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职业发展途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子商务职业发展途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子商务职业发展途径

电子商务职业发展途径范文1

[关键词]B+D+E;人才培养模式;电子商务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8-012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8.056[本刊网址]http//

一、“B+D+E”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01年,我院开始开设电子商务专业,05年确立被定为院级重点发展建设的优势专业,2008年被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被批准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并被纳入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定为我院重点发展的专业之一,电子商务专业每三年一个台阶稳步发展。通过多年的人才培养经验和对行业调研、合作企业访谈、毕业生走访等多种途径确立了我院高职电子商务“B+D+E”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模式经过多年的“改革--试行--再改革”的多次循环实施运行已经形成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已在我院多个专业中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B+D”是把电子商务人才的素质构成分为2个素质基础和3类职业方向

2个专业素质基础即“技术型”、“商务型”,这是电子商务人才必备的共同专业素质基础;3类职业发展方向,即根据当前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和岗位(群)能力的要求,进行职业方向定位分析,分为“技术服务类”、“物流应用类”和“网络营销、国际贸易类”。2个专业基础素质的培养过程主要体现在前两年的理论教学和校内模拟实验课程中;3类职业发展方向的培养过程则集中体现在第三年的专业资格技能鉴定和在校外对口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实训的培养指导中。

(二)“e”是在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培养学生艰苦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在“B+D”的培养基础上融入我院办学特色“E”--坚持创业教育,培养创业能力。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我们将创业教育与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相结合,网络创业与实习实训相结合,实践教学和创业竞赛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走出一条“就业--择业-创业”之路。

二、“B+D+E”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法

(一)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核心课程体系

以姜大源教授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念为主要开发思路,以当前企业、行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为引导,以电子商务相关工作岗位为脉络,重新构建我院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即构建一个基于电子商务企业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课程体系,其训练过程包含行业职业素质培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训练和电子商务相关岗位综合能力为一体,实现知识结构与岗位工作的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能力的对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将电子商务企业真实的工作流程改造成可实现重复教学的“学习性项目”,这一“学习性项目”以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运作为过程,重组教学知识点,设计模拟的学习场景,将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工艺流程作为训练核心,实施“项目化教学、真实化训练”。

(二)立足“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化校本教材

开发项目化教材是项目化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项目化课程改革能够顺利进行,强化项目化教材的开发是前提。为保证编写的新教材能按项目化课程思路进行,我院从合作企业聘请企业骨干、技术能手,根据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职业能力和专业课程标准,借鉴企业内部员工培训资料,按照专业教学要求、知识模块、任务模块、能力模块、项目实施过程、项目总结等编写教材体例,校企合作进行开发了核心课程教学讲义、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资料。同时建立课程学习网站,改革学生学习方法,增加学生学习途径,也可以实现学生学习的跟踪检查。总结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经验,结合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专家的研究成果,合作开发了基于工作任务(项目)的资料、操作规范等知识的多种形式的“动态性”、“立体化”教学资料和教材。

(三)项目化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的传统模式是以理论培养为主导,在理论培养过程中加入校内模拟实验和在校外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模式对于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电子商务专业来说,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院电子商务专业教学通过基于工程过程化的课程体系改革和项目化教材实施推动下,围绕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课程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各自进行的模式,采用以项目为载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项目化教学方式。即通过设置一个个教学子项目或教学情景,将课程知识点融人多个项目或情景之中,通过完成课程设置的一系列子项目任务,学习掌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训练相应的技能,实现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力同步培训,相互印证。以企业真实项目改造而成的“学习性项目”为载体,以项目要求作为指导,学生带着项目问题学习,这种教学有利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步培养,在此过程有利于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四)多平台、多方位、多形式促进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提高

为进一步深化我院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综合质量,我系电子商务专业开展了多平台、多方位、多形式的实践内容供同学们选择,首先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创建了专业学生团体--电子商务协会。其次,我系积极建设网商创业工作室供本专业学生创业实践,将专业知识融入学生生活,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实现学生专业实战演练,同时也体现了我院创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再者,本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宗旨,积极组织和参加或者举办各种类型的专业技能竞赛,通过技能比赛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让理论和技能充分融合。最后,积极开展“课证融合”教育,让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考取电子商务专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专业的相关技能证书,强化双证书教育。

(五)组建“三师一体化”的教学团队,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质量

以参加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项目化教学培训和听取姜大源教授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报告为契机,选派专业课教师前往国内优秀高职高专院校接受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教师在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合作企业技术骨干到校兼职,实现“师计”融合互动,为全面提升专业教师教师队伍的项目化教学实施综合能力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进一步延伸和细化,提出了专业教师“三师一体化”的建设标准。即专业教师要集“三师”于一身:是讲师能够根据职业标准和岗位能力的要求选择、提炼和传授教学内容;是实训师(实验师)能够在校内外实验实训室指导进行专业课实训;是工程师能够带领学生参加电子商务企业的实际工作。

三、结束语

我院电子商务专业自实施“B+D+E”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来,切实提高了我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近3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8.5%以上,技能证书获取率接近100%。学生的综合技能有都很大提高,在2013年的“新锐杯”获得全省第五,“特步杯”全国优秀奖,在2014年的安徽省高职电子商务技能竞赛中获得二等奖,校内成功举办了多届“淘宝杯”,受到了淮南日报和互联网等多家媒体关注。

电子商务职业发展途径范文2

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以来,就把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即懂信息技术又懂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专业开设的早期,为了体现复合型人才的规格要求,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主要选取计算机相关专业、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课程,主要有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数据库课程、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等,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清楚,没有形成电子商务特有的课程体系,只是一些相关课程的拼凑,导致学生学无所长,就业方向不清。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逐步开发出了一些更具有本专业特色的课程,如电子商务网页设计、网站建设、网络营销、网络贸易、电子商务客户服务等,与早期课程相比,具有了一定的职业和岗位特色,但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脱节和重复情况较为严重,课程培养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距离较大,课程的教学方式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很难学到实用的岗位技能,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视和培养不够,学生后续发展的潜力不足,因此,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需要存在较大差距。

一、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总体思路

针对目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首先确定课程改革的思路。16号文件关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理念,为我们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改革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和具体建设途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为行业、企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了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让企业满意的人才,学校必须要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了解企业的需求,与社会、行业企业一起建立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由于电子商务应用涉及的行业、企业面广,不同的应用岗位的人才需求类型和层次各不相同,为了更好地明确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定位、做好课程体系的设计,首先要做好专业调研,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来明确职业岗位定位、分析岗位能力、构建课程体系。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根据企业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确定职业岗位,根据职业岗位确定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确定核心课程,从而构建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

二、高职电子商务职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我们通过企业走访、问卷调查、毕业生访谈、电话访谈、座谈会、网络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就相关行业和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研发现企业对高职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岗位,以及我院电子商务历届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网页设计、网站设计开发、网站维护管理、网站策划、网站运营、网络推广、营销策划、网络贸易、网络客服、电话销售等岗位,通过分析,梳理出了电子商务专业三大职业岗位群,即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岗位群、网络营销岗位群、客户服务岗位群,并与企业一起共同分析了各岗位群、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和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三、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为了解决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培养核心能力突出,适应岗位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确定了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三大原则:一要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思路;二既要注重能力培养,也要注重综合素质养成;三既要关注学生初次就业岗位的需求,也要考虑到升迁岗位需求,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依据以上三大原则,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适岗、双向”课程体系。结合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通过分析电子商务三大岗位群的岗位职责和主要工作任务,可将其归结为商务网站建设和网络营销服务两大典型工作过程。其中商务网站建设主要涉及的岗位是网站策划、网页设计、网站设计开发、网站运营、网站维护管理,网络营销服务主要涉及的岗位是网络客服、网络推广、电话销售、网络贸易、营销策划。

根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和人才需求的层次,商务网站建设方向初始就业岗位为网页设计、网站运营,后续发展岗位为网站策划、网站设计开发、网站维护管理;网络营销服务方向初始就业岗位为网络客服、网络推广、电话销售,后续发展岗位为网络贸易、营销策划。根据以上初始及后续发展岗位确定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确定核心课程。加强初始就业岗位核心技能的培养,比如网页设计和网络推广岗位的核心课程《电子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和《网络营销》课程的课时量加大到160学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初始就业技能,同时也兼顾了学生的后续发展能力。两个方向的核心课程均以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置,课程名称体现出工作过程的连续性。注重两个方向的相互支撑、相互依存关系,做到“强基础,精方向”;注重课程内容的融汇贯通,如《电子商务网站推广》课程与《网络营销》、《网络营销策划》课程的融通,《营销导向企业网站建设》与《电子商务网站规划》、《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的融通,使电子商务课程中的技术和商务不再相互割离,形成“以技术促商务、商务中融技术”的课程特色,使学生的专业特色更加鲜明,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如图2所示。

在强化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通过设置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职业发展、人文科技、创新创业素养等方面课程,形成以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养成教育系统,为学生的生存就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以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养成教育系统和以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岗位主要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网站建设岗位群网页设计商品拍摄及图片处理;网站颜色搭配、FLASH和GIF动画设计制作;网页设计;模板构建与维护。

(1)商品拍摄能力

(2)图片/图像处理能力

(3)色彩搭配、视觉创意能力

(4)网页设计及布局能力

网站设计开发

静态动态页面设计;网站后台系统开发;数据库设计;网站空间申请与域名管理;网站测试

(1)网站系统设计能力

(2).Net程序设计能力

(3)数据库设计开发能力

(4)网站测试能力

网站维护管理

网站服务器的维护;网站安全维护;网站数据库备份;网站监控;

数据迁移;故障排除;灾难恢复

(1)服务器配置能力

(2)服务器安全维护能力

(3)网站安全分析能力;

(4)容错处理与数据恢复能力

网站策划

市场调研分析;网站可行性分析;

网站栏目策划;内容规划

(1)市场调研能力

(2)文字撰写、沟通能力

(3)栏目内容规划能力

(4)产品功能策划与运作能力

网站运营

网站内容编辑;信息收集处理与;数据库更新;活动策划

(2)数据库设计与分析能力

(3)信息收集处理与能力

(4)专题活动策划能力

网络营销岗位群网络推广

商务信息收集与;搜索引擎营销;网络广告营销;WEB2.0营销

(1)网站优化能力

(2)营销工具使用能力

(3)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4)销售能力营销策划网络调查;网络营销方案策划;

营销导向型网站设计;商业情报

检索与分析

(1)市场调研能力

(2)营销方案策略能力

(3)数据分析能力

(4)财务成本控制能力

网络贸易

网上订单处理;电子合同签订;网上支付与结算;购销存管理;网上采购招投标;物流配送

(1)网上贸易平台操作能力

(2)网络贸易渠道开发能力

(3)客户订单处理能力

(4)活动策划能力

客户服务岗位群

网络客服在线咨询服务;记录、跟踪和处理客户投诉;客户关系维护

(1)客户开拓维护能力

(2)运用CRM软件的能力

(3)与客户有效沟通能力

(4)文字快速录入的能力

电话销售

电话调研;电话销售;售后跟踪;客户数据分析

(1)信息整理与分析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

(3)市场开拓能力

(4)销售促成能力

表1高职电子商务职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技能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系统的有机统一,有效地保障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实现了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与技能水平的全面提升。

电子商务职业发展途径范文3

【论文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外贸企业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和国际竞争力构成挑战。本文通过阐述电子商务和义乌外贸进出口企业的特点,来分析电商对义乌外贸企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来帮助义乌外贸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适应新形势下的竞争能力。  

 

电子商务是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改写了传统的国际贸易格局,提高贸易活动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加速流通过程,从而提高了外贸企业的竞争力。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是义乌市场顺应经济全球化和流通业态多元化趋势,突破有形市场地域空间限制,完善市场功能体系,促进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也是义乌加快国际化、现代化步伐,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和在全球产业格局中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一、义乌进出口企业现状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聚集着大量外向型生产企业。目前义乌的市场外向度已达到65%以上,国际贸易是义乌市场的重中之重。从义乌市海关统计数据了解到,2011年第一季度,义乌市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6.88亿美元,同比增长21.88%,其中出口6.19亿美元,同比增长19.67%。尽管如此义乌外贸行业也并不乐观,而且经常受到来之外界不同的客观因素的影响,2010年12月以来,中东、北非各国相继发生动荡,部分国家政府更迭甚至发生内战,对义乌市小商品出口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互联网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正为义乌市场国际化经营提供先进的科技手段,电子商务促进了义乌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进程。由于互联网可以突破地域、时间限制,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利用互联网展开国际贸易,不仅帮助小商品经营企业节省交易费用及时间,还可以为经营者提供比以往更多的出口贸易机会,弥补小商品经营户对国际市场信息把握难、了解少等问题。利用电子商务可以突破有形市场的时空限制,便于把义乌小商品及时地推向全球,拓展市场经营主体在无形市场的交易空间,增加了专业市场的需求,并能提高专业市场国际知名度。网络作为新的主要销售突破口的经营模式,势必更加延伸义乌市场的国际触角。 

二、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的作用 

电子商务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生产经营销售和流通等活动,它不仅指基于网上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加价值的商务活动。传统的国际贸易活动, 每一笔交易涉及的主体一般包括买方、卖方、银行、运输、税务、海关、商检等部门,环节众多,业务运作过程十分复杂,效率低,周期长,越来越不适应当今国际贸易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电子商务通过因特网将交易涉及的各方连成一体,把其中部分或全部的业务处理过程转移到网上。与传统的国际贸易活动相对应,电子商务在外贸行业的应用,是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它使网上交易磋商、合同签定、报关、报验、保险、运输、结汇成为可能,突破了传统贸易方式以单项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改写了传统的外贸格局。电子商务在外贸行业的作用主要有:提高商务活动效率、延伸商务活动范围、重组业务流程,降低交易成本,加速流通过程,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我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规模为1.5万亿元。企业间电子商务仍然是电子商务市场的主体,其中中小企业b2b 交易规模占比达49.2%。 

三、电子商务在外贸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1.安全问题: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性很难得到保障,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建成一套安全可靠的通讯网络;(2)难以有效防护连接在网络上的信息系统;(3)难以有效防止网络上的资料被窃取或盗用;(4)缺乏相关的安全技术人员。因此,必须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才能提供一个广泛的电子商务所必需的安全的应用环境,这样用户才可以信赖其系统去完成重大的商务应用。 

2.应用层次比较的低:义乌外贸企业大都是中小型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层次较低。大多数进出口企业电子商务的开展主要还是处于信息、收集和交流阶段。只有少数综合型外贸企业在网上真正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协同式交易。作为本土优势的义乌外贸电子商务b2b平台——中国义乌外贸网,扮演着引导与践行的角色,一方面引导市场经营户“触网”另一方面搭建更优势的外贸b2b平台。 

3.政策法律环境不足: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政策还不够完善,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很多政策不明朗,相应的法律、法规缺乏相关的标准。法制环境市场有待完善,如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合同的权威认证,对网络犯罪的定罪和处罚缺少切实可行的依据;在资金方面,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融资渠道少,投资乏力;在物流配送方面,目前,义乌外贸企业的物流配送设施设备不够完备,覆盖面小,配送成本高。网络是一个开放性的环境,虽然给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多的机会,但与此同时,没有节制的发展必然会出现很多的缺陷,缺乏对企业电子商务的管理和仲裁,那么就很容易导致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出现,阻碍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 

4.相应的人才制约: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就意味着需要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的复合型人才。电子商务的发展自身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懂商务的人才,而且还需要有国际贸易背景。目前人才的需求与培养不平衡。一方面,高等院校没有复合型专业,结合电子商务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另一方面,企业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缺乏专业的人才和管理理念,导致电子商务的进度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四、利用电子商务促进义乌外贸贸易的策略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国际贸易领域,电子商务已成为各国商务发展的一大趋势。在义乌的出口贸易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只有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和广泛应用电子商务,才可能在激烈的贸易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阻碍了电商在义乌外贸企业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确保义乌外贸行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扩大企业的发展和商贸活动的范围,经过总结研究,本文归纳了如下几点建议措施: 

1.加强引导和指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政府的示范作用。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政府需要不断的完善法律法规,根据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网络管理、信息安全、金融联系和产权等制定专项的法律规定,通过法律的手段确保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为网络商务创造一个适合的发展平台。 

2.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基础保障,不断强化和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途径和对象,在现代化、电子化不断更新的当今,电子商务的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加快速度,政府本身也是电子商务的用户,政府对电子商务的认同和使用是电子商务的重要驱动力,影响着电子商务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应而政府应顺应趋势,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地发展电子商务,方便大众,如加强信息公布、实行网上报关、纳税,实施网上招投标、网上支付和结算等。 

3.重视对电子商务专业人员的培养。要大力宣传、普及电子商务知识,提高企业和公众的电子商务意识。电子商务涉及国际贸易、企业治理、市场营销、信息治理和信息系统、治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等许多专业,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跨学科教育,培养复合型高级电子商务人. 建立健全的面向多层次需求的职业培训体系。以使用、有特色为宗旨,鼓励和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建立适应多种需求层次的职业培训机构。鼓励外贸企业将电子商务方面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规划和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邱阳.义乌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现状及对策分析[j].甘肃农业,2006(12). 

[2]芮琳琳.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中小外贸企业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0(21). 

[3]雷晓辞.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推进与管理[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 

电子商务职业发展途径范文4

[关键词]高职类 电子商务专业 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体系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从2004年开始就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有接近80%的学生不能够及时就业,这与电子商务巨大的人才缺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核心课程体系的设计是造成培养与就业脱节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是高职类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体系建设直接影响高职类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效果。

一、高职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信息化建设课程定位

作为高职类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具备大专生应有的基本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科学知识,熟悉经济管理与现代商务的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电子商务技术与政策法规,了解电子商务活动基本流程,掌握一定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能力,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能够掌握和具备电子商务网站开发、应用与管理、网络贸易与营销活动、制造业信息化管理等实际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作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核心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更是一个强调实际动手能力的实践课程,需要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来进行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训练。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网站如何设计实现,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掌握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的技能。

二、高职类电子商务专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建设现状及问题

1.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构建与企业工作技能脱节。高职类院校在对电子商务专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构建时,有相当大一部分只是单纯从知识构建角度规定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相关企业对人才技能的具体要求,这就造成了两种局面,一种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毕业进入企业之后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空有抱负不能施展;另一种局面是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在工作中所需要掌握的一些知识和技能没有在学校的学习中得到学习和掌握,增加了企业对人才二次培训的投入;以上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众多的高职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和顺利就业。

2.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之间存在隔阂。目前,我国各类高职院校均都开设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课程,其课程体系主要依据课程性质将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分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种课程之间相互分离,各自进行,这就使得课程之间缺乏沟通、产生隔阂。学生在传统课堂上吸收的理论知识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实践巩固,在实训实验室进行动手操作时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做指导,不仅在教学内容上存在叠加和重复,也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时间,使得学生不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知识和技能的同步掌握、真正提高。

3.模拟实验室仿真度较差。企业信息化课程的学习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众所周知,计算机是一门技术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技术,并且更新换代的速度相当快,这就对高职类院校的模拟实验室的仿真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模拟实验室是学生锻炼实践技能、培养职业素养的重要实训基地,其仿真度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对相关职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目前,很多高职类院校模拟实验室的不足之处在于仿真度较差,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相关行业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更有甚者,其模拟实验室从建成开始就没有更新过,设备落后,内容缺乏深度,软件陈旧,考核方法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学生对不断更新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练习需求。

三、高职类电子商务专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建设完善策略

1.根据实际技能需要选择专业课程。各高职院校应立足本身的资源优势和学生的就业特点,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信息化建设课程进行准确定位,同时结合相关行业的企业实际人才需求将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结合岗位职业资格的要求作为标准,来选择相应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群,并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课程体系,使得学生不仅能够形成自身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优势,并且专业技能的锻炼与企业工作岗位能力的需求相对应,满足了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2.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联系。打破原课程体系存在的课程隔阂,以内容层次为课程的划分依据,实现理论教学与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的对接,明确理论课程的指导意义和创新基础,以此满足专业技术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需要,同时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模拟实验室来提高学生技能的形成能力,使学生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明确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课堂教学环节通过教学实践和不断深入的校企合作,使课堂教学的内容落实到“实务”上,突出课程的核心专业基础和技能属性。

3.增强模拟实验室的仿真度。为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要尽量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作为实践教学环境,以更直接、真实的方式加深对相关课程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促进工作技能的提高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案例引导教学、真实场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充分利用模拟实验室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职业素养的形成,改善教学效果。在考评方法上,参照企业用人考核标准,增加实际操作技能问题和主观分析问题,着重考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作为高职类院校,要始终明确一个概念,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因此,实践教学环节是课程体系的必要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各高职院校应当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科学地设置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体系,这样才能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养成,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孟庆波.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IT类课程体系的研究[J].教育观察,2009

[2]谢康,陈丽.信息化课程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5,(3)

[3]沈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于开发[J].商场现代化(下),2008,(9)

电子商务职业发展途径范文5

关键词:课程设置改革;递进式分层教学;选修;资格认证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C-0084-02

我校从1988年建立计算机专业开始,就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从最早的单一的计算机文秘专业,发展到现在的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应用、计算机速录与文秘、移动通信服务与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多元化的专业模式。学生也从最早的一个班三十多人,增加到现今的十五个班七百多人,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计算机专业已经成为我校的骨干专业,不仅为高校输送了大批文化素质和专业操作水平过硬的优秀学员,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办公人才,小型局域网搭建、动漫制作、网页制作、影视后期处理以及速录人才。我们的毕业生在社会的各个岗位发挥作用,有的还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多年来,我们坚持“树立学生为本的观念,增加学生对于课程、专业的选择空间。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改革思路。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专业化,所以改革随时都在进行,下面我把计算机专业的一些调整建议提出来,供大家商榷。

一、 学生专业选择上的调整

刚进入学校的学生不分专业,首先进入基础教学阶段,目的是为学生搭好成才的基础平台。在第一学年,他们不必盲目选择专业,我们采用打好基础和职业试探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点,让学生选自己所长,择成才之长。

第二学年,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将来发展方向(升学还是就业)和兴趣爱好选择专业方向。我们根据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岗位需求设立了如下五大专业:(1)平面设计;(2)影视后期制作;(3)动画制作;(4)网页制作;(5)企业网搭建与应用。

二、每一专业进行递进式的分层教学

(一)平面设计

第一阶段: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

第二阶段:coreldraw绘图与排版;

第三阶段:案例教学的集中引入:学校招生简章设计,展板设计,商业广告设计等各类设计案例。

(二)影视后期制作

第一阶段:After Effects视频非线性编辑及后期合成软件;

第二阶段:Premiere数字影视剪辑基础;

第三阶段:案例教学的集中引入:影视特技、数码相册、婚纱电子相册、儿童电子相册、各种片头。

(三)动画制作

第一阶段:Flash 基础和应用;

第二阶段:Flash技巧和特效;

第三阶段:脚本应用;

第四阶段:案例教学的集中引入:商业动画设计、MTV制作、小游戏制作等作品设计。

(四)网页制作

第一阶段:Dreamweaver网页制作基础知识;

第二阶段:案例教学的集中引入:校园网站设计。

(五)企业网搭建与应用

第一阶段: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Server 2008、Linux;

第二阶段:路由和交换技术、无线接入技术、网络安全、防火墙;

第三阶段:综合实训。

三、在完成专业必修任务的前提下,学生可进行专业选修。

(一)补习选修

补习选修主要针对在基本技能学习阶段没有完成预定任务学习人群,还有就是在专业认证中尚未达标,但本人还想继续努力的学习人群。

(二)兴趣选修

兴趣选修是指由学生自己选择专业方向,让学生根据基础、兴趣自主选择,按课程由浅入深,层次递进式的形式开展教学,并与企业典型岗位标准确定课程内容。进行项目教学设计,进行综合训练和职业要求培养。

(三)特长选修

特长选修是指在完成兴趣选修期间,可以同时选修某个专门技术,培养在某一方面有很强的能力,作为个人兴趣和学校特色教学提供的通道,为学生提供宽广的学习前景,这也是职业教育充分发展人潜力的体现,尽管教学成本增加,但教学的有效性明显提高。

(四)实用性创新选修

实用性创新选修人才是通过各类活动,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挥专业优势,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专业作品设计与制作、实践操作、实用性发明创造等方面促进实用型创新人才的成长。

四、利用现有条件,合理安排学生实习

1.学校教师用机和机房设备维护;

2.学校打印室;

3.教师单元试卷、期中、期末试卷的打印;

4.教师课件的制作。

五、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帮助学生获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

自2004年8月建立新职业制度以来,人社部已向社会了十批共106种新职业。随着新职业的不断涌现及劳动者上岗“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的推行,职业资格考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合理安排学生的职业资格培训,为学生增加就业筹码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1.高一年级在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后,可以考取全国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办公软件应用模块(中级操作员)考试。

2.平面设计:Adobe平面设计师认证。

3.影视后期制作:Adobe数码视频设计师认证。

4.动画制作:Macromedia Flash MX (设计师)。

5.网页制作:Adobe认证网页设计师证书(ACCD)。

6.企业网搭建与应用:神码网络工程师认证。

六、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

改革现有的以课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多元立体化全方位”评价,合理地使用老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企业对学生、学生自身四种动态多元评价途径。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个人素质、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自始至终体现真实性、客观性、全面性。

(一)多元评价的原则

职业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教育。评价不仅要评学生学习的质量,还要综合学校、 社会、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反馈结果实行多元评价。特别是要坚持企业评价与学生自评,才能够使评价结果更有指导作用和监控作用,使中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二) 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

评价内容和指标的制定应有一定的高度,要客观、适度,每项指标力求既科学又易于操作,通过评价得出的结果,能准确而全面地反映中职教育的实际水平及教学质量。例如,可以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我评价。

七、制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电子商务软件应用、网络经营与管理、网站建设与规划、影视后期合成、影片剪辑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处理、二维动画制作、网站建设、网络的管理与维护、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维护维修,熟练掌握软件安装、操作并适应行业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子商务公司、个体网络贸易、电视媒体产业、电影媒体产业、广告公司、网络公司、计算机销售服务公司、网站建设与管理公司等,主要岗位有电子商务网络商务信息管理员、电子商务广告制作员、网站市场推广员、电子商务网上贸易业务员、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维护与管理员、电子商务网页制作及美工员、企业经营管理与产品市场营销员、电子商务商品配货员、影视特效后期合成员、视频剪辑制作员、广告制作员、婚庆后期制作员、平面设计员(师)、影视动画制作员、数字视频合成员、数字视频策划制作员、网络规划设计员、项目经理、综合布线员、网络管理员、网站开发员、售后服务员、技术部经理等。

八、建立专业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计算机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要提高专业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广大计算机专业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扩充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规模、提高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培养骨干教师和中青年专业带头人为重点,进行人才引进和培养,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参加各种进修培训,同时对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师德师风、学历、技能、职称、企业实践、班级管理、职业指导、教学、教研等各种能力进行提升,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师资队伍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精干高效、专兼结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水平、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师资队伍。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进行专业带头人建设、骨干教师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选派教师参加计算机应用技术新技术进修、学术讨论、经验交流、深入企业调研,在教师队伍中发展“双师型”教师,聘请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兼职教师辅导学生实训实践,参与课程改革。

九、结束语

总之,由于个人性格、成长环境、能力基础、知识结构的差异,决定了每个人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这实际上说明每个人成功之路是不同的。如何发现和发掘学生的能力,探索适合每个学生的成才路线,是职业教育的使命所在,也是职业教育目前的热点和难点。我们力争开创适合本地区,适合我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成才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S].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吴芳.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现状与对策分析[J]. 才智,2015,(26).

[3]丁新亚.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发展出路的实践探索――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为例[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

[4]梁平,刘洋,赵新环,高娜.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试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4).

[5]王铁铮.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研究之我见[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8).

[6]汤颖,陈荣华.浅议高职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0).

电子商务职业发展途径范文6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实习 素养

0 引言

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中突显了诸多的问题,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并不能说明这种合作真正的走进了课堂,影响了我们的学生。作为每天都是和学生打交道的教师来说,如何让自已切身的了解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企业的运作、企业的管理、企业的文化是真正的在校企对接过程中,能够给学生带来的最直接影响的关键。教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的关键是先把教师锻炼成为一个企业的“优秀员工”,做到了这些,学生的培养才有了方向,我们在课程建设与学生管理方面才有了更好的把握,才能够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如何解决教师在校企合作中的全方面提升是目前职业教育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探索教师在校企合作中素养提升的途径,通过对企业的了解,找到教师自身的差距,并在研究过程中,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问题,缩小这种差距的存在。找到适合教师素养提升的途径。对于IT方向职业院校的教师探寻提升自身素养的途径,在校企合作中,解决教师在教这个问题上理念的问题,从教师本身树立以企业为导向的教师的规范,建立相应的课题体系与管理规范。总的来说,是通过研究,找到方法,树立新的符合企业需求与职业发展的理念。

我们如实的进行了以下研究方案的实施:

方案1:对参加我院企业实习的教师进行跟踪与访

问,对外派教师所到企业进行实际调研,并对外派教师在企业实践过程中所体会的工业文化方面的提升进行沟通与交流,以访谈的形式进行,目的在于探索教师在企业文化中的差距与提升途径。

方案2:对于部分在职教师在参加社会活动过程中,

所感受到的工业文化素养的提升进行访谈与交流,将工业文化素养提升的点滴方面融入到各类社会活动的参与中。

方案3:对现在一些企业的工业文化进行实际调研,

找到在企业中工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教师要求的差距,并从差距中,与企业人员探讨提升教师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1 企业参观的体验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联系了计算机行业的多家企业,包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艺龙网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神州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数字认证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针对电子商务企业日常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和现有的企业文化的情况进行调研,并认真听取了企业的介绍。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首先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很大的收获,而从被调查的企业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应渗透到教育中,包括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严格统一的管理制度,团队的合作精神,对工作的质量与责任意识,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开拓思想的创新文化精神,这些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

2 通过企业实习对教师的提升

企业实习是我院从07年开始以激励青年教师走进企业而制定的一项政策,目前我院每学期都会有近20名教师在企业接受锻炼。在对一个学期的企业实习教师的追访过程中,每周上报周记录是我们对教师追踪的有效方式,并且在企业实践中,我们还到企业进行调研,引导教师不仅要重视职业技能的提升,更要注重企业文化的融合,在教师回校时我们不定期的对企业实习教师的访谈。

我们得出,企业实习是教师真正走进企业,全面提升自已职业素质与文化素养的最有效的途径。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渗透在企业的管理中,渗透在工作与合作中。深入的体验与融合,才能达到领悟,进而转变教师的思想与认识。

3 教师通过参加企业组织的培训所提升

我作为一名教师,参加了由行业企业组织的培训,组织形式为全封闭式的培训,为期3天。在这3天的培训中,激情工作,开拓创新是我最深的感受,行业培训的最大特点是能够把行业文化,企业标准直接引入到培训中,并且培训中的学员也都是来自行业中各企业,通过与每个不同学员的交流,形成了一个大的氛围,更加突出了行业文化的特点。通过培训,改变了我对现有课程教学的认识,虽然知识体系相同,但是我们的课程中存在的课程形式过于单一,课程过于死板等问题,在团队管理中,没有引入一个良好的考核与竞争机制,学生团队中存在形式单一,缺少对团队形象树立的概念。这些都体现在文化的理念上,也正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4 结论

研究发现,真理源于实践,我们所研究的三种途径的方式中企业实习是能够让教师速度成长的最有效的途径。换言之,这是一种可以在短时间内,让教师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感受企业的真实环境,亲身体会企业在项目运作与企业经营中对于团队的沟通与管理中规范,提升教师对企业行为的规范与认识,并且这种感悟会随着教师企业实习的时间越长而对教师个人形为的影响越深。其次通过参加行业组织的培训和企业参观,也可以达到对教师素养提升的目的,并能够与企业建立相互了解的基础。

通过对教师企业实习情况的汇总和对教师培训情况的分析,IT行业教师素养提升比较明显的是团队协作精神,合作中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并且能够从理念上改变传统观点,推进企业文化在课堂中的融合。无论是教师的技能提升,还是文化素养的提升,更多的在于教师要有一颗不断探求的心,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向车轮一样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前行。

参考文献:

[1]李文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必须要注重“三提高”[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版),2001(02).

[2]王建明,王淑梅.浅谈提高高校教师文化素养的必要性及其途径[J].辽宁教育研究,2000(S1).

[3]朱炜.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及其障碍[J].交通高教研究,2004(01).

[4]梁红.大学教师文化素养的内涵及提高[J].现代大学教育,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