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就业形势调研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当前就业形势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当前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当前就业形势调研报告范文1

关键词:金融;毕业生;就业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课题“金融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前景调研”(编号:20130116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8月5日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来临,社会与就业的双重压力不断攀升,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明显受到了冲击和影响。本课题组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2份;调查对象为河北省某金融类院校2013届本科应届毕业生,其中男生200人,女生300人,主要涉及金融、证券投资、国际金融、投资与理财4个金融类专业,旨在通过调查和研究金融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为提高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提出合理建议。

一、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和现状

近几年来,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金融行业主要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和金融业监管部门等。在接受本次调查的同学中,43%的就业方向是银行,29%为证券公司,13%为保险公司,15%选择其他行业。从就业困难程度的调查看,有30%的同学认为作为金融专业毕业生找份工作比较容易;有61%的同学认为要因人而异;另有9%的同学认为竞争激烈、就业很难。从调查结果来看,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更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因为该行业要求从业者有一定的相关行业知识背景,对专业知识的要求较高,并且大多金融类毕业生都愿意前往银行工作,因为银行业一向被公众认为是高福利低风险的行业,传统的“铁饭碗”就业观念仍在左右着当代大学生的择业方向。

在对薪资调查方面,54.4%的毕业生刚工作时,薪资在1,500元以下;有36.8%的毕业生刚工作时薪资超过3,000元,其中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占到83.4%;通过试用期并转正后,有36.4%的毕业生薪资达到了5,000元/月以上,18.2%的毕业生薪资在3,000~5,000元之间,只有18.3%的毕业生薪资低于2,000元/月。对比其他专业毕业生的薪资,我们发现金融类毕业生的薪资待遇普遍较高,中华英才网“猎头在线”于2007年的《金融行业人才研究报告》指出,金融专业毕业生平均起点工资和平均定级工资分别为2,628.52元和3,794.91元,排在IT业等高收入行业之前。

对调查问卷中“您觉得企业最看重金融毕业生的哪方面素质”的回答中,45%的同学认为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是“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主动性等处事能力”,另有22%和18%的同学分别选择了“实践经验”和“专业能力”,只有不到10%的同学选择了“学业成绩”。因此,学生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扎实地学习好专业知识,增加实际操作能力,更要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活动和学科竞赛等途径锻炼自己的管理、沟通、表达、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

二、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优势和机遇

金融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标志性产业,也是一个典型的高收入弹性产业,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日益广泛地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紧相连。

自2006年底,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之后迎来新的阶段,在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金融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金融业处在一个重要转折期,也处在一个重要发展期。以我国的金融中心上海为例,上海金融从业人员仅十多万人,只占到上海总人口比重的1%以下,而伦敦、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这个数字要在20%左右,上海国际金融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则更加捉襟见肘。综合而言,金融业务经营类人才将成为各金融单位迫切需求的人才。

三、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从20世纪九十年代后,金融热逐渐升温,各大高校纷纷开设或扩招金融专业学生,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招生,金融专业的报考人数都远远超过招生人数,金融专业毕业人数也不断攀升。而2010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专业毕业生被列为就业最困难的十大专业之一。近两年的往届金融专业毕业生不断积聚。在全球正在进入一个经济复苏性增长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尽管全球经济呈现复苏迹象,但直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前仍是“低就业率时代”,金融行业对高素质金融人才的需求总量加大但金融人才需求增速小于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增长速度,这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同时,留学生回国潮也一浪高过一浪,直接挤压了国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空间,海外留学生对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及各国法律制度比较了解,加上在国外多年金融市场的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和对各国文化的理解能力较强,是国内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强劲对手。金融业人才需求将逐步向“高精尖”倾斜,本科生在人才市场上所占的份额逐步缩小,硕士、博士生相对更受用人单位青睐。从20世纪末至今,国内外金融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对金融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金融人才具备时代性、创新性、市场性,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金融专业学生要在竞争中获胜,必须强化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针对目前就业形势的对策

1、大力开展“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文化活动,提高创新能力。我们都了解在高校的教育模式中,课堂教学的“授业”模式一直以来是高校主要教学形式,是以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为主,并且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而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和科技活动,却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场所,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比如,建立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教学实践基地,设立开放型实验室等,鼓励学生多参加像“挑战杯”竞赛、模拟证劵投资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这样的科技活动。另外,让学生参与到学校教师的科研项目和课题中去,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自拟题目进行科研,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

2、多方位拓展就业渠道,搭建校企合作桥梁。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利用高校的有效资源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这不仅仅是在校园有限的环境里,而更应该扩展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高校一直是为企业输送人才的优质渠道,而企业和高校的关系就像是鱼和水的关系,互为生存。要拓宽就业的渠道必然离不开企业的配合和支持。在目前就业困难的前景下,学校不能仅让学生单独联系企业或是等用人单位主动联系学校,这样的模式不适合当前就业形势。为了让学校的人才能得到有利输送,也为了企业吸收优秀人才,学校应主动搭建一座桥梁,利用学校资源、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和企事业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如建立实践基地、实习基地等,让学生了解企业,也让企业了解学生,为学生就业大开方便之门。校企合作有利于让学生能更早的接触社会,了解企业,了解企业最需要的是哪方面的专业和能力,这样会对自身的认识有更好的把握,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一般来说,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形成是在大学阶段通过各种途径循序渐进培养的,而在此过程中,社会实践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更是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途径。当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大学生对社会了解较少,不能很好地正视自己,同时对于自己所学的知识亦不能很好地运用,导致其对就业存在迷茫和担忧。而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知识理论转化为实践,明确其将来就业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根据社会需求结合专业知识和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投身到社会实践的各个工作岗位,弥补自身的经历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并且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社会所需,更好地明确自己今后努力方向,提高自身接受知识的自觉性,通过两方面的互动,形成良性循环,一方面增长才干,另一方面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增长社会经验,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4、培养良好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在毕业生的就业大军中,一直存在这样的老问题:一心想进大城市,工作只选“铁饭碗”,最后高不成低不就。要想改变这样的观念,一方面学校的教育引导非常重要,应通过老师引导、系列讲座、经验之谈等多种形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另一方面学生必须加强对自我情绪和心态的调整,及早考虑就业问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择业前建立正确的就业观,让自身在就业过程中能以平常心面对,以冷静的思维进行择业。要孕育真、善、美的感受,学会积极心理调适,保持良好心境。通过合理的宣泄途径和放松训练,排除诸如不满、愤懑、嫉妒、焦虑、恐惧等负性情感对正常思维、决策的干扰。要打破对就业方向上的原有束缚和传统意义上的“就业+终生职业”的择业观。树立大金融意识,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跳出从众、攀比等社会心理陷阱。

主要参考文献:

[1]褚红素.金融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研报告[J].湘潮,2012.12.

当前就业形势调研报告范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艺术设计专业 就业观 创业观

一、调研的缘起

目前,高职院校艺术专业的就业与创业调查方面的材料甚少,说明该方面的工作还需要深化。在深入调查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观和创业观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就业与创业教育工作,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工作的力度。

此次调研的对象是IVT(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专业的学生,主要涉及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动画专业这五个专业。调研的内容主要是艺术专业学生的就业观和创业观问题。就业观的调查主要包含:个人基本信息、与专业相关的信息、专业与工作的关系认识、就业观念、就业要求、职业信息等内容;创业观的调查主要包含:对创业的理解、创业打算、创业方向、创业心理等内容。

二、调研的过程与方式

调查问卷的统计工作非常关键,得出的数据将对艺术专业就业和创业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将收集的有效问卷按专业共分五部分分别统计,大致经过六个步骤:第一步,看性别和答题状况。无性别和答题不全的问卷定为无效问卷,并男女分开。第二步,统计问卷的总份数。每个专业的统计表上注明问卷总份数以及男女数。第三步,统计每个选项的具体数据,分男女。如:1,(A)男10,女8;(B)男5,女4;(C)男2,女1;(D)男3,女5。到此步将每个专业的问卷基本情况统计完毕。第四步,在前三步的基础上综合统计。统计的数据为所有专业相关选项的男女综合数据。第五步,根据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百分比换算,包括男女比例以及相关选项比例。第六步,根据统计的数据撰写调研报告。

问卷调查和统计的时间为2009年6月―2010年6月,面向艺术专业的学生总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22份,有效回收率为96.5%。其中,男生的有效问卷为103份,占46.4%;女生的有效问卷为119份,占53.6%。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26份(男:7;女:19),占11.7%;环境艺术设计专业52份(男:20;女:32),占23.4%;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51份(男:34;女:17),占23%;动画专业63份(男:29;女:34),占28.4%;产品艺术设计专业30份(男:13;女:17),占13.5%。

三、调研情况分析

整个问卷设计了60道题目,题量较大,涉及的面较广,以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观念,鉴于文章篇幅,我在此着重对部分代表性的题目进行分析。

现在所学的专业是否是您的兴趣所在?在这个问题的调查中我发现:222份问卷中有158份选择“是”,占71.2%;64份选择“否”,占28.8%。究其原因主要是与个人的喜好、专业的就业形势、高考录取是否服从调配、父母的意愿和家庭经济负担等综合因素相关。

您认为现在的专业课程设置对今后就业的影响有多大?222份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就毕业生在将来选择对口专业就业而言,专业课程的设置是至关重要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是艺术专业教育的重点;当学生选择不对口专业就业时,专业课程的影响力相对变弱。这个时候或许更注重学历、经验、学校名气、社会环境等主客观因素。

您会选择什么类型的工作?222份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能挖掘自我潜质的工作对学生的吸引力最大,说明大家都希望找到一个充分发挥个人最大潜能的工作岗位,为企业或社会更好地服务。稳定、舒适、安逸的工作岗位或许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当下是受大家追捧的。挑战性的工作岗位所占的比率较低,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显现学生的竞争意识很薄弱。我认为,学生的竞争意识可以通过艺术设计比赛慢慢培养,参加比赛也是锻炼学生技能的有效手段。

面临即将来临的就业压力,您是什么感觉?222份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这组数据统计的结果显示:90%的人是可以承受和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的。这让我感到些许的欣慰。同时也说明缓解就业压力的政策和措施的必要性,疏导学生就业心理已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您有没有做过职业生涯规划?222份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在全面分析自己的同时增强职业竞争力,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于就业,您最想了解的是哪种信息?222份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就业需求信息比较直接地体现岗位职能与技能等资讯,也是求职者首先关注的重点问题。实际上,需求信息、求职技巧、就业政策和人际关系存在一种就业程序上的先后顺序。在求职过程中求职者首先会看到招聘需求信息,根据招聘信息的要求和个人情况参加应聘,就需要一定的求职技巧,在选择该职位的时候可能会更多关注就业政策,在就业之后才会涉及人际关系的处理。从这个角度分析,调查数据中显示出递减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您对创业的理解?222份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创业,顾名思义就是开创事业,就是要以开拓性的思维、创造性的劳动建树事业。狭义地讲,创业是组合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进行生产性活动。目前,许多学者都指出,创业可以在现有的组织内部进行,也包括从一个有问题的企业开始创建出一个重焕生机的企业。创业不只是新创企业的专利,所有创建活动都可以被理解为创业行为。上述创业概念其实是“广义”的创业概念。也有学者提出创业概念是指“从零开始创建新企业”,即“狭义”的创业概念。数据显示,大学生在创业前有必要准确理解什么是创业。

如果创业计划和学业冲突,您将如何处理?222份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您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了解程度有多少?222份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大学生创业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但是大学生因为创业问题而放弃学业的做法还是不值得提倡的。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若有必要可根据实情提供休学或创业的便利,而这都是以将来可以顺利毕业为前提的。因此,大学生要正确处理创业与学业的关系。

国家采取措施要求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并提供各项培训、补贴和贷款等优惠扶持项目。大学生对政策的了解会更有利于创业,甚至可以避免创业时期的各种瓶颈问题。

四、结语

通过调查我还发现,艺术类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观念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对就业与创业的环境和政策等了解不够,这就充分说明在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改革是非常必要的,构建实效的就业指导体系有助于学生走出就业和创业难的困境。

参考文献:

[1]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当前就业形势调研报告范文3

关键词:拓宽;就业门路;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校大学生的规模越来越大,2011年的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60万,如何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门路,使得高校毕业生能快速、顺利地实现就业,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2009年国家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两年来通过各方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当前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1.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基层工作,既能实现就业,又能得到锻炼,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大方向。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支援基层的建设,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如实行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补贴政策;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等。

2.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通过清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制度和限制,并为高校毕业生和中小企业提供档案管理、人事、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服务,形成了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社会环境。

3.做好校园招聘会。校园招聘会是高校毕业生寻找他们就业单位的第一门路,教育部门和学校共同为高校毕业生邀请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企业来参加校园招聘会,为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搭好桥梁,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第一门路。

4.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增长点。但高校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很低,创业难度大的同时,潜力也大,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国家加大了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如税费减免和小额贷款、创业服务及享受社保补贴等。

二、在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渠道对接不畅通。高校毕业生求职信息和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不能及时对接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发育不完善的重要表现。首先,高校毕业生不了解人才市场需求,求职过程带有相当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其次,人才需求方的招聘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传递给高校毕业生既影响了招聘工作的顺利进行,也间接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招聘和应聘双方的信息传播和管理工作亟待规范,急需建立日常化的信息对接平台。

2.就业结构不合理。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主要是集中在东部沿海的大城市,宁愿几十上百人去抢一岗位都放弃回家乡就业或到中西部基层就业。据媒体报道,仅2010年,在粤求职的高校毕业生达到60万人,2011年预测在粤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将达65万人以上,且集中在珠三角一带,造成了局部地区的供大于求。

3.高校毕业生自身的因素。高校毕业生自身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就业观念有待改进,二是不符合社会需求。很多高校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稳定而且有保障的工作;希望到大城市或沿海发达城市工作;希望到条件好、待遇高的地方工作;希望到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去工作等,这种就业观念严重地阻碍了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趋于大众化,而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很大一部分都缺乏实践的经历,使得自身的人际交往、抗压能力和主动性等都不强,造成了与社会需求的脱节。

4.用人单位用人存在误区。由于当前用人制度存在缺陷,人才市场不够成熟,用人成本拉不开。用一个研究生与用一个本科生、专科生需支出的成本没有多少区别。加之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不少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原来专科生就能胜任的岗位,却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原来本科生能胜任的岗位,却要求研究生学历,陷入用人上的误区。另外,在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尚未建立起来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时,也只好唯文凭是论,使得一些用人单位无节制地提高进人规格。

三、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措施和对策

当前各高校在政府的引导下就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门路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探索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新方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广东白云学院,以“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目标,在校企合作、教研课改、职业指导、就业服务等方面采取全方位的措施,以提升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拓宽了毕业生就业的门路。

1.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高校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实用人才的最佳途径,可以有效避免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矛盾,避免产生学校培养的人才到企业不适用,而企业又招不到需要的实用人才的尴尬局面。校企合作模式多样,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企业可采取不一样的合作方式。

(1)校企共建实习基地。与知名企业签订协议,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使得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前能系统地将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进行实践运用,提高毕业生自身操作技能的机会。如广东白云学院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和300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共建实习基地,使得每一名毕业生都能在毕业前进行系统的实践锻炼,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动手能力,增强了毕业生的竞争力,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门路。

(2)开展订单式培养。订单式培养是指高校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根据企业提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组织和实施教学,定向培养毕业生,毕业生学完专业知识,达到相应的技能要求后,直接输送到企业实习就业。在2010年中去广东白云学院分别与真维斯服装、东风日产合作的“真维斯销售精英班”、“东风日产班”等。

在校企合作中还有委派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以熟悉行业管理知识,洞察行业发展动;企业冠名班等等,让毕业生还没走出校门就已经走进企业,顺利就业。

2.深入开展市场调研,进行课程改革。一个专业、一所学校所培养出的毕业生能否符合社会的需求、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取决于这学校的专业教学设置是否能紧贴社会实际需要。广东白云学院通过每年两次的专业建设研讨会,广泛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为专业的建设出谋划策。同时,各专业教研室及各系的负责人,每月至少一次到企业,特别是到本专业或本系学生实习就业的企业进行调研,回来后形成报告,各专业系根据专业研讨会及每月的实地调研报告来调整专业的课程设置,根据当前社会的需要来对某些方面的知识进行优化重组,以此来紧贴社会的实际需要,提升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深化职业指导,达到人职匹配。深化职业指导的作用,通过职业指导改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提升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技能;通过职业指导改变用人单位的用人误区――唯文凭论。

在高校学生入学时,即开展职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恰当的定位,客观评价自我,同时对社会有长远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把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形成开放的职业观。同时,在毕业生对高校毕业生进行求职指导等相关方面的讲座或课程,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求职能力。在与用人单位沟通时,对用人单位进行用人指导,通过科学的用人观念,降低用人成本,提升效率。

4.全方位、个性化的就业服务工作。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每年负责联系用人单位、组织校园招聘会,引导毕业生的就业求职等工作。通过对用人单位及毕业生的了解,针对不同的用人单位、不同的学生采取不一样的工作方式。例如,根据专业的专业特点,邀请不同的用人单位到校直行招聘,提高毕业生的求职成功率;通过了解企业的文化、用工特点等,安排相对应的毕业给用人单位进行招聘选择,既降低了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也为毕业生找到了合适的单位。

总之,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全社会都应与高校、与高校毕业生一起共同努力,并持之以恒,为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门路出谋划策,让高校毕业生能顺利走向社会,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春.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出路[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2).

[2]徐志国.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教程[M].北京:北京出版社集团,2008.

当前就业形势调研报告范文4

一、第一阶段工作回顾

在省委试点指导检查组和安庆市委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市委紧密联系实际,狠抓工作落实,认真组织6个党(工)委、81个单位共4339名党员,有序开展学习培训、深入调研和解放思想大讨论三个环节,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工作,初步达到了学习培训有提高、调查研究有深度、思想认识有升华的预期目标。

一是精心谋划方案,组织准备充分。全省动员大会结束后,市委立即召开专题常委会,传达大会精神,研读大会文件,精心谋划方案,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决策部署上来。市委还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下设由综合组、秘书组、宣传组、解决问题暨制度建设组构成的办公室。同时抽调30名工作人员,成立10个指导检查组,组长由资深正科级干部担任。继10月8日全市动员大会召开后,各参学单位均在10月15日前召开动员会,对本单位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具体安排。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学习培训扎实。在学习内容上,严格按照省委要求和《实施方案》安排,以必读的学习资料和中央、省委领导重要讲话精神为重点,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学习。各参学单位对规定内容完成了20学时以上的共学,参学对象提交了学习心得,其中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市人大和市政协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各参学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学习心得已汇编成集。在学习形式上,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有效措施,主要有:举办培训会先行学,理论中心组集中学,联系点党课引领学,专场报告会辅导学,理论宣讲团互动学,征文演讲竞赛学,网络交流开放学,知识测试强化学等。通过学习,一些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开始转变。一方面,学习让广大党员干部觉得科学发展观既有博大精深的理论内涵,又并非高不可攀,它是与我们日常工作、实际生活密切关联的;另一方面,学习还让我们懂得“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要坚决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三是深入调查研究,注重析标探本。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各参学单位负责人带着137项调研课题,率领542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群众,了解民情民意,查找存在问题,探寻解决对策。调研中,推行“一看二听三问四理五析六解”的“六步调研法”,对调研方法形式予以规范,力求找准问题、抓住要害。共召开座谈会172次,发放调查问卷6300余份,访问群众3500余人,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整改,为基层和群众解决的实际问题和已办的实事达217件。经公开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形成调研报告137份,调研报告中提出的不少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措施都得到了转化和落实。同时,通过调研,共梳理需要解决的个性问题492个,为下一步扎实整改、推进工作找到了着力点。

四是认真开展讨论,联系实际紧密。全市分为市级层面、参学单位、广大市民三个层次,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和作风实际,建立八项载体,广开言论渠道,精心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为避免讨论空泛、坐而论道、无的放矢,各单位选准切入点,坚持做到八个结合。即坚持与树立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理念相结合,与转变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相结合,与发掘桐城精神、提供精神动力相结合,与单位工作职能、查解突出问题相结合,与强化民本意识、办好民生工程相结合,与深化市情认识、理清发展思路相结合,与认清经济形势、推动平稳发展相结合,与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平安桐城相结合。全市领导干部与党员群众互动交流、真诚沟通,查问题,找差距,理思路,求共识,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发展意识、创新意识、人本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振奋了全市干群积极向上、奋发有为、拼搏进取的干事创业精神。

五是实行分类指导,实践特色鲜明。为进一步突出实践特色,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市委着力强化对参学单位的指导检查。各指导检查组及时传达市委的部署和要求,在实际指导检查当中,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基层党员群众等方式,听取方方面面意见和建议,与被指导检查单位一起设计载体,分析问题,研究措施。各参学单位坚持边学边行,边查边改,始终把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市龙眠河综合治理指挥部充分吸纳群众意见,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龙眠河整治拆迁工作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并于11月10日在市民广场公开办理拆迁事务。市目标管理委员会针对年度目标责任制绩效考评工作有待进一步优化、规范的问题,于11月6日、7日连发3份文件,对量化计分方法作出重大调整,适当提高社会发展指标考评权重,形成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指标评价导向。市司法局针对基层群众法律知识缺乏的现状,在农民群众和农村中小学生中开展了“送法下乡”活动,3000多人听取了普法讲座,深受教育。针对老百姓对低保、农村饮用水、新农合等26项民生工程的热切关注,市民生办公室加大督查力度,加快相关资金到位进度。

六是强化宣传引导,舆论氛围浓厚。制定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宣传工作实施方案》,着力构建电视、报纸、电讯、互联网“四位一体”的宣传体系。搞好新闻宣传。在桐城政府网、新闻网、先锋网和桐城电视台、交通音乐广播台、《桐城报道》及《活动简报》等媒介第一时间学习动态和新闻资讯。《人民网》、《新华网》、《安徽先锋网》、《中安在线》、《安徽日报》、《安庆日报》等各级传媒也及时报道了我市典型做法。搞好户外宣传。为各参学单位设计了模式统一的宣传牌,在开发区设立大型广告牌,在人群密集地带设立大型宣传橱窗;在重点单位、交通要道张挂宣传横幅。搞好短信宣传。将科学发展观有关理论,进行梳理浓缩,广泛发送宣传短信。搞好网络宣传。在互联网开设“桐城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网站”,一批参学单位也在网站上开设“学习实践活动”专栏。

七是坚持群众路线,群众全程参与。市委聘请了由“两代表一委员”和下岗职工、贫困户等组成的60名群众代表全程参与学习实践活动。一些参学单位也聘请了以服务对象为主的群众代表。开展问卷调查。在每个环节的启动之前、实施当中、操作之后,都发放调查问卷表,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共发放问卷表8000余份,收集不同类型的意见、建议392条。开展在线访谈。在桐城新闻网开设“在线访谈”栏目,安排市领导及市直单位负责人与网民在线交流。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市政府分管市长、市直综合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十强企业老总相继作客桐城新闻网,与网民在线互动交流。历次访谈网民现场点击量超过万人次。

总结前一阶段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但与中央、省委的要求比,与试点单位承担的责任、任务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不够到位。有的参学单位领导存在认识偏差,对本单位的学习实践活动抓得不力、抓得不紧,未能发挥表率和带头作用。二是开展不够平衡。市直单位之间还存在不平衡的问题。三是调研不够深入。有的单位调研活动,联系实际不深,问题找得不准,缺乏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措施。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着力加以解决。

二、抓住关键环节,确保第二阶段工作扎实推进

这次大会后,我市学习实践活动就正式转入第二阶段,即分析检查阶段。这个阶段是从思想层面进入实践层面的重要阶段,也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落实这一阶段的目标任务,既关系到第一阶段学习调研成果的巩固和深化,也关系到下一阶段整改落实、完善机制等任务的完成,对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至关重要。做好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必须在不折不扣落实《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方案》的过程中,特别注意把握好“三个环节”。

第一,高质量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各单位领导班子,要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实现崛起,建设美好桐城”主题,召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重点查找突出问题,深刻剖析问题根源。要落实好“三个步骤”:一要精心准备。要采取印发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等方式,先期广泛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对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要保持“原汁原味”,如实向领导班子及成员反馈。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同时结合前期调查研究,梳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认真撰写专题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二要搞好三个对照。一是对照分工工作,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和主要问题,结合工作职能,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二是对照检查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发展体制,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主要障碍,找准工作的对接点和切入点,明确科学发展的思路和重点任务;三是对照检查思想、工作和作风,查找本单位及个人在服务大局、服务基层和解决民生问题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和薄弱环节,研究加强队伍建设的举措和办法。三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针对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和差距,以实事求是、虚心求教的态度,开诚布公地谈问题,找原因,提建议,自觉改进和提高。要防止和克服两种倾向:一是只分析领导集体而不自我分析;二是只查摆存在现象而不剖析问题症结。在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同时,各单位支部也要召开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紧紧围绕单位职能,组织好党员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第二,高质量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是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的重要依据,也是前段活动成果的集中体现。一要找准突出问题。要在总结回顾党的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成果的基础上,认真查摆存在的突出问题。不仅要围绕发展不快、发展不优等方面查摆问题,而且要围绕不愿改革、不会改革等方面查摆问题;不仅要查摆对内对外开放上存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而且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从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查摆问题;不仅要围绕观念形态查摆问题,而且要围绕工作作风查摆问题,包括:在学风方面是否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在思想作风方面是否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是否清正、廉洁、干事,带头作用发挥如何;在工作作风方面是否存在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等问题;在履行工作职能方面,是否依法行使职权,执法环境是否公平、公正,对中央和省、市委的各项政策是否落实到位,等等。二要深刻剖析原因。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查明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抓住主要矛盾,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把造成问题的各种原因列出来,进行全面分析,然后找出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对一个问题,要看它是因为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作风不正造成的,还是因为体制机制不完善、审批办事程序不合理造成的,或是因为个人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造成的。既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客观原因,也要分析主观原因。在主观原因剖析上,又要分清是出自公心而造成事与愿违,还是源于私心而引起工作失误。总体来说,都要注意坚持正面教育为主,不追究个人领导责任,不纠缠历史旧账。三要科学制定对策。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谋划提出符合单位实际的科学发展思路、主要工作目标和重大工作举措,提出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要重点围绕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力、执行力和创造力方面的情况,提出应对之策,力求立意深刻、思路清晰、办法可行、措施实在。四是广泛征求意见。党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起草工作,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后,要召开单位党组(党委)扩大会议进行充分讨论,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广泛征求党员干部、服务对象和群众代表的意见,集思广益,修改完善,力争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分析检查报告,使其成为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第三,高质量组织好群众评议。各单位要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归口或业务联系单位、服务对象、群众等方面的代表对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参评人员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议:一是要评议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的认识深不深,调查研究和听取意见的范围广不广;二是要评议领导班子查找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透不透;三是要评议领导班子对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清不清,制定的工作措施实不实;四是要评议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有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群众评议中提出的正确意见要体现到修改后的分析检查报告中,使分析检查报告深入反映实际情况、真实体现群众意愿、充分凝聚群众智慧,努力形成领导班子、机关干部、基层单位和广大群众在科学发展上的共识。

三、突出实践特色,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更富成效

中央和省委一再强调,学习实践活动要突出实践特色。无论是在哪个阶段,我们都要把突出实践特色贯穿始终。当前而言,应对金融危机严峻挑战,力促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就是学习实践活动最大的实践特色、最重要的实践载体。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判断和决策上来,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就要精心做好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保中央和各级党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工作。

为此,各参学单位要紧密结合实际,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和扩大内需的决策以及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作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的重要内容,作为查找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依据,作为制定整改方案、完善政策措施的重要遵循,以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保中央和各级党委重大决策贯彻落实的实绩来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

第一,要围绕保发展,在破解即期发展难题上落实新的举措。科学发展上水平,是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核心。要大力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正确对待形势,坚定发展信心,主动应对挑战。要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十四项措施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十八项措施为重点,着力化解当前我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切实保证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依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抓好经济结构的调整,在调整中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围绕骨干企业的重点行业,抓好要素供给、促进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牵住农业产业化这个“牛鼻子”,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村改革发展上取得突破。

第二,要围绕保民生,在解决群众热盼问题上实现新的进展。解决好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一项基本要求。改善民生,既要立足于市委、市政府已有民生政策的完善、落实,又要着眼于广大群众其他要求和期盼。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群众,体察民情,找准抓住群众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切实为群众办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和认可。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一方面,要针对当前就业形势不乐观、农民工回流等新情况,在拓展就业渠道,组织就业培训,帮扶创业发展等方面要多动脑筋,多下功夫;一方面,根据时令已经入冬的实际,各单位要结合学习实践活动,适时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帮助低收入困难群众解决好生活问题,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实惠。

第三,要围绕保稳定,在化解各种利益矛盾上取得新的成效。当前,受经济形势变化影响,维护社会稳定面临新的情况,尤其年末岁首更是安全事故多发、易发季节,维护稳定任务十分繁重。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以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核心,以进一步排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隐患为切入点,一方面,要切实畅通群众意见表达渠道,高度负责地对待群众利益诉求,积极主动把各种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要围绕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矛盾和共性问题,着力探寻治本之策,建立健全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

第四,要围绕保决策落实,在改进工作作风上取得新的进步。过硬的工作作风是落实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一要大兴雷厉风行之风。形势复杂多变,问题层出不穷,机遇稍纵即逝,一定要快速高效,争分夺秒,绝不能拖拖沓沓,慢慢吞吞,否则追悔莫及。二要大兴密切合作之风。应对危机,合作决定成效,部门之间一定要积极协商,主动配合,一定要刹住推诿扯皮、各自为政之风。三要大兴盯住不放之风。复杂的局面,紧要之时刻,出手之策,尤要抓住不松,盯住不放,不落到实处决不罢休。四要大兴科学严谨之风。形势越紧,任务越重,要求越高,越要注意讲究科学态度,讲究严谨精神,防止盲目作为,违背规律,引发矛盾。五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只有摸准实情才能找准问题,只有勇说实话才能做好决策,只有多出实招才能抓好落实。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既定任务落到实处

做好当前和今后每个阶段工作,最重要的保证措施就是切实加强领导,狠抓检查督促,坚持步步跟进,形成工作合力,真正实现领导责任到位、既定任务到位、工作效果到位。

第一,领导责任要进一步强化。各单位党组(党委)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学习实践活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切实加强领导,做到认识统一、组织严密、措施得当、工作高效。要结合实际搞好分析检查阶段的思想动员,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带头聚焦提炼问题、带头开好民主生活会、带头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带头接受群众评议、带头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带头解决突出问题、带头完善规章制度,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的积极性。

第二,督促检查要进一步强化。市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到各自的联系点开展指导检查,参加联系单位的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审阅联系单位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指导好联系点的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要切实履行职责,把握好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掌握活动进展情况,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要加强调查研究,搞好综合协调,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要通过深入调研,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研究解决带有普遍性、政策性和敏感性的问题,确保学习实践活动不走过场、不出偏差。

第三,宣传引导要进一步强化。搞好学习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和发挥典型的推动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要继续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加强正面引导,把握好宣传角度,增强宣传的生动性和吸引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和典型培育力度,突出对分析检查阶段的好做法、好经验的宣传,突出对学习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的宣传,突出对本单位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激发党员干部抓学习、促发展、抓作风、求实效的先进事迹及实际成果的宣传。用群众切身感受到的变化和进步,宣传学习实践活动的实效;以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典型经验,增强舆论宣传的感召力、感染力和信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