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供应链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供应链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供应链管理

医疗供应链管理范文1

【关键词】供应链理论 医院 物资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不同医院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传统的人才和市场竞争方式正在逐渐转向设备和管理之间的竞争,医院的物资管理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在医院的物资管理中应用供应链理论,可以实现医院物资管理的一体化,提高医院的物资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的发展和进步。

一、物资管理中供应链应用的问题

随着供应链理论的广泛应用,医院在进行物资管理的过程中,也开始尝试应用供应链理论实现物资管理。但是,在医院的物资管理中,供应链理论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在医院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所以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医院加强管理。例如,医院的财务管理中,对资金的利用率比较低,只重视对货币资金的管理,忽略了物资管理的重要性。医院的物资供应部门在进行库存材料的采购的过程中,缺乏对实际材料消耗情况的调查,制定的采购计划不符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等。这种情况下的购置,很容易造成医院仓库中物资的大量积压。另外,一些医院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对资金的管理,却轻视了对物资的管理,导致医院的财务管理中出现账簿核算体系不健全和出入库手续不齐的现状。

(二)物品采购中的问题

物品采购是医院物资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对供应链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国的很多医院中,所用的医疗设备和一些高价耗材都是医院中的不同科室各自进行采购的。所以,采购价格的透明化达不到要求,容易出现暗箱操作的问题,导致采购成本较高。尤其是在某些医院里,通常在医疗采购的过程中,都是谁给的回扣最多就用谁家的东西,导致药品的药效和药品的质量都得不到充分的保障。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医疗事故,不仅给医院的声誉造成了损失,还会危及到病人的生命安全。

(三)设备管理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医院在物资管理的过程中,都设置了物资仓库和报废物资仓库。这些仓库都属于普通的仓库,主要用来进行医疗物质的储备和流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医疗设备水平不断的提高,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也非常快。替换之后的医疗设备主要是放置在仓库中,不能实现医疗设备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设备的管理过程中,维护和保养等工作不及时或者不到位的情况下,不仅会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还会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医院物资管理效果的实现。

二、解决供应链应用问题的有效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医院物资管理部门在实施对供应链理论的应用的时候,应该制定完善的计划,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物资管理作用的真正实现,才能提高医院的物资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的发展。例如,医院在物资管理中应用供应链理论的时候,应该建立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财务管理,保证医院供应链管理的规范化、选择合适的财务供应链采购管理方式等。

(一)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在医院的物资管理中应用供应链管理的一项基础特点,就是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在供应链网络上,不同方面的节点要互相协调,实现彼此之间的资金流、产品流和信息流,对供应链中的状态和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反映。在供应链性能评价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因素指标就是企业是否能够及时的掌握供应链中的准确信息。所以,医院的物资管理在应用供应链理论的时候,应该建立相对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且在系统中加入医院的器材管理和使用流程,全面的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

(二)加强财务管理

从整体的供应链管理角度来看,医院管理中的物资流和资金流以及医院医疗业务中的业务流,共同形成了信息流。在医院的经济运行过程中,每一个信息流都有自己的起点和归宿,在每一个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环节中,都会产生一定的业务,引起医院中的所有相关业务环节都产生连锁反应。同时,还会造成相应的财务变化。所以在医院的物资管理过程中,应该从财务的角度实现对医院供应链出入库环节的监管。这种方法也是医院物资管理的过程中,应用供应链理论的一种有效方式。这种方法的主要实施步骤是,先通过账实核对,然后时间对医院供应链中出入库管理的有效监督。

(三)财务供应链采购的管理方式

对于医院的物资采购部门来说,在进行医疗物资采购的时候,可以尝试应用财务供应链采购的管理方式实现。针对这项问题,医院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例如,某医院在应用供应链管理理论的过程中,为了适应信息共享的特点,在医院的管理过程中建立了新的计算机网络平台,编制了相关的应用管理软件,解决了医院供应链物质管理中存在的信息传递和数据采集中的问题,有利于实现采购信息的高速传递,满足了医疗物资的信息管理需要。而且,医院还可以建立采购计划,按照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实现了医院物资管理的供应链管理,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的发展。

三、总结

医院物资管理应用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医院的管理人员充分的了解供应链管理的特点,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制定完善的管理计划,实现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作用,才能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医疗供应链管理范文2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转变

供应链是相互间通过原材料、零部件、产品、技术、服务的厂家、供应商、零售商等构成的价值网络。所谓供应链管理,是指对包括从最初的原材料开始,经过若干环节直至最终使用者手中的全过程的货物的流动、转化和相关的信息流的整合,通过改善供应链关系来取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但供应链管理并非固定不变的,伴随着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信息系统基础的完善,战略管理思想的深化,供应链管理在其观念、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使得众多的中国企业成为全球供应链中的成员,中国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充分认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以便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作出明智的判断和选择。

从注重企业内部功能的协调到注重企业间资源的协调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中企业总是试图最大限度地协调企业内部资源,通过对企业内部现有的信息、物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和控制,从而增强产品竞争力。随着生产的社会化与专业化,企业逐渐认识到不能仅靠自身而必须联合行业中其他上下游企业,建立一条经济利益相连、业务关系紧密的行业供应链,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外伸企业、虚拟企业的出现使得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延伸和发展为面向全行业的产业链管理,管理的资源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了外部。把多个企业纳入一个整体的管理下实现协作经营和协调运作后,大大增强该供应链大市场环境中的整体优势,同时也使每个企业均可实现以最小的个别成本和转换成本来获得成本优势。企业集成从原来的内部业务流程重组上升到企业间的协作,这是一种更高级别的企业集成模式。这种模式不是固定的,可以是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的传统模式,也可能是生产商——零售商或是其他模式,模式的决定取决于如何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核心竞争力及取得最大的竞争优势。必须重点指出的是,除少数垄断性大公司外,大部分企业不可能拥有独一无二的供应链企业间合作模式,在相同模式下,竞争力仍然差别很大,关键在于必须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相同的企业价值观、战略思想、互相信任,有各自可利用的核心竞争优势等)以及对矛盾与冲突的及时协调。

供应链成本管理由注重有形成本到注重市场媒介成本

有形成本指在具体产品的供应中产生的成本包括制造、运输和储存成本。市场媒介成本指使供应能够在数量和种类上满足需求而产生的成本,包括设计、安全库存、减价、价格保护、销售退回、服务等等。在需求相对可预测的行业中,有形成本是主要的,在变化发展很快的行业和需求不能预测的行业中,市场媒介成本占了主要地位。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在上述两个方面都加强管理,但越来越多的企业越来越注重对市场媒介成本的管理,原因有:有形成本更容易被管理者看见;有形成本相对来讲更容易在行业内部得到统一;很多创新型的企业在创新初期往往只注重技术创新而忽略把产品推向市场的成本。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成本在企业产品成本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与产品相关的设计、销售、服务等引起的成本不断上升,其数额甚至超过生产成本,企业对市场媒介成本的关注正是对这一趋势的反映。

供应链管理从关注供应到关注需求

传统供应链中的主导者是制造商,但随着市场营销观念的深入人心,企业营销部门已把需求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关注需求要求企业致力于需求信息的获得和反馈,需求数据的取得应当尽可能在靠近消费的时间和地点,如在零售业中,消费点就是POS机扫描货物条形码的地方。医疗卫生业的消费点,不应是仓库而应是诊室或手术室,唯此才能获得真正的需求信息,并能够以此为据迅速调整供应的品种、质量、数量以更好的满足市场需要,降低“牛鞭效应”,在这里,需求预测的技术与水平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库存投资成本和客户服务水平。关注需求还要求企业必须加强需求管理,相应的需求管理工具(如价格政策)应与供应链管理很好结合起来,关注需求并不意味着企业无条件地满足市场需求,而是可以包括通过价格改变来刺激需求或改变需求,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刚问世不久尚无法预测其销量的高技术产品,这种方法被戴尔公司称为“卖你有的东西”。

供应链管理从信息保留到信息共享

随着企业竞争形态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信息保留已不再适应时代要求,信息流动、信息共享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供应链企业间信息共享仍存在一些障碍如部分企业内部的信息工作基础薄弱,数据不完整,信息安全问题、相关产品构架及互操作标准的欠完善等。但借助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沟通企业内外部信息联系,实现信息共享,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有力手段。在某种程度上说,信息共享的水平决定了供应链的竞争力水平。企业应切实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网上协同作业体系。此外,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虽然渐渐被人们遗忘,但它仍是供应链信息共享的一条重要途径,只有将传统的方式与现代技术相融合才能得到完整、有效的信息系统。

从“大量供应”到“大批量定制”式的供应

“大量供应”强调规模经济以降低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增加收入。“大批量定制”式供应强调满足众多不同顾客个性化需求,它适应了当今市场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变化趋势,在强调收入增长的同时,注重培养顾客忠诚,大批量定制方式最关键的是要能建成一个敏捷供应链系统,敏捷供应链系统的关键是贯穿供应链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及业务流的协调与同步化问题。供应链各环节的协调表现在订单管理,计划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供货管理、库存管理等各个方面,对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的整合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至于同步化方面,可以采取:尽量使零部件标准化;采用并行工程的产品开发过程;采取延迟差异化策略等措施来解决。

参考文献:

1.廖春良,程发新.《供应链企业间战略合作关系探讨》.经济管理,2002(24)

医疗供应链管理范文3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转变

供应链是相互间通过原材料、零部件、产品、技术、服务的厂家、供应商、零售商等构成的价值网络。所谓供应链管理,是指对包括从最初的原材料开始,经过若干环节直至最终使用者手中的全过程的货物的流动、转化和相关的信息流的整合,通过改善供应链关系来取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但供应链管理并非固定不变的,伴随着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信息系统基础的完善,战略管理思想的深化,供应链管理在其观念、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使得众多的中国企业成为全球供应链中的成员,中国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充分认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以便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作出明智的判断和选择。

从注重企业内部功能的协调到注重企业间资源的协调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中企业总是试图最大限度地协调企业内部资源,通过对企业内部现有的信息、物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和控制,从而增强产品竞争力。随着生产的社会化与专业化,企业逐渐认识到不能仅靠自身而必须联合行业中其他上下游企业,建立一条经济利益相连、业务关系紧密的行业供应链,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外伸企业、虚拟企业的出现使得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延伸和发展为面向全行业的产业链管理,管理的资源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了外部。把多个企业纳入一个整体的管理下实现协作经营和协调运作后,大大增强该供应链大市场环境中的整体优势,同时也使每个企业均可实现以最小的个别成本和转换成本来获得成本优势。企业集成从原来的内部业务流程重组上升到企业间的协作,这是一种更高级别的企业集成模式。这种模式不是固定的,可以是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的传统模式,也可能是生产商——零售商或是其他模式,模式的决定取决于如何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核心竞争力及取得最大的竞争优势。必须重点指出的是,除少数垄断性大公司外,大部分企业不可能拥有独一无二的供应链企业间合作模式,在相同模式下,竞争力仍然差别很大,关键在于必须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相同的企业价值观、战略思想、互相信任,有各自可利用的核心竞争优势等)以及对矛盾与冲突的及时协调。

供应链成本管理由注重有形成本到注重市场媒介成本

有形成本指在具体产品的供应中产生的成本包括制造、运输和储存成本。市场媒介成本指使供应能够在数量和种类上满足需求而产生的成本,包括设计、安全库存、减价、价格保护、销售退回、服务等等。在需求相对可预测的行业中,有形成本是主要的,在变化发展很快的行业和需求不能预测的行业中,市场媒介成本占了主要地位。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在上述两个方面都加强管理,但越来越多的企业越来越注重对市场媒介成本的管理,原因有:有形成本更容易被管理者看见;有形成本相对来讲更容易在行业内部得到统一;很多创新型的企业在创新初期往往只注重技术创新而忽略把产品推向市场的成本。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成本在企业产品成本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与产品相关的设计、销售、服务等引起的成本不断上升,其数额甚至超过生产成本,企业对市场媒介成本的关注正是对这一趋势的反映。供应链管理从关注供应到关注需求

传统供应链中的主导者是制造商,但随着市场营销观念的深入人心,企业营销部门已把需求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关注需求要求企业致力于需求信息的获得和反馈,需求数据的取得应当尽可能在靠近消费的时间和地点,如在零售业中,消费点就是POS机扫描货物条形码的地方。医疗卫生业的消费点,不应是仓库而应是诊室或手术室,唯此才能获得真正的需求信息,并能够以此为据迅速调整供应的品种、质量、数量以更好的满足市场需要,降低“牛鞭效应”,在这里,需求预测的技术与水平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库存投资成本和客户服务水平。关注需求还要求企业必须加强需求管理,相应的需求管理工具(如价格政策)应与供应链管理很好结合起来,关注需求并不意味着企业无条件地满足市场需求,而是可以包括通过价格改变来刺激需求或改变需求,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刚问世不久尚无法预测其销量的高技术产品,这种方法被戴尔公司称为“卖你有的东西”。

供应链管理从信息保留到信息共享

随着企业竞争形态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信息保留已不再适应时代要求,信息流动、信息共享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供应链企业间信息共享仍存在一些障碍如部分企业内部的信息工作基础薄弱,数据不完整,信息安全问题、相关产品构架及互操作标准的欠完善等。但借助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沟通企业内外部信息联系,实现信息共享,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有力手段。在某种程度上说,信息共享的水平决定了供应链的竞争力水平。企业应切实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网上协同作业体系。此外,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虽然渐渐被人们遗忘,但它仍是供应链信息共享的一条重要途径,只有将传统的方式与现代技术相融合才能得到完整、有效的信息系统。

医疗供应链管理范文4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供应链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物联网概述

1、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包括两层含义: 一方面,物联网以计算机互联网为核心和基础,实质上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延伸和扩展; 另一方面,物联网的用户端扩展和延伸到任何物品之间,构建了信息的交换和通信体系。由此,物联网可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 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所约定的协议,实现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的连接,建立信息交换和通信体系,从而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2、我国物联网应用及发展现状

物联网技术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其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城市、智能环保、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工业、智能农林业、智能教育等。物联网的存在,使我们生活周边的物品都有可能实现智能化,通过无线网络我们便可实现对这些智能物品的对话和控制,整个社会的运转效率将得以提高。

我国已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各地方政府也纷纷瞄准信息技术第三次浪潮的战略机遇,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并进行产业规划布局。我国目前在传感领域走在世界前列,起步较早,标准化和技术具有一定优势,但不是最领先的,也面临着一些难题需要克服,这主要有:高端技术缺乏,影响国际标准制定竞争;信息安全难以保障;污染及能耗影响严重等。

二、物联网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所起的作用

1、面向企业的物联网系统结构在对企业供应链管理作用分析前,应明确了解物联网系统结构。物联网的系统结构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基于RFID 的应用架构,电子标签将各种物体变为智能物件,通过将移动和非移动资产贴上标签,实现各种跟踪和管理。RFID 的应用架构的技术组成部分包括: EPC( 电子产品码) 标签、ALE 中间件、RFID 标签阅读器、EPCIS 信息服务系统、信息发现服务( 包括ONS 和PML) 。

2、基于传感网络应用的架构,传感网络应用架构,指无线传感网络( WSN) 、人体传感网( BSN) 、视觉传感网( VSN) 等传感网; 无线传感网络由一系列的无线传感器构成,这组无线传感器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对特定的周边环境状况的监控。无线传感网络中的任意一个节点都由无线收发器、一个微控制器和一个电源构成。

3、基于M2M 应用架构,M2M 理念和技术架构覆盖的范围就应用而言最为广泛,包含了EPCGlobal和无线传感网络的部分内容,也覆盖了有线和无线两种通信方式; M2M 也覆盖和拓展了工业信息化中传统的SCADA系统。由于M2M基于互联网等新技术,以标准化的体系为基础,它和传统的SCADA有所区别。

三、物联网技术对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物联网在企业供应链中的使用,能实现供应链系统管理人员准确追踪和定位处于任意供应链环节中的任意物品,实现了企业的透明供应链管理。物联网在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实现了供应链各环节的高度集成。

1、提高了管理效率

管理过程优化企业供应链的管理由“物一人一物”的模式转变为“物一物”模式,通过物与物的直接“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员工的依赖,实现了供应链管理过程的优化。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效率,同时也降低人工出错率,建立实时跟踪、监控的货物管理体系。

2、建立了信息共享体系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信息同步化和信息共享。一旦信息在整个供应链中同步,供应链上的参与者都能符合顾客需求的变动,进而形成同步运作。物联网技术对供应链中流动的物品跟踪,同时向所有参与者实时传送数据,减少了信息失真。快速的信息传输速度,致使参与企业能更及时、准确预测需求变化,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库存。

3、建立可视化的物流管理体系

供应链可视化以物联网为基础,为物联网络中的每一个“物品”贴上标签,标签里包含该物品的所有互用性信息,让任何一个人员通过信息系统能够追溯产品的成分、加工过程甚至是这些成分的来源。这种价值信息链通过互联网在企业内部信息共享和交换,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管理。另一方面,可靠的“物品”信息在企业外部共享时,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并帮助企业实施品牌化战略。

4、满足了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网络无缝化随着市场的发展,顾客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多,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企业则必须加快反应速度,保证敏捷的生产和柔性加工。但是这样的生产方式,容易增加管理成本。智能型的供应链网络通过增强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控制力,帮助企业确定物资采购路线、降低库存仓储成本和优化产品运输,实现供应链的业务流程再造。新的业务流程,使供应链网络衔接更加紧密。

四、物联网技术下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1、适应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物联网在企业供应链的持续应用和发展,供应链中的主体通过物联网的信息共享和传递,建立更为敏捷的企业生产和反应体系,提高供应链的可视性,以及供应链上信息的透明程度,从而有效利用相关资源,以较小的成本消耗,快速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建立与企业实际相符合的生产和管理一体化体系。

2、缩小供给库规模

企业供应链上的成员类型以及数量较多、较为复杂,从而也导致了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复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持续思考如何优化供应链成员从而降低供应链的复杂程度。物联网的利用能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供应信息的共享,实现供应链成员作业计划,从而实现了供应链的集成。物联网形式下,企业可实现对供应链上各企业的评估。同时选择符合企业要求的优秀企业,以统一的业绩标准,更好的管理企业供应链的各环节和体系,建立整体的企业供应链监控模式。

3、建立物联网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

企业在物联网的应用过程中,也可建立物联网的信息系统,从而建立高效的、反映敏捷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和模式。通过建立企业的自动化生产和运作体系,从而能实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及时发出补货信息,建立均衡的流水线运作体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柔性化生产。供应链的高度敏捷以及集成能不断降低企业的库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了资金的流转。

4、供应链管理与质量控制的智能化集成

供应链管理与企业管理中的多个环节联系密切,还应紧扣生产中的各环节,企业的生产过程将对产品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物联网落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充分利用后,企业可建立原材料、零部件、成品和半成品之间的识别和跟踪模式和体系。通过对企业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的智能化管理,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的控制和追踪,从而保证企业能提供出高品质的产品。

5、创建服务供应链

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的完善过程中,通常注重加大投入资本、采购、物流以及生产等流程上,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客户的满意度以及需求模式的变化。企业在面对变化着的客户需求模式时则可利用物联网,在建立了企业采购、物流以及生产等稳定的流程体系基础上,实现商品流动状况的实时监控,有效反映客户的需求变化,实施以产品为基础的增值服务,以良好的服务提高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力。

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的全面应用是未来供应链的发展趋势,是供应链管理智能化的体现。物联网的兴起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采用先进的物流网信息技术和决策支持技术,保证信息的畅通和共享的实施,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大大降低企业成本,同时提高服务质量。这正是供应链的价值发展趋势所在。

参考文献

[1] 徐涛.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0

医疗供应链管理范文5

关键词:生物制药;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供应链管理;生物技术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3)11-0127-05

Research on the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 Platform System of Biopharmaceutical Supply Chain

MENG Jiong, GUO Chunxia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S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Mianyang 621010)

Abstract: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basic idea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biologic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management, researches on the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 platform system of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supply chain. The result shows that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biological pharmacy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 platform based 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government can achieve the following goals: each related subject in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and reduce the risk, promoting information fast circulation and share,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drugs and medication safety.

Key words: biopharmaceutical;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 platfor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biologic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management

1 引言

生物制药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是一种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主体、面向行业、服务企业,对离散的社会服务资源起带动作用的公信度高、服务面广的服务性机构,其运作模式是基于公益与效益相结合的思路和生物制药产业的比较优势,政府引导、企业建设和运营,平台建设以整合区域内各类创新资源为目的,为“研发-生产-流通-使用”诸关键环节提供专业、便捷和高效的设备、技术、信息、知识与服务支持[1]。例如,美国的圣地亚哥、德国的莱茵三角、印度的海德拉巴、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江苏泰州等等[2]。

国外学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生物制药供应链进行了研究:首先,在生物制药供应链营运成本方面,Charles[3] 指出改善生物制药供应链运作模式可以降低其成本。其次,在生物制药供应链信息共享方面,Selcuk等 [4]指出构建生物制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再次,在生物制药供应链设计方面,Geetha Vaithyanathan[5]指出设计并优化生物制药供应链能减少药品进入市场的时间。国内杨

舒杰和黄小勇 [6]对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一体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生物制药供应链运营成本、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以及供应链设计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国内学者仅对生物制药供应链作了初步探讨。本文将对生物制药供应链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体系这一跨学科的战略性问题进行研究。

2 生物制药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由欧美发达国家生物制药供应链管理的成功实践经验可知,将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依托高质量的业务流程和数据模型设计,可以构建一种基于流程优化的、以实现跨子系统信息集成的可视化公共服务管理平台[7]。在实践中,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发并运营了成熟的生物制药供应链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例如:美国的“GHX”平台、德国的“PHONENIX”平台、意大利的“DAFNE”平台[7];在国内,兰州华烨也正在从事这方面的开发实践。这些案例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是构建生物制药供应链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体系的前提。通过总结上述案例的实践经验,本文构建了生物制药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如图1所示。该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如下:

(1)信息技术采用方面。采用“Internet/Intranet”网络技术,使得生物制药供应链的信息共享和传递更智能、高效和快捷;采用“云计算”技术使得该管理信息系统具有高度可靠、超大规模和虚拟化等特征;采用“GPS、GIS和呼叫中心”等先进的跟踪技术便于管理者能够对产品进行监测。

(2)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面。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使得生物制药供应链各子系统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对接集成在一起使用(同理,各子系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模块)。考虑到生物制药供应链集成系统(各子系统)未来的发展,为整个生物制药供应链集成系统(各子系统)未来的扩充留有设计余地和数据接口。

(3)数据库技术设计方面。采用数据仓库技术以实现对生物制药供应链内外部业务处理的全面管理,并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进行分析和诊断。用户可以事先设定使用系统中的配置和管理方法。

(4)信息共享方面。生物制药供应链集成系统(各子系统)管理者的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可以直接下达给相关的各子系统(各子系统内部各管理模块),而各子系统(各子系统内部各管理模块)的具体计划执行情况和业务状况也可以通过汇总直接传递给供应链系统(各子系统)管理者,从而可以确保实现信息交换的准确与快速。

应当指出,为便于各子系统对接集成,应统一设计生物制药供应链的管理信息系统。

3 生物制药供应链公共服务管理平台

本部分将分别构建“研发子系统”、“生产子系统”、“流通子系统”和“使用子系统”的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并介绍其基本功能。

3.1 研发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

生物制药研发子系统涵盖了基础研究、初期发现、实验室研究与中试发展、临床前、临床实验、政府审批、正式生产、营销推广等阶段 [8]。研发对于生物制药行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但落后的研发管理体制约束了生物制药行业的新药研发创新能力,这主要体现在:首先,生物技术新药上市前审批制度相当繁琐,生物药品的质量必须达到严苛的强制性安全标准才能通过政府审批获准上市;其次,生物技术新药的研发周期长,开发一种新的生物药品一般的时间跨度为15年左右;再次,生物药品研发成本高,制药公司需要耗资数亿美元以上的研发成本,一种生物技术新药才能面市;最后,生物技术新药研发风险大,生物药品在进入人体试验前,需要投入数亿美元,而如果投入巨资研发的生物技术新药的质量(安全性能)不能达到标准,就会给生物制药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破产 [9]。这些问题决定了生物制药从研发到商业推广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因此,为了改进生物制药供应链研发子系统运营管理的缺陷,国内外很多生物制药集聚区建设并运营了生物制药研发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例如:美国的圣地亚哥、德国的莱茵三角、印度的海德拉巴、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江苏泰州及四川成都的生物医药集群[1, 2]。通过对这些生物制药研发公共服务管理平台运营模式的实践经验总结,本文构建了以管理信息系统为支撑的生物制药供应链研发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如图2所示。该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1)资源条件保障公共服务管理。资源条件保障公共服务管理以整合集成相关资源条件、提升新药研发竞争力、降低新药研发成本和创业风险为目标,提供创业孵化、知识产权转化及合同研究(CRO)与合同委托加工(CMO)等公共服务管理,从而实现为政府整合配置资源提供决策依据、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推动生物制药的创新开发、满足中小生物制药企业研发的阶段性需求、加速生物技术新药孵化和产业化以及推进高科技生物制药项目的申报和产业化等功能。

(2)仪器共享公共服务管理。仪器共享公共服务管理以优化仪器配置、开放共享仪器、提高仪器使用效率为目标,在对仪器进行分类、确定仪器共享服务的领域、制定仪器共享服务流程的基础上提供生物仪器共享、制剂仪器共享和分析仪器共享等公共服务管理,从而实现为生物药品的研究、开发以及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低成本、优质和高效的仪器设施服务功能。

(3)技术公共服务管理。技术公共服务管理以降低生物制药企业的早期研发投入和克服技术障碍为目标,提供大小分子新药研发、产品中试、专业技术咨询以及技术培训等公共服务管理,从而实现利用智力和知识资源解决生物制药企业在生物药品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促进生物制药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的功能。

(4)管理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管理。管理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管理以缩短研发周期和药品面市的时间、降低研发投入、改善审批制度、降低研发费用、降低项目的淘汰率、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风险、确保药品质量(安全性能)为目标,为以“大学-专家型企业-核心企业”为核心的生物制药供应链研发子系统提供企业与社会的协作和风险分担、动态的项目筛选及渐进式的许可等管理决策咨询服务,从而促进一种以知识创造接力为主线、以知识产权接力为载体、集成多个具有显著互补性的接力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5)金融、财政与监管公共服务管理。金融、

财政与监管公共服务管理以确保生物制药供应链研发子系统的正确运营为目标,为生物制药研发企业主体提供融资、争取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以及政府审批等公共服务,从而促进形成一种以金融接力为支撑、以政府财政支持接力为保障、以政府监管和审批接力为标准的资金和政策保障模式。

3.2 生产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

生物制药行业的生产领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企业生产运作不规范、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订单处理和合同签订流程不科学、资金结算流程不合理、信息不能及时共享、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同、产品规格重复、员工知识和技术缺乏、药品安全不达标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生物制药生产企业运营效率低下、竞争力不强。因此,构建生物制药供应链生产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是未来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实实践中,全球知名的咨询服务企业——美国埃森哲就帮助全球14家知名制药企业成功实现ERP管理流程、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网环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网环GMP/ERP系统、江苏省泰州市中国医药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兴达生物制药公司对其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等为我们提供较好的案例。在总结并借鉴这些案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开发了以管理信息系统为支撑的生物制药供应链生产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如图3所示。接下来,刻画该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

(1)药品生产规范(GMP)公共服务管理。GMP公共服务管理以确保药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性能)为目标,将GMP融入生物制药企业资源计划(ERP)方案,实现GMP对原材料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及车间管理等过程的实时监控,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交叉污染、混淆以及差错等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注册要求和预定用途的生物药品。

(2)生产运作管理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管理以确保生物药品生产企业灵活、准时、敏捷、优质、清洁及高效地生产出合格的生物药品和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为目标,为生物制药供应链生产子系统提供战略制定与实施、生产运作系统设计及物料需求计划(MRP)及物料清单(BOM)等管理决策咨询服务,从而帮助生物药品生产企业完成围绕最终目标来

进行流程再造、实现信息共享、在实际工作中融入信息处理、整合地域上分散的资源、改造不合理的工序流程等多项决策。

(3)基础业务公共服务管理。基础业务公共服务管理以确保生物制药供应链生产子系统高效、正确地运营为目标,为生物制药供应链生产子系统提

供合同签订、订单处理及资金结算等多项基础管理服务。这些管理模块能够帮助生产子系统完成员工技能培训和考核、生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生产外包服务、高效签订合同和处理订单、政府对药品安全的监管等任务。

3.3 流通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

在传统的物流方面,生物制药行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第一,目前生物制药物流尚未实现集“采购-生产-销售-使用”于一体的完整供应链物流管理;第二,大量中小型生物制药企业自身尚不具备承担物流的能力,且企业之间不能达到降低成本和整合资源的目的;第三,生物制药行业尚缺乏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10]。在传统的分销体系方面,主要存在两大问题:第一,多级分销体系提高了物流成本和药品价格;第二,药品流通环节层层加价,给医生高额回扣。例如,国内曝光的芦荟片经过多个流通环节之后,由15.5元的出厂价格变成213元的零售价格。幸运的是,药品流通公共服务平台的出现对传统生物药品的分销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美国的GXS公司开发的“GHX”平台应用于三大医药分销企业,美国80%的药品和器械在“GHX”平台上流通;在德国,85%的处方药被“PHONENIX” 平台掌握;在意大利,90%的处方药被“DAFNE”平台掌握;南京三宝科技和南京医药合资搭建的医药物流平台可以降50%的成本[7]。通过总结这些案例的实践经验,本文构建了生物制药供应链流通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如图4所示。该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

(1)药品流通规范(GCP)公共服务管理。药品流通规范(GCP)公共服务管理以规范药品流通企业经营行为、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

完善安全用药和方便购药的市场体系为目标,将药品流通管理规范(GCP)融入药品流通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实现对药品批发企业物流服务、零售药店经营服务及药品流通企业诚信经营等环节进行评估和监管。

(2)基于电子商务的专业化第三方物流公共服务管理。基于电子商务的专业化第三方物流公共服务管理以信息共享更高效、信息传递更快捷、物流管理过程更“智能”、货源信息和车源信息更真实有效、药品分销更高效、药品流通成本更低廉为目标,提供仓储运输、物流信息及订单处理等公共服务,从而集成医药生产企业成本信息、药品价格信息以及医院处方信息、连接制药企业和终端。

(3)基础业务公共服务管理。基础业务公共服务管理是以生物制药流通子系统的高效运营为目标,提供金融支撑、专家决策支持及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具有为实现生物制药流通子系统的高效运营提供技术支撑、资金支撑、管理支撑、智力支持以及政府监管支撑的功能。

3.4 使用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

生物药品在使用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首先,患者缺乏药品知识,在使用药品时会出现误用和滥用等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其次,不少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不规范;最后,假冒伪劣药物的流通使用。这些问题决定了构建生物制药供应链使用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的必要性。在这方面,由九州通医药集团与京东商城共同投资设立的京东好药师网、以及宁波医疗咨询公共服务平台等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案例。在总结这些案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以管理信息系统为支撑的生物制药供应链使用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如图5所示。刻画该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

(1)药品使用规范(GUP)公共服务管理。药品使用规范(GUP)公共服务管理以提升药品安全保障能力,降低药品使用风险,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为目标,将药品使用规范(GUP)融入药品使用的各环节之中,实现对药品管理机构、人员职责及合理用药等环节的评估和监管。

(2)患者交互公共服务管理。患者交互公共服务管理是为生物制药供应链各节点行为主体和患者提供可靠、实时和高效的信息交互为目标,提供专家决策咨询、健康教育及药品和医疗服务再设计等服务,从而运用新的“患者交互界面”技术使生物制药供应链各节点主体贴近患者。这些新技术产生的信息将帮助患者更有效地管理自身的健康,并且使医疗服务提供商得以实时监测患者服用药物的反应。

(3)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管理。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管理以通过构建分散的社区护理人员网络来提供护理服务的模式为目标,提供医疗服务交付的数字化、健康记录及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等服务。

(4)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管理。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管理包含了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及人力资源等多个管理模块,这些管理模块能够完成政府对产品安全和价格的监管、社会对药品安全和价格的监督、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养、医务人员的技能培训等任务,以实现政府和社会大众在药品使用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推动、监督和服务作用,从而能够完善药品监督机制,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4 结束语

本文对生物制药供应链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体系进行了研究。首先,识别了生物制药供应链各子系统运营的现存问题;其次,在总结大量现实案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生物制药供应链各子系统的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最后,刻画生物制药供应链各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研究表明:在政府的引导下构建和运营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可以实现生物制药供应链各关联主体协同、整合资源和降低风险、降低运营成本、缩短药品面市的时间、促进信息的快速流通和彼此共享以及确保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等目标。

研究成果对于生物制药供应链的高效运营、政府的监管和服务、患者权益保障等方面有重要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卫国.我国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现状和未来建设的若干建议[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 2009,3(3):68-72.

[2]吴晓隽,高汝熹.生物医药创新集群的结构特征和运行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8):61-66.

[3]Charles D Brennan.Integrating the Healthcare Supply Chain[J]. Healthcare Financial Management, l998(1): 31-34.

[4]Selcuk S, Ereng uc N C. Simpson, Asoo J. Vakharia. Integrated Production/Distribution Planning Insupply Chains: An Invited Review[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9(2):219-236.

[5]Geetha Vaithyanathan. Pharmaceutical Supply Chain Dynamics[R]. White Paper, 2011.

[6]杨舒杰,黄小勇.我国医药行业实施供应链一体化的探讨[J].中国药业,2005(1):18-19.

[7]张莉.可视化公共平台:医药界供应链“节能器”[N].医药经济报,2007年10月31日(第1版).

[8]李天柱,银路,石忠国等.生物制药创新中的专家型公司与核心公司研究—兼论我国生物制药区域产业创新平台建设[J].中国软科学,2011(11):108-116.

[9]李天柱,银路,程跃.生物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网络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3):1-8.

[10]孟炯,郭春霞. 基于SCM的生物制药公共物流平台运营模式[J].软科学, 2012(6):88-91.

收稿日期:2013-05-13

医疗供应链管理范文6

利丰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把供应链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令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流程,包括上述的工作流程、实物流程、资金流程和信息流程,均有效地操作。”利丰研究中心在《供应链管理:利丰集团的实践经验》中指出:“从各种不同的论述和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以下三个方面:(1)供应链由客户(或消费者)需求开始,贯通从产品设计,到原材料供应、生产、批发、零售等过程,中间或经过运输和仓储,把产品送到最终用户的各项业务活动。(2)供应链的参与者包括企业和企业内的部门单位,供应链是这些单位之间的互动和关系,企业之间要密切企业内部的合作。(3)供应链的业务过程和操作,可以从工作流程(有研究称为商流,work flow)、实物流程(physical flow)、信息流程(information flow)和资金流程(funds flow)四个方面分析。供应链的信息流程带动工作流程,工作流程决定实物流程,实物流程反馈为资金流程。”这段话反映了利丰对供应链的理解。

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公司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纳入它们的战略议程中,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大企业,如惠普公司、IBM公司、戴尔计算机公司等,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都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在全球范围而言,香港的利丰集团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美国哈佛商学院就对利丰的供应链管理实践做了多个商业案例分析,《哈佛商业评论》称利丰的供应链管理为“香港风格的供应链管理”,具有“快捷、全球化和创业精神”。利丰贸易有限公司总裁乐裕民表示:在这个世界中,各采购国之间将没有边界,而利丰拥有在一个“平的世界”中管理供应链的独特模式。“在美国任何一家商城里,都会有30%~40%的商家是利丰的客户。消费者们基本不会注意到我们公司,但在各类服装以及家庭用品背后,却是我们在提供服务。”“供应链的演变与发展造就了现在的利丰模式。”正是依靠这种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利丰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准确、更灵活,同时更低成本地为客户提品,并将来自供应链上的收益最大化。以笔者的观察,利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至少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

积极拓展全球性的采购经销网络,对产品供应链进行优化管理,并实现供应链各节点上的企业的紧密合作,以争取“零售价里的软三元”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环境下,利丰管理层极为重视“零售价里的软三元”(The Soft $3):即一件商品在美国的零售价是4美元,其生产成本仅为1美元,要再减已经非常困难,但另外3美元则是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价值,包括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物流运输、批发零售、信息和管理等,在这方面企业有很多机会节省获利。传统的市场智慧,是研究如何把这价值4美元的产品卖得更多,卖价更高。但最好的办法是向供应链上的3美元增值入手。只要售价不变,来自供应链上的收益,就可直接增加经济溢利,这就是冯氏兄弟(利丰集团掌门人)的经济哲学。因此,利丰积极拓展全球性的采购经销网络,通过不断改善供应链管理赚取这“软三元”。

1992年上市后,利丰贸易除积极在世界各地开设办事处外,同时相继展开一连串的横向收购,包括收购英之杰采购服务、太古贸易和金巴莉、Colby、Janco,等等。经过多年努力,利丰贸易的采购网络已扩展到在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超过80家办事处。一个庞大的、运作有效的全球性采购网络,有利于利丰各产品小组为特定的客户制定最优化的产品供应链,以最低成本向顾客提供最快捷的优质服务。

为了能在全球范围内为客户制定最优化的供应链,利丰非常重视供应链各节点上企业的紧密合作。利丰通过其庞大的全球采购网络,与各种不同类型的生产商保持长期的密切合作,建立了互信关系,利丰能为其网络中的生产商带来一定数量、价格合理的订单,生产商也愿意在预订产能、快速生产和各种生产细节上与利丰配合,并提供最高的生产弹性,以便利丰能为客户度身订造最优化的供应链。利丰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就是强调各企业核心能力要素的优化组合。由于企业的资源有限,企业要在各种行业和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十分困难,因此它必须集中资源在某个所专长的领域,即核心业务上,这样才能在供应链上取得一个位置。企业具有在核心业务上出色的竞争能力是伙伴们愿意合作的前提。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企业根据自己的核心业务能力,在供应链上扮演一个专门的、不可替代的角色,只有这样,其他企业才无法轻易取而代之。同时,企业应将非核心业务,以外包的模式交给其他更专业的企业,使整条供应链发挥更大的效果。如果企业缺乏或者不理解自己的核心业务,或把资源分散到没有优势的业务上面,将难以在供应链上明确定位,亦会缺乏资源来不断强化其相关的核心竞争力,其在供应链上的位置便容易被其他企业取代。企业的核心业务由多项核心竞争力支持,这些核心竞争力需要企业不断维护和强化,以保持与竞争对手的距离。跨国界生产体现了各个企业依其核心竞争力进行分工的情况:将供应链分拆,让每个企业集中于其专长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或生产工序,通过有效率的运输,使生产活动得以在世界各个角落进行配置,联结成为一条有竞争力的供应链。

建立从采购、经销到零售的一条完整供应链的组织管理架构,重视并不断强化各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利丰的供应链管理从采购贸易扩大到零售环节,90年代收购英之杰在亚太区的市场推广及相关业务后,进一步扩大到经销领域,从而形成从采购、经销到零售的整条供应链管理。在整条供应链管理中,利丰集团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利丰有限公司、利和经销集团以及包括利亚零售在内的利丰零售,分别处于产品供应链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并以其具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为客户提供服务,而把非核心业务外包。

处于供应链上游段落的上市公司―利丰贸易,主要业务是从中国内地和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采购货品(主要是成衣和各种硬产品,如玩具),销售给欧美的经销商和零售商客户。长期以来,利丰贸易一直专注其核心业务―贸易采购,包括接单、选择生产商和供货商、根据顾客(消费者/客户)需求设计和开发产品、制定生产计划、采购原材料、监控生产和保证质量等,而把非核心业务的生产、实际运输都外包给有能力的工厂和货运(见图1)。作为供应链上游段落和组织专家,利丰贸易凭借其核心竞争力(主要是客户服务、采购网络和管理能力),与各种不同类型的生产商和供货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形成一条高度专业化、具经济效益的供应链,为客户提供最具成本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处于供应链中游段落的利和经销,主要专注于经销和批发业务,包括市场推广、品牌、品类管理、物流服务、销售渠道的拓展和管理等。与利丰贸易外国客户采购不同,利和经销作为一个区域性的经销商,是品牌厂家与零售商的中间桥梁,主要负责推广生产商或品牌持有商(供货商)的产品,包括食品、家居用品及医疗药品等,其销售市场主要是亚太地区,客户遍及区域内的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小市场、家庭式商店、医院、诊所、药房、传统药店及牙科诊所等。在这段供应链里,利和经销的角色有三个不同的层次:销售、完整的市场服务(包括销售、进出口、处理订单、存货管理)、整段供应链的管理(从生产、采购到销售一条龙),可根据供货商的需求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见图2)。

为了更好地提供这些服务,利和经销一直致力于其销售网络的拓展,为产品打开销售渠道。

处于供应链下游段落的利丰零售,旗下拥有利亚零售和利邦两家上市公司,主要经营三个连锁店集团――OK连锁便利店、利邦连锁服装店和玩具“反”斗城,其核心业务是紧贴消费市场,针对目标顾客的需要提品和服务,建立零售店的品牌形象,改善对顾客的销售服务,优化工作流程、实物流程、资金流程和信息流程,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提高效率。在这段供应链里,零售店以顾客为中心,针对顾客的需要提品和服务;同时,与供货商紧密合作,在各个流程相互配合,以提高双方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绩效,并降低成本,为整条供应链创造效益(见图3)。例如,OK便利店与供货商伙伴合作,通过网络将信息系统互相连通,共享信息,使供货商可以准确把握一线的销售情况,为生产和配送作出部署,提高补货速度,加快货品流转。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原动力的拉动式(牵引式)供应链运作模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增值服务

目前,国际上有两种不同的供应链运作方式:一种称为“推动式”(push),一种称为“拉动式”(pull)。“推动式”的供应链运作方式以制造商为核心,制造商向供货商购买原材料生产产品,产品生产出来后从分销商逐级推向用户。在这种运作模式中,分销商和零售商都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各个企业之间集成度较低,通常采取提高安全库存量的方法来应付市场需求的变动。而“拉动式”的供应链运作方式,其原动力产生于最终用户,由用户的需求拉动上游的生产行为,进而拉动整条供应链。在这种运作模式中,供应链的集成度高,信息交换迅速,缓冲库存量低,能够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反应。

利丰的供应链管理属于拉动式的供应链运作模式,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原动力。利丰的客户主要是欧美市场的零售商,这些客户非常了解欧美消费市场的需求,知道如何销售产品和服务顾客,但他们也知道自行管理生产事宜并不合算,于是委托利丰,要求利丰帮助他们选择生产商和供货商,设计整个生产计划及流程,代为监督质量和生产时间,处理各种各样的琐碎事项,直至产品装运出口。利丰的供应链管理强调了真正的客户导向,它将客户分为大客户和中小客户,大客户由一个部门专门负责,提供一对一的贴身服务;小客户也由专门的人员全程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利丰根据顾客的需求,从采购服务逐步发展起一系列的增值服务,并扮演简单商、增值商、贸易供货商、虚拟生产商等多种角色(见图3)。

(1)简单商。作为简单采购商,利丰会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选择合适的供货商,为客户提供设计、执行各项采购计划,但具体的合约则由客户和供货商直接签署,利丰从中收取佣金。

(2)增值商。作为增值商和贸易供货商,利丰除仍为客户执行采购和生产计划外,还会为客户提供一系列附加值服务,这些服务包括: 从事各项市场调查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主要市场潮流信息; 研究与开发原材料(布料、花边和其他服装配件等),为客户搜集最新的原材料信息; 根据市场最新的潮流趋势,设计和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根据客户对于原材料的需求和不同地区的供应能力进行配对,与客户共同选择最佳的采购国家与地区,执行无疆界的生产,实现产品全球化的增值; 监控采购、航运和配置原材料与配件到各个工厂; 在生产过程中提供技术援助,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各个生产环节都能遵循客户的生产要求; 务求做到快速反应的生产,不单监控主要生产原料的供应,而且策略性地管理库存和适时适量地补充库存; 计划组装运输和航运送货服务;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产品开发及寻找新的供货商的环节中,并为境外买家客户度身设计网页。

(3)直接的贸易供货商和虚拟生产商。作为贸易供货商,利丰会与客户直接签约,为客户提供最终的产品,使客户无需自己与供货商打交道。在这一模式下,利丰收取的不是佣金而是产品的利润。贸易供货商的典型就是利丰旗下的金巴莉和莱特贸易公司所推行的虚拟生产模式。

拉动式系统要求快速的响应,否则消费者需求得不到实时的满足,或者消费者需求发生改变,生产的产品就变成过时的库存。因此,拉动式系统需要利用信息系统的高效率机制快速传递需求信息,并将信息快速反馈到生产和配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的供应。安达信咨询公司曾这样描述根据客户所需的服务特性来划分客户群:“企业传统上根据客户所在的产业、产品和流通渠道,把客户分成不同的客户群,对同一客户群内的客户提供同样的一种服务水平。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则根据客户的服务需求进行分类,并为每一群体提供度身定做的服务。”

利用流程管理和信息系统去优化供应链的运作

供应链管理本身就是一个流程管理,包括工作流程(商流)、实物流程、资金流程和信息流程的管理,是工作流程、实物流程、资金流程和信息流程的综合,并将这四个方面综合考虑,进行优化。其中,工作流程是主体,但需要实物、资金、信息等流程的密切配合。流程管理的水平,关系到能否最大限度地为客户提供最具价格竞争力的产品和最优质服务的问题,关系到公司能否最大限度地赚取“软三元”的问题。因此,利丰的供应链管理,极为重视流程管理的设计、执行、检讨和不断改善。以利丰零售旗下的OK便利店为例,1998年,面对香港零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环境,该集团重整供应链管理模式。在行政总裁杨立彬的带领下,OK便利店进行了大规模改革,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根据目标顾客需求重新设计店铺形象,确定销售商品组合,并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在物流配送系统管理方面,公司投资2 000万港元建立综合供应链网络,形成快捷、低成本的供货商直接配送系统和仓库配送系统。在信息流程管理方面,OK便利店先后建立综合信息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仓库管理系统(WMS)和电子销售点管理系统(e-POS),为公司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以改善销售计划。通过改善流程管理和信息系统去优化供应链的运作,OK便利点的营运开支占销售百分比,从1998年的26%下降到2000年的21%,最终实现扭亏为盈。

实物流程包括整个运输过程、仓库管理、包装分配等处理交付接收的流程,其优化目标就是运用现代信息系统缩短供应的前置时间,减少库存和积压产品,增强货物运输的准时性和准确性,提高成本的竞争力。为实现实物流程的优化,利和经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建设了支持业务的软硬件,包括先进的物流中心网络(如2001年开始运作的新加坡自动化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和管理知识,并向客户提供包括包装、上卷标、组合销售包等多种增值服务,形成了其在亚太区物流运输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流程是沟通的过程,亦是工作流程、实物流程和资金流程能够顺利运行的基础。信息流程除了协助整个流程的操作,也能让管理层通过信息系统随时随地掌握每个订单的实际情况。虽然客户和订单千变万化,但是程序一致。有效率的流程设计,使企业从上而下达到一体化的管理。利丰集团旗下各公司都非常重视收集、处理和利用市场信息。除统计销售数据外,市场人员在销售的同时还直接到销售点现场采集第一手的市场信息。作为全球供应链的协调和组织专家,利丰拥有一套完整的IT系统,利用统一的IT信息系统,进行订单的输入、交货和收款等工作,有条不紊地处理订单,确保一致的服务水平和效率。利丰虽然不是技术型企业,但却被《连线》(Wired)杂志列入世界前40名IT公司。正如利丰贸易总裁乐裕民所指出:“利丰利用IT技术进行大规模的业务经营,如果没有IT技术,我们肯定无法达到现在的规模”,“世界各地的办事处全部通过一个计算器系统相互联接,我们仍是一个完整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