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经济调研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旅经济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旅经济调研报告

文旅经济调研报告范文1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的新产业新业态。自主旅游时代,通过乡村旅游+,可以更好的满足游客追求特色化、品质化的要求。根据自治区文旅厅及剧院的工作安排,2020年8月4日—5日,剧院党办主任董海珍、杂技团副团长吴群组成调研小组,先后考察了五原县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内蒙古抗战纪念园2个4A级景区。通过现场参观、实地考察、座谈研讨等形式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景区基本情况

(一)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突破传统休闲农庄的打造手法,围绕“农耕”文化,运用创意手法,着力打造了农耕文化体验街、农耕文化博物馆、二十四节气广场、绿色长廊、民俗活动互动区、农业大地景观、移民文化村、河套民俗文化村、黄河文化园、宇鑫温泉水世界、葵博园等农耕文化旅游景观等休闲项目,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休闲与观光、浪漫与体验的深度结合。

存在的问题:一是景区、景点均属于公益性质,全部免收门票,无收入来源,景区运行靠财政支撑,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二是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作为4A景区,餐饮、住宿、娱乐、体验等设施还不健全,没有建立起吃、住、行、游、娱、购的产业链。三是景区基础设施破坏严重,维护费用逐年增加。四是景区没有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加之地方财政紧张,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难以保障。五、景区内缺少表演艺术的支撑,活力不足。

(二)内蒙古抗战纪念园

发展红色旅游,是旅游与文化、教育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是增强党与人民群众思想沟通的纽带,更是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促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多年来,五原县县委县政府在红色旅游项目规划过程中,关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注重多产融合发展,在红色旅游目的地打造和景区开发运营等方面逐见成效,促进了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

内蒙古抗战纪念园是4A景区,五原县委县政府在以烈士陵园为中心,以红色旅游为龙头,以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在4A景区基础之上做出提升。结合展馆、牌楼、纪念碑、烈士名录墙、墓冢、展厅、骑马石雕、广场和地道等设施,打造军事文化体验、地道观光休闲运动、民俗、文化体验、农耕休闲体验等多个元素体验区。将总体定位为以乡村资源为本底,以抗战文化为特色,集红色研学、自然观光、民俗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红色参观游览与乡村风情旅游区。

存在的问题:一是运行经费不足。现园区每年运行费用需200万元,因设备老化运行费逐年递增,县财政困难,所以运转难度大。二是纪念馆内没有声光电设备,缺少展陈物品。抗战纪念馆在2017年建馆后,自建馆以来此项多媒体工程至今未做到全部设计和施工,展陈物品稀少、品种单一。三是内蒙古抗战纪念馆二楼与地道急需布展。由于资金紧缺,纪念馆二楼需装修并布展。四是烈士陵园区需维修。由于受地翘运动、盐碱渗透等影响,目前现状总体陈旧,急需进行维修改造。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

调研组认为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以农耕文化为基础,以蒙古族文化为亮点,打造河套农耕文化体验区,构建满足可吃、可玩、可观、可乐的一站式旅游服务功能;二是针对观光休闲型大众游客,创新游憩方式,打造具备户外运动、民俗观光、康体健身、绿色休闲四项基本功能的体验区;三是以河套民俗文化村为核心,打造河套商业休闲带。

其次乡村旅游与第二产业的融合,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的深加工。农产品的深加工解决的是客户的需求。曾有旅游专家讲过关于“后备箱”的故事:我看一个地方的乡村旅游发展的好不好、生态农业做的成不成功,标准就是看游客的车的后备箱是不是装满了当地的土特产。用什么东西来装满他的后备箱呢?应季的农产品只能满足一时,别的时间怎么办呢?要满足游客旅游中“购”的需求,必须要有一些深加工的东西,把农产品变成礼品,通过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农村的传统手工业,如特色民俗产品、面人、竹筐、豆腐、榨油、酿造酱油等等,可以通过体验让游客参与制作,也可以做好卖给游客,既能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又能促进农民增收。

随着低碳概念的深入人心和乡村旅游本身所蕴含的生态诉求,生态建筑、新能源建筑在休闲农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分量。在农村进行建筑改造,既要保存乡土特色,又要具备现代化设施与功能。有相当多的市民愿意为更加舒适的休闲度假环境支付更多的费用。民宿、农家院在满足游客最基本的安全、卫生需求的基础上,提升硬件设施,需要景区在满足其更高层次的需求方面多下工夫。

文旅经济调研报告范文2

托马斯・史班达英国BBC制片人、之华媒体国际主笔;常驻欧洲、中东和中国从事媒体工作逾10年。联系:

的人群”提供了“支付意愿的新选项”。

今年4月中旬,总部位于纽约的美国廉价航空公司捷蓝航空(JetBlue)宣布,将其名为“MINT”(薄荷)的商务经济舱新增到一系列航线上――他们包括:从纽约(肯尼迪机场出发)至圣地亚哥、拉斯维加斯和西雅图的三条航线;从佛罗里达劳德代尔堡至洛杉矶和旧金山的两条航线;以及从波士顿至圣地亚哥和西雅图的两条航线。

薄荷舱自2014年起在捷蓝航空的部分航线上开始启用。在部分航线的薄荷舱单程票价即达到599美元以上。售价显著低于头等舱/商务舱的价格、同时又提供比经济舱更高规格的尊享与服务,是这类商务经济舱的主要吸引力。

通常来说,在商务经济舱,有提供更宽敞的平躺式座椅、通用电源插座、可调节座头枕等设施,个人休闲与用餐器具(如桌板、杯夹、阅读灯、单人用屏幕等)也更加注重私密;除此以外,客人还能享用到更上佳的餐食、优先选座/值机、优先托运和更高额度的行李重量、乃至有羽绒被褥和枕头等。

有评论人士称,尽管此前不久捷蓝航空在收购维珍航空(美国)公司的竞标中失利,但薄荷客舱的进一步扩张,无疑将有助于捷蓝航空“抢回一部分那些喜欢维珍航空独特体验的硅谷派乘客”。

说来也巧,起家于英国的维珍航空本身就是商务经济舱的“始作俑者”。在1992年,全球第一个商务经济型客舱出现在维珍航班中;而直到如今,维珍依然在这个领域中领跑于同侪。近25年以来,世界各地至少有15家其他航空公司――包括英国航空、汤姆森航空、新西兰航空、美国航空、达美航空、美联航,等等――也相继在其航线中推出商务经济客舱服务。

通常来说,商务经济舱的票价要比同航班的经济舱票价高出40%左右。而在全球航空联盟的成员中,也经常会在长途航线中提供商务经济舱座位;有时候,客人可以选择和酒店(或者不和酒店)一起预定。

廉价航空公司在这一波商务经济舱潮流的跟进中并不落伍。以亚航×(AirAsia ×)为例,她在“2014 Skytrax世界航空公司奖”(2014Skytrax World Airline Awards)评选中蝉联“全球最佳商务经济客座(廉航组)”和“全球最佳商务经济舱(廉航组)”两项桂冠。亚航×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在长航线上推出的、由廉价航空公司运营的商务经济舱品牌。剑指“收益最大化”

推出商务经济舱的航空公司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通过捕捉潜在的需求而实现收益最大化。

多年来,航空公司运营中被诟病的焦点之一便是――面对着“需求极其多样化的不同细分客户群”,事实上只做到“满足了细分人群中很小比例的那部分人的需求”。或许间接来说,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即使在经济学界,航空公司往往也成为定价策略、客户关系管理等学科议题的实证研究样本。

增加商务经济舱座位,从客户群细分的角度而言,恰恰是在供给侧为那些“对经济舱之拥挤和局促容忍度不一的人群”提供了“支付意愿的新选项”。那么,他们可涵盖哪些人群呢?――

首先是商务旅行者。世界上很多地区的企业近年来在公务差旅上的预算持续增加;据加拿大《温哥华太阳报》4月份刊文指出,益普索公司的调研报告显示在2014年90%的加拿大商务旅行人士“有乘坐商务舱/头等舱的愿望”,而“全球商务旅行协会”(Global Business Travel Association)的数据也印证,2015年全球商务旅行支出的总和业已达到1.6万亿美元。公司客户是航空公司商务经济舱“强意愿的买单者”,尤其是在长途航线上。

另一个人群则是富裕一族中的“驴友”。著名咨询集团ZS Associate公司合伙人Marios Prokopiou认为,这部分人士的特征是流动性需求旺盛,追求探险和全新的体验,他们的购买力显然也能承担商务经济舱的价位。

而第三类目标客户则往往被忽视,他们是“一些上了年纪的、喜欢出行的人士”。北美出行行业资讯门户Open Jaw的联合创始人NinaSlawek指出,这部分人群显然对经济舱的中间位置容忍能力较弱,“他们想要更舒服一点的位置,并且,他们也有一定的可支配收入,”她说。

综上所述,随着比过往更加紧俏的座位和更满的客舱成为新常态,“向经济舱说再见”这个愿望即代表着商机。作为服务供给侧的航空公司,通过类似商务经济舱的推陈出新,便有望帮着“逃离经济舱”的人群后面推一把、并且获得更多的营收。“所以,为这部分群体进行额外投资是值得的。”

前景展望

就在4月中旬捷蓝航空宣布在新增航线上扩大薄荷舱的消息披露不久,专注报道航运服务业的《积分人士》(The Points Guy)杂志主编Zach Honig称此举“令人兴奋”。他表示,“如果还在犹豫是否要把你的里程积分项目捆绑在捷蓝的话,那么薄荷舱扩张的消息或许会让你更容易作出决定。”

Zach Honig这类专业人士的观点,也印和了近期以来业内整体对商务经济舱发展前景的“看多”。总部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HlS咨询集团的一份报告也称,商务经济舱在未来近十年内将是航空业中成长最快的业务增长点;具体而言,在2012~2022年之间,随着可预测的新飞机交付,商务经济舱的座位数量增幅将达17.1%――相比之下是商务舱9.3%、经济舱61%、头等舱1 6%的增幅。

文旅经济调研报告范文3

[关键词]研究生 资助体系 借鉴与启示

[作者简介]马强(1978- ),男,广东韶关人,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学校教育管理;蔡茂华(1971- ),男,广东五华人,华南农业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和大学生思想教育;鲍金勇(1980- ),男,安徽望江人,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学校教育管理。(广东 广州 51064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广东省研究生教育改革重点项目“培养机制改革背景下地方院校研究生资助体系优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JGXM-ZD06)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7-0096-02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如仅靠国家支持研究生教育已不现实。2006年,国家开始在部属高校中试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在收费的同时,通过以研究生培养资助体系为切入点,实现研究生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研究生管理体制的根本变化。①在部属高校全面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背景下,对于没有参加教育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地方院校而言,面临着诸多压力,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优质生源的快速流失。在此形势下,地方院校如何结合自身情况来提高研究生资助标准、扩大资助覆盖面等,将是地方院校培养机制改革中必须应对的难题。国外发达国家研究生资助体系健全,发挥着促进教育公平、社会资源再分配的重要作用,分析其情况并吸取经验,对地方高校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一、发达国家的研究生资助体系现状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主编的《国外高等教育调研报告》中,对加拿大、美国、法国等多个发达国家的教育财政分析后指出,不少国家为了增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资助措施,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资助项目。②而在规定高学费的同时,高资助水平、各级多种资助项目能很好地起到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

(一)美国的研究生资助

美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是“高收费、高资助”并存的典型,有着完善的资助体系。美国研究生学费由个人和家庭承担,但联邦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私人等都广泛参与,实际上形成了多方参与分担研究生教育成本的局面。③美国的研究生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完善的资助体系,它包括了助学金、奖学金以及贷款等多种资助方式。同时还将不同的资助方式进行搭配,以“资助包”的形式提供给学生。

1.研究生资助金。研究生资助金主要是由不同的基金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或其他部门设立,主要是资助研究生在读期间的各种生活费用,如研究资助金、岗位津贴资助金等。

2.助学金。助学金是研究生利用空闲时间从事学校提供的工作所获得的报酬,包括补助金、助学金、助教津贴、助研津贴、实习津贴、差旅补贴金等。

3.奖学金、贷款。奖学金主要是根据学校或其他相关团体的评估标准,向被认为优秀的学生发放奖学金或减免全部或部分学费的资助方式,这类奖学金大多名额有限,但却是很高的荣誉。④助学贷款的资助面广,是美国研究生资助的重要组成,有着完善的体系。贷款分两种,一是联邦政府学生贷款,二是商业银行贷款以及私人贷款。

(二)英国的研究生资助

英国的研究生资助体系非常完善,保证了在实行高学费的同时,让想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2003年起,英国政府成立的“公平入学办公室”,独立审查并对外公开各大学奖助学金的来源及使用情况。从2006年9月起,英国开始实施新的缴费标准及资助政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先上学,后付费”和“差异收费”的学费政策。“先上学,后付费”是先允许所有学生贷款上学,在学生毕业工作并有了一定的收入后,再来偿还助学贷款。英国大学可自行确立学费(0~3000英镑),对于贫困家庭的全日制新生,政府提供了最高金额为2700英镑不用偿还的全额生活补助。学生受补助或助学贷款的金额依据学生的家庭年收入而定,大约有50%的学生可以获得全额补助。差异收费指学习不同的专业、课程交纳不同的费用,如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学费较高,而就业前景一般或不太好的学费较低。

2.“按收入比例还款”的助学贷款政策。非全日制的学生不能申请贷款,但可得到250英镑的生活补助和575英镑的学费返还。所有的全日制新生均有权申请贷款,贷款业务由属于第三方的学生贷款公司,贷款本金纳入政府财政拨款。学生毕业后,年收入超过15000英镑后开始还贷,通过国家税务系统扣取贷款。若贷款学生毕业25年后仍不能还清,剩余的部分将由国家偿还。⑤

(三)日本的研究生资助

日本的学生资助体系包括各类奖学金和教育贷款。奖学金主要包括:日本学生支援机构奖学金,各都道府县奖学金,企业、民间团体奖学金和大学奖学金,其中以日本学生支援机构奖学金为主。日本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开设教育贷款业务,学生在申请贷款时必须提供担保,学生于毕业6个月后开始还贷,还款期限最长为20年。⑥

在日本的学生资助体系中,从设定目标、筹措资金到回收贷款、分摊风险等各个环节,均由政府来牵头,避免了在多职能部门参与时出现“真空”,同时保证了教育公平,也让学校专心教书育人。

(四)其他国家研究生资助概况

其他国家对博士生教育的经费投入比较高,博士生通常在高校资助下都能专心研究。在德国,博士研究生不仅不用交学费,而且可以按科研在编人员身份领取“工资”。在荷兰,博士生能得到充足的经费资助,经费支持分为岗位工资与研究津贴。四年的岗位工资高达10~16万欧元左右,研究津贴主要包括:学术会议资助费、资料费、设备费、课程选修费等。⑦

二、国外高校资助体系成功经验对地方院校的启示

我国现在正处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过渡时期,在培养机制改革试点高校的推动下,我国研究生资助工作取得较大的发展。地方高校在改革研究生资助制度时,可借鉴国外及试点高校的优秀经验。

(一)资助政策法制化,发挥政府主体作用

开展研究生的资助工作,应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如在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规中增加关于研究生资助的政策内容,引导研究生资助工作发展方向。在美国,每项研究生资助计划都会以法令的形式体现,同时以法案、法令的形式推动资助工作,保证研究生资助的公正性、合法性和社会参与性。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是分不开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国家科技水平、经济水平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我国当前正是研究生教育大发展时期,政府应当发挥主体作用,将研究生教育培养及资助政策纳入国家教育发展政策体系中,从而引导建立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生资助体系,以此来对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进行调控和引导,保证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供给。

(二)明确高校责任,发挥高校研究生资助自和灵活性

目前国内很多试点高校根据各校自身特点来制定奖学、助学、贷学机制,并就不同的学科或重点而有所侧重。与部属高校不同,地方高校自很大程度上受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约束,相关规章制度在明确高校研究生资助责任的同时,应给予地方高校足够的自。

地方高校在制定资助政策的过程中,在不违反研究生资助的原则上,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构建特色资助体系以发挥研究生资助的最大作用。如研究型大学以各种奖学金、科研津贴、科研奖励为主;而教学型大学可以主要以建立“三助”奖学金、勤工俭学、校内兼职等为主。同时,地方高校可根据相关政策、学校建设等情况,对部分学科进行扶持和资助。如可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制定导师资助经费的比重,适当对交叉学科和相对冷门的学科进行扶持;对于重点学科、应用学科和新兴学科,也应适当有所侧重。⑧

(三)引入多方资源,拓宽资助经费来源渠道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多元混合的资助理念使美国研究生的资助呈现出资助机构多层次、项目多元化的局面。在这一模式中,政府起到引导社会资源流向高等教育的作用,这对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

根据成本分担原则,研究生教育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政府、企业、社团、个人等作为受益方应当承担一部分成本。因此,研究生教育除了政府拨款外,更重要的是争取高校、企业、社会团体、民间机构和个人等力量共同参与研究生资助。地方高校可通过科研成果转让、科技服务、科技咨询等途径,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可以联合办学的形式,吸引和争取社会资源广泛设立企业奖学金、名人奖学金等;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有能力的个人可对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而国家则制定捐赠者利益补偿机制,如优惠的税收政策、科技服务政策等。对于一些专业应用性比较强的研究生,高校可以引进企业或科研单位,设立定向奖学金,合作培养研究生;企业也可以以专项奖学金、横向课题经费支持等方式激励成绩优异的学生。

(四)合理规范研究生贷款项目,扩大贷款比例

建立以贷款主,勤工助学和奖学金为一体的资助体系,是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研究生助学贷款在我国资助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仅为4.11%,而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助学贷款平均比例为20%左右,发达国家则更高。美国研究生贷款多样化,英国、日本研究生贷款实施机制完善,为研究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参考他们的做法,政府可运用政策的引导功能,借鉴商业贷款的运作模式,为研究生提供多层次而灵活的助学贷款。

1.成立专门的资助机构。可以建立类似英国贷款公司的半事业性或者企业性的贷款机构,直接向各级政府的助学贷款管理中心负责,该机构负责学生贷款的审核、发放和回收。

2.健全减免政策,优化贷款回收渠道。国外贷款比较人性化,有着完善的减免政策。与之比较,我国的贷款减免政策尚不完善,如学生在毕业后丧失劳动能力、造成终身残疾,甚至死亡等情况下,贷款人不能获得减免。在贷款回收途径上,参考国外的税收或社会保险系统回收贷款,不但具有可操作性及保证放贷机构利益,还减轻了追贷的成本。同时,英国的“按收入比例还款”“政府代为偿还”等人性化的机制也给予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3.开发更多的贷款项目。美国的贷款具有多样化,我们可借鉴美国的经验,在政策允许的基础上,积极吸收社会资源,逐渐增加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助学贷款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贷款服务。

(五)完善勤工助学机制,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

美国高校的勤工助学与我国目前实施的“三助”制度有相似之处但更完善。他们的优胜之处在于不仅仅提供高校行政部门和后勤部门服务岗位,还为研究生提供企业兼职和实习机会,在缓解了研究生经济压力的同时,还可将所学技术、知识运用于实践,增加了社会阅历。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最高层次的教育,研究生拥有更宽广的学术背景及专业技术,相应的勤工助学应相适应地向高层次智力型方向发展。学校相关部门或导师尽可能安排他们从事“学术”含量较高的兼职岗位,在解决他们经济困难的同时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六)研究生资助方式人性化,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国外研究生资助体系不但健全,而且相对更人性化,他们对不同学生、不同资助目标、不同的学科进行特色资助。地方高校在进行研究生资助改革时,可借鉴国外的做法,如农林类、民族学等就业市场或个人收益相对处于弱势的专业,适当提高奖助学金的覆盖面,在奖学金的设置上重点照顾。在“三助”的设置上,对于人文和社会科学类专业研究生,他们相对较难获得各种外界资助,应采取“助教”“助管”的形式较为合适;而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科类研究生,课题经费、外界资助相对较多,采取“助研”“联合培养”的资助方式较符合实际。而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多种资助方式结合,从而促进教育公平。

与此同时,采取动态的奖助学金评审制度,形成良性竞争机制。第一年主要依据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大学期间及研究生有关表现;第二年起则依据上一年该研究生的考核情况、学习成绩、综合表现情况等。动态的奖助学金评审制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进一步建立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长效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

[注释]

①许丽红.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下新资助体系的问题及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7):65.

②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国外高等教育调研报告[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③夏茂林.美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及资助特点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9(3):76.

④包海芹.美国研究生教育资助类型及特点[J].高教探索,2011(2):77.

⑤张民选.英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演进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7(5):4.

⑥马晶.日本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研究[J].世界教育信息,2007(9):69.

文旅经济调研报告范文4

**县人民政府

一、示范区基本情况

**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规划面积50.4平方公里,按照“一区三园”进行规划,即黄河特色生态产业园45平方公里、云丘山生态度假园4.1平方公里、紫砂陶小镇1.3平方公里。三大产业园各具特色,具体特点是:

(一)北部黄河东岸(或黄土)特色生态产业园。主要是打造两大板块。一是黄土高原葡萄酒特色小镇建设项目。戎子酒庄累计完成投资8.6亿余元,已发展酿酒葡萄种植基地5800余亩,建成拥有年产5000吨的中高档葡萄酒生产能力及10000吨发酵储酒能力的生产车间,配套打造了富有独具中华民族风格的地下酒窖和世界上最大且唯一的黄土高原自然生态酒窖——黄土窑洞酒窖,而且在原址重修扩建的晋文公庙,建设成了戎子书院、戎子博物馆、戎子文化广场、和谐二园、综合办公生活区等建筑群落,属于山西省重点打造的“寻根觅祖旅游板块”和“黄河文明旅游板块”的交汇点。在临汾市旅游“一带整合,一线串联,九区整推”的发展格局中,更是处于“河汾百里文化生态经济带”与“黄河旅游精品线“的缔结带。全镇以戎子酒庄为核心,按照“一心、二区、一线、九节点”规划布局,创建红酒旅游养生体系;凭借拍摄《重耳传》重大影响,签约建设影视拍摄基地;依靠通用机场建设,打造航空滑翔基地。通过戎子景区的打造,形成游云丘、品戎子、观壶口的精品路线,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二是功能农业发展项目。依托15万亩核桃基地、5万亩苹果、7万亩翅果油树、3万亩花椒等特色产业优势,发展有机农产品深加工,创造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区,辐射带动西山七县,打造黄河金三角农副产品最大集散地。

(二)南部云丘山生态度假园。依托云丘山核心景区,延伸黄华峪和下川古村景区开发,前景可观。云丘山是**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的知名品牌标志。云丘山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是山西省转型综改重大工程项目,规划总投资36.63亿元,重点打造成为集生态、旅游、文化、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5A级景区。项目规划在空间布局上可分为“一核、一轴、两镇、十区”即云丘山核心旅游景区、盐商古道主轴线、度假小镇和旅游小镇、十大功能区。云丘山自然景观独特奇异,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素有名胜二十四景。云丘山景区规划面积大,辐射范围广。云丘山往西的黄华峪自然风光秀丽,人文资源丰富,做为研学旅游线路可开发利用的价值极大。云丘山往东的下川古村,具有红色文化特色,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村的典型代表。

(三)中部紫砂陶小镇建设项目。规划定位国内一流,北方领先,打造集紫砂陶文化传承体验、创意工坊、旅游休闲、文化交流、商务会议、技能培训及生态居住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启动人才培育工程,培养紫砂工匠和高端紫砂创意人才,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品牌重塑,辐射带动全县紫砂陶土产业“井喷式”发展,全力打造“中国北方紫砂之都”。

二、工作推进情况

结合我县文化旅游示范区实际情况,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四项工作:

(一)调整充实组织领导机构。2017年县政府成立了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长由县委副书记、县长担任,常务副组长由副县长担任。同时县政府又成立了**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筹备委员会及办公室,筹备委员会主任由县长担任,副主任由副县长担任。2019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将紫砂陶小镇建设作为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的重点工程项目。县政府先后从二轻、中小企业中心等部门抽调专业及时管理人员,同时聘请已退休的专业技术干部组建紫砂陶办公室,主要从事紫砂陶小镇的规划建设工作。9月6日推进会之后,县政府决定,紫砂陶办公室归属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筹委会办公室领导,参加筹委会办公室的工作例会,并及时向筹委会办公室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筹委会办公室的管理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专业分工明确,综合协调密切,确保示范区的各项管理工作按总体规划有序推进。

(二)不断完善规划编制。自2017年**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后,通过县、市两级汇审上报省政府和省商务厅待批。示范区内的重点骨干企业先后都已完成旅游景区总体规划。云丘山景区完成203.1平方公里的旅游规划,戎子酒庄完成78.9平方公里的发展规划。2019年尽管示范区未获省政府批准,筹委会办公室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积极着手示范区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紫砂陶小镇8月底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工作,9月份聘请专业机构编制全县陶艺产业发展规划和紫砂陶小镇产业集聚区规划,完成紫砂陶小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一期市政管网道路、桥渠施工设计图。目前正在完善一期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办理立项审批工作。同时示范区总体性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在意向考察洽谈之中,争取早日进入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程序。

(三)加快推进“熟地”平台建设工作。紫砂陶小镇建设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2019年重点工程项目,总体规划面积2000亩,总投资50亿元,其中政府投资1.15亿元,用于前期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紫砂陶小镇规划建设11个功能区,分别对接研学旅游、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全方位融入县城红色文化、黄河文化和中和文化,打造全县三大旅游板块枢纽节点,推动紫陶产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筹委会按照新的“九通一平”要求,对标一流、精心打造,现已完成一期工程300亩熟地征收任务,土地补偿工作已就绪,建设用地已通过审批,进入土地收储批复程序。目前正在进行水土保持、防洪影响评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安全预评价、总体规划环评、节能评估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争取10月下旬开工建设。同时加快2000亩“熟地”征收工作,超过市定1平方公里1500亩的目标要求,紫砂陶小镇各项准备工作如期进行,为二期平台建设提供可靠的用地保障。

(四)采取灵活机动的投资机制。**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规划面积较大,按“一区三园”规划,布局较为分散,造成县政府配套设施投资大。同时品牌骨干企业和名牌景区规划面积更大,造成企业投资难度更大。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和示范区建设,按照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生态环保要求,不断加大配套设施投资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推动示范区建设快速发展。

一是政府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力度。去年以来,县政府投资3000余万元完成戎子酒庄、云台山、高天山、峰岭四大景区沿线道路路基工程,目前已完成主干道路规划,即将全面开工建设。投资4亿元的云丘山景区专线旅游公路建设已接近尾声,预计今年10月底全线通车。投资4.63亿元的沿黄旅游公路规划已通过,目前正在建设之中。

二是积极鼓励企业加快产业发展和景区建设步伐。2019年,云丘山景区计划投资2.11亿元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亿元,现已完成立项审批、部分规划、土地、环评手续,截止9月底已投资8275万元,完成唐家坪名宿、八角楼和温泉深井工程,完成玻璃桥栈道修复和冰洞机房建设工程,组织实施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和5A级景区创建工作。戎子酒庄2019年投资1400万元,已完成仿古建筑群配套工程、厂区景观绿化工程和黄土窑洞生态酒窖建设工程。

三是组织精准招商引智活动。通过招商引智加快紫砂陶产业集聚区发展,用优质的紫砂资源、全面的政策扶持和一流的投资环境吸引众多国内外建筑陶瓷生产企业、配套企业、营销和投融资机构。小镇核心区项目建设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因块施策、量身定制,既可委托一个开发商整体打包,也可按11个功能区分包实施,还可以按功能区拆分出让。8月29日,县委、县政府在太原举办了“**情 紫陶韵2019**(太原)紫砂陶小镇发展论坛暨招商引智推介会”,聚焦紫砂陶瓷产业发展、招才引智等全方位项目合作,成功签约9个项目,总投资达102.2亿元。同时县委、县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是创优营商环境,持续开展“政策兑现年活动”,落实民营经济30条,制定紫砂产业发展20条,推出“四个零”优惠政策和“四个一”服务承诺,对签约的9个项目,确定专人实行项目负责制,全程跟踪服务,具体负责承诺事项的落实,协调解决项目落地的难题,全力推动**紫砂陶小镇建设。

(五)扎实做好研学旅行。以中国体验式研学旅行首选地为目标,以“以研促产,以产兴村”为出发点,围绕以示范带建设统领、基地营地引爆市场、研学站点游览参观、重点乡村示范带动的核心理念,创新打造“一个目标、四级构架、8+1工程、N个角色”的研学旅行发展“**模式”。形成**“一心,十一带”的空间布局,深化基地建设,打造“5-15-15”的基地营地建设体系,即全县打造5个研学实践教育营地,15个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5个研学实践教育站点,以基(营)地建设为核心,配套辐射带动40个研学旅行示范村,推动**研学旅行全面展开。同时,规划结合**特色,推出黄土科普、自然生态、煤炭科技、历史文化4条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套餐,深化区域联动,构建西联、东扩、南引的区域游线,助力**研学旅行对外宣传及空间突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已经全面铺开,全县上下信心很足,热情很高。示范区可研报告经过考察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完成了市、县两级层面的论证审核,已上报到省政府和商务厅,暂未获得批准。在工作推进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从大的形势来看,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政策支持不够。配套政策不完善,项目支持不明确,如资金扶持、投融资、土地、环评、规划等。二是创建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还相对缺乏,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无法享受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三是由于示范区审批放缓,导致项目实施滞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无法兑现,从而影响项目进展。

四、下步工作措施

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但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更有机遇。下一步,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第一,积极与省商务厅联系,对照标准,查缺补漏,完善好相关创建资料,力争早日完成审批工作。第二,尽快成立示范区管委会工作机构,严格按照“三化三制”要求,落实机构编制,组建领导班子,尽快由筹委会向管委会规范过渡,确保示范区建设工作及早步入正轨。第三,加快推进规划编制,依托一流专业化团队,坚持多规合一,做精做深做实示范区发展规划、景区建设总体规划和核心景点开发详规,以高水平规划指导项目策划包装和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要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三个园区规划突出差异性和产业特色。

二是努力拓宽招商渠道。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多渠道筹集产业发展基金,力争把大项目、好项目落户示范区。积极推进与北京新农创、浙江颐高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发展电子商务、物流仓储等新兴产业,筹建国家电子商务基地。依托已建成的省“双创”基地,加快全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步伐。

三是强化综合配套。按照示范区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要求,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在西部黄土高原特色产业园,投资3.5亿元完成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资2亿元启动葡萄酒文化特色小镇建设。在东部光华生态农业观光园,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投资5000万元,开工建设临吉高速连接线(光华-尧都区段)工程;投资8亿元,实施百万头猪和万头牛产业项目;投资5亿元,营造万亩玫瑰种植基地,打造香格里拉式的田园风光景区。在南部云丘山生态度假园,投资1.4亿元,配套完善云丘山基础设施和景观建设;加快胡村至云丘山旅游公路建设扫尾工程。在全县区域规划建设7条旅游公路,加快推进全域旅游。

四是大力宣传推介。在各级各类媒体和客源地开展多渠道、高密度宣传,强化生态文化旅游推介营销,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及时示范区建设信息动态,总结经验,挖掘亮

点,正面引导,典型带动,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省、市有关部门,并在县电视台开辟专栏,全力提高全社会生态文化旅游知识普及率。

五是严格目标考核。建立健全专项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继续将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考核结果纳入全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作为全面综合考核评比的重要依据。

文旅经济调研报告范文5

我校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原动力来自学校主动适应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理想追求,也来自我校教师对传统课程模式日益凸显的无法适应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培养要求的清醒认识。学校教师和教学管理、高职教育研究者在深入研究包括学科课程模式、三段式课程模式、双元制课程模式、CBE课程模式、MES 课程模式和行动导向课程模式等各种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基础上,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放在了课程模式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方面,逐步形成了以实践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多元课程模式;形成了以地方优秀文化为特色,职业素质与职业关键能力培养为特征的文化素质教育校本课程(群)。这些在实践中形成的课程模式和校本课程,适应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潮流,符合我校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代表性、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一、多元课程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特征

(一)多元课程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是指在一定高职教育理念和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以某种典型的和简约的形式表达的课程范式,它们具有特定的课程功能,并且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结构(框架)和实施方案。同时,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性质与功能都由课程模式来具体呈现和直接实现,任何课程模式都必须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特定环境和条件相适应,并且在一定理论指导下从教师的课程实践中构建,成功的课程模式来自院校的成功实践。

我校课程模式改革和构建的基本出发点和原则为:一是必须突破学科体系束缚,突出以实践为导向,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性人才;二是必须改变知识本位观念,突出以能力为核心,开发新课程模式;三是提倡课程模式多样性,鼓励各种旨在改革与创新的新课程模式开发,形成学校课程模式的多元化。

(二)多元课程模式的基本特征

课程模式的内涵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思想、课程理论基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技术等等,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模式内涵的基本特征,必须以“应用、实践”为主旨 、能力为核心。

教学思想特征——理念先进性:行为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等学习(课程)理论是多元课程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新课程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这样的思考是对已有知识的再认识,以及对知识的有目的的应用与实践。在新课程模式下,学习过程是学习者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下的帮助者、促进者。同时,新课程模式将教学活动视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意交流活动,在这种活动之中,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课程目标特征——知识实践性:应用性人才就是将科学原理和技术(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转化为工程、产品等物质或非物质形态的人才,是直接为社会创造利益的人才。因此,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备这样的实践能力,而不是简单地验证理论或认识性地了解技术。同时,课程目标必须服从教育目标,所有课程的知识(技术的或人文的)必须践行当代和未来的价值取向,即职业教育必须培养“一个负责任的人及公民”和培养“能胜任具体职业岗位工作的劳动者”。

课程内容特征——职业适应性: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是以某一技术领域或职业岗位(岗位群)的能力培养为主线,其课程内容的确定,一是要满足就业导向的岗位技术或技术领域需要,二是要有助于学生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谋求个性发展所需的态度、能力和知识,三是要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的课程教学内容(环节)的衔接与配合。因此,实践教学的课程内容必须满足就业时职业适应性的能力培养,同时还要提供适应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从内容体系的组织上,将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有效整合,实现完整意义下的知识建构。

教学形式特征——情境真实性:建构主义、情境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能力训练与学习情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无论是专业技术能力还是职业关键能力的形成,都需要学习者置身于知识产生和能力显现的特定的真实物理和文化情境之中。因此,教学情境创设是实践教学模式中教学解决方案最重要的内容,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情境必须是真实的。

教学技术特征——手段先进性:当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教育技术得到极大的提高,先进的教学技术对教学模式的改革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交互式网络系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途径;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使虚拟仪器、仿真训练等更多地应用于实践教学;更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使学生的技能、技术训练更接近生产实际。总之,现代教学技术为实践教学的情境创设提供了物质保证。

二、多元课程模式的开发和应用

(一)以实践为导向,培养创新能力的研究性课程模式

1.研究性课程描述

研究性课程是我校面向二年级以上学生开设的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校本课程采用的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的特征表现为:以实践为导向,实现“教学做合一”的课程创新;以行动为核心,培养综合行动能力;以任务为驱动,创设成功学习情境;以合作为前提,实现师生共同发展;以过程为重点,实施发展性多元评价。研究性课程“教学做合一”的特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的行为愿望和行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技术能力。

研究性课程团队组成以项目为核心,在同一专业类(也可以跨专业类)中,由教师与学生相互选择组成课程学习团队。课程的教学活动是以具体的应用性技术项目或研究性课题为载体,围绕完成某一特定的任务和解决未知的问题展开,并使教学成果物化为具有实际技术价值或思想文化价值的成果——“作品”。在课程项目的开发中,注重项目的职业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注重项目、课题的社会、工程、管理、经济活动背景的真实性;注重学生的个人兴趣和专业发展要求。

研究性课程教学是以学生自我管理为核心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的学习。在课程学习中,课程组成员共同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制定项目(课题)解决方案,完成“作品”。课程团队每一位成员明确各自在小组中的角色和责任;相互分享经验、知识和技能,相互提供信息、帮助和建议;共同承担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挫折;共同体验项目(课题)的成功,分享成果。教师充分重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促使学生灵活运用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实训环节中所学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结合项目的具体要求,融合社会、经济、法律、技术、环境、心理等教育视野,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发展包括决策能力、计划能力、执行能力、评价能力、沟通能力、制作能力、信息能力、文案能力等行为要素在内的综合行动能力。

2.研究性课程的教学解决方案

为了规范研究性课程的教学,学校特别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指南,对研究性课程的教学解决方案作出了一般性的规定。

(1)教学目标 按照研究性课程教学的要求,制定课程项目的基本教学目标,同时将专业和职业核心能力要求渗透到课程教学的过程与细节中。

(2)课程项目选择 根据研究性课程的教学目标,合理选择具有真实工程(管理)和社会应用背景的模拟(或真实的)项目,项目可以是生产性的、设计性的、解析性的或综合性的。项目的大小和教学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条件(时间、硬件等)确定。

(3)课程项目组织 教师在确定项目后,要梳理相关理论知识,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参考资料和信息的获取渠道,准备必要的技术实施的硬件和软件。建立相应的课程学习小组,具体可实行一个项目多个小组,或一个项目一个小组。

(4)课程实施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项目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了解课程项目对象(设备、产品、商业活动、管理系统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依据项目目标,查阅资料,提出技术路线、解决方案。确定小组负责人和成员的任务分工与合作要求。

(5)课程情境创设 课程情境创设包括:企业现场选择或校内实训基地(工程中心);项目工程(经济或管理活动)背景;模拟或创建、流动、记录与展示真实的信息(数据);讨论与决策、角色与责任的实现;课程团队中的相互支持与承担、鼓励与赞扬。

(6)学习中的讨论 小组讨论本身成为项目教学要求的一部分,目的是培养学生评论性的思考能力,能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利用他人的智慧来增进学习,拓展思维,而不局限于个人的经历,对于目标的完成情况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教师要提供能激发讨论的主题,主题分解,学生预先准备问题,提供问题,以便“解释、应用、比较、评估、问题解决、分析”。内容:项目中的技术细节;技术解决方案及其优化;项目的社会责任(环保等),等等。

(7)课程学习中的合作 有意识地引导课程团队的每一位成员,从竞争转向合作,从个人的期望变为集体的期望,从独立转向相互依赖,从个人的权限转向扩展(共享)的权限。在引导合作的过程中要适时作出问题的反馈、建议的改进、任务的协调、执行的有效。

(8)课程项目报告 项目组总报告及个人分报告。项目描述、项目任务与目标、项目实施过程的工作、实际完成工作、存在问题、理论的再认识、工程建议,等等。

(9)课程项目实施文件 包括项目任务书、项目报告书、项目数据、文献资料、教师评价,等等。

(10)课程绩效评价 教师在课程团队组成后向学生明确课程考核的要求,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任务达标性评价与工作创新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态度、文件、记录)考核相结合,个体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书面考核与答辩相结合。

3.研究性课程的教学实施程序

研究性课程教学实施一般包括准备工作和立项、计划、实施、展示、结项五个阶段。

图1 研究性课程教学实施的各个阶段

4.研究性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2006年批准的33个研究性课程教学项目中的31个教学项目已完成,2个教学项目仍在进行中。从教师和学生对研究性课程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作为校本课程,我校对研究性课程的研究和开发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研究性课程成为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亮点和广大师生关注的热点;通过参与研究性课程教学,教师的课程改革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二)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文化课程模式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文化课程模式是我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模式的独特尝试。该模式改变了传统素质教育课程的“课堂—课本”模式,通过建立文化展示平台,将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元素用多种介质表现,通过隐性的内化教育作用,达到有效提升显性课程学习效果的目的。

1.基于“吴文化园”平台的吴文化课程

“吴文化园”是建立在我校的教育部“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该基地占地面积近千平方米,内部分设教育、技术、戏曲、城市建设、园林等反映苏州地区历史文化特色的展示板块。吴文化课程则是依托地方优秀文化所开发的文化素质教育校本课程,将“吴文化园”作为吴文化课程(群)的有形教学资源和课程教学情景,对提高吴文化课程教学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准确地说,“吴文化园”是一个超出校园的更为广阔的吴地,“吴文化”课程的教学活动就是在有着2500多年历史,拥有众多古迹资源的山山水水之间,在浸润着古老文化的小巷深处、古道之旁,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亲临其境,感受吴地优秀文化的魅力,打量历史遗存给后人留下的现代思考。正如《吴文化园记》中所说的:“园为聚徒授业之教学场所,遵先贤塾舍书院之精义,讲道于其间;园亦为坐而论道之场所,或论策、或争辩,一杯清茶间,山色湖光都归一览,学风正气并艳千秋;园又为莘莘学子之学习场所,或涂抹挥毫、指斥方遒,或切磋静思、修身养性,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心灵手敏,智圆行方。他日为国家之栋材,寒薄暑焮,正于此目极湖山外,心远天地宽而陶冶性情耳。”这种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求知欲,这样的课程也深受学生的喜爱。

与此同时,校吴文化研究所的文化研究与吴文化课程教学相结合,使吴文化课程的教学模式从单纯知识叙述发展到研究性教学,体现了学校改变文化素质教育的单向灌输模式的努力,使文化素质教育成为学生的内在的文化渴求和自觉实践性学习活动。学生通过文化采风、历史追寻、古今对话,把单纯的文化课程学习提升为研究性学习。现在,学生已经充分得益于吴文化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他们的研究性课程项目“吴地学者顾野王及其遗址修复问题的探究”,已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

“吴文化园”还是新生入学教育和学生文化活动的场所。学生身处“吴文化园”,可以遥想历史的辉煌,体会到历史的厚重与生动,感受到吴文化持久的魅力与生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使命感与奋发向上的动力。学校借助这一平台,面向全体师生举办校园内楼名、路名、桥名及吴文化园楹联征集活动,无形中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熟悉、亲近吴文化的机缘,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地域先进文化的了解,潜移默化中涵养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实实在在地发挥了文化素质教育的隐性课程作用。

我校“吴文化园”集教学、科研、学生素质教育“第二课堂”于一身的独特的教育实践,构成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文化课程模式,为文化育人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基于企业5S管理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

校内实训基地既是实践教学的课堂,也是生产作业场所,它作为实践教学和技术培训的物质平台,是教师和学生直接从事实践活动、训练操作技能、学习工艺知识、创造价值的场所,同时也是展示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职业道德、工作作风的地方。如何让生活、学习在大学文化环境下的大学生,能够了解、体验现代企业的管理文化,并对未来就业后必须具备的职业态度能在学校阶段就开始养成,以先进的企业管理文化教育人也是极其必要的。为此,学校在机电工程系实训基地——“工程训练中心”首先引入了5S管理。

引入企业5S管理,既是作为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平台,更重要的是创设了职业素质教育的企业环境。在5S管理的环境中,学生可以体验企业的管理模式,养成严格执行企业各种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各项作业标准的良好习惯和作风,让每一个学生从点滴做起,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学生实训、培训的第一堂课,就是“5S”管理和安全教育;每天实训结束前,要用15分钟时间进行清理和整理工作,并由指导教师总结全天实训工作。

让学生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体验企业管理,减轻学生就业后由于管理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心理不适应,以求实现必要的文化“无缝对接”。5S管理是为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创设的一种企业化的课程情境,这样的课程环境本身就是一种隐性课程,当专业课程教学与现代企业文化情境相融的时候,所起到的作用就不仅仅是技术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优秀企业文化环境育人和职业素质的内化教育。

(三)基于案例和项目的三维整合课程模式

“基于案例和项目的三维整合课程模式” 是成功应用于我校计算机工程系的课程模式,该模式依托于实践基础上的案例和项目教学,从实现知识有效建构的基本思路出发,从技术基础理论维、技术基础实践维和综合应用能力维这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结构的基本框架。该课程模式的主要特征是:

1.从三个维度搭建立体化的课程体系

技术基础理论维中的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文化课,技术基础实践维中的课程主要包括对核心技术能力的强化训练课程,如课程设计和实训环节等,综合应用能力维中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综合课程,是以来自IT企业一线的真实项目为平台,对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而形成的课程。

2.三个维度的课程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呈“非线性”

三个维度的课程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互为依存、互为补充。由于本课程(体系)的案例来自企业一线,内容跟踪新技术、新工艺而随时变化,形成非“常数”的知识(经验知识)学习。同时,由于技术基础知识维和技术基础实践维互为依存,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技能的不断提高,通过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案例和项目的学习,使学生的基础技术理论与基本技术能力(技能)有机融合,达到综合应用与实践能力的“非线性”增长。

图 2和表 1是以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为例的课程体系示意图。

图2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于案例和项目的三维整合课程模式

表1 与三个维度课程相对应的教学案例和项目

案例与项目

数据结构

数据库概论

计算机网络基础

电子商务基础

计算机专业英语

操作系统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语言JAVA

计算机语言C#

SQLServer程序设计

软件测试

Windows2003管理

XML基础

INTERNET网页制作

Web应用程序设计

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

Oracle数据库管理与编程

现代软件工程

软件测试流程管理实践

ERP系统开发

软件质量保证

(四)就业导向、个性化服务的菜单式课程模式

对一些就业面较宽泛的专业,为使学生在具备了基本专业能力后适应多行业(企业)就业选择,我校在会计(校品牌专业建设点)、计算机应用技术(省特色专业)等专业中推出了个性化服务的菜单式课程。该课程模式为学生消除了有效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之间可能存在的不一致性,提供了较为有效的课程途径,也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选择以及提高就业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1.会计专业面向行业群的动态链式课程结构体系

面向行业群的动态链式课程是就业导向、个性化服务的菜单式课程模式之一。针对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到物流企业、金融企业、商品流通企业等不同类型行业(企业)就业的情况,在确定职业群共同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开设针对各类企业会计岗位的专门化课程。该课程模式的主要特征是:

(1)增强就业弹性和岗位适应性

面向行业群的链式动态课程适宜多重选择的职业准备教育,使学生在职业群共同的知识与技能学习阶段习得职业群集通用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从而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更加坚实而宽广的专业基础。为学生提供了在“多能”基础上获得“一专”的深度学习机会,从而增强学生就业的弹性和岗位的适应性。具体课程体系结构为:前两年是会计职业岗位群共性化的知识与技能课程,第三年是可选择的实务性菜单式课程,分别面向物流企业、金融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建筑企业、餐旅服务业等。该菜单式课程是基于“商务情景链式、动态训练平台”的课程结构体系。

表2 会计专业面向行业的菜单式课程

“商务情景链式、动态训练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场景,为实施“莱单式课程”教学提供实训平台。“链式训练”是将实践教学课程嵌入可选择行业的上、中、下游典型关联企业的业务,实现技能训练在会计业务链之间的流转。“动态训练”是指在“莱单式课程”教学中可根据所学课程在实训平台上可选择的分行业进行训练。选择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典型关联企业(可设置为不同行业的上、中下游关联企业(动态))为模拟实战对象,设置与其业务相关的银行、税务实训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商务情景实战系统。如学生选修“房地产企业会计”课程,可使用“供应商—房地产开发企业—售楼处”房地产行业中关联企业业务进行训练。

商务情景链式、动态训练平台结构图。在该平台上,学生同时可以在不同行业、不同业务领域选择实训课程项目。教师按照业务模块组织若干个实训主体,让学生有选择地分别承担不同角色(三类企业、银行、税务机关),按照事先确定的相应的实训要求开展业务训练,并且可以进行不同角色轮换。通过实训让学生能够掌握不同行业、部门会计核算业务(即外贸企业、制造型企业、商品流通业、金融企业等),熟练掌握与银行、税务部门的业务流转。

(2)“三层双轨递进式”目标型技能训练体系

为了实现上述“多能”加“一专”的培养目标,会计专业采用“三层双轨递进式”的技能训练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有着明确就业岗位(技术证书)目标的课程体系。其中“三层”是指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职业综合技能;“双轨”是指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和会计电算化处理能力训练;“递进式”是指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分层次、分阶段达成课程预期目标。通过“会计循环实训---财务会计单项实训—成本会计实训—会计综合实训—财务软件操作实训—纳税业务实训—审计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商务情景实战训练—顶岗实习”等十个系列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会计实务操作技能。这种按不同课程目标要求分层次、分阶段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促进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相互配套、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转贴于

2.计算机类专业就业导向的个性化课程结构

苏州地区的经济特点是信息产业发展态势较好,企业e化程度高,但同时IT企业规模不一,外资IT企业数量偏多、本地IT企业规模偏小,企业主流业务变动频繁、业务对象分散,侧重于IT周边增值服务的提供。面对这一情况,计算机工程系推出了个性化课程结构模式,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长和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分析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依此定制相对个性化的IT培养计划,以培养其专业核心技能。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

(1)技术领域共性化与就业岗位个性化相结合

对一年级学生实施共性化教育,二年级分专业实行个性化培养,三年级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的实际要求,同时针对学生的个体特征进行个性化强化训练。这种个性化培养方式一方面符合各中小型企业对岗位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结合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目标,提高自己的专业实力,充分发挥学生在特定专业方向上的优势。

(2)就业导向的菜单式择业课程

以岗位技能需求培养和员工潜力需求培养为落脚点,在原有专业方向的基础上,在毕业前,参考专业发展方向和企业需求,向学生提供菜单式择业课程。具体执行时,针对业界最新岗位需求和企业实际人力资源需求,结合学生自身学习情况和就业兴趣,通过专业选修课程、专业证书课程、新技术讲座(毕业前由企业技术专家提供)和与岗位需求紧密结合的实训等形式,使其就业岗位目标定位更贴近企业岗位要求。

(3)个性化的技术证书认证课程

就业导向的菜单式择业课程引导并帮助学生通过与自己职业生涯计划相适应的职业技能认证。其中除了国家信息产业部软件设计师/软件程序员系列、微软认证MCP开发专家系列、SUN认证JAVA程序员系列等IT主流职业技能证书之外, 还包括IBM数据库管理员、思科网络管理员、锐捷网络安全工程师等个性化IT服务技能证书,以及电子商务、质量审核、物流、报关、艺术赏鉴等多项IT交叉领域的技能认证。计算机工程系开展的国家信产部程序员软考系列认证培训已有近十年历史,近年来,程序员级别的考试通过率始终保持在60%以上,大大高于其平均通过率。为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发面向高职院校和社会开放的网络编辑师/多媒体编辑师高级工资格认证系统。个性化多证制职业教育,培养并提高了学生职业素养,得到了学生和企业的一致认可。

(五)教学情境化、案例模块化、评价综合化的“学以致用”实践教学课程模式

“学以致用”实践教学课程模式主要在我校管理、商科、语言类专业中运用。该模式以职业活动为平台,以能力情境训练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是实现学生学习活动的全体参与、职业活动的全面实践,能力、态度的全方位展示和持续提高的课程模式。

1.秘书专业(省特色专业)

(1)实训内容的案例化、模块化结构

根据秘书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以用带学” 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实训教学内容划分为秘书写作技能、秘书实务技能、秘书礼仪技巧、档案管理实务、企业管理实务、秘书综合技能六大模块,每个模块中包含若干可独立进行的实训项目,实训内容选自现代企业的真实案例,或者具有真实企业背景的虚拟案例,有些内容还与国家规定的秘书职业资格等级考试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一个目标明确、层次分明且具有连续性、阶梯式提高的、单项技能与综合技能相结合的实训模块体系。在上述课程模式下形成的“学以致用的实训教学模式”等教改成果获得省教改成果二等奖。

为配合模块化实训教学,由管理系教师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秘书实训》,于2003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突破了传统教材的体例,精心编写了68 个紧贴现实的具有典型性的案例。为便于操作,编写精炼的实训“知识点”、具体明确的“实训要求”、清晰细致的“实训说明”和切实到位的“实训提示”,为案例操作指点迷津。每一模块技能实训的最后,还附有技能实训的考核办法及评分标准。该教材出版后广受好评。

(2)仿真环境下的情境化实训教学

依托校企合作建立了模拟外企环境的校内秘书实训基地,并取名为“朝阳公司”。包括一间总经理办公室、十六个部门工作间、一个接待处,现代办公自动化设备俱全,以情景模拟、案例操作为主要教学形式开展职业技能实训。在高度仿真的现代化企业“朝阳公司”这个实训环境中,要求学生身着职业装,接受各项专业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实训。根据实际工作的操作程序和方式方法具体做事,在情景模拟、案例操作过程中完成办文、办会、办事等一系列秘书工作流程,使学生学会从头绪纷繁的事务中理清思路,充分发挥潜能,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和培养秘书职业所需要的综合职业技能。

颇具特色的实训基地建设在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创造良好条件的同时,也赢得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赞赏,成为苏州市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考核培训基地。

(3)全方位的综合能力考核与评价

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为导向,采用多种形式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习质量,实施“全面考核”。其一,改变一次性的期末算总账的终结性考核方法,注重阶段性考核,每一门实训课程都注重平时成绩与基本技能考核,分段进行过程控制考核,及时巩固、检查。其二,借鉴英国C&G的秘书证书考核办法,采用机考、面试、仿真、现场模拟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进行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考核内容由注重考核秘书理论知识转变为考核秘书职业能力。考核内容不仅包括技能分,还包括态度分、形象分、团队分、创新分等。根据不同案例的实训要求,采取学生和教师共同评分的方式。其三,秘书综合技能实训考核与秘书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核挂钩,以取得资格证书作为实训课程的考核结果。同时,我们在秘书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题型的基础上,对情景录像题作了重大改革,改变为情景模拟题。我们还邀请企业专家(企业人事经理)做考官,对学生的全方位表现给出评价。

由于秘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模式改革的成功实践,使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素质,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近五年学生全部参加秘书职业资格考证,一次通过率达到95%,近五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该课程模式改革还获得了省教改成果二等奖。

2.商务日语(省特色专业)——JBA(Japanese Business Activity)模式

JBA课程模式是以日语语言能力训练为主线,以商务职业活动为平台,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活动的全体性参与,职业活动的全面性实践,能力、态度的全方位展示和持续提高,培养具有国际交流能力和商务活动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化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1)以商务职业活动为平台,强化日语应用能力

商务职业活动平台就是创设真实的商务活动情境,具体内容包括:①采用国际先进情景教学教材,并和外教联合编写《日语实训教程》等情景教材,使学生熟悉并适应日语语言文化环境,着重训练日语基本语言技能(词汇、句型、会话等)、语言重组和语言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能力。②本土化文化情景:把授课环境设立在超市、学校、园林、企业等,学生跟随老师熟悉其流程并完成各训练项目。③仿真国际商务情景:以企业、外贸公司等真实商务活动为背景,采用校内的仿真模拟训练和校外实习基地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图4 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

(2)以商务活动项目为载体的语言综合能力展示与评价模式

毕业实践以设计制定商务计划代替以往的论文形式,通过用日文和中文同时撰写商务计划,并同时用中文和日文进行口头和书面答辩。商务计划以小组团队形式完成,内容包括产品开发计划、产品推广、公司大型活动、商务谈判、市场调研报告,等等。计划书充分体现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外贸商务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该毕业综合实训模式的改革与探索被评为2005年度校级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