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实施方案范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提升规模、质量、特色、效益、富民发展水平的要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以产业化、市场化为方向,以农业园区、特色基地为载体,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抓手,深化农业开发综合创新试点,加快推进台湾农民创业园、生物农业产业园建设,大力实施“一镇一园、一村一园”战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主要发展指标目标。全区新增高效农业5000亩以上,新增园区农业5000亩以上,新增设施农业4000亩以上,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5000亩以上,新增土地流转5000亩以上,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家以上。
(二)农业园区建设目标。依托现代农业“五个一”工程,实施“1460工程”(1个台创园、4个镇级园区、3年建成60个以上村级园区),2013年全面建成台创园5平方公里核心区,初步建成18平方公里建设区,加快建设斗山农业生态园、红豆杉高科技产业园、绿羊花卉苗木园、鹅湖休闲渔业示范园等4个镇级园区,建成山河高效农业示范园、南丰精细蔬菜园、严家桥优质粮经园、丽安花卉苗木园、南村设施蔬菜园、圩厍高效渔业园、燕水庄时令果品园、松芝精品苗木园、青虹翡翠湾渔业生态园、寨门高效农业示范园、新明高效农业示范园、斗山精品白茶园、山联特色龙虾园、东升食用生物产业园、黄土塘精品西瓜园、湖塘桥无公害葡萄园、新巷精品苗木园、港南特种水产园、谢埭荡特种水产园以及中东优质果品园等20个村级园区,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区、镇、村三级农业园区发展体系。
三、工作重点
(一)深化结构调整,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以“稳定粮油业、提升种植业、压缩养殖业”为导向,重点发展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设施高效农业和市场前景广、消费需求旺、业态形态新的新型产业,全面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能级和综合效益。一是做强主导产业。围绕“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产出高效化”的要求,以现有精细蔬菜、时令果品、精品花卉、高档食用菌等产业为基础,以农业园区为载体,以上下游产业链为纽带,全面推进产业集聚、整合和升级,努力打造设施园艺(花卉、蔬菜、葡萄等)和食用生物(食用菌、灵芝等)两大主导产业,力争2013年销售达到4亿元,2012年达到10亿元。二是做精特色产业。以形成专业化规模优势和区域化特色优势为目标,加快引进资本、注入科技、打造品牌,重点发展功能稻米、翠竹茶叶、景观苗木、特种水产四大特色产业,进一步显化资源比较优势,放大产业特色效应,力争2013年销售达到1亿元,2012年达到2亿元。三是做大新兴产业。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化发展,挖掘农业多元化功能,积极培育生物农业(蝴蝶兰组培、生物质能源、红豆杉生物开发等)、旅游农业(休闲观光、农家乐等)和复合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博览展示、物流交易等)三大新兴产业,进一步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市场链,力争2013年销售达到1亿元,2012年达到2亿元。
(二)加快园区建设,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体系。按照“坚持市场化宗旨、加强企业化运作、提升综合效益”的要求和“招商建园、产业兴园、功能强园”的思路,同步推进区、镇、村三级农业园区建设,加快推动农业发展空间、功能、资源的优化重组。一是提升区级园区内涵。依托高科技园800亩土地整理、开普生物能源、荣善食用菌产业基地、农业休闲观光中心、DIY番茄园、农博园92亩配套功能区等一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打造生物农业新亮点,构建台创园“五大中心”(博览展示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培训中心、物流交易中心、休闲观光中心)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和科技水平,完善配套功能和运行机制,引领和带动全区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完善镇级园区功能。积极借鉴、移植区级农业园区发展经验和模式,完善规划体系和实施方案,强化产业支撑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拉长做强红豆杉产业链(新建种植基地1500亩、育苗基地2万平方米),开发建设绿羊温泉等新增长点,整合利用斗山、鹅湖的产业资源、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全面推进镇级农业园区建设。三是加快村级园区建设。以科学规划、准确定位为龙头,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土地流转、机制建设为保障,立足各村的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结合“一村一品、一村一企(社)”发展,按照“先开发农业产业、后完善配套功能”的思路,大力推进村级农业园区建设,整体推动全区现代农业发展。
(三)深化市场运作,构筑发展要素支撑体系。把握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和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不断升温的机遇,依托台创园等产业发展平台和园区管理公司等运作平台,推动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向农业园区和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集聚。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招商先行、项目带动战略,台资外资内资齐抓、招商引商选商并举,重点采取产业招商、以商引商、主题招商等方式,全力推进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确保引进农业产业项目20个以上,农业园区配套功能项目10个以上,吸引各类社会资本3亿元以上,引进培育年产值超5亿元、3亿元、1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各1家。二是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结合农村双置换和万顷良田建设,依托区、镇、村三级服务管理机构,鼓励农民采取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流转价格根据不同产业、不同片区实行一镇一价、一园一价,并建立完善符合本地实际的价格正常调整机制。三是完善市场运作平台。切实加大镇村园区冠名申报力度,为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对上争取等提供承载平台。按照企业化运作要求,在进一步优化完善新天地公司等园区管理公司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加快成立镇村园区管理公司,为园区投融资、项目建设、园区运行、入园企业管理服务、对上争取等提供运作平台。
(四)加快机制创新,完善为农服务平台体系。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目标,进一步转变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机制,完善服务平台,全面提升行政引导力和服务力,促进农业产业真正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增收带动力。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依托现有农业科技“三创”载体,加强与南农大、浙大、上海农科院对接,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力争建成功能稻米(水稻园)、精细蔬菜(高科技园)、特种水产(鹅湖群联)、景观苗木(东港新巷)四大新品种引繁中心、浙大()生物农业研究院和海峡两岸农业培训中心(农博园)等一批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现代化的科技创新平台,并对镇村农技员、农业企业业主、合作组织负责人、种养大户等人员全面开展培训,带动农业生产力的全面提高。二是加强农政执法管理平台建设。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思路,建立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管体系、农政执法体系、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质量标准体系、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认证体系、品牌管理体系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平台,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三是加强农民增收致富平台建设。按照“三个一批”的要求,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和种养大户、农业科技人员、返乡创业农民等农村能人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强化村级园区发展主体,完善“合作组织+园区(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同时,积极发展土地合作、劳务合作、农机合作等集体经济组织,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开展生产经营、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组织形式和实现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农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现代农业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抓紧抓实,进一步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强化工作班子,细化工作方案,对各项工作早谋划、早部署,确保早落实、早见效。要建立完善“区级政府引导,主管部门和镇级政府规划指导,村级组织主要负责,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现代农业发展责任体系,全面落实责任分工,加强沟通协调,形成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要把现代农业工作纳入区镇两级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健全考评机制,量化考核内容,细化考核要求,加大考核力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规划保障。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进一步推进规划工作的法制化,做到没有规划不决策,没有规划不招商,确保全区现代农业建设在科学的轨道上稳步推进。高起点编制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以衔接一产二产三产、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为导向,以沿路、沿河、环山、入园为重点,结合镇村布局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突出布局优化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产业优化升级三大主题,加快完善全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体系,年内完成台创园(以生物农业产业园为重点)、4个镇级园区建设规划、20个村级园区的总体规划以及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实施方案范文2
一、引言
生态旅游是绿色旅游,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它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欣赏美丽的景色,更强调的是一种行为和思维方式,即保护性的旅游。不破坏生态、认识生态、保护生态、达到永久的和谐,是一种层次性的渐进行为。生态旅游的产生和发展归因于全球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和对大众旅游的不满,人们回归自然需求的日益增加,向往清新的空气,清幽雅致的环境,生态的人居。同时也希望能品尝到绿色无污染的绿色食物,让身心在大自然环境中受到洗礼和净化。
党的十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美丽中国首次作为执政理念提出,也是中国建设五位一体格局形成的重要依据。“生态产品”是十报告提出的新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核心理念。
因此,对生态旅游产业规划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玉林市仁厚镇生态旅游产业规划为例,将对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解读。本次规划以大自然为场所,把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的理念融入的规划布局、产业定位、功能分区和服务设施配套,以旅游促进生态保护,以生态保护促进旅游,使当地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以期为同类规划提供相应的经验借鉴。
二、规划区概况
仁厚镇地处广西玉林市玉州区西北部,距玉林火车站15公里,国道玉石一级公路从境内贯穿而过。目前村村通公路,交通十分便利。规划区现状包括耕地、水域、防护绿地、绿地、村庄、道路等各类用地,以农田耕地为主。仁厚镇资源以农业类为主,土地肥沃,农业产品丰富,是玉林市重要的商品粮、蔬菜、禽、蛋、淡水鱼的生产基地之一。最大的特色资源是中医药健康产业园――融科技、信息、技术、培训、销售的市场大平台。这为仁厚镇生态旅游提供了扎实的生态基底。
三、规划解读
(一)规划设计的定义
在对旅游资源评价和生态旅游者市场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与一般旅游规划理论相结合,进行的生态旅游资源与市场对的优化配置以及旅游活动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为生态旅游制定发展目标和相应的实施方案。
(二)规划设计的重点
规划设计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基础,保护为前提,市场需求为动力,旅游项目设计为重点,对生态旅游区的功能布局、建筑风格、旅游设施和生态旅游活动做出符合生态学原理的规划设计,最大限度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规划设计定位
做成面向国内领先的健康产业园实验体验交流基地;辐射广西区内的特色生态旅游城镇与生态文明和经济建设和谐发展的示范基地;从而推动玉林市农业产业的升级和生态旅游的发展。
(四)规划设计的原则
1.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原则
生态旅游规划应该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协调好生态旅游业与该地区其他产业的关系,以及生态旅游业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协调好生态旅游建设项目和服务设施与生态旅游资源的关系
2.保护优先与稳步发展的原则
生态旅游开发必须以保护为前提,这是生态旅游区别于大众旅游的核心所在。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生态旅游的发展相辅相成,要遵循保护优先,稳步发展的原则。
3.生态与文化真实性的原则
生态旅游规划设计要尽量保持生态旅游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不仅要保护自然的原始韵味,而且要注意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避免旅游带来的文化冲突和文化污染。在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规划设计上应该体现原汁原味,避免与生态旅游方向不一致的旅游活动。
4.多方参与和利益共享原则
在生态旅游规划设计过程中,普遍征求利益相关者的意见,使他们真正参与到规划中来,并接受他们的合理建议,才能使生态旅游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各方满意的经济效益。
5.资源节约与清洁生产原则
在生态旅游项目与相关设施的规划设计上,尽可能实现“最小化”原则,能源和材料消耗、投资和服务设施建设都体现资源节约和再循环的原则,尽可能的多使用清洁能源,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有效保护旅游区生态环境,实现资源节约与清洁生产。
6.环境教育与科学教育原则
科学教育与环境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通过生态旅游活动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重任,以实现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及其依托的环境十分重要。
(五)规划设计的思路
以玉林市仁厚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现状为基础,通过现状综合分析和评价,在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以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为背景,结合自然景观资源、产业资源、社会旅游景观价值取向、旅游城镇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围绕一园区(健康产业园),两产业(工业产业、生态休闲旅游产业),以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优先发展现代农业,并以现代农业和自然风光为依托发展农村生态休闲旅游业,以点带线,连线成网,形成人气后再进行小城镇建设开发和旅游地产的开发,以小旅游发展大文化大旅游,以大文化大旅游为引领,推动城市转型、环境升级。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循环发展,就会给企业带来稳定的市场回报,确保了项目持久发展的动力。
(六)规划结构与分区
通过发展用地条件以及产业布局的分析,规划区未来的发展形态结构规划为“三轴五区、九园百庄”的空间形态。
1.“三轴”指:一条生态旅游南北向发展主轴、两条东西向发展次轴
2.“五区”指:教育科技主题区、农场体验主题区、养生养老度假主题区、健康游憩主题区和温泉商务度假主题区五个功能区
3.“九园”指:一个特色旅游集镇、一个竹博园、一个药用植物科普体验种植园、三个有机农场、一个水产养殖渔家乐、一个石斛养生农家乐、一个温泉养生农庄九个示范园
4.“百庄”指:百个生态农家乐
(七)产业规划
1.主导产业:中草药种植、有机果蔬种植、禽类养殖、水产养殖等。其中,中医药产业为龙头,是核心产业。
2.关联产业:根据主导产业,关联的产业包括:中草药加工、有机食品加工、商贸物流等,其中,商贸物流业是通用的配套产业。
3.第三产业:中医药养生体验、农事活动体验、商务会议服务、餐饮住宿服务、茶艺展示、农家乐从业培训基地、生态环保教育基地等产业。
四、结语
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实施方案范文3
__年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局上下按照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要求,以“培育新型主体,增强发展活力,进一步加快__农业转型升级步伐”统领全局工作,创新实干,在夏熟生产、园区建设、质量安全、规模经营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新成效。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1、以六大片区为指引,调优种植结构,现代农业载体建设加快。
根据市委、市政府《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立足全市现代农业“六大片区”规划,加大项目的上争,推进结构的调整优化。截止目前,共上争各类农业项目38个,争取省级以上财政资金2.402224亿元,有效推进了各类现代农业载体建设。
一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加快。立足兴泰线高效设施农业示范片区现有基础与条件,实行财政支农项目的集中投入,启动了5000亩江苏__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重点打造位于临城镇古庄村的600亩核心展示区,投入省级以上财政资金1430万元,已进入项目工程招投标阶段。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投资1000万元的以色列科技园和5000万元的台湾脱毒组培、高效种养项目即将签约建设,引领兴泰线20万亩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区建设。
二是粮食高产增效园区规划实施。立足粮食高产增效示范片区,在完善、提升钓鱼镇原有粮食高产增效万亩示范片的基础上,重点在兴泰公路北沿的钓鱼、大邹、中堡等乡镇启动5万亩高标准粮食高产增效产业带建设,提升示范引领能力,推进全市百万亩粮食高产增效创建示范区建设。上半年,在整合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的基础上,该核心区上争中央财政支农优质稻米项目1个、高标准粮田项目1个,共投入省级以上财政资金800万元。
三是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启动创建。围绕国家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的创建,立足开发区、垛田、城东等城郊蔬菜种植与加工优势,上半年,突出省级出口蔬菜安全示范区农药的合理、规范、安全使用,争取外向型农业“__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项目,投入省级财政450万元,大力构建先进的农药残留控制模式,强化源头控制,加快安全、高效农药及相关使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了示范区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四是生态休闲农业发展提档升级。发挥西北部生态休闲观光片区丰富的资源优势,垛田传统农业系统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同时,组织“千岛菜花”申报国家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点,帮助戴南镇董北村申报全国“美丽乡镇”、临城镇桃花岛申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千岛菜花、大纵湖、垛田风光、桃花岛桃园、红膏生态园、钓鱼粮食生产、周奋河藕等7件作品申报“中国美丽田园”,并启动了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创建和全球农业文化遗产的申报、策划工作,加快推进__农业的转型升级。
2、以考核指标为杠杆,落实工作职责,目标任务实现进程加快。
根据省农委《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十项行动计划工作任务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要求,对照省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结合省、泰州市农委及市委、市政府各项考核任务,我局将考核指标分解到科室站、落实到人,有效推进了各项考核目标任务的开展。
一是高产创建成效显著。积极实施粮食丰产增储行动计划,夏熟建成9个小麦、1个油菜部级万亩片,虽遭受晚播、冻害、倒伏等不利因素影响,由于技术指导到位,加之在收割期各地抢晴天、抓雨隙,确保了夏熟丰收。据统计,油菜籽产量184公斤,比上年增加12公斤;全市小麦亩产407公斤,夏粮亩产401公斤,比去年均增14公斤。同时,落实部省级水稻万亩片22个、部级棉花万亩片2个,大力推广水稻基质育秧技术、秸秆全量还田、机插秧等技术,实行一栽就管,苗情基础较好,奠定了秋粮丰产基础,预计全年粮食亩产达520公斤。
二是高效农业持续发展。大力实施绿色蔬菜基地建设行动计划,在临城、陈堡、垛田、城东等乡镇启动了“菜篮子”工程1万亩蔬菜基地项目建设,并新增1个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上半年,我局招引农业项目3个,投资额7500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帮助、指导各乡镇启动了5000亩农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其中戴南、钓鱼、陶庄3个粮食园区和陈堡、昭阳2个设施园区申报了泰州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全市新增高效规模农业项目20个,其中设施农业面积2.5万亩,占全年目标3.5万亩的71.4%,总面积达到16.61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达8.7%。
三是农民培训快速推进。立足优势产业与生产需求,对农民开展技术与技能培训。上半年,举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办班15期,培训农民2054人,376人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农业创业培训办班4期,培训农民528人,456人通过淡水水生动物养殖工和农艺工职业技能鉴定;完成农业专项技术第一轮培训,培训农民30131人,提前完成省下达的全年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创业培训任务,全市新增持专业证书农业劳动 力2582人,占全年1.3万人任务的19.86%。
四是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去年我市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体健全率得分较低,今年我局进一步加强力量,逐一落实,确保35个乡镇全面完成农业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广行动计划的实施。上半年全市乡镇服务体系健全率达58%,全年预计达到90%以上,并带动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的增加,预计达85%的工作目标。同时,全市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达75%。
五是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大力开展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行动计划,实现农业功能向生产、生态、生活并重的转变,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10万亩次,麦草全量还田面积80万亩,其中推广秸秆腐熟剂416吨,秸秆腐熟还田20.8万亩。今年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1.539万亩,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5个,完成省、市新增10个、20个的目标,另有44个产品正在认证过程中。预计全年,全市认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耕地的比重保持在90%以上。
3、以规模经营为抓手,强化配套服务,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
一是推进规模经营。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抓手,发挥农技推广队伍的技术优势,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每个乡镇农技部门牵头领办一个面积1000亩以上的农业规模经营合作社的任务,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了村干部或大学生村官创办、领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据统计,全市35个乡镇农技部门建立1000亩以上农业规模经营合作社49个,总面积51555.22亩;全市100亩以上的“小农场”294个,面积113896.79亩,其中农技人员领办、创办的小农场8个,面积1595.49亩。
二是培育服务组织。积极培育种苗育供、机械播栽、农资配送、植保防治等专业化服务组织,提升农业生产的组织程度和服务能力。全市拥有植保专业服务组织154个,其中上半年新增11个,签订全程承包服务合同5.8万亩,其它形式的统防统治服务45.7万亩;全市建立水稻机插秧集中育秧点200多个,面积3000多亩,水稻机插面积实际36万多亩,比上年增加近20万亩,基本实现了公路沿线机插秧全覆盖,达到每个乡镇建立1-2个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面积1000亩以上的目标。
三是强化配套服务。在加大规模经营基地技术服务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规模大户服务需求调研,积极推进种粮大户单独保险。上半年,为20个乡镇的112户规模种植户实施单独保险,参保面积37250亩,实行单独出单、单独理赔,提高了受灾的理赔效果,增强抗风险能力,有效调动了种粮大户的生产积极性。同时,牵头成立了市龙香芋产业发展协会,积极筹建市食用菌行业协会,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要求正式组建休闲农业协会,并做好大米协会业务主管部门的调整工作,同时规范本市农作物生产事故技术鉴定程序,提升优势产业发展能力。
4、以日常监管为重点,开展检打联动,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宣传教育,实施标准化生产,开展检打联动,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推进国家生态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为增强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我局强化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共对安全知识的知晓度。尤其是加强两高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宣传,组织印制了2000份《关于严禁违规使用农药的通告》张贴到各自然村,并组织开展广场宣传活动,使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律的震慑作用,在全市营造预防和惩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犯罪的良好氛围,确保__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是实施产品抽检。发挥市农检站及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农产品质量的检测能力,积极组织开展农残检测服务,并针对出现的“毒生姜”等质量安全事件,及时组织监督抽检。据统计,1-6月,我局对蔬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开展例行监测和监督检查,共检测样品193个,检出不合格蔬菜样品8个;并根据省农委要求,在系统开展蔬菜农药残留速测免费开放日活动,免费为广大蔬菜生产者、消费者提供约4000批次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服务。同时,实施基地环境监测,对165个土样实施汞、镉等重金属含量的检测。
三是开展执法检查。加大农药、种子、肥料等三大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尤其突出农药监管,实施高毒农药经营“备案制”和销售“实名制”,规范农药的经营、使用,并在关键农时、重点地区开展专项整治,确保用药安全。同时,加大生产基地的日常监管,实施农产品质量检测,并对农作物地下害虫防治用药开展专项整治,实行检打联动,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1-6月,共出动执法人员3004人次,检查农资经营单位796家次,立案查处农资案件10起。
5、以党的建设为支撑,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转变系统工作作风。
今年以来,我局以“三年再来一个大变化”这一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大力开展“三解三促”、“六查六纠”,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构建一支运转高效、执行有力、倾心服务的新型农技推广队伍,为__农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组织支撑。在今年全市“七一”表彰大会上,局机关支部被市委表彰为优秀党支部。
一是组织开展廉政教育。在系统内深入开展“五个一”廉政文化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在党员干部中牢固树立廉洁高效、务实为民的服务理念。同时,结合农业系统工作实际,从社会普遍关注的农业项目这一热点着手,进一步规范申报程序、实施要求、验收标准,做到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管财,打造农业系统清廉形象。
二是推进服务机关建设。树立发展农业就要发展规模经营,扶持 农业就要扶持规模基地的理念,将各项惠农政策、财政资金等向农业规模经营倾斜,组织广大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服务,并组建群众工作团第十三工作队,以服务科学发展、推进中心工作、加强基层党建、促进社会和谐为职责,建立联系点、打造示范点,争创“群众满意服务窗口”。
三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进一步扩大党支部建设范围和领域,在市农技中心各专业站新建立党支部,提升农技推广工作的组织保障能力。5月份,根据市委组织部要求,组建了市农业局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业党支部,力求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的双促双赢,提升合作组织的生产、经营与发展能力。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围绕全年农业工作目标,下半年种植业的工作思路是: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围绕“一个突破、两大协会、三大市场、四大示范区”,大力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充分挖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生态优势,推动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良性互动、融合发展,努力提升农业的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
一个突破:突破适度规模经营。立足秋播,加快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进一步培植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开展技术服务与指导,实现结构调优、产业升级、质量保障、效益提升,增强各类经营主体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大示范、引领作用。
两大协会:__大米、食用菌两大行业协会。加快组建、运作__市大米行业协会、__市食用菌行业协会,强化服务,推进品牌化建设。以粮食交易市场为抓手,实行“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培育规模大、形象优、带动强的大米加工龙头企业,打响“__大米”这一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食用菌产业基地,实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现有食用菌产品的提档升级,做强__食用菌品牌,开拓市场,提升种植效益。
三大市场:种子、农药、肥料三大市场。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原则,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组织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同时,突出源头治理,牵头筹建种子、农药、肥料三大农资集团公司,推进产品备案制、经营许可制、质量追溯制,打造农资销售主渠道,构建市、乡、村统一的农资连锁经营、配送网络,规范__农资市场秩序。
四大示范区:组织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立足__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行统一规划、分片推进,重点建设5000亩集中区,并确保年底前600亩核心展示区建设取得成效,引领兴泰线20万亩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兴泰公路北沿线粮食高产增效示范带和核心展示区的规划、实施,引领__百万亩粮食高产增效创建示范区建设,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突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加强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配合相关部门争创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立足“__垛田传统农业系统”这一“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开展保护、挖掘、传承、利用,积极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确保“千岛菜花”成为国家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点,并争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三、有关协调事项
1、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问题。
近年来,“瘦肉精”、“毒豇豆”、“毒生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不断被曝光,监管工作任重道远。今年国务院机构改革,进一步明确了农业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职能,作为农业大市,__虽然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但由于农产品质量监管网络不健全,尤其是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滞后,加之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导致质量安全隐患增大,违法使用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在农产品生产源头把关和质量控制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是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工作的重要力量,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均要求建设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机构,5月份针对我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机构建设问题,市农业局、林牧业局、水产局联合向市政府行文请示,尚未得到批示。当前,我市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已成立,恳请市领导对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给予支持,按照部、省等相关文件要求,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增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落实专兼职人员,明确职责,确保年底前完成省农委60%乡镇监管站达到规范化运行、50%的乡镇检测室达到建设标准的年终考核目标,提升__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2、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的编制问题。
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实施方案范文4
关键词:进贤县;农业经济研究;问题分析;思考建议
1进贤县农业资源基本情况
1.1进贤县县域概况
进贤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鄱阳湖南岸,浙赣铁路与316、320国道交汇处,位于抚河与信江下游之间。面积1971平方千米,总人口87万余人,距省会南昌60千米[1]。进贤作为东部沿海开放地区的内地,中西部地区的前沿,处于长江沿岸经济带和大京九线上,区位优势明显。
1.2进贤农业资源丰富
进贤县拥有水面88万亩,耕地87万亩,林地88万亩。故进贤俗有“三山三水三分田,—分道路和庄园”之说,是享有盛誉的江南“鱼米之乡”。
1.3进贤县山林资源情况
进贤县原有林地7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40多万立方米,新造林13万亩。全县境内有麻山岭、流岭、金山寺等16个海拔100米以上的低丘。境内风景秀丽,具有一流的生态环境,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0.8%。
1.4进贤县水资源情况
进贤县境内河道、湖泊属长江流域。流经县境的主要河流有抚河和信河。抚河在县境内长为55千米,信河流经县境内长30.4千米,总流域面积为28180公顷。县境内最大的湖为军山湖,高水位时面积20000公顷;其次是青岚湖,面积6600公顷;此外陈家湖面积2200公顷,金溪湖面积5333.3公顷等大小湖泊12个。全县拥有水面88万亩,目前已具备养殖条件的达45万亩,不仅水面大,而且水质好,饵料丰富,发展水产业大有前途。
1.5进贤县耕地资源情况
进贤县土地富饶,拥有耕地面积87万亩,其中富硒土壤总面积1364.5平方千米,占县域面积的69.2%,数量、质量、占比均在全国前列,适宜种植的植物品种繁多,非常适合水稻、蔬菜、瓜果等农作物生长。
1.6进贤县气候情况
进贤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秋冬冷而干燥,夏季热而潮湿,春夏之交多雷雨,伏秋之间长久晴,进贤的气候非常适于农作物生长及动植物生长。
2进贤县农业生产情况
2.1进贤县农业产值情况
进贤2016年的农业生产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2.22亿元,同比增长5.1%,农业增加值54.35亿元,同比增长5.1%。农业总产值中,农业产值31.83亿元,同比增长5.3%;牧业产值30.01亿元,同比增长4.9%;渔业产值28.07亿元,同比增长4.9%;农牧渔服务业产值1.61亿元,同比增长7.5%。产品谷物总产量54.34万吨,同比增长1.53%,谷物播种面积80642公顷,与上年持平[2]。油料总产量5.08万吨,同比下降0.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3722公顷,同比下降1.3%。蔬菜总产量18.94万吨,同比增长7.81%;蔬菜播种面积7086公顷,同比增长1.7%。肉类总产量10.78万吨,同比增长1.53%,家禽发展数3140万只,同比增长3.1%。家禽产蛋总量3.18万吨,同比增长4.0%。水产品总产量13.41万吨,同比增长3.5%[3]。
2.2特色支柱产业迅速成长
进贤县的产业特色明显,已形成了市场占有大、产品品牌响、竞争力强、地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一是食品加工“一瓶酒”。“李渡”酒被列为“江西四大名酒之一。二是特种水产“一只蟹”。“军山湖清水大闸蟹”通过“无公害农产品”、“AA”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三是绿色食品“一株茶”。全县现有茶园面积4万余亩,其中省级龙头企业进贤县金峰茶业有限公司,在前坊镇现有“万亩连片良茶”基地,年产茶叶30万担,年创利税1500万元,带动农户2600多户。四是健康养殖“一只鸡”。进贤县温氏禽畜有限公司和南昌市春茂农牧有限公司是近年来引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釆取“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发展模式,带领农民养鸡致富。五是“青岚生态一片果”。全县果树面积12万亩,主要品种有柑桔、梨、柚、葡萄、杏等,特别是以江西青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果业基地,连片果园面积9000余亩,主要生产红心蜜柚、梨、杨梅、枇杷等精品水果。六是高氏油茶“一瓶油”。进贤县高氏农科发展有限公司拟投资10亿元建设15万亩油茶生产基地和油茶加工及旅游、生态科技园。已栽种油茶树2万余亩,到目前为止,全县有油茶生产面积6万亩。七是网箱养殖“一条鳝”、甲鱼等其它特色水产养殖。近年来,进贤县网箱养黄鳝异军突起,已成为北部乡镇特色养殖的重要产业,年产黄鳝60万箱,年产值约3.5亿元,产业遍及5个乡镇。“七个一”特色支柱产业迅速成长,已经成为进贤县农业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3进贤县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进贤县的农业主要还是传统农业,经济结构单一,经营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低,经济增长缓慢,农民增收的渠道单一。
3.1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
农民社会地位低,劳动条件差,收益低,导致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或经商,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是50岁以上的妇女和60岁以上的老人。农村劳动力的缺失,使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农村后备劳动力严重缺乏。
3.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差,对自然灾害抵御能力不强。尽管近年来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但由于建设资金缺口大,对农田水利投入仍显不足。现在极端天气及自然灾害濒发,农业防灾减灾技术水平低、抵御灾害能力不强,农业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小,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科技水平亟待提高[4]。
3.3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
由于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规模小。农民的市场意识差,参与市场的积极性低,因此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数量也较低,导致农业产业化组织的规模小,竞争力弱。农业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分配不规范。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利益分配机制是决定产业化经营能否长期坚持下去的重要因素。现阶段有的企业在产品难以销售时拒收农产品或压价收购农产品,忽视农民利益;有的农户在农产品畅销时不按合同约定卖给企业等。目前在企业与农户的购销关系中,很多都是口头约定或君子协议,真正签订协议订单的只有30%,而且违约现象时有发生。土地流转机制与规模经营矛盾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目前,进贤县土地经营大都停留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分包”这一层次上,这种分散种植的格局和分散的农户利益,与产业化经营的规模经济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冲突,很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分散的小农户无法和发达地区现代化、产业化和一体化的农业组织进行竞争[5]。
3.4农产品市场流通效率低
进贤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还有就是农产品流通成本高、信息不灵和产销衔接不畅。进贤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只有10%左右,鲜活农产品损耗率在25%左右,鲜活农产品流通成本高。产销衔接、订单农业、农超对接力度不够,盲目性生产,缺乏产品需求预见性,组织化程度低。该县农产品流通还是“千家万户”、“千军万马”地分散进行,使他们在市场上总是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市场竞争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难以抗衡社会上各利益集团对农民权益的侵蚀。同时,在宏观上缺乏代表其利益参与市场和自我保护的市场主体,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的市场环环境。
3.5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低
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加上农民急于想致富,一些农民子女弃学务农、从工经商,使整个农村人口老龄化,文化素质降低;加之农村农民居住分散,组织观念淡漙,信息不通畅,生产水平仍很低下;国家对农民的免费职业技术培训力度小,由于生活所迫农民少有时间接受技术培训,虽然有人回乡创业,但其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影响了对农业技术的吸收,农业新技术难于推广、转化。
4促进进贤县农业发展的建议
要促进进贤的农业走绿色健康高效可持续快速发展道路,就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以优化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进该县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影响、制约进贤农业发展的瓶颈。
4.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土地流转等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加快推广应用智能温室、钢架大棚、喷滴灌、畜禽标准化养殖设施、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和循环水养殖等配套设施。1)政府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支出结构,更多地承担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重点做好农田水利设施、农村公路建设等,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研究如何利用社会资金对现有土地、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在此基础上加大政府引导功能,对旱地资源进行整合、流转,用于现在农业项目,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6]。2)要加快推进水源工程建设,大江、大湖、大河和中小河流治理,水闸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加大节水灌溉,建好农田排灌沟渠,这不仅有利于节约水资源,更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保护耕地和农业生产资源。3)要扩大农业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科技水平。
4.2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
只有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才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化经营。要主攻机械化种植瓶颈,强化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加大对侧深施肥等绿色环保机械的补贴力度。要加快农机关键零部件和重点产品研发,支持农机工业技术改造,提高农机适用性、便捷性、安全性。要积极推广精量播种、化肥深施、保护性耕作等技术,这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和作物单产,从而增加农民收入[7]。要不断拓展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机服务水平,加快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动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4.3坚持产业兴农,优化产业结构
按照“扩面、提质、增效”要求,对标优质稻米、蔬菜、果业、中药材、油茶、水产等产业发展工程,科学制定本地农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市场组织生产、根据需求优化供给,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调优农业生产结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充分利用进贤县大湖泊、多山地、富含硒的优良丰富天然资源,采取招商引资、合作经营、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引进培养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农业生产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要以规划布局、引进龙头等方式带动发展优势农业产业园区,壮大原有产业集群。促进农产品加工升级。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省市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各项政策落实,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进入粮油、果蔬茶、畜禽、水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改和自主创新力度,拉长农业产业链,除了军山湖鱼蟹外,传统农作物如梅庄花生、黑芝麻、钟陵乡富硒水稻、“稻渔”综合种养、中药材、苗木花卉、油茶、蔬果等都市休闲旅游农业都要加快产业化发展,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推动全县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升级,将进贤县的农产品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和数量并重的优势。
4.4坚持绿色兴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大力实施化肥农药“负增长”行动,继续抓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覆盖面,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深入推进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和果菜茶病虫全程绿色防控试点,切实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和绿色防控覆盖率,实现农药减量增效。严格农业投入品管控,加强饲料兽药质量监管,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坚决杜绝禁用农(兽)药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流入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解决畜禽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为重点,以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为抓手,通过优化布局、完善设施、科技支撑等措施,总结探索农业废弃物有效治理新机制。持续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体系建设,实行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动落实沼气发电上网政策,抓好有机肥补贴政策落地,打通沼渣沼液、有机肥还田利用通道,实现就地就近种养循环利用。统筹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总结推广一批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有效地保持耕地,节约资源,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8]。
4.5坚持品牌强农,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要以区域品牌创建为契机,打造进贤农业品牌。做大做强一批产业优势品牌、培育壮大一批企业自主品牌、整合扶强一批“区域”公用品牌,重点打造一杯茶、军山湖水产品、优质大米等品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申请江西驰名商标、江西著名商标认定。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省级“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媒体推广和展示展销活动,充分利用国内展示展销平台,集中推介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向大市场。紧盯市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参加重点地区的展会,不断提升进贤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推动“农产品大县”向“农业品牌大县”转变。如进贤县“军山湖大闸蟹”通过在多个城市举办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展销会和媒体的报道,提升了品牌知名度,打开了销路,促进了进贤县“军山湖大闸蟹”产业的发展。
4.6提高农产品市场流通效率
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网络,把农产品批发市场、城市社区菜市场,乡镇集贸市场建设完善好,加快发展鲜活农产品连锁配送物流中心,支持建立冷链物流体系。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探索建立生产者与消费者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直销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进生产者与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饭店、学校、企业食堂等直接对接,支持生态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城市、社区增加直销网点,形成稳定的农产品供求关系,这也有利于追索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根源,确保农产品安全供应。开展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保持价格在合理水平,抓紧建立全国性、区城性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农业统计调查和预测分析,推行重大信息及时通过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及时权威制度,防止各类虚假信息影响产业发展,损害农民利益,改变过去农产品需求者不知从何处购买,生产销售者不知销往何方的信息闭塞现象,从而造成农产品滞销、霉烂、产品价格不合理,丰产不丰收的现象发生,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市场保障。
4.7坚持科技兴农,加强农业科技服务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农业科技是现在农业发展的助力剂。农业科技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密抓住科技兴农战略,推动农业科技跨跃式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农业生产要依靠科技,农业科技要服务于农业生产要求,我们要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相融合。
4.8加强农业技术培训
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要求,以国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契机,大力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计划,着力培养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该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加强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鼓励涉农行业举办职业教育,努力使农村后备劳动力都掌握一门技能,对未升学的农村高初中毕业生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引导他们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并给予适当优惠政策。以改变目前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现象,从而解决“谁来种地”,“谁来从事养殖业”的严峻问题。
4.9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有了农业科技成果,还需要把科技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农业技术科研、学习、培训、试验、示范、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完整农技推广体系。1)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加强协作。2)加强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帮助他们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因为他们处于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农业生产一线,更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要着力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改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亙联网、手机等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简明直观、双向亙动的技术服务。吸纳一批“田秀オ”、“土专家”使他们成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实践者、示范者和传播人,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主力军[9]。3)深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大力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着力培育一批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两园”建设、进军农业生产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升级、融合发展。支持合作社通过统一服务带动小农户应用先进技术,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小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服务带动、就业创业等方式,大力提升生产业对小农户的服务覆盖率,实现农民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实施方案范文5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积极开展“一创双优”活动,坚持“4321”发展思路,抢抓机遇,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预计全市完成生产总值943亿元,增长11.8%,超计划目标1.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年的13.9∶66.5∶19.6调整为13.5∶67.8∶18.7。
(一)工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工业项目建设力度,工业经济取得新突破。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3.2%,较上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41亿元,增长1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50亿元、利润150亿元、税金91亿元,分别增长30.5%、40.1%、40.2%。中原石化MTO、永龙化工100万吨真空盐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建成20项重大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节约15万吨标准煤;对不达标的高排放企业实施提标改造,通过努力,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预计可完成年度下降目标。“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年”活动顺利开展,全市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233亿元,占计划的145.6%;建成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完成融资17.6亿元,入驻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安置4.2万人就业。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发展态势良好。
(二)重点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省前列。建立的重点项目周调度、月点评制度和督查督导制度,有效解决了80个项目推进中的320项难题。16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3亿元,占计划的112.4%;246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8亿元,占计划的108.2%。建立了项目谋划新机制,通过集中谋划、包装,入市级项目库的重大项目324个,总投资2619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63个,占总数的5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1.9亿元,增长28%,超计划目标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9%。
(三)城镇建设快速推进,交通能源基础进一步改善。强力推进中心城市综合提升工程,快速启动新区,加大撤乡建镇力度,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3.46%,较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市地下水源给水工程、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等项目建成,新区起步区“六纵四横”路网工程、长庆片区综合开发等项目扎实推进。等县城综合提升效果明显,8个乡撤乡建镇获省批复。交通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晋豫鲁铁路通道段完成投资21亿元,濮清快道、S212金堤河桥至庆祖段改建等工程竣工通车,德商高速范县段、G106濮范高速至黄河桥段改建工程开工建设,南林高速东延至豫鲁省界段、范台梁高速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能源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昆吾220KV变电站建成投用,文96储气库即将完工,文23战略储气库等项目前期工作顺利开展。
(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造林绿化、设施农业发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村容村貌整治五项重点工作,农业基础不断夯实。粮食总产达到253.7万吨。优质粮食种植面积达到460万亩,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83万亩。新建、扩建80个设施农业园区,设施农业面积达到30.9万亩。畜牧业总产值完成84亿元,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1.61万吨、28.95万吨、7.22万吨。植树造林23.1万亩,林下经济面积达到15.3万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20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2家、市级158家。农村劳动力转移72.3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9.4亿元。完成61个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建设任务,5.08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五)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新成绩,消费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市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园区入驻企业196家,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丹尼斯百货、义乌小商品城等项目建成开业。优化金融环境,打造诚信,有力地促进了金融业健康发展。市商业银行县、县支行挂牌营业,台前县农信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助推中拓公司进入上市辅导期,与天津股权交易所、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建立合作关系。《神龙部落》台湾巡演和《水秀Ⅲ》商演均获成功,东北庄中原杂技博物馆主体工程完工。全年接待游客354.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4亿元,增长18.8%,超计划目标1.8个百分点。
(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通过积极谋划与运作,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列入《国务院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中原经济区建设指导意见》),上升为国家战略。林钢整体移交工作顺利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投资2.5亿元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签约项目175个,总投资908.45亿元。与天方药业、华润燃气、煤化、投资集团等战略投资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外贸出口总额完成5.4亿美元,增长30%,超计划目标5个百分点;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家,实际利用外资1.27亿美元,增长41%,超计划目标16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60亿元,超额完成150亿元的全年目标;外经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七)民生持续改善,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76元,增长12.8%,超计划目标3.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6092元,增长20%,超计划目标10个百分点。为县域产业集聚区127家企业争取到优惠电价,降低用电成本3800余万元。十项民生工程年度目标基本完成。全市发放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2.82亿元,农机补贴3895万元。解决30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6000座。完成校安工程面积66.8万平方米。新农合参合率98.96%。培训农民工5.2万人。建立全市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对保障对象发放临时价格补贴。健全价格监测预警制度,完善价格服务、市场监管等调控手段,稳定水、电、气、暖等政府管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为5.2%,超计划目标1.2个百分点,比全国、全省低0.3个百分点。
(八)创新观念抢抓机遇,争取国家政策、项目和资金工作成绩斐然。成功争取国家发改委将我市列为国家第三批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年度获得中央转型专项资金2.12亿元,不仅未来4~9年内每年还可争取2~4亿元,而且对我市今后争取项目、加快转型奠定了良好基础。一批有利于加快发展的政策和项目挤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指导意见》,6处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居全省第4位。通过油地双方共同谋划,中原油田石化总厂扩能改造、日照经至洛阳输油管线、榆济线复线、地下储气库和石化产业园等5个项目列入省与中石化签订的合作补充协议。煤炭储配中心项目得到国家发改委初步认可。我市与聊城市合力推进郑濮济客专列入《省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中原经济区建设指导意见》。我市11个引黄调蓄工程纳入省总体规划方案。年累计争取国家、省投资和补助项目42个,争取到政策性资金9.52亿元;争取农发行、国开行等银行长期贷款资金1.1亿元;发行10亿元城投债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年全市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十二五”开局良好。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以下突出矛盾与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发展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工业支撑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三是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一产比重偏高,三产发展缓慢,二产中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四是城镇化水平偏低,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不强。五是基础设施特别是能源交通,制约了我市潜在优势的发挥。
二、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当前,我国仍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趋势。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相关支持政策和规划陆续出台,我省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市在中原经济区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明晰,地位更加重要,区位、市场、资源、文化等潜在优势进一步凸显,已具备了科学发展、务实发展、赶超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年作为实现“二三五”赶超目标的关键之年和实现“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之年,我市唯有抢抓机遇、真抓实干,才能赶上全省平均水平,尽快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和安排部署,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规模突破10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下;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三、年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初步安排
今年全市申报第一批省重点项目80个,总投资1157.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72.6亿元;计划实施第一批市重点项目252个,总投资1461.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06.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7个,5亿元以上项目83个,10亿元以上项目44个。
工业项目。计划实施104个市重点工业项目,总投资483.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2.2亿元。争取建成投产永金化工20万吨乙二醇、恒润石化碳四综合利用一期工程、康益医疗器械加工、温州创业园高新医疗器械一期工程、天能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期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中原大化碳酸二甲酯(DMC)、电子信息配套产业园、宏业精细化工产业园、双虎家具产业园、恒润石化碳四综合利用二期工程、温州创业园高新医疗器械二期工程等项目。做好龙丰纸业二期工程、煤化化工产业园后续项目的前期工作。
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新区起步区“六纵四横”路网工程和长庆片区路网工程,将开州路、中原路、濮上路建成高标准样板路,改造提升人民路等城市道路,完成市城区所有跨路电线电缆“上改下”整治任务。加快建设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县污水处理厂、新区及长庆片区集中供热项目,开工建设马颊河滨河路及配套设施。积极谋划新区基础设施等项目。
交通能源项目。加快建设晋豫鲁铁路通道段、德商高速范县段和G106、S101等干线公路升级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南林高速东延至豫鲁省界段,争取年内开工建设范台梁高速。建成投用文96储气库,加快建设绿能高科LNG储备调峰一期工程,争取开工建设濮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龙丰热电2×60万千瓦机组,推进中原油田石化总厂扩能改造、文23战略储气库、煤炭储配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
农业项目。建成范县万亩泥鳅养殖基地、高效生态农业观光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引黄调蓄水库,黄河滩区生态功能带,渠村、南小堤、彭楼三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国家千亿斤粮食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开工建设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段、南水北调支线工程、永顺沟和潴泷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大用集团肉鸡产业化等项目。积极推进县引黄调蓄工程、县杏元引黄调蓄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
服务业项目。加快建设龙湖商务广场、银座国际酒店、华阳国际大厦、玉门大厦、东北庄杂技文化旅游园区、单拐革命旧址综合开发等项目,开工建设崛起时代广场、万利财富广场二期工程、丰源省际建材物流园、县家具物流博览中心等项目。积极推进综合物流港、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前期工作。
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项目。完成台前县后方乡等4个乡中心卫生院扩建项目,建成投用县精神病院病房楼、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等项目。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网络“班班通”、乡镇综合文化站、体育基础设施等惠民工程;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工程、薄弱高中改造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园区、市精神卫生中心、市眼科医院迁建和县御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设施等项目;开工建设县职业技术学校实训楼、县特殊教育学校等项目。做好市人民医院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市全民健身中心、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
四、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突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发挥新型工业化的支撑作用。一是项目带动,着力构建新型工业体系。启动“四力”上项目,即招商引资借外力,老企业扩张促内力,企业改制激活力,鼓励创业聚民力。建设中石油产业扶贫示范区,争取中石油更多产业扶贫项目。落实省与中石化签订的合作补充协议,推进中原油田石化总厂扩能改造等项目建设。二是支大扶强,尽快形成优势企业群体。支持中原油田、中原石化、中原大化、龙丰纸业等企业发展壮大;扶持濮耐、恒润石化、贝英数控、龙迈电动车等高成长性企业快速发展;扶持蔚林化工、宏业化工、中拓管道、泓天威药业、绿能高科等企业加快上市,再筛选10家上市和股权交易后备企业。三是创新创业,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全面加强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创业园区,提升民间创业能力。四是节能减排,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严把新建项目环保及能耗准入关,抓好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二)强力推动城镇体系建设,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一是做大做美中心城市。立足于建设灵韵濮水、秀美龙都、活力智城、生态宜居的现代复合型城区,积极推动新区报批和规划编制工作,加快起步区建设步伐。坚持管理、教育、改造、建设相结合,全面提升建成区城市品位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二是做优做强县城。坚持“建新改旧”相结合,推动五个县城提质扩容。从今年开始,将县城建设情况与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一并观摩。三是促进中心镇发展。按照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濮城、文留、柳屯等产业支撑能力强、基础设施好的中心镇。加快乡改镇步伐,完成4个乡撤乡改镇。四是有序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以产业集聚区和县城、小城镇的村庄整合为重点,高起点规划,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市财政拿出5000万元,实行“以奖代补”,集中支持开发区、工业园区内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三)深入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年”活动,发挥重点项目的经济引擎作用。一是抓好项目谋划。继续完善项目谋划机制,从制度上保障项目谋划工作的主动性、超前性和科学性。坚持日常谋划与集中谋划相结合,构建质优量足的项目储备库,保持项目建设的良性循环。二是做好省、市重点项目的筛选申报与跟踪落实工作。积极运作,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计划盘子。三是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的推进机制。坚持用周调度、月点评、季观摩、年总评、合力团、台帐管理、市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市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联系重点项目等新机制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四是抓好项目建设专题活动。每季度开展一个专题活动,分时段重点推进。
(四)大力开展“提质增效”活动,发挥产业集聚区载体功能。全市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32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8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700亿元;基础设施及其他配套设施完成投资40亿元。一是强基础、促配套。加快建设水、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科技研发、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统一规划建设生活配套功能服务区,支持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建设背压机组。二是引龙头、促集聚。大力扶持、积极引进一批带动力强、辐射力大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和关联度高的配套型项目,提升主导产业的综合竞争优势。三是抓保控、促集约。加强资源要素集中配置,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利用效率。四是找对手、促发展。创新产业集聚区观摩考评机制,开展各县(区)“对手赛、联手赛”活动,促进竞相发展。
(五)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挥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一是切实做好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村五项重点工作。加快引黄调蓄水库、中小河流治理、农村饮水安全等10项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年内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4万亩,节水灌溉面积8万亩,解决50万人以上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和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二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继续抓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粮食总产保持在250万吨左右;重点扶持花卉、无公害蔬菜等特色农业,设施农业面积达到38万亩;加快建设以黄河滩区绿色养殖带为主的畜牧优势集聚区,打造“五区一带”畜牧业新格局。三是加快扶贫综合开发力度。完成5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解决和巩固温饱人口4.2万人。
(六)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挥新经济增长点的拉动作用。一是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积极推进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园区发展,改造提升中原市场、劳动市场,依法对两个市场范围内的房屋予以征收。谋划建设煤炭储配中心。二是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业。切实抓好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着力打造文化精品。做大做强杂技龙头企业,提升我市杂技精品剧目的国际影响力。联手周边地市,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发挥保障服务民生的作用。一是促进民生工程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办好承诺的实事项目。二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逐步改善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规划建设职业教育园区,推进市委党校、市卫校、杂技学校、技工学校等学校搬迁入园。三是做好医疗卫生服务。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医疗服务等卫生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四是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加快城乡公共文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五是实施就业促进行动计划。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确保就业增长。六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
(八)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挥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前锋作用。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原经济区建设指导意见》。尽快完成《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方案》、《中原经济区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建设规划方案》、《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体规划》和《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争取早日获批、尽快实施。二是加快改革步伐。加快国企改革步伐,妥善解决市甲醇厂、市氯碱厂、市三强纺织厂等企业改革遗留问题,完成市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工作。加大与央企、省企对接合作力度,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搞好资本运营,盘活优质国有资产。加快推进公用事业单位改革,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工资和职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三是扩大对外开放。深入开展“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年”活动,坚持一手抓招商,一手抓落地,在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上下功夫。积极争取海关、商检设立办事机构,推动“无水港”建设。四是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推进、邯郸、聊城三市在交通、水利、电网、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
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实施方案范文6
(一)资源优势
宁海海域辽阔,拥有“港、岛、涂、渔、能”等丰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很大,发展海洋经济具有扎实的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一是优良的岸线港口资源。全县拥有218公里的海岸线,其中大陆岸线176公里,岛屿岸线42公里。宁海湾内已建5万、3.5万、5000、3000吨级泊位各2个,另1万吨级磨盘山码头泊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三门湾内已建有500吨级伍山汽轮渡码头、300吨级梅岙码头、100吨级胡陈港码头,田湾山港区还有尚未开发的3.5-5万吨级6个泊位岸线。二是丰富的滩涂资源。全县有蛇蟠涂、下洋涂、双盘涂等资源共191.8平方公里,其中三门湾海区138.8平方公里,象山港海区53.0平方公里;具备理想的海洋潮汐能、风能、太阳能的开发条件。三是充足的海洋渔业资源。海域水质良好,营养盐类丰富,海洋渔业资源约有200种左右。全县海水养殖面积达到22.87万亩,为全省海水养殖面积第一大县,主要水产品有蛏子、牡蛎、泥蚶和蟹虾类等。四是独特的海岛旅游资源。全县共有岛29个,数量居宁波市第二,岛屿总面积5.2平方公里,适宜发展滨海旅游业。目前,象山港强蛟岛群已经纳入到宁海湾旅游度假区进行整体开发建设,三门湾内岛群、岛屿都已基本列入宁海县海岛开发和保护规划。
(二)产业基础
宁海对海洋经济的开发利用,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2011年,全县海洋经济生产总值154亿元左右,占GDP近48%,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滨海旅游、现代渔业等产业初具规模。一是海洋临港工业。宁海湾循环经济开发区已构建起以港口开发为先导,以国华电厂为龙头,围绕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临港工业循环经济体系;西店卫星城加快滨海工业区、望海工业区建设,初步形成了家用电器、文教用品、金属制品、汽车部件、模具制造等5大主导产业;宁海三门湾区域宁东新城也加快开发建设。目前这三个区域分别实现工业95.3亿元、126亿元和2.5亿元。二是现代海洋渔业。加大对海水养殖的政策扶持,形成三门湾百里生态型海水养殖带,涌现出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养殖大户、营销大户,带动渔业乃至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2011年,全县海产品总产量达到14.5万吨,海水养殖总产值1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8.5%,为全省海水养殖面积第一大县。三是滨海旅游业。以宁海湾旅游度假区为载体的滨海旅游逐渐形成了规模,随着国际养生会所、游艇俱乐部、岛群旅游、水上运动区等新项目的实施,旅游与城市、旅游和工业相互联动发展,宁海滨海旅游服务业将会实现跨越式发展。2011年,全县滨海旅游总收入达21亿元,同比增长近30%。
(三)发展平台
一是宁海县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体系不断完善。海洋经济发展已纳入宁海县“十二五”规划《纲要》,并提出要将宁海建设成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重要平台的阶段性目标。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宁海县实施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各个重点区块的规划编制稳步推进,西店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西店镇域总体规划调整、宁海湾循环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等相继完成,宁海三门湾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宁海设立出口加工区研究、胡陈港休闲旅游度假区规划均已形成阶段性成果,宁海县象山港区域空间保护和利用规划、宁东新城总体规划、宁海三门湾工业园区“十二五”规划等形成初步成果。二是海洋经济区域载体建设扎实推进。宁海三门湾新区开发建设前期办挂牌成立,三门湾新区列入拟新设立的省级工业园区和市十大海洋经济产业集聚区之一,三门湾开发建设成为宁波市政府咨询委首号调研课题,胡陈港休闲度假区、下洋涂临港产业集聚区等六大功能区功能和定位进一步清晰,宁海湾旅游度假区、宁海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宁海湾滨海新城、宁海湾强蛟港物流区和西店“两城两区”开发建设稳步推进。三是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海洽会宁海专场推介会。推出了港航物流、滨海旅游、清洁能源等七大类总投资约1500亿元的20个招商项目,现场签约8个项目,投资总资金达105亿元。
(四)项目支撑
宁海三门湾区域和宁海湾区域是宁海县实施“东崛起”战略和“北跨越”战略的支撑区块,是宁海“十二五”时期打造“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重要平台”的关键抓手。为此,这两个区域的项目建设与安排直接影响到海洋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一是“十一五”时期重大项目实施情况。“十一五”期间,“两湾”区域共实施项目38个,项目总投资263.5亿元,其中“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211.3亿元。宁海三门湾区域共实施重大项目22个,总投资63.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2.4亿元。宁海湾区域共安排重点工程16个,总投资200.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88.9亿元。二是“十二五”期间重大项目安排情况。“十二五”期间,“两湾”区域共安排项目73个,项目总投资979.0亿元,其中“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375.2亿元,占全县“十二五”期间重大项目计划投资的45.7%。宁海三门湾区域共安排项目40个,项目总投资444.2亿元,其中“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147.3亿元;宁海湾区域共安排项目33个,项目总投资534.8亿元,其中“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227.9亿元。
宁海县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先行先试,以海洋经济大平台、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旅游建设等为重点,以实施“六大行动计划”和“百项千亿工程”为抓手,以加强组织领导和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努力实现宁海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发展动力和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基本建成浙江海洋经济南北两翼的重要节点、长三角地区滨海旅游先行区、我国海洋生态经济建设示范区,为宁海建设成为生态型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宁波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发挥先行示范作用。——全面实施“六大行动计划”。这是宁海今后一段时期发展海洋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围绕省市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要求,针对宁海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着力实施海洋经济重点区块开发行动、海洋主导产业培育行动、综合交通构建行动、海洋基础设施完善行动、港口岸线开发行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努力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百项千亿工程”。这是宁海发展海洋经济的主要抓手,就是为实现海洋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着重推进“百项千亿”工程,即加快建设100个重大项目,主要涉及现代海洋产业、滨海旅游、平台载体和海洋基础设施的重大项目,总投资达到1000亿元左右,“十二五”时期完成投资500亿元左右。
(二)发展目标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重大政策先行先试等举措,力争到2015年,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长,海洋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建成浙江海洋经济南北两翼的重要节点,长三角地区滨海旅游先行区,我国海洋生态经济建设示范区,对全市海洋经济发展发挥先行示范作用。浙江海洋经济南北两翼的重要节点。充分发挥宁海地处环杭州湾产业带和温台产业带的交接之处,紧紧围绕浙江打造“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以宁海三门湾、宁海湾为重点,加快培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配套服务体系,努力建设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南北两翼的重要节点。长三角地区滨海旅游先行区。充分发挥“滩、岩、岛”滨海旅游资源,以“大森林大景区”建设为主攻,以“5•19中国旅游日”为载体,以宁海湾旅游度假区、胡陈港休闲度假区等区块为重点,推进海洋资源和生态资源联动开发,注重民俗文化、古镇文化、名人文化、养生文化等的延续和挖掘,大力发展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实现海洋文化、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我国海洋生态经济建设示范区。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在大力培育和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生产、现代海洋渔业等产业的同时,加快推进海洋资源的有序开发、有效利用和合理保护,加强重点海域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实现海洋经济与生态保护和谐发展,为全国海洋生态经济建设探索新路径。到2015年,一是海洋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生产总值达到27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二是海洋经济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海洋经济比重达到25%;三是港口物流发展初具规模,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000万吨;四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持一流,COD下降和近岸海域水质功能区达标率均达到国家和省市有关标准,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五是海洋开发环境显著改善,海洋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机制体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全社会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氛围基本形成。
下阶段我县发展海洋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海洋经济功能布局,推进重点功能区建设。按照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近岸环境功能区划,编制实施宁海湾区域和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着力构建“一核两湾十区多岛”空间布局。一是继续推进中心城区建设,提高海洋经济的综合服务和要素集散功能,着力发展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服务产业,加快推进会展中心、十里红妆博物馆、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物流中心、中央商务区等项目建设进度。二是继续推进宁海湾建设,着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和滨海旅游产业。加快园区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横山岛、白石山岛等海岛的开发开放,理顺海岛开发体制机制,推进海岛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继续推进宁东新城建设,提高区域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承载功能。力争实现“三个超十亿”目标,即引进项目总投资超十亿、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超十亿、实现十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开工。进一步做好前期谋划、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要素保障、服务环境、管理水平等六个方面工作。
(二)加快培育海洋产业,打造海洋经济产业体系。加快编制完善宁海县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等海洋产业规划体系,进一步加大财政税收和资源要素等政策扶持力度。一是着力培育海洋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三大海洋战略产业,重点推进海洋装备新材料项目核准,茶山风力发电、环保热电联产、东方日升光伏和LED项目配套产业园开工建设。二是加快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港口物流、海洋科技服务三大海洋新兴产业,重点拓展海洋生物开发、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推进港口岸线资源整合,加快发展海洋科技服务产业。三是优化提升汽车零部件、现代海洋渔业两大海洋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汽车关键零部件、汽车电子产品、汽车五金功能件等重点领域,推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海洋渔业转变,着力打造全省重要的生态海水养殖基地。
(三)整合海洋旅游资源,推进大森林大景区建设。加快编制实施大森林大景区建设规划和海洋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尽早出台加快建设大森林大景区及滨海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重点旅游项目早落地快开工。一是加快发展滨海旅游产业。以宁海湾和三门湾北岸等区域为重点,高起点、高标准开发以海洋气候、海岛风光、海味品鲜、海上运动、海港风情等为特色的海洋旅游精品项目。加快推进宁海湾滨海新城、游艇基地、养生会所等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二是积极发展海岛旅游产业。依托海岛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开发基础条件较好的横山岛、中央山岛、白石山岛、铜山岛、满山岛等岛屿,形成不同主题的海岛游乐旅游区。努力把宁海努力打造成为融观光、休闲、疗养、度假为一体的现代滨海休闲旅游度假地。三是大力发展商务会议和休闲渔业旅游产业。以胡陈港、西店新城、宁海湾等为重点,重点建设海洋休闲、旅游商务和国际会议大型设施,打响“山水福地、人居仙境”的品牌。以双盘三山涂、蛇蟠涂等为重点,开发建设各类休闲渔业区,开展海岛垂钓、自助海鲜、渔文化体验等旅游项目。
(四)推进海岛开发和保护,打造海洋经济新增长点。根据重要海岛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及发展基础,因岛制宜选择合适的主导功能,积极打造海洋经济新增长点。一是积极打造港口物流岛。规划建设灶窝山岛、田湾山岛、下万山岛为港口物流岛,力争田湾港区纳入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在田湾山岛布局3.5-5万吨级散杂货泊位3个,年吞吐能力300万吨,下万山岛布局3.5-5万吨级散杂货泊位5个,年吞吐能力600万吨,规划在灶窝山岛支持保障区布局千吨级港作船泊位4个,泊位长度325米。二是大力发展海洋旅游岛。规划建设白石山岛、中央山岛、铜山岛、横山岛等为海洋旅游岛,合理利用“港、渔、岛、滩、景”等资源优势,推动强蛟群岛整体开发。推进横山岛发展成为宗教朝觐与海岛生态休闲度假胜地,推进中央山岛与白石岛联合开发,将其打造成为生态休闲与户外运动营地,将铜山岛打造成为生态休闲与野营区。三是着力发展海洋生态岛。规划建设马岛、桔柿山岛为海洋生态岛,依托海岛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海岛生态优势,努力将马岛打造成为国家级海岛生态开发示范区,将桔柿山岛打造成为生态建设实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