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节点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景观设计节点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景观设计节点分析

景观设计节点分析范文1

1.标志性节点空间影响分析

标志性节点空间影响分析是针对城市中显著的且具有重大意义的标志物对基地的空间形态具有战略性影响的分析。这些标志性节点一般具有识别性强和控制范围广的特点。识别性强主要体现为标志性节点一般在空间中比较突出,对城市空间起着战略性的控制作用;控制范围广主要体现为标志性建筑对城市景观、市民生活和交通组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凝聚作用。

在实施标志性节点空间影响分析的过程中,调研者要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用自己的专业表达手段和空间感受能力,并结合对普通群众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基地与标志性节点的联系,把握具体标志性建筑物与基地环境在视觉、形态及场地文脉上的联系,从而为设计提供基本的尺度,为群众提供平台,对空间感受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预期。

2.序列视景分析

序列视景分析由戈登•卡伦首创,它是指从视觉角度对整体空间体验展开的分析,这个整体空间是包括时间维度在内的空间。通过这种分析,环境会以一种外显的、动态的方式随着时间而逐步展现。在实际的调查中,具体方法如下:选择人群活动相对集中的运动路线,结合步行运动的节奏间隔,确定基地内关键性的视点和观察点,关键性的视点通常是空间中较好的观景、不同空间转换的节点或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点。在准备好的基地平面图上标上视点位置、视线方向和视距,并按照行进顺序进行排列和编号。在观察空间环境和时间环境后,可以采用勾画草图或者拍照、摄像等手段记录实际视觉景观。

3.空间注记分析

空间注记分析是以基地分析、序列视景分析、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等为基础,通过图示、照片、文字等手段对景观基地内外环境与重要建筑、空间与时间要素以及人的心理和行为等加以记录和分析研究的一种分析方法。空间注记分析通常将直观分析和语义表达结合在一起。直观分析一般是指照片、草图、影像资料等图片记录,在空间注记分析中往往是基础表达。语义表达则是指通过文字记录空间尺度的大小、景观和空间之间的关系,通常作为辅助和补充的表达方式来补充表达直观分析即图示方式难以精确表达的内容。

二、社会调查方法

社会调查是人们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采用社会调查方法同时结合空间环境分析,不仅有利于设计者和决策者获取市民对于空间环境评价的态度和意愿等相关社会信息,而且有利于设计者和决策者全面认识和探究城市空间环境的基本特征和空间与人的关系等,为城市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和保证。

1.景观设计社会调查的基本类型

景观设计社会调查按照目的可以分为描述型研究和解释型研究;按照调查性质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按照调查的对象又可分为普通调查、个案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类型。

2.景观设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

在景观设计中,社会调查工作经常会用到直接调查方法和间接调查方法。其中,直接调查方法包含观察法、访谈法,间接调查方法包含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三、总结

景观设计节点分析范文2

中图分类号:S759.9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086-02

1.现状分析

1.1区位分析

新世界阳光花园东二区项目位于济南市槐荫区,项目南至经七路,北至经六路,东至纬十二路,与银座购物中心隔经七路相望。项目占地约71958.4m2。

该项目紧邻市中区,南邻和谐广场,距济南火车站约3.5km,距济南机场约41km。

1.2气候分析

此项目位于济南市,济南市地处中纬度地带,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

1.3小区现状(主要针对竖向和新老区结合加以详细说明)

项目地势南侧高,北侧底,南北最大高差约3.5m。最大楼间距约80m,最小楼间距约19m。

本项目东西均为已建成项目,本项目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新区老区的结合,做到新景观比老区景观档次有所提升,但是又能够很好的和老区景观自然过渡,特别是南大门景观与15#楼周边原有景观的利用与结合,是个难点,也是个重点。

2.设计依据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

2.2《济南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2009.5)

2.3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文件

2.4甲方提供的图纸及文件。

3.设计目标

3.1塑造出绿色、环保的小区景观

3.2塑造成绿色生态小镇的意境

3.3塑造成济南西部居住小区的典范

4.设计总体构思

整个设计围绕“绿色生态小镇”的主题展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综合考虑,力求把新世界阳光花园塑造成一个理想的绿色生态小区。

“绿色生态小镇”是时展中的都市繁华和理想中的绿色生态小镇的结合体。

“绿色”――从物质层面强调项目景观品质的强势,从精神层面渲染健康休闲的生活方式;

“小镇”――强调环境的和谐、社区完备的配套设施,以及生活的多样性与便捷性。

5.景观节点详细分析

5.1小区出入口景观分析

(1)北出入口景观节点。北出入口通往经六路,也是重要的出入口之一,并且幼儿园的出入也是经过这里,这使的此出入口的地位更加重要。在入口处,设计中心绿岛,形成入口中心景观。在其上放置景石与景松等搭配,并且在景石上镶刻“新世界阳光花园”字样,形成标识。

此入口大门设计,主要考虑两点因素:①整体美观性,即从经六路上看整个大门是一个整体的,并且从造型上充分展现现代阳光的寓意。②功能性,即此入口分别为小区和幼儿园的入口,幼儿园和小区间通过围墙隔开,互不干扰。围墙用防腐木的,加上绿化,效果自然和谐。

(2)西出入口景观节点。通过规划把车流和人流分开,运用简欧式的风格,设计出岗亭和 “logo”景墙,以假山流水为背景,形成自然、生态、动感的入口景观。

5.2中心水景景观分析

此景观节点位于14#和15#楼之间,位于老去景观与新区景观交界处,并且位于南入口景观中轴线上,此位置非常重要。本设计充分考虑与原有景观的结合,运用圆形为造型元素,广场中间设计花池,栽植景观树(大国槐),广场周围运用花架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景观结构。广场外面设计水景与喷水小品(天鹅),与原有水景自然结合,形成完整的水系循环体制,把原有景观与新景观统一为一体。

5.3 14#和18#楼间景观带分析

此景观带是整个小区里面,休闲、健身、娱乐的主要场所,景观定位为――静、绿、动。静――静谧的空间,此处运用曲线园路贯穿始终,行走其中,你会脱离喧哗城市的烦恼,感受大自然静谧的语言。绿――绿色生态,运用植物自然搭配,与楼间景观结合,让你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绿色的魅力。动――在适当位置,设计广场,包括健身广场、儿童乐园、林荫广场,配备园林小品(花架、亭子),形成活动的空间,感受在绿色包围中运动休闲的乐趣。

5.4 7#和8#楼间景观分析

结合原有的景观(绿化、景亭),适当设计健身和休闲广场,形成居民楼间健身和休闲的活动场所。此广场周围运用绿化围合,减少人们活动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5.5 8#和11#楼间景观分析

8#和11#楼间距约20m,在楼间绿地设计花架,形成楼间人们活动的场所。

5.6 9#和12#楼间景观分析

此楼间出入口较多,路网交复杂,景观上也不是很美观,运用铺装弱化其造型,在铺装广场上栽植树木,形成林荫休闲小广场,供居民休憩。

5.7 11#楼北三角地景观分析

此处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交通的要求,合理规划,在适当地方设计休闲广场与园亭,形成视觉焦点。植物配置上,运用地被与乔木结合,尽量少用灌木,保证视线的通畅。

5.8会所区景观分析

结合会所造型,设计会所前广场,正对景观轴线设计半圆形花池,里面放置松石小品,与景观轴线形成呼应。在会所广场的东边设计乒乓球活动区,周围用树阵围合,形成乒乓球爱好者的乐园。把会所的东边规划为健身区,设计健身广场、儿童乐园、网球场等。

5.9商业街景观分析

商业街充分考虑其功能性与景观性,运用红色和灰色透水砖铺装商业街,设计绿化带与人行道隔开,增加商业街的生态性,力求塑造出简洁、大方、生态的商业环境。

6.植物配置详细分析

本设计运用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相结合,适当设计微地形,增加景观的层次,力求塑造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小区环境。

6.1中心水景区

此区充分考虑与原有小区植物景观结合,同时突出中心水景的景观特色,塑造一种温馨、简洁、生态的绿化景观。本区主要采用的植物品种有:国槐(中心景观树)、大叶女贞、淡竹、紫玉兰、樱花、榆叶梅、木槿、紫叶李、小叶女贞球、鸢尾、月季、迎春等。

6.2郁花园楼间组团

此区为楼间邻里绿化,通过植物的搭配,塑造一种浓郁的花园式住宅的景观。本区主要通过一下植物品种来体现:紫薇、美人梅、迎春、连翘、榆叶梅、玉兰、鸢尾、月季、石竹、二月兰、绣线菊、玉簪、萱草等。

绿韵风情区:此区为园区内主要的健身、休闲区,儿童在这里可以找到乐趣,年轻人可以体会绿色的浪漫,老年人可以在这里锻炼身体,寻找健康的音符。通过植物塑造出自然生态的环境,适当设计微地形,丰富空间,漫步其中,如同在森林里漫步的感觉,鸟语花香。此区所运用的主要植物有:雪松、大叶女贞、白蜡、国槐、淡竹、栾树、千头椿、紫叶李、樱花、丁香、金银木、木槿、腊梅、紫荆、金叶女贞、小叶黄杨、麦冬、紫叶小檗、迎春、红叶石楠等。

6.3枫林唱婉区

本区域为北入口范围,此范围内有幼儿园,所以此区植物以色叶植物为主,塑造一种多彩的景观。本区主要栽植的植物有:五角枫、银杏、红枫、黄栌、紫叶李等。

6.4阳光会所区

此区以会所为中心展开,主要为集会、健身、儿童游玩等,本区植物以果树为主,展现硕果累累、丰收的寓意。本区主要栽植的植物有:柿树、栾树、核桃、碧桃、石榴、西府海棠、金银木等。

景观设计节点分析范文3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节约理念

1.节约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实施方式

1.1充分考虑景观设计原则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着重考虑2个设计原则,即质量平衡原则和资源价值主导原则。在设计中不能忽视对资源可用性的开发,尽量以有价值的资源作为整个景观设计中的主导,在一个地区的有限资源上设计需要的人工景点。同时注意质量平衡原则,园林景观设计讲究移步移景,根据一步的频率既不能过多变换景物,也不能使景物变得呆板。在资源平衡和质量平衡的原则上,结合景观实际的资源把握质与量的平衡,避免出现居民的审美疲劳。

1.2节水措施的实施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资源通常很难回收利用,雨水是一种很少的水资源,可以用于喷泉和瀑布等景观的利用,应该在建筑物的屋顶多设置雨水收集装置,再进行净化,既节约了地下水和自来水资源,又控制了城市的雨水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园林中有大量的观赏植物需要养护,这就更离不开水,园林维护可以采用节水装置,例如滴管节水,喷灌面积扩大的同时大约还能节约40%的水资源,滴灌的水可以来源于居民用水和生活污水,这些都不会影响地面的景观,瀑布的水资源可以通过水循环重复利用。

1.3节约理念下的节能措施

为了减少能源损耗,采用节能措施减少大规模的夜景照明,一些园林景观植物生长在夜间不适宜太多照明,减少夜间照明不但可以节省电能还能减少光污染。电能可以通过太阳能或者是风力发电引进,太阳能和风力发电都是可再生能源,在照明景观灯上安装太阳能装置,利用风能和太阳能降低电能的输出,例如,在公园中可以设计太阳能发电景观墙,也可以根据独特的设计使节能装置变成一道靓丽的风景。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废弃的材料可以再次回收运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

1.4优化材料配置

园林景观设计中材料的优选关系到设计的总费用,基于节约理念,首先应该做好土地资源规划,综合各种因素开发土地资源。其次优化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在道路边多种植树木,园内应该多植乔灌木。名贵花种虽然赏心,但是养护费用成本加大,适当减少名贵物种,多种植野生植物也是佳选。

1.5重视土地资源的节约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可用空间也逐渐减少,现代城市也同样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缺的现象,因此,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节约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问题。基于此,该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加强对以下几点的重视:一是合理规划。在设计施工前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原因,合理规划设计,从而有效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二是合理利用空间。该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以合理利用空间为宗旨,设计园林景观,为了有效节约土地资源,该园林建设工程设计了地下停车场,从而在满足居民需求的同时有效节约了地上土地资源。三是加强垂直绿化及立体绿化。该园林建设工程加强对围墙、护坡、建筑墙体等地方的绿化,在这些位置种植爬藤类植物等,从而达到立体绿化的效果,有效增强了环境湿度,还能避免水土流失,同时起到美化的目的。

2.节约型园林景观特色设计发展趋势

2.1生态化设计

近年来,“生态化设计”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热点,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景观环境。而目前条件下,景观的“生态设计”还未成熟,处于过渡期,需要更清晰的概念、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明确的原则与标准,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和不断的实践。

2.2多元化设计

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不能简单地将园林设计认为是一个独立学科,应该从综合性的角度分析,打破将园林景观等同于传统园林的思想,从更加宽泛、广阔的角度加以审视和理解。中国的园林设计毕竟有悠久的历史,现代园林景观一方面要沿袭旧式传统,更要积极创新与发展,深入学习西方先进的园林设计理念,科学地将其融入到现代园林设计中。在遵循园林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科学分析我国现行的园林发展现状,本着多元化的原则不断丰富设计形式,在这样的目标与发展状态下,园林设计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效果。

景观设计节点分析范文4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生态选址;节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生态条件下的建筑选址考虑

建筑选址的选择对于以后项目建设的各个方面都有决定性影响。选择基址不仅要符合经济标准、而且还要尊重国家和地方各种法律规范。选址工作要从整体的角度做综合考虑。基于生态条件下的建筑选址既要将土地使用、建设密度及其环境保护都纳入考虑范围之内,还需要深入到每一个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细节当中。生态选址较之于传统意义上的选址,在于它将生态环境作为选址时的重要因素而考虑。

基于生态条件下的建筑选址中,最主要考虑就是这个位置是否适合建设,以及建设后是否适合今后的发展。因此,对于分析和评价基址的各种优缺点就成了生态选址的关键所在。对于这一阶段,要分析每个可能的地点,列出其中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各自优势。例如,在确定适合住宅发展项目的基址时,就应当优先考虑基础设施和公共交通网络的连接。对于被选基址的资源和能源潜力需要认真加以评估,尤其是对于水资源的状况和以太阳能、风能为基础的能源系统的潜力。在基址选择过程中,识别社区的发展对该基址以及其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这个问题需要通过对生态环境的研究来解决。这些研究应当是包括土壤侵蚀、植被及其生长地的保护、水和空气污染以及垃圾处理等。通过对建筑具体选址优缺点的分析,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和谐的居住环境,避免对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影响或者破坏,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还需要通过修复各方面的生态平衡而有效地改善建筑周边环境。

生态选址及分析是生态建筑活动的首要基本问题。中国传统风水理论选址的基本原则是“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是我国“天人合一”朴素哲学思想理论在建筑选址中的具体体现。显然,基于生态条件下的,建筑基址选择应当针对实际情况,结合当地气候、地理特征以及现有各种社会条件进行具体分析。影响生态选址的因素可分为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地貌、地质、气候、土塌、水文、生物多样性,社会环境条件主要包括现有的建设和设施、现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以及现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状况。

二.建筑生态景观设计

对于生态景观设计是建筑环境创造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进行建筑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把景观看作是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的复合体,通过借助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进行处理,使其在满足人类需要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满足自然生态的需要,并尽可能恢复已破坏的生态系统,成为注重生态的景观。

传统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都是环境要素的视觉质量,而“生态景观设计 是通过兼顾环境视觉质量和生态效果的综合设计。其中的操作要素与传统景观设计类似,但设计中既要考虑当地水体、气候、地形、地貌 植物、野生动物等较大范围的环境现状和条件,同时还需要兼顾场地日照、通风、地形等具体条件和需求。

可以说,建筑景观生态问题的妥善解决,有赖于对景观生态系统更加深入而系统的科学研究,有赖于更先进和可靠的地理信息系统和分析技术及其与景观生态规划的结合。(目前景观生态学定量分析基础上的景观规划还远没有成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景观生态规划还H JNil开始),更有赖于一种新的生态景观规划与建设理念及思路的形成,即重视景观的整体个态效应,同时将人类视为影响景观的重要因素,从整体上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从而最终实现建筑生态景观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毫筑的节能分析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建筑就像有机生命体一样,是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并进行能量消耗而得以生存和运行的,在其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建筑从其周围环境中获得能源的能力以及对能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是体现建筑生态性的重要方向。如何在满足人们生理、心理需要的同时,使建筑有效利用能源,将建筑能耗降至最低,从而不但节约能源同时又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生态建筑所关注和探寻的重要内容。

建筑能耗通过生产能耗、运输能耗及其建造能耗所组成,在各种能耗中,狭义的建筑能耗一般是指建筑运行能耗。显然在绿色生态建筑的理念下,对于建筑被使用的全过程中,应当充分而有效地使用各种能源。其可以通过三个层面来说,即场地选择及其规划节能、建筑设计节能及其辅助设备系统的节能。

对于建筑护结构是建筑能量消散经过的主要部件,外窗、外墙及其屋面保温隔热和防热对于实现建筑的热工节能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外窗的的热工节能来讲,有以下一些主要技术措施,即控制各朝向窗墙面积比,提高窗的气密性,提高窗玻璃、窗扇和窗框的保温隔热能力,用活动装置保温隔热f窗的日照涉及房间在冬季利用太阳能采暖,而窗的遮阳和通风是实现房间夏季防热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外墙的热工节能来讲,在北方寒冷地区,建筑保温尤其重要,在南方炎热地区,建筑防热尤其重要。外墙保温隔热主要采取外保温隔热、内保温隔热和单一材料承重保温隔热。而对于外墙的遮阳和通风是南方炎热地区防热的主要途径之一,各种通风墙或防晒墙可以起到较好的防热作用,其中利用植被对外墙进行遮阳防热效果最好。

对于屋面的热工节能技术,北方地区寒冷,采取倒置屋面是目前较为先进的一种做法;而针对南力地区炎热,在屋顶设置通风间层、使用植被绿化遮阳、利用屋面蓄水以及被动蒸发冷却,都可达到屋面防热的目的。充分利用自然光是实现照明节能的关键。除了在建筑设计方案阶段充分利用各种反光体(包括侧窗反光体和天窗反光体)外.还可通过采用导光管道的照明技术(包括透镜折射导光通道、内壁反光导光通道、光导纤维导光管道、通光管导光管道等)。另外从建筑生态技术的角度,根据设计所采取的技术含量的高低,将生态建筑分为低技术生态建筑、中间技术生态建筑和高技术生态建筑三类。在建筑生态设计上通过把概念和具体设计实践相结合,将会收到客观的生态效果。

四.结语

绿色生态建筑是把建筑物与能源、环保等紧密地结合起来,对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即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建筑设计中的反映。本文强调设计与生态相结合,利用该理念来进一步探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方法,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绿色生态建筑是把建筑物与能源、环保等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有效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同时,能够有益于使用者身心健康,并创造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工作生活空间结构。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利用绿化这一有利的生态因子,为居民创造出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朱奎.绿色生态住宅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研究[J].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景观设计节点分析范文5

我们知道,航模航拍技术应用的实质是改变人们获取景观资料的方式,具体说来:一是俯视角度观察,易于获得全局性的观测数据;二是随着图形图像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可以对景观对象进行实时观测;三是凭借航空模型平台和实时传输技术,可以直接获得实时、四维的空间数据。如果,将这种数据资料应用于景观规划时,我们不难发现,航模航拍技术不但丰富和完善了景观场地资料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还产生了一种新的规划设计成果表达形式。虽然不同景观场地的景观规划程序千差万别,但是,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规划设计准备阶段、设计展开阶段、设计实施阶段以及竣工养护阶段。当航模航拍数据作用于这一规划程序时,凭借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分析和应用,不但为景观规划提供技术支撑与参照,而且还会形成基于航拍数据的设计成果表现形式。在航拍原始数据转换为设计成果数据的过程中,融合了一系列景观数据应用的逻辑判断,最终构成一个有机的相互作用系统,其原理如图1所示。此外,我们知道,航拍数据的内容主要包括照片、影像和飞行数据,这样一来,上述作用原理就可以置换为航拍照片、影像和飞行数据在景观规划中的具体应用,具体论述如下。由上述原理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航拍数据的效度直接影响着景观规划的程序,也直接决定了这一数据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程度。在实验过程中,航模航拍数据的效度受到两个条件的制约:一个是航模飞行姿态的稳定和拍摄设备的性能。实际应用当中,航模和拍摄器材的性能是相对固定的,为了获得有效的景观场地数据,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将拍摄器材通过“云台”固定在航空模型上,用来减少气流、震动对测控结果的影响。另一个是设定景观场地的地面参照基点网。这样一来,当我们通过降低航空模型飞行高度来获得高精度图像资料以后,就可以凭借这些参考基点来进行图形图像的拼接与合成。地面参考基点网的基本作用原理是:首先在地面或者地下预先设定一些参照点,并对其进行顺序编码,然后通过操控模型在各参照点的正上方垂直对地进行拍摄,将同一时间、同一参照点上进行多次拍摄和测量,获取同一区域或点的N副图像和数据,然后分析图像的偏移和误差,采用数学平均的方法计算出相对精确的图形或数据。依据对航拍数据精度要求的不同,这种地面参照基点网又分为两种类型:地面网格基点参照和地面主要标志点参照。如图2所示。前者的参照点之间距离相等,航空模型依据顺序往返飞行,在飞行高度不变的情况下,能获取连续性的景观场地图片,易于图形图像的后期处理,其航拍数据的最后效度较高,适宜应用于景观规划的设计成果表现当中。而后者的参照点是依据景观场地的关键点进行设置的,参照点数量少,飞行次数少,飞行方向自由,节约成本,适宜对景观场地重要节点的细节描绘以及直观观测。

2航拍照片景观分析与概念设计应用

上文提到,要想获得理性的景观场地的航模航拍图像,在拍摄器材不变的情况下,有效的方法就是降低飞行高度以保障图像的精度。这样一来就会产生两种结果,要么所拍摄的图像包含了景观规划的区域,要么所拍摄的图像只是景观场地一个局部。而实际情况,往往是后者。所以,航拍照片的景观规划应用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照片的拼接和测量问题。接下来就是,处理后的照片如何在景观规划当中应用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2.1照片拼接

照片拼接是一种传统的景观规划设计的表现手法,通常的做法是在一个站点上,尽量采用同样的拍摄高度拍摄场景的不同角度照片,然后将这些照片进行裁切与拼贴,依靠主要标志点或标志物的近似重叠原理将两张或几张照片对接起来,然后蒙上硫酸纸对其进行线稿拷贝,最后对其进行其他的处理和表现。而随着计算机辅助制图技术的普及应用,航模航拍照片的拼接应用更加轻松自如。用过Photoshop这款图形软件的人都知道,运用“编辑菜单”中的“变换”和“自由变换”命令,可以轻松地实现一幅图片和另一幅图片的拼接。基本步骤是:选择其中一张图片为基片,将另一张图片放在不同图层中进行变换操作,使其与基片的透视关系相匹配,然后再启用“仿制图章”等命令修饰图片重叠和接封处,最终获得可以乱真的全景式照片。虽然,这种方法用于少量图片的处理时显得相当便捷,但是,当面对大型景观场地的大量航拍图片时,就显得异常繁琐。而在PhotoshopCS2.0以后的版本加入了图片自动拼接的模块,在输入“文件(File)自动(Automate)Photomerge”的命令,就可以轻松实现图片的拼接功能了。类似的第三方软件也有很多,比如CanonPhotoStitch3.1、Autostitch2.185等都能方便快捷地处理照片的拼接。这种程序的实质是图像配准技术的可视化应用。其基本原理就是将同一场景在不同拍摄条件下的两幅有重叠区域的图像进行处理,从几何上校准参考图像和待配准图像,用数学描述就是将一个图像像素的坐标系X映射到一个新坐标系Y中,并对其像素重新采样配准[2]。图照片拼接的最终效果决定于照片间的重叠或关联部分,其最理想的比率为25%~65%。

2.2照片测量

在规划设计实践中,我们习惯运用照片为直观的分析素材和概念表现形式。应用中处理诸如景观元素识别、景观植物长势分析、景观元素空间布局分析等基本内容时,上述航模航拍照片的删减和拼接就已经满足人们需求了。但是,我们还会对其不同的形态空间进行量化分析,这就不得不计算出照片所示内容的大致数据,以便概念规划设计更加科学。这样一来就需要借助照片测量技术。在测量学研究领域,航空摄影的测量是一个相对成熟的研究内容,不但具有成熟的精确算法用以求得地形的点位数据,而且还依此开发出解析空三的专用软件,如VirtuoZoAAt-PAtb空中三角测量系统等。显然,在景观规划的景观分析和概念设计阶段借用这种方法能方便的获得符合《城市测量规范》的景观地形数据。然而,对于一些不具备条件的景观规划项目而言,不得不寻求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其原理是:先将航拍所获得的优质顶面图进行剪切后保存为位图文件,然后将其导入AutoCAD软件当中,建立好单位和衬底图层。然后选择画面上典型参照点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并和实际场地上对应参照点间测量距离相对比,求出比例。然后运用参照缩放命令,对光栅图像进行1:1缩放,然后进行线条描绘,从而获得平面化的矢量图。[3]虽然这种方法所获得的矢量图缺少必要的竖向参数,但是为一般的景观平面分析和概念设计提供了便利。

2.3抽取与透叠

经过上述处理后的航拍照片用于景观分析的过程,实际上是地形、植被、路网、水系、山体等景观要素抽取的过程。较为传统的方法是在拼接好的航拍照片上蒙硫酸纸,然后将景观要素单独拷贝出来,并且可以将分析的结果直接以草图的形式进行注解,是景观分析和概念设计的便捷方式。现在人们习惯将照片导入Photoshop之中,运用其强大的“图层”和“绘图”功能完成照片数据的景观元素抽取。景观分析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对景观规划内容同样会分解为不同景观要素的设计。将设计内容在上述抽取的图纸上叠加和楔入,然后再将各要素的设计结果层层叠加在一起,将设计结果和航拍的照片叠加在一起。为了更好地判断和分析设计效果,最好将每一层看作一个半透明的层,将叠加看作透叠。

3航空摄影景观监控与景观场景动画应用

凭借航模获得高精度的航拍影像要比获得高精度的航拍照片要相对简单,至少在我所进行的航模航拍实验上是如此。起码,不用依据上文所提及的地面参展点进行大量升空操作了,只要事先确定好航向规划,以此从景观场地的主要节点飞行即可。并且,为了获得更为丰富而生动的影像,往往还要人为调控飞行高度、方向、以及摄像机的拍摄模式等参数。所获得的影像也更接近人观测的习惯和规律,自然会成为景观监控的最有效手段。其形式有二:一是将其看成“监控摄像头”,实时观测景观场地并做出评价与分析,二是将影像保存后对比查看或者是截屏分析,来获得更为理性的判断。就景观规划过程来说,这一应用主要表现在规划初期和规划实施后的景观养护期。而在景观规划成果形式当中,景观场景动画能给人给我整体、连续和真时的感受,自然也是设计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将航模航拍的影像数据应用到景观场景动画表现时,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将影像数据经过影像处理,使其在风格和形式上与景观空间、景观设施的虚拟场景相统一,最终和声音、文字一起构成形式新颖的表现语言。一种是将景观规划设计的虚拟效果插入影像当中,突出表现设计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此处的影像处理的目的是展示景观规划的虚拟场景,准确而逼真是主要诉求。因此,影像应用的关键在于影像拍摄和设计场景动画在拍摄角度和路径上的匹配程度。本文来自于《现代园艺》杂志。现代园艺杂志简介详见

4航空测量竖向设计与场地三维建模应用

景观设计节点分析范文6

关键词:快速推演;景观设计;教学探索;素质复合型

近年来,“景观快题设计”一词的出现频率极高,其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第一,城市环境发展与更替的节奏愈发加快,要求设计师加快设计节奏和提高工作强度以适应项目进度要求;第二,在设计类专业的研究生考试中,设计快速推演能力成为考核重点之一;第三,面对目前的就业压力,良好的设计快速推演能力成为景观设计专业入职考试和执业资格考试的敲门砖。因此,景观设计快速推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迫在眉睫。

一、景观设计快速推演的优势

1.时间短、效率高

快速推演的主要目的是在短时间内针对设计任务书中的各种设计要求,逐一梳理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快速组织设计语言而形成的设计构思。它大大缩短了常规设计模式的时间,有别于常规的设计程序,以较高的效率不断展现设计过程。

2.效果生动、艺术感强

快速推演的过程是一个设计思维不断演化和设计灵感瞬间捕捉的过程,会产生许多生动、有趣的设计图解内容,它们是设计师在设计分析和问题解答过程的直观表现。这种思维方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连续性,其设计效果充满了生动的艺术情趣、鲜明的个人色彩和强烈的艺术效果。

二、景观设计快速推演的实践意义

1 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体现

快速推演过程能够充分展现设计师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而这些能力不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它们需要通过长期设计实践作为基础,随着设计经验的不断成熟而逐步得到提升。图解过程是设计快速推演的重要表现手段,设计师需要对各种设计要素进行针对性的考虑和布置,逐步梳理清晰设计思路,为各种设计矛盾找到合理的解决途径。面对设计项目中大量的需要整理和分析的可见的或潜在的信息,设计师应充分发挥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力,最终将设计构想用鲜明的设计语言展现出来。

2 计划能力和应变能力的体现

在设计周期有限的背景下,设计师对设计工作的开展应有很强的计划性和条理性,及时完成每一阶段的相关工作,从理解设计任务书到完成方案图纸的绘制,还要安排好团队其他成员之间的工作衔接关系。

应变能力主要体现设计师快速应对突发或复杂情况的迅速判断和反应,面对设计任务书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设计要求,设计师应快速梳理出主次关系,重点考虑主要的设计要求,对那些次要的设计要求给予适度的考虑就足够了。

3 景观设计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

常规的长期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设计推导过程的效率,很可能造成学生养成设计时间观念不强和设计思维敏捷度迟滞的缺陷。景观设计快速推演强调短时间的高强度设计训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形成良好的设计时间观念,也是设计经验积累的重要手段,应作为景观设计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来对待。

三、景观设计快速推演的设计深度

1 重点照顾全局,适度注重细节

景观设计快速推演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深入权衡设计中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只能集中精力重点解决全局体性和关键性的主要问题,比如空间结构构建、道路系统组织、软景与硬景布局、重点空间形体塑造等内容;而对于设计细节方面的问题,比如景观设施的材质和颜色,地面铺装的纹样和拼接,树池和水池的饰面材料等内容,快速推演并不能给出具体而完整的解决方案,只能适度给予相应的表达。景观设计快速推演过程绝不能因为注重处理设计细节,而影响了总体方案的构思和定位。

2 既求设计效率,也需完整表述

虽然景观设计快速推演受时间限制,很多设计成果都没有办法全部进行表达,但是,作为一种独立的、高效的设计表述方法,它应该具有相对完整的设计构思和整套的设计图纸内容。其中,概念构思部分的图解内容应该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和表现力,充分展现其优势。快速推演所表述的总平面图、重要剖、立面图和重点空间透视图应该保证全面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绝不能因为时间局促,就忽略某些设计内容的表达,或者出现前后设计表述不一致的矛盾。

四、我校景观设计快速推演的教学现状

1 教师对快速推演教学环节的认识不足

从每月的景观设计专业教研室交流会来看,部分教师在景观设计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对设计快速推演环节的教学在认识上存在明显不足:⑴ 课程教学安排环节中没有单独进行设计快速推演训练;⑵ 误认为手绘效果表现训练就是设计快速推演训练;⑶ 快速推演能力培养属于“快餐式”教学,不能有效提高设计创作能力培养,也有悖于常规设计教学的循序渐进;⑷ 未能真正认识设计快速推演在设计构思能力培养方面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特点。

2 教师对学生手绘表达训练的重视度不足

从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存在一些问题:⑴ 多数作业设计效果的表达几乎看不到设计思维过程表达;⑵ 几乎所有景观核心课程的作业都是电脑效果图的表现,徒手表达的图示内容极少。

3 教师对学生设计思维训练控制力不足

设计思维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之中,灵活运用各种设计图解内容进行设计思维表达,这对设计专业来讲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如何把握学生的设计思维环节的训练在整个教学进度安排的控制力显得经验不足,而且该环节的训练强度也不够。

五、实行多维性和实践性的教学举措

1 正确教导设计快速推演的核心价值

教师在该环节的教学应明确其核心价值的引导:⑴ 景观设计快速推演的核心价值绝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更多地在设计工作实践中充分展现其魅力,解决实践中的某些问题;⑵ 快速推演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以训练设计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基础上的,切忌“走形式”,停留于理论教学层面;⑶ 理想的快速设计教学目标应该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考核并促使其强化基本功,能快速进入状态,并真正提高其设计创新能力[1];⑷ 快速推演环节的训练并不能代替设计全过程的训练,应梳理清楚两者的相互关系。

2 强化快题设计训练的持续性

快题设计训练是技法和思维的综合练习,也是设计快速推演的重要训练方式,强调其训练的持续性是很有必要的。它有效解决了在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设计思维与表述的训练,强调思维的敏捷性和连续性,突出了训练内容、训练过程和训练手段的多样性特点。它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而且还可以克服单向思维方式的局限,强化多向思维方式的设计意识。

3 多样化的设计表达训练

设计表述方式的多样化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形成快速的思维习惯。常规课程的设计表达方式主要包括图纸和语言,而模型和视频作为更加直观、更加有效的表达方式也是不错的选择。相对于需要较的制作周期的视频表现,模型的表达方式具有灵活、便捷的特点,更适合运用于构思阶段,其空间形态表达更真实和强烈。因此,在教学中应多提倡概念小模型制作在设计构思阶段的应用。

4 多样性和生动性的课题设置

课题的设置应注重多样性和生动性,尽量避免使用“假题”形式。真实场景能够反馈给体验者更多直观的感受和信息,学习价值也更具积极性。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根据时间长短,设置一系列有意思的课题:短期课题(一周)、现场课题(半天)和随堂课题(一节课)等。一方面加强了课题的丰富性和学生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课题间的延续性和短期性,都是对学生的快速推演能力的训练,其价值甚至可能大于常规的一个长期课题的考核。

5 强化“问题”意识学习

设计快速推演过程无不包含一系列需要发现和解决的“问题”,其操作过程正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连续性过程。学习不仅要带着“问题”意识,而且还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① 培养反对形式化和机械化的“问题”意识,明确不同课题特点的差异性,加强“问题”意识的针对性,杜绝生搬硬套的、与场地无关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形式,解决方案应具有鲜明性和适宜性。② 培养基于个人感受和经验为依据的空间构想,同时借助推理式的理性分析,共同形成综合的设计概念,进而实现概念向三维空间的转译过程[2]。

六、结语

景观设计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综合的设计思维能力和创造意识,而景观设计快速推演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在设计教学或是设计实践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积极引入并大力推行景观设计快速推演的教学环节,这有助于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有助于把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徐振 韩凌云.风景园林快速设计教学的体会与思考,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研究分会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编:《第三届全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11月,第200-203页

[2] 王锋.行走感知与理性图形――景观设计教学新探讨[J].《装饰》,2012年4月,第74-76页

[3] 黄艺 叶眉.景观设计师是怎样练成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