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准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质量管理体系准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质量管理体系准则

质量管理体系准则范文1

重视内部核工作

1.内部核工作对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和检测报告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自我发现并通过分析最终解决问题以实现质量管理改进的,因此领导重视是做好内的关键,内工作必须得到最高管理者的全面支持才能保证顺利进行,应由质量负责人主抓内工作,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贯彻和执行。

2.内人员应全面理解ISO/IEl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能力的通用要求》的各项条款,科学领会其中管理与技术内涵,熟悉各项检验技术规程和检测能力,熟悉并能正确理解评原则,掌握技术方法,经培训具备资格的人员组成,内人员的工作应独立于被核工作活动。内工作的准备与实施

内工作按其特点分为5个阶段:第一,是按内程序文件规定编制《年度内计划表》,包括核目的,范围、时间等,依据《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相关文件及评准则涉及要素编制《现场核检查记录表》、《不符合项报告表》、《内结果表》等内容。第二,内的实施按照首次会议、现场核、碰头会、开具不符合项报告及召开末次会议的程序进行。第三,内报告的编制,对发现问题通过统计分析评价编制规范具体的内报告。第四,跟踪验,它是内的延伸,也是对纠正措施的核验证。第五,内总结是对本年度的内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包括经验教训及改进措施。

内工作的有效性

定期进行的内部核活动,包括管理体系中所有要素即《评准则》所有要素的要求均应通过内评价,也就是对质量活动进行全部内部核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管理体系和《评准则》的要求,所有在内部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目必须按要求进行纠正再验证其纠正措施及实施结果的正确与否,以确保有效性,防止不合格因素的再次发生,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并通过核结果评价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证实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持续符合要求。

通过内部核能够使管理者及时了解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情况与结果,为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创造机会和条件,强化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主要表现为各项质量活动处于受控状态,有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机制,能够减少、消除和预防潜在质量问题的出现,并且有效地纠正措施及结果验证。

质量管理体系准则范文2

所谓质量管理体系,就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实现和达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最好、最实际的方式来促进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设备及信息的协调,以保证检测精确性的一项机制。

按基础资源要求,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必须具备相应的检验条件:包括配备必要的、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试验场地及办公设施、合格的检验人员等;建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确定各检验工作的过程,分配协调各项检验工作的职责和接口,指定检验工作的工作程序及检验依据方法,使各项检验工作有效、协调地进行;通过管理评审,内外部的审核,实验室间能力验证、比对等方式,不断使管理体系完善和健全,保证了实验室有能力为社会出具准确、可靠的检验报告。

注重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的功能作用,对影响实验室质量的活动进行有效的连续的控制,注重并且能够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并加以纠正。

二、建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一)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的形成过程

1.明确检测依据。首先要明确检测依据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熟悉和正确掌握它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条件。

2.样品的抽取。应制定合理的随机抽样方案,明确抽样、封样、记录、取送方式等各项质量要求或严格按检验规程规定进行抽样工作。

3.样品的管理和试样的制备。应编制样品的交接、保管、使用、处置的质量控制措施。需要制备试样时,还应制定制备程序和方法,对制样的工具、模具等也应进行质量控制。

4.外部供应的物品。对检测工作需用的从外部购进的材料、药品、试剂、器件等物品。应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和进行验收的质量控制措施。

5.环境条件。应有满足符合技术要求的工作环境,并有必要的监控环境技术参数的技术措施。

6检测操作。检验人员要依据技术标准和检验规范规定的方法,正确、规范的进行检测操作,及时准确的记录和采集检测数据。

7.计算和数据处理。依据检验规范的有关规定,对检测数值进行正确的计算和数据处理,并经过校对验证,以确保结果正确无误。

8.检测报告的编制和审定。检测报告的内容应完整,填写应规范、正确、清晰、判定准确,并严格执行校核、审批程序。

(二)配备必要的人员和物质资源

1.配备包括管理人员、执行人员、监督人员的各类人员。这些人员应具有同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工作能力、经验和技能,规定有明确的质量职责、权限和彼此的相互关系。

2.配备物质资源包括仪器设备、工作场所、环境设施、技术控制手段和其他检测装置等。资源的配置应满足工作任务的需要和检测技术规范的技术要求。仪器设备的功能和准确度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环境条件和监控设施符合有关技术规定。

(三)形成检测有关的程序文件

1.程序文件是规定检测活动和检测过程的途径,是为控制可能影响质量的各项因素而制定的文件。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是通过贯彻实施程序文件实现的,因而制定好程序文件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2.程序文件应做到全面、适用、可操作。其内容通常包括:开展某项质量活动的目的和范围;对检验要做什么;由谁来做;如何做;如何控制;使用的设备和文件等做出具体的规定。

3.编制程序文件时应参照GB/T 15481一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国家标准和结合本生产组织实验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需要而定。应组织有关人员对编制的程序文件的内容是否完整、适用,可操作进行评审,提出意见,经修改、审核后正式批准、颁布执行。

4.应制定的程序文件一般包括: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检测工作程序、样品质量控制、技术文件控制、仪器设备质量控制、环境条件控制、外购检验用品质量控制、分包检测的控制、记录和报告、质量申诉处理等。

三、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实施

管理体系法就是通过在实验室中建立、实施和维护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从而达到质量管理的目的的质量管理方法。为实验室的检测与质量活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就是为这些活动指明方向。一般地,实验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都是依据国际标准ISO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以下简称“通用要求”)来建立并运行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简称CNAS)的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以下简称“认可准则”)以及国家标准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均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17025:2005. 以上三个标准或准则适用于所有类型和规模的实验室。

(一)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步骤

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分为以下8个步骤:(1)确定委托客户和其它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2)建立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3)确定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过程和职责;(4)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资源;(5)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6)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7)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8)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阶段

1.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是通过建立贯彻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来实现的。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贯彻质量方针;当情况改变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要求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作为组织开展质量活动的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为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提供证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可用以展示质量管理体系,证明其与客户及第三方要求相符合。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表格等。首先应对文件编写组成员进行培训,接着制定编写计划,收集有关资料,编写组讨论文件间的接口,然后将文件初稿交咨询专家审核;咨询专家向编写组反馈,并共同讨论修改意见之后,由编写组修改文件直至文件符合要求。

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核、批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分级审批。质量手册应由最高管理者审批;程序文件应由质量负责人批准,作业指导书一般由该文件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审批,跨部门、多专业的文件由质量负责人审批。文件审批后,需正式,并规定实施日期。以宣传和培训的形式,使组织中所有人员理解质量方针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规定的有关内容,深入了解其具体情况。

四、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维护

(一)坚持领导重视

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坚持长期关注管理体系实施和运行,确保管理体系运行有效,确保应有的资源,并随时将组织运行的结果与目标比较,根据情况决定实现质量方针、目标及持续改进的措施,同时,制定激励措施,保证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性。

(二)全员参与

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系列相互联系过程的组合,不同的过程由不同的人来完成,只有全员的参与,才能使各个过程的实施处于受控状态,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在体系运行中要求全员参与,并认真履行岗位的职责,加强道德修养和质量、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参与的责任感和自觉性。通过开展激励活动,提高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三)建立监督机制,保证工作质量

在管理体系运行中,为避免各项质量活动及其结果发生偏离规定的现象,加强对各项质量活动的监控,专门设置质量监督员,质量监督员依据管理体系文件监督各项质量活动,保证检验工作质量;通过采用《评审准则》中规定的“校核方法”对质量结果进行控制,并定期对采用的“校核方法”进行有效的评审,从中得到工作的改进和提高质量。

(四)认真开展审核活动,促进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管理体系定期审核是管理体系运行的重要工作,是对管理体系是否按体系文件运行,确定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重要手段,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的纠正,使管理体系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五)加强纠正措施落实,改进管理体系运行水平

质量管理体系准则范文3

【关键词】 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2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85-02

自2006年以来,为规范采供血机构,确保血液安全。卫生部相继颁布了“一个办法,两个规范”及《血站技术操作规程》等法律法规,规范了采供血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运行和发展。为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内部审核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内部审核是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及其运行的符合性、有效性、适应性进行定期系统的审核,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1 内审的目的、范围

1.1 目的 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验证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并通过内审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确保采供血机构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1.2 范围 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采供血实现过程和支持过程所涉及的所有科室。

2 制定内审计划和编制内审检查表

2.1 根据国家法规要求,内审至少毎年进行一次,[1]以验证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可持续改进。在内审实施前,成立审核组,由审核组长根据审核准则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制定内审计划,内审计划中明确了审核目的、审核依据、审核范围、审核方法、审核部门、审核内容以及审核的日程安排。内审计划编制完成后,由质量管理科科长签名确认,由站长批准执行。

2.2 根据审核准则和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内审检查表,内审检查表涉及到采供血过程和支持过程的所有科室。内审检查表要体现出本科室的全部过程,编制时要有章可循、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代表性,确保审核的完整性,提高审核的系统性和有效性。[2]内审检查表一般包括审核内容、审核方式、被审核部门、审核标准、审核发现描述、审核部门和审核结论。

3 审核实施

3.1 召开内审首次会议 内审之前,由审核组长组织召开内审首次会议,要求血站站长、质量负责人、业务负责人、安全卫生负责人、各科室负责人、血站内审员参加,并签到。会议主要内容是宣读内审实施计划,发放内审检查表,内审员明确审核内容,本着查严、查实、查细的原则,对各部门进行审核。

3.2 现场审核 现场审核是内审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内审员应根据内审检查表的内容依据以下原则进行审核: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原则。客观事实以证据为基础,不含有任何个人猜想、推理成份;②标准与实际核对的原则。凡标准与实际未核对过的项目,都不能判为符合或不符合;③依次递进审核的原则。审核包括:实际有没有、做没做、做得怎样三个方面依次递进。收集客观证据,及时分析形成审核证据并记录,避免事后追忆。

内审员根据内审检查表按部门进行审核,审核的主要方法是:①问(面谈):与被访人面谈、提问;②查(阅):查阅相关记录和文件;③看(观察):现场观察;④记(录):记录审核过程的有关事实。

现场审核以客观为依据,以法律为准则,内审员与各科室协调、合作,共同把内审工作做好,找出差距,持续改进,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

3.3 审核发现 将收集到客观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类,以形成审核证据,经审核组对审核证据进行客观评价形成审核发现。

3.4 开具不合格报告 首先审核组开具不合格报告前,与各相关科室进行沟通后开具不合格报告。审核组按照按不合格形成原因,开具不合格报告。主要包括:①体系性不符合:体系文件与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不符;②实施性不符合:未按文件规定实施;③效果性不符合:虽按文件规定运作,但未取所期望的效果,缺乏有效。

3.5 编制审核报告 审核组长应根据审核结果编制《审核报告》。审核报告是对本次内审工作的一次总结,编写后由站长审核批准后。审核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和日期;②审核组成员;③审核过程概述;④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评价;⑤存在的主要问题;⑥提出的不合格项,负责纠正的部门、完成的期限、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要求并对其追踪验证;⑦明确发放范围;⑧编制人和站长签字。

3.6 召开末次会议 审核组组织召开全站职工会议并签到,审核组组长宣读本次内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要求发现问题的科室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追踪验证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4 结论

内审工作是检验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内审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为了提高内审工作质量,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4.1 领导重视 内审工作开展的好与坏,与最高管理者的重视与否有直接关系。只有管理者全面支持工作,内审员与各科室沟通、协调才好开展,确保内审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才能达到内审的目的。

4.2 控制审核过程,降低审核风险 内审员要严格执行审核计划,使审核过程有序进行;并且合理进行抽样,使样本具有代表性;识别关键过程,把握审核重点;评审主要因素,注重过程能力;控制审核结果,保证审核的客观性。

4.3 提高内审员审核能力 在审核过程中内审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审核的效果,所以提高对内审员的审核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审员除了应提高审核技巧外,还应该加强审核方面知识的学习。因此,为提高内审员审核能力要经常对内审员进行质量审核方面的培训,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稳定、有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质量管理体系准则范文4

1.1策划质量管理体系

1.1.1策划质量方针及目标组织最高管理者应该企业的总体质量方针,其实也即是指总的质量控制方向及宗旨,中小型食品企业的质量方针应该是尽可能提高顾客的满意度,确保产品及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诚信,打造知名可靠品牌。质量目标可以视为质量方针的细化,是组织近期应该努力的方向,质量目标是否实现其实也是考验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能力。质量目标具体内容应该是使顾客满意度在90%以上,合同履约率为100%,产品出厂合格率为100%。

1.1.2策划组织机构根据ISO9000标准,企业应该设立管理者代表、办公室、生产部门、采购部门、质量检验部门、销售部门等。同时应明确规定每一个部门的职责、权限,规定各部门应该在每周一、周三、周五上午开展的固定例会上进行交流、沟通。

1.1.3策划、设计产品产品的策划、开发、生产都应该由生产技术部门负责,首先应根据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以及企业和市场要求确定产品的质量要求以及目标。同时应准备好产品生产、控制中需要的相关文件以及材料,明确产品生产、检测、测量等相关准则。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应制定销售过程的准则及方法,全面收集运行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以及资源,并且应监视、分析整个销售过程中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产品及服务业绩、顾客的市场反应等。

1.2实施、运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

在质量管理体系正式实施前,中小企业应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使相关人员能够全面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本质及核心内容。具体实施如下。

1.2.1采购过程原材料在中小型食品企业生产运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原材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生产的合格率。因此,在原材料采购环节,相关人员应严格把好质量关卡,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一旦发现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一律都不能使用。

1.2.2生产过程、产品生产又是食品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在生产过程中,应全面控制产品质量影响的各个因素。应加强原材料的管理,定期评价材料供应方的原材料质量。同时应重视生产设备的维修和养护,使生产设备处于高效运行状态。也需要高度重视卫生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日常清洗、消毒的工作,产品接触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

1.2.3检验过程企业应建立专门的质量检验部门,安排专职人员负责产品检验工作,确保每一批产品出厂检验合格。同时,应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制定明确的原材料、产品检验制度。如果是检验关键控制点,应详细记录监控过程,相关责任人应签字。在生产过程中应进行抽样检验,避免不合格产品继续进入下一道生产工序中。

1.2.4监视、测量和改进企业可以通过产品、过程的监视及测量、内部审核、顾客满意、定期抽查等措施进行持续、动态监视、测量。应该全面分析各种监视及测量结果,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如果发现不合格产品,应严格根据相关要求处理。

1.3审核、管理评审质量管理体系

新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审核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方针及目标,以及体系程序,管理体系中各文件的实际执行情况,以及根据环境变化、自身要求、相关规定要求制定的改进措施执行结果等。组织管理者应定期进行评审,从整体角度分析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并且组织相关人员共同提出纠正对策,确保管理体系的合理性、有效性。

2结语

质量管理体系准则范文5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 持续改进 地质勘查 作用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P62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地质勘查管理在近几年得到长足发展,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地质勘查整体状况还不容乐观,急需加强管理和改进。为此,顺应地质勘查改革形势的需要,我国于2012年3月颁布实施了《DZ/T0251-2012 地质勘查单位质量管理规范》,该规范中要求地质勘查单位结合自身特点和质量管理需求,依据GB/T 19001―2008相关标准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一些具有地质实验测试资质的单位除了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还应该通过以《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为准则相关认证。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要求,地质勘查单位继续完善原有质量管理体系,引入或者继续完善持续改进原则,在质量管理活动策划过程中,明确单位的质量管理目的、管理职责、质量管理程序和方法,根据目标,为各种质量管理活动提供必要资源,实施和开着各项质量管理活动。

地质勘查单位为了保证质量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必须控制和分析质量管理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为了持续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水平,必然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相关改进。而如果地质勘查单位质量管理过程存在外包过程,相关外包过程必须处于质量控制状态之下。

依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已经十分重视地质勘查单位的质量情况,但有不少企业还没有认识到质量管理体系对于地质勘查的重要性,没有重视质量管理体系对质量勘查项目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地质勘查项目产品形态

目前,地质勘查产品形态主要有三种:一是信息产品形态。地质勘查项目的成果报告就是一种信息产品,这也是地质勘查产品最常见的形式;二是实物产品形态。在地质勘查野外作业中是需要进行工程作业,其作业成果一般为实物产品,不过地质勘查的实物产品往往只是信息产品的证据;三是服务产品形态。地质勘查单位也开展一些咨询服务类业务,这类业务一般只是提供知识型产品,例如提供技术指导。可见地质勘查产品具有多重质量特征,这就要求必须建立相关质量体系来保证产品质量特征得以实现。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概述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当今世界普遍实施的现代质量管理体系之一,它拥有广泛的适用性,适合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被引进我国之后,为我国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思想有原则:(1)以客户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而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最为重要的思想,其基本原理是:准备做一项事情后,首先需要根据设想或者目的制定工作计划;然后,根据计划去实施,对实施过程中和结尾的工作都需要进行检查,最后还需要进行总结,而后进入下一个循环。工作效率和质量就在一个个循环中得到提高。

地质勘查单位的业务基本上都是由一个个具体勘查项目组成,所以,地质勘查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更多通过地质勘查项目管理体系来体现。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是对产品从设计、生产、检查、验收等整个过程进行的质量管理,那么地质勘查项目管理也就是对地质勘查项目全过程中进行控制,把控各个环节的质量,保持好的过程导出好的结果,以持续改进的原则稳定和提高地质勘查产品质量,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要。

三、质量体系在地质勘查项目管理中作用

根据质量管理系统的原则和实施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在地质勘查项目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发挥到极致

质量体系的建设就是突出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只有满足客户需要才能实现产品的功效,而建立以客户为关注焦点。进行技术培训工作,站在用户的角度以顾客的需求为核心,聘请勘查领域专家针对地质勘查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的技术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就一些疑难地质情况进行研究和探讨,共同制定出比较合理的勘查方案。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确保整个勘查过程处于全控制当中。看似琐碎的小事能做到细致入微,就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也能体现一个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只有最大限度地为顾客着想,才能赢得顾客的信赖,才能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这一点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尤为重要。

(二)充分发挥领导作用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组织最高管理者有义务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质量方针,并保证质量方针被传达下去,制定和策划具体的质量目标,将质量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通过制定和明确员工自身的质量职责、权限,督促他们履行相关责任用来实现组织目标;通过制定各种激励因素引导全员参与的热情,宣传质量管理理念以提高全员参与的意识。通过培训、改进、奖惩和加强意识教育,增强员工工作责任感和不断提高员工技能、知识和经验。通过员工业绩评价,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而领导作用在项目管理中体现就更加明显。

项目经理负责人不但是一个项目的最高管理者,同时也行使着公司最高管理者的职责和权限:统筹安排,制定整个项目的施工计划,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严格要求工作人员保证工程顺利进行,职责分明,及时召集项目管理人员反馈施工信息,针对工程可能出现的情况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规划,从而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组织安排人员参加安全、健康、环保和质量保证体系系列培训,并对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或专项的专业知识培训,并认真学习甲方要求的各项培训工作;建立并保证定期例会制,建立 QC 小组,并监督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以确保在整个项目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改进需求,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三)提高项目质量管理水平,减低项目管理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及管理意识,认真明确各项管理的工作流程及职责,促进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规定,施工企业应定期性进行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企业构建自我完善及发展的机制。对影响项目管理的人员、技术及管理进行全面控制,控制项目管理的各项环节,制订合理有效的控制方法及途径,减少影响项目管理质量的行为发生。质量管理体系还要求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如施工现场的检查、施工人员的管理、数据分析等。

质量成本是项目成本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质量成本是指为了提高质量和处理质量问题而付出的成本,如果质量问题频繁出现,质量成本必然增加。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可以有效防止质量问题的出现,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质量成本,进而降低项目管理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案例分析

某个改制地质勘查单位,原有质量管理方法已不适应市场需要,在原有质量管理方法下,质量目标不明确,员工责任不清晰,流程不顺畅,勘查项目过程控制不严谨,对于最后结果不可控制,出现质量问题后,并没有完整的处理程序,也不遵循PDCA模式进行有效改进,致使同样质量问题频繁出现。勘查产品质量水平不稳定,还出现几次差错,极大地影响市场份额。2014年,顺应国家和企业需要,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推行和认证。当年企业完成质量目标,获得认证,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企业员工质量意识得到加强,勘查项目质量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对于出现问题进行规范的处理,并运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持续改进,2015年开展的10个勘查项目结果都充分满足了客户要求。

总之,现代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是适合当前地质勘查项目管理的有效管理体系,能较好地控制地质勘查的整个过程,保证勘查结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荣科.地质勘查单位质量管理中的几个问题[J].核标准计量与质量,2011(01):40- 43.

[2] 孙涛.浅谈地质勘探单位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J].江苏煤炭,2012(03):66.

[3] 弓小平,乔华,吕明松.地质调查行业管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探讨DD运用ISO9001:2000 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J].新疆地质,2012(01):66- 67.

质量管理体系准则范文6

1.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基因的最重要构成

组织的“基因”是组织发展的基础。李刚博士在《组织的进化》一书中提出:所谓组织的“基因”,就是指组织机体内,控制着创新性管理元素和模仿性管理元素的形成以及排列方式的指令码。完整的组织基因如同两组相互缠绕的螺旋体,一组是创新性基因,还有一组是模仿性基因。促进组织进化的奥妙之处就在于合理安排两类管理元素的排列秩序。李刚博士提出的组织双螺旋结构,其角度侧重于创新与模仿管理元素。从远程教育工作内容角度来解读一个组织的双螺旋结构,则一组是教与学工作基因,一组是管理工作基因。教与学工作基因组是远程教育组织固有特征,是区别于其他行业领域的标志;管理工作基因组则是符合普世规律的部分,完全可以借鉴管理领域的成果。这样的双螺旋结构成为了一个远程组织的“基因”。在管理工作基因组中,包括了战略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知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品牌管理等等。在众多的管理分支当中,质量管理是核心工作。之所以质量管理是核心工作,原因很简单,其一,没有质量的产品(服务)一文不值,没有质量的数量等于零,没有质量就失去了组织的生存基础;其二,质量管理是一条管理的总线,它将组织的宗旨、战略、人力资源、过程管理、计划管理、知识管理、客户管理等等管理分支有机地整合,使组织成为一个以质量为关注重点的“活化”系统。质量管理是组织管理工作基因组中的最重要构成。

2.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是组织“活化”的保证机制

质量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支撑是要建立一套适宜的、充分的、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质量标准的核心思想有两个:八项原则和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八项原则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PDCA循环是世界质量管理大师朱兰总结提出的工作需遵循的一般原则: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改进(Action)。在这两个核心思想的指导下,构成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模式。从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可以发现,首先,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断地从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获得需求和感受;其次,组织内部形成了完整的PDCA循环,即“管理职责”和“资源管理”为“计划(P)”、“产品实现”为“执行(D)、“测量、分析和改进”为“检查和改进(C与A)”。有质量管理体系支撑的组织,既避免了组织开放程度不足而产生的“熵”,又保证了组织是有控制地生长。质量管理体系帮助组织在机构层面上实现了PDCA循环,保证了组织是一个有生长、有控制的“活化”系统。以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的质量目标为例,2003年的学院质量目标中提出“学习资料提供率≥99%”,而2010年新的质量目标中已经没有了这个指标。因为随着服务水平的提升,“学习资料的提供率”已经变为了基本要求,没有再强调的必要。取而代之的是追求“教学资料的正确率≥97%”。从质量目标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在整体机构层面上,质量的认识和工作水准实现了PDCA循环和持续改进。

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对远程教育质量的两个正向影响

1.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就是组织内部达成共识的过程

就教育组织而言,学校必须是有助于学生成长的组织: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个人成长与发展,鼓励学生不断成熟,增进自信和自尊、满足感、主动性和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成立于1969年的英国开放大学,在其《皇家特许令》中对其建校宗旨进行了如下描述:“通过各种途径(如广播和其他适于高等教育的技术装备、函授辅导、课堂辅导、研讨班以及其他相关途径!!),以教育和研究的形式促进学习和传播知识,为学生提供符合大学水准和职业标准的教育,从而改善整个社会的教育服务。”教育组织的宗旨,指明了教育组织的目的及其特征,是教育组织内部思想统一的基础。为了将教育组织的宗旨在质量方面展开,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初始,就要在组织宗旨的框架下,制定组织自己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方针是组织宗旨和愿景在质量方面的展开。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立为组织提供了关注的焦点。英国开放大学根据其大学的使命和价值观,在质量方针方面展开了如下描述:开放大学的教学与科研质量已经为其赢得了举世公认的荣誉。我们坚信通过团结协作,维护我们的质量标准和确保提供给学生、客户和教职员工的服务质量,才是重中之重,这对我们未来的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致力于不断改善服务,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成功地满足学生的要求和其他机构的监督。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也提出简洁明了的质量方针,即“管理规范、资源优秀、服务满意、技术可靠,提供一流的医学远程教育”。依据质量方针的要求以及提供的框架,进而制定了符合当时发展阶段的质量目标:聘用教师考核合格率≥90%;教学资料适宜度≥75;教学资料正确率≥97%;学生综合满意度≥80;学生年投诉率≤0.24%。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确定,经历了提出、讨论、修改、讨论、再修改的螺旋式认知过程,这个过程正是组织成员达成共识的过程。除确定过程外,质量管理建设和运行过程还需要通过体系会、体系宣贯、管理评审、内部审核等活动,持续强化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认识,以保证组织内部全员持续的共识,从而保证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

2.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就是组织知识管理的过程

二十一世纪组织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组织所拥有知识的质量,利用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为组织创造竞争优势和持续竞争优势对组织来说始终是一个挑战。知识管理就是在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通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地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地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基本过程为贯标、识别、编写、、执行、记录、检查和改进八个步骤。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与知识管理的八个过程完全对应。组织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就是组织知识管理过程的展开。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就是通过质量体系建设过程形成了一整套质量管理的知识管理系统。这有助于其做出正确的决策,以适应环境的变迁。

三、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对组织改进“效果”和“效率”的帮助

1.对提升教学效果的帮助

关注“效果”就是关心一个组织的使命。一个教育组织,它的使命无疑就是帮助学生成长,要坚持把人的成长与发展作为至上的原则。研究结果表明,那些有效学校或是颇有成效的学校,都是依据五个基本假设进行组织和运作的,第一条假设就是:不论学校能够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其中心任务就是教学,衡量成功的标准是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思考能力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学校要为学生学业的成绩好坏承担责任。有效学校的思想摈弃了传统教育思想在学生成绩不佳时责备受害者,即学生的做法。和低效学校相比,有效学校的最显著特点是,它们更多地承担了满足学生需要的责任。远程教育面对的大部分学生通常被认为是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有待提升的人。很多远程教育从业者认为教育质量不佳,大部分原因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而不是学校应当承担主要责任。一些远程教育组织开设的专业课程,办学十年至今,其网络课程内容及形式没有一点变化。

其理由之一就是学生并不爱学习,所以也没有必要在课程更新上下功夫。但近日从某远程教育组织内部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反映出,学生意见最大的是:课程内容陈旧、课程形式简单枯燥。这个调查结果足以说明,认为远程教育学生不关注学习是错误的。“最有说服力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成绩很受学校文化的影响。学校文化包括管理、交流、教育实践和方针等。”也就说,当一个学校重视管理时,其教与学的活动将会是有效的。我们来看一个里奇兰德大学(RichlandCollege,RLC)的例子。作为一个两年制的过渡型社区学校,里奇兰德大学从来没有过正规四年制名牌大学那样耀眼的光芒。然而多年来对质量的不懈追求最终让这所“先天不足”的学校在2005年一鸣惊人,成为波多里奇质量奖历史上第一个荣获大奖的社区学校,创造了教育界的又一奇迹。重视质量为什么对提升教学效果这么有效?质量管理体系八项原则中第一条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卓越绩效模式的十一条核心价值观和概念中的第二条就是“顾客驱动的卓越”。这一点与教育界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一致。质量管理体系都是紧紧围绕“顾客”(教育的主要顾客是学生)展开的,包括顾客识别、顾客需求识别、满足需求的措施分析、实施以及顾客感受的持续测量、持续地进行产品设计和改进等等。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提出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还提供了关注顾客的方法与技术,能够帮助学校有效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教学效果”。对质量不懈追求,才能帮助学校进行最有成效、最持久的变革。

2.对组织提升效率的帮助

“效果”是一个组织生存的基础,而“效率”则是一个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高效率是组织管理不懈的追求。如何能帮助组织提升效率,效率原理(EfficiencyPrinciple)给出了总结:如果人们能够有效地共同加以协商,并能有效地实施其决策,那么经济活动的结果将趋于是有效的(至少对协商方来说将会是有效的)。为此,必须时刻牢记协商、实施及执行应是有效的这一条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恰恰完全符合协商、实施和执行应是有效的这一条件。质量标准的导入首先就要组织的中高层协商达成共识,其后开始引入咨询机构、全员进行质量标准的培训、建设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要进行大量的协商,有的质量文件要在正式之前编写修改近十个轮次)、质量管理体系正式开始执行。通过这五个基本步骤,达成了组织就质量管理的共识,协商的成果以内部文件的方式得以呈现。其次,质量体系实施和执行的过程由大量的内外部评审、内外部审核、管理评审等给予了充分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自身的有效性要求在此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一个关于网络课程开发的小案例可说明协商、实施和执行对提升效率的帮助。一个开发网络课程的小组通常由课程策划、美术设计、程序员、媒体工程师等组成。在小组组建初期,大家的文件命名是各自为政,在协作过程中经常出现文件传递和调用错误,影响项目的进程。开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后,根据GB/T19001-2008条款4.2.3文件控制中的要求: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项目组开始确定文件的编号规则,经协商确定文件的编号规则为:课程编号_章_节-文件序列号+文件类型+标注,例如:A06_2_4-12DH20130616,达成共识后的实施和执行非常顺利。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的一份调查显示,参加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工作人员中,94%的人认为质量管理体系对工作改善有帮助和很有帮助,68%的人认为工作接口得到清晰,减少了摩擦。

四、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过程是持续改进质量的保证

一个组织能否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⑴组织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质量管理标准的要求;⑵组织是否按照符合标准的要求开展实际工作。质量认证与传统的教育评估和评优不同,更看重可持续性,即整个系统的工作持续状态,而不是偶发的个案。质量认证更注重方法而不是单次的结果。所谓一辈子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能坚持做好事。要做到“坚持做好事”,就要有强大的自省能力——“吾日三省吾身”;还要有开放的心胸来接受外部意见。一些组织获证后忽视了外审的作用,把外审仅仅当做是外部检查而应对。外审真正的意义就在于利用外部专家来发现自身难以发现的问题,从而找到改进的机会。同时也是与外部专家进行沟通学习质量管理经验的机会。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的第一次外部审核中,外审专家发现一个不合格项:管理评审的输入缺少了上次管理评审的内容。在上次的管理评审中曾提出了加强数据分析的改进措施,由于本次输入的缺失,该项措施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跟踪和落实。外审专家每次审核都会发现不合格项,这些不合格项是组织改进绩效的机会。这些改进机会的发现有力地促进了认证单位在组织层面进行持续改进。

五、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卓越绩效准则

质量管理标准中有两个最著名的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美国的卓越绩效准则,这两个标准从应用结果上来看,都是最广泛、最有声誉的质量标准。ISO9000质量标准是符合性标准,只要是符合要求就可以通过认证。卓越绩效准则是标杆性的标准,已成为各类组织评价自身的管理水准和引导内部改进工作的依据。卓越绩效准则最核心的是一套价值观和一套评奖要求。价值观有十一项:远见卓识的领导;顾客驱动追求卓越;组织与个人的学习;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灵活善变;关注未来;管理的创新;基于事实的管理;社会责任;注重结果和创造价值;系统化的视野。这些价值观具体体现在总分为1000分的以下七个类目的评奖准则上:领导(120分),战略计划(85分),顾客与市场(85分),测量、分析与知识管理(90分),人力资源(85分),过程管理(85分)和经营结果(450分)。如将卓越绩效准则比喻管理的最高标准即一百分的话,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一个组织管理的合格要求即六十分,中间还有一个常被人忽视的标准ISO9004业绩改进指南,可以约等于管理水平的八十分。因此,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非是质量的高标准,而仅仅是管理的合格水平。迄今为止,远程教育行业还没有获得卓越绩效奖项的组织。这可以是已经通过质量认证的远程教育组织进一步争取的目标。

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