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考评细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考评细则范文1
为进一步加强市局属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管理,促进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落实,根据省教育厅和市综治委年度工作安排,决定近期开展2011年市局属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考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评时间
12月20日—12月31日,考评组结合工作安排自行确定各校具体考评日期。
二、考评组组成
本次考评由市教育局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科牵头,组织相关科室人员组成考评组。
三、考评内容
考评以《2011年市教育局局属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考评细则》规定内容为准,分为考评组实地考评和市教育局统计平时工作情况两大部分。
四、考评方法与步骤
实地考评采用听、查、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即听取被考评学校安全工作情况汇报,查阅《考评细则》中规定的由考评组查阅的有关文件和材料,实地察看《考评细则》中规定的由考评组实地察看的有关场所。同时,市教育局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科依据《考评细则》统计各校平时工作情况。
考评结束后,市教育局依据《考评细则》计算各校的总分,然后进行排名通报,对考评排名末位学校,取消该校校长当年评先评优资格。
学校考评细则范文2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学分制 教学管理
一、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含义及特点
学分制教学管理以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和日常操行考核为基础,制定各课程的一体化教学环节学分和操行考核评分标准,以学分的形式衡量学生学习分量、学习成效及操行表现,考查学生在校期间素质教育水平,制定学分奖励机制,依据期末成绩及学分确定学生的毕业、结业资格,在校期间根据学生的成绩、学分量化评优,进行奖励。
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实施以学生的成长为核心,以面向社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为准则,建立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学分制管理在教学上非常灵活,如教学课程模块化、实习课题化、教学一体化等。以学分为主线,贯穿素质教育、学历教育、创业教育,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将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实施步骤
图1 学分制教学管理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传达与宣传。传达校务会议及文件精神,在师生中广泛宣传学习有关学分制管理的措施和配套的规章制度,使师生们认识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意义和相关细则。
第二阶段,机构设置。各专业都要配备适应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教师,同时增设一个技工教育研究所和一个技能鉴定站。研究所的职能主要是协调指导各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和专题教改的研究,追踪国内外职教的发展动态,为教改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技能鉴定站的职能主要是承担教考分离的考核鉴定工作,便于合理评价教学效果,方便学生技能鉴定及考证。
第三阶段,课程改革。这是整个教改的重点和核心,学分制是建立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上,因此模块划分尤为重要。首先,由校企合作的专家团队和模块课研组成员确定专业总体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打破传统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式课程内容体系,取消章节限制,把密切相关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据各类型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划分模块;其次,根据课程体系归类划分出子模块,在子模块中根据各个具体目标与内容划分出的若干个课题,从而使模块教学形成一个“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模式。为此,笔者学校组织各专业学科的教师们集体编写出大量的校本教材,开发出各类多媒体课件,涵盖了计算机、焊接、电工、会计等专业。
第四阶段,一体化教学根据模块化的课程设置,进行一体化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课堂教学过程按照一体化教学环节制定学分评定和考核标准,这一阶段是学分制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模块课程、一体化教学、学分制考核三者整合化一的关键环节,在这一阶段将进行具体的学分评定与记录。
第五阶段,评价与反馈。按照《安达技工学校教学督导细则》和学分制教学管理细则进行评价,改变以往单纯用“考试分数”作为唯一尺度的评价标准,通过对学分和期末成绩两项量化指标考核学生学习效果,并以此对学生进行先进评优。
三、学分制教学管理考评过程
1.学分种类
(1)课程学分。课程学分是指一体化教学的各环节得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是将专业知识的模块教学程序按项目驱动合作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以学分制来管理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教学管理上十分灵活。我们把课程内容分成若干模块,各模块有鲜明的学习目标,且相对独立,并按多种方式组合应用。课堂上教师根据模块学习目标制定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划分出九大环节(如图2)并制定相应分数,将教、学、做、考、评五位一体,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核。
图2 教学过程的九大环节
(2)操行学分。操行学分是将学生在校期间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等表现进行量化而取得的学分。操行学分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课余表现和生活表现三个方面,依据学校行为规范标准进行分数评定。
2.考核细则
(1)课程学分管理细则。实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基础是采用小班分组教学,每个班级学生人数在20~25人,每个小组4~5人。采用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学分制考核的分组管理,还便于学生即时掌握所学知识。
(2)操行学分考核细则。操行学分考核实行总分50分的扣分制,主要包含三个部分:课堂表现20分、课后表现10分、生活表现(寝室考评)20分。
课堂表现扣分细则:正常上课日,旷课1节扣1分,事假一天扣1分,病假不扣分;凡上课迟到、早退、睡觉、说话等违犯课堂纪律等现象(以任课老师和学校检查为准)每人每次扣0.5分。
课后表现扣分细则:不讲礼貌,与同学或其他人吵闹,在班级、走廊打闹不遵守公共秩序的扣1分;在校期间与同学或外来人员打架滋事者扣2分;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时,不接受分配的工作或完成不好的每人次扣2分;凡在校期间,抽烟、酗酒减2分;有严重违纪现象,受到学校通报批评,每人次扣10分,受警告处分的学生操行分扣15分,经研究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操行分扣20分。
生活表现(寝室考评):不按时作息,不按时起床或超过规定时间就寝者,寝室扣1分;寝室卫生不合格,扣1~3分;在宿舍乱接电线,私自带校外人员进入寝室,扣1分。
生活表现(寝室考评)分为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两种,定期检查为每周一次,不定期检查为每两周一次。
3.计分说明
课程学分中前八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考评小组得分,期末累计出小组总得分,并换算出个人得分。第九个环节为个人得分。
个人课程分=小组总分/小组人数+第九环节分
操行学分中每学期每名学生的原始分都为50分,根据考评细则进行相应扣分处理,其中生活表现(寝室考评)期末得分即为寝室成员个人得分。
个人总学分=课程学分+操行学分
四、学分制教学管理考评要求
一是学分以“周上报、月评比、末总评”的方式,每学期末各专业进行汇总,进行期末评优。
二是考评工作的组织实施以班级为单位,每月进行一次学分累计。当月学分成绩,各班级要及时存档、备用。
三是学校组织班主任、教师、学生干部组成考评小组,教务处负责专业考评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及审定,做到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力使考评做到客观、公正、合理。
四是每学期末任课教师负责统计本课程内学生的学分,班主任负责班级学生课程学分的收集和汇总。通过书面和电子表格的形式报教务处进行审核备案。教务处将学分进行年终专业排名,并及时每位学生的学分情况。每学期末,向学生及家长寄送的成绩单应含有学分获得情况的信息。
五是学生毕业时将其成绩、学分归入本人档案。在毕业推荐表中,将记录操行评定成绩,择优推荐就业。
五、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使用
学分是衡量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表现的重要依据,是鼓励学生进步、引导学生争先创优的基础,是校奖学金发放,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先进集体、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等评优的主要依据。
根据期末总分排名依次颁发一、二、三等校奖学金,每个专业一等奖学金1人、二等奖学金3人,三等奖学金5人。班级三好学生按学生总数的10%评选,校级三好学生不超过学生总数的2%,在班级三好学生中产生。各专业评选出先进集体、文明班级、文明寝室各一个。校优秀毕业生按毕业生总数的6%评选,期末总分在班级10%以上学员方可参选。
六、实行学分制的保障条件
1.教师素质保障
实行学分制必须有相应的教师队伍作保障。首先,教师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其次,教师的业务素质要提高,要改变终身只教一门课程的状况,成为双师型教师,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和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一的教学手段,采用现代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实施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再次,教师必须主动适应市场对教学的要求,及时掌握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丰富授课内容,保证学生学习掌握的技术具有一定先进性,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这些都将增加教师的危机感,激发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管理保障
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也将改变模式。教学管理将由过去的共性管理变为个性管理,变面对班级为面对学生个体,由现有的单一学业成绩管理模式转变为学业成绩和学分考核并重的管理模式。各行政处室要在认真学习学分制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会同各专业出台相应的学分管理认证操作方案,编制符合学校特点的专业实施性课程方案(包括学习领域、科目、模块及学分分配等),制定学习分量与学习成效相结合学分评价体系,确保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顺利进行。
3.辅助工具保障
学分制管理的核心是量化考核。实践中对全校学生成绩、学分的统计工作量无疑是庞大的,仅靠人工统计和管理既繁琐又易出差错,而运用微机辅助管理则可大大减轻工作量。因此,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同时,要提高现代化的程度,如研制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计算机软件,实行计算机管理。在学分记录和统计方面充分利用Excel办公软的强大功能,在Excel中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各功能模块,功能框架如下表。
图3 功能框架表
学校考评细则范文3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及时成立由区长任主任,政府办、纪委、组织、编制、人社、财政、审计和统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委员会,明确了考评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编办,进一步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是深入调研了解,确定试点范围。奎文区编办以开展新设立事业单位评估工作和规范事业单位印章管理工作为契机,深入了解事业单位在职责履行、科室设置、中层职数管理和登记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事业单位管理台账。同时,按照“先行试点、健全机制、分类推进”的原则,合理确定考评试点范围,将教育系统27所中小学、3所公办幼儿园和卫生系统4所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行试点,初步构建科学规范、便于操作的绩效考核体系。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出台考评办法。充分考虑实际,在考评指标选择、考评程序操作、考评等次确定和考评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反复论证,在广泛征求考评委员会成员单位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先后多次到试点单位主管部门上门征求意见,确保考评办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潍坊市奎文区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办法(试行)》的正式印发实施,为我区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工作提供了制度支撑。
二、突出重点、稳妥推进,做工作开展的“执行者”
(一)科学制定考评指标。在设计考评指标时,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公益性原则。围绕事业单位的宗旨和业务范围,根据工作目标、服务效能、公共责任等方面设计考评指标,重点突出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二是差异性原则。以学校为例,在中学和小学、小学和幼儿园的考评细则制定时体现出差异性,中心城区学校和偏远地区学校的考评标准也体现了各自特点,综合考虑不同事业单位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等因素,给不同的事业单位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三是满意度原则。围绕事业单位服务质量、履职情况、工作态度等与服务对象密切相关的事项,设计考评指标,充分体现服务对象对事业单位的评价。
(二)科学制定考评指标。将考评指标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两部分,考虑到事业单位差异性,加大了个性指标权重,将共性指标设置25分,个性指标设置75分。共性指标包括登记管理和社会评价两部分,在分值设定上,加大了社会评价的比重,登记管理占10分,社会评价占15分。登记管理部分主要考评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年检情况,宗旨和业务范围履行情况,财务资产管理情况,信用建设情况,信息公开情况等;社会评价包括公众评价、举办单位评价和内部职工评价三部分,适当加大对公众评价比重,将权重调整为6:3:1。公众评价是由统计部门选取100个样本进行评价打分,其中“两代表一委员”10个,服务对象70个(在主管部门提供不少于700个样本中随机抽取),辖区群众20个。个性指标考评包括业务开展(45分)、服务效能(20分)和公共责任目标(10分)三部分,业务开展包括年度任务目标完成情况、工作创新及表彰奖励情况等;服务效能包括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情况,服务流程的制定与执行情况,员工岗位职责的制定与执行情况等;强化了事业单位的公共责任,增设了公共责任目标这一指标,重点考评事业单位党的建设、安全生产、稳定、廉政建设等情况。
(三)严格考评工作程序。一是制定考评细则。在考评办法制定中,只确定了考评的总体框架,区分了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在具体的考评细则制定上,交给主管部门制定,主管部门在确定的一级指标的框架下,合理确定二、三级指标,确保指标考评更具有针对性。二是开展个性指标考评。在试点单位开展自查的基础上,由试点单位主管部门按照《考评办法》和《考评细则》的要求,对照考评指标和评分标准,进行量化打分,完成个性指标考评工作。三是做好共性指标考评。在共性指标考评中,登记管理评价由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公众评价由统计部门负责,举办单位评价由举办单位领导班子进行评价,事业单位内部职工评价由举办单位组织内部职工进行评价。四是开展实地考评。区事考办到试点单位主管部门,现场查看绩效考评工作相关材料,并随机抽取部分事业单位对登记管理、业务开展和服务效能等指标进行现场核实。五是确定考评等次,并做好对外公示工作。六是认真反馈整改。考评工作结束后,试点单位主管部门对试点单位考评情况及时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形成绩效考评反馈意见并报区事考办备案。
(四)加大结果使用效力。将考评结果运用与干部使用、评先树优、绩效奖励、机构编制挂钩。一是与干部使用挂钩。对连续三年评为A级的,同等条件下,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可优先提拔任用。评为C级的单位,下年度原则上不提拔重用干部,主要负责人当年诫勉,连续两年评为C级的单位主要负责人予以免职或解聘。二是与评先树优挂钩。对评为A级的单位,年度考核民主测评领导班子优秀率和主要负责人优秀加合格率均在90%以上,主要负责人即可确定为年度考核优秀等次。评为C级的单位,领导班子及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三是与绩效奖励挂钩。由财政部门将奖励经费拨付至区事考办,对评为A级的单位,给予一次性2万元定额奖励。评为C级的单位,适当核减绩效工资总量。四是与机构编制挂钩。对评为A级的单位,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优先给予机构编制支持。评为C级的单位,由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机关发出整改通知,限期整改。
三、强化措施,完善机制,做推进工作的“协调者”
一是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印发了《潍坊市奎文区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委员会工作规则》,完善了由机构编制部门牵头,政府办、纪委、组织、编制、人社、财政、审计和统计等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明确了考评委员会的主要职责、相关办事机构、各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和会议文件制度等,为考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是建立工作倒排机制。在全区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工作会议上,下发了考评试点工作配档表,建立了考评工作倒排机制。明确了考评细则制定、个性指标考评、公众评价、举办单位评价、内部职工评价和实地考评的时间节点,倒排工作进度,加大推进力度,确保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工作有序推进。
学校考评细则范文4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问题;完善途径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承担着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确定了高校辅导员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其工作任务的艰巨性和群体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其开展绩效考核的难度。目前,一部分高校已经制定了辅导员绩效考核工作实施办法或辅导员绩效考评细则等,为辅导员绩效考评实践工作提供了依据。然而,细观辅导员绩效考评的现状,可以发现,辅导员绩效考评工作仍存在大量问题,亟需完善。
一、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工作存在的问题
借鉴现行党政干部考核办法,高校在实施辅导员绩效考评时主要注重工作实绩,对德(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作风等)、能(业务能力、理论水平等)、勤(出勤情况、办事效率等)、绩(管理业绩、教学业绩、科研业绩等)进行量化和考评。这种考评方式过程简单,便于操作,但由于其存在指标设置混乱,权重设定不合理,重形式、轻结果等问题,引起了很大的质疑和反思。
(一)绩效考评指标设置混乱
绩效考评指标“作为评定事物与反映过程的静态因素,对于考核结果影响很大,评价指标设计的不合理就很难与辅导员工作内容与结果绩效进行科学对应”。高校辅导员的职位属性、职位特点以及劳动的特殊性使得以“德、能、勤、绩”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缺陷日益显现。此外,很多高校制定的考评方案、细则往往是由几十乃至上百个指标构成,而这些指标无非是刻意追求量化,难以被考评主体直接感知和测量,只能凭感觉或感情打分,致使考评工作流于形式,无法反映真实状态。
(二)绩效考评指标权重设定不合理
“权重,在量上表现为绩效考核指标在总分中所占的比重,是每个绩效考核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重要性的体现”。同时,考评对象、考评时期、考评目的以及组织文化等的不同会影响到绩效考评指标权重。这就要求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把握考评关键点。“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都采用主观经验法或目标管理法”。其中,主观经验法侧重依靠专家或者决策者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目标管理法需要首先确定绩效目标,并以此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绩效考评重形式、轻结果
一直以来,人们倾向于认为绩效考评就是“认认真真走形式”。因为在绝大多数绩效考评主体的观念里,制定考评表格,组织考评主体打分,将考评结果数字化,就是绩效考评的全部流程,对于考评结果的分析、反馈并不关心。而作为绩效考评对象的辅导员则会质疑考评的意义,不认真总结和反思,马马虎虎填写考评表格,最终导致为了考评而考评。这主要是由于绩效考评主体没有充分掌握绩效管理理论,缺乏良好的绩效文化。所谓绩效考评,又称绩效评价,“是指考评主体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评定个体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自身发展情况,并将上述评定结果反馈给个体的过程。”基于此,将考评结果反馈给考评对象是绩效考评的应有之义。
另外,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过程中还存在着主体不明、周期过长、手段落后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绩效考评工作的开展,不利于激发辅导员群体的工作动力,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工作的完善
(一)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存在问题的原因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工作之所存在上述种种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没有认识到绩效评价指标与工作目标的联系。绩效考评时为工作目标的实现服务的,脱离工作目标的绩效考核指标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第二,没有认识到绩效评价的全面性和关键性是不可兼得的。高校辅导员承担着思想教导、学业指导、生活引导、心理开导以及就业指导等方面的职责,如果完全按照这些职责不加区分地确定考评指标,则会使整个考评体系繁杂而无意义。第三,没有认识到绩效考评结果的作用。无论是绩效考评主体还是作为考评对象的辅导员都错误地认为考评只是对上一阶段工作成绩的总结和评价,没有认识到考评结果所具有的引导和激励作用。这不仅是主观认识的不足,还是绩效考评制度缺陷的必然结果。
(二)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的完善途径
1. 设置科学、明确的绩效考评指标
作为绩效考评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考评指标涉及被考评对象的方方面面,而如果将这些全部确定为考核指标,则又会导致考核内容过分庞杂,考核主体无法准确把握真实状况。因此,为保证考评指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绩效指标的设置必须遵循相应的原则。首先,关键而不空泛。只有找到对考评对象和组织影响较大的关键指标,才能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结合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管理理论,有学者认为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关键绩效指标“包括两大方面,其一是对学校整体和学生个体有益的工作结果;其二是对辅导员个体本身有益的工作努力”。其次,明确而不模糊。设置绩效考评指标的首要任务就是指向明确,最好选择可量化的指标。相反,如果设置的指标模棱两可,不仅会影响考核主体的判断,还会导致考核结果大相径庭。
2. 合理分配绩效考评指标权重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中的任何一项指标都是对考核对象某一方面的反映,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是,作为一个相对的概念,其中孰轻孰重的判断就变得尤为必要。例如,对辅导员的考评,采用上级评价、同事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这三种评价权重的不同所计算出的结果也必然存在差别。为了确保指标权重设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首先需要遵循基本的权重确定原则,主要包括系统优化原则、主客观相结合原则和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原则。其次需要掌握科学的计算权重的方法,主要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法,这是由定性分析的主观性和定量分析过于量化的缺陷决定的。
3. 注重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
绩效管理理论认为,绩效考评是绩效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可以“为企业绩效管理的改善提供资料,帮助企业不断提高绩效管理的水平和有效性,使绩效管理真正帮助管理者改善管理水平,帮助员工提高绩效能力,帮助企业获得理想的绩效水平。”简单地说,辅导员绩效考评时手段,结果的使用才是最终目的。从学校组织层面来看,绩效考评结果可以应用于学校组织目标的建立,以及岗位聘任、职位晋升、薪资调整等;从个人层面来看,绩效考评结果可以应用于辅导员工作业绩的评价,以及提升工作效能,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
完善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制度,还必须充分考虑到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和劳动的复杂性。结合这些特点,我们首先必须明确辅导员绩效考评的主体,主要回答学生能够成为辅导员绩效考评主体的问题。有些学校在制定考核方案、细则时往往忽视学生这一群体,致使对辅导员的考评看不到最真实的一面。其次必须确定合理的考核周期,主要回答多久开展一次考评的问题。大多数学校都是不加区分的选择一学期甚至是一学年作为一个考评周期,事实上,这种考评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无法准确反映考评的真实状况。
绩效考评这种比较先进的管理方法引入到高校辅导员的管理中,对高校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任何管理都需要科学的理论体系来指导,都需要完善的制度设计,辅导员绩效考评也不例外,必须经过不断地论证,不断地用实践来检验,才能最终实现辅导员绩效考评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韩锋.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模式的现状与路径[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2] 王少东,吴能全,蒋晓光主编.绩效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 赵祖地,刘允.当前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估的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第2期.
[4] 李志河.我国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评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7页.
学校考评细则范文5
一、以相互尊重和理解沟通人心
要掌握教工思想动态,必须创造机会深入到教工中去。在生活上,与教工平等相待,以朋友的身份与之交往。为了缓解教工工作压力,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乒乓球赛、羽毛球赛、棋类比赛等,在活动中拉近和教工的距离,与每一位教工成为朋友。在工作上,与教工多接触,及时掌握教工的工作状况,了解其长处和不足,考虑和处理问题要全面,减少或避免决策失误,使领导与教工之间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氛围,激发教工高昂的工作热情,使学校工作处于一种良性的循环之中。
二、以严格的管理和制度规范人心
完备的工作制度和检查监督措施是建立学校正常秩序的根本保证。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在易于掌握和操作的前提下,我校经反复研究,制定了教育教学工作量化管理的标准和操作程序,健全完善了《教职工考勤制度》《教案作业布置及要求》《孙吴县第一小学教师考核方案》等一系列常规规章制度和考评方案,组织校管理人员和教研组长参加考评,每月公布每位教师的考评情况。为了避免考评过程中有误差,我们每月将教师的考评结果公开公示,让全体教工知己知彼,一目了然。学期末将教师每个月的考评情况累加起来,作为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
为了加大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管理力度,我校制定了《班主任量化考核细则》和《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把班主任工作重点放在班级建设上,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表现自我,着力营造一个相互关爱、助人为乐、崇尚学习、共同进步的团队氛围。
在对音体美教师的考核管理上,注重发挥音体美教师的特长,在学生中成立了合唱团、跆拳道特色团、篮球队、绘画班;成立了板画兴趣小组、科技兴趣小组和演讲兴趣小组,挖掘学生潜质,给学生搭建全面发展的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无论是常规教育教学的考评还是班主任、音体美教师的考评,期末时要将考评结果与奖金挂钩,以此增强考评的实效性,保证竞争机制的良性运行。
三、以优质的服务和情感把握人心
管理就是服务。作为领导要关心尊重教师,生活上多关心他们的需要及困难,千方百计为教工排忧解难;工作上多指导勤帮助,多表扬慎批评,特别是在业务上,不仅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他人,而且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广大教工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以适应未来需要。为此,我校为各教研组订阅报刊杂志,建立了分科定时的教研制度,采用听课评课的方式研究教学问题,每周二、周五下午进行小学在线网络教研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实现了与教育专家的交流对话。同时,立足教学实际,鼓励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通过引领和调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课题研究,激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启发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组织多种形式的评比和竞争,为教工提供参观学习和与外校交流的机会,不断提高教研质量,使教工群体在工作中保持旺盛的热情和活力。
四、以积极的精神导向和教育凝聚人心
学校考评细则范文6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聘任;考评机制
2003年6月北京大学根据原国家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精神,制定了《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拉开了高校人事改革的序幕,2006年原国家人事部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和《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87号),在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2007年教育部为做好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组织实施工作,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了《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各高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人事制度改革,教师聘任制正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的实施进一步理顺了内部管理机制,转换了用人机制,实现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提高了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文件对于高校教师岗位设置、类别、聘任等规定得较为详细,但是,对于高校教师聘任后的考核评价办法却很少涉及,完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聘后考核机制,对于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有着重要意义。
一、考评机制是高校教师聘任制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师法》和《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应当对教师、管理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聘任或者解聘、晋升、奖励或者处分的依据。”高等学校对教师实施考评是法律赋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高校实施人事管理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正全面实施教师聘任制,原有的适应身份管理和编制管理的考核模式和办法正逐渐废止,适应教师聘任制的考评机制各校相继在探索中。在教师聘任制的实施过程中,各高校重视岗位设置、岗位分类、岗位聘任,对如何实施聘后的考评和管理,高校缺乏深入思考和具体操作办法。教师聘任制作为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系统工程,就是要打破教师身份的“铁饭碗”,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全面推进教师聘任制的过程中,如果只有岗位设置、岗位聘任,而不注重教师的聘后考评,则会使教师聘任制流于形式,退回到改革前“大锅饭”的窠臼。教育部在推行教师聘任制的初始阶段就明
3.全面与分类考评相结合
高校教师聘后考评是对教师的工作表现、业务水平、工作成绩进行全面检查评价,是师资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依据和基础。只有对教师进行全面考评,以考评材料为客观依据,避免以印象取人、凭感情用人的片面现象,才能把每一个教师聘任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来,才能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坚持全面考评的同时,应兼顾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间教师工作性质、研究方向的差异性,考虑高校教师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多样性、学术水平表达方式的复杂性,照顾到高校教师个性和职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实施分类别的教师考评办法。
4.统一要求与分级考评相结合
学校可根据岗位设置资格和聘任合同制定基本统一的各岗位考评标准,对所有受聘教师开展考评,在考评实施过程中,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考评”,学校负责重要岗位、特设岗位、关键岗位及高级职称岗位教师的考评;赋予院(系)管理考评的自主权和灵活度,依据院系学科专业特点制定实施细则,开展对非关键岗位和中级职称以下人员的考评。同时,考虑到某些岗位或教师在学校整体发展上的突出贡献,对重点人员实行了免考制度。
四、构建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教师聘后考评体系
高校教师聘后考核评价是依据岗位设置要求,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资料,对教师的岗位角色活动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系统描述,作出价值判断的活动。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会激发教师的学术热情,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聘后考核评价体系包括考评内容、指标体系及考评方式方法。
1.高校教师聘后考评的内容和指标体系
教师考核体系内容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品德,包括师德修养、敬业精神、协作精神、工作态度等。二是教学工作,包括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教学工作量、教学改革与项目、指导学生情况等。三是科研工作,包括科研项目、成果获奖和鉴定情况、成果转化及效益情况、学术论文、著作、编著教材等。四是服务性工作,包括校内外的学术团体活动和社会兼职、校内行政职务、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以及学科建设、科研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对社会经济建设的服务等。不同的高校教师考评内容及指标应与学校的定位与发展战略保持一致,考评指标应是学校发展目标落实到教师个人身上的直接体现。院系可以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结合自身实际来细化评价指标体系。
2.高校教师聘后考评方法
考评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一个组织的管理科学性和运行效率。科学的考核方法,能有效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不合理的考评方法,则会起到负向的作用。高校可根据其定位和发展战略,依据各级各类教师岗位资格条件和岗位职责,采取业绩积点法,预设各级教师岗位积点,当教师在聘期内业绩积点等于和大于各级教师岗位积点时,则按相应岗位续聘;当教师在聘期内业绩积点小于原聘教师岗位积点时,则实行低聘或转岗、解聘。在制定教师量化考评业绩积点时,应切合实际,合理适当,不能单纯追求数量,以确保教师教师考评工作的客观、公正、公平。对于教师思想品德体系指标的考核可采取定性考核的方法,可预设A、B、C、D四档,只有考核结果为A、B档时才符合岗位要求的基本条件。对于教学、科研和服务工作考评指标体系可采取量化考评的方法,对于教师获得的不同级别的项目、成果、完成的工作量和服务工作赋予不同分值的业绩积点。教师获得教学、科研和服务工作业绩积点进行加权汇总,得出教师聘期内工作业绩总分值后,再给予定性结论。确定教师聘期业绩总积点权重系数时,应根据高校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战略确定,权重系数往往影响教师的教学、科研行为,如科研项目的权重系数大,就可能产生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反之亦然,权重系数确定得好就可以引导教师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高校教师工作业绩考核中应将教学作为重要指标之一,并赋予与科研同等的权重。具体考评过程中,为避免过分重视教学或科研,出现纯教学型教师或纯科研型教师,对教师的教学、科研、服务工作业绩积点规定一个最低积点,如安徽财经大学在教师聘后年度考核中,规定二、三、四级岗位教师必须每年完成240个教学工作量、科研业绩积分必须达到40、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