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规划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产管理规划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产管理规划方案

生产管理规划方案范文1

关键词:中央控制室 DCS 现场总线 I/O系统 生产管理系统(MES)

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4-0142-01

DCS控制系统在一般石油化工企业中使用已经非常普及,通常都是采用中央控制室的设计方案,现场仪表设备通过电缆引进控制室的系统机柜,通过网络系统把统一放在中控室的生产管理级、控制管理级、过程控制级各级连接起来构成一套完整的控制系统。传统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已不能适应现代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需求,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通过分析把中央控制室和现场机柜室分开布置的方案,实现DCS控制系统在现代化石油化工企业中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投资成本目的。同时探讨了采用先进的过程控制系统、建立企业综合管控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这些研究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的自动化水平改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集中操作控制、分布现场设备的控制方案

本文主要提出的建立大型中央控制室,分布设置现场机柜室的实施方案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

1.1 统一规划建设功能齐备的中央控制室

企业在安全区域建立中央控制室,中央控制室配电系统要安全可靠,中央控制室机柜间主要以服务器、控制器、网络通讯及管理系统机柜部分为主。各装置的操作站都统一按工作区域划分布置,统一规划中央控制室的各种功能,建立功能齐全便于管理的现代化企业中央控制室,便于满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需求。本方案优化了生产现场到中央控制室的电缆敷设距离,降低施工的难度与投资成本,短距离的信号传输使系统检测控制的可靠性得以提高,同时也方便了日常的系统维护工作,也避免了多套装置控制室的建设投资。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遇到将原有的DCS系统远程迁移到新建的中央控制室,这样便于统一的管理和操作,在原系统迁移到中央控制室时,本方案的实施会更方便,我们可以根据DCS系统的网络结构敷设光缆(需冗余配置),将要迁移的DCS系统信号传送到中央控制室,而中控制只需提供可靠的电源和配置一个网络机柜,通过这些简单的工作,我们就可以实现一套DCS系统的可靠迁移,整个系统迁移的过程变得十分简单,迁移后操作人员就可以共享中央控制室内部的各种资源了。在分控制室DCS系统迁移中,建立完善中央控制室的优势有所体现,这样的实施方案在摆脱旧控制室的落后条件的同时,又充分利用中央控制室有效资源,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统一管理。

1.2 现场机柜间设置本安远程I/O系统,通过冗余网络实现通讯

各装置设置现场机柜间,安置本安远程I/O系统,远程I/O就是数据采集/传送模块,它具有通信功能,远程I/O系统部分不进行控制调节,只负责从现场仪表采集数据送到控制单元,接受控制单元的指令控制现场设备,各个DCS系统厂家都可以实现这个功能。DCS系统中有些部件是必须按照规定放置在现场机柜室中的,就例如控制管理级、生产管理级设备等。本安远程I/O系统可以直接放置在危险一、二区中连接本安远程I/O系统的开关量或模拟量现场设备的新型总线部件,是一种将远程I/O技术、安全栅技术与现场总线技术三种完美结合的系统。

将本安I/O系统的设置大量分散布置在现场,有效的减少了在控制时的危险性,充分发挥了DCS的系统网络功能;将仪表施工难度系数和成本减到了最低,由于设置了现场I/O系统,从设置现场接线箱,通过光纤和控制器进行数据通信,无需电缆的连接,这些复杂的步骤得到很好地解决;采用冗余光纤或Profibus-DP现场总线结构的话,信号传输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将会得到很好地保护,减低了信号的干扰;对于日常维护比较方便,维护费用也相对要低一些;增加或减少现场本安I/O站,就可以增强现场设备的可扩展性。

2 完善DCS系统上层应用,建立生产管理系统(MES)

现在石化企业的主要装置其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都采用DCS系统,但DCS系统中生产实时数据的访问因其自身的安全性、独立性,都受到了制约,这样对企业管理层了解生产流程,掌握生产数据带来了很多不便,这对DCS中采集的大量生产数据是一种浪费,现在通过DCS系统提供的OPC接口,我们可以利用生产管理系统(MES)来读取和存储生产过程中的实时数据,经过二次组态,一个工厂全部装置的工艺流程和生产实时数据,通过生产管理系统(MES)的客户端或者IE浏览器呈现在企业任意一台计算机上。

建立中央控制室更方便生产管理系统(MES)的实施。中央控制室的建立其实已经对全厂各装置的DCS数据提前做了汇聚,生产管理系统(MES)的数据采集只需在中央控制室内联网汇聚即可,避免了生产管理系统(MES)从全厂各个装置的dcs采集数据时敷设大量的光缆,这样一来即降低了生产管理系统的施工难度,也降低了建设成本。生产管理系统(MES)是一套用于生产管理的软件系统。它提供了一个信息集成和管理的平台,主要用于企业网络环境下的全厂生产数据的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查看、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它真正实现了办公室和生产现场的信息沟通,实现了企业网络环境下的实时数据的管理、实时流程查看、实时趋势浏览、报警记录与查看、开关量变位记录与查看、报表数据存贮、历史趋势存贮与查看、生产过程报表生成、生产统计报表生成等功能,从而实现企业过程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的网络集成与综合管理,也是自动化控制系统在企业上层应用中的进一步拓展。

参考文献

[1]武学维,王育德,李凌峰,安翔.DCS控制系统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的应用[J].自动化应用,2012,02:42-44.

生产管理规划方案范文2

摘要:对于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是尤为重要的,它不仅仅维系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还保证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建筑企业的经济发展,同时还能起到稳定社会经济能够不断发展的作用。现今社会尤为提倡“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和科学发展的观念,因此,国家非常重视现今各个企业的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特别是在安全隐患存在众多的建筑行业,更要加强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从而大幅度的降低施工中事故的出现几率。

关键字:安全生产、建筑施工

现今社会,我国已经迈向了市场经济化、城市科技化、发展高速化的以全新的时代。在社会发展的带领下,国内各大企业同样的走向了一个发展的全新高度。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它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它的发展程度同样能够代表我国社会发展的速度。

对于国内各个行业,国家依照了各个企业的特点制定了相符合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来对个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管理和制约。

对于制约的政策,不单单是有了相关的安全管理办法就是足够的,还要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执行管理工作的相应条例和标准来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控制。因此在诸多的控制方式的制约下,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渐渐的走向成熟和规范化。

由于现今社会已经步入了市场经济化的形式,因此很多施工企业为了再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谋取最大的利益,很多企业都是在工程竞标中,以不合理的低价进行投标,在中标后施工单位为了弥补由于中标导致的损失,只有在安全质量控制管理方面进行降低标准,使得安全保护实施不完善或者安全设施的质量没有达到标准的要求从而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管理的制度,有很多实际的例子,由于管理的制度没有做到位很多业务发展非常好的企业都已经倒闭。由此可以看出管理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关键的命脉,而安全管理则是管理工作中的一项更为重要的分支。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和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就要在企业的内建立由专业的工作人员带领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来负责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消防安全工作和安全施工工作,从而使得企业稳步的发展。

对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涉及到的方面很多,不但要成立企业的安全文明的施工领导部门,还要建立施工防火监督管理部门、事故发生处理控制部门等等。在各个管理部门建立后,还要明确项目管理的总负责人,确立管理的与控制的总方向;对于其他部门的负责人要负责其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

根据工程项目所需要的,在各个管理部门选用管理领导时要严格的遵守规定的要求,在对于管理人员进行选择是要保证其具有相应的工作经验还必须持有相应工作岗位的上岗证书,才能够予以聘用。

安全生产制度的完善工作

对于施工管理工作来说,项目安全施工生产制度是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项管理工作。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公司与施工项目经理签订《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就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任务、措施、奖惩、安全风险保证金的缴纳等条款予以明确;项目部与各班组签订《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书》;与工人签订《劳动用工合同》,这样将目标责任层层分解,一级抓一级,做到了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1.争创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创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不仅是反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而且是展示企业形象的舞台。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把该项工作纳入了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列入年度工作安排的一项重要任务,并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设有相应的机构,由公司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和安全保卫部成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拟定工作目标,制定措施,并定期进行考核验收和申报。同时,为了调动项目创建标准化工地的积极性,公司还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鼓励在建项目责任人积极争创标准化工地,2005年公司承建的蟠龙。城市花园3#楼工地被评为“省级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公司就一次性给予了3万元的现金奖励。通过这种有效激励、典型示范、辐射带动的作用,从而使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促进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2.针对项目特点,对专业性较强的项目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安全施工方案是指导施工现场全部安全生产活动的重要技术文件。在施工准备阶段,我们就根据建设工程规模、结构特点和对原始资料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一套符合实际能指导工程全部施工活动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单项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例如:在公司中标承建的阆中市行政中心办公大楼施工前期我们就编制了《安全施工方案》、《脚手架搭拆施工方案》、《临时用电安全施工方案》、《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基坑施工专项方案》、《塔吊(龙门吊)起重吊装安拆施工方案》、《施工机具使用方案》等,经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核并报经监理公司总监审查签字后发放到项目部实施。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重点监控,制定项目施工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了公司和项目部双重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明确了职责分工,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确保万无一失。

结束语:

综上所诉,工程安全施工管理工作是一项包含范围广、工作复杂的管理工作。为了使得安全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就要在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发动全部的工作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工作,并且要求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安全管理的意识、安全负责的精神和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环环相扣才能使得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穿插于政工施工过程,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1] 杨志.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J]. 四川建材. 2009(01)

[2] 代玉双,陈思远.对建筑施工管理措施的探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01)

[3] 孙红,巫金炜,冯绍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 浙江建筑. 2009(06)

[4] 周星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探讨[J]. 现代商业. 2009(26)

生产管理规划方案范文3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

1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实现税金、完成利润以及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面临产业结构调整、资源环境、市场竞争、体制机制等诸多约束,而信息化技术是中小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支撑和动力引擎。

分析统计数据显示,现阶段约七成中小企业认可信息化的重要性和意义,但调查也表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人才也比较缺乏,信息化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资源建设和数据管理,探讨中小企业在经营多变、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开展信息化建设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意义。

2 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业务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信息化开拓市场,了解市场信息,加强产品推广扩大销售能力,控制销售成本和改善售后服务,实现客户信息管理等。二是通过信息化技术提升生产和研发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包括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实现管理流程自动化,提高企业整体运作效率等。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需求一般包括如下几个层面: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产品开发管理,销售渠道和客户关系管理,协同办公,电子商务,绩效和决策支持,信息化基础设施。

也可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需求划分为三大平台:一是基础设施平台。二是生产管理平台,包括生产管理和产品开发管理。三是经营管理平台,包括经营管理、销售渠道和客户关系管理、协同办公、电子商务、绩效和决策支持。

3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路

中小企业一方面是体制机制比较灵活,生产经营随市场迅速变化;另一方面,普遍对信息化认识不足,企业资金有限、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对信息化建设应用效果缺乏信心等。根据中小企业实际,其信息化建设应按“行业规划、按需建设”,“统筹分工、协同推进”,“先易后难、效益优先”的思路进行。

3.1 行业规划,按需建设 信息化规划是指在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分析评估企业管理和IT现状,提出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和战略,制定信息化的系统架构、确定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以及具体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选型和实施策略,对信息化目标和内容进行整体规划。不同行业其业务和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差别较大,整体规划建议分行业进行。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要明确针对本行业信息化建设完整的系统架构、选型和实施策略,中小企业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信息化需求,选取行业信息化规划的相关建设内容分阶段或整体实施。这样,一方面使企业信息化建设能统一在行业规划框架内,为今后的集成共享和统一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解决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规划能力的不足,避免选型五花百门、标准各异、难以集成等问题。

3.2 统筹分工,协同推进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

个大型的系统工程,参与的方方面面要统筹分工协同推进才能有序有效顺利进行。政府、行业、企业和第三方服务商如何分工协作是关键。信息化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标准化、基础设施平台、生产管理平台和经营管理平台等几个方面。标准化工作应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完成,行业配合,企业和第三方服务商作为使用者。基础设施平台主要由第三方服务商和企业负责,第三方服务商负责骨干网络甚至关键服务器的建设;企业负责本企业内部网络和终端的建设,同时租用第三方服务商的基础设施,可使企业投资较小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企业生产管理平台不同的行业差别很大,应按由行业牵头,在典型企业进行试点建设,本行业中小企业推广应用。经营管理平台具有通用性,应由第三方服务商负责提供解决方案,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规划框架内选择应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分工示意如下表一:

3.3 先易后难,效益优先 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小,资金匮乏,企业对于成本的控制相对更严格,信息化人才普遍不足,信息化投入非常谨慎,更注重短期投资回报率。企业现状要求信息化必须能真正解决企业的一些急迫的问题,能够确确实实获得明显的回报,因此在投资建设信息化项目时,它们会更加考虑成本收益分析。政府、行业或第三方服务商要充分考虑到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时要采取先易后难、效益优先的思路,为企业提供一些简单实用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切实提升企业产品销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扩大企业市场规模。中小企业在制定或选择信息化建设方案时也要采取同样的思路,先实施一些企业需求急迫、投入少见效快的模块和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形成投入、收益、扩大投入、扩大收益的良性循环。

4 建议

要更好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最好的方法是信息化投入少、见效快,形成信息化建设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因此,在进行中小企业信息的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等阶段要注意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4.1 处理好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需求,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也有个性化差异,导致了中小企业在决定IT产品投资、选择解决方案和实施策略上更注重实用性和灵活性。标准化意味着低成本,但存在标准功能与业务需求不能完全匹配的风险;个性化意味着投资

大,但客户化功能可更好满足用户需要。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将影响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成效。一方面,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规划时,要充分调研需求,确定采用标准化解决方案或是个性化解决方案,满足企业需求应优先考虑通用功能、其次是行业的通用功能、最后才考虑企业的个性化功能定制。另一方面,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解决方案要按行业需求,提供灵活和可配置的功能,最大化适应企业的生产管理业务。

4.2 处理好阶段建设与整体集成的关系 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其信息化建设无法做到统一推进、一步到位。大部分企业仍然是根据自身实际分阶段分层次建设。因此,处理好阶段建设与整体集成的关系对将来信息化的应用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企业应遵循行业信息化规划的内容和建设阶段,按业务驱动、效益优先的原则,从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中选取相应的模块或子系统先行实施,使信息化尽快产生效益,同时也为今后系统的集成和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4.3 处理好外包租用与自主建设的关系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处理好信息化服务的外包租用与自主建设的关系。对信息化的建设内容要充分考虑到投资、建设、运行维护和系统升级等全生命周期的投资支出,评估外包租用与自主建设的成本开支,制定相关的信息化建设方案。优先考虑依靠信息服务厂商所提供的社会化、专业化的外包服务形式来进行信息化建设,以降低信息化采购成本、管理成本和维护成本,这种方式可快速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最大限度节约信息化投资。

5 结束语

中小企业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需求,针对中小企业特点,提出中小企业信息化“行业规划、按需建设”,“统筹分工、协同推进”,“先易后难、效益优先”的建设思路,并对如何更好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国家、行业、企业和第三方服务商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快更好推进并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9.

生产管理规划方案范文4

【关键词】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监理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1)04-111-02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21世纪头20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现期。国民经济快速稳步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势头强劲,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从2008年到2009年,我国建安投资额由104958.9亿元增加到138758.3亿元,年增长32.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由632261.0万平方米增加到754189.4万平方米,年增长19.3%。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在给建设系统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建设系统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压力。根据近期《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144起、死亡1324人;2005年,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015起、死亡1193人;2006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建筑施工事故888起、死亡1048人;2007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859起、死亡1012人。从连续四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全国范围内建筑施工事故仍然处在高发期,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仍居高不下,特别是较大以上事故仍时有发生,发生事故的工程大部分都委托了监理,监理企业作为第三方中介机构,同时承担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职责,这样监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也就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对监理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出新的课题,监理企业如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也就成为近一段时间学者和监理人士研究的重点。然而,安全管理的问题在我国一直是工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的制定也不甚完善。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及分析,针对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中监理的法律责任,结合工程项目具体实例,探索如何履行好监理的安全责任工作。

1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分析

1.1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特点。建筑业的生产活动危险性大,不安全因素多,是事故多发行业。每年建筑行业死亡人数仅次于矿难,居全国各行业的第二位。工程建设活动不同于其他的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特别是施工阶段,特点更为明显,造成建设工程事故频发的原因与建筑业本身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1.2 建筑施工主要伤亡事故类别。根据2007年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数据统计,全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类别仍主要是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起重伤害等。这些事故的死亡人数共915人,分别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45.45%、20.36%、11.56%、6.62%、6.42%,总计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90.42%。

1.3 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①建筑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基本建设规模快速扩大,城乡建筑增长过快,使建筑业现阶段呈现出事故高发、多发态势。②建筑市场秩序不规范,违法分包、非法转包、挂靠等现象比较普遍。建筑市场上存在着拆分项目过细、工程标价过低、不合理压缩工期等问题,特别是建筑业市场门槛儿过低,一些低水平、低素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及队伍进入建筑市场,给建筑安全造成隐患。③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理滞后。在建设规模高速增长,施工战线拉长,安全风险加大的形势下,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管理滞后,安全责任不落实。④施工现场管理不严,隐患整改不彻底,“三违”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施工企业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认真,对发现的隐患整改不力,对工程分包队伍资质审核不严,违规分包、转包、习惯性违章等现象还大量存在。农民工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⑤政府行业监管存在管理漏洞。一些地区和部门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相对比较薄弱,一些领域和环节存在监管盲区,如经济开发区、高科技园区、工业园区、一些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和工业建设项目、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村镇建设工程等游离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之外,存在监管盲区。

2 监理的安全管理责任

2.1 监理单位的安全法定责任。2004年2月1日起施行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把安全管理纳入了监理的范围,将工程监理单位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活动中所要承担的安全责任法制化,使监理履行安全责任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第五十七条,明确了监理单位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如下方面:①未对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的;②发现安全事故隐患未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或者暂时停止施工的;③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未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的;④未依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的。

工程监理单位有上述行为之一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资质证书;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2 安全生产的监理责任的相关案例。2000年10月25日上午10时许,在南京电视台演播中心工程工地上,南京三建(集团)有限公司施工的演播中心大演播厅舞台屋盖浇筑混凝土时,因模板支架失衡,发生整体坍塌,造成6人死亡,1人重伤,数十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70余万元。事故发生后,经检察机关调查,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其中项目经理判处有期徒刑6年,现场监理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其中追究监理责任主要有:驻工地总监理工程师无监理资质,监理机构没有对支架搭设过程严格把关,在没有对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案审查认可的情况下即同意施工,没有监督对模板支撑系统的验收,就签发了浇捣令,工作严重失职,导致工人在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模板支撑系统上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3 监理单位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主要工作

3.1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依据。

3.1.1 法规类文件: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7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1号);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④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⑤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2号);⑥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7号);⑦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28号)。

3.1.2 技术类文件:①《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②《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③《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1992;④《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⑤《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2002年局部修订);⑥《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28-2010;⑦《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 77-2010);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⑨《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⑩《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3.2 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根据建设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关于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理责任的若干意见》(建市[2006]248号)及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结合某市体育馆新建工程建设的实例,将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监理工作具体内容进行详细的描述。

某市体育馆新建工程,总建筑面积16128平方米,高度28.769m,主体建筑地上2层,可容纳观众5229人。体育馆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面为钢结构屋盖,采用空间索杆支撑壳体结构作为屋面的承重结构。施工准备阶段监理安全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3.2.1 组建监理部根据工程的特点,监理单位任命有体育场馆工程监理经验的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作为总监,全权负责该工程项目的监理安全工作,选派有大型钢结构和高支模工程监理工作经验的人员作为专业监理工程师,组建监理部,明确各监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

3.2.2 熟悉图纸:该工程结构复杂,监理部所有监理人员都要熟悉图纸,确定安全管理重点监理工序和部位,并组织监理人员组织相应的技术规范,掌握钢结构、高支模等相应的要求。

3.2.3 编制监理规划和细则:在熟悉图纸的情况下,结合工程特点,根据法规、监理合同,总监主持编制监理规划,明确监理安全管理内容、工作程序和制度措施,确定安全管理的工作制度、方法和措施,经监理单位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通过后实施。各专业监理工程师根据工程特点,按照工程进展情况,分别编制桩基、基坑支护、高支模、脚手架、钢结构安装、水电等安全规划实施细则,编制的监理实施细则明确监理具体措施、方法、程序和发现安全隐患处理的措施,安全规划实施细则经总监审批同意后实施。

3.2.4 审查施工单位的安全保证体系:①审查承建单位的营业执照、资质等级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②审查项目经理、技术人员、质检员、安全员、工长、特殊作业人员的配备是否符合要求。经查派驻现场的项目经理,资质等级为一级,安全管理B级证书,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均与投标文件中所报人员相符,发现配备安全员一名,安全管理C级证书,但数量不满足建设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建质[2004]213号)第六条“……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置为:……1~5万平方米的工程至少2人”规定,要求补充一名持证安全员。③审查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办公、宿舍、食堂、道路等临时设施设置以及排水、防火措施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明确审批意见。④审查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交底制度以及设备租赁、安装拆卸、运行维护保养、验收管理制度。

3.2.5 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监理工程师审查施工企业的审批程序和审批人是否符合要求,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是否针对工程特点、施工方法、机械的配备,按国家、行业颁发的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编制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对结构比较复杂、施工特性比较多的特殊工程是否制定了专项施工技术措施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3.2.6 审查安全技术措施:①审查施工企业结合工程的特点、施工现场环境、施工方法、使用的机械、动力设备、变配电设施、架设工具以及各项安全防护设施等制定的确保安全施工的措施。②安全技术措施包括:脚手架、吊篮、安全网、各类洞口防止人员坠落的技术措施;塔吊等垂直运输机具的拉结要求及防倒塌的措施;安全用电的措施;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作业的技术措施。

3.2.7 审查专项方案:应对临时用电方案、大型吊装工程、高处支模与拆模工程等危险性较大的工程进行重点审查,要求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报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对于结构复杂、危险性较大,特性较多的特殊工程,监理工程师不仅应按照上述要求审查专项施工方案,还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提供专家论证、审查的文件。

生产管理规划方案范文5

最新农业局土肥站工作总结

在局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和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经全站工作人员共同努力。20XX年度土肥工作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三农”为目的,开创了土肥工作新局面。

一、认真搞好基本农田保护,切实抓好农业环境管理。保护基本农田是国策,农业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抱着对社会、对子孙负责的态度,我们依法依规进行保护和管理。

1、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民意识

针对我县基本农田逐年减少,农业环境逐渐恶化的现状,我们利用标语、培训等多种方式,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树立社会全员参与的基本农田保护和农业环境保护的意识。

2、认真调查研究

对群众反映较多、较集中的问题,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茶恩青坪国土整理项目耕作层被破坏,经实地调查,我们写出“国土整理应重视耕地质量”一文,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根据文中所制定的改造方案进行整治好。河口三联整理区渗水漏肥问题,在调查后也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方案。

3、积极参与规划修编

今年是基本农田中长期规划修编年,我们积极配合国土部门工作,同时收集过去未收集到的耕地利用现状图和耕地利用规划图。

4、搞好生态农业建设试点

从农业投入品着手,设定柳桥村为生态农业建设试点村,该村全面推广复混肥和肥。

二、搞好肥料生产管理,维护肥料市场秩序。

肥料市场的纯净,是农业生产安全的基本保证,所以我们重点抓源头—肥料生产管理,协作执法大队搞好肥料市场管理。

1、抓肥料生产管理

对我县境内有规模的3家肥料生产企业,一是督促办理各种法定手续;二是不定期检查生产记录,促使各企业规划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2、公布肥料信息

春播期间,经肥料生产企业调查和肥料市场调查,发放了一期肥料信息。

三、积极推广土肥新技术

1、开展技术培训

上半年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对全县232个重点村开设培训班,培训村、组干部3万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万份。

2、设立土肥试验

早稻在泉塘子农技站设立不同肥料对比和不同施肥量试验两个。

四、实施好两个项目

(一)标准粮田建设项目

本项目去年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和主要工作,今年重点抓好工程扫尾、验收、资料收集整理等。

1、工程扫尾

田间工程扫尾工作4个标段都在2月份完成,土化室建设经请教多方专家,设计方案,目前正在加紧施工。

2、验收

经市水利质监站主持,邀请县各有关单位对项目进行验收全部合格,其中c2、c3标段被评为优良工程。

3、工程结算

田间工程结算书全部进行了初审,目前已送县财政局内审。

4、资料整理

4个标段资料全部搜集齐全,基本整理完善好,只差工程验收书盖章手续。

(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该项目3月份申报,被农业部、省农业厅立项后,按照要求、重点做好了如下工作

1、抓好早稻测土配方施肥

早稻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万亩,使用配方肥万吨,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万份,设立示范片22个,连片面积万亩,培训技术骨干44人,培训农民近3万人,发放技术资料4万多份。

2、工作人员培训

一是选送4人参加省农科院化验员培训;二是派出3人参加省农业厅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与管理培训;三是对乡镇土肥专干培训,聘请市有关单位专家培训22个乡镇土肥专干,结合乡镇土肥专干的培训,编写、印发规范性技术资料8篇。

3、宣传发动

X月X日,县人民政府召集各乡镇的乡镇长、主管乡镇长、农技站长、土肥专干,对测土配方施肥进行专题研究。各乡镇在县工作会议后,分别召开了宣传会议。

全县出动宣传车22台次,书写宣传横幅22条,永久性标语200多条。

4、编制工作方案

针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工作量大,细化程度高、专业性较强等特点,制定了工作草案,经局党委集体研究,最后形成了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

五、下半年工作重点

生产管理规划方案范文6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9-0084-02

1 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GIS) 是一种兼容存储、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GIS 以其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系统、形象直观的应用界面、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等特点,能为现实地理空间上的物质和能量运动规律的研究提供方便、准确的管理和空间分析手段。因此, GIS 与环境科学的结合运用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GIS 与环境科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所具有的相似性和互补性,使二者的结合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预期在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及环境地球化学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GIS在农业中的应用

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GIS技术就被应用于农业领域,从国土资源决策管理、农业资源信息、区域农业规划、粮食流通管理与粮食生产辅助决策到农业生产潜力研究、农作物估产研究、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基于GPS和GIS的精细农业信息处理系统研究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些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农业生产,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随着GIS理论的产生发展以及方法和技术的成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逐步深入。从技术角度看,GIS在我国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中的应用进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作为农业资源调查的工具,建立了农业资源地理数据库,实现空间数据库的浏览、检索等,利用GIS绘制农业资源分布图和产生正规的报表。

(2)作为农业资源分析的工具,GIS技术已不限于制图和空间数据库的简单查询,而是以图形及数据的重新处理等分析工作为特征,用于各种目标的分析和重新导出新的信息,产生专题地图和进行地图数据的叠加分析等。

(3)作为农业生产管理的工具,主要是建立了各种模型和拟订各种决策方案,直接用于农业生产。

(4)作为农业管理的辅助决策工具,利用了GIS的模型功能和空间动态分析以及预测能力,并与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它的现代技术(如RS和GPS)有机结合,便于我国农业生产的管理和辅助决策。

3 GIS在林业中的应用

林业生产领域的管理决策人员面对着各种数据,如林地使用状况、植被分布特征、立地条件、社会经济等许多因子的数据,这些数据既有空间数据又有属性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借用传统方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利用GIS方法却轻松自如。

社会经济在迅速发展,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需要随时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掌握资源动态变化,及时做出决策就显得异常的重要。常规的森林资源监测,从资源清查到数据整理成册,最后制定经营方案,需要的时间长,造成经营方案和现实情况不相符。这种滞后现象势必出现管理方案的不合理,甚致无法接受。利用GIS就可以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及时掌握森林资源及有关因子的空间时序的变化特征,从而对症下药。

林业GIS就是将林业生产管理的方式和特点溶入GIS之中,形成一套为林业生产管理服务的信息管理系统。以减少林业信息处理的劳动强度,节省经费开支,提高管理效率。

GIS在林业上的应用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

(1)作为森林调查的工具:主要特点是建立地理信息库,利用GIS绘制森林分布图及产生正规报表。GIS的应用主要限于制图和简单查询。

(2)作为资源分析的工具:已不再限于制图和简单查询,而是以图形及数据的重新处理等分析工作为特征,用于各种目标的分析和推导出新的信息。

(3)作为森林经营管理的工具:主要在于建立各种模型和拟定经营方案等,直接用于决策过程。

三个阶段反映了林业工作者对GIS认识的逐步深入。

目前GIS在林业上的应用主要有:

(1)环境与森林灾害监测与管理方面中的应用,包括:林火、病虫害、荒漠化等管理,如在防火管理中,其主要内容有:林火信息管理、林火扑救指挥和时实监测、林火的预测预报、林火设施的布局分析等。

(2)在森林调查方面的应用,包括:森林资源清查和数据管理,这是GIS最初应用于林业的主要方面、制定森林经营决策方案、林业制图。

(3)森林资源分析和评价方面,包括:林业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管理、用于分析林分、树种、林种、蓄积等因子的空间分布、森林资源动态管理、林权。

(4)森林结构调整方面,包括:林种结构调整、龄组结构调整。

(5)森林经营方面,包括:采伐、抚育间伐、造林规划、速生丰产林、基地培育、封山育林等。

(6)野生动物植物监测与管理。

1993~1997年,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援助的“中国森林资源调查技术现代化”项目顺利执行。以全国林业监测站点数据和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进行全国林地生态类型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在空间上和时间序列上完整、系统的反映林地区域不同的生态系统特点、林种、群落特征及其林(树)龄。

4 GIS在土地资源中的应用

GIS技术最初在土地资源开发与管理上的应用主要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图件和属性数据的存储、查询等管理工作等,基本上没有数据的空间分析及其它决策功能。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在土地科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了土地评价工作(土地的适宜性或多宜性评价、土地的生产潜力评价、土地持续利用评价、城市地价评估、耕地地价评价等),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多目标规划),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现状分类与制图,以及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动态监测。

5 结论与展望

GIS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应用方兴未艾,从技术、地理信息、经济社会的需求等方面分析,在该领域有以下趋势:

结合国家信息化推进工作,以电子政务相关工程为基础,推动GIS在资源环境管理中的推广应用。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及企业的重要任务,GIS在以资源、能力、生产、资金等空间综合配置、优化组合为目的的信息化建设中,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结合相应的应用工程,推动GIS的发展。用往专业化方向发展,功能由通用管理功能转向资源评估、监督、跟踪分析等专业功能方向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各方面的矛盾及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诸多的关联性,分析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建议,需要功能更专业化的GIS软件系统支持。

参考文献

[1]傅肃性. 世纪之交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发展[J ] .地球信息科学,1999 , (2) :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