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免疫学课题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免疫学课题研究范文1
【关键词】高校 学前教育艺术课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一、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
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作为与生产、营销、财会并存的职能,主要的目的是制定、实施有关质量的方针、目标和职责。质量管理理论及方法是指为了发展、实施质量管理相关的项目而开创的一系列的研究进行理论与方法。质量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情况的述评,找到更好地评价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指明相关研究中的不足,并明确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质量管理论述主要内容包括内涵、必要性与可行性、基本内容等,从而对理论发展与现实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应用的必要性
(一)增强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的竞争力
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信息服务与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临选择服务数量,艺术课的知名度和质量信誉成为首选的目标。
(二)提高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工作者的质量意识
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参加培训和实践,进行全面学习,以便更高水平地参与到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的管理中去。质量意识也逐步成为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质量管理标准中真正落实到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工作者日常行为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促进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全面质量体系建构对于艺术课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改善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的办学质量,而且可以使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能够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步入一条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路径。
三、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构的基本内容
(一)信息服务质量管理
我们应该明确设计质量体系结构及体系要素。学生是质量系统的重点,学生往往要在这个过程中参与服务提供,并直接评估过程的效果。要根据需要制定质量手册,规定工作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确定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服务质量体系要素,对服务质量过程中的主要重点,制定相应的程序文件体系,做到分工明确,要使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按照工作性质和工作要求,制定各个岗位规范、服务标准和质量控制规范。学校与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对学生的服务需求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地研究和交流,对沟通的结果进行排序、汇总、分析,形成学生服务的摘要,以便奠定学生服务设计的基础。
(二)人力资源质量管理
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工作人员是艺术课的宝贵财富。在参加价值转化活动中,工作者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人力资源质量管理体系目标在于提高网络环境下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服务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保持竞争优势。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一要积极接受并善于利用网络文本。要适应广大90后大学生群体试图通过图画、动画、声音等多媒体技术,以及微博、微信等微客户端进行创新意识形态传播的文本形式。二要营造大学生群体参与并互动的网络微环境。要通过网络文本的互动性、创新性、集群性,营造90后大学生群体在场的意识形态现场,让大学生群体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实现交互层面的动态性质的审美需求。三是创新意识形态网络传播途径。要广泛利用纪录片、专题影像、学术论坛、高校网站,实现传统文本正统性向当下网络文本灵活性的转变,淡化网站类的政治色彩,以网站作为主要平台,围绕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引领大学生群体相关教育认同度。
(三)学生行为质量管理
高校学生最终要面向社会,而社会不同于学校生活,前者强调规则、强调责任、强调合作、强调创新,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应对学生施以必要的责任意识和艺术行为规范教育。这对学生迅速适应艺术需求、高效融入社会大有裨益。第一,强化行为规范教育。考虑学校教育在规范教育上的先天不足,可以采取聘请教育专家、人力资源专家、开设专门课程培训和讲座的方式强化这一教育职能,使高校毕业生更直接地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了解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观,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强化自身综合能力,塑造艺术精神和践行艺术行为规范。第二,培养积极、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生活状态之下,积极、乐观和自信的生活态度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心理要素。学校应加强挫折教育、压力教育,增强学生抗压能力,引导大学生培养自我调整、自我修正、自我适应的社会生存发展能力。第三,提升学生的艺术精神。在艺术教育课程中融入艺术精神内容,改变原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融入更加具有实践意义的艺术精神教育,通过具体的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择业精神,提高学生创新和创业的意愿和能力。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能充分了解专业相关的产业经济发展形势和人才需求现状,由此有的放矢,使人才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同时,学校应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岗位实践平台,增加学生接触社会实践、了解企业工作状态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展涛.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1(01).
医学免疫学课题研究范文2
【摘要】: 病原生物学是基础医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结合病原生物学学科特点,对其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存在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并进行了有关的教学改革实践,以期帮助学习者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高等医学院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实践
一病原生物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病原生物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中的一门主要基础课。本课程由医学微生物和人体寄生虫学两部分组成。传统的教学因其研究范围广、知识点繁多、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许多学生反映该学科难学而失去兴趣。同时,医学知识日新月异的更新,新医新药层出不穷,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手段简单,教学方法陈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不理想。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既拓宽了学生知识面,赶上时代步伐,又使学生主动分析、处理问题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而且,团队合作意识、探索意识都得到了加强。
二、病原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1、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方式改变的前提是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的中国教育注重系统的知识学习,创新教育比较落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从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入手,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它激励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新的理解、加工、组合,提出疑问,探索新的知识领域,鼓励学生应用各种不同方式去得到不同结论,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周密思考,选择最佳方案,并付诸实施。
2、整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病原生物学课程偏重于对基本概念或理论的记忆,缺乏深层次的启迪,很难引发学生探究欲望,具有预设性、封闭性的特点。研究性学习课程偏重于实践性的专题的解决,具有生成性、开放性的特点,其内容要能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用与日常生活中紧密联系的一些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中通过介绍近年重大爆发事件如2003年的非典、2006年的禽流感、2008年的手足口病及2009年的甲流等,以及生活中很好的素材如乙肝、狂犬病、口蹄疫、疯牛病、结核等。什么原因引起疾病,为什么这种疾病会爆发流行,如何确诊及防治都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索,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转化为主动地探索,并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先贤们崇高品德的熏陶。第二用学科的疾病的预防、健康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病原生物学知识虽然抽象、难理解,但每一章节的内容都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各种感染后的病理现象学生非常熟悉,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三用学科的最新进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运用课外科普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每年的全国科普日、世界艾滋病日、世界防治结核日等时间,可以安排学生在广场举办多项科普宣传活动,并鼓励有兴趣的学员参与进来,进行预防艾滋病、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诊、防、治的科普宣传,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3、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研究性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以知识为基础的对开放世界的问题意识、大胆的探索精神与创造性的研究能力。现有三种模式能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Ⅰ临床病例式讨论模式:根据教学内容,每章节可设置一堂临床病例式讨论课,让学生对临床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解决方法,并促使学生复习所学过的理论知识。Ⅱ科研课题专研模式:安排适当内容的课外科研,让学生参加科室、小组的科研课题的申报、讨论、研究生答辩等活动,陪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室习惯和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Ⅲ课内、外结合专题研讨模式:采取“课上确定题目—课下研究—集中交流—问题解决”的路线,指导学生课外搜集文献资料、正确选择科学事例或探索事实的条件,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教师思想与知识准备不足,难以适应研究性学习指导的需要
研究性学习对于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目前,由于学生在课题上很大程度可以自主性选择,教师的地位和角色与传统知识相比有了根本性变化。但是,知识更新速度太快、学生研究课题涉及学科知识太多,大多数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存在知识准备上的不足,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个体走向合作,从课堂走近生活。
2学生信息储备量不够,一时难以适应研究性学习模式
病原生物学教学内容多、理论性强,历来是医学专业学生最感困难的一门学科,学生学起来普遍感到抽象、枯燥,缺乏兴趣。随着教学时数的减少,这一矛盾尤现突出。因此,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感觉查找资料无从下手。选题没有思路,难度大,说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信息来源少,阅读涉足面不够广泛,对老师的依赖性强。师生交流没有一个平台,缺乏一个展示平台,学生的兴趣性和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让学生多接触和了解这门学科。
3学生选题中急功近利,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效果不理想
选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的成果有无价值及其价值大小,也关系到课题研究能否顺利进行。但是,学生在实际选题过程中,不少学生对于选题的目的不太明确,急功近利,往往选择的问题是自己关心的、熟悉的和容易完成的内容,这样在培养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上达不到所需要的效果。因此,教师在选题上要帮助学生克服急功近利思想,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合作、沟通和分享,以增长学生的见识。
4片面理解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成为唯一的研究性学习形式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单纯把研究性学习理解为课题研究,容易造成研究性学习和学科课程学习相脱节。因此,要求教师把研究性学习向各学科课程教学中渗透,全面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5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
现行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往往是以小组形式完成,每个组员的能力与贡献大小的评价是一个难题,实际过程中实施的情况不太明确。同时,学生选题的实际意义、难易程度、研究价值、研究结果并没有统一实施标准,因此,在目前的评价机制中,学生往往重视的自己最后的分数。这就要求学校及指导老师应该有多个阶段的评价,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6、社会缺乏研究性学习的浓厚氛围
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对研究性学习也会产生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了孩子的考试成绩。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当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起素质教育理念,将研究性学习看成是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索、探究的体验。
参考文献
[1]王晓辉.浅谈分层次教学法在《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19:313-321.
[2]郭娜.研究性学习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5):2391-2392.
[3]杨如松.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教学中应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3):60.
[4]尚智.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方法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9,20:60-61.
医学免疫学课题研究范文3
关键词 交变电磁场;脉冲电磁场;免疫系统;脾脏指数;淋巴细胞增值率
中图分类号R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3-0100-02
近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是电力、电子产品的普及。电磁辐射已成为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之后当今人类生活中的第四大污染。关于电磁场对机体健康效应的研究也从集中的流行病学研究扩展到极低频、低剂量电磁辐射对免疫系统影响等方面[1]。
关于极低频电磁场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研究的结论一直得不出一致的结论。早在1996年王保义等通过研究证明超低频脉冲磁场对机体免疫系统有损害作用[2]。郭红梅等用同一强度不同照射时间的恒定磁场对小鼠进行照射,结果得出一定照射时间的恒定磁场对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抑制作用[3]。近几年年李金芳等用极低频电磁场连续全身作用4周龄免疫低下小鼠60天后结果显示:极低频电磁场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4]。朱世忠以小鼠为研究对象,将小鼠暴露于电磁辐射装置中研究结果表明低剂量辐射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表现为增强作用[5]。
本课题研究50Hz交变电磁场,脉冲电磁场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观测小鼠体重、脾脏指数,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受磁场影响的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选取昆明种5~6周龄SPF级小鼠45只,雌雄随机,体重20g~28g,平均体重24.13g,体重偏差2.15g,实验动物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1.2 试剂及仪器
MTT,,ConA,胎牛血清,青/链霉素混合液,完全RPMI-1640培养基。XDS系列实验室倒置生物显微镜(重庆光电仪器总公司),MCO-175 CO2培养箱(日本三洋SANYO),BBS-SDC洁净工作台(济南鑫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TGL-20M高速离心机(长沙平凡仪器仪表有限公司),UV-1800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荆和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1.1.3 磁场发生装置
电磁场发生器是瑞士SCHAFFNER的电磁场兼容发生器(Best EMC),线圈是标准的1m×1m的矩形线圈,可以产生50Hz的磁场强度为0.05mT的交变磁场和50Hz磁场强度为0.1mT的脉冲磁场,脉冲时间间隔为15s。
1.2.2 脾脏指数测定
6周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称量小鼠体重,解剖取出脾脏,分离出结缔组织,用电子天平精确称量脾脏湿重,记录数据。计算每只小鼠脾脏指数。
1.2.3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测定
3 讨论
脾脏是生物体内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本次实验通过研究极低频交变磁场、脉冲磁场对脾脏指数、淋巴细胞增殖率的影响:发现经过50Hz、0.05mT交变磁场和50Hz、0.1mT、脉冲时间间隔为15s的脉冲磁场作用后,对小鼠脾脏指数的影响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物理学角度来说,我们选取的磁场为低频、低强度、短时间的磁场照射小鼠,所以我们考虑的应该为磁场的非热效应[7],即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即将遭到影响,机体也会收到相应的影响。所以由于连续磁场组及脉冲磁场作用的小鼠脾脏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发生了变化。
从免疫学的角度来说,脾脏指数的大小代表脾脏质量及脾脏免疫功能的强弱,随着脾脏指数的增加,小鼠脾脏的免疫功能也必然增强。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经过研究极低频交变磁场、脉冲磁场的作用小鼠脾脏指数均为增加的趋势。脾脏也是生物体内成熟淋巴细胞聚集的场所[8]。淋巴细胞增殖是反应淋巴细胞功能的重要指标,进而可反应出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的。由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经过交变磁场和脉冲磁场的作用后小鼠的免疫细胞增值率均有所增加,由此可以更进一步的表明,实验所选取的此两种磁场对小鼠的免疫功能均有促进作用,均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目前有关极低频电磁场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日渐增多,但是在低强度、极低频的电磁辐射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而且缺乏统一认识。这也是目前此领域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同时也成为了一个最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杨姝雅,崔玉芳.低剂量电磁辐射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研究与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3):154-157.
[2]王保义.脉冲电磁场对细胞作用的特异性研究.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1996,13(2):18-19.
[3]郭红梅,成月明,潘翠燕等.恒定磁场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生物磁学,2005,5(4):18-19.
[4]李金芳,庞小峰.极低频电磁场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生命科学仪器,2009,7(4):45-48.
[5]朱世忠.极低频电磁场对BALB/c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10,19(2):145-147.
[6]张璐,王沂,胡俊等.超强静磁场对小鼠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5(2):211-215.
医学免疫学课题研究范文4
[关键词] 姜黄素;内毒素;肝损伤
[中图分类号] R28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c)-105-02
近年来,随着内毒素检测手段的不断改进,对内毒素致肝损伤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目前对内毒素肝损伤的治疗多采用内毒素合成抑制剂或其拮抗剂,虽取得一定疗效,但由于尚处于开发阶段或肝毒副作用较大而无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中医学典籍对内毒素肝损伤尚没有明确的理论阐述,有关中医药对内毒素损伤作用的研究也相当贫乏,但中医药治疗肝损伤的作用和优势已是共识,十分有必要进一步深入阐述其作用机制。本文结合笔者博士课题研究,浅谈对姜黄素抗内毒素肝损伤的中医理论方面的思考,以飨同道。
1内毒素肝损伤的中医病机研究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胞膜的主要脂质成分,具有很高的免疫原性,能诱导促炎细胞因子IL-1和TNF-α的产生或释放,可激动强烈的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大量研究证实肠原性内毒素-肝库普弗细胞-炎症细胞因子-肝损伤的途径和机制,并被认为是酒精性肝病研究中“二次攻击”学说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有关研究认为“内毒素血症”与“血瘀证”有内在联系,把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作为“热毒血瘀”证型来开展研究。如卞慧敏等[1]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内毒素、地塞米松加内毒素等3种不同的攻毒方法复制“热毒血瘀证”的动物模型。沈洪等[2]观察凉血化瘀法对LPS诱导慢性血管内凝血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梁爱华等[3]采用LPS与角叉菜胶联合诱导热毒血瘀证与血栓形成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多年来,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研究发现“活血化瘀”药丹参或其提取物以及中药复方健脾活血方等均有有显著的抗肝损伤和肝纤维化作用[4, 5]。 韩德五教授课题组尝试利用丹参和大黄“活血化瘀”作用治疗内毒素血症也取得了初步成效[6,7],研究表明,丹参不仅对肝实质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KC也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促进KC吞噬功能,表现为吞噬K值增高与ETM减轻。赵炎等还证明丹参、大黄对KC有调整作用,可使KC释放TNF-α等化学介质减少,故肝细胞损伤减轻。
笔者曾围绕内毒素(LPS)-库普弗细胞(KC)-炎症细胞因子-肝细胞损伤的病理机制及其重要环节,运用库普弗细胞、肝细胞分离培养技术和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以体外库普弗细胞LPS损伤为模型,进行探讨姜黄素抗内毒素肝损伤的作用和机制。实验结果证实,姜黄素通过抑制NF-κB/ IκB信号转导途径,能有效抑制TNF-α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降低其生物活性和靶效应,并减少TNF-α、IL-6、IL-1β等炎性介质的分泌和释放,阻止了炎症的扩大化和级联反应,从而减轻和抑制对肝细胞的损伤。姜黄素的这种作用可能和其下调KC表面的内毒素受体表达有关。
2姜黄素抗内毒素肝损伤的药理作用研究
姜黄素是一种多酚类物质,为姜黄的有效成份之一。姜黄味辛、苦,性温,入肝脾二经,主要功用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偏入肝经血分,破血兼理血中气滞,善破肝脾二经的血瘀气结。在我国自古即用作活血化瘀药,可用于治疗与腹痛、黄疸等相关的疾病。《新修本草》曰:“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日华子本草》:“治瘕血块,痈肿……”缪希雍曰:“姜黄苦能泻热,辛能散结,故主心腹结积之属血分者。”《妇人良方》以舒经汤治疗风湿臂痛、《外科正宗》以“如意金黄散”治疗痈疡疮疖都取得良好效果,也是源自姜黄“辛散苦泻温通”的作用原理。目前姜黄在肝病临床中应用广泛。现代研究表明,姜黄及其有效成分姜黄素具有较强的抗凝血活性,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8],降低血浆和全血黏度,增加纤溶活性,从而发挥抗炎活性。此外,实验和临床观察研究还表明,姜黄及其提取物姜黄素可促进胆汁的分泌,有良好的保肝和利胆作用,可抑制癌性疼痛、增加食欲、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真菌等多方面功效,作为非甾体抗炎药在临床上有良好的抗炎效果[9]。
目前从姜黄中可分离近20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和姜黄素类,后者为二苯基庚烷类,有酚性和非酚性之分。其中姜黄素是最主要的一类多效天然活性成分,为脂溶性成分,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抗炎等药理作用。研究表明其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清除肝脏自由基、抑制肝脏炎症反应和肝星状细胞活化等方面。作为食品添加剂已被广泛应用,WHO/FDA业已将其作为天然食用色素允许使用。由于本品安全性高,几乎无毒,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3姜黄素抗内毒素肝损伤的中医理论依据
姜黄素抑制肝脏炎症细胞因子的药理作用提示其具有阻断、延缓内毒素肝损伤病理进程的作用,有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抗肝损伤药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那么,姜黄素作为中药姜黄提取物其发挥抗肝损伤的中医理论依据何在呢?
联系笔者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结果,笔者设想:(1)阴阳平衡是中医整体观念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任何疾病的发生归根结底都是机体阴阳失调的结果,中药的作用机制也就是从根本上调整阴阳的平衡。从“微观的整体”来认识,姜黄素显著下调内毒素受体的表达,抑制了KC过度活化(假设属于阳亢),减少了KC活化后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和释放的信号下传,从而抑制了靶基因TNF-α的转录和分泌,也属一种阳消阴长,阴阳平衡的过程。(2)目前对内毒素损伤的中医病机理论尚无太多认识,从相关丹参、大黄的研究结果结合本课题研究结果“以方测证”来推测,内毒素损伤可能和“血瘀”机制有内在联系。姜黄素有可能是姜黄活血化瘀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我们以前的研究也证实了这点[5]。(3)假设内毒素损伤的“血瘀”机制存在,可以肯定,并非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就可起到类似的药理作用,这是否与中医归经理论有关?中医理论认为,姜黄入肝脾二经,性辛温可以活血行气通经,味苦可以燥湿污浊,功效活血化瘀,善破肝中血滞。中药的归经理论是其独特的临床总结。姜黄素作为姜黄的有效成份之一,其对肝KC的“靶向”药理效应是否提示了归经理论的内涵体现?这确实值得我们思考和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卞慧敏,杨进,陈德宁,等.不同造模方法所致“热毒血瘀证”家兔血液流变学改变的比较研究[J].微循环技术杂志,1996,4(2):99-101.
[2]沈洪,周仲英,金妙文. 凉血化瘀法对内毒素性DIC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0(5):13-15.
[3]梁爱华,丁晓霜,李文,等. 血瘀证与血栓形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 30(20):1613-1616.
[4]胡义扬,刘平,刘成,等.丹酚酸A抗四氯化碳中毒致大鼠肝损伤和肝纤维化的作用[J].中国药理学报,1997,18(5):478-480.
[5]胡义扬,彭景华,许丽莉,等.健脾活血方对内毒素诱导肝脏TNF-α蛋白和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 4l(5):6-8.
[6]郑晓宾,韩德五,许瑞玲,等. 丹参防治实验性急性肝损伤机制的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7,13(3):157-158.
[7]韩德五.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肝病-肝衰竭的IETM学说[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6,178-180.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精选本(下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188.
医学免疫学课题研究范文5
关键词:护理教育;中外合办;课程体系;改革
为了满足国内外护理人才的需求,我院增设国际护理班,学生在国内学习3年后,将有机会去澳大利亚继续学习深造。为了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能适应澳大利亚护理教育环境,如何设置课程体系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
1澳大利亚护理教育现状
澳大利亚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现了生物-生理-社会医学模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中人文学科占1/3,注重人文关怀,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管理协调能力等。医学基础课学时较少,护理专业课学时较多。护理专业课程从大一开始学习直至毕业,贯穿于整个护理专业学习过程。专业课中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各占1/2,护理实习开始于大一,与理论课同时进行[1]。实习课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便于学生正确认识护理专业的特性,从而为树立正确的护理伦理观和价值观创造条件。
澳大利亚的教学方法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普遍采用理论学习与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如: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除此之外,还有"学习合同"、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个课题或病例以及"角色扮演"等方式[2]。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求选择学习科目,不强调学生的出勤率,但其考核方式却是严谨而多样的。每门科目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如网上考试、论文撰写、小组学习报告、综合考试等[3]。每门科目的成绩是各单项成绩的总和。如出现两次本科目不达标的记录将会被淘汰。因此,学生必须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加倍努力,才能保证成绩达标。
2国内护理教育现状
我国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为主,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浓缩版,缺乏护理特色。其课程包括公共课、医学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等,而人文学科很少,注重医学知识的教育,忽略人文知识的教育。课程设置分3个阶段:①学习公共课和医学基础课,②学习专业课,③临床实习。其中医学基础课门类齐全,所占学时较多,护理专业课程相对较少,无法突出护理学特色。前期集中学习理论知识,最后一学年则集中临床实习,使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严重脱节。
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上课;而学生以听课为主,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其中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因此,学生考前死记硬背,大部分可以顺利过关,而考后知识大都抛到脑后。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到课情况、课后练习、实验报告等。
3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中外合作办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国际型护理人才,所培养的护理人才要具备国内外医院工作的能力。因此,为了使学生适应澳大利亚的护理教育体制,中外合作办学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需作出相应改革。
3.1加强英语教学 要去澳大利亚继续深造,首先要过语言关,必须具备英语的听、说、读的能力,因此在课程安排上应增加公共英语课与专业英语课的学时,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不间断学习。同时调整英语教学内容,突出其适用性和专业性。聘请外教强化英语口语与听力的培训;专业课的教学过程逐步推行双语教学。临床实习强化英语训练,用英语交接班和书写护理病历。实习期间集中强化雅思考试培训,提高其通过率。
3.2课程设置 将医学基础课重新进行整合,删除陈旧、重复内容,如:将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进行整合为正常人体学;将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整合为疾病学等。通过不同课程的内在逻辑联系有机的结合,可以有效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从而把节约出来的课时用于人文课程,使学生了解影响健康的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则以生命周期为轴线,从健康到亚健康到疾病,如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年护理和老年护理等。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验学时,更新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营造更多的探索与创新的机会和空间。
3.3教学方法 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案例教学法",即课前给出典型病例,引导学生预习,查找相关资料,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在课后练习时给出一个问题或病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答案;在实验课增加综合病例分析,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并选出一名代表发言、讨论,其成绩作为全组成员的成绩,以此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结合作的能力,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4考核方式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采用闭卷考试、实验报告、病例讨论、课后练习等多种方式,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我国目前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并不完善,课程设置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构建一套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的课程体系将是我们继续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余雪.澳大利亚护理学院教育现状[J].中外医疗,2009,36:132-133.
医学免疫学课题研究范文6
拉尔夫•斯坦曼于1943年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生前在美国纽洛克菲勒大学任免疫学教授,同时主持免疫学和免疫疾病中心。4年前,斯坦曼被诊断出身患胰腺癌,此后一直和癌症做斗争。
斯坦曼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用自己的身体作为自己课题研究的标本,完全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在病情的波动变化中,斯坦曼发现,能够激活并调节适应性免疫的树突细胞,这种细胞促使免疫反应进入下一阶段并将微生物清除出机体,构成免疫反应的后续步骤。
拉尔夫•斯坦曼生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自己最大的成果是发现了能够激活并调节适应性免疫的树突细胞,帮助人们理解人类免疫系统激活的具体控制机制。
“也正是他自己提出的这项基于免疫系统中的‘枝状细胞’治疗方法,他的生命才能够延续至不久前。”诺贝尔奖评委会常务秘书格荣•汉森说。
如果说人们对乔布斯的逝世感到的是惋惜与不舍,而对斯坦曼的离去则表现更多的是崇敬与钦佩,因为他为人类最终战胜癌症做出里程碑式的贡献。他及另两位获奖者的研究成果为人类免疫系统疾病研究提供了新的认识,并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的道路。
科学界所理解的人体免疫反应,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类;而人体免疫系统中受体蛋白和枝状细胞的作用,分别对应于先天和后天,相当于两道“防线”。
据诺奖评委会专家称,一些医药公司正利用斯坦曼及另外两位科学家的发现,帮助开发针对癌症的“治疗性疫苗”。业已研制出更好的免疫系统相关疫苗,只是还没有上市。
尽管胰腺癌的发病率并不算高,但积极的预防策略仍有意义。首先,吸烟是公认的胰腺癌危险因素,任何时刻戒烟都不算晚。其次,胰腺癌的发生与膳食结构、饮食习惯和营养成分密切相关。高蛋白、高胆固醇型饮食可促进胰腺癌的发生,营养过度可能会增加胰腺癌患病风险。
另外,权威的健康专家告诫公众,工作狂的透支生活非常有害健康,工作的不规律性直接导致他们整体生活的紊乱。免疫功能与人的身体一样,也是需要休养调整的,没完没了的高速运转,就是再好的机器也会出现问题,极易为癌魔制造可乘之机。在短时间内我们相继失去乔布斯与斯坦曼两位巨人,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用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患未然
世卫组织表示,通过改变或避免主要危险因素以及及早发现和治疗,很多癌症是可以得到预防和控制的,至少有30%的癌症死亡是可以避免的。遗传因素是先天的,也是人力所不能改变的。但是我们的生活饮食习惯却是可以改变的。据《世界癌症报告》的统计数据,仅此一项就占各种癌症诱因的48.3%,也就是说,有48.3%不患癌症的主动权是掌握在每一个人自己手里的。
还以胰腺癌为例,慢性胰腺炎中有1/3可能向胰腺癌转化,家族疾病史某些典型的遗传性癌症综合征,也可能与胰腺癌发生关联。很多医生建议,对年龄大于40岁、吸烟、有大量饮酒史的人,如果出现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应高度警惕胰腺癌。一旦出现隐痛及黄疸,无疑说明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了。
世卫组织确认的12项罹患癌症的危险因素依次是:年龄、性别、吸烟、感染、荷尔蒙、环境污染、酒精、辐射、遗传、食品添加剂、饮食与营养和持续或慢性刺激。这种以年龄打头的排列方法绝不是随意偶然的,而是以严谨的科学数字为依据的。虽然任何年纪,甚至尚未出生的胎儿,都有可能发生癌症,只不过年龄越小,发生癌症的风险系数也就越低罢了。
年龄的增长与老化虽属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也包含了生物上广泛的物理化学之变化。几乎各种癌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发生的风险。因为暴露于致癌物质时间较长,老化细胞对致癌因子的感受度增加,细胞遗传物质的破坏累积及修补复原变慢,免疫系统衰退,致癌基因活化及强化,加上抑癌基因丧失等,足以解释癌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较容易发生。
与癌魔的较量除去积极研制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外,关键在于防抗结合,重点在防。针对中青年人的具体情况,医学专家认为应在饮食和运动两方面多下工夫。饮食上应尽量多摄取一些有助于抑制癌细胞生成的食物成分,以天然的植物为主,大致分如下4种:
含酚类――多存在于葡萄、苹果及草莓等水果中。
含双硫硫羧化物和黄硷素类――多存在于甘蓝菜、花椰菜等十字花科植物。
含硫醚类――多存在于大蒜、洋葱、韭菜等。
含松油精类――多存在于柑橘类水果。
另外,在癌症形成初期,对癌瘤促进物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以富含胡萝卜素类食品为最佳,像胡萝卜、山药、西瓜等。
此外,还应注意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而少食用多脂肪食物。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及豆类都是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平时多食用这些食物,可有效预防直肠癌的发生,因为纤维素能直接影响肠道菌群、胆酸代谢和使粪便及时排出体外,并可减少有毒物质接触肠道。
当然,缺少某些矿物元素或维生素也是导致癌症发生的一项因素,酌量补充维生素A、B群,维生素C、E及硒、铁、镁等,但必须遵照医嘱,切勿过量,以免适得其反。对某些唯利是图的广告,切莫盲信盲从。有的商家将补硒说得神乎其神,殊不知硒的防癌效果,仍受到多方质疑,至今尚未有明确的定论,盲目食用必然有害健康。
运动与癌症也有一定的关联。癌症专家在对运动量大小不同的两组人群跟踪调查发现,活动量小的一组比活动量大的一组罹患癌症的风险明显增加,男性要甚于女性,以结肠癌、肺癌、乳癌和前列腺癌为多。这里所说的运动,不单纯是体育锻炼运动,还包括曾经从事的职业性质。年轻时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虽然当时苦一点,可为以后的健康奠定了基础。
除了适当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外,还应注意戒掉成瘾性药物并戒除烟酒,充分休息和娱乐,生活规律,家庭和睦,精神生活高雅充实。国外健康机构统计数据显示,虔诚的基督徒患癌症的比率不及非信教人群的1/3,就足以说明这个道理。
持之以恒,成效必现
防癌抗癌应从日常生活做起,除了注意医疗保健,均衡营养,保持足够的休息睡眠,规律生活起居,避免过度疲劳和大喜大悲,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外,具体在饮食方面应多注意以下事项:
1.多摄取高纤维食物,如全麦、水果、蔬菜,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2.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菠菜、胡萝卜、番茄和杏,可减少肺癌、食道癌及喉癌的发生。
3.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特别是柑橘、柚子、青椒、甘蓝和马铃薯,可减少肺癌、食道癌及胃癌之风险。
4.多摄取十字花科蔬菜,如硬化甘蓝、花椰菜、龙眼、卷心菜,可有效预防胃癌、呼吸道癌及其他化学诱发性癌症。
5.去除饮食中过多的油脂,无论是饱和或不饱和的油脂都应加以限制,最好能降至总热量的30%以下,可减少乳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生。
6.控制体重,避免过重或过轻,肥胖者较容易罹患子宫癌、胆囊癌、乳癌、结肠癌、肾癌和胃癌。故此应注意均衡饮食及持之以恒的运动,必要时可向专业的医师或运动专家请教,贵在坚持不懈。
7.避免食用腌渍、烟醺、烧烤、煎炸食品,可减少食道癌。
8.饮酒要有节制,不要酗酒,如此可预防口腔癌、喉癌和肝癌的发生。其他刺激性饮料也不宜过多饮用。
9.不要食用太热、太咸、烧焦、烤焦及被化学有害物污染过的食物。
10.不要吃得太快、太饱,也应尽量减少反复吃同样食物。
11.避免阳光暴晒,尤其是正午时分阳光炽烈之时。此时必须外出时,应使用遮阳帽、遮阳伞。其次室内也不宜使用太阳灯或日光浴设备。
12.避免不必要的X光线照射、激素的滥用及有害化学物质的接触。
13.避免不必要的输血,以减少可能与致癌相关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