因子的实践探索与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13,(01)

[3]沈健,郑宇国。论电大“多元、动态、闭环”教学督导模式[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1)

[4]杨稳荣.电大转型期提升质量的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教育,2013,(03)

对实习教学的意见及建议范文5

论文摘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教师除了要有教育教学能力外,还必须具有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高职院校要依据“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素质以及特征,采取多种方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对师资的要求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外,更必须具有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来说,为了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高职教育的“双师型”教师:一是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应取得《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具有进行专业理论或文化知识传授的教育教学能力。其次,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还应该具有本专业在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际工作经历,具有指导本专业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能力。

具体地说,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应具有这样几方面的素质川:(1)应了解并掌握所授专业相对应行业的应用技术动态,能够通过专业授课、实验、实训、实习,使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2)应具备“三动手”—肯动手、勤动手、会动手的操作习惯和实践修养,引领学生走“从书本到实践,再从实践到书本”的技能提升之路。(3)能够教育学生形成相关行业的职业素养,如操作人员的“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维修人员的“不怕苦、不怕脏”的品质等。(4)能够通过应用项目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创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技术革新意识和能力。

二、“双师型”教师的特征

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三个方面(1)知识结构。高职教育的教师除了要熟练掌握本专业职业岗位的知识、技术、技能外,还要熟悉相关专业、行业的知识、技术、技能,并能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2)素质结构。作为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必须具有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必须具有敬业精神。(3)能力结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具备教学能力、操作能力、科技创新能力。

只有具备了“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才能胜任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重任。

三、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1“双师型”师资队伍现状

目前,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原来主要从事开放本、专科和普通专科“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都是毕业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研究生占83%,都具备讲师以上职称,还有教授和副教授,具有较强的理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学院成立之初,已意识到教师必须具备“双师型”的要求,及时选派教师赴国外进修学习,或到国内示范性高职院校学习提高。经过几年的努力,部分教师基本具备了“双师型”教师的素质,但还有不少教师未达到要求,他们所缺乏的主要是实践经验与动手操作能力,这成为制约高职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瓶颈,也将影响“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形成,对学生就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2.“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如何建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尽快地帮助教师丰富实践经验,提高相关的动手操作能力,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尤其是专业课的教师,除了要具有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设计与制造、信息技术与控制等三个方面的理论学术水平外,还应具有较为丰富的机电设备、机电产品、机电一体化系统等动手操作能力。

针对目前“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现状,笔者提出建设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议。

(1)鼓励更多在职教师提升学历层次

虽然“双师型”教师要注重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教师的理论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这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尤为重要。学院应在政策上更加宽松,鼓励并支持更多的在职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促进教师学历水平和学术水平全面提高,使教师学历结构更加合理,提升“双师型”的含金量。

(2)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同类学校进修学习

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方向,选派骨干教师去发达国家或国内示范性同类学校对口专业进修学习,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学习如何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进而形成我们自己的特色。

(3)加强岗前培训,积极推行上岗职业资格证书制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理论素质是必备的条件之一,非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高等教育学》《心理学》等作为高校教师必修的四门课程的岗前培训,以便具有一套较完整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应教书育人的工作要求。同时,“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双师型”教师还应具备与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相适应的实践工作经历或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建议新招聘来的应届毕业生,必须到有一定规模的机床厂、自动化生产企业等对口基层实习锻炼一年以上,以积累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并在两年内取得相应的上岗证或专业技术等级证,把获证与实际技能锻炼有机结合起来。

(4)直接到企业锻炼,提高实践能力

对未经过基层实践锻炼的在职青年教师,也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方案,安排他们到有一定规模的机床厂、自动化生产企业等对口基层单位进行锻炼。要求他们和企业的技术人员一道,直接参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研制和老产品的技术改造,在生产一线进行锻炼与培训,提高实践能力。同时,也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证或专业技术等级证。

(5)利用实习、实训机会,进行传、帮、带

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而言,实践性环节较多,教研室可以安排已达“双师型”要求的教师帮助未达“双师型”要求的教师,利用实习、实训等操作机会进行传、帮、带。

(6)加强校企合作,聘请工程技术、管理等一线兼职教师

随着世界经济、科技与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的合作已成为共识。通过校企合作,使教师在合作中获取企业先进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直接聘请企业中的工程技术、管理等一线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为用人单位培养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目前正在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商谈合作共建实验实训室事宜,这为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双师型”教师作了积极的准备。

(7)在分配制度上给予政策倾斜

对于具备“双师型”要求的教师,在分配制度上给予政策倾斜,如增加校内津贴等。

(8)尽快制定“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

目前,学院还没有较为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系列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职称仍用“普通本科标准”。其实,这仅仅适合于对教师学术水平的评价,对高职教师怎样才算具有较高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却没有一个令大家满意的标准。如不能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势必影响“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学院可以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做出的许多相关指示和规定,从经济发展趋势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组织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可操作的“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标准。

(9)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培训的理念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变化。高等职业院校要培养出能适应社会、经济、技术不断发展要求的合格学生,教师必须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升能力,掌握最新实践技能,不断拓宽知识面,保证知识的先进性、前瞻性。而要实现和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培训的理念,当专业课程发生变化时,才能胜任新任务的要求。

对实习教学的意见及建议范文6

【关键词】实验教学;手段;研究

实验教学是任职教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相比,它直接影响学员的实践能力。学员的实践及动手能力必须紧跟部队装备发展的步伐,因此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紧密结合部队实际,这就意味着实验教学创新在上时间频度更高,内容上变动更多,是一项持续、长期的工作。其次,由于实验教学不是单独的一门课,而是一个课程体系,它包含了实验课、毕业设计、实习等许多环节,学员实践能力是通过各个环节共同培养的,每个环节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的培养目标都有不同的重点,而任职培训阶段实验学时又十分有限,因此,如何建立一个有层次、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循序渐进的实验教学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需要在实验教学中做更周密更细致的工作。鉴于实验教学的特点,必须紧贴任职教育实验教学的总体目标,结合专业和学科特点,做好实验教学的顶层设计,建立新型的、有效的、制度化的机制,保障推动实验教学改革持续、科学、快速的向前发展。

1创新和发展实验教学新模式

实验教学模式应不断适应和满足任职教育的需求,在紧贴任职教育实验教学总体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及学科特点,走出创新和发展的新路子。

1.1创建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我院成为任职教育院校以来,培训层次进一步增多,人员结构进一步复杂。从预选士官到士官升级培训;从士官学历教育到现职干部轮培训,学员的类型不同,能力水平不同,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学院在实验教学上能够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员对选择不同专业、不同机型实验项目的需求。在时间上,要突破正课时间的限制,建立起课堂集体作业和课后自主作业的灵活机制。对于装甲装备运用与维修专业来说,由于设备、仪器的规模大,台套数少,尤其需要通过开放实验室,来拓宽时间和空间的范围,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分组人数,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同时,在立足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建一个学员课外实习室,配备基本的设备、仪器,全天对学员开放,使他们可以自主的进行实验预习、复习或参与教员的科研项目,这将对提高学员的实践技能,增强学员实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起到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1.2推进网络化、数字化实验教学

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新时期军队院校应以提高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效益,逐步形成以实为主,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为目标,组织开展基于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上的网络虚拟实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克服设备、仪器不足所造成的局限性和实物实验中设备仪器损坏的危险性,而且可以模拟多个实验,能够有效提高实验效率、实验层次和实验水平,并可大大提高学员对问题的综合分析、故障排除、设计开发、创新意识与任职能力。当前,我们正在对网络实验教学进行规划,目标是使网络实验教学系统能满足学员对不同实验的教学要求,提高学员在虚拟实验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并为将来的远程实验教学及网上性能测试、故障诊断打下良好基础。

1.3强化学员的实验自主性

任职培训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增强学员的任职能力,也就是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提高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杜绝其依赖思想,激发其独立性和创造性。具体是在实验前,教员应加强与学员对实验方案及实验方法的讨论,了解学员对实验科目的认识程度,及时提醒和纠正学员理解不到或理解错误的部分,使实验中隐含的重要内容不被忽视。实验中,一改过去的先是教员操作示范,而后学员依样实习的模式,采用从头到尾全程由学员操作,教员只负责解答学员实习中遇到的问题,除遇到特殊情况外教员均不动手参与学员的实习过程的方法。这种“断奶”式的教学方法虽然会花费比原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但取得的刺激效果将会十分明显,学员的自主创新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2 有效搭建信息沟通与交流平台

学院的教学成果集中体现在学员的能力和水平上,学员学的好不好,能否胜任部队岗位任职是检验学院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优劣的试金石。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让学院及时了解学员接受培训后的情况和状态,以便使学院以此为镜,对自身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做出最合理的规划和调整。

2.1畅通在校学员的信息反馈渠道

在教学资源网上建立电子信箱或论坛,及时将学员对每门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到每个教学组,以便及时对相关教学内容做出调整,对不能及时调整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为将来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定期召开学员座谈会,特别是在每届学员完成了所有实验环节后必须召开一次座谈会,充分了解学员对整个实验环节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各个环节相互衔接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对及时发现实验教学体系中的不足之处大有裨益。

2.2跟踪掌握毕业学员的任职情况

通过电话访问、部队走访、网络平台等形式,对毕业学员进行短期和长期的跟踪。短期跟踪可以了解学员回到部队后对实践能力的切身体会以及对学院实验教学的意见,长期跟踪还可以了解部队装备发展动向以及装备发展对培训学员的实践能力的具体要求,这对实验教学紧跟部队装备发展建设的实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院应专门建立定期走访机制,各专业系室指定专人负责,把这种跟踪制度化、程式化。

2.3建立学院和部队的互通机制

学院的教学目标是为部队培养并输送人才,只有真实掌握部队的实际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恰到好处。定期与部队沟通或上门走访,一方面可以了解部队对学院培养的学员实践能力的评判和要求,也可以了解学院的实验教学与部队的实际需要有哪些差距,根据部队建设的实际,对专业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这些措施表面上看起来简单、琐碎,但要从这些意见和建议中得到实质性的、切实可行的意见,并落实到实验教学创新的实处,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必须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但只要将这些简单的方法实施并坚持,就一定能为加强我们的实验教学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3建立专家组、教学组两级研究制度

为了建立一体化、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议成立以院系为主的专家组和以课程为主的教学组。专家组成员应包括院系相关领导、相关专家教授、各门实验课教学组骨干人员、相关教务人员和其它实验环节教员代表等。专家组的任务是站在人才培养、专业发展、学科建设的高度,在综合上述各方面调查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本院系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建立一套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能体现本校本专业特点的实验教学体系,解决本校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哪些具体的实践能力、这些实践能力应主要放到哪些环节和课程中加以训练、实验课程如何设置、各实验环节怎样相互协调等重要问题。而且专家组的研讨要制度化,要对每门实验课、每个实验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各教学组成员除了包括本门实验课的教员外;还应有相关理论课的教员和相关技术人员。教学组的主要任务是依据专家组提出的具体要求,结合本课程、本实验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制定和修改本实验课的教学大纲,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了实验教学大纲这个“指挥棒”,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实验教材的不断更新就有了具体的方向。

4、结束语

实验教学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不断的修改和完善。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去探索和实践适合任职教育院校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的模式和途径,使之成为一种有组织的、有计划、有目标的教学行为,推动实验教学能力持续不断发展,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跟的上部队装备发展突飞猛进的步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