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1

关键词:黑龙江省;新农村;低碳;存在问题

一、引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关系着农村改革的推进,而且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因此其新农村建设尤为值得关注。当今社会的另一热点问题就是“低碳”,如今低碳理念已经渗入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必然要与低碳经济相结合。黑龙江省既是农业大省又是老工业基地,新农村建设正在稳健开展,但当中的低碳经济却刚刚起步,因此把我省的新农村建设与低碳经济紧密结合将面对较大的挑战。目前,研究黑龙江省低碳型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尤其是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建议,从而使新农村建设更快更好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且紧迫的问题。本文主要根据我省低碳型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对策

二、黑龙江省低碳型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农药和化肥投入量大。

据测算,目前黑龙江省耕地化肥施用量比10年前增长了一倍多,较大农户化肥亩投入量在80斤左右,而且这种大量施用化肥的趋势还在继续。从2003年开始,农药使用量也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农户多用的氮、磷、钾肥主要生产原料就是天然气、煤炭、重油等,而其生产过程中也要消耗大量的煤、气、油等,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直接导致农业生产的高碳化和高污染化。

2.养殖业造成污染。

黑龙江省养殖业比较发达,主要养殖禽类和猪、牛、羊等家畜。据调查,农户饲养1头猪、1头牛、1只鸡,每年所产生的污染负荷,分别相当于10~13人、30~40人、0.5~0.7人对环境带来的负荷。专家估算,2005年我省畜禽尿排泄量和鲜粪排泄量分别为6660万吨和7062万吨。小规模养殖的农户一般都没有专门处理畜禽粪便的设施,一些大型养殖场和专业户虽然有贮盛畜禽粪尿和污水的贮粪池,但由于使用不规范也有污染产生。

3.秸秆随意燃烧危害环境。

作为国内产玉米大省,近年来,黑龙江省玉米年总产一直在800万-1100万吨,约占粮豆总产量的40%。而其秸秆曾被农民广泛用于烧火做饭、盖房、取暖和肥田等,但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做饭、取暖可以用液化气、煤,盖房也不再使用秸秆为材料,玉米秸秆逐渐退出了农民生活的部分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农村玉米秸秆有50%左右用于生活燃料,20%左右用于畜牧业饲料,10%左右用于工业原料,其余被就地焚烧。这就导致了空气中烟尘、颗粒物和其他污染物的浓度日益增加,不仅影响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而且极易引发火灾事故。

4.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消耗能源

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目前的农业生产越来越多的依赖农业机械,在节省了人力、降低了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致使石油燃料使用量的提升。

(二)农村日常生活中碳排放量增加

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大背景下,我省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其生活方式也以极大的步伐向城市化方向靠拢。农村居民人均能源消耗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正在日益缩小。加之“家电下乡”等政策的推动,农村耗能设备的数量剧增,这也给低碳型新农村的建设带来了难度。

(三)农村居民的“低碳”意识相对薄弱

1.消费观念上存在偏差

随着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明显增加,大部分人选择了朝“高档”、“豪华”的方向选购商品,从而忽略了对低碳环保的考虑。这种错误的消费观念将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与低碳型新农村背道而驰。

2.对环境危害认识不足

由于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农村居民对环境危害的认识不足,有人甚至不知“低碳”为何物,这就导致了农民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碳排放量。

三、解决对策

(一)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降低其使用量

我省化肥农药投入高的主要原因是利用率较低。据调查,西方发达国家化肥利用率在60%以上,而我国的化肥利用率只有35%。我省可以通过对农田环境加以监测,系统探研出最优的配肥结构,提高化肥使用效率,降低使用量。解决农药问题,可以通过采取生物控制、物理诱杀等科技含量较高的生态手段综合治理,还可以倡导选用低毒农药,确保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

(二)巧妙利用禽畜粪便,变废为宝

综合国内外经验和我省实际,借新农村建设之机大力发展沼气等农村新型能源、开发粪肥及有机肥产业,都是标本兼治的有效措施。沼气的利用能在解决粪便污染的同时减少煤、电等耗碳能源的使用;粪肥及有机肥不但积造占用面积小,而且整个过程基本没有碳消耗,即低污染又低成本。

(三)严禁随意焚烧,倡导秸秆再利用

我省可以在制定政策严禁随意焚烧秸秆的同时,将秸秆再利用。首先可以将秸秆还田,使秸秆成为“绿肥”,这样不但环保而且能改善土质;除还田外,其余的可以运往有利用能力的发电公司做发电原料。利用植物秸秆发电,即经济又环保,还可节约粉碎秸杆等费用。

(四)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建设低碳型新农村

发展小城镇投资费用低、劳动力价格便宜、居住舒适,见效也比较快。我省作为欠发达省份,发展小城镇应该成为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条独特道路。从低碳的层面考虑,小城镇的生产、生活方式一方面克服了大城市在生产生活中的高能耗,另一方面也通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新农村建设节约了资源,也提高了新农村建设的效率。

(五)加强政府引导,宣传低碳理念

一方面,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低碳消费。或制订奖励措施,或通过税收等政策手段,抑制消费主体的高碳消费方式。另一方面,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资源,通过通俗易懂、多种形式的宣传,使“低碳”概念深入人心,让农村居民认识到在环境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低碳”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唐兰,鲁常亮.低碳型新农村建设策略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0(3):16

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2

党的十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然而,随着工业污染、环境破坏程度日益加深,以及农药、化肥超标使用等多重因素影响,农村环境污染已严重威胁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如何遏制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环境持续恶化问题,不仅是关系到新农村建设成败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

1 当前农村环保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广大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也呈现出不断加剧的趋势,工业点源、农村面源和生活污染纵横交错,密若蛛网,特别是个别欠发达地区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的短期行为,给农村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

1.1 农业生产方式粗放造成的污染

(1)化肥污染。(2)地膜污染。(3)农药污染。(4)污、废水灌溉。(5)农村不规范建房造成的污染。(6)农作物秸杆污染。(7)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污染。

1.2 工业下乡造成的污染

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但农村普遍缺乏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排放系统,绝大部分垃圾和污水得不到任何处理,而被堆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村旁沟壑或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农药瓶、塑料袋随意乱扔、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给农村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每当洪水过后,河流两边的树枝、电线杆上挂满了塑料袋、粪便纸,实在叫人恶心,不仅使农村环境质量日益恶化,而且对农民身体健康造成的威胁也在与日俱增。

1.3 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污染

矿产资源的过度、过滥开采,造成植被破坏、河道堵塞、山体滑坡、地表坍塌、泥石流猖獗等人为的地质灾害,不仅严重影响到矿区及周边农村的生态环境,而且威胁到附近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仅以国家发改委命名的“亚洲一号”普光天然气气田为例,原来这里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现在是山也推平了,树也砍光了,河道也填平了,机器的轰鸣声代替了鸟语声,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却下降了,住的虽然是高楼大厦,却人心思迁、人心思变。

2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构想与建议

2.1 加大农村环保政策的宣传力度

针对当前农民环保意识淡薄的现状,一是应由地方政府牵头,组织协调农业、环保、广播、电视、报社等部门联合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农村环境警示教育,让广大农民全方位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的严重性,引导农民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只有农民的环保意识提高了,他们才会义无反顾地参与到农村环保事业中来。二是应以“绿色家园”、“绿色工厂”、“绿色学校”、“绿色单位”、“绿色环保示范户”等活动为载体,政府以少量的投资推动,就可以把农村环境保护变成一项声势浩大的全民行动,帮助农民告别陈规陋习,逐步实现农村污染垃圾的消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三是应通过文艺演出、科普知识下乡和举办农民环保培训班等形式,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养殖、绿色旅游,走生产与生态并重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建设“绿色环保,健康富裕”的新农村。

2.2 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在这方面,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先进经验,尽快制定《农村环境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针对乡镇企业、个体企业、私营企业和合资企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同时出台与法律配套的法规、条例等规范性文件,确保已颁布的法律有效实施和农村环保工作有法可依。

2.3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功能

目前政府的惠农补贴在促进农村环保方面的补贴,除退耕还林补贴政策之外,其他方面基本上还是空白。为此,为了促进农民自觉地加入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我们还应进一步利用财政资金的导向功能,积极探索对种田全部使用农家肥、防治病虫害使用生物农药、废弃农用塑料膜回收、农村沼气利用等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生活方式给予适当补贴,让农民或有关经营者感到有利可图,促进农民由污染制造者转变为优美环境的创造者和维护者。

2.4 加大环境污染源查处力度

农村环境保护中的点源污染之所以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愈演愈烈之势,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污染制造者的处罚力度过轻,甚至充当保护神的角色。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往往又是暴利企业。由于污染治理费用一般远远高于处罚额度,这就使其宁愿不置或闲置治污设备,舍弃高成本的污染治理而愿承担较低成本的被处罚的风险。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加大对环境污染源的查处力度,“从重、从快、从严”处罚,使处罚对污染制造者真正起到威慑作用,使其“不敢、不愿、不能”,唤起污染制造者的责任感、道德感和自律意识。

2.5 切实解决城市垃圾下乡问题

日渐增多的城市垃圾不能堆放在城市,农村便成为城市垃圾的唯一出口。这些被转移到农村的城市垃圾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不能把城市的靓丽建立在污染农村环境的基础之上。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对城市垃圾资源化的处理经验,即通过再生利用,高温堆肥和焚烧发电等途径变废为宝,把城市垃圾转化为城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动力。同时还应改变长期以来城市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的模式,引入市场机制,制定优惠政策,促使垃圾处理企业成为处理主体,逐步实现城市垃圾处理的市场化和产业化,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垃圾下乡的问题。

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3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文化艺术建设;问题;对策

农村文化艺术建设,是构建社会注意新农村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当前我国的农村文化艺术建设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分析我国农村文化艺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解决,提高我国农村文化艺术建设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对于加速农村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够

受到先天条件的限制,农民受到的教育水平极为有限,因而对于文化艺术上的理解不深。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对于农民而言,改善生活水平远比发展文化艺术重要。因此,他们对于文化艺术的接受能力有限,而且也认识不到文化艺术的发展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由于认识的不足,导致农民对于农村文化艺术的发展动力不足,对于农村文化艺术建设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经费不足

文化艺术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对于农村而言,经济不发达,各级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文化艺术的建设上来。导致文化艺术建设的基础设施不足,如图书馆、影剧院等。而且由于交通不便、经费不足,也难以留住高素质的人才,不利于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的开展。

(3)各地区之间不平衡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艺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合作,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但是,当前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政府部门领导对于文化艺术建设的认识程度也不同,造成了各地区在文化艺术建设上的重视程度和投入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造成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艺术建设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2 加强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的措施

(1)加强思想重视程度

农村文化艺术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当温饱问题解决之后,精神文明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精神文明决定了我们优秀的文化能否顺利传承。但是,农村基层干部对于精神文明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所以也不能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只有通过上级部门的不断宣传,并将农村文化艺术建设水平作为基层政府部门的业绩考核内容,才能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从而全力以赴的投入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中去。

(2)加强领导和规划

在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的过程中,各级部门领导的执行力对于建设效果有着重大影响。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之间要通力合作,将文化艺术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同时,还要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在政府举办重要的文化艺术活动时,各级部门能够共同把工作做好。对于一切新农村文化艺术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地区和典型事迹进行发扬和推广。对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整改。总之,只有加强领导才能保障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的顺利进行。

(3)加大资金投入

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是一项经费需求较大的工作。一方面文化艺术建设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如图书馆、电影院、广播站、艺术馆等,这些基础设施需要的资金量都较大。在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之后,还需要添置图书、电脑、音响设备、无线设备等,这些也是一笔较大的支出。另一方面,文化艺术建设需要一些专门的人才,而文化艺术方面的人才由于培养周期长、投入大,他们的薪酬都会比一般劳动工作者的高。由于农村条件较差,平均薪酬本来就比较低,如果没有一定水平的薪酬,难以留住高素质的人才,为文化技术建设带来一定的困难。

但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多数地区的农民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在奋斗在奔小康的路上,各级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文化艺术建设。因此,一方面国家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在政策和财政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引导社会资本的注入,尤其是一些特色产业,对于社会资本还是很有吸引力的。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为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4)注意平衡发展

不同的市、县、乡镇,甚至不同的村子之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先天条件,居民素质,文化传统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文化艺术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是很正常的。但是,各级政府应该努力控制这种差异的扩大化,同时要力争缩小这种差异,以先进地区带动落后地区,促进各地文化艺术建设的平衡发展。一方面,可以在政策及经济上对落后地区倾斜,帮助落后地区完善文化艺术建设所需要的各项基础设施,激发村民追求文化艺术的兴趣。另一方面,组织文化艺术建设落后地区去先进地区实地考察,学习经验,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两地的差异,加快其文化艺术建设进程。

3 结语

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4

[关键词] 农村沼气 现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1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071-01

一、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现状

汝南县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县,全县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81个行政村,全县农户约18万户。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户用沼气25000余户,约占总农户的13.89%;乡村沼气服务网点100多处;大中型沼气工程2处;三沼综合利用示范点1处;建设政府补贴“全托式”服务网点3个。

二、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

1.部分群众认识不够,宣传力度不强

由于对户用沼气农户宣传、培训力度不够,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又偏低,大部分群众思想有顾虑,对农村沼气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也存在着差异,对发展沼气缺乏信心,导致沼气普及率只有13.89%,农村沼气发展相对滞后。

2.投入资金短缺,发展受限

由于地理条件不同,修建一个8-10立方米沼气池的成本一般在3500元。除了国家、省级补助款1500元/户外,其余的2000元主要由农民来投资。对于非项目村无法享受补贴的农户,大多数存在等、靠、看思想,制约了农村沼气的发展。

3.重建设轻管理,后续服务差

一是村级服务网点实行的是自负盈亏的办法,网点效益低,人员无保障,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制约着后续服务质量,部分网点处于停滞或半停滞状况,服务功能不能发挥最大效益。二是原料短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散养生猪户减少,沼气原料供应紧缺,沼气池使用效率降低,持续发展存在隐患。三是在日常使用中,许多农户疏于管理,光使用不维修,严重影响了沼气池使用寿命。据调查全县修建的沼气池因缺乏起码的维护常识,因管理、使用不当而“废弃”的约占65%。

4.综合利用不足,经济效益较低

据调查我县沼气户对沼气的使用仅停留在照明和做饭上,对“三沼”综合利用知识认识不够,有的村沼气建设起步虽早,由于技术、生活习惯、认识等原因, “三沼”中除了沼气使用外,其余都白白丢弃,不仅浪费了优质资源,而且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综合效益较低。

三、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开展多种形式宣传,加大力度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充分宣传农村沼气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农村沼气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推广农村沼气建设既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实力持续发展的伟业,只能搞好,只能前进,只能发展。

2.加大投入,为沼气建设提供保障

要积极争取财政投资,紧紧抓着国家扩大内需、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沼气国债项目资金。争取信贷支持,发挥小额贷款在发展沼气中的作用。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社会、企业和农民投入,重点调动养殖企业、农户建设沼气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步形成“政府扶持、农户自筹、社会参与”的完善投资机制,加快全县沼气建设的发展步伐。

3.加强网点建设服务,完善后续服务

3.1加强村级网点建设,努力提高农村能源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管理水平,以解决沼气用户的技术难题。强化建后管理,提高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

3.2要加大沼气用户培训力度,重点培训沼气基本常识、沼气发酵及综合利用技术、生态农业技术等,让更多的农民真正了解沼气池,正确使用沼气池。

3.3应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实行跟踪管理,每个沼气户建立档案卡,做好维护服务工作。

4.大力开展综合利用,充分发挥综合效益

转变“就能源建沼气”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积极引导沼气建设实现从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从单一用气向综合利用转变;从单纯建池向建设生态家园转变。加大推广 “猪―沼―果(药、菌)”综合利用模式,因地制宜开展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实现粪便、污水、废水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充分发挥农村沼气的综合效益, 使农民持久受益。

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5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2-0195-01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认为其核心是文化建设,新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没有文化建设,就不可能建设好新农村。文化建设不仅仅是指建图书室、运动场、组织跳跳舞、唱唱歌,更重要的是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农民致富本领,发展农村经济。总之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保证、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条件。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新农村文化建设总体是很好的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下面列举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

(一)“不良文化”在农村普遍可见

农村的“不良文化”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为:迷信、赌博、重男轻女、早婚等。在很多的乡村神汉、巫婆、看相、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还时不时的出现,农村红白喜事中还存在大操大办的现象,不仅浪费,也为封建迷信的滋长提供了土壤。进年来在农村打牌、搓麻将的现象比比皆是。

(二)基层党委政府“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依然存在

在执政为民理念的指导下,党委和政府对农民给予了高度关注,但这种关注基本上都是物质上的从而忽略了农民群众对现代文明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一些基层领导认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让农民增收,生活富裕就行,至于文化发展好坏与否关系不大。

(三)缺乏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文化基础设施关键问题是资金问题,难点也是资金问题。由于受到经费限制,农村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明显不足,没有钱再好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都只能是纸上谈兵。

三、新农村文化问题的解决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物质文化的需要,农村文化建设才会有真正的“大繁荣、大发展”针对以上所谈到的问题,本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对策。

(一)传播科学的文化思想

要想使得农村“不良文化”消失,就必须从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出发。迷信泛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较低的科学文化素质,由于科学文化素质低使得农民很难接受新事物、很难割断旧习俗。赌博蔓延的根本是:农民拥有了充足的时间并且贫乏的精神生活。重男轻女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农民一直认为男孩才是家庭的保卫者。早婚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存在着不良的社会意识。

(二)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水平

文化建设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文化建设能否取得成绩,除了其他方面的条件外,各级领导的认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局限在为某乡镇办几件好事,不能当场临时性的社会文化福利活动,不能为文化而文化更不能“重经济、轻文化”。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文化工作摆在战略的高度予以充分的重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结合起来。

(三)合理的利用已有资金和加大资金投入

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一样,有投入才会有产出,离开了投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就成了一句空话。

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虽然政府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出资者,但是为了使农村文化事业获得更快、更大的发展,可以适当地采取其它方式筹集资金。例如可以在资金数额不大、群众负担得起的前提下,采取群众自愿临时的集资的做法。

(四)优化农村文化工作的专职队伍

农村文化专职队伍整体素质都不高,所以当务之急是尽快的加强文化队伍的专业业务培训工作,尽快提升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文化馆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大对文化站工作人员的辅导和培训工作。

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6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问题;对策

1.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但是在农村公路建设中仍存在着以下问题:

1.1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缺口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物价消费指数不断上升,修建农村公路所需砂石、水泥、钢材和运输机械以及人工工资等费用也不断上涨,致使农村公路建设成本不断增大。巨大的资金缺口严重制约了农村公路建设,不少村镇为修建公路,背上了多年都难以还清的重债。

1.2农村公路建设的工程质量不高

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要求不算很高,但调查发现,近年修建的农村公路,能达到质量标准的并不多,大多数农村公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和隐患。例如:一是未按要求设置错车道、涵洞、边沟等配套设施;二是路基松软地段未处理平顺和压实,就直接灌注砼路面,而导致砼板厚薄不一,路面强度不够;三是工程材料配比不达标,质量不合格,甚至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导致所修乡村公路成为“豆腐渣工程”、前修后烂等问题。

1.3农村公路建设的工程进展缓慢

很多农村公路建设施工队多为民间施工队,无资质、无营业执照现象较多,施工能力无保障。这种低劣的施工队伍,“锣齐鼓不齐”,怎么可能修出质量合格的公路呢?同时也给工程监理人员增添了严重的负担,不少监理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具体施工等工作中而淡化监理职能,致使工程进展缓慢,质量低劣,返工不断,不但拖延了工期,难以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完成工程任务。同时也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使本就不足的工程经费更加紧张。

1.4农村公路建设的安全设施不齐全,存在严重的交通事故隐患

由于农村公路的修建受地形、地质、气候等条件的限制,因此,设计要求比国、省、县道公路均低,加上在实际施工操作时,受经费、材料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少乡村公路弯急、坡陡、路滑,危险路段、桥梁,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限载标志;路面未进行防滑处理和设置防滑桩等问题也普遍存在。上述存在的问题,形成了严重的交通事故隐患。如不引起各级重视,将会直接危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上述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公路健康发展的“拦路虎”,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办法及时解决,将会严重的挫伤群众集资修路的积极性,对农村公路建设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2.针对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2.1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公路建设投资新机制

农村公路是服务于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公共产品,应建立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公路交通投资机制。省(区、市)政府在农村公路建设要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建立国家和省(区、市)级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较为稳定的投资来源。逐步形成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农村公路投资新机制。 一是建议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规律,联系当地实际,合理规划有序发展农村公路;二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各乡、镇、村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有效方式筹措资金;三是联系实际调整乡、村社投资比例。

2.2充实农村公路建设技术力量,严格工程质量监管

实践证明:施工监管人员素质高,业务熟练,监管到位是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根本保障。如何使众多的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得到保障,已成为有关部门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一是应对有关工程技术人员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等方式进行农村公路工程施工和质量监理等专业知识培训;二是分片区对各乡、镇、村分管公路建设的领导和有关人员进行上岗培训,使他们掌握有关政策,施工程序,质量监督等基本方法;三是交通局成立质量监理机构,下设若干项目监理组驻守工地,包村指导、跟踪监督,严格把关;四是购买试验设备,成立工程试验室,并聘请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化验员,对全县“农建项目”进行跟踪试验检测,用试验数据指导和监控工程质量。

2.3堵塞招标漏洞,严格挑选施工队伍

为堵塞招标漏洞,一是要探索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招投标机制,对县、乡道建设工程项目,不但要实行公开招投标,而且要注重综合评审考察投标单位的资金和技术实力(招标机构必须有公路管理部门的内行参与评标),做好施工单位的资格审查;二是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招投标进行全过程监督;三是要对部分工程量不很大的农村公路,可尝试指定当地公路管理专业队伍承包修建,或集体研究指派施工管理能力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落实有实践经验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修建;四是要严格实行资金划拨制度。

2.4设置交通安全设施,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农村公路行车安全,是涉及人命关天的大事,必须引起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足够重视。一是建议公路有关部门在测设规划农村公路时,从确保安全的角度出发,尽量降低坡度,增大弯道半径和增加弯道路面宽度,施工单位和监理人员也应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施工;二是由主管部门和安全部门统一设置急弯、陡坡、危险路段以及桥涵等处的安全警示标志和限载、限速等标志,并增拨或事先在总投资中提留专项经费,统筹安装到位;三是建议统一在农村公路进出口设置醒目的限制超重、超载的大型车辆进入标志。各乡、镇、村也要落实专、兼职路政管理人员,管理农村公路,并由县路政管理部门统一对其进行培训指导和按政策制订车辆违规处罚措施,举报奖励办法等,才能有效地预防农村公路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结语

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系统工程,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当前,我们要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推动我们的工作,破解农村公路建设中的难题,进一步推动农村公路健康快速发展,使农村公路更好的为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改善人们生活水平,吸引外部投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更好的服务,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侯连君,王昌衡,郑京杰.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实施对策探讨[J].中南公路工程,2004,(1).

[2]柳金洲,叶青云.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科学管理的必要性和途径[J].湖北公路交通科技,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