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总体规划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总体规划分析

总体规划分析范文1

关键词:小城镇;空间区划;空间管制;总体规划;方法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space control target and space use and control reference to related theory, in building land use and space control planning operation platform should face the, the method to improve the overall urban planning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ideas.

Keywords: small towns; Space division; Space control; Overall plann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空间管制目标

通过明确区域城乡空间开发管制范围,制定严格的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措施,为各类开发建设行为规定必须遵守的行动纲领和行为准则。

空间管制是为了协调城乡发展、资源综合利用、风景名胜区保护与管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生命线系统安全等方面制定的强制性内容,通过划定非城镇建设用地,避免城镇建设用地在空间的盲目扩张,从而达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建设自然生态和城市生态相交融的富有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城乡协调发展格局。

2 空间管制运用领域

2.1土地利用

根据土地用途管制的需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管理目标,将区域土地资源划分为不同的空间区域,并制定各区域的土地管制规则。在土地利用层面上,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用途管制,目的在于确定土地使用的限制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区。

2.2区域规划

基于空间利用而建立的一种以管制区划为主的实施机制,根据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综合考虑各种要素相互协调的要求,划定不同方向的类型区,并制定其开发标准和引导措施,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2.3城市总体规划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空间管制是对城市所在区域用地进行全面的资源评价,在此基础上对空间进行划分,从而对划分区域提出其管制要求。从城市整体出发,协调城市合理发展,避免城市过度增长带来的影响。

3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空间管制的定位与原则

3.1定位

小城镇作为城市与农村的重要结合点,相对于城市来说在规模上和性质上都有其特殊性。我国小城镇总体规划中实行的空间管制可以理解为是对城镇空间开发行为的指导,对比其他运用领域,城镇尺度的空间管制就更加细致,所指导的开发行为也更加具体详细。

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的空间管制不仅考虑城镇土地用途,同时还包括对城镇未来发展方向、土地利用开发强度、镇域资源开发保护等内容,目的是在整体上协调城镇的社会经济发展、生活环境、村庄建设以及生态环境平衡。对用地开发建设实施必要的控制引导,实现对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同步优化,寻求合适的城镇发展模式。

3.2空间管制原则

3.2.1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对区域内城镇发展和土地利用进行综合控制和引导。对于跨行政界限的重大建设项目,组织不同区域的单位进行协调。在行政协调时,贯彻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协调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3.2.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容量和产业布局的差异性和土地开发的适宜性,进行空间管制区域划分。共同保持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合作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生态防护林以及跨区域的整治工程;共同推进大型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共建共享;共同开发和保护区域内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水土资源,协调城镇边缘区的空间布局。

3.2.3市场调节与政府协调相结合的原则

在区域范围内进行生产力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要避免对空间开发中过多的强制性行政干预。在注重市场主导作用的同时,政府应充分发挥对区域各利益主体的管治和协调作用。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市场规则的实施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清除市场规则实施的障碍;通过区域政策、产业政策,引导生产要素在区域空间上的配置,促进重点空间的优先成长,提升重点产业的发展水平;协调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府公共投资,在符合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推进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4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空间管制的方法与内容

4.1方法框架

在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空间管制的关键点是对整个城镇区域内的用地建设开发进行管理和控制。而对用地进行分区管制是科学管理和控制用地建设行为的有效手段。因此,小城镇空间管制的核心内容便是用地的管制分区。

在此基础上,其研究思路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空间分区的影响因素;第二阶段,划分以城镇用地现状资源为基础的空间属性分区;第三阶段,在空间属性分区的基础上划定具体空间开发分区;第四阶段,确定空间管制要求。

4.2划定空间分区影响因素

城镇土地是城镇社会经济生活的载体,是自然、社会、经济等诸多要素综合影响的产物,这些要素对用地的开发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是进行空间分区的决定性因素。

对小城镇空间分区的影响因素分析可以分为两个层次,首先确定城镇用地的影响条件。归纳起来,影响城市用地主要分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人文条件以及生态环境条件,根据不同的现状也可归纳出其他的影响条件。

其次,确定各类影响条件包含的影响因子,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地质地势等因子,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公共服务设施、人均GDP、区位交通、劳动生产率等,人文条件包括城镇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风景名胜保护、历史文化保护、重大基础设施周边控制等因子,生态环境条件则包括城镇区域内湿地林地等生态资源以及重要河网水系等。

4.3空间资源属性分区

分区的范围包括整个规划区范围,即以城镇行政边界为界限的整个范围,依据城镇的土地利用现状、自然条件、社会环境条件、人文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对镇域空间资源属性叠加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空间资源进行分区。分区的类型不存在确定的模式,主要是根据当地城镇的实际情况,其中典型的小城镇空间分区类型有:

4.3.1城镇建设空间

即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空间范围多以城镇的集聚建设用地范围即镇区建设用地范围为依据。在确定城镇建设空间过程中,要根据整个城镇可供开发的土地总量,充分考虑城乡发展现状,确定合理的城镇建设空间范围;

4.3.2村庄建设空间

村镇布局规划中确定的村庄建设规划用地范围,主要是村庄居民点、其他零星的且独立于村庄内部的建设用地。

4.3.3生态敏感空间

生态敏感空间是指对整个镇域内自然、社会环境具有决定影响作用,需要重点控制保护的大型生态实体和区域。该区域包括镇域内重要的河流水系、生态保护核心区和水源保护地等直接决定整个城镇甚至地区生态环境质量高低的区域。

总体规划分析范文2

关键词:坟台镇;规划;发展基础;发展目标;产业发展方向;

Abstract: Fentai town is located in in the northeast of Taihe county, whose township government is about 38 kilometers away from the county seat. In recent years, the village fair trade is prosperity, and agriculture gain years of harvest.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own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infrastructure, accelera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r, the Fentai town government entrusted our research institute to make a overall planning for them in May 2010, for better gui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own.

Keywords: Fentai town; planning; development foundation; development goals; industry development direction;

中图分类号 : 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发展基础

(一)经济发展基础

太和县坟台镇是以小麦生产占90%以上的农业大镇,近年来农业稳步发展,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抗风险能力增强。

近年来,坟台镇党委、政府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努力打造“专业村”、“特色村”,发展“一蔬一业”、“一村一品”,坟台镇已形成以镇北村杜庄为中心的百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兴泰菜种植场);以镇西村屈庄、坟台村王大庄为中心的优质大蒜种植基地;以陶楼村为中心的标准化花木种植基地。同时该镇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积极推行标准化养殖,近年来涌现一批养鸡、养牛、养猪大户。坟台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骨干企业安徽阳洁集团,生产的“喜妹牌”洗衣粉、洗涤剂及系列生物化工产品成为安徽省著名商标;太和县三粉食品有限公司成为全县农业产业化十强龙头企业,集中生产坟台特产“元子”和“粉皮”;佳颖塑业有限公司、清泉食品厂以及装饰材料厂等产销两旺,极大地带动了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大力实施商贸活镇战略,坟台镇的粮食、服装、建材、摩配、蔬菜、畜禽等交易市场的吸纳和辐射功能日益增强,辐射周边20公里左右,带动了本地经济的发展。

(二)区位条件

坟台镇地理位置虽然偏于太和县的东北,既无国道又无省道通过,距离太和县城相对较远,使集镇对外交往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坟台镇又位处3县(市)交界处,历史上就是边界地区的物资集散中心和集市贸易中心,周边乡镇都来此赶集。坟台镇实际已成为太和县东北片区的中心集镇,其地位和作用正日益增强。

(三)资源优势

坟台镇气候适宜,物产丰富,是太和县第一农业大镇,被誉为“元子之乡”、“三粉之乡”、“文化之乡”,闻名一方的特产绿色食品――优质纯绿豆“元子”和“粉皮”;劳动力资源也比较明显,丰厚的农业资源及劳动力资源使城镇经济发展具备了物化动力。目前已勘探在镇域东北部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其相关发展规划及开采计划正在进一步编制中。

外部机遇与挑战

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坟台镇正参与到更大范围的生产分工体系中,新型区域合作和竞争关系带来发展机遇和挑战。

区域基础设施的改善,改变了区域不同地区间的发展格局和空间关系,无疑为滞后发展的地区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但要真正地把这些外部条件转变为发展动力,还需要乡镇根据自身资源的具体情况,进行具有实际意义的再创造。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讲,不同地区之间的产业互补和产业链的形成,才是区域经济获得发展共赢的根本所在。

(一)《安徽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及起步阶段的重点建设任务》确定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半,人均3000美元以上。在新一轮全省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至2010年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40%左右,至2020年城市化与工业化实现良好的互动发展,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

(二)阜阳市“双轮驱动”力促加速崛起

阜阳市 “双轮驱动”(双轮即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提出要加快阜阳城镇化进程,必须围绕把阜阳打造成皖西北中心城市这个核心,以现有县城为骨干,以卫星城镇为支点,以工业为依托,走出一条具有阜阳特色的布局合理、层次紧凑、城乡融合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资源与制约

(一)区域基础设施的全面改善,使每个寻求发展的地区几乎都同时拥有良好的对外交流的方便出路和资源组合,即交通区位加其它具有竞争力的资源组合,使坟台镇处于某些产业发展选择的弱势地位。

(二)坟台镇产业和经济发展基础、空间资源条件等,弱化了地理区位上并不突出的某些优势,降低了某些产业在本地区寻求发展的竞争能力。如果不寻求更深层次的发展突破,坟台镇很难依靠现有的区位条件赢得快速发展的优势。

(三)区域空间管理手段滞后

目前的镇区建设和居民点建设,对生态空间和重点发展地区的关注不足,尚未建立起整个地区长远和整体的空间发展框架。

(四)驾驭资源能力的限制。操作平台低,事实上决定了集镇建设发展模式、集镇建设资金来源、发展动力和发展目的。对坟台这样处于城市化发展初期的城镇,其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发展工业,以工业化推动地区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由于经济能力的限制,目前镇区建设主要是依托区域性基础设施、依托社会各阶层的投资建立经济发展环境,以最少的投资换取经济发展。

发展目标

(一)制定城镇发展目标应关注以下方面:

成长性: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增长点

坟台镇需要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交通和资源的优势,主动参与到新的区域协作和竞争网络关系中,以形成新的增长点。

综合性:融合专业化产业基地和生活中心功能的空间枢纽

在区域产业分工中壮大专业性产业区,以生活设施、社会服务设施为支撑,增强城镇的集聚能力。

持续性: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生态功能建设

在有限的资源条件面临开发压力的背景下,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积极引导产业集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代价,使坟台不仅成为现代化的产业基地,同时保持和发展其生态功能。

凝聚力:具有持续吸引力的人居环境

在坟台镇区建设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人居环境。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具有环境特色的区域和城镇建设,增强对人口和新经济活动的吸引力,通过生活设施、生态环境和景观形象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二)经济发展目标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知识型产业、集约型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优势产业的竞争实力。地区生产总值在2010年―2015年间,年均增长15%,2016年―2030年间年均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则2030年达10000元以上,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三)社会发展目标

坟台镇发展需顺应新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大趋势,合理控制人口总量,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加快城乡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突出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积极实施科教兴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产业多元化和规模化进程,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城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四)城镇建设发展目标

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功能更加完善。镇区建设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高品位地规划和建设城镇,繁荣城镇经济,提高城镇品位。形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交通便捷、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城镇。

产业发展方向

(一)第一产业发展重点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发展目标,建设合理的农业体系。在保持粮食总产量稳定的前提下,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积极发展大棚蔬菜、大蒜种植、花木种植、畜禽养殖等特色农业;不断提高多种经营能力,增加农业的经济总量,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立基地化、规模化农业园区。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突出特色、绿色、生态优势,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种植业应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结合本镇特点,选择优质小麦、大豆、大棚蔬菜、大蒜种植、花木种植为突破口,带动农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努力培育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

同时应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加强肉牛、肉鸡等畜禽的生态养殖以及优质狐狸养殖,实施畜牧业富民工程。

(二)第二产业发展重点

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以园区为主要载体,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调整优化工业布局,坚持工业相对集中的思想,聚集发展,形成规模。立足本地资源,依托现有企业并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发展以生物化工、三粉加工、建材以及蔬菜及养殖业的加工、冷冻保鲜为主的新型产业基地,形成优势产业推动骨干企业、骨干企业带动优势产业的发展格局。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激活民间资本,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抓住发达地区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向外扩张的机遇,引进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及特色加工业,并使企业生产专业化,产品品牌化、名牌化,带动工业向集约化高层次迈进。

总体规划分析范文3

[关键词] 开发区 总体布局 合理性 罗源湾

1 罗源湾开发区总体规划

1.1 开发区位置和范围界定

罗源湾经济开发区由福建省政府于1998年3月批准建立省级开发区,定名为福州罗源湾开发区。开发区位于福建沿海罗源湾北部沿岸,西距罗源县城3km,北部以104国道为边界,西侧有温福铁路和201省道通过,向东由规划中的疏港铁路和疏港公路与罗源港相接,交通十分便利。

经国土资源部核准,罗源湾开发区面积确定为4km2,包括三个区块,范围覆盖松山镇镇区及树柄、歧后、歧头、南岐、渡头、吕洞、泥田、迹头等8个行政村,其中,区块一:东至松山镇迹头村,南至江滨北路,西至五里桥,北至104国道;区块二:东至岐后村,南至马鞍塘,西至五北公路,北至江滨南路;区块三:东至岐头村,南至岐后村,西至马鞍塘,北至江滨南路。

开发区总体上分为南、北两片,沿起步溪南北两岸分布。北片西接罗源县白鹭自然保护区,东接罗源港迹头作业区,北部为丘陵山地;南片西接罗源县老城区,东接规划建设的罗源新城区。

1.2开发区性质与规划目标

根据《罗源湾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罗源湾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福建罗源湾(北岸)城市总体规划》及国家、省有关部门的批复,开发区性质为:省级工业园区和市级工业集中区之一,重点发展冶金机械、新型建材、能源、电子、包装、食品等产业。

开发区规划目标为:促进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力争近中期(2006~2015年)形成以冶金机械、电力能源、建材(石材)、轻工纺织、现代港口物流等临港工业为支柱产业和以高优农业(水产养殖)、滨海旅游为重点产业的产业结构;中远期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创造条件培育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海洋)、新材料、绿色食品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推进开发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更好吸引国内外知识、技术、资本等战略资源,形成开发区具有创新优势的新经济增长点和动力源,从而把开发区发展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和带动能力的罗源新中心城区。

2 开发区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1]

2.1开发区建设现状

罗源湾经济开发区建立以来,经过多年的努力耕耘,在项目带动下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开发区已经形成一定规模,项目入住率较高,土地出让率达90%,成为罗源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并即将步入跨越式发展时期。

开发区北片大部分为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东部),除渡头村、泥田村为居住用地外,中部泥田村附近还规划了居住用地。南片西部地块除工业用地外,包括了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和公共绿地;南片东部包括4个村庄和松山公园,以居住和绿地为主,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溪南岸和松山公园西南部,面积较小。截止2007年7月,罗源湾开发区已累计签订合同项目76个,其中北片区39个,南片区37个,总投资超过60亿元人民币。入驻项目涉及多种行业,包括机械、电子、化工、建材、金属加工、食品加工、塑料制品、纺织服装、包装印刷、房地产、物流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等。

从总体用地布局来看,开发区以工业用地为主,突出了工业区的特点,兼顾了区内村庄、山体绿地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开发区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基本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相吻合,其开发建设已经并将继续带动罗源县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利于罗源县城向滨海和临港方向逐步扩展,推动罗源县城市化进程。但在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改善、总体布局和园区生态建设等方面,仍将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

2.2开发区总体布局存在的问题[2]

2.2.1从开发区产业结构功能分析

开发区已经基本形成的产业结构与开发区性质定位存在不一致。已经引进的企业涉及机械、电子、化工、塑料制品、金属加工、食品加工、建材、纺织服装、包装印刷、房地产、物流业、服务业等多种门类,产业结构比较杂乱,特色优势不明显,科技含量也普遍较低。

2.2.2从开发区功能布局分析

开发区的工业用地没有完全体现区域区块功能特点、工业类型进行用地功能分区,区内地块功能显得混杂。北片西部包括了机械、纺织、化纤、食品、建材、有色金属、包装等,北片东部包括了服装、机械、皮革、矿泉水、地热和物流,北片中部包括了村庄、商住和休闲度假别墅区;南片西部包括了机械、食品、化工、建材、电子、金属加工,南片东部包括4个村庄和松山公园。工业地块内部功能之间,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功能之间相容性不强。如北片东部与西部之间为蓝湾明珠住宅项目,北片与松山镇的泥田村相隔很近,金源鑫超细矿粉等建材、机械项目对居民住宅影响明显;南片新新刀具项目周边为海林食品加工项目,宏伟化纤项目周边为玩具项目,信和竹木业项目周边为服装加工项目等现象,不同类别项目之间存在交叉污染,我们在对罗源湾开发区环境监察过程中已多次收到此类的投诉。

2.2.3从开发区环境特征分析

根据开发区各区块功能和区域污染气象的自然环境特征,从入驻企业排放污染物对周边环境、企业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环境适宜性分析,开发区总体空间布局存在诸多不合理性。区内工业与办公机关、商住等混杂现象比较突出。尤其是区内入驻的亿鑫钢铁、德盛镍业等几家重点空气污染源,预计建成投产后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在D类大气稳定度下的主导风向NE和次主导风向E、SE时,对布置在开发区北片中部的商住区、南部的商住、办公、商贸区等影响较为明显。居住点被工业区所包围,未来的环境纠纷问题不容忽视。罗源县城部分居住区、白鹭自然保护区等位于开发区的下风向,开发区内部各企业没有按照不同的工业类型分片布置,功能分区比较混乱,企业之间不相容性较明显,如食品、生物医药、化工涂料、机械、电子等各企业毗邻。商住区位于工业企业的包围当中,预期环境空气质量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已经入驻的福州扎布耶锂业碳酸锂项目、福建时代包装材料、福州宏伟兴业化纤、宇星50万吨铝锌硅涂层板、人造革项目等,其中SO2、烟尘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尤其是排气筒高度均未超过湾内四周山丘,对区域环境空气的污染贡献比较突出。

3 对策建议

罗源湾开发区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基本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相吻合,其开发建设已经并将继续带动罗源县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利于罗源县城向滨海和临港方向逐步扩展,推动罗源县城市化进程。但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群建设、产品与生产技术更新换代、基础设施改善、园区生态建设等方面,仍将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由于开发区目前已经达到较高的开发程度,重新布局的难度非常大,因此在今后开发区环保管理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以改善布局不合理带来的环境问题:

(1)严格划定开发区今后入区项目的准入条件,对已建和在建项目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从源头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同时加强已投产项目环保设施运营管理,确保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

(2)应全面推行以环境质量为目标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区应实施燃油或燃气供热,不应建设为生产提供蒸汽的燃煤锅炉。对于区内已经在使用的燃煤锅炉,应逐步改变燃料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替代,逐步实施燃油或燃气,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有关规定。

(3)开发区在减少现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之前,不应再审批需要锅炉供热的行业项目入区,如纺织、冶炼等,应引进一些产生污染小的轻工企业,采取低能耗、低物耗及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具有相对减降废物数量和毒性的项目,其产品也应具有对环境因素有最低影响的效果。

(4)不同功能区之间、企业之间尤其是企业配套商住房,要求有一定的缓冲地带和绿化隔离带,应在商住房周边种植高大的树木,降低企业对环境的影响。

(5)全方位推行清洁生产,要求区内各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工业循环经济,开发区各企业应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参考文献:

总体规划分析范文4

关键词:右江区、矿产资源、规划

中图分类号: D92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形势分析

(一)客观形势变化分析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进程的加快,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深入开展,“两廊一圈”建设及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新形势、新机遇,百色市右江区经济社会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2012年,右江区预计完成生产总值165.58亿元,同比增长1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1亿元,同比增长22.4%;财政收入完成7.5亿元,同比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9500元,同比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6405元,同比增长18.5%。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规划,百色市将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铝工业基地,同时百色火力发电厂等大型工业项目正在建设或已建成投产。这些工业项目的建设,为我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将有效带动右江区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同时对资源保障,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尤其是煤炭等矿产原料的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分析

2011年底止,右江区有效探矿权14个,勘查面积达251.36平方公里,其中,勘查矿种有:煤、锰、金、石英岩、钛铁砂矿、辉绿岩及多金属矿等。达到勘探程度的矿权有1个,占普查工作程度以上矿区总数的7.1%;达到详查程度的矿权有12个,占普查工作程度以上矿区总数的85.7%;达到普查程度的矿权有1个,占普查工作程度以上矿区总数的7.1%。矿产资源保有资源储量,除锡、锑有所减少外,其余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均有明显增长,可供性显著提高。

2011年底止,右江区有效采矿权34个,比2007年39个减少了12.8%,矿山布局得到了优化调整,开采已具有一定规模的矿产有煤矿、金矿、建筑石料用灰岩、砖瓦页岩等,生产能力相对稳定。开采总量增长适度,主要矿种稳步增长,基本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右江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空间布局趋于合理。矿业结构调整虽然难度较大,但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经过加大力度,实现了矿山总数控制在41座以下的目标和任务。矿产资源利用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地下开采平均回采率达到90%,露天开采平均回采率达到90%。

(三)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基本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

近年来,我区经济增长较快,对矿产品的需求迅速上升,尤其是煤矿最为突出,在整个规划期内,百色市及时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应调整了需求量大的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并增加煤炭产量,保证矿产原料基本满足需要。

二规划目标与任务实现程度评估

(一)规划目标实现程度评估

《右江区矿规》经过几年的实施,矿产资源开发总量有较大发展,矿产勘查得到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做到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矿山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监督管理得到有力加强;矿山秩序根本好转;矿业结构调整逐步到位,优势矿产充分发展。

至2011年底,右江区矿产资源开发总量比规划基期(2008年)的开发总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煤矿、锰矿、金矿等重要矿产地质勘查得到加强;对社会经济有重大影响的煤矿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对规模小、资源利用率低、对环境影响大的矿山企业进行了有效整合,从总体上提高了资源利用水平,基本做到了矿产资源有序勘查、有序开发;优势矿产煤矿开采量超额完成了《右江区矿规》的总体目标。

(二)规划任务完成情况

1、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目标

矿规实施期间,右江区内探矿权勘查程度有了一定提高,煤矿、锰矿、钛铁矿新增资源量均达到了规划目标,为右江区建设煤、锰等矿产开发利用基地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实现了《右江区矿规》的矿产勘查目标。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目标

通过调整扩大煤矿生产规模,加强了铜矿和建材非金属矿等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对规模小、效益差、资源浪费大、对环境污染大的矿山通过重组、合并等方式进行整合,促使矿山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方向转变。到2011年底,右江区生产矿山数量为34个。达到了采矿权总数控制在41个以内的总体目标。

3、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有效利用

通过新工艺、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移植等措施,提高采选水平。到2010年底主要金属矿产包括金矿和锰矿的选矿回收率达到75%以上,煤矿和其它非金属矿产采矿回收率达到85%以上。整体提高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到2011年底,全市开采矿山34个,实现达标排放污染物的矿山34个,占总数的100%,复垦和植被恢复率达到了100 %以上。达到了《右江区矿规》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三规划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评估

(一)规划管理制度建设执行情况

在规划实施期间,百色市国土资源局右江分局按《右江区矿规》要求,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规划管理制度,主要有:采矿权审批的规划审查制度、采矿权审批会审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廉政制度和自检制度等。

严格执行采矿权审批的规划审查制度,凡属市县(区)级审批发证权限内的采矿权审请,必须经规划审查,不符合《右江区矿规》的不得批准和颁发采矿许可证;属于国土资源部、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审批、发证的探矿权、采矿权和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的申请,百色市国土资源局和百色市国土资源局右江分局都按要求提出是否符合《百色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右江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意见。至2011年底,右江区没有出现违反《右江区矿规》审批探矿权、采矿权的行为。

采矿权会审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廉政制度,规范了国土资源局领导及工作人员依法按照《右江区矿规》管理矿产资源的行为,杜绝了渎职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的行为。这些制度的落实,进一步规范了采矿权市场,使采矿权的设置更符合《右江区矿规》要求;责任追究制度使《右江区矿规》实施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增强了责任感,使管理工作能自觉开展,提高了工作效能。至2011年底,上述制度执行情况良好。

(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开发利用遵循规划的情况

1、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右江区矿规》规划了9个勘查分区,其中2个鼓励勘查区、3个限制勘查区、4个禁止勘查区。分别汪甸乡金矿鼓励勘查区、龙川金矿鼓励勘查区、龙川锰矿限制勘查区、那排煤矿限制勘查区、煤田煤矿限制勘查区、百色水库区禁止勘查区、澄碧湖库区禁止勘查区、大王岭自然保护区禁止勘查区、百东河水源林禁止勘查区。登记勘查区与规划勘查区基本吻合。多数登记勘查矿区在规划勘查区内,也有相当一部分在规划勘查区外,但多为新发现矿产地,探矿权的设置基本符合规划要求。

总体规划分析范文5

 

1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分析

 

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是指相关的各种不同的规划按一定的层次和类型所组成的具有完整的水环境质量目标、涵盖水环境管理全部要素、上下级之间存在明确的指导控制和反馈机制的系统。理想的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在规划内容、时间、空间、干系人、结构上应当是一个整体,该体系与体系外的相关规划之间应相互协调,包括规划的目标一致、内容的衔接、行动的协调、编制工作的程序等,最终目标还是提高规划制定的效率,保障规划实施效果。国外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将流域水环境保护相关的规划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整体规划。中国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非常缺乏,中国也应该有适合本国国情的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值得一提的是,在相关规划领域,城市和土地利用规划在规划体系方面有着较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值得参考和借鉴。

 

1.1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一般内容的界定

 

1.1.1空间范围和时间尺度

 

从空间范围角度,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不能只局限于河道,应将河流所在的流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151。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空间范围不仅包括水域的范围,还包括以水域为中心的特定区域,包括3个层次的内容:(1)河水环境,主要是河道水质、水源补给、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生态环境状况;(2)河岸环±境包括河岸宽度、走向、河岸建筑、河岸绿化等;(3)河道沿岸的城市建筑布局、城市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状况等。

 

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的时间尺度要与问题的特点相适应,规划目标要与规划时间尺度相适应。流域水环境保护既要有长远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保证流域水环境保护行动的一贯性和持续性,适应流域水环境保护问题的长期性特点;又要有具体的、时间尺度较短、可实施的管理行动,以保证流域水环境保护目标实现的确定性。

 

1.1.2干系人

 

(1)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流域内的各级地方政府,也包括政府的相关部门。政府是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干系人中最重要的一方,必须参与并且主导制定与实施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

 

(2)社区代表,包括城市居民,也包括农村居民,还可以继续划分为上下游的社区代表。

 

(3)排污者,包括各类主要污染源的责任者,如工业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城市非点源、农业非点源等。

 

流域水环境保护相关的各级规划中主要干系人的级别和范围有所区别。

 

1.1.3规划内容

 

按照环境规划的一般模式16,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包括目标、行动、效果等方面。编制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应围绕以上内容进行信息收集、评估、交流和决策等。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对象具体包括水质、水资源、流域生态系统、自然景观等,其中水质保护是重点,包括水体污染物浓度、污染源排放量、污染物入河量、水污染物通量17控制。

 

1.2流域水环境保护相关规划存在的问题

 

(1)规划由各级政府独立制定,缺乏明确的规划分类,造成规划内容上的交叉重叠,甚至存在矛盾。

 

目前,中国流域管理是多部门参与的,相应地,存在着流域水环境保护相关的多种规划。这些规划都是由相关部门单独编制的。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划分类,缺乏对规划内容的界定,各地区、各部门彼此之间的规划缺乏统一协调,除了在规划的对象、范围等方面有不少重叠之外,还会存在规划内容不一致的现象。规划部门之间虽有一定形式的合作,但是协调得并不紧密。

 

(2)规划之间的关系不明确,没有形成体系和层次,规划实施缺乏有效控制。

 

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指导性、综合性不够,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操作性、可实施性不强。不同级别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在内容上基本雷同,都是既包括宏观战略,又有具体的行动清单,没有体现差异性。

 

各级规划时间期限不同,基准年、目标年也各不相同,编制先后次序的不合理,使上级规划不能及时指导下级规划,并接受下级规划的反馈。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上下级之间的交流和协调非常缺乏。

 

规划缺乏体系,规划之间的指导和控制作用不明确,又缺乏有效的监管和保障机制,使规划的实施缺乏控制。

 

2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设计

 

2.1规划体系的目标

 

(1)按规划对象所处的地位,将流域管理决策分出不同层次,不同层次的问题在相应层次一能级上处理,形成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19。理想情况下,各级政府之间要有合适的分工。流域管理中,中央政府负责制定流域总体目标,地方政府负责本地区水环境管理职责。职责分工的目的是提高管理效率。

 

(2)贯彻流域总体目标的指导作用。建立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明确规划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目标和指标的衔接,提高规划之间的指导作用,从而能够将流域总体目标贯彻实施,提高目标实现的确定性。

 

(3)通过建立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理顺上下级政府之间的责任。各级规划中,有详细的干系人分析,明确各级各类干系人职责。通过各级规划之间的指导反馈关系,实现上下级政府在流域管理中相互协调。

 

(4)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要综合考虑水管理的各方面要素,包括水资源涵养系统、流出过程系统、水资源利用系统、水污染防治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是一个多部门参与的过程。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要明确各综合规划的参与部门、各专项规划的编制主体、各类规划间的关系,使各部门职责更加明确,目标一致,行动协调,使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更高效。

 

2.2理论框架

 

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是一种公共决策,其本质属性是一个参与式的集体选择过程。为实现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的本质属性,需要构建综合决策平台与信息共享平台,即需要建立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以保障规划的科学决策和有效实施。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设计的理论框架围绕构建平台与运行平台2个方面展开,重点考虑如何确定规划层次以及如何规定规划之间的相互关系2个方面的问题,涉及外部性、公共选择、网络治理等相关理论。

 

(1)构建平台需要明确各级规划之间的层次,流域环境外部性的分类矩阵是划分层次的重要依据1101。根据流域环境外部性的分类矩阵,在不同层次的环境管理机构责权划分上,由于所有公共物品都对应着一个最优使用者数量,即覆盖一个优化的地理区域,因此就必须由一个能代表消费该公共物品的特定群体的政府来承担提供该产品的职能。对于流域水环境这样的公共物品来说,各级政府应对所辖区的环境外部性问题负责,跨市的外部性应由省级政府负责,跨省的外部性由中央政府负责。另外,根据“分层蛋糕模型”,公共部门的稳定和分配职能由上级政府负责,地方政府主要从事配置活动1111。因为低一级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有较强的信息优势,更有能力提供反映个人偏好的公共产品组合。因此,中央级别的机构负责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的制定与审批,而规划具体实施主要由地方级别的机构执行,兼顾环境质量改善与管理效率。

 

具体来说,各级规划机构的分工也可概括为:中央级别的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机构的权责不仅包括制定全国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等,还必须直接管理跨省外部性问题。例如,中央政府参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直接投资和先进技术研究,跨省流域机构代表中央政府对流域的水质进行直接和综合管理等;省市等地方级别的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机构直接管理跨市外部性问题。同时,省政府和县市政府在中央政府的政策体系下执行环境管理的政策制度。

 

(2)运行平台需要明确规划之间的关系和运行机制。实现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目标需要多部门、多领域的协调与合作,这些相关规划在内容上纵横交错,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根据系统论的思想,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就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的各级各类规划的有机整体,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互动性。相关规划的具体目标之间、实现过程之间、手段之间的协调,需要以特定内容的规划为基础,进行反复的综合平衡,从而形成统一的有机结合体。因此,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的系统运行需要理顺基础规划与其他规划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中央与地方级别规划之间的关系,明确指导与从属的角色定位,使目标一致、行动协调。从运行机制上讲,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运行的动力源头是国家的红线约束目标,通过审批将动力逐级传递下去,上一级规划做出的决策作为下一级规划的约束条件。换言之,国家为省里定目标;省里再根据具体情况,将目标分解到市里;市里得到上一级的目标再根据市里的情况将目标分解到大点源。

 

以上这些运行规则的有效实施需要权威、明确、详细的法律保障,使干系人形成明确、清晰的预期目标,协调人们的预期目标以排除不确定性。因此,为提高流域水环境规划体系的权威性,按照法律经济学的观点,应按照权威性、确定性、详细性的原则,制定水环境保护规划法规和规划编制规范与指南。

 

(3)为保障平台的运行还需要有效的激励,使干系人有充分的动机参与合作,共享信息,综合决策。激励针对的主要问题是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其中,更关键的是信息不对称,因为如果委托人能得知人的私人信息,就能设计出相应的契约,使其效用函数与自己的一致,激励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信息对称是激励的关键。

 

2.3规划分类和界定

 

2.3.1规划分类和范围

 

结合流域综合管理与行政区管理的需要,可以将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的对象分为国家流域、小流域、城内河段、大点源4个层次。国家级流域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小流域小流域中可能包括若干个城市,城市中分布着许多的大点源。根据空间尺度和规划对象不同,将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分为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城市水环境保护规划和大点源水污染物减排规划4种。

 

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的对象是国家级流域,是指跨省的十一大重点流域。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以小流域为单元,以重要河流干流和重要支流的水质和生态保护为主要内容,通过确定重要断面的控制目标,指导小流域范围规划的编制,一般不涉及具体行动方案的选择,也不涉及单个工程项目或单个源的控制。

 

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的对象是小流域这是相对于大流域来说的。本研宄中的小流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主要指介于国家流域和城市之间的流域,包括省级、市级流域等。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的控制单元包括城市和农村,包括流域内所有河流的水环境保护,根据控制对象的特点分别确定详细的行动清单,具体到源,可以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

 

城市水环境保护规划的对象是城内河段,指发源于或流经城市行政辖区的河流或河流段。由于城市是人口和工业聚集的地区,在流域水环境保护中有重要的地位,需要单独制定水环境保护规划以保证城市范围内的排放符合国家流域和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城市水环境保护规划以城内河段为主要保护对象,以排放控制和水资源保护为主要内容,同时涉及到城市居民的供水和用水安全等内容。

 

大点源水污染物减排规划的对象是大点源,主要指大型工业点源、规模以上、具有连续区域排污特点的法人单位,有明确排污主体,能够确定相关干系人。大点源的排放控制较复杂,并且是流域排放控制的基础。为了保证大点源排放控制的确定性,大点源有必要单独制定减排规划。大点源水污染源减排规划以法人单位排放控制为主要内容,通过减排方案的设计和论证,提高减排的确定性。

 

2.3.2体系框架

 

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内外规划之间的关系见图1。其中,由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内的水环境保护规划取代现有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区划包括主体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和水功能区划。

 

(1)体系内规划之间的关系

 

①上级指导下级规划,规划之间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指导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指导城市水环境保护规划,以此类推,次一级的流域规划在高一级规划的框架下进行。

 

②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内规划管理要相互衔接。土地利用体系中,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重点是规划目标的衔接1141。本研究所设计的体系中,通过规划的审批和评估实现对规划的控制,规划之间的衔接关系通过规划目标实现,具体体现为指标的联结。

 

(2)体系内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之间的关系

 

①区划指导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与规划相比,区划更注重自然科学性,制定的目标也更长远1m71。因此,区划应该指导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等的编制。

 

②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指导其他规划的制定。国民经济的发展目标、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等一切社会经济活动,都必须在流域水环境的承受能力之内。另外,通过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能够综合整理流域的基本数据和信息,尤其是全面的流域生物资源、环境条件、污染物排放数据等,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规划的前提和基础18191。

 

③水环境保护是以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背景的,制定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要基于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制定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时,应考虑现有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分析流域发展对水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经济社会对水环境保护的支撑能力,确定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目标和具体的水环境保护行动,坚持可实施、可核查以及费用有效性的原则,落实水环境保护各项措施。

 

2.3.3各级规划的特点

 

(一)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在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中具有最高权威,是流域各相关利益方就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达成的决策,是其他所有规划制定的基础和依据,核心内容是规划目标的确定。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是流域综合管理的决策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是环境保护的刚性约束,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划定红线。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是目标导向型的,通过指标体系指导省级行政区负责制定的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协调流域内省级行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其他部门规划。

 

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由代表国家权威层次的机构负责编制、国务院批准。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指导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通过战略环境评价参与城市、土地利用等相关规划的决策过程,以保障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目标的实现。国家级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的规划期可以定为10~20年甚至是30年。这是由流域的特性决定的。

 

(2)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

 

与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相比,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内容更具体将污染排放控制管理到污染源,并针对不同的源(点源、非点源、内源、流动源等)制定具体的可实施的行动方案。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可实施性强,将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制定的目标分解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有详细的行动清单行动选择考虑费用效益分析,有具体的规划实施管理方案和实施效果评估方案。

 

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由地方政府编制,跨市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由省级环保部门负责,环保部批准;市内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由市环保部门负责编制,省环保部门批准。由于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的对象与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相比,范围更小、问题更易界定,也容易发生变化。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的规划期短,可以为5~10年以便于随着小流域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做出规划调整。

 

(3)城市水环境保护规划

 

城市是流域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单元,人口密集、排放强度大,与社会经济规划的相互作用直接、具体。城市水环境保护规划内容包括工业等点源污染防治规划、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规划、城市非点源污染防治规划、城市内河治理保护规划等。另外,饮用水源保护、节约用水等也是重要内容。城市水环境保护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通过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提高城市水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效果。

 

城市水环境保护规划由城市政府负责编制,由省级政府负责审批,规划期可以是5~10年。

 

3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建设

 

3.1制定水环境保护规划法规

 

《环境保护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和《水土保持法》具有水环境保护规划或相关规划的条款或内容,但是至今并没有水环境保护规划的法规。中国发展较完善的规划体系,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有专门的法律,如《城乡规划法》和《土地管理法》,明确其规划的法律地位。借鉴中国相关规划体系的经验,需要对水环境保护规划单独立法,实现以下目标:(1)确立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的地位;(2)规定各规划的编制、实施、批准、评估和问责等具体事项。

 

3.2制定规划编制规范和指南

 

制定规划编制规范和指南,指导规划的编制。规范和指南应该针对问题的界定、规划目标的确定、干系人责任的分析、行动清单的筛选、实施方案设计和实施效果的评估等内容,识别主要问题,并对问题的解决方法作具体的说明,为规划的编制提供基础的技术支持。值得一提的是,规范和指南中,应该对于如何实现规划之间的衔接作具体说明,如对上级规划目标合理分解的技术和方法等。通过制定规范和指南,可以使规划编制更加规范,规划内容的协调性更强,便于充分发挥规划的作用。

 

3.3建立信息共享平台3.3.1流域基础信息共享平台

 

通过编制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加强河流分类、资源普查和信息管理工作,掌握流域内物种结构、数量以及对水生生态环境的需求,为研究河流保护潜力、研究和编制以河流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的河流保护与管理综合规划提供基础信息。上级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编制过程中搜集的流域信息,是下级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的基础;下级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实施和修改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以及整理的其他信息,为上级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的修订提供参考资料。建立流域基础信息共享平台,使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的信息获取方便而且规范。

 

3.3.2部门间信息共享平台

总体规划分析范文6

关键词:用地适宜性;评定指标;GIS技术

Abstract: The evalu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is important in the overall urban planning one of the basic work. By assessing the land resources of the planning area is divided into appropriate land for construction, available land for construction should not land for construction and non-construction land four categories. So as to effectively guide the planning area, land layout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direction. However, due to the natural conditions of the cities are more complex, the types of factors that affect land suitability more than miscellaneous, use artificial large errors inherent to traditional methods of assessment of each of the various land units, and a huge workload, is currently in the industry this method has been gradually abandoned. Thus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the land evaluation. In this paper, Anji County. Explains how to use GIS technology to a systematic assessment of the suitability of the urban and rural land.Key words: land use suitability; assessment index; GIS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D9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用地评定的基础原理

对城市用地的适宜性进行评定,首先要将规划区内的土地划分成若干评定单元,再对每个单元逐一计算评定,最后将各单元的评定结果拼合起来,形成整个规划区的评定结果。对于每个单元的用地适宜性,根据行标《城乡用地评定标准》(Cjj132-2009)的规定,应采用评定单元的基本指标多因子分级加权指数和法与特殊指标多因子分级综合影响系数法进行评定,具体按以下公式计算:

(公式1)

(公式2)

(公式3)

式中P——评定单元的综合定量计算值;

K——特殊指标多因子分级综合影响系数,K≤1,当n=0时,K=1;

m——基本指标因子数;

i——基本指标因子序号;

——第i指标的计算权重;

——第i指标的一级权重;

——第i指标的二级权重;

Xi——第i项基本指标的定量分值;

n——特殊指标因子数;

j——特殊指标因子序号;

Yj——第j项特殊指标的定量分值。

通过以上公式的计算得出P值。若P≥60,则本单元为适宜建设用地;若30≤P<60,则本单元为可建设用地;若10≤P<30,则本单元为不宜建设用地;若P<10,则本单元为不可建设用地。至此完成本单元的用地适宜性评定。

二、评定单元的划分及指标体系的确定

1、土地评定单元划分。

传统的人工评定方法是将评定区域根据地形地貌划分为多边形,其基础图件是土壤类型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资源类型图等,再将要素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即以各种评定因子的组合来确定评定单元。

由于本次评定采用GIS技术中的空间分析功能,故将评定区域划分为大小一致的规则栅格,每个栅格作为一个基本评定单元,按栅格进行评定。此法便于图形的空间叠加和模型运算,相对降低了主观性,且每个栅格既是信息提取源,又是评定结果显示的单元。

根据安吉县各单元土地质量一致性和差异性原则,将规划区划分为200×200米的格网体系,以每一个网格作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定的单元。

2、指标体系的确定。

安吉县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定指标体系是在《城乡用地评定标准》(Cjj132-2009)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影响安吉城市建设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工程建设条件,并多次召开专家咨询会讨论,结合安吉县的特点对《评定标准》确定的指标体系进行筛选、修改后形成的。最终确定安吉县的评定指标体系为:特殊指标,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基本指标,4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

表1:特殊指标分值Yj评定表

三、使用GIS工作流程

1、数据录入

以上各评定指标的分布图一般均可在规划调研时从国土、水利、气象等部门直接获取电子版的gis文件。如果部分资料无法搜集到电子文件,可使用cad人工绘出,然后通过ArcCatalog转换成为shapefile文件,各类指标一般以多边形文件的格式存储,而高程、坡度、坡向等指标可以使用arcmap的3D分析功能(3d Analyst)得出,再以tin格式存储。

2、数据赋值

在arcmap调入以上评定指标的shapefile文件后,首先向其属性表中添加属性字段,一般添加属性名称和定量分值两个字段。再使用编辑器工具条(Editor Toolbar)根据表1和表2输入各评定指标的名称和定量分值。

3、叠加计算

在叠加计算之前首先应将各指标的shapefile文件和tin文件转换为栅格数据,转换时将定量分值一并转换。转换时的像元大小选择200,与评定单元的大小保持一致。所有shapefile文件转换完成后,即可采用arcmap中的空间分析功能(Spstial Analyst)进行叠加计算。叠加计算前先在空间分析工具条 (Spstial Analyst Toolbar)里将整个规划区的范围设置为分析掩模(analysis mask),如有必要,可对部分评定指标进行重分类(Reclassify),使其栅格数据的属性与评定值保持一致。最后使用栅格计算功能(Raster Calculator)根据公式1进行叠加计算。计算结束后便生成整个安吉县的用地评定分值图,分值图上建设用地分值分布在0~100分之间,再使用重分类(Reclassify)功能按照第一节的规定将规划区的评价结果分成适宜建设用地、可建设用地、不宜建设用地、不可建设用地四类,便得出最终的安吉县用地评定图。

安吉县域用地评定图

四、 结语

安吉县用地适宜性评定,是安吉县总体规划中的重要环节,评定结果对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的科学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其他城市也有一定借鉴意义。今后笔者将结合地区差异,进一步优化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定工作,提高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质量,感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吉县域总体规划项目组成员对本文提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用地评定标准》(Cjj132-2009)。

2 安吉县人民政府. 《安吉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