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医学的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再生医学的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再生医学的前景范文1

一、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如今,环境保护问题成为人类共同的任务。培养环境保护意识是学校教育教学推卸不了的责任。在所有学科中化学学科与环境保护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最近20年,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的发展,为社会提供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要树立全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但是,遗憾的是一些学生乱扔废电池、食物包装塑料袋,乱吐口香糖,乱放鞭炮,乱排污水等,这些都是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的表现。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要求重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教学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强调要强化人文教育。所以,化学教师要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结合课堂教学切实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二、对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的几点建议

1.在平时教学中强调有关环境保护的问题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说明环境污染和保护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教学“空气”时,可以给学生强调“在英国伦敦因有毒性烟雾照成无数人死亡的事件”,“随着工业的发展在空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烟、灰尘等污染着空气。受污染的空气对人体的健康有害,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害,破坏生态环境……”。充分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关联的素材,具体说明环境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教师在日常生活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在环境保护方面做表率

曾有学者说过“学生是教师的影子”,这说明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深刻,学生在无形中模仿着教师的言行(特别是行为),所以教师要带头做好环境保护的榜样。例如,化学实验结束后要妥当处理垃圾,预防污染;不要吸烟等等。

3.组织参观、调查、研究性学习等多样的实践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认清环境污染问题,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组织多样的实践活动。例如,在“爱护水资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江、河、湖等地调查分析水的情况后让学生写调查报告;可以让学生通过书籍、报纸、网络等媒体收集有关水污染的知识和水污染的信息,把这些以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分类后整理并交流。通过这些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水是人类和一切生物体生存必须的物质,为了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爱护水资源,即节约用水的同时要防止水的污染。

教师要结合本地的情况开展学生的研究活动,时刻关注环境科学的动态,把它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环境保护意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促进作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与环境保护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而在环境保护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大量的化学知识和方法。当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时,学生往往引以为豪,并获得一种满足感。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去参观,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用什么样的设备来转化“三废”,指出尚有哪些不足之处,让学生开动脑筋,设想对尾气的处理和废液的转化利用,如何变废为宝;另外,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和交流等方式,查找废旧电池的资料,分成小组实验并要求写成小论文;让学生设计环境调查表,发放给不同层次的人群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有些学生还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用生动的动画片呼吁人们增强环境、生态保护意识,这些都将极大地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再生医学的前景范文2

潜在环境是指环境中的声音、温度、气味和照明等非视觉部分所构成的环境。声音、温度、气味等作为稳定的环境特质,人们可能不会明显意识到,但它们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却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学校教学环境中,这些因素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尽管不那么显而易见,但是对学生的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

一、温度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温度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极端的温度(高温或低温)会影响人的健康、攻击行为和人际吸引等人的社会行为。学校是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一些中小学校为了节约教育资源,班级人数相对较多,降温设备又比较落后,夏天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率受到很大影响。研究表明,高温的持续会导致筋疲力尽、头疼、易怒、昏昏欲睡、精神错乱、心脏病等(S.Schuman,1972)。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上课,心浮气躁,又忙于散热降温,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所讲的内容上。冬天的时候,有的班级为了保持教室的暖和,将门窗关上,导致室内外空气不能流通,教室里的空气质量非常差,很容易导致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改善降温和取暖设备,保证夏天有风扇,冬天有暖气,教室里要适当通风,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高效的课堂教学,还可以降低疾病的传染率,使师生保持良好的教学状态和身体状况。

高温还与人的侵犯有关。一般来说,高温使人的侵犯增加。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是易冲动的年龄,在高温的影响下,言语和行为较平时要粗鲁一些,情绪容易急躁,可能因为控制不住情绪,导致打架、斗殴等事件的发生。因此高温天气时,一方面校方要做好降温工作,保证学生饮用水供应充足,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养成一种健康的心态,合理应对生活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在炎热的天气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二、光线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光线是潜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人们对自然光线的偏好超过人工光线。明亮的光线会使人处于较高的激发状态,使人们对环境刺激作出更多反应;而黑暗会放松社会抑制,人们在黑暗的掩饰下较容易发生攻击和冲动行为。

不同性别对光环境的舒适感觉也有差异,C L BMccloughan等人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暖色灯光下女性的负面情绪减弱,而在冷白色灯光下,负面情绪增强,而男性在这两种环境下情绪表现平稳;在高照度灯光下女性的负面情绪减弱,而男性的负面情绪增强。

一些中小学走廊的转弯处照明设施不完备,有些灯泡坏了,也没有及时维修,很容易成为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光线太强或者太暗都不利于学生学习,学生长时间处于偏亮的照明条件下,保持较高激发状态,容易疲劳;偏暗的照明条件则会抑制学生的情绪,影响他们学习的效率。

同时,不同的季节,人对光照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冬天的时候,日光摄取量减少会引起人体内荷尔蒙分泌变化,引起生理反应,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因此,冬季教室内照明除了适当调节灯光的冷暖外,还应适当提高室内光环境的照度,这样有利于调节学生的生物节律;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在冬季多晒太阳,增加光照的时间;第三,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户外运动,通过体育锻炼减轻焦虑、抑郁的状态,改善因冬季光线照射不足引起的心理和生理不适。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装人性化的照明设施,根据不同季节和时间段的明暗度进行调整。班级中应该常年准备蜡烛等备用照明设备,以便在停电时能及时恢复照明。学校的重要场所,如走廊、楼梯都应该安装应急灯。停电的时候,授课教师应首先稳定学生情绪,避免学生情绪过分激动,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

三、声音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这里的声音主要指噪音。环境心理学家认为,那些令人烦躁、使人不愉快以及不需要的声音均可称为噪音。噪音是我们生活的一大公害,它不仅影响人的生理机能,对人的心理活动也会带来不利影响,会造成人不愉快、烦恼、易激动、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劳、学习能力下降等。

噪音对人心理的影响突出表现在情绪反应上,会令人产生兴奋不安、焦虑、厌烦等各种不愉快的情绪和情感,给人造成烦恼。研究发现,在强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比在安静环境中工作的人更易寻事挑衅,他们常常会无端猜疑,动不动就发怒。所以,校址的选择应远离工业区和影院、歌厅等地方。同时,学校的工程建设最好选择在学生放假期间,避免噪音对学生产生影响。

噪音对学生学习的直接影响也很大,在噪音刺激下,人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噪音会影响我们加工信息的能力:一方面,噪音会抑制负载必要信息的声音信号,从而形成干扰,限制信息通过听觉分析器的传递,甚至使声音信号无法传入大脑;另一方面,噪声会使人分心,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从而成为信息加工的障碍。学生在噪音环境下学习,很可能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在一些大城市,学校周围整天施工,严重影响了学生和老师的身心健康,影响正常的学校教学。学校应和施工方协调,将影响降到最低。

总之,潜在环境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略,但它的作用不容低估。学校是教学的场所,很容易受潜在环境的影响,为了保证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学校领导和老师应该对潜在环境加以重视,保证学校有一个正常的、健康的教学环境。

再生医学的前景范文3

关键字:小学生 体育教学 自信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8

2011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给我国国民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要实现深化改革,“教师主教、学生只听”的局面已经开始改变,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体。在体育这样一门特殊的课堂中,教师不仅仅只是要在学生思维上进行引导,更要在行为上进行指引。因此,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情绪、心理上达成一致,才能使体育课堂成为一个互相交流的大家庭。

一、主、客体的特殊性为培养自信提供良好契机

小学体育课堂,由于其主体(小学生)和客体(体育课堂)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体育教学是培养和提升小学生自信的重要途径,体育课堂这个大家庭就成为了学生找寻自信的摇篮。

(一)主体的特殊性

孩子进入小学阶段之后,比起幼儿阶段,心智逐渐成熟,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化,尤其是一二年级学生得更加活泼自信了,对大人的心理依赖逐渐变少,活动范围也逐渐扩大,有了更多的伙伴,学习能力逐渐增强。同时,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孩子都希望能表现自己,希望成为老师眼中的典范,成为学生们心中的榜样和英雄。由此时,孩子开始出现自信和展示自信的苗头。针对学生在这个阶段的需求,老师应该使用鼓励性的话语来鼓励孩子,激发孩子的自信心,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如语言鼓励“加油、你真棒”等,或是行为激励,如“课堂学生击手奖励”、“礼品奖励”等。

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到了中高年级之后,开始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逐渐缺乏自信和产生自卑心理,而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受到自卑的困扰,但是在自卑的学生中,女生与男生比更容易摆脱自卑心理的困扰。此阶段的体育教育应因人而异,通过不同的体育表现方式,来鼓励或引导学生的自信心理。

总之,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对自信也表现出不同的程度,体育教师面对小学时段的不同的学生主体,应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育。

(二)客体的特殊性

体育教学作为一门具有广泛实践性的课程,它不同于语文、数学等以以室内课堂为载体、以语言实施为主题的文化课程。它是以身体活动、实践活动为基础,同时融入理论教育、行为意识培养,是一种集体性、竞争性很强的身体教育活动。在这种特殊的教育课程中,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极为有帮助的。

一方面,体育课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归属感。归属感指的是被他人接受, 被集体融合的心理状况。体育课堂中的很多活动项目都是集体活动,如接力赛中的整体意识,篮球运动中的团队凝聚力,在这些活动中必须进行团队合作,充分发挥不同的技能才能达到整体效果最优化。学生在这些体育活动中,进行团体和协作后,归属感增强,加强了对自信心的熏陶。

另一方面,体育课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抗挫力。体育运动作为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室外运动,经常伴随着胜利与失败的情况,老师要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正确的归因和引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在跳高的活动中,应让学生分成小组,自主去探讨如何才能跳的更高。在讨论的过程中,无论学生的建议和想法是否正确,作为老师都应当对其进行积极的肯定。在学生面对挫折时,老师要及时引导,帮助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增强学生的抗挫能力。

因此,要充分和合理利用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来引导和培养小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二、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代教育中把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现代教育的重中之重,而由于长期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长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把体育教学当成一项基础知识的培训和身体技能的学习,就运动而运动,只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施状况,并不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感认知。这种教学模式与体育新课标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育活动是无效的体育活动。同时,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对技能活动的设置十分机械,甚至教学设计数几年没有任何更改。教学内容也极为简单,广播操、跑步、跳高等等,使一部分学生觉得体育课甚至是“受苦”课,出现排斥和逃避现象。老师只关注学生的体育运动等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的辅导。

这样唯“训练”是图的教学方式,使一部分身体机能不是很好的学生不但没有起到提升自信心的作用,反而造成了心理障碍。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体育课,乐于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尤其是男生,对体育课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享受在课堂中的运动,并以此来彰显自身的技能,荣誉感增强,自信心得到极大满足。但仍有17.5%的学生存在这样的自卑感,其中5.6%的学生自卑感十分严重,对体育课没有任何信心,在一些活动中不愿意主动参与甚至是敷衍了事,出现“望跑兴叹”、“望课而逃”的畏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体育课的实施,使体育成绩较好的学生表现出更强的表现力,自信心不断增加,身体机能和技能也得到很大提升;而体育成绩较差的,就愈加不愿意参与到体育项目中来,自信心逐步丧失,这样恶性循环,对体育课更加排斥,心理也更加脆弱,两级分化严重。

三、提升学生自信的有效策略

过多年的体育教学,笔者总结出造成学生自信心不足的以下几种因素:孤独心理、过敏心理、害怕心理、 依赖心理、自责心理、逆反心理、焦虑心理; 异性心理、反感心理等。面对小学生出现的这几种心理因素,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全民参与法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自信心不足的原因之一在于对老师的畏惧和对体育项目的畏惧。因此,老师作为体育项目中的引导者,应当融入学生当中,不再把自己充当项目的主宰者而是平等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尽可能多地参与学生的各项体育活动当中,起到指引和矫正的作用,同时创造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充分的信任老师,及时和老师沟通,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和排斥感,使学生把体育运动当做是一项游戏而非是任务或者课程,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比如在一些项目中,老师在进行了示范动作之后,学生仍旧不明白如何实施,表现出一副畏难情绪,自己不敢去进行模仿练习,害怕出错或者是根本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这个动作。这个时候老师应主动去重复动作,并和学生沟通探讨动作的技巧和难点,以消除学生的心理顾虑,帮助他们完成训练,提升其自信心和参与感。

(二)诱导感染法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针对小学教学提出的,它指出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崇拜、喜欢和信任的事物。这说明了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具有很深的影响。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表现出深切的希望,并进行行为的诱导。教师要善于运用关怀性的语言和身体行为来表现对学生的肯定和希望。尤其对那些身体素质差,或者排斥运动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对他们进行活动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感受到关怀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体育素质。同时,可适当放宽对他们的技术要求,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使用“降低动作难度――克服心理障碍――完成技术动作”这样一个过程,可以使他们在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消除恐惧。如在跳马活动中,有的学生总是担心障碍物太大,怕跳不过去甚至会摔倒。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先找一个素质一般,身高较矮的,但是又比较大胆的学生去试跳,以给其他学生以激励和自信。如果仍有学生跳不过去,就降低高度,让他们先降低胆怯心理,同时感受成功的喜悦,以有更大的自信去挑战高难度的。这样不仅使教学任务得以完成,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以在以后的活动中表现出更大的主动性。

(三)差异定制法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具有不同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而不同学生又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体育教师在面对不同的学生,应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一般情况下他们的自信心开始出现苗头,因此多使用激励性的体育项目来进行训练。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出现部分学生自信心下降,在这个时候,教师应结合个体的差异,制定不同的训练要求和训练目标,让学生在不同层次下都能顺利完成任务,让他们都能感受到成功和进步,从而在运动中找到自我,增加自信。

(四)创新激励法

在学生尝试完成动作之后,一方面要通过重复训练来提高他们的活动技能,另一方面更要在技术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在进行形体训练中,以下腰为例,教师开始可以让学生自己拉伸肌肉,尝试练习。接着教师介入其中,分组进行练习,让基础好或姿势标准的同学去帮助无法完成这一动作的同学。一方面巩固了他们自身技能水平,同时也在互相协作和帮助中增强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更是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使排斥训练的学生也在融洽平等的关系中得到指导和训练。此外,在学生完成训练后,教师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如把这一系列的形w动作自行商议编排,组成新的组合动作。这种“再实践”的教学方式既增加了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好奇心和创造力。

四、结语

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特殊课程,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抗挫折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主动帮助孩子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和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 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再生医学的前景范文4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对街舞的人文价值进行探究,并论证其在大学体育人文精神构建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街舞以其多方面的人文价值(健身价值、健心价值、艺术价值、多元文化价值及思想品德价值)在大学生体育人文精神构建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引导作用、娱乐调节作用、充实情愫作用及激励凝聚作用。

文化的最内层包括了人的精神状态、信仰追求、价值观念、情感倾向、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宗教情结、民族性格等文化因子。[1]街舞以一种文化的形式流入中国并迅速得到发展,既保留了其原貌又得到中国舞者的外拓,街舞之所以受到中国乃至世界各地人们的青睐,与它自身所蕴含的独特价值有直接关系。

1 人文精神与体育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最基本内涵都是人类对自己的具体的关注、关怀与敬重,都是在强调把人作为主体存在,强调以人为核心,强调一切为了人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服务。[2]体育人文精神强调个体生命的具体性和尊重个体的存在及培养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以人本身为最高价值,将人类社会各种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全面渗入到体育中,是体育终极价值的本源与核心。

2 街舞的人文价值

街舞是一种多层次的、内容极其丰富的文化形态。将街舞运动视为一种文化可以理解为关于街舞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街舞认识、街舞情感、街舞价值、街舞理想、街舞道德、街舞制度和街舞的物质条件等。[3]

2.1 健身价值

街舞的动作是由各种走、跑、跳及头、颈、肩、上肢、躯干等关节的屈伸、转动、绕环、摆振、波浪形扭动等连贯组合而成的,[4]可以根据锻炼者的水平加大或减小其难度。通过长期的锻炼可以有效提高人体的内脏器官、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机能,并有助于发展人体的柔韧性、力量、协调素质,可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进健康。

2.2 健心价值

街舞以随意性和夸张的表现著称,配以独特风格的流行音乐,让人完全沉溺其中,尽情释放心中的情感。相较于其他舞蹈而言街舞具有多元的拓展性,在具有一定基础的前提下可根据个人的特色和喜好选择动作和音乐的风格,无限制地表达出个人的独特风采,展示其个性。舞者通过锻炼宣泄焦虑等不安情绪,舒缓受压抑的神经和机体,使心理达到平和的状态。

2.3 艺术价值

街舞是一项比较青春有活力的体育项目,它将人体的肢体语言艺术和体育美学融为一体。[4]街舞动作大多不具有对称性且节奏多变,以洒脱、性感、诙谐、力量及视觉冲击的动作为主,尤为突出个人风格,使舞者能不受限制地创新及展示自我。

2.4 多元文化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街舞运动将进一步国际化。[3]街舞起源于美国,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及魅力快速风靡全球,世界许多的街舞组织均按各自的实际情况举办街舞比赛。如每年一度的霹雳斗舞大赛(B-BOY OF THE YEAR)和在英国举办的街舞冠军赛(B-BOY CHAMPION),至少有几十个国家的几百名选手参与其中,2004年我国首次组队参加了世界街舞大赛。街舞在世界各地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均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如我国舞者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音乐与街舞相结合,使街舞出现了新的视觉效果。

2.5 思想品德价值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人的价值是当今社会的主流,街舞不仅具有体育运动的一般价值,还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价值。街舞包括个人和集体比赛,其动作技术十分细腻,需通过千百次的练习和互相配合来完成,培养了舞者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严谨务实及勇于拼搏等精神。此外,舞者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街舞文化的结合,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勇于创新的热情。

3 街舞的人文价值在大学生体育人文精神构建中的作用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社会适应能力、道德伦理等形成的关键时期。[5]当今的社会充满竞争、挑战和诱惑,使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及人生观等陷入偏离的危机,人文精神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街舞比赛中始终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重在参与、交流、学习,用以规范运动行为,这无形对所有比赛的参与者产生了教化的作用。[3]

3.1 教育导向作用

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对社会乃至国家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其身心、思想品德及社会适应等素质尤为重要。街舞中的拼搏精神、团队意识及勇于创新等人文价值,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服务,有助于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2 娱乐调节作用

不论在什么时代,人文精神的最基本内涵都是人类对自己的具体的关注、关怀与敬重,都是在强调把人作为主体存在,强调以人为核心,强调一切为了人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服务。[1]街舞具有独特的动作类型、音乐风格、注重人格魅力的随意发挥,充分突出人性化,将人的主体摆在首位,体现出以人为核心的主旨涵义。锻炼者在街舞中发现自我、展示自我并突破自我,不仅使其身心得到松弛,为生活增添情趣,更提升了大学生的生活热情、运动乐趣、社交能力及审美情操。

3.3 充实情愫作用

高校体育给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情感体验,顺应了现代人对情感的多方面要求。[5]情感来源于家庭、集体和社会,是支撑人们迎接挑战并战胜挑战的重要因素。若将街舞的舞种以难度进行排列,则首推霹雳舞(BREAKIN),其比赛形式是斗舞(BATTLE),即一对一或团体对团体的PK。BREAKIN在大学生中是最受欢迎的舞种,原因是BREAKIN对高难度的挑战性给予了大学生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竞争与退让等情感体验,让他们从汗水、泪水与喜悦等情感中获得成长和完善,塑造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并平和面对人生各种挑战的体育人文精神。

3.4 激励凝聚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人文文化中所讲的“重人”,并非尊重个人价值和个人的自由发展,而是将个体融入群体中,通过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和人自身心灵诸关系合乎中庸平和的协调,以教化天下,强调人对宗族和国家的义务。[6]街舞运动和比赛通过独特的编排、刻苦的训练、积极与队友配合及激烈的角逐来得以实现,因此,可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奋斗精神、协作精神、竞争精神及社会责任感。

4 小结

街舞的人文价值包括:健身价值、健心价值、艺术价值、多元文化价值及思想品德价值;有助于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勇于拼搏、社会适应及爱国主义等优秀品质,可促进人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因此,街舞的人文价值在大学生体育人文精神构建中有效地发挥了教育引导、娱乐调节、充实情愫及激励凝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胜钢.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作用和地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7:872-873.

[2]童昭岗,孙麒麟,周宁.人文体育[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335-356.

[3]张磊.街舞运动的文化特征与功能[J].体育科学研究,2007,12:47-49.

[4]吴延年等.街舞运动的价值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1:105-107.

再生医学的前景范文5

论文摘要:中医现代化并不等于“中西医结合”,而是要借鉴并超越“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必须研究“知识经济”的影响与要求,最主要的是要实现现代高效的中医药教育;发展现代中医药事业必须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适应和遵从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实行多学科融合,加强学科发展。

“中医现代化”的命题,本身就是一个时代性极强的产物,它同时引导和预示着中医药学的未来。人类即将进人新的世纪,我国正由计划经济体制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类正由“工业经济”、“后工业经济”时代走向“知识经济”时代。在此形势下,进一步分析、认识中医现代化的有关问题,对于如何实现中医现代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中西医结合”对“中医现代化”的历史借鉴

自西学东渐,清末医家倡中西医汇通以来,“中西医结合”己百年有余。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医必须现代化”已渐成共识。对此,国家力倡,官员论证,学者论述。显见,“中医现代化”的提出与确定,本身就蕴含了“中西医结合”并不等于“中医现代化”,“中医现代化”要借鉴并超越“中西医结合”的逻辑关系。中医现代化,就是要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与方法,使传统的中医学在保持其合理内核的基础上,通过革新,发展成为现代科技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依据唯物史观,从学科发展的内在联系与过程看,“中西医结合”作为我国近现代医学的一个分支,经过发展演变,已兼容共扬了中医学与西医学的一些长处;还由于西医(现代医学)与现代科技体系同步发展的亲缘共生关系,“中西医结合”客观上已成为传统中医学与现代科技体系之间的连结点,对二者的沟通作了有益的尝试与实践。但是,由于中西医结合至今仍无独立而系统的理论,亦未能对中医学理论构架作出全面的研究与阐释,因而只能在传统中医学与中医现代化(现代中医学)之间,起着过渡探索性的中介作用,对于实现中医现代化具有宝贵而积极的借鉴作用。

发挥并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成功之处,克服或避免其现存问题,就是中医现代化应从中西医结合中借鉴的东西。第一,中医现代化必须重视同步更新观念、重建理论、革新手段、确保临床,加强人才的素质教育与培养。第二,中医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医理论体系的主体性,而不是简单地以现代科技,尤其是现代医学现有的认识和标准为评判标准。第三,中医现代化必须以发展完善中医为目的,以多学科的互补为基础。第四,协同攻关,克服小生产方式。

中西医结合的实践历程,将不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两种科学结合,互补应用,提高了临床诊疗水平,解释了中医学的一些原理,缩短了中医与现代科技体系之间的距离。中西医结合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医现代化,但其在传统中医学与现代中医学之间的中介与借鉴作用,不可磨灭。

2“知识经济”呼唤现代高效的中医药教育

从科学学与未来学的角度研究“中医现代化”,必须研究“知识经济”对中医药现代化的影响与要求。最主要者,莫过于“知识经济”对中医药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与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对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尤其是对历史悠久的“工业社会”的教育模式、教育体制、教育理论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样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中,教育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成为社会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解决产业结构升级对高素质劳动者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的关键。毫无疑义,我们目前的中医药教育,尤其是高等中医药教育,尽管教学内容仍以传统的中医药学为主,但其教育体制的主体构架及其教学模式等,仍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因此,必须研究“知识经济”与中医药教育创新、教育改革的关系,探索“知识经济”对高等中医药人员“智能教育”、“终身教育”、“通才教育”、“管理教育”、“素质教育”的影响。

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是智力资源,拥有智力资源的是人才,人才来自教育。要实现“中医现代化”,第一资源同样是具有相应能力、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人”。可以说,没有高素质的,既适应当代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又能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学精髓的人才,“中医现代化”将无法实现,中医药事业无法在知识经济时展、壮大。

“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知识必须与社会生产结合,必须进人市场,才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推动力和社会、经济效益。按此要求,高等教育必须是一个高度开放又高度有序的系统,其体制与运行机制、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都必须高度“现代化”。从这个意义上说,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实现中医药现代化,首先应当是中医药教育,尤其是高等中医药教育的现代化。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要求运用市场机制建设和发展现代中医药事业

在我们探求中医药现代化,并为之努力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自多个方面。除了中医药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及其与现代科技体系的差异等因素之外,资金的短缺、手段的落后、力量的分散、学科的封闭、中医药产业的集约化程度较低等情况,亦是制约其发展进步的原因。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的今天,我们应当也必须运用市场机制来建设和发展现代中医药事业。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理来看,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客观上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医药卫生事业与产业。她既是一种需要国家计划性投人、社会各方多项投人、全民共享、有一定福利性的工作,亦是一种生产力的再生产过程,具有明显的经济活动属性。

要强调指出的是: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的要求进行分析,现代中医药产业不仅包括了传统意义上的中药生产、加工与营销,还包括了中医医疗卫生工作、中医药科研工作以及中医药教学工作。中医药科研工作的最终目的与结果是出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只有进行转化,只有与生产活动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形成具体的生产项目,,成为现代中医药产业的组成部分,才能产生实际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教育具有既是经济基础,又属上层建筑的双重属性。从其传播文化知识,培养劳动者的生产能力看,它属于生产工具,是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因而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从其社会功能看,它要按一定国家、一定社会制度的社会需要、要求和道德规范来培养劳动者,它的产品—劳动者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因而又具有意识形态的特性,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教育的最终产品是人才,人才和知识只有与市场结合,才能产生效益。因此,只有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理和法则来建立中医药教育产业与市场,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才能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亦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医现代化。当然,.从教育的特殊性出发,不能简单化地照搬市场经济的运作手段与方法,而要将其原理与教育规律相结合,创造性地建立和发展中医药教育产业与市场。

建国以来,尤其是党的以来,我国的中医药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的和学科的原因,中医药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及再生产的实力都不高,尤其是事业发展受资金不足的困扰较为严重。无论是中医药科研、教学单位,还是医疗卫生单位,所用现代科学仪器设备的数量与质量都不高,无形中阻碍了中医药学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发展自身的进程。我们可否考虑,加大中医药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现时生产力的力度,扩大中医药产业规模,提高中医医疗卫生服务的面及数量与质量,同时增加其社会和经济效益。再将其中的相当部份资金投入该项工作,使之成为再生产的资金。若能如此,中医药产业能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再生产体系与过程,则能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短缺对中医药现代化的制约。

中医药产业的建立与发展,尤其要注意不断扩大再生产与集约化生产经营。形成并保持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运用现代化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来管理和调节其产业活动,是中医药事业现代化的基本保障与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克服传统的小生产方式及其思想带来的消极影响。

4当代科学的发展趋势要求现代中医药学必须与多学科融合、加强学科发展

中医药学要现代化,必须适应和遵从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即:学科高度分化、高度综合,以综合为主;知识的激增与陈旧率加快;“科学一技术一生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信息社会化的速度加快,效用增强。要研究和适应新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一环境”医学模式的需要。要适应和满足我国医学的新发展、社会需求及疾病谱变化的预防、诊治的需要,医学的新发展,如:宏观的社会医学与微观的分子、量子医学并存,相互促进;医学工程学的兴起与临床运用日益扩大;心身医学日趋成熟和重要。社会需求变化,如:传统的临床治疗为主。临床治疗+康复+预防+保健;个人就诊及单位的公费医疗一社区医疗体系+社区医学。新的主要疾病,如:新型传染病的出现及某些老传染病的复发,遗传性疾病、城市病、职业病、心身性疾病的激增。

中医药现代化要适应和满足以上特点与要求,必须继承和坚持传统的中医药学的合理内核,并与多学科结合与融合,加强自身的学科发展。目前,尤其要注意将自身纳人与生命科学同步发展的轨道。

再生医学的前景范文6

注射干细胞能治青光眼吗

今年65岁的赵女士患有青光眼,多年来四处求医,然而治疗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最近,有朋友向她推荐了一种非常前沿的治疗方法——注射干细胞,据说可以治愈青光眼。赵女士满怀希望来到一家民营医疗机构,经过检查,接诊的“教授”信心满满地告诉赵女士,她的情况非常适合干细胞治疗,建议她当天留下来住院,第二天就可以做手术,双眼注射的费用是人民币三万八千元。

“教授”说得这么确凿,赵女士还是不太放心。因为对于“干细胞治疗青光眼”,她从来没有听说过。但“教授”所说的干细胞疗效确实对她很有诱惑力。可真有那么神奇的疗效?可不可信?……赵女士在咨询了多家医院的眼科专家之后,得到的答案是:干细胞治疗青光眼仅仅还停留在动物试验阶段,根本还没在临床正式应用!

据了解,我国目前正式获得批准的干细胞临床应用只有骨髓移植,至于干细胞美容、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干细胞治疗青光眼等的作用和效果,尚未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可,也无相关批准。针对这个有些疯狂的市场,卫生部门在全国率先喊停。

卫生部要求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正在开展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项目进行认真清理。停止未经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活动,并如实上报有关情况。

干细胞到底为何物

“干细胞到底为何物?至今为止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张世忠教授认为,干细胞大致可概括为:存在于人体或产后组织器官的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的一类异质细胞群。

所谓自我更新,通俗地解释是指“干细胞”可为临床应用提供足够的种子细胞来源;所谓多向分化潜能,指的则是“干细胞”可在体外一定诱导条件下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终末细胞,比如上皮细胞、肝细胞、胰细胞、平滑肌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神经元等等。

除了以上两个基本特性之外,大部分“干细胞”还具备抗炎及免疫调节特性,为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另外,再生医学的发展曾一度停留在器官移植水平,器官来源、免疫排斥也成为阻碍其发展的瓶颈问题,而“干细胞”的发现破解了这两个难题,宣告了移植治疗进入细胞水平,同时也将再生医学的研究重新推向了新的巅峰。

“正是这些令人无法抗拒的优势,使得干细胞治疗在国际上备受热捧。”张世忠如是说。

干细腻真有那么神奇吗

据张世忠介绍,最早应用于临床的要数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为白血病患者重建免疫系统,从而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并且也建立了相对统一的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得到众多临床医生的认可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此外,干细胞治疗在众多疾病,如:烧伤、肝硬化、糖尿病、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帕金森病、脑出血、脊髓损伤等,也得到了确实的实验室及临床的研究论证。

“但若因此说干细胞能治上述多种疑难杂症,未免太夸张了!”张世忠表示,他带领研究团队进行过长达十多年的神经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在动物身上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帕金森患者身上的疗效却难以确定。

从研究到应用路还很长

“不可否认,干细胞治疗前景美妙,但要实现研究到应用的跨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张世忠解释称,一项成熟的干细胞治疗技术要投入临床应用,首先要有完整的理论基础,并在实验室动物模型上得到验证,进一步得到临床验证,同时得建立完善且稳定的操作流程及评价体系,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后,才能运用到临床治疗。

虽然干细胞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和阶段性成果,但他认为,目前许多研究仍处在临床前研究阶段,甚至对于许多疾病可以说仍停留在初步探索阶段。

“但正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一些唯利是图的机构就是抓住病患的这一弱点,瞄准这一巨大的市场,过于夸大干细胞治疗的效果,跳过上述的诸多环节,在未经审批的情况下直接将该技术应用到患者身上。”张世忠提醒称,这种做法不但违反法律规定,也是对患者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干细胞治疗看虚实

青光眼:人体实验未有影。青光眼是全球第一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目前通过药物或手术降低眼压,以阻止进一步的损害是临床唯一的治疗方法。据了解,干细胞治疗青光眼确实是医学界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

最近,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取健康的干细胞,再把他们培养成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然后,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注射到患有青光眼的实验鼠身上。四个星期后,他们发现,实验鼠的视力提高了40%,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方法要到2015年才有望开展人体实验。

糖尿病:尚处研究阶段。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是全国最早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在自己网站上公开对干细胞治疗糖尿病作出了声明的学术团体。声明指出:干细胞治疗研究为更好地治疗糖尿病提供了美好的前景,在深入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并获得成功后,干细胞治疗有可能成为治疗糖尿病的理想手段。但声明同时强调,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尚处于临床应用前的研究阶段。

也就是说,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目前还仅仅处于研究阶段,暂时不能作为常规治疗手段用到病人身上。即使是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研究中,按照国家卫生部的规定,临床研究方案必须得到临床试验实施者所在医疗或研究机构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在实施临床试验前,必须向自愿参加临床试验的糖尿病患者告知临床试验的内容以及可能的获益和潜在的危害,并获得患者签署的知情同意书。国家规定,任何科研机构或学术团体都不得向参加临床试验的糖尿病患者收取与临床试验相关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