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1
关键词:作文教学;困惑;对策;兴趣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写作文普遍成为学生的老大难,也成为语文教师教学的一块心病,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归纳起来,初中生作文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错别字多,语病也多,不会用通顺的句子表达完整的意思;二是无话可说,说则东拉西扯、层次混乱,不会按一定的顺序表达;三是内容空乏、言之无物,不会围绕一定的主题具体有序地表达。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总的来说,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根据农村初中生的作文现状,应该怎样对症下药,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一、调查研究,认真反思,找到症结
造成作文难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学生语文基础太差,字、词、句都难过关;(2)写作时心理压力大,再加上要写五六百字,畏难情绪加剧,难写出像样的文章;(3)本地条件差,可供学生读的书不多,读书时间少,头脑空空,缺乏写作的材料。(4)平时没注意引导学生怎样观察,怎样去获取材料,练习又缺少系统安排,有很大的盲目性。
二、针对学生存在的普遍困惑,对症下药
1.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什么事都一样,有了兴趣,就会产生主动参与、把事情做好的欲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和兴趣。让他们感觉到写作任务能完成,逐步对写作产生兴趣,适应后再逐步提高要求。作文时,创设一些有趣的活动、情境,让学生感到轻松、有趣,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训练,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写作,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2.注意指导学生积累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写作时就只好瞎编乱造。因此,指导学生不断积累是很有必要的。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材料。写作题材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作文材料就越充足、内容就越充实具体,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对生活漠不关心的人,是不会从生活中获取写作材料的,应引导学生参加生活实践、人际交往活动及其他各类活动。观察生活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有效途径。怎么观察生活呢?要随时观察,即要时时关注生活,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的良好习惯;要用心观察,即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观察,从琐碎的小事中挖掘材料,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闪光点;要反复观察,当学生对生活现象产生困惑时,更需要再观察、再思考,使认识更清晰、更深刻;要动笔记录,通过写观察日记或观察片段,把观察到的人、事、物、典型语言、所产生的感受记录下来;要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多参与、体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是“情感”的土壤。
3.激励学生多动笔练习写作
熟练的工夫来自于长期的勤学苦练。如果不动笔写,头脑中的材料再多,都不能转化为有用的材料,更不可能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勤练是必要的。可从写话、习作入手,以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鼓励他们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少写命题作文。教学中还要加强对他们平时练笔的指导,提倡写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让学生明白:开始写不好是正常的,防止学生的自卑、自负心理。只有坚持练习,不断努力,逐步体会、摸索、掌握写作要领和技巧,才会真正有所进步。除此之外,还可以改换练习形式,增强新鲜感,使学生有兴趣参与。
4.辅导学生多修改自己的作文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在修改过程中有一个重新思考、重新构思、重新认识的过程。指导学生修改他们自己的文章,可以使他们养成严谨认真对待写作的态度,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辅导中,要致力于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养成认真阅读、反复修改的习惯。提高作文水平,必须有一个长远的规划,长期坚持,并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吕叔湘先生说:“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靠老师改出来的,而是靠学生写出来的。”这说明我们在作文批改上要有新的突破,尤其在批改这一环节上再按老框框进行,不仅教师费力不讨好,学生能力还难提高,所以必须改革作文的批改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2
新课程标准施行后,初中语文教学步入了姹紫嫣红的春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恣情挥洒自我独到的见解,张扬自己独特的个性,解读语文深邃的内涵!但是伴随着教学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在盲目崇尚新课标、片面否定传统教学的误区里逐渐迷失了:
一、教师作用受忽视
新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强调教师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但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部分老师忽视了自己应有的地位,从而出现了一种“自主”变“自由”的不正常现象:
1.老师不敢提出问题
课堂上,学生自由提出问题,不管问题是否有价值,老师都和学生进行着无意义的讨论。老师不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害怕一提问题就会违背了新课程的精神。新课程强调教师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当学生无法深入研究时,教师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老师不敢讲授
新课程将教学本质定位于交往,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形式。课堂上是不是讲,并不一定是教学观念落后与先进的标志,真正的问题在于讲什么,怎么讲,什么时候讲。
二、活动体验不恰当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建构,在活动中发展”,要求用“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使活动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喧宾夺主、画蛇添足。主要表现有:
1.表演不适合中学生的身份
如让学生表演蹒跚的父亲,表演狼的目似瞑、意暇甚,表演没穿衣服的皇帝……充斥在课堂中的不是思维的火花,而是滑稽的丑态。教学的无聊,无益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2.活动脱离语文本身
有些语文课堂中,非语文化现象突出,偏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上成了思品课、自然课、法律课等。荒了自家的地,种了别人的田。
3.活动方式单一
现在有些语文课,只要是活动,总是生硬的表演课文内容,看似热闹异常,实则收效甚微,又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老师应根据课文及课堂情形,灵活、恰当的运用比赛、点评、欣赏等形式。
三、信技运用太过度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可以动静结合、变隐为显,使形、声、情有机融合,从时间、容量、资源上为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也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否则,现代信息技术的过度应用将大大削弱语文的魅力。主要表现为:
1.课件是板书的复制
鼠标取代了粉笔,老师将所要展示的东西全部输入电脑,在课堂上只是按照预设的程序机械的依次将课件展示。这从根本上违背了新课程提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
2.图片取代了语言文字
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中将优美的语言文字转化成了图片,一味追求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却禁锢了学生的思考,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致使学生体会不到语言文字的深远蕴含。
3.录音代替了老师的朗读
课堂中,再也听不到老师动情朗读课文的声音,再也看不到学生听读时如醉如痴的眼神,“机器人”的声音拉开了教师和学生、文本和师生的距离。
4.多媒体手段贯穿教学始终
从始至终,图片、文字交替着在学生的眼前晃动,陌生的录音充斥于学生的耳畔,师生动笔、动口的权利被剥夺。讲台成了舞台,学生成了观看表演的观众,而不是学习的参与者。
四、小组讨论不合理
新课程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极为关注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小组学习为这种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交流整合,扩展和完善了自己的认识,还学会了参与、倾听、尊重他人。但大多数教师对小组讨论往往运用不当:
1.讨论内容不合理
讨论的内容没有什么含金量,没有思维的价值。学生一听就明白,但为了老师的要求,在不值得讨论的地方开始讨论,造成时间的浪费。或是讨论的范围太大,学生无从下手,你说东他说西,令人找不着北。
2.讨论时间不合理
或是讨论时间太短,学生还没有充分展开就戛然而止,讨论变成了走过场。或是讨论时间过多,造成时间过剩,学生无事可做,讨论成了休闲,课堂变成了茶馆。
3.讨论分工不明确
小组成员间没有具体的分工,讨论无组织,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甚至沦为组内优秀者的表现舞台,落后者只是听众。
4.讨论的形式太单一
只要一宣布讨论,学生便凑在一块,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时间长了,一些学生便我行我素,对讨论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使课堂显得无序而低效。
五、课堂评价常滥用
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享受学习的喜悦。当表扬鼓励在课堂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的时候,不当的现象又随之诞生了:
1.滥用表扬
课堂中,不管问题价值大小,不管学生回答的含金量多少,老师都是一个口吻:对、不错、好、太棒了……过多的表扬会让学生习以为常,导致学生随意应付。一个人人都能轻而易举回答出的问题如果给予过度的赞赏,也会使学生怀疑老师的真诚。
2.评价形式单一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设计
传统的语文教学具有单一性的特点,重视对学生的理论教学,呈现出枯燥乏味的教学特点,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成果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使语文教学向着多元化的教学方向发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特点
多元化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不仅表现在教学设计上,还表现在教学方法上,在运用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语文的学科特点,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建立在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是初中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特点,会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实践教学当中,能够促进学生知识面的广泛,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习内容的丰富。
二、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设计与实施
(一)提升学生的探索心和好奇心
初中生处于身体和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对身边的事务充满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把握住学生这一特点,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提升学生的探索心和好奇心,让学生深入到实践当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去探索和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给学生留有表达自己意愿和观点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看法进行表述,转变学生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思想观念。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学生的心声,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强化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能力。
(二)激发学生小组探讨的兴趣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是自身思维进行扩张的过程,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对锻炼学生的口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将全体同学分成几个相等的小组,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给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针对讨论的结果,派出小组成员进行阐述。学生在自行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应该充当协调者的身份,协调好个学习小组之间的能力,避免小组成员的水平出现较大的悬殊,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兴趣是提升学生学习水平,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能够确保各项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教师需要结合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开展各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对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困难时,应该帮助学生解决,鼓励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指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巩固学生的知识。
(四)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促进了语文教学内容的完善,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应该选择一些教材内容相对较为完善的教材,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资料,给学生提供阅读课外资料的机会,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实现对知识点的延伸。另外,教师应该对课外阅读资料进行筛选,帮助学生选择一些优秀的课外阅读资料,给学生提供开展课外阅读的机会,帮助学生去理解课外阅读资料中的内容,加强学生理解课外阅读资料的能力。同时,在进行写作练习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将课外阅读资料中的内容引入到写作中来,对充实学生的文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处于学习中的困惑阶段时,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点拨,能够让学生开阔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是多元化教学方法的重要展现。能够直观的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惑,指导学生进行纵向思考,能够透过表面现象,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实例;教学有效性
新课改明确提出教师应开发建设课程资源,创造性理解课程教材,整合应用有效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课程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课程学习能力。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结合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课堂气氛沉寂,和学生生活背离,枯燥乏味等现象,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教学,嫁接语文教学活动和生活实际,激发学生语文课堂活力,让学生利用生活元素体验和感悟语文内容,从生活走进语文课堂,从语文课堂提炼生活。
农村初中生具有独有的特点,不仅面临初中生叛逆问题,还面临父母外出务工,隔代教育的问题,农村初中生肩负着家长辈的期望,也承担着农村社会责任。如何有效解决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困惑,对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基于此,笔者结合农村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走进生活,体验、感悟农村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以有效的语文教学实践手段,创设语文教学生活情境,整合语文教学生活资源,丰富拓展语文教学内容,延伸语文教学课外实践,帮助学生记忆和巩固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活实例引入有效意义
1.生活实例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手段
语文作为一门来自生活的艺术,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将生活实例作为教学实践手段,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优势。如,很多语文教学中的作品背景都是基于作者生活经历写作出来的,那么这些取自生活素材的作品,就应该以生活实例为出发点,增加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真正体会作品中作者的内心情感,最大化地感受生活实例的教学真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作品。
2.生活实例能够帮助学生记忆语文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活实例引入就是将语文知识以生活实例形式展现出来,通过不断实践生活,将其融入学生生活和学习过程,那么语文知识学习记忆就不再是难事,成为学生生活中自然的事情。语文教学中的场景描述语句,可以还原给生活,以更加形象、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降低学生记忆难度,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3.生活实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生活实例的引入教学,不仅是语文实践教学的手段,还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方法。初中语文传统教学方法关注的是学生语文记忆能力的培养,较少关注学生语文自主探究能力的锻炼,因此很多学生感觉初中语文学习没有实际价值,语文教学仅仅是应试教育。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教学,挖掘学生探究潜力,发挥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掌握语文知识。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活实例引入有效策略
1.创设语文教学生活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活实例引入创设语文教学生活情境,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有效性。在语文教学生活情境中,以初中生生活经历为实例说明作品,引导学生体验作品内涵,增加学生对语文作品的认知感悟,获得对语文作品的知识掌握,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感。如,笔者在讲述《背影》一文时,结合农村初中生父母外出务工的生活实例,阐述《背影》中父亲的背影,虽然语句简单易懂,但是如果没有真实生活案例的引入,学生很可能难以真正体会父亲背影的含义。但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农村父母外出务工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回忆父母外出务工的送别场景,以真实的回忆场景联系《背影》一文,学生就可以直观、形象、生动地体会作品内涵。这样的生活实例引入,不仅增加了学生对父母的感情,也深刻认识了作品中作者的内心情感,体会真实送别场景的父亲背影描绘,对比生活实例中的背影和作品中的背影,理解作品中作者的爱和情感。
2.整合语文教学生活资源
“生活就是教育”一句很好地诠释了生活中各类资源都可以充分整合利用成为语文教学资源。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整合学生生活资源作为教学素材,吸引学生兴趣和热情,不再是沉寂的语文课堂,改变过去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增加语文教学资源内容,既能反映实际农村生活,又能折射出语文作品的内涵,这对教师提出更高的挑战,需要教师深入体会农村生活,在熟练掌握初中语文教材的基础上,整合农村生活资源将其作为语文教学素材。如,笔者在讲述《春》一文时,引入大量的农村生活资源,一片叶、一棵树、一朵花等生活资源都可以反映春天的到来,让学生感受农村大自然的变化,让学生看到农村的春天,贴近农村实际生活中的春天,学习语文教材中的《春》,体会语文作品中字里行间的景色描绘,焕发语文课堂《春》的活力,还原学生语文课堂生态环境,关注农村生活,理解作品语句,增强知识感悟。
3.丰富拓展语文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生活实例引入丰富拓展了语文教学内容,利用农村当地故事和生活资源,丰富和拓展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农村生活的积淀,体验农村文化的深厚,增加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热情,塑造学生积极生活的态度。农村生活是我国长期以来历史最悠久的生活形态,流传着很多的英雄故事和传奇故事,这些资源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可以用来丰富教学内容。如,笔者在讲述《真正的英雄》一文时,将农村当地广为流传的英雄事迹引入,也鼓励学生自己举例,和文章中的英雄描述进行对比,探讨英雄的定义界定,说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笔者通过对农村当地英雄故事和传奇的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发挥生活实例效用,实现语文教学事半功倍的成效。
4.延伸语文教学课外实践
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活实例引入可以延伸课外实践,从语文课余学习和课外内容两方面探讨。(1)联系语文课余学习。生活就是教育,说明语文教学和生活实例是分不开的,需要在教学中打破传统教材局限,将学生语文学习延伸至实际生活,将语文知识懂和会、学和用相融合教学,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展开和延伸语文教学课外实践,为学生语文学习提供广阔空间。(2)补充语文课外内容。当前语文教学要求打破教材局限,可以将生活中的案例整合后融入教学内容,做到语文教学与时俱进,将生活中丰富的信息整合后,作为语文学习素材延伸课外实践。
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活实例引入是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笔者建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农村语文课堂中,要善于捕捉生活元素,寻找语文作品中的生活元素,将农村生活元素整合应用,将语文课堂生活化,将生活语文化,联系农村实际生活案例,整合丰富的生活资源为语文教学提供素材,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创设语文教学情境,丰富和拓展语文教学内容,利用语文教学课外实践延伸语文实践,获得好的语文教学效果。因此,笔者通过本文的研究探讨,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引入生活实例,应用生活化语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总之,通过本文研究证明,初中语文教学走进生活,生活走进课堂教学,激活语文课堂学习活力,引领学生畅游语文海洋,挖掘学生语文学习智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完善语文课堂生活实例教学模式,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丽.寻找初中语文的生活元素:浅谈农村初中语文的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2014(08).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12-02
语文是初中阶段的重点教学学科,在初中教育中必须将语文教学重视起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1.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存在问题
1.1 教学手段单调。现今很多中学还沿袭着老一套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也即是教师单调的内容讲解,辅以黑板粉笔这种方法陈旧落后,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着重语言知识的输入,而忽视了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拥有知识却不懂得运用知识并且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和主体地位,忽视了教学中学生的地位,这样学生只是机械般接受教育,并不能培养自主能动性而中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对一切新鲜的事物感到好奇,语文的单调乏味不能满足中学生的好奇心理,自然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也是对教师教学方式的一个考验与挑战。
1.2 课堂互动欠缺。课堂互动既体现了学生与课本的互动,更体现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学顾名思义是教育和学习的相互作用,也明确标明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引导鼓励学生学习,而不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唱独角戏这就需要课堂互动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信息和感情交流而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气氛是极其沉闷的,学生发表意见或自主学习的时间极少,以至于教师只是单纯地输出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能真正地获得知识课互动的欠缺还使学生遇到困惑不能及时提出解决。
1.3 教学内容枯燥。初中语文内容的构成基本是散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等,这些内容大多比较枯燥乏味,对学生没有激活性教师的教学大多教条死板毫无生气,重视对学生语言层面上的灌输,重视教材对学生知识接受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对没有激活性的语言层面最辛辣的讽刺一般的语文课堂老师会进行课文内容讲解,将一大篇冗长的文章划分为几个方面,然后对这几个方面一一分析。
2.初中语文课堂推进教学改革的手段和方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来,这样既可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提升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又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下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主动接受知识,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也是现代化教育的基本要求。
3.运用先进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而且,多媒体技术也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行业的发展中,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效率。例如,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初中语文的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将其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来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在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多媒体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认真的对多媒体课件进行制作,并有针对性对一些重难点内容展开设计,当然,整堂课程要有教师引导的元素增加到其中,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清楚、准确的认识到学习中的重难点,更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归纳总结,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语文的效率,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4.结语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巧妙的运用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还要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充分地发挥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越来越重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的教学改革不能再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而应该敢于创新, 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切实有效的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吴西海.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学习的理想状态[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1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教学;小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进行的是我们的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较强的学科教学。它肩负着极其重大的教学责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教学工作,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不断地尝试并大胆地改革和创新教学,推进高效课堂教学的发展,充分挖掘并发挥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曾做过以下一些尝试:
1 突破教学观念,创新教学理念。
在以往的传统语文教学中,广大语文教师注重的是“传道、授业、解惑”,忽视了学生的能力。教师好比是小孩玩的注水器,学生好比是那接收器。教师不断地往学生的大脑里灌注,学生只顾接受就是了。教师只注重对传统知识的传授,向学生传授一些所谓的学习技巧,什么分类归纳,进而总结等,结果学生学习只会生搬硬套,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抑制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课堂上既无生机,也无活力,更不用说创新了。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是教师的配角,一堂课下来教师累得有气无力,学生学的雾里看花,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因此,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迫切需要我们突破陈旧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理念,用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导并引领语文教学。新课标中的“学生观”就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就是要求教师千方百计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的调动起来,那就成功了一半。”它要求广大教师以一个配角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去引导学生学习,真正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只有教师先转变教学观念,用新课标的理念进行教学,才能给学生一片自主学习的新蓝天。
2 改进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多年以来,教师授课一直采用“一支粉笔”,走进“三尺讲台”的简单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呆板、单调,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十分低下。可如今,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正地走进广大普通的家庭生活,它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无所不晓,于是单一的课堂一下子变得丰富多彩,五彩斑斓,趣味无穷了。语文教师可根据语文课文的内容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学生极大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积极主动求索的过程。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同志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笔者在教《故乡》一文时,巧用音乐导入新课,精心设置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积极主动接受知识。通过“我”回故乡的感受表达了深深的失望之情,内涵丰富,意韵深远,是现代文的名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笔者选放了刘欢演唱的《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勾起了“我”的故园之思:故乡的小桥、桥下的小河、河边的小船、船上的伙伴、伙伴的歌谣无不让远离家园的游子魂牵梦绕。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故园情结就是通过略带惆怅的乐曲表现出来的。整首歌首尾相连,前后衔接,妙合无垠,使得情感的抒发犹如一条小溪潺潺流淌。再辅以合适的语言,很好地把学生带入思乡情绪当中。
3 激发问题意识,倡导怀疑精神。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对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或理论问题所所产生的怀疑、困惑、探究等心理状态,并在其驱动下,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语文课程新标准倡导学习方式要由接受式向发现式转变,就是要让学生经历发现、探索和研究等认知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指导学生善于观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同时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会问和爱问,获得认识事物和创新实践的方法,从而适应社会,成为创新人才①。(1)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促使学生敢问;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想问;构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会问、善问。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提问的策略,扩大和调整自己的信息知识。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广大语文教师可倡导学生的怀疑精神。“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思生于疑,大胆质疑,勇于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这样”、“能够是什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独特见解、设想,完成富有个人特色的创造性作业。对于教师的分析和有关观点,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看法,不要也不必强求一律,禁锢学生思维。对学生质疑问难、敢于亮出自己观点的做法,教师要进行积极性评价,或给予表扬,或加以鼓励,使之有一种成就感,弘扬这种探索精神。同时,广大语文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质疑探究的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内外收集材料,通过倾听观察、对比异同、评论反诘等手段,自主地进行探究。在教学中,可打破单一的班级授课模式,展开讨论,获取知识,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教学的参与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笔者通过以上的语文创新小策略尝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在我班的语文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