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总结范文1
关键词:人物教学初中历史课应用研究
一、人物教学在初中历史课中的应用特点分析
(一)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根本追求。历史上的很多重大事件都是历史人物促成的,学习历史人物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学习历史知识点的过程。主动性既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具备的学习素质,又是教师在课堂上应当贯彻的学习目标,因为学生具备学习的主动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一直是学习者及教学者必须关注的,因为只有学生具有自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深刻地认知自己学习的优势所在。人物教学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说,因为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从而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这个角度上说,能够真正立足在学生认知特点及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学习及掌握,这是人物教学最大的特点。正是在这个意义来说,人物教学的最大教育规律展示,就是因为人物教学能够在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展示人物教学的教育规律。
(二)以较小的学习目标,作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人物教学应用于教学时,应当将学习内容划分成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让学生在完成较小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更大的目标,进而取得学习进步。在初中历史学习阶段,学生很多时候都不能够定过大的学习目标,这是因为初中历史阶段的学生的注意力有限,很多时候较大的学习目标反而会阻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人物教学的学习理念下,必须使得学生不断地实现较小的学习目标以推动学习进程。因为在人物教学理念之下,真正推动初中生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就是建立在学生不断完成较小的学习任务的过程之中的,只有真正立足初中生更好地完成较小的学习任务基础之上的学习过程,才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更是有利于学生学习不断进步的。
(三)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进行课堂的设计。历史人物教学在实质意义上是必须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待。在传统学习方法看来,教师始终是课堂上居于主导地位的知识的传授者。但是在人物教学看来,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并让学生在发扬自己学习主体的积极性的过程中,展示人物教学的教育教学规律特点,因为只有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作为知识的学习者,同时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也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要推动力量进行,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之中感受到学习主动性的巨大力量。人物教学就是立足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积极推动课堂学习效率,因为只有教师不把学生看作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动寻求者,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真正展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的熟练程度,这是人物教学在课堂设计过程中展示的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方面。
二、初中历史课课人物教学过程的现存问题总结
(一)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学习知识的引导。在初中历史课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作用,仅仅把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不能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这就使得强制性灌输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是作为课堂知识的强制性灌输者,而不是作为课堂知识的引导者,就容易使得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能真正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也不能够真正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限制学生兴趣的提高,不能让学生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对待学习。教师强制性地灌输知识,对于学生学习知识的负面作用明显,不能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强制性地把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灌输给学生,不让学生进行独立式的思考过程,这是初中历史课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教师缺乏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平等心态的树立,要求教师以一种公正无私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是使学生回归学习知识的本真面目的重要手段。在实践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很多时候不能树立真正的平等的心态,对学生区别对待。正是因为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之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分开教育,造成一些学生学习知识的负面情绪,不能真正营造平等的课堂讨论氛围,使得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陡然下降。同时仍然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不平等的心态不利于学生学习,不能很好地总结学生的学习方法。因为教师始终对学生抱有偏见,这就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之中不敢于突破原有的传统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是在教师的灌输知识下不断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记忆,这对于实践教学来讲显然是无益的。
(三)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初中历史课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很多时候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都是比较模糊的,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不能够很好地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学,使得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不能很好地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初中历史阶段学生功底不牢固,对于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书面,不能更好地转化为学习的实践状态,这是初中历史课教育教学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因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如果仅仅停留在书面的程度而不予以实践化,那么学生学习的知识是没有用的,也是徒劳的。从这个角度上说,初中历史课教育教学很多时候不能真正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也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这是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不能予以实践化,仅仅停留在纸面的程度,这在初中历史课教育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在实践教学环节必须重视的问题。
三、人物教学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任务驱动法作为人物教学的表现形式。总的来说,初中历史课教育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不断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的过程。在人物教学的理念之下,教师具体地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并要真正地把人物教学的教学理念融入实际教学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人物教学的教学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时候感受到自己成功的喜悦。人物教学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真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感受到求知的乐趣和快乐,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创新。人物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是以多种表现形式发挥实践教学作用的,从一定程度来说,任务驱动法是人物教学常见的表现形式。任务驱动法旨在教师真正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围绕相应的学习任务学习,在学习过程之中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的目的。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总结范文2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初中历史.实践探索.
Abstract: "Reflective Teaching" is the late 1990s, began to be educators in China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but also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one of the ways is the direction of education reform.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er reflective teaching is necessary.
Keywords: reflective teaching middle school history.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们每个人都有大量的生活经验,同时又对这些经验深信不疑。那是因为人们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形成的自己独特的观念和思想,时常都在影响着人们的行动。社会群体的成员拥有的信念和态度代表了他们的文化系统,反过来又体现于他们的行动中。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开展反思教学,逐渐成为反思型教师。对教师而言,他们是“朴素”的教育实践家,他们对各种教育教学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这种观念教师的头脑中往往是根深蒂固的。倡导初中历史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就必须转变历史教师教学的观念。
一. 转变教育观念
我们平常所看到的教师教育行为只是沧海一粟,我们看不见得隐藏在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之下的那一大片就是教师教育观念,“所谓教育观念,是教师在教师教育教学情景与教育教学历程中对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角色、课程、学生与学习等相关因素所持有的,且信以为真的观点,他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以及生活经验,构成一个互相关联的系统,指引着教师的反思与行为。教师观念不但影响着教师的知觉与判断,影响着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而且还影响着教师行为,他们往往是内隐的,未被意识到的。”
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初中历史教师反思教学就是指教师反思自己的内隐的未意识到的观念,重构正确的教育观念,这样才会给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实践带来进步。教育观念是对教育教学实践的认识。它包括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学习观、教学观、自我发展观等。“教育观念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而且对教师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也有重大的影响,尽管教师对此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但是当教师学习、尝试接受新的教育观念时,原有的观念就可能成为“过滤”新观念的篦子,拒绝更新新观念也拒绝从学习中获得成长。” 教育观念一旦形成具有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性,教育观念在教师专业结构中具有较高层次,因此说,转变教师观念是对教师一种较深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
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成为反思型教师,就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教师正确的教育观是教师角色转化的前提。传统的教育认为教师只是讲知识,而学生只是被动的学知识。这种观点严重的影响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互动。目前进行的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教法的不断创新,都是依靠教师来实现的。假如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教育观念不更新,那么各种改革都走形式,毫无实际意义。
第二,教育观念决定教师的教学效果。因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所以决定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时代相吻合,是时代对教师树立正确观念的要求。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只有教师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识和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时代背景相吻合,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完善、发展和巩固,为反思型教师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被认为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总结教育改革经验是指出“‘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或‘违背教师意愿’的教育改革,从来没有成功过。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很难的,涉及教师知识、信念、观点、态度、行为和兴趣的各因素的变化,而教师信念又在其中居于核心位置,统摄着教师的其他方面的品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思想的转变及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吸取传统教学中的精华,适应新课改的需要,转变教育观念,积极运用反思教学方法,促进自身专业的不断发展。
二. 倡导反思型教师
从杜威的观点中,我们理解为:反思型教师对课堂中的问题持积极的态度,他们能够连续不断地思考课堂问题,追求更好的教法和课堂管理方法,他们还关心自己的课堂效果能否给学生带来哪些利益;同时反思型教师还对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比较重视,他们知道为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不同的学生个体对学习条件和环境是有区别的。职称表反思型教师拥有一种良好的开放的心态,去倾听各方的意见,甚至承认存在错误的可能。反思型教师对信息的收集有自己的权衡标准和判断决策标准。而传统教师型教师对课堂和学生问题思考的较少,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也会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但他们只局限于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缺少理性的思考和认识。同样,他们对理论的东西几乎不关心,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传统型教师往往认为只有一种正确的教学方法,有时候他们也想创新,但考虑的较浅,不注重价值;他们有时也收集一些信息,结果是固守结论,机械行事,不会理性的判断。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总结范文3
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丰富其知识结构。为此,本文就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进行论述,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为传授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做些有益的贡献和研究尝试。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创新思维 知识结构
【引 言】
在新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广大历史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并依据新课标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氛围呈现了轻松愉快的变化。从课堂氛围分析,在一个课时内,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整个课堂充满欢笑声,课堂气氛活跃,传统的历史课堂似乎已远离了历史教学。但是,仔细分析学生的历史成绩,会发现比以往变化并不大,纵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会发现很多问题,诸如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理解不深入、不彻底,只重视表面的繁荣,片面地追求课堂活跃氛围,而忽略了历史课的本质,这样的繁荣是不足取的。
下面是笔者通过研究初中新课程改革后,总结的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些经验,现公布于众,请大家批评指正,以求得更大的进步,对于笔者的经验之谈,也希望大家能予以正确的认识,为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意义的标本和案例。
一、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新模式
新课程的推广是件大事,所以在实践过程中,怎样处理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是个引起争议的问题,有人坚持一切从头来,也就是全面否定以往的教学方式,有的对新课改质疑,认为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笔者认为,新课改与传统教学并不矛盾,只是要正确的处理好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1.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关系。新课程是时代的要求,但教学改革不能脱离传统教学,而是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目前,在新课程实验落实中,首先要总结传统教学的经验,找到传统教学中的长处。笔者认为,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是为学生成人成才服务的,新课改的目标也如此,不外乎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主动性,实行新课改不是完全抛弃传统,而是用新课改弥补传统教学中的短处,新课改旨在采用新的教学方式,用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学重点。
2.理论前瞻性和现实操作性的关系。新课标理论的前瞻性是不容置疑的,但其与历史现实环境局限的矛盾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教师进行新课程实践的瓶颈。在改革的浪潮下,新课改势在必行,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吸取多年来各种教学研究成果,结合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有的放矢地进行历史教学法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在历史教学中,要以新理念为指导,以传统教学为基础,并在实践中总结反思,进而把新课改理念作为新的教学习惯。
二、立足教学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历史教学目标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华夏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数千年的历史不仅内涵丰富,且生命力强,使得历史教育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学习历史知识可以使学生明辨是非,建立强力的爱国思想。学生在学习基本的历史线索的同时,掌握基本的历史事件,也就是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形成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并在学习中延伸拓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以史为鉴,展望未来,树立建设现代化祖国的理念。避免纸上谈兵,所以,历史教学要全面开花,正确地理解历史教学的作用。
1.理清思路,做好教案编写。在进行历史知识传授时,首先要求教师要立足整体教学目标,依据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历史的发展脉络,对教学内容做纵深和广度的剖析;再者,要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将教学内容灌输到学生心中,也就是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侧重地讲解课程重点内容。
2.明确目标,丰富课堂内容。注重学生智能方面的培养,智能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目标之一。首先,教师要灵活掌握,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学习时间,让他们课外阅读历史教材,并学会主动思考问题,然后进行学习讨论;二是教师的讲授要有侧重点,以历史逻辑联系为中心,也就是以历史发展过程为中心。三是历史教学要联系现代社会,既要谈古,又要论今,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体会历史对今人的影响和借鉴作用。
3.结合德育,培养爱国情操。发挥历史的思想教育作用,纵观历史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效果不明显,也就是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育的目标不言而喻,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再者是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教育;关于审美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培养教育,主要立足于世界史的教学中。课本中,关于中国史的思想教育比重较大,这与目前的教育体制有关系。
三、明确教学重点,尝试历史课堂教学多样化
新课标倡导教学形式多样化。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构建一个有趣味的历史大环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新课改进行中,要努力探索总结优秀的教学形式,改变传统教学的不足,使教学活动内容丰富起来。但是,有些教学形式还流于一般,效果不明显。教师可以将编导历史剧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大都会喜闻乐见,但设计是教师的重点,编演的目的要明确,学生要从中学到什么,是老师值得重视的问题。内容要尽量丰富,形式可以多样化,不仅要在活跃课堂气氛中学习,更要将历史剧中的主题思想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灌输到学生心目中。
【参考文献】
【1】王志芳,顾建. 关于初中生数学形象思维能力的一次调查研究【J】.中学数学月刊,2002(11)
【2】黄亮生.形象思维能力养成方法研究与实验报告[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4)
【3】张桂芳. 也谈历史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和方法【J】.历史教学,1993(12)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总结范文4
【论文摘要】: 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堪忧,加上各种教学条件的制约,严重影响了学生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面对课改,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树立自我发展意识,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农村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是学生发展的最大机遇,同时,新课程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机遇。作为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第一次重大改革,新课程对教师生存状态的冲击是巨大的,在新课程形势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学生成长的知心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课程改革的研究者,教学艺术的探索者。迅速转变观念,提高专业水平,迎接新课程的挑战是每一位教师无法回避的现实。然而,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蓬勃开展的今天,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实现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自我发展,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
一、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现状分析
1. 各校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薄弱
历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不必赘述。但在实际工作中,历史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在中学教学过程特别是初中阶段一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作为中考当中进行开卷考试,且在与政治课进行合卷时只占总分的30℅的历史科,引不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学校在师资配备和教师培训方面也将其放在陪衬位置,即使是师范院校历史专业毕业的教师,也往往兼任着政治、语文等其他科目。长期以来,历史教师普遍缺乏,好多学校的历史教学由课时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以达到满工作量的要求。或由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担任,这些教师大多未经过专业知识的培训,他们缺乏必要的理论素养,对理论的学习研究不积极,不接触历史教学理论,也就无法从理论角度来审视、指导、改进自己的教学。其中有部分教师,由于对教材的生疏,甚至把握不了所教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要求。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知识,许多历史教师可以说是知之甚少,更谈不上运用。
2. 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
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绝大多数是从旧教材,并且是从其他学科的旧教材中成长起来的,旧教材、旧教法在他们脑子里打上了很深的烙印。长期以来基础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成绩、轻方法。广大教师形成了只要把课本中的知识无保留、无差错地传授给学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的观念。在历史教学中,忽视历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内的情感目标的培养。学生历史学得好不好,关键是看其记忆力强不强,会不会背,他们难以参与课堂活动,很少,甚至没有问难、质疑的机会,无法体会到历史是一门充满活力、思维性很强的学科。这些都不符合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影响历史教学质量。
3. 教学条件简陋,教学环境差
农村中学普遍班额大,历史教师又缺乏,教师授课任务重,按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史地生等学科教师任课要达到每周15或16课节,教师疲命于常规教学及应付名目繁多的检查,很少能留出时间去给自己充电,加之受地域条件的限制,无从接触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更谈不上去实践运用了。农村初级中学教学设备较差,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有的学校甚至长期没有历史挂图,没有幻灯、录相器材,就算现在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和帮助下,个别学校装备了一、两个多媒体教室,使用率也不高,同时还得优先满足其他科目的教学。所有这些,都给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出了新的课题。
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历史课改,面对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所有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教学能力,必须努力实现自我发展,积极应对才能使新课改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做到使教学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使自己由“教书型”向“专家型”、“学者型”、“复合型”、“学习型”人才过渡。
三、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师自身素质的途径
(一) 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
历史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必须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顺应时代的要求,主动学习新课程的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实践。《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眼花缭乱的信息、无孔不入的传媒,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处在一个起跑线上,需要共同探索、共同发展,教学再也不是教与学的简单相加,而是教学双方“交互主体”,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只能是“平等中的首席”。
(二) 积极参加培训和自我进修,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历史教师应具有“专博结合、层次适中”的历史专业知识结构,不能因教师本身的历史功底而制约了历史教学的深度和力度,不能因教师的知识面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不能因教师的历史素养而抑制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情趣。首先,教师应重视自我学历的提高,积极参加函授、自考等学历教育,加强历史专业知识的学习,如果没有坚实的历史知识做后盾,那就谈不上做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其次历史教师除了精通通史之外,平日还应该广泛的结累知识,不断扩大知识领域,对与历史相关的政治、语文、地理、民族知识也应不断学习吸收。历史教师在具备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之后,还应大量学习、掌握、探索各种在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用到的专门技能,如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设计与书写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绘制图表与使用直观教具的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中的应变能力(即教师的教学机智)等。历史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才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勇立潮头,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再次,教师应订阅相关教育刊物,如《中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杂志,了解本学科教育教学新特点,把握本学科教育教学发展新动向。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历史教师的培训力度,多给基层历史教师提供一些参加各级培训的机会,教师本人也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新教材培训,参加新课程实验观摩、研讨活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三) 潜心教研,提高历史教学水平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随时都可能碰到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如历史课上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快下课了而学生讨论还没有结束怎么办?学生准备的史料不够完善还让他们继续展示吗?如何把传统教学与课改有机结合起来?等等。不少教师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考不够周密审慎,多为随即思考,而不善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总结归纳。所以,有相当多的历史教师虽有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很强的教学应变能力,但却很少把它作为一项专门问题加以研究总结,而使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不能得到认可和推广,长期以往教师也会感到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自身的理论素养也不易得到提高。
因此一定要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的研究素质,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参加校本研究活动,主动钻研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教师应依据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农村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克服新课程实施中的困难。教师还要认真研究和实践学习策略的教学,在丰富自己的陈述性知识及程序的同时,还要研究策略性知识,探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从而为学生提供策略上的咨询和指导。
(四) 自觉进行教学反思,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实践者、推动者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总结范文5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有问题分析
1.对历史教学重视不足。把初中历史课视为小三门已成传统,在考虑学科教学时往往被搁置一边,似乎重视初中历史教学将会喧宾夺主,影响主课教学,分散学生学习精力。因此对待初中历史教学只求过得去,不在全面提高素质上做文章。教学管理随意表现在课程课时设置上,有的学校初三不排历史课,或者课表上反映,实际没有,或者删改课时。在实际教学中,初中历史课也常常被挪作主课教学。这样的教学管理怎能正常完成历史教学任务?
2.教学效果差。不少非专业教师从事初中历史教学,主观上就给自己定位――不会教。因此课堂教学敷衍了事,课堂教学内容重点吃不准,难点讲不清,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有的改成自修课,现代教学媒体很少使用,谈不上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认真进行课堂教学。
3.教师能力有限。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有限,历史知识面太窄,一方面教师不能适应现代历史教学的灵活多变,自己的能力难以完全发挥;另一方面教师能力不足导致了教师备课的不充足,课堂知识拓展有限,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一些教师好大喜功,急于表现自己的学识渊博,教学偏离正轨,忽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掌握能力,造成教师讲得精彩、学生听得空白,影响了学生对初中阶段历史知识的掌握,致使教学成绩难以提高。再次,学生对历史课的重要性认识得不足。
4.学生积极性低。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第一年认真,第二年松懈,第三年不当一回事,究其原因是功利主义和中考指挥棒所致。学生心里有杆秤,初中历史中考不派用场,何苦劳神?因此学生对历史课堂教学的热情始终高涨不起来:有的上课走神,似听非听,似想非想;有的在历史课本下压着语、数、外的作业本,干脆偷偷做起作业来;有的在下面偷偷看课外书;也有的甚至连课本都不带,他们对教师的提问谈不上踊跃发言。
二、初中历史教学优化途径
1.强化对历史教师的培训。一方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选择专业的、知识能力强、思维开阔的教师;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对历史教师的培训,避免教师的落伍。要不断丰富历史教学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并对培训效果设定科学的评价机制。首先历史教师的培训不能钻牛角尖,造成培训内容枯燥、乏味、深奥,使受训人员不但不能完全掌握,还会把这种枯燥的讲授方式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造成了历史课堂教学更加枯燥、乏味;其次,培训形式要丰富、新颖,使受训教师能受到启发,从而跟上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丰富多彩、灵活风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要注意课堂导入的形式,尽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爱上历史学习。同时,要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注重历史知识与其他科目的结合,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如秦王扫六合的课堂教学中:第一,可与语文知识“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结合长城的存在,秦始皇的功绩,劳民伤财,当年的威风,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一粒尘埃。第二,可与地理结合,秦始皇扫平六国的根据地在哪?今天的陕西咸阳西安地区。还可以结合历史地理,深化学生的历史知识及能力。如在讲课中巧妙设计内容,让学生知道鸿门宴与阿房宫有多远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其次,要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课堂魅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另一方面有效地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帮助学生总结历史学习的规律。如对秦始皇、武则天等人物的评价,一般都会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在军事、农业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进行评论,同时结合影响社会进步的阻碍进行综合评价。
3.强化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历史是一门内容丰富多彩、知识蕴含广泛的学科,受很多学生的喜爱。可是由于中学生对学科的一些偏见和学生学习中的一些障碍等原因,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沟通,化解学生思想上的一些偏科行为,排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才能更有效地组织历史的课堂教学。
4.强化师生互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代表,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不允许学生对自己提出质疑。在新课标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对历史知识进行讨论。在学生面对困难时进行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教师要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因此,师生之间要互教互学、互惠互助,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参考文献
[1]吴慧珍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实现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8,(27):46。
[2]孙璇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4):154。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总结范文6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309-01
在新课改的进行发展下,教育界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实现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另外,初中历史阶段的学生历史观和知识体系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和具有固定思维的成人来讲,初中生的思维空间较为活跃,具有很好的想象力。因此,从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角度上看,在历史教学中实现情境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和可行性。
1.历史课堂情境教学的内涵
情境教学的重点在于对情和景的展现,情境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情景来展示一定的境界和意境。历史情境教学主要是指历史教师根据历史课本、历史博物馆等深刻蕴含情境的内容,在生动语言的叙述、真实可感实物的触摸下,主观创建的一种具有历史特点的生动画面。
2.初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的现状和意义
2.1 初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的现状。近几年,历史学习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初中历史作为和社会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课程,在新课改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历史逐渐关注的背景下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但是受我国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近几年,我国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改革发展效果不理想。一方面,初中学生的课业紧张,大多数的时间都用来学习语数外,没有过多时间充分学习历史。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学科知识体系 庞大,很多学生历史学习的基础较差,无法实现历史知识和生活情境的结合,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上存在困难。为了更好地促进初中学生对历史的学习,需要对初中历史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实现对情境教学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2.2 初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的意义
2.2.1 知识经济时展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出的挑战。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地位被重新确立,教育发展的目的变成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能够加强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欲望。
2.2.2 新课程改革发展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下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对知识的获得,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情感的熏陶,实现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
3.初中历史课堂情节教学的具体策略
3.1 创建生动逼真的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教师在进行具体的初中历史知识讲授时,要尽可能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历史情境进行再现,从而在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的同时,拉近学生和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历史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这种情境拉近的方式能够逐渐将其更好地代入历史学习中,不断提升历史学习的情感体验。比如教师在讲授秦统一货币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人们为什么将钱称作孔方兄,称贪财的人是钻进钱眼中呢?"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出示圆形的铜币,向学生具体讲解铜币的源流。再比如学习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第一章《原始的农耕生活》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历史书本上的农耕图,引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回忆,在古今对比中发现生活的相似之处,拉近学生和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
3.2 利用游戏创设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讲,通过游戏情境进行教学能够打开学生历史学习的心结。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添入适当的游戏环节,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分为中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历史知识的感悟。比如在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讲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分别代表不同的国家,并结合具体的背景对不同历史背景的历史内容进行阐述。通过游戏能够增强学生的代入感,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情冷暖。
3.3 积极创设历史问题情境,加强学生对重难点历史知识的把握。历史是对过去进行总结思考的学科,学习的目的是知史而明智,有效对当下的问题进行解决。但是现阶段,很多大学生的历史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对于所学习的很多历史知识理解不够,不能利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需要教师积极创设历史问题情境,加强基础薄弱学生对基础知识和重难点知识的把握。比如在学习《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这一课时,学习的重难点是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为此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假设我们面前有四种人,分别是法国波旁王朝的残余、法国的大资产阶级、法国普通人民和被占领地区的广大人民。之后向学生提问:"这四种人对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分别持什么态度?"学生纷纷讨论回答之后,教师指出这种不同的态度正是体现了拿破仑对外战争的两重性。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师将复杂的历史问题变得简单化,加强了学生历史学习由感情认识到理性认识上的上升。
3.4 利用多媒体创设历史问题情境。随着科技的发挥在那以及网络的普及,多媒体被引入了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促进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发展。多媒体能够将声音、画面等进行充分的结合,从而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眼睛、耳朵等多种感官,促进学生历史的学习和理解。同时,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够减少 他们对历史学习的陌生感,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的视频,利用特色的炮火声和视频中的的灰色人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带领学生穿越时空的同时,加强对的直观感受,让学生深刻体验都政府的无能以及英国殖民侵略者的侵略,提升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总结:综上所述,伴随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点不仅在于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同时,获得更好地学习效果,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加强对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融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段秀云. 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3,26:167.
[2] 朱秋丽.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J]. 成功(教育),2013,22:209.
[3] 建坤.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42.
[4]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年总目录[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1:1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