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建设推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建设推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建设推广

网络建设推广范文1

在众多网络建设中突围的品牌意识强调网络本身的“品牌性”,如突出特色、整合优势、树立品牌与精品意识的“名牌网站”。名牌网站不仅是网站本身力争名牌,其涵盖的各栏目、频道等也应成为类似内容的品牌。同时,名牌网站也应着力于塑造“文化青岛”的品牌内涵和网络文化的品牌建设。如蔡文艺等在《青岛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研究》谈道:“以 ‘微尘文化’、‘帆船文化’、‘海洋文化’、‘海尔海信现代科技文化’、‘孔孟文化’为重点,创新文化服务方式,大力加强数字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建设,努力形成一批具有青岛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网络文化的品牌建设强调在建设“文化青岛”的品牌内涵时,所有内容都围绕一种或若干种精神建设展开,不能流于面面俱到与全景式扫描。概而言之,品牌意识是当前“文化青岛”网络建设最重要的指导思想。

“文化青岛”网络建设现状

当前的“文化青岛”网络建设,类似于全国其他地区的文化网络建设,具有以下特点,即:文化内核模糊化、文化外延狭窄化、网络承载分散化、网络技术单一化。网站建设遵循的是内容的罗列与铺排,而不是文化内核的精深展示。目前的网络载体主要有五大类型:青岛政务网等政务类网站,青岛文明网等精神文明建设类网站,半岛网、青岛新闻网等新闻类网站,“帆船之都 多彩青岛”网等旅游服务类网站,青岛文化网等文化类网站。

青岛政务网重点在政务的网络展示、建设与互动,本意是提高政务办事效率,给公众呈现一个高效、廉洁、开放、积极的政府形象。这种形象本来就是“文化青岛”的一部分,但政务网在建设的过程中并未突出或意识到这种文化形象,主要依靠形式来暗示,而不是通过形象来展示。

青岛文明网重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政教、宣传意味较浓。其实,“文明”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组成部分,青岛的文明状况就是青岛文化的积极体现。但文明网过于执著于“文明”而忽视“文化”,专项治理、文明行为与人物等的新闻、信息展示成为最主要的内容,缺乏凝炼的精神内核与文化内涵,“文化青岛”的形象欠清晰、立体。

半岛网、青岛新闻网等新闻网站,意在展示青岛和国内外的各类新闻,其中不乏青岛形象建设的内容,如关于“青岛精神”的讨论、青岛啤酒节等各种节庆活动的新闻报道等。但由于只注重新闻性,“文化青岛”的建设也服从于新闻性,缺乏统一性、一体性。

旅游服务类网站一分为二,一是商务网站,主打在商务,青岛旅游形象只是次之又次的内容;二是政府宣传类网站,最具代表性的是“帆船之都 多彩青岛”网,以青岛旅游形象展示为主,不涉及其他,缺乏统一的精神内涵。

目前,这四类网站无明确的“文化青岛”意识,网站建设都是为了某一特定主旨服务。

青岛文化网等文化类网站具有明确的文化意识,但对“文化青岛”的品牌内涵缺乏明确的指导意识与贯穿意识。如青岛文化网的频道包括新闻中心、政策法规、政务信息、艺术创作、社会文化、文化市场、文化产业、文物天地、文化设施、艺术培训、演出资讯、剧场传真,但深入到具体内容,基本局限于政务、资讯、个人部门与机构的简介、剧目介绍等,“介绍”二字足以概括该网站的主要内容。平面而简短的文字介绍虽然具有直观性,但缺乏生动性、深入性与丰富细腻性,粗糙之中体现出网站建设者“文化青岛”思路的匮乏。

“文化青岛”网络建设品牌意识的具体体现

在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与充实技术力量的基础上,当前“文化青岛”的网络建设应集合政府、报纸、影视、动漫、通讯、文化、城市形象宣传等方面的力量,整合政务、新闻、文化、社区、旅游、音乐、视频、网游、电子商务、博客等网络领域,建立一种或多种具有极强辐射力的核心网站。

1.构建核心品牌网站

利用集团化策略,整合政务网、报纸与广播电视旗下的网站,打造核心品牌网站,并设计品牌网站名称、标识、宣传标语等。命名遵循易于理解、发音原则,“文化青岛”是比较合乎受众心理的名称。网站标识的设计应遵循艺术、易解原则,具有强烈的青岛特性。青岛政务网站群的LOGO值得借鉴。网站的主页设计应简单、清晰并富有青岛个性等,尤其是“文化青岛”的核心内涵所指涉的层面。

建设核心网站,有助于化分散为凝炼,将众多涉及“文化青岛”形象的力量整合成一体。这有利于根据“文化青岛”的基本内涵构建设计思路,包括名称、标识、宣传标语等,也包括网站内容的设置。尤其是建设核心内涵,并将之贯穿于网站的整体建设之中。这样的核心网站,能使受众在最短时间最集中地感受青岛的文化形象与文化内涵,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其亲临青岛、体验青岛、享受青岛的欲望。

2.构建网站库或集群网站

以核心品牌网站为门户,集合新闻网、政务网、社区网站、房产网站、手机网站、搜索网站等服务网站,构建网站库或集群网站,并以“门户”与“集群”两种结构整合各板块,是“文化青岛”网络建设的基本框架。

具体步骤如下:(1)定位。这批网站是“文化青岛”的品牌网络群,将是所有网民了解青岛的主要网络途径。(2)意向。在定位的基础上,要设定“虚拟青岛”的建设意向,即让网民在网络虚拟环境中,全面了解青岛的价值簇和青岛的主要文化内涵与文化形象。(3)建立反馈-评价体系。“文化青岛”网络建设必须重视受众,让网民迅速、自由反馈评价,给予及时、公开、公正的回复,并根据受众意见加强网络建设。

3.创设品牌板块

(1)打破行政区划与行业区划。由于传统观念,“文化青岛”的网络建设流于区域化、行业化,缺乏核心内涵。融合各行各业,避免行政区划与行业分割造成的相同性质网络建设的重复,是当前“文化青岛”网络品牌建设面临的棘手难题。

(2)“文化青岛”内涵多样化,应重点挖掘历史名人文化、海洋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道教文化等资源。最佳的建设办法是按相对集中的品牌内涵设立网络频道,然后将重点的文化资源置于各频道中,形成相对明晰、关联的体系。在形式上,虽然文字介绍必不可少,但不应该成为主要形式,而要着力于构建虚拟的2D/3D“文化青岛”导游库。

(3)建设音乐青岛、影视青岛、动漫青岛等资源共享库。这些资源可以是原创的,也可以是购买版权的现有作品。它们共同从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角度呈现青岛形象,有助于受众感受到青岛的文化氛围与内在精神。当然,这些资源的编排必须避免常见的罗列形式,按照文化精神条分缕析。

(4)依托现有资源,建设新媒体、电子商务等板块,实现网络文化产品的线下延伸。如以海洋文化、道教文化为核心点,重点建设一种或多种网络文化企业。

(5)与传统品牌合作,或创立网络新品牌,设计服务板块。

“文化青岛”网络建设的品牌推广

“文化青岛”需要推广,“文化青岛”的网络建设更离不开推广。具体而言,可分为传统媒体推广、网络媒体推广、捆绑城市推广、结合其他新媒体进行推广四大类型。

相比于新媒体的民间性,传统媒体具有相对较高的权威性。因而,“文化青岛”的网络建设应充分利用传统媒体,集束性地推广品牌网站域名、标识及品牌板块,通过传统媒体的权威性捕捉受众的关注。

网络是新媒体的一种,具有互动性、即时性、全球性等特点。“文化青岛”的网络建设,利用网络的互动性,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受众的参与性与亲历性,甚至有可能在网络受众的互动中形成新的自我认知与建构,完善建设方案。利用网络的即时性,可以随时播报建设进程与特色,形成持久的关注力与知名度。网络的全球化特性更有助于最大范围推广“文化青岛”的网络形象,利用文化差异与互渗,多方位推进“文化青岛”网络建设。

网络媒体的可利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表现为网络公告、网络广告、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和聊天工具等。网络公告具有与传统公告相似的简洁性、权威性,预先在有整合意向的网站网络公告,可以让受众提前关注,也可以在其论坛与聊天室公告并详细介绍品牌网站。制作精美且极具青岛特色的网络广告,可以选取中国各门户网站、社区网站、网络研究网站等即时、全天候,宣传核心网站与品牌板块。搜索引擎优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捕捉率,故而可以在搜索引擎登录网站,并在此关键词广告。设置网站库或集群的电子邮件模板,通过邮箱推广;或者电子刊物、会员通讯等,加以深层推广。

捆绑城市推广有三种方式。其一,在青岛城市宣传中将其作为城市标志物之一,并加以现场展示。其二,与城市形象广告片结合,将其作为重要元素加以介绍。其三,与城市标志物建设相结合。

结合其他新媒体进行推广,主要指制作多种形式的数字内容,结合手机、移动电视、播客等加以推广。

总之,“文化青岛”网络建设的品牌建构是一项系统工程,集合了文化、网络、历史、科技等多层面的知识,需要从意识、建设与推广等方面加以实施。

网络建设推广范文2

1 3G技术概况

3G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

2 3G业务的国内外环境

根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截至2008年6月,全球WCDMA用户累计达到2.53亿户,其中包括4300万HSDPA用户;CDMA2000lxEV—DO累计用户达到1亿户。2008年上半年,新增7400万WCDMA用户,2900万CDMA1X用户,1280万CDMA1xEV—DO用户。种种数据表明,全球3G的商用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

目前中国电信3G189号段在全国高调放号,并推出首个移动品牌“CDMA天翼”以及各业务捆绑新套餐,中国移动的“G3”业务品牌也正紧锣密鼓的展开。随着各项整合的推进,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巨头全业务运营时代已经开启,各个运营商开始向竞争对手领域渗透。三大电信运营商均表示,将全力做好有关投资与建设工作,为拉动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 3G技术发展与政策监管

为使三大电信运营商运营商进行公平竞争,3G发展战略和规划是一项国家任务,必须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需要和国际经济竞争的角度审视3G发展问题。在全球化竞争时代,我国必须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予以重点政策倾斜,加快推进其产业化和商用化进程。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新产业研究部副部长卢奇骏认为,目前亟须加快制定战略指导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呼吁在三个层面加大扶持力度:首先,应加大对大唐及其他相关公司的研发资金投入,建立长效投入机制;第二,促进金融机构对运营商的贷款力度;第三,对相关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4 3G网络建设策略

要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3G网络,所需资金庞大,须预先进行测算、规划资金来源,保证网络建设顺利进行。根据中国联通CDMA网络建设的经验,中国移动承建TD网络需要在国内大规模的建设基站购进设备和终端需要2000亿的资金,中国联通建设WCDMA网络也需要2000亿的资金,目前来看,中国电信从现有的CDMA网络上升级为CD—MA2000的网络所需的费用最好。因为通过软件升级就行,但就是这样加上建设基站等后期建网的费用至少也需要500亿元。再考虑,在国内建三张3G网络对运营商来说,面临着资金和基站选址等多方面的问题,初步估计如果在全国建设3张3G网络,将耗费4500亿元。

根据数据业务市场发展的特点和经验,可以根据数学几何学的通用原理,先建点,由点构成线,再由线构成面,最终达到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规划和组网,也就是先在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地区建设3G网络,然后逐渐扩大覆盖范围向中型城市推广-最后在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成熟的情况下进行全国推广。如意大利H3G公司经营3G业务比较早。用户发展迅速,其原因在于公司3G网络建设方面的良好经验,如网络覆盖良好、网络构成比较完善、网络建设流程和职责分工明确、网络优化合理有效等。H3G公司3G网络建设的经验有助于中国运营商发展3G。

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各地区对3G的需求也是大不一样,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地区用户对数据业务要求相对迫切,内陆城市仅对语音业务有需求,三大电信运营商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网络覆盖建设:如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对地、市、县、发达乡镇及重要铁路、公路干线、旅游景点实行全面覆盖;在经济中等水平内陆地区,主要覆盖地区、市、县和镇政府驻地,兼顾重要铁路、公路干线、旅游景点等地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则主要覆盖重点地市,通过3G与2G混合组网的形式,推进无线网络建设和升级。

5 3G网络工程项目进度控制

一般来说,3G网络的建设过程中,无线接入网络工程量则大于80%,占投资的70%左右。3G牌照发放之后,网络建设的时间取决于无线接入网络建设的进度。资金的供给及时与否也是影响3G建设速度的重要条件。每一个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节能增效是三大电信运营商所追求的,面对未来的3G网络,我国很可能会面临一个三网同建的阶段,自有的资金实力差距和资产的负债状况都会成为能否有效吸引投资的重要指标,并会直接影响各大运营商3G网络的建设速度。建网速度与获得的收益是成正比关系的,也就是说快速建网帮助运营商赢得时间,建网速度直接影响3G运营商的收益。

5、1 组建项目团队

3G网络建设项目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重要人物项目经理以及其组建的项目团队。团队组建处于团队的形成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团队成员一般而言会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急于施展身手。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团队成员对未来的工作应如何进展还不明确,团队规范尚未建立,团队成员不了解自己的职责及其他成员的角色,成员的相互关系还很模糊,成员心中充满疑问。

5、2 挑选有实际经验的设备商

挑选有实际经验的设备商来保证建网的进度,由于3G通信无线网络的复杂性,尤其是无线网络建设的复杂性,运营商在选择3G供货商时,需要挑选有丰富经验的设备商来建设网络,保证网络高速优质的建设。随着3G增值业务的发展,全国各地通信公司的“互联星空”应用服务平台吸纳了大量开展各类增值业务的3G服务商。但由于业务量和交易量的逐年上升,部分通信公司遇到了原先散落于互联星空页面的各家资源各自为战,无法进行有效整合,形成统一的运营体系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电信整体资源优势及增值业务的推动发展。在挑选3G系统供应商时,应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以系统性能特征、供应商实力、技术平台、服务、价格、成功案例等因素为评价依据。选定最合适的供应商,进入下一步的合同条款确认谈判。只有好的解决方案和优秀的供应商,才可以保证3G系统健康快速的发展,为企业赢得先机。

5、3 聘请经验丰富的第三方工程监理

聘请经验丰富的第三方工程监理可以帮助甲方整合与提升工程组的综合作战能力,监理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建立完善有效的质保体系是基本条件。对于承包人,要把其自检质保体系作为初期质量检查的重要内容,要求有组织、有人员、有设备、有职责、有检查考核,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存在问题提出处理要求和建议,较好地指导工程顺利进展。

6 3G网络工程项目风险控制

6、1 企业制度创新和建立风险控制秩序

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组织形式的合理性是风险控制的基础,通信企业必须建立灵活务实的制度形式。一般而言,风险的发生除了不可抗力之外,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制度不健全和工作秩序混乱造成的。表现在管理出现盲区,决策得不到执行,权力交叉,工作推诿,责任不明,秩序混乱。因此,有必要在电信运营商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上进行适合本企业的创新,以提高通信业务的活力;同时,建立明晰和井然的工作秩序和流程,使决策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适用的组织形式应以矩阵式项目经理制为主体,设立相应的3G网络建设风险管理部门,但管理跨度和管理层次不宜太多,应与3G网络建设和发展规模相适应。此外,建立内部风险保护基金,以降低承包商运营风险,提高总体收益。

6、2 在组织上建立以风险部门和风险经理为主体的监督机制

在3G网络建设项目实施营建过程中建立风险部门,并设立风险经理。其作用是对项目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控制和监督,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案,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风险经理直接对承包商负责。另外风险经理的工作可以延展到3G建设的整个过程。阶段性风险管理是针对3G网络建设项目的前期经营招标、中期实施、后期总结和处理三个阶段,进行的有效控制和根据相应风险决策而实行的动态前瞻式管理。它主要利用风险的“鞭梢效应”对风险的“迁移性”进行反馈式动态规划控制。

6、3 明确风险责任主体。加强目标管理

网络建设推广范文3

论文摘要:精品课程网络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是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共享优质资源、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与建设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论述了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的含义和开展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的必要性,并指出了精品课程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和改进的措施。

一、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的含义

自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以来,精品课程建设即成为各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精品课程网络建设是指使用网络对精品课程进行教学、建设与管理,集中体现为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的设计、应用和维护管理等,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是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共享优质资源、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与建设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二、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1.优质课程资源开放、共享的需要

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初衷之一,就是要在最大程度上扩展优质课程资源的辐射范围,将课程建设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充分展示并加以推广共享,从而带动相关课程教学质量的普遍提升,更加有力地推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方法手段的创新,使更多的学生受益。通过网络提高课程教学的信息化和开放程度,成为达成这一目的的必要途径和手段。

2.课程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保证优质的教学效果是精品课程之“精”的最终体现和落脚点。网络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为精品课程的持续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以网络为平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为灵活多样,课程教学的互动性得以增强,传统的时间、空间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被突破,师生间的交流更为便捷,学生可更加自主地安排课程学习,教师可适时公布课程通知,安排答疑,将大班教学与个别辅导有机结合,从而使课程教学更加高效。借助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均可得以延伸和拓展,教师可在课程大纲之外为学生提供相关领域的知识、信息和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将研究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课程教学中,使部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方面获得发展,从而使课程教学更加能够因材施教。

3.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需要

自2003年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以来,各高等学校均积极开展了国家、省市(自治区)和学校等各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并且经过多年的建设,无论从质上还是从量上,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何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是各校一直以来努力思考并不断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许多高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之初即认识到了网络建设的重要性,积极搭建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一方面,将网络平台的建设作为精品课程的重要评价内容,使各级精品课程的申报、评审更为规范。另一方面,将网络平台的建设作为精品课程质量监控的手段、途径之一,以网络为依托,提高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助推课程的持续建设与发展。

三、精品课程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

1.精品课程教学网站设计不够合理,功能不强

当前的精品课程网站可谓“五花八门”,有的由学校统一搭建专门的建设平台,有的建立在院系信息平台上,有的则以网络课程的形式存在。以上几种又往往成为申报高级别精品课程一蹴而就的临时行为,功能单一,缺乏整体规划,硬件设备性能不高,未能与网络教学等相关资源平成一体,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

2.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内容单一

多数课程的网络建设内容局限于“负责人介绍”、“教学队伍”、“课程描述”、“建设规划”等基本的介绍性信息,或是“教学大纲”、“教学参考资料”、“教学课件”等课程材料的简单堆积,涉及教学过程优化的实质性内容较少,有全程授课录像的课程更少,且各类信息更新率低。

网络建设推广范文4

【关键词】 无线城市 移动

一、前言

无线城市包括无线覆盖和无线应用两个层面,无线覆盖是指为用户提供2G/3G/WLAN网络服务;无线应用是指市民可以通过手机和各种无线终端登陆无线城市,随时、随地、随需的获得与政府办公、公共事业服务、个人生活相关的等各种城市服务信息,同时借助物联网等技术,为政府和行业用户提供信息化应用,提高政府的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各行业的生产效率。

二、无线城市的发展策略和建设思路

2.1 总体发展思路

无线城市发展核心思路由“无处不在的覆盖”转向“无处不在的应用” 。具体以技术发展为前提,以业务需求为基础,以网络建设为保障,三个维度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全方位支撑无线城市。(1)首先技术发展需匹配业务需求,技术发展方向随着LTE、802.11n、大覆盖WLAN等技术的成熟,提升网络接入能力;业务技术方面随着统一平台、业务发展、终端认证等技术的发展普及,强化业务应用。(2)其次业务发展需求需要网络建设并为技术发展提供方向,业务发展方向应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方向,以成熟度为条件逐步推进基于无线城市平台的业务发展。通过开放与合作提升业务应用能力,借助高影响力的信息业务诠释“智慧无线城市”的概念。(3)最后网络发展需满足业务需求,网络发展方向随着网络技术完善;无线城市业务发展推广。网络建设精确扩张,应整合三网优势从覆盖、容量、带宽三个方面对于城区热点、城区、城郊分场景根据业务发展采取针对性的建设策略以满足市场需求。

2.2 业务发展策略

无线城市业务以市场需求(粘性类)、经济效益(盈利类)、业务成熟度(成长类)为发展方向。(1)以“政务民生”为着力点改善公共服务,“一站式”政务办公服务、“一揽子”民生信息服务、“一键式”便民生活服务;以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为着力点,结合物联网相关技术,推广面向政府部门和各公共事业的信息化应用,实现智能城市管理;以重点行业应用为突破口实现“产业升级”,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制造业与服务业”、“互联网与物联网”融合。(2)以个人客户为主体面向大众市场,在民生服务、商业热点、社会动态、移动商务四方面提供业务应用。以企业客户为拓展面向集团客户,提供基于无线城市平台的信息化服务。(3)大力打造运营商特色业务能力,建立核心优势,建设各业务用户数据能力,逐步建设全局用户数据能力,打造以分布式缓存、内容分发、永远在线推送为核心的智慧型通道能力;积极构建新型互联网能力,增强竞争实力,针对用户的购物、信息、社交等关键需求,积极构建手机支付、快速定位、三维GIS、互联网信息聚合、社交关系聚合等关键的新型互联网能力。(4)对自有业务,在基地业务核心能力构建的基础上,以用户需求和优化用户体验为原则,推动能力互通,实现协同发展;对第三方业务,确保能力开放的安全性,稳妥实施能力开放基于关键自有业务平台或建设能力开放平台进行能力开放,第三方业务基于自有业务平台发展,形成第三方业务和自有业务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

2.3 业务发展目标

无线城市业务总体发展主要面向深化业务、丰富业务、特色业务三方面:深化业务主要对已有业务进行深度拓展,为用户提供更方便的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用户感知;丰富业务主要集团公司提供的业务中再次进行选择、对比,挑选适合公司发展的业务进行推广;特色业务主要根据地方的情况,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业务。

无线城市细分业务发展首先从政务民生入手提供大量与客户相关的政务民生业务信息,稳定活跃用户群体,提高用户基数。逐步引入各社会管理应用,丰富无线城市资源,提高活跃用户保有率。依靠积累的客户群体,首选典型行业应用,减少行业应用引入难度,通过引入的行业应用,增加业务种类,聚合信息资源,提升无线城市认知度。

2.4 网络建设思路

打造无线城市,应突破传统无线城市单纯网络覆盖的局限,立足四网协同最大限度挖掘应用价值与潜力,为城市管理、人们的工作方式与生活习惯提供更佳体验,创造新的价值。城区主要以建设3G网络和LTE网络来承载业务,郊区和农村主要以建设GSM网络和少量3G网络来承载业务。

三、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中国移动的无线城市发展的策略,包括无线城市的总体发展思路、业务发展策略、业务发展目标和网络建设思路。

参 考 文 献

网络建设推广范文5

【关键词】防汛工作;网络建设;作用

1.防汛网络建设的意义

1.1防汛网络化是现代防汛的新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防汛的信息化建设问题。现代信息技术是推进现代社会发展与变革的重要技术基础,也成为了现代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正在从工业化社会迈向信息化社会,现代的防汛工作信息化需要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传递、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广、发达的信息技术产业建设、完善的信息咨询服务为基础的,这也必然会引起防汛向现代防汛信息建设的更大发展。

1.2信息化是防洪决策的基础。作为一项重要的信息化建设工程,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加强防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信息化步伐,提高防汛决策水平,是管理好大中小型河流的重要基础。信息是防洪决策的基础,是正确分析和判断防汛形势,科学制定防汛调度方案的依据。采用信息技术建设现代化的防汛抗旱指挥决策、会商系统,加强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提高领导决策的科学性、主动性,是防汛工作的需要,是防灾减灾的一项重要手段。从防汛的实践来看,信息对科学的进行防汛指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确的决策必须依赖于对防汛相关信息的准确判断,也必须要全面、及时、准确、快速的掌握相关信息。因此,信息是基础、是根据,信息是防汛指挥的基石。

2.鞍山市水利局网络建设发展现状。

目前鞍山市水利局计算机网络建设初具规模。完成了对局各部门、对所属县(市)区、所属大中型水库的网络布线和视频会商、视频监控,配备了大型网络交换机和网络服务器,开通了基于internet的局域网,不仅能通过专线上联省水利厅防汛抗旱信息内网,而且能通过租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多家网络运营商的光纤出口接入互联网。建成与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联网的防汛大屏幕投影会商室,建成了网络中心机房,添置了先进的网络设备。

2.1水情查询、工情、险情查询系统。安装了全省的“实时水情雨情查询系统”,极大的缩短水情信息、暴雨、洪水信息的获取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我们及时的提供决策奠定了基础,也为防洪减灾赢得时间,提高了防汛工作的快速反应能力。

2.2网络电视会议系统。安装了网络视频会商系统实现了与省指挥部之间、与所属县(市)区之间的异地电视会商,通过该系统,形成视频会商网络,使各方与会人员犹如身临会议现场,实现了与省指挥部、与县(市)区指挥部之间面对面的沟通和会商,使防汛指挥人员和专家及时、准确、直观地了解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决策、判断分析,讨论制定方案,为领导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保证。

2.3办公自动化提高了管理水平。鞍山市防办是同级防汛指挥部的参谋部,是防汛的具体办事机构,必须具备全面掌握汛情,快速处理信息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为此,防汛办公室配备了先进的设备,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办公自动化技术,大大提供了工作水平。网络和办公自动化的实现,提高防汛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办事效率,加快了汛情信息传递的速度,为做好鞍山市的防汛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3.防汛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几年的网络建设,鞍山市防汛的网络建设初具规模。但是,在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网络建设步伐,突出表现在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设备不完善,技术力量薄弱,管理不够规范等方面,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我们发展和实现信息化、现代化防汛的前提和基础。除了工程措施之外,必须加大非工程措施力度,积极引进现代化管理技术和装备,用现代化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武装防汛,以防汛的信息化促进防汛现代化,具体表现为:

3.1对防汛网络建设认识不到位:面临着新的防汛形势,防汛工作面临着信息化的问题也就越来越突出,但是一些人认为,这么多年来,都是用传统的方法工作习惯了,不愿意接受新的方式;近些年虽然对防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有些提高,但还缺乏紧迫感,缺乏全局建设的有序性。

3.2资金投入不足:防汛网络建设涉及面广,投资大,而长期以来在网络建设方面的投入不足。防汛指挥系统网络化建设没有正规的、稳定的资金渠道;有钱就建一部分,没有钱就停建;由于缺少运行维护经费,有些系统已不能正常的运行,不能适应和满足现阶段防汛指挥的要求。

3.3信息化人才匮乏:专业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制约防汛信息网络的建设与发展。由于早期对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忽视,导致了长期以来水利系统的网络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技术水平差、专业人员比重小,严重影响防汛网络建设的建设。难以适应现代防汛指挥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改变防汛指挥信息网建设的落后局面,提高专业防汛网络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已迫在眉睫。

面对上述所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加强防汛网络建设进程,是近一时间、近一阶段防汛工作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加大防汛网络化在鞍山市防汛工作中的应用力度,扩大防汛网络建设的应用范围,增加防汛工作的科技含量,定能使新时期的防汛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4.加快防汛网络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4.1防汛网络建设的对策。防汛网络建设对当前防汛工作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进行现代化的防汛网络建设前,防汛系统仅是通过电话、电报、传真来实现防汛信息的上传下达,工作效率低、漏洞多。进行防汛会商系统建设后,不仅实现了水情、工情、雨情变化实时监视,还以图形、文字、表格、图像、视频等多种方式提供洪灾的背景资料,为领导指挥防汛抢险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现代化的防汛网络建设对我们来讲是一项比较新的工作,难度大,工作量极其繁重。要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做到:

(1)认真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的基本思想,不断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

(2)要多学习,建立良好的学习风气,不断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和业务水平。

4.2提高认识,转变思想。防汛网络建设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汛情采集、汛情传输网络化,业务处理、政务办公智能化,提升防汛工作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推动防汛现代化。通过对防汛网络的大力建设,对防汛工作的管理与决策的将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

4.3解决问题的建议。

(1)加大投资投入。由于工作量多、信息量大,信息的采集有相当难度,因而信息资源的开发,要求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所以要加大网络建设投入,进一步完善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等途径,加强网络建设,逐年投入,逐步积累。

网络建设推广范文6

关键词:档案计算机;网络建设;安全管理

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网络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互联网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系统,在这个系统的使用中,既能提高效率也能丰富人们的生活,虽然有着很大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安全性问题,尤其是在档案计算机网络建设上,档案要网络化,建立档案局域网,档案计算机网络建设在档案数据上也存在着安全性的问题,要将档案信息保密性做好,落实档案计算机网络建设,改变计算机环境,将档案的保密性做好。

1档案计算机网络建设

1.1要树立现代化的网络观念

档案计算机网络建设工作在建设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的进步,档案的数字化也成为了档案发展的趋势,一定要重视档案计算机网络建设工作,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网络的建设中,让档案的网络化建设不在成为一种形式,网络化已经成为可档案发展的一个主流,在档案的建设中是离不开网络的,网络化的档案可以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让每一个档案部门之间都可以及时的沟通,让档案的各个部门之间保持团结,避免出现网络化问题。进行档案网络化建设,无论是在档案的整理还是在归档环节上,都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了很多的中间环节,可以通过实践将每一个环节都落实,但是要想做好档案的网络化建设,作为档案部门要培养员工的网络化意识,对员工进行培训,将先进的档案计算机网络化技术交给员工,只有在意识上提高上去,才能保证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档案部门要想将档案计算机网络化建设做好,就要在基础的设备上进行投资,机房、网络设备和安全设施等方面都需要重视,这样的档案建设工作才是顺利的。

1.2要重视硬件和软件的建设

要想进行档案计算机网络化建设,就要将硬件和软件建设工作都做好,这是计算机网络平稳运行的保证,档案的信息化和数据化建设工作在经档案的建设中是十分重要的,档案计算机网络建设要以设备为基础,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要以硬件和软件为基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计算机的要求也在逐渐的增加,因此,硬件和软件要及时的进行更新,这样就需要政府加大支持的力度,尤其是在资金的管理上,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除此之外,还要对电子文档和档案数据库进行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工作,这两者一定要做好,有利于档案计算机网络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1.3要重视安全管理

档案网络化建设工作是离不开科学的管理的,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安全管理有着足够的重视网络带给了档案管理便利,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危险性,例如黑客的入侵,尤其是国家档案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出现了泄露,对国家的发展有着致命性的影响,这样在进行档案计算机网络化建设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严格的安全相关的流程进行档案的管理,将档案的记录、归档和管理工作做好,提高档案计算机网络建设中的防御能力,档案在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的控制,做好监督检查工作,让每一个人都认识到监督检查的重要性,让档案计算机网路建设工作中的风险减少,为了鼓励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可以增加激励机制,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让每个环节都是按照规定进行的,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档案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1.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在档案发展的过程中,无论计算机技术多么的先进,都需要利用人工对计算机进行操控,在这样的情况下,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就非常重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被普遍性的利用,档案管理也不例外,在网络化的档案计算机建设中,需要高素质、高水平和高技能的档案管理人员,才能真正满足档案管理工作和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求,祖自宏推动档案管理网络化、电子化和数字化发展。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注重优秀人才的吸收和培养,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素质提升,才能真正发挥档案管理人员的作用,从而促进档案计算机网络建设不断发展。与此同时,档案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在档案计算机网络建设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必须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重视,才能确保档案计算机网络建设与时俱进,最终推动我国档案管理不断向着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2档案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策略

根据档案管理中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来看,档案网络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管理,必须注重相关制度的有效制定,并全面落实和推广,才能真正消除各种病毒、黑客带来的安全隐患,从而保障档案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有效落实各种安全防范措施,是保证档案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基础。目前,比较常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策略有权限设置、系统保护、信息限制等,例如:密钥技术在档案计算机网络建设中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消除信息传输过程出现的安全隐患,使整个网络的安全性得到大大提高,从而有效保障档案网络信息的保密性。一般情况下,通过合理的使用密钥来对档案管理系统的信息数据进行加密,可以让信息处于一种混乱状态,而没得到授权的用是无法正常使用各种档案信息的,在保障档案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安全方面有重要影响。另外,针对档案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问题,目前使用较多的防火墙技术是ASA技术,在档案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中,各种应用层的数据都会得到比较深层的过滤,同时还可以对需要穿过防火墙的用户进行实时认证,以在通过防火墙的有效认证后,用户才能正常使用档案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各种网络资源。通常情况下,在档案计算机网络建设的实际应用中,防火墙ASA技术可以被用来来完成VPN链接,并在合理设置高级访问方式的情况下,将各种网络病毒及时、有效的隔绝,从而有效防止黑客攻击、信息被盗等情况出现,对于改善档案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3结论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的应用范围已经变得越来越广泛,给档案计算机网络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加强硬件和软件设施投入和建设,并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才能真正实现档案计算机网络建设和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戴双庆.企业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05:34-38.

[2]黄惠玲.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5,0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