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方案

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方案范文1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总体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水平地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强化物质装备,提升科技水平,完善产业体系,创新经营方式,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引领传统农业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农业产业,加速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目标要求

(二)总体目标。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战略构想和“整合资源、集中投入、重点建设、统筹发展”的建设要求,用五年左右时间,建设一批规划编制科学、主导产业清晰、建设规模合理、基础设施良好、科技水平先进、运行机制顺畅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力争创建国家级示范区1个、省级5个。

(三)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群众自愿、注重实效的原则,以优势农产品生产、高效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根本目的;以强化科技进步,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高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为重要支撑;以科学规划、政策引领、完善服务、加强领导为基本保障,建成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区和样板区。

(四)总体要求。各地根据本地资源禀赋和农业生产特点,因地制宜选择建设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示范区或综合性示范区。主导产业示范区要突出粮食、油料、畜禽、水产等优势主导产业,特色农业示范区要突出蔬菜、茶叶、林木花卉等特色农业,综合性示范区要建设成为产业布局合理、种养加协调发展、多功能有机融合的示范区。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综合性示范区的核心区连片规模要达到2万亩以上,辐射区8万亩以上;特色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区连片规模要达到1万亩以上,辐射区4万亩以上。

三、建设重点

(五)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立足布局开放,坚持形式多样,认真做好示范区建设规划。规划编制坚持以核心区为基础,合理界定辐射区,明确引导区,与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利用、土地整治整村推进、水利建设、环境保护等规划有机衔接,立足高起点、高标准,体现现代农业特征。今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已启动建设的7个示范区规划。

(六)优化提升主导产业。突出粮油、畜禽和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示范和技术培训功能,大力发展优质粮食产业,着力提升畜产品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水产品标准化健康养殖水平,努力把示范区建设成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产品生产的亮点和样板,提升优势区域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示范区土地单位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均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

(七)配套完善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高标准农田,核心区做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土肥沃,渠硬化,灌排配套,农田旱涝保收率达到100%,水资源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或达到80%。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大力推进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改造中低产田。强化农机装备,重点提升耕整地、播栽、田管和收获等环节的农机装备水平,实现农业机械化,耕种收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到80%以上。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和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农业废弃物处理、农业信息化等设施建设。

(八)加强科技推广运用。建设新品种、新技术和技术集成的试验、展示基地。健全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配备和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扶持发展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良种统供、肥料统配统施,大力提升农业科技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优质良种覆盖率100%,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大力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科技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为提升区域农业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九)大力实施规模生产。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示范区内农民以转包、出租、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规模化生产,发挥规模化效益。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农业生产专业化,主导产业示范区农户入社率达50%以上,特色产业示范区和综合性示范区达80%以上。

(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培育示范区建设主体。依据示范区建设规划,以产业项目为载体,积极引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积极引导发展观光游、采摘游、农耕生活体验游等,把休闲农业发展作为示范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十一)加快建设农村新区。依据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土地流转、土地整治整村推进等为抓手,充分考虑农民生产、生活、子女就学、医疗卫生等因素,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大力做好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示范区建设统筹结合的文章,加快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同时积极探索以宅基地换住房、以承包地换社保的“双置换”政策,鼓励示范区内长期在外务工、收入较为稳定的农民向城市、中心镇转移,同步推进城镇化。

四、保障措施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我市农业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加速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是顺应农业发展趋势,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指导,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对示范和引领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各地、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示范区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机构队伍,大力推进示范区建设。市“三农”总指挥部及其办公室负责示范区建设的统一指挥调度和具体日常工作。

(十三)加大资金投入。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投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积极整合现代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重点县和土地整理等各类现有涉农项目资金,投入示范区建设,发挥资源集聚效应。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工商资本和其他各种社会资本投资示范区建设,对入驻示范区的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先安排财政贴息资金,优先申报各类财政扶持项目。

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方案范文2

根据区委、区政府16个重大专项工作部署安排,由区农业局牵头实施了“余杭区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发展专项行动”。2015年,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围绕“三大行动、十一项内容、四十个目标任务”,认真落实,着力推进,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面完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创建

一是瓶窑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工作。瓶窑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于2013年9月开始创建,2015年11月通过省级验收。项目落实推进“一心三区八园”建设。“一心”:现代粮食、蔬菜种苗育苗中心(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三区”:奇鹤花卉苗木示范区、大观山种猪示范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八园”:毛元岭桃果、塘埠水果、海深特种水产、西安寺早竹、满元蔬菜、凯西爱红豆杉、龙华铁皮石斛、鱼佬大休闲农业精品园。累计完成投入资金19981万元,完成计划投资的106.6%,其中:省级投入1155万元,市区投入6789万元,业主投入12037万元。建成面积33000亩,实现农业总产值26670万元,完成规划目标的111.5%,其中:二区八园(不含粮食功能区、中心基地)农业总产值23324万元,平均亩产值1.75万元。综合区按照设施装备先进、技术模式创新、产品质量安全、经营机制灵活、管理服务到位、示范效应明显的总体要求,通过统筹整合、加大投入,在基础设施、科技应用、产业化水平、生态循环、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是中泰省级茶叶产业示范区创建工作。中泰龙井茶示范区创建点规划建设规模3500亩,计划投资310万,实际建成3500余亩,实际投资365.5万元,超额17.9%,于2015年6月完成相关建设内容并已通过省级验收。主要建成三个连片区块:其中留家村片区1093亩,思古山片区1608亩,南涧片区1060.2亩。品种配置乌牛早、龙井43、浙农113、白茶一号等茶树良种。示范区在基础设施完善,完成新建主干道3700米,生产便道19020米,新建沟渠5035米,新增绿化面积4200平方米;科技应用到位,积极推广茶树良种,建有茶园滴灌、防冻设施和农残检测室,全面推广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先后通过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园区产业化水平较高,内有茶叶鲜叶交易市场1个,茶叶专业合作社2家,加工茶厂4家,农户自行购置的龙井茶加工机械设备达300多台套,产业化水平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洞宵宫”牌茶叶成为余杭区名牌产品;综合效益明显,2015年园区生产茶叶287吨、总产值2948万元,比创建前分别提高6.7%、30%,园区创建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加快推进重点现代农业园区新建改造

一是针对10个重点镇街下达了20个以上重点农业园区提升改造他投资任务,一年来,实际共有11个重点镇(街道)25个重点农业园区开展了提升改造投资建设任务,完成园区建设总投资约2.06亿元,比原计划1.62亿元目标任务超额27%。

二是结合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推进园区提升改造,继续落实推进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今年新立项“良渚神地花卉科技现代农业园”等10个园区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0.54亿元;并完成已建7个园区项目验收考评,审定项目投资额0.36亿元,下拨财政奖补资金1000万元。

(三)积极推进园区整体发展水平规范提升

1、建立健全园区准入和退出机制。根据《余杭区现代农业园区布局规范》的相关要求实施年度的园区增补调整工作,对符合条件的予以增补,不符合规划的予以清退,今年已完成新增农业园区13个,取消园区规划布局4个;区农园办已制定《余杭区现代农业园区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试行)》,计划2016年初正式启动实施相关工作。

2、启动实施规范化园区认定工作。实施现代农业园区规范化认定与管理是下一步我们提升发展农业园区、促进园区健康有序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区农园办经过前期调查研究,在征询各部门意见建议基础上,制定了《余杭区规范化现代农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积极开展规范化园区认定相关工作,经园区业主申报、镇(街道)初审推荐,区农园办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评审,“余杭区余杭街道仙宅村科奥种业粮食现代农业园”等30个园区被认定为首批区级规范化现代农业园区,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3、努力挖掘园区发展用地空间。今年以来,我局配合国土部门开展土地规划中期调整,针对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用地需求进行了梳理,推荐了98个农业园区需求371亩建设用地和375亩设施用地的调整计划报国土部门。落实执行设施用地审批备案制度,2015年全区已解决10个现代农业园区设施农用地40.8亩;个别镇街通过挖掘村级集体存量用地和闲置房屋为园区解决用地需求,全年实际完成12个园区42.256亩发展用地,超目标计划任务6%。

4、全面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一是在农业园区内已累计完成测土配方施肥7.85万亩次、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4243吨、开展植保统防统治服务1.33万亩,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园区内实现农药包装物回收率达到91%,无害化处置率100%,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二是实施农业园区化肥农药减量工程,现已累计完成化肥减量指标70吨,农药减量6吨,均完成计划任务。建成瓶窑满元蔬菜现代农业种植园、良渚春溢蔬菜现代农业园、良渚麟海蔬菜现代农业园3个肥水一体化应用园区。建成鸬鸟蜜梨特色园和初步建成崇贤湾里塘莲藕现代农业园2个农业废弃资源循环利用示范点,其中鸬鸟蜜梨特色园推行“园种草,草养羊、羊粪肥园”的果牧农结合的绿色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利用梨(桃)园套种牧草作为湖羊养殖的主要饲料,养殖湖羊所产生的羊棚垃圾经无害化处理后作为梨(桃)树的有机肥进行梨(桃)的种植;崇贤湾里塘莲藕现代农业园今年开展了茭白秸秆堆肥还田利用试点,拟通过堆制发酵将茭白秸秆转变为农家肥,再通过管道输送至农田进行利用。三是推进水产清洁化养殖,着重完成运河街道黑鱼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完成全部黑鱼养殖户综合整治签约,共计194户,涉及11个村,养殖面积2104.42亩;完成清塘腾空194户,养殖面积2104.

42亩,占应清塘腾空户数的100%,占总面积的100%;做好转产引导工作,结合温室甲鱼关停整治,为311名“两鱼”养殖户举办首期荷花种植技术转产培训班。

5、不断提升园区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完成良渚麟海蔬菜现代农业园、鸬鸟三水果业现代农业园2个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立项和签约,并通过验收考核。良渚麟海蔬菜现代农业园主要推广种植“黄火青”小白菜、杭椒等蔬菜品种,主推蔬菜肥水一体化技术,进行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等示范;鸬鸟三水果业现代农业园引进早熟梨优良品种翠玉1个,高接50亩,建成病虫优化防治试验示范,加强土肥水综合管理深翻改土。二是完成余杭街道长岗科奥粮食繁育种示范一体化现代种业园区建设,完成省级水产原(良)种场浙江上升甲鱼现代农业园的建设任务并过省级良种场资格验收。余杭科奥粮食现代农园为我区第一家以粮油类作物为主,集新品种选育、繁育、展示及新科技示范推广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区内代销网点70多家,主要农作物种子供应区内市场占有率约80%。上升甲鱼现代农业园建有亲鳖池135亩,后备亲鳖池70亩,孵化房80平方米,隔离房1000平方米,稚鳖培育温室2420平方米,年生产中华鳖苗种能力300万只。

6、有效缓解农业园区人才需求。一是组织园区业主参加浙江大学余杭现代农业提升发展研修班,培训近60人,培训内容以余杭现代农业提升发展为主线,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清洁生产理念技术、创意与休闲观光农业、新媒体与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课程展开。二是已累计举办3次园区员工业务技能培训,分别开设粮油班、竹笋业班、植保工班、茶叶班和农村电子商务班,培训人次300余名,完成计划120%,牵线农业园区招收大中专学生参与园区生产管理,现已完成招收83名(其中继续教育在读17人),占计划103.8%。

7、探索创新农产品流通营销模式。一是已完成3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申报市级农业电商企业项目推荐工作,已有39家涉足电子商务,占比约56%,企业电商化程度逐步提高过程中;已累计完成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人次500余人,实现农村电商产值达到40亿元,同比增长19.4%,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完成塘栖、瓶窑镇和良渚街道等18个镇街80个电子商务标准化服务站点建设,完成年度目标。二是已在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建成源产地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园区包括农产品展厅、微商创业楼和冷库等区域,计划为入园企业打通线下、线上两条渠道,打造成一个综合性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集成平台。电商招商和选址签约正在进行中,计划明年上半年开园。三是已在“余杭旅游”、“余杭”、“三农微信”平台专栏开展园区介绍26个,累计推出各类农业休闲线路10余条,农业园区采摘游信息30余条,并完成径山农旅线、瓶窑良渚农旅线、余杭中泰鸬鸟百丈农旅线、城区农旅线四个板块农业休闲旅游线路4条农业休闲旅游精品线路设计与宣传工作。

8、切实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编制了《余杭区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工作实施方案》(余政办〔2015〕123号),召开多次专题会议,部署不同阶段工作重点,分解落实了建设任务,明确措施,确保涉农各项目标任务高标准按时完成。组织相关人员赴衢州考察学习,并结合我区实际开展了国家县创建主题培训班、全区监管人员业务培训及检测人员技术培训;印制发放国家县创建宣传手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手册等,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科普直通车活动,在三农微信、微博开辟专栏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关信息,营造公众参与和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二是制定印发了《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强化镇街农产品快速定性检测室保障工作的通知》(余政办〔2015〕42号),督促各有关镇街严格按照规范化建设的标准,抓紧完善农产品快速定性检测室建设,确保检测工作有序运行,全区各镇街检测室共开展快速定性检测12349批次,合格率99.73%;各生产基地检测室开展快速定性检测10584批次,合格率99.26%。全区开展区级定量检测681批次,合格率99.56%;三是已完成33家产业园区实现二维码标识在追溯管理中的运用,完成年度考核计划。

(一)编制方案、细化任务

根据重大专项行动部署,我局召开了的专题工作会议,落实部门和专人,围绕当前全区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和需求,从实际出发编制了《余杭区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发展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并对相关工作进行了细化分解,将各项工作细化到各部门、各科站和相关镇街,并明确年度形象进度,并定期向区委大督查办上报月进度情况,为全面落实和推进专项行动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领导、协调推进

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余杭区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发展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区农业局、林水局主要负责人

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方案范文3

一、目标任务

重点围绕××冬草莓、××枇杷、××二荆条辣椒3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切实维护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加速构建西部一流、国内领先的品牌建设与使用体系。同时,加强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和市场营销,着力把公共品牌转化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生产力,加快推动成都近郊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基地建设。

二、建设内容

(一)打造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按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发展有机农业的相关要求,采取标准化生产方式,建设××冬草莓生产示范区0.5万亩,其中合江0.2万亩、永兴0.3万亩;建设××枇杷生产示范区2万亩,其中永兴0.1万亩、白沙0.7万亩、太平1.2万亩;建设××二荆条辣椒生产示范区0.3万亩,均位于永安。具体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做好提纯复壮,维护品种特性;二是积极引进新品种,提升产品品质;三是加强栽培管理,提高产出效益;四是加强产地相关指标的调查、监测和评价,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强化监督管理,统一宣传营销品牌和标识,杜绝不用、乱用和滥用地理标志产品品牌的现象。拓宽宣传渠道,利用报刊、电视、网络、广播等多种平台,推广普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有关知识。强化品牌营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行业协会、农村经纪人的作用,大力举办产品展销、一三产业互动节会、网上交易等多种营销活动,积极开发配套延伸产品,加快在大型超市、农贸市场、机场等设立××地理标志产品专柜,切实提高××地理标志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构建信息服务系统。建立地理标志产品信息查询平台,将已登记注册的地理标志产品进行汇总、公布,为经营者提供生产管理技术、相关法律法规、品牌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向消费者介绍地理标志产品的鉴别方法、维权途径等知识,并设立地理标志产品的统一包装,制定统一的使用办法,统一推进××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做大做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推进

成立地理标志产品品牌维护和使用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分管农业的负责人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副组长,××质监局、县农发局、县财政局、县科技局、县环保局、县水务局等部门及有关镇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安排相关事宜,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二)明确职责,分工协作

1、××质监局负责地理标志产品品牌维护和使用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任务分解等工作,加强产品质量抽查,注册地理标志产品的证明商标,指导业主正确使用地理标志,会同相关部门对违法使用地理标志的行为进行查处。

2、县农发局负责统筹推进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加快生产、营销等服务体系建设。

3、县科技局负责围绕全县农村科技工作的总体目标,抓好相关科技项目建设,认真落实科技奖励政策。

4、县财政局负责安排资金和监管资金使用情况。

5、县水务局负责指导有关镇做好水环境治理和农业灌排水基础设施建设。

6、县环保局负责每年对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区域及周边的环境情况进行调查和整治,确保区域内水源、土壤等指标达到标准要求。

7、县气象局负责做好气象预报,及时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

8、县旅游局负责组织推动“一品一节”活动,促进一三产业互动。

9、××电视台、××新闻中心负责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大力宣传地理标志产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0、有关镇要结合各自实际,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严格落实标准化生产相关要求。

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方案范文4

关键词:高产创建;成效;做法;建议

中图分类号:S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155-1

1 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公主岭市是吉林省粮食生产大市,近年来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08年,在农业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工作方案》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粮油作物高产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指导下,公主岭市正式启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先后承担国家级和省级高产创建示范片18个,本市高产创建示范片72个,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实施,加大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使公主岭市粮食生产整体上了台阶。

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有力的促进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和粮食增产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高产创建活动的示范带动,粮食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扩散速度明显加快。主推技术达到95%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同时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探索了方向。在高产创建示范田内积极开展高产攻关,进行统一品种、统一播期、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等措施,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2 公主岭市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2.1 强化组织管理,确保创建活动有效推进

一是成立领导组织。成立了以主管农业的副市长为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由市农业技术专家组成了技术领导组,聘请省资深农业专家做技术顾问,指导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开展;二是落实工作责任。市级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由乡镇负责组织实施,农业局派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农业部的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市农业局组织了市级六个农业技术推广单位进行技术包保;三是制定工作方案。市里统一制定下发了粮食高产创建实施方案和技术集成方案。四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同时,市里还把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作为全市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市农村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进行考评。

2.2 科学实施,深入开展粮食创建活动

一是落实好乡镇、村屯。对于农业部和省里落实在本市的示范片,做到优中选优,根据乡镇区域分布、土壤性质等,选择代表性强、辐射范围广,在公路沿线,方便群众观摩学习。二是开展好技术培训工作。三是做好技术落地。对玉米田应用耐密型品种进行高肥水增密栽培,对水田应用超级稻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同时,每个示范片都突出各自的核心攻关技术。四是搞好苗情分析与田间管理。组织农业技术人员经常下乡指导各乡镇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并且在玉米和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都分别进行苗情分析,以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2.3 示范引导,促进全市粮食增产增收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媒体和在互联网信息以及召开群众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我市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相关政策,好经验和好做法。同时,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在电视上开展电视讲座,讲解粮食生产流程和相关技术,提高全市农民群众参与粮食高产创建的热情,提高科学种田能力。二是在粮食高产创建地块交通便捷的地方,设立醒目的标示牌。做到技术反映全面、内容具体,让过往群众一目了然,充分发挥示范片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组织观摩学习。在技术应用的关键环节,组织农民集中到田参观学习。

2.4 落实优惠政策,强化示范带动

针对高产创建示范区出台了优惠政策,一是浇灌补贴;二是深松补贴;三是种子补贴;四是植物生长调节剂补贴;五是有机肥补贴。为高产创建打造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同时市政府把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有机质提升技术补贴、测土配方施肥、农田统一灭鼠、赤眼蜂防螟等惠农政策要优先向示范片安排和倾斜,保证了高产创建活动所需资金、物质的投入,调动农户参与高产创建的积极性。

3 加强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的建议

3.1 建立高产创建的长效机制,扩大粮食高产示范片数量争取稳定投资渠道,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地方各级政府应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对高产创建工作给予适当的支持,特别在省、市两级的工作经费上给予必要的支持,确保高产创建活动这一公益性、长期性的工作能够顺利持续推进。同时大力发展高产创建专业村、专业乡,实行整乡、整村推进。

3.2 实施专业化服务,充分挖掘科技增产潜力

在每一个万亩示范片都建立相应的服务组织。积极推进示范片农资统一采购,确保农资质量,降低农资价格,减少农资购置成本;在示范片上推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农民自愿的适度规模经营。使高产创建既成为农民学习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阵地,也成为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展示技艺的平台,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变和集成,挖掘科技增产潜力。

3.3 实施模式化生产,加快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以集成技术推广为重点,做好品种优化种植、高效水肥管理、重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保护性耕作等关键技术,切实提高技术入户到田率。

3.4 强化机制创新,提高高产创建建设质量

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方案范文5

去年以来,农业部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总体思路,以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为目标,以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为引领,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产业联动、要素集聚、制度创新、技术渗透,将农村一二三产业紧密相连,一体运作,推进产业业态更加丰富、经营主体更加多元、利益联结更加紧密、农业功能更加拓展、产业链价值更加延伸,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

积极推动国办意见的贯彻落实

2015年,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组织专家深入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专题研究,梳理现状问题,提出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国办意见出台。2015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93号)印发后,农业部迅速行动,印发了《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任务分工的通知》(农办加〔2016〕3号),对涉及农业部职能的任务进行了分工布置。尤其对牵头的农业结构调整、产业链延伸、功能拓展、新型业态、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龙头企业、行业协会、订单农业、股份合作、企业社会责任、风险防范、服务平台等12项任务,制定了2016年具体工作计划,细化了工作措施,明确了预期成果和时间进度。同时,配合有关部委推动其他8项任务落实。

编制农村产业融合“十三五”发展规划

按照副总理批示要求,农业部启动了《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合理、科学、有序地优化主要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结构布局。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成立了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及起草小组,围绕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理论、面临形势、国际趋势、发展路径、主体及机制、思路目标与指标体系、结构布局、重点任务及主攻方向、保障措施等方面开展了专题研究。目前,规划正在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适时。

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

农业部与有关部委联合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和示范工程。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和农业部等七部门联合实施农村产业融合“百县千乡万村”试点工程。联合印发了《关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方案的通知》(发改农经〔2016〕833号),支持每个省建设不超过5个试点示范县、50个试点乡、500个试点村,优先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最美休闲乡村等。农业部会同财政部继续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2016年,中央财政拟安排资金12亿元,在部分省开展试点。重点支持能够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经营主体,支持发展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先导区、建设休闲农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开展产业扶贫等。创建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单位。农业部认定了2015年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单位313个,两年累计创建加工示范单位716个,带动了合作社延长产业链价值链,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同时,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向中国农业银行推荐了448个基础条件扎实、市场前景良好的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和403个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单位,为企业和合作社争取信贷支持。

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方案范文6

关键词:科技示范;粮食增产;问题及建议

2015年芒市农技推广工作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强化农业科技示范为引领,突出围绕四大粮食功能区建设,以高产创建和旱作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为依托,扎实推进模式公关和“百千万”示范工程实施,强化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和生产技术指导,积极推进粮食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全面提升农技系统服务能力,顺利完成了年初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1芒市科技示范生产基本情况

2015年,芒市完成大小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12万hm2,比上年增1466.67hm2,增长2.5%;总产量36.6万t,比上年增1.72万t,增长4.8%;总产值12.77亿元,比上年增2.73亿元,增长27.2%。其中:粮食作物4.68万hm2,产量23.4万t,产值7.69亿元;经济作物1.44万hm2,产量13.2万t,产值5.08亿元。全市共实施高产创建活动10片,其中:水稻5片、马铃薯4片、玉米1片。按照“相对集中,分片包干”的原则,结合芒市实际,对高产创建项目进行划片、分区域管理、集成技术推广等一系列措施。通过州级专家的测产,各作物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片、万亩示范区的产量分别为:水稻示范片:百亩核心区平均产706.9kg/667m2,千亩展示片平均产667.4kg/667m2,万亩示范区平均产661.4kg/667m2。马铃薯示范片:百亩核心区平均产3117kg/667m2;千亩展示片平均产2593kg/667m2;万亩示范区平均产2185kg/667m2。玉米示范片:百亩核心区平均产669.2kg/667m2,千亩展示片平均产571.7kg/667m2,万亩示范区平均产554.8kg/667m2。各示范片都比上年增产5%以上,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粮食作物间套种。按照“核心区、示范片,辐射带”的要求,因地制宜扩大粮食作物间套种高产栽培面积,实现增产增收。完成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面积2.7万hm2,产量7万t,平均产167kg/667m2,较上年增30.6kg/667m2,总产增1.22万t。通过开展粮食作物间套种,提高复种指数,有效增加单位面积生产效益,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增加粮食总产,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开展粮食覆膜种植。针对冷凉山区的特点,大春季在山区实施玉米覆膜和小春季在坝区实施马铃薯覆膜种植技术推广,全年完成粮食作物覆膜种植推广0.2万hm2,经田间测产,实现平均单623.3kg,总产18699t,在同等条件下覆膜作物比非覆膜作物增产粮食53.9kg/667m2,总增产粮食1521t,经济效益显著。通过粮食覆膜种植技术的推广,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增加粮食总产,促进农民增收。

2主要经验与做法

2.1市乡两级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示范,切实抓好粮食生产

2.1.1示范片建设纳入乡镇年终目标考核。芒市严格按照农业部和省制定的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加强对高产创建示范片的测产验收。对工作突出、成效显著、考核达标高产创建示范片的科技人员在年终考核作为评优秀依据。每个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将由领导小组成员,技术指导组成员挂到每一个片区,负责该片区的组织发动,措施落实,加强督促检查,强化责任落实,使每一个示范片到点、到人;每个示范片有一张方位图,表明了地理坐标和面积;1张推广成熟技术模式图,明确了从种到收的全程标准化,1张农事日历,跟踪记录创建作物生育进展和重要农事活动。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现场观摩、技术培训、专家巡回指导等活动,促进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2.1.2面对干旱建立玉米科技治旱示范带和旱育秧示范片。今年,市委、政府针对前期较严重的旱情,安排专项资金10万元在“320”国道沿线建立玉米科技示范带100hm2,集中展示优质良种、肥团育苗、测土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等抗旱、高产、稳产技术。在风平、遮放等11个乡镇建立了旱育秧集中育秧示范片73.37hm2,确保了全市水稻满栽满插,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3以召开现场会形式带动示范片建设。芒市今年多次召开水稻、玉米生产现场会,以现场会带动示范片建设。分别在风平镇那目村和遮放镇户闷村召开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现场会;在勐嘎镇召开了玉米综合生产现场会;在芒市镇召开了现代节水农业生产示范现场会;在轩岗乡召开了马铃薯生产现场会。有力地带动了其它乡镇示范片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2整合项目,组装配套综合技术,建立综合示范片

2.2.1全面实施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田间“3415”正规试验12个,田间肥效试验18个,在全市采集土样500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05万hm2,发放建议配方施肥卡2.4万hm2,建立市级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片60个,实现节本增效77.68元/667m2,总节本增效4714.19万元。此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全省农技推广总站领导及省、州领导的高度肯定。

2.2.2高标准实施云南省增粮增收“百千万”科技示范工程项目。按照云南省“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在芒市、风平、遮放、轩岗和勐嘎等5个水稻主产乡镇实施水稻优质丰产科技示范工程,具体安排在“芒市—瑞丽”公路沿线的27个村129个村民小组建立示范片2333.33hm2,其中核心示范片466.67hm2,辐射带动全市2.05万hm2水稻生产。

2.3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科技示范顺利开展

为确保科技示范活动顺利开展,芒市农业局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千方百计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全年共争取各级财政支农资金1040万元用于粮食生产和技术推广工作,各项资金直接用于农户物化、人工等补助,有效支持了全市粮食生产。

2.4示范效果显著

每个示范片均制定有完善的实施方案,生产中严格按方案实施,各示范片都取得了显著的示范效果。据市农业局测产调查,小麦示范片平均产201.6kg/667m2,较大面积生产(180kg/667m2)增产21.6kg,增12%;轩岗乡平安村稻草覆盖免耕直播油菜田平均产164kg/667m2,较大面积生产(91kg/667m2)增产73kg,增80.2%;“百千万”工程项目区5个乡镇实际完成水稻示范种植2333.33hm2,经测产调查,平均单产514.2kg/667m2,比全市平均产量(473.5kg/667m2)增产40.7kg/667m2,增8.5%;比项目乡镇大面积平均(487.7kg/667m2)增产26.5kg/667m2,增5.4%;产值比全市平均增收81.4元/667m2;比项目乡镇大面积增收53元/667m2。核心示范片466.67hm2平均单产521.4kg,较全市大面积增产10.1%、产值增收95.8元。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示范片平均产水稻622kg/667m2,较大面积常规栽培增产148.5kg,增31.4%。最高亩产田块在芒市镇芒核村的农业综合生产示范片上面积1913.33m2,实收稻谷2041.43kg,折平均产711.3kg/667m2,较全市大面积增产237.8kg/667m2,增50.2%;较项目区核心示范片平均增189.9kg/667m2,增36.4%,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存在问题及建议

3.1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综合生产能力总体水平不高,“靠天吃饭”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二是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特色产业的规模和影响力还不够大,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三是农民持续增收的科技增粮措施还不够稳固,支撑点还不够多,渠道还不够宽,农民收入来自非农产业的比重还比较低;四是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开展高产创建,社会化服务新模式组织机构少,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提高;五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知识、技能和服务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农民收入增长就会受到影响,农业农村工作就难以打开新局面,农村就难以保持稳定和谐。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这些问题,真正实现农民持续快速增收,农村和谐稳定。

3.2建议

3.2.1加大科技增粮创建力度,实现粮食增产促农增收。当前,我市农业生产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非常大,但从总体看,我市农业结构的调整水平还比较低,我们要立足实际,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高产创建等主要科技增粮措施的实施,持续发挥其在促进粮油稳定发展助农增收中的作用,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3.2.2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龙头企业带农增收。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战略举措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着力形成“龙头+基地+协会+农户+科技”的产业化格局。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培植现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增强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依托遮放贡米股份有限公司、协会、农村经营能人,积极兴办农村各类中介组织,通过经营能人和中介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实施“订单农业”,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牵动、农民参与、企业主导”的利益联结机制。2016年,力争各类协会发展到32个,农村经纪人发展到57人,实现50%的农副产品通过协会以“订单”形式销售。

3.2.3加强技术指导,创新服务方式,实现助农增收。一要抓培训,通过层层举办样板,召开培训会,发送技术资料,做到户有一个“明白人”,家有一张“明白纸”,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二要抓引导,深入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标语、科技专刊等宣传工具,使科技增粮种植家喻户晓,提高技术到位率和入户率。三要抓扶持,依托项目支持,加大示范片区扶持力度,整体推进科技增粮措施落实。四要抓服务,开展代耕代种、代防代治等专业化服务。大力推行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为壮大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提供切实保障。

3.2.4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实现科技服务帮农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关键是要推动先进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用现代科技及装备改造传统农业。因此,要加大高产创建等主要科技增粮措施的推广和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对农业增效的贡献率。

3.2.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基础强农增收。我们要紧紧抓住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机遇,积极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切实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促进农民增收夯实基础。

3.2.6贯彻落实扶持科技增粮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政策惠农增收。继续落实好国家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高产创建等政策,充分调动农民在稳定粮食生产、推广大型农机具等方面的积极性。同时,要分户制定有针对性的科技增粮措施,加快农民科技增粮助农增收致富步伐。

参考文献

[1]李红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J].吉林农业,2005,(5):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