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服务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服务的建议范文1
1. 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从某种程度上说,复习计划是考试现在与来来想要达到目标间的连接。备课组在制定计划时,需要应对的变化:复习方法、复习安排、复习指导方式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精心做好物理复习进度与课时安排,切实明确备课组内备课分工,并重点要解决复习教学中难点问题的工作策略。同时备课组需要考虑以下问题:哪些事情是必须做的,哪些事情是能够做到的,这些事情,何时做,怎么安排。不同层次学生的复习指导要考虑细致,比如“优生”和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临界生”的定位要科学合理,端正学习态度,不能钻牛角尖。一轮复习中“尖子生”对自己的不能过于盲目,过于乐观,迷失自我。中等生对自我定位不能过于消极,丧失信心,过于盲从。而基础薄弱的学生更不能自暴自弃,悲观失望,放任自己,上课不听,作业不交,课上睡觉。制定计划时,还需要考虑和应对一些变化。因为2010年的全省实施规范办学的意见后,各中学不再进行节假日的补课,与去年比,复习时间上要至少少了半个月时间,因此学生的复习方法、复习安排也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向主动复习,超前复习,科学复习要质量、要效果。另外,制定复习计划时,还要精心、系统地安排好各类测试与专题训练计划,具体包括:新课结束检测(什么时候结束,何时开始复习);章节单元测试(计划要细到周课时安排);一模校内模拟(什么时间进行);二模校内模拟;实验专题复习;考前综合训练;考前学生指导(哪些人,哪天开始,如何与学校的考前安排衔接)
2. 认清2009年省中考物理试卷的命题主要趋向
通过分析2009年江苏省中考物理试卷,明确命题的思路和试题特点,有助于中考一轮复习计划的研制。通过对中考物理试卷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2009年省物理中考命题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和趋势:
趋向1:注重基础,紧扣课标教材。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放在首位。“双基”的考查不是停留在机械记忆上,而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设计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些情境通过图形形式出现,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比如2009年省中考物理试卷第30题以“防冻液”为背景,要求学生在新情境下能根据题中信息,联系平时所学的物理知识,从多角度进行答题。
趋向2:联系生活,强调知识应用。试题注意从实际中选取素材,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强调知识的应用。比如:2009年省中考物理试卷第26题以电烤箱为背景,要求学生理解铭牌的含义并识别电烤箱的“高温挡电路”和“低温挡电路”。这些试题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趋向3:重视实验,突出过程方法。试卷强调对各项实验技能的考查,力求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常规实验器材;通过恰当的操作、细致的观察、科学的测量得到准确的数据,并通过现象对比、图表描述等方式推理、分析出物理规律。同时,试卷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了灵活、贴切的全面考查。比如:2009年省中考物理试卷第14题考查学生是否会正确使用天平;第27题要求学生探究扬声器中环形磁体的磁极分布情况;
趋向4:关注能力,体现开放创新。比如:2009年省中考物理试卷第30题以“防冻液”为背景,考查学生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本题共有5个小问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正确分析实验数据的特点、会根据实验数据正确画出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图线,并从中正确查找找出相关数据。
3. 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树立科学的复习指导思想
一轮复习过程中,学校要加强校本教研的针对性,着眼实效性。教师应切实树立“备课是投资,在备课上多花一分钟,可以节约所有学生一分钟”的意识。校本教研中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对学生学习复习课前的学情诊断,把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教学中合理的“度”,特别要强化复习课的课堂达标意识,教师要有意识的加强中考复习教学环节的诊断,着眼实效,着力改进。二是要着重加强对练习布置、批改与学习辅导的研究与指导,提高作业的功效。三是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复习材料的精选与指导,增加课堂练习的思维含量,防止过度应试化和简单化的倾向。四是要引导与帮助年轻教师更多的能精选练习,及时批改作业,注重作业的反馈和改善教学行为的功能。五是特别要重视探索对学有困难或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辅导的有效方式。
从提高复习实效的角度看,首先,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转变复习观念,明确新形势下复习课的指导思想,切实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问题,即:教师要向有效复习,有效训练,有效辅导要质量;学生要向主动复习,超前复习,科学复习要质量。其次,复习计划中应注意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上课与总复习的关系(新课中能否加深教学复习,减少复习的轮次);二是系统复习与综合复习的关系(复习时间紧,能否有计划安排一定时间的综合试卷训练);三是教师正常复习与学生主动超前复习的关系(通过学习超前复习,减少概念复习的时间,凡是学生能自己复习弄懂的,教师不再重复复习,清醒地认识要:学生复习课,关键不是在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通过训练是否掌握了多少。如果学生通过训练正确率高,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无需花费时间重复讲。);四是群体复习与个别复习的关系(班级的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学困生的辅导)。
4. 遵循复习的教学原则,实施科学训练
复习教学可以巩固知识,温故知新,可以将零散的、片段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结构化,同时能够纠正和弥补学生认识上的一些错误与缺陷,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深刻性和全面性。因此复习课教学应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坚持科学训练,保证复习训练的科学性、针对性与有效性。即:
原则一: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中考复习要打破原有教材章节界限,按知识内在联系,重新组织教材,有利于学生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但是复习内容多、范围广,不能平均用力,要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澄清疑点,弥补弱点。即突出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关键性问题,还要着重对模糊的认识、糊涂的概念进行澄清,获得正确认识。从不同角度抓住教材线索和内在联系,把学过的知识和方法科学组织,澄清疑问之处,揭示共性、个性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时弥补薄弱点。比如:电功率中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理解与把握是学生存在的难点,但也是教学的重点。
原则二:把准问题,摸准学情。能够针对性剖析、讨论学生存在的认知上存在的问题,围绕制约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问题,或非智力因素上的薄弱点,针对性的排除疑难,澄清认识上的错误,弥补知识上缺陷。
原则三:突出方法,发展能力。中考复习,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总结研究物理问题,运用知识分析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通过复习教学,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学生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能力的能力。
原则四:科学训练,及时巩固。复习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达到牢固掌握知识的目的。练习或习题不仅是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科学训练的有效载体。练习包括:课堂练习、作业练习、实验操作练习、单元练习及综合练习等,要明确各自功能。科学训练的着眼点,主要是要把我训练的及时性、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规范性、反复性、适度性等。因此,复习的训练也要遵循一定练习的原则,即: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可采取题组形式训练。适量适度,速度效度――保证训练的科学、有效。梯度广度,举一反三――适应学生最近发展区。立足能力,突出方法。――着眼学生的能力发展。另外,在科学训练时,可以依据过度学习理论,进行适度训练。
5. 加强复习方法的优化,抓牢三个重要环节
科学的复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教师要指导孩子学会处理好“用心复习与用力复习”的关系,复习讲究方法,学会智慧的复习,不是靠拼体力和耗时间来提高复习效果。首先,学生要注意处理好教师正常复习与学生主动超前复习的关系。通过学生适度的超前复习,减少概念复习的时间。凡是学生自己能复习弄懂的,可不再重复复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复习课关键不是在听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自己分析和检查自己通过训练是否掌握了多少。如果学生通过训练正确率高,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无需花费时间重复复习或重复进行课外的习题训练。其次,处理处理好以下“三个环节”。一是有效预习,主要以“问题导学”的形式,落实预习环节,使复习能做到心中有数。在每章节复习开始前,学生自己主动预习,整理和归纳力学的基础知识,目的是巩固基本概念。二是有效听课,学会选择性的记笔记。复习课中要学会听复习课,注意把握每一节复习课的重点和核心,能做到记好笔记听好课。而笔记操作可以简化,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选择性的记载关键知识和疑难知识,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三是有效测试,注意做好复习反馈检查,力争做到“课课清、段段清、月月清”。每次考试的丢分和失误的试题要及时订正,应当把平时反复易错的习题有目的通过复印、剪贴的方式汇总,专门誊写在专用的错题本上,归纳总结失误的原因。通过反复的、阶段循环式的针对性训练来提高复习效果,使学生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6. 要细心梳理基础知识与概念,明确中考考查的能力要求
中考一轮复习非常强调基础知识的自主梳理和归纳。由于一轮复习不是单纯的第一遍复习,也不是基础知识的单纯记忆,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坚持依纲扣本,加强基础知识薄弱部分的梳理,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实现锦上添花。只有基础知识理解透彻,才能记得牢。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概念、规律)要以教材为本,知识梳理的一般的方法有概念图、网络图、表格、插图、笔记、口诀等。比如:光的反射定律可编为:“三线同面,法线居中,哪来哪去,角度不变”;电路识别可编为:“简单电路四元件,源器线加电键,逐个顺次是串联,电路分叉属并联”。要挖掘教材,注意细节;要重视教材中插图、表格和图表的研究。比如:基本概念的复习,要重视教材内容的挖掘,注意教材每幅插图、图表所蕴涵的物理意义以及其中蕴藏的学科规律。对一些易混淆的概念,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否则更易发生混乱,比如“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相互作用力与相互平衡力”等。
其次,要理清考点,明确考点的考查要求。教师以“中考指导书”为纲,按一定的单元顺序,抓好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规律的应用、基本公式的运用三大环节;注意把握考点本身的基本含义及主要内容,注意不同考点的重组和内在联系,要求学生做到“基本概念熟悉在心,具体内容理解记忆”,不断温故知新。
7. 要着重理科实验复的细节复习与针对性训练
中考物理历来将实验技能与科学探究活动的考查作为重点。各地中考理科试卷中的实验题及与实验相关的题目已占全卷的30%左右。在“一轮”复习中,要加强典型的实用性实验训练。这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体验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还能提高复习应考的兴趣。一轮复习中要切实掌握实验题的类型及要求是解答物理实验题的关键。要重视每一个课本实验。学生要认真弄懂实验目的、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试验方法和步骤,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和结论,处理试验中出现的非预期现象,重点做好以下实验环节的复习。比如:比如重视小实验、小制作蕴含的物理原理,强化实验方案的基本设计,关注实验操作的基本细节,留意实验现象的细节特征,提高实验探究结论推理能力,注意实验图像数据分析与处理,强化实验故障的分析与排除,重视基本仪器的使用与操作。
8. 要着眼自身诊断,认真查漏补缺,狠抓薄弱学科
学生要认真、客观地对以往的过程性考试卷进行分析。看看以往考试哪些类型的试题失了分,弄清失分原因。比如,是基本知识没掌握好,思维能力跟不上,还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审题不仔细,或者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好。要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因为距离中考的时间有限,要坚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针对性的加强“瘸腿科目”的补缺。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分析看看哪科没考好,冷静分析丢分原因,判断该科是不是弱科。在找出学习的薄弱环节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抓紧一轮复习时间,多补薄弱学科的基础知识,避免中考时“瘸腿科目”拉分。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针对弱项科目找一些基础班补习基础知识。另外,根据作业或复习中的练习暴露的问题查漏补缺,若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千万不要钻“牛角尖”或置之不理,可以请教一下老师或同学!
9. 处理好教材与资料的关系,提高复习资料的辅
近年来,中考命题总体上仍遵循“保持稳定,重视基础,贴近生活”的命题方向。中考物理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概念、规律)要抓纲务本,以教材为本。因为考纲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根本,资料是复习的补充,所以抓纲就是要正确认识考纲对复习的指导作用;务本就是要充分利用教材,拓宽知识内容,延伸课后习题。挖掘教材,注意细节。目前,市场上的中考复习资料很多,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没有经过精心选择的复习资料,不但不能提高复习效率,反而会降低效率,甚至是出现负增长。在资料选择上,要有针对性,严格筛选,决不能滥用。中考复习一般一门学科配置1~2本综合性中考复习用书就足够了,建议以“中考指导说明”为基础,再辅以其他精选的材料(如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做到择其“精”者而用之,坚持举一反三,“以一当十”,即听懂一题会解一类题,切实提高资料的使用效果。现在阶段,学生都有一种过分依赖资料的习惯性心理,容易把课本丢掉,要注意对这种不良现象,决不能舍本逐末。
10. 稳定心态,加强学生考试心理指导
教学服务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实践教学;产学与技术服务;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266-03
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和学生技能培养的基石,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对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方式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我们也花大力气进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改革,在我学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各类实践教学条件得到巨大改善。我机械系为积极主动适应韶关市和广东省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坚持学院的办学定位和方向,深化实践实训的教学改革,实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竞赛、对外培训和对外产品服务等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现状及问题
虽然我系实训基地的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实践教学与学生技能培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设备不成体系,功能比较单一。目前,我系的实训基地的生产性设备主要以数车数铣为主,在数量上不成规模,在体系上还与现代制造业的产业链要求差距较大。同时,由于受资金设备场地限制,尚未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平台,不利于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除数控实训基地外,其他实验实训项目还有不少停留在演示和验证的层面上,缺少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
2.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相对缺乏。虽然我系有不少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但与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合作还不够紧密,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不能满足我系的需求,在顶岗实习与就业的对接上也存在较大缝隙。由于缺乏校企深度融合的机制体制,我系与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的订单培养还很少;用工型顶岗实习虽然能提供大量的实习工作岗位,但企业的核心利益是创造利润,产学容易发生断裂。
3.服务产业行业企业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我系虽然有一定的产品服务能力,但产值依然较低,产品单一,自主设计生产能力不强,学生参与度不高,在对外技术服务的项目研究、技术改造、设备维修等诸多领域还介入较少。
4.学院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尚待完善。我系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需要解决人员编制、设备管理与维护费用、管理制度相对缺乏的问题;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创新合作共赢机制,增加合作的紧密度。
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原则和方向
1.基地建设能适应区域产业的发展。广东省及韶关市正处于产业调整、结构优化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韶关以莞韶产业转移为契机,努力打造的广东装备制造业总部基地,从根本上提升韶关市现代制造业的规模和实力,人才需求量和员工培训量大为增加。我系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建设实训基地时,充分考虑了与产业行业的对接,较好地适应了韶关及省的产业布局和行业需求。
2.跟随和适应各级政策精神。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贯彻《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及广东省关于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系列文件的精神,落实《韶关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的要求,大力改善我系的实践教学条件,破解困扰我系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和管理上的难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深入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认真学习《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基础上,积极响应《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为宗旨,以面向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为指引,以就业为导向,结合我系的基础条件、办学优势、办学特色等实际情况,以校企合作为目标建设实训基地。
3.坚定不移地依托韶钢,深入发掘企业办校的优势。积极寻求校企双方的利益共同点,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十二五”期间国家支持鼓励企业办学的诸多优惠政策,创新机制体制,摸索利用企业现有资源的“学校使用,企业获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资源共享、资产共有的校企合作模式。
4.坚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按“三级平台、两条路径、六个节点”的人才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打造“产学证赛”的人才培养特色,基地建设必须围绕畅通路径、培育特色、创新模式三个层次任务而展开。
“两条路径”,即一条关键路径,由双证书、技能竞赛、就业型(用工型)顶岗实习三个关键节点组成,是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主线;一条辅助路径,由第二三课堂的考证培训、学生社团活动、对外产品和技术服务(如实习工厂的加工服务,维修服务队的维修服务)三个关键节点组成,它是对关键路径的重要补充和丰富。对六个节点进行资源的重点配置和质量的重点监控,在此基础上实现节点的“三个结合”,即在教学过程中,双证书与考证培训结合、技能竞赛与学生社团活动结合、顶岗实习与社会服务相结合;通过节点的有机结合,形成既能互相促进又能自我完善的培养双路径。在路径上,按层次递进的能力养成规律构建包含单项实训平台、综合实训平台、岗位技能平台的“基础―综合―岗位”三级技能培养平台。
三、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内容
按照见习、实验、基础实训、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分阶段的实践教学要求,建立和完善“基础―综合―岗位”三个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和完善各系各专业既能共享又能体现不同专业侧重的校内外功能多样化、服务能力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①围绕院级重点建设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兼顾“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建设机电维修实训基地。②以数控技术专业为核心,以现有数控实训基地为基础,完善配套生产加工类设备和模具制造类设备,建设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③加强网络技术、虚拟工厂、虚拟流程、虚拟生产、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在节约资金的前提下提高实训基地的生产性。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①深化与韶钢的校企合作。韶钢现在已经并入宝钢集团,即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高峰,借助与韶钢的亲密关系,力争韶钢为我系提供充足的就业和顶岗实习岗位,我系也能为韶钢员工招聘提供多一种选择。②本着“互惠双赢”的原则,大力开拓韶关外,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合作企业,开展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力求在“十二五”期间,增加5~8家企业为校外实训基地,保证每个专业都有较为稳定的校外实训企业。
3.提升基地的服务能力。①《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湛江钢铁生产基地”,而湛江钢铁生产基地是宝钢集团控股的,同样由宝钢集团控股的韶钢集团将会成为湛江钢铁生产基地建设的主要参与者。我系必须未雨绸缪,抓住即将出现的大量员工岗前培训、员工职中提升、订单培养等机会,为区域产业行业企业发展做出贡献。②依托实训基地,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将实训基地建设成为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基地和社会企业培训的桥梁;依托实训基地建立产学研结合基地,鼓励学院教师积极申报韶钢科研课题,积极参与韶钢科研项目,扶持创新人才和优秀团队成长,将实训基地建设成为产学研结合的平台。
四、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辐射及影响
1.坚持“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服务专业建设,重点突出,特色鲜明”。针对韶关地区和广东省产业发展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围绕我系重点建设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数控技术两个专业,经费投入向它们集中,资源配置向它们倾斜,教学科研项目建设向它们聚焦,示范效应向设备类专业群和制造类专业群辐射,力争建设2个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2.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配合我系“三级平台、两条路径、六个节点”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索,以保证学生具有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提高实训基地使用率,提高实训基地的投入产出效益,以利于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重点开展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将实训基地建设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等职业教育多功能实训中心。
3.生产及技术服务方面。①面向韶钢集团、宝钢集团和湛江钢铁生产基地开放实训基地,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全方位增强我系服务于企业和地区产业发展的能力。②以扩大实习工厂的生产能力,丰富产品系列,提升自主设计开发产品的水准,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原则,科学论证实训基地的设备选型和建设规划。③以扩大基地对外培训和产品服务为基础,提供效益,增强实训基地的持续运行能力;积极寻求省、中央各项财政支持,通过创新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达到自身造血的功能,使我校基地获得长效、健康、稳定的发展。④建设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寻找校企的共同利益点,拓展合作的项目和功能,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在“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顶岗实习、开发课程、教材编写、企业产品开发、培训职工和输送人才等方面的作用,使学校、企业、学生获得三赢,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⑤充分利用实训基地设备改善的时机,深入挖掘实习工厂优势,积极开展产学结合,提高生产效益,在加强与产业对接的同时,强化实训基地的造血功能。
4.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①完善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双证教育,合理安排学生实施生产性实习实训,让学生在技术上取得“双证书”的同时,能真正体验到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协调发展。②开发新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种类,扩大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量;加大实训基地的开放程度,努力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生的技能竞赛提供更大的帮助,争取在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突破。③加强双师培养。通过企业兼职、学术交流、进修培训等多种手段,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实训课程开发、实训项目研制,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通过系级教科研立项等形式鼓励教师开展实习实训教学模式改革和新技术应用类课题项目的开发,提高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研究能力;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横向课题和专利申请,提高教师技术服务的能力。④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从行业企业选聘大量专家、技能师等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我系兼职教师的比例,由其对学生实习实训进行专项指导。同时,对兼职教师进行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师职业规范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兼职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确保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管理与运行机制
1.创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以实习工厂为主体,将生产性较强的设备场地配属给实习工厂,实行企业运作模式,进行成本效益管理,提升校内实训基地的专业化管理水平,提高实习工厂的产能和利润。在生产与教学发生冲突时,通过时间错峰、学生辅助等方式加以解决。
2.改革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体制。突出教学设备管理的重要性,重视教学设备的维护、维修。成立实训基地办公室,配置一名专职设备管理员,在兼职设备管理员和维修服务组的帮助下,对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学设备实行精细化管理,提高教学设备的使用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3.建立和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相关管理制度。重视校外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给予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工作更多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努力探索“长效、稳定、三赢”的校外实习工作新局面。
4.建立我系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网络信息管理平台。进一步提高实习实训基地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实现“校内资源共享、校外质量监控”的实训基地管理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5.成立我系兼职的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协调组。制定我系职业技能竞赛的工作规划,出台教师、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相关培养和奖励办法,积极发展和培育各类技能竞赛型学生社团组织和协会,为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储备优秀选手资源。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教学“十二五”规划项目 课题批准号2012JK123;广东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课题批准号 20120202050
教学服务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 独立学院 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管理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of the Independent Institute "Student Development
Centered" Teaching Management Service System
WANG Nini[1], CHEN Feng[2]
([1]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chool,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2] 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2)
Abstract Particularity of independent college development and the status quo of social development required students pay more attention to independent colleges' subjectivity in personnel training, to build students' development as a center of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ystem. It needs to attract students and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to participate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arget system,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student assessment system and teaching service system. Fully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ependent Institute of utilitarian and welfare roles, proper handling and respect for the student body to streng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education and guidance, to promot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develop.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anagement service system
独立学院是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而产生的,是市场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产物,其独特的筹办模式和当前社会发展状况,要求其必须构建以学生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体系,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
1 独立学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服务体系构建的必然性及有利条件
教育既受政治制度的影响, 又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①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服务体系顺应了时展要求,符合教育界关于应该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作用的主张,也符合独立学院自身独特性的要求。
(1)独立学院非公益性办学模式决定了独立学院需要依据社会需求培养合格人才。学生每年缴纳高昂的学费不仅承担了自身接受教育所需要的费用,也为母体学校和社会投资者提供了可观的投资收益。投资回报体系的良好运转,取决于产品是否有市场。独立学院出售的是教育服务,学生的就业情况是检验其产品是否获得市场认可的重要标准。
社会发展对求职者在德行行为、职业能力、人文素质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随着国际教育资源的进入以及人口增长的变化,能否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成为高校竞争的关键。②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服务体系,是独立学院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重要抓手,也是能够在竞争中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
(2)独立学院学生作为市场主体的身份特征更加突出,要求更高水平的教育服务。独立学院的学生完全靠自己及家庭投入购买高等教育服务,那么独立学院教学服务质量的评价主体就应该是学生。对于服务于学生学习成长的教学管理服务体系,学生不仅有权进行评价,更有权参与其构建。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服务体系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吸引学生参与,重视学生反馈,不断改进服务水平。
(3)独立学院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学队伍,有利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服务体系的创建。教师队伍中中青年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教学战线的主干力量,对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中青年教师,更加容易接受并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愿意接受并使用新的教学手段,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变革教学方式。行政管理、服务人员中的中青年也是人数众多,是管理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他们敢于创新、乐于创新,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服务体系的有力推手。
2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在传统分析框架下,权力成为指挥棒,教学管理服务体系无法有效地服务于学生发展。独立学院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新构建教学管理服务体系。
(1)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培养目标体系。教学内容的选取、培养目标的确立必须与学生对接、与社会对接。邀请长期从事相关专业教育、课程教学的专家学者参与,保证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培养目标的科学性;邀请社会相关行业、岗位的资深工作者参与,保证教学内容和教学培养目标的实效性;吸引学生,确保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身心发展的实际。确保内容和目标的科学性,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运行。
(2)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体系。传统教学评价体系包括督导评教、学生评教、教师互评,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求。学生评教机制的建立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承认和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但这种机制也不尽完善。③
学生和聘用学生的社会组织应当是教学评价的主体。发挥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可以使管理服务者更加有效地掌握学生需求,用人单位的评价对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影响深远。把用人单位评价前移到学生培养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避免负面信息在社会上的传播。
(3)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生考核体系。学生考核当前主要包括课程考核、学生学年综合测评两个部分,教师和辅导员发挥了主导作用。没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看不到社会需求对学生考核的导向作用。
正确的导向应该是社会需要什么学生就学习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考核就考什么。学生未来的两种角色――公民和劳动者――决定了学生考核的指挥棒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4)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服务体系。完善“教学”服务体系。行政人员要主动服务教师,快速响应教师相关要求,服务于“教”。要服务学生,积极听取学生反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安排教学资源,服务于“学”。
完善“用学”服务体系。调动教师积极性,鼓励教师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对学生成长成才有利的、与就业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鼓励教师参与学生的专业见习。要拓展实践教学的思路和平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吸引社会单位参与,创造大学生走进企业、走向社会的机会。
完善学生自我成长的服务体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改进选课、学籍管理机制。借鉴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建立激励为目的完善学生成长档案,④提升学生的信心。实行学生“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 “三自” 管理,⑤培养学生自我成长的能力。
3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体系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公益性和功利性之间平衡关系
独立学院不是完全公益性的,但也是高等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其运作管理必须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如果过于重视投资收益,忽视对教学规律的探索,其发展就容易走入短平快的歧路。教学管理工作只能停留在面上,就是片面强调培养学生与就业就职相关的“动手能力”,忽视对学生包含人文素质、道德素养、团队精神等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独立学院必须实现公益性和功利性的平衡。可以学习英国的督学制度,由教育主管部门全面评估独立学院承担育人公共职责的情况,是否为所有入校学生提供了公平的教育服务,以此作为对独立学院教学考核的标准。⑥
3.2 尊重学生主体性与加强引导的关系
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决定了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一方面,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不足。有学者进行过调查,发现相当数量的学生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极少数同学能够科学规划课余时间。⑦这就需要学校对学生加强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发展。
另一方面,当前教育体系制约了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大学之前的圈养和进入大学后的放养所形成的强烈冲击让相当一部分同学感到困惑和迷惘,甚至导致相当数量的同学自我放纵,旷课缺勤、迟到早退等消极现象频发。这也要求学校对学生强化教育引导。
由此看来,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的教学管理服务体系中不能缺少教育引导的功能。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⑧以此作为培育学生主体性的和构建新型教学管理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
3.3 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师和行政人员是直接提供教育服务的一线“产业工人”。教师群体不仅承担学科教学任务,也是推动教学改革的核心力量。教师的成长发展和教师队伍的优化壮大对于高校教学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独立学院应该重视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必须把帮助教师成长作为重要任务,在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服务体系中,促进教师和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良性互动。
课题项目:本成果系学校高教研究课题,编号为XXY B1309的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① 蔡克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 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0.5.
② 龚发云.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7.6.
③ 王妮妮,陈锋,吕庆飞.独立学院“学评教”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0.2.
④ 陈鹏.试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J].宜春学院学报,2009.2.
⑤ 杨利军.探析 “以学生为中心” 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6.2.
⑥ Ofsted,The Framework for School Inspection in England under Section 5 of the Education Act 2005,from September 2009 [Z]. London:Ofsted,2009.14,26-27.
教学服务的建议范文4
【论文摘要】本着满足企业需求,实现学生顺利就业的职业教育理念,笔者在从事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对高职酒店管理系列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对这些方法及实践经验加以总结,提出了职业化教学法,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推广。
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实现被教育对象的顺利就业。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受教育者在学习期间能够掌握所学领域比较实用的操作技能,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如何让受教育者达到行业要求。就成了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而目前大多数高职人才的培养都沿用本科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能被充分调动。毕业时既没有技能优势,在理论上也远不如本科生,无法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导致高职生的社会认可度不高。
在从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笔者发现要解决上面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既能掌握专业技能.又乐于主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做一个标准的职业化酒店人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了一套方法,并在运用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将其定义为职业化教学法。下面以《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为例,对职业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加以阐述。
一、设定教学目标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后具有餐饮服务的常识(中、西菜点知识,酒水知识等),具备对客服务的意识(重视服务的价值,即笔者曾提过的“服务为王”的价值观)。掌握餐饮服务的基本操作技能(例如。托盘、斟酒、折花、摆台、接受预定、引领入座、点菜、上菜、分菜及结账等),能处理餐饮管理中的基本问题(例如,餐前小会、分工及处理顾客投诉等),拥有餐饮服务者的气质(站姿、走姿、谈吐及基本的肢体语言等)。在毕业时,能够顺利实现在东部沿海的中高级涉外酒店餐饮部门就业。并具备一定的成长空间。
这些目标中有些需要在课堂上着重强化.有些则要求学生课后的自我巩固;有些需要教师利用案例加以诠释,有些则要求学生亲身体会。因此,在围绕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根据知识技能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职业化能力的培养。
二、几种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分析
(一)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输理论知识
这种方式目前仍为最普遍的方式。学生在课堂上非常被动地吸收枯燥的理论知识.使得原本有趣的专业课程变成了睡觉时间。据了解,采取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师有两大原因:一是自身不具备专业实践技能,因而无法传授给学生:二是学校缺乏实训条件,也只好做无米之炊。
(二)盲目使用多媒体,大量地填充影像资料
最近几年.多媒体教学被认为是提高学生积极性和推动教学互动的有效教学手段,于是不少教师和学校对多媒体教学趋之若鹜,不根据专业及课程的实际情况,想方设法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有些教师多媒体课件仅仅是把原来的文字榜书内容敲上去。有些则填充大量图片,还有的干脆成了电影欣赏课。当然,也不乏运用成功的例子,但更多的还是流于表象。
(三)机械运用案例分析,像在培养阅读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的双师教师非常缺乏,有不少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而学校又没有相应的教师培训计划,在从事教学时只好从理论到理论。特别是在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时,由于缺乏实际经验,教师分析案例空洞无力,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主要表现为案例教学针对性不强,无法体现具体工作岗位的工作要求和过程,教师仅对案例文字进行分析,不能延伸到具体的岗位工作中去,尤其在案例中事件的处理上,仅凭想当然的分析。这种乌托邦式的职业教育方式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尤其是对应变能力的增强没有发挥作用。有些教师甚至把案例当堂拿出来让学生阅读分析.俨然成了阅读课.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三、职业化教学法的运用
(一)讲解知识要领,演示服务技能
按照“理论够用”和“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先讲解基本理论知识,然后演示服务技能。例如,在讲到西餐摆台操作技能时,教师先讲解西餐服务与中餐服务的异同,然后把西餐摆台所需的餐具展示给学生.并告知每种餐具的摆放位置、先后顺序及相关要求,接着由教师亲自演示两遍给学生观看(其中,第一遍会按照标准操作摆台,并逐一解说要领,当学生完全看清楚后.第二遍则会有选择地在某几个操作上出现偏差,让学生找出问题),最后再总结摆台的要领.并编成口诀,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记牢。
(二)练习操作技能,逐个纠偏达标
当讲解完一项操作技能后,要求学生课后去体会,在下一次课堂上,学生需要在教师面前练习操作。练习一定时间后,教师逐一审核,指出不足的地方,讲解纠正的方法,并挑出其中几位较为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帮助不达标的学生提高技能水平(这种方式在实际运用中很受学生的欢迎。一方面.学生之间的交流使他们都处在比较放松的状态,更容易纠正提高;另一方面,对于较优秀的学生,则可以培养其基层督导的沟通能力),每一项操作技能结束练习之前。教师再逐一审核,并考评打分。计入平时成绩,以督促学生端正态度,认真练习,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标。
(三)分组模拟演练。融汇职业精神
模拟演练是酒店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模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悟酒店职业精神。在《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该项目结束后告知学生下次课堂演练的内容及相关要求,并安排各组学生提前到附近酒店参观考察。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讨论并练习。演练课上,每组学生就是该项目的一个团队,共同完成该项目的全部流程。这样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有利于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例如,在讲解餐饮对客服务过程时,小组中的成员分别扮演迎宾、服务员、收银员、基层督导员等角色,由另一小组成员扮演顾客,如此循环。表演结束后,请各小组代表分别提出提出本小组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四)案例讨论分析,培育管理思维
案例分析教学可以提升学生能力,尤其是对统筹管理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特点要求教学中必须遵循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过程。在前面基础知识讲解和大量技能实训基础上,科学地安排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挖掘学生的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案例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视频资料。案例分析课上,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讨论并总结出本小组的意见,由其中一位代表发言。各小组发言结束,教师解答学生提问(主要是解答学生在讨论中存在疑惑的问题)。最后,根据学生的发言和提问.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加以综合分析,从而使学生学会“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分析问题方式,懂得如何用理论指导实践。在教学实践运用中很受学生的欢迎。
实施案例教学有两个问题要注意:一是教师要提前至少一周将文字案例印发给学生,或提前一周将视频资料给学生观看:二是案例的内容应该与前一阶段的教学内容相符。
(五)专项技能竞赛,重点突破提高
从某种意义上讲,《餐饮服务与管理》是一门经验学科.对操作技能的要求高,学生在毕业上岗前必须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在课程教学中,必须不断巩固学习成果。
教学服务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实践教学;任务;专业核心能力;关键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251-01
一、服装工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依托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三个依次提升的层次,突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服装行业的多岗位转化和岗位工作内涵变化所需知识和能力的需要,综合设计开发服装工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服装工艺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专项训练、部件制作和成衣实训三大模块,涵括了半身裙、连衣裙、裤子、衬衫、春秋衫、西服、中山服、大衣、旗袍、礼服10个服装类别的部件制作及成衣制作。服装工艺实践教学强调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广泛性、实用性和超前性以及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和模块化。
二、服装工艺实践教学模块设计
按照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的先后顺序,设计、开发服装工艺实践教学模块。
三、服装工艺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研讨
(一)服装工艺实践教学指导思想
区别于传统的固定内容、同一顺序、同一方法的机械训练,采用“任务驱动,项目为导向”的方式、方法组织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内容、课程组织结构、授课方法、授课顺序都是围绕应用项目来进行。项目目标即课程的综合目标,项目下划分任务、子任务,每个任务、子任务下都有自己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操作要领,以任务为驱动,带动整个实践教学。
(二)“任务驱动,项目为导向”的服装工艺实践教学课程结构
应包含任务、学习目标、背景介绍、内容及学时分布与能力范围。
(三)“任务驱动,项目为导向”的服装工艺实践教学课程实施
1、整体把握。
1)依据教学与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适应岗位工作需要为目标,兼顾学生兴趣爱好、设计开发任务。
2)以学生为中心,以操作经验为指导,强化实战技能,激发学生潜能。
2、任务选定。任务,可以是一个小的部件制作、一件成衣实训或者是一个工艺单制作。任务的选定主要依据教学与学生实际,设置同一任务的多课题,满足学生兴趣与能力培养的需要。例如,女衬衫领子的制作就可以有:坦领、立领、立翻领、装饰线、拼接、镶边、滚条、花边、刺绣等多个课题供学生选择。
3、问题分析。针对所选任务与课题的不同,进行主要问题主要分析。例如,贴袋制作的主要问题有:贴袋的外观以及缝型的选用;贴袋的工艺方法、工艺步骤;贴袋的质量控制;贴袋的耗用时间;贴袋的变化工艺。
4、组织形式。模拟工厂实际工作情景,采用多元、动态的组织、训练方式。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操作、项目或任务小组,也可以是工作室的形式。
1)个人独立操作:适用于内容少、操作简单的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基本工艺的能力。
2)项目小组或任务小组:适用于成衣实训或工艺单实训。通过小组研讨、分工合作,培养团组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工作室:适用于具有一定难度的案例研究。由专家带队,进行企业项目的开发研究,激发教、学人员的教、学探索精神,体现专家治学。
5、实训指导。围绕“学生需要我做什么?我能做什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训指导。
实践教学以其自身的顺序、方法、步骤完成知识能力的养成。实训开始前,指导教师要凸显任务及其背景介绍,增强学生对实训的感性认识,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结果的冲动与愿望。实训中,协助学生完成任务,做好指导记录。允许学生对同一课题有不同的思路和解决方法,鼓励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答案。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指导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发挥关键、主导作用。对整个工作流程有完整、清醒的认识,对任务的实施过程、质量监督、时间耗用能全面掌控。
针对个体能力基础与任务难易程度的不同,实训指导可以采用技术讨论、问题探究、案例指导、协作完成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解决问题,确保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促进任务阶段性成果的及早出现。
6、考核评价。实训结束后,学生上交任务报告,指导教师依据指导记录与任务报告给出面向过程的质量评估。将实践能力和项目能力纳入考核范围。
教学服务的建议范文6
1.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教育信息一体化现状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与网络的时代,在这一时代之下,人们的生活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与学习都通过信息网络以数据的形式记录下来,伴随着保存的数据越来越多,我们实际上正在逐渐地步入一个充满大数据的时代。有资料将大数据定义为:涉及的、巨大的、没有办法通过人工在所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截取、管理以及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信息,以帮助人类能够进行正确的决策目的[1]。
与此同时,大数据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数据量大、数据形式多样化、数据流动的速度较快以及数据价值密度比较低等。这四大特征的存在,决定了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能够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使得人们的生活形式与学习形式更加的丰富多彩。
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已开展了二十几年,但主要是以文献检索课方式进行,目前信息素养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构建良好的信息素养一体化教育体系是适应这一要求的重要举措。探讨如何将信息素养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和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以实现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整体提升,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十二五”以来,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国高校在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在信息素养教育一体化教育模式等方面存在差距。据笔者调2012年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并不高,信息意识不强,信息道德匮乏,如不尊重知识产权、学术规范等,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对信息素养教育重视程度还不够,没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一体化教育模式。
2.基于创新视角下的分析新型综合网络平台的必要性
时代在发展,亟需创新型综合人才。本科生是创新能力的生力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大学生抓起,夯实基础,才能枝繁叶茂,生生不息。多种模式下的新型综合网络平台集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从多个方面多个视角打造校园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21 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时代,而知识经济则是以创新的速度、方向决定成败的经济。在这样的时代里, 只有创造性人才才能掌握主动权, 也只有创造力开发才是人类通向 21 世纪的保证。因此,作为21 世纪人才培养基地,高等学校,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创新理念。如何引导?首先,必须要走出计划经济条件下传统教育的误区, 必须要从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创造教育为中心的素质教育,这有赖于建立一体化的信息化平台。再次,是自主教育,创设问题情景与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也许信息一体化平台的支持。
在新时期新条件下, 我国高等教育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 提出了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的转折, 是适应 21 世纪新时代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根本标志[2]。因此, 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教育、管理、服务平台, 已成为高等院校迫在眉睫的任务。也正是因为如此, 当今高校学生校园网络平台才会像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面对这种形势和情况, 高校教育者们必须以全新的态度, 重新认识校园网络平台的重要作用, 使其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实现培养创新应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3.新型一体化综合网络平台的整合与协同
3.1 一体化的总体思路
所谓一体化总体思路,是在综合考虑学校教育、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需求的基础上,从全局和整体的高度规划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方针、策略、发展规划与实施计划,全面考虑硬件环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管理规范建设和支持机制建设,按照规划协同地推进学校信息化。而要搞好高校创新教育、管理、服务信息化的一体化建设,关键是要抓住科学全面的总体规划和协同有序的项目实施两个环节。
3.2 科学全面的总体规划
做好总体规划是搞好高校信息化的关键,总体规划的制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在充分了解学校的信息化现状、需求,特别是学校发展对于信息化的需求的基础上,结合IT技术的发展形势做出科学、全面的规划。
3.3 协同有序的项目实施
总体规划做好后,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项目的组织实施。项目的实施有很多需要考虑的问题,如项目组织者的选择、软硬件的选型、实施队伍的选择、实施进度安排等等,但是,从宏观组织管理来说,有两个方面一定要特别注意,一是协同,二是有序。
在信息化建设中,硬件环境(包括网络与服务器系统)和软件系统需要协同建设,硬件环境的建设可以适度超前,但不必过于豪华,否则会导致资金的严重浪费;软件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要及时跟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