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心得体会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网络 教学质量
Based on the inquiry based teaching of computer network optimization
【Abstract】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and universal application, computer network has become basic course in the trunk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occupie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found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text aims at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making the students accept and absorb knowledge to regain the initiative, and cultivate students to find and solve problems. And to the basis of computer network courses of "Computer network architecture" section as an example, and expound my teaching experiences on the "improve the teaching methods, organize the teaching content reasonably" project.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mputer network;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应用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抽象性比较强,在课程教学中集中了大量的概念,且教学内容大多是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因此为确保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一定要对讲述的内容进行细化,对难点和重点进行反复研究,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在此框架内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方法、手段和学生的活动形式。
2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特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一门非常理论化、晦涩难懂却又同时有着较强的应用性的课程,整个课程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但是又不得不把它拆分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来讲授,很多同学在学习初期就被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繁多的协议搞得晕头转向,从而失去学习这门课的兴趣,使得整个课程的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在学习完该课程后,除了懂一点简单的应用层工具以外,对其他的网络协议基本都没有理解。
目前,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中,较为传统和经典的教学方式是以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教学线索,按照自底向上的方式讲解,目前大部分的国内外的教材也是采用这样的方式,以讲解为主,即首先讲述通信基础知识,然后按OSI结构的层次自底向上讲解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该种方式的课堂教学强调基本概念和原理,然后以一种情景化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在早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它忽略一个现阶段学生的基本特征,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现在的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前,已经对计算机网络有了广泛的使用,比如电子邮件、即时通信、文件传输、广播视频、网络游戏等网络软件已经无处不在。也就是说学生在实际的网络使用中, 已经对网络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这个了解却主要是集中在顶层的应用层的使用上,当然他们并不了解其工作原理以及其基于底层的所有协议。原来的自底向上的教学方式中是由教师将概念、原理抽象出来,教授给学生,并且最底层的物理层是学生在网络使用中最陌生的,这样的结果导致理论教学内容过于抽象,不能跟实际应用很好的结合。因此,现阶段可以采用新的自顶向下、以问题驱动的探究式教学法,从学生熟悉的应用层开始学习,由老师引导,学生探究为方式,逐步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
3 教学过程优化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基于“分层”的思想构建的,较好地体现了标准化和灵活性。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了OSI七层模型,既有完整全面的优点,也有繁琐复杂的缺点。在计算机网络实际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网际层、运输层和应用层为核心的TCP/IP体系结构。目前主流教材几乎都采取了折中的办法,通过五层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和应用层,来描述计算机网络。教材在内容组织上,各个层次分别为一章,相对独立。绝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分层”的概念,一时难以体会出“分层”的必要性、特点和优势。
为此我们在授课过程中,首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作了具体的分析,通过思考、研究和分析,确定符合实际的课程内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如下表1所示。我们通过一系列方法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设计,并且付诸了实践。以点带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次是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按教学最优化原则,课堂教学应发挥教学双方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可以将知识框架的关键点交给学生,而更多的相关内容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来完成。这样所讲的内容学生很容易做到当堂消化,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会进一步升华。比如,在这一节课程教学之初,我们会提出一些学生非常熟知的例子。如果我们要寄信,过程如下:写信人要把写好的信放入信封中,信封上写明收信人的地址和邮政编码,并贴上邮票,投入到邮筒里。邮局工作人员从邮筒里取信,盖上邮戳,并将发往同一地点的信件分拣好,装袋。已经装袋的信件被运送到火车站、飞机场等运输部门,封装为大包等待运输。运送到达目的地的信件被拉到目的地邮局进行拆包。并在目的地邮局盖上信件到达的邮戳,并由邮递员送至收信人。收信人收到信件后,拆开信封,可以读取信件。通过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实例,教师立刻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无论基础好坏的同学,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理解都有一定的困难。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入了这一节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围绕着知识点的深入理解,设计一些题目,供学生思考。
再次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前人的研究工作和研究过程是非常感兴趣的。当学生了解了前人是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发明新技术、如何求索新理论之后,这些前人的工作过程会大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以后,学生会主动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不仅会努力学习,而且会主动地探索问题、扩充知识、提高自己,这样一来,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而探索往往是创新的开始,这和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所产生的学习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敢于探索、主动学习的精神,这对学生将来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结束语
俗话说,教无定法,要教好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根本出发点,要让学生一方面通过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掌握了应用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老师的指导和点拨,可以使学生们对理论知识也掌握充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计算机网络教学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越来越重要的同时对该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模式,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满昌勇. 计算机网络基础[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周舸.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蔡京玫,宋文官.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4]张振荣,杨林峰,杨锋. 基于探究式教学法的“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广西大学学报,2009.
[5]崔艳,游汇. 改进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9).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心得体会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教学实践;考评制度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和迅速普及,社会各行各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1],致使计算机网络课程逐渐成为高等院校很多专业的必修课。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涉及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自于多个学科,同时该领域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新理论、新技术、新标准、新服务层出不穷[2],这些都给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熟练的实用技术、增进良好的科研素质,进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网络人才,这对广大计算机专业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1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网络学科的知识体系更新频繁,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变化迅速,课程教学的传统内容体系、授课模式、实践方法越来越跟不上网络时代的发展变化,各种各样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1)TCP/IP体系结构的地位不够突出。
现行的大多数教材一谈到计算机网络,必由OSI/RM的七层体系结构展开论述,然后再以对比的方式介绍TCP/IP的四层体系结构。这样的处理方法,没能将TCP/IP体系结构的重要地位凸显出来,致使在课程教学结束后,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Internet的体系结构和运行机理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众所周知,TCP/IP体系结构是现实的工业标准,是当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Internet所遵循的标准。因此,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TCP/IP体系结构应该占据核心地位。
2) 重分析而轻综合。
当前,计算机网络的教学通常采取分层展开法,即按照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逐层加以讲述和分析。对各个层次的论述往往不惜笔墨,然而在逐层分析完毕之后便鸣金收兵,没有将各个层次有机地串联到一起,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功能模拟演绎。这样一来学生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往往是支离破碎的,其心目中的计算机网络是由一层层协议堆砌而成的,像冷冰冰的砖墙,而不是像一个充满活力的、高效灵活的电子流水线正飞快地接收、加工、传递着数据。
3) 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
老师遵照教材内容,掰开揉碎般地讲解概念、分析原理、陈述步骤。结果,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头昏脑胀,大家都费力不少,效果却不见得好。TCP/IP体系结构是一个实际应用的标准、计算机网络的所有理论都是为了解决现实通信中的实际问题的,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时刻贯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宗旨,这样才能还计算机网络以本来面目。
4) 理论教学抽象枯燥。
在计算机网络的课程内容中包含了很多理论性内容,这些内容往往比较抽象,不好理解。其典型例子便是协议的教学,协议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核心内容,因此必须对一些关键性的协议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讲解。协议的三要素是语法、语义和时序,这基本上都是一些规则性问题,如果教师只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课堂教学往往会比较枯燥,时间一长学生不免会走神,教学效果必将打折扣。因此,为了能够在50分钟内尽量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教师应该尽量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力争将抽象的理论变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2课程教学改进建议
针对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实际要求,我们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一些较为可行的改进措施,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由此取得了一些较明显的教学效果,现将其介绍给大家。
2.1以TCP/IP体系结构为主线
当前,TCP/IP体系结构是现实的工业标准,是当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Internet所遵循的标准,若仍以OSI/RM为课程主线,则教学必然脱离实际、无法学以致用[3]。因此,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应以TCP/IP体系结构为主线、以Internet为实例,讲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另外,为了进一步贴近实际应用,紧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动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有选择地加入Cisco、华为、SUN、Microsoft等公司在专业认证中所涉及的网络知识与核心技术。
基于以上论述以及我们的课程改革思想和教学实践经验,我们建议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一个主线三个辅线加以展开。
2.1.1一个主线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TCP/IP体系结构为主线,该部分内容为课程教学的核心部分,推荐内容安排如下[4-8]:
1) 计算机网络概述,其内容主要包括:网络的发展、定义和分类;Internet的发展、本质和结构;TCP/IP体系结构综述等。
2) 网络接口层,其内容主要包括:数据通信基础;传输介质;信道复用技术;IEEE802体系结构;以太网技术;CSMA/CD;接入网技术;PPP;集线器的原理与构造;交换机的原理、构造与配置等。
3) 网际层,其内容主要包括:虚电路与数据报;IP;子网划分;ARP与RARP;ICMP;路由协议;路由器的原理、构造与配置等。
4) 运输层,其内容主要包括:UDP;TCP;差错控制;流量控制;阻塞控制;连接管理等。
5) 应用层,其内容主要包括:DNS;WWW;DHCP;SMTP;POP3;FTP;TELNET;SNMP等。
2.1.2三个辅线
1) 实用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9-10]:VLAN;NAT;端口映射;流媒体服务;网络安全与管理基础;VPN;无线局域网技术等。
2) 综合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Winsock编程;数据的Internet历险记(串联演示、综合分析TCP/IP网络的结构、功能和运行原理);局域网的设计、组建和管理等。
3) 前沿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11-12]:Next Generation Internet;Web3.0;Cloud Computing;语义网络;TD-SCDMA;Wi-MAX等。
2.2利用因特网扩展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教材永远赶不上网络的发展速度,处于日渐落伍的状态。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课程研究的核心目标是TCP/IP体系结构,而TCP/IP体系结构是因特网所遵循的标准,因此学生们应该充分的了解、利用、熟悉因特网的方方面面。另外,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大学教育阶段的一个核心任务,自学能力越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未来持续发展和进步的后劲越强。
因此,我们建议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应该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手利用因特网扩展知识面,进而培养其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因特网,查找、阅读、分析、翻译RFC;实际使用最新的网络服务、思考其运行原理、分析其内部机制;获取最新的计算机网络资讯,了解其技术前沿,把握其发展方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当前较热门的理论和技术,要求学生在完成调查研究之后,撰写技术调查报告或理论综述。然后,从中挑选出一些较好的文章,让学生在课堂上给大家作报告,报告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们可以提问、挑错、参与讨论,同学们也可以根据兴趣继续开展深入研究。最后,将文章收集起来,作为学科资料供大家传阅共享。
基于以上思想以及我们的教学实践经验,可以推荐和引导学生们经常去访问以下网站:
1) 国际组织网站。
Internet Society(因特网协会)、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万维网联盟)、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国际电信联盟)等。
2) 技术论坛及网站。
CSNA网络分析论坛、Cisco网络技术论坛、通信工程师论坛、全球IP通信联盟、中国移动实验室、中国网管联盟、CNW网界、TechWeb社区、中国IT实验室、互动百科、电信维基网等等。
3) 精品课程网站。
西安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名校的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网站。
4) 国内著名研究所(中心)网站。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网络技术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等。
5) 世界著名大学计算机院系网站。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卡内基梅隆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等。
6) 业界著名公司网站。
Cisco、华为、SUN、Microsoft、IBM、Novell、Bell Labs、IDG等等。
2.3重视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是集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互联与组建、信息服务与管理等内容于一体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型课程,而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认知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对于计算机网络这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而言,课程设计的地位就显得愈发重要了。
课程设计的规划要紧密地围绕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主线――TCP/IP体系结构,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体系结构整体把握能力、运行机制串联理解能力为核心目标。同时,对于课程设计的组织形式,我们推荐采取课题小组分工合作制,这种方式有益于学生锻炼组织协调能力、积累分工协作经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13],极大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我们推荐的课程设计内容可归为3大类:软件模拟与设计、硬件规划与配置、信息服务与管理[14-16]。
1) 软件模拟与设计――懂网。
以太网帧传递的综合设计与模拟;IP分组的截获、分析、更改、封装和发送的模拟实现;ARP协议的软件模拟与设计;TCP和UDP数据段的截获、分析、更改、封装与发送的模拟实现;C/S服务模式的模拟实现;P2P服务模式的模拟实现;DHCP协议的模拟实现;SNMP协议编程等。
2) 硬件规划与配置――组网。
IP子网划分与流量监控;VLAN的规划、设计与管理;中小型网吧的设计、决算、实施与管理维护;家庭无线局域网的设计、决算、实施与管理维护等。
3) 信息服务与管理――用网。
Web、FTP、电子邮件、流媒体等服务系统的安装、配置与管理。
2.4注重实验教学
“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一个鲜明特色。一方面,计算机网络学科是一门直接来源于实践需求、服务于实践需求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它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包含了很多理论性内容,这些内容往往比较抽象,不好理解,而课程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7]。因此,课程实验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基于以上论述以及我们的教学实践经验,我们提出了一些关于实验教学的改进建议,具体如下:
1) 实验过程的建议。
(1) 在实验之前,教师应提出实验预习要求,并提供详细的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最好能包含以下内容:实验目的、实验任务、实验设备、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
(2) 在实验之中,教师应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切实把握实验进度,及时排除意外故障、化解危险状况。
(3) 在实验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并抽查一些学生,让其汇报实验心得体会。
2) 实验内容的建议。
(1) 实验内容安排应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逻辑关联、逐层递进的原则。具体说来,观察验证型实验为初级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协议的交互过程;编程设计型实验为高级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协议的运行机理,培养其编程开发能力;网络组建和服务型实验为综合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8-19]。
(2) 合理把握实验的深度和广度,注意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的不同,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问题不易作为课程实验,最好归入课程设计。
(3) 对于一些实验项目可以只给出任务和要求,而不给出方法和步骤,让学生自己独立的思考问题、尝试方法、分析步骤,这样既可检验其知识掌握程度,又可培养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充分开展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
2.5.1多媒体教学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包含有许多比较抽象、复杂和综合性的理论内容,如果单纯讲授,会比较枯燥,学生们也不容易理解。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复杂的理论简单化、繁琐的过程清晰化,将教学重点和难点变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另外,多媒体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认为在讲解抽象、复杂和综合性的理论内容时,应充分开展多媒体教学。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观看多媒体课件时,为了避免学生们只看热闹,看完后收获不大、认识不深的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 放前先概述:在播放多媒体课件之前,首先对课件进行概述,介绍该课件演示了哪方面的知识,大致的流程怎样。
2) 一遍后设问:播放一遍之后,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课件展示或印证了知识点的哪些细节。
3) 二遍后回答、再设问:请同学们回答上个问题,然后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课件没有展示出知识点的哪些关键细节、哪些细节处理得不好。
4) 三遍后回答、扩展思考:请同学们回答上个问题,然后请大家思考,对于课件没有展示出的知识点关键细节以及有缺陷的地方,如果让你做课件的话,将如何处理。
2.5.2网络教学
如今各高校普遍都建成了质量较高、功能较完善的校园网,这为网络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平台。然而,网络教学的现实开展程度和实际效果并不令人满意。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应该是:我们对网络教学的方法、形式、作用和意义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根据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而言,网络教学至少可以在4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 便于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把握和理解;
2) 加强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3)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研素质;
4) 加深学生对Web的熟悉程度。
我们推荐网络教学可以采取3种形式,具体内容如下:
1) Web课程教学门户。
其栏目主要包括:课程概况、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资源、实验资源;作业与习题库、试卷与试题库、在线测试;知识扩展、认证培训、行业新闻等。
2) Blog师生交流之家。
其栏目主要包括:辅导答疑、作业与试卷讲评、知识交流、问题讨论、教学反馈、教学研究等。
3) WIKI协作研究园地。
其栏目主要包括:前沿理论园、协议体系园、实用技术园、工程标准园等。
2.6灵活运用考评制度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思考和尝试了一些新的考核方法,对多种考评制度进行了灵活的调整和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介绍如下。
1) 平时成绩。
对平时成绩的评定不应只包括考勤和作业,还应该包括对听课态度、过程和效果的评估,例如:是否认真听讲、是否踊跃回答问题、是否独立思考并发现问题等。因此我们建议,平时成绩的评定应包括:上课考勤、听课效果、课堂练习、课后作业、问题反馈等几个方面,推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为10%左右。
2) 实验成绩。
通常的实验考评方法过于注重实验结果的正确性,而忽略了实验过程的规范性、实验分析的深入度、实验方法探索的关注度等问题,这样便又不知不觉的陷入了“重结果而不重过程、重形式而不重素质”的应试教育老路子。因此我们建议,实验考评应包括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问题分析、实验方法探索、实验心得体会等方面的评定,推荐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为10%左右。
3) 课程设计成绩。
除了对课程设计的最终效果进行评定外,还需要着重注意两个方面的考量。一是学生对课程设计的总体把握情况、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运行机制的理解深入程度;二是学生在课程设计中表现出来的组织协调能力、分工协作热情、团队合作精神。我们建议应综合以上因素来评定成绩,推荐课程设计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10%左右。
4) 自学能力和科研素质评价。
由于长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今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研素质普遍较差,缺乏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们已习惯于填鸭式教学,习惯于推着学、逼着学,不习惯领着学,更不习惯指着学。我们认为对一名大学生而言,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和自学能力要比单单掌握一门课程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建议,作为一种导向和激励手段,应将自学能力和科研素质的评价纳入课程考评体系。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了以“研讨式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研素质,成绩考量可分为3个阶段进行:
(1) 发现问题阶段。
教师指定教材或参考书的某些章节,让学生自学,并从中找出自己不知道或不理解的问题。另外,教师也可精选一些前沿概念、热门理论或实用技术,供学生选择研究。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如果发现新的兴趣点,与老师商议后可调整研究方向。
(2) 分析问题阶段。
汇总上一阶段由学生发现或老师提供的问题,和学生们讨论分析这些问题。看看它们是属于本课程还是其他课程的知识?是学过的还是没学过的知识?属于基本理论、还是工程应用?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归类,从中筛选出一些适合学生处理的问题,分配给各个学习小组进行研究。
(3) 解决问题阶段。
查找资料:通过图书馆、Internet、高年级同学等渠道来获取资料。验证资料:对核心的技术、方法和数据,是否能通过实验或权威文献加以验证。整理资料:以“技术报告”、“学习报告”或“理论综述”的形式撰写文章。讲解资料:老师挑选出一些较好的文章,由学生在课堂上给大家作报告。交流批阅:本学习小组将文章交于其他小组批阅。修改文章:按老师和其他组的批阅意见修改文章,对没有采纳的修改意见必须予以文字说明。创新思维:教师需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予以特别鼓励。
根据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表现,给以综合评定,推荐自学能力和科研素质评分占总成绩的比重为10%左右。
5) 期末考试成绩。
期末考试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两部分,其中理论知识考核采取闭卷笔试的方法,推荐其成绩比重为30%左右,实际能力考核采取网络系统仿真的方法,推荐其成绩比重为30%左右。
3结语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问题的深入思考,我们梳理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课程改革思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一套教学改革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本文将这些思路和方法介绍给大家,希望与更多的同行交流和探讨。计算机网络已成为当今信息社会的命脉,其覆盖领域快速扩张、应用程度持续深入,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赵燕,史鹏辉,马丽莎.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2):142-152.
[2] 卞华珍,潘荷新. 计算机网络专业工程化教学改革实践[J]. 职业技术教育,2006(23):16-18.
[3] 刘彦保.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111-112.
[4] James F. Kurose, Keith W. Ross. Computer Networking:A Top-Down Approach[M]. 4th ed.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Preface&Index.
[5] Allan Reid, Jim Lorenz.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 Discovery:家庭和小型企业网络[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前言及目录.
[6] 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M]. 5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前言及目录.
[7] Andrew S. Tanenbaum. Computer Networks[M]. 4th ed.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Preface&Index.
[8] Douglas E. Comer. Computer Networks and Internets[M]. 5th ed.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前言及目录.
[9] Allan Reid,Jim Lorenz.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 Discovery:在中小型企业或ISP工作[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前言及目录.
[10] Allan Reid,Jim Lorenz,Cheryl Schmidt.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 Discovery:企业中的路由和交换简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前言及目录.
[11] 张大陆. 计算机网络前沿技术[EB/OL]. [2008-10-17]. /files/计算机网络前沿技术.ppt.
[12] 张宏科,董平,杨冬. 新互联网体系理论及关键技术[J]. 中兴通讯技术,2008(2):17-20.
[13] 方芸,高仲合,高博文,等.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6):91-93.
[14] 王勇,代桂平.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前言及目录.
[15] Jeanna Matthews. Computer Networking Internet Protocols in Action[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前言及目录.
[16] Kenneth D,Stewart III,Aubrey Adams.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 Discovery:计算机网络设计和支持[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前言及目录.
[17] 黄艳琼,梁俊.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9(2):62-63.
[18] 徐明伟,崔勇.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教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前言.
[19] 郭银章.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实验教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前言.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LI Min, CHEN Zhi-guo, DU Hai-shun, HOU Yan-e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475001, China)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心得体会范文3
18岁,我们都曾经怀着报效祖国,保家卫国的从军梦走进军营,那时的我们青春焕发,朝气蓬勃。在经过十几二十年的军营生涯磨练后,我们怀着未竟的梦想又走入了警营,这时的我们成熟自信,干练沉着。警营,成了我们事业的再次选择。作为一名老兵新警,顺利地完成角色的变化非常重要。通过30天的岗前培训,我深刻地体会到:
一、军人和警察的职责不同。作为军人,我们的使命是保卫国家不受外敌侵略,保卫国土的完整,主权的独立,我们的任务主要是对外。而作为警察,我们的使命是维护社会秩序,打击不法犯罪,确保人民的合法权益,我们的任务是对内。内外有别,我们不可能用对待敌人的办法去对待自己的人民,对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在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上也有区别。
二、军人和警察的管理对象不同。作为军人,我们在部队接触最多的是战士,战士都是经过严格挑选和训练的,有成建制的单位,有严格的纪律,能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令行禁止,比较容易管理。而作为警察,我们天天接触的都是老百姓。他们的成分形形,素质高低不一,来自天**北,处理起来就难得多。
三、军人和警察的权力不同。军队和警察都是国家的武装力量,都是为人民服务的,警察则可能具有更多的执法权力。这个权力是人民赋予给我们让我们为人民服务的。当警察不是为了拥有权力,以权谋私,而是为民执法,为民服务。要做一个合格的警察就必须做到执法为民,公正执法,严格律己。
四、军人和警察的业务不同。军队有各兵种和专业的分工,警察也一样,有相同的部分,也有很多不同的部分,在要求上也不一样。
五、军人和警察的管理方式不同。军队的条例条令规定和警察的不一样。军队的管理比警察要严格的多,这是我们能很快适应的基础。
六、军人和警察的素质要求不一样。警察需要知道更多的法律条文。
通过培训,我深感警察工作的不易。怎么才能做个好警察?怎么才能做到执法为民,立警为公,既让人民满意,又能公正执法成了我思考的问题。要做一个知法懂法严格执法,爱民利民为民服务的好警察,作为一名刚进入警察队伍的新警察,我当从以下几方面去积极努力做好:
一、认真学习警察业务,掌握足够的法律知识,查缉技能,警械装备,为今后的工作做好必要的技术准备;
二、加强体能锻炼,掌握擒拿格斗技能,为今后工作做好足够的身体准备
三、积极参加新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四、努力学习公共管理课程,通过公务员入门考核;
五、虚心向老警察学习请教,尊重团结他们,尽快融入新环境,适应新工作;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心得体会范文4
关键词:智能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系统集成;产品
智能化建筑工程在电气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在人类对建筑物安全、便捷、舒适性能的更高要求下,获得了空前的持续的发展,并且其先进性、合理性也日益完善。同时,随着智能建筑的不断增加和普及,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居家观念、生活方式和办公习惯。故而很多房产商在介绍自己项目的“卖点”时,往往会打出“智能牌”。毋庸置疑,智能化系统在项目中的先进性和完备性,已成为衡量其楼盘档次高低、增值潜力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
上世纪九十年代,智能建筑系统施工验收规范和设计规范的国家标准都是以某一子系统为内容单一编撰发行的,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16-1992)、《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19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1994)等。但智能系统是由各子系统“按需集成”的整体系统,仅仅依靠这些规范显然是不够完备的。2000年7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科学、准确地定义了智能建筑的概念,并提出智能化系统集成的设计思想。2003年10月1日起《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正式实施,才使智能建筑有了真正意义上统一的验收规范。
对一般民用建筑而言,一个较为完整的智能化系统应包括:通信、有线电视、公共广播及紧急广播、计算机网络、闭路电视监控、入侵报警(住宅小区周界防范)、巡更管理、门禁、停车场(库)管理、建筑设备监控等(子)系统及其系统的集成。智能建筑作为建筑工程的九大分部工程之一,因其子系统众多又需要相互兼容和集成,产品的技术含量较高、更新换代较快,再加上不同的项目业主有不同的使用需求,造成智能建筑工程的监理不同于其他分部工程。笔者结合实践经验,针对现场遇到的一些问题,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渴望与同行交流、探讨。
1. GB50339-2003第3.3.3条,工程实施前应“检查工程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的完备性”。这一要求对智能建筑工程的实施很重要。一般情况下,电气专业图纸会设计出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经过公安部门的审核通过才能实施),其他系统若无设计会在设计总说明中注明:“安防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和电信系统都由专业部门设计安装”。这些专业部门涉及到消防、电信、公安、广播电视等政府行业管理部门,设计上往往出现了条块分割、行业垄断的局面,而且可能存在设计深度不够、设备选型混乱等一系列问题。所以监理在前期准备阶段应注意:1)对照公安部门出具的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检查设计图的修改回复情况,收集齐全相关资料,作为监理的依据。2)消防自控、电信、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线一般都应暗敷设,施工前应有完备的图纸。要协助业主组织专业安装公司做好开工前的安装图纸会审工作,明确各单位的施工界面,安排好需相互配合和协调的事情,为以后工程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3)审查电气专业图纸对智能建筑各系统的前端电源配置是否齐全,同时应了解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和业主的使用需求,应有扩展余量。
2. 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协调工作。因智能系统的专业安装单位一般采取平行发包的形式进行承包,项目业主在选择这些单位时,有时会受到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的干预,故而出现监理在现场对这些公司难以正常开展工作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监理要参与协调好有关专业安装公司的工作;要督促安装公司做好各自施工范围内成品保护,并使其树立保护总包和其他安装公司成品的意识,避免出现相互推委、扯皮、返工甚至索赔纠纷。
3. 认真进行产品质量检查,并把好产品选型关。GB50339中指出:智能建筑工程的产品包括各系统中使用的材料、硬件设备、软件产品和工程中应用的各种系统接口。这类产品技术含量较高更新换代较快,故新材料和新产品相对较多。监理在检查时,要严格依据设计文件、规范和合同进行,还要查验生产厂家的检测报告和主管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文件,必要时要实地考察生产厂家的质量保证体系。监理不但要做好产品的检查验收,还应关注产品的选型。一般来说,产品选型是在设计阶段由设计院完成的(也有专业安装公司或系统集成商承担设计并完成施工的情况),但可能由于设计院电气设计人员对智能建筑系统了解不多、设计依据往往落后于产品和行业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专业安装施工单位要进行深化设计,确保选型设备的性价比、有关硬件系统接口兼容性要求高等诸多因素,容易造成选型不当的情况而可能导致各子系统丧失协调控制能力。软件方面特别注意系统集成商对通信软件的开放性和配套性、稳定性。监理在处理设备选型时,要多与业主进行沟通,找出解决问题的妥善办法,帮业主完成一个高效、安全、节能、完备、稳定运行的智能化建筑系统。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心得体会范文5
1.1问题
普通高校网络远程教育试点的启动和奥鹏中心的成立,推动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成效也十分显著。然而关于试点过程中的教学质量问题,从一开始就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质疑”,远程教育在教学质量上存在着严重问题。作为开展远程教育教学试点的68所高校,在进行远程远程教育教学的初期,对自己网络学院的定位就不明确,各高校在校外设立的学习中心,条件也参差不齐,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以及质量保证体系各不相同,致使远程教育教学教学质量得不到根本保证。
1.2建议
(1)课程设置:①发展电子学习课程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课程开发要与院校的整体战略目标和质量提升相统一;②电子学习课程要对课程学习对象有明确的了解和界定,必须考虑学习群体的特征;③要培养称职的设计、管理、运行、评估人员,包括课程管理者、教材编辑、导学教师、技术指导者和质量管理人;④要为学习者预先提供有关学习电子学习课程的相关信息,要他们了解电子学习的特点,为进入电子学习的学习状态做准备。
(2)教学方法:①电子学习课程目标符合相关的专业教学方法的目标;②电子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应体现在课程中;③课程结构应容纳多样化学习方法和多种教学方式;④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是电子学习课程的主要特征,这种互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以促进;⑤电子学习课程内容与课程大纲和测评体系相统一;⑥对课程开发与设计以及使用第三者内容等方面设定基本原则,要明确最低标准;⑦对教材定期审定,以确保它们能够始终符合课程目标和标准要求;⑧对学生作业要及时反馈,对学生问题要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⑨学习目标、学生作业和学生测评的关系应遵循一种连贯性,形成统一的框架结构;⑩测评的依据是相应的专业标准,要对实现目标有效力。
(3)基金筹划:①在发展电子学习的过程中,院校提供的资源(包括资金、软件与硬件)应符合课程设计的目标;②课程的运作、发展与资金应把握一种平衡,特别是对课程中包含的电子学习比率要做到合情合理。
(4)技术设施:①选择技术应注重技术对教学法的实用性,要从学习者和教学人员两个方面考虑;②设计电子学习应有信息技术策略,对近期使用的技术要加以描述,同时对维修和未来技术发展要有所考虑;③对技术传输系统的可靠性要给予控制,要有文字记录。软硬件服务防议要到位,从而保证运行的可靠度;④电子学习传输要采纳从最佳实践中总结的建议,充分重视科学性和可用性;⑤采用的技术应保证对内容和未来的再利用,要支持内容与信息的可持续研发。
(5)组织结构:①院校能够通过现有运行的必要基础设施支持课程提供;②院校能够对参与设计和管理课程人员的能力进行开发,并发展相应人员进修策略,特别是要重视那些参与电子学习课程开发人员的能力培养;③院校制定的有关实施电子学习课程的工作程序要非常明确,以便使所有参与者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一目了然;④院校要对一门课程进行连续的质量评估,以便使课程得到改进;⑤院校要重视学员的投诉,特别是对学员提出的有关电子学习课程中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答复。
2教学过程监控
2.1问题
目前,远程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是学员们关心最多的往往是课程的终结性考试,而对学习过程质量如何并不在意。笔者认为,对成人在职教育,终结性考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教学过程。因为远程学习者与普通高校学生有着很大差异,因而在质量控制上不能简单采用传统教育中以终端结果为准的办法,应当把过程质量和课程终考结合起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向过程质量倾刹。
2.2建议
(1)入学测试:成人远程教育教学虽然属于开放教育范畴,但它却不同于自学考试等形式,入学测试是必要的。可能由于利益的驱使,部分高校为了广揽生源,从中获得丰厚经济收益,以“开放”为由,放松了入学测试环节,使入学测试完全流于形式。远程教育教学与传统教育相比,它的最大优势是学习过程中有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从现在参加成人远程教育教学的学习者看,很大一部分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并不理解,始终摆脱不了传统教育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知识也比较缺乏,对远程教育教学很长一段时间并不适应。因此,加强学前教育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前教育和培训,让有意参加远程教育教学的对象明确远程教育教学的特点、优势和基本学习程序,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有关网络知识以及学习方法,然后进行相应内容的考试。考试过程严格把关,不放松要求,只有成绩合格者,才能进入网络学院学习。
(2)改进、完善在线作业系统:通过作业,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我国网络课程的大部分在线作业系统还是停留多为基于某门课程的形式,实现的功能大多是单项选择题的在线作答与提交。现有的可以跨学科的在线作业系统并不成熟,使用功能也十分有限。
(3)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作业评价应体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主体得到尊重,使学生更多地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在WebAssign中,学生的一份作业可以多次提交。教师从这一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反馈意见;学生也能从教师的反馈中,感受到教师的激励和希望,这有益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关心自身的学业提高、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能。
(4)提高形成性考核分值比例:远程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教学过程至关重要。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建议形成性考核成绩作如下调整:平时作业20%,参加课程学习讨论5%,学习笔记5%,实践活动10%(包括调查报告,心得体会,应用课程理论解决问题方案,小论文等),这样形成性考试成绩在终结性成绩中可以占到40%,以后可以逐步提高到50%。
3网上学习效率
3.1问题
(1)学习时间利用率低: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网络学员上网条件一般都能保证,但学习者在上网的这段时间里又有多少能够做到有效学习?!他们经常是一边观看网络课程一边聊天,网络课程的讲授有时成了他们聊天、看小说或打游戏的背景声音,娱乐成了主题,学习却成了“见缝插针”或“走马观花”的事。
(2)学习资源利用率低:在远程远程教育教学中,学习资源主要指网络学院(或其它机构)提供的网络课程(课件)、教学服务信息、课程练习、教学大纲、学习进度指导、BBS,E-mail信息、其他Internet资源等。看似内容非常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的“魅力”似乎没有发挥作用,学习者对这些资源并不感兴趣,所以许多资源还是被白白地浪费。
(3)学习成效低:许多学员只为能够轻松拿到文凭才参加远程学历教育,学习目标低、缺乏学习动力。他们不会主动地充分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去认真系统地学习,关心的只是网上的期末考试复习题或模拟试题。
(4)自我评价低参加远程教育的在职学员,一般对自己的学习评价都不高。他们对自己目前学习的方式、所处环境和学习现状并不满意,认为这种选择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从来就没有高要求。
3.2建议
(1)学习者方面:①从学习者来源即生源方面严格把关。远程远程教育教学并不是适合所有求学者的教育形式。学习基础较低,自觉性、主动性和自学能力较差的学习者,仍然需要采用以传统面授为主,辅之以网络学习的形式;②强化学习动机,确立科学学习观。心理准备、思想准备、技术准备,是引导学生参加远程教育教学的前提。在心理准备阶段,让学员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在思想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撰写学习心得,转变学习观念;在技术准备阶段,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测试,要求人人过关;③多方引导、全员指导、全程督导。多方引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学习进行引导,引导的内容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着重从远程教育教学的优势进行引导;全员指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进行指导,主要包括技术指导和学习指导两个方面;全程督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学习进行督导;④培养学习者学习策略。远程教育教学机构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习者这方面的训练和指导,学习者自身也要通过学习相关理论,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
(2)学习环境方面:①设计探索性学习环境,基于问题的探索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观念,它强调“把学习过程放置于有典型意义、综合运用知识的情景中”。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理解和掌握内含在问题中的知识点,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形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②建立答疑辅导与防作学习环境,现代网络教学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反馈,缺乏学生之间的防作气氛,致使教师不能对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监控,也不能获得调整教学方案的信息反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BBS系统进行非实时交互;通过聊天室的文字、语言实现在线实时交互;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求助专题解答,进行异步交互。
4校企结合,开展职业教育和实训教育
4.1问题
去年引发学者争论的“成人教育偏离本义面临转型之痛”,在远程教育领域引起强烈反响。教育部在普通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启动时就明确提出:“在试点阶段以非学历教育为主,同时举办少量的成人本、专课的学历教育,以及研究生专业学位的非学历教育”。然而,现在我们的远程教育教学,绝大多数网络学院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始终存在着一种过于注重学历教育而忽视职业技能培训的现象,与企业合作越来越少。
4.2建议
在远程教育多元化的办学模式中,校企合作应该是最主要也是最实际的一种办学模式。继续教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一线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形式。校企合作办学的具体模式有:①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用人单位根据企业自身需求情况,向远程教育学院提出订单,并与学院签订培养防议。学院根据培养防议从社会上组织生源进行培养。学员学成后,主要协议单位就业;②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制订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一起指导和培养学生。这种校企合作培养方式有利于培养有针对性的高素质、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才;③工学交替式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签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防议,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把整个培养过程分为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以便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熟悉和掌握不同岗位的技能和流程。培养完成后,学生最终还是进入防议企业或同类企业工作;④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既降低了远程教育的教学成本,又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使学校、学生、企业以及政府都满意。
参考文献
[1]陈东.开放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评价[G].外国教育资料,2005,(2).
[3]贺丹丹、丁兴富.美国远程教育指导原则及对我国网院的适用性分析[J].远程教育,2005,(5).
[4]杨清珍.美国远程教育及其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3).
[5]李嘉岭.远程教育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价[J].现代远程教育,2006,(2).
摘要:近年来,由于规模的迅速膨胀和经验的相对不足,致使现代远程教育问题林立、质量难保、社会信誉下降。面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作为教育工作,只有敢于正视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认真全面地分析这些问题,找出原因、研究对策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才会使现代远程教育得到健康持续发展。对我国当前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结合目前社会上的需求、远程教育教学机构的实际,提出一定的改进措施和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心得体会范文6
论文摘 要: 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作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模具专业英语教学进行研究:选取实用性、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牢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加强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汉英翻译能力;采用科学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第二课堂。
近年来,我国模具行业发展迅速,但与国外的同行相比,在技术水平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了使模具机械和世界先进水平接轨,我们应该不断增加对外交流。高职模具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英语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我从事模具专业英语教学工作多年,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教学策略。
一、选取实用性、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应用为目的、就业为导向,突出“学中用、用中学”的教学特色。通过精选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牢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
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是顺利阅读的前提,要抓好英语知识教学,必须从以下三方面下工夫。
1.词汇知识。词汇是阅读理解的关键要素。阅读能力的高低和词汇量的多少是密不可分的。英语词汇数量众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取一些办法,掌握尽可能多的词汇。词典是克服阅读中字词障碍的好帮手。通过查词典,学生可以知道某个生词的意思、词性、用法,以及它的同根词的构成、词性和用法。运用词典可以快速高效地理解生词,有利于扩大词汇量。
2.语法知识。学生如果要进行更深透的阅读,还必须打好坚实的语法基础。运用对比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这样,学生就可以排除母语的干扰,把握语言的精髓,增强理解文段的能力。
三、加强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与教师的阅读教学有很大的关系。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详细观察、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验证等逻辑思维能力和速度能力。
1.培养学生处理母语阅读与英语阅读的能力。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母语阅读能力,他们的英语学习完全是在汉语言文化氛围中进行的,汉语对其英语学习的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是制约的作用。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时,英语的文字符号、语言规则、语法规则、语用原则等与母语的迥异,以及母语的阅读能力和技巧的不足等都会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的提高造成影响。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介绍和传授使用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其与汉语言文化间的差异,提高学生对语言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他们了解生活在不同社会背景中的人们的语言特征和文化习惯,减少母语对阅读的影响。
2.加快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理解是阅读的基础,速度则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根本保证,也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还是获得知识多寡的关键。教师应通过单词、短语、句子、段落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3.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文章体裁特点的详细分析,使学生熟练地把这些特点运用到英语阅读中,提高理解能力。
四、提高学生的专业汉英翻译能力
1.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翻译基本技能除了传统的口笔译和各种翻译技巧外,还包括利用电脑设备及网络设备为翻译实践服务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被认为是提高翻译教学和培训效率与质量的必由之路。
2.教师在讲解译文时要点明并表扬学生的译文精彩之处,对语言能力取得进步的学生要及时肯定。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特长及其弱项等来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积极评价学生的优秀译文,培养学生对翻译的自信心,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像传统教学法那样,让学生被动接受老师布置的任务和“唯一、正确”的译文。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3.开展适量的翻译欣赏课,或让学生翻译一些名家译过的作品,然后把他们的译文与名家的作比较,并总结心得体会。语料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给翻译教学带来了挑战和变化,主要表现在翻译观念的转变、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翻译课件的开发和教室网络环境的建设等方面,包括研制翻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教学软件,建立多学科翻译语料库、学习者个人语料库。
五、采用科学教学方法和多少种教学手段
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是教师借助单一的文字教材或讲义进行讲授,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是学生缺乏主动性。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用英语阐述工作过程,努力实现“教、学、用”一体化。采用任务驱动、角色扮演,设置典型任务,以任务驱动教学。
教师还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教学效果和兴趣。文字教材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培养其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课文录音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为学生提供有声的材料;带英语解说的生产录像能为学生接触真实、地道的英语语言提供条件,并能加深学生对生产过程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的方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符合语言思维和学习的规律,是行之有效教学手段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环境下学习。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适当增加类似的与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文化信息,对于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是大有帮助的。
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第二课堂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英语通常是他们的难题,加之学习内容比较陌生或枯燥,因而不少学生对科技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通过上述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开设外国文化欣赏、应用文写作、英语视听说等选修课,组织与专业相关的英语竞赛,定期举行英语晚会,为学生联系一些翻译实践工作,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这些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可以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整体文化和信息素养。
总之,在模具专业英语的教学中还有很多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创造性教学,进一步提高模具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还是一个需要长期摸索和不断总结经验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翻译通讯,1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