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岗位技术培训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岗位技术培训方案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培训;模块
计算机培训是信息化建设和企业长足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提升员工素质的主要手段。因此,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的模块设计方面要体现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模块的开发依据
首先要了解企业岗位层面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的需求,其次要分析员工计算机应用知识掌握的层次水平等特点,从以上两个方面来整合,从而设计出计算机培训的模块内容。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模块开发中应体现以下三个特性:
(一)岗位性:通过对各工种岗位需求、员工职业生涯需求等进行调查与研究,分析汇总出各岗位对计算机技能需求,因此,本人认为以职业岗位的应用需求为依据进行培训的模块设计,是培训模块设计的基础和灵魂。
(二)实训性: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模块开发和培训大纲的修订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基本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怎样方便学,就采取怎样的培训方式和方法,依据现有的培训手段严格编写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并且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侧重于实训操作,体现它的实用性。
二、岗位需求与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和明确各个岗位对计算机应用的需要。
(一)法律、安全、文秘等岗位的管理人员:主要职责是起草文件、汇报材料,同时需要对各类电子材料进行整理归档,这就要求他们具有较好的文字编辑、表格处理能力,以及对文件进行归档整理的技能。
(二)企业营销和宣传人员:企业营销人员包括产品营销、广告创意设计、产品分析等人员。他们要经常撰写分析报告、产品说明,制作广告宣传册,甚至制作财务相关的报表,还有可能向客户介绍产品等。宣传人员针对企业各个岗位发生的重大事情进行宣传报道,包括创先争优、劳动竞赛、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的发展等方面宣传。这要求他们除了具有较强文字处理能力之外,还要有一定的电子表格的处理和演示文稿的制作能力。
(三)基层管理人员:车间每年的工作计划的编写,工作业绩的分析,半年、全年工作总结、安全述职报告、汇报材料等,这类人员需要具备文字编辑、电子表格处理能力及简单课件的制作能力。
(四)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工作是对本专业领域的工艺、装置工作流程等的管理,有时还要承担企业内训师的角色,对一线操作服务人员进行培训,编写装置操作规程,同样也要有办公文字处理能力和简单课件制作能力。特殊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要懂得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绘图等方面的知识。
(五)操作服务人员:操作服务人员是企业的主力军,是企业直接经济效果的创造者,他们的工作能力跟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特别是企业技师和高级技师不但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等技能外,还要懂得计算机绘图能力,特别是机械制造、检维修人员、建筑施工人员等。
(六)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运行保驾护航,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护神,他们主要负责企业安全管理、安全知识培训等工作。熟练掌握计算机文档管理、文字编辑、电子表格、演示文稿是他们最基本的要求。
(七)信息化建设人员: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对计算机应用技术需求不断提升,包括网络应用知识、办公处理、网站建设、企业数据管理、数据库建设等。
三、 计算机培训的模块设计
根据培训需求与分析的八个情境,结合企业岗位的需要和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企业计算机培训的模块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一)办公应用培训模块
1.Windows XP的基本应用:Windows的基本操作、文件的分类管理、Windows组件应用、网络磁盘影射、压缩软件、电子邮件、查杀毒软件等。本任务来源于工作岗位的计算机基本应用情境。
2.Microsoft Office Word字表处理:文档的创建与编排、表格的生成和设置、图文混排(包括相关对象的插入设置)、长文档的排版、页面的设置等。任务来源于工作岗位的文字处理情境,是各工种岗位的基本要求。
3.Microsoft Office Excel工作簿操作:电子表格的创建和设置、数据源的管理、邮件的合并、请柬、成批明信片的打印、大批量的邮件处理、数据输入、数据排序、公式应用、数据引用、简单函数应用、图表、数据的隐藏、控件设置、工作表的保护等。这个任务来源于各工种岗位的图表处理,是电子表格的基本应用。
4.Microsoft Office Power Point演示文稿制作:演示文稿制作、对象(图片、表格、图表、多媒体文件等)的插入设置、幻灯片编辑和交互式放映等。任务来源于个工种岗位的计算机演示情境。由现实中公司的演讲、产品的介绍、论文的、工作汇报、教师的课件等总结、概括而来。
(二)网络应用培训模块
Internet应用和常用工具的使用:Internet基本概念,Internet的发展,Internet的应用技术及解压缩软件、媒体播放软件、防病毒软件等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任务来源于工作过程中网络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管理。
(三)图形图像处理培训培训模块
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PHOTOSHOP工作环境,Photoshop的基本操作,色彩、选区、路径应用、图层技术、滤镜效果等知识。任务来源于各工种岗位中图像的处理、图片的上传、宣传报道。
岗位技术培训方案范文2
一、上半年培训工作完成情况
1.举办了2期专用线道口工培训。
2.举办了2期营业线施工监护人员培训。
3.举办了轨道检查仪、电子水准仪操作、使用、数据处理及分析培训班。
4.举办了3期集中修施工路工及雇工安全教育培训。
5.举办了一期营业线施工防护员培训(补培)。
6.举办了一期焊轨技术培训。
7.举办了2期新监控终端及工务安全生产管理培训。
8.对新调入人员进行了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9.根据段领导工作要求,组织了全段防护员、工班长防护知识强化培训。
10.组织对2018年以来新取证防护员进行了防护知识强化培训。
11.组织对高铁岗位线路工、桥隧工进行专业知识及应急强化培训。
12.组织对参与营业线施工人员进行相关制度培训学习。
13.组织了全员《集团公司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219、220号文件学习培训考试。
14.组织对2020年度添乘人员进行了电气化作业安全培训考试。
15.组织开展了铁路环境安全整治培训及考试。
16.组织了上半年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考试。
17.利用钉钉网课对新职人员进行岗前资格性培训。
18.组织开展了全员劳动安全教育培训。
19.组织开展了防洪防胀培训考试。
20.承办了集团公司职教管理人员培训。
21.承办了集团公司工务系统高铁岗位线路工技能竞赛。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加强工作指导,发挥好三级教育网作用。一是制定下发了《工务段2020年度职教重点工作安排》,明确了年度重点工作和培训计划,为进一步推进年度职教重点工作的落实,主管副段长在全段工作会议上进行了总结和部署,提出了工作要求,为深化落实年度职教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加强培训工作调研,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组织培训。针对高线车间职工技术素质提升和探伤工培训缺失的问题,由主管副段长带队,到高线车间和探伤车间进行座谈调研,帮助解决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针对高铁技术力量薄弱,探伤回放人员不足的实际,通过组织开展“名师带徒技术传承”的方式,加强对岗位需求人才的培养。三是加强车间班组职教标准化建设。结合段标准化验收组的成立,加大对车间班组培训和落实“四个一”情况检查指导力度和频次,每季对车间班组职教培训管理进行一次全覆盖检查验收,促进了车间班组职教培训和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四是围绕培训工作重心下移及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调动发挥车间、班组教育网培训职能,落实抓好“三新”人员岗前安全教育培训,特别是针对疫情期间人员聚集有传播病毒风险的实际,在组织开展全员劳动安全、防洪防胀等专项培训的过程中,职教科积极调整培训措施,按班组分批次组织学习,并利用手机APP平台上传培训视频课件,组织职工利用手机进行辅助学习,保证了培训工作的有效落实。
2.把控安全重点,强化关键岗位人员培训。一是强化“三新”人员培训。牢牢把握“岗前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的工作底线,按照“三新”人员培训管理办法,组织对59名新职及80名零星转岗、调入的人员进行了岗前安全和业务培训,并利用钉钉网课的形式对59名新职人员进行了岗前资格性培训。二是强化施工安全培训,强化对工班长、防护员、施工监护人员培训,严格培训过程控制和结果考核,对培训考试不合格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人员坚决不予注册,确保关键岗位人员业务素质达标。三是强化对自轮运转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结合新型应急起复器的使用、施工及防洪期间运行安全,组织开展了两次轨道车司机培训及应急演练,突出抓好轨道车司机标准化作业能力培训。四是落实开展“敬畏规章、执行标准、夯实基础”专项教育,下发了活动方案,以“四纳入、一竞赛”为抓手,一是将规章制度专项教育纳入年度行车主要工种三年轮训;二是将规章制度专项教育纳入各类岗位适应性培训;三是将规章制度专项教育纳入车间班组月度学习计划;四是将规章制度专项教育纳入机关干部送课到一线活动;组织开展规章学习与法律知识竞赛,以此来促进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
3.适应岗位作业要求,扎实开展适应性培训。一是加强新技术培训。随着工务维修作业方式和手段的更新,各种高精、高效能的检测仪器、小型作业机具投入使用,针对车间反映在机具维修使用上存在的问题,段职教科积极与线路科、计量科联系,采取由段专业管理人员、专业维修技术人员和聘请厂家技术人员授课的方式,对精密仪器、小型工机具操作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先后举办了轨检小车使用维护培训、胶粘、焊补、打磨技术培训以及工电配合知识专项培训,通过培训提升了仪器设备操作、使用、维护技能,提升了维修作业质量。二是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在落实抓好劳动安全、防洪防胀培训的同时,围绕安全施工和《集团公司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的颁布实施以及段预警信息内容,印制学习资料,录制视频课件,组织开展全员学习培训,并分岗位组织对工班长、防护员以及2018年以来新取证防护员进行强化学习培训,全力做好职工人身及行车安全卡控。三是深化职工岗位作业技能培训。根据《工务段一线操作技能岗位人员轮岗实训管理办法》及人事科抽调人员安排,制定下发培训方案,组织对19名轮岗职工进行车间和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为确保培训的有效落实,段职教科加强检查指导,对培训存在严重问题的卓资山线路车间下发了整改通知书,要求重新培训,并将车间职教副主任纳入甲二类考核。总之,通过不断的强化培训,有效的促进了安全生产的稳步推进。
4.以竞技促提升,深化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一是以组织开展车间团体技能竞赛为依托,每季组织开展一次车间团体对抗赛,上半年组织了焊轨和高铁线路工技能对抗赛。二是以提升职工业务技能为重点,组织开展了线路工、探伤工、轨道车司机技能竞赛,并承办了集团公司Ⅱ类高铁线路工技能竞赛,获得了第2、3、4、5、7名的好成绩。
5.加强教材课件开发,充实完善教育培训资源。为丰富段、车间、班组培训资源,在去年获得集团公司教材课件开发优秀单位的基础上,为合理有效地用好奖励经费,起草下发了《工务段关于开展教材课件评比和授课能手比赛活动通知》,在全段范围内征集培训教材和课件,同时,为促进活动的开展,职教科将活动与车间班组安全教育培训课件开发和专业管理干部送科到一线活动结合起来,指定专业科室人员围绕职教科精品课程库进行开发,选择优秀专兼职教员围绕车间、班组安全教育培训课程进行录制,在此基础上,鼓励大家结合作业和培训要求编写和开发教材,用于补充和完善手机平台和车间培训资源。二是根据职培部、工务部要求,认真编写了《高速安规》和车间、班组安全培训讲义编写,如期完成了《高速安规》的编写上报,并对安全培训讲义进行了二次修订。
6.加快推进职教培训管理信息化建设。一是推进《铁路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和职工技术档案电子化管理工作,根据职培部工作要求,积极落实开展职工信息采集和岗位资格确认考试,为确保工作能够如期完成,在组织职工培训信息系统操作使用人员培训的同时,由各车间参培人员对本车间职工信息进行了采集和录入,确保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了各项资料的录导工作。二是积极发挥手机APP平台功能,在疫情防控期间,利用手机平台开展辅助培训,上传培训视频课件,组织职工利用手机平台开展学习和考试,确保了各项培训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7.强化职工法律法规、网络安全和事故案例教育培训。以《劳动法》、《铁路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事故案例以及网络安全管理为重点实施培训,将法律法规、网络安全和案例教育常态化纳入车间月度学习计划,经常性地做好安全警示教育,通过不断的强化学习,深挖细剖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惯性问题和违法违纪行为,使职工深刻认识到违章就是违法,从而树立牢固的法治观念和安全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岗位责任感和防范处理事故的能力。
8.加强专兼职师资队伍管理考核。一是加强段及车间职教管理人员和专职技教员、兼职教员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职技教员、兼职教员队伍。二是加强兼职教员考核力度,按照授课任务完成情况实行动态考核管理,对8名未按要求完成培训授课任务的兼职教员扣发月度奖励津贴并进行了考核通报。
9.加强段培训基地高铁实训场和车间小型练功场建设。一是对段职工培训基地进行改扩建,结合高铁实训场建设要求,重新规划设计了段基地建设方案,为使方案更贴合段建设要求,段长、书记多次组织专业科室人员召开建设方案审核会,并且邀请厂家来段面对面进行了协商,完成了方案的制定工作。二是加强车间小型练功场建设,对车间在建小型练功场进行指导,以满足职工日常作业检查、锯轨、打孔、打磨、应急加固等演练为重点,配置作业流程图,确保年底前主要行车工种车间练功场覆盖率达80%以上。
岗位技术培训方案范文3
关键词:三坐标测量技术 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a)-0168-02
随着苏州地区经济发展迅猛,机械加工类企业对产品技术检测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类企业中使用三坐标测量机对产品的生产精度进行检测越来越多。从苏州人才市场信息中可以了解到,企业对三坐标测量机操作员的需求量很大,并逐年增长。而在苏州地区,针对三坐标测量机操作人员的社会培训虽然有一定规模,但还远远不够市场的需求,同时对检测人员在三坐标测量机方面的培训不够系统,只停留在应用层面,没有形成较科学的培训体系。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基于我院与苏州思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进行的校企合作三坐标测量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开发三坐标测量技术培训的课程内容、培训教材、培训方式、培训考核方式,并建设发展培训团队等。
1 三坐标测量技术技能培训的现实意义
苏州企业对三坐标测量机操作员的需求量逐年增长,但是在岗位聘请时,很多企业要求应聘人员持有三坐标测量机操作证书才能上岗进行对三坐标测量机的操作使用,或者说是有证书的应聘人员优先考虑录用。因而对技术人员进行三坐标测量技术培训,通过考核后发与相应的技能证书,该技术人员在相应的三坐标技术检测岗位竞争中获得优势。对与即将毕业的学生而言,在其进入社会前就在学校通过三坐标测量技术技能考核,其就业的岗位也相对增多,进而对其在众多的毕业生中就业的机会就多。在与苏州思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的“思瑞订单班”学员即使未被公司派往其客户单位,学员持有此技能证书后再从事其他企业的三坐标测量技术员岗位也是很有突出优势的。在学院与思瑞公司合作的测量技术生产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走有优势、特色的三坐标测量技术技能培训的道路是有发展前景的。
2 三坐标测量技术技能培训的项目开发
三坐标测量技术培训的主要目标是让学员在了解公差配合与几何量检测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掌握三坐标测量机的硬件和软件的使用,正确设计测量方案并完成测量任务,出具正确的测量报告并能对报告进行合理分析及判断,同时培养三坐标测量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敬业精神。对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将以企业的典型零件为载体,以工作任务及项目化教学的设计理念,采取由浅入深的递进方式组织培训教学,将机械制图与识图、公差配合的国家标准及美国标准、几何量检测基础、实用坐标测量技术、PC-DMIS测量软件应用等知识内容融入到具体的实践工作任务中,让学员在完成具体测量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及形成三坐标测量机的操作能力,并发展其技术检测方面的职业能力。 三坐标测量技术培训的宗旨是以“掌握企业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理论为核心培训内容,力求同企业三坐标测量技术工作岗位进行无缝对接”。
2.1 培训内容的设置及结构分布
技能培训内容的选取充分体现工作任务及项目教学的理念,将来源于校企合作企业真实又具有典型性的实际零件为培训载体实施教学,工作任务及项目载体的选取以科学、符合实际企业需求导向的工作逻辑并形成系列,让学员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三坐标测量技术方面的职业能力,同时要考虑技能培训的可操作性及学员的可发展性。
在具体培训实施过程的中,利用企业典型机械零件的图纸及实物零件进行尺寸及形位公差分析,并基于三坐标测量机及其测量软件设计测量方案,通过三坐标测量机进行处理操作的实施,将公差配合的国家标准及美国标准、长度测量基础知识、坐标测量机原理、操作和软件应用、零件的测量数据分析、处理及判断等合理的融入到培训教学中,该培训课程教学以学员的职业实践能力的训练为主线,理论知识和实操训练交替进行。在理论知识的取舍上,既要把握知识构建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够用的尺度,同时又要考虑检测技术岗位对检测技术人人今后专业发展有上升空间的要求。培训教学中还将融合相关职业工作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素质教育及团队的协作精神。
在培训教学内容上工作任务及零件类型的选择都是在与苏州思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的对其客户进行培训的项目中合理进行选择,并与其公司测量技术培训工程师进行充分协商沟通及充分解读培训标准的基础上对培训内容进行科学系统化。
2.2 培训教材编写及资源的选用
用于三坐标测量技术技能培训的培训教材是依据培训标准与企业三坐标测量技术培训工程师共同进行编写的校企合作培训教材。教材的内容充分体系企业在三坐标测量机操作使用要求,教材内容要反映该技术的可持续的发展性及实用性。
教材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尺寸及形位公差的国家标准及美国标准、三坐标测量机原理及操作说明、PC-DMIS测量软件的操作说明等。同时在也使用了一系列的教学辅助资料,如:零件图纸及CAD图纸、零件实物、国家标准、美国标准等。
2.3 技能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苏州思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为我院校企合作企业,在学院和系部共同努力下专门聘请该公司的三坐标测量技术培训专业培训工程师为该培训项目服务。同时系部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进该企业专门针对坐标机使用进行脱产进修培训,强化了教师的培训能力,有效提高了三坐标测量技术培训的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该企业进行培训锻炼中,也针对该公司的客户技术人员进行三坐标测量机的操作中级培训,客户顺利获得该公司的培训证书,企业对进修教师培训后的三坐标测量技术的培训能力持肯定态度。同时与思瑞公司的共同努力和探索,近两年面对数控专业学生进行的“思瑞订单班”学员进入思瑞公司客户企业进行工作后,表现较好,都得到肯定。在该企业面向社会上检测技术人员进行的三坐标测量技术中级培训班以及针对有一定三坐标测量基础的人员已开设了多期“三坐标测量高级工”培训班,从培训的反馈信息看,都得到了客户企业的肯定。从多个方面来看,在三坐标测量技术的技能培训的教师师资队伍可胜任科学体系化的技能培训。
2.4 技能培训的实施方法及手段
从教学内容上看出该技能培训的教学既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要突出技能培训教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构建全新的三坐标测量技术技能培训的教学方法,既可以弥补当前理论与实践环节教学的不足,又可以提高学员三坐标测量技术职业技能的目的与要求。利用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企业实际案例剖析强化分析能力和技能操作能力。三坐标测量技术培训内容及工作任务分配如表1所示。
2.5 技能培训的考核方式
培训考核成绩由理论考核与三坐标测量机的实践操作能力考核组成,理论考核形式较为灵活,有培训总结、理论笔试考核、专题小论文等,实践操作考核则是随机抽取考核零件的方式进行考核。理论与实践考核成绩分别满足考试要求,才能获得技能证书。
3 结语
通过与思瑞公司共同培养“订单班”学员的成绩,以及教师在该企业进修培训时对企业客户培训的获得的成绩,在三坐标测量技术技能培训中已经获得一定的经验。但是培训工作不能一成不变,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应有不同的侧重点,而要“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举,突出能力锻炼。
参考文献
岗位技术培训方案范文4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深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就业与社会服务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更是高职院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的品牌。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与地区行业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走校企深度合作之路;充分利用学校与行业企业不同的资源与环境,借助行业的指导和企业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优势,发挥各自的优势,把课堂拓展到企业,以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方式,使学校培养的人才适用性更强,使学生更早地接触企业,了解专业,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我院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通过校企双方深度融合,初步实现了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零距离;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需求零距离;实训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技能零距离;彰显了专业特色。
一、“工学交替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特色体现的基础
“工学交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作为培养方的高职院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业单位针对企业岗位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企业进行教学实训,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顶岗就业的一种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它是对产学结合育人模式的一种形象说法,也是最为典型的产学结合教育的形式之一。其基本要素包括订单(合作培养协议)、培养方案、运行机制、工学交替、顶岗工作(有时间要求,有偿劳动)、顶岗就业等。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企业自身的的要求较高,至少是行业内知名企业,有较好的发展性,在同行业中能以越来越低的价格提供质量越来越好的产品和服务的公司,并且给员工支付同行业中优厚的工资。对于企业而言因为有学校的介入确保了对学生在企业的管理,在校实习是合法的,可以规避企业临时用工所必须的社保成本,可以平衡生产淡旺季的用工需求,通过在校学生的工学交替,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企业旺季的临时用工需求,降低用工风险。同时对学校而言可以提前向学生灌输企业理念,通过工学交替以达到培养企业所需生产管理和技术需要的员工的目的;弥补了学校所教知识不适应与时俱进的社会行业发展需求,促使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同步,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我院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于2007年开始与中国空调界名企南京天加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了“天加空调班”,实施了以岗位能力为导向“工学交替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模式,在校三年期间,理论课程和部分实践课程在校内完成,打破了学期界限,根据企业需要每年至少3个月到天加公司顶岗实习并接受企业岗位培训和企业的管理,企业支付实习工资和住宿、交通补贴,并对学业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学金。2011年在原有“工学交替订单式”合作基础上开展“2+1”的人才培养模式。自2009级开始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学生第三年7月进入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企业支付实习工资和住宿、交通补贴),顶岗实习结束直接到岗上班。实现学生毕业时从学校到企业的“短距离”甚至“零距离”接轨。
借助“天加空调班”这个平台的影响力,2010年世界知名企业日本三菱重工下属三菱中央空调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以校企合作方式在我院与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共同建立了三菱重工·江苏经贸中央空调技术培训中心。培训中心由企业提供全部最先进的三菱重工VRV空调设备与检修设备,学院提供最先进的教学配套设施。培训中心既是我院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学生的多联机实训基地,同时也是三菱重工空调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人才储备和培训基地。制冷与空调技术的学生经过两年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后,双向选择进入到“三菱重工空调班”,强化基于三菱重工空调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并到K-POINT店及相关企业进行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最终通过双向选择进入到三菱重工空调系统(上海)有限公司K-POINT店及相关企业工作。2011年开始定向招生“三菱重工空调班”。
二、重塑“菜单式”专业课程体系是专业特色的核心
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工学交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菜单式”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对合作企业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内容和内在能力要求的深度调研、分析,构建基于职业能力为载体的课程体系和以工作过程为载体的教材体系。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教材(校本教材)的开发,专业课程体系中,突出教学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相融合,按生产过程组织教学,创新课程体系,围绕能力、素质要求,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和先进性,同时,全方位引入企业文化,强化专业技能提升与企业文化的联系,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一)重塑以企业典型岗位能力为核心的特色课程体系。建立了校企合作双方人员参加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小组,根据合作企业典型岗位能力要求,围绕合作企业对学生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要求设置“菜单式”特色课程体系。我们在课程设置中,把体现当代科学发展特征的,多学科交叉的知识成果以及本专业最前沿的信息及时引入到专业课教学中来;根据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开设具有企业特色、行业特色的专业课程或专题讲座,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与弹性;根据合作企业是生产空调制造企业的特点加强了机械加工、机械制图、焊接技术、制冷与空调设备等课程和实践教学的教学比重;开设了WI(作业指导书)、ISO9000系列标准等专题讲座,形成了“天加班”的课程菜单。而“三菱重工空调班”则是在“天加空调班”的课程菜单的基础上,增设了“三菱重工多联机安装与维修”、“三菱重工E-solution 空调设计软件应用”、“维护PC技术软件的应用”等极具企业特色的专业技术课程。
(二)特色教材建设。我们根据合作企业不同的“订单”要求,与企业合作共同编写专业特色课程教材。由专职教师和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亲自挂帅,组织教材编写小组,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及技能标准引入教材中。形成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工学交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特色课程教材。开发出:“天加制冷、空调设备维修与运行管理”、“天加风机盘管、空调箱生产操作规范”、“三菱重工多联机安装与维修”、“三菱重工E-solution 空调设计软件应用”、“维护PC技术软件的应用”等特色教材及与之配套的习题库、工程应用案例库、试题库、网络学习资源等。
(三)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根据“中级制冷工”、“制冷工操作证”、“预算员”、“CAD绘图员”、“维修电工”等行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为配合企业“订单”要求,把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训、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将课程教学内容与专业资格考试内容有机融合。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培养学生毕业前具有相应的技能等级,“天加空调班”同学具备“中级制冷”、“制冷工操作证”等;“三菱重工空调班”同学具备“中级制冷工”、“制冷工操作证”及三菱空调自己的“多联机安装维修培训证书”。
(四)重塑以能力素质评价为导向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在改革学习效果评价方式过程中,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引入企业员工绩效考核标准,施行校内和企业共同考核的模式。形成了以岗位能力为出发点、以实际操作水平和工作实践能力来考核学生能力的准则,最终体现了考核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例如“天加空调班”的学生,某一门课程的总评成绩,不但包括校内的学习成绩,还要加入该生在天加公司顶岗实习期间的绩效考核成绩,引入“日常行为”、“6S”、“TMP”、“工作效率”、“工作态度”、“质量”、“成本控制”、“工艺”及“合理化建议”等评价项目,课程总评成绩为校内和企业成绩加权后的结果;形成了能力素质评价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体现了校企合作办学的特点。
三、打造专兼职教师一体教学团队是专业特色的关键
在我们合作办学的实践过程中,坚持树立以企业为中心的理念,重点打造一批技术过硬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团队;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专兼职教师团队由学院本专业教师和企业经验丰富的高级知识分子、某一领域的专家,以及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各类专业人才组成,这样的团队对于学校而言有利于促进专业“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对于企业而言,培养的学生其职业能力就业岗位更为贴近。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形成了以专业带头人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骨干教师为一体的“专兼职”的优秀教学团队。
(一)“走出去”。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同时,学校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顶岗实践或同步到企业做访问工程师工作;教师在企业工作过程中,通过企业实践工作开展科研,既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又能更快更好地接触到最新的技术、产品或其他前沿的科技成果;同时参与企业的员工培训,通过交流学习,提高企业兼职教师的执教能力。在让专业教师具备一线工作经验,参与企业实践活动,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同时,选派骨干专职教师外出进修和学历提升促进专业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请进来”。兼职教师是专兼职教师团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行业和合作企业为本专业提供经验丰富的各类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他们传授的课程实践性强、应用性强,授课时还与学生分享实际经验及行业的最新信息,并且带来了大量的区域人才需求信息,增强了学生就业学习的针对性;同时每年还定期给专职教师进行新技术培训,提升专职教师的技术水平。“天加制冷、空调设备维修与运行管理”、“天加风机盘管、空调箱生产操作规范”、“三菱重工多联机安装与维修”、“三菱重工E-solution空调设计软件应用”、“维护PC技术软件的应用”等相关专业特色课程基本都由企业技术人员来承担教学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团队中兼职教师比例达到68%,企业兼职教师专业课程的上课比例达到了73%。值得一提的是三菱重工空调系统(上海)有限公司2010年从上海和日本本部选派了5名高级技术人员到学院单独为本专业教师进行90学时的三菱重工多联机技术及安装维修的技术培训师的培训,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教师全部通过考核并受聘担任三菱重工空调系统多联机技术及安装维修的技术培训师。
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现就业与社会服务一体是专业特色的本质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开展校内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其建设离不开行业和企业的支持和协助;根据“中级制冷工”、“制冷工操作证”、“预算员”、“CAD绘图员”、“维修电工”等行业资格考试大纲中对实训的要求,结合专业培养方案对实践性教学的要求,我们不断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资格教学考试实训基地的建设。2009年学院提供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天加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提供了一条完整的风机盘管生产线及配件,建成了院内天加空调设备生产实训基地,企业提供生产作业指导书,并选派技术人员到学校现场指导专职教师和学生进行生产实践教学。这个院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既是学生实训场所,也是天加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员工岗前培训中心;学生在“校中厂”内是双重身份,既是在校学生,也是企业的准员工;合作企业既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也是开展工学结合、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导的重要场所;实现了校内教学场地企业化、企业生产经营场地教学化,即“厂中有校,校中有厂”[3]。2010届 “天加空调班”毕业后,通过双向选择共有50%学生被天加公司录用为正式员工,其他学生在人才市场的招聘过程中得到企业的青睐,就业率100%。
岗位技术培训方案范文5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tent development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attle keeping and cattl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nstruction, which is a subproject of higher vocational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pecialty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construction.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畜牧兽医专业;养牛与牛病防制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pecialty;cattle keeping and cattl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285-02
0 引言
教高司将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列为代表国家水平、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志性、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进行建设,带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同类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整体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该项目由国家示范高等职业教育建设院校牵头组建开发团队,吸引行业企业参与,整合社会资源,集成专业全国优质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整体顶层设计、先进技术支撑、开放式管理、网络运行的方式进行建设。养牛与牛病防制作为其中子项目建设之一,总结了示范校建设成果,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采用国内外行业企业最新技术标准和技术,系统化构建一套“普适+个性”的包括专业、岗位、课程、培训、素材的“五库架构”的畜牧兽医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的持续更新,为满足学生、企业及社会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平台,为就业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提供素材,对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实现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目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养牛与牛病防制建设内容开发研究的技术路线
1.1 资源架构 在进行行业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畜牧兽医专业相关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普适性+个性化”总体建设思想,进行教学资源库内容及资源平台的规划和设计,完成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架构。
1.2 资源制作 通过校校合作、校企融合,按照教学资源库的架构,进行畜牧兽医专业原创素材的开发,并整合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联合院校相关专业、课程的优质教学资源和企业技术资料,完成教学资源的制作。
1.3 资源集成 在先进的网络技术支持下,搭建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站,将开发、征集、整合的教学资源进行分包分层上传,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库。
1.4 资源应用 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调用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实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企业培训、在岗人员提高和更新技能、中职毕业生在岗接受继续教育等多方位需求,并在应用中进行反馈,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教育及专业、行业的发展,对资源进行持续更新。
2 养牛与牛病防制建设内容开发与实践
2.1 专业资源库 主要包括资源标准和职业标准。资源标准经联合单位共同论证,制定各种资源建设的标准模板。职业标准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定位标准,各种类别岗位对应的国家职业标准等内容。采用政、企、校合作,组建由教育专家、企业行业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团队。每年进行专业建设调研,分析不同行业生产领域对所需人才在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组建评审团队,定期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评审与论证,及时动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2.2 岗位资源库 主要包括基本岗位和拓展岗位。包括家畜饲养工、家禽饲养工、家畜繁殖工、家禽繁殖工、兽医化验员、乳品检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合作企业提供企业信息介绍以及技术标准、业务流程、作业规范和企业案例等。从行业协会、劳动部门等单位无偿获取或购买等方式获得政策法规/条例、职业标准、技术标准、操作规范、生产计划单等。项目联合单位共同利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获取对应的行业企业信息资源。联合技术支持企业,开展专业调研,获取职业岗位描述、企业岗位需求信息等。
2.3 课程资源库 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技能考核标准、学习指南、授课计划、教学活动设计、任务设计、教学课件、教学电子书、教学视频、课后习题、相关图片、典型案例、教学录像、教学方法手段、网络教学环境、合作企业信息、考试系统、企业案例等资源素材。根据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普适性+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开发指南、课程标准框架等课程开发指导性文件,由联合开发学校和企业共同按项目管理办法,实施子项目负责人负责制,组织项目建设和课程资源开发。
2.4 培训库 包括开发师资培训、就业/创业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新技术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技能大赛等。与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高专教育培训部门合作,进行教师“双师”培训、师资业务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培养等培训资源;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合作,进行畜牧兽医专业技能操作培训,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标准、行业技术规范/标准培训;与企业合作进行员工的入场培训、班组长技能提高培训、初级升中级或中级升高级技能培训;对职业岗位工种进行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跟踪畜牧行业的职教新技术,与企业合作开发新技术培训、技能拓展培训;为各类愿意从事畜牧兽医的人员提供创业培训资源;开发面向学生、企业工程技术员等不同用户、不同层次的新技术培训包;院校联合,开发学生创新教育、技能大赛等培训资源。
2.5 素材库 素材库是课程资源库与培训资源库的素材提供地,是一个边建设、边使用、边完善的资源库。联合企业、院校、畜牧行业协会等单位,通过收集、整理、引进、购买,联合开发或独立开发,完成集成不同畜种真实虚拟综合技能实训场资源、企业案例、动物常见疫病查询诊断系统,以及基于养殖场饲养、繁殖、疾病防治、畜产品加工与检验的生产和销售工作过程整合教学案例库、视频库、试题库和试卷库、教学动画库、图片库、文献库、典型技能项目单等放在四库对应的底层素材之中。将各类素材按照不同资源库细分其类型、使用者,按照关键词索引,实现课程、岗位与培训等不同类别信息资源的查询和应用。
2.6 特色资源列举
2.6.1 虚拟养牛场综合技能实训场 由主持院校牵头开发,软件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企业提供案例支持。主要采用Web3D虚拟互动技术实现对真实养殖场生产过程的模拟仿真,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能够对不同牛场的环境卫生监控、奶牛场的饲料加工、牛各阶段的饲养技术、繁殖技术、挤奶技术、疾病防治技术及生产管理等工作环节进行漫游、操作、测试,掌握养殖场重点操作环节,达到技能训练的培训目标。在虚拟奶牛场中,体验者打开操作界面后,可进行三种模式的选择:漫游模式,可观摩到国内标准化养殖场的生产过程及技术规范;操作模式,学习者可根据系统提示学习各技术项目的具体操作过程;测试模式,学习者在相应技术流程操作后,系统可自动打分评价。每一种模式下,学习者都可对该养殖场关键技术项目进行选择。
2.6.2 牛常见疫病查询诊断系统 可为用户提供牛的常见疫病查询与诊断功能。根据牛常见病的分类进行某类疫病详细资料的检索查询,通过该模块为用户提供牛常见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症状、病理变化、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的图片及文本信息。用户在诊断模块先根据系统提示选择患病动物典型临床症状,系统后台根据输入信息与动物疫病数据库内数据进行匹配,筛选出可能的几种病名,并提供病症的二次筛选,为确诊提供初步结论。用户在系统提示下,完成患病动物症状的补充选择。最终,系统根据对患病动物的两次病症描述,初步做出诊断,并提出确诊的进一步检测方案及治疗建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
岗位技术培训方案范文6
部队继续教育环节中,进行会团作用的发挥是必要的,从而保证继续教育水平的提升,保证部队继续教育协会体系的健全,进行协会及其相关团体组织的积极利用,保证继续教育宣传活动的有效开展,保证交流模块、协作模块等的协调,从而实现继续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实践。保证不同学科之间的继续教育交流及其沟通。这也需要在部队有效条件下,进行关键性问题的解决,保证其整体性的突破。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继续教育投入体制的健全,抓好当下的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模块,进行各种教育资源的利用,保证远程教育网络体系的健全,进行教育渠道的不断拓宽,为部队的继续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消防部队干部继续教育工作体系的健全
(1)在现阶段消防部队干部继续教育工作中,进行继续教育现状的分析是必要的,从而针对其教育经费及其教育资源展开分析,进行教育普遍问题的解决,保证部队继续教育制度体系的健全。这也需要针对学员层次的不同需求展开分析,展开短期培训班体系的健全,保证研修班的积极建设,从而提升其综合运行效益。保证研究学习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以适应岗位发展需要。这种方式能够集中学员的精力,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迅速熟悉和掌握基本方面的知识和内容,有着简短与高效的特色,这种方式也必将是未来继续教育的一种主要方式。通过对消防部队干部继续教育体系的健全,进行高层次人才的积极培养,保证研究课题的不断优化,保证导师针对学员的具体情况展开分析,进行培养方案的优化,进行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应用。比如进行访问学者自身教育素质的提升,按照学院的具体情况展开实践,保证有目的、深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应用。首先,要拓宽渠道,积极借助社会力量开展继续教育,把选送访问学者的目标指向地方院校、科研院所甚至国外的院校和科研机构;其次,要从制度上稳定经费,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再次,要专门建立国内外访问学者信息网,以便及时输送技术骨干去培训,同时要加强对访问学者的管理,以保证其质量。
(2)通过对消防干部继续教育模块的优化,更有利于进行技术干部知识层次的优化,进行干部队伍知识结果的不断改善,保证干部队伍的不断稳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优化,保证其有效科技人才的应用,保证其高层次的进修工作的开展。学习学位课程,取得规定的学分,并在已取得的科技成果基础上深化研究,撰写学位论文,经答辩后获得学位。这样,可以缩短培养周期,有利于优秀科技人才快速成长,为部队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加强基础素质培训。为了适应新时代消防工作的需要,进行部队干部观念的不断更新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干部科技素质的提升,进行高新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进行继续教育内容的不断突出,保证干部高技术培训模块的开展。对干部进行高技术培训,是圆满完成各种条件下灭火作战、抢险救援、防火监督工作的重要基础,各级干部必须不断跟踪技术更新的最新动向,学习最新知识,掌握最新技术。
(3)在现阶段人才教育培训模块中,进行创造力开发训练模块的开展是必要的,从而有效锻炼相关人员的科学思维能力,进行人才创造意识及其能力的培养,要突破传统的教育培训的局限性,进行多项知识的更新,保证立体多维方向的不断发展,保证干部正确思维方法的训练,保证干部的智能结构的不断调整及其优化。部队干部的继续教育工作,要认真分析各种条件下部队执行任务的特点和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人才的功能结构和素质结构进行调查。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