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范文1

[文秘站()一站在手,写作无忧!]第一条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根据《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办法》(试行)、《20__年全市公路建设质量监督工作安排意见》,结合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实际,形成本意见。

第二条农村公路建设要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宗旨,注重培育“政府监督、建设单位负责、工程监理、企业自检”的质量保证体系。

第三条鉴于我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规模大、项目多、分散,并结合我站实际情况,按照全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总体安排意见,实行“省级质量监督机构指导、市级质量监督机构管理、县级质量监督组织监督”的模式,由各县区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直接负责对本辖区内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工作。

第四条承德市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以下简称市站)履行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督工作的管理职责。根据我市实际情况确定质量监督的重点部位、关键工序、主要指标和检测频率,制定监督工作要点。

第五条县级“质量监督组织”(以下简称县站)履行项目监督职责,对辖区内全部县乡道路及通村公路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县站要参照市站对全市公路干线公路新改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形式组织,制定农村公路质量监督计划,明确项目质量监督负责人及职责分工,明确质量监督制度、工作办法、要求和质量目标。监督检查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及其运转情况,对农村公路实体质量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抽查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制止和纠正施工现场影响工程质量的违规行为;组织农村公路的质量鉴定并负责

工程竣(交)工的质量检测,定期向市站报告质量监督工作。

第六条各县站每月将各项目建设质量监督检查情况及质量监督工作开展情况抄报市站,对所负责的监督项目实行档案化管理,并于监督期后,报监督项目的有关监督资料(质量检

测意见、质量检测报告、质量鉴定报告、质量监督工作报告)于市站备案。

第七条市站要对各县站质量监督工作加强检查、指导,对全市农村公路质量进行巡查和动态管理,并结合县站的报告并定期向省站报告农村公路质量动态。

对重要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县道、里程在20公里以上的四级公路、10公里以上的三级公路、独立大中桥(隧)、或投资超过600万元的项目),市站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并参加项目竣(交)工质量检测及质量鉴定工作。

A、对桥涵、隧道工程的主要原材料至少专项检查一次,对质量管理行为、施工工艺情况至少巡察一次,对工程实体质量至少专项检查一次;

B、对路面基层施工工艺、基层厚度、强度情况,至少专项检查一次;

C、对路面主要材料(沥青、碎石)至少专项检查一次,对路面厚度情况至少专项检查一次;

D、参加路基工程的弯沉检测及路基、路面工程的检测及质量鉴定。

第九条农村公路质量监督期为自发出质量监督通知始,至竣工验收质量鉴定止。监督通知和质量鉴定工作应简化程序,监督通知书和质量鉴定书形式参照市站对新改建工程样式制

定。使用中央和地方财政或交通规费投资的农村公路项目,质量监督覆盖率应达到100。

第八条农村公路质量监督工作应本着人员精干、高效务实的原则,做到“重点突出、点面结合、不留死角”,采取巡回检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

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重点监控。

第九条县站应根据建设单位工程质量鉴定申请及时进行质量鉴定。质量鉴定应以数据为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第十条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督费用,由交通主管部门统一安排,以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十一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行社会公示,所有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在工地现场设置公示牌,标示工程项目名称、规模、投资额、各从业单位及联系人、质量监督人员及举报

电话和通讯地址等。有关部门对质量举报应及时调查处理。

第十二条质量监督机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应认真履行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督职责,对不作为或,造成工程事故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应人员的责任,

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行政警告,问题严重的追究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监督工作要点)

一、路基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1、路基填筑必须使用合格材料,严禁使用垃圾、腐植土。路基填料内不得混有草皮、树根和超大粒径石块,确保填筑材料均匀。

2、路基填筑前,对土质材料必须做液塑限试验,确定土类和塑性指数,确定其填筑性能。对不同填料必须分别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3、路基填筑必须坚持全幅分层填筑,分层碾压;严格控制含水量,根据压实工艺合理确定摊铺厚度,并逐层检查压实度,确保路基压实度和压实均匀性。

4、桥涵等构造物台后回填应使用透水性良好的材料(砂砾石、碎石),按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15cm分层回填碾压。

5、路基施工要确保上、下边坡稳定,设置适当的排水设施,确保排水通畅。

二、路面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1、外购原材料必须进行试验,质量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场使用;自采材料必须经试验验证,保证材料规格和质量符合标准。

2、基层、底基层施工时必须保证计量准确、拌合均匀,保证厚度,并在最佳含水量情况下进行碾压,使其达到最大密实度;有条件时基层施工提倡厂拌机铺,路拌法施工时必须保证拌和深度,不得留有夹层;基层完工后应及时养生,控制交通。

3、路面面层施工应突出强调强度、均匀性及耐久性的质量管理。采用砖、石或预制块件结构时,要加强底层、垫层质量控制;采用撒布法沥青表面处治时,应保证层间整洁、

粒料干净、沥青撒布均匀、初期养护到位;采用上拌下灌黑色路面结构时,要加强灌入层均匀性和拌合层密实性质量控制;采用沥青碎石或沥青混凝土结构时,要严格按有关规范

加强质量控制;采用水泥路面结构时,应加强配合比、水泥用量、拌和、养生、切缝、灌缝的质量控制。路面面层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交通的疏导与管制。

三、桥涵结构物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1、结构物的设置位置必须正确,各部尺寸必须准确,确保结构安全、使用功能有效。

2、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水泥、钢材、沥青、碎石、砂必须经过试验,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场使用;严格禁止质量指标不稳定的企业生产的水泥、钢材等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3、切实加强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制备、运输、浇注的质量控制;混凝土制备必须以重量法计量,保证振捣、养生质量。

4、普通钢筋混凝土施工模板应有足够的刚度、平整度,支撑牢固不漏浆;钢筋直径、数量、间距,钢筋加工、焊接、使用焊条质量均应满足规范规定。预应力结构应严格按规

范控制质量。

5、防护工程的圬工砌体必须选用无风化、无水锈石料,强度及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砂浆拌制必须采用重量法计量,机械拌合;石料砌筑前应洒水冲洗干净,大面朝下,丁顺

面按规范合理搭配,砂浆饱满;临空面砌体应勾凹缝,勾缝应均匀美观;已完成砌体不得扰动,注意养生。

第十四条建设各方质量管理与质量责任

一、工程建设单位质量管理与质量责任

1、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过程负责,制定与农村公路建设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办法,明确质量责任人。

2、质量责任人应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确定,对监理、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及工程材料、施工工艺、实体质量进行检查。

3、接受、配合质量监督检查,支持义务质量监督员的工作。统一协调施工中质量、安全、环保各项工作的落实。

4、主动申请质量鉴定和竣工验收,并配合鉴定、验收工作。

二、设计单位质量管理与质量责任

1、建立健全适合农村公路建设特点的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设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明确各阶段的责任人,对设计质量负责。

2、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进行设计。根据当地实际,按照《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选择适宜的技术标准。重要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设计文件深度应满足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规定;一

般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简易设计至少应具备路线纵断面图、路面结构图和构造物结构图。

3、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设计力求充分利用旧路资源,合理用地,避免大填大挖。应结合公路沿线的材料分布和地质状况,进行路面、结构物和防护排水的设计,增强晴雨通行能

力,保证农村公路合理使用年限。

4、农村公路建设的设计服务应根据需要和可能的原则安排,设计单位和设计负责人应提供施工过程中的设计服务。

三、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与质量责任

1、必须依据设计文件和相应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按照施工合同要求,制定质量管理办法,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

2、必须建立健全工程质量自检体系,制定明确的岗位质量责任制,切实做好质量的全过程控制。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和关键工艺必须责任到人。

3、施工现场必须具有与施工工艺配套的压实、拌合、计量设备。施工工艺必须符合相应作业内容的质量控制要求。

4、有条件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必须建立符合工程要求的工地临时试验室。对不具备建立工地实验室条件的一般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通过协议形式,委托有资质的试验检测机

构或委托有资质的工地临时试验室承担工程试验检测工作,满足质量控制和检测评定的需要。

四、监理组织及其质量责任

1、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按规定实行工程监理制度,推行社会监理制度的项目应依法实行招标确定监理单位。规模较小的项目可按区域采取项目捆绑方式招标社会监理,也可由

市级或县级交通主管部门抽调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专项监理组开展监理工作。项目监理组织情况应向属地质量监督机构(组织)备案。

2、实行社会监理的项目,应签订监理合同,监理人员和设备配备应满足合同要求;设立专项监理组的项目,其监理人员和设备必须满足需要,监理人员必须持证或持农村公路

建设专项技术业务培训合格证上岗。

3、实行社会监理的项目,其监理单位应建立工地临时试验室,为节约资源,经建设单位同意并由合同约定,监理单位也可通过协议方式利用施工单位的试验室,但试验检测工

作须由监理单位自行完成。对设立专项监理组的项目,监理试验可通过协议合同的方式就近委托有资质的试验室完成,其所在地交通系统的试验检测机构应给予积极支持。监理质

量控制与检查的试验数据必须独立、准确。

4、监理要加强对工程重点部位、关键工序和重要施工工艺的质量检查与旁站。

五、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必须恪尽职守,确保工程质量,对工程质量在设计使用期限内负终身责任。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出现质量事故时,由质量监

督机构调查,交通主管部门依法依合同追究有关单位责任。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范文2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现“有路必养,有路必管,养必良好,管必到位”的目标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省农村公路养护建设管理办法》和《**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区境内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农村公路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按照国家规定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建,经交通主管部门验收的县道、乡道和村道。其中,县道是指连接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与乡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省道的县际间公路,乡道是指连接乡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与建制村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的乡、镇(办事处)际间、乡(镇)与外部连接的公路,村道是指由乡、镇(办事处)通往建制村或干线公路就近连接建制村的公路以及连接建制村之间的主干道路。

第三条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工作应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农村”的宗旨,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统筹规划、建养并举、保障畅通、协调发展”的原则,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好务。

第二章设计和施工管理

第四条农村公路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改善,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证质量,注重安全“的原则,新建、改建的项目,均应按照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进行实施,并符合《**省农村公路技术标准》的要求。农村公路的设计和建设要因地制宜,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控制和降低建设、养护成本,提高建设和养护质量。

第五条农村公路设计应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出行需要,一条公路可视实际情况分段采用不同技术等级和标准,但变更点应选择在驾驶员容易判断路况变化的地形处或路线交叉点,并设置警示标志。

第六条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大中修工程逐步实行“政府监督、行业监管、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设计监控”六位一体的质量保证体系。

第七条农村公路建设单位应制定项目质量管理办法,明确质量管理责任人。责任人对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及工程材料、施工工艺、实体质量及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统一协调施工中质量、安全、环保各项工作的落实,接受质量监督检查,并配合做好质量鉴定、验收工作,及时组织交(竣)工验收。

第八条农村公路建设施工单位必须明确技术负责人,依据设计文件和相应的技术标准、规范,按照施工合同要求,建立有效的质量自检体系和明确的岗位质量责任制,切实做好质量的全过程控制。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必须责任到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九条县乡道建设监理单位必须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监理人员的配备应满足监理工作需要,落实监理责任,加强质量检查与现场旁站,质检数据必须真实、准确。

第十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行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应在施工现场设置公示牌,标示工程项目名称、建设标准、主要工程量、总投资额、责任人及举报电话等。

第十一条农村公路建设确需占用耕地和进行拆迁的,属县道、乡道建设的由区、乡两级政府负责协调占地、赔青、拆迁事宜,依法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属村道建设项目的由村民委员会负责协调建设相关事宜。各相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应给予支持和配合,切实做到依法、科学、合理地占用和拆迁。

第十二条县道建设应按照国家有关程序和规定进行。符合条件的要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和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乡道和村道建设应按照省、市交通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区交通主管部门应建立农村公路施工、监理单位动态监督体系,对有不良业绩和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单位列入“黑名单”,不准参与区内农村公路建设的施工或监理工作。

第十四条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实行设计报批制度,中小修工程由农村公路管理局负责设计,区交通局审批,大修工程由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经区交通局审查后报市交通局审批。同时实行公开或邀请招投标制度,择优选定具备养护资质的专业养护队伍进行修建。对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养护工程要实行施工监理制度,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对项目分散、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下的养护工程可以采取捆绑方式招标或委托专业队伍进行修建。

第三章养护管理

第十五条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全民参与”的原则,区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区农村公路管理局应加强管理,对养护工作任务完成情况,逐年逐级考核。对在公路养护、建设、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六条区政府是全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负责贯彻执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法规政策,编制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筹措和安排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组织协调各镇、乡、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并将其纳入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区交通局主管全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贯彻执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法规政策,拟定农村公路发展计划、养护工程计划,组织检查考核养护计划的执行,安排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指导和监督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招投标工作和发包工作,监督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区交通局所属的农村公路管理局具体承担农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拟定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计划和养护计划,组织实施县道和重要乡道及旅游道路的养护管理工作,组织养护工程的招投标和发包工作,检查、验收和考核镇乡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负责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保护。镇、乡、办事处和村民委员会负责本辖区一般乡道和所有村道的养护管理工作,并做好必要的养护资金筹措、劳动力投入等工作。

第十七条县道、重要乡道和旅游公路的养护应按照交通部颁技术标准、规范及其他有关规定执行,认真落实经常性、周期性养护措施。

第十八条一般乡道和村道养护可以采用个人(农户)分段承包的方式进行养护。按季或按月由区农村公路管理局进行检查考评,依据考评结果拨付或兑付管护员劳动报酬。一般乡道、村道的养管工作,区农村公路管理局可委托所在镇、乡、办事处或村委会与确定的管护员签定养护管理合同,管护员的主要职责是:1.坚持经常查看路况,及时做好乡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做到路面干净整洁;2.及时清理疏通水沟、涵洞、确保排水畅通;3.宣传《公路法》,教育沿线群众自觉爱路、护路,及时清理路面和路肩上的杂草、植物、堆积物和障碍物,禁止在道路上晾晒粮食和焚烧秸秆或其它物品,确保公路的安全畅通;4.做好路产路权保护工作,发现破坏公路行为要及时制止,并及时向上级路政管理部门或村民委员会汇报。一般乡道和村道要通过管护达到路面平整、横坡适度、里程碑整洁、料堆整齐、排水通畅的公路养护标准。

第十九条区水利部门应对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所需采砂、取石提供便利条件,以降低成本。

第二十条农村公路因水毁、坍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中断或严重损害的以及在区域范围内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视其情况分别由区、镇、乡(办事处)及村民委员会及时组织抢修,必要时可动员和组织沿线机关、驻军、企事业单位和当地群众参加,保证受损公路尽快恢复畅通。

第二十一条养护生产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上路作业要着标志服,作业区域设立明显警告警示标志。严禁机械(具)带病作业,坚决消灭不安全隐患,杜绝事故发生。

第二十二条农村公路绿化要因路制宜,宜花种花,宜草种草,宜树种树,做到防护与观赏相结合。县级公路绿化、美化工程由区交通和林业部门统一规划实施,乡道、村道由所在镇、乡、办事处和村委会组织沿线村民按照规划标准统一实施,并严格贯彻落实“谁栽植、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

第四章养护资金管理

第二十三条市、区政府在财政预算中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1000元的标准安排日常养护资金,保证资金稳定、及时拨付(市政府承担日常养护费的30%,区政府承担日常养护费的70%),并逐年加大资金投入。村道养护资金的主要来源:一是村民委员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解决;二是村集体积累资金;三是市、区财政每年安排的日常养护费;四是上级交通主管部门安排的养护工程费;五是新农村建设捆绑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六是其它资金。

第二十四条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实行专户储存、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区交通主管部门应加强资金的安排和管理,根据批准的计划及时拨付农村公路管理局用于养护管理。审计部门应对农村公路养建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审计和项目审计。

第五章路政管理

第二十五条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执行。区农村公路管理局负责县道、重要乡道、旅游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镇、乡、办事处负责一般乡道和村道路政管理工作,其所属的村民委员会具体承担村道路政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区农村公路管理局指导。同时,要加强公路管理法规的宣传,制定保护农村公路的乡规民约,提高沿线居民爱路护路意识。

第二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和挖掘公路。确需占用、挖掘、穿(跨)越县、乡道的,依照《公路法》和《**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办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公路上和公路用地范围内摆摊设点、堆放物品、倾倒垃圾、设置障碍、挖沟引水和进行其他危及公路安全畅通的行为。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公路、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非公路标志、标牌。

第二十七条县道两侧10米、乡道两侧5米、村道两侧3米建筑控制区范围内禁止修建建筑物或地面构筑物。否则,国土资源部门和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将不予审批。

第二十八条区交通主管部门及区农村公路管理局应加强对超限运输车辆在农村公路上行驶的治理力度,在农村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其轴载质量应当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交通主管部门可以决定在农村公路上合理设置限制超限、超速车辆通行的设施,做到既要禁止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在农村公路上行驶,又要保证公路畅通。超限运输车辆在乡村公路行驶或人为造成农村公路损坏的,区农村公路管理局将依法给予相应处罚,由相对人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费用用于农村公路维修和养护。

第二十九条公路行道树不得随意砍伐,违者将依法查处。确需砍伐的必须按有关规定和程序报批,并落实更新补种措施。

第三十条乡镇小城镇建设依托县乡公路和旅游公路进行规划设计的,在总规和详规评审时,必须有交通主管部门人员参加,并应首先遵循农村公路规划和设计的原则和框架。

第三十一条区农村公路管理局和镇、乡、办事处要按照要求认真做好我区县乡公路的确权工作,依法治路,保障畅通,严禁侵犯路产、路权的行为发生。因国家建设确需占用农村公路的,项目实施单位应积极与区级交通主管部门和有关镇乡办事处、村协商,并予以适当补偿。需改道的,所需建设费用由有关占用单位承担。

第三十二条镇、乡、办事处每年应动员村民彻底清除辖区内县乡公路用地范围内的种植物,杜绝利用公路打粮晒场、乱堆乱放、加水、洗车、停车和占道经营等影响公路安全的行为。应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公路环境整治工作,巩固治理成果,确保无反弹现象发生。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范文3

【关键词】农村;交通运输;发展

农村公路的快速推进,不仅仅带给县域繁荣的经济,更重要的是便捷的公路将都市现代文明传播给了乡村,缩短了乡村和城市之间的时间和空间。但纵观全局发现,部分农村道路偏狭窄、道路桥梁技术等级偏低、危桥数量较多成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拦路虎和瓶颈”。农村公路在布局、建设、管理、养护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总体上来讲,县域农村公路建设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养护管理机制还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及镇村公交服务水平有待继续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公路规划需更加科学合理。目前,农村公路的建设规划尚未完全与各镇的村镇建设规划、土地使用规划良好衔接,尤其是没有与镇(乡)经济开发区、农业发展园区、农业生态建设区、旅游农庄等良好衔接,造成了一些乡村公路布局不尽合理。特别是一些集镇过镜公路、穿街公路在节假日期间经常发生堵塞、通而不畅的现象,村庄路段更是存在矛盾。尽管在实施过程中,有些项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微调,但整体上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道路通行能力和整体效率的发挥。

(2)权责界定不清,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农村公路没有专职养护人员进行管理,公路病害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使用寿命。如通乡公路的管理,在养护体制改革以前,由县交通运输局专职人员进行养护,道路的病害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公路基本上能够保持顺、畅、洁;养护体制改革以后,乡镇、村道路归乡村自行建养。由于个别地方依赖思想严重,责任心不强,致使地方道路疏于管理。无专职人员养护,造成了坑槽、车辙,使往日十分平整的公路成了颠簸难行的伤心路,直接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

(3)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仍需继续提升。县域公路在实际施工中,多数路段受地形或两边建筑物的限制,路基宽度无法达到标准。受路基宽度的限制,错车点布置困难较大,从而造成会车不便,结果形成“通而不畅、畅而不安”的问题。

(4)农村公路桥梁维护需要更加重视。作为农村公路组成部分的桥梁由于其自身老化,交通量相对较少但重载车辆绕行通过农村公路等原因造成农村公路桥梁损坏,导致农村公路交通中断,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农副产品出行、货物运输等方面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政府公共财政投入急需加大。农村公路是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本就捉襟见肘的市(县)财政下,国家农村税费改革和交通税费改革的实施改变了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资金的筹措渠道,使得资金筹措的难度加大,政府投入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急需解决。

交通建设是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公益性最强的公共基础设施,交通运输部门要当好先行军、为农村建设服务,让公路真正成为广大农村的惠民路、致富路、小康路,也是当前面临的新课题,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

1.提高认识,重视合理规划

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从总体来说,要适应区域内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农村公路规划应重视特色公路规划,服务乡村特色发展,合理布局全市农村公路网络,侧重建设有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经济路”、“出口路”、“旅游路”注重与干线公路的连接线建设,努力探索投入少、见效快的农村公路发展的新路子。在规划公路网络的同时,考虑镇村公交车发展前景,将镇村公交公路拓宽改造提升工程列入规划之中。

2.坚持标准,扎实推进农路提档升级改善工程

为了使农村公路发展更加适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更加适应农村百姓生产生活的需求,提供较高水平的服务,对现有的农村公路,必须有序地实施提档升级改善。建立健全有组织领导体系、有实施指导意见、有目标任务分解、有技术改造方案、有考核追责办法的工作机制,使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改善工程能顺利展开。做到“五实行”和把好“五关”,即实行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行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制,实行工程管理合同制,实行工程项目档案制,实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以及把好工程单位资质准入关,把好工程建设标准关,把好材料进场关,把好施工质量监督关,把好工程建设经济审计关。

3.多方融资,加大资金投入

(1)要增加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财政投入。农村公路是服务于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公共产品,应建立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公路交通投资机制。逐步形成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农村公路投资新机制。具体来说,应把农村公路、客运站点建设及公路维护管理投入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作为新农村公共财政支出的经常性项目和重点支持的公共设施,逐年加大投资支持力度。

(2)要利用好市场和各种政策扶持的优势,通过多渠道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说到底,交通建设最大的问题是资金投入问题,农村公路建设尤其如此。多渠道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扩大农村公路交通建设资金来源。

4.理顺建管机制,落实管养责任

必须理顺农路农桥和管养机制,要把建、管、养有效的结合,明确落实职责和权限,形成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管养机制。积极推行农村公路市场化养护,逐步使农村公路养护实行养护管理和养护作业分离,并形成制度。切实改善管养措施,积极创造条件,添置必要的机械设备,实施机械化养护,减轻劳动强度,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探索农村公路现代化养护的新路子。

5.改善农桥状况,落实安全通行措施

(1)明确标识,限制超载车辆通行。政府应责成管理单位加强对四、五类桥梁的检查,设立明显危桥、限载、限宽标志,必要时应封闭交通,限制行人、车辆通行,对损坏特别严重的四、五类桥梁要及时进行维修加固,确保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对超载车辆要加大打击力度,消除超载和私人改装车辆对桥梁的危害。

(2)提高新建桥梁设计安全储备系数。对新建桥梁要按照新的设计规范,对未来桥梁周边交通的运营情况进行合理预测,适当提高安全储备系数。

6.树立品牌,竭力打造镇村平安公交

一是在体制改革上求突破。围绕城乡公交一体化目标,研究并制订具体的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镇村公交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公营为主的镇村公交管理体制,同时要取长补短,学习先进地区镇村公交的管理模式和票价制方式,在优惠农民的基础上,根据里程长短适当调整现行票价格局。二是在管理服务上求提升。继续加强镇村公交车运营管理,着力规范经营行为,全面推行智能化管理,建立GPS定位及监控平台,实现车辆轨迹回放、实时营运监控调度、电子站牌等功能,加强镇村公交运营、从业驾驶员的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科]

【参考文献】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范文4

【关键词】农村公路;交通;安全

analysis of rur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li hong-jun

(department of road & bridge engineering,hubei communications technical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79,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through the data analysis of traffic accidents on rural roads, this article scrutinizes the main features of traffic security problems of rural roads. targeted at the uneven development of rural roads, imperfect construction of traffic safety facilities, the lack of safety awareness of the driver and the pedestrian, and the current traffic condition of various vehicle types, the article proposes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management of rural road safety.

【key words】rur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0 引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公路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农村公路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随着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农村交通状况不断改善,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地区的交通出行状况。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购买摩托车、机动三轮车、面包车等交通工具数量大量增加,农村各类机动车拥有量也快速上升,方便了农民出行[1]。然而,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也成为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农村交通事故呈逐年增多之势,严重危害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现状

在我国,随着“村村通”的建设发展,农村交通呈现出行量大、交通出行工具多元化、小型客车增长快的新特点、新趋势,但农村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管理力量十分薄弱,安全隐患日趋突出[3]。由于人、车、路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也较为突出。而且农村公路缺乏交通安全设施与应急救援体系,农村公路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往往造成比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更为严重的损失。

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乡村道路事故死亡人数上升13.9%,农村地区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事故82起,同比增加4起。25起重特大事故中,7起发生在农村地区,其中3起涉及面包车超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动车数量成倍增加,农村公路里程不断加长,大部分村修通了简易公路,部分实现了硬化,然而,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事故频发,这让农村公路陷入了“公路通了,路面好了,事故却多了”的尴尬局面。据有关数据显示,农村地区面包车数量多、增长快,2012年年底保有量约590万辆,年增长107万辆。这些车辆超员、超速违法多发,事故上升明显。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如何加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工作,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已成为道路交通工作者的紧迫任务。

2 农村公路安全问题特点

2.1 技术等级低、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道路状况复杂

目前,在通村公路的修建中,基本上只是对原有土路进行硬化处理,没有对道路的宽度、线形进行调整,从而存在弯急、路窄、坡陡等问题,有些达不到《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这些都存在安全隐患。很多农村公路因为资金困难,路面狭窄,坡陡路险,弯道半径小,遇上阴雨天气,很多地方根本无法行车。

农村公路很多没有标志标线,造成安全事故频发。农村公路没硬化前都是坑坑洼洼的泥路,行车走路的速度相对较慢。现在路面的硬化带来了车速的提高,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农村地区的驾驶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速度控制,路面硬化了,就提高车速,加上缺少是道路交通安全标志,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由于没有标志标线,不但造成驾驶员开车随意,也使行人在路上无所顾忌[2]。

在事故多发路段增设警示标志和防护标杆,在交通流量较大,情况复杂路段、视线不良位置设置信号灯、警示标志或增强执勤力量,最大限度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及时排

查、发现和整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发现的隐患,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的解决对策。对交通事故多发路段、道路设计和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的设置情况以及危险隐患路段进行汇总,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建议。

2.2 行人和司机安全意识淡薄

农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意识比较淡薄,农村交通秩序比较混乱,开无牌无证车辆上路行驶、无证驾驶、人货混装、酒后驾驶、违规超车等违法现象十分普遍,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很多农村群众酒后驾驶,无证驾驶,开无牌车、报废车。农村的车辆越来越多,无证驾驶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其原因是部分农民司机交通意识差,认为摩托车、农用车等车辆操作简单,无需考取驾驶证。因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因缺乏经验而错误操作引发大量的交通事故。  2.3 农村公路安全事故以中、小型车辆为主,事故人员以青壮年为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用运输车在市、乡、村之间的短途运输作用日益增强,农民农用运输车的拥有量也与日俱增。但农用机动车和驾驶人管理难度较大,使农用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较高。农村交通工具以中小车型为主,在我国广大农村主要交通工具以摩托车、农用车和中型车为主。下表是某县乡公路产生交通安全事故车型统计。

表1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事故车型组成

表2 农村交通安全事故中年龄结构组成

由表1数据中摩托车和农用车交通事故占31.57%,但这些事故所造成的基本上都是严重的人员死伤。由于摩托车机动性强、稳定性差,农村驾驶员驾驶摩托车上路时不戴安全头盔、非法载人等现象大量存在,存在严重交通安全隐患。

在农村公路安全事故中青年占到了78.96%,而这一年龄段正是农村家庭顶梁柱,很多家庭因为交通安全事故劳动力的损失使得家庭陷入困境,为家庭、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交通事故的发生会影响的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所以要重视农村公路上交通安全问题。

3 提高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建议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水平受到农村地区社会文化传统、经济发展阶段、法律普及程度、交通安全意识等条件的限制,改善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现状需要各方面统筹兼顾、协调发展[5]。

3.1 完善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

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受到地形、资金等限制,农村公路的升级不能简单地采用加宽和硬化等提高通行速度措施,而要采用与道路安全技术标准相适应的措施,完善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设施,提高行车的安全性。设置标志标线,尤其在路口、穿越村镇等位置设置交通安全设施。改变农村公路沿线交通安全设施设置不够或不当现象,如路侧防护设施不够、标志标线缺失和设置位置不当、视线诱导设施不完善等。

3.2 提高驾驶人员及行人的安全意识

对驾驶人员加强安全知识培训,尤其是农村广大的中青年,通过有针对性的交通安全法学习和事故案例分析,促其深刻认识驾乘摩托车要戴安全头盔重要性和农用车、拖拉机载人及无牌无证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的严重危害性,吸取血的教训,增强社会责任感,做到警钟常鸣,谨慎驾驶,安全为先。

3.3 加强农村地区机动车管理

机动车管理部门深入乡村,提供机动车上牌服务,促进农村地区机动车上牌领证,加强机动车年检与保养,消除机动车交通安全隐患。严厉打击无证驾驶、驾驶改装车和报废车的行为。规范农村客运交通管理,改善农村公路交通出行,提高农村交通安全。

3.4 加强交通安全宣传

根据农村公路交通参与者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地域环境不同,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工作。交通安全宣传必须从娃娃抓起,使之从小养成文明安全的交通行为,使交通安全进入千家万户。采取播放安全宣传光盘,摆放事故展板,上安全课,文艺演出等农民易于接受的形式,教育广大群众,遵章守法,钟爱生命,警钟常鸣,平安出行。

【参考文献】

[1]广晓平,马昌喜.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分析与交通安全对策研究[j].公路,2007(4):128-130.

[2]汤三红.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初探[j].交通企业管理,2008(1): 95-97.

[3]陈谦,刘建军,王连明.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公路与汽运,2009,23(6):54-59.

[4]孙传姣,高建刚.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特征研究[j].公路,2010(1):93-97.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范文5

市交通局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十五”期间,我市公路建设与管理工作认真贯彻交通部“建养并重、强化管理、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依靠科技、提高质量、依法治路、保障畅通”的公路工作方针,在省交通厅和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公路建设与管理工作实现了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五”期各项目标任务,路网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为全市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现将我市“十五”以来公路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一、全市公路概况。

承德市现辖八县三区,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截止2004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15631.2公里,其中国省干线公路20条段2123.5公里,县级以下农村公路1391条13507.7公里;按公路技术等级分,全市有一级公路11.6公里,二级公路958公里,三级公路2586公里,四级公路7475.6公里,等外路4600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为7159公里,公路密度为18.1公里/百平方公里(全省平均37.4公里/百平方公里)。目前,市区与隆化、围场、滦平、兴隆、承德县、宽城、平泉、营子、双滦等9个县区已通二级以上公路;市区到丰宁县的二级公路正在建设中,今年年底将竣工通车。

二、全系统公路管理体制情况。

我市交通系统现有在职职工6010人,其中市局及局直事业单位在职1065人;局直企业在职847人;各县区局在职4098人。其中全系统公路养护与管理人员人。

我市实行全省统一的“条块结合”公路管理体制,接受省交通厅和地方政府的双重领导。市局下设京承、承朝、承唐三个高速公路建管处和公路工程管理处、公路管理处、地方道路管理处、质量监督站、养路费征稽处、通行费征收管理办公室,分别负责全市各级公路的建设管理和交通规费征缴工作。全市除双桥区(市区)外,均设有县区交通局。市局对各县区局采用省厅对市局的管理模式。各县区局分别设有公路工程队、地方道路管理站、公路管理站、养路费征稽所等机构,除工程队按企业管理并通过招投标方式参与全市范围内的公路工程外,其它机构分别对口接受市局相应机构的业务领导。全市公路通行费征收管理工作由市局通行费征收管理办公室统一领导。

三、全市路网改造情况

“十五”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机遇,不断加快公路建设步伐,完善全市路网结构,公路交通运输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一)高速公路建设

2004年《国家高速公路规划网》出台。在国家高速公路规划上,长深和大广(纵三和纵五)在承德呈x型交汇,涵盖了承德市的承朝、承唐、承赤、京承四条段高速公路。河北省高速公路规划的“五纵、六横、七条线”中,京承、承朝是横一,承赤、承唐是纵一,承秦是线一。另外,在省交通厅最新调整的高速公路规划中,承张高速又被列入全省高速公路规划之中。以此为基础,我市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以外环为起点,连接周边大中城市的“一环八射”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力争通过五到十年的建设,基本形成我市的高速公路网络。

京承高速公路全长77.6公里,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东营至市区段55公里计划年底前试通车,承德全路段计划在2006年前全线竣工通车;承唐高速公路承德段83.7公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及交通部组织的专家评估论证,正在履行审批手续;承朝高速公路约115公里,《项目建议书》和《预可研》于今年6月底已经上报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国家发改委评估论证已完成,交通部评估论证工作刚刚结束,也在履行审批手续。张承高速公路正在进行方案研究工作。承唐、承朝高速公路均计划年底开工制约工程,2008年前建成通车。张承高速2006年开工建设。

(二)一般干线公路改建工程。

“十五”以来,我市共改建一般干线公路29条段,建设里程930公里。到2004年年底,已建成24条段、680公里,主要有112线丰张段、101线祥云岭至辽宁界段、111线大河口至三岔口段、承秦出海公路、宽凌线、京建线、承赤东线、张隆线、围多线、北凌线等项目。2005年,计划投资4.47亿元,其中112线承丰段128.4公里、隆凤线59.5公里、旅游公路御克线50公里建成通车,平泉至宽城铁门关公路93公里、韩郭线71公里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三)一般干线公路养护工程

1、养护质量:全市列养干线公路“十五”末年平均好路率达到72.4%,年末好路率达到73.7%,养护质量综合值年末达到80。

2、大中修工程:完成大修工程393.346公里,中修工程647.697公里,小修740.43万平方米。实施GBM工程127.453公里,桥梁维修加固159座9211.63延米,优良率达到100%,养护生产实现年年安全无事故。

3、公路绿化:新植路树740.43公里,栽植乔木137321株,火炬树87478株,爬山虎128329棵,灌木606.7万丛。累计建成绿色通道537公里,实施红花绿叶工程967.85公里。绿色覆盖达到97%。

4、路政管理:拆除违章建筑2360平方米,迁移集贸市场23处,街道化综合治理58.51公里。增设标志1168块,累计施划标线2686.2公里。购置路政执法车辆00辆,达到统一、使用规范。治理超限运输卸载25300吨。路政案件查处率、结案率、索赔率均达98%以上。

5、场站建设:新改建公路站9个,收费站00个,养护中

心5个。建连续市交通量观测站2个。建桥梁预制场一个,管涵预制场一个。建固定式沥青拌和站8套,水稳砂砾基层拌和站12套。

(四)农村公路建设

自2003年国家投入国债资金和省补资金引导农村公路建设以来,全市抢抓机遇,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截止到2004年年底,共建成通乡油路1052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2465公里。2005年农村公路计划投资4.4亿元,建设通乡油路447公里,使19个乡通油路,年末实现乡乡通油路的目标;建设通村水泥路717公里、通村砂石路457.6公里,使6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村村通公路。

“十五”期间,结合省委、省政府《关于张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实施,全市各级公路建设投资可达到79亿元,是“九五”期的3.8倍;建成各级公路6655公里,是“九五”期的7倍。到今年年底,全市规划的“到‘十五’期末,市区有高速公路相通,到周边城市有高等级公路相连,市区到县区有二级公路相接,县与县、县到乡有等级公路相沟通”的奋斗目标将得以实现。

四、收费公路管理情况

截至2004年底,承德市已建成投入运营的省管一般收费公路7条,586公里,总投资267628万元,其中省投资210030万元(省直接投资42944万元,省贷款47220万元,市贷省还119866万元);市投资57598万元(贷款28000万元,投资29598万元)。7条收费公路分别是:1、京承旅游公路96.2公里;2、112线北营房至黄酒馆段31公里;3、承围线老西营至围场段139.7公里;4、101线漫子沟至许杖子段95.8公里;5、承赤线中关至冀蒙界段63公里;6、承秦出海公路下板城至大转岭段91公里;7、张隆线张百湾至隆化段69.5公里。

以上公路的收费管理工作由我局下设的通行费管理办公室统一负责,公路的建养工作和其他一般干线公路的建养情况相同。在全市已建成的收费公路中,共设10个收费处(站),有职工586人,2004年通行费收费总额6859万元。今年8月止累计收费6416万元,较去年同期提高24.7%。

目前,在建的收费公路为国道112线丰宁县城至陈栅子段,建设里程128.4公里,计划今年11月底前竣工通车;待建的收费公路为平泉至铁门关段93.4公里。上述两个项目的收费权已于2004年得到省政府批准。

五、公路养护与路政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我们以路面养护为中心,坚持经常;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跨越发展;以完善养护生产责任制为手段,减员增效;以依法治路为保障,文明服务;以科学技术为动力,打造精品;以政府促职能转换为措施,突出特色,全力提升公路养护与管理的水平和良好形象。

(一)抓管理,求创新

一是采取分段承包、百分考核和计量支付等办法,路面日常养护做到“四无一有”,即无病害、无坑槽、无跳车、无杂物。路基养护做到“畅、顺、平、实”,即排水畅通、边坡顺势、路肩平整和坚实。养护巡查做到“三到位”,即责任人到位、巡查到位、发现问题处理到位。桥梁养护做到“两经常”,即经常检查、经常维修。二是落实各项目标责任制,养护工作实现“四个转变”,即由被动型向主动型,由突击型向经常型,由随意型向规范型,由传统方式向现代化方式转变。三是对街道化路段进行综合整治,个人和集体共同出资,签订“门前三包”,实现“门前亮化、门前净化、门口绿化”的治理效果。四是规范内业实现“四统一”,即统一上墙图板、内容、内业资料和中心建设。五是开展信息化建设实现“三畅通”,即公用信息浏览和畅通、电子文件上传下达畅通、办公自动化畅通。六是政府协调各部门实现“三结合”,即交通与土地和水务等部门共同开辟无偿取料场、与工商和公安等部门共同迁移集贸市场、与公安和安全生产等部门共同规范平交道口。七是采取小型封面、及时挖补等植保性养护措施实现时间寿命和经济效益的结合。

(二)抓安全,保畅通

以突出“舒适、安全、美观”为主题,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施工安全、养护生产安全、道路安全为重点,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了“消除隐患、珍爱生命”的“道路安全畅通活动”。一是通过广泛宣传和引导,增强全社会对公路安全畅通重要性的认识,为开展养护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通过加强对全体职工安全生产和安全技能的培训,严格操作规程,时刻注意安全生产,警钟长鸣。三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制度健全,责任到人。四是加大桥梁的日常巡查、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力度,特别是对三类以上桥梁采取果断措施,该限载的限载,该断交的断交,该绕行的绕行,确保桥梁使用安全。五是加大了对险方险段、地质灾害路段和事故黑点路段的治理力度,认真排查,确定方案,及时处理。六是加强养护路政巡查,重点坚持巡查频率、分时段、定人员、有记录,确保及时清除路阻路障,保障道路安全畅通。七是对路面坑槽、沉陷、桥(涵)头跳车、翻浆及其他影响行车舒适和交通安全的病害依据病害修复时限制度的要求及时处理,对危及行车行人安全的枯朽的行道树及时采伐。八是进一步完善了人性化的标志标线,实施了安保工程,制定下发了养护作业区管理制度和安保工程指导意见,规范了作业现场,明确了实施安保工程条件。九是制定抢险应急预案和紧急事件上报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对出现的各种自然灾害,及时处理,尽快恢复通车。十是做好干线公路的冬季除雪防滑工作。坚持以雪为令,以雪为号,养路工及时上路除雪和撒布防滑料,保障车辆安全通行。以上举措确保了“道路安全畅通活动”在全市开展的扎实有效,营造了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

(三)、绿美结合,创特色。

为提高旅游名城品位,优化公路环境,我们在公路绿化和美化上狠下功夫。一是科学规划,突出山区特色。在规划设计上本着“因地制宜、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花草则花草”的原则。在绿化形式上采用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上乔、中灌、下花草”的立体绿化模式,突出层次感。如在越岭及难栽乔木段,利用火炬树串根强的特性,栽植火炬树片林,强化越岭段绿化。在公路两侧上、下边坡栽植了适应性强的沙棘、棉槐、刺槐等灌木进行护坡,同时巩固了路基边坡。二是多品种栽植,加大绿色覆盖。在绿色通道建设中坚持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先后引进国槐、黄金树、白蜡、五角枫、油松、云杉、沙棘等品种绿化,因地制宜扩大绿化规模,增强绿化密度,提高覆盖率。三是实施红花绿叶工程,提高公路形象档次。为了加大公路绿化的内涵,增强渲染力,我市分别在101线、承围线等旅游路线实施“红花绿叶工程”和“亮点工程”。一是在公路沿线栽植大量的草本花卉,选择艳丽品种,以红、黄、蓝为主色调并配以浅色品种。以求姹紫嫣红、鲜艳夺目的视觉效果。二是强调不同花色品种的搭配,注意彼此消涨、相互衔接,做到花常开、竟常在、色常鲜。做到了在“绿”的基础上,注重加大“美”的力度,实现点与线、平面与空间、绿与美的结合。形成了一条条绿树成荫、花草飘香、环境优美的风景线,成为我市第一旅游景点和旅游窗口,展示了良好的交通形象,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四)、强素质,促服务

我们认为路政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公路是否畅通。而管理,人是最积极的因素,法是最根本的保障。为此,一是不断加强培训,逐步提高人员素质。通过聘请武警官兵、大学教授、有关专家对路政执法人员从队列、军事素质、法律法规、社交社仪等方面进行培训,提高素质,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二是联合执法,集中整治。针对违章建筑、私开乱设平交道口、非交通标志、占路经营等侵害路产路权行为,由支队组织全市路政执法人员,协调联动,集中整治,使公路环境得到了有效净化。三是完善制约机制,实行目标考核。逐级签定了路政管理目标责任状,实行了“两错”追究制、末位淘汰转岗制,路政审批事项实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制度,规范路政人员行为。四是路政管理提前介入。对新改建路段实施了路政管理提前介入,关口前移,有效控制了各类违章建筑。五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印发宣传单和在公路两侧刷写路政宣传标语等形式,有效的宣传了公路法规和行风建设。六是开展多种活动,展现良好形象。积极开展了“优化公路环境,保障公路畅通”和“文明执法,文明服务”及路政执法“四条倡议”专项活动,开展“行万里路、进万家门、听万民声、访万民意”活动,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严格执行省厅“八不准,三注意”和公路路政执法“六条禁令”,展现了良好的路政形象。七、积极开展超限运输治理。铁铲行动以来我市先后启动了11个检测点,共散发宣传材料000万份,出动路政执法人员13425人次,检测车辆0000辆,卸载0000吨,罚款00万元,通过治理有效地遏制了超限运输,使超限运输比例从20%下降至00%左右。

(五)、增投入,提质量

“十五”期,我市在养护工程管理上加大力度,在设备更新上加快步伐,在科技上增加投入,以投入提高规模,以管理增加效益,以科技保证质量,使工程质量实现了新跨越,工程效益实现了新增长。在管理上,小修工程实现了养护维修队集中作业,大中修工程全部实现了招投标。养护工程通过实施四级质量保证体系、三人负责制、工程质量风险抵押制、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工程三合同制等制度和开展开工审批、工序检验、材料进厂、两年验收和计量支付等五关的控制,使工程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在设备更新和工艺改进上,投资0000万元,购置了七套基层粉碎拌合设备,四个路面双缸轮压路机,四套2000型和两套1500型面层拌合设备,实现了拌合、摊铺、碾压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工程质量,使质量和进度得到统一,实现了质量和效益的双赢。在试验检测手段上,购置了齐全的试验检测设备,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工地实验室,全部实现了标准化检测和试验,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在科技创新上,通过与煤炭部合作对我市广仁岭隧道、岔沟隧道等防渗堵漏的治理上,采取注浆堵漏技术,

六、公路养护机制改革情况

自2000年省交通厅提出公路养护机制改革以来,我局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探索适合我市的改革之路,各县(区)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促进养护生产和路政管理工作动力为目标,深化改革,重在实效。

(一)干线公路养护管理:

1、投资体制上。公路处根据各养护单位列养里程数量,折算成二级公路当量数量,定编制、定投资。公路处依据考核办法按月对各站进行验收,计量拨付资金。

2、养护管理上。根据我市列养里程长的实际,剔除了小而偏的道班,全部组建大的养护中心,集中食宿、集中机械化作业,优化组合,竞争上岗。站长招聘中心主任,主任组合养路职工,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分段承包、计量支付、百分考核,定额管理,打破工资界限。

3、人员分流上。体弱或年龄大的养路员工提前离岗;对建勤代表工,通过劳动部门协调和仲裁,分期分批解除劳动合同;对没有优化组合的人员,通过分流到三产或待岗培训。

4、养护工程上。养护工程全部进行内部招投标,面向全市竞争有序的养护工程市场已经形成。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通过国家实施的通乡油路、通村油路(水泥路)的建设,乡村公路路面里程持续、快速增加。为统一全市养护管理模式,长久地发挥乡村公路的效益,我局根据省政府和省厅的有关政策,研究制定了《承德市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政府为乡村公路的养护管理主体,各乡镇政府成立“乡村公路管理站”,负责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县区交通部门负责行业指导;乡村公路养护资金由市县乡三级财政,沿线厂矿企业、村委会共同筹集,交通部门给予一定的补助。

七、社会服务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十五期间,我市在全系统积极开展了“加强行风建设,树立执法形象”、“养护保畅通、畅通为用户”和“爱我交通,我为交通做贡献”等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积极开展了“双十佳”、“双达标”和评选“公路卫士”、收费六项标兵、优秀公路站长活动,评选最佳路段、优质大中修工程和开展领导干部帮扶道班、岗位练兵等活动,不但增强了养护职工的凝聚力,改善了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也推动了养抦职工的争先创优意识。截至2004年底,全市包括公路处在内的十三个养护管理机构被评为市以上文明单位,收费管理办公室在内的5个收费机构获团市委“青年文明号”和绿委“花园单位”称号。2005年,市路政支队在全省的执法知识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二)在全市公路养护和路政执法人员中开展了“四三二一”工程和“行万里路、进万家门、听万民声、访万民意”活动,收费站开展了为经济发展的“绿色通道”工程,通过深入沿线群众家中、厂矿企业单位和服务对象征求意见,认真解决好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中社会和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了交通的形象。

(三)全面推行和完善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等制度,建立失职追究制、告知承诺制、末位淘汰制等制度,以岗位责任制来明确工作职责,以承诺明确管理和服务要求,以失职追究来严肃工作纪律,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范文6

2010年,全国农业生产克服了新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势头。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畜牧业生产总体平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农村改革迈出新步伐。

(一)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粮食总产量10928亿斤,增产312亿斤,亩产达到663斤,总产单产双双刷新历史纪录。粮食连续7年增产,是1958年以来的第一次;连续4年产量过万亿斤,是历史上的第一次。预计棉花产量比上年略减,油料、糖料等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蔬菜、瓜果等高效经济作物生产稳定增长。畜牧水产业持续增长,2010年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439万吨,同比增长2.6%。奶牛养殖效益明显好转,农民养殖积极性提高,前三季度全国牛奶产量2370万吨,同比增长2.5%。

(二)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869元,实际增长9.7%,比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幅高出2.2个百分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量增价高,国家补贴等转移性收入也稳步增加。随着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工资水平同步增长。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数为1577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578万人,增长3.8%;月均收入为165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9%。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00元以上,实际增长10%左右。

(三)农村改革深入推进

农业“四项补贴”等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超过八成的集体林确权到户,农民造林护林积极性空前高涨。乡镇机构改革继续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规模迅速扩大。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开始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继续改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试点、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迈出新步伐,一些省市出台了促进农民工进城落户的具体办法。

(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2010年,国家切实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农业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一是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建设。全面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支持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种养业良种工程、动物防疫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等项目建设。二是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2010年可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继续对全国300多处大型灌区和近100处大型灌排泵站实施续建配套和更新改造。还安排部分中央投资用于水毁水利设施恢复重建和重要支流治理,加强西南五省水源工程建设。三是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建设加快实施。新解决6177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组织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支持农村新建一批户用沼气、养殖小区联户沼气和大中型沼气项目;支持120万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和55万户国有林区(场)棚户区、国有垦区危旧房改造。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重点防护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石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稳步推进。同时,切实加快农村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二、农村经济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不少地区灾情严重,凸显农业基础设施仍十分薄弱

据水利部、国家防办统计,2010年全国耕地受旱面积4亿亩,农作物受灾面积2亿亩、绝收4008万亩,因旱直接经济损失1509亿元。全国有30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2.1亿人,因灾死亡3222人,失踪1003人,倒塌房屋227.1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3745亿元,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998年,为近20年以来同期之最。水旱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除气候异常、地质条件复杂外,与水资源管理比较薄弱、防洪工程体系不完善有着直接的关系,再次凸显了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的硬伤。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增长较快,但总体来看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缺口依然较大,特别是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能够直接形成生产能力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够。

(二)部分农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上涨,通胀预期加剧

2010年以来,粮食价格一直高位运行,受局部地区灾害性天气等因素影响,部分粮食品种涨价预期较强,特别是粳稻供需偏紧。前三季度我国粮食生产价格同比上涨12.7%。11月份三种粮食全国平均收购价格上升13.4%。其中,玉米和粳稻分别上升15.9%和26.9%。据全国物价系统对棉花主产省的初步调查,2010年棉花每50公斤出售价格1250.19元,增加585.49元,增幅达88%。11月初广西白糖价格是2009年同期的2.6倍。7月份以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农产品价格上涨总体上有利于农民增收,但如果涨幅过大,容易引起通货膨胀,并造成农产品价格和农业生产的大起大落,反而不利于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三)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拉大,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农民收入虽连续7年较快增长,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势头仍未得到遏制,2005―2009年,城乡收入比由3.22∶1扩大至3.33∶1。农村社会事业虽加快发展,但城乡公共资源分配不均衡、基础设施建设不协调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农村居民人均拥有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资源还远远低于城镇。近年来,各地为解决统筹城乡发展中城乡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等深层次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总体来看,还缺乏系统的制度安排。当前,统筹城乡改革已经到了触及深层次利益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坚定信心,抓住时机,加快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体制的步伐。

三、做好2011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几点建议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总体考虑,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着力解决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千方百计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提升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建立强农惠农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中央预算内投资作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主要渠道,近年来用于“三农”的数量不断增加,比重不断提高,目前已经达到50%左右。但与需求相比,投资缺口很大。急需建立与国家财力增长相适应的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机制,并把投资增量部分主要用于农业和农村。特别是要把水利建设作为2011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深化改革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

(二)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加快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进度,大搞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加大力度调动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生产积极性,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利益补偿机制,全面取消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下大气力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强海南冬季瓜菜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对生猪调动大县的奖励力度。推进畜牧业规模生产,支持生猪、奶牛规模养殖场和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进一步做好农产品市场调控工作,完善主要农产品收储政策,积极做好生猪、棉花、食糖等调控预案。继续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实行灵活高效的农产品进出口政策。

(三)着力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

要按规划加快实施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全面加强农田水利骨干和田间工程建设,加快建设一批支撑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水源保障和新建灌区工程,大力推广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完善农田灌排体系。以防洪薄弱地区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地区为重点,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采取建设水源工程、调水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和其他非工程措施,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问题。做好西南重点水源工程建设规划编制实施工作,统筹加强骨干水源和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

(四)继续抓好农村民生工程建设

继续扎实推进农村饮水、电网、公路、沼气、危房改造等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2011年要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加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实施力度,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无电地区电力和农村水电电气化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推进林区、垦区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适当增加试点户数,实施好游牧民定居工程。继续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同时,要切实加强各类支农投资项目管理,有效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努力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势头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挖掘农业增收潜力。积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农村第三产业,开发农业多功能性,多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继续抓好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在产区布局,积极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壮大县域经济,重视发挥小城镇作用,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就业,带动农民增收。切实加强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增加农民外出务工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