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学重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统计学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统计学重点

教育统计学重点范文1

一、好学多思——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在教学中可设置问题情境,通过师生的“交互”作用,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探究仅仅是一次又一次的“重现”、一次又一次的“原地踏步”,长时间没有结果,就会失去实际意义和价值,学生也会逐渐失去兴趣和动力。事实上,探究过程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情绪冲动,诱发灵感,正是这种“冲动”和“灵感”才可能带来创造和发现。

新的课程基本理念着重提到了“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会“数学地思考”。

二、更新观念、活用教材

作为实施教学的教师,从观念上首先要认识的: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优势和潜能,大胆创新教法,灵活使用教材,使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在前进中少走弯路,努力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三、改革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发现:有的教师为了实现短期效果,仍然是使课堂教学变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为主,学生没有动脑思考及动手练习的时间,更谈不上探究、自学、讨论。长此以往,势必使学生养成眼高手低的习惯,变成一听就懂、只会模仿例题来做,当时的效果看来不错,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再检查学生,却是连当时认为简单的都不会了,个别会做的却是用当初他自己想出来的方法才能做。这种现象说明:教师讲得再好,学生没有经历动脑思考探讨的过程、没有动手练习巩固,就不可能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因此,要求老师们一定要牢固地树立“学为主体”的思想,还思维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积极实施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思考及动手练习的时间,要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全员参入、全程参入,坚决废除“注入式”、“一言堂”,“满堂灌”。

四、改进教学评价

改进教学评价的内容、方式、方法也是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调整教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成绩,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以及在课堂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习目标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除了常规的测验、考试等笔试外,应把评价过程动态化,使之贯穿于课堂、日常、活动过程,可设立发现问题奖、发言奖、辩论奖,可进行研究学习成果汇报展览,可以让学生设计测验试卷,同学之间互测互评。要经常了解学生对自己授课情况的反馈意见,提倡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反馈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法,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成绩。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备课组每个成员的优势与特点,群策群力,开展相互听课、评课,也是教学评价的好方式。 转贴于

五、继承与创新问题

1、“双基教学”与“变式教学”

“双基数学”与“变式教学”无疑应当被看成中国数学教学传统十分重要的组成成分,如何能够依据新的数学教育理论去重新认识“双基教学”与“变式教学”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又如何能够在新的教学实践中很好地去应用这些数学思想或方法,包括必要的反思与总结,对此做出新的发展?我们在探求着。使用新教材的困难之一是时间不够,一周开6节数学课还是讲不完(新课标规定每周才4节),很多内容都是匆匆而过、草草收兵,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面对实际,我们的认识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不求全,而求联”,同样地,在“数学基础技能”教学中,我们也“不求全,而求变”。

教育统计学重点范文2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形式特点运用

在幼儿阶段的学校教学别注重教学活动形式的选择,而在当前发展的形式下幼儿阶段在教学活动的选择上以集体性活动、小组活动以及自由活动为主,并且每种教学的很多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及特点所在。而如何更好地了解、掌握这些主要教学活动的特点并真正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是当前幼儿教育教学面临的重要发展性课题之一。下面我们先来谈一谈三种主要教学很多形式各自的内涵。

一、三种主要教学活动形式的内涵

1.集体性活动

集体性活动往往都是由教师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然后再结合一定的贾秀娥原则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并且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的一项教学活动。集体性教学活动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为处于幼儿阶段的学生提供有效性的共同经验,并且这种教学活动的形式具有效率高、节省时间的特点,因此有利于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从而有助于对教学方法与内容的及时调整。此外,集体性教学活动还有利于提升学生自身简单的学习知识和组织的能力。在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发性低获取简单的知识,并进一步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知识体系当中,促进幼儿阶段学生实现智力的飞跃性发展。

2.小组活动

小组形式的教学活动一般是根据处于幼儿阶段学生的教育内容、发展水平以及教材的特点,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认识和了解学生,从而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尤其是有助于教师对较为特殊学生的照顾。可见,在小组教学活动中,处于幼儿阶段的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堆不同的材料进行操作,学生与教师以及不同学生之间都可以在同一个小组内进行活动,更好地进行发问、讨论、咱也问题、合作以及总结。

3.自由活动

自由活动在学校教学当中也可以被认为是个别性的活动,这种形式的活动主要是依照不同学生的兴趣、实际水平以及学习需求进行的,以此这种教学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水平的教学活动内容及材料,另外教师也需要对个别的指导活动加以结合。自由活动这种教学活动的形式,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能够处于幼儿阶段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并很好地解决问题,以及学生个性的发挥,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与观察提供了有效的条件,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三种主要教学活动形式的灵活运用

1.集体性活动的实践运用

集体性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明确性、准确性以及概括性的掌握,但是需要适时使用。通常来说,当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是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基础性能力和基本经验的时候,就可以采用集体性的教学活动。例如,行为规范、人类文化传统、卫生常识以及与生活健康相关的知识,另外还有听故事、游戏以及学唱歌等等。

2.小组活动

小组形式的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最大程度提供人际间的互动机会,这样一来就会给学生更多的直接参与活动以及变现自我的机会,进而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观察,从而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生之间存在的个别性差异,然后再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参观蔬菜大棚之后,就可以安排组织学生进行绘画、说话或者学习种菜等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当中尽情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见闻,也可以进行丰富的想象来丰富现实生活。可见,小组形式的教学活动不单单可以完成实际教学内容与目标,更可以实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参与和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自由活动

自由形式的教学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教育形式,因此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一定要充分结合幼儿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来开展活动,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另外,在自由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且适当教育学生有效的启发与指导,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与解决能力的发展和提升,促进幼儿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结:

总而言之,幼儿阶段的教学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发展意义,并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教学的实践当中一定要注意活动形式的选择,并且要真正了解和把握各个主要教学活动的特点,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到实践教学当中,促进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才外,教师还有对几种主要的教学活动形式加以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符合幼儿学生学习的发展需要,进一步促进幼儿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志蓓.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改进-学前教育研究2011(2)

[2]李梅.集体主义视野下的幼儿园个性教育与集体教学-皖西学院学报2011,27(6)

教育统计学重点范文3

【关键词】 中医院校;传统保健;养生;体育教学;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6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64-02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的居住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人们的健康也受到了很大的威胁,保健和养生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是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姿态、呼吸以及人体的意念来调节人体机能,进而起到一个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作用。

1 现阶段,中医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哪些问题

现阶段,我国中医院校的体育大多都是以技术教学和技能培养为主要目的,在特色的教学模式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并且慢慢显示出来,经过调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的几点问题:

1.1 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过分注重运动、体能和技能的教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以及方法过于单一,乏味,满足不了时代的需要。

1.2 没有考虑到学科间的融合贯通,利用中医院校的特点,将传统养生与保健知识和体育结合不深入。

1.3 没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导者”。

1.4 没有重视体育的第二课堂——课外活动,消弱了学生的积极性[1]。

2 我国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的特色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国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更是历史悠久,拥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它融合中庸和谐以及整体把握等等一些理论和思想于体育之中,因此我国传统的体育能够防治疾病、延年益寿。

我国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注重预防,有防患于未然的特点。另外也强调整体,形神具养。例如,传统保健体育中的一些运动,武术、太极等等,大多都要求人和自然相融合,强调动作的顺畅和谐,让人达到放松身心,回归自然,天地人合一的境界[2]。

还有,我国传统的体育养生与保健注重实践,强调动静相互结合。也就是说,体育健身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在现代社会,生存压力以及竞争压力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的特点,正是强调了顺畅和谐,放松身心,回归自然,因此可以缓解人们的焦虑,在帮助人们锻炼身体的时候,也保持了精神的健康。

3 如何加强中医院校传统保健与养生教学

3.1 传统体育保健与养生强调适度和适时的运动 适度,即是刚柔相济,满足医学中的有氧、安全和适量的原则;而适时,则是要求运动要遵从“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原则,注意运动的时节、地点以及人体自身的特性[3]。

例如,人们在运动的时候,心率的最佳次数为120-140次/分钟;春季正是万物生长的时候,不适合做一些激烈的运动,而人们也应该晚睡早起,相反,秋季,正是适合锻炼的好时候,人们则应早睡早起,时常进行室外运动。

3.2 结合中医院校的专业特性,以及现在的教学模式,通过具体的探索和实践,将我国传统的体育保健、养生和中医院校现在的体育相互巧妙揉和,深挖中国传统保健与养生的内涵。

3.2.1 根据中医院校的学科特点,把我国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知识引入体育教学中,并且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最终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

3.2.2 和武术专业相互结合,利用其师资力量,将传统保健与养生的相关知识制定一个教学计划,作为教学内容。同时普及一些传统的项目,例如太极拳和太极剑等。还有,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可以开设一些相关的选修课程,例如气功、易筋经等等。

3.2.3 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时代性,选择一些易于开展同时适合年轻人的保健与养生运动项目。

3.2.4 结合教学内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形成特有的教学方法。另外,利用网络资源,辅助学生学习。

3.2.5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结合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教材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专业的教材可以让学生清晰知识脉络,更好的学习。还有,利用体育第二课堂,开展一些保健养生方面的活动,加强学生的锻炼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例如,一些武术表演可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思想;一些比赛则可以增加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合作意识等等[4]。

3.3 加强中医院校传统保健与养生教学的益处

3.3.1 将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项目加入体育教学中,使得学生学习了太极、长拳等等项目,掌握了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

3.3.2 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知识内容深邃,有趣,并且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可以增加学生对于传统体育的兴趣。另外,一些相关的比赛让学生巩固了学习内容,也传扬了国粹文化。

3.3.3 加强传统体育保健与养生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得到了锻炼,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得整个的体育水平有了显著的升高。

3.3.4 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和体育相互结合,完善了体育健身教学体系,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了全面发展的人才。

4 小结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对于我国传统的体育专业来说具有伟大的意义;而强化人们的身体素质,更是体育教育的最初目的。因此,中医院校传统保健与养生教学,为我国体育的发展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也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发挥巨大的作用,更是为人们的身体健康作出了努力。加强中医院校传统保健与养生教学的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杨建华.道家健康养生文化以及对休闲体育的现实意义[J].体育与科学,2010(1):64-66.

[2] 粘文静.对我国普通高校开展体育保健与养生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青春岁月,2011(20):151.

教育统计学重点范文4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落后

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方式很难满足信息技术类课程的要求。会计软件的演示操作与使用、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案例、编程效果的体现、大量数据的分析等均需在多媒体教室或实验室内讲授才能提高上课的信息量,取得好的效果。目前,很多高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理论课时多,实践课时少,实践环节上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重视。会计专业的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相对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硬件配置较低,软件版本较旧,会计应用软件过时,信息系统的开发平台落后,整个系统更新缓慢等方面。因此,加强信息类课程的建设,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培养会计专业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迫在眉睫。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教学内容改革

在会计教学中,首先要确定好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内容。会计电算化系统课程内容体系比较复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根据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内容,才不会有课程体系内容混乱的感觉,其次要进行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内容规范化研究。会计电算化系统教学内容既应该包括规范的理论教学内容,也应该包括实验教学内容。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规范的理论教学

1.会计电算化系统基础

《会计电算》化这门课,是会计专业学生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为基础后的升华课。所以同学们本身具有一定会计基础,因此在授课时要先注重讲解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意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及趋势,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组成及特点,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内部控制及信息化审计,制造资源规划(MRP)和企业资源规划(ERP)等,让学生们对这个看似陌生的学科有个基本的认识,并联系起曾经学过的知识,从而加深对本学科的印象。

2.会计电算化系统控制和管理

阐述会计信电算化管理的概念、分类和必要性,论述会计软件自身管理、会计电算化微观管理、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会计电算化安全管理与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探讨在信息化条件下怎样实施和完成会计分析、监督、管理和协调等工作;阐述会计信息化内部岗位设置、系统人员分工、内容安全度控制、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标准等。

3.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

讲述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的概念、分类和必要性,讨论会计信息化硬件系统维护和软件系统维护的概念、内容、特点和方法,讲述会计信息化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并介绍若干维护工具。让学生能简单处理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技术问题。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规范实验教学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会计电算化教学尤其应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1.会计软件应用的实验

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当前国内最优秀的几种会计软件如用友、金蝶等进行日常账务处理;掌握利用会计软件进行财务核算的一般流程,掌握应用相关软件进行工资管理、存货管理、销售管理、往来账项管理。并能熟练运用软件进行会计处理工作。

2.会计电算化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实验

要求学生开发的系统应当具有口令登录、主控下拉菜单、财务分工、科目设置、凭证输入、凭证审核、记账、结账、查询、银行对账、会计报表等功能。尤其是凭证输入模块要求能进行全屏幕、多条记录、自动编号、任意增加删除记录、有完备的错误校验措施等。

3.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管理及维护实验

掌握网络硬件的组建与维护、网络财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电子商务中的会计业务的处理等。

三、会计电算化系统教学方式改革

(一)广泛应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

多媒体网络教学使得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可以向学生传授大量的知识,弥补课时的不足。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紧密联系起来,即“教师—网络—学生”。师生由此可以实现双向交流和多向交流,实现“教育平等,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鼓励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部门锻炼或实现社会兼职,密切实业界与教育界的关系,一方面可以凭借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实力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有关资料、编成会计信息化教学案例,充实教学内容。

(三)重视实践教学

学校应该增加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实验室的投入,硬件、软件适应教学需要,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购进一些与时俱进的会计软件,让学生在学会操作的同时,在找工作方面更有竞争力。

(四)带学生到会计电算化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大中型企业进行参观学习

请企业的会计人员把软件应用的心得体会告诉学生,这样做更利于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四、会计电算化系统课程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系统课程内容庞杂,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选择好教学软件作为教学工具

会计电算化系统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极强的新兴学科,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选择一两种好的教学软件作为教学工具,让学生更好地实践所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需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的关系

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想使学生很快掌握教学内容,就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消化和理解教师理论上所讲授的操作方法、步骤,不能一味地课堂讲授,也不能光上机操作,不讲授其原理和方法,只有边讲边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处理好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演示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要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该讲授的用理论讲授,该演示的用多媒体演示,这样才能实现完美教学。

在如今社会信息化时代,会计的运用也离不开软件的辅助。因此在电算化环境下,除了人这个执行控制的主体外,许多内部控制方法主要通过会计软件来实现。所以在计算机会计中,控制的重点已不再仅仅是人,而变成了第一,人工处理控制;第二,原始数据进入计算机控制;第三,会计信息输出控制;第四,人机交互处理控制;第五,计算机系统之间连接控制等多方面。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授会计电算化这门课时, 应该注重教法以及方法,以求在课堂中可以让同学们学会、学懂,并能熟练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为会计业务服务。

参考文献:

[1]黄昌勇,黄国胜 电算会计基础[M]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2]庄明来 会计电算化研究[M]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教育统计学重点范文5

1.集体活动

1.1集体活动的特点。

集体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带领下,全班孩子一起进行的有计划、有目标的学习活动。集体活动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儿童获得某些知识和能力;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尽可能促进所有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共同发展。幼儿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要学会倾听,同时也要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要学会遵守班级规则,学会适当地约束自己,这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很有帮助。集体活动的缺点也在于此,那就是在同一时间,全班孩子以同样的速度学习同样的内容,教师难以关注幼儿的个性和差异。

1.2集体活动的指导要点。

集体活动常常被看作是灌输式的教学,实际上是对集体活动的曲解。集体活动也可以采用启发、诱导、让幼儿主动尝试等教学方法,那么如何组织好集体教育活动呢?

1.2.1要深入研究“教”。一是确定活动的重点、难点及目标。如果教师事先充分分析教材,确定好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具体实施中就会游刃有余,较好地达到目标。二是确定活动材料的性质、材料多少、材料何时出示。这些看似细小的环节,也能影响活动的效果。三是确定教学活动的形式,确定幼儿座位的摆放,是围成半圆还是让幼儿坐在桌边,或坐在地板上。这些措施会影响幼儿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气氛。四是确定教学策略。教师要针对不同性质的活动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如角色扮演、言语提示、提供材料、幼儿操作、幼儿游戏、言语强化等。

1.2.2要深入研究“学”。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让幼儿学习,也就是“学法”。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研究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的“学法”就是研究幼儿的学习规律。

1.3集体活动的运用。

有些许多教育内容是适于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首先,健康领域的有关的安全、卫生等常识;社会领域中有关社会的观念、行为规范、活动的规则,必需的社会知识或概念;某些技能的传授,如工具、物品的使用方法等;人类优秀文化传统,如古代的诗歌、童话等。其次,幼儿都感兴趣的内容,或不需要幼儿探索、个别化学习的内容,如讲故事,学唱歌曲、体育游戏等均可以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当然,这些内容也可以以小组、个别活动等形式进行,只是效益不如集体活动。

2.小组活动

2.1小组活动的特点。

小组活动是指将一个班级分为两组或三组,每组由教师带领开展不同内容的活动,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再交换。分组教学能够解决班级学生人数过多的情况,使教师能更好地关注每个孩子,事实上小组活动只是小型化的集体活动。

2.2小组活动的指导要点。

小组教学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一样,要注意“教法”、“学法”、“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空间上要避免相互影响。两个小组要安排在不同的区域,如一组在教室,另一组在卧室,或者一组在教室,另一组在美术活动室或电脑活动室等。二是如果小组活动是要交换的,两小组活动的内容要避免重复,既两组内容不能有先后之分。如一组是认识“蝴蝶”,了解蝴蝶的特征和习性,另一组是手工制作蝴蝶,事实上,第二组活动的开展要有第一组活动的基础,教师会在指导幼儿制作时就引导他们了解蝴蝶的特征,但在交换小组后,这一组还要进行认识活动,对这组孩子来说,他们的学习是重复的,学习的内容对他们来说缺少挑战性和新颖性。三是确保小组活动的正常交换,使每个孩子能获得同等的学习机会。

2.3小组活动的运用。

小组活动主要有三种运用。第一种是分成两组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适合分组,这类小组活动也可以在活动区中进行,如一组是计算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在益智区进行活动,一组是语言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在语言区进行活动。第二种方式是集体活动之后的分组,如数学活动“10的加减”,教师先进行集体示范讲解,引导幼儿了解分合,然后根据孩子的不同水平,设置3~4组不同的操作内容,幼儿分组操作。第三种方式,是幼儿分组到功能室的教学活动,由于空间和指导的方便,一般功能室活动需要分组进行。

3.区域活动

3.1区域活动的特点。

区域活动又称区角活动,指幼儿在班级中创设的学习性区角中的自主的学习活动。本文中所指的区域活动是介于集体教学活动与自主性游戏活动之间的,呈半开放、半松散的特点,是一种学习性的“区域活动”,是狭义的“区域活动”。现在,许多幼儿园在主题开展过程中,教师会结合主题在活动区中投放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在活动区中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每个区域教师都有设定的目标和幼儿的关键经验。

3.2区域活动的指导要点。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每个区域适当的目标,并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调整。教师在区域活动的指导作用主要就是体现在材料的投放,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和经验,投放适宜结构的、能体现教育内容和要求的材料,使幼儿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经验水平上产生新的突破、新的提高。

3.3区域活动运用。

教育统计学重点范文6

关键词:PBL教学法;问题设计;情景设计;空中交通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153-04

一、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专家霍华德教授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把学习过程设置到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鼓励学生围绕某一专题进行研究,通过自主学习和集体讨论、相互协作来分析并解决问题。

最初PBL是作为医学课程改革来引入的,给学生将来可能在其职业生涯中遇到的典型问题提供研究机会。在麦克马斯特大学,PBL课程结构由一系列的跨学科的模块组成,这些模块被设计成与所有医学学生在全部教育阶段所涉及的健康问题有关。课程按照顺序单元进行组织,可使学生更早地来接触到病患和案例。

在医学和其他专科学校的课程体系(Curricular)层面取得成功的同时,PBL方法也逐渐被其他学科采纳,并在课程(Course)层面得以广泛实施。教育者鼓励采用课程间的连续性,这样在问题求解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和实践。目前,PBL方法的研究重点在如何重新设计课程和问题。

二、PBL的课程设计模型

(一)PBL的本质

PBL的本质是使学习者通过循序渐进、具有上下文关系的问题分析,在学习材料和教师的支持下获取知识和技能。PBL的核心是协作和个体参与,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思想的终身学习者。

PBL是一种主动学习形式,鼓励学习者整合学校学习与实际生活动态,自主完成知识构建。在实际生活动态中,学习者可以学到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有效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在合作中如何交换想法,如何获取内在的激励。通过合作,学习者能够识别他们已经知道什么,还需要知道什么,以及成功求解问题所需信息来源和途径。教师则通过支持、引导和监视学习者的学习进度来促进学习,增强学习者的自信,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拓展其对问题的理解力,为学习者掌握问题求解、思考、协作、沟通、时间管理和计算技能提供帮助。

(二)PBL课程设计的原则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有利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的原则。学习者可以控制学习进度,提交和回答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

2.有利于一体化的学习的原则。在PBL教学中,知识、理解和技能齐头并进。通过课堂和书本知识与真实世界存在的固有联系,凝练恰当的问题成为一体化学习的焦点。

3.有利于累积学习的原则。知识的获取是渐进的,累积学习将问题的主题深度加大,问题变得更加难以求解,PBL学习将越发具有挑战性,有利于累积学习。

4.为了理解而学习的原则。学习过程是课程的目标,比揭示事实更重要。教师需要了解学习效果的反馈,因此需要针对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进行测试。

(三)PBL课程设计技术

PBL课程设计的5项技术包括:

1.问题起到导向的作用,激励学习者,并且时刻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2.问题以测试为形式,使教师具有确定学习者是否完全理解概念的机会;

3.问题可以是实例,用来展现所教概念;

4.问题可以用来检查进程,即基于问题的学习过程成为课程的本身;

5.问题作为学习活动的激励,使学习者通过学习活动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

(四)问题设计

问题是PBL教学中的起点和核心,科学合理的问题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保障。问题激励着学生在PBL过程中不断主动学习。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问题,就没有PBL。尽管在现实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但识别恰当的问题用以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是具有挑战性的。

近期研究表明,问题的有效性可通过11个特征参数确定。这11个特征参数可以划分为两类:特征参数和功能参数。其中,特征参数是问题的设计首要元素。

有效的问题特征参数是:

①问题清晰度;②问题的格式化;③问题的难度等级;④问题的熟悉程度;⑤问题的相关性。

除了特征参数,在设计问题时需要考虑的另外一面是功能参数设计,功能性特征是对问题的拓展:

①通向想要学习的问题;②促进自我指导的学习;③激励批判性推理;④激励精细化学习;⑤促进团队工作;⑥引发兴趣。

(五)问题的现实性和相关性

在面向PBL的问题设计中,教师可以从分析学习者的特点和了解学习者前续知识的学习需要开始,来设计问题的熟悉程度、难度和相关性。此外,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提供问题格式化的信息)、理解能力(提供问题清晰度信息)等信息需要整合,综合形成问题。这个层次的问题设计是问题的“用户界面”。

在“用户界面”下面的是内容,即“故事情节”。在选择内容时,问题设计者需要根据学习者的前续知识和学习需求来聚焦学习问题。首先分析学习者的特点和学习需求,然后在相关现实框架内,引导学习者将问题与其他课程或者其他现实生活关联起来,并学会加以应用。

问题语境化与构思剧情类似。除了“用户界面”和“故事情节”,同样需要重点考察问题学习的结果,即希望学习者获得什么,达到什么目标。如果问题是激励批判性推理,就需要将各种学习活动编织到需要学生进行批判性推理的问题中去。

总而言之,在为PBL教学设计问题时,不仅需要考虑学习内容,还包括各种行为技巧,如自我指导学习、批判性思考、学习收获等。素材要用恰当的内容进行框架组织,用优化的特征和用户界面给予表现。设计问题的步骤类似剧本写作,尤其重要的是要思考学习效果和学习内容,然后用合乎逻辑的方式和合适的手法表现出来。

三、空管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问题设计分析

(一)空管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

在当前大航班流量和高航班密度的空管运行形势下,仅依靠加强管制技能训练来提高空管保障能力越来越难以为继,需要从科技创新、提高辅助决策和自动化水平的角度来挖掘空管运行保障能力。为此,加强工程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我校对交通运输(空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

《空管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管制和签派方向的学科基础课,重在培养符合大工程观的空管创新型人才,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空中交通管制和飞行签派两个专业方向迈向大工程教育培养目标中具有重要支撑地位。

根据民航空管系统对高层次、技术型交通运输(空管)专业学生的迫切需要,按照我校提高工科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方针,目前《空管系统建模与仿真》采用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以MATLAB编程练习为辅的教学模式,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和学习效果较差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程分析

首先,检查空管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的语境信息。

1.课程在课群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往,空管专业以培养学生的空中交通管制的技能为主。在空管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培养空管专业本科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对现实空管问题的建模和求解能力。因此,增设了空中交通信息与控制课程群,包括:空管系统建模与仿真、空管设备与系统、空管信息系统概论等。其中,空管系统建模与仿真在建立典型空管问题和利用MATLAB求解典型空管问题方面非常适合利用PBL教学模式。

2.谁是目标学习者和学习者规模。空管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定位为空中交通运输专业的基础课,目标学习者是空管专业二年级卓越班的本科生,在第四学期进行教学,班级人数约为36人。当课程改革取得成熟经验后,考虑向普通本科班推广,普通本科班人数为70人左右。

3.课程学习时间。空管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的教学计划为36课时。其中,系统仿真原理介绍需要2课时,主要讲授系统仿真概述、离散系统仿真原理和连续系统仿真原理等。采用MATLAB软件作为系统建模和仿真学习的平台,因此讲授MATLAB基本知识介绍讲授10课时,主要讲授MATLAB的数据类型和基本语法。拟采用24课时进行8空管典型问题的建模和求解实践,按照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展开8个空管问题。

4.课堂形式和支撑技术。系统仿真原理和MATLAB部分采用课堂讲授为主的形式,引导学习者的学习方向。教师可以采用推荐参考书目和学习网站的方法,鼓励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此外,教师还通过BP平台建设了学习课件和视频,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自主学习。在PBL学习阶段,教师提供计算机机房,装有MATLAB软件,每一位学习者需要熟练使用MATLAB进行空管问题的建模。

(三)确定课程目标

通过对空管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仿真与建模技术、方法和应用;掌握利用MATLAB环境进行工程计算、系统建模、系统仿真的能力,为交通运输(空管、签派两个方向)专业学生在后续学习和工作中解决问题奠定基础。本课程的学习,也将为交通运输专业学生解决在其他课程学习、本科毕业设计以及实际空管中的计算与仿真问题提供一个重要的工具和手段。

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后,学习者应对空中交通管理中急需解决的典型问题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一定深度的认识,熟练使用MATLAB进行教师给出的典型问题的建模和求解能力,同时应获得空管问题建模中遇到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抽象问题和建模求解的能力,同时可以获得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典型空管问题设计

具有鲜明空管特色的、在空管工作实际中需要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和空管仿真案例能够明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典型空管问题和仿真案例能丰富课程的理论基础,增加学生对空管专业和仿真的认同性;教师也能够把教学与工程项目的实践相结合。因此,空管问题和空管仿真案例凝练、设计和建设是本项目的重点问题。

空管案例要能够反映典型的问题,但是难度太低不但不能反映实际问题,吸引学生的兴趣,还会导致仿真度太低,显得仿真没有意义;难度过高又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提出适合教学的典型空管问题

研究提出适合教学的典型空管问题教学资源,与MATLAB中的知识点有机结合。既要反映空管运行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实际问题,又要符合空管发展趋势,还需要精心设计空管问题的教学资源,对实际问题进行必要简化,满足教学的需要。研究针对这些问题建模所需要的MATLAB知识点,每个问题重点对应一个或几个MATLAB知识点。空管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拟研究的部分典型问题和所需MATLAB知识点联系如表1所示:

(二)提出适合本科教学的空管仿真案例

研究提出适合本科教学的空管仿真案例教学资源,与系统仿真理论有机结合。精心设计空管案例教学资源,研究案例中需要的Monte-Carlo仿真原理、连续时间系统仿真和离散事件仿真的知识点,研究需要学生合作才完成的仿真实验模块。部分空管仿真案例和系统仿真理论联系如表2所示:

五、结论

问题设计是PBL学习的前提和关键。本文从PBL的本质出发,建立PBL教学的课程设计模型,对空管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建立科学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给出8个典型的空管问题教学设计方案。本文提出的PBL问题设计方法对于指导其他课程PBL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提出的空管案例将直接指导该课程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Sockalingam,Nachamma;Rotgans,Jerome;Schmidt,Henk G. Student and Tutor Perceptions on Attributes of Effective Problems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J].Higher Education: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Planning,2011,v(6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