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老师的评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老师的评价范文1
六年级二班的教室被设计成“回”字型。每个学生都有两个课桌。平时,学生围坐成一圈。学生转过身,就可以在自己的另一个课桌上使用电脑、上网。语文课的主要阅读材料是《史记》《汉书》,学生们面前都放着《史记》。
我们随机请一些同学朗读无标点、句界的古文,复述和解释古文段落的大意;书写汉字;打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根据自己的记忆录入唐诗;插上无线上网卡,展示自己的博客。
我从自己的电脑中找到一段无标点、繁体的广东崖口《谭氏族规》(刻印于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请一名同学试读,并复述了大意。
我们看到,同学们用笔书写出漂亮的汉字,看到学生们在电脑上熟练地打字,看到同学们面对陌生的无标点、句界的古文平静自信地尝试断句阅读、复述大意。
之后,我们与学校领导、教师进行了座谈。在座谈中,我讲了下面的话。
近几年,中央的主要领导反复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低技术含量、低效益、高污染的增长方式,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要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只能靠人才。培养人才,要靠教育。建国63年来,我们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的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至今尚没有培养出一位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得者。为什么?主要是因为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在小学阶段就被摧残了。我个人认为,好奇心和创造力是很难培养的,是与生俱来的,是非常脆弱的。只有在小心翼翼地呵护下,才能保存,才能发展。在应试教育中,孩子脆弱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很容易被摧残。
今天,社会的“两极分化”已经引起了上上下下的关注。分配制度改革,税收调节,转移支付,是“治标”的办法。发展平等的教育,才是“治本”的办法。
不久前,我们曾为歼15在辽宁号航母上的起降成功而欢呼。不要忘记,珍珠港事件发生在1941年。70年前,日本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航母上的飞机起降技术。今天,伴随计算机的发展,伴随网络的发展,学习方式正在发生革命。如果我们在这轮学习革命中再一次掉队,那么,我们就会年复一年地为掌握了一项日本人或美国人70年前就已经掌握的技术而欢欣鼓舞。
我的研究方向是教育和心理测量,我的研究领域是考试,是用数学和统计方法改善考试质量。我不是语文教师,也没有语文教学经验,对于语文教学,我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谈一些想法,仅供参考。
看了实验班的学生,听了石老师、霍书记、樊老师的介绍,我感到,有几点我是非常赞成的。
首先,石老师“在阅读中识字”的想法,与近40年来国际语言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以往,在语言教学中更多地强调要素,强调结构,强调词汇量,强调语法。近40年来人类对自身语言现象的认识在发展,总的趋势是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向“交际能力”语言学理论转变,总的趋势是强调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而不是对特定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的记忆。孔乙己知道茴香豆的“茴”字的4种写法,并不意味他有多高的语言能力。“我头疼”的主语是“我”还是“头”?这是一个语法知识问题。能否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是否掌握这项语法知识,与一个人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没有丝毫关系,与一个人的语言能力没有丝毫关系。答对的人,写出的文章可能使人不忍卒读,讲出的话可能颠三倒四;答错的人,可能写出漂亮的文章,可能具有出色的口语表达能力。
其次,石老师的语文教学思路,与今天国际上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的强调是一致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实际上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学校,不能像工厂生产标准化螺母那样生产学生,也不能像马戏团训练动作一致的表演小狗那样训练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路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是独一无二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强调对学习者个性的尊重,越来越强调个性化的学习。
第三,我非常支持石老师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方面的努力。我的许多大学同学到美国已经近30年,在美国伴随他们的子女长大。我的一些到美国定居的学生的孩子也已经长大,已经进入小学、中学和大学。我经常与这些同学、学生进行交流。他们共同的感受是:与美国儿童相比,中国儿童的阅读量太少了。阅读量的不足,极大地局限了中国儿童的发展。造成阅读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孩子们把太多的时间花在教科书上。
第四,我赞成石老师对学生汉字学习中无意记忆的重视。在小学生的识字过程中,应该更多地通过无意记忆的途径,应该努力使学习成为儿童的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以上的4个方面,我是非常赞成的。对于石老师的教学改革思路,一些方面我还不能完全理解,还存在疑惑。例如,石老师提出要“限量阅读”,反对“大量阅读”。对此,我尚不能理解。
又如,石老师提出语文课是“学阅读”,而不是“阅读”本身。对此,我也尚不能理解。说,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阅读”不就是一个“学阅读”的过程吗?阅读本身,不就是“学阅读”的最好途径吗?
再如,石老师反对使用“语感”概念。我想,“语感”或许是存在的。我们不说“吃个鸡的蛋”。“吃个鸡的蛋”是符合语法的,但不符合语感。
对于石老师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我是非常支持的。对于石老师勇于改革的精神,我是非常敬佩的。一些具体的做法,还可以继续探索,继续尝试,继续讨论。
以《史记》作为主要的阅读材料,是否对所有的学生都合适?我相信,对于一部分同学,《史记》是好材料,可以有兴趣地阅读。是否所有的同学都可以有兴趣地阅读《史记》?对此,还可以进一步探讨。
现代汉语应是小学阶段学习的主要任务。在小学阶段,应在古代汉语的学习方面投入多少精力?对此,也还可以进一步探讨。
对老师的评价范文2
[关键词] 老年患者;便秘;清洁灌肠;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a)-056-02
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的影响以及饮食结构和社会心理因素的改变,功能性便秘患者逐渐增多[1]。便秘给日常生活带来烦闷和痛苦,影响睡眠、饮食、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患者及医务人员的重视。美国便秘发病率为2%~28%,中国老年人便秘患病率为37.1%,以此推算,患病人数较多。患者不仅有腹胀不适症状,还可诱发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和猝死的发生;清洁灌肠是缓解或解除便秘症状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外科盆腔手术术前的肠道准备工作,传统灌肠方法易堵管、灌肠液外流,对直肠刺激大[2-3]。有时需多次灌肠,给患者带来因反复插肛管引起的不适,粪便不能完全排出,影响疾病的恢复,疗效欠佳[4]。为此,本研究探讨何种灌肠方法适合老年患者,以解决老年患者的灌肠难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3月~2009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无灌肠禁忌证的便秘需清洁灌肠的患者73例,医嘱下灌肠,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传统组(37例)和改良组(36例)。入组标准:①年龄>65岁;②意识清楚,无认知功能障碍;③患者能清晰地回答插管感受。传统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65~83岁。改良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65~8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以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为指导,采用观察法收集资料,插管感受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法。①传统组采用常规法清洁灌肠[5],采用我院所用江苏省扬州市松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肠道冲洗袋,其22f管直径为8.8 mm。常规准备用物,灌肠前做好患者的解释以取得配合,灌肠时嘱患者左侧卧位,屈膝,灌肠筒内液面距肛60~80 cm,后插入直肠7~10 cm,灌注完毕后嘱患者尽量保留灌肠液后排便。②改良组采用改良法清洁灌肠,灌肠前进行护理干预,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的灌肠目的、要求及如何配合,解除心理紧张。在22号肛管前端接扬州市永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14f一次性吸痰管,直径为4.68 mm,长度为370 mm,灌肠液相同,患者取左侧卧位床尾摇高30°(臀部抬高30°左右[6]),灌肠筒内液面距肛40 cm左右。排气后嘱患者放松深吸气,插入16~20 cm,插管时动作轻柔,速度宜慢。插入后开调节器,操作者用左手按压患者臀部右侧,直至溶液灌完,继续按压5~10 min。灌肠速度不宜太快,每次不少于15 min,嘱患者尽量保持灌后再排便,心内科患者当日灌1次,24 h进行疗效评定;在插管及灌肠中密切观察患者及灌肠液流入情况。若液体流入受阻,可回拔导管少许或来回移动导管位置,借助导管及液体冲击作用使粪便解体,加速粪便软化。③以上操作均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护士执行。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患者每次能耐受的灌入液量、有无腹痛、腹胀、有无灌肠液外溢情况、每次灌肠所需的时间、灌肠次数和患者满意度。
1.4 疗效评定与不良反应观察
①根据患者大便排出的结果来评定清洁灌肠的效果。显效:大便充分软化,完全排出,便秘解除,患者感觉舒适;有效:排出少量大便,多为灌肠液;无效:未排出大便,全为灌肠液。②灌肠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灌肠效果及灌肠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见表1、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表1 两组患者灌肠效果比较[n(%)]
表2 两种清洁灌肠过程中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比较[n(%)]
3 讨论
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特点,直肠长约16 cm,乙状结肠长40~50 cm[7]。正常人的直肠内通常没有粪便,粪便一般在乙状结肠内储存,当肠蠕动时粪便排入直肠,就会给直肠壁以机械性刺激引起排便反射[2]。老年人括约肌比中年以下的人群相对松弛,而直肠又是受到刺激较敏感的部位,而结肠敏感性较直肠差。因此,当22号管(直径8.8 mm)插入7~10 cm处,直肠壁受到粪便或灌肠液的刺激后很容易发生冲动,引起强烈的排便反射。所以,老年人易引起灌肠液外溢现象[3],而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清洁灌肠,管径(直径4.67 mm)较管细,对肠道刺激小,减少液体流出,同时护士用左手按压患者臀部,可降低直肠壁内感受器刺激的强度,减弱排便反射,可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液体在肠内停留时间延长,促使大便充分软化以提高肠道清洁效果。同时吸痰管较管软,对直肠黏膜的刺激小,损失少,可大大减少患者的痛苦与不适,维护了患者的自尊,患者的依从性好。该法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与护士的工作效率,特别适用于老年人,尤其对心肌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解决老年患者的灌肠难题,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传统法中大量不保留灌肠为左侧卧位,不抬高臀部。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每次灌入量少,灌肠液总停留在直肠、结肠下端,来不及到达结肠上端就开始排便,便意时间早,达不到效果。
如果说高血压是引起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便秘则是脑出血的重要促发因素。有效地治疗便秘,保持大便通畅,可以稳定高血压的治疗效果,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便秘可以加重冠心病病情,加重心脏负荷。便秘引起的腹胀可使膈肌升高,影响肺通换气功能及心脏的供血与供氧状况,尤其是排便时由于排便费力,氧耗增加,使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缺血状态加重,可诱发心绞痛,甚至发生心绞痛性晕厥,或导致更为严重的心肌梗死。因此,对心血管科患者应及早进行健康干预,以预防为主,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饮食、饮水,进食富含纤维素类食物,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清洁灌肠是治疗便秘的一种有效方法,但长期的灌肠可使直肠平滑肌张力降低,增加了肠道损伤的风险。老年人对插管灌肠比较恐惧,加之灌肠的痛苦、上厕所不方便等原因,较难以接受灌肠护理。操作前要做到耐心解释,阐明灌肠的目的,尽力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争取患者配合,以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慧芬,赵洪川.功能性便秘与心理因素及自主神经功能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7,27(3):180-181,191.
[2]梁菊英,郑淑鹃.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清洁灌肠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57-58.
[3]何恒莉,马体宇.两种一次性导管进行清洁灌肠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7,21(7):1586-1587.
[4]王亚琴.老年患者清洁灌肠的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1):54-55.
[5]余爱珍.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出版社,1988.
[6]梅依萍.24例老年患者清洁灌肠护理与效果分析[J].临床中老年保健,2003,6(2):140.
对老师的评价范文3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学;多元化教学评价;带教老师
临床护理教学是对护生进行综合培训的重要教学阶段,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变的过程,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1],而教学评价是检验临床教学质量的工具与标尺,对提高临床带教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元化教学评价是指在临床护理教学评价中运用多元化设计的理念,充分体现评价参与者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综合化、评价标准多侧面[2],进而实现客观全面地评价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成就和发展潜能,推动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科学全面的发展。本研究运用了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发现了一些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临床带教工作的改进提供了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2013年承担有临床教学任务的护理带教老师,均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师及以上职称,临床工作年限≥3年。
1.2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3月~10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生80名,临床带教老师60名,护理管理者20名分别填写临床护理教学评议表学生用表,同行评议表,自我评价表,管理者用表进行分析研究,表格均由评价者现场单独填写,现场收回,填写不完整的表视为无效。
2 结果
2.1实习护生对带教老师的评议结果 见表1。
2.2临床护理同行对带教老师的评议结果 见表2。
2.3护理管理者对带教老师的评议结果 见表3。
2.4临床护理带教教师自我评议表 见表4。
3 讨论
3.1实习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的评价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因此,护生对临床护理教师的评价是讨论临床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由表1可见,在学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中,教学方法、沟通交流、过程控制三项的好评率偏低,分别为77.5%,81.25%,83.75%,表明临床带教老师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以及授课的过程控制方面还存在不足,医院应加强此方面的培训,并给与更多的锻炼机会,带教老师也应加强与护生的交流,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在表1中,教师素质的好评率是最高的(93.75%),说明护生对带教老师的角色担当还是比较满意的。
3.2护理同行对临床带教老师的评价 带教老师同行评价是指教师对同一科室的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带教行为所进行的评价,由于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在同一专业领域内工作,所以观察更加全面,评价也更为深入,但同行评价的不足是,由于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是平等关系,容易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并且碍于同事之间的情面,给出的评价多为积极肯定的结果[3],这样的评价结果可以帮助调动带教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客观性方面会有所欠缺。从表2可以看出,五项调查内容的好评率均大于85%,"好和一般"的比例总和均>95%,但从结果也可以看出,教学方法灵活,激发学生兴趣的评分最低(86.44%),表明护理同行们也认为带教老师还需要在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多做努力。
3.3护理管理者对临床带教老师的评价 护理管理者评价是指护士长、科护士长及临床护理教研室对科室的护理带教老师的教学情况作出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对带教老师的理论知识及技能的考核、现场听课、对护生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考核、科研情况的统计以及教学情况的反馈来实现,因为是上级对下级的评价,而且评价结果多来自客观资料,因此评价更加客观,具有说服力。从表3可以看出,对护生的管理能力、掌握多种教学方法、科研创新能力、护生效果的评价较低,好评率分别为65%、60%、50%、60%,尤其是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最低,说明带教老师在科研论文撰写、开展课题研究方面还存在短板,因此教学医院应加强这方面的培训与管理,挖掘护理带教老师的发展潜力,推动护理队伍的长远发展。
3.4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自我评价 带教老师的自我评价是教师根据评价原则,对照评价内容,主动对自己的工作表现作出评价的过程,是推动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因[4]。从表4中可以看出,带教老师的自我评价均为"好"或"一般",且相对于他人评价,带教老师的自我评价更加中立,六项评价为"一般"的比例均>15%。带教老师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不断的开展自我诊断、自我调整、自我激励,最终达到自我提高,从而不断改善带教效果,因此,带教老师的自我评价是开展临床护理教学评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王自秀.临床护理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和作用[J].蛇志,2013,25(1):88-89
[2]何侃.高校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探析[J].高校教育管理, 2007,3(1):79-81.
对老师的评价范文4
关键词:作业评价 弊病 批评与反思
一.作业评价的主体较单一
1、教师是评价的主体。 按照惯例作业评价主要是老师评价,学生只能接受。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常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老师把作业发回后,成绩好的的优秀生十分高兴,而成绩较差的学生情绪就会很不好。无论优秀生还是差点的学生,都会十分重视其老师给出的评价,但却不重视订正或找出成绩好坏的原因,所以学生在得到作业评价后的情绪,是全部由老师的作业评价所左右的。作业评价一般都是由教师来做,所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学生成绩的精准与客观,但同时对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性、能动性却忽略了。还有,对老师们的作业评价情况的好坏,大部分是学校的相关部门来审核评价,所以有时候一些审核评分并不是很妥当,其标准不算合理,时机上也不是很适合,老师们也只能全盘接受。这样就消磨了老师的参与及能动性。
2、学生参与度低。在对作业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既可以检查出同学们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及能力,还能通过这个过程来培养同学们的其他方面的能力提高。刘本固曾说过要促进学习目的为前提的情况下进行评价,还需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及客观评价的态度。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价工作中来,就是提高学生自我反省和评价态度的较好的办法。针对这个问题,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过自己的意见,他们普遍认为:作业评价过程中,以上两种方式是不可缺少的。在此次调研中,笔者发现,学生的自我评价几乎没有,相互的评价也不是很被重视。大部分情形作业都是老师们自己来评价的,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来接受和等待老师的指正。虽然有时学生也会参与作业评价,但机率也是有限的仅为一些优秀生如班干部,这类学生参与的机会还算是多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则很少会有机会参与的到作业评价中去。
二.评价方式单一
1、评价类型的单一。大部分教师评价采用“精批细改”“全批全改”。其中,精批细改的方式主要是应用与评价作文。从问卷调研中可得知,这种评价类型占了多数。老师们一直以来采用的都是这类的评价方式。因为大部分学校的相关领导也都会规定要对学生的作文“精批细改”、其他作业则要“全批全改”,且已将作业评价作为对教师工作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里所提出的“精”及“细”不是绝对的一个客观的标准,对于“精”“细”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符合要求,是没有明确的答案的。不过是从较好的主观期望方面出发的要求,如果教师“精批细改”每个学生的所有作文,从实际情况看是十分困难的。
从另一角度来看,正是因为大部分老师对学生的作业采用“全批全改”的方式,导致学生没有任何参与,也就不利于学生的能动性培养以及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提升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就只是重复的做作业、交作业。评价作业完全由老师们来完成,学生机械的做作业,自主创新精神无从发展。学习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相应成为一句空话。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作业评价都是由老师承担,就会浪费学生和家长方面的条件。
2、部分老师使用传统的评价符号。上面所提到的全批全改方式,大部分只是画上对、错号,一直这样就会淡化同学们求知欲,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抑制他们的反思能力。只是作为评价同学们的学习思路、学习成绩等,都会影响到他们的自身情绪,甚至还可能影响师生的感情。此类的评价非常缺少人文的关怀,具有一些单调性和片面性。从采取分等分级别的判定方法后,老师就会给学生作业里做的好的批上优秀,良等评语,一直以来几乎都是用这样的方式,学生可能会缺少新鲜感,收到后肯定也不会认真查看,所以也不会收获什么具体的功效,更没有其他的新发现。就像大家经常知道的大部分人对作业评价以“√”和“×”标示对错,反馈给学生的只是一种形式感官上的冲击。学生的第一感觉就是,老师是拥有决定权的人,得到老师的“√”就没有后顾之忧,但如果是“×”则一片昏暗。所以可以得出,想要彻底触动到学生的情感方面的领域,光靠符号是不行的。学生更容易被具有人性与人情的话语所打动。
3、有些教师忽略使用评语。评语是否具有艺术性关系到教学结果的成效。评语的使用既要有教师在课上语言的艺术性,同时也有对作业评价的艺术性。带有艺术的语言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方面的兴趣,拓展被评价者的思维。但如果没有一点评语、只用一种评价方法,则可能令学生们没有新鲜感,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也会降低或丧失兴趣。设想一下,如果一位同学的作业总是被打“×”、被评“良”,那么他可能会对作业产生逆反心理,很有可能发展到索性不做作业了,到那时再对他说什么,也没有用了。作业所得分数表示的是答案的正确率,而这其中所含有的做作业思路、方法、等等是不能从这其中都有所体现的,而这些对于评价一个学生来说也是很重要
的。所以,只是用分数来做衡量是不合理的,有悖人文要求。如前面所提到的在作业中用评语来做评价,对学生优点做出肯定,对他们的缺点指出来,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确清楚优缺点,还可以为其以后的学习明确方向,进一步的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现在只有小部的教师在使用这些类型评语:如分析原因、表扬鼓励、方法指导等。
三.评价内容狭窄
对老师的评价范文5
关键词:化学教学;教育评价;新课程教学
一、在教学评价中我国化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我国新课程教学实践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国教育评价方面存在几大问题:
1.人们对教育评价在现有的教学中起到的重要功能和作用认识的不透彻。
2.对教育评价的功能性和其作用性没有正确的认识。有些老师习惯性的评价当成是教学以外的任务,还有老师的认为评价主要是指学生在完成某方面学习并考完试后,对其进行的以平时教学中没有必要考虑的因素进行的评价等。
3.现有的教学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偏向于学生的各学科知识,尤其是学生对于课本教材上知识,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其他方面,如,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学习态度和习惯养成等。
4.学生考试的结果是评价的关键,非常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很多老师把学生的成绩作为对该学生进行评价的决定性因素,这实际上是错误的理解了教育评价的作用性和功能性,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和平时的努力程度都因为老师用分数区分学生等级的行为而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以及培养,也使教育评价功能不能发挥其该有的作用。
5.教育评价对象不明确,方式单一化,只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评价。现如今,有很多老师长期接受传统教学评价方式的洗脑,普遍认为评价的对象理所当然的是学生,因此造成了教育评价方式的单一化。
二、在化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并体现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
众所周知,新课程能够得以实施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而教学评价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从对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调查情况来看,有些老师对教育评价的认识和理解存在以下几点误区:
1.传统的教学评价思想几本上还存有,看待新课堂习惯性地用老眼光,特别是上课仍要以老师为中心的这一老观念课堂评价思想。
2.重表面不重内在,认为课堂气氛热烈就说明这堂课上的好,上的成功了。
3.只看重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忽视让学生自己探索知识,自主发现的重要性。认为在课堂上只要老师自己展示的好,说的很流畅,自以为是的认为已经把知识正确的传达给了学生就是一堂好课了,不注重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吸收。
4.只重结果,不在乎过程,即只关心这节课学生理解了老师所说的多少,而没有重视让学生知道获得这些知识的途径和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发掘知识的奥秘。
5.只在乎学生的自主,忽略了老师传授学生知识的方法。于是有些评价教学只是走入另外一个极端,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学习这一课堂标准强调重视过头,忽视传授知识的方法,使老师对于学生的主导性大大降低,最后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明显甚至更糟糕。
6.课堂评价对于老师和学生的水平期望过高,潜意识里认为新课程改革对于老师以后的教学来说理应是十全十美的,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应该更透彻才对。把“只要老师在课堂上出现一点差错或是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理解成为一堂失败的课。
7.把多媒体教学手段当成了新课堂教学的核心,忽视了常规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课堂评价出现了一个新型说法,那就是“不用多媒体不是好课”这一极端要求。由此可见,影响新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正是因为这些错误的课堂评价认识。因此为了使得新课堂教学评价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一定要尽快走出这些认识上的错误,要做到能够全方面、公平公正、客观地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如此才能做到保持广大老师对课堂改革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课堂改革走向深入和完善。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对于学生知识表现评价是多方面的,它主要是在学生完成,如:实验、辩论、调查与设计以及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和表达交流技能等一系列任务进行评价。个人或是团体均可以成为活动表现评价的对象,评价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学生的活动过程又包括学生的活动结果。”显而易见,活动表现评价相比于传统的纸笔测验更能体现出一个学生各方面的优点和可取性。
参考文献:
[1]李红岩.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2).
对老师的评价范文6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教学应用
小学体育课程的开设是改进学生体能机制,培养良好运动习惯的基础环节,科学、规范的检测机制是保障教学专业性与学生学习技能总结的关键环节。但是,在我国部分学校的小学体育课程的检测存在流于形式,或者僵化呆板的现象。本文主要探讨在新课程教学改革时代背景下,如何开展小学体育学习评价的操作方式。
一、传统小学体育评价方式的不足
(一)评价内容单调
我国传统小学体育评价立足于增强学生体质的核心理念,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基础教学阶段的体育评价内容单一,挫伤测量学生体育技能的科学性。对小学体育课程的评价最突出的一点是过于看重体育技能与运用技巧的评价,忽视学生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变化。依据传统的评价方式,部分学生不需要刻苦努力也能够取得不错的体育成绩,对于体质基础不够突出的学生,经过刻苦努力之后也难以取得明显的进步,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热情与自尊心。在追求体育技能的测评时忽视对该技能的灵活运用是传统评价方式的另一个特征。比如在“运球上篮”这一体育技能时,在实际测评的现场往往只有一个学生单独操作这个动作,篮球场上没有任何阻碍,导致学生往往能够在该技巧的检测中获得不错的体育成绩。但是在实际的比赛现场或者是实战场合,成绩优秀的学生依然难以具备很强的战斗力,老师不合理的测评方式难以在本质上提高学生的体育操作技能。
(二)评价标准的片面化
评价标准的片面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严重忽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化差异,在同一的测量标准下难以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与体育技能的提高。统一的评价标准主张工厂批量生产的操作模式,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兴趣爱好,机械化的评价方式不仅难以测量出学生的实际水准,更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造成损害。比如说在测量百米短跑成绩时,普遍采用15秒为标准成绩,对于体育天赋不错的学生能够轻松达到合格标准,但是对于基础不够突出的学生就容易陷入被动的学习局面。统一测量的标准化,难以实际考虑学生的能力标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单一化的小学体育评价标准更是挫伤体育教学的多样化发展。统一的标准测量会导致老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注重考什么,教什么的学习模式中,以考试为导向的学习方式与学生的个人发展与体育课程的开设初衷相差甚远,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评价主体的单一性
标准的教学评价体育是一种双向互动,但是在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价标准中主要是老师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学习评价,在教学拥有绝对评价权利的地位中导致学生成为被动的个体,片面单一的评价操作模式使得学生处于被评价的弱势地位,自己的言行举止都会被明确打分,在丧失主体性的评价操作中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在具体的小学体育评价模式中,我们需要了解自己学习状况的是学生本身,老师应该作为参评的客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后续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以实现自我发展才是设定教学评价体系的最终意义。所以,老师在实际小学体育课程评价中可以采用老师测评、学生自评及互评的多种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更为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二、完善小学体育评价的操作方法
(一)在多元评价标准中激励学生
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老师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可以采用等级评价标准,或者有关学生进步幅度的评价标准。可以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处于灵活的更新与表动之中,保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具有个性化差异的评价方式中形成对学生的激励机制。
(二)在综合评价中设置不同评价比重
老师在小学体育课程的评价标准设定中可以采用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体育技能的进步。比如老师可以将学生的测量成绩进行同一时段或者统一项目的比较,在衡量学生的进步幅度中进行不同等级的评价。老师可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身体状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比分。多维度测评方式的设计既关注学生实际的体育技能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进行综合的评价。在评价设置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度添加留言板,在评语环节,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同步的学习衡量,帮助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带。比如老师、家长或者同学都可以在测评表的特定区域写下提高学生体育技能的建议,帮助学生在查看自己留言的过程中进行自觉的改正。对于该评价留言学生享有隐私权,别人不可以随意翻看。
(三)在发展性评价中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老师应该建立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测评成绩,在鼓励性的教学方式中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该评价方式需要老师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整体情况,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分析该生的发展性长处,进而在教学环节中做到有的放矢。比如老师可以采用档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长时间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状况进行同步记载,帮助学生在跟踪式的评价方式中实现全面发展,适合小学体育评价的操作模式。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课程的评价方式以增强学生体能素养为终极目标,但是在具体的评价操作模式中老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避免传统测评方式的局限性,在对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全面评价中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老师在具体的小学体育测评方式中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测评成绩,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评价结果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测评模式发展中的原始教学意义。
作者:余俊婷 单位:泉州市仙塘小学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李如海.我国教育评价发展的世纪回顾与未来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1-12.
[2]龚成太,王文生.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成绩评价的调查结果与评价体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