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范文1

建立系级文化建设

每个系根据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针对专业特色,有计划、有安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系级文化建设活动。在系级文化建设活动中,强化育人为本、教学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同时,开设好文化素质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学院教学评估体系,促进文化素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首先,要充分发挥系学生会、系分团委的作用,针对不同年级,开展文化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积极引导各班级在开展文化建设活动时,与自己的专业及大学四年规划相结合,采取鼓励措施,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把专业学习和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逐步打造“专业基础夯实、应用优势突出、专业特色鲜明、文化建设丰富”的系级文化。同时,积极配合院团委、院学生会扎实做好院级文化建设,帮助学生认识自我,适应社会,增长才干。其次,建设班级文化。班级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学生集体观念、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风气和严谨浓郁的学习氛围。班主任或辅导员要从班级班风、学风、班级制度、班级文化等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发展确立适合班级自身的各项建设方案,并逐一负责落实。班级文化建设内容要丰富多彩,能有效地与同学感兴趣的难点、热点问题相结合,与个人发展相结合,为班级每一位成员提供必要的能发挥和表现他们个人兴趣、才能和特长的条件和机会,进一步加深同学之间的交流,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建设宿舍文化

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范文2

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但由于其仍处在成长阶段,思想上难免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因此,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塑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品牌活动——“创建优良班风,构建和谐校园”这种特色模式的开展,可以有效地激发广大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陶冶学生情操,对于构筑大学生健康的人格,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有天之骄子的美誉,他们伴随着祖国的腾飞而-成长,承载了社会未来的责任和父母的希望。然而,他们在思想上,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这就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通过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使其优点得以展现和发扬,同时也将其自身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培养祖国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的主要特点

1 拥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关心国家大事,但存在消极倾向

当代大学生不拘泥于自己生活的小圈子,他们还关注外部世界,特别是自己国家的大事,具有较高的政治认同感。在涉及国家荣誉、民族根本利益和前途命运的重大事件上,他们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比如事件、维护奥运圣火传递、汶川地震等事件引起了当代大学生的高度关注。北京奥运会和汶川大地震的志愿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大学生,他们用自己的积极行动来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在祖国遭受危难之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大学生的思想也受到了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受到了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侵染。比如现在一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引起社会关注,考试弄虚作假、学术抄袭、简历注水、投机取巧等。受市场经济趋利思想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越来越看重实效和利益,表现出明显的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过分追求个人利益,严重忽视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利己”思想明显。

2 拥有较快的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但缺乏行为和认知的有效统一

当今高科技信息知识更替速度快,传播渠道多,大学生通过听课、培训、自学、网络查阅资料等多种渠道开阔视野,接受新生事物,这使得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在处理具体问题上,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追求理想的完满化。理想与现实的脱节,造成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容易导致颓废思想。有些大学生在设计理想时虽然也是追求完美,但当理想与现实脱节时,他们会放弃较高的理想,选择更加切合实际的目标,追求实在的利益。

3 拥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但缺乏较强的心理素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不断强化,但面对激烈竞争和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心理健康问题表现突出,心理承受和调节能力亟待提高。家庭和自身期望值过高、感情问题、人际关系、家庭状况、就业压力增大等各种原因使学生背上了种种心理包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少数学生出现了抑郁、孤独、敏感、神经衰弱等心理症状。特别是有些贫困大学生,直面竞争和经济贫困的心理压力,更易使他们成为心理病变的“高发群体”。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不仅给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学校教育带来困难,而且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

1 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培养

集体并不是若干人简单的组合,而是根据某种共同利益组织起来的社会集团。每个人有权力从中获得个人利益,也有义务维护整体利益。个人没有获得个人利益的权力,集体就没有凝聚力,个人就会选择另一个集体;同样,若没有个人维护集体利益的义务,集体也无法存在,因为共同的利益正是集体联系每个成员的纽带。所以,应使每一个大学生清楚的认识到个人能力和才能的施展是需要借助一个集体的大背景,大学生活不是“一个人的精彩”孤芳自赏,而是多种思想之间的交流融合。个人与集体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利益关系,无论我们处于怎样的集体关系中,必然要依据利益原则行事。当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应顾全大局,这正是理解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因此,我们只有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中才能真正把握集体主义的原则。集体主义是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一种认识和抉择。在观念上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的前提。

作为一种道德原则,集体主义最初的系统论述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这样写道:“既然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那就必须使个别人的利益符合于全人类的利益。”“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应使大学生正确的理解集体主义,它并不是割舍了个人的利益和个人的发展空间,而是坚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统一。个人利益又必须在集体中才能全面获得,离开了集体,个人永远无法实现自己。

2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为师生营造一种氛围,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

三、以学院品牌活动为载体,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建设和谐校园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校上下齐心不懈奋斗的目标。“所谓和谐校园是指学校各种发展要素间的一种均衡有序、协调促进的和谐状态”。而和谐校园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和谐,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任务在于校园文化建设。为了推进学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在分析总结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我院积极开展了“创建优良班风,构建和谐校园”系列活动。

1 “创建优良班风,构建和谐校园”系列活动的特点

①将“创建优良班风,构建和谐校园”系列活动作为学院的品牌活动推出,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全体辅导员的共同参与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我们在学期初规定了活动的具体内容,并将其作为学院的品牌活动推出。各年级学生参加“创建优良班风,构建和谐校园”系列活动,他们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通过参与该项活动,他们不仅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具备了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在今后的择业与就业过程中也将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②将“创建优良班风,构建和谐校园”系列活动的成绩进行班级评比并表彰,增加集体荣誉感

活动不仅表彰表现突出的个人,而且将每名学生参与活动所获得的成绩计入班级成绩,作为班级评比的依据。每学期结束后,张榜公布班级成绩,评选出表现突出的班级,在年终学院学风表彰大会上进行班级展示并给予物质奖励(做为班级建设经费)。活动有效地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不仅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班级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③制定“创建优良班风,构建和谐校园”系列活动参与办法,有效调动每一名学生参与其中

班级在开学初根据活动列表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学期必须保证每一小组至少参与一项活动,最终班级成绩才能生效。这不仅要求班委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并像田忌赛马一样制定好班级参与活动的具体方案,而且要求班级每名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充分发挥个人特长。这种活动形式将全班学生凝聚在一起,不仅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价值感。

④“创建优良班风,构建和谐校园”系列活动设计内容丰富,以科技创新推动学生就业

活动不仅包含以往普遍受欢迎的文体活动,而且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避免枯燥,鼓励各班在辅导员的指导下自创班级主题活动,诸如信息学院学习身边“道德楷模”争做道德模范活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感恩教育活动,2008北京奥运会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学院开展了相关科技创新大赛,并鼓励学生形成学生科研小组。在老师的参与指导下,智能车大赛、网络设计大赛、机器人设计大赛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升了就业技能。此外,学院积极开展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创建优良班风,构建和谐校园”系列活动开展以来取得的活动成效

活动开展以来,学生参与热情高、参与面广,在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质提高方面都受益匪浅;对校园文化建设、队伍建设、学风建设等方面有较大促进。

我院在班级建设、班干部队伍建设以及学风建设等方面更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①以优良班风带动学院学风建设

班级同学积极申优、创优,团结一心,积极进取,努力为班级争光、为集体争光。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班级体,这其中不乏“全国先进班级”、“辽宁省先进班级”、“沈阳市优秀团支部”等。

②培养了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

在班级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多名学生先后获得校“五四奖章”——沈阳工业大学授予学生的最高荣誉、“省优秀毕业生党员”、“省三好学生”、“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③学院社团蓬勃发展,优化了学院的整体文化氛围

近几年,学院陆续成立了英语协会、体育协会、大学生科学与技术协会和青年志愿者协会,各协会积极开展特色活动,丰富了“创建优良班风,构建和谐校园”系列活动的内容。其中,大学生科学与技术协会与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相互合作与配合,现已成为培养学生科研兴趣爱好的有效载体。我院学生参与科技赛事的人数明显提升,成绩显著提高。

④活动覆盖面广,有效带动全体同学积极参与

由于活动采取个人参与,班级积分的政策,班干部有效组织,班级同学积极参与,能够带动班级全体同学参与其中。实践证明:“创建优良班风,构建和谐校园”优胜班级的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强,担任学院、校级的学生干部人数多,班级同学多才多艺,在各种竞赛中频频获奖,班风积极向上,凝聚力强。

通过实践的证明,以“创建优良班风,构建和谐校园”这一同学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培养了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塑造了大学生的思想,体现了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有序、和谐的发展。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创新工作模式,与时俱进,时时以占领大学生的思想阵地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穗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

[2]杨曦,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

[3]苏婕,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的主要因素及其应对办法[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4).

[4]王牛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范文3

[关键词]和谐班级文化建设现代意识

[作者简介]李俊(1978-),男,山东烟台人,青岛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办公室,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谢春虎(1979-),男,山东费县人,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团总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山东青岛266033)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170-02

建设一个积极上进、团结有序、充满凝聚力的和谐班级可以说是高校德育工作一个重点。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重要载体与突破口。“班级文化是由班级成员(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和交往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其物质表现形式。”①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上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将会为和谐班级建设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也在某种程度上为班级建设找到新的突破口,为之后如何进行特色有效的和谐班级建设提供了多种思路。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班级文化在广义上是指一个班级在长期学习、活动中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群体意识,并在这种意识驱动下所创造的一切成果。在狭义上是指班级全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培育起来并遵守的共同愿景、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纪律习惯等方面的总和。由此可见,班级文化建设,不单单是学生在文化课上成绩优秀、班级活动上表现积极等方面的体现,同时也要求学生在班级文化这个大环境熏陶下,将自己对班级文化的理解认识提升到更高的一个层次上,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班级作为联系学院和学生宿舍的一个中间体,班级文化建设亦对学院文化、宿舍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1.班级文化建设对建设和谐宿舍有引导作用。宿舍是学生课余生活的基本活动单位。宿舍是大学生思想最活跃、感情流露最为真切、言行举止最为自由、信息传播最迅速的场所。寝室文化具有易接受性、广泛性和潜移默化影响的特性。在对学生形成一种人格时所具有的长久性和典型影响最为突出。②可以说,宿舍在学生生活中有着与班级同等重要的意义。建设和谐的班级,必然离不开建设和谐的宿舍。建设和谐宿舍,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适合自己宿舍的一种特色文化,比如某个宿舍学生普遍爱好书法,那么完全可以在宿舍内部进行多次书法写作交流,或者书法比赛,为整个宿舍营造一个浓郁的特色氛围,当然,这一切必须要在班级文化的指导作用下有序进行。班级文化的意义在于,能够不仅仅将目光投放到学生在班级上的表现,还能够使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果延伸到学生生活中去,将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其物质表现形式最大化、最广泛化地体现出来,最终实现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过程中得到学业与心智的双重洗礼。

2.班级文化建设对和谐学院、和谐校园建设有推动意义。班级是学校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一个基本对象,一个校园的和谐与否,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班级文化这一根基是否坚实。搞好班级文化建设,会对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产生良好影响。社会学研究发现,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变化和发展受他们的学习、生活的环境影响最大。③一个高雅、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将会使学生在认识思想观念与行为准则的过程中能够尽量地少走弯路,从而更快更好地融入学习生活当中去。通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丰富和发展学院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便会更加牢固。

3.追求班级文化的建设也要着重关注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与走势。班级文化建设的最终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我们应该看到,班级文化作为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与突破口,应该做到有益于学生形成长远的精神状态,有益于学生在班级文化的熏陶下收获对自己终身受用的东西,它可能是一种做事的锲而不舍,可能是面对挫折的坚韧。总之,班级文化不仅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更要通过文化建设使同学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提供指导。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建议

班级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一定的改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将时代精神融入班级文化中,积极进行探索与调研,运用科学的、多种多样的方式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增强班级文化的时代感。

1.贯彻和谐观念,推进班级和谐。班级和谐,离不开班级中所有成员的努力与支持;成员的努力与支持反过来将给班级和谐带来推动与活力。所谓和谐观念,就是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共同向往的班级建设的理想境界,是班集体中所有成员的共同理想。贯彻和谐观念,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对班级建设始终充满着足够的热情与动力,使其能够为了达到和谐的标准而更快更好地推动班级建设。只有和谐的观念深入人心,班级日常所开展的各项活动才能有条件地、顺利地开展下去,班级建设才能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与接纳,有基础进行下去。一个人心涣散、混乱无序的班集体,没有统一的目标,没有使自己身处环境变得和谐这一愿望,那么班级各项活动也无从谈起,更不用说和谐与否了。所以,一个群体是否拥有统一的和谐观念,将直接影响到班级建设的质量与速度。

2.建设班级文化的有形载体。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借鉴企业在市场中的运作经验(如企业文化建设和CIS设计),在征求同学意见的基础上,发挥班级同学的聪明才智,将班级文化物化为班级的有形载体,增加班级文化的感染力、号召力。有形载体可以有如下形式:(1)通过全班同学参与,设计出富有特色、具有寓意的班徽,形成同学认可的、并能具体实践的班训,谱写可以传唱的班歌,形成班级行为准则。(2)建设班级网站,班级群等,形成同学敞开心扉的阵地。(3)美化班级教室,营造高雅、积极向上的环境。(4)制作班级的旗帜、T恤衫等标识物,增强同学对班级的自豪感。

3.借鉴企业管理模式,强化时代精神。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各个企业都面临着近乎残酷的竞争压力,但是,有些企业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竞争者中杀出重围,独树一帜,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们有着先进的管理模式,这些管理模式中的某一些甚至可以为我所用,或者经过创新发展,运用到班级文化建设当中来,凸显了在班级文化建设大背景下的时代精神。首先,引进竞争机制。企业间的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而这又是企业必须面对的。引入竞争机制的目的并不是像企业一样的优胜劣汰,而是保证班级内始终拥有着积极向上的观念,使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己,最终实现共同进步。其次,培养学生负责的态度。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反对损人利己,主张利人利己,但在行动中更多地表现为利己利人,处理事情时更多地考虑到自身利益。此外,学生还有一些不负责任的表现:只愿享受做学生的权利,不愿承担做学生的义务;对待事情、对待学习不能做到善始善终;只注重个人的兴趣和利益,不考虑集体等。和谐班级的文化内容,必然包括了全体成员相互负责、荣辱与共,这是群体中各个成员约束自己行为的有力保证,也是一次集体观念的具体体现。最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企业基于生存与发展的目标需要而提出的,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表现出来的精神。当前,科技发展呈现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综合的特点,社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不与社会发生联系的个体是无法存在的。靠一个人单枪匹马到社会上去“拼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目前更加突出合作精神,也就是团队精神。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公司,甚至是一个国家,团队精神都是非常关键的。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是现代社会对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是对学生交际能力、协作能力的综合考察。培养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的发展,同时形成班级中和睦、良好的气氛,促进学生平日中的学习、生活。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尝试

在新的社会大背景下,以班级文化为出发点,发挥文化的凝聚作用,推进和谐班级建设成为时代的要求,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1.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月,推进班级文化建设。学院每年举办一次班级文化建设月活动,指导各班级开展班级文化活动,活动结束后评选先进班级予以表彰,激发了同学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热情。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月活动,各班级形成了富有班级特色的班徽、班训,做到了班徽班训上墙,给班级同学一种无声的引导;各班级美化教室环境,建设了班级的宣传栏,教室环境不断改善;学院统一制作班牌,刻上班徽、班名,挂于教室门口,成为一道独特、美丽的风景;学院制作了班级文化建设之窗,将各班级的班徽、班训进行展示。

2.指导班级进行文化建设,形成班级特色。学院制定了班级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引导各班级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并鼓励班级大胆创新,让自己的班级文化更富特色。有的班级利用教室后墙空白地带进行了大胆的创意,设立了诸如“优秀作业栏”(将学生们平日练习的钢笔画、水彩画、钢笔字等作业中较为优秀的张贴出来,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专业交流,加强了之间的互相学习)、“读书园地”(将从报纸、杂志上精选的各种文章打印出来贴在墙上供学生课余时间阅读,为同学提供了精美的精神食粮)、奇思妙想(展示同学的精彩创意、创新性思考等)、原创海报(张贴班里同学自己绘制的海报)富有新意的方案。有的班级建立的班级日志,同学可以在班级日志中畅谈理想、人生、学习,记录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同学宝贵的精神财富。有的班级设立了班级行为准则,引导班级同学养成良好的习惯。

3.发挥文化的引导功能,丰富班级文化建设载体。为了使文化建设更加深入、具体,发挥文化的引导功能,学院将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也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之中。连续三年在新生中开展“算账知感恩,生活更理性”主题班会,通过让每一位同学计算自己大学花费的总费用以及每日的花费情况,引导学生学会节约,学会感恩;每年寒假为每位新生布置一份特殊的寒假作业——回家为父母洗次头,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成立了爱心互助基金会,引导同学互相帮助,奉献爱心。这些活动使得班级文化建设增加了感恩、奉献的内涵,“5·12”地震之后,各班自发开展了向灾区人民捐款、义卖的活动,便是感恩精神的良好体现。为加强同学的交流,推动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院创办了“学生论坛”,为同学打造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观点碰撞,文化得以共享、传承。为使新生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学院从各个班级抽调学习成绩优秀、思想品质出众的高年级学生就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与新生们进行互动式的交流,充分发挥高年级学生热情,带动新生更快融入新环境中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文化是维系班级的精神之源,以文化为凝聚力,推进和谐班级建设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要将班级文化视为班级建设的突破口与切入点,利用班级文化的强大精神作用来推进和谐班级建设;着眼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延伸与发展,关注学生长远的精神状态;始终突出班级建设中的时代精神,建设一个积极上进、团结有序、充满凝聚力的和谐班级。

[注释]

①林冬桂.论班级文化的功能与建设[J].教育导刊,2001(11):11.

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范文4

【关键词】高职;宿舍文化;探索实践

宿舍作为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相对而言,所受限制和约束是最小的地方,也是自主性发挥最大的地方。宿舍是大学生养成文明行为的基地,“宿舍文化”是在宿舍这个特殊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精神氛围。因此,宿舍环境的文明程度、格调高低对宿舍成员的影响很大。宿舍文化是大学生自主把“学识和见解”付诸行动并形成处事习惯的外在表现形式,宿舍文化的引导和建设可以对大学生的思想结构起到有效而积极的影响[1]。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建设宿舍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有利于加强学生管理,增加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助于发挥学生群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关于宿舍文化的界定,有江华的宿舍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二分法,杨新起、向东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分法,江玉安的宿舍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分法[2]。本文采用江玉安的四分法,从这四个层面,探索实践宿舍文化建设的途径。

1加强宿舍基础设施建设

物质文化是基础,良好的宿舍环境,可以给新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增强学生对宿舍的感情,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加大对宿舍的经济投入,加强宿舍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宿舍住宿环境的安全、实用、干净,增加其舒适度。例如,现在的学生宿舍一般采用上床下桌,独立阳台的布局,为学生提供相对独立、方便的环境。内部安装防火装置、监控设备,防盗窗等装置,保证学生安全。宿舍提供自动售卖机和宿舍配备热水,体现了宿舍人性化的服务,提高学生住宿、学习和生活的舒适度。

2加强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时代,利用智能手段,提高学生宿舍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利于加强学生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例如,在迎新过程中,使用宿舍分配系统,提前按照院系、专业、班级制定宿舍预分方案,方便学生入学后的集中管理,也为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创造了便利。同时,新生在缴费成功之后,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自行选定宿舍,简化了迎新的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也体现了学校人性化的服务,有利于为新生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对自己宿舍的感情。创建院系和班级微信公众号,利用公众号推出宿舍文化建设的有关活动,宿舍规章制度,宿舍安全防范等内容,增加宿舍离宿签单功能,注明离宿原因和去向,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动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安全教育、个性化谈话和学生日常管理等工作。

3加强制度建设和学生自主管理

宿舍文化建设要加强制度建设,重视学生的自主管理。传统的宿舍管理部门一般划归为后勤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归属不同,无形中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可以将宿管中心划归到学生工作部门,这样方便管理和开展工作。这样就有学生工作部下属的宿管中心和学生工作办公室统一协调进行管理。学生工作部门再由辅导员、班主任组织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如宿舍管理部、安全管理部、信息管理部等进行管理。宿舍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三自”功能,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功能,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参与宿舍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想方设法地扩大参与宿舍管理的学生人数,使广大学生真正成为宿舍的主人。只有实现宿舍学生的全员参与,“三自”功能作用才能得以真正充分发挥。

4强化责任和义务意识

宿舍是学生在校的“第二个家”,室友就像家人。但现在高职生的宿舍人数一般在4至8人间,大家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因地域差别、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等因素的不同,肯定存在差异,在生活习惯、个性、消费习惯等方面存在冲突,但大家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宿舍空间内,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地调整自己以适应宿舍文化,学会尊重、宽容和退让,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在动态平衡中保持不断的发展。强化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意识,让每个人增加对宿舍的认同度,增强室友之间的凝聚力,让每个人都有归属感。及时、积极地解决宿舍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因室友不和申请调换宿舍的,作为辅导员,不应该立马进行调换,被动解决问题,而是要将矛盾在萌芽状态及时沟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对于宿舍中出现困难或有心理思想问题的室友的情况,其他人不应该采取置之不理或排斥的态度,而应该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利用同龄人之间的优势,去帮助室友克服困难,走出阴霾。

5加强宿舍精神文化建设

学生宿舍管理的各级单位要搭建宿舍文化建设的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以宿舍为单位,指定“话题”,利用宿舍“卧谈会”这种特殊形式,进行讨论,再召开主题班会,形成自由辩论或报告的形式进行总结和交流。开展文明宿舍评比,进行个性化的宿舍命名,宿舍徽标、口号征集活动等。

参考文献

[1]]黄丽瑾,王美玲.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新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31(04):48-49.

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范文5

【关键词】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医学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中国梦是国家强盛之梦、民族复兴之梦,也是人民幸福之梦。可以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励志刻苦学习,积极投身实践,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发展好而努力奋斗;也需要引导广大青年增强爱国情感,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优越性,将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还需要以中国梦来凝聚强大精神能量,统一青年的思想和认识。

2013年2月,教育部党组印发了《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教党[2013]2号),对教育系统中国梦教育活动作了总体部署,提了具体要求。通知明确提出要采取征文大赛、主题宣讲、网络文化和书信文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多种途径将“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推向深入。可见,活动包含的内容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其中校园文化建设是基础和核心,是各种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平台和依托。以中国梦来培养学生、凝聚学生、激励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已成为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主要目标。可以说,以中国梦为引领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促进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深入,已成为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向和必然要求。而医学高职院校自身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在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必然有其特色。

一、以课程改革和建设为基础,推动医学高职院校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推动中国梦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程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组织编写中国梦的资料汇编,并详细讲解中国梦形成的历史背景、重要意义和科学内涵,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梦的相关知识,并内化为自身的信仰。同时加强中国历史和中国基本国情及世界发展形势的要求,启发学生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同时,要加强中国精神的教育。把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把爱国主义教育同当前中国梦国情教育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同形势政策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国情,了解国际形势,帮助大学生理性地对待民族利益和国家安全问题、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同祖国利益的关系、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要把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结合学生成长需求、引领大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树立与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努力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作出应有的贡献。

此外,还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并结合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邀请校外专家和职业道德模范来校作报告,使学生加深对医学职业发展的认识,将个人发展和对社会奉献相结合,合理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二、以节日、团日活动和主题班会为契机,推动医学高职院校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帮助学生及早树立职业理想、并通过国医节、护士节、医药文化节等节日,精心组织庆祝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作为医学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通过团日活动,如五四青年节和国耻纪念日、国庆节等加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思想,深化情感体验。同时,在主题班会上开展“中国梦.我的梦”的系列活动,使中国梦精神深入到班级、到每一个学生中去。

三、以成果评比展示和网络文化建设为平台,推动医学高职院校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和评比活动,通过“中国梦.天使梦”主题征文活动、主题演讲比赛、诗歌朗诵赛、“中国梦之声”歌咏比赛开展书信大赛、摄影比赛、国史识竞赛、职业规划大赛、书法大赛、成语比赛、读书比赛等方式掀起学习中国梦和学习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热潮,并通过中国梦学习标兵评选等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同时,通过校园广播、画廊、图片展、摄影展、诗歌作品展等方式营造良好“中国梦”的主题校园文化,并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媒介推动中国梦宣传与学生发展的良好互动。

四、以学生为主体、以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关键,推动医学高职院校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大学生是校园的主角,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大学组织的各类校园活动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口味,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因此,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成为关键因素,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医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开展广泛和形式多样的义务献血活动、学雷锋活动、社区和乡村义诊活动、医学知识普及、敬老院服务等定期、定点的活动,让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人民群众的疾苦和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信念。

五、以加强学校组织领导为保障,推动医学高职院校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学校是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组织者和领导者,对整个教育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应高度关注、精心组织、加强考核和激励机制建设。首先,学校应当切实改善校园环境、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同时,通过完善组织机构,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中国梦的宣传和实践,如成立中国梦研究会,在学校统一领导下,由学生处、团委、各系部抽调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定期举办研讨会、协商解决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对各班级、各协会、研究会和青马工程实施领导,形成中国梦教育活动的任务书、计划书、实施方案和成果汇报,从中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并进行反馈、修订调节,使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走向深入。

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范文6

关键词:机构改革 工作局 电子科技创新平台

班级是学校按照教育培养目标,把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组织起来,分成不同的级别,再分成具有一定人数的班,以便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组织。学生在校大多数的期间都是以班级为中心建立的团体,即班级就是学校的细胞。班级是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学习专业技能、人格成长、社会性发展三位一体的环境。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发展,从而充实自己、认识自己以及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一个温床。因而有效的班级管理为学院营造更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为同学们提供更加优良科学的健康教育。

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为例,详细介绍重新构建后的班级组织机构。

1、班级干部制度改革思路

要建设一支团队领导力、教育引导力、方案策划力、沟通表达力、责任感知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实现以学习为中心,以学风建设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引导学生实现学习动力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学习目标从模糊到清晰的转变、学习态度从消极到积极的转变、学习角色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的工作目标。

2、组建辅导员工作局

图1所示改革后的班级管理机构,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普通大学生班级管理体系进行了重新的划分。辅导员工作局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在助理辅导员的带领下负责班级全面工作。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计划班级目标,处理班级事务,策划班级重大活动,做到上通下达。直接管理班级综合事务部、共青团事务部(下设班级文化建工作组)、舍务工作部、电子科技创新平台。工作局由5位常务委员和8位委员组成,常务委员是:助理辅导员、工作局局长、班长;综合事务部部长、副班长兼学习委员;团支部支部书记、共青团事务部部长;舍务长、舍务工作部部长;班级文化事业建设委员;委员是:综合事务部部长、副班长兼学习委员;测评兼心理健康委员;财务委员;团支部副书记兼组织委员;宣传文体委员;网络委员;电子科技创新平台管理中心主任。需要说明的是班级文化事业建设委员并非是一个固定的职位,而是随着班上具体活动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活动的结束而取消。但是作为辅导员工作局的常委,参加工作局的一切决策,并且也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

图1 改革后的班级管理机构

3、各部门职责组成人员及分工

3.1 综合事务部

综合事务部的主要职责是管理班级日常工作包括:学习成绩管理、德育学分管理、课代表管理、班级值日生工作管理、考试管理、班费管理、班级出勤管理、心理健康监控工作。综合事务部由部长、财务委员、测评兼心理健康委员组成。

部长分管学习成绩管理、考试管理、课代表管理工作;测评兼心理健康委员分管德育学分管理、班级出勤管理、心理健康监控工作;财务委员分管班费管理、值日生工作,负责联系电子科技创新平台管理中心。

3.2 共青团事务部

共青团事务部的主要职责是管理班级共青团工作包括:联系学院、系团委、标兵评选、入党积极分子推荐、班级干部培训、团费收缴管理与使用、团员管理、团活工作、学院活动、青年志愿者、评先评优、网络管理工作,下设班级文化建工作组。

共青团事务部由团支部书记(部长)、团支部副书记兼组织委员、宣传文体委员、班级文化建设兼网络委员组成。

部长分管联系院、系团委、标兵评选、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团支部副书记兼组织委员分管班级干部培训、团费收缴管理与使用、团员管理;宣传文体委员分管团活工作、学院活动、青年志愿者、评先评优工作;网络委员网络管理工作。

3.3 舍务工作部

舍务工作部的主要职责是配合学工处管理班级舍务工作包括:联系学院学工处舍务辅导员、寝室文化建设、优秀寝室长推荐、寝室日常工作管理。舍务工作部由舍务长(部长)、寝室长组成。

3.4 电子科技创新平台

电子科技创新平台目前下设一个管理中心,三个子平台。管理中心负责创新项目审批、资金申请、项目结题验收、国家、省级大赛、技能大赛参赛人员推荐工作。三个子平台分别是数字电路控制技术平台、单片机控制技术平台、人工智能开发平台。

电子科技创新平台由管理中心主任、数字电路控制技术平台负责人、单片机控制技术平台负责人、人工智能开发平台负责人。

4、改革后运行效果良好

经过一个学期的试运行,取得喜人成绩:

(1)军训取得学院优秀连队光荣称号;

(2)机电工程系拔河比赛获得季军;

(3)机电工程系我班我秀取得优秀成绩;

(4)机电工程系班级环境建设荣获第一名;

(5)成功举办欢乐无极限 青春嘉年华联谊会;

(6)机电系第二届班长PPT大赛折桂;

(7)D2-1循迹小车调试成功;

(8)高成文、武宝发、刘德大获得标兵表彰;

(9)机电工程系优秀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