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就业指导课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就业指导课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就业指导课的建议

对就业指导课的建议范文1

高校毕业生数目不断增多,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就业指导课的开展能够为学生详细分析当今就业形势,为学生的择业和就业提供有效指导。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该文从多方面详细分析了高校就业指导课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关于高校就业指导课的一些思考。

1 高校就业指导课的作用

1.1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思想

就业思想影响着学生择业观的树立,也影响着学生就业的难易。正确的就业思想能够让学生正确看待就业问题,防止学生眼高手低,从而能够更加容易的就业。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开展能够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通过有效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思想,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建议。高校就业指导课通过严谨的理论分析和实事辅助,能够明确的告诉学生在就业时应当避免的错误思想。就业指导课的开展能够防止学生由于错误的就业思想导致在择业时眼高手低,错过了合适的职位。

1.2 帮助学生明确就业目标

每个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精通程度,个人性格和优势都有所不同。每个学生的不同也意味着每个学生合适的职位也是不同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对各个职位要求有一定了解,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就业目标。就业指导课能够让学生了解当今经济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分析自身优势,让学生明白自己合适什么工作,想要从事什么工作,从而明确自身就业目标。

2 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建设

2.1 加强就业指导课的优化开展

在部分高校中,并没有重视就业指导课建设,导致就业指导课流于形式或者缺乏严谨性和有效性。这不仅不能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可靠建议,好造成学生时间的浪费。因此,学校应当重视就业指导课的建设。首先,学校应当加强师资力量的投入。教师是就业指导课的组织者,教师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就业指导课的质量。学校应当选择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教师,从而促进就业指导课的优化开展。其次,学校应当提高教学条件,加强教学环境建设。学校为了更好地将就业指导课的优化开展落到实处,应当完善教学设施,强抓纪律,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硬件设施和教学环境。加强就业指导课的优化开展,能够让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从而有效解决学生的疑问,为学生提供建议。

2.2 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是就业指导课的主导者,教师的能力不仅决定了课程的有效性,还决定了建议和思想的正确与否。学校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是对就业指导课程的负责,也是对学生的负责。因此,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建设中,应当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学校应当吸取优秀的师资力量。学校在就业指导教师的招聘时,应当严格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人品性格以及经验,从而能够挑选出优秀的教师,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有效性。其次,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以及考核。学校应当对教师给予一定的培训和深造,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学生应当严抓考核,引导教师不断自学,积极提高教学能力,优化就业指导课程。学校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利于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从而保障就业指导课的质量。

2.3 完善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合适先进与否影响着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的就业也有着间接影响。传统的理论知识传授并不适用于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课应当以关注实事,以现实为依据,为学生提供先进可靠的指导。因此,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中,应当完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应当不断更新教学知识,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就业形势。教师应当注重就业指导课程的先进性,提供更详细全面的就业形势和知识分享,从而让学生能够有仔细的了解,为自己的就业作有效参考。其次,教师应当开展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指导。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一个职位招聘活动,自己担任面试官,让学生来面试。这种活动可以让学生最直接的感受就业问题,帮助学生了解面试的感觉以及该如何做。完善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指导,帮助学生面对就业。

对就业指导课的建议范文2

一、开一门学生愿意上、听得进的课

笔者在与学生交流时,发现不少学生存在观念上的误差,认为就业指导课是一门专业性不强、用处不大,甚至是可有可无的课,学生普遍对这门课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出现能逃课就逃,即使在教室上课也往往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所以,就业指导课能吸引学生走进课堂,认真倾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开好这门课、实现教学目的的前提。

(一)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引起重视

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每年都成了新的“史上最难就业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除了是客观因素造成,还有个人因素,对自我和就业形势的认识不足,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是主要原因。就业指导课一方面应该将当前的就业形势和现实问题传达给学生,以引起他们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另一方面,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学生有哪些错误的认知和观念,采用“对症下药”的方法,明确指出这些普遍存在的错误想法,加以劝导和纠正。

(二)讲求实用性,注重灵活性

就业指导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其在实际应用方面更加突出,很多学生不愿意上课的原因是认为上了这门课也不能帮他找到满意的工作。虽然上好课不能与找到好工作之间划等号,但这提醒就业指导课的老师们应从“有用”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形势需要的帮助。因为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学生个体间也存在差异性,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也应该因校因人而异,建议增加老师与学生“一对一”交流和指导的课堂内容。此外,应注重灵活性,多引入经典案例、真实事件,多采用讨论、游戏、换位思考等方式教学,少些空话和说教,多些课堂互动和启发,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们愿意上课,乐于参与教学。

二、制定科学合理且有特色的教学内容

当前关于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内容林林总总,各高校基本都有自己独有的一套教学体系。虽各有特色,但其核心内容大同小异,主要是涉及以下几方面:认识自我,了解职业及环境,形成职业发展决策,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就业的资料和心理准备,技能培训,法律常识和自我权益保护,创业和社会适应,职业道德教育。虽然,这些内容涵盖了就业指导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整套结构完整、理论成熟的教学内容。但我认为,可以在此基础上深入开拓,细化知识点。

(一)认识自我和心理准备方面

笔者主张将心理学原理尤其是心理测评工具更多地引入课程中,让学生不止是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人格有初步的认识,更应借助心理学的帮助进行深入细致的认知。所以,建议就业指导课的教师参加心理学方面学习和培训。

(二)了解职业及环境方面

由于教师大多长期处于学校的环境,对教育以外的职业、学校以外的环境不容易形成客观、全面的认识,这也就影响到了学生的认识。所以,我认为在这方面的教学应该由社会上专门的职业人士和相关的职能部门担纲,向学生讲述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如果允许,可以开设专门的体验环节,即提前让学生进入各行各业。这类似于假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但这类的实践或实习涉及的岗位固定、单一,可以扩大范围和时间跨度,让学生从大一起就经历找工作的全过程。

(三)形成职业发展决策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方面

大学生职业决策和规划往往是纸上谈兵,甚至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重庆市每年都举办了创业大赛,但涉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比赛较少,且参加的只是极少数同学。我们应该把这方面开展成固定的、参与度较高的比赛,鼓励学生们积极进行自我规划,因为相对创业策划而言,职业规划要容易些,且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要面临的就业关。

(四)法律与职业道德教育方面

近几年,因就业产生的学生被侵权或违约的行为屡见报端,例如,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误入传销、组织,上当受骗,签下不平等协议等等,另一方面,学生不遵守合同或约定,旷工、随意跳槽,缺乏职业精神和劳动纪律等又行为给用人单位留下了不良印象,间接影响了学校声誉。所以,加强法律与职业道德教育不容忽视。以笔者的经历看,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还不够,建议由法学方面的教师专门传授相关的法律知识,或者提高对就业指导教师在这方面的要求,老师们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才能真正地做好学生的指导。

对就业指导课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技工荒 企业需求 技工院校 就业指导

2009年,同志在珠海技校考察时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深刻阐述了一流技工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中国创造,必先振兴职教,培育综合型高技能人才。

一、技工学校学生就业迎来春天

1.政府关怀,政策扶持

面对“技工荒”问题,广东省技校在招生政策方面采取“六个放宽”:放宽年龄限制、放宽入学条件、放宽区域限制、放宽考生档案限制、放宽专业限制、放宽学制限制,并简化体检程序。此外,技校全面开设高级技工班,面向各类中学招生。技师学院可以对具有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的人员开展技师、高级技师相关知识、技能方面的训练,积极开展高层次技能人才的培养,为技工学校解决招生问题带来希望。

2.国家、社会、企业发展急需技能人才

据了解,中国加入WTO后迅速成为“世界工厂”,许多发达国家制造业开始向广东进行战略性转移,急需大批技术工人支撑起正在逐步形成的“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

据广东省人社厅对深圳等10个城市就业状况的调查,2012年第二季度人力资源市场普工求人倍率为0.8,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但技工仍供不应求,求人倍率为1.1,当前广东省正处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劳动力需求开始从增量粗放扩张向存量结构提升转变,优化劳动力资源、培育技能人才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目前,劳动者技能偏低,成为阻碍广东省产业升级和发展现代经济模式的“拦路虎”。

3.技校学生成了企业招聘的新宠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率持续走低,以往的“天之骄子”如今普遍都在为“饭碗”发愁。然而,广东的技工学校的就业率一直维持在98%左右,甚至2012年的毕业生已经预先有了工作岗位。相比大学生毕业就业前景迷茫、动手能力差、适应岗位慢等因素,有政策扶持的技校学生成了企业招聘的新宠。因此吸引大批学生进入技校学习,提高技校生源质量,改变以往生源不平衡的结构,有利于提高技校学生整体质素,为技校教育注入新元素。

二、就业指导课现状

党的十七大和国家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为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出口”畅,“进口”才能旺,要实现技工教育的良性发展,就必须注重学生就业心态的调整,加强就业指导,但目前技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出现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1.投入不足,重技术偏基础

“技工荒”为技校学生就业带来新希望,社会转型需要大量高技能的技术人才,但企业对技工要求并不单一停留在“有技术”的流水线技术人才,而是要求其成为能适合企业发展的综合性复合型技术人才。各技工学校大力加强对学生的技术培养,竭尽全力加大对专业技术的投入,而相对于专业建设的投入、基础课程的投入显得捉襟见肘。

专业课与实操课占用大量课时,许多学校迫在眉睫才设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知识面广、内容丰富,要深入讲解并取得积极效果需要有充足的课时,课时严重不足使教师不能一一讲解,顾此失彼效果可想而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业指导课未能发挥其应有效果,又如何提高学生应聘能力呢?

2.良莠不齐,教材设计流于形式

日常教学中的教材都经过精挑细选,各具特色自成一派。但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仍暴露出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1)教材更新周期较长,部分观点陈旧未能赶上社会发展需求,甚至落后于社会需求变化,没有为学生就业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2)教材案例理论性大于实效性,未能更好引导学生。如:部分教材在讲授面试资料准备方面,都纷纷列举一些常见的反面案例,以条理性的理论指导学生“不可这样不可那样”,学生知道哪些错误是不该犯的,但唯独缺少正面案例指导学生“该怎样”,无法把规范的知识固化下来指导实践。

(3)教材活动设计欠考量,部分活动可行性不高。安排的活动测试过于简单,无法提高学生水平。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没有注意实际操作的可行性,部分活动需要特别的道具、场地在现实教学中往往难以实践。

3.方式单一,无法吸引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以传统的讲授式为主,教师满堂灌,学生无心听。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更不用说激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付诸实践了。所以无法发挥就业指导课的引导作用。

4.渠道不畅,不了解企业需求

在师资方面,技工院校的理论教师跟企业的联系是有限的,缺乏畅通的沟通渠道;无法直接参与企业招聘或招生推荐的工作,难以掌握招聘市场动向。教师大多是“学校―学校”,对就业指导信息往往流于形式,理论多于实践。当然,还有一些教师是从“学校―企业―学校”,甚至是从事多年招生推荐工作的老师,他们拥有丰富的就业指导经验,但往往缺乏理论支撑,经验强于理论。师资的参差不齐会直接影响就业指导效果,甚至对学生造成不良后果。

三、就业指导课改革建议

持续数年的“技工荒”以及产业工人普遍素质较低的状况使珠三角产业升级障碍重重。这已成为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因此急需造就一大批适应新要求的新型应用型人才。对此,学校必须加强学生专业水平培养,必须强化就业指导课的作用,为学生指引更宽阔的就业道路。我们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百校千企打造技工人才孵化基地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与企业结合得不紧密,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不接轨,人力资源大国不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百校千企”这种新型的方式,能更好地形成一个二元合一、互补互促、工学一体的“校企双制”办学模式,全省技工院校与1000家包括世界500强、中国百强在内的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一批生产实训中心、产学合作项目、员工在职提升培训和订单培养项目;全省技工院校与企业开展全面、多层次的校企合作,更直接有效地解决技工学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重要的技术人才保障。

2.就业实训室打造就业指导新平台

在专业讲授就业指导课程的同时,建议有条件的学校打造一个专业的就业实训室。毕竟仅有理论是不够的,效果也未必理想,但是如果能建设一个专业的就业实训室给学生创造一个专业的面试环境,甚至打造一家仿真的企业,这样学习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业实训室不仅可以活跃氛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提早熟悉职业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企业转变为职业人。

3.培养学习型教师,打造教师学习新平台

作为一个就业指导教师,教师本身的职业形象与素养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就业指导教师相较其他专业教师更应注重自身修养与能力的塑造,树立学习型教师的观念,做到与社会发展需求同步,打造自身专业化形象。

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考虑让教师全程参与毕业推荐工作,直接了解第一手信息,融入教学过程中,带给学生真正的指导;或是让就业指导教师“入企业”,在“下企”的过程中,认识现代企业需求,转变教学观念,更好迎合企业需要,就地取材,把直接经验带给学生,更利于学生体验学习。

4.转变观念,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由于近年“普高热”和“免试入学”等因素的影响,技校学生入学时的素质普遍偏低,存在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积极、眼高手低等问题,部分学生是家长出于无奈才将其送来“托管”的,一旦到了真正择业时,嫌这嫌那,高不成低不就。

对此,建议在入学初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学生订立目标,让学生明确方向并指导他们应该如何付诸实践。在就业指导课程中除了常规的讲授课程以外,还可以融入讲座、专题报告、心理咨询等形式多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到一个合理的定位。通过严格的等级考试让学生对自己目前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有清醒的认识;利用在校举行的技师、高级技师讲演让学生感受自己和高技能人才之间的差距;邀请学有所成的毕业生回校现场说教作报告,介绍他们的成长之路;通过转播各专业技能大赛实况,让学生树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就各行业企业工作环境、员工福利待遇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各企业的工作特点,了解工人的工作、生活、学习以及福利待遇的情况,以缩小学生对未来工作的期望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5.改革教材,跟上社会发展步伐

首先建议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多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材融入生活,贴近学生。其次,在内容设计方面,对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要有预见性,并提供解决方法以供参考,不要老对学生说“不该怎样”而更应教导他们“该怎么办”,给予学生一种身临其境、适合社会现实的就业指导。另外,教材设计应注意图文并茂,丰富有趣的插图更能引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印象深刻。因此,我们充分利用这一点把就业指导信息融汇贯通在插图中,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喻教于娱,更避免过多的理论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对就业指导课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就业指导教师职业化;职业实践;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4-0134-02

自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教高厅[2007]7号)之日起,在全国各高校掀起了将就业指导课程以公共课形式纳入教学计划、建设就业指导课程以及打造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热潮。经过几年的发展,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全国各高校几乎都以公共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了就业指导相关课程,但对如何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依然存在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职业实践的意义

1 加强就业指导教师职业实践,是提升这支队伍职业化水平的强有力保证

所谓“职业化”,是指从业人员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等方面符合职业规范要求的过程。职业化一般包括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和职业化技能等三部分内容。

“职业实践”亦即“职业体验”,是指体验者通过融入目标职业环境,经历职业实施过程,从而了解并掌握完成目标职业任务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并亲身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所需要的职业心态和职业思维方式的活动。

通过开展职业实践活动,既可以让高校就业指导教师感知不同的职业环境,又可以让他们了解用人信息和最新的用人标准,从而强化他们的“职业化技能”,提高他们的“职业化成熟度”,最终提升他们的“职业化”水平。

2 加强就业指导教师职业实践,是提高这支队伍就业指导水平的必然要求

教育部在《关于印发》(教高厅[2007]7号)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实践锻炼,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提高他们的就业指导的水平,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如此看来,加强就业指导教师实践锻炼与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和指导水平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要提高这支队伍的指导水平,就必须要为他们提供职业实践的机会。

3 加强就业指导教师的职业实践,是增强就业指导课程实用性的内在需要

按照教育部文件的要求,高校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公共必修课也已有近5年的时间了。目前,大多数高校却一直经历着多数学生对就业指导相关课程是“鸡肋”还是“鸡腿”的拷问。而如何将“鸡肋”变成“鸡腿”,其根本就在于就业指导教师所提供信息的有用性和有效性上。对于学生而言,他们认为有效且有用的信息,则是来自一线的最真实的职场体验和感悟,以及对目前职业、职场相关信息的深度解读和分析,而这些正是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教师所缺少的。

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 队伍的“职业化”问题仍然难以突破

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主要由就业中心行政管理人员、院系党总支书记、思想政治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构成,呈现出学历高低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五花八门、专业背景多样化的特点。而从业人员数量不足、队伍不稳定、专职少兼职多、专业化程度不高等成了这支队伍的“通病”。教师上课“照书念经”是目前这门课的授课现状,也成了制约这门课程发展的最大障碍。

针对上述问题,各高校也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通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高校开始采取增聘就业指导教师的方式解决人手短缺的问题,通过建立制度解决队伍稳定的问题,采取完善体制的方式解决队伍的学历层次、人才梯队结构问题,通过在选拔人才时设置专业要求门槛解决专业结构问题,采取“外送培训,内请专家”的方式解决专业化问题。然而,关于这支队伍的“职业化”问题,却鲜有突破之道。而职业化程度不高,恰恰成为增强就业指导课程有效性和有用性的短板。

2 多数就业指导教师的成长路径阻碍了其“职业化”的进程

就业指导是一项实践性强、与就业市场关联紧密的工作。从事就业指导工作,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完整的职业认知和对职场环境的准确分析;不仅需要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充分了解,还需要对产业结构的分析能力以及对职位的全方位了解。

无论是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行政管理者,还是专职的就业指导教师,大多都经历了这样一个成长轨迹:“学校一学校”,即从母校毕业后就迈进就职的高校。在这样的轨迹下成长起来的教师,除了对教育行业的招聘流程和相关岗位要求较为熟悉外,对于其他行业的用人标准知之甚少,对于相关的行业规范、不同性质的企业文化鲜有了解,对职场的一些规则、沟通法则等接触也不多。这样一些职业经历简单、职场经验单一、职业认知单纯的就业指导教师,如何能洞悉如风云变幻的就业市场、了解层出不穷的职业,又如何能掌握就业市场对人才要求的细微变化,从而帮助、引导学生破解用人单位的“选人密码”、拆解招聘流程、还原招聘实景,并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指导呢。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可能拥有了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人力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但普遍缺乏对职场的真实感受以及对行业发展的切身体验。

另外,就业指导课的实践性要求学生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而发挥学生参与主动性最好的方式就是情景模拟和仿真实验,以上两种授课形式都需要一些案例,如果案例来源于真实的职场,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提高案例分析的有效性,远比编写的案例更生动和实际,尤其在对学生进行“一对一”个体就业指导或者在进行职业咨询时,理性的间接认识远远不及感性的直接体验更具有说服力。

三、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职业实践的建议

1 扎根职场,了解职业,提升职业化技能

为了解决就业指导教师职业理论知识丰富而职业实践经验欠缺的问题,各高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借鉴大学生实习实训的做法,为就业指导教师提供到企事业单位锻炼、实践的机会。可采取与用人企业“结对子”,送就业指导教师到企业上岗,让其在真实的岗位上感受职场规则等做法,了解企业文化,熟悉招聘流程,认知岗位任职标准,进而提升职业化水平。

就业指导教师可以在寒暑假期间利用8周左右的时间,去企业了解某一个职业的大致工作内容、运转情况和发展通路,尤其是这个岗位的用人需求和标准、招聘流程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等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根据实践体验,将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及从网络获得的其他信息,经过加工打磨后,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分享和探讨,这样既可以提高课程的生动性和可信度,又可以提升课程的实用性,能够真正地将就业指导相关课程从“鸡肋”变成“鸡腿”。

而政府、企事业单位也应该像支持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一样,支持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开展职业实践活动。高校教师的这种职业实践,不但能够丰富其阅历,而且还能够将其所感所悟传递给学生,有利于推动整个大学生职业教育的进程。教师的职业化程度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成熟度也能间接得到提高。

2 通过角色扮演和真实应聘,感悟真正的职场竞争

求职技巧包含“就业信息搜集、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随着求职竞争压力的增加,就业市场呈现出“僧多粥少”的紧张局面。各类用人单位使用不同的测评工具,利用先进的考评技术,使出浑身解数挑选学生,新鲜的考试考核方式层出不穷。如果学生对于一些常见考评方法都懵懂不知,在这场就业竞技比赛中,就很容易败下阵来,从而丧失了就业的机会。

作为一名就业指导教师,理应对学生进行求职实践指导。为此,就业指导教师应该大胆尝试在真实的求职环境中进行角色扮演,所谓“事非经过不知难”,只有经历过到不同类型的企业去求职,经受过各类企业的挑选,才知道什么样的信息渠道最可靠,也才知道如何拆解用人单位的笔试面试招数。只有自己体验过真正的被挑选,才能告诉学生时下最新的选才方式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最新的选才方法;也只有自己经历过求职,才懂得在这些过程中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以及应如何调适并克服之。用自己的感受去劝解和引导学生,这比说教、阐述更有用,也更有价值。

3 加强与企事业单位人事(人力资源)部门的沟通,掌握企事业单位的最新用人标准

“企业找不到理想人才,人才找不到合适工作”这个充斥在就业市场的二元悖论,久久得不到解决。而大家都知道症结所在――学校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不少高校为了突显就业指导的实用性,邀请了一些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走人高校,举办讲座,通过“现身说法”,对高校学子进行就业指导。与此同时,却忽视了对作为方向指引者的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进行职业强化训练。

对就业指导课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工作 问题 对策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始终面向产业第一线,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服务社会。由此可见,就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完成环节,因此就业指导工作具有现实意义,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关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数量迅速增长,每年都能创历史新高,从而加剧就业形势的严峻、就业竞争激烈和就业市场的压力。因此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业指导在高职生就业的整个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长,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当前减员增效的社会大环境,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出现了不少新趋势、新特点、新情况。因此切实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不仅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毕业生有序有效顺利就业的需要,更是促使学生健康成材、实现人生目标的重要举措。从职业院校目前自身的发展来看,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优劣不仅制约学院当前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学生的就业率直接影响学院未来的招生情况。所以,当前除了狠抓教育质量外,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有待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相当重视,普遍设立了常设性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专门机构。然而,据笔者调查,截至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相对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与其他专业课、基础课的教师相比,就业指导教师队伍里的教师较少接受过相关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培训和具有相关资历、职称。而且,多数高职院校一般只设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全院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并未对系部、专业就业指导工作有明确分工,就业指导课的授课任务往往由担任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兼任。这样就使很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整日奔忙于学生的具体事务,对就业指导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不足,也不曾深入企业感受企业文化及体验企业甄选人才的经历,把握不好就业工作的新趋势与新特点,并且他们有大量其他教学、行政或学生工作,任务繁重,很难给予毕业生充分、及时的就业指导,更无暇研究就业指导工作,难抽出时间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不利于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的建设。

(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多理论化,缺乏创新实践教学。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课程安排一般是8个课时左右,而且是大班一百多人上课。因此,教师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有选择性地简单介绍职业规划、就业政策、求职技巧等。长久以来,教师习惯了这种授课方式,学生对就业指导课形成思维定势。据笔者在上就业指导课过程中对学生的调查,很多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程缺乏实用性,信息量小,内容陈旧,与新的就业形势脱节,没有有效发挥指导作用。还有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的课堂授课内容往往是片面的,授课教师并未深入社会,了解市场实际需求,纸上谈兵,缺乏实践意识和创新教学的能力。

(三)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时间不合理、方法单一。

很多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及课程安排都集中在学生毕业前夕,基本上都是在最后一个学期才匆忙对毕业生进行指导。据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调查,很少学生在大学生涯中真正做出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这种应急性的指导,在提高毕业生面试技巧、让学生了解择业签约过程等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帮助,但是对提高毕业生未来工作能力、调整就业方向及提高创业能力等方面几乎起不到作用,这与国家要求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思路相背离。另外,有些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保留着明显的行政工作痕迹,没有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力为着眼点。就业指导的工作方式也比较单一,往往是大班授课、宣讲介绍,缺少实践性的操练指导,也没有建立一个真正的就业指导工作平台,灵活利用多种渠道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这种把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简单化的做法,不利于解决部分高职教育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问题,难以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三、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向

(一)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质量。

要提高就业服务质量,队伍建设是关键,有了高质量的就业指导队伍,才能保证更高的服务质量。因此,高职院校要抓好队伍建设,首先要建立选拔机制,挑选素质过硬、责任心强、并具有一定就业指导能力的人才充实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其次,学校应充分发挥辅导员在信息采集、了解学生情况等方面的优势,建立由辅导员和就业指导团队组成的院系两级就业指导网络服务体系,发挥就业指导教师就业政策与职业咨询、择业技巧与专业评估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再次,高职院校应为就业指导人员创造更多学习和提高的机会,让他们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逐步成长,完善职业资质,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例如,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每年都有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提供相关就业指导工作的培训班和研修班,为从业者提高业务水平和提升职称提供帮助;最后,学校应为就业指导人员提供相应的深入用人单位学习交流和考察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市场,收集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为今后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指导,为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提供参考,增强学院的办学竞争力。

(二)改进就业指导方法,丰富工作内容。

借鉴国内外大学一些就业指导工作的成功经验,改进工作方法,给大学生提供有效的职业咨询和就业指导,是帮助毕业生做好职业规划和科学选择职业的关键。

在就业指导课的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应合理利用课时,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时需求开设相应的课程。例如,就业指导中心可向大一新生介绍职业规划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与自身发展相符的兴趣爱好,树立职业规划和发展的概念。针对大学二年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可为他们提供人才市场需求、求职技巧的知识,帮助他们正确定位、调整求职择业心态,把专业知识学习与就业相结合,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此外,就业指导工作应突破班级授课的限制,灵活运用多种方式为毕业生提供长期有效而又个性化的指导。学校可在就业指导中心下常设就业指导咨询室,聘请用人单位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负责人或选派优秀的就业指导师坐班,帮助毕业生科学分析和评估就业形势及自身优势,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另外,就业指导中心还可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或成功校友到校开设讲座和交流会,结合市场实际需求和个人体验,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加深他们对就业的体会。

鼓励和带领学生走出去。就业指导工作应尽量避免只上课、照本宣科,而应当鼓励和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演练和总结。例如,教师可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积极应聘校内外的实践工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就业指导教师可带领学生到校内外的招聘会参观实践,鼓励他们与招聘方交流。通过临场体验,学生可切身体会到求职中的甜酸苦辣,积累求职经验。笔者在担任辅导员和就业指导课授课教师的过程中,曾多次带领学生参加各类招聘会,学生反应良好。他们认为,通过多次参加招聘会的经历,增加了历练,并懂得客观对比、寻找差距。这些经历为他们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提供了帮助,而且对他们日后的职业发展和创业实践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部分毕业生在择业中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目标过高,从而错过了相对较好的就业单位或就业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发展,也对学院的就业水平造成影响。因而在学生毕业前,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认识和需求而开展的一系列有效的就业指导服务将帮助毕业生正确评价自己,看待社会,为日后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在职业选择上,就业指导中心应加强毕业生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新的就业观,调整学生就业心态,确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思想。在就业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和单位性质,树立“不唯对口用所长,不求定位先就业,不贪舒适求发展”的择业新观念,主动走向市场。为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学校应和企业加强联系,加强校企合作。例如广州松田职业学院的物流与管理专业长期与国内大型物流企业顺丰物流合作,效果甚佳。该校的物流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非常顺利,就业率达到99%。其次,学校应大力创建大学生创业基地,鼓励和筛选有信心的学生根据自身特长、资源和市场的需求创业。就业指导中心应给予创业者密切关注和长期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并加强风险监控,帮助毕业生创业成功、保证持续发展。

总之,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面前,就业指导工作应摆脱现有固定思维模式,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渠道和资源,为学生提供专业有效的就业指导服务。其中,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是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质量的关键。另外,就业指导工作应打破班级授课限制,采取多种方式改进就业指导方法,丰富工作内容。面对就业难的挑战,学校应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主动走出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优势和个人特长,使大部分学生找到满意并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岗位,从而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增强高职院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关怡.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20).

[2]李孝光.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2).

[3]欧仕身.林庆佳.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对就业指导课的建议范文6

(一)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

单一当前,大多数高职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主要以老师讲,学生听这种灌输式的教育为主。教师主要依靠课本,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求职材料收集及创业等进行浅层次、固定化的讲解,学生学习定格在被动接受的层面,学习积极性不高。其次,在就业指导的同时,缺乏对学生的心理状况的了解,学生在由学校走入社会的过程中角色和周边环境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学生心理的变化也应该被纳入到就业指导的课程中,并被重视起来。

(二)缺乏专业化的师资

由于就业指导课是依据教育和社会发展需求而产生的,在此之前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在开设这门课程时基本属于“边上边学”的探索阶段,课程主要由学工人员兼任。他们大多没有受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只能照本宣科或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讲授,缺乏教学的系统性和专业性。

(三)就业指导课安排的随机性和不合理性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较短,且职业教育大多以就业为导向开设课程,注重技能掌握,忽略理论学习。因此就业指导课往往没有系统的教学计划和明确的指导思想,在课程的开设时,教学内容和教学师资上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当前,有不少大专院校将就业指导课安排在大三进行学习,匆忙的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方面的指导,敷衍走过场,学习效率低下,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大多采取大班上课,人数众多,缺乏针对性当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大多以大班上课的方式进行教学,人数众多,往往达到100多人同时上课,教学效果差。由于同学们关注的重点不同,有的同学注重就业信息的获取方式和途径,而另一些同学则关注面试的技巧和面试着装,且同学们都来自不同的专业,对于就业指导的需求各有差异。但是绝大多数大专院校仍采取单纯的教学模式,不管什么样的专业、什么样的学生都是采取同一内容进行教学。

二、对就业指导课的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就业指导课的课程设置

就业指导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使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迅速就业。这除了要教授学生基本的理论外,实践的锻炼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理论的教学,要根据课本系统的设置教学内容,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除了传统的讲授之外,就业指导课程还可以采取案例教学、专题研讨方式教学、专题讲座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也是就业指导课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学校可以举办模拟求职大赛,邀请企业的人事专员参与,使学生与企业近距离接触,增强学生的紧迫感。另外,就业指导课程进行过程中可以邀请成功人士、校友等开设讲座,让学生真正了解社会。再者,学校也可安排学生到当地的人才市场参与招聘过程,根据当前社会的需求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这些教学方式由单纯课堂讲授向多种方法并用的转变,可以将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拓展自我素质转变,教学内容由单纯的政策法规讲授向更广泛的职业素质的训练转变。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队伍

就业指导课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课程,涉及到了关于法学、心理学、社会学、国家政策等多方面知识。因此要求就业指导老师也是一个多面手,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深入学生内心,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同时还要及时掌握就业信息和市场需求,方可对学生就业做出适时可行的就业指导。学校更应对相关教师进行系统培训,鼓励和要求教师参加职业指导师资格考试并取证。另外,还可以聘请校外企业家、成功人士、校友作为兼职教师,开设专题讲座,通过多种形式稳定这支教学队伍。

(三)就业“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

在进行个性化指导时,可根据经济区域化、职业特征、地理位置等制定一系列职业规划方案,实现学生的对号入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制定属于自己的一套就业方案。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等优势,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剖析,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的就业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成功就业。

(四)实现全程就业指导课程

当前多数院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在学生即将毕业时才开展,任务重,时间紧,很多同学已经开始实习或是找工作,心思基本不在学校,整个课程常常以走马观花的形式开展。而全程的就业指导课是指学生从大一入学开始就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和培训。全程就业指导课具有系统化、阶段化、模块化、实训化四个特点。例如阶段化,可以根据同学们的身心发展状况、学习状况、年级等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形成具有阶段性、针对性、科学性的全程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同时就业指导课程的教授要更加饱满,不能太过单一,要循序渐进,不仅要学习课程的理论知识而且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了解就业所要做的准备,以便更好的踏入社会。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