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智能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智能管理

建筑智能管理范文1

关键词:智能建筑;项目管理;核心

引 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和自动化浪潮正在席卷全世界,为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集各种现代高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建筑应运而生。智能大厦目前已成为各国综合实力的具体象征,也是各大跨国企业集团国际竞争力的形象标志,因而建设智能大厦已成为新世纪的开发热点。

一、智能化项目的管理体系

智能总包管理制对客户和相关建筑项目的管理层来讲有以下好处:

1).责任明确

弱电总包商的建筑项目的智能化承建中负全责。客户和建筑监理公司、建筑项目总包方在项目管理责任上的可追索性强,避免众多弱电工程商在工程界面上的责任推诿现象,减少客户和建筑监理公司对众多工程商的直接协调环节。

2 ).技术管理压力减少

弱电总包商有能力进行智能化系统的策划、设计和实施管理。智能化系统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系统性要求。业主和建筑监理公司、项目总包方自行策划和实施智能化项目,在技术力量和人员配备上会承受巨大的压力。而弱电总包商在此方面具有相应的实力。弱电总承包制可以实现整体项目的优势互补。单就项目技术和实施的策划而言,具有更好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3 ).有利于协调和项目的进展

项目沟通和协调是管理的最重要环节,影响项目的质量、计划进度、成本控制等关键要素。弱电总包商负责弱电系统范围内部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同时以一个统一出口负责与其它相关单位或部门的协调;弱电总承包商会利用擅长的技术和管理特长,进行项目方案的策划,制订可操作的项目计划,有效地协调工程的技术和实施界面,控制好整体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4 ).有利于系统的整体规划

规划是系统建设最重要的环节。客户应及时确定弱电项目总包方,让他们及时参与系统的整体策划,对系统的完整性、先进性、经济实用性,甚至于系统的最终成果都有极大的好处。弱电系统的整体策划是弱电总包商应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内容之一。

二、项目的计划与控制

项目管理最关键的阶段是项目的开发阶段和实施阶段,也是执行合同的主要阶段。开发阶段的关键性是项目团队的组建、系统的深化设计和组织项目实施计划;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计划的实施和控制。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计划主要进度计划、质量计划、采购计划、施工计划、检验计划等等。计划是控制的基础。项目实施的过程就是项目的计划的实施、检查和分析、调整和再计划不断循环的过程。

(一)项目的进度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历来是建筑项目最关心的内容之一,因为进度和项目成本紧密相关。项目经理在进度检查中同样最关心:进度是否滞后?投入成本是否超出预算?

1.根据项目目标确定项目的工作范围

智能化项目同样具有项目的多目标属性。项目经理在确定工作范围时应根据合同和客户的需要初步确定项目最终预期的成果和交付物的清单,还应考虑各种制约因素及项目的风险因素,同时要关心其它分项工程的影响及历史的经验教训等。

2.工作排序和网络计划

工作分解可按交付成果划分,也可按工作过程划分。在智能化项目管理中,我们常采用按工作过程划分的方法,更符合弱电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工作思路。

一般说来,工作排序的确定首先分析确定工作之间本身存在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分析,以确定各工作间的组织关系。

工作排序的最终结果就是网络计划,网络计划是复杂工程中常用的计划方式之一。在国际上通常采用先后关系图法(PDM),也称单代号网络图,是一种使用节点表工作、箭线表示工作排序的项目网络图。在我国通常采用箭线图法(ADM),也称双代号网络图,是一种用箭线表示工作、节点表示工作排序的网络图。还有一些更复杂的网络计划方法。

3.制定进度计划表和项目预算

进度计划表能直观反映项目的进度要求,并方便于进度的跟踪。国内最常用的进度计划表称为横道图,广泛用于项目的进度计划。进度计划表是网络计划计算的最终结果,作为项目的基准计划,以便于在项目实施过程对计划进行检查、分析、调整和控制。

根据进度计划合理配备人力、物力资源,进行项目预算。合理指的预算必须符合智能化工程的本身特点,如基本上属于配合工程、集中投入人力和物力、技术施工人员的要求等。

(二)项目的质量计划与控制

质量是项目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线。成功的项目管理企业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控制体系,弱电总包商也不例外。质量要求贯穿整个项目的始终,也是验证项目成败的最直观、最主要的因素。

随着我国的市场经营体制进一步溶入国际社会,企业越来越重视项目的质量。国际标准ISO9000系列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作为质量管理方法,作为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来实行。

弱电总包商对智能化项目的质量管理也应按ISO9000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来实行。质量管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以客户为中心。项目经理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必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保证项目达到客户满意。

2.向客户明确项目质理管理的体系及项目质量控制规程,提供质量保证措施。

3.按项目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和管理流程的规定进行项目的质量控制。

4.注重项目过程中关键点的质量检查和工艺操作规程。

5.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管理责任,注重记录和文件管理。

项目的质量计划、 检验计划是保证项目质量一项重要措施。智能化项目的检验包括产品或系统的进场检验、安装过程中的过程检验和项目完工后的最终质量检验三部分。检验方法按ISO9000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规定执行。

(三)项目的预算和成本控制

项目的预算和成本控制是承建商和客户共同的内容,也是项目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成本控制包含在项目进度计划控制之中。

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常采用挣值分析法,具有步骤如下:

1.根据项目的进度计划安排人力资源和物力的投入,绘制资源负荷图;

2.编制预算,并绘制项目预算曲线;

3.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记录实际发生费用及工程的实际进度百分比;

4.用挣值分析法检查项目进度、费用来预算的差别。

挣值分析法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工程的进度和费用。项目经理根据分析得到的结果来调整项目的人力和物力分配,以便于工程按计划进行。

参考文献

[1]段文凯《弱电总包工程项目管理实践及思考》智能建筑2000.10 .

[2]桂英《智能建筑项目管理的研究》智能建筑1997.2 .

[3]王坚《智能建筑的综合管理》智能建筑技术文集2005.1版.

[4]竺海峰.智能化医院建筑工程监理的问题与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2002,(6).

建筑智能管理范文2

关键词:绿色;智能建筑;项目管理;措施

引言

“绿色智能建筑”在于改善以往工程建设忽视自然环境的习惯,在追求建筑行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旨在为业主、用户提供舒适、高效、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笔者收集了诸多相关的专业研究及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研究,对“绿色智能建筑”有了相对深入的认识。

1绿色智能建筑的基本定义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根据业主、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业主、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绿色智能,对于建筑物来讲,就是采取集成整体模式,加强绿色建筑材料的运用,并将相关建筑智能系统应用到建筑中的施工方法。建筑是否体现“绿色”、“智能”,主要取决于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设计技术等综合水平,同时与项目业主资金量、与项目建设监理管理过程、施工单位对设计成果实施的程度等多环节管理因素有密切关系。由定义可知,科学的、整体的设计思想是其基础和前提,比如:对于建筑物的采光问题,要多采用新能源,实现资源的合理化的配置。如“图1绿色智能建筑效果图”所示,该建筑设计采用了多种节能材料、采光充分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智能设计,是比较典型的绿色智能建筑成果之一。对比传统建筑,绿色建筑更加强调建筑的环保,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对于环境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和建筑使用过程的节能。智能则更加强调建筑使用功能的凸显,满足居住、使用的便捷化、人性化等多样化的需求。当然,绿色和智能对于建筑来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正如国家住建部表示:“以智能化推进绿色建筑、节约能源、降低资源消耗和浪费、减少污染,是建筑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

2绿色智能建筑的主要基础

2.1必须立足建筑的社会性

绿色智能建筑更加强调建筑的节能、居住的舒适、使用功能的智能和高效。这些也正是其社会性的具体体现,取决于建筑的设计理念、特点布局、整体结构以及制度管理,甚至还包含了价值观等层面的内容。其中设计理念是基础,其余更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和安全性的特点。同时,要尤其注重绿色智能建筑中智能网络、技术的相互匹配和融合。

2.2必须紧紧以技术为依托和支撑

建筑绿色智能的实现需要紧紧依靠现代科技的发展才能实现。也正是现代科技的进步,建筑绿色智能概念才得以及时的提出。绿色技术,其属于环保的范围,涉及到能源的节约、资源的利用、水资源、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包括新能源的采用等等。这些无一不与现代科技相关联。智能技术,是在以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科技发展的前提下提出的。其中包括云计算、大数据、通信控制、监控视频等等技术,应用到智能建筑中就是实现智能化运用,内外部的联动以及技术协调运用等等,更好的与建筑结构实现结合和融合。

3绿色智能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智能管理范文3

【关键字】智能建筑 集成管理 Agent技术 MAS 通信机制

中图分类号: G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智能建筑是多学科、多高新技术与现代建筑技术的综合集成,涉及诸多弱电系统,各子系统间交叉渗透、相互关联是智能建筑集成控制的显著特征。为实现智能建筑各子系统的最优化组合,需要构建集成管理平台,使各子系统之间能够共享信息和协调联动。

目前建筑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对环境参数采集控制的自动化上,其智能化的程度是十分有限的。各子系统间只是简单的信息交换,而不能协作完成任务,当目标发生冲突时,也没有相应的协调机制。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应用为智能建筑集成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而Agent技术的智能性和动态性也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Agent技术概述

1.1关于Agent

Agent是人工智能和对象实体相结合的产物。一般是指一个具有自主能力、社交能力、反应能力和预动能力的软硬件系统,可以视为在特定环境下能感知环境,并能灵活自主地运行的,以实现一系列设计目标的、自主的计算实体或程序。Agent在一定的目标驱动下具有对其自身行为和内部状态的自我控制能力。以混合式Agent结构为例,主要由决策与智能控制模块,信息处理模块,执行模块,环境感知模块,通信模块,任务与承诺表和知识库等组成,如图1所示。

图1Agent的基本结构

从应用的角度,Agent主要有以下五个特征:

(1)自主性。Agent能自行控制其状态与行为,能在没有人和外部程序介入时自行运作。这是Agent其区别于过程、对象的最根本的属性。

(2)社会性。即通信能力,指Agent能用通信语言与其他实体交换信息、相互作用。

(3)协同性。指Agent间能相互协同完成复杂的任务或协商执行某类活动。

(4)感知能力与反应性。指Agent能够检测所监控的对象状态,接收识别系统中其他Agent发来的信息,并能根据环境变化采取类似于直觉和反射的行为。

(5)学习性。指Agent能从自身的经历,所处的周围环境和与其他Agent的交互过程中学习,获得更好的适应能力。

1.2 多Agent系统MAS

一个Agent能够独立的完成某项任务,但由于其能力有限,某些情况下必然需要多个Agent协同合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多Agent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MAS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Agent组成的系统, 是分布式人工智能的拓展。

MAS是一个高度交叉的研究领域,吸取了众多学科的内容,如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社会学等。它可以从Agent的通信协调、调度管理来表达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特性,从而进一步理解系统的社会行为。因此,MAS能够很好地模拟现实世界。 Agent成员不同于子程序或是过程、函数,其目标和行为是相对独立。Agent之间的交互通过信息传递进行实现。MAS具有传统分布、并发问题求解的优点,同时具有复杂的交互模式,能够满足多控制节点的分布式系统的需要。

1.3 Agent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基于Agent 的结构提供了柔性、可变性和鲁棒性,适用于解决一些动态、不确定和分布式的问题。将Agent技术应用于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相比其他控制系统具有很多优点。首先,系统的问题处理过程具有智能性,各Agent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如何进行交互,如何处理。其次,由于各Agent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系统的可靠性相比现有控制系统大大提高。最后,Agent技术可以使系统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可以增加信息处理,并在系统中注册,从而实现多个协同完成相对复杂的任务。

基于MAS的智能建筑集成管理模型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必须要集先进与实用于一体,能够实现对建筑集成系统状态的全面监控和资源的管理与共享,使整个建筑的各功能模块协调运作,同时具有安全性与高效性。

智能建筑的控制子系统通常包括楼宇自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车库系统,安保系统,广播系统等。要实现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管理,关键在于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合作和知识的完全复用,从而体现其智能性。结合Agent技术,将各子系统设计为一个Agent组,各个执行器作为相对独立的Agent,同时设计相应的协调控制Agent,并建立通信合作机制以实现各子系统功能的提升以及系统的智能监控与管理。本文提出的基于MAS的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结构如图2所示。

图2基于MAS的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结构

该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结构分为四层。自下而上,分别为执行层,管理层,协调控制层和人机交互层。各层内容与功能分析如下:

执行层――主要包括消防Agent组,安保Agent组,车库Agent组,给排水Agent组,建筑设备Agent组和办公设备Agent组等。各Agent组与现场环境交互,主要负责系统各子问题的并行处理。

管理层――主要包括安防Agent,应急Agent,节能Agent和环境Agent等。负责对系统需求进行整合,实际控制下级黑板Agent,完成信息,并能够对问题处理的效果进行评估。

协调控制层――包括一个协调控制Agent。完成实际的控制决策,具有核心作用。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构建问题解决的流程图;能够实现参数的动态优化与修改,为各子系统分配子任务;控制下级黑板Agent,完成信息。

界面管理层――包括一个界面管理Agent。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介入用户需求与问题,并呈现问题处理过程的相关信息。

将每个子系统封装成一个Agent组后,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对事件的响应速度。Agent组内一般结构如图3所示。以照明系统为例,执行器是系统中的所有灯具,需求则体现在节能方面,环境方面和舒适度方面。

图3Agent组的一般结构

基于黑板结构的Agent通信机制

通信协作是多个Agent共同顺利地完成任务的关键。目前已经提出了多种协作机制,如合同网和黑板系统等,本文提出的集成管理结构是基于黑板系统的。

3.1 关于黑板

黑板的最初实现是在Hearsay语音理解课题,以后逐渐抽象成一个问题求解模型。它将求解模型的知识表示成独立松散的知识源,利用这些知识源实现问题的协同求解。黑板模型中的知识源相对独立,其精度可调,而且黑板的层次划分使抽象技术得以实现。因此,黑板机构是一种比较先进的问题求解模型,得到广泛应用。

MAS中,黑板是一个全局数据库,用于存放原始数据、问题求解过程中的部分解及完整解。黑板上信息被划分成若干个层次,较高层次上的信息可以视为较低层次信息的综合抽象。黑板上的信息必须采用各个Agent都能理解的语言,而且信息只能由知识源来增加、删除和修改。黑板是知识源通讯和相互作用的媒介。

3.2 冲突协调机制

在开放的多Agent 环境下,由于存在着不同种类Agent的信念、目标是各不相同的,且都要实现自身功能的最大化,因此Agent之间很容易出现冲突,而且冲突的表现纷繁复杂,所涉及的范围也十分广泛。基于MAS的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在处理相对复杂的问题时,各低层Agent之间的联动过程相对复杂,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冲突协调机制,提高整体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本次设计的冲突协调机制如图4所示。设有冲突诊断功能,对系统运作状态进行监视,若存在冲突,首先在各子系统内部调整相关Agent的动作规划,如果冲突解决则结束,否则由相关的管理层Agent进行协商,最后由协调Agent求出相对最优解。

图4Agent冲突协调机制

结束语

Agent技术的引入,较好地解决了子系统之间的通信与协作问题,使系统具有联动性、智能性和自学习性。但目前Agent技术在智能建筑领域的研究仅停留在规划和方案论证阶段,如何将其与现有的智能建筑技术相融合,充分发挥其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提高建筑物智能化,还需要对智能建筑Agent通信语言、各Agent间协商策略和Agent的运行支撑平台等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马琴,程大章. 多Agent技术在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中的应用. 低压电器. 2008.

[2]蒋鹏,王波. 多Agent系统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建筑电气. 2005.

[3]孙喁喁. 基于黑板的多Agent智能决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4]李海刚,吴启迪. 多Agent系统研究综述. 同济大学学报. 2003.

建筑智能管理范文4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安装质量管理

引言: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项目施工水平的高低,和项目的正常使用和安全。下面就建筑电气安装施工质量控制问题进行探讨。

1进场材料、设备的质量管理

1.1焊接钢管

电气施工常用的钢管通常为厚壁钢管和薄壁钢管。厚壁钢管一般用于潮湿场所或预埋,薄壁钢管一般用于干燥场所。但在实际施工中,时常发现施工单位采购薄壁钢管替代厚壁钢管,工程管理人员对此应予以严格制止。在每批钢管进场时,应先进行外观检查:管内壁应光滑、无毛刺,镀锌层完好。再用游标卡尺按同牌号、同规格按数量抽查10%(不少于1根);如果不合格应再抽查20%;如仍有不合格应逐个检查。不符合要求的钢管应坚决退场。

1.2电线、电缆

电气工程中使用的电线、电缆及各种弱电缆线的种类、型号、规格很多。近年来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假冒伪劣电线、电缆,这些假冒伪劣产品若被使用在工程上,将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而工程管理人员应严把线缆材料进场关。首先,每批次的进场线缆都必须有各种型号、规格的产品合格证及有关技术资料,这些合格证或资料上的内容应与进场材料相一致;其次,各种线缆上的文字和标志应清晰可辩;再次,各种进场线缆应符合设计规定和合同要求;最后,可用游标卡尺检查各种电线、电缆的线径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工程上常用的BV型电线的线芯规格如下表1所示。

1.3设备的开箱检查

电气设备是电气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设备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强电或弱电系统能否正常运行。工程管理人员应在主要电气设备进场时,会同设计、监理、业主、供货商对设备进行开箱检查。应开箱检查的设备包括高低压配电柜、电力变压器、照明箱、动力箱、控制箱(盘)及消防报警主机、消防广播主机、各种弱电机柜、控制台、操作台等。设备开箱检查应根据设计施工图和装箱清单核查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说明书和必要的原理图、接线图以及其它技术文件是否齐全;核对电气设备的型号、规格及其它技术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核对全部零件、部件、附件是否齐全;检查电气设备外观是否有锈蚀及机械损伤;设备的制动部分动作是否灵活、准确;开关、控制器的触点是否有足够的压力,接触是否良好,是否有长城认证标志。若对设备内在质量有怀疑时,应对设备解体检查。

2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并严格审查,要求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工程质量的各项技术措施,而且应符合经会审的设计图纸及国家现行的有关电气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对施工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对施工班组及人员进行工程的总体技术交底,由于施工人员流动性较大,还要根据工程的进度情况分阶段进行交底,明确规范要求及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对工程所需的资料表格及相关技术文件、要求、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对工程中所有的材料、设备进行考查和确认,为下一步工作创造条件。

根据业主及土建工程的总体进度编制电气工程进度计划、人员计划、机具计划并组织落实,工程进行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及补充。

近几年的工程项目,专业分工越来越多,施工中电气管路、设备经常与土建、给排水、消防、暖通、物流、气体等专业发生交叉、错位、碰撞。施工人员不仅要审看电气施工图,还要在施工前查看与电气管道、设备位置有关的结构图、建筑图及其它安装专业图纸,查找交叉点、遗漏点,通过图纸会审反馈给设计单位,以便及时进行修改完善。同时对于某些特殊专业如物流系统、气体系统及部分弱电系统,业主往往要求专业施工单位进行具体的深化设计。施工管理人员应经常与设计人员保持联系,对强弱电的分布,以及它们可能对已有电气管路、设备造成的影响等进行研究,确保各系统可靠运行。预控的原则应是对所存在的问题在施工前尽量予以解决,不留待施工中扯皮。

3施工过程质量管理

3.1钢管敷设

钢管敷设中防火、防腐处理不到位是配管工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在防火区域明敷、要求做防火耐火处理的钢管,因费工、费料,现场施工经常不做,工程管理人员对需做防火耐火处理的钢管,在敷设前应进行重点检查验收,经验收合格方允许使用。对暗敷钢管在隐蔽验收时应重点检查钢管内外壁是否有做防腐处理(暗埋于混凝土内的钢管外壁可不做),直埋于土层内的钢管还应检查外壁是否涂有沥青防护。有时在施工中,施工单位因工期紧、材料跟不上或图方便或其它原因,将一些管路用小一级管径的钢管替代,管理人员在检查时应对照施工图认真核查,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应立即责令整改。

3.2电线、电缆穿放

电线、电缆的穿放应严格按设计要求,遵循正确的放线原则进行,避免损伤线缆绝缘。工程管理人员要随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以免在工程中错放、乱放线缆。笔者在工作中曾遇到过以下一起事故:某住宅小区的地下室防火分区内的消防泵主电源回路,设计采用耐火NH-YJV-1KV3*70+2*35 电缆,施工人员误放了YJV-1KV3*70+2*35电缆,达不到耐火等级要求。发现这一问题后,我们立即要求施工单位按设计更换电缆。此事最后造成的经济损失虽然不大,但影响不小。另外,近年来个别不良承包人,想方设法钻管理的漏洞,偷用破旧电缆驳接包扎绝缘后代替新电缆使用,从中牟取暴利。对这种不法行为,一经发现,必须严肃处理。

3.3电线、电缆接线

目前在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16mm2及以上电线电缆接线,往往采用压接端子头接线,但在潮湿、腐蚀场所,压接端子头易氧化腐蚀,导致接触不良发热烧断。因此,在潮湿、腐蚀场所,端子头压接后,应进行灌锡处理。

YJV型线缆,其绝缘层抗弯性能差,弯曲时易爆裂,露出线芯,这在电机接线尤其常见。因此,要注意控制弯曲半径,避免损伤绝缘层。10mm2及以上的电缆,在割去护套层后露出的电线,应做绝缘加强处理,如加热缩管、冷缩管保护等。

3.4防雷接地系统的施工

防雷接地系统是电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建筑物的雷击安全和设备的正常使用。施工人员对这一系统的施工应特别注意。主要有以下几点:当建筑物利用柱内主筋做防雷引下线且柱内主筋采用直螺纹连接时,直螺纹连接处应用Φ12镀锌圆钢跨接。根据设计要求利用结构内主筋通长焊接做均压环时,钢筋间的搭接焊长度应为6倍的钢筋直径,且双面满焊;若施工现场因实际操作有难度也可单面焊,但搭接长度应为12倍的钢筋直径;若塔接的钢筋直径不一样,应以直径大的为准。设计要求需做接地的幕墙金属框架和建筑物金属门窗处,应在结构施工时预留接地端子,用Φ10镀锌圆钢与均压环或接地干线相连。建筑物屋面往往设置了许多给排水、消防、暖通等专业的设备及金属管道,有时电气施工图对这些设备及金属管道的防雷接地没有明确,工程管理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要求施工单位对屋面的设备及金属管道采取防雷接地措施。若工程总造价中未包含这一部分内容,应会同业主代表对这一部分工程量给予追加。

另外,弱电机房内的避雷器、总配线架、设备的金属外壳等均应接在总接地母线排上,使弱电系统各回路间相互感应而产生的干扰降低,提高弱电系统传输信号的质量。

3.5接地电阻、绝缘电阻测试

根据工程实践,在接地体或接地网(极)施工完成后就应进行接地电阻测试,此时若测得的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设计要求就可立即采取措施,增加接地体或加打接地极。若在工程后期测试接地电阻,一旦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设计要求需加打接地极时,由于工程临近尾声,土建施工大部分已完成,打接地极将破坏路面和埋地管道,给人力、财力、物力造成浪费。

电线、电缆的绝缘电阻测试应紧跟在管内穿线和电缆穿放完成后进行,这样就可测知电线电缆在穿放过程中绝缘层和芯线有否刮伤。有的配管工程采用PVC管在楼板中预埋,PVC管被后续工序或其它专业的冲击锤打并被固定上膨胀螺栓的现象并不鲜见,此时若管内穿线已完成,就可能破坏PVC管中的导线。因而在工程后期,灯具及开关、插座安装接线前,还应对有可能受到损坏的线路进行绝缘检测。特别应该注意的是火灾报警控制系统每回路的导线,其对地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OMΩ,而不是强电线路的0.5MΩ。工程技术人员在接地电阻和绝缘电阻测试时应全过程跟进,并记录测试值。

3.6火灾探测器的安装

建筑工程进行二次装修时,吊顶上装有灯具、风口、喷淋头、广播扬声器、火灾探测器等许多设施,有时为了吊顶的布局美观,对吊顶上的设施位置进行变更,但变更后的位置与墙壁的距离不应小于0.5m,与送风口的距离不应小于1.5m。这点在吊顶设施较少时较易实现,但在吊顶设施较多时应细致考虑,使火灾探测器的安装符合规范要求。

4结束语

建筑智能管理范文5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民对所居住的房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智能建筑”将成为未来城市建筑发展的主流;另一方面,“智能建筑”以及住宅小区的“智能化”也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把当代科学技术应用于住宅产业,旨在改善住宅功能,优化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真正实现建筑行业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智能建筑”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高速发展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提高了智能建筑的系统管理功能。智能小区是智能建筑基础上扩展和延伸出来的,人们通过对小区建筑群的四个基本要素(结构、系统、服务、管理)进行优化考虑,提供一个高效、舒适、温馨、便利以及安全的人居环境。为适应我国加快住宅建设发展,增强住宅建设的科技含量的要求,实现真正智能、绿色环保的要求,需要从开始的设计规划到最后的房屋装饰都需要地理信息系统这,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勘测设计一体化以及智能交通系统教学与研究。一强大的工具。

地理信息系统,从上世纪到现在已有四十余年的发展史,简称GIS(GeographInformationSystem),是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等多门学科综合的边缘学科,是指由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地理数据和用户组成的,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操作、分析和建模,生成并输出各种地理信息,从而为土地利用、资源管理、环境监测、交通运输、经济建设、城市规划以及政府各部门行政管理提供新的知识,为工程设计、规划、管理决策等服务。简言之,就是把对象的空间属性与它的空间位置联系起来进行空间查询和分析,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配置。WebGIS即通常所说的万维网GIS,是GIS技术与万维网技术的有机结合,是Internet或In-tranet的环境下的一种传输、存储、处理、分析、显示与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地理信息系统,他使得GIS的各项功能不在局限于单机和局部的计算机网络,而是扩展到更加广阔的范围。目前智能建筑行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充分认识的GIS特别是WebGIS的强大功能,纷纷将GIS应用于智能建筑的各个方面,采用GIS新技术和新方法来研究和管理城市建筑行业的某一方面已经形成共识,如用于办公自动化、物业管理、建筑社保自动化管理系统等问题,但是用WebGIS把相关的功能进行整合和集成,形成基于WebGIS的智能建筑管理信息系统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通过网络GIS把智能建筑的相关功能整合在一起将大大提高其管理的效率,降低相关成本,提高分析模拟能力,具有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2目前研究动态和存在问题随着国家对智能建筑的重视,我国的智能建筑行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如自从1997年10月国家建设部颁布了我国智能建筑领域的第一个法规性文件,即建设部建设[1997]290号文《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之后,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出台了中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国标,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已走上规范有序的轨道。

2.1智能建筑目前的研究动态智能化是一种拟人化的称呼,它不是智能化系统的简单堆砌,也不是意味着生活的“自动化”,更不是最新、最先进系统及产品的试验场。具体地说,“智能化”在住宅小区中主要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提供方便、快捷、经济的信息通信服务: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建立小区内的高速数据通信网络,适应信息时代人们多样化的信息通信需要。(2)创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应用现代安全防范技术,建立小区必要的安全防范体系,同时综合应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3)建立高效、科学、便利的物业管理体系: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和IC卡等技术建立网络化''''智能化的物业管理系统。

2.2目前智能建筑中存在的问题要真正实现智能建筑以及智能小区的要求以及符合WTO的规则和相关的国际标准,要真正全面提高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管理的总体水平,还存在很多问题。(1)小区“智能建筑”的设计不科学“智能建筑”应该根据小区的特定条件,包括小区的规模和档次、配套设施、建筑布局、用户对象和投资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从实际出发,适度超前,以实用为目的,选择适合小区实际需要的系统和功能,即“量体裁衣”。但目前有些小区的“智能建筑”整体设计不科学。(2)智能建筑的施工不够规范“智能建筑”不仅仅是科学的设计,规范的施工同样重要,规范的实施包括确定合适的集成商及供货商,制定分步实施步骤,规范的施工组织计划和安装、调试、试运行、测试、验收程序等。(3)“智能建筑”的规范化和智能化管理得不到保证小区或建筑的智能化不仅应当是设计、施工、控制的智能化,更多的应当是交付使用后长期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例如,小区的管道出现破损需要迅速的找到发生破坏的管道进行更换;小区的网络发生故障也应当迅速的找到发生故障的区域等等。总之,智能建筑是系统工程,从智能化设计开始,经过建筑单位的土建施工、土建施工竣工后电气化施工、然后是小区的管道、信息网络的铺设、最后交付使用后小区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等都是独立的施工与管理,缺少对系统相关数据的统一管理是目前“智能建筑”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2.3解决方案针对前面提到目前在智能建筑和智能小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开发基于网络GIS开发智能建筑管理信息系统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其一,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通过建立地理空间数据库来统一管理相关数据和元数据,这样所有的数据都来自规范的地理空间数据库,使数据正确有效,规范管理;其二,由于相关的工程图纸和设计施工图纸一般是AutoCAD绘制的设计图,这些矢量数据可以通过相关的GIS软件进行转化成GIS中容易使用的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便于进行GIS的相关运算,如:路径分析、地址匹配、拓扑叠加等等;其三,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开发的智能建筑管理信息系统使对信息的管理不仅涉及一栋建筑,它可以覆盖整个小区甚至可以成为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为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其四,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开发的智能建筑管理信息系统使业主可以通过客户端与物业进行信息交换,物业公司可以通过系统来受理业主提出的服务要求,也可以通过系统查询数据及时提供服务。

2.4实施方案的软硬件设施硬件:小区局域网、配置良好的电脑。软件:MapInfo、AutoCAD、SQLserver2000、MapX5.0等专业软件。操作系统:WindowsXP;相关网络协议。资料和数据:建筑相关工程图和设计图以及其它各类图纸资料等。现有的硬件配置与软件条件能基本满足设计系统开发的需要。

3基于WebGIS开发的智能建筑管理信息系统

3.1系统的总体架构根据信息平台的一般架构,结合考虑“智能建筑”的具体要求,一般来说系统可采用三层体系结构:(1)客户端。指的是信息平台的用户主体,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物业公司、业主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等。具体的服务对象由系统的建设者决定。(2)应用服务层。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开发的智能建筑管理信息系统运用GIS软件功能对设计图纸进行转化,将这些原始数据以规定的格式返回,再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类、抽取、挖掘和融合等处理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用户的需求。(3)数据管理层。数据管理层也即服务器端,存储系统所需的基础数据,提供平台与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接口。

3.2系统设计方案通过阅读各种资料和文献,提出如下设计方案: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的智能建筑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它的开发是根据建筑的各种数据都和其地理位置具有很大关系,因此把GIS应用于智能建筑是明智之举,也是必须的。另外,由于智能建筑从开始设计到土建施工、电气化施工等涉及很多单位,一个单位也可能涉及好多的建筑工程数据和图纸,同时,这些数据经过不同单位的使用,数据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精度和准确性都有所降低,因此采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来实现对“智能建筑”相关元数据的管理就是大势所趋!本系统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模块:(1)智能建筑综合布线设计模块;(2)智能建筑土建设计、施工、管理模块;(3)智能建筑的电气化施工管理模块;(4)智能建筑的小区物业管理模块;以上模块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空间数据和矢量数据的管理功能,分析功能,查询功能等等,把分散的数据组成一个系统将更加方便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

3.3系统的开发思路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的“智能建筑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从上到下”的设计,“从下到上”施工的方案进行开发,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贯彻管理部门的目标、对象和战略,确定需要那些功能来保证目标的完成,从而划分相应的子系统,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设计;“从上到下”的优点是整体性、逻辑性强,为了弥补其应工作量太大而影响具体细节的考虑,因开发周期拉长影响系统的使用,增加开发费用的不足,采用“从下到上”的开发路线,可以边开发、边实施、边见效,这样更符合“智能建筑”的习惯和更能提高“智能建筑”效率。

建筑智能管理范文6

【关键词】论智能建筑弱电安装工程的管理

一、前言

作为智能建筑中的重要工作,其弱电安装工程的管理在近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弱电安装工程管理的实践水平,从而有效优化智能建筑的整体效果。本文从概述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二、概述

现如今,人们开始进入到信息化网络时代,很多的现代建筑开始和智能化系统相融合,智能化系统是如今建筑的主要功能,与其配套的弱电安装工程越来越多。在弱点安装工程中,对于系统的管理安装仍然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加强对智能化建筑中的弱电工程的管理至关重要。

当前,智能化建筑中,弱电安装工程的管理是建筑行业关注的重点及焦点所在。弱电项目具有很多特点,首先是建设的周期很长,过程比较复杂,技术的涉及面很广、技术含量高。在工程的管理中,一般都是最后进行。因此,想要体现出弱电系统的设计和功能,其子系统的管理和安装是一大关键环节。

三、智能化建筑弱电安装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近年来,现代化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相应的弱电系统也逐渐实现了更新换代。现在所使用的普遍都是由一些著名的公司制造,其质量有了可靠的保证。弱电系统的安装工程是目前高新技术得以运用的产物。其内容主要有系统测试、安全、成本保护、调试验收、质量和施工等。具有综合协调要求高、技术含量高、管理对象复杂等一些特点,在弱电系统安装上之所以会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是因为弱电工程在实施上还欠妥当。在实施工程中会存在以下一些不利的因素:

1.对于弱电工程没有很好的重视

在智能化的建筑施工中,由于没有重视弱电系统工程项目的施工,致使弱电

工程项目的施工时间和空间受到了极大的挤压,在智能化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由弱电系统、安装、装饰和土建构成的参与者共享时间和空间资源,施工方会彼此抢夺空间和时间资源,弱电系统往往都会被当作弱势,施工的时间和空间受到其它施工方的强行挤压。

2.界面不够清晰

弱电和土建、强电安装、机电设别,在系统功能和施工的实现上关系紧密,

契合度很高。可是在此方面的制度体系仍然不够规范,不够健全。因此,导致了接口处出现界面不清晰的现象。每一块工作由谁来负责,在设计和规章制度中都没有明确的界定,很容易在施工中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最后导致配合出现失调的情况。

3.弱电系统的施工人员没有较高的素质

弱电集成公司没有专业的施工队伍,很多公司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都是雇佣一些临时的民工,而民工的责任感和专业水平都不是很高,极有可能为建筑工程施工制造出一些隐患。

四、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进度保障

除施工中要求人员、工具、设备材料的资源供应应满足要求外,还可从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保障措施,确保弱电工程满足总工期的要求。

第一,工程部、物资部、财务部等全力配合弱电安装工程项目部的工作,按总承包要求进度安排工程施工工作,安排设备、物资、人员到场,确保施工计划按期完成。对分包的进度进行严格管理和监控,确保分包进度满足自身和相关专业的总体要求。

第二,按土建、装修、机电等专业施工进度相应安排弱电系统施工工作。项目部每周召开一次施工例会,作好月、周阶段的施工计划安排,安排好设备、物资、人员到场,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

第三,解决现场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在作业交叉施工方面,积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按照工程总体施工计划,配合土建及其它专业进行穿插交叉施工,作好工序配合,真正做到有计划合理安排工序,为其他工种创造有利条件:布线、设备安装施工阶段,要求各系统的施工尽可能及早进行,避免发生因其他专业影响而错过最佳施工机会,造成影响总体进度或其他专业下道工序的不良后果;严格把好质量关,避免因过程质量不合格引起返工并拖延施工总体进度的局面。事实证明,返工的时间和资源耗费比一次完工平均多出15%;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作好完成项目的成品保护,避免因损坏而引起的返工和浪费拖延工时的问题发生。加强管理和教育,定量限时分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树立高效的工作意识和作风。

第四,调试或测试阶段,做好相应的前期物资和技术准备,在系统软硬件要求满足的前提下,敦促其他专业满足调试条件要求。并且根据现场情况,在具备调试条件的分步进行,确保调试的进度时间。

五、加强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管理的对策

1.加强智能化系统设计的针对性根据要求和发展目标制定详细的规划设计方案,对技术、产业选择不能盲目,一定要根据应用的要求选择相应的产品。例如,对于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摄像机选择,就应该根据监视目标的照度来选者不同灵敏度的摄像机,监视目标的最低环境照应度应该高于摄像最低照度的10度。

2.对投标文件进行严格的审核首先要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的把关,各项标准都要达到招标文件的要求,对于不能满足等级要求的或者出现质量不达标者,要取消其中标的资格,并且坚决抵制非实力的恶性竞争。其次,详细审核投标文件的技术资料和服务承诺,材料与设备的质量、施工的工艺水平、对标准规范的理解程度、施工所用的机械、工具等等。最后,仔细核实投标文件的工程量清单,内容要细致,在设备清单中的型号、数量、单价、预算等都要准确。

3.施工前严格会审图纸,加强技术的管理在施工前,要去了解智能化工程和各种设备的市场行情,对设计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与设计一方进行讨论,一起选出最优的方案。公审时要全面仔细,对图纸上不明确之处更要完善,掌握相关技术资料。会审图纸后形成纪要,由设计、建筑、施工三方签字,将其作为施工图的补充技术文件。电视、电话、数据传输等应该分开进行预算,并且要列出设备材料清单(包括单价、数量、品牌、规格、产地和厂家等)、工程总报价及相关说明,并且终端点要有相应的音频、视频、数据、图像信号,且要达到有关的技术标准要求。决定每一项活动做一个成本预算,成本按照每一项活动所需要的资源数量和种类而定,估算出项目的进度、计划、预算额,以此来决定这个项目能否在预期的时间内,在既定的可利用资源和资金条件下完成。

4.加强质量管理弱电系统施工必须与土建工程相协调和配合,自觉地遵守施工规律。工程建设单位应督促和配合监理人员利用旁站、巡视等方式,对各部分的工程进行认真地检查,对现场的一些材料和设备进行严格的把关,施工中所有的材料都必须经过国家的质量认证,在使用前应该经过甲方监理和现场代表的认证。工程施工中的电缆标志以及临签内容都必须齐全,还需要有出厂验证过的合格证以及本批电缆的有关的技术指标。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对绞线在型号和规格上都必须与设计的要求符合。光缆应该检查它的外表是否出现了损伤,断头封装是否完好。检验测试数据以及光缆的合格证,在有特殊要求时,应该检查光纤的长度和衰弱。建筑单位也要对每个部分工程认真检查,对现场清查。

六、结束语

通过对智能建筑弱电安装工程管理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对多项影响因素的掌控,有关人员应该从智能建筑的客观实际需求出发,利用优势因素,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弱电安装工程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 吴天恒.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施工管理[J].广东科技.2011(03):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