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就业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行业就业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行业就业趋势

建筑行业就业趋势范文1

建筑预算师在这个行业生存了很多年,对于未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高度的关注,下面大家一起展望下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吧:

一、建筑业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依然稳固

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经济经过2009年的经济低谷以后,开始稳健回升,由此带动了我国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2010年我国建筑业的增加值为26451亿元,对我国2010年度国民生产总值贡献率为6.64%。在2010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分行业统计中,建筑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332亿元,增长速度为48.6%,为各行业增长速度之最。在就业方面,截止2010年12月建筑业企业平均从业人员累计已经达到4624.27万人,为我国创造了巨大的就业机会,对我国早日走出经济危机的重创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以上数据和事实可以看出,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依旧稳固。

二、建筑行业的产值利润率增速稳定

自2001年以来我国建筑行业产值利润率增速较为稳定,2010年建筑业产值利润率已经达到3.6%,相对于以往年份同期有了一定的提高,这说明我国建筑业经营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随着建筑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经营管理的改善,建筑业整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三、行业风险因素仍然存在

2011年世界各国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但是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不确定较大,风险因素仍然存在。建筑预算师观察业内各个企业,发现建筑行业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国内外经济波动的风险;供需矛盾仍然突出风险;政策限制风险;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的风险;法律风险;世界原材料供应存在不确定性等风险。

建筑行业就业趋势范文2

关键词: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就业

现阶段,高职毕业生就业受到了极大的社会关注,而在高职逐步普及的过程中,就业和市场需求所存在的平衡点逐步被打破,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矛盾。尤其是对于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虽然我国的建筑行业出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受到市场的大环境影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高职院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人数更是逐年递增。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呈现一定的下滑趋势,待就业人数逐年递增。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区域不均衡矛盾。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所体现出的结构性矛盾主要是区域不均衡问题。很多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多倾向于呆在一些繁华的城市或者社会经济条件优越的区域,他们总认为在大城市中会获得更多发展机遇,能拥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往往不情愿去一些相对偏远和社会与经济条件较差的区域。他们多数认为这些区域生活条件太艰苦,且自身不会拥有太大的发展空间,最终导致就业时出现严重的区域不均衡矛盾。

2.专业和市场需求的矛盾。很多高职院校在设置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时就和市场需求本身就有着一定的矛盾。不少高职院校开设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后,没有紧跟市场对人才需求变化的步伐,依然依据以往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行教学,也未对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革新。另外,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而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忽视了知识和实践的融合,在教学中没有加入一定的实践内容,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无法应用到现实的生产中,达不到生产的实际需求。

3.性别失衡的矛盾。对于各个行业来说,均存在一定的性别歧视问题,而尤其是建筑行业,更是有着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这一矛盾在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显得特别明显,很多针对建筑设计技术的岗位仅仅只招聘男性而不招收女性。男女就业差别矛盾凸显。

二、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

要想解决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宏观层面上讲,需要国家进行一定的政策扶持,不断促进企业发展,从而促进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应不断完善自身学科设置的科学性,使之更加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对于毕业生自身来说,应当建立一个健全、正确的就业观,通过不断提升自我素养,来加快自身的职业发展。所以,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提升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1.政府要引导市场发展,促进行业进一步发展。只有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才可以有效处理好就业问题。建筑业也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改变企业对于人员的需求,也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好建筑设计专业技术人才的就业问题。政府要持续改善建筑行业的市场环境,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以产业的增长来促进人才就业。

2.高职院校要依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调整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结构。现阶段,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市场环境也转变迅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应适应这种市场变化,通过转变思想、寻求思路,采取以市场为导向的方式来优化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结构,不断强化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构建,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完善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3.学生应建立科学的就业观,不断提升自我素养。首先,对于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建立适宜时展与市场变化的就业观。在如今高职教育逐步大众化之后,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毕业生人数更是大幅增多,毕业生应摆脱以往的就业观念,不断适应市场发展,通过对自身的科学定位,选择合意的就业标准,不断提升自己的就业机会,从而实现就业。其次,毕业生应当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要依照自己所具备的能力来制订相应的目标。同时,也要为达到所期望的目标进行职业生涯的合理安排。并且,这样也能发挥一定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努力为达到自我目标而不断奋斗。最后,毕业生应不断提升自我素养。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是看毕业生所具备的自身能力。而毕业生要在其求职过程中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就应当通过提升自我能力与素养的方式,依据市场的真正需求武装自己。

三、结语

和其他的高职专业相比,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就业情况相对较好。但建筑行业由于会受我国经济、政策、建筑行业以及房地产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其市场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变化。并且由于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所针对的就业领域特殊性,其工作地点、性质及学生的就业观念等均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情况。所以,应积极引导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通过让学生树立科学的观念,来改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参考文献

建筑行业就业趋势范文3

自1984年我国建筑行业进行改革以来,迄今已有三十年的历程。我国建筑劳务用工制度在这三十年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固定用工到自主招收农民工,国家推行建筑劳务基地化建设,再到以劳务分包公司代替包工头。可以说,劳务分包用工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用工形式,在建筑行业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建筑劳务分包作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的根基,对整个建筑市场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已经有相当多的总承包施工企业选择由劳务分包公司实施劳务作业。但如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劳务分包这种用工形式也有其优势和劣势,经过多年的发展,也逐渐形成了一些自身的特点。

1 劳务分包的界定

劳务分包是分包的一种,在建筑行业中相对于专业工程分包而存在。2001年建设部颁布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将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从行业法规的角度首次提出了“劳务分包”一词。2004年建设部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首次对劳务作业的分包进行了明确界定,它是指“施工总承包或者专业承包企业将其承包工程中的劳务作业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完成的活动”。

依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建筑劳务分包企业管理暂行规定》,建筑劳务分包企业是指“从事木工、砌筑、抹灰、石制作、油漆、钢筋、混凝土、脚手架、模板、焊接、钣金、架线、水电暖通安装等十三个类别劳务作业的企业”。建筑劳务分包企业是劳动密集型组织,由管理人员和劳务班组(作业队)组成,其不能脱离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而单独存在。按照目前建筑业组织结构优化调整的目标,劳务分包企业是“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三大序列金字塔结构中的塔基,它是以提供建筑劳务分包为目的的分包。

2 劳务分包用工的优劣势分析

劳务分包用工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数量急剧增加。劳务分包用工之所以发展迅速,是由其独有的优势决定的。

2.1 劳务分包用工的优势分析

2.1.1 从总承包企业的视角看。建筑行业劳务分包这种用工方式对于总承包商来说其最大优势在于它提升了用工的灵活性。通常而言,劳务分包使得总承包商仅在劳务作业施工期间支付相关费用,在不需要的时候则不用支付相关费用,从而使得劳动力的成本变成可变的,而非固定的。这种用工的灵活性对建筑行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众所周知,建筑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具有波动性的特点,这种波动性是因总承包企业工程项目和产品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建筑产品和劳动技能都不是单一的,因此,建筑施工需要的劳动技能非常广泛。而劳务分包这种灵活的用工方式正符合建筑行业施工的需求。总承包企业可以不需要直接雇佣大量劳动力,通过劳务分包公司就可以满足劳务作业施工的需求,这样就避免了与劳务工人直接签订劳动合同,摆脱了劳动力招聘和解雇的法规约束。此外,劳务分包用工还有利于总承包企业降低劳动力成本,不仅降低了总承包企业直接雇佣劳动力而产生的成本,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避免了相关法律法规对雇佣劳动力约束所产生的成本(企业在雇佣工人一段时间之后,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要求,要赋予工人一定的权益,比如社会保障、带薪休假等,这些都会大幅度增加总承包企业雇佣劳动力所产生的成本)。

2.1.2 从劳务工人的视角看。对于大多数建筑工人(农民工)来说,长期稳定的工作是无法实现的,甚至没有这种可能性。现实中的选择往往是要么定期受雇于劳务分包企业,要么在临时的劳动力市场上作为个体劳动者寻找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定期受雇于劳务分包企业就会有明显的优势。尽管临时工的日工资会高一些,但是工人们更喜欢正式工的状态,因为正式工能给工人带来一种社会团体的感受、一定程度的社会保障以及获得劳动技能的机会。因此,劳务分包这种用工方式能加强工人群体之间的紧密关系,为劳务工人带来一定的安全感。此外,劳务分包这种用工方式有利于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有资质的劳务分包是以合法的经营方式进行经营,吸纳农民工也是受劳动合同约束的,劳动关系更加稳定,农民工的权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保护。很少有被无故拖欠和克扣工资的问题,即使是特殊原因引起的拖欠,也因责任界定清晰而受法律保护,从而维护了农民工的权益。在青岛市调研过程中发现,青岛市近些年来几乎没有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上访事件。青岛市通过实施“两个规范”管理(建筑劳务分包资质管理和建筑劳动用工合同管理)、“双报”管理(建筑项目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支付网上月报)、“双卡”管理(建管亲情卡和爱心工资卡管理)等措施,以及实行建筑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确保了农民工的工资能够足额按时发放。

2.2 劳务分包用工的劣势分析

上述优势是劳务分包用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的原因所在,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劳务分包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劣势,突出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2.2.1 从总承包企业的视角看。总承包企业有时会对劳务作业施工失去控制,进而影响到工程质量。劳务分包企业向总承包企业提供劳务时,总承包企业需要对劳动力施工进行监督,来提升工程质量。笔者认为,总承包企业可以选用与其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劳务分包企业或者通过劳务分包企业雇佣专业技能人员来对工程质量进一步加强控制。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总承包商可以通过劳务分包用工获益,而且对建筑工程质量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2.2.2 从劳务分包企业的视角看。劳务分包企业不仅要缴纳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还要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为农民工购买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劳务分包企业一旦成立就必须支付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这就意味着劳务分包企业与个体“包工头”竞争不具备优势,劳务分包企业只能是微利,支出成本远远高于其他劳务组织形态(施工企业自有劳务班组和包工头队伍),因此,在目前激烈的劳务市场竞争中还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

3 我国建筑行业劳务分包用工特点总结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建筑市场,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中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建筑施工以总承包为首、专业承包企业为主干、劳务分包企业为依托的组织框架正在逐步形成过程中。随着市场竞争激烈化程度的加大,建筑施工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业主对建筑施工质量及进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出于有效控制成本、不断增强自身竞争优势、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考虑,劳务分包今后在建筑行业的影响力将会不断扩大。劳务分包用工是近些年来建筑行业兴起的一种新的用工方式,其运作简单、便于操作,是生产过程细分的一种较好的模式,符合现代建筑行业规模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从总体趋势上来说,随着劳务分包有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和规范,劳务分包的优势会进一步得到提升,劳务分包企业取代“包工头”队伍势在必行,是建筑劳务市场发展的大方向。培育并形成一批合理流动、专业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劳务分包企业是建立农民工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有利于遏制转包、挂靠、违法分包、“包工头”式用工的混乱现象,对于促进建筑行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3.1 用工形式是建筑行业用工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建筑业用工制度经历了几次明显的变迁,从固定用工到自主招收农民合同工,农民合同工的不稳定性又加深了用工制度的改革,国家推行了建筑劳务基地化建设,稳固了施工一线的作业人员――农民工。最后一次制度变迁使用工模式向更加正规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以专业的劳务分包公司代替包工头。在整个制度变迁过程中可以发现,用工形式才是我国建筑劳务用工制度变迁的最为重要的变量。

3.2 我国建筑劳务分包用工制度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从2001年我国开始发展劳务分包以来,至今已有11个年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可以说,我国建筑行业劳务分包制度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劳务分包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数量逐年增多,劳务分包市场已初具规模。目前,劳务分包制度正逐步由治理整顿进入到规范发展阶段。我国政府和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劳务分包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建筑劳务人员供需矛盾突出,劳务人员年龄结构呈老龄化趋势、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背景下,政府为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和企业用工行为,改善务工人员就业环境,强化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建立劳务分包制定、发展建筑劳务企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山东省调研过程中了解到,2005年山东省劳务分包企业275家,占山东省建筑企业总数的4.7%。截至2012年,山东省劳务分包企业已经增长到约2741家,占山东省建筑企业总数的比重已达到25%。青岛市建筑劳务分包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12年青岛市有劳务分包企业380家,占青岛市建筑企业总数的32.5%。这些数据都进一步表明,我国建筑劳务分包制度建设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3.3 我国建筑行业劳务分包用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3.1 劳务分包用工带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劳务分包对推进建筑业的良性发展、细化社会分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效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总承包商可以不用直接雇佣大量劳动力,避免了与劳务工人直接签订劳动合同,避免了劳动力招聘和解雇的法规约束,总承包商通过劳务分包商就可以满足劳务作业施工的需求。

3.3.2 劳务分包用工促进了我国城乡居民的充分就业。对于大多数建筑工人(农民工)来说,长期稳定的工作是无法实现的,甚至没有这种可能性。现实中的选择往往是要么定期受雇于劳务分包商,要么在临时的劳动力市场上作为个体劳动者寻找工作。而受雇于劳务分包商的劳动者比临时在市场上找工作的个体劳动者具有优势,而且能加强工人群体之间的紧密关系,为工人带来一定的安全感。客观上来说,劳务分包这种灵活的用工方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城乡居民的充分就业。

3.3.3 劳务分包用工推动了社会进一步关注农民工群体。近年来,通过劳务分包用工这种灵活的用工方式吸纳了大量的农民工群体从事建筑业的工作,同时拖欠农民工工资、侵害农民工权益的现象屡禁不止。这些客观事实进一步引起了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极大地推动了政府和社会对于农民工群体的普遍关注。

3.3.4 劳务分包用工加强建设等主管部门的合作。当前对于建筑行业农民工的管理主要由建设部门来完成,建筑行业的农民工签订建筑行业的劳动合同,而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范畴。然而,在实际实施劳务分包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劳动关系领域的问题,包括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劳动者权益保护等多个方面,促进了我国住建部门、人社部门、工商部门等之间的合作。

3.4 我国建筑行业劳务分包用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我国建筑行业劳务分包发展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劳务分包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我国劳务分包制度配套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建筑劳务分包秩序尚缺乏有效的监管,劳务分包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进行规范劳务作业分包的需求。建筑农民工的基本权益尚未得到有效保障,劳务分包企业与农民工缺乏规范的劳动合同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建筑农民工培训和技能鉴定也缺乏有效的资金保障,建筑农民工社会保障福利待遇存在“真空”。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政府部门要继续完善我国建筑劳务分包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加强对建筑劳务分包市场秩序的有效监管。大力扶持劳务分包企业的发展,建立建筑劳务用工信息数据库,调剂劳动力的供需平衡。切实维护和保障建筑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多渠道筹措培训资金,建立农民工培训基金,广泛开展建筑农民工培训和技能鉴定,提高建筑农民工素质。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建筑业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加快建筑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的步伐。

3.5 导致当前困境的政策、企业和务工人员等原因

政策层面,现行法律法规规定与建筑市场现状不协调是阻碍劳务分包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政府对总承包企业用工监管的力量有限,政府很难实施有效的监管,对劳务分包市场的劳务交易、合同备案监管很难全部覆盖。而且,目前也缺乏扶持劳务分包企业发展的政策,税收没有优惠,不利于劳务分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企业层面,由于“包工头”承揽劳务作业尚未得到有效禁止,在行政监管不到位的地区,总承包企业与“包工头”私下交易的现象仍然存在,这就导致了劳务分包市场秩序混乱。部分劳务分包企业存在“空壳运转”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建筑劳务分包的规范发展,扰乱了建筑劳务分包市场的秩序。而且,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经营管理粗放,也制约了劳务分包企业健康发展

务工人员层面,愿意从事建筑劳务的人数正逐步减少,尤其是许多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进入建筑行业,凡是能靠其他途径生存下去的,没有人愿意做建筑工人,这就不利于建筑行业劳务分包的发展。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权益意识比较淡薄,与劳务分包企业签订合同率低,双方没有建立起稳定的劳动关系,会影响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不利于其向产业工人转化。

3.6 目前总承包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压力比较大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目前政府对劳务分包企业的管理相对比较薄弱,主要还是针对总承包企业进行管理,相应的责任划分不是特别清晰。比如,一旦发生拖欠工资或安全问题等,多数情况下首先要追究的总承包企业的责任,而劳务分包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较少,权责不统一。一家企业的相关负责同志提到,希望政府用客观的方式来判定双方的责任。比如,工地上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则应该首先由安全局对事故级别和原因进行定性,如果是由于总承包方管理不善而引发的事故,则由总承包企业承担责任,如果是由于工人自己或劳务分包企业原因引发的事故,则应由劳务分包企业来承担责任。

针对目前总承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权责不统一的现象,笔者建议,要明晰总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的责任和义务。总承包企业必须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用工管理,建立劳务作业管理制度。对因工程项目违法分包、非法用工、劳务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的质量、安全问题以及劳务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总承包企业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劳务分包企业也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劳务分包企业应对所属施工队和劳务作业班组进行直接有效的管理,杜绝施工队和作业班组挂靠的现象发生。

3.7 建筑农民工转化为产业工人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近十几年,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不断拉大。在今天的中国,沿海与内陆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极其悬殊。为了生存,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不得不背井离乡,踏上艰难的外出打工之路。但城乡二元制的体制壁垒依然根深蒂固,他们和城市之间隔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被阻隔在城市之外。

建筑行业就业趋势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特点;发展

1、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1.1覆盖面广泛

建筑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土建、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电梯和消防四个方面。每个部分又都包含若干学科的理论知识以及各学科之间的交叉知识。对这一系列技术的掌握,在初学阶段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学校开设的相关主干课程包括建筑识图与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测量、建筑设备、土木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建筑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广联达、建筑CAD资料员专业管理实务等等。专业的技术人员除了需要熟练掌握这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对与建筑工程相关的一些边缘学科有所了解,例如建筑材料学、经济管理学等等,通过对建筑施工过程的总体设计所需的所有技术有所掌握,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的进行规划设计。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实际运作中还需要使用一定的管理学知识,以便对于所做的设计、施工过程的具体情况有所掌握,根据实际来作出相应调整和规划,使建筑施工过程能够更加合理和完善。

1.2专业性较强

建筑工程技术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手段,所有的从业人员需要经过多年的培养,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当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在实践练习时能够对所需的具体技术做出专业、准确的判断。建筑工程技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这些都不是外行人员可以轻易操作的。建筑工程技术由于涵盖领域非常广泛,从业人员需要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才能由基础到高端逐步掌握各种工程技术,从而实现自身工作能力的完善和提高。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技术所需要的从业人员都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专业基础知识,以达到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等工作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标准要求。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整体水平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所需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也越来越趋向于复合型人才,即除了拥有本专业所需的各种技术水平并能够解决专业性的技术问题外,还要能够应对各种技术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其他难题。

1.3知识型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这一行业的职业标准应该归纳为知识型技术行业。从业人员需要接受高等专业教育,并获得相关专业的从业技能证书,才能有资格在这一行业工作。对这一行业所需技术的掌握,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才能深刻理解各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内涵,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国际领先的技术手段,工作人员更应该能够准确理解各种外语文献或说明书中所提到的各种操作技巧,以实现参考借鉴的目的。

随着现代沟通手段不断发展,远程通信也逐渐进入建筑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当中,相关的技术人员对于计算机知识也应该有所掌握,以实现建筑工程技术的现代化操作,从而使工作能够高效、快捷的完成。

1.4更新速度较快

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技术的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和与世界其他各国的联系不断紧密,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不断的吸收到先进国家的高端技术手段,并引进了许多非常先进的设备、仪器,使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发展速度大大提高,技术更新换代也有了质的飞跃。随着我国相关专业人才的不断优化,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会更加显著。

2、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

2.1建筑施工基础技术的现状

(1)打桩基础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 由于现代建筑自身的特点,打桩地基基础已经形成了多桩型的模式,能够成桩的建筑施工技术相对以前而言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完善,差不多能够与国际化的建筑打桩技术接轨,混凝土预制桩有对土体扰动严重、噪音也比较大,混凝土灌注桩则不一样,它自身有很多的优点,比如说在岩层或者任何土体都能够使用、桩长和桩径也能够随意的控制、还能够满足任何承载力要求,混凝土灌注桩的优点使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的发展速度也超过了预先水平,不断地加快。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时,桩头颈缩以及虚土的现象也会影响建筑施工的质量,在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要重视这一方面的因素和问题,及时果断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突发问题,这样才能够确保混凝土灌注桩整体的质量。

(2)建筑深层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现状 建筑施工的基础工程中比较关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建筑深层基坑支护。我国建筑行业在深层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研究很晚,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比如说基坑支护的测量以及基坑支护的设计、计算。对于深层基坑居民而言,均属于现代信息化防水、支护、施工、监测以及土方挖掘等有效的结合,形成一个整体,深层基坑支护施工的过程较为复杂,也比较系统化。因此,对于深层基坑支护方案和计划的选择要求会比较高,目前,我国的深层基坑支护施工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有部分原来只有发达国家才会使用的基坑支护技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说:钢排桩、地下连续墙等等。我国自发研制出来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主要是逆做拱墙和土钉墙两种技术,却在建筑施工行业起到了不小的效果。

3、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景

首先,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会使这一专业的教学成果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不断加大,导致优质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非常的稀缺,在就业市场上,这一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这对于高校开展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动力,高校做好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能够使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更加稳固的地位。

其次,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会向复合型人才发展过渡。面临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以及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对从业人员要求标准的不断提高,促使相关专业的人才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在熟练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还要积极展开对管理学、计算机知识、外语知识的涉猎和学习,以提高自身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这种专业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变,会成为建筑工程技术行业从业人员的主要趋势。

最后,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会逐渐向国际水平靠近。我国建筑行业近年来在行业内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以来,建成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工程项目,在我国建筑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一些地标性建筑的建成可以大大促进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提高,通过对这些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借鉴和参考,我国建筑行业在自身的技术水平上会有更大的提高,特别是向着国际化水准迈进的步伐会越来越快。

3、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在自身发展中,会继续将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凸显出来,通过行业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业内良性竞争机制,会使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建筑工程技术工作人员也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职业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通过高校对这一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的加大和建筑工程技术自身发展的不断完善,这一行业在未来能够在更广泛的空间里促进建筑施工领域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宋宝生. 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与混凝土质量控制研究[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06)

[2]何邵斌. 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与混凝土质量控制研究[J]. 四川建材. 2009(05)

[3]徐子茵,张恒飞. 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比较[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1(08)

建筑行业就业趋势范文5

随着我国国民素质整体水平的提升,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水平也处在稳定的上升时期,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专业技能性人才,符合当前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潮流。高职院校的人才输送是我国社会能够稳定发展的保障之一,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社会发展的节奏在加快,传统的高职院校教育体系在某些方面就显得比较薄弱,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积极地探究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的新体系。

2结合建筑市场需要,确认教学方法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因此,国家对建筑工程技术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建筑工程主要体现以下几点特征:一次性、明确性、整体性以及项目投资巨额性等等。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建筑技术上应用的材料、建筑工艺、科学技术等也在不断地更新,建筑企业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企业管理的规范、标准等等都进行了规定。依据市场的具体要求,首先应调整建筑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把高职学生的基本能力分为四种:就是精通外语的可以适应科技情报的检索;掌握计算机的可在建筑工程中用其进行结构计算、编制建筑工程组织的预算和设计;熟悉制图、实践、计算,可从事管理实际工作、分析解决生产车间出现的问题;拥有对建筑产品的进度、质量、投资进行调控的能力。而后依据具体的培养目标设置相对应的专业课。与此同时,进行多技能培训,让学生依据专业需要和自身的情况考取国家承认的相关证书,可以为毕业以后在建筑工程领域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

3积极创新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计划

在定制教学计划的同时,应注意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可增设选修课以拓展建筑工程专业知识,可以创新建筑课程教育,大力鼓励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在学通学精必修课的前提下,跨专业选修感兴趣的科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发展学生的个性。

3.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高等职业建筑工程教学大纲明确表示应使得学生有着坚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所以,应加强力学、英语、数学的学习,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增设工程数学、工程力学、专业英语等课程,增加基础课程的学时和教学内容的难度。

3.2提高学生的知识视野高职院校的教育要符合当前社会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结合实践,制定出完善的教学体系,使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最大化的提升。

3.2.1加强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为高职学生普及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的必然趋势。为此,高职院校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中就要开设相应的计算机课程,使学生熟练地掌握CAD技术、C语言等等建筑上会用到技术,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自身工作进行辅助的能力。

3.2.2结合当前市场需求,开设针对性课程针对国家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的要求,高职院校要使建筑专业的学生学习《建筑工程地质构造概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特点》等等专业书籍,扩展学生的视野面积,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提供前提保障,同时,还要开设一些对建筑行业具有辅的课程,使高职学生在就业的时候能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3.2.3针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开设选修课程建筑工程技术想要更好的发展,就需要不断在建筑行业中进行实践。与此同时,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就需要开设一切对学生今后发展有利的选修课程,在课程的选择上要符合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竞争力。

3.3提高学生实践的机会根据当前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的要求,在高职院校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高职院校还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加强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实践内容、方式等等也得到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认可。建筑工程技术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有时候仅仅靠书本上的知识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极为不利的,实践教学在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自身对建筑工程技术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长远的角度来讲,这对高职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4提高学生建筑工程技术水平,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

4.1提倡“以人为本”课堂教学课堂是进行教育体系改革最重要的地方,为了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新体系,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不仅仅是教师讲授理论的平台,更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与同学的互动条件,使学生能够积极的获取新的知识。

4.2实现课堂教学的“专”“精”建筑施工技术的知识涵盖诸多的方面,内容比较杂乱,而教师的教学又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因此,教师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讲解最多的知识,使建筑施工学科的学生了解课堂的重点内容。建筑工程技术的更新速度是很快的,这就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建筑工程教育体系的变革,及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选取最新的教学大纲对学生实施培训,保证课堂的效率达到最高。

5结束语

建筑行业就业趋势范文6

随着时代的革新,科学的进步。新材料、新技术、新设计的运用和从业者素质的提高必将带来一场由技术引发管理革命。房地产建设势必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工业化、模块化的流水线工厂式生产即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说以后的住宅是在工厂里就以经根据设计把相应的模块加工完成,等运送到场地后根据场地条件将其组装。

早在1910年,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就提出了标准化住宅预制和装配的设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钢材为主的工厂化住宅在英国、美国、法国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得到迅速发展。今天,发达国家房地产行业工厂化程度平均超过50%,日本高达70%以上,而中国住宅的工厂化程度只有7%。日本的丰田住宅生产的钢结构独栋住宅,安装起来只需要一天时间。这种装配速度是传统的生产方式完全不能想象的。工厂化生产带来的规模化效应提高了施工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不仅如此还可以使住宅施工现场垃圾减少83%,材料损耗减少60%,更可回收建筑材料66%,建筑节能50%以上。不仅如此经过精心设计和建造的预制装配建筑,比传统的现浇建筑的品质要高出很多。建造过程大部分时间是在工厂采用机械化流水线生产,由技术工人操作完成的建筑,与传统的现场混凝土浇筑,劳务工人的手工操作相比。建设工程品质将得到巨大的提升。我们的建筑也能拥有更好的抗震性能,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的居住空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今天的中国房地产行业面临高速增长的需求压力,目前我国的住宅开发量位居全世界首位。据预测,未来几十年内,中国城市化水平每年将提高一个百分点。高速的城市化,必将释放出城市住宅的巨大需求,为满足这一需求,产品供应必须实现几何型增长。与此同时环保与节能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在未来环保的压力必将使得消耗大量能源的传统建筑方式寸步难行,发展工厂化住宅符合环境竞争的生产运作管理。

2 建筑工业化面临的问题

在早些年国内一些先知先觉的企业就已经提出了“像造汽车一样的造房子”,可以说这些企业在建筑工业化道路的探索是值得我们敬仰的。但时至今日这些企业的工厂化程度也仅有15%,主要集中在建筑结构体系、围护体系、设备体系和内装中。即便是国内工业化生产率最高的项目也只是局部采用现场组装的方式,离发达国家工业化水平还有很长的距离。

现在大家说到工厂化,都承认这必将是未来建筑行业的趋势和出路。但我们也必须清晰的看到,目前现阶段工厂化生产的高成本、高技术要求。加之我国原有的建筑教育体系,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缺乏适应社会变化和市场需求的灵活机制与整体目标。自从1980年以来,虽历经多次改革,但重技能、轻研究、以类型为主的封闭培养模式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专业人才缺乏、全行业对建筑工业化趋势的嗤之以鼻,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除了行业本身的原因,还有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也对建筑工业化产生极大的影响。正是因为工厂化生产方式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但我国的建筑行业一直以来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直享受着廉价劳动力带来的实惠,还能带来巨大的就业。因此推动建筑工业化动力不强。

3 如何推动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生产是一场彻底革命,对传统的建筑生产流程几乎完全颠覆。由于建筑工业化是对生产方式的再组织,不但涉及到施工更涉及到设计。所以第一步就是必须满足工业化生产的标准化设计,建筑设计师们必须掌握工业设计相关知识,做到设计施工一体化。设计这一环节也不仅仅是方案到施工蓝图的过程,更应该是构件生产的标准及施工装配的指导性文件。

这就对相关的技术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正是由于国内技术标准的缺失,严重的制约了技术的发展。设计、构配件、施工装配的审批与验收无标准可循。尝试发展工业化建筑的企业已经尝到了成长之痛。要实现建筑的规模化生产,就必须实现建筑部品的通用化生产,所有的建筑部品亦应该用标准规范来衡量。无技术标准的建筑工业化只能是行业发展过程的另一乱象。这也可以从源头上对建筑质量进行管控,为实现行业全面的标准质量管理提供条件,建筑也可以融入产品质量体系中了。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家应出台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这其中包括:(1)加大产品科研投入,解决工业化前期投入大的问题;(2)实施产业标准体系联盟,发展相关上下游产业形成规模效应;(3)实行产业优惠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审批制度政策、规划政策等),鼓励企业发展工业化建筑。(4)建立行业准入制度提高建筑规范要求,规范建筑企业工业化标准。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企业对建筑工业化技术的积极性,一定程度的缓解因生产方式变革带来的成本增加。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必将逐步的形成产业良性循环机制。最实现到国家、企业、生产者、消费者共赢的产业升级。

4 把握趋势的转变为行业树立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