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规划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场规划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场规划分析

市场规划分析范文1

关键词:城市广场;景观;规划

1 城市广场的分类

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

1.1 游憩集会广场

游憩集会广场主要为人们提供一个集会、休息、娱乐的室外活动空间,如市政府前的广场、行政办公建筑群中的广场等,均具有集会和游憩的作用。这些广场平时可供游览及一般的活动之用,需要时可供集会游行之用。因而广场上要有足够的集会游行面积,并能合理组织交通,保证集会游行时大量人流的迅速集散。广场上应有丰富的小环境和适当的空间划分,为人们平日里交往、娱乐提供尺寸适宜的室外空间。

1.2 纪念性广场

纪念性广场是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广场,如解放纪念碑、抗洪抢险纪念碑或历史文物、烈士塑像等;此外,围绕艺术或历史价值较高的建筑、设施等形成的建筑广场也属于纪念性广场。对这些广场的比例、尺度、空间组织以及观赏时的视线、视角等要详加考虑。纪念性广场要突出纪念主题,强化其感染力与纪念意义,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但同时应兼顾现代城市广场的多样化、复合型功能要求。

2 广场的比例尺度设计

2.1 广场的比例

为防止广场比例失调,城市广场的长宽比不得大于3∶1,并至少有70%面积位于同一高程内,以避免广场面积零散;街坊内的广场应有足够宽度,最少12m,以使阳光能直射到地坪上,产生舒适感。一般来说,小城市中心广场的面积一般在1~2公顷,大中城市中心广场面积在3~4公顷,如有必要可以再大一些。至于交通广场,面积大小取决于交通量的大小、车流运行规律和交通组织方式等;集会游行广场,取决于集会时需要容纳的最多人数;影剧院、体育馆、展览馆前的集散广场,取决于在许可的人流与车流的组织与通过。

2.2 广场的尺度

广场的尺度应根据广场的功能要求、广场的规模与人们的活动要求而定。大广场中的组成部分应有较大的尺度,小广场中的组成部分应有较小的尺度。一个满足美感要求的广场,应是既足够大,能产生开阔感使人放松,又足够小,能取得封闭而使人有安全感。广场上踏步、石阶、人行道的宽度,则应根据人的活动要求确定,车行道宽度、停车场面积等要符合人和交通工具的尺度要求。作为人们休闲、交往和群体活动的文化广场,尺度是由其共享功能、视觉要求和心理因素综合考虑的,其长、宽一般应控制在20~30m左右较为适合。

3 广场的绿化与铺装

3.1 广场的绿化

广场上设置绿化特别是艺术水平较高的绿化,不仅能增加广场的表现力,还具有一定的功能作用,如对环境的美化、对空气的净化、对小气候的调节、对噪声的阻隔等。在规则形广场中多采用规则式的绿化布置,在非规则形的广场中多采用自由式的绿化布置,而在靠近建筑物的地方宜采用规则式的绿化布置。绿化布置应不遮挡主要视线、不妨碍交通,并与建筑物共同组成优美的景观。

3.2 广场的地面铺装

广场的地面要根据不同要求铺装,可采用石板、石块、面砖、混凝土块等镶嵌拼装成各种图案花纹,以丰富广场空间的表现力,但同时应满足排水的坡度要求,能顺利地解决场地的问题。有时因铺装材料、施工技术和艺术处理等的要求,广场地面上须划分网格或各式图案,亦可增强广场的尺度感。

4 广场设计原则

4.1 生态环境原则

城市广场建设应从设计的阶段通盘考虑,结合规划地的实际情况,从土地利用到绿地安排,都应当遵循生态规律,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或通过规划手段恢复、改善已经恶化的生态环境。

4.2 适宜性原则

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A.广场要有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同时也应保证不少于广场面积25%比例的绿化地。B.广场中需有坐凳、饮水器、公厕、电话亭、小售货亭等服务设施,而且还要有一些雕塑、小品、喷泉等充实内容。C.广场交通流线组织要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处理好与周边的道路交通关系,保证行人安全。D.广场的小品、绿化、物体等均应以“人”为中心,时时体现为“人”服务的宗旨,处处符合人体的尺度。此外,根据地形特点和人类活动规律,结合其它设计原则,在城市的特殊节点上发展小型广场是今后城市广场发展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市场规划分析范文2

关键词:商业区 停车场 规划

1.前言

我国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城市机动车年均增长率超过50%,平均增长率也在20%以上,而多数中等城市的老城区,由于历史原因,缺乏城市交通基础数据,导致停车需求预测参考性不强,建筑物配建停车位远远达不到指标要求,道路路幅狭窄,两侧建筑物密布,新建的大型公共停车场往往受到用地条件限制。地下及立体停车库(楼)由于工程和资金等原因在短时期内也不能解“燃眉之急”。停车问题成为了城市交通问题的一个重要症结。

2.停车场规划适应性分析

2.1路边停车适应性分析

路边停车可以充分利用道路空间资源。路边停车能够满足短时停车需要,路边停车作为一种临时停车措施,能够方便短时停车的出行者需要,使出行者不至于花费很长的驶入和驶出停车场时间。路边停车便利快捷,深受驾车者喜欢。路边停车是路外停车的一种有效补充,起到调节城市停车场布局的作用,弥补现有停车设施的不足。

路边停车的缺点是路边停车对道路通行能力有直接不利影响。首先由于所停车辆降低有效道路宽度,使得双向单行道上相向而行的车辆容易发生碰撞。对多车道的道路,长时间路边停车可使多车道的道路实际减少一条车道。

2.2路外停车适应性分析

路外停车设施又可分为地面停车场、停车库和多层复合式停车设施。其中地面停车场的建设费用相对较低,具有布局灵活,停车方便等优点,比其它停车设施更受欢迎,但从土地使用来讲,地面停车场的土地使用效率不高,特别是在地价昂贵的商业区,不鼓励建设地面停车场;多层复合式停车库更有效地使用了空间,因此对于土地供应短缺和土地价格昂贵的城市中心商业区建立多层复合式停车库意义更重要,但这种停车设施建设、运行、管理及维护费用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停车设施;地下停车库解决了城市商业区用地空间上的缺点,使地上进行其他商业活动,在地下进行停车,充分考虑到此处出行的停车者车辆停放的需要;能够解决停车者的停车需求,有利于吸引顾客。

2.3停车需求分析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应以“扩大供给为主、抑制需求为辅的停车供需作为阶段性政策,与此同时相应的交通管理策略的制定必不可少,这里提出以下建议:

⑴ 在停车需求较大同时动态交通压力又很大的区域,采取限制停车泊位供应规模的策略,降低大量机动车停放的可能性,鼓励停车者在其他位置停放,采用别的交通方式进入该区域。

⑵ 对动态交通压力较大区域的停车设施限制停放时间,提高每个停车位的周转率,使在有限的停车设施条件下服务更多的停车需求。

⑶ 在中心区边缘和公共交通不便利的区域提供较多的停车空间,用以平衡城市整体的停车需求。

3.济南市商业区停车场规划实例

以济南市西市场商业区为例进行研究。

3.1现状调查分析

西市场的停车场地布局不太理想,停车资源稀缺,停车泊位不足,目前西市场商业区仅有一个立体停车楼,位于嘉华购物广场左侧;一个地下停车场,位于商厦地下;其他都是些小型的配建停车场,有三处路边停车场,分别设在纬十一路上、经三路两侧。

由于设计、布局等的不尽合理和司机不习惯使用公共立体停车场,嘉华楼顶停车场的利用率相对较低。由于路外停车泊位的不足和立体停车场没有充分利用,管理部门在纬十一路、经三路等一些支路上,施划出路边停车泊位来缓解车辆停放难题,由此导致次干道和支路的通行能力下降,加剧了西市场商业区动态交通的矛盾。

3.2 西市场商业区停车规划的建议

结合济南市商业区的特点,对西市场路边、路外停车设旗规划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从根本上解决商业区停车问题,明确停车政策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保证路边停车规划执行的力度必不可少。

(2) 保证城市停车场的容量,充分发挥路边停车场的自身特点。为了使路边停车场能为最需要停在路边的车辆提供服务,必须有相应的路外停车场容量存在,所以在路边停车规划必须结合路外停车设施一同规划。

(3)在机动车辆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路外停车场库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配建停车场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配套,并且与主体工程统一设计与施工。大中型公共建筑还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停车位对外开放,对与之有业务关联的来访者应提供停车位供其停放车辆。对于旧区,要根据现状积极开辟一些停车场,缓解停车难的问题,逐步满足机动车的出行需要和停车需求。另外,一个相对的停车费率的制定是十分必要的,利用停车收费的标准不同这一经济杠杆的调节,使部分车辆自觉的停到路外停车场。

(4)重视城市道路设计功能,合理规划路边停车。停车(场)库200米半径范围内划线停车的需要经过特别的论证,充分发挥停车(场)库使用效果。

4.结论

通过对路边及路外停车场的优缺点分析入手,指出路外停车场布局规划的基本要求。以西市场中心商业区停车场的规划为实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且在提出西市场商业区路外、路内停车场规划原则,同时还提出了其他一些合理的规划建议。

参考文献:

[1]过秀成.《城市停车场规划与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1),21~39。

[2]陈俊.周志勇,梅振宇,何保红.《城市停车设施规划方法与信息诱导技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45~60。

市场规划分析范文3

【关键词】时辰化疗 常规化疗 毒副反应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ategories and extents of toxic and side effect of timely chemotherapy and routine chemotherapy. Method: A total of 174 cases of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 confirmed by histopathology from January 2007 to June 2008 were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est group randomly. 88 case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treatment at 10am, 86 cases in test group were given the treatment according to biorhythms:TAX and DOCduring 4am~7am, NVB during 10am~12n, CBP、DDP and L-OHP during 10am~10pm, 5-FU during 10pm~10am, ADM- 7am, CPT-11 7-11am. ZT-Z/2-B auto injection pump were used. Results:the extent of matological and digestic of toxic and side effect of test group patients was less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timely chemotherapy routine chemotherapy toxic and side effect

化疗为恶性肿瘤患者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尽管恶性肿瘤的化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由于抗癌药物选择性差,存在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毒性等毒副作用,限制了化疗的临床应用及患者生存质量。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且最大程度上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当前肿瘤研究领域内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时辰化疗的兴起和诞生,为肿瘤患者的化疗开辟了新的思路,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时辰化疗是根据人体24小时生物节律即“生物钟”的变化,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以达到最佳化疗效果和最小毒副作用的一种化疗方法。本课题对174例经病理学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用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分别采用了时辰化疗和常规化疗两种方法,通过观察两种不同化疗方法毒副反应的类型、程度,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为我科于2007年1月—2008年6月期间收治的174例患者,符合以下条件:(1)经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其中鼻咽癌46例,非小细胞肺癌35例,食管癌33例,大肠癌32例,乳腺癌14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8例,其它6例。(2)年龄在70岁以下,KPS评分>60分。(3)预计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4)血液分析及肝肾功等正常,无化疗禁忌。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时辰化疗组(CC组)86例,常规化疗组(RC组)88例,两组间病例在各项临床资料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常规化疗组每日10am开始用药。时辰化疗组据生物节律特性选择合适的给药时机: 紫杉醇类4-7am;诺维本10am-12n; 铂类 10am-10pm;氟尿嘧啶10pm-10am;ADM-7am;伊立替康(CPT-11)7~11am。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或深静脉导管给药。两组化疗前后均采用格拉司琼止吐。

1.3 材料 采用扬州亚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ZT-Z/2-B自控型输注泵。输注泵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驱动及储液装置;第二部分为输液装置。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程度均参考WHO的化疗毒副反应分度标准[1],即无恶心呕吐为0度;只有恶心无呕吐为Ⅰ度;恶心伴有轻度呕吐为Ⅱ度;呕吐经治疗可控制为Ⅲ度;难以控制的呕吐为Ⅳ度。恶心、呕吐程度以一个疗程期间出现的最严重的程度记录。骨髓抑制以白细胞计数分度,4.0 ×109/ L 以上为0 度; 3.0×109~3.9 ×109/ L 为Ⅰ度;2.0 ×109~2.9 ×109/ L 为Ⅱ度;1.0 ×109~1.9 ×109/ L 为Ⅲ度;1.0 ×109/ L 以下为Ⅳ度。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髓抑制程度比较:时辰化疗组低于常规化疗组,p

表1 血液毒副反应(n=174)

注:x2=34.03 p< 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2 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程度比较:时辰化疗组低于常规化疗组,p

表2 胃肠道毒性反应(n=174)

注:x2=14.48 p

3 讨论

3.1时辰化疗机制 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生理变化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特别是细胞的分裂、增殖在24h内呈现节律性波动。目前大量的试验和文献资料证实:健康人的骨髓和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DNA的合成都呈现明显的节律性变化,其峰值分别位于13:00和7:00左右。肿瘤细胞在其生长、代谢活动中表现出自主的节律模式,并与正常细胞在细胞生长、代谢以及对治疗后生物反应的节律不同步,二者具有明显的时间差。机体组织、荷瘤机体的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各自不同的细胞动力学的昼夜节律性变化,为抗癌药物的时间治疗学提供了契机。时辰化疗是根据人体24小时生物节律即“生物钟”的变化,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以达到最佳化疗效果和最小毒副作用的一种化疗方法,即:通过对正常组织、药物作用靶向组织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三者之间的昼夜变化规律及相互作用的研究,制定以生物节律为依据的优化时间调节给药方案,以提高疗效、降低毒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3.2 一般护理

3.2.1 心理护理 向患者介绍时辰化疗的科学性和优越性,让患者充分了解该治疗方案、用药途径、所用药物及使用化疗泵的注意事项;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负担和顾虑,告知患者化疗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及预防对策,使患者在思想上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

3.2.2 严格遵医嘱准确、按时的用药。建立时辰化疗专用记录本及在提示板上交班,注明进行时辰化疗患者的床号、姓名、所用化疗药物,各班次认真床旁交接;护士严格掌握化疗泵的使用方法、化疗药物的使用时间及静脉输入速度、所用药物的副作用等。

3.3 ZT-Z/2-B自控型输注泵的使用 按无菌操作规程,撕开包装后先检查自控键上的插片是否卡好;旋开加药口、追加药口及出药口上的护帽,将配好的药液注入储囊中(注药时注射器内空气必须排尽);在追加药口注入约1ml药液,以便加速排出管道内空气;待出药口药液流出并确定空气排尽后,拔出自控键上的插片,夹紧止流夹旋上护帽待用。

3.4 骨髓抑制的护理 骨髓抑制是化疗药物剂量限制性因素和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而骨髓抑制最主要的表现是白细胞下降,本课题血液毒副作用时辰化疗组与常规化疗组比较为:白细胞下降37.2%:80.6%,Hb下降20.9%:38.6%,Pt下降9.3%:25.0%(p

3.5 恶心呕吐的护理 胃肠道毒性反应主要是由于化疗药物损伤胃肠道上皮细胞导致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本课题恶心呕吐发生率时辰化疗组与常规化疗组比较为:32.6%:61.4%(p

3.6 静脉导管的护理 时辰化疗由于静脉持续用药及化疗药物的浓度高、刺激性强,输注时间长而易发生静脉炎。一般选用浅静脉留置针给药,对于时辰化疗的患者最好是选用深静脉置管给药,以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避免了化疗药物外渗。预防感染: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发红、分泌物等,严格穿刺点、周围皮肤、导管接头的消毒,每周换药2次;妥善固定好导管,记录并观察导管置入长度[5]。

时辰化疗因能达到最佳化疗效果和最小毒副作用,加之患者可以带药泵随意上下床活动,提高了其社会适应能力及治疗的依从性,减轻了患者对化疗的恐惧感,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 考 文 献

[1]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30.

[2]田同荣.乳腺癌时辰化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3,17(11):1325-1326.

[3]肖春莲,刘红,吴继红,李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顺铂联合羟基喜树碱时辰化疗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4):479-480.

市场规划分析范文4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设计;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市政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得以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排水管道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而且对于道路完好、城市环保以及城市安全渡过汛期等都有直接的影响。同时市政给排水系统的大部分管网是埋在地下的,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生产装置正常生产,甚至会导致火灾以及爆炸事故的发生,同时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给排水工程在施工过程之中,管理这是相当重要的部分。

1.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城市给排水工程设计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主要可以分为供水系统、排水系统以及循环水系统这3个子系统。它的主要目的则是通过一定的规划,使得排水收集、输送、净化、利用以及排放这几个环节可以得到相互协调,也使得各个环节的排水设施建设工程规模适当,并且合理使用水资源。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主要可以分为城市总体规划之中的排水专项规划,某个一规划区的总体规划之中的排水专项规划、某一规划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有:市政给排水范围的划定,市政给排水量的预测,排水体制的确定,排水系统布局;在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出路以及处理程度;排水枢纽工程位置、建设规模以及用地的确定等等。

2.市政给排水规划的重要性

2.1、市政给排水工程在城市之中的作用

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项目已经变成了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可以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并且也可以提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也可以起到改善城市面貌、人们生活环境以及投资环境的作用。城市市政给排水工作可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繁荣。一个国家城市市政给排水工作情况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城市现代化程度,因此,我国城市市政给排水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城市现代化的进行。

2.2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作用

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作用即为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提供依据,通过进一步论证、计算、核对、比较等优化设计,从而得以合理实施。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是这个城市经济发展的物种条件,也是这个国家城市现代化的反应。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主要是靠完善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来实现的。良好的、有质量的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能够使城市成为一个自由、平衡、合理的生活空间。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处理人们生活污水的工作了,同样考虑到了城市居民生活需求以及对社会功能的满足和实现。好的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工作在为人类活动环境创造良好环境的同时,还给予了城市居民更加舒适、便利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2.3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所占的比重

市政给排水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给水工程规划在水源、总用水量、管网布置等大环节上作了统一考虑、统一分配的安排,为今后分期实施打下基础,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开挖,方便管理;排水工程规划的目的之一,是通过规划在排水收集,输送,净化,利用和排放几个环节上的统一协调,使各环节的排水设施建设工程规模适宜,投资合理,运行中合理利用能源和资源。因此,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必须首先依据当地的适用的各阶段给排水工程规划。

3、排洪与排水标准衔接问题

城市排水是解决较小汇流面积上短时间暴雨产生的排水问题,采用的是暴雨公式,暴雨时段控制在5-120 min,选用暴雨样本是年超大值法。而排洪考虑汇水面积大,目前多采用水文公式(也是暴雨推理公式),使用某重现期(如10a一遇)24 h暴雨量为基本数据,其选用暴雨样本是年最大值法。因此进行防洪排洪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排洪与排水重现期标准衔接问题。排洪规划重现期应根据城市重要性,以及排洪流域面积的大小因素综合考察后确定。排洪汇水面积越大,重现期标准越高,大中城市排洪标准不宜小20a一遇(防洪标准GB50201-9 4)[3]。

4、 区域水资源平衡与区域供水问题

给排水规划设计宏观层面所面对的是大范围的思考,涉及到规划区范围以外甚至跨城市、跨地区的区域性问题,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给水方面,主要体现在水源及其保护,区域水资源平衡及区域供水规划;在排水方面主要是防洪排涝规划设计,以及河网区域污染控制,它要求人们必须有开阔的眼界与系统创新的思维。

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着分布不均以及水质性缺水现象,认真进行水资源平衡,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倡区域供水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从事具体城镇给水规划设计时,一定要进行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否则它会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做好水资源供需平衡首先要做好需水量预测。需水量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城市和村镇生活用水、市政(含消防)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畜牧业用水、渔业用水,还要考虑流域江河本身生态流量需求。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工业用水量预测,目前设计时多采用用地指标法和万元工业产值法,但由于近年来传统产业设备更新速度加快以及非传统产业,如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用上述两种方法来进行工业用水量预测会带来较大的偏差,应引起足够的注意。

5、合流制与分流制问题的讨论

一般而言,在新城区采用分流制,旧城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但鉴于我国目前排水系统的实际情况,真正意义上的分流制在实践中很难做到。雨污系统中有一根接错,两个系统就相通,可能就是合流制。根据某污水厂厂外管网工程实践证明,完全分流制必须从化粪池出口分流开始,并且采用专业监督和专业队伍施工。同时初期雨水污染也比较严重,截流式合流制有利于初期雨水的截流,因此中小城市建议以截流式合流制为宜。日本东京区部地区大部分采用合流制系统[4],他们认为尽管合流制会增加污水处理量,但合流制下水道系统可充分利用原下水道系统,将其进行改造、重建与完善的建设费用、技术要求均低于分流制,故广泛使用。

6、给水系统优化设计的问题

随着变频供水设备的大量使用,特别是利用城市给水管网压力智能直接供水装置的推广应用(取消屋面水箱),在中观层面出现问题是城市供水日变化系数变大,高峰供水量增大,从而相应加大水厂供水规模。因此在这背景下,城市供水系数应考虑设置对置水塔或高位水池的方式来降低日变化系数,同时也提升供水安全度。同时给水系统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近远期结合,为未来留下发展空间,譬如道路管线综合时给水管位的预留、给水管径合理确定,等等,避免重复投资,争取效益最大化。

7、结语

对于市政供水排水项目来说,因为这项项目被使用的次数很高,同时周围的人流量以及车流量相对密集,所以要确保项目的安全性以及品质的稳固性,这项项目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市政供水排水体系的策划要经过全套的科学的、标准的、机制的管制手段来完成,在策划中也可以借助计算机的设计软件进行,得到的道路数据直接共享给供水排水策划工作中。根据道路数据借助计算机的帮助进行供水排水体系的策划,使道路设计以及供水排水体系的设计能够更好的相互结合,得到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设计方案,这不光是为了城市供水排水项目建设的需要,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罗水金.浅谈市政给排水设计和规划中常见问题分析[J].四川建材,2007,04:264-266

[2]刘广建.市政给排水设计与规划中常见问题的分析[J].民营科技,2010,04:198

市场规划分析范文5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小城镇规划所存在的问题

1. 小城镇规划变成了孤立的空间规划

虽然当今小城镇规划已有了区域的观点和区域规划的指导,但由于小城镇规划长期以来缺乏对其区域内部空间组织的研究,从而造成了在规划中用简单的空间结构来联系广大的农村,导致规划实施乏力,致使小城镇规划与市场经济发展相脱节,从而变成了孤立的空间规划。

2. 小城镇规划体系在建设过程中缺乏充分的依据

由于我国城镇体系规划不完善,小城镇发展所依据的规划局限于小城镇总体规划,没有对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规划相配套,缺乏规划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导致小城镇体系规划缺乏分散布局,城市、城镇和农村之间的联系松散,无法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致使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缺乏充分的依据。

3. 小城镇规划编制和实施缺乏公众参与

小城镇规划是一项公共政策,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监督。通常情况下,小城镇规划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即先编制城镇体系,然后在此指导下,再编制下一层次的小城镇总体规划。但在编制城镇体系规划中,缺乏相互之间的互动机制,无法对每个镇的具体情况调查的十分详细,从而导致城镇体系规划和下一层次的小城镇总体规划相脱节,无法达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因此,小城镇规划需要相关组织、居民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4. 人口规模无法满足小城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运行的客观规律

在小城镇规划中,人口作为重要的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是以现有城镇人口为基数,通过计算自然增长率来确定镇域人口,根据小城镇人口规模和国家城镇化水平预测确定镇区的非农业人口规模,再根据人均用地指标和城镇人口来确定镇区的用地规模。显然这种预测方式不能完全反映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5. 小城镇静态的规划方法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现如今,小城镇规划在某些规划内容上缺乏灵活性,规划方法常常会忽视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关因素。从而导致在小城镇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主要表现在对小城镇的土地需求的用地结构上。也就是说,小城镇规划的静态模式会影响小城镇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用地动态调整的需求。

对小城镇规划方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探讨

1. 重视小城镇规划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前期研究

由于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经济的增长是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城镇是带动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已成为周边地域的商业服务中心。当前小城镇规划应该加强前期研究。例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小城镇规划在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和周边地域的功能定位。在此规划之前,需要用长远的眼光认真研究与规划密切相关的市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小城镇规划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进而总结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所面对的对策。

2. 加强小城镇规划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区域研究

小城镇是通过与城市、其他小城镇以及周边农村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具有特定功能结构的城镇体系。小城镇规划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应从区域的角度出发,重视与周边城镇以 及城市市区之间的协调,协调各种多方面的联系。例如: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

3. 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研究

现如今,由于大部分农村的建设长期以来杂乱无章,从而导致小城镇规划无法真正解决农村建设的问题。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重大任务之一。新农村规划应该在小城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根据人口、资源、的相关因素,促进农村和城镇之间在经济发展上的均衡发展,从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形成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

例如:在小城镇规划中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新农村,要加强对新农村规划的研究,切实解决农民关心的问题,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与此同时,还应从规划上对行政村和自然村进行重组整合,合理确定中心村的布局、组成以及城乡之间的空间联系和产业联系,从而促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4. 重视小城镇规划在市场经济下的生态环境保护

小城镇长期以来的经济能力有限,同时又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小城镇规划和建设只重视经济的发展,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导致小城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造成了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对小城镇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起到极其负面的影响。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需要加强对乡镇企业的管理,例如:在进行小城镇规划中,需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从而改善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促进小城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市场规划分析范文6

【关键词】电力市场;中低压配网;规划;原则;方法;分析

1.基于电力市场条件的中低压配网规划原则分析

1.1中低压配网规划原则分析

从相关统计资料数据的研究角度上来说发现:城网系统运行过程当中所出现的导线线径参数较小问题以及负荷受限问题在其实践应用中表现尤为突出。从这一角度上来说,针对导线线径参数予以合理增大同样是中低压配网规划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与此同时,对于路径选取也应当保持适度性原则,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有关10kV电压等级线路最大用电负荷的计算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进行:最大用电负荷=负荷同时率系数×配变负荷系数×单条线路配电变压器总容量参数(单位:kVA)。从相关测算经验上来看,居民负荷状态下负荷同时率系数以及配变电符合率系数的选取应当以0.35~0.50为最佳取值范围。建议有关居民用电负荷的取值考量该取值范围的下限值,即0.35,同时建议有关工业用电负荷的取值考量该取值范围的上限值,即0.50。为确保10kV线路供电可靠性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中低压配网规划过程当中需要结合电力系统敷设线路周边实际情况,针对分段开关以及联络开关装置进行有效的安装处理作业,并借助于此种方式确保城网运行系统下的10kV线路行程环网作业形式,在开环作用下确保供电系统运行可靠性得到充分提升。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对于中低压配网规划运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新增线路而言,1个联络开关装置的增加需要与2~3个分段开关装置的增加相对应。此种方式无疑是基于电力市场条件电力系统终端用户用电需求可靠性满足的一大关键方式。

1.2中低压配网基本思路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总结基于电力市场条件下中低压配网规划的基本思路:即中低压配网线路分区应当结合高压变电所所在位置以及负荷分区进行划分,并明确与之相对应的供电范围,在出线开关出现停用状态的情况下,中低压配网应当负担对电力负荷的有效转移,确保终端用户用电需求的持续性。与此同时,中低压配网还应当针对专用线及非负荷联络线进行有效控制,其目的在于提高中低压配网电力设备运行效率。

2.基于电力市场条件的中低压配网规划实例分析

2.1 A市中低压配网基本情况分析

截止2011年底,A市共具备17回中低压配网出线线路,其中有6回中低压配网出线线路表现为手拉手形式,互联率仅表现为35%左右。与此同时,从中低压配网线路长度的角度上来说,主干线长度在0km~5km范围之内的中低压配网线路为7条,5km~10km范围之内的中低压配网线路为6条,10km以上的中低压配网线路为4条。不难发现:A市中低压配网线路存在供电半径过长的问题,其原因多在于以下两个方面:①.A市乐观地形东西向比较狭窄,南北向距离较长,并且变电所恰好分布在南北向两侧位置;②.中低压配网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进电远送以及迂回供电问题。在针对A市中低压配网进行规划处理的过程当中,首先应当针对A市中低压配网存在问题予以详细分析,具体而言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中低压配网线路设备老化问题严重,供电质量较低:A市中低压配网线路设备初次投入使用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运行至今不可避免的出现老化问题,部分居民用电及专线线路频频出现超负荷或是过载运行问题;②.中低压配网网络布局存在一定问题导致供电可靠性水平较低:这一问题集中表现为A市中低压配网线路实现手拉手模式的比例较低,单电源供电作用下所形成的辐射性网络最终导致线路供电可靠性无从保障;③.中低压配网未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负荷分类供电:简单来说,A市中低压配网受到出现走廊以及间隔问题的影响,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供电独立,其也就直接干预着线路重要负荷的供电可靠性;④.过长的供电半径导致中低压配网电能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并且较小的主干线截面参数致使中低压配网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各类因素的干扰影响。

2.2 A市中压配网规划方法分析

A市中压配网规划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基于中压配网变电站异地升压扩容状态下,老城区中压配网线路所存在的重载线路问题,从而实现对中压配网线路运行可靠性及安全性的保障。在17回中压配网出线线路当中,有3回出线线路均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即在中压配网运行高峰状态下,线路过载问题表面严重。现阶段所采取的解决方法在于借助于联络线自变电所进行转供处理。基于对A市中压配网实际情况的分析,为解决负荷过大、用户新增以及线路延伸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考虑新增中压配网10回出线线路,以解决以上问题。与此同时,对于部分存在线径较小以及负荷较大问题的专线线路以及居民用电线路而言,中压配网规划过程当中对其进行合理延伸,并新增相应的出线屏装置。与此同时,基于既有中压线路供电可靠性水平较低的问题,中压配网规划过程当中重点针对其联络方式予以了转变,将传统意义上的单电源放射方式转变为双电源联络方式。在此基础之上,考虑到A市东城区城市开发及电力市场需求增长显著的实际情况,中压配网规划过程当中需要针对用电负荷的增长问题予以系统解决,一方面需要针对既有中压线路进行延伸处理,一方面需要针对用电负荷集中区域进行部分支线线路的新增作业。

2.3 A市低压配网规划方法分析

首先,针对A市现阶段较为复杂的低压配电网结构而言,规划过程中应当对其进行必要的简化处理,可采取的方式为形成以变压器装置为核心的放射干线式接线方式,但在规划过程当中对于重要终端用户仍然应当采取双电源点接线方式确保其供电安全与供电可靠;其次,针对A市相对而言布点较多、容量较小以及半径较短的特殊情况,低压配网规划过程中应当针对供电区域进行明确划分,以供电半径的有效控制避免出现迂回供电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控制了低压线路的线损问题。

【参考文献】

[1]黎灿兵,杜力,曹一家等.IEC61970/IEC61968信息模型拓展及在配网中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2,24(3):59-65.

[2]黄伟琼.加强配网规划提升管理水平[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12):309-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