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总结范文1
关键词:职业指导职业理念职业体系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7-176-02
职业是指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职业指导是指以职业指导为个人发展意愿和社会发展为目的过程,即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帮助服务的全过程。它作为架在求职者、用人单位、学校之间的一座桥梁,以其自身的功能,进行着信息传递、咨询服务,沟通学校与社会需求的联系,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促进教育改革、劳动力供需合理匹配、促进就业和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起着重要作用。
1目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1职业指导意识不强,理念落后
长期以来,高校把学生的就业工作的标准圈定在就业率的高低,目标就是能把学生送出校门,让学生尽早拿到一份就业协议,而较少考虑学生的工作定位是否科学,能否推进学生自己的职业发展,对就业指导和职业指导等基础性的工作缺乏深层次和长远的考虑,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和人才市场秩序的维护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1.2职业指导工作缺乏全程化服务设计
职业指导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而大多数高校都把该项工作误认为是毕业班学生的事宜,本应该从大一就抓起的工作却放到大四时才“星星点灯”地开展,做一些阶段性的指导工作,而不是全方位和全程化的职业指导服务。
1.3职业指导工作的内容有限、形式单一
职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对学生整个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即要告诉学生“我是谁,我现在何处,我将去何方”的科学引导,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反馈就业形势、提供信息、解答政策和引导技巧,关键要考虑如何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等带有根本性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教育。
1.4职业指导队伍建设滞后,职业化、专业化水平较低
按教育部要求,职业指导专职队伍与在校大学生人数比应为1:500。但目前大多数学校专业指导队伍远远无法达到,往往是把所有辅导员都作为指导教师,但辅导员承担着很多繁杂琐碎学生事务,如党团、资助、思政、纪律、心理等工作,真正能投入到职业指导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少之又少。而且大部分辅导员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职业指导专业化水平较低,无法谈得上职业化指导。
2对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2.1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是做好职业指导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职业生涯是大学生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对个体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其个性品质、专业特长、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所作的综合分析和权衡,并结合时代特点,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也就是关于“我是谁,我现在何处,我将去何方”的人生定位和定向,包括个体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个体的自由和自觉,个体的“自由选择”和“独立担当”,个体心理健康等“效用”型社会角色与自己所信奉的“情感”价值取向融合与自我实现的过程。通俗地讲,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每个人一生中各个从事的工作、职务或职业发展道路所进行的设计和规划。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帮助个人按照自己资历条件找到合适的工作,实现个人目标,还能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筹划未来,确定一生的发展方向。应用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从自我认知出发,准确定位自己,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以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性面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
2.2科学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是做好职业指导的依托和保障。
职业指导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除了要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外,还必须依托自上而下科学职业指导工作体系。
(1)建立主要领导主抓职业指导工作的责任制度。通过主要领导主抓制度的落实,使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到必须按照社会整体发展的要求,有选择地传递价值观念和职业知识,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和职业行的进行教育引导;必须把学校的办学理念渗透并转变为每一个人、每一堵墙的自觉行为。才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推动职业指导部门把“管理、指导、服务”三大功能融为一体,更加注重和强化服务功能,寓服务于指导之中,寓服务和指导于管理之中,根本上职业指导解决执行力问题。
(2)建立职业指导工作全程化服务学生的体系。职业指导理应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不应该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任务,大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对择业、对人生发展的理解,应该从进入大学校园时开始积累。学校必须根据不同学生,划分不同内容的职业生涯指导规划,在每个学年都设定相应的主题内容,形成任务的连续性发展,使学生能够接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指导教育过程。如第一学年应着重职业启蒙与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人生修炼指导,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引导每个大学生将自己的行为纳入一定的环境,与社会互动。第二学年应着重职业意识与就业准备培养,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第三学年应着重就业观念与心理调适,通过案例揭示大学生就业观、就业心理与社会选择的冲突,对择业起到了警示和引导作用。第四学年应着重求职择业技巧与创业方法教育,从求职的全方位如写简历、面试、礼仪等进行专题训练,为就业做好准备。只有通过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才能使学生客观评价自己,减少职业选择的盲目性。
(3)大力加强职业指导课程建设。职业指导课程建设对推进职业指导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置职业指导课程一是要注重课程的实效性,能使学生掌握职业基本知识和职业选择的基本技能。而且职业指导课程要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科发展,吸纳国内外职业指导研究的新成果,增大信息量,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和职业实务上的指导,使学生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二是要注重课程的实践性。职业指导课程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力求生动、实用、新颖,强调知识、技能、素质的协调统一,最终实现服从学生健康成长、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的目标。
(4)建立健全职业指导考评机制。职业指导工作涉及学校整体育人工作的全部,做好职业指导工作必须依靠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要充分调动和协调各方力量、利用社会资源来推动工作,建立健全统一领导、权责清晰、分工明确的工作机制和考评机制,使主要领导主抓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考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要从较高的高度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对思想观念、组织机制、人员职责、方法途径、实施效果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度评估,还要通过与社会和用人单位开展定期交流,通报情况,研究问题,不定期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检查督办。
2.3加强职业指导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强调:“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所谓专业化,是指指导人员既要具备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的知识,又要是就业服务领域中的行家。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化、职业化就业指导工作者队伍,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搭建培养平台,提高职业指导队伍水平。对于职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培养,学校应从人、财、物等政策方面为职业指导人员的深造提供条件,鼓励他们参加专业培训、经验交流、理论探讨等,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2)结合工作实际,自我总结、自我提高。职业指导工作者应结合工作实践,总结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利用自身讲授就业指导课、指导教育活动的有利条件,开阔知识视野,丰富头脑,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
(3)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要认真做好职业指导工作者考核和职称评定工作,这是调动积极性重要措施和政策。学校应根据校情制定完善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在晋升职务、评定职称、深造等方面应与其它教师同等对待,不断推进稳定就业指导工作者队伍。
2.4重视学生在职业指导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作为职业指导的主体,具有内在的推动作用,如果学生的个性和主体作用被弱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被抑制,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将会受到严重的限制。因此,学校的职业指导必须围绕学生需求进行,这就要求职业指导不能采用适用所有人的统一模式,它必须是建立在对人的个性心理和职业特点进行了科学分析基础上,对学生整个人生的职业活动的规划和设计,针对学生的职业兴趣、择业意愿有的放矢,选择职业指导内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及职业适应能力,达成职业指导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程社明.你的职业―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89.
[2]刘虹.对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培训,2004(3).
[3]周蕖.中外职业技术教育比较[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总结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实效性
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各高校进一步更新就业工作思路,逐渐实现由单纯注重“就业率”,向狠抓“就业力”带动“就业率”转变;在就业指导方面,也由求职前应急性举办应聘技巧培训的“产品包装式”,向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内容并贯穿全过程的“产品设计式”转变。职业生涯规划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及其职业发展的现实意义,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然而,笔者调查发现,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实效性不强问题还比较突出。
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调查中发现,有52.3%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步骤、方法模糊不清。对老师布置的生涯规划任务,照抄照搬网络上现成的东西,或随意拼凑,敷衍了事,不做深入的思考,规划设计书缺乏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这部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是:对前途迷茫,进取心不强,学习热情不高,行为较散漫,热衷于恋爱,迷恋于网络,生活上讲求攀比和享受,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较差。这不仅影响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也制约学校整个学风建设。
职业发展目标过高,过于理想化。合适的职业目标,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才具指导意义和激励作用。但许多学生在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时,看不到生涯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对就业形势,以及对必要的主客观条件支撑下的职业生涯发展的各个阶段性目标,不做科学的分析,造成中、长期规划目标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
职业测评软件落后,测评不科学。职业测评软件是学生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前,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倾向、价值观、性格特质等进行测评的必要工具。目前,许多学校都购买了职业测评软件,但是有的学校购买的是质次价廉的低档次测评软件,即使一些学校购买了国内知名的品牌软件,由于购买较早,没有及时投入一定的财力进行升级换代,软件相对落后,影响测评效果;另外,对职业测评结果理解、使用的非科学性,也是职业生涯规划实效性不强的表现之一。
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更缺少大师。目前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在数量上不成问题,但普遍缺少职业指导的专职教师,更缺乏职业指导的大师。现有的职业指导队伍中,大部分来自闲置的基础课教师,或其他行政人员转岗而来,或来自做学生工作的教师或辅导员,且多是兼职。由于自身就业工作实践经验不多,职业经验不足,又缺乏职业指导知识的正规培训,因此,不具备较强的专业化指导技能,职业指导的效果较差。
职业指导的方式方法简单,缺乏吸引力。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均属于经验课程(主要是直接经验)。①调查发现,一些教师不了解职业指导课程的特殊性,教学中以传统式的理论灌输为主,教学方法单一,联系实际少,学生参与不多,课程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差,学生逐渐丧失对职业指导课的兴趣。
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效性不强的成因分析
从学生层面分析。一方面,大学生自身素质的特殊性制约着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有效开展。有许多学生在心理和思想上成熟较晚,对自己的未来关注不够,目标模糊;还有的学生不愿意受“生涯规划”的束缚,向往和追求“自由”、“宽松”大学生活;一些同学即便有了较好的生涯设计,也不能落实到行动中去,生涯设计成为“镜中花”、“水中月”。另一方面,学生(包括家长)传统就业观导致职业期望过高。一些学生和家长对“面向市场,双向选择”的新就业制度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认识不足,危机意识不强,就业观念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把就业目标锁定在行政事业单位、大型国企上;在就业地域方面,习惯定位在东部城市、发达城市、大城市。加上受“官本位”和“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导致了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期望值过高,过于理想化。
另外,由于就业中的不正之风存在,部分学生认为能否找到理想工作,完全由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决定,与个人素质和职业生涯设计无关,从而忽略职业生涯设计。
从学校教育层面分析。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行业,起步较晚,各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仅仅是近几年的事情。在对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重视程度、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与指导的方法、途径等方面大多处在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需不断拓展和实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工作的力度和深度不够,也是导致工作实效性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实效性不强的对策
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首先,强化学生就业的危机意识和发展意识。学校在对大一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第一课或者说极其重要的一课,就是让同学们认清当今总体上严峻的就业形势,认清市场经济条件下“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真正内涵,更新就业择业观念,树立忧患意识,强化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进而才能深层强化学生的自我生涯规划意识。其次,要大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学校应该利用课堂、专题讲座以及校报、橱窗、广播、校园网等各种途径和媒介,广泛宣讲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确只有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才能确立科学的人生目标,获得成功的职业发展。
培养学生大众化就业观。首先,要摒弃教师、家长和学生心中根深蒂固的“精英化择业观”,实现“精英化择业观”向“大众化就业观”的根本转变,②引导学生从“天之骄子”走向“普通劳动者”;其次,要用现实的就业形势教育学生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当然,学生大众化就业观是个长期培养、逐渐形成的过程,为此需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付出耐心、细心和恒心。
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第一,要把好“入口”关。选拔有高尚职业道德、有丰富职业经历和就业工作实践经验、有一定的学生教育管理经验和心理学基础的教师做职业指导工作。第二,把职业指导教师培训纳入到年度学校整体教师培训计划。每年拿出必要的资金,选派一定数量的职业指导教师外出参加业务培训。第三,有效发挥就业指导教研室的作用。有计划组织开展教师业务培训、经验交流活动。第四,开展职业指导教学科研活动。鼓励每一位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总结实践经验,积累教学案例,撰写科研论文,参与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突出实践性,提高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是集理论课、实践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尽管教师的经历、能力和素质都不一样,但是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有其遵循的一般规律:在知识运用上,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注意搜集、积累他人事业发展的间接经验,总结提炼已辅导过学生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更要善于利用自己人生经历中亲身感悟的直接经验,对学生进行体验性、经验性指导;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课堂游戏等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这一接受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课程吸引力和教学效果;在教学能力提高上,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毕业生双选会、毕业生质量调查、市场需求调研等“实战”性工作环节,不断积累职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此外,就业主管部门应经常提炼学生在生涯规划和求职择业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从事就业市场开发、调研等实践工作的教师与从事职业指导课教学工作的教师联合进行教研活动,以丰富职业指导课教师实践经验。
规范开展职业测评,科学使用测评结果。利用科学的职业测评软件系统对学生进行职业测评,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手段。因此学校应不惜财力,保证测评系统的先进性、科学性。但是,任何一种先进的测评系统,都是相对真理,都是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的;其测评结果也不是可以教条化生搬硬套的灵丹妙药。工作中,要避免过分依赖和迷信测评结果,片面夸大测评结果的作用。
目前,大学生“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③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给高校毕业生带来的就业压力依然存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适应当今就业形势,高校应该承担起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责任。只要各高校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开展,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抓住高校学生的特点,把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特殊规律,一定能开辟高校积极、务实、高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新局面。(作者单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注释
①王建农:“职业生涯规划――不需要教科书的课程”,《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年第13期,第4~5页。
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总结范文3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将个人发展与组织的发展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为实现该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一、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认识不足
虽然一些高校在逐步重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但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还没有成为支持学校教学改革的教育理念。本人调查了十多个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情况,一些高校不重视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特别是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还没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据相关人士的调查资料显示,在学生回答“学校是否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举办职业规划讲座”时,13.68%的学生回答有,49.47%的学生回答无专门的课程但偶尔有讲座,还有36.84%的学生回答什么都没有。学生在回答“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主要从什么地方获得”时,回答从网络上获得的占51.3%,通过讲座获得的占34.26%,从课堂上获得的仅为9.26%,还有15.74%的学生是靠自己的经验知识进行职业规划。调查结果反映出目前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认识不足,有待加强与普及。
(二)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师资
目前,高校缺乏专门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化师资。一些高校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职业规划授课教师多是学生工作人员,他们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力不从心,直接影响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实际效果。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缺乏科学性
多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模糊,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导致大学生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缺乏科学性。目前,有的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缺乏有效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没有客观地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存在自我评价过高、就业目标定位过高,于注重自我设计,忽视社会实际需求与人才成长的规律,制定职业规划急于求成、盲目从众,导致步入职业生涯规划的误区。
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措施
(一)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
高校要大力宣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通过宣传促使领导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大各项投入,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通过宣传让全校教师都知道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与自己的本职工作密切相关,促使他们在日常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体现“教育为学生职业发展服务”的理念、渗透职业规划教育思想。通过大力宣传,让学生深刻认识做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对一生职业选择、职业发展、实现梦想的作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逐步制订出适合自身特点、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建设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
开展富有成效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育学、人力资源、经济学、咨询学、心理学等知识,因此,学校应对职业规划指导人员进行系统的职业资格培训,使其掌握职业规划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职业指导教师的专职工作能力,逐步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同时,高校可以通过引进专业人士来强化师资队伍,如引进从事心理学、职业指导研究的相关人员,发挥他们的专项工作能力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强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
依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科学、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尤为重要。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体系建设和课程设置需要充分体现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实践性等特点,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列入培养方案,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必修课教学范围,保证足够的教学课时。创造条件适时开展实践活动课、模拟实战课、文化素质课程等课。高校还应该与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职业规划教育的效果。
(四)开发职业规划系统工具、开展个性化职业规划咨询
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科学性需要高校研发或引进专业化的职业测评工具,职业测评具有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可以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提供相对客观的评定和参考性建议,但并不能完全反映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在职业指导实践中,职业测评只是基本依据之一,这就需要教师开展职业规划咨询,用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帮助学生准确定位、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五)积极推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社会化
高校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化,首先是校企合作、建立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学生通过实习基地将在校所接受的职业指导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从中更加了解市场、了解社会、了解自身条件,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目标定位是否准确,以便今后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高校借助实习就业基地可以设计出理论联系实际、符合市场与学生需求的职业指导教育课程。其次是高校聘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人士做兼职教师,为大学生了解企业、接触业内人士提供方便。第三是学校加强与人才市场、社会职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合作,充分挖掘、利用社会资源,勇于探索职业指导的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对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总结范文4
关键词 综合性大学 职业指导 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Vocational Guidance in Discussion on How to Achieve
Better Quality in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CHEN Shuo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Hebei 066004)
Abstract Vocational guidance in 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popular in various forms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for example, i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guidan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career guidance poor quality reasons, and proposed to achieve a higher quality of vocational guidance measure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higher quality vocational guidance, provide a reference poin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vocational guidance; high quality
高等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近年来成为高校的一项系统工程,而备受关注。各高校普遍通过设置职业指导服务机构,开展职业指导工作,虽然职业指导工作得到了重视,但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做好职业指导、如何高质量地完成职业指导这项工作就成为现阶段各高校深入讨论、研究的议题之一。综合性大学涉及的专业多,学生就业面广,职业指导工作任务重、难度大,而在我国综合性大学较多,讨论综合性大学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具有普遍性和针对性。
1 提高职业指导质量的意义
就业影响到社会和谐与稳定,影响到国民生计。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高等学校教育普遍化进度加快,每年高校毕业生以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问题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我国的就业制度正从“包分配”的就业方式向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过渡,在校大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方式带来的改变,表现为就业能力不足、职业意识薄弱,求职方法、技巧欠缺,择业期望值的过高或过低,带来对就业前景存在的渺茫或恐惧的心理等,成为大学生就业时比较普遍的现象,这就需要加大高校职业指导力度,提高职业指导的质量。综合性大学学生人数多、涉及到的专业多,这就增加了职业指导的难度。因此,综合性大学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综合性大学学生的就业率、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正确、合理选择职业的数量;有利于用人单位更好地招到合适、理想的人才,从而使人力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有利于国家、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2 综合性大学职业指导质量欠佳的原因
2.1 职业指导形式化
第一,混淆就业指导与职业指导的概念。职业指导的本质是为求职者(这里指大学生)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的过程。就业指导是职业指导的起步阶段,而多数学校的职业指导正处在就业指导阶段这个起步阶段,把就业指导等同于职业指导,殊不知职业指导包含职业的培养、职业测评以及职业选择培养等更丰富的内容,使得职业指导形式化,职业指导的质量不高。
第二,职业指导内容缺乏针对性。众所周知,综合性大学是指学科比较齐全,文、理、工、商、法皆有,学科门类齐全,办学规模宏大,科研实力强劲的大学。这种大学的特点学科专业较多、涵盖范围广、就业涉及行业多,但是现阶段综合性大学职业指导理论研究不深,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普遍适用性较高,很少有针对学生所学学科专业的特点以及本学科专业学生的特点做具有职业倾向性的职业指导,职业指导流于表面,没有针对性,学生兴趣不浓,导致学生对于就业观念、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职业能力培养没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导致职业指导质量不高。
2.2 职业指导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职业指导队伍主要是由学校职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人员、辅导员以及职业指导课教师组成。经调查,首先是指学校职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在人员招聘上只按照一般行政人员标准招聘,很多都没有一定的学科背景,也没有考取过相关的职业证书,入职标准不高;职业指导人员工作中大多忙于处理如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就业协议书的签订、办理违约、改派手续等事务性工作,无暇顾及职业指导的具体工作,造成职业指导专业化程度不高。其次,从事一线职业指导工作的主要是辅导员,辅导员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事务性工作,很少有职业指导的经历和经验,学校职业指导机构的不健全,使得辅导员也缺乏系统、专业的相关培训。最后,从事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职业指导课程的老师一般都是由其他教师兼任,授课内容理论多,实践少,对不同学科专业的行业发展情况了解较少,缺乏专业性。
2.3 创业教育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发展较慢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上找到了一条出路,但从现状而言,创业教育在理论讲述上较多,在实际的支持、帮助上显得力不从心,创业教育以及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有待完善。
3 综合性大学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的对策
从上述质量不高的原因来看,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提高职业指导质量的对策,为综合性大学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提供一些参考:
3.1 指导内容上,构建丰富的职业指导体系
目前的职业指导在指导内容上主要以“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以及毕业前的就业讲座为主,所以要丰富原有的指导内容,增加新的有效的指导内容。如,职业指导课程可按职业生涯管理、自主创业、职业能力拓展等分类教学;职业指导讲座也可按职业选择、职业兴趣、职业前景分析等内容,这样精细划分后更有针对性。职业指导课程应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增加学生对本学科专业实际能力的培养,如与企业共建职业指导实习基地等,在指导内容上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3.2 指导机构上,建立完善的学院二级职业指导体系
综合性大学的职业指导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更应该建立完备的职业指导机构体系,即主要对学院职业指导机构进行完善,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熟练,工作能力强,团结进取,充满活力的专兼职就业指导队伍,实现这支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职人员队伍结构上划分为以下四类:(1)专门从事职业指导研究和咨询工作的辅导人员;(2)专门从事开发大学生人才供需市场的公关人员;(3)专门从事人才、政策和信息系统的管理和人员;(4)专门从事就业安置工作的管理人员。使各类人员的工作蕴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从指导机构上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3.3 指导模式上,实行四年全程化的职业指导
只局限于大四阶段进行的一系列动员会和指导讲座只能称之为就业指导,做好职业指导一定要贯穿到大学四年教育的全过程。对于大一阶段的学生,主要是要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了解自身特点、兴趣爱好以及本学科专业、发展前景的了解;大二阶段指导重点帮助学生制定行动计划以及职业生涯决策;大三阶段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拓展,参加、观摩招聘会;大四阶段进行职业选择,通过自办模拟招聘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在求职技能、面试技巧、求职心理调适等方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给自己准确定位。在指导模式上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3.4 建立健全的职业指导成效考核评价体系
好的职业指导需要一套完备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其进行定期评价,能够发现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进行更高质量上的职业指导。因此,建立客观、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用科学、实用的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系统评价就尤为重要。可选取在校生、学校、用人单位三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面的可量化的二级指标,可通过调查问卷、经验总结法、对比法选出对每个一级指标具有重要影响、可量化的二级指标,定期对职业指导取得的成效进行评价,找出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修正和改进,提高职业指导的质量,最终达到学生就业满意的效果。每项指标不是固定不变的,可根据学校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改,使此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反映的问题更客观、更实用。
综上所述,在综合性大学提高职业指导的质量,让学生不仅当时满意,还能达到就业之后的满意,减少违约、毁约率,是一项长期、复杂又具有专业性、系统性的工作,要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就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参考文献
[1] 李向明.高校职业指导系统的构建以及实现途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0(4).
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总结范文5
关键词:职业指导;开展;思考
一、开展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巨增的就业人数,要求加强职业指导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近年来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得到了快速增加,近年来每年至少以60万的速度增加,每年增长的幅度也至少在12%以上,至2008年全国毕业生总数已达到559万。快速增长的毕业生就业人数,给社会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势必高度重视。
(二)高未及时就业人数,要求重视职业指导
近年来,因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快速增加,导致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未能很好地跟上这一“节奏”。使得近年来未及时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据统计我国2007年未及时就业的大学生达144万且近年来呈不断增长态势。为了缓解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重视在高校学生当中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三)较低的就业满意度,要求开展职业指导
当前,尽管有一部分毕业生已走向工作岗位,但和自己的初衷不相吻合。有的是现有工作和自己专业不对口,有的是选择的岗位不是自己所感兴趣的,有的是当前所在的企业并不是自己真正想去的……很多同学都是在不能正确评估自己与当前职业的情况下或为了达到先就业后择业的目的而所采取的权宜之计。为让高校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爱好、志向有个明确的认识,在职业选择时能给自己定好位、作出正确选择,就必须对他们开展职业指导及就业教育。
二、职业指导开展的原则
(一)坚持正确育人原则
通过职业指导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学会职业生涯规划、掌握就业技巧等的最终目的仅仅是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规划美好的人生,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目的。因此,要改变以往单纯的为学生就业而教育的职业指导方式,力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不断改善知识结构,提升技能水平,充分挖掘自身潜能,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二)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在高校,职业指导体现以人为本,就是要在职业指导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来制订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独立地计划、选择和决定自己前途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并朝正确的人生定位方向发展。
(三)坚持系统性原则
职业指导作为一门普通学科来说也要遵守各学科的共有规律,单从就业领域来也说有其特殊性。因此,要用系统的眼光来看待职业指导的开展。一是职业指导不是单独针对毕业生而应面向所有在校学生,各年级学生侧重点不同;二是职业指导的开展并不仅仅是就业指导专职教师或专职工作人员的事,还需要包括高校其他部门或个人,甚至包括企业或家长等在内的共同参与,才能有效地发挥其独特作用。三是职业指导的开展也并不能只停留在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层次上,还应结合学生日常教育、个体教育等全方位展开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坚持实践性原则
职业指导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就业理论及政策,还要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就业技巧,因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应的求职择业技巧,开展相应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非常必要,也是取得成效的关键。
三、职业指导开展的有关建议
(一)领导重视,要全员参与职业指导是推进学生顺利就业、满意就业的重要“剂”,政府和高校有关领导要高度重视。一是在机构设置上必须健全;二是在人员安排和经费上给予重点扶持;三是在职业指导上要有具体措施。应把职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制定符合高校实际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和检查。
职业指导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全员化、全程化。只有领导重视,才能在学校达成全员化、全程化、规范化职业指导的共识与氛围。才能把职业指导溶入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具体工作中,并形成自觉行为,扎扎实实开展下去。
(二)内容合理,要安排适当
职业指导的系统性,不仅要向学生讲授就业形势和理论、求职择业技巧、权益保护等内容,以促进就业;还应向学生传授职业生涯规划技巧,帮助学生规划好大学生活,甚至整个人生发展。因此,职业指导内容应覆盖学生就业及职业发展各个方面,同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育教学规律等,来安排教学内容。一是新生入学教育应视为就业指导的开始,让新生一进校就对所学专业有所了解,并学会职业生涯规划方法。二是在二年级要安排以培养就业与创业能力和了解就业形势、政策与法规的教学内容为主。使学生围绕目标提高自身就业竞争能力,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满足市场需求。三是在毕业班应安排以掌握求职择业技巧和创业技巧、心理调适及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主的课程,使他们掌握各种求职择业技巧,并能积极应对各种能挫折。
(三)师资专业,要指导有力
1.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的配备。一是学校要抽调一批在学历、工作经验、职称等相对高或好的人员,组建一支专门从事学生职业指导的高素质、精干队伍,来全面指导学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二是为弥补专任教师对各专业认识的不足,帮助学生入校后就能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发展前景,以及为学生今后制定职业规划打好基础或弥补职业指导师资数量不足。需聘请部分专业教师(最好是系主任、学科带头人)、“两课”教师或辅导员作为兼职教师来开展职业指导;三是面对职业市场的不断变化,还要聘请社会招聘专家、企业人事部经理作为兼职教师来强化学生职业指导工作。
2.职业指导师资的培训。实行校内定期培训与外部学习相结合来进行。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职场的发展、新技术的运用,职业指导教师需不断更新观念和知识,才能更好地开展职业指导。对此,可对学校一些兼职教师(如专业教师、辅导员、“两课”教师)要定期培训或和学校专业职业指导人员一起到校外参加培训;二是定期选派部分职业指导教师到一些优秀学校学习成功经验、去就业市场现场开展调研,以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四)方式多样,要有针对性
在职业指导方式上除现有的课程教学外,还可结合以下方式来进行:一是建立并使用好网上职业指导方式;二是充分利用好学校各大媒体(如宣传栏、宣传资料、广播等)开展职业指导;三是可充分利用学校招聘会,搭建现场职业指导平台。让学生深入角色,在自身体会中接受教育。
在职业指导针对性上,一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群体指导和个体指导相结合;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在进行职业指导时,要尽量和日常的一些典型事例结合起来开展,甚至要渗透到招聘会、企业调查中进行;三是要设有专门的职业指导咨询室,并配备专业工作人员。
(五)教学新颖,要科研并进
1.职业课程教学应与其他类型教学方式紧密结合。一是要充分利用日常教学来开展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二是融合专业教学开展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三是针对特殊人群(如贫困学生、心理有缺陷、残疾生等)要结合个体个性来进行职业指导,效果会更好。
2.职业指导课程教学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是在学习过程中,应经常鼓励学生走向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深入调查研究,以了解社会职业、自身和学的专业;二是结合模拟面试或现场招聘,进行开展,使学生真正掌握有关就业知识和技巧;三是尽可能把身边的一些典型案例引用为教学材料来进行职业指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与科研尽管属于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但两者关系密切。前者主要是传授知识,后者是发展知识,是创造性的活动。理顺两者关系对我们加强职业指导教学和科研非常重要。一是我们开展科研,可及时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从而更好地进日常教学;二是通过教学我们可不断向学生传授就业和创业等相关新知识和技能,也可对科研成果进行检验,进一步激发教师进行科研的积极性。因此,要把科研与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紧密结合,相互渗透。
参考文献:
[1]吴增军.试论高校职业指导的原则、内容与策略[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17)30-31.
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实践经验
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作为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一项教育实践活动,对拓宽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就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迅猛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总结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实践中的相关经验,完善职业指导的技术与方法、推进职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是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职能部门及从业人员应该不断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实践经验概况
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扶持和就业需求的推进下,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演进历程从边缘到中心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其具体工作从点到面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就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实践总体上呈现出以下特点:
1.高职院校对职业指导重要性的认识趋于一致
随着教育部和各级政府对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提高就业工作质量等工作的重视,高职院校普遍对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认为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实施正确的人生规划的一个重要途径。且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和落实作为高校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力求使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掌握良好的求职择业方法和技巧,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一些高职院校还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就业指导共同奠定了思想上的基础,提供了政策上的保证。
2.高职院校建立了职业指导的专门机构
随着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职业指导在高职院校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和重视,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设置了职业指导机构,配备了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和硬件设施,这其中以就业指导处或就业指导中心居多。例如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在学生处下设了“就业指导办公室”,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等;职业指导部门还建立了就业信息网,能够更多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方面的系统理论、技巧和信息,例如广东城建职业学院的“就业与校企合作信息服务网”等;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推荐毕业生就业,充分利用人才市场,通过举办校园招聘会等形式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等。
3.相关职业指导课程在高职院校开设
高职院校有关职业指导相关课程已面向学生开设,一些高职院校为中高年级学生开展了就业指导的课程教学或讲座,并将《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列为必修课程,列入教学计划,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不能列为必修课的,也尽可能地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相关的选修课;还有一些高职院校不断地推进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实践》的职业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一些学校已深入到一年级新生中开设以“专业、职业与就业”为专题的系列讲座活动,帮助新生了解就业形势,弄清专业、职业与就业的关系,打好专业基础。
4.有关高职学生职业指导的研究相继展开
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其进行职业角色和职业技能教育,已经注意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例如编写关于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宣传册,指导手册、工具书等,以期达到职业指导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的目标。但应当承认,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对职业指导体系的研究还未能更加深入地探讨其中的规律性、根本性和系统性,还应逐步在实践中建构理论体系,用理论指导实践,进而在实践中推进和完善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
二、高职院校完善职业指导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职能有所不同,高职教育作为一种侧重培养学生具体职业素质及能力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更需要加强和完善现有的职业指导工作,为企业和社会输送合格人才。为此,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建议。
1.明确职业指导的内涵及其定位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指导是为了帮助学生从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要求出发,培养和提高自身职业素质,为走向社会和创造未来打好基础、积蓄力量,而提供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就业服务。当前,受社会环境和就业情况等因素的影响,毕业生的思想复杂,呈多元化趋势,这要求学校应该在不同阶段加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职业教育、道德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渗透在职业指导与服务中,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体现以生为本,实现全程指导,这样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才可以从静态转为动态,从学校本位观转向学生本位观,实现从依靠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自身的一元机制向整合各方资源的多元机制的转变。
2.构建丰富的职业指导内容体系
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和阶段特点安排教学模块、项目课程和相应的授课教师,从而建立起模块化、项目化的职业指导内容体系,推动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以笔者所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具体的职业指导内容体系由职业指导课程体系、职业指导专题讲座、职业指导基地和委员会、与职业指导相结合的专业教育四部分构成(见图1),以期构建丰富的职业指导内容体系,其中职业指导基地和委员会的建设和成立可以很好地解决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脱钩的问题,高职院校可以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培养学生,用人单位通过指导委员会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对学生的职业指导过程中来。
3.建立阶梯层进式的全程化职业指导模式
大学生职业选择观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教育、培养和积累,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因此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不能只体现在某个阶段,而应该是一个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结合的过程,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兼顾个人、行业和社会的需要,科学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在具体实践中,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生理、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目标培养模式,分年级、分阶段实施,形成以生为本的阶梯层进式的全程化职业指导体系(见表1),当然,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对学生个体而言可能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因此职业指导的各个阶段不能机械划分,而应体现其连贯性,这样学生才能在不同阶段围绕自己的职业发展接受相关的教育,从这种阶梯层进式的全程化职业指导模式中受益。
4.打造集体教学和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指导形式
职业指导采取的具体形式是为职业指导内容服务的,它对职业指导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阶梯层进式的全程化职业指导模式下,职业指导的方式有必要在原有共性化的主体方式上不断创新,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探索和形成新的职业指导形式。目前,除了多数高职院校采取的职业指导课程、讲座、报告等集体教学形式外,还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等,为学生提供诸如体验式就业培训、个性化就业咨询、专题性辅导、自主创业教育等个性化指导服务,以促进个体在职业生涯等方面和谐完美的发展,从而有效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一些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发动学院一级主动参与和配合,探索符合学生兴趣和社会需要的实践性职业指导形式,然后以点带面,逐步向全校推广,以促进职业指导的专业化、个性化。
5.建立和健全职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机构和队伍
专业化和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影响着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和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推进,而专门化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有效载体,关乎着高等教育职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因此健全职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机构和队伍很有必要。实践中,可以建立校级领导、就业指导部门和各二级学院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三级组织架构,实行校级、院级领导责任制以此明确就业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各院系、各部门及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和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而在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方面,可以进一步明确学校职业指导人员的责、权、利,对他们的基本素质提出明确的要求,建立健全学校职业指导人员的培训网络,多举措并重,以专职职业指导教师为主,聘请校外就业指导专家为辅,加快就业指导者的专业化发展,确保其精通业务、熟悉市场、善于服务。
总之,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具有教育过程的长效性和对象的全员性等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个学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充分认识毕业生在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就业形势等方面的特殊性,有的放矢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 朱启臻.职业指导理论与方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 顾雪英.大学生职业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 张毅芳.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6):20-23.
[4] 翟波.“全程化”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11,(11):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