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调查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调查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调查方法

环境调查方法范文1

关键词: 城市环境; 地球化学调查; 生态评价; 污染指示物

自上世纪60 年代系列公害事件发生后, 环境问题已成为倍受各国关注的国际性的重大问题。作为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区域, 其环境状况早已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一些地球化学研究相继集中在城市区域。目前, 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已在世界各地展开, 如亚洲的香港[1]; 欧洲的伦敦[2]、柏林市[3], 非洲的哈博罗内市[4]。调查的目的在于查明市区的污染水平及郊区的“背景值”, 区分鉴定不同的污染源, 评价城市环境的生态效应, 研究城市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1 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的技术路线

1.1 采样点布置方案

目前, 国外的城市环境调查一般在两个区域进行, 即郊区和城区。在郊区的调查一是为了确定城区的背景值,论文 二是获得城- 郊地理变化区域内元素分布的地球化学变化梯度。如lind等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市调查土壤重金属的含量时, 以城市最繁华地带为中心, 分带布置样点, 带距为0~3km, 3~9km 和>9km[5];birke 等在德国柏林市的调查中就包括大范围的郊区区域[3]。通过对比城- 郊区的地球化学特征来揭示人类活动对城区地球化学环境状况的影响程度。

为了调查城市不同区域内的环境地球化学状况,研究不同的用地类型对元素分布的影响, 分别在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域分类取样, 即: 郊区土壤、工业区土壤、居民区土壤、商业区土壤和农业土壤[3- 5]。主要采集表层土壤(0~5cm)。在不同类型区域内选择代表性点位取垂向土壤剖面样品。城区的土壤难以实现均匀的网格化取样, 一般按公园和绿地的分布随机布置取样点。

1.2 采样介质

环境地球化学的采样介质包括土壤、大气、水、水系沉积物、生物样等。但目前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主要集中在土壤、大气颗粒物(或气溶胶)、大气降尘等三种。其中较常用的是采集和分析城市浅层土壤样和降尘样。

在街道两边或高层建筑物顶部收集降尘并结合地面土壤是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的主要方法。如rasmussen等在渥太华市内取居室内灰尘、附近的街道降尘和公园土壤进行比较来研究该市的环境质量[6]。降尘和土壤对比调查, 即可查明元素在不同介质中的污染水平, 还有助于分析污染物的来源。

2 城市环境地球化学的解释与评价

2.1 城市环境的地球化学解释

城市环境调查结果的地球化学解释是指对城市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成因及其来源进行解释,毕业论文 研究元素地球化学分布模式、迁移转化规律和机理, 建立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成果解释体系。

2.1.1元素来源判别

对城市环境中污染物的来源及成因进行分析判断是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的重要内容。多元统计方法在研究城市环境的物源判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并以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为主[7- 9]。不同来源的元素在因子分析中常常进入不同的主因子或表现为聚类分析中的不同元素组合, 根据元素的组合特征来区分元素的来源。如manta 等在意大利的城市土壤中发现了cu、pb、zn人为源的因子组合, 而v, ni, mn, co等元素作为自然源进入另一因子, 并在聚类分析中组合在一起[8]。

城市环境物源判断的另一重要方法是富集因子(ef)法, 它是一种能反映不同地质环境的化学元素比率方法, 用代表陆地来源的元素(如al、ti、zr 和稀土元素等)和代表海洋源的元素(na)作为参考元素对样品中的元素含量进行标准化, 以平抑自然差异对元素含量的影响, 在此情况下出现的较高的富集因子值即意味着人为源的存在, 这种方法在环境地球化学判断

元素来源及富集程度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10- 11], 特别是在大气颗粒物或气溶胶介质中的应用效果尤为显著。其计算公式为[11]:

ef 海(x)=( x/na) 气/( x/na) 海(1)

ef 壳(x)=( x/na) 气/( x/na) 壳(2)

其中, 公式(1)为判断海洋源的计算公式, 以na为参考元素; 公式(2)为陆地源的计算公式, 以al 为参考元素。(x/na)气、(x/na)海、(x/na)壳分别代表元素x在大气颗粒物、海水及地壳中的含量。

通常将ef>10 作为大气颗粒物的人为源标志。但在粒径为2.5μm 的大气颗粒物中, ef>5 即为人为源的标志[12]。

2.1.2元素分布类型及成因

在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普遍偏高, 但在不同的城市中变化很大, 这依赖于城市的历史年代、经济发达程度、硕士论文 不同的用地类型、汽油的添加济成分、车辆元件的组成等, 在城市环境元素分布及成因的解释中应综合分析以上各种因素。城市交通是产生重金属元素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cu 通常是汽车剂的组分, 而pb 曾一度是汽油的防爆剂,可以作为闸垫材料。因此, 交通是城市中cu、pb、zn、sb 等元素的主要来源。romic 等发现, 燃烧和道路交通, 尤其是轮胎的磨损和消耗是城市区域内cd 的主要污染源[7];moller 等在大马士革调查时认为交通是表层土壤中cu、pb、zn 等重金属元素富集的主要原因[9]。与历史久远的工业化城市相比, 相对年轻的城市具有较低的重金属含量, 如非洲的哈博罗内市[4]比悠久的重工业城市伦敦[2]、柏林[3]的表层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偏低[9], li 等发现, 城市公园土壤中cu, pb和zn 的含量与公园的年龄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1],即城市历史越长, 重金属含量越高。元素在表层土壤中的分布明显依赖于城市用地及工业类型, 如birke 等[3]在柏林市调查中发现, al,k, si, na, sc 和ti 主要是自然源, 即与母质的组成有关; 工业区域倾向于被cu, cd, zn, pb, hg 污染; 农业区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和污泥, 富集cd, f, cr, hg, ni,zn 和p 元素。尽管非洲的哈博罗内市比较年轻, 但它的不同区域仍然受cr, co, ni, cu, zn 和pb 等元素不同程度的污染。如城市中心和工业区的co, cu, pb,zn 等元素污染, 农业土壤中的cr,ni 污染, 居民区及工业区的zn 污染[4]。

2.2 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评价

2.2.1污染程度评价

将郊区土壤背景值与城市各功能区含量进行比较是了解城市环境污染水平最常用、最直接的方法。如瑞典斯德哥你摩市hg 在市中心土壤中的含量是郊区背景值的20 倍, pb 和zn 在市区中的含量也远远高于背景值[5]; 在柏林老工业区, cu 的最大值是背景值的2050 倍, cd 是1638 倍, hg 是1780 倍[3]。通过同一城市不同功能区内元素含量的对比以及不同城市之间的对比, 也常用来评价城市环境的污染水平。

农业土壤与城区内土壤不同, 除了农用化学品外,大气沉降、污水灌溉、垃圾填埋场等都会对农田中的重金属积累产生重要影响。对这部分的污染评价, 比较有效的评价方法是地质积累指标法(igeo)和富集因子法(ef)。对大气污染物的评价, 富集因子法尤为有效。

2.2.2生态效应评价

( 1) 气溶胶的生态效应评价。大气固体悬浮物的粒径大小具有来源特征, 粗粒源于陆地尘埃, 而细粒源于燃料的燃烧[13]。颗粒越细, 危害越大, 极细的颗粒物可通过呼吸进入人体, 粒径小于10μm (pm10), 尤其是小于<2.5μm(pm2.5)的粒子, 会导致哮喘, 甚至死亡[14]。因此, 生物圈气溶胶中的重金属含量具有高度的生态风险性。

( 2) 元素生物有效性评价。研究元素生态效应的常规方法是连续偏提取法, 在城市环境调查中, 也有相关的研究实例, 如zhai等调查发现, 医学论文 由交通引起的人为源的pb主要以有机质吸附和铁- 锰氧化物态存在[4]; 香港和伦敦的路尘中, pb, zn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相存在, cu主要以有机质吸附态存在[15]。影响降尘中元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是降雨的ph值。一般情况下,在较低ph条件下元素易于溶解, alloway等报道其可溶性cd平均为总量( 降尘量) 的60%[16]; 这可能是由于人类活动输入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使雨水酸化。因此,在易出现酸雨的城市区域具有较大的生态风险性。

3 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应解决的重点问题

3.1 开展城市环境的立体空间调查

目前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主要集中在土壤和大气, 缺乏系统的地下水及地表水资料。在城市环境的地球化学元素循环过程中, 起源于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元素在土壤- 大气- 水- 生物系统内迁移转化, 借风力作用进入大气中的元素通过干湿沉降进入土壤和水体。世界各国所进行的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 获得了大量土壤和大气颗粒物等方面的资料, 但结合水体和生物样的调查不多。如果采样介质涵盖环境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环境因子, 将有助于综合分析重金属元素在城市环境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建立元素在城市环境系统中的循环演化模型。

3.2 确定城市环境调查的污染指示物

城市区域内浅层土壤样及农业土壤深、浅层样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城市环境调查指示物, 但是,以何种粒度的样品作为指示物尚没有统一。birke等在柏林市的土壤调查中分析了<2mm粒度样品[3], 职称论文 而有的作者用沉积物中<2μm的粘土组分进行污染评价, 而用<63μm的泥粒作相态分析[17]。细粒组分含有更多的粘土矿物和有机质, 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力强, 使重金属元素倾向于在细粒组分中富集[1], 所以表层土壤的细粒组分, 如<63μm适于作为污染评价的指示物。

其次是大气颗粒物或是气溶胶。由工业排污、燃料燃烧、机动车交通等引起的污染物, 多以气态、颗粒物或气溶胶等形式存在[5]。一般情况下, 污染物含量依赖于粒径大小, 颗粒越细, 越具有毒性效应[16], 因此fairley等认为, pm2.5适于作为颗粒物质引起的风险评估[17]。

另外, 重金属通过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进入大气圈, 它们主要以分子或颗粒物形式通过大气圈进行大规模的迁移[18]。在英国城市区域内cd 的大气沉降速率为3.9~29.6g/hm2·a, 郊区为2.6~19g/hm2·a[7]。所以,城市区域内的表层土壤和路边尘土是大气沉降污染的有效指示物。

3.3 城市环境质量标准的建立

城市环境质量标准是城市环境污染评价、城市环境监测、保证大众身心健康的重要依据, 环境质量标准的建立, 依赖于大量的调查资料、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实验结果。上已述及, 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的指示物包括表土、降尘、大气颗粒物等, 不同的指示物应有各自的限度值。2000年,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大气质量标准, 如pb, cd的大气质量标准分别为500, 5ng/m3(who, 2000)。作为城市环境污染重要指示物的尘埃及表土等介质中的污染限度值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参考文献]

[1] xiangdong li, chi - sun poon, pui sum liu.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of urban soils and street dusts in hong kong [j]. applied geochemistry, 2001,16 : 1361- 1368.

[2] thorntoni. soils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m]. blackwell, bullock p., gregory p.j. (eds.), 1991.

[3] birke m, rauch u. urban geochemistry: investigations in the berlin metropolitan area[j].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 2000,22: 233- 248.

[4] zhai m, kampunzu h a b, modisi m p, et al.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gaborone urban soils (botswana)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soil pollution and bedrock composition [j]. environmental geology,2003,45:171- 180.

[5] lind m, bengtsson h. concentrations and pools of heavy metals in urban soils in stockholm, sweden[j].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2001,1: 83- 101.

[6] rasmussen p e, subramanian k s, jessiman b j. a multielement profile of housedust in relation to exterior dust and soils in the city of ottawa, canada[j].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1, 267: 125- 140.

[7] romic m, romic d. heavy metals distribution in agricultural topsoils in urban area[j]. environmental geology,2003,43:795- 805.

[8] manta d s, angelone m, bellanca a, et al. heavy metals in urban soils: a case study from the city of palermo(sicily),italy [ j ] .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2002 :229- 243.

[9] moller a, müller h w, abdullah a, et al. urban soil pollution in damascus, syria: concentrations and pattern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s of the damascus ghouta[j]. geoderma,

2005,124: 63- 71.

[10] mustafa y, semra t, namik k, et al. atmospheric trace elements in ankara, turkey:1. factors affecting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fine particles[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0, 34: 1305- 1318.

[11] chabas a, lefevre r a. chemistry and microscopy of atmospheric particulates at delos[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0, 34: 225- 238.

[12] gao y, nelson e d, field m p,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tmospheric trace elements on pm2.5 particulate matter over the new york- new jersey harbor estuary[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2,36:1077- 1086.

[13] günter j k, komarnicki. lead and cadmium in indoor air and the urban environment[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05, 136:47- 61.

[14] dockery d w, pope c a. acute respiratory effects of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annual reviews of public health[j].atmospheric environment ,1994,35:2045- 2051.

[15] wang w h, wong m h, leharne s, et al. fractionation and biotoxicity of heavy metals in urban dusts collected from hong kong and londonp[j].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 ,1998, 20:185- 198.

[16] alloway b j. atmospheric deposition of heavy metals onto agricultural land in england and wales[j]. biogeochemistry of trace metals, 1999, 1: 414- 415.

环境调查方法范文2

关键词:环境管理学;问卷调查法;教学研究

环境管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着环境科学的蓬勃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与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经济学、环境医学等一起构成了多学科、跨学科的环境学科体系。环境管理学以行为科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着重研究和调整人类社会的经济、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行为和活动,协调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行为以减少和改变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环境管理的任务是转变人类社会的环境观念;调整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创建人类环境文明[1]。

1环境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向

作为环境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以介绍环境管理相关方法、开拓学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思路的管理学科,环境管理学学科特点是帮助环境专业学生在学习环境处理技术以及环境综合监测技术之外,熟悉和掌握一些比如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实地调查法、SWOT法、5W1H法等管理方法,并深刻理解这些方法在研究和分析环境问题成因、完善环境管理流程、提出环境改善方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另外,通过引入学习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以及11项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学习区域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对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管理有一定的认识,使学生能站在管理的角度,来认识环境管理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宏观和微观管理的两个层面上解决环境管理中“管什么”和“怎么管”的基本命题,为今后从事各领域的环境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环境管理学中问卷调查法的知识介绍

问卷调查法是政府制订环境政策、企业进行产品创新之前必须进行的实证研究方法中的一种,问卷调查法与其他诸如实地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实验方法等一起构成了环境管理开展之前获取可靠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手段,利用问卷调查法获得的基础数据资料是进行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实践基础。

2.1问卷调查法的三个基本特征

问卷调查法要求从调查总体中抽取一定规模的随机样本,对问卷收集有特定的程序要求,通过调查得到的数据需要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才能得到研究结论。这是问卷调查法的三个基础特征,问卷调查法不仅是当前众多社会科学领域中广泛使用的实证方法,也成为国际上通用的科学管理规范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2]。

2.2问卷调查法的设计和步骤

问卷的设计原则是围绕研究的问题和被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设计,问题总数不能过多,要尽量考虑在回答上减少麻烦。明确与问卷设计相关的各种因素,在明确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样本特征等因素对问卷设计的影响,问卷中的问题不宜太多,问卷不宜太长,应尽量不超过20min为宜。问题语言应简单、明确、通俗易懂;问卷调查法的步骤一般为三步,分别是正确设计问卷、正确开展调查、正确处理调查数据。

2.3问卷调查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环境管理工作中利用问卷调查法开展的工作主要有:①环境问题调查,即对某些具体环境问题开展问卷调查,进行系统地了解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②环境现状调查,即在环境评价以及环境规划工作中,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分析环境问题的特征;③环境民意调查,即对当地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进行调查;④环境产品调查,即在引入新的环境产品之前,对此产品的社会公众满意度,以及接受程度进行调查;⑤环境政策调查,即对当前制订的环境政策的执行程度,以及公众接受程度进行问卷调查,为新的环境政策的制订与实施奠定基础[3]。

3开展环境调查与管理的实践活动

当在课堂上引入了问卷调查法的概念以后,仅仅对它的文字内容进行讲解是远远不够的,笔者结合校园以及周边地区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环境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开展使用问卷调查法开展环境调查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设计问卷、开展调查,并对样本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3.1校园中水处理系统调查

实践类型:验证型。校园中水处理系统是2014年由郑东新区牵头兴建的以生物膜技术为核心,就地收集单位废水并就地处理、就地直接利用的小型水处理系统,与传统城市废水直接进入排水系统汇聚到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方式相比,无论从保护环境、运行方式、能源节约上都有巨大的比对优势,笔者让学生自己设计问卷调查表格,对中水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设备运行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实践中,学生联系中水处理厂管理工作人员,通过事先设计的问卷表格有针对性地了解学院校园中水处理系统废水处理的技术先进性,废水设备运转的机理、设备情况,以及实际效果,并留下相关文字记录和图片资料,熟悉其设备的必要性和设计理念,并运用费用效益分析法在理解中水处理系统的运行费用、设备费用、人工费用的基础上,与相应节约下来的废水处理费用相对比,深刻理解环境配套工程的意义和重要性。并汇总后写出总结报告,明确了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

3.2熊耳河流域、祭城河湿地公园环境满意度分析及调查

实践类型:验证型。实地验证生态城市建设理念的意义,以及区域环境管理的实际体现,理解环境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通过事先设计的问卷表格对熊耳河流域、祭城河湿地公园的环卫管理人员以及当地市民进行调查,并结合祭城湿地公园的空气、水资源、绿地、太阳能照明以及动植物情况,了解建设湿地公园对当地气候、动植物保护、生态循环以及居民生活的影响,验证生态城市建设的意义,并观察和采访湿地公园中人的行为,总结湿地公园的环境管理与人们的环境行为学之间的关系。汇总后写出总结报告,提出自己的生态城市建设及区域环境管理的新思路。

4结论

问卷调查法是环境管理实证方法众多方法中的一种,针对当前环境专业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从校园及周边地区的实际环境问题出发,制订和设计问卷调查表格并通过学生的积极实践参与,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并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统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改善复杂环境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毕业走上与环境管理相关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河南教育学院 郑州商业技师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参考文献:

[1]彭诗言.浅谈体验式教学在环境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2(24):157-158.

环境调查方法范文3

关键词:环境管理学;问卷调查法;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1―0093―02

环境管理学是一门集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管理学等交叉一体的环境专业基础课,以探究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行为的理论和方法为主要内容[1]。由于其知识体系涉及到多学科的内容,那么如何将各学科的研究方法汇集融合,就成为该课程达到实际应用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本课程中设计开展了关于食堂塑料袋使用、校园节约用水和一次性电池回收等和同学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为题材的调查问卷,借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从而培养其综合能力。本文以校园食堂塑料袋使用为例浅析问卷调查法在环境管理学课程的应用实践。

一、前期准备

在讲述问卷调查法后,组织同学结合课后阅读材料分析总结,分小组讨论存在的疑惑及对方法的理解。教师对反映问题进行解释后,结合目前校园环境内潜在的环境问题,让各小组同学自拟题目设计一份调查问卷。由于问卷调查法主要包括题目、调查内容、问卷设计、数据整理及结果分析等环节[2],将小组同学进行分工(如组织者、资料调查者、问卷设计者、数据统计者、结果分析者、现场解说者等),明确各自的职责,并将资料汇总集体讨论。学生向指导教师提供可行性报告,教师将建议反馈给学生,最终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二、调查问卷设计

对于一份好的调查问卷而言,明确调查目的至关重要,因其决定了问卷结构、设计方案、题型数量、数据收集和结果分析等。本例是调查学生在校用塑料袋打包食物后引起的“白色污染”问题。问卷应围绕待研究的问题和被调查对象进行设计,并尽可能排除被调查者可能出现的主、客观障碍[3]。

本调查问卷设计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题目,题目是调查目的的直观体现,应能使被调查者一目了然,不要产生歧义;(2)封面信,致被调查者的信息,即谁调查、调查什么、调查的目的、意义和致谢;(3)指导语,对问卷如何填写进行说明;(4)题型、题量,以选择题为主,可适当加主观题,15~20题或5~10分钟左右完成作答为宜,题量过多则使被调查者不愿意作答或答案有失偏额,而题目太少又达不到调查目的[4];(5)编码,为题目设置编码以便于统计分析;(6)初稿试用,以本系大二学生为试卷初稿发放对象进行试调查,检验问卷是否存在问题并加以修改。

三、调查问卷发放、收回

精心计划、合理组织、加强领导、完善控制和坚持不懈的创新既是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也是开展此项活动的具体要求。 调查问卷采取现场发放回收的方式,地点选择在学校食堂,时间为中午12:00~13:00且就餐结束的同学,便于对调查问卷的有效收集。

现场需要有经过培训的小组成员对被调查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但切记不要加入提示性内容,并避免被调查者之间的互相干扰。要以真实的情感和语言交流,使被调查者愿意参加调查活动,从而获得较高的收回率。对于收回的调查问卷需要仔细认真的核查,筛选无效问卷(未填写、填写不完全和答案与要求不相符),并将调查问卷归纳整理。

四、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将收回调查问卷数据录入EXCEL软件,对数据统计处理后得出最终结果[5]。以2013年调查问卷结果为例,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385份,收回率为96%。下面就问卷中的一些典型问题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

1.在关于“为什么用塑料袋打包的原因”问题上,有58.7%的同学认为食堂人多(尤其下课时),36%的同学认为使用比较方便,5.3%的同学担心食堂的餐具不卫生。可见,随着生活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绝大多数同学是为节省时间和方便而使用塑料袋打包食物。

2.在关于“你看到同学用塑料袋打包情形多少”问题上,有34.7%的同学选择非常普遍,50.7%的同学选择常见,14.6%的同学选择较少。在关于“你对用塑料袋打包的态度”问题上,有34.7%的同学选择非常普遍,50.7%的同学选择常见,14.6%的同学选择较少。由此可见,目前在校园内使用塑料袋打包已经是一种常态化的现象。

3.在关于“你知道塑料袋在正常环境下的降解时间吗”问题上,有4%的同学选择1年,43%的同学选择10年,53%的同学选择100年以上。在关于“你认为大量使用塑料袋对环境污染严重吗”问题上,有91%的同学选择很严重,7%的同学选择不太严重,2%的同学选择没什么污染。有近一半的同学对塑料袋的物理化学性质不是十分清楚,但对其产生的环境污染或影响却有目共睹。这和其他环境问题相类似,人们在资源、能源使用过程中没有正确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一旦超过环境承载力时,环境问题就会突显,甚至威胁到人类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针对调查结果,同学们查阅资料提出了相关环境管理措施,具体包括:(1)政策方法:制定相关法规,控制难降解塑料袋的生产和使用量,全面推行“限塑令”,提高企业绿色环保意识,生产环境安全塑料袋;(2)经济方法:塑料袋具有不易回收、难降解、高温分解出毒害物质的特点,因此应限制行业享受贷款、补贴和减免税制度,实行“高价使用”,将对环境污染的费用由使用者买单,而不是转嫁给社会;(3)技术方法:改革技术工艺,生产在自然环境中可降解的塑料袋,如生物塑料袋,改进处理技术,避免填埋或焚烧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4)宣传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塑料袋对环境的影响和危害,使公众转变观念,自觉认识到大量使用塑料袋潜在产生的环境问题,在各学龄段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提高公民环境素质。

[参考文献]

[1]叶文虎,张勇.环境管理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苏超,周蕊.问卷调查法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应用[J].图书馆学研究,2012(12).

[3]王瑛.问卷调查难点问题分析[J].浙江统计,2009(10).

环境调查方法范文4

1. 了解生存环境是由多种不同物质和生物共同组成的系统,系统中的各个组成元素相互影响,共生共荣。

2.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能按照要求完成探究活动。

3. 喜欢大胆想象。

4.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建议

一、复习和整理

1. 上节课我们对自己生活环境中的污染问题进行了调查,谁来说一说调查结果?谈谈自己调查后的感想。

2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是《环境污染与保护》。我们通过各种目的不同、方法各异的调查和大量的讨论交流活动,了解了污染环境的几种原因和人们保护环境所采取的一些措施。现在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都调查了哪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用到了什么调查方法?

3. 小结:我们用到了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访谈、实验等方法,对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

4. 通过调查我们有哪些收获?

二、确定自由研究的内容

1水、空气、土地、矿产、森林、草原和各种动物等组成了我们生存的环境。你们可以用自己掌握的知识预测一下: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部分减少、变质或者消失,会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吗?

2. 你能够用我们前面学到的调查方法,详细的列举出人们为保护某一部分自然资源所采取保护措施吗?说一说自己准备研究那一部分,并且讲讲自己研究这一部分的理由。

3. 你准备采取哪些研究方法?

环境调查方法范文5

关键词:资源环境 审计 审计方法 研究综述

问题的提出

资源环境审计的综合性、交叉性,要求常规的绩效审计、财政财务审计和合规性审计方法要与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过程和治理紧密联系起来。目前我国资源环境审计仍以财务收支审计和合规性审计为主,审计人员的知识背景多以财务会计为主导,因此资源环境审计时仍较多地选择座谈、调查、分析性复核等传统的审计方法,这导致基层审计机关开展的资源环境审计项目仍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层面,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较为单一,而且实践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影响审计报告质量。新审计准则对审计方法进行了新的归纳,列举了类方法,传统审计方法在资源环境审计取证方面是适用的,但除运用一般常规审计方法外,还要扩大现有审计技术方法的覆盖面,引入相关学科的方法,这些专业不仅限于环境方面,还包括法学、工程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因此资源环境审计必须改进原有的审计方法。

随着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不断推进发展,《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强化对资源环境审计经验和案例的总结提炼,推动资源环境审计实用技术方法的研究和推广运用,促进资源环境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到“加强审计机关内部资源环境审计相关资源的整合,积极构建资源环境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有机结合的多元工作格局,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源环境审计理论与方法”。我国理论界对资源环境审计方法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笔者搜集整理了国内有关资源环境审计方法的论文,采用规范的研究方法,对我国资源环境审计方法研究的现状和内容进行简要地介绍和评价,以期对资源环境审计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有所帮助。

资源环境审计方法的内涵及现状

资源环境审计方法现已有基本统一的定义:“即指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资源环境审计对象,收集资源环境审计证据,对照资源环境审计依据,据以编写资源环境审计报告,做出资源环境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意见而采取的各种手段的总称”(陈建等,2008;杨宏伟,2011)。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步晚、发展缓、操作上又缺乏有效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评估标准,致使资源环境审计方法呈现以下特点:

(一)资源环境审计方法偏定性

我国目前资源环境审计的具体实践仍以合规性审计为主,资源环境审计方法较多地选择检查、观察、座谈、调查等传统的审计方法。如检查用于开发、保护资源环境的各种设施、设备数量上是否满足要求、运转是否良好;观察被审计单位从事资源环境工作的人员的业务活动或执行的程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都是将合规性作为现阶段资源环境审计的重点,揭示和反映存在的问题,促使被审计单位在制度执行和法规政策上进行改善。资源环境审计方法上对环境费用效益、环境经济评价等定量分析在实践中还处于探索阶段。

(二)资源环境审计方法重财审

我国目前的资源环境审计仍以财务审计为目标,资源环境审计方法主要从会计角度对环保项目的计划和目标执行,环保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专项资金使用的真实合法性等方面进行审计,以确保环保资金的合法合理使用,减少投入方损失。资源环境审计方法缺乏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缺乏包括大气、水、土地、草原、矿藏、森林等环境资源要素的全面审计。

(三)资源环境审计方法欠综合

我国先后开展了对天然林保护资金审计、三河三湖审计调查、青藏铁路等重大环境保护项目和重点环境保护区域的审计,但资源环境审计方法较为单一,仅从污染物的排放是否超过了规定标准,是否按照规定的要求及时上交各种费用等单一层次审计。在资源环境损失项目中,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会造成农业及渔业损失、人体健康损失、河流及地下水损失等,涉及资源环境审计方法有人力资本法、资产价值法、调查评价法等,资源环境的审计通常要运用多种审计方法,相互补充,以达到查明经济活动和经济资料的准确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资源环境审计的程序

资源环境审计的程序主要包括: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完成阶段。

(一)审计计划阶段

这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马雪(2003)提出“资源环境审计人员可采用检查、观察、查询、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获取有关的证据资料”;高翔、侯玲(2011)认为“在计划阶段,运用访谈法,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情况,确定审计重点,为制订审计计划服务”。该阶段资源环境审计应做以下工作:组成审计小组;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有关环保的内部控制制度;编制审计计划以确定技术、区域和时间范围等。

(二)审计实施阶段

资源环境审计实施阶段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

1.符合性测试。确定有关环保的内控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能否有效处理控制环境风险,并评价控制风险以制订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在符合性测试中,资源环境审计人员还应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切实遵守了有关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

符合性测试一般通用程序为检查记录和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重新执行、分析程序。罗恩·布莱克(1999)在《资源环境审计的新篇章》中指出“现有的审计方法,包括审阅、验证、复算、观察、问询、分析等同样适用于环境绩效审计”。辛金国、邢小玲(2002)在《试论资源环境审计》中指出,“常规的审计方法如观察、函证、检查等”。福州市审计局资源环境审计课题组(2002)指出“环境绩效审计是审计的一种类型,因此常规审计方法对资源环境审计同样适用,如审计检查法,包括资料检查法、实物检查法等;审计调查法包括查询法、观察法、专题调查法”。浙江省审计学会课题组(2002)提出“常规的审计方法同样适用于环境绩效审计,包括审阅、核对、查询、观察、鉴定、分析性复核等”。高翔、侯玲(2011)指出“资源环境审计常用的方法有审阅法、访谈法、观察法、调查法、重新执行。在实施阶段,运用面询法,收集相关的、充分的审计证据,为最终做出审计结论提出审计建议提供重要的证据支持”。

2.实质性测试。对内控差、控制风险高的区域,资源环境审计人员应执行更多的实质性程序,以控制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在实质性测试中有两个重要问题需解决,即成本效益分析和环境价值的量化。鉴于资源环境审计方法在已有的研究成果阐述很多,本节就环境费用效益分析和环境的经济评价方法进行归类整理: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主要由以下几种:

经济净现值法(ENPV)。经济净现值是反映环境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净贡献的绝对指标。张燕和陈进(2003)、陈建和刘颖(2008)、杨宏伟和张敏(2011)分别对经济净现值法作出一致表示,它是用社会贴现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收益折算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其方程式为:,其中, DENPV为经济净现值,单位为万元;is为社会折现率。当经济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时(DENPV≥0),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经济内部利润率法(EIRR)。经济内部利润率是反映环境项目对国民经济贡献的相对指标。黄渝祥和邢爱芳(1995)、张燕和陈进(2003)、陈建和刘颖(2008)、杨宏伟和张敏(2011)以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效益现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表示经济内部收益率,其表达式为:,其中,AEIRR为经济内部收益率;B为年效益,单位为万元;C为年费用,单位为万元;n为计算期,单位为年;t为计算期各年序号,基准点的序号为零。当工程的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社会折现率(AEIRR≥is)时,即一般情况下,经济内部利润率大于或等于社会贴现率的项目认为是合理的。

效益费用比法。效益费用比是总效益与总费用之比,张燕和陈进(2003)、陈建和刘颖(2008)、杨宏伟和张敏(2011)分析经济效益费用比通过项目效益现值与费用现值之比表示,其表达式为:,其中,MEBCR为经济效益费用比;Bt为第t年的效益,单位为万元;Ct为第t年的费用,单位为万元。当经济效益费用比大于或等于1时(MEBCR≥1),说明社会得到的效益大于或等于该项目支出的费用,项目是可以接受的。

高前善(2006)提出“生态效率指标恰是企业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与财务业绩的关系,是企业环境业绩指标和财务业绩指标的结合,生态效率指标是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的一个有效的、重要的、客观的审计评价标准,并表示:生态效率=环境业绩指标/财务业指标”。何德炬、方金武(2008)在建设项目的环境经济效益分析中提出,“ 环保污染治理费用的经济效益等于环保效益指标与污染控制费用之比,当比值大于等于1时,可认为项目的环保治理方案在经济技术上是可行的,否则不可行”。

环境经济评价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市场价值法。市场价值法的前提假设:市场价格反映整个社会资源的供给和配置状况的价格,能代表竞争手段平衡的真实价格,是一种使用实际市场价格对环境质量变动进行测算的办法,其主要方法有:生产率变动法、人力资本法、防护费用法、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等。

薛小荣(1998)提出“环境价值的量化可采用环境经济学中的项目构成法,即按生态资源所能创造收益的不同方面的价值分项加总计算”。其公式为:,其中,Si表示某种单位项目数量;Pi表示各项目的单位价值量:S表示生态资源的总价值量。

王菊、房春生、刘殊、于连生(2000)认为“在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价值核算时,应兼顾各生态环境因素在环境总体中的相对重要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生态环境资源总价值为:C=D∑fiW(Wi1Wi2),其中,C为生态环境资源总价值,fi为第i项生态环境因素价值,Wi1为第i项生态环境因素在环境总体中的价值权重,反映该生态环境资源与其他环境资源相比,影响的时间长短、范围大小、破坏程度轻重等因素。Wi2为其它因素对第i项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权重,反映各生态环境资源彼此的相互影响;W为权重系数,是Wi1与Wi2之间的函数关系,D为与总价值有关的参数调整变量”。

卫立冬和苏晓彬(2004)、何德炬和方金武(2008)在评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工农业等生产力的损失时,采用方法为:Li=∑PiRi,其中,Li为环境污染或破坏造成产品损失的价值;P为i种产品市场价值;Ri为i种产品污染或生态破坏减少的产量。

替代市场法。在现实中,存在一些不能运用市场价格直接来衡量的物品,如清新的空气、赏心悦目的环境等,但可以通过受这些环境物品影响的其他替代物或补充物的市场价格和数量来间接衡量。

周(2008)论述“当分析研究的对象本身没有市场价格来直接衡量时,可以用能够代替的物品的市场价格来衡量。在环境经济评价中,很多环境质量商品是没有现成的市场价格来衡量的,如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等,是很难用市场价格来计量的,这就需要能够用代替的物品的市场价格来衡量这些环境质量商品的价值。替代市场法的具体方法主要有:资产价值法、旅行费用法、防护支出法等”。

李忠魁、宋如华、杨茂瑞、白秀萍(2003)认为“分析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不会导致商品和劳务产出量的变化,却有可能影响商品其它替代物或补充物和劳务的市场价格;因此,可以利用市场信息间接估计生态环境条件变化的产生价值和效益”。

调查评价法。在缺乏市场价格数据时,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来评估他们的支付意愿,以求得效益或需求信息,这种方法就是调查评价法。包括:投标博弈法、比较博弈法、无费用选择法和德尔菲法等。

周(2008)提出“在既无直接市场,又无间接的替代市场的情况下,人们只能主观地创造假想的市场来衡量环境质量及其变动的价值,这种进行环境经济评价的方法就是假想市场法。假想市场法的具体方法代表为意愿调查法,也称之为条件价值评估法。意愿调查法包括投标博弈法、比较博弈法、无费用选择法等”。

李忠魁、宋如华、杨茂瑞、白秀萍(2003)认为“在缺乏价格数据时,可以通过向专家或环境的使用者进行调查,估价环境资源价值或保护措施的效益。在评价洪水对农田、水利设施、水库所造成的损失时采用此方法,即对环境破坏的受害者进行调查,以获得人们对该环境的支付愿望”。

调查评价法的基础是个人对各种环境质量改变确定的假想的价值。调查者用这些假想的数据量度人们同意受环境质量恶化所需赔偿数或个人为了避免同样恶化的支付意愿,从而赋予这一环境质量变化一个价值,可用于公有资源或不可分物品,例如空气和水的质量。

(三)审计完成阶段

根据被审计单位环保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审计结论,编制审计报告。资源环境审计人员还应根据对被审计单位的审查,针对其管理及控制缺陷,提出改进建议,出具整改意见书,并关注改进建议的执行情况。高翔、侯玲(2011)指出“在报告阶段,运用面询法,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有关情况,以便更好地执行审计意见和建议”。汤孟飞(2011)认为“分析性复核法的应用在审计报告阶段,对收集到的审计证据进行整体复核,形成或支持审计结论”。

结论

资源环境审计方法的选用要与资源环境审计内容相结合,不同的资源环境审计内容对应不同的资源环境审计方法。更多的情况是同时采用多种方法才能做好资源环境审计。例如,市场价值法适用于因水资源短缺、废弃物占地等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计量;适用于对人身危害重大的重污染企业环境污染的计量;适应于消烟除尘、污水处理等治理费用的计量;适用于出现噪音污染需要安装消音或隔音装置的计量。替代市场法适用于宅地周边的森林、草坪等绿色效益的计量。调查评价法适用于评价如洪水对农田、水利设施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资源环境审计项目中,要尽可能与资源环境审计内容相结合,增强资源环境审计方法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目前资源环境审计方法不断创新发展,而资源环境审计却还在传统的方式上缓慢前进,要推进现代资源环境审计方法的广泛运用,关键要破解人、制度和协调的难题。现代资源环境审计方法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对审计人员在技术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审计人员的水平直接决定是否恰当使用资源环境审计方法,体现审计报告中资源环境审计的效果和效益,需要在原有财务、会计、审计类人才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和引进环保类、工程类、地理类等专门人才,充实审计队伍。同时,加强资源环境审计的法律法规建设、资源环境审计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积累,整理出资源环境审计方法的使用准则和操作手册,使资源环境审计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精确化,为资源环境审计方法的应用打好理论基础和操作规范。最后,资源环境审计在我国是以政府部门为主导,这就要求不仅仅审计部门要做好本职,也需要环保、住建和发改等部门的联合协调机制,形成合力推动资源环境审计实用技术方法的研究和推广运用,使资源环境审计得到更广泛的认知和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中国审计署.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R].2008

2.中国审计署.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R].2011

3.陈建,刘颖.费用效益分析法在环境审计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经济,2008(1)

4.杨宏伟,张敏.费用效益分析法在环境审计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6)

5.马雪.我国环境审计若干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3

6.高翔,侯玲.环境绩效审计方法浅谈[J].中国内部审计,2011(7)

7.罗恩·布莱克.环境审计的新篇章[J].审计研究资料,1999

8.辛金国,邢小玲.试论环境报告的审计[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2(4)

9.福州市审计局环境审计课题组.论环境审计的对象、内容方法和目标[J].审计研究资料,2002(3)

10.浙江省审计学会课题组.开展我国环境审计的构想[J].浙江审计,2002(11)

11.张燕,陈进.水环境保护工程的经济评价方法[J].水利经济,2003(5)

12.陈建,刘颖.费用效益分析法在环境审计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经济,2008(1)

13.杨宏伟,张敏.费用效益分析法在环境审计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6)

14.黄渝祥,邢爱芳.工程经济学[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

15.高前善.生态效率—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J].经济论坛,2006(7)

16.何德炬,方金武.市场价值法在环境经济效益分析中的应用[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

17.薛小荣.论经济持续发展与环境审计.陕西经贸学院学报,1998(5)

18.王菊,房春生,刘殊,于连生.生态环境影响价值核算[J].环境科学动态,2000(4)

19.卫立冬,苏晓彬.环境污染造成经济损失的估算方法研究[J].衡水师专学报(综合版),2004(2)

20.周.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方法[J].中华建设,2008(11)

21.李忠魁,宋如华,杨茂瑞,白秀萍.流域治理效益的环境经济学分析方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3(3)

22.汤孟飞.环境绩效审计应用方法研究[J].财会研究,2011(7)

环境调查方法范文6

关键字:煤炭资源开采,生态破坏,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X505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

我国是煤炭消费大国,煤炭消耗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高达70%以上,占世界煤炭消费总量的30%以上。我国煤炭资源开采仍处于粗放式开采阶段,大多未进行严格规划,环境保护措施不当,往往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如植被破坏、地面沉陷、水土流失、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地下水枯竭等,其中很多破坏甚至是不可恢复的,后果相当严重。项目规划阶段的环境影响预测、提出完善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是解决该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手段。

煤矿开采的环境污染以生态环境破坏为主,而生态系统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区别性大、多变性、难于量化、衡量标准模糊等,同时由于开发建设活动规模、建设方案、内容、建设性质等差别较大,使得生态环境影响因子的确定和量化比较困难,因此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相较于空气、水体、固体废物污染的评价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且相关法规、标准、守则尚不完善,更增加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难度。

本文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等相关技术标准和法规,从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识别、环境影响预测、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等角度出发,结合本人多年相关经验,探讨煤炭开采项目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带来重要价值。

2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研究

2.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方法

为了较为全面地了解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在充分收集和利用现有研究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可用路线调查与定位实测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和方法,对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评价。

目前较为常用的生态现状调查方法包括:应用遥感图像处理、野外调查、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手段。

2.2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应当结合上述方法,从生态系统现状调查、植被现状调查、野生动物现状调查、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现状调查、土壤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质灾害情况现状调查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

其中,生态系统现状调查应包括生态系统类型、结构、状态、功能等内容;植被现状调查应包括评价区植被的类型、优势种、分布、覆盖度、生产力、生物量,特别是珍稀保护种的种类、分布、保护级别等内容,并给出评价区域植被类型特征表和常见植物名录表;野生动物现状调查应包括种群、分布以及保护种的种类、分布、生活习性、生境状况、保护级别等;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现状调查应给出水土流失面积与分布,土壤侵蚀类型、侵蚀模数等;土壤现状调查应包括类型、特性、结构、侵蚀强度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给出区域土地利用现状情况,并明确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地质灾害情况现状调查主要调查影响区域内已经存在的制约本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如水土流失、石漠化、盐渍化、自然灾害、生物入侵和污染危害等,指出其类型、成因、空间分布、发生特点等。

2.3 生态环境现状质量评价

生态现状评价是将生态环境调查和生态分析得到的重要信息进行量化,定量或者比较精细的描述生态环境的质量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生态影响评价一般采取类比分析、生态机理分析、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景观生态学等方法进行文字分析与定性描述,辅之以数学模拟预测。

3 生态环境影响识别

生态环境影响识别包括影响因素识别、影响对象识别、影响效应识别。其中影响因素识别主要是作用主体(建设内容,应包括主体工程和全部辅助工程)的识别,就煤炭矿区而言,作用主体主要是指工业广场、矸石场、道路、洗煤厂等;影响对象的识别是影响受体(主要是生态环境,包括生态系统、生态因子)的识别,就煤炭矿区而言,是指受煤炭矿区规划实施影响的生态系统及生态因子;影响效应识别是影响作用的性质及程度(正影响、负影响、累积影响、可逆不可逆影响等)的识别。

生态环境影响识别可以从建设期和运营期两个不同时期分别进行,其中建设期生态影响识别包括:工业场地、风井场地、排矸场、进场道路、附属设施、洗煤厂等设施永久和临时占地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对区域植被分布、生产力、生物量及连续性的影响,对区域珍稀动植物栖息、活动的影响,对区域水土流失现状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工业场地、风井场地、排矸场、进场道路、附属设施、洗煤厂等设施建设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弃渣对区域植被、植物、动物活动及鱼类的影响;运营期生态影响识别包括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所引起的地面塌陷、地表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对区域土地利用性质的影响,对区域植被类型、生产力、生物量、连续性的影响,对区域动物栖息、活动的影响,对区域水土流失现状的影响,对区域敏感目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现状、景观等的影响;配套洗煤厂、煤化工企业、瓦斯、煤矸石发电设施外排污染物对赤水河保护鱼类的影响,对区域珍稀保护动植物的影响。

4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研究

生态环境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

1、建设期:主要生态影响因素为矿区规划项目建设期场地平整和开挖破坏原地貌植被、施工机械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施工引起的水土流失的增加、占地对土地资源、景观资源的影响等。

2、运营期:主要为煤炭开采后形成地表沉陷和导水裂隙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地形地貌、植被、动物、水土流失、矿产资源的影响。

结合煤炭矿区规划实施前后主要生态影响因素及受影响的主要对象(生态系统)和主要因子,并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HJ463-2009)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 ― 2011)中相关规范和要求,得出煤炭矿区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内容主要包括:地表沉陷影响预测、对地表形态、地形地貌的影响预测分析、对土地资源的影响预测分析、对植物资源的影响预测分析、对动物资源的影响预测分析、对土壤侵蚀的影响预测分析、对土壤坏境的影响预测分析、对区域气候影响预测分析、对区域自然体系生态完整性影响预测分析、对地质灾害影响预测分析、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对敏感区域的影响预测分析。

5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根据现状调查、规划方案实施影响因素识别以及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可知,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工业场地、道路、辅助设施、煤化工基地等施工区域;煤炭开采项目煤形成的地表移动、变形是规划方案实施后生态环境影响最主要的表现。因此规划方案实施前制定相应环境保护措施,才能使规划方案实施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5. 1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原则

①在规划方案编制阶段,遵循选址、选线“避让”原则,尽可能得避免方案实施对敏感目标的影响。

②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指导方针,通过限制和约束行为的规模、强度或范围来尽可能地使开发活动对环境影响达到“最小化”。

③贯彻废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通过行政措施、经济手段、技术设备等措施,对矿区内产生的固体废物、废气、废水等进行综合利用,做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

④对于已经受到影响的环境进行修复或补救;对无法恢复的环境,通过重建的方式来代替原有的环境。

⑤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由建设单位组织专门的队伍,结合开采进度,对采空区上方出现的沉陷台阶或地表裂缝及时整平、填充。

5.2生态环境综合防护、恢复措施

结合煤炭矿区规划实施中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按照“规避(避让)、减缓、补偿”以及“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提出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措施。

(1)避让措施

工业场地、矿区铁路线、公路等工程选址选线应避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居民区、二级以上等级公路、铁路、基本农田等。

(2)最小化措施

①合理选择科学的采煤方法,采煤工艺应以采煤导水裂隙不破坏含水层为目的,对可能受破坏影响的含水层区域留设保护煤柱。

②在保护区边界留设足够的保护煤柱,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的影响降至最小。

③饮用水源保护区留设保护煤柱,保证饮用水源影响最小化。

④项目施工过程中,划定施工界限,将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限制在最小区域。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环保意识教育,禁止“滥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

(3)减量化措施

①利用井下掘进矸石充填井下采空区和井下废弃巷道,延缓和减小采煤对地层结构的影响,降低采煤裂隙带高度,减少地下水资源流失量;矿井水全部处理,尽可能提高矿井水回用率和资源化率,用矿井水替代地表水源,从而减少矿区开发对水资源的影响;提高地质勘探程度,对导水断层等留设保护煤柱,减少地下水的漏失。

②加强环境管理,取先进的污染物处理工艺和处理设备,提高项目污染物处理率,使建设项目运行各种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相应标准或无害化处理。

③最大程度利用矿井水,减少矿井水排放量和取水量,减轻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4)修复措施

①对施工期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按照“占补平衡”的原则对所占基本农田进行了异地补偿。

②对受地表沉陷影响较大的区域,采取地表裂缝填堵与整治的生态恢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