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营经济发展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营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民营经济发展调查报告范文1

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调查报告

一、峨边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峨边始终把发展民营经济摆在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自1996年起,以企业转制为契机,通过整体转让、股份配售、破产重组等多种形式,以大股东控股为特色,加快国有、集体、二轻、乡镇企业转制,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国有、集体资产逐步退出企业,完成了“国退民进”的重要过渡,构建了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私营企业为为主体的县域经济新框架,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特别是近几年来,峨边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促进县域经济新跨越的突破口,以更新观念为先导,以创新体制为切入点,全力优化环境,努力拓展领域,大力启动民间资本发展民营经济,取得明显成效。引进各种民间资本达7亿元,民营企业迅速壮大,全县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民营经济成为了县域经济的支柱力量。

目前,峨边民营经济的发展呈现出3个特点:

1、民营经济总量增加。全县民营经济快速增长,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据初步统计,2003年底,全县民营经济已达2647户,比1996年净增637户,其中:民营企业已达78户,比1996年净增39户,个体工商户2569户,比1996年净增608户。企业从业人数13560人,其中民营企业人数13152人,占企业总人数的96.99%。2003年,全县GDP实现71840万元,民营企业GDP实现28724万元,占全县GDP的39.98%。

2、民营经济质量提高。全县民营经济(含个体工商户、建筑业、规模以上工业)2003年共实现销售收入近67220万元,上缴税金2500万元,实现利润1800万元,分别比1996年增长6.6倍、8倍和8.5倍,运营质量明显提高。全县财政收入总额为7888万元,企业上缴税金5205万元,占全县税收的65.98%,其中民营企业完成税收3895万元,占全县税收的49.38%,个体工商户纳税150万元,占全县税收的1.90%。

3、民营工业企业快速发展。2003年,全县纳入统计的17户规模以上重点企业中有13户是民营企业,占全县的75.6%;民营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7.4%;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的84.6%。近几年来,峨边民营企业产值增长都在两位数以上。

二、影响峨边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峨边民营经济在规模数量上,经济总量上,产业结构上都具备了一定的优势,成为峨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纵向比,峨边民营经济确实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横向比,特别是与发达地区比,差距还很大。从全面建设峨边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来看,不论是从硬环境还是从软环境等诸多方面来看,仍存在着一些影响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受发展环境制约。思想解放不够,观念落后。有些干部对民企发展仍然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不愿亲商,不敢近商,不会扶商;政府还没有完全树立“服务行政”的观念,民营经济应享有公平竞争的“国民待遇”没有彻底落实,社会公共财政框架体系不健全,合理的利益分配得不到实现,企业负担相对较重,潜在的成本高,审批程序繁琐,以及为投资者的生命财产权和收益权提供有效保障治安环境还不很完善,造成民间资本难以转化。

二是投资领域狭窄,投向单一,投资主体规模偏小,难以形成投资的支撑力量。目前,民间投资主体从数量上看集中于第三产业,市场份额过小,利润很难保证,甚至可能造成某些领域的过热,形成恶性竞争。多数投资主体规模小、能力有限,易造成投资分散、项目小型化,难以形成规模效益。项目难立项,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区位优势不明显,立项审批程序繁琐,市场准入条件高,影响了民间投资增长。

三是投资回报率不高,投资主体缺乏进一步投资意愿。由于民间投资主体主要是利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风险意识较强,投资风险意识仍然高于效益意识,而要找到理想、适合、效益好的项目有一定困难,加之目前民营企业管理不规范,诚信度不高,对经营的过程和最后取得的实效没有很好公开,因此使投资者缺乏信心,出于资金安全考虑不敢投资。在对投资回报存在顾虑的情况下,投资主体缺乏进一步投资的意愿。

四是融资渠道少,渠道不畅。民间资金量大、面广、分散,势单力薄,企业规模偏小,缺乏可供抵押的资产,还贷能力不易证明,在信用贷款制度尚未完善的时候获得银行贷款相当困难。金融机构对发展中小民营经济的信贷“药引”作用没有很好发挥,而投资稍大项目的业主主要靠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很少从民间直接融资,社会中介组织不健全,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造成民间资金难启动。

五是宏观及微观投资管理不规范。一方面是某些民营企业财会、业务、统计核算等基础性工作不完善,管理者投资的随意性强,缺乏相应的投资管理经验,对投资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知之较少,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违反建设程序;另一方面是政府对民间投资缺乏相应的导向和管理,在民营企业的注册登记、市场准入、行业管理,民间投资的审批、监督和税收等环节上还有待加强。

六是人员总体素质低,技术和管理相对落后。企业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相当一部分企业习惯传统的、经验的经营管理,任人为亲,裙带现象突出,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不适应,有些还是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技术落后,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少,落后的技术和设备比例高,传统产品老产品比重大,企业拥有知识产权少,品牌少,新产品开发严重不足,产品标准化程度低,质量差,品种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小,几乎无高新技术产品和优势拳头产品,经济无特色。

三、改善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存在的几点建议

(一)扩大市场准入,实行平等待遇,放开经营范围和管理限制。

市场经济就是自主经济、竞争经济、法制经济,也是平等经济。要彻底摒弃计划经济时代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平等对待民间资金和民营及个体私营企业,做到重商亲商。除国家明确限制的投资领域外,所有竞争性领域和对外开放的领域,都要以与国有资本和外资同等的条件和政策对民营资本开放。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参与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保险业;积极支持和推进民营资本进入教育、卫生、体育、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领域。放开注册资本限制条件,允许新设立的民营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分步到位,限期补足。创办民营科技型、农产品加工型、扶贫型企业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创办民营司制企业,其非关键条件一年内可完善的,可由工商部门核发为期一年的临时营业执照,实行预备期管理。

要一视同仁,公平竞争,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经营范围。要对民营经济实行国民待遇,消除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除国家和省规定须先办理经营许可证或资格审查以及专项审批外,其他部门和地区规定的一律不准再作为登记发证的前置条件。放宽注册资本限制条件。属于国家、省鼓励和允许的民间投资项目,一般不再审批,一律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领域,凡是国有经济退出的领域,凡是外商投资可进入的领域,都允许民营经济进入。

(二)加强产业引导,实施重点支持,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

根据省委省政府新近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规定,民营企业被认定为民营科技企业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鼓励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和外向型产业。对重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所得,免征3年至5年所得税。开通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对整车鲜活农产品运输,3年内停收过路(包括高速公路)、过桥和过隧道费。停止征收农业特产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国有荒山、荒地等未利用地依法出让给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进行造林、种草等生态建设的,可以减免土地出让金;对取得土地使用权从事生态环境建设的,土地使用年限可延长到70年。这些优惠政策的出台,无疑为发展民营经济,盘活民间资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尽快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迅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定》精神,为峨边民营企业的发展营造又一个春天。

(三)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服务体系,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

县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行政职能,更好地树立服务政府的形象,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民间资金的盘活服好务。一是要组建专门的领导班子,成立办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规划实施、督促指导和服务引导。二是要制定完善的民间资金投资发展配套政策,创新发展机制,促进民间资金的投资迅速扩大。三是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项目,按照“同步审批、限时反馈、一次办结”的原则,实施审批办照的“互联审批制”,除法定的特殊情况外,办理时限原则上不超过5个工作日。四是对目前已经削减的各项行政收费项目必须落实,决不能再收费,继续清理、减少各种收费项目。停止收取个体工商户管理费。五是建立和完善涵盖民营经济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推进社会信用制度,公开有关政策、法规,确保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知情权。

(四)搞好项目储备,吸引民间资金进入投资领域。

要吸引民间资金的投入,关键是要有好的发展项目。我们要认真做好项目储备,精选一批风险低,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吸引民间资金投入进来。目前,我县新上的水电站建设项目,几乎全部来自民间资金的投资,应该说是掀起了一个民间资金投资的。我们要继续在高耗能工业项目、绿色农业项目、旅游开发项目等方面进行项目储备,继续吸引民间资金投资进来。

要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务求实效,做强做大特色和规模。既要全面发动,又要从实际出发,选准主导产品,搞好产业聚集,形成产业规模。县域经济要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把重点放在农产品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上。要结合城镇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工业园区。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与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着力培植壮大一批优势民营企业。要在盘活存量资产和引进增量资产上做文章,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

(五)优化法制环境,保障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

民营经济发展调查报告范文2

一、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特征

(一)民营经济发展规模迅速壮大,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年,全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86.53亿元,占全区51.8%,占全区工业总产值40.2%,其中产值超过亿元的民营企业达23户。截至今年5月底,我区共有民营企业32618户,从业人员达到40万人以上,注册资金493.261亿元。其中个体工商户28232户,从业人员近10万人,注册资金45.289亿元;私营企业4386户,占全区企业总数的73.52%,注册资金447.972亿元,从业人员约30万人。另外,我区共有外向性民营企业392户,数量占全区出口企业的4成。

(二)民营经济的经营领域不断拓展,成为我区经济实力上升的增长点。

目前,在我区除了国家专营专控的个别特殊行业外,其它行业均有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参与经营。其中,以从事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居首位,占68.93%;其次,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占13.08%、9.88%;民营经济的投资领域不断扩大,积极投身汽车、珠宝首饰、生物技术、农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物流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研发和生产。在以民营经济为支撑点的大力推动下,各镇(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年,镇(街)实现工业产值468.3亿元,占了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三)民营科技企业崛起,成为我区民营企业产业层次提升的生力军。

一批实力雄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的大型企业集团迅速崛起。在我区17个工业园区内,民营企业占总数的80%以上。如国光电子股份集团公司,是我区民营企业唯一的上市公司;大阳大运摩托年产量达到50万辆,产值超过15亿元。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民营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取得良好成绩。*年,我区有7个民营企业的产品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有12个民营企业部标获得省或市著名商标称号。斐高公司经营的皮革箱包,将是我区第一个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的民营企业。还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民营企业产品,如“大阳摩托”、“国光电器”、“精益汽车空调”、“京龙施工升降机”、“通用机械”、“汇联特种车”、“云通磁电”等。

二、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经营观念较为滞后。经营观念滞后,企业规模较小,企业和产品缺乏竞争力。具体表现为:一是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小富即安的思想。这种思想,缺乏发展壮大的气魄和富而思进的发展观。二是管理理念较为陈旧、落后。这种缺乏长远目标、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经营理念,过分注重企业自身利益,忽视他人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难以留住人才或员工,也就难以有竞争力。三是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不少民营企业从事一般性的制造加工业生产,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四是未形成品牌、产品的知名度不高。五是不少人对民营企业存在着偏见。六是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帮扶力度不够。前面四点,为影响其发展的内部因素;后面两点,则是制约其发展的外部因素。

(二)融资难矛盾比较突出。融资难,可以说是目前民营企业发展中最大的障碍之一。我区大部分民营企业主要通过原始的自我积累来实现自我滚动式发展。而靠自身的资本,肯定难以做大做强。在调查中,80%的民营企业认为难以获得金融机构贷款,70%的企业希望政府协助实现融资。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一是民营企业的实力较弱。我区绝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大部分靠租赁厂房,无土地使用证抵押贷款。二是我区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信贷担保机制。许多民营企业不能提供变现能力强的抵押物作担保,贷款风险较大。银行为规避风险制定了一些贷款条件,很多急需资金的民营企业往往被过高的申贷门槛挡在门外。三是民营企业的信用机制还不够健全。大部分民营企业原始积累还不多,整体实力还不强,资信不佳,信用缺失,甚至恶意逃债,使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不得不审慎考虑。

(三)政策措施落实欠到位。具体地来讲,有这么几方面:一是征地难、办证难。招商引资用地受诸多因素限制,部分已经使用的土地至今还办不到证。二是融资担保机构仍然没有建立。仅仅依靠民营企业的自有资本,是很难使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三是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彻底的解决。四是营商环境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区下大力气改善投资环境,并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我区的营商环境仍然存在不尽人意之处,诸如办事效率不高、缺乏人文关怀。

(四)人才的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一是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这是我区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狮岭皮革皮具行业中高级技术人才和专业设计人才严重缺乏,大多数企业产品开发设计能力不足,互相抄袭,互相模仿的现象比较突出,甚至出现了同行业间人才的恶性竞争。二是招工难。大多数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着这一问题。现在,内地经济的发展,外省务工人员有回流内地的现象,企业招工的成本日渐提高,对民营企业本身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五)创品牌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多数企业创品牌意识不强,科技投入不足,缺乏自主研发机制的建设,多从事一般性的初级加工型生产,规模小、产品单一、科技含量及附加值低,企业的整体寿命周期较短。我区民营企业的国家免检产品和省级品牌数量不多,仅仅有15个,但无中国名牌和国际名牌。与周边的*相比,差距还很大。如*市*区,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10个、国家免检产品45个、广东省名牌产品46个、省著名商标49个。

三、对加快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区民营经济的现状,我们认为需从以下几方面着眼考虑:

(一)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建设高效廉洁的政府服务机制。

营造民营经济平等、宽松的良好发展环境,是建设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体现。一是优化政策环境。区政府应结合*的实际,尽快出台具有我区特点、操作性较强的实施细则,制定一些加快全区民营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要有具体的扶持措施及相关的办事制度、办事程序,使实施细则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二是优化服务环境。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平等、公开、廉洁、高效的政务管理方式和公开、透明的办事制度及方便、快捷的办事程序,大力推行行政审批“阳光作业”,加强、扩大区投资服务中心的功能,真正落实“一站式”服务。三是优化管理环境。要使每一个与民营经济发展相关的工作人员都明白,管理就是服务与支持。要在管理中注入人文关怀因素,切实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四是优化市场环境。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引导民营企业规范经营和守法经营。五是优化法制环境。凡是国家的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应允许民营经济生产经营;凡是允许外资经营的,都应向民营经济开放;凡是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退出的,都应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大胆进入。六是优化设施环境。针对民营企业配套设施需求,改善工业园区的配套服务环境,如路灯、道路、公交车、派出所分驻所等。七是优化协调环境。要借鉴江浙的经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和工商联的协调和融资作用,并改善区工商联的办公环境。首先从解决工商联办公场地入手,突出区委区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关心和支持。可否规划一块土地,为商务或工业用地,招标时设定有关条件:同时建工商联大厦,作为工商联、商会、行业协会办公、展销产品、高新技术交流的场所。或者划拔、低租像南北商贸城一般的办公大楼,为工商联提供办公场地。

(二)建立和完善民营资本借贷制度,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如今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主要贷款目标仍然是国有企业,对外资企业支持的力度也不差,但是对于成长中的民营企业而言,支持力度很小。从欧美、日本、东南亚的经验看,以财团为核心的企业群体金融体系建设,对于转型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说,从*的情况看,当前应在三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设立财政扶持专项资金。政府加大对商业担保机构支持,形成区级担保体系。江苏省苏州市政府建立由政府出资、主要面向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机构。二是引进外地担保公司来*设立分公司、办事处。三是成立区金融担保公司。可以参照北京市顺义区或者番禺、*的方式,对符合申贷条件的民营企业实行担保,以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四是放宽民营企业贷款抵押条件。银行要通过培训企业规范经营、完善财务制度,提高信誉,并在评定企业信用等级的基础上,降低申贷“门槛”。

(三)加强协调工作,解决我区供电用电、用地办证难的问题。

我们曾专门对*区供电、用电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写成调查报告,就供电、用电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认真执行*区“*”电力电网发展规划,将*电力电网规划纳入城建规划中,做到协调统一、科学合理;二是加大对电网建设的投入,加强错锋用电及需求侧管理,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可持续性发展;三是简化手续,加强协调,确保电力工程按时按质完成;四是加大宣传和打击力度,严厉查处盗窃和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行为,努力营造供电用电的良好环境;五是强化内部管理,抓好队伍建设,树立电力行业的良好形象。

土地供需矛盾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应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如何利用闲置土地、集体用地,认真研究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四)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创造民营企业人才使用的良好环境。

一是建立长期、系统的人力资源规划。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通过保障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的外部机遇与威胁以及内部优势和劣势,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二是发挥区人才交流中心的中介作用。引进符合民营企业需求的高素质、高层次的管理型、技术型人才,为企业解决人才匮乏的困难。三是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利用多种手段激励员工,使他们能够切实分享企业的成功,把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远景目标结合起来。四是做好员工的培训和职业规划工作。企业应将组织的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培养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东莞市政府在这方面做的很好,每年拨出专项资金,实施素质提升工程(简称“111工程”),目标是到2010年对100名民营企业家、1000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10000名企业技术骨干进行现代企业管理培训。五是善待务工人员。江苏省不少农村建立民工工作站。外来人员凭身份证登记,十天内免食宿,在村内各企业找工或试工,合则留,不合则去。浙江省还要求外来人员登记子女的情况,到入学时,政府通知其子女去上学,且免收择校费。值得一提是,我区花山镇的小布村,将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摆上议事日程,村干部亲自抓,成立村民就业办公室,并有专人负责,对全村劳动力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分门别类造册登记,经常与镇劳动站、村内各企业沟通协调,免费为用人单位和村民服务,充分发挥桥梁中介作用,为企业用工和村民就业提供便利。六是民营企业要从家族治理转向现代公司治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民营企业应适时超越家族治理,向现代公司治理的模式转化,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队伍。这是*许多民营企业将来在公司治理方面需要走的路。因此,培育现代企业制度理念,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是*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政府和企业家本身都应在这方面下功夫。

(五)创立企业知名品牌,为民营企业壮大的战略出路。

民营经济发展调查报告范文3

10月初,黔南州工商局主要领导分别向都匀市和都匀经济开发区的企业颁发了首批“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标志着黔南州与全国同步启动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

近年来,黔南州工商局按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方针,紧密结合部门职能,按照“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的部署和要求,积极主动融入黔南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有效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为黔南州实现后发赶超作出积极努力。

深化改革培优培强市场主体

黔南州工商局全面推进工商注册制度改革,实行“一审一核”制度、推行“三通”工作制度及“限时办结”制度、在全省率先出台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的规定、全省首推“两证一章”和“三证一章”登记制度改革、下放州级登记审批权限等,争取最大程度地提升行政效率,引导大众“愿创业”。

2014年12月,荔波县在全省率先推行“三证一章、一照三号”(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并联审批制度改革,全州开始逐步实现“一照三号”,累计颁发“一照三号”营业执照987户。

同时,“先照后证”、注册资本认缴、企业年报、市场主体信用公示等重大改革也开始一一推进。

今年10月8日,黔南州各县市均颁发了首批(张)一照一码营业执照,顺利实现了企业信息互通、共享的政务模式,极大节省企业的时间成本和办事成本。

截至10月底,全州共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5.89万户,注册资本1275.17亿元,同比增长32.6%和47.8%。2015年以来,全州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49万户,注册资本438.10亿元,同比增长28.7%和46.4%。

发展环境助力小微企业新跨越

2015年2月,省扶持微企发展领导小组下达分配2015年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指标,黔南州以2900户指标名列全省第二,仅次于贵阳市。

今年以来,黔南州工商局认真落实“3个15万元”政策,代拟并报州政府同意出台《关于推进微型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具体政策措施16条,将各类符合支持微型企业发展的优惠扶持政策如就业及再就业、万户小老板工程、民贸民品贷款利率优惠等政策加以整合,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并全面简化微型企业创设申请手续,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截至11月20日,2015年全州共扶持微型企业2900户,注册资本33096.8万元,带动就业16708人,兑现财政补助资金3725万元,兑现税收奖励33.21万元,获得贷款支持11825.3万元,提前40天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

民营经济发展调查报告范文4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指导方针,它不仅仅是一个党建理论或者政治任务,更应该是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指导审计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工作,是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的。笔者结合审计工作实践,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粗浅认识。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工作,要围绕中心,开展审计服务

作为国家审计机关,政府的职能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出发,把审计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宏观经济调控上,围绕地方经济工作中心,以关系民生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为重点,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提升为宏观管理服务质量,促进市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1.围绕中心,反馈信息,为宏观调控服务。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服务寓于监督之中。实践证明,只有强化审计监督,才能深化审计服务。多年来,我们在审计工作中,坚持立足微观,着眼宏观,对在审计中发现带有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深入剖析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通过审计报告、审计调查报告和审计信息及时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有效地发挥了审计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比如在企业承包经营、企业转制期间,按照政府的要求,及时的进行了相关的审计,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了相关的依据。

2.围绕中心,审帮结合,为企业管理服务。审计服务既要注重宏观,也注重微观。多年来,在深化国有企业审计中,始终坚持审帮结合。对每项审计,在审细、审准、审实的基础上,都针对发现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帮助具体落实,起到纠错防弊、整章建制、改进和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3.围绕中心,扩展范围,延伸审计服务领域。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市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市政府要重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和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中心,我们把审计服务延伸到了民营企业和农村。近年来,审计服务由国有企事业单位延伸到了民营服务。由城市延伸到了农村。主要开展了四项审计服务:一是向他们宣传了《审计法》、《会计法》和《税法》等法律法规,为使其依法经营服务。二是帮助建立健全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为使其提高管理水平服务。三是帮助财会人员重点学习了财会和审计等专业知识,为使其提高素质服务。四是开展了村级经济责任审计,为使其依法履行工作职责服务。

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工作,要履行职责,做到依法审计

监督是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审计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就是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做到依法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应有的作用。

1.突出重点,加大审计力度。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审计原则,在保证全面完成年度审计计划的基础上,把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点项目和关系民生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作为审计重点,加大审计力度。近年来,把以下几方面的审计项目列为审计重点,加大了审计力度。一是以围绕财税体制改革,深化了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和决算审计。二是围绕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加强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三是围绕民生改善,强化了专项资金审计。四是围绕规范行业财务管理,加强了行业的财务收支审计。五是围绕领导干部履行工作职责,深化了经济责任审计。

2.依法审计,做到了秉公执法。依法审计,秉公执法,是审计的最高原则。在审计实践中,要做到依法审计,秉公执法,首先,要学法懂法,这是依法审计的前提。因此,我们采取集中培训、辅导、知识竞赛、测试和自学的方法,反复深入的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从而提高了审计人员的执法能力。其次在处理违纪违规问题时,坚持集体讨论,分级把关,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再次实行“阳光”审计,执法公开,增加执法的透明度,同时加强了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切实做到了执法公开、公正,多年来没发生一起执法纠纷案。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因此,审计事业的发展,关键是加强队伍建设,只有队伍素质提高了,才能更自觉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多年来,我们始终把审计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着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廉洁从审、文明执法”的审计队伍,为审计事业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实践使我认识到,加强队伍建设,在坚持政治和业务学习及思想教育中,在学习内容上、方法上、时间上、效果上重点把握“四性”。

1.在学习内容上要把握“针对性”。无论是进行思想教育,还是组织各种学习,都要注意有的放失,具有针对性。多年来,我们本着做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钻什么的原则,以政治理论、审计专业知识、经济法律法规、计算机应用技术为重点内容,做到每一次培训、每一次学习、每一次思想教育,都能有针对性的解决思想认识或者业务技术方面的问题,使大家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2.在学习方法上要注意“灵活性”。结合审计部门人员和工作特点,在学习方法上要做到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走出去学习与请进来教相结合、知识竞赛与测试相结合、以老带新与互帮互学相结合,由于方法灵活,收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3.在学习时间上要坚持“持久性”。根据审计部门完成任务时间比较集中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忙时少学、不忙时多学的办法,坚持每周学习一次至两次,年末年初冬闲集中时间多学习,做到坚持持之以恒常年学习。

民营经济发展调查报告范文5

关键词:民营企业 金融体系 企业银行

我们认为,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是由于民营企业的私有性,在经济环境中容易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二是由于银行普遍认为民营企业信贷违约率偏高,且中国法律体系相对不健全,银行担心容易形成不良贷款。以上两个原因的存在,使得银行更倾向于将贷款提供给国有企业,而很多效益良好和发展前景更好的的民营企业却很难得到银行信贷支持。

面对这种制约,在正式制度无法帮助民营企业公平地获得经济资源的情况下,企业开始寻求一些替代性的机制来解决制约其发展的融资难问题。

首先政治关联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替代性机制。已有研究表明,政治关联对于企业来讲是一种声誉机制(卫武,2006),是一种为企业提供经济资源的有效途径(Faccio,2006;Fisman,2011)。余明桂等(2008)发现,在我国金融发展水平不高、法律体制不健全的地区,政治关系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性的非正式机制,帮助民营企业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促进企业发展。但这些研究一般是从企业家参政的角度来分析的,即企业高管的政治身份作为替代机制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被学者们普遍忽略的一种政治关联渠道,是民营控股公司在所有权安排时有意引入国有股权或是在买壳上市时保留一定比例的国有股权。国有股权是指由国家授权的投资主体作为股东,对因其以国有财产进行投资而在公司中形成的相应股份(出资比例)所享有的收益和为此而享有的权能的总和。由于国有股权的公权本质,使得引入或保留国有股权的民营控股公司与政府存在天然的维系,而学术界关于这种政治关联渠道方面的研究,基本空白。

另外一种替代性的机制是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个社会学概念,Putman(1993)定义其“能够通过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的信任、规范和网络”。在经济领域,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被认为是通过信息的分享、互利互惠的集体行动和决策制度来实现的。潘越、戴亦一(2009)在研究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机制上发现社会资本与政治关联有替代效应,社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法律保护的作用,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但是在企业融资方面,社会资本对其到底有没有影响?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基本空白。

本文以我国民营控股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企业引入或保留国有股权及社会资本对企业银行贷款这一债务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引入或保留国有股权与社会资本对企业银行贷款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且企业引入或保留国有股权与社会资本在企业银行贷款融资方面具有替代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民营控股企业寻求了替代性的机制来获得企业所需资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Allen提出的着名的“中国之谜”(Puzzle Of China),即民营经济在我国这么一个制度保护不完善、法制不健全的转型经济背景下还能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

本文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第四部分是实证结果及分析;最后是全文的总结。

二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获取资金资源是企业的核心战略目标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获得外部融资是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引入优胜劣汰机制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现今企业外部融资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外部融资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主要指资本市场融资,主要是发行股票,还有就是通过产权市场出让股权融资。间接融资主要指通过银行贷款这一债务性融资。

银行贷款相比于权益性融资,具有成本更低、不分散公司控制权等优点,历来是企业融资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是调查显示,40.3%的民营企业家认为“银行贷款不能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74.6%的民营企业家认为“银行贷款不能满足企业外部扩张的融资需要”,民营企业进行银行贷款融资的现状并不容乐观。

罗党论等(2008)指出,银行在给予企业贷款的时候经常面临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和借款方的道德风险问题。在市场不完备的情况下,由于民营企业的经营透明度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银行很难在众多的民营企业中分辨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再者,由于国有企业与政府的天然联系,银行认为即使国有企业不能偿还贷款,政府也会出面担保,因此银行出于本能的规避风险,而吝于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客观上减少了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融资机会(Bai、Lu and Tao,2006)。由于以上原因,银行在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时,不得不对民营企业提高放贷条件,使得民营企业向银行贷款融资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一)国有股权与民营企业银行贷款可得性

我国正处于转型经济中,对于民营企业融资的约束是普遍存在的。一方面由于民营企业自身实力有限,在贷款申请时,很难提供给银行良好的贷款抵押或者银行认可的贷款担保人,达不到银行所要求的信贷条件,所以银行在贷款项目的选择上更偏向于实力雄厚的大中

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另一方面,政府对银行信贷资源的配置仍然起着主导作用,导致银行信贷资源更多地配置给了终极控制人和所有者同样为政府的国有企业,而民营企业难以得到银行信贷的支持。

面对这种约束,由于现今的经济环境并不能给与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的获取经济资源的能力,民营企业开始寻求替代性的机制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许多学者的研究结论显示,政治关系与银行贷款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中国是一个关系型社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避免处于被动地位,与控制着大量经济资源的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由于国有股权与政府的天然联系,民营企业持有国有股权无疑在某种程度了打上了政府的标签。

首先,民营企业引入或保留国有股权为民营企业提供了一种潜在担保,一旦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而陷于财务困境,基于共同利益的存在,政府也会施予援手来维持企业的发展;其次,民营企业引入或保留国有股权,传递了企业实力信号,有助于强化金融机构对于民营企业的信心,从而提高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可能性。而且,作为一种非正式机制,具有国有股权的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对国有银行的影响减少银行对民营企业在信贷方面的歧视,从而获得贷款支持。

基于以上讨论,我们提出假设1:

H1:对于其他条件相同的企业来说,引入或保留国有股权的民营企业能够比没有国有股权的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信贷支持。

(二)社会资本与民营企业银行贷款可得性

社会资本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是一种个体和团体之间的关联构成的社会网络。企业不是孤立的行动个体,而是与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发生联系的企业网络的纽结,因此企业发展必然要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边燕杰、丘海雄,2000)。

社会资本能够通过增进群体之间的信任水平从而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作为正式制度的一种补充,社会资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可以提高社会诚信水平,进而促进人们之间的合作。罗彦学(2012)认为社会资本投资可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道德风险,从而建立声誉机制,以此降低交易成本。在社会资本水平较高的地区,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互信互惠,社会资本可以化解部分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逆向选择问题,而企业的财务状况也会更加透明,可以大大降低的银行的信息搜寻成本。从事后监督的效率来看,社会资本的监督作用还可以有效降低企业不愿还款而造成的违约概率。

据此,国内很多学者的研究显示,在社会资本高的地区,企业用较少的抵押品就可以获得银行贷款,社会资本对于企业的银行贷款融资具有显着的正向作用。

基于以上讨论,我们提出假设2:

H2:在社会资本水平较高的省份或地区,民营企业更易于获得银行贷款。

(三)国有股权与社会资本在影响民营企业银行贷款方面的替代性

民营经济发展调查报告范文6

一、民资现状

(一)居民储蓄现状

居民储蓄是反映民资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2006年底到2007年10月,由于股市过于火爆,出现了大量资金从银行储蓄搬家现象,注入股市,购买股票和基金,但居民储蓄仍处在增长势头,只是增速减少。据统计信息网《2007年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反映,2007年12月末,我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0.42亿元,比年初增加42.10亿元,我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2.12亿元,比年初增加23.22亿元。①从2007年年底到现在,随着股市走低,大量的资金又从股市抽回,转入银行储蓄,据《东方财富网》报道,今年第一、二季度全国居民储蓄显著增加,增幅达28.7%。我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6元,增长6。9%。②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市居民储蓄的民资很充裕,民间资本的可利用率还很高,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如何激活我市民间资本,是很值得探索的问题。

(二)居民储蓄用途情况调查

据我市工商银行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工商银行对全市1000户储户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34%的储户存钱是为养老防病,17%为子女读书,9%为购房、住房改造,其它占26.3%,只有13.7%储户愿意将存款拿出来投资办实业。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居民储蓄的主要用途也是为了“养老防病”和“攒教育”,用来投资办实业的也不是主流,但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用投资办实业的占主流。

(三)民资投资情况分析

近年来,我市的民间投资十分活跃,以青原区为例,从2003年开始每年民间投资都以51%以上的速度增长。近五年来,全县民间投资达70.8亿元,创办企业152个,③形成了矿产品加工、制衣制鞋、机械电子、新型材料和竹木加工等五大工业支柱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民间投资加快了农业化、城市化进程。但是,目前全市民间资本存量仍较大。到2007年底,全市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达322.12亿元,加上社会闲置资金,整个全市约有400多亿元资金还处在“冬眠”状态,难于觅到出处。

二、制约民间投资的因素

投资意味着收益与风险共担。目前制约民间投资的主要因素是怕担风险,很多人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种心态:

“三比”心态。一是和外地比政策。个私业主喜欢把本地与广东、江浙一带等发达地区比。他们反映的重点是:我们所收的税费比发达地区多,沿海发达地区在户口管理、子女读书、门面收费等方面要比我们这里优惠得多,奖励政策的幅度也要大得多。二是和周边设区市比环境。他们认为有些设区的经济环境比本地好。三是把投资办厂与银行存款比回报。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现在把钱存入银行,虽然利息低但保险。投资办厂安全性不大,投入的资金难以保证实现它的期望值。

“三等”心态。一是等环境好了,机遇来了再说。持这种心态的人有投资兴业的冲动,但又怕市场风浪淹没,怕吃亏不讨好,不如“不打锣鼓图清闲”,坐等观望,期盼发展环境更好;二是等积蓄多了,不缺钱了再说。这种人一般有小富即安的思想,且一般资本都不大,经不起折腾;三是等有了好的信息、好的项目再说。

“五怕”心态。一是有钱的人怕担风险。问卷调查表明,持这种心态的人约占1/3。他们担心的是项目不可靠、赚钱的把握性不大。二是没有钱的人怕亏老本。有这种心态的人占35%。我们调查的干部中有人认为,工薪阶层也想投资办厂,兴办实业,搞一个第二职业。但是,一旦投资办厂搞亏了怎样办?亏了老本,怕自己和家人今后的日子不好过。三怕政策变,即怕准入变卦、怕中途卡壳、怕“三乱”反弹、怕树大招风。持有这种心态的人占31.4%。四是怕乱收、乱罚、乱执法和“索、拿、卡、要”。不少群众反映目前欠发达地区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执法和“索、拿、卡、要”的现象还相当严重。五是怕上当受骗。目前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尚不完善,少数企业代表陋习难改,随意处置公司财产,随意剥夺股东利益,随意挥霍股民资金,故小本经营者不敢合伙办大厂,担心法人吃股民,怕今后血本无归。

三、进一步放活政策激活民资推动创业的几点建议

要想激活沉睡的民间资本,让其在“推进项目建设,破解发展难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进一步继续解放思想,放活政策,激发全民的创业热情,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思考和落实。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激发投资创业激情。各级部门特别是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张旗鼓地宣传“创业光荣、创业有功”、“发展是第一要务。”等理念,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宣传攻势,自上而下,开展继续解放思想活动,积极引导民众摈弃“枪打出头鸟”的想法,克服“小富即安”思想意识,树立“敢为人先”、“富而思进”的意识,激发投资热情,努力营造投资致富、创业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在行动上促成共为,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积聚社会闲散资金和民间投资的新机制,激活民间资本,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同时要大力宣传一些创业的成功典型和本地的产业优势、可行项目及优惠政策,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以各种形式入股参股办实业。

(二)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降低民资准入门槛,拓宽民资准入领域。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降低民资准入门槛,凡是合法的民资,就允许投入创业,不设置障碍,不设框框。在降低准入门槛的同时,还要拓宽民资的准入领域。一是落实国民待遇政策。落实我省已出台的规定:除国家政策特殊规定外,放开投资领域,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回报高的电力、交通等领域基础设施项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市供水、供气、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开发和经营工业园区、专业市场;引导农村个体户和私营企业通过股份制、合资合作等形式,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资源开发领域,投资于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业,参与农产品精深加工、良种繁育和推广。对以社会效益为主,投资回报率低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教育、文化、卫生、旅游、体育等社会事业项目,可以通过财政贴息和建立合理的价格、税费机制等办法,即按补偿投资成本加合理盈利的原则,确定收费标准,让民间投资有利可图。二是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重要农产品进出口配额审核、审批、上报进口国外设备办理免税确认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三资企业一视同仁。

(三)进一步放活金融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机制。要深化金融资本体制改革,通过建立投资咨询机构、服务机构、信用评估机构等有效措施,引导民间“外溢”资本“回流”,启动大量的居民储蓄进行投资办工业;要加大信贷品种创新力度,拓宽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空间,开拓对中小企业发放以中小企业之间联保形式的贷款或以行业担保公司的贷款;要加强银企合作,由各级政府牵头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缓解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和个人创业贷款担保难的矛盾。另外,可考虑建立集聚社会闲散资金和民间投资的新机制,鼓励和支持成立较多股东参加的股份有限公司,集聚社会闲散资金以各种形式入股参股办实业。鉴于我省部分县(市、区)实际以及政策法律上的原因,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建立担保机构,具体做法是:建立股份制担保公司,资金来源的一部分为财政投入和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个人存款,之所以强调财政投入和党政干部持股,主要是为增强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号召力。另一部分则向包括民营业主、个体工商户在内的社会募集。公司所有资金存入银行作为担保基金。所有持有担保公司股份者皆有资格向公司申请贷款担保,其贷款额度为持股的3-5倍,担保公司以存入银行的基金为担保,帮助申请人向银行办理贷款手续。考虑到运作成本,公司人员应当尽可能精简且必须熟悉金融业务并精于价值、信用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