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教育信息化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教育信息化案例范文1
关键词:成教档案;档案管理;特点;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些工作对人们的学历水平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校成人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伴随成人教育的炙手可热,成人教育档案的管理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管理系统,在成人教育多样性的影响下,成人教育档案的管理也成为一件庞杂而又棘手的工作。用词,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成人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新时期高校成教档案的特点
成教档案是反映成人教育的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表现情况和学习活动以及学习成绩的一种记录方式。高校成人教育的独特性使其档案管理也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所不同,总体来说成人教育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成教档案载体的多样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成人教育档案的载体也由以前单纯的纸质媒体转变为新型的电子媒体。在这些媒体中既有纸张、表格,也有照片、幻灯片之类,这些不同性质的载体所体现的都是最档案的记录性,他们共同记录了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也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具有极为重要的保存价值。
2、成人教育档案来源的分散性决定了极强的社会性。成教档案的来源广泛,既包括上级下达的材料和指导性文件,也包括学校资料、学生学籍、教学大纲等。高校的成人教育学生大部分都有各自的职业,来源于不不同的地区,涉及的专业也不同,在学习期间也分布在与不同的教学点,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和分散性。
3、成教档案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档案的利用率较高。成人教育档案记录着学生在学校的最原始的学习情况和德才成绩,所以成教档案的利用率比普通高校档案的利用率高,学生的工作调动,升职需要的学历证明、报考研究生等都需要利用到学生的成人教育档案。同时因为成教档案还包括学校成人教育的一些教学大纲和学校的成教的发展,可以为研究成人教育提供一些珍贵的原始数据。
4、成人教育学习形式的灵活性造成了成教档案收集的困难性。成人教育因为其学生的特殊性,导致了学习形式的灵活多变性。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在一般的情况下都具有成人夜大、成人专升本等多种办学方式,因为其人员的复杂性地域的跨越性就产生了多种教学形式,除了课堂讲课只玩还有网络授课、考察参观、实习等,涉及范围广,运用的形式多,给成教档案的收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目前高校成人教育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大部分的信息管理都实现了网络化和数字化,在建设信息社会这个大潮流的推动下,高校成人教育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也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在信息化发展对传统档案管理的冲击下,成人教育档案的广利不可避免的也会出现不科学的利用和不规范的管理。总的来说,在新时期成人教育档案的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领导对成教档案管理的意识缺乏,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归档意识不强。社会上普遍的档案管理意识薄弱,在成人教育领域这种现象就更为严重。许多领导认为高校成教不如普通教育重要,认为成教只是为了给学校挣钱,从而不重视成教档案的管理,对成教档案的管理意识非常淡薄。领导的这种意识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导致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归档意识不强甚至造成档案配备人员缺乏。这种对成教档案管理的薄弱意识严重阻碍和制约了成教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推广。
2、成人教育档案管理方式单一,管理手段极度落后,档案的信息载体单一化。因为对成教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导致了档案管理部门的设备落后,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信息化和数字化远远不能实现,导致电子文件记录的信息相对较少。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多数的档案仍然还偏向于纸质载体,而没有实现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共同存在记录信息的局面。同时管理手段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落后于社会形式的发展,造成档案管理的混乱,导致一些保存价值较高的文件和材料容易丢失,在研究中缺乏完整有效地档案资料。
3、没有规范的成教档案管理制度,不能及时更新档案管理模式。对档案的借阅和交接的等工作不重视,没有严密的规章制度,在需要相关的资料时胡乱翻找,不做借阅记录,借走的档案资料不及时归还甚至不归还,导致文件的流失和残缺,有时资料不全竟然找不到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影响了成教中对学生的管理,严重的甚至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和工作单位对人才的选拔和合理利用。陈旧的管理模式中,档案的收集和整理手段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影响档案质量和在研究中的实际利用价值。
4、在档案的管理中出现重整理轻利用的现象,使档案的服务功能滞后。在现代的高校成教档案管理中更加注重的是对档案的采集、储存和整理,收集整理完以后就把档案管理工作告一段落,而不去加以来发和利用,从而削弱了档案的服务功能,降低了档案的利用率。是收集整理好的档案资料被束之高阁,不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更遑论开发利用新的档案资源了。这种严重的重整理轻利用的观念极大地制约了档案原有功能的发挥和拓展。
三、实现高效成教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对策
高校成教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严重阻碍和制约了成教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和进一步深入。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成交档案管理才能走上正轨,更好地服务于成人教育,为高校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实现成教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实现成教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增强领导者的档案管理意识,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归档意识。要实现成教档案的规范化管理,首先就要转变观念。高校成教档案是记录学校领导者在一个时期内的工作业绩重要依据,也是一个学校进行承继的重要保证,只有领导者的意识增强才能让档案管理者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加强归档意识,在档案材料的收集和保存过程中严格把关,避免珍贵档案的流失和不完整。
2、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以适应现代信息化的要求。学校应该定期的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哦诶寻,促进不同高校之间成教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择优录取,给成教档案管理工作队伍注入新的活力,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3、完善管理制度,更新管理模式。成教档案管理制度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学校就要对成教管理制度进行及时的调整,有了相关的制度作保证,就可以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对工作的热情,从而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4、完善和重视档案的利用率,强化档案的服务意识。成教档案的管理就是为了服务于社会和学校,在档案的收集整理之后应该注重对档案的利用,让档案管理切实产生效益,为成人教育的发展以及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结语
高校成教档案的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和意义重大的工作,只有对成教档案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才能让成人教育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潮流,从促进学校和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粱守英. 浅谈高校成人教育档案规范化管理[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05) .
[2] 钱亚军. 浅谈高校成人教育档案管理[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24) .
[3] 李翠萍. 在成人教育教学档案中实施信息化管理的途径[J]. 继续教育研究, 2009,(04) .
高校教育信息化案例范文2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化;应用;推广;因素
一、前言
在1990年代中期以前,电教媒体价格昂贵、操作不便、软件稀少,导致西部现代教学手段落后,电子设备在教学中视为可有可无的工具。到了20世纪末期,由于高校的扩充,导致毕业生的就业环境的日益严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从事实出发,西部普通高校的学生在学习上应付出更多的努力,这样会学业有成,高人一头,适应社会,今后才有可能找个好工作,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究其原因有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个人的等等。笔者认为普通高校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信息技术对现在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等的冲击。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应用相当广泛,而在西部普通高校的教学中并不重视。即使个别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但备课时“投入”较低,相关资料整合研究很少,传媒手段(如多媒体计算机利用)仅仅代替黑板或者教材,教学信息的设计几乎看不到。
二、现代教育技术及其与教育信息化的关系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⑴。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一个分支,是在教育技术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内容包含“现代教育媒体、媒传教学法、教学设计”(2)。当然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强调了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并不排斥传统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促进了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网络化、数字化、多媒化、智能化、共享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促使国际教育成为可能。西部普通高校面对经济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所带来的压力,以及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趋势,必须有在发展中求生存的行动。加强西部普通高校教育信息化,可以帮助西部普通高校解决一些诸如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等的实际问题。同时是培养学生适应经济全球化、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教育信息化在西部普通高校中的实施,主要表现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西部普通高校的教育主管部门非常重视高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对广大中青年教师采用离职培训,并建立严格的考评、考试制度,所以,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应该能熟练的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上课,利用Powerpoint、Autherware等多媒体著作工具来制作课件不存在任何问题。但事实是教育技术手段在普通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有许多问题如使用比率、使用方法、使用要求、使用时数等亟待解决。
在西部,普通高校与一般中小学之间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相比较,存在较大差距。在西部城市中小学课堂中,可以看到好多老师使用PC机、数码投影仪、VOD等先进的现代传媒进行上课,但进入西部普通高校或师范大学,目前还是利用粉笔+黑板的教学方法为主,现代教育媒体很少在课堂中使用。究其原因,并不是国家对西部高校的投资少于中小学,或者老师不会使用PC机的问题,而主要是教师思想观念和学校制度问题(如高校的教师不存在升学压力),这就造成了教师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近几年的大众化教学实践中,好多教师提出,加强普通高校的考试制度,是提高普通高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从教育目标来说,这显然存在重大问题,因为我们不是为考试而培养学生的。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情绪,必须从根本上下工夫。从普通高校学生的求知上来看,大多数学生轻视公修课、教育性失业的专业、或者实用性较低的学科,即使这些学科的任课老师学识渊博,他们的厌学情绪也不会降低。而一些被他们认为较好的专业或者实用性较强学科,即使教师的水平低下,教学环境不好,而他们也乐意学习。为此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看待实用性较低的学科,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一个较好的教学方法。
当然,网络世界、虚拟课堂、虚拟学校等的发展使西部普通高校的学子目光看得更远。也养成了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求知心态,这里不再赘述。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上课的几个典型的案例
在西部普通高校中,部分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但从使用过程和教学效果上看,不是很好。下面我们从几个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1.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作课件进行教学,在备课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利用课件教学,并满堂灌,效果并不是很好。
案例2.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作了课件进行教学,所谓课件仅仅是将教材内容移植到电脑上,100分钟的教学内容,他在50—80分钟内讲完,其余20—50分钟的时间学生看书。学生不满意。
案例3.丙教师由于感到利用多媒体上课,单位时间传递的教学信息量太多,自己备课内容不够讲解,故采用粉笔+黑板的传统方法进行上课。学生不太满意。
案例4.丁教师完全利用他人制作的电子教案(教材),不吸收消化,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播放。学生意见很大。
案例分析:
可以说,以上四种案例是当前西部普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中的应用主要是助学还是助教,作为课件制作者并不是很明朗。同时也由此反映出西部普通高校的一些实质性问题。
1.西部普通高等学校现行的政策法规滞后。西部普通高校的法规、制度是健全的,为了防止个别教师不正常上课,故要求所有教师必须遵守,这务必也限制了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和应用。
2.西部普通高校的对教育技术的应用,缺少激励措施或激励不到位,缺少评判人才和评价标准。
3.加大新兴学科与教育技术的整合。西部不仅缺乏优秀教师,而且也缺乏新型专业教师,尤其是适应时代变化发展的专业教师。为适应社会发展,西部普通高校每年派出年轻教师进修,教师带回了许多先进知识和教学经验,也促进了所学专业与教育技术的整合,但由于资源库、设备、技术等原因的限制,教育技术的应用存在许多困难。
四、影响西部普通高校现代教育技术推广的几个重要因素
1.教师的流动与学校的扩充使得西部普通高校教师的就业环境宽松,导致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受到限制。
近几年,各级学校教师流动增加,从根本上看,教师是由西部向中部和东部流动。特别是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教师的流动相当明显。人才的流失和高校扩充带来西部高校教师就业环境宽松,从而增加了高校教师教学的惰性,直接影响教育信息化。这种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加之一些教育管理者、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又直接影响教育信息化推广。
2.西部普通高校用于购置现代教学设备的资金缺乏,是制约教育信息化的又一个因素。
由于西部普通高校资金的缺乏,各种教学设备投资不到位,教学环境不理想,教师的教学能简则简。
3.教师之间的模仿,也影响教育技术的应用。
五、如何推动西部普通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1.培养教师养成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行为,是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个人的走访,大多数教师认为,教师的教学是凭良心上课、备课、管理学生。为此建立教育行业自律,或许教师良心行为会受到遏制。如何培养年轻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仅仅会操作媒体远远不够,还要学会利用媒体展示教学内容的方法、方式,学会对教学信息的设计、整合、评价等等。
2.根据实际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增加教学内容,减少课时量,是促使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授课的必要。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上课,最明显的就是单位时间传递的教学信息量增加,为此在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时,在教学内容不压缩且增加的情况下,适当的减少课时量。这是迫使教师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另一个方法。
3.加大西部普通高校现代教育设备的投资,根据实际使每个教室配备现代教育设备,是推动西部普通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物质保障。
西部普通高校根据专业、学科等在不同,在教室中配备不同电教设备,方便教师使用,并不定期的抽查、调查使用情况,迫使教师使用现代电子设备上课。并将现代教育设备的应用与教师的评奖、晋升职称等有效的结合起来。
4.增加专业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是推进西部普通高校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西部高校将教师的继续教育纳入晋升重要条件,这无疑对教师的继续学习起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如何防止继续教育形同虚设,使其真正的发挥作用,难以保证。若继续教育与专业结合,需要大量的经费、时间的支出,对于西部普通高校来说压力较大。
5.建立高校间标准的免费共享资源库。
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和选择起主要作用的还是老师,所以西部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推广者仍然是教师。任何院校的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现代传媒对于学生起到耳濡目染之效果,不知不觉培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利用计算机为工具进行工作和学习的方法。
六、结束语
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等于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但可以带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西部普通实现高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需要硬件、软件与潜件地互建、互帮、互带。
注释:
⑴尹俊华,庄榕霞,戴正南编著.教育技术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第72页.
⑵南国农,李运林主编.电化教育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5、32页
【参考文献】
[1]郭炳.21世纪西部地区教育资源和信息传播的变革[J].教学与管理,2002第21期,5-6
[2]邱婧玲,郭炳.改革考试方式,促进素质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年第3期,46—47
[3]吉严波.考试管理是“第三世界高校”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J].河西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97—102
高校教育信息化案例范文3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素质教育;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173-02
高校素质教育是以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因其适应高等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综合型人才的大力需求,近年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信息化对人类活动各个领域的有力冲击,高校素质教育也发生着深刻的信息化变革,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与挑战。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素质教育,创新素质教育发展思路,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提高素质教育效率的正确选择。
一、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它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使用,二是信息技术对教育各个环节如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的深刻影响。也就是说,教育信息化既有“技术”方面的属性,同时也兼具“教育”方面的属性,是信息化技术与教育的有机融合。
(一)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属性特点
教育信息化要求教育过程中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从技术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包括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网络化可以实现信息资源、数据资源、知识资源等的共享,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用户之间可以互通有无,进行自由交流,使交际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媒体化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把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技术集成在一起,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特点,为人机互动提供了如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全新的交际手段。智能化可以增强教学设备的精密性和可靠性,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这些特征的集中决定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多功能性与复杂性。
(二)教育信息化的教育属性特点
从教育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共享性与交互性。开放性是指教育突破传统的封闭环境,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垄断地位,构建起社会化、立体化和自主化的教育体系。共享性是利用网络、通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得教育思想、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等可以在不同用户之间自由交流,实现共享,解决了单个用户教育资源贫乏,难以得到补给的问题。交互性最直接的体现形式就是人机互动,以及通过信息技术设备进行的人人互动,这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也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多向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教育信息化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影响
信息化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教育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素质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教育信息化为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机遇
首先,教育信息化为高校素质教育开辟了全新的空间。信息技术使传统教育的封闭环境变得开放,使教育不再受时空的限制,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环境。例如,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开设网络课程、创建虚拟课堂,实现远程教育,还可以使高校与外界互换有益资源、进行联合办学等等。另外,教育信息化共享性特征提高了信息交流的自由化和时效性,实现资源共享,既解决了素质教育中遇到的人才、设备、资金等困难,也大大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
其次,教育信息化丰富了高校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的教育,书本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是知识传播的主要渠道。这就决定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网络、多媒体等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开放性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高校教育者提供了获取资源的便利条件。教师可利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渠道于一体的立体化教育手段,构建学导式、案例式、趣味式、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而极大地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的教学效果。
再次,教育信息化创新了高校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为平台的高校教育模式正在形成,大学生知识来源渠道通过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被无限拓宽,形成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的新格局,教师的角色也由主体变为主导,在教学中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被突出了,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学习,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教师因材施教的双重需要。
(二)教育信息化给高校素质教育带来挑战
首先,对大学生价值观和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网络信息技术赋予的海量资源良莠不齐,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新鲜事物好奇心的驱使让其容易失去鉴别良莠的能力。接触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都会产生很大的冲击,严重妨碍了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法纪素质等培养的成效,从而使素质教育事倍功半。
同时,教育信息化对高校素质教育的传统理念和教育方法提出了挑战。信息化教育构建的开放式教育环境为大学生接受多元思想提供了便利,因此,教师灌输的传统思想不再具有唯一性,师生平等的交流、学生质疑的权利、教师思维的引导取代了以往教师单方面的权威和灌输,有力冲击了传统的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因此,素质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必修科目。
三、教育信息化环境中高校素质教育发展的新途径
教育信息化为高校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思路,以现代化信息技术服务素质教育为核心,开辟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新途径。
(一)健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教学体系
高校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而大量事实表明,要想实现目标,取得实效,仅仅依靠高校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素质教育是一个社会性的事业,由高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业才能完成。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多面教育资源,创设一种富含多元文化的多层次、立体式教育环境,开放共享学习资源。而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现代化教学体系正契合了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现代化教学体系包含各种丰富的信息资源,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和交互性的特征,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特点自主选择学习资料,把握学习进程,发挥思维潜能;另一方面,高校也可以汇集整合有用的信息资源,创设开放多元的教育环境,并结合当前社会和网络环境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教育模式。现代化教学体系还可以将高校、家庭和社会有机结合,三者之间可通过虚拟平台进行自由、快捷的交流,大大拓宽了高校素质教育的环境空间,提高了素质教育的成效。
(二)全面培养高校素质教育工作者的信息化素养
信息化教育是高校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息化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究竟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很大程度上由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养所决定。所谓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是指其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其核心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整合。这对高校教师提出了双重要求,既要能熟练掌握和操作现代化信息技术,同时也要能够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到教学工作之中,最大化地创新和改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目前,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普遍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素质教育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这种局面的改变需要依靠高校及教师的共同努力。高校要建立健全教师信息化素质培养机制,从信息化教育理念的树立,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应用能力的训练等,全面更新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结构,建设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将其打造成为适应现代化素质教育的执行者。而高校教师本身也要进行积极的努力,适应教育信息化潮流的需求,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积极探索有利于大学生各方面素质培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三)不断完善高校综合性信息化服务体系
教育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校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教学工作,而是以信息化教学为核心,以信息化服务体系为保障的综合性工程。信息化素质教育教学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需要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信息服务体系作为保障,提供教学管理、评价评估、后勤服务、新闻宣传、社会指导、心理咨询、校园论坛等多元化服务,为大学生搭建一个便利化的“自选超市”,使之可以根据不同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产品”,从而由被动地接受信息转化为主动寻求帮助,创造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提高素质教育的时效性。
结语
教育信息化为高校素质教育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多元化、立体式发展环境,为大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给高校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探索新思路,运用新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拓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建磊.信息教育中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J].中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7).
[2] 康宁.网络化与大学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0,(1).
高校教育信息化案例范文4
在当前高校教育管理系统中,信息技术新型、高效的手段得到广泛应用。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和合理分配,校园网具有覆盖高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保障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特色,成为高校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网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高校的教学、管理,使学生的管理教育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因此,立足于校园网平台,研究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对高校的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信息化管理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
信息化是基于网络、通信、数据库等现代化手段,汇总目标各要素至数据库,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服务的一种技术方法。信息化管理是一种融合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的新型管理模式,体现在教育领域则表现为采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对高校的基础建设、资源分配、人才培养、行政管理等方面进行统筹管理和组织协调,对教育改革和发展起促进作用。我国高校的信息化管理取得突飞猛进的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不足。首先,在软件应用方面,我国高校信息化管理并未形成功能健全、操作简便的成熟化系统。全国各大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硬件过关,软件缺乏的现象,很多已经开发出的软件系统尚停留在处理编写文字和存储图形的阶段,不能胜任复杂环境下处理和交互信息的信息化教育的要求,极大限制了国家提出的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其次,不同高校、同一高校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存在兼容性差的问题。由于高校与高校、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化进程不一,信息化管理系统由不同厂家搭建,采用的数据格式和用户信息格式各不相同,不同系统之间很难实现互操作,造成资源隔离、数据的重复录入和缺损严重,不同系统之间难以进行数据传递。仅就学生信息一项内容来说,大多数高校存在不同部门同时拥有但无法兼容的问题,当某一部门更新学生信息后,其他部门无法及时获悉,导致该部门的学生信息无法更新,严重影响各部门间共享同步资源,使信息化管理系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管理优势。再次,虽然大部分高校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但管理建设不足,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高校对管理人员信息化技能培训力度的重视不够,更重要的是师生的信息素质有待提高,彼此之间难以形成高效、畅通的科研合作与交流。许多高校甚至存在系统一次性建设的问题,当系统建成后缺乏利用率,丧失了信息化系统本应有的促进高校建设和教育发展的作用。高校教育信息化工程不仅需要信息化技术,更需要适当的管理理念,当二者结合后才能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只有有效地解决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拉近与世界高水平院校的差距,解决我国高等教育遇到的瓶颈问题。
三、教育信息化管理在校园网平台下的实现
近年来,校园网在高校中得到广泛应用,相较于中小学,高校的校园网规模较大,性质特殊,因此采用的构架为单区域,下图所示为校园网平台下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系统结构。
校园网下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系统结构基于校园网平台的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完整的教学信息资源库。网络形式的教学工作中建设有效的网络环境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建立资源丰富、信息获取快捷方便的资源库。基于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的信息化只是作为共享分配资源的一种手段,而建立完整的教学资源数据库才能在实质上完成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因此,高校应对教育信息库的建立投入足够关注。基于校园网的教育资源库需要具备科学、全面的资源分类整理,海量资源的容纳等特点以及对变化信息及时更新。教师使用的资源库由于其受众群体的特殊性质而不同于一般的数据资源库。高校教师对资源库的使用侧重于教学与科研,这就要求资源库具备以下特点:图片、动画等多媒体素材丰富多样;教学辅助课件种类涵盖各学科且内容生动,方便调用;试题针对性突出,起到对学生课后强化训练的作用;案例鲜明具有代表性;文献资源浩如烟海,方便查找。由于高校校园网教育资源库具备以上特点,管理人员要留意优秀教育资源的收集,下载最新的教学数据,经过挑选、整理后进行汇总,采用管理系统上传至资源库,以方便教学人员使用。2.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高校通畅的信息交流渠道可以有效地促进高校资源的共享分配,为领导层、教学人员和学生的组织管理、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提供实时、有效的参考信息。以校园网为依托,分别针对高校管理者、高校学生及家长、对外宣传人员建立三个各具特色的网络平台。对于高校管理者来说,对学校运作、行政管理及校内活动的关注是其主要需求,管理层平台应主要负责各部门学院公告及教学科研活动的组织安排。该平台为各二级学院教师提供了一种获取实时教学咨询,交流科研心得和就某一问题广泛探讨的手段。对于学生及家长来说,校园网上针对他们建立的平台主要用于与教师及校方领导的沟通联系。在这一平台上,学生可以及时与教师探讨、沟通专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向各学院的辅导员反映大学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而学生家长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及时了解学校的动态信息,进行教育咨询并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提出建议。这就为沟通校方与学生及家长建立了一座畅通无阻、方便快捷的“桥梁”。此外,针对高校宣传者的校网平台主要负责面向社会宣传高校在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以及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采取的创新型方法,方便有意报考该校的学生对学校进行了解。面向社会各界集思广益,利用各方对高校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宝贵意见促进教育管理工作。3.高效的教师培训途径。知识更新在信息化大背景下十分迅捷,极大冲击了教师行业,教师需要与时俱进的培训、进修才能满足时展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教育信息化的另一大优势是保障教师的专业素质,利用网络方便、快捷的特点在校园网上将难以获得的学习资料以文字信息、视频和音频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发送至教学工作者手中。基于校园网的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可以保证及时更新学习资料,使教师完整地掌握一手教育信息,打破了不同学科间的知识壁垒,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使其成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国家栋梁的培育者。4.信息化的档案管理。高校教师员工和学生个人信息的档案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以电子档案替代纸质形式不仅能保障档案内容的安全性,为档案查找带来极大便捷。校园网中,教师只要在保密权限范围内就可以对档案进行即时查看,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查找时间和保存档案的空间,还可以提高各部门协调工作的效率,为高校管理工作带来极大便捷。
四、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管理不仅是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化手段,更是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信息化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校园网平台下的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对高校资源实现了有效分配和共享,为高校各部门以及高校与社会各层之间提供了有效的交流沟通渠道,是实现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
作者:黄俊 单位:江西省教育考试院
参考文献:
高校教育信息化案例范文5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 审计;教学水平
一、信息化环境下审计教学现状
浙江省高校实现信息化,是从建设校园网做起,逐步实现大学教育的信息化转变。浙江省高校以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学校的校园网建设为切入点,不断进行网络教育教学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使其达到校园网建设的初步标准,逐步构建起以网络教育为主体功能的信息网络平台。
虽然在信息化大环境下,审计教学方式、方法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审计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不强,缺少应有的危机感、紧迫感
目前,许多大学的审计专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即将带来的重大革命,教育理念滞后于时展的要求是当前审计教学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这其中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而且缺少对这些方面的研究。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陈腐的教育观念已成为制约大学审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障碍。
(二)审计教育信息资源馈乏,质量低下
大学教育软件十分缺乏,而且存在制作质量不高、选题单一、缺少交互性等问题。从软件风格上看,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教学软件面向普通中小学的多,面向大学的少;课堂教学的多,用于自学的少;会计信息系统实训的多,用于审计信息化体系的少。从形式上看,更多的则是对教材的翻版,软件就像一本电子读物,电教多媒体课件所应具有的声音、图像、动画和人机对话特点得不到体现,教育软件的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得不到有机融合。同时,智能型和工具型软件也相当缺乏。软件问题已成为制约大学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审计骨干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急待提高
能否掌握信息技术是划分两代教师的“分水岭”。目前,大学学校的审计骨干教师的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还不能适应大学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虽然一些教师开始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方式教学,但更多的一些教师只会制作最起码的审计教学课件,而且存在着形式主义、平铺直叙、反馈简单、教法单一等诸方面的问题。许多教师不擅长运用网络获取、重组、传递审计信息。
(四)教师之间、学校之间缺少交流与合作
在教育信息化道路上,各级各类大学各自独立、孤军奋战,审计教育信息资源不能适时交流,审计教育信息资源重复开发造成人财物浪费现象严重,也制约了信息化效益的发挥。同时,由于审计师资队伍的培养、培训和教育教学软件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严重不足,严重地影响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硬件易得,软件难求”,许多学校硬件设备上去了,就需要大量的、高质量的管理软件和审计教学软件,需要大量掌握了先进的教学理论、运用包括网络技术在内的信息技术、能在进行学科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审计教师,以支持审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
存在的这些问题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教师教学水平在信息化环境下的进一步提高。
二、信息化环境下提高教师审计教学水平的对策
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需要, 21世纪大学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教会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进行知识创新,因此传统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将发生重大变化。在审计教学手段及方法上,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引入将形成崭新的网上教育传播方式。媒体的多样性、综合性将带来方法的多样化、复杂化。因此,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如何提高教师审计教学水平是大学审计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提高教师审计教学水平对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先进的教学理论是提高教师审计教学水平的基础
大学教育信息化的过程绝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它将伴随着一场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刻革命。每一次变革都必然由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当代较新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它是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可以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是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长期以来,尽管大多数审计教师很清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审计教学工作中,往往还是走“填鸭式”、“满堂灌”的老路子。审计教师应当在先进的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审计教学模式,建立“以学为主,学教并重”的信息教学模式。在新的审计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职责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审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激活。对于从事大学教育的审计教师,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还要不断通过接受继续教育,提高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从而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建设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师审计教学水平的信息技术条件
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水平是可以通过教育、学习提高的。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会一蹴而就,学校必须搭建培养平台。
1.各大学要继续建设完备的信息化教学硬件设施,使每位教师都能接触到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在实际操作和使用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为加大学校信息化建设力度、规范投资行为,教育部专门出台了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技术规范和要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必备条件和基础性工作,各类学校需不断加大信息技术设施建设,为信息化提供坚实的物质保证。
2.信息技术能力被看作未来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而教师的信息素养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达到,培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学校应为全面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搭建平台。可以聘请教育技术专家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让全体教师了解有关大学信息化的理论前沿及发展趋势,使教师自觉树立信息意识;通过开展信息技术与审计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提高教师的审计教育理论与信息技术水平;全面开展审计信息技术教学观摩、评比,以评促改,以比促进。在信息时代中,知识浩如烟海,数量惊人,要查找自己所需的有关信息,必须讲究方法和技巧,通过开展培训,使审计教师提升信息检索能力;多渠道、多途径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同时还应注意,信息素养是一种文化的积淀,学校搭建的培养平台要有一定的计划性、阶段性,更要有持久性、一贯性。
(三)重视自我信息素养建设是提高教师审计教学水平的保障
教师要能够指导学生学会在信息时代中如何学习,必须要学习如何学习的相关课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创新学习的能力,才能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并指导学生如何学习。
在自我信息素养建设中,转变教育观念、培养信息意识是其中重要的环节,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利用自己身边的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去获取信息。但不少审计专业教师主动查找知识信息的意识不强,并且比较狭隘和片面,主要表现为热衷于收集审计教学参考书和习题集,而很少顾及其他的知识信息。这与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量迅猛增长是不相适合的。审计学是集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经济管理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实用型课程。它需要教师不仅有深厚的审计学理论功底,还应具有一定的审计、会计、财务管理等的实际工作经验,了解和掌握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改革动态及经济类学科的研究动态。教师应该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当前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信息检索的重要途径和工具,因此教师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和英语水平。目前,大部分教师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还较低,应加强提高这方面的水平。
(四)将信息技术与审计教学相整合是提高高校教师审计教学水平的关键
掌握了信息技术后,老师的能力就会被大大扩展了,而不仅仅是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简单的演示。每位教师可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教学相整合。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提供在线答疑,而不必担心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可以开设热点问题的案例讨论区,大家随时发“帖子”进行讨论,发挥网络的互动式特点;通过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自主地操作,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和学习活动;通过学生成绩跟踪系统,包括出勤情况、日常作业成绩、案例讨论成绩、期末成绩等,可以持续地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也为计算最终总成绩提供依据等。
如果教师将收集资料、网站的日常维护等工作交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再进一步,可成立一个审计课程兴趣小组,将几个年段的学生组织起来,分工负责技术、负责收集资料,这种工作已经超出了只是传授审计课程的作用,除了提高审计学习兴趣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利于学习方法的培养。
(五)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是提高教师审计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学校应充分发挥大学城地域优势,通过建立审计信息平台等方式进行审计教育资源共享,通过优秀审计教学课件观摩、典型审计案例探讨、现代教学经验研讨、审计研究教学评价活动,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这些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快速提高。
总之,在信息化环境的审计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主动构建自己的审计知识体系,从而获得充分发展。在审计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辅助者、协作者,学生才是教育过程中真正的主体,所有审计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为中心进行的。为适应未来的发展,审计教师必须花更多的精力去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力,以更高的信息网络教学工作能力为基础,迎接新世纪信息化教育的挑战。
【主要参考文献】
[1]曾晖,王娜.浅谈高校审计信息化教学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08,(5).
高校教育信息化案例范文6
>> 2009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各科目教学跟进式指导实施方案(试行) 省农委全省农业系统“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实施方案 山东省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 山东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贫困村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 贵州出台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 我省2008年民主评议高等学校行风工作实施方案 制定实施方案狠抓落实 2010年吉林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吉林省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实施方案 2010年吉林省种植业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陕西省2013年职业农民塑造工程实施方案 江西省2013年普通高考分类考试实施方案解读 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2009年重点工作宣传实施方案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2008年重点工作宣传实施方案 山东省农药质量和使用安全监管百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情商教育研究与实施方案 《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实施 海南省2009-2013年度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五部委:医改实施方案年内重点落实工作确定等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山东省落实《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实施方案 山东省落实《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实施方案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编者按:为切实做好教育部《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贯彻落实,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出台落实教育部《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实施方案。从强化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等方面明确了17项重点工作任务。本刊特将该方案全文刊登,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一、强化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
1.完成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按照全国公共教育管理平台“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要求,用足用好省财政配套专项资金3000万元,建设A级数据中心,抓紧实施机房建设和软硬件招投标手续。山东省教育数据中心建成后,对教育厅现有软硬件资源进行迁移整合,部署和运转国家教育管理系统,承担山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
2.推进省级教育高速专用网络建设。拟定山东省教育高速专用网络规划方案,充分调动电信运营商及其他社会企业的积极性,构建以省教育数据中心为核心,各市、县教育城域网、各高校校园网高速互联的山东省教育专用网络。
3.加强薄弱学校信息化建设。结合“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2011-2015年)》和“宽带中国2014专项行动”,把学校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等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统筹安排,加快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网络教学条件建设,实现全省80%学校10M以上宽带接入。
4.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分别制定中小学校、职业院校、本科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校园建设的数字化。启动中小学生体质监测平台建设。
二、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5.加强省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启动山东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中小学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征集和平台建设工作。加强山东省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本科高校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工程”,推动高等教育网上开放课程建设。
6.吸引企业参与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制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征集、审核、评价办法,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政企合作、准入退出、推广应用、奖补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共建共享、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建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7.推进多种形式的网络空间“人人通”。探索通过网络共享公用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形式,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相长。
三、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
8.支持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对列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的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发掘一批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及时总结经验,推动试点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9.启动一批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在全省范围内遴选100个左右的项目,分区域和学校类型就山东省教育信息化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省级试点建设工作。
四、做好信息化培训工作
10.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14年完成全省28万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组织开发能力测评工具和网络测评系统,促进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1.组织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对全省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高网络等级保护和数据安全管理能力。
12.继续实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提高计划”,着力提高职业院校教师、校长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13.举办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大赛。举办中小学校、职业院校、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大赛,推进教师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
五、加强教育信息化保障和管理体制建设
14.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督促各市、县加强机构建设,配套建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和教育信息化推进办,提高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能力。
15.将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教育督导重要内容。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督导方案,制定《山东省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工作方案》,适时开展专项督导,督促各地把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