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经济的总体概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经济的总体概述范文1
[关键词]数字航道;监控系统;航道维护
中图分类号:TP2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053-01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路运输的地位日益凸显。当前,国家从战略层面上划定了长江经济带、打造长江黄金水道的总体规划,力争把长江建设成为贯通东西的高等级航道,利用长江天然的地理优势,进一步开发开放沿江地域经济建设,实现了长江航运跨越式发展。十二五以来,长江航运发展日益繁荣,长江水道内航行船舶逐渐增多,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长江航道维护管理的工作量。为有效促进长江航运的良性发展,实现长江航道维护管理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管理型转变,数字航道监控系统在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后应运而生,数字化航道监控系统被广泛应用到长江航道维护管理之中,在长江航道改革转型的同时,大大提高了长江航道的安全性及时效性。
1.数字化航道监控系统概述
1.1 系统简介
数字航道是长江航道管辖区域、管理对象以及管理活动的数字化体现,综合运用了卫星遥感、计算机联动、地理信息系统、宽带网络等多种技术,在信息的呈现上实现了虚拟化、可视化、智能化、可控化的特点,最大程度的释放自然资源的潜能,提升长江航运的经济作用,优化长江航道公共管理水平,在长江航道规划、长江航道维护以及长江航道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1.2 系统组成及功能
数字航道系统组成见图1,各系统之间紧密相连。其中,电子航道图系统主要提供长江航道水深、沿岸建筑物等信息;信息管理系统则为监控系统提供标位设置、标位查询、标位异动等相关内容;综合监控系统则为系统支撑平台提供航标船舶的动态信息;系统支撑平台则主要收集三个系统的信息。
数字航道应用的核心是综合监控系统,通过展示电子航道图来获得长江航道的详细信息和实时情况。该系统主要由航标遥测遥控平台、船舶监控平台以及水位监控平台组成,其中航标遥测遥控平台主要通过安装航标上的数字航道智能终端来获取航标的实时地理位置、航标灯的工作状况等技术信息;船舶监控平台主要监控船舶的位置以及船速的基本动态;水位监测平台主要是反应水位信息相关情况。
2.数字航道监控系统在航道维护中的应用
2.1 航标技术信息动态监控
数字航道正式运行过程中,成立监控指挥中心与调度中心,采取24小时全天值班的方式,对系统辖区内的航标技术状态进行动态监控。在航标上安装智能终端设备,以便将航标信息通过网络或者短信方式上传到数据库服务器中[2]。监控人员只需在调度中心刷新监控系统就可以获得航标的具体地理信息以及航标工作状态等内容。
当辖区内的航标出现异常情况后,监控系统会自动报警,操作平台上以“闪烁”、“声音”报警的显示方式提醒工作人员注意相关动向。动态信息窗口中,“航标信息状态”栏中显示不同的报警级别,系统进行处理操作时,通过监控系统来查看航标灯的历史信息,并根据天气、水位等数据确认报警情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整个监控工程采用远程化与信息化控制,降低维护及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科技运用含量,节约资源与成本,确保水上船舶的航行安全。
2.2 工作船舶动态监控
传统航道管理中,航道技术人员要想了解工作船舶的具置以及工作船舶的具体情况,需要使用电话进行沟通,此种沟通方式实效性较低,且获取的动态信息有时会出现偏差,进而导致船舶调度出现一些技术和实际上的问题。通过数字航道监控系统,只需将船舶监控系统开启就能够实时的跟踪工作船舶所传送的GPS定位以及相关数据。当航标出现异常需要恢复时,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该系统提供的数据合理调度工作船舶进行作业,在提高航道维护工作效率同时,加强对工作船舶的有效管理。
2.3 水位动态监测
数字航道监控系统转变了水位观测的工作方式,实现了传统人工观测到自动观测的飞跃。系统中的水位自动观测仪会不间断收集水位数据,通过GPRS将水位数据进行实时发送,使工作人员能够获得水位站传输的实时水位信息[3]。此外,水位监测平台中,监控人员还能够对水位数据进行图表分析,研究水位的变化趋势,为航道维护提供数据来源,以此来制定某个时段、某个区段的航道维护计划。
2.4 航标碰损事件或船舶交通事故的调查取证
长江航道内船舶航行数量较多,航标被航行船舶碰损事件时有发生,航标往往只能在碰损一段时间后才能被发现,且当时无法获取被碰损的具体时间、以及碰撞船舶的名称、原因等,这对后期碰损事件的调查与取证带来了难度,对航道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制约。运用数字航道监控系统后,通过监控平台能够准确获取航标碰损的时间,并能对航标的动向、方位进行监控,及时通知工作船舶前往对航标进行恢复作业,有效保护航标资源;同时,系统中的“区域船舶轨迹查询”可以监测到航标碰损时附近船舶的行驶轨迹,通过数据可以对肇事船舶进行甄别,对碰损事件后续的处理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此外,数字航道监控系统还为船舶交通事故的调查及取证提供了巨大帮助。在以往的航道维护及管理中,辖区内发生船舶事故后,工作船舶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即便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也通常只能了解事故后的状况,并不能对事故发生时的具体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通过数字航道监控系统,使用“轨迹查询与回放”功能来查证事故船舶的历史轨迹,将事故船舶的全过程进行动态回放,分析事故原因,判断事故发生时航标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对事故的调查取证提供了严谨的证据支撑。
3.讨论
长江航道维护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离不开数字航道系统的运用,目前该系统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我国各河流航道管理之中。在数字航道系统中,数字航道监控系统是核心,佐以航标遥感遥测、船舶监控以及水位监测三大平台,通过监控系统的实际应用,解决了以往日常航道维护管理中耗时、耗力的状况,保障了航标、船舶、水位等动态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弥补了航标失常、船舶事故调查取证难度大的薄弱环节,极大的提升了航道维护的效率,确保了船舶航行安全和航道公共资源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邵喜,王德强,柏遥李瑞斌.内河航道三维动态监控系统架构[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1(02):12-16.
[2] 曹波,付桂.长江口数字化信息建设初步构想[J].水运工程,2013(11):33-37.
[3] 万芳.数字化集中监控在交通运输指挥中心的应用[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3(06):91-93.
数字经济的总体概述范文2
关键词:NVOD;准视频点播
中图分类号:TN948
数字电视的普及必将带来强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视频点播业务相对于传统广播电视,既扩大了用户对节目选择的自,又实现了媒体对用户的管理,其必然成为广电行业的一个重要收费来源。但在目前条件下,要实现真正交互式的视频点播存在很大的困难。NVOD是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数字视频广播)公开标准中的标准规范,不需要在机顶盒上增加任何成本就可以实现准视频点播业务,同时也不需要复杂双向信令调试,是一种经济的点播模式。NVOD是目前数字电视技术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在中国NVOD的前景相当广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NVOD将是广电行业的一个亮点,成为其收入增长最快的业务。
1 NVOD应用功能概述
NVOD的英文全称是Near Video On Demand,称为准视频点播。NVOD是一种近似模拟TVOD(真视频点播)功能的应用。NVOD利用视频服务器将一个长度为M的节目,放到N个数字频道上去延时播放,各个数字频道间的时间间隔一般设定为L=M/N。目前在国内大部分县级数字电视网络的数字电视机顶盒都集成了NVOD应用功能。
NVOD是一种广播机制,允许多个用户分享同一个节目,因而大大减小了对通信网络和视频服务器的压力。NVOD通过引入一定延时,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共享程度,降低了系统造价,也降低了系统的技术实现难度,实现起来比TVOD便宜许多。NVOD基于广播网络、无用户数量限制、单位成本低、等待时间长等特点使得其比TVOD更具有的现实意义,在实际的应用中最为广泛。
NVOD是利用视频服务器将一个数字电视节目在几个数字通道中延时播放,使用户在点播该节目时可以等待一段时间后完整地观看该节目。NVOD按广播方式单向传送节目,网络的流量固定,理论上与点播用户数无关,并且不需要双向网络支持。
2 NVOD功能的软件实现
实现NVOD功能的关键就是对TS流中相关的NVOD业务信息进行解析和重组。由于NVOD是单向的广播式的业务,所以在机顶盒启动的过程中就自动接收并解析了NVOD频道的相关信息表,把解析后的数据存储起来,等待用户点播。TS流中的业务信息的构成比较复杂,需要设计相应的数据结构来存储解析后的数据。解析后的数据经重新组合以后,形成了可以显示给用户的点播信息,点播信息也要存储在相应的数据结构中。将点播信息通过用户界面展示给用户,通过和用户交互,完成点播要求。
2.1 NVOD功能实现的总体流程。NVOD功能实现的总体流程如图1所示,其中NVOD任务的初始化包括NVOD任务的创建、数据结构的初始化等。
2.2 视频点播界面设计。本文设计的NVOD功能用户界面分为五个模块,分别是预告播放模块、节目名称列表模块、时移节目列表模块、节目简介模块以及提示信息模块。NVOD用户界面的格局设计示意图如图2所示,当用户在移动当前节目时,在节目播放时间列表相应的显示当前节目的可用点播时段列表。
从设计好的用户界面来看,分两级菜单显示NVOD节目,第一级显示NVOD的节目列表,第二级显示当前焦点所在节目的所有播放时间。而节目列表中的每一个条目都是一个参考事件,第二级菜单中的每一个条目都是时移事件。根据参考事件与时移事件的关系,将数据搜索模块中存储的数据映射到界面显示的数据结构中,就实现了NVOD节目信息的重组。然后将这些整理好的数据映射到相应的界面控件,就可以显示并和用户进行交互。
3 系统的调试
程序下载到机顶盒的Flash里边后,利用.lku文件可以在调试环境里对程序进行调试,本课题的代码在调试过程中遇到如下问题:(1)在从主菜单进入NVOD应用后,电视屏幕没有画面。经过跟踪调试程序,发现使用的控件的显示属性没有设置为可见,修改属性为可见后,这个问题解决了。(2)第一个问题解决以后,再次进入NVOD应用界面,机顶盒出现死机现象。调试发现指向控件列表的指针在获取最后一个控件时未获取成功,导致出现了空指针。指向控列表的指针获取最后一个控件失败个原因是最后一个控件的创建字符串存在格式错误。修改了最后一个控件的创建字符串后,死机问题解决。(3)在显示节目名称的时候,出现乱码现象。调试后,发现节目结构指针变量被强制转换成字符类型后,在自移动的时候每次只移动了两个字节,导致无法指向下一个节目名称,取消了强制转换后,节目名称显示正常。(4)点播节目后,播放时间到时,节目无法播放。调试发现在解析SI表示,在解析数据时,数据移位发生错误,导致解析到得数据无法找到相应的节目音视频。修改解析函数后,问题得到了解决。(5)NVOD应用没有响应红外退出键。调试跟踪消息变量,发现退出消息在应用的任务中始终没有发送到退出的处理代码,经过修改后,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4 总结
本论文讨论的数字电视NVOD应用功能是数字电视机顶盒的重要功能,是目前数字电视应用最有发展潜力的应用之一,在国内由于NVOD在技术和成本上都存在很大的优势,所以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数字电视增值服务收入增长最快的业务,研究NVOD点播系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甘育裕,张常亮.基于HFC网络的IPQAM-VoD技术探讨[J].电视技术,2011,S1.
[2]郭奕,唐继勇.NVOD系统结构分析以及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有线电视,2006,16.
[3]陈捷.数字电视NVOD下传解决方案[J].中国有线电视,2006,Z2.
[4]胡兵,王小良,邝俊杰.一种改进的NVoD播出方案的设计与实现[J].电视技术,2005,9.
数字经济的总体概述范文3
关键词:方案设计、地形图、测绘基准、地形测量
中图分类号:P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工程地形图测量是工程测量的任务之一。大比例数字地形图测量主要内容有:任务委托、任务分析、收集资料、方案策划、方案设计、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地形碎部测量、内外业数据处理、数据编辑、成图、接边、图幅裁切、二级检查一级验收、技术总结、资料整理及资料提交、归档。由此可以看出,工程地形图测量工作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同时也是非常复杂的而繁琐的工作。因此,针对地形图测量及工程测量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专门规定相应的测绘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对应测绘资质的独立测绘单位承担。
技术路线设计
一般地,数字地形图测量的技术路线总体遵循“先设计后实施,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外业采集内业处理”的总体技术路线。
方案设计内容
方案设计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概述、已有资料情况、采用的技术标准和指标、采用的仪器设备及数据处理软件、四等GPS测量方案设计、一级导线测量方案设计、四等三角高程或四等水准网设计、地形图测绘设计、工程进度设计、安全生产设计、成果整理与提交、归档设计。
方案设计是在用户需求分析,收集、分析测区已有资料,外业踏勘充分了解测区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情况,了解测区周边已有高等级控制点情况,结合现有技术设备及数据处理软件的情况下进行的实施方案设计,方案设计阶段的最终输出成果是方案设计书。
设计用图的选择
根据测区大小、形状、测区周边已有高等级平面控制资料,选定方案设计用图,如对1:500地形图测量,可收集测区1:5000到1:10000国家基本地形图作为设计用图。例如,图2是采用1:10000万比例尽地形图作为某测区1:500地形图测量的方案设计用图。
图2某测区的方案用图
测绘基准的设计
对测区内没有足够密度的高等级控制点时需新布设四等及以上GPS作为测区的平面基准。图3为某测区布设的四等GPS网作绘测区平面基准。四等GPS测量数据检验应符合以下规定:
(1)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应满足的要求:
式中:σ—基线测量中误差,mm;
dS—复测基线长度较差,mm。
(2)异步环闭合差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式中:σ—基线测量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取值为10mm;
b—比例误差系数,取值为5ppm;
d—基线平均边长,km;
n—闭合环边数;
在WGS-84系中对GPS网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式中:σ—基线测量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取值为10mm;
b—比例误差系数,取值为5ppm;
d—基线平均边长,km;
VΔx、VΔy、VΔz—基线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mm
图3某测区平面基准布设方案
一级导线网设计
在平面四等GPS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的一级导线网应符合现行《城市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的相关规定,主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一级导线点一般选埋在易于保存,不易破坏的地方。
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间或结点与结点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附合导线规定长度的0.7倍(即2.52km)。
附合导线的总长和平均边长可放长至1.5倍,即总长不应大于5.4 km,但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26cm。
导线相邻边长不宜超过1:3,附合导线的边数不超过12条。
一级导线成果应符合表1规定:
表中:1. a、b为全站仪测距的标称精度的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
2. D为边长,单位km;n为测站数;
3.光电测距导线的总长和平均边长可放长至1.5倍。
图4某测区一级导线网布设示意图。
四等三角高程或四等水准网设计
为了方便碎部测量前的图根控制点高程的推算或接测。四等三角高程或四等水准网应在沿四等GPS点、一级导线点上布设四等三角高程网,同时采用四等水准或四等三角高程接测国家三等以上水准点。
根据现行《城市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的相关规定,主其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如下技术要求:
四等三角高程垂直角测量应滿足表3的规定。
表3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设计
根据现行相关规范的规定,1:500地形测量,首先以四等GPS点、一级导线点为依据,加密三维图根导线。图根导线的附合次数不超过二次,导线长度不得大于900m,每条导线点数均不超过11点。图根导线水平角观测一测回,测距为单向观测一测回,一测回2次读数,垂直角观测为中丝法往返观测各一测回,仪高、觇高均用钢尺量取至毫米。垂直角指标差较差绝对值应不大于25″,对向观测高差较差绝对值应不大于±80mm,附合路线高程闭合差绝对值应不大于±40mm。平差后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大于1/4000。
1:500地形图其基本等高距为0.5m,绘图符号现行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执行。
1:500地形图一般地物点点位中误差按表4执行。
表4
由上面二表可以看出,坐标点与一般地物点的测量要求相差极大。
质量控制
为保证测量数据及图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还要对工程的整体质量进行控制。根据相关规范规定,应严格控制进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即生产部门的过程检查,测绘单位质量管理部门的成果最终检查。对于大型竣工测量工程还应提交具有测绘质量检验资质的第三方单位验收检查审核。
总结:
在数字地形图的绘制过程中,应将对质量的控制工作同质量的工作相结合。应严格执行相关国家的标准和规范,认真做好地形的测绘工作。伴随着我国数字化建设工作的逐渐深入,大量的数字地形图需要测绘,相关的法律标准及过程也应健全起来,确保数字地形图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及营运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斌,李雄超.大比例尺地形图质量控制与检查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08(28).
[2]李安群.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质量检测控制的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1(34).
[3]何讽,韩少红.基于大比例尺地形图检查验收程序[J].测绘技术装备,2011(03).
[4]戴衍友,宫克非.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的质量控制和发展[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4(04).
[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5] 《城市测量规范》及《工程测量规范》
[6] 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测绘综合能力》。2012年测绘出版社。
数字经济的总体概述范文4
关键字:机械工程;自动化;关系
引言
机械工程自动化,即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广泛推广与应用,已达到更快速的加工原材料的同时实现机械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流动速度的加快,进而提高了劳动效率,也使得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得到飞速发展。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促进了机械工程的大力发展,也利于自动连续生产,以达到优化生产效率和简化生产过程的目的。就目前我国整体机械化水平程度来看,自动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水平较低。因此我国还需大力发展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
1.机械工程概述
机械制造过程中生产必备基础工具为机械设备,依服务对象划分可分为交通运输、工业设备、农业机械。依功能划分可分为动力机械、粉碎机械、交通运输机械及物料机械,依照工作原理划分可分为热力机械、透平机械、仿生机械及流体机械。依照服务产业划分可分为农业机械、化工机械、矿山机械与纺织机械。机械设备须经过不同的工作性质阶段如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及应用等阶段,因此,依照工作性质可分为互相衔接配合的几类系统,如机械科研、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维修、运用等。以上各学科的充分融合发展使得机械工程细化为许多学科分支,各学科的交织发展使得各分支相互促进和渗透。现代化技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使得机械工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越发重要。
2.自动化技术概述
自动化技术即指生产过程中主要依赖预设指令或者程序自动完成相应工作,不依赖或较少依赖人的干预。自动化技术来源于人们简化控制过程及实现机械代替人类来实现简单重复工作的目的,及便利人们日常生活如汽车、飞机的使用。大量机械设备的使用使得控制系统越发复杂,使得单一的手工控制无法实现。应用数学、电子学等方面的发展也促进了自动化技术理论的发展。随着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单机、局部的生产制造自动化发展为全盘、综合的自动化进程。目前,大部分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都实现了半自动化或全自动化,使得生产环境变得高效、高速、优质。这些企业通常采用了许多自动化装置、电子仪表及计算机控制技术,而不是仅采用单机的自动化装置。目前自动化技术已经应用到了科研、生产、国防等各个领域,且其规模不断扩大,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这些应用如联合钢铁企业的自动化应用(开采矿山、冶炼、选矿、轧制、运输包装及剪裁)。总之,自动化技术目前已经得到并将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
3.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关系及其发展策略
3.1.应用现状我国有关自动化在机械工程的应用方面还很有限,在管理和生产方面还采用传统的方式,人才管理机制模式方面大多数企业也是直接由外国引进,这种管理模式表现在理论性强,人员专业素质高,但实用性不高,因为没有形成适合企业自身与中国国情的人才模式,使得其在本土不适用。从机械设计方面来说,现阶段大多设计部分都是照搬照抄,而且设计水平较为低下,且设计常常不能有效转化为具体科技成果。从工艺技术水平方面来说,目前加工初级阶段如精细加工等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复合加工还有待加强。
我国自动化在机械工程方面尽管已经等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缺乏实用型人才。最近一段应用过程中,企业大多过分重视理论人才和研究的培养,使得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技术应用程度低下。(2)实践经验不足。目前我国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实践经验不足,当然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培养中,应不断培养创新精神,这样才能不断在实际中提高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应用方面,我国实际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缺乏正确的科研投入与对专业人才的重视及没有形成特有的自动化的管理模式。
3.2.两者之间的关系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中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机械工业采用自动化的生产方式,使得生产技术自动化、机械工业产品得到大力发展。零件的机械加工中引入数控、程控、自动化的生产工艺及工程的思想全面引进系统节省了人力物力及提高了经济效益。自动化机械装置的一体化及微型便利化进程使得生产过程维护方便、可靠性高、设备的自锁功能使得其无需工作人员的监视和维护。机械工程自动化过程中电子计算机技术、各类自动化装置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且保障了机械工程质量、降低消耗成本、资金的积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机械工程自动化的引进使人们不需花费大量的精力在复杂、繁重的体力劳动中,也可以一定程度的减轻脑力劳动。所以,自动化技术促进了机械工业的发展,而机械工业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自动化迅速发展的平台。
3.3.发展策略
3.3.1.深化机械工程自动化方面的科学研究。机械工程自动化系统需要大量的优质硬件和软件,因此,应促进分级计算机控制系统和集成化综合软件的全面发展以实现自动化、无人化的生产。在巩固自动化与机械工程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过程中应以注重理论基础研究、坚持科学发展战略,开展新型转换能量技术、装置的研究,新型调速交流技术、理论、新线路、新机电、新器件的研究。优化自动化系统监控检测技术,以提升机械自动化工程中在线检测的精度、可靠性及自动化测试水平、效果。提高自动化机械工程技术中的仿真技术,利用计算机及数字模拟等技术实现大型系统参数及总体结构的设计及实验、以达到选择最佳参数和系统的目的。
3.3.2.努力提升自动化应用水平。机械操作人员主要对生产过程进行技术管理,及管理自动化技术装置、系统中采用的各种计算机等装置。因而相关技术操作人员应该具有相应的操作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相关理论知识,否则难以保证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应该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其自动化应用水平。
数字经济的总体概述范文5
关键词 创意经济 消费转型 技术革新 产业系统集成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于2009年11月29日圆满落幕。文博会上,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重点发展的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行业以大量的创新成果。突出展现了强劲而蓬勃的发展势头,反映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进入加快发展期的新面貌、新商机、新趋势,彰显出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文化创意产业是全球化背景下,以消费时代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特征的跨国、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全球化过程中制造业充分发展、服务业不断壮大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结果,是继技术、管理和资本后又一新的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要素,被誉为“世界上最后一个产生经济奇迹的机会”。
本文拟运用系统理论与方法,综合产业经济学、新闻传播学、传媒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剖析创意经济的演化历程,探讨和揭示如何运用科学、合理和有效的举措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从而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增长。
一、创意经济的演化动力
从创意经济的演化历程看,推进创意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主要包括:需求增长、消费转型与技术革新。
1 需求增长
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是推动创意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必然伴随着文化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大、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通过催生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不断推动着创意经济向更高阶段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目前已进入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期,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需求总量日益增大,需求质量不断提高,消费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征更加明显,热切呼唤更多高品位、高质量的优秀文化产品,期盼更加优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文化服务。
2008年,中国人均GDP为3266,8美元,突破3000美元大关。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加快,居民消费结构也将明显变化,其中物质消费比重逐渐减少,精神文化消费比重逐渐增加。2007年,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总量为6325.34亿元,人均文化消费478.72元,占收入比重5.65%,占总消费比重7.64%。据估算,2008年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总量突破7000亿元。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文化消费并没有因为经济下滑而萎缩,反而因为文化产品消费“不消耗物质形态”的特有优势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人们快速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为创意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强大的动力,同时也对文化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无论是文化产品的内容还是形式,都要求以新的内涵来提升、新的形式来表现、新的手段来传播。
2,消费转型
长久以来,农耕经济和农耕文明潜移默化下的中国文化消费中,消费者呈现出顺从、保守和趋同的特点。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理念逐步发生变化,消费的自主选择意识增强,消费行为日趋个性化。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和达瑞恩,布里格在著作《新消费者理念》中指出,“旧消费者更可能成为追随者而非领导者,他们会较晚地接受一种新产品或服务,因为他们觉得追随市场主流购买比独自做出购买决定更令人轻松和放心。”而新消费者则更倾向主动尝试新产品和服务,他们会试着去发现。
文化消费向个性化趋势转型促进了创意经济的涌现。文化创意产业的产生和推广,则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发展特征和人们的个性化消费需求。
首先,表现在消费品――节目内容的个性化。人们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偏好对节目内容进行自主选择、自由地发表意见且与传者进行信息交流,必然要求相关文化业态具有庞大的节目内容库,这一功能目前在手机电视、IPTV、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中均已实现。
其次,表现在消费时机――时空的个性化。不仅能够自主选择节目内容,还能自由选择消费的时间地点,是人们对文化消费提出的新要求。从目前涌现的业态看,手机电视将电视移动化,网络电视将电视双向化、智能化,移动电视也在无限地填塞人们消费中的时间与空间缝隙。
再次,表现在消费手段――媒介形式的个性化。人们能够根据自身对媒体的熟悉程度和偏好选择媒介形式,无疑将大大增加人们对文化消费的兴趣。创意产业通常所具备的多媒体融合功能,即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于一体,则在很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
3 技术革新
技术革新是推动创意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历史上,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摄影照相技术的出现、广播与电视的普及,都曾给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带来深刻变化。而现代传播科技如通讯卫星、激光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的采用,更使文化产业获得空前广阔的发展空间。进人2l世纪以来,数字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加快融合,新型创意业态不断涌现。
回顾近现代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能够清晰地看出技术革新对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通过梳理出版业、音像业、电视业、电影业、网络文化产业等发展过程中相关产品产生的时间脉络,结合熊彼特等人的技术长波论,尤芬、胡惠林(2007)指出文化产业产品发明、创新涌现的几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类文化产业逐渐发端;第二个和第三个高峰是20世纪50年代及70~80年代,文化产业各行业出现关键性的技术、产品突破与创新。他们认为:“文化产业发展长波周期受经济长波推动形成,从根本上来说,受科学技术的推动形成。也就是说,科技不仅推动经济波动起伏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文化产业的波动起伏发展。”
创意经济业态的培育和创新,主要依托技术革新,特别是先进适用性技术的普及。当前数字化技术创造了很多切合时代特征的新型创意业态,主要显现为一系列颇具竞争力的网络文化产品。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宽带网民规模达到2.7亿人,占网民总体的90.6%;手机上网网民规模达到11760万人,较上年增长133%。调查显示,2008年中国的网络新闻得到快速发展,网络新闻的使用率较上年提升近5个百分点,网络新闻用户达到23400万人。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舆论宣传阵地。
科学技术运用到文化生产的过程,是文化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过程。技术革新
不仅改变文化产业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而且带来文化产品形式的不断更新和丰富。毋庸置疑,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新型创意业态还将不断涌现。
二、创意经济的演化路径
“系统深化”与“系统广化”是系统经济学中“系统化”概念的延伸与推广,分别反映经济系统内部各经济元之间关系及其关系转化的两个不同方面。所谓系统化,是指趋向形成经济系统的过程。具体地,系统深化指的是经济系统内部各经济元之间关系不断加强的过程;而系统广化则是指系统和外界环境之间联系范围不断拓宽的过程。创意经济的演化历程在演化路径上,遵循系统深化与系统广化的内在规律。
1 系统深化:产业链、价值链延伸
系统深化反映了经济系统内部各经济元之间关系不断加强的过程。系统深化的自然结果就是专业化经营,专业化经营是经济系统内部各经济元之间关系不断强化而形成的。创意产业系统在形成过程中相伴而生的产业链、价值链延伸现象,从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关系的变动情况看,反映了系统深化的过程。
首先,创意产业系统在形成过程中产业链、价值链上节点的数量不断增加,反映了创意产业系统不断细化,经济主体不断丰富的过程。以广播电视业为例。分工结构和模块化结构促使广播电视产业价值链不断分化出制作、播出、广告、衍生服务等多个节点和环节,并且随着分工结构和模块化结构的发展,这些节点和环节产生进一步的派生和细化,从而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连续、复合价值链条。在这一价值链条上,新节点或新环节的产生往往意味着新行业(子系统)的产生或生产迂回程度的加强,也即“新的中间产品的出现,初始投入与最终产出之间的链条拉长”。产业链或价值链的延伸或拉长必然导致经济系统内部构成元素的复杂化,从而增进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内在关联。由此来看,创意产业系统形成过程中产业链、价值链上节点的丰富和细化过程,也就对应了系统深化的过程。
其次,创意产业系统在形成过程中产业链、价值链上各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断加耦,反映了创意产业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经济关系不断加强的过程。一般而言,经济元之间相互关系的加耦和解耦是系统深化的两个相反方向。简单地说,加耦表示元素之间关系的增强;解耦表示元素之间关系的减弱。对创意产业系统而言,形成的过程必然导致经济主体即参与系统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这也正是系统深化的题中之义。
2 系统广化: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扩张
与系统深化相对应,系统广化是指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联系范围不断拓宽的过程。从本质上说,系统广化促进了经济系统潜在关系的显化以及与经济系统具有联系的外部环境范围的不断扩大,从而能够进一步导致经济系统规模的扩大。在系统广化过程中。相关的经济元通过借用或整合外部资源,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资源位水平。在创意经济发展过程中,跨业型业态也即创意产业系统内部不同子系统或创意部门与其他部门开展合作竞争形成的新型业态,或称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扩张,反映了创意产业系统内部资源以及系统内部与外部资源的整合过程,也即系统广化过程。在该过程中,创意产业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联系范围不断拓宽,内部子系统或创意产业系统与其他行业系统的潜在经济关系不断显化,创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参与其中的各经济主体通过价值链接、资源互补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双赢或多赢的目标。
三、创意经济的演化趋势
创意经济具有不同于工业经济特征的运行规则,由此衍生出企业间的新型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产业系统集成性质。产业系统集成是信息时代产业结构的新本质,是继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产业集群后出现的新型产业组织形态。
1 创意经济的运行特征蕴含产业系统集成的特质
以系统观为视角,创意产业系统所具有的开放性、非线性、非平衡和涨落等自组织特征,将自然地导致“系统经济性”,即经济组织以经济系统的方式从事经济活动。由系统经济性所带来的经济效应称为“系统经济效应”。系统经济效应更加符合系统经济学的三大基本公理要求,即广义代价趋于最小可能值(世界最经济原理)、社会福利水平趋于最大可能值(社会福利原理)以及持续发展水平不减(持续发展原理)。从效益的角度讲,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以非信息运行平台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时代,单一经济主体或者通过大批量的专业化生产获得“规模经济性”效果。或者通过拓展产品经营范围实行多角化经营获得“范围经济性”的效果。而在信息网络化社会中,分属于不同经营领域的复数市场主体通过信息网络异业联手、协同合作,开发新产品,可以更迅速地满足不断变动的多方面消费需求,获得更大的经济效果。日本学者宫泽健一最先从企业组织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把这种“复数主体通过网络联结产生的经济性”称为“联结经济性”,或称为“复合效应”。
不难看出,联结经济性是系统经济性的特例,是系统经济性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产业系统集成的实质就是在技术集成和业务集成基础上,由更多的信息、知识、技术、人才、资本等资源进行跨时空整合,从而产生巨大的系统经济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的过程。
2 产业系统集成概述
“集成”一般可理解为聚集,还可理解为融合、综合、一体化,在更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个创造性的整合过程,其核心思想是系统化。严格来说,“集成”指在一定的集成环境和条件下,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集成单元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集成后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并不是集成单元之间的简单叠加或堆积,而是按一定的集成方式和模式进行的构造和组合,其目的在于更大程度地提高集成体的整体功能,适应环境的要求,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系统经济效应和集成体的目标。
数字经济的总体概述范文6
关键词:一卡通;数字化校园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6-8667-02
校园一卡通工程是我院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随着我院新校区的开工建设,特别是重庆市教委提出“五个校园”中,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要求,对“一卡通”的规划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设计上必须服从于我院数字化校园的总体规划并对该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安全,它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提供了全面的数据采集和良好的信息共享环境.校园一卡通的实现,必将推进学校各部门的信息化管理,也将进一步促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1 总体设计思路
一卡通系统作为我院整个数字化校园的重要应用项目之一,设计上要围绕数字化校园的整体设计思想。该系统不仅仅是消费系统,还具备身份识别以及信息管理功能。要求采用校园卡与银行金融卡分离的方案,校园卡选用非接触式CPU卡,使其具有在校园内实现各类消费、身份认证、信息查询和校园管理的功能。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实现学生证、教师证、食堂卡、借书证等多种证卡合一,作到“一卡通用”。实现一卡通系统与校园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无缝链接,最终做到统一平台、数据共享。
2 系统设计原则
在进行系统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可行性和适应性。系统要保证技术上的可行性和良好的性价比,并满足今后社会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2)实用性和经济性。系统建设应始终贯彻面向应用、注重实效的方针,坚持实用、经济的原则。
3)先进性和成熟性。系统设计既要采用先进的设计和方法,又要注意结构、设备、工具的相对成熟。采用成熟的主流技术,不但能反映当今的先进水平,而且具有发展潜力,为今后留出扩展空间,关键设备应选用主流的先进产品。
4)开放性和标准性。为满足系统所选用的技术和设备的协同运行能力、系统投资的长期效应以及系统功能不断扩展的需求,要求系统具有开放性和标准性。
5)可靠性和稳定性:在考虑技术先进和开放性的同时,还应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设备性能、系统管理、厂商技术支持及维修能力等方面着手,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6)安全性和保密性:在系统的设计中,既要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还要考虑信息的保护和隔离。系统流水数据要求采用硬件加密处理。
7)兼容性和易维护性:为了适应系统变化的要求,必须充分考虑以最合适的方法、最合理的投资、实现系统的兼容和维护。
3 功能概述
1)校园卡与银行卡物理分离,校园卡使用非接触式CPU卡,银行卡可根据学生、教师的具体要求使用银行独立的借记卡或信用卡。校园卡由学校自己单独发卡维护,银行卡则由银行方负责维护。在校园内校园卡代替现金进行一切消费,校园卡代替一切证件进行认证。校园卡的充值可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要求采用现金充值、银行圈存机圈存等多种方式灵活实现。
2)系统应采用安全、开放可扩充的平台,具有数字化校园的扩充性能,可根据校区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定制,要求提供二次开发接口。
3)系统规模:我院初期用户数量以12000人计,系统平台设计、服务器选型应按5万用户数的规模来考虑。
4)系统结构:整个一卡通系统应包括校园一卡通数据中心平台、校园一卡通管理结算中心、银行圈存系统、查询系统、食堂消费系统、商场消费系统、图书馆系统、自助缴费系统、校医院HIS系统等。
5)校园卡
校园卡分学生卡、教师卡、临时卡、家属卡四类。
以学生证号或职工编号作为身份识别的唯一代码,临时外来人员使用身份证号作为唯一代码。
学生卡上包括:卡号、考生号、身份证号、学号、姓名、系别、照片等信息;
教师卡上包括:卡号、职工编号、姓名、照片等信息。
临时卡上包括:卡号、临时编号等信息。
家属卡上包括:卡号、职工编号、家属信息等。
6)校园卡设专用电子钱包账户,并具有消费、身份认证、个人信息查询等功能。
电子钱包功能:
持校园卡在校内进行各类消费和金融活动,包括交纳学费、校园购物、奖(学)金伙食补助、进餐、就医、上网等消费场所无纸化电子货币支付。
管理功能:
利用校园卡进行各类身份认证管理活动,包括学籍管理、成绩查询、教学管理、图书管理、借阅管理、门禁管理、考勤管理等。
金融功能:
校园卡对应的银行账户用户可在校内外进行各类金融活动,如校内的电子钱包充值、查询、挂失、改密;校外的消费、存取款、转账结算以及办理银行系统的异地通存通兑等金融业务,与银行金融卡的有效结合。
4 主要软件系统功能及性能指标
1)校园一卡通数据中心平台
建立“一卡通”系统统一的数据存储、处理中心,数据中心负责“一卡通”系统和各子系统所有数据的集中存储、更新、备份、维护;数据的分类、检索等。
建立数据交换中心,保证“一卡通”各子系统间、终端设备与中心数据库之间、一卡通系统与各对接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的同步和及时更新;某一子系统的数据发生变化,要及时在整个系统中反映出来。
建立全面的、统一的人员基本信息库,包括所有教职工、各类学生、临时人员,并自动与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同步。
2)校园一卡通管理结算中心
普通账户处理:包括对普通持卡人账户(已开户)进行查询、冻结、解冻、挂失、解挂、销户、充值、取款、变更、换卡、打印、修改查询密码、修改卡内密码、转账等。
个人密码保密:在系统上操作员不能看到持卡人的个人密码。
可以对持卡人账户进行补助、扣款,持卡人不需到卡中心即可领取。
应用系统中不存放中心数据,以数据中心为准
设置操作员的权限:不同等级的操作员只能根据设置的功能权限来使用部分功能;对操作员登录进行控制:操作员卡验证身份,密码控制。
对所有操作日志跟踪,可追溯责任人。
对商户账户进行维护和管理,包括开户、销户、冻结、解冻、信息变更、换卡、流水查询,商户清算后的存取款及两个商户之间的转账。
提供丰富的管理性报表:对账不平清单,总账表,普通持卡人结算单,结算凭证,操作员操作情况汇总表(日、月、季、年度、任意阶段),商户明细清单表,商户交易明细清单,校园卡系统银行对账表等。
3)食堂消费系统
系统运行速度快,以减少学生就餐排队;
系统稳定可靠,出现故障能迅速解决。应尽可能避免一个设备故障造成整个系统不能使用;收费终端网络结构采用标准星型拓扑结构。
收费终端具备存储1万笔交易记录,100万黑白名单的处理能力。
提供操作员误操作的修改或撤销功能;
提供单次消费限额和当日累计消费限额;
提供灵活多样、内容详细的报表统计功能,报表可打印和导入到EXCEL中。通过查询报表,可了解各食堂消费情况,以便于食品原材料的采购。提供消费和业务查询功能,做到日清月结的科学管理;
4)查询系统
资源共享:与“一卡通”平台的系统配置、人事、卡户、商户、通信、账务等资源完全共享;
公用信息:查询一卡通新闻快讯、领卡通知、失卡招领、冻结公告等;
卡使用信息:卡片查询、卡片维护、挂失申请、密码修改、账务查询、个人理财、转账办理等卡户查询;
统计信息:营业结算和结算信息;
系统信息:使用指南、系统简介、产品简介、用户须知、疑难解答、系统服务等;(下转第8697页)
(上接第8668页)
校内信息查询:通过信息业务系统,实现校内各类信息查询。
电话进行卡的挂失和解挂功能:按语音提示选择需要进行挂失卡或解挂卡的业务流程,系统将在处理完毕后报告具体的处理结果;
电话查询卡余额功能:按语音提示选择该功能,系统将报告用户卡在当前日期的卡剩余金额;
电话查询卡当日、当月、当年、历年消费明细功能:按语音提示选择该功能,系统将报告用户卡在当日、当月、当年、历年的卡消费金额;
5)数字化及其它系统对接
为学校数字化校园的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提供接口;
从数字化校园系统取得职工、学生及其它资料,作为一卡通基础数据。
能够通过校园卡进行学籍电子注册、成绩查询、课表查询、教学计划查询、教材选定、网上选课等等教务教学管理。
5 结束语
校园一卡通工程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工程,可以通过校园一卡通的建设,逐步形成全校范围的数字空间和共享环境。校园一卡通系统各项功能的实现,不但会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极大方便,同时也会极大地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水平,成为学校实现现代化管理的标志。
参考文献:
[1] 许纲理.刘振宇校园一卡通系统集成技术与应用[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
[2] 孙小权.邹丽英校园一卡通的方案设计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