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关系范文1
摘要 心理健康从一方面讲,它是一种使人满意而又高效的状态;从另一方面讲,它是最基本的人们心理活动的完整内容,身心相互协调。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必要前提,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体育运动不仅能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它更对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而又积极的作用。特别是作为中学生来讲,心理健康对于中学生的成长显得尤其的重要,因为中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心理健康对于身体各方面的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健康 体育运动
健康对我们每个人显得尤为重要,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将不能进行正常人的生活,特别是一些有针对性的工作和生活,然而健康又包括很多方面,首先它包括身体上没有疾病和身体体质较好,且对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其次,健康还体现在心理上,心理的健康直接关系到我们对生活是否感到完美,工作是否顺利,因为它是发自我们内心深处最直接的感觉,是各种感觉的起源。心理健康还体现在对社会的适应方面,所以说健康对于我们每人来说指的是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必要前提,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但是根据研究发现,保持身体健康的最重要途径就是进行体育运动,同时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中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这个阶段也是决定能否以后上个好大学的最重要时期,在这么关键的时期,也是出问题的阶段,根据调查研究发现,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来看,大概有25%—30%的中学生倾向于心理健康出现的问题,而其中有8%的学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随着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而且心理健康却出现了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
二、 中学生最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时期,环境对人的影响特别大,因为在这个阶段学生还不具有判断事物是非的能力,对一些问题容易产生情绪,而且还驾驭不了情绪,对很多事物有好奇感,总想着去尝试,但现实又不能去尝试,所以说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最主要的就是以心理困扰为主要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学习压力问题
随着社会上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家长们总是督促学生好好学习,中学能有一个好的成绩,就能上一个好的高中,只要能上一个好的高中,就几乎能去一个好的大学去读书,这样以后踏入社会才有一个好的工作,这种理念在现代家长们中间已经形成,被普遍接受,所以中学生学习的压力会与日俱增,这种情况会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压力过大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比如说忧郁、烦躁等。
(二)在校生活问题
在校生活问题也是很多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在我国大多数中学的学校学生还是以住校为主,这也许是学生上学以来的首次住校,所以说他们对这样的改变可能会有所不习惯,不适应,这种情况就会考验学生的适应能力以及自理和调整自己能力,学生会产生一些自闭等一些问题。
(三)家庭贫困问题
贫困生在一些地区是中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生活费及学费是一个家庭很大的负担。窘迫的家境使学生易出现自卑、人际关系不好、性格内向等心理问题。
(四)网络问题
在现代飞速发展的社会,网络已成为很重要的获取信息的工具,但对于中学生来讲,网络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特别是一些游戏等,很容易上瘾,有的学生就逃课去网吧,学生心中会产生一些思想的变化,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所以说网络问题是中学生中最常见的问题。
三、 体育运动如何促进心理健康
体育运动能改善人们的体质,强壮人们的身体,发泄内心的不满,促进人们心理健康。特别是作为中学生而言,更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运动对于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进交流,培养情感
任何一种体育运动都能锻炼人们的身体,特别是一些集体项目,它还能促进同学们的交流,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了解,改善同学们的关系,更能锻炼同学们齐心协力,协调一致的合作能力。
(二)改善心情,调节情绪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情绪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做完一件事之后所展现出来的态度,而体育运动能使我们不好的情绪转化为积极地快乐的,比如说比较轻松的一些运动项目,健美操、跳绳等它能使我们保持稳定的心态以及身心放松。
(三)强身健体,促进身体发育
体育运动能开发我们的智力,促进血液循环,能使我们的身体到达兴奋状态,比如一些集体项目篮球,它能促进我们的增长高度,更能开发我们的大脑,集体运动项目不仅仅是靠身体,最重要的是靠我们的大脑去思维。
四、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体育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能增进学生的交流,培养同学们的情感,不但能促进身体健康,更能促进心理健康,面对那么多的压力与问题,同学们应该把生活、学习与体育运动紧密的联系起来,通过体育发泄内心的不愉快,通过体育运动减少内心的压力,我们应该好好思考思考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利用体育运动使同学们的心理变得更加健康,从而促进同学们更好、更加全面的去学习,去成长。
参考文献: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关系范文2
地点:xxx
班会主题:心理健康教育
主持人:xxx
班会背景: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基础。同时,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刚进校的大学生,面临适应大学生活的巨大挑战,特别是心理方面出现诸多的不适应,有针对性的做好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班会目的:
1、通过主题班会,使同学们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通过主题班会,让同学们知道心理健康对学习的必要性。
3、通过主题班会,让同学们明白怎么何为心理健康。
班会过程:
1、 主持人致词,班会开始。
由主持人讲述养成心理健康的具体做法。
2、学生自由发言:
贵宁波:主题明确,针对性强。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认识自我、自卑感加重、自信心不足、抗挫能力差、焦虑、抑郁、嫉妒、仇恨等情绪得不到及时的沟通与疏导,积累成疾,一旦遇到“导火线”就会爆发;人际沟通受阻带来的人际关系破裂等情感问题亦造成心理问题缠身,甚至出现心理扭曲等现象。很多大学生犯罪事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大学生中所呈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大都属于沟通不良造成的。通过沟通能力的培养,增强同学的沟通魅力,培养学生自信、开放的心理素质,进而增强同学对学习、工作、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时代机遇和社会挑战,同学间必须注重增强对沟通能力的培养,促进同学们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大学新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发展心理学认为在青年期,特别是进入大学一年级以后,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成熟及
独立性的逐渐增强和社会性的不断增加,他们开始寻求比较稳定的同伴关系,也就形
成了同伴团体。正常的同伴交往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集体归属感的心理需要,还对完善他们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大学生阅历较浅,社会经验相对不足,独立生活能力不强,对自己缺乏正确而全面的认识,而又很敏感,很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人际交往、恋爱和性心理问题、职业选择和自我意识等心理问题。
三、心理学相关理论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揭示:每个人都渴望被他人接受、尊重和欣赏。大学生的自我
意识发展较为成熟,在满足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之后,重视与同伴建立友谊关系。通过团体活动可满足大学生归属与爱及被尊重接纳的需要。
(2)群体理论
社会心理学关于群体的研究表明:在团体中可以满足成员的心理需求,包括获得归
属感与安全感、满足社会交往的需求、满足自我确认的需求、满足自尊的需求、增加自信心和力量感等同时团体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相互作用,团体的凝集力会更强,也将能更好发挥的团体的效能。
(3)人际关系理论
人际关系理论表明:要信任他人必须要先学会开放自己,接纳他人,袒露自己的情感、思想、情绪、感受和意见,愿意和别人分享资源和观念;要能与他人有效的沟通、建立亲密的关系,自己应先令人觉得可信、值得信赖、靠得住。
(4)合作与竞争
合作与竞争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而合作之间有竞争,竞争之中有合作,两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但是,不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是以学生个人能力作为起点的,能力在竞争与合作中既是上级目标又是起点。在体验式学习中要求学生在活动中溶于团体,吸取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成为竞争的强者,体验式学习既是个人自主的活动又是群体的共同活动,需要学习、模仿和借鉴他人之长处和好的经验,而群体性项目需要通力合作才能获胜。
3、主持人总结:通过本次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让同学们懂得了人类对健康的界定基于人类对人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以前,健康的标准是身体状态是否正常。这一标准的界定基于两点:健康是一个纯粹的生物学概念;人的生物属性与其他属性没有联系。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总结
随着各种学科的深入研究,人类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刚来到人间的儿逐渐成长为具有社会属性、心理属性的人;真正的人应该具有生物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生物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人的健康,包括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互为条件,互为因果。
健康就像一张三条腿的凳子:
一条腿是身体健康,另一条腿是心理健康,还有一条腿是生活质量;
其中的一条腿损坏了,这张凳子的功能会受到影响;
其中的一条腿损坏了,其他的两条腿也会受到影响。
希望大家明白健康的标准:
身体健康有身体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有心理健康的标准;
生活质量有生活质量的标准。
我们懂得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就知道怎样才能使人身心愉快。最后祝大家身心健康,生活快乐!。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关系范文3
摘要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心理健康使生理健康产生更大的价值。只有身心和谐统一发展或注重身心全二为一的修养者,才能算是一个健康有用的人,可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健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健康的身体来自于体育锻炼,因为体育锻炼具有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和强意志之功效,当然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渠道在于体育课堂。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懂得养护自己身心健康的原理和方法。
关键词健康体育锻炼培养正确理解
据江门日报消息:2009年4月5日和15日梅州市大埔县某中学接连发生2起高中生跳楼事件,造成一死一伤,类似的悲剧屡屡发生,追究悲剧背后的原因,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傅深省认为,其主要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关。
家庭教育且不说,本人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只就学校教育的一个学科(体育教学)谈谈我对体育教学的看法:要正确理解健康第一,认真贯彻身心两健体育教学。
“健康第一”是教育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更要接受的是一思想的指导,尤其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身心两健教育,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并完”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项任务是显得格外艰巨。
“身心两健教育”现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笔者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既然要对学生负责,就应自觉地学习“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领会其精神实质,转变其陋习观念,否则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偏差酿成悲剧。
一、正确理解“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一)理解定义:什么是健康?我省新编初中《体育》试用课本初一上学期理论部分第一章《树立现代的健康观》中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的表现,而且是指一个人既要有良好的身体状态,精神状态,还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个定义是用全面发展的观点提出。它的内涵已扩展到大健康观,因此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必须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综合判断,既看到生理方面,又不忽略心理方面,只有身体和精神都健康,才是完整全面的身心健康。
(二)分析含义:健康第一是针对健康与教育和学习的关系而言,含义之一指健康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应排在第一位的是教育和学习又在健康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地排在第二。失去健康的教育和学习就没有现实意义和价值,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幸福,而构成幸福的因素便有健康,含义之二是指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要对学生生命健康负责。当然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责无旁贷地对学生生命健康承担着自己的那份责任。
二、认真贯彻身心两健
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是指如何用这指导思想来引导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工作。在这里,本人针对体育教学方面如何进行身心两健教育问题进行试谈。
(一)体育教学要正确处理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身体健康是指机体各器官,各系统的组织和机能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配下,充分而有效地发挥效能,并始终处于一种正常动转的状态。而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必须具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并能正确的辩证认识事物,不随意地受外界客体的影响,内心处于相对平衡和满足的状态。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心理健康使生理健康产生更大的价值。只有身心和谐统一发展或注重身心全二为一的修养者,才能算是一个健康有用的人,可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健得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健康的身体有来负于体育锻炼,因为体育锻炼具有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和强意志之功效,当然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渠道在于体育课堂。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懂得养护自己身心健康的原理和方法。
(二)体育教学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只有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良好环境和氛围,才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比如,:优化环境、激趣、创设情景、培养兴趣,角色互换,师生共振等,组建各小兴趣小组等。
(三)体育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要在亲身实践学习过程中较快地掌握锻炼身体的动作技术和技能。并得以巩固和提高,以便长期维持自己的“身心并完”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听、想、讲、练的能力。否则被人取笑“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我们要从不同角度、各方式、各途径使学生形成想练、爱练、会练、多练的终身行动习惯。
(四)体育教学要注意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培养。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应根据学生急躁,胆怯,自卑,嫉妒等心理特征,采取各种不同相应的方式进行心理教育,帮助和指导学生在完成动作技术参赛过程中,克服消除种种弱点或心理障碍,达到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目的,促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同志说过:“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的表现”。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关系范文4
[关键词]心理健康;健康城市;社区建设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49(2010)12-0011-01
世界卫生组织于20世纪80年代,针对全球城市化快速发展给城市卫生状况带来的恶劣影响,提出了建设“健康城市”以保障健康为目标的一项全球性战略。健康城市建设的核心是保证和促进人的健康。作为健康城市建设的基本单位,社区活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既是连接健康家庭建设活动的平台,也是健康城市建设活动的功能单位。从心理认同和情感归属看,社区建设为人们提供了稳定的家园,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健康城市建设中应该以健康社区建设为突破口。在健康社区建设活动中将身体健康建设、心理健康建设和社会健康建设有机地整合到城市健康建设过程当中。
一、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一定意义上看,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相比甚为重要,因为良好的心态往往是一个人成功的核心因素,更是人追求幸福生活的基石。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关系的维持,即不仅是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的获得和确保,还要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服务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都达到较好的适应状态,人际关系和谐,意志品质良好,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
二、健康城市的核心是保证人的心理健康
城市的健康应与人的健康相一致、相协调。提供健康食品是与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内容,而营造健康环境(心理与社会环境)、倡导健康行为(社会与道德行为)则更注重提升人的心理健康、社会健康。这种对应预示着健康城市的建设是为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活动,生命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包括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生命成长不只是自然生命自然成长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精神生命的成长,而心理健康与社会健康则是精神成长的核心,也是健康城市建设的核心价值地位。因此,健康城市的建设应始终以人的心理健康为目标,应努力遵循“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
三、“人的健康”发展对建构“健康城市”的意义
首先,从“人的健康”出发建构“健康城市”的建设思路,有助于达到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和谐统一。科技的进步及生活的富裕同步增长,是全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的全面发展,要让人们感到“幸福”,否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会失去意义。
其次,从“人的健康”出发建构“健康城市”的建设思路,有助于完成城市功能的转型。越来越多的公共卫生国际专家认识到,要做好公共卫生工作,改变人群的健康素质,仅靠卫生部门一家来开展,显然有点势单力薄。卫生部门可以依靠自己在医疗卫生方面的专业优势,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提供技术上的保障,但完整的健康定义应当是身体、心理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同时,全社会各人群健康行为的改变,必须有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必须有政策、法律、环境、教育、社区等多个方面的支持,必须强调个人与社会对健康所承担的责任,这样公共卫生的效果才会有保证,人人健康的目标才能达到。
四、“以人为本”
第一,将心理健康建设放在首位。健康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人的健康发展,而人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来实现。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建设虽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但起步越早,成效也就越明显。相对于身体健康而言,目前心理健康建设尚属刚刚起步阶段,发展基础薄弱,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第二,建立健全社区心理健康机构。建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并与个别或集体心理健康咨询工作相结合,宣传、预防、教育与治疗相结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一定的自我心理调节机能,帮助解除各种心理障碍,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第三,建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卫生教育和预防疾病方面的工作,加强与心理健康服务之间的横向联系,加强与健康城市建设工程中的其他部门和职能之间的联系与协作。
第四,提高儿童参与意识,提高参与质量。儿童参与将提高和增强为提高儿童生活所采取的干预活动的有效性和质量,并积极促进儿童其他几方面的权利的实现和改善。因此,要在实践中探讨和形成社区发展中儿童参与的操作模式,以便最终达到儿童能够自己确定他们的真正需求,亲身介入行动计划的设计、实施及评估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管敏秀,社区健康营造之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台湾铭传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关系范文5
关键词:体育教育 体育锻炼 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083
1 引言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需要的体育教育课程和体育锻炼的内容是不同的。同一年龄阶段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是不一样的,差异甚大。也暴露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全面了解体育教育和锻炼对儿童青少年、成年、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的影响。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身体的问题。身体健康状况是已经是我们现在全民关注的问题。
2 体育教育和锻炼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正处在成长发育旺盛阶段的儿童青少年,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民族素质,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现阶段,这些祖国的花朵身体素质正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也影响到他们心理素质下降的原因。肥胖、视力下降、体力下降等相关的数据直接显示着他们身体方面的问题。自我认知度差,自卑、自私等心理素质的表现是我们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
2.1 儿童青少年的体育教育
儿童青少年思想还没有成熟,自我判断和认知不足,不能够做到对事物有非常准确的辨析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去引导。之所以现在儿童青少年出现很多肥胖、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下降等问题,是因为很多儿童青少年不愿意去从事体育锻炼运动,懒惰是最根本的原因。我们该让他们积极运动,平时跑跑步,和小朋友一起拍拍篮球,大一点的青少年打打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给他们暗示,他们很棒。教他们如何去做这些运动。体育教育和其他教育都有共同之处,就是我们要积极鼓励他们去做这些正确的事,减少负面的效果。他们乐于体育锻炼,我们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的机会,体育锻炼的次数多了,在体育锻炼中也找到了乐趣,自然而然地就喜欢上体育锻炼。这也会让他们自己感受到和朋友一起运动的快乐。我们的体育教育不要强制孩子们去做他们不喜欢的事,这样反倒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只有他们自己感受到体育的乐趣才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身心更加健康。体育教育应该从儿童青少年的兴趣出发。
2.2 儿童青少年的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对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影响至关重要。这个阶段的体育锻炼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体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骨骼发育。
人体的循环系统直接关系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各个器官。儿童青少年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增加心脏的收缩力,心肌内的毛细血管数量增加,心壁增加厚度,心脏增加容量。可以使他们的血液循环更加通畅,全身的组织器官代谢增强。降低心脏相关的疾病形成的几率。
呼吸系统提供人体的呼吸,人体新陈代谢就需要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剧烈运动的时候就需要大量进行气体交换。经常锻炼的人身体具有很高的肺活量,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比较强的呼吸过程。
儿童青少年骨骼正处在发育阶段。让骨骼更有弹性、韧度,不易骨折、脱臼,就需要适当的体育锻炼。据调查,这个阶段经常锻炼的孩子要比不锻炼的孩子高出5厘米左右。儿童青少年的学习压力很大,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身体,肯定会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使他们的情绪得不到调节,就会让他们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下降,不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为了减轻学习压力需要他们做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3 体育教育和锻炼对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成年人面对着学习和工作的压力。他们需要去面对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挑战。国家的现在和未来都需要他们来创造,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是创造未来的本钱。成人的体育教育主要指的是在校的学生。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心的健康。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密不可分。
3.1 成年人的体育教育
现在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一般都是娇生惯养,性格比较倔强,行为懒惰。自我封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管理者要积极地去培养这部分人各方面的兴趣,体育教育也是很好的手段。多方面地组织体育健康课,让大家多协作配合运动,可以养成良好的性格,避开自闭的可能,提高身体素质,减少心理疾病。
3.2 成年人的体育锻炼
现在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这个阶段的人群,到很多的环境,都是闷头的看自己的电脑和手机。在教室或者办公室长时间不运动,身体素质水平不断的降低。长期的不运动,引发的肥胖,颈椎病,体软乏力等疾病都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也使得这部分人的情绪很不稳定,在学习和工作中受到压力就会产生心理疾病。负面的情绪长时间不能释放。他们需要体育锻炼来缓解压力,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
4 体育教育和锻炼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体的衰老是不可避免。老年人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都在退化,运动能力在明显的下降,各种疾病也会产生。这些是人们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想改良这种现状就需要适当的锻炼。老年人的身体条件比较差,运动迟缓。他们适合一些运动量相对小,没有身体对抗的运动。可以练练太极拳,做做健身操和慢跑等运动。这些运动不但锻炼身体,还提高了身心健康。老年人是最容易产生不良心理的群体,他们面临各种各样的生活琐事,很容易产生寂寞和孤独感。引导他们多参加体育锻炼,采用群体锻炼的方式,让他们彼此多进行语言交流可以对身心健康得到改观。
5 总结
体育是人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不同年龄阶段接受相应的体育教育,进行不同层次的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身体健康直接对身心健康产生影响。提高身心健康就要加强对各个阶段人群的体育教育和锻炼。
参考文献:
[1]张嘉伟.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J].内江科技,2013,(2).
[2]朱静萍.浅谈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学课程资源,2013,(2).
[3]潘施伊,吕志刚.有氧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性别差异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8).
[4]吕德军.浅谈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9).
[5]戴秋娃.体育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
[6]刘玲,王凯,丁勇.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如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考――以遵义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为例[J].运动,2012,(11).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关系范文6
【关键词】中学体育;心理健康;尊重学生;培养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程要增进身体健康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的生活方式。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那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当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教师要明确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状况及所面临的心理问题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交往方式不断改变,将来的交往只见其声、见其字,不见其人,情感交流也随之逐渐减少。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之间的感情交往甚少,而且因为家庭教育的偏颇,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出现大多自我倾向严重,不懂得尊重别人,不善于同别人合作,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心理素质低下的现象。这是影响到他们健康发展的题题,亟待解决。
二、教师要分析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1)良好的心理状态会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情绪。由于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内在联系,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过程中必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2)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锻炼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是一项竞争和合作性都很强的运动,活动中要密切配合与合作,否则难以完成任务。因此,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要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信、自立、自强、坚毅和拼搏等优良的个性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3)通过体育锻炼能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目前中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有较强的自我倾向和依赖心理。体育运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并与他人发生交往和联系的,其显着特点就是在运动中人与人之间既有竞争性又有合作性,中学生心理正处于尚不成熟且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教师必须从适应社会需要的角度,结合体育运动的特点,协调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在运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4)高效课堂的推进,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心理承受力。现行的中学体育课程中设立了社会适应学习领域,所以体育教师更应该注意改进教学理念,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探索创新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有不少中学生由于学习和其他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的自卑感和抑郁症,通过体育锻炼大多得以缓解或消除。
三、教师要掌握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1)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爱是学生最基本的心理需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学中老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学生和老师的区别在于社会角色不同,在精神上是平等的。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关心他们,真诚地帮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跟他们接触,跟他们交朋友,谈他们喜欢的话题,尽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因为学生的心理是敏感而单纯的,当他们感受到你的真诚,就会向你敞开心扉。
(2)创造愉悦的乐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的工作有很强的示范性,课堂上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对学生的影响都很大。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希望受到教师的关注和肯定,这样会在他们心中升腾起一种特殊的感受――自信。
(3)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知识和思想,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在体育课教学中,可为学生营造团结合作、互助互学的心理环境,在体育教学中组建合作小组“兴趣小组”,采取“集体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