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房改造加固施工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旧房改造加固施工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旧房改造加固施工方法

旧房改造加固施工方法范文1

关键词:旧城区直管公房;加固;现在技术

建筑结构在长期的自然环境和使用环境的双重作用下,结构性能产生老化和损伤,其结构功能将逐渐衰减,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因此,结构的可靠性评估及加固改造已逐渐成为工程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国内外建筑加固改造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在建筑业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建筑业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即战后恢复的大规模建设时期、新建与旧房加固改造并重时期以及目前所强调的维修与现代化改造为主的第三个发展时期。我国的建筑业同样也经历着这三个发展时期,当前我国的建设处于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相结合的第二阶段,并正向以旧房改造加固为主的第三发展阶段迈进,因此,建筑物鉴定、加固及改造技术的理论研究和推广应用己成当务之急。

我市旧城区现存大量民国时期,部分早至清代的闽南骑楼特色老宅。特别是我处直管公房因租金低,长期失修,此类建筑加上年代久远,结构已严重老化,墙体有开裂,屋面有渗漏。这类房屋的处理应保持闽南骑楼特色原有风貌。其有些是旧庙宇、旧宗祠如五福禅寺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已作了加固改造处理,这当中不乏成功的实例,但也有非市级文物保护建筑因决策草率,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和浪费。因此对危旧房加固方法的研究是工程技术人员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1 传统加固方法存在的问题

传统修缮加固方法重点在于修,即“修修补补”,当由于糟朽或其它原因而使构件强度或刚度达不到要求时,通常只能更换构件,而没有很好的加固措施。即使有的部位采取了加固措施,且仅凭经验而没有一套完整的科学方法。由于木材资源的限制以及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为了保护文物本身的历史、文物、艺术和科学价值,使得木构建筑的维修加固不可能大面积的替换新材。传统的加固修复方法通常采用铁件如螺栓、铁箍等加固,往往需要将铁件嵌入木材内,使其外皮与柱外皮齐平,以便油饰,稍有不慎将导致构件发生新的损坏。同时铁件易锈蚀,对以后加固维修带来新的问题。

2 现代木构件加固技术

2.1 FRP 加固木构件法

早在20 世纪60 年代, 美国学者就分别进行了GFRP 加固木梁的试验研究, 近年来FRP 加固木结构的研究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用FRP 加固木结构不仅可提高木梁和木柱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还可提高木结构的耐久性和徐变性能。FRP加固既提高了强度, 又丝毫不影响建筑的外观,得到工程界普遍的重视。FRP 加固木构件的施工技术比较简单易行,施工之前,必须有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对木构件先要做好表面处理,对于表面的蜂窝、虫孔、腐蚀、裂缝应进行剔除、灌缝或封闭处理,再用找平胶填平。构件表面不能有明显的凹陷。对于传统木架梁底中部有逐步增加的鼓出,可以不处理。在锚固区,每隔50 mm刻一条痕,以加强锚固效果。然后,在粘贴面上用毛刷分别打上底胶, 干后再打上找平胶。待找平胶干后,刷上粘贴胶,铺上纤维布,用毛刷沿纤维方向多次涂刷, 直至纤维布完全浸润并展平。等干后,再进行表面油漆和装饰。虽然,国内外众多学者对FRP 加固木结构进行了多次试验研究,但真正在木结构加固实践使用的基本上还是空白,主要是因为木结构中的木梁、柱或多或少都会有缺陷,目前在木材上粘贴FRP 还缺少足够的施工经验或技术规范,对FRP加固木结构的耐久性, 应进行FRP 加固结构在使用环境中都需要进行长期性能的研究。

2.2 化学加固木构件法

构件木材因内部虫蛀或腐朽形成中空时,若柱表层完好厚度不小于50mm时,可采用不饱和聚树脂灌注加固。灌注前将朽烂木块、碎屑清除干净,在构件应力小的部位开孔,若梁、柱的中空直径大于150mm时,可在中空部位填充木块,以减少树脂干后的收缩,每次灌注量不宜超过3kg,每次间隔时间不宜小于30min。

3 砌体加固方法

3.1 FRP 加固

通过环氧树脂将FRP 粘附在砌体表面并与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整体共同工作,以达到补强的目的, FRP 主要承受拉应力,改善砌体的受力状况,提高受剪承载力,限制裂缝的开展和发展,提高抗裂性能,粘贴在砌体表面上的FRP 不能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其表面应进行防护处理。

3.2 灌浆法

灌浆法包括压力灌浆、化学灌浆等方法,它是用空气压缩机或手持泵将粘合剂灌入墙体裂缝内,将开裂墙体重新粘合在一起。由于粘合剂的强度远大于砌筑砖墙的强度,所以对于开裂不很严重的砌体用灌浆法修补后,承载力可以恢复如初,且较为经济。

3.3 喷射混凝土加固

由于喷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性能及施工方便的特点,目前经常被用于结构物的修复和加固。喷射混凝土可用于修复加固因地震、火灾、腐蚀、超载、冲刷、振动、爆炸和碰撞等因素引起的建筑结构损害,以及修补因施工不良造成的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严重缺陷。喷射混凝土的加固具有快速高效、经济合理、质量可靠等优点,喷射混凝土在施工工艺、材料及结构等方面与普通现浇混凝土相比有许多特点。喷射修补法是用压缩空气将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喷射到受喷面上并凝固成新的喷射面的加固方法。喷射层能保护、参与甚至替代原结构工作,从而达到恢复或提高墙体承载力的效果,常用来修补有孔洞、缝隙的墙体。非承重墙体出现较多较宽裂缝,且有错位,或墙体两面腐蚀酥松时,可采用双面(配筋)喷射35 mm混凝土加固。如非承重墙体出现裂缝较多,但无明显错位,或单侧墙面腐蚀酥松,可采用单面(配筋)喷射35 mm混凝土加固。

3.4 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

它是把需要加固的砖墙表面除去粉刷层后,两面附设Ф4-Ф8 的钢筋网片,然后抹水泥砂浆的加固方法。由于通常对墙体作双面加固,故俗称夹板墙,特殊情况下也可单面使用。其优点与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法相近,但提高承载力不如前者;适用于砌体墙的加固有时也用于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带壁柱墙时两侧穿墙箍筋的封闭。

3.5 墙体薄弱部位补强

3.5.1 较窄窗间墙处补强:有些窗间墙宽度小于抗震规范要求,地震时易损坏,应补强。可采用通长过梁法,即在相邻两窗或门洞采用通长过梁。地震时较窄的窗间墙塌下,洞口以上荷载由通长过梁承担,仍然安全。也可采用竖向加筋法,在较窄窗间墙内加竖向钢筋,成为配筋体而得到补强。

3.5.2 承受集中荷载处的转角补强:一般采用加承重构造柱的办法,按一般构造柱,加强配筋,使其与砖砌体组合承重,也可加竖向配筋砌体的作法或采用局部加砖壁柱的办法。

3.5.3 墙体承重强度不足处的补强:一般采用加承重构造柱的办法,它即可以抗震,又与砌体组合成一体,使轻薄、稳定性差的承重墙体能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4 基础加固方法

既有建(构)筑物地基加固技术有:灌浆加固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等。灌浆加固法是利用液压、气压和电化学原理,把某些能固化的浆液注入土体孔隙或岩石裂隙中,将原来松散的土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能显著改善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及水理性能的一种加固方法,灌浆加固法运用于砂土、粉土、粘性土或人工填土等地基加固,一般用于防渗堵漏,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和变形模量以及控制地层沉降等。高压喷射注浆技术是由化学灌结合高压射流切割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软土地基处技术。当既有建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足,或地基变形偏大,特别是产生过大不均匀沉降时,而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在基础下设置旋喷砼,旋喷桩可直接设置在基础下,也可在基础边缘设置,使基础部分搁置在旋喷可桩上。高压喷射注浆法运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流塑或软塑粘性土、粉土、砂土、人工填工和碎石工等地基,因此运用的地层较广,浆液以水泥为主体,材料广阔。

参考文献

[1]马建勋,蒋湘闽,等.碳纤维布加固木梁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5,35(8):35-39.

[2]张天宇.CFRP 布包裹加固旧木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J].福州建筑,2005, 92(2):49-51.

旧房改造加固施工方法范文2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混凝土结构加固主要指对承重结构、构件及其相关部分采取增强、局部更换或调整其受力等措施,以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混凝土结构的加固一般可分为直接加固、间接加固以及与其配套使用的技术。

一、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

(一)增大截面加固法

该方法是指通过采取新配置钢筋、加大原构件断面等措施以提高原构件的承载能力。具有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及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等特点,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和受压构件的加固,且要求原构件的实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10。柱的新增纵向受力钢筋的下端应满足锚固要求并伸入基础;应有可靠锚固的梁的新增纵向受力在钢筋两端;上层柱脚连接与上端应穿过楼板或在屋面板处封顶锚固。其缺点是现场施工的湿作业多,加固工期较长,对生产、生活影响较大,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间有一定的减小。由于增大截面加固法增加了原构件断面尺寸,使其刚度增大,造成结构内力重分配,因此,应按加固后的实际断面尺寸对结构进行重新计算,以确定对结构其它构件的影响程度,必要时应采取措施。同时应采取可靠措施对混凝土结合面进行处理,以保证新老混凝土结合良好。

(二)外包钢加固法

外包钢加固法是采用横向缀板或套箍为连接件,将型钢或钢板包在原构件表面、四角或两侧,以减轻或取代原构件受力的一种间接加固法。对于受压柱,以满足抗震设防延性要求有时不但要求对轴压比能降低,其承载力还要求大幅提高。加固受压构件如果采用粘钢板加固方法,轴向力的柱子在其作用下,很大的剥离应力在钢板与混凝土之间产生,使得加固效果大幅下降。需要寻求一种既能使承载力能大幅提高,又能使加固后不增加太多的构件截面,而其延性和整体工作性能具有很好的加固方法。最近几年,用湿包钢灌注外粘钢加固以提高构件承载能力的方法,已被工程界广泛应用。外包钢加固的优点是构件截面尺寸增加不多,但其承载力和抗震能力均能大幅提高,构件延性也能提高,加固施工不需要模板,施工速度快。优点是受力可靠,能显著改善结构性能,对使用空间影响小,施工简便。缺点是外露钢构件应进行防火防腐处理。

(三)外部粘贴钢板加固法

该方法是用建筑结构胶粘将薄钢板粘结在钢筋混凝土构件表面,使钢板与原构件结合成一个整体构件,通过胶结层传递剪应力与正应力,钢板与混凝土构件协调工作从而增加构件承载力。该方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大偏心受压和受拉构件的加固。要求原构件的实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15,且混凝土表面的正拉粘结强度不得低于1.5MPa。

采用粘贴钢板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时,应采取措施对结构上的活荷载进行卸载;加固钢板的锚固至关重要,必须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以保证钢板在拉断前不发生粘结破坏。该方法施工简单,速度快,现场无湿作业或仅有抹灰等少量湿作业,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小,且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和净空无显著影响。

(四)粘贴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

粘纤维复合材加固混凝土技术是通过树脂胶结构材料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粘贴于混凝土结构表面,通过两者共同作用达到改善受力性能、加固补强的一种结构外部加固技术。建筑工程常用的复合材料主要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即由树脂基体和连续纤维复合而成,常用的树脂有聚酯树脂、环氧树脂和乙烯脂树脂,常用纤维种类有玻璃纤维、碳纤维以及芳纶纤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根据纤维种类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类: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最突出的优点是具有轻质高强,高比强度,加固基本不影响结构外形,不增加原结构重量,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耐腐蚀性,同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通过使用不同纤维种类、控制纤维的含量和不同铺层方法可以设计出不同强度、不同弹性模量和不同性能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产品成型方便,形状设计灵活。与传统加固技术相比,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加固施工方面具有以下特色: 1) 施工过程很少湿作业,无需大型施工机具,占用场地少,施工方便; 2) 材料材质轻,施工时材料与混凝土粘贴无需采取加压固结措施,施工方便快捷,效率高。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技术常用于修复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混凝土结构因设计失误、施工错误及结构功能改变引起荷载增加,或因遭受灾害使结构和构件遭到损坏等各种结构病害情况。

适用于对钢筋混凝土受弯、轴心受压、大偏心受压和受拉构件加固,不适用于素混凝土构件和配筋率小的混凝土构件的加固,同时也不推荐用于小偏心受压构件加固。目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技术相对成熟,加固应用范围最广,其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应用更为普遍。

(五)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该方法是剔除混凝土构件上性能较差的混凝土并重新浇灌新混凝土的一种加固方法。适用于承重构件受压区有严重缺陷或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局部加固。使用这种方法进行加固柱、墙等竖向构件时,应通过验算、控制和观测。进行梁、板等水平构件时,应对原构件有效的加以支顶,保证置换界面处的混凝土拉应力不应出现,如果在控制纸上有困难,进行卸载应采取支顶等措施进行。本方法要求原构件非置换混凝土的实测强度等级不低于原设计要求,置换用混凝土比原混凝土提高一个强度等级,且不低于C25。

新老混凝土结合是否良好是决定置换混凝土加固法效果好坏的关健,必须采取可靠措施对混凝土结合面进行处理,以保证新老混凝同工作。

二、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

(一)预应力加固法

主要包括预应力水平拉杆加固法和下撑式拉杆加固法两种,预应力水平拉杆加固混凝土受弯构件,提高了构件的抗弯能力,减少了外荷载效应,控制、缓解了构件裂缝的发展,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被很好的提高。

由于预应力作用,混凝土受弯构件利用预应力水平拉杆进行加固,轴向拉力在拉杆内产生,通过杆端锚固偏心地将该力传到构件上,偏心受压作用在构件中产生,对于部分外荷载产生的弯矩该作用可以将其克服了,并且对于外荷载效应能被减少,因而也就将构件的抗弯能力提高了。同样,构件裂缝发展得以缓解、控制,是因为拉杆传给构件的压力作用,使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相应提高。

预应力下撑式拉杆加固混凝土结构后,形成一个由被加固构件和下撑式拉杆组成的复合超静定结构体系,提高了构件的承载能力,较大幅度地提高结构整体承载力,但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有一定影响;适用于大跨度或重型结构的加固以及处于高应力、高应变状态下的混凝土构件的加固,但在无防护的情况下,不宜用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大的结构,也不能用于温度在60℃以上环境中。

(二)增设支点加固法

该加固法是指通过在梁、板等水平构件上增设支点,以减小构件的计算跨度、减少作用在构件上的荷载效应、提高结构承载力水平的一种加固方法。适用于梁、板、桁架、网架等结构的加固。该方法按支撑结构受力性能的不同可分为钢性支点加固法和弹性支点加固法。新增构件与原构件连接方式分为湿式连接和干式连接,固定点或支承点用混凝土围套进行连接的称为湿式连接,当支承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时,可采用湿式连接或混合连接;在支承点或固定点用型钢套箍连接的称为干式连接,当支承结构为型钢时,可采用干式连接。

增设支点加固法由于在梁、板等水平构件上增设了支点,使原构件的内力图发生了变化,有些部位不仅内力大小发生了变化,而且内力符号亦发生了变化,因此,应按增加支点后的实际情况对结构进行计算,对不满足要求的构件采用粘贴钢板、粘贴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方法进行加固处理。

三、与混凝土结构加固配套使用的技术

(一)植筋技术

植筋技术是一项简捷、有效的连接与锚固技术,适合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锚固,已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中,如:施工中漏置钢筋或钢筋偏离设计位置、结构预埋件漏放的补救,构件加大截面加固及增设梁、板、柱、剪力墙、设备基础的补筋等。采用植筋技术时,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不得低于C20(当新增构件为悬挑结构构件时,不得低于C25)。承重结构植筋的锚固深度必须经设计计算确定。

(二)裂缝修补技术

裂缝修补技术是根据混凝土裂缝的起因、形状和大小,采用不同维护方法进行修补,使结构因开裂而降低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得以恢复的一种专门技术。适用于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处理,但对承载力不足引起的裂缝,除对其修补外,尚应采用适当的加固方法进行加固。在对裂缝修补前,一定要首先判断裂缝产生的原因、裂缝的性质、裂缝稳定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处理时机、处理方法进行处理,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当加固设计对修补裂缝有补强要求时,应在胶结材料龄期达到7天时,钻取芯样检验修补效果。

结语

建筑物的结构加固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是保证加固质量的前提。在确定结构加固方案之前应对原有建筑物进行检查、检测、鉴定,根据鉴定报告及检查结果,依据国家相关规范,选择安全、科学、合理、经济的加固方法。结构加固是一门综合技术,每一种加固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一个建筑物的结构加固往往需要同时应用几种不同的加固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加以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以达到良好的加固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秉南.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研究与软件编制[D].东南大学,2004.

[2]周继和,周佳.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的研究与讨论[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2,06:14-16+76.

[3]朱纯宜.既有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经济性分析[D].华东交通大学,2012.

[4]穆卫平.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技术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作者信息

郑寒英(1985),女,重庆人,硕士,讲师助理,主要研究方向:新型墙体材料。

旧房改造加固施工方法范文3

【关键词】装饰;装潢;问题措施

1 前言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拥有一个舒适、洁净、现代、时尚的工作、生活空间,是现代居民所追求的。因此近年来房屋装饰装修的标准、档次不断提高并呈上升的趋势,使得各行业装饰装潢业务日益繁荣,房屋和门面的装潢业务蓬勃发展。

2 装饰装潢施工中的问题

与土建施工相比较,装潢施工工期短,相对利润高。为了参与竞争,获取较高利润,施工单位往往为了承接业务,对建设单位的各种要求一概应允,在投标时压低投标价,不计成本,然后在施工期间寻找机会,搞设计变更,用联系单调整的手段调整造价,有的施工方甚至将材料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因此,在装饰施工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必须加以足够重视并尽快解决:

首先,装饰设计欠考虑全面装潢设计的指导思想一般是追求美观、有气派、与众不同。因此设计人员在平面立面等方面,刻意标新立异。但是有些装潢设计是美工人员设计的,他们对建筑结构的构造,特别是受力特征等知识较为缺乏,不可能作出受力情况的分析和作结构稳定性的验算,因此对装潢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考虑不周。尤其在对旧房改造装潢的工程中,有的图纸和技术档案资料残缺不全,甚至没有,装潢图仅根据表面现状观察所绘;有的装潢设计图也仅有效果图和主体示意图,没有进行结构和构件局部安全稳定的复核和验算。这种装潢设计的随意性已成为目前装潢工程中的一大通病,给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性,又给建筑物留下了较严重的隐患,目前就有某些旧城、庭院改造和街道立面整治过程中显现此类问题。

其次, 功能要求的盲目性, 影响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装潢施工中往往单纯追求美、新、异特色,建设单位常常会提出一些不适当的要求。如要求在承重墙体中随意开凿预留的孔洞,且孔洞尺寸放得过大,特别是墙体结构中的混凝土部分,如过梁、圈梁、雨棚梁板、阳台梁和挑梁,以及墙内构造的砼柱和砌体中薄弱部位,这些都是考虑到整个墙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而设置的。但有的一味强调装饰装潢工程的特殊需要,而任意将混凝土截面缩小或敲掉,更有甚者则在墙内开挖水平方向的沟槽或者任意加砌高度,严重危害墙体和结构的稳定和安全。最后,施工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装潢施工工期短,相对利润高。有些承接装潢施工的人员,特别是一些个人包工头和无资质挂靠承包队伍,虽有实际操作的一技之长,但施工经验和理论基础不足,缺少力学知识和结构稳定性安全性的计算能力,对结构安全度概念模糊,又加上

管理力量薄弱,在作出判断时盲目性较大,常常是顾此失彼。如某些街道立面整治(装潢) 过程中,有些装饰施工单位不顾原建筑物的建筑结构盲目施工,在施工中对承重墙随意拆除,对一些隐患不作处理和加固,更有甚者,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追求更高利润,使用的装潢材料以次充好,将劣质装潢材料用到施工中,加大了安全隐患,对于此类现象应坚决杜绝,否则后患无穷。

3 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以上问题是目前较为普遍存在的事实。为确保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特提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把好设计图纸会审关结构的稳定和安全是装潢的基础。因此必须从装潢设计抓

起,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进行必要的力学计算和结构稳定性安全性的复核验算。对建设单位提出的要求应经过慎重的考虑,必要时要重新计算,不能在无科学根据的前提下“有求必应”。同时要克服片面重视建筑效果的倾向,在装潢工程开工前,集施工单位的主要技术负责人,组织有经验的施工技术人员一起对设计图纸进行认真会审研讨,从施工角度积极提出确保结构安全的措施和意见,特别是对那些非正规设计人员设计的图纸,不能盲目“按图施工”。

除此之外,对原有建筑一定要摸清各部位的详细结构情况,还要进行必要的核算,不仅仅是强度计算,还应考虑稳定性,除了考虑上部结构,还要考虑地基强度和变形要求,必要时要采取加固措施,防止在施工中出现结构性倒塌的安全事故。

第二、加强对装潢人员的培养,杜绝挂靠施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把审查装潢施工队伍资质的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取缔无资质,靠挂靠,唯利是图的私人包工头。将不同等级的队伍与装潢装饰的复杂程度等级相适应,引导进入市场招投标,进行公开平等公正的交易。并开展对装潢工程的全方位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广泛开展装潢工程技术培训服务活动,促进装潢工程的提高。

第三、严格贯彻规范和标准,确保装潢工程质量。

我国现行的《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都是装饰装潢工程必须贯彻执行和切实做到的。在施工中,必须对装潢施工的每一部位的具体做法,进行科学的计算和安排,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措施和方法。施工时不得随意改变已经力学计算确定的构件大小尺寸,如压杆变拉杆,轴心受力变弯曲受力,特别是曲线形和拱形结构,拱的推力作用和抗推力的杆件系统不得随意去掉,否则将直接引起结构的失稳,在需要利用已安装好的结构吊装其他构件和设备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采取措施防止损坏结构,不然将使结构改变受力性质,引起结构的倒塌。

经验告诉我们,吊顶骨架设计的前提没有考虑施工荷载,因此不能作为施工用临时马道的支撑点。罩面板仅起吊顶的装饰作用,承载能力较小,不可作为灯具承载的支点,而且罩面板的强度不高,易于变形,不允许悬臂安装。在轻钢龙骨设计中,未考虑支承重物,如使用重型灯具、电扇不得直接吊挂于龙骨架上。在施工过程中还必须考虑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施工所用材料必须符合质量标准,坚决杜绝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现象。质量监督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对装潢工作进行有效的检查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装饰装潢工程的质量,圆满完成施工任务。

旧房改造加固施工方法范文4

1.1建筑物基础设立隔震设施减震这一种隔震举措关键是在建筑物的基础和上部建筑间设立特殊设备,降低地震向上传送,最高可降低地震对建筑物传送能量的三分之二,可是,这种举措的弊端是不适合用在高层建筑,由于在高层建筑设立这种设备会延长建筑结构本身的自振周期,不能起到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破坏的目的。一般使用的办式有:粘弹性隔震、摩擦滑移隔震、等几种,常见的装备有橡胶垫、由橡胶和薄钢板相间层叠组成的隔震支座等。期中隔震支座应具有不少于60年的设计工作寿命,在施工安装时,应符合《建筑隔震橡胶支座》JG118-2000的相关规定。1.2建筑物层间隔震举措层间隔震这种方式主要适合用在旧房改造,在施工方面拥有简便、容易操作的特点。和建筑物基础部分设立隔震装备的办法相对比,层间隔震的功效不是很明显,减震的贡献能够达到十分之一到十分之三的范围。这种手段主要是依赖设立在建筑结构各层间隔的减震装备吸收或者削减地震能量,进一步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设立的装置基本和基础隔震的一样。1.3建筑物结构悬挂隔震悬挂隔震是把建筑物的大部分或者整体结构悬挂起来,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悬挂结构,这样,要是地震来临时,地震的能量不会传送给悬挂起来的结构,进一步达到降低地震损害的目的。这种隔震方法最常见是用在大型钢结构,大型钢结构绝大多数是使用钢结构悬挂体系,用这种方法来隔震。大型钢结构通常分为主框架以及子框架,在悬挂体系中,子框架经过索链或者吊杆悬挂在主框架上,要是地震来临时,主框架会跟随着地壳运动产生摇摆,可是,子框架以及主框架间是可以活动的索链以及吊杆,地震的能量要是抵达这个部位的时候就会削减,不至于传送到子结构发生惯性力。

2消能减震技术

消能减震技术主要经过提升结构的附加阻碍来降低结构的地震力反应。其运用相当广泛:不但能用在新建建筑物的减震设计,也可用在改建结构的抗震加固;适合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也适合用在钢结构;通常运用在上部结构,也可以运用在基础隔震建筑中的隔震层。消能减震技术是用特殊设立的机构以及元件把地震的能量加以吸收消耗,以保护主体结构的安全。这比传统的依赖结构本身及其节点的延性耗散地震能量相对比明显是进步了。可是消能元件常常与主体结构是不能分开的,并且时常是主体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不能完全防止主体结构出现弹塑性变形,所以它还不能完全拜托延性结构的理念。从另一方面考虑,减震消能也可以将其看作是增加结构阻碍的方法。消能减震技术的现实运用功效与所使用的消能设备关系比较大,消能设备的种类比较多,主要有摩擦阻碍器、磁流变阻碍器、塑性消能器、粘滞阻碍器、形状记忆合金阻碍器等。从阻碍器的工作理念方面可分成滞回型以及粘滞型两种,也可以称为位移相关型以及速度相关型。

3建筑结构设计中常用的减震技术

以上我们所讲的几种举措主要是对建筑结构本身的基础部分或者核心节点展开特殊设计,或者使用特殊材料,或者设计装配减震设备降低地震的能量向建筑物传送。我们这里所讲的建筑物结构设计中经常用的消能减震技术是利用建筑物以外的部件来增加强建筑物的阻碍,消耗地震传送给建筑物结构的能量,防止建筑物因地震而受到破坏。3.1新建建筑物的结构设计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与建筑结构设计观念的更新,人们对建筑结构隔震、减震的设计愈来愈关注。我们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不仅仅要对建筑物的基础部分进行特殊的处理,还要借助于消能减震设备与元件减弱地震对建筑物的伤害力度,确保人们的财产与生命安全,这些减震设备与组件是为了强化许多建筑工程后期的防震工作而研发的,也能够在施工的后期对建筑物的防震功效进行补充,但其影响作用通常比隔震层差一点。3.2对建成建筑物的抗震加固在进行建筑物的地基与基础隔震设计时,必须要在建筑物没有开工之前依照隔震的设计措施,进行有关的工作。最晚的也要在建筑物施工过程当中,在建筑物的重要部位装置特别的隔震设置,不然的话,就达不到隔震功效。在建筑物建成之后,倘若想对其进行抗震稳固,就要运用增多阻碍的方式,在建筑物结构上来增添消能减震设施,如此不仅仅会增多施工的成本,造成工程造价的增多,还为施工导致了不便,由于增多阻碍的施工步骤要比隔震层的施工繁杂许多。

4结束语

旧房改造加固施工方法范文5

关键词: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结构,消防。

传统的建筑学中,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建筑师同时也负责室内设计。随着社会发展,行业分工的细化,室内设计从建筑设计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和行业。室内设计涉及建筑、结构、暖通空调、给排水、强弱电、艺术饰品;园林景观、厨具办公设备等,种类繁多,技术要求各有不同。在具体项目设计时,室内设计需要大量的相互协调的工作,协调配合,才能达到一个各个方面都能满意的结果。在此,我们仅就室内设计过程中,常见的与建筑设计相关的问题及设计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室内设计与主体结构:

建筑设计所赋予的室内空间是室内设计的载体,室内设计是对建筑的空间环境进行再创造,是建筑设计的继续、深化和发展。室内装修设计时对于建筑主体难免会带来一些变动,比如房间分隔的调整,房间使用功能的变化,或增设的大型园林造景,地面和天花的装饰装修,施工过程中的建筑材料堆放、机械施工的振动等等的施工荷载,都会给原有建筑主体结构增加一定的恒载和活载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建筑物局部荷载超出原土建结构设计允许值的范围,从而降低结构的安全性,给主体结构带来安全隐患,甚至导致结构破坏。这是室内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引起重视的关键技术安全问题。

因此,在室内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了解建筑主体结构的设计的恒载和活荷载,将装修设计的房间荷载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应对结构重新验算,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补强加固措施,必须保证建筑主体结构的安全。一些砖混结构建筑的旧房改造装饰工程,业主要求按现有的功能要求,改变原有建筑空间,需要拆除承重结构墙体,此类涉及主体结构的改动都必须经过原土建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同资质的土建设计单位验算处理后方能进行装饰设计,否则会有严重的安全隐患。不能一味追求空间效果,以牺牲结构安全为代价而进行装修。

同样,由于增加厨房、卫浴而新增排烟排气道,或为加强上下层联系而增加楼梯导致的楼板或屋面板开洞,削弱了楼板的截面,切断或损伤楼板钢筋,或因敲击楼板导致混凝土松动,增生材料内部裂缝,导致楼板的承载能力降低,使用寿命缩短。这种损伤性施工方法应尽可能避免。

室内设计常见的消防问题:

防火分区划分、疏散距离:

一些项目的室内设计,由于一些房间功能用途、面积分配调整,或室内的空间效果要求,调整防火分区的防火墙的位置。这种情况时设计师应该复核相关防火分区的面积、疏散距离是否超出规范的要求,同时应注意防火构造等其他的衍生问题。

大型的室内空间设计,如室内展厅设计时,应该注意到展品的布置不应该妨碍参观人员紧急疏散流线。建筑设计时计算疏散距离是按房间内无障碍物的测算的,如果展厅布置为长流线型,应注意疏散距离是否满足要求,如果不满足要求应该适当增加连通部位。疏散距离规定值是根据不同类型建筑火灾发生时,人员安全疏散的最大距离。如果室内设计时忽略,将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建筑设计中,开启窗除了采光、通风功能以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将烟气排到室外,避免高温烟气弥漫导致火灾蔓延以及室内人员吸入有毒烟尘窒息。但是在一些商场和展厅的室内设计时,经常看到货架或者展品隔断将窗户的开启扇隔开。这种做法将导致火灾发生时窗户无法被及时开启,存在巨大的消防安全隐患。

另外,为了确保消火栓在火灾的扑救中充分发挥作用,建筑内部消火栓箱门不应被装饰物遮掩,应贴有消防专用标识。室内装修不应遮挡消防设施和疏散指示标志及出口,并且不应妨碍消防设施和疏散走道的正常使用。

疏散门的数量、疏散方向、疏散宽度、门的防火等级:

室内装修设计时,一些房间分隔会根据新的功能需求重新调整,房间的疏散门的数量、防火等级、疏散宽度、开启方向应该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的建筑规范要求设计。高层的公共建筑中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60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0.90m。公共建筑中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75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m。非高层的公共建筑和通廊式非住宅类居住建筑中各房间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 个,该房间相邻2 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置1个: 1、房间位于2 个安全出口之间,且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20m2,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m;2、除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外,房间位于走道尽端,且由房间内任一点到疏散门的直线距离小于等于15m、其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1.4m;3、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内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m2 的房间。

防火门均应根据疏散方向开启,门扇开启不能跨越变形缝。

功能房间分隔调整后,应该根据房间的功能和人数重新计算调整房门的数量、净宽以及门的防火等级。比如增设了厨房和餐厅,厨房就应该设外开的甲级防火门,餐厅应该根据用餐人数复核疏散门宽度,同时复核大楼楼梯的疏散宽度。

装修材料的防火性能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采用可燃、易燃的材料多、范围大,引发火灾的可能性就大,火灾的危险性也就越大。为保证建筑的消防安全,防止和减少建筑火灾的发生,减少火灾的损失,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应严格按照《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进行室内设计。应尽量采用不燃材料和难燃材料,尽量避免采用燃烧时产生大量浓烟和有毒气体的材料,在安全的前提下追求装饰效果。

另外一个常见的问题的是,室内设计师经常忽略了走道的隔墙要求防火一个小时的规定(因为通常90%以上的火灾都在1小时内被扑灭,走道隔墙耐火时限1小时则能保证大部分火灾时来不及疏散、困于房间内的人员安全),将原来建筑设计的隔墙改为不到顶的隔断,或者采用的耐火时限不满足要求的材料将造成重大安全隐患。

三、室内设计与建筑规范:

室内设计,尤其是改建工程中,有些工程设计由于建造时间较早,可能存在部分现状设计不符合现行规范的要求,在室内设计时应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整改。比如现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要求窗台低于0.8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住宅为0.9m)。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临空高度在24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m,临空高度在24m及24m以上(包括中高层住宅)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0m。如果室内设计时各层装修地坪设计标高有变化,应复核窗台和栏杆部分高度,如不满足规范规定则应加以处理。

四、室内设计与水暖电改造:

空调、给排水及强弱电管线的高度和位置是影响吊顶及墙面造型的重要因素。室内设计时设计师应仔细研究各种管道的布置和高度,与设计院设备专业协调,尽量满足室内设计工程的要求,对管线进行修改。另外室内房间分隔和功能的调整同样也影响到设备专业。尤其是影响到空调的设计温度、出风口的布置和排烟方式选择,经常影响到排烟风机等末端设备的选择,有时甚至影响到空调主机的调整。而由于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分属于不同设计单位,设备安装通常早在装饰工程施工前已开始,因此室内设计师必须把协调工作做在前期,尽早向业主提出调整原设计的要求,让业主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协调,保证使用功能和项目工期。

结语:室内设计师需要了解建筑各专业施工图,了解和掌握项目工程的基本情况,了解建筑、结构、机电设备等专业的条件及相关规范要求,才能在室内设计装修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在保证主体建筑安全的基础上结合业主对使用、功能的具体要求,对原建筑平面设计进行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