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常见危化品处置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常见危化品处置方法范文1
[关键词]危险化品;处置;方法;问题;思考
一、事故处置程序
1、响应程序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总的处置原则是本级能解决的问题尽可能本级解决,缩小处置范围;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可边处置边请示,力求将事故的影响范围降低到最小程度。
通常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的响应程序是:当接到需要执行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处置任务时,应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事故发生的时间、确切地点、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征,已经造成的伤害后果和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当任务明确并受领任务后,指挥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迅速按照行动方案、计划和上级指示,向执行救援任务的一线指挥人员下达遂行处置任务的命令。救援指挥人员接到命令后,在随队指挥员的带领下迅速出动。应急处置人员到达现场后,指挥人员应立即向现场指挥部报告,并根据下达的命令,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合理分配救援力量,按分工进入各自岗位展开处置行动。
2、处置程序
事故发生后的情形很可能与预案设想的不一致,指挥人员和处置人员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灵活处置。处置的一般程序为:
(1)防护:搞好自身防护,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选用防护装备进行全身防护或呼吸道防护。
(2)撤离:在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现场若不能准确判断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毒性及污染浓度时,应当组织现场人员严格控制人员进出事故现场。
(3)检测:使用专用检测仪器,确定出重度伤害区,风向等,以确定扩散范围。
(4)警戒:警戒内容包括根据现场所了解的情况和检测结果确定警戒区域;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中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并设立警戒标志,在安全区外视情况设立隔离带;合理设置出人口,严格控制各区域进出人员、车辆、物资,并进行安全检查。
(5)救护:撤出污染区的中毒人员视伤害情况,采取不同的救护措施,根据不同的危害物,合理区分和使用急救药品。
(6)消毒:确定危险化学品种类和污染区域后,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对事故现场及周围的地面、道路、水源等及时组织消毒。必要时可在危险区和安全区之间设置消毒点对离开污染区的人员和救援设备进行消毒,要处理好污水,以防造成二次污染。
(7)清理:对低洼、沟渠和不通风的场所进行现场清理,确保不残留有毒物质;清点人员、车辆和器材;撤除警戒等。
1、运输过程中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处置
现场人员迅速采取防护措施,封锁交通并发出危险化学品泄漏警报,阻止无人员向事故区域集结。为减少泄漏进一步造成伤害,可由已采取防护措施的押运人员对泄漏危险化学品使用汽车蓬布、塑料布或泥土进行覆盖隔离,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和后续力量到现场后进一步处置。
2、库存和车间危险化学员泄漏事故的处置
现场人员迅速采取正确的防护和控制措施,组织查明危险化学品的泄漏点和扩散情况,现场救护,组织抢救现场中毒人员,并视情送医院治疗,组织对现场人员和救援设备进行消毒和卫生处理。
3、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的处置
现场人员应迅速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危险化学品对人员产生新的伤害。迅速向单位领导报告,同时尽可能采取紧急隔离措施阻止危险化学品二次爆炸。组织周围人员防护并向上风和侧风方向撤离。立即通知下风方向人员防护并向侧风方向转移。应组织专业人员对事故区域进行标志和安全警戒,抢救中毒和巧遇复合伤的人员。在下风地域设置监测哨,由专业人员使用专业检测仪器进行监测。后续处置按照专业技术人员提出的要求进行。
4、危险化学品燃烧的处置
迅速采取正确而有效的防护措施,立即发出危险化学品火灾警报,确保扑救时的针对性。危险化学品火灾扑灭后应按照专业消防人员的指导意见对现场进行清理。现场消毒及后续处理按照专业技术人员提出的要求进行。
5、危险化学品误伤的处置
迅速报告单位领导,讲明受危险化学品误伤时的时间、地点、误伤人员数量、伤害程度及危险化学品的种类。迅速将误伤人员送医院进行对症治疗。对接触过的物品和附近区域进行彻底消毒,消除事故隐患。查明危险化学品误伤事故的直接原因,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三、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1、灵活运用处置程序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处置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到防护、撤离、检测、警戒、救护、消毒和清理等一系列处置过程,指挥人员必须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灵活利用处置程序应对现场可能发生的任何情况。
2、服从现场统一指挥
在响应阶段,可能参加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的力量广泛、涉及的单位较多,协同复杂。方方面面的配合协调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十分重要,必须有一个综合、权威、组成精干的指挥机构实施统一指挥,有时在特殊情况下,需要简化指挥程序,实施对事故地点的聚焦式指挥,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所有可以减少的中间指挥层,避免层层请示所造成的时间延搁。此外,对一些具有突发性、不定向性、短时间危害效应明显的危险化学品事故来说,更应强调突出现场指挥和靠前指挥。
3、强调专业技术处理
危险化学品事故不同于一般事故,如处置不当或处置不及时都有可能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必须依靠专业技术力量和专业设备实施技术处置,要充分发挥好专业分队在处置危险化学品事故中的地位和作用。
常见危化品处置方法范文2
【关键词】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战术研究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后,蔓延扩散速度快,处置难度大,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998年3月5日西安液化气泄漏爆炸,造成12人死亡、30多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477.8万元;1979年9月7日13时55分,浙江温州电化厂液氯工段钢瓶发生爆炸,大量氯气泄漏,造成59人死亡,779人中毒的特大伤亡事故②。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后,救援组织可采取关阀断料、堵漏、稀释、输转、点燃等战术措施进行事故处置,救援指挥员一般都知道有这些措施,但采取哪种战术措施,还是几种战术措施同时采取,还是以一种为主,其他几种处置措施为辅?不少现场的指挥员心里就不是特别清楚了,指挥员抓不住问题的核心和关键,造成处置效率低下,甚至处置失败,灾情恶化,损失增加。当前我国救援机制建设不够健全,救援人员数量和质量有限,因此如何使有限的救援资源发挥最大的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事故处置的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生命、财产损失,实现事故损失的最小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储存形式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盛装形式一般有罐装和瓶装两种形式。罐有球形罐、卧式罐,这两种罐通常为固定罐,储存量较大;瓶装通常用钢瓶盛装,储存量较小,一般为几十千克,甚至上百千克。二者储存量、可移动性不同,处置措施也不同。
二、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危害性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分类方法很多,从危害性角度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仅有毒性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中,仅有毒性的气体如氯气(Cl2),氯气人对眼睛和呼吸系统有极强的刺激性,在肺中发生淤血和水肿,空气中最高允许的浓度为0.002mg/L,超过2.5m/L人吸入后立即死亡。常见仅有毒性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有氯化氢(HCl)、光气(COCl2)、氯甲烷(CH3Cl)、二氧化硫(SO2)等,仅有毒性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后,主要危害是对人、畜、家禽等有生命的动植物安全造成危害。
(二)仅有燃烧、爆炸性
仅有燃烧、爆炸危害性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常见的如液化石油气,组成为丙烷(C3H8)、丙烯(C3H6)、丁烷(C4H10)、丁烯(C4H8)等,爆炸浓度极限为2.25―9.65%,爆炸最小点火能量为0.26mJ。具有燃烧、爆炸性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后,虽对人有一定窒息性,但主要危害是燃烧、爆炸,扩散燃烧时形成稳定燃烧,预混燃烧时则形成化学爆炸,气体化学爆炸威力大,危害性大,如1Kg液化石油气爆炸相当于6―10KgTNT。典型的仅有燃烧、爆炸性的气体还有沼气(CH4)、乙烯(C2H4)、氢气(H2)等。一般可燃气体都有爆炸危险性,只是爆炸浓度极限、最小点火能量的不同。
(三)既有毒性又有燃烧、爆炸性
常见的既有毒性又有燃烧、爆炸性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是煤气,组成为一氧化碳(CO)、氢气(H2)、烃类等,爆炸浓度极限为4.5―40.0%,爆炸最小点火能量为0.19―0.28mJ之间。煤气极易燃烧、爆炸,爆炸威力大,危害性强,如2003年1月27日6时40分左右,山东章丘市明珠小区北区29号楼某单元发生管道煤气爆炸事件,整个单元大部分被炸掉,造成21人死亡,三人受伤,毗邻八栋楼房不同程度受破坏;此外煤气毒性大,人吸入煤气后,煤气中的一氧化碳能与人的血红素化合,造成缺氧,使人昏迷不醒,在低浓度下停留也能产生头晕,心跳加速、恶心以及虚脱。常见的该类气体还有硫化氢(H2S)、氨气(NH3)、氰化氢(HCN)等。
三、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事故所处阶段评估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事故过程一般可分为初起、发展蔓延、衰减三个阶段,各阶段特点不同。初起阶段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量较少,泄漏点附近气体浓度较大,危害范围主要局限于泄漏点周围,事故较易得到控制。初起阶段持续时间长短不定,与源项有关;发展蔓延阶段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持续泄漏,泄漏量直线增大(泄漏量约占整个储罐容积的85%),泄漏点周围一定范围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逐步增大,蔓延扩散范围广,危害性、危险性大,事故处置难度大;衰减阶段由于罐(瓶)内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压力、量较小,泄漏速度较慢,危害范围基本确定,并且因自然通风的影响,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有所降低,危害、危险性有减弱的趋势,事故控制难度有所降低。
四、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事故战术抉择
研究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事故救援战术抉择,首先要明确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救援的战略目标。当前部分学者认为控制事故发展蔓延是事故救援的战略目标,但笔者认为这样的表述不够准确,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发生后,救援组织的战略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事故损失包括人的损失和财产损失两部分,救援组织应优先考虑降低人的生命、健康损失,其次考虑降低财产损失。目标的正确确立是确保战术科学性的基础,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事故救援也确立此战略目标,对具体战术的抉择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灾害事故处置的战略目标,对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事故处置战术分析如下:
(一)瓶装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事故处置战术
根据瓶装气体有关规范,瓶装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量较小,且为可移动,瓶装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最容易泄漏的部位是阀门处,堵漏难度大,因此通常的处置措施是将泄漏气瓶输转至安全地带,对仅有毒性或既有毒性又有燃烧、爆炸性的气体,可用喷雾水进行稀释,若气体呈酸性,可在稀释用水中加入碱性物质,提高稀释的效率和稀释的彻底性;对仅有燃烧爆炸性或既有毒性又有燃烧、爆炸性的气体,可通过自然通风或点燃消除危害。
(二)罐装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事故处置战术
通常罐装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量大,处置难度高,处置战术分析如下:
1.初起阶段战术措施
根据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初起阶段的特点,初起阶段泄漏量和泄漏范围小,一般没有救人任务或救人任务较轻,较易完成。因此初起阶段的重点任务是控制泄漏源,减小或阻止有毒、有害气体进一步泄漏,避免灾害形成。战术分析如下:
(1)仅有毒性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仅有毒性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后,根据初起阶段事故特点,指挥员进行战术抉择时应遵循这样的思路:优先考虑关阀断料措施,其次考虑堵漏,再次考虑倒罐或输转,最后通过稀释或通风消除有毒气体的危害。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思路,因为上述处置措施中,虽都可以最有效地降低事故损失,但从实施难易程度看,关阀断料较堵漏容易完成;稀释或通风固然可以降低有毒气体浓度,但降低有毒气体浓度的速度慢,且若不能控制泄漏源,则治标不治本,彻底消除危险源的时间长、难度大。
(2)仅有燃烧爆炸性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初起阶段,仅有燃烧爆炸性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量虽不大,对人的危害性较小,但可燃气体爆炸浓度极限下限较低,爆炸需能量小,易形成爆炸,爆炸危险性大。处置时指挥员应遵循这样的思路:首先彻底清除现场的点火源,如高温设备、电器设备、电源、火源等,避免形成燃烧或爆炸,导致事故进一步扩大,其次依次考虑关阀断料、堵漏、倒罐或输转、稀释或现场通风等战术措施。
(3)既有毒性又有燃烧爆炸性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既有毒性又有燃烧爆炸性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初起阶段的处置战术措施可参照仅有燃烧爆炸性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战术处置措施。
2.发展蔓延阶段战术措施
发展蔓延阶段,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量、范围较大,危险、危害性大,处置难度大。此时处置的核心任务是控制泄漏源、泄漏物,更重要的是对人员进行疏散和救助。控制泄漏源即降低或消除泄漏,对泄漏物的控制即降低或消除已泄漏有毒、有害气体危害性。战术分析如下:
(1)仅有毒性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发展蔓延阶段,有毒气体危害性大,救生任务可能也较重,指挥员的战术抉择应遵循这样的思路,优先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救人,疏散转移被困人员或可能危及的人员;具备关阀断料、堵漏、倒罐或输转的情况下快速实施,设置多重水幕控制有毒气体的危害范围;有毒气体多易溶于水,可对泄漏的有毒气体用大量喷雾水进行稀释;若泄漏气体呈酸性,可在稀释用水加入一定碱性物质,提高稀释的效率和彻底性,加强现场通风也有一定意义。
(2)仅有燃烧爆炸性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发展蔓延阶段,有燃烧爆炸性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危害性主要表现为爆炸性,如何防止爆炸对处置成败具有重要意义。指挥员首先疏散转移爆炸可能危及的人员,清除可能引发爆炸的能量源;其次考虑关阀断料、堵漏、倒罐或输转;同时加强现场的稀释、通风。在这些措施都不足以防止爆炸发生,爆炸后又易造成较大损失时,果断实施点燃,使泄漏气体稳定燃烧,消除爆炸危险性。
(3)既有毒性又有燃烧爆炸性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发展蔓延阶段,既有毒性又有燃烧爆炸危险性的气体泄漏量较大,危害范围广,对人员的危害大,爆炸危险性高,处置难度大,重点任务是救助中毒受伤人员、疏散事故可能危及的人员和防止爆炸发生。此时指挥员的战术处置措施是优先想办法救人,清除爆炸能量源;其次考虑关阀断料、堵漏、倒罐或输转;同时加强稀释、现场的通风,设置多重水幕控制有毒气体的危害范围。在这些措施都不足以遏制气体对人的危害或爆炸发生时,果断实施点燃。2006年3月25日凌晨,重庆开县高桥镇又发生天然气泄漏事故,处置人员果断将其点燃,没有任何人员伤亡,和3年前的浩劫相比,处置时通过点燃使硫化氢变为毒性较低的二氧化硫和水,有效地消除了泄漏天然气中硫化氢(H2S)的毒性和爆炸危险性。
3.衰减阶段战术措施
衰减阶段,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的时间长,可泄漏量有限,泄漏速度较慢。此时重点任务是消除泄漏物危害。战术分析如下:
(1)仅有毒性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对泄漏到空气中仅有毒性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可通过喷雾水稀释或加强现场通风的方式消除其危害性,稀释时对酸性气体可在稀释用水加入适量碱性物质,以彻底消除已泄漏气体危害性。
(2)仅有燃烧爆炸性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衰减阶段,泄漏气体危害面积一般不再扩大,但可燃气体较易发生爆炸,仍要注意防止爆炸,防爆的关键还是在于点火源的控制。因仅有燃烧、爆炸性的气体多不溶于水,稀释或通风可能需要时间较长,可用盲板隔离将其点燃。西安液化气爆炸事故处置中,采取过该措施,效果不错。
(3)既有毒性又有燃烧爆炸性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衰减阶段,既有毒性又有燃烧爆炸性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物的处置战术可参照该阶段仅有毒性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处置措施,防爆措施可参照仅有燃烧爆炸性气体的处置措施。
五、战术抉择时注意事项
(一)战术可行性评估
战术措施抉择时,指挥员要对各种战术措施可行性展开评估,如关阀断料虽可快速切断泄漏源,但可能导致部分容器压强瞬间增大,发生物理爆炸,导致事故危害性增大。对各种战术措施可行性展开评估,放弃不可行的方案,可以提高处置的针对性和效率,有效降低事故损失。
(二)加强个人防护,确保个人安全
关阀断料、堵漏、输转、倒罐需救援人员深入事故现场,指挥员对进入事故高危区的处置人员一定要加强个人防护,确保进入高危区人员的安全。
(三)处置现场人员要精干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现场危险性大,易造成人员伤亡,处置时进入现场人员一定要精干,人员过多,不但容易产生点火源导致燃烧、爆炸性气体爆炸,且意外发生时损失增加。
(四)事故阶段划分的局限性
对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事故进行阶段划分,并采取不同的战术措施,可以提高处置针对性,提高处置的效率,有效降低事故损失,但也应看到其局限性,并不是任何事故都有三个阶段,部分泄漏事故初起阶段就是发展蔓延阶段,如爆炸导致的泄漏,因此不能教条地认为第一时间到了事故现场就是初起阶段,初起阶段没有明确的时间和泄漏量的界限;此外,有的事故若在初起阶段就得到有效控制,则没有发展蔓延阶段。
六、结束语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事故处置危险性大、难度高,救援组织处置时一定要高度重视,谨慎处置。指挥员处置时应针对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事故的危害性和阶段性特点,结合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处置的原理和方法,采取相应战术措施,优秀的指挥员应明确只有不变的战略目标,没有不变的战术措施。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编。特勤业务训练[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1年3月;
[2]公安部消防局编。消防灭火救援[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常见危化品处置方法范文3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公路客货运等运输方式得到飞速的发展,而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大,社会对车辆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在车辆运输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带来了重特大交通事故,特别是客车、危化品运输车等重点车辆引起的群死群伤重特大恶通事故的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
仅2014年3月份,全国多个地区发生多起特重大交通事故。2014年3月1日,两辆危化品运输罐车在晋济高速山西晋城境内岩后隧道发生追尾相撞,导致前车甲醇泄露,在司机处置过程中甲醇起火燃烧,隧道内车辆及煤炭等货物被引燃引爆,事故共造成31人死亡、9人失踪;3月3日凌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发生侧翻大客车翻车事故,车祸造成10人死亡,30多名乘客受伤; 3月12日9时,吉林抚松县万良镇境内鹤大线,一辆重型半挂牵引车与前方同向行驶的客车追尾,将其撞入万良河内,当场造成20人死亡、20多人受伤。3月25日凌晨,包茂高速重庆黔江段发生一起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一客车发生侧翻,接着被后方驶来的货车追尾碰撞,并导致其后方同向行驶的多辆车追尾,事故造成16人死亡,55人不同程度受伤。一幕幕惨烈的画面、一起起血的教训,再一次地让我们见识了“车祸猛于虎”的肆虐,也不时向安全监管部门和从业人员敲响了警钟。如何提高重点车辆监管水平,加强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有效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当前道路交通安全有关管理部门丞待研究解决的重要任务。
为此,笔者带着这个重要任务深入龙南等地,实地调研了当地重点车辆交通安全的监管工作。龙南县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为赣南次中心城市。这里交通发达,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在此开展交通管理工作调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重点车辆主要包括大中型客货车、校车、危化品运输车、7座以下农村面包车五类车辆,可以说对重点车辆进行监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当地的交通安全。由于龙南县货运车辆和危化品运输企业较多,笔者会同相关部门重点对货运车辆和危化品运输车两类车辆监管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调研。通过走访龙南多家物流企业、交通运管、安监、交警车管所和路面执勤中队等部门,我们注意到该县在重点车辆安全监管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工作,有一套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但也发现了重点车辆安全监管工作中一些不容怱视、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或漏洞。为解决实际问题,成功经验笔者就不再赘述,重点列举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了解决的有关途径,以便决策者们和相关部门参考,从而达到不断创新和完善重点车辆安全监管措施,提高监管水平的目的。
一、大中型货车和危化品运输车交通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货车载货重量大,超载也很常见,自重较大导致它具有较大的惯性,出现突况时,大货车难以像小型车那样制动,大重量也产生了更大的冲击力,使得货车一旦出事往往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1]危化品因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等危险特性,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除了带来直接经济损失,稍不注意还会引发环境污染、周围人员安全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危险品运输过程中实时安全监控和管理问题,从而提高整个危险品运输行业的安全水平,是目前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针对大中型货车和危化品运输车的管理,赣州高度重视源头化管理,率先实行机动车户籍化管理,把车牌、车型、核定载客人数、所属企业、驾驶人、肇事记录、违章记录等基本情况都记入管理档案,使该信息管理系统具有信息采集、查询统计、抄告督办、信息服务、查询统计、转递功能等,为实现车辆源头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通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对大中型货车的监管还或多或少地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车辆挂靠和异地登记的现象突出。
车辆异地登记和挂靠一直是困绕车辆源头管理多年的难点问题。大部分异地挂靠车辆在上牌登记后,只需向挂靠企业缴纳一笔挂靠费,却可在企业的名下长期在外自行营运,企业根本没有能力来管控这些车辆,甚至要与车主见上一面都很难,更无从谈起对车辆的运输安全进行监管了。车主愿意选择异地挂靠、登记的原因主要有:1、历史原因,过去公路养路费等规费的征收在全国很多地方执行标准不统一,导致地域差异很大。一些车主受地方政策扶持吸引,选择到费用收取较低的地区选择企业挂靠、登记。2、各地在车辆登记、年检时对车辆的安全要求把关严紧不一。一辆车在把关严的地方无法上户年检、在把关松的地方却可以办理。有些车主甚至不远万里也要到把关相对较松的地方办理车辆的相关手续。3、受各地对汽车尾气排放环保标准不一的影响,也是车主选异地挂靠、登记的原因之一。很多车主在车辆排放标准达不到当地环保要求时会通过到外地公安机关办理居住证等方法选择在环保排放标准较低的地方进行异地挂靠和登记。虽然根据公安部123号令第60条第五款规定[2]和公安部124号令第50条第一[3]、三款规定[4],车辆可以采取异地委托年检,营运性车辆和驾驶营运性车辆的重点驾
驶员在办理异地备案一年后,可以备案地年检或审验。但在实际操作中因各种原因,很多地区车管部门并不愿给当地外籍营运车辆办理备案业务,也有的车主和物流企业出于成本考虑也不愿办理相关业务,甚至有的车主钻空子,在临近年审或报废时,先办理转出,但是并不办理转入手续,形成真空期,逃避法律的监管。
而在危化品运输管理中,除了交通部门和交警部门具有上路检查、实施行政处罚的权限,经济贸易管理部门、质监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也参与审批发证,复杂的审批程序,繁杂的审批环节,使得危化品运输资质申请相对普通货物复杂许多,这直接导致大部分个体危化品运输车采用“挂靠”形式取得运输资质运营。2013年7月1日起实施《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规定,各地严格执行标准化建设,挂靠现象有所减少但依然屡禁不止。有的公司为了保住自己公司的运营资质强行清退挂靠车辆,,导致一些还未找到新的挂靠公司车辆营运证无法年审,车辆又无法转籍,这部分车辆车主干脆车辆也不参加年检或另作他途私自买卖,甚至作为黑车偷偷行驶拉货,存在巨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以龙南某危化品运输公司为例,公司20__年成立,十几年来几经转手,现有16辆危化品运输车和2辆普通货车,从去年开始龙南县交通运管部门要求各危化品运输企业自行开展车辆“清挂”行为,公司采用由过去车辆挂靠改革成车辆入股公司统一经营的方式加强了对挂靠车辆的清理,由此也产生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其中一辆车牌号为赣b62383的危化品运输车于20__年在龙南注册登记,年检有效期至2013年12月31日止,因车辆实际车主是广东省河源市人,车辆一直在外长期自行营运且未答应公司并购条件,企业未将该车的营运证报到交通运管部门审验,拿不到营运证,车主索性将车辆也不年检,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交通运管部门对企业 “清挂”行为的指导,存在严重缺失。
(二)gps监管系统使用效果不佳,难以发挥“千里眼”的作用。
gps在交通运输行业中集话务指挥、紧急援助、数据监控、安全监管等功能于一体,合理应用gps监管系统,能有效控制交通风险。现虽要求所有大中型客车、危化品运输车安装gps智能监控系统,但却未起到实质作用,虽具有监控报警、指挥调度等功能,但在实际使用中主要由企业进行监管,人为查验无法监督到位,交通、安监等部门未专门设立专门监管部门,企业内gps管理平台专用电脑一机多用,企业工作人员对报警提示视若无睹,远程监控功能未落到实处。
另一方面,gps车载终端使用过程中,车辆驾驶人作为被监督方,被动接受监督,车载终端一旦出现故障,无法及时传输行车数据,驾驶员在不影响行车的情况下,并不会主动报修,有更甚者,还会拆除或破坏车载终端,只在年审或临检情况下才会安装维修。倘若任其发展,gps监管系统很有可能被论为“瞎子的眼睛,聋子的耳朵”——摆设。
(三)驾驶员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纵观近几年发生的重特大交通运输事故,大多数都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由于驾驶员缺乏安全意识忽视驾驶过程中隐患问题造成的事故不胜枚举,而驾驶员流动性大,外出时间长,驾驶员往往以外出工作为由不参加企业组织的安全宣传活动,或者找人代替参加安全知识培训,而企业对其安全宣传教育往往也只有重特大事故通报、短信提醒等表面形式,无法起到有效的宣传教育作用。
另一方面,交通安监等部门的教育形式有学习无考试,无法检验驾驶员学习成果,而安全知识学习课程等往往外包给驾校等无监管责任的部门负责,管理松散无法真正做到安全学习教育足时、保质,学有所用。虽然驾驶员和危化品运输车押运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相应的道路运输驾驶资格证和押运证才能上岗作业,但因未开展经常性演练,在实际处理可能发生的运输事故中却毫无经验,教育培训流于形式。
(四)民警路面管控不到位,遇险处置不当。
为加强对重点车辆路面行驶的监管,赣州交管部门已率先建立和运用户籍化管理平台将车辆责任到民警,但实际工作中由于警力不足,难以将措施执行到位,民警仅仅几次走访难以真正了解车辆情况,而每年应对上级检查要求落实“五见面”、“签订安全责任状”时,也往往只能依靠当日值班民警前往,难以做到责任到人。
当前重点车辆加宽、加高、加长等擅自非法改型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仍没有得到有效地遏制。虽然,最新修订实施的《机动车安全技术运行条件》gb7258-20__对机动车尺寸作了明确规定,且要求在车辆登记、年检时车身需标明车辆载客人数或拦板高度。要消除这样的违法行为仅仅依靠车管部门源头把关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车辆外观查验顺利过关,有些车主甚至特意准备了一个标准的车厢或挂车用于车辆年检或登记,过关后换上改型加大的车厢或挂车。另一方面,由于民警路面执勤检查时很少查验车辆的车架号,既使在民警想查验时,司机也常以找不到为由搪塞,克隆车、套牌车现象屡禁不止,很多违规使用改型车辆的情况仍然存在。过去车辆主要以国道通行,路面检查相对方便,而现以高速公路为主,由于高速公路上不能随意拦截车辆,更不因为路检路查造成交通堵塞,故违规车辆往往会结伴而行通过检查站,以逃避检查,结果难以检查到位,而达不到路面监管效果。加上一些部门趋利执法,对交通违法行为,只做处罚了事,并没有消除违法行为,降低了车主违法成本,间接地纵容了违法现象蔓延。
另一方面,由于民警平时工作忙,接受专业培训较少,在应对危急事故处置时缺乏经验,出现危险品泄露、燃爆等情况时也往往只能求助消防部门,而不能第一时间制定处理方案,及时疏散群众,往往错过了危货运输事故的最佳处理时间。
(五)营运车辆商业 保险费率不一,赔付额度差异大。
营运车辆由于出险率高,数量规模较非营运车辆小,加之承保公司不断增多,营运车辆投保变得分散,承保公司在营运车辆部分的营业收入一直处于亏损,导致营运车辆投保费率偏高,最高赔付额度较低,部分保险公司甚至不再经营营运车辆商业险品种。通过走访龙南县多家保险公司了解到,龙南县20__年原有保险公司3家,到2014年现已增加10家,竞争激烈导致了车辆投保分散,规模较小,加之营运车辆赔付率较高,营运车商业险经营亏损严重,于是很多保险公司停止了办理个人营运车辆商业险,只办理个人非营运和集中办理企业营运车辆保险,至2014年3月,龙南县只有中保一家公司还在办理个人营运车辆商业险,但保额最高为50万元。另一方面,由于各地保险经营状况不同,导致保险费率差异巨大,推高了营运车辆异地登记挂靠现象。以10吨以上营运货车为例,在龙南县投保保额50万元的商业险保费为3.3万元,而在毗邻的广东省连平县,同一车型同一保额保费仅为2.4万元,且最高保额还可选择投保100万元的。由此可见,车辆保有量越低的地区保费费率越高,为降低成本,很多车主会选择在保险费率较的地区购买保险和办理注册登记,而车辆实际又不在登记地行驶,无形中加大了交管等部门的监管难度。
(六)汽车报废回收价格低,补贴范围小,车辆注销率低。
车辆在指定汽车拆解点解体后的回收价格与市场上废铁回收价格相差甚远。据调查: 目前,5吨以上车辆报废回收价格仅为1000元/吨,而非法废旧汽车拆解市场的收购价格是每吨1500元人民币以上,财政部商务部的公告[5]显示2013年1月1号到12月31号期间,交售给报废汽车回收企业,使用10年以上(含十年)且不到15年的半挂牵引车和总质量大于120__千克(含120__千克)的重型载货车,补贴标准为18000元人民币。而这个重型载货车指普通货车、厢式货车、仓栅式货车、封闭货车、罐式货车等,不含全挂车和半挂车。要想拿到这项补贴,必须满足以上所有条件,若车辆不在补贴范围,两者之间回价收价格相差甚远,达到30%以上。一些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然不愿意把车交给正规的汽车拆解厂,极大的影响了废旧车辆报废注销率,一旦这些废旧车辆回流社会,将存在巨大的隐患
(七)其他问题。
重点车辆驾驶员管理信息未实现部门与企业共享,企业招录驾驶人时无法核实其交通违法、肇事记录、身心健康等情况,让不适人员走上了客运驾驶、危化品驾驶、校车驾驶等重要岗位,埋下了安全隐患。
二、关于提高大中型货车和危化品运输车监管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全面建立和推行交管工作“黑名单”制度,加强车管理。
“黑名单”制度,顾名思义就是要参照金融管理系统,对已在交警车管部门办理驾证或车辆登记的车主,进行信用评级,对恶意不及时年检、注销车辆,违法长期不处理的企业或车主等其它法律规定,应停止受理其驾驶员等其它车管业务的一种管理制度。交管部门要联合交通、安监等部门,对道路运输驾驶员、车辆建立黑名单制度,利用交管源头化管理平台自动识别并锁定信息,不仅要对客货运企业可以实行“黑名单”制度管理,对挂靠的车辆实际车主也要列入“黑名单”制度管理(可由挂靠企业凭挂靠协议进行申请办理)。对符合制度条件的车辆或车主必须由系统自动识别列入“黑名单”制度管理,停办业务,责令限期整改到位后方可才撤销黑名单。同时将定期在其门户网站公布黑名单,要求各道路运输!企业不得聘用列入黑名单的驾驶员。
赣州车管所自20__年以来,在开展“两率工作”中就对运输企业和车主单位,就率先对黑名单制度做了有益尝试,收效盛好。但因执行黑名单制度范围和限制办理业务业型有限,使车辆源头管理打了较大折扣。
同时要加强对黑名单制度的宣传和应用,做到家喻户晓,引起社会共鸣,达到良好的社会效应。
(二)改进重点车辆异地备案,加强车辆源头管理。
充分利用交通管理平台应用系统,当车主使用公安机关核发的居住证在户籍所在地以外的地区办理重点车辆各项登记业务时,需对车辆的实际使用地进行核实,将驾驶员、车辆在登记地车管部门同时办理异地备案手续,两地同时享有车辆、驾驶员黑名单管理权限,实现信息共享,以便今后的日常监管。登记地和备案地应同时监管,都有义务督促车辆及时年检、报废注销。当车辆无故不及时年检或注销,又不办理停驶时,经有关部门负责人批准登记地和备案地的车管部门可以将车辆列入黑名单限制或停办该车及驾驶人的车管业务办理。由于车辆流动性较大(特别是工程车辆),当车辆实际使用地发生改变需一年以上时,都应该要求车主及驾驶员在30日内到当地县级车管所办理异地备案或备案地变更手续,否则应予以处罚,确保平台资料更新及时,同时要求各地车管部门应每月及时从综合应用平台重点模块下载本地新增的备案重点车辆及驾驶员信息,根据实际情况责任到辖区中队民警加强路面监管。
另一方面,要简化危化品运输申请程序,提高管理部门行政效率,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运营成本,鼓励有实力的司机以股份制的形式成立公司,获取危化品运输资质。交通交管等监管部门应互相协调,对转型时期的遗留问题应互相沟通,开展“清挂”行动时不能简单地撤销营运资格,而应采取督促车主或驾驶员及时整改,对异地营运的车辆进行异地备案或通过合法报废回收后逐步吊销的方式,加强管理。要联合交通运管部门强对运输企业清挂行为的指导,帮助引导企业走向规范化管理。
(三)完善gps监管平台数据处理系统,做到耳聪目明。
针对目前gps监管平台责任不明确,政出多门、无法问责的情况,应由交管、交通、安监等责任部门统一职能,制定安监或某部门作为gps监管责任部门,设立专门监管机构,收集处理每日异常数据,及时反馈给企业,真正使gps监管系统行之有效。
对于行车中gps车载终端传回的大量数据,如行驶路线、停靠地点、行驶时间等,不能不作处理全部保留,而应将gps平台与各地公安智能卡口平台整合应用,对超速、疲劳驾驶(行驶超过4小时)等实现自动报警,多次报警未及时纠正的自动发送短信提醒或者自动向有关监管部门或卡口、治超站发送警报,通知沿涂人员对车辆进行检查,并可根据相关数据对其进行处罚,直至消除安全隐患。
在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效率的同时加强驾驶人对gps数据的重视。为增强gps车载终端使用效率,除了要加强监管力度经常检查车辆gps车载终端在线情况,对不在线或平台上显示障碍的车辆督促其及时维修更换车载终端,还应该增强监管平台的服务性能,例如道路实况播报、前方事故提示等能为驾驶员带来便捷的功能,使驾驶员由被动使用转变为主动使用,是gps系统真正成为驾驶员的好帮手,达到提高gps使用率效果。
(四)创新安全学习教育方式,方便群众、确保学习效果。
严格把关驾驶员安全技能培训,驾驶人除了要掌握所需驾驶技能外,还要学习掌握一定的化工知识,熟悉承载货物的物理 化学性质、危险特性、注意事项,如货物的比重、闪燃点、毒性、膨胀系数等,了解意外发生后如何应对,并由安监部门对辖区内所有有资质的驾驶员、押运员定期举行考试和实战演习,对考试不合格或演习不合格的,责令整改并吊销营运证。
充分利用互联网建设网上交通安全教育学习应用平台,在网上车管所设立网上驾驶员审验学习教育模块,使重点驾驶员可以在网上自行登陆接受视频教育学习,学习期间可参照驾驶人科目一考试的做法不定期进行视频抓拍(以确定学习人真实身份),学习途中还应根据对视频教育内容的适时进行提问,要求学习人作答,答题正确后方可断续下段视频学习(以确保学习人学习时间不少于三个小时),学习结束后学习可自打印学习记录,凭记录在规定有效期内(90天内有效为宜)到车管部门进行核实办理业务。这样既可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借鉴美国交管部门以学抵分的形式,对一般通违法行为,可每学习3小时,消除1分扣分,能有效的提高驾驶员学习交通安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五)强化部门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联合政府等相关部门,对车辆的监管不应只依托于交管部门,还可以按区域划分让政府、社区加入到监管队伍中,通过社区对驾驶员家庭了解关心,通过乡镇政府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等,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将能有效的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要联合有关部门对车辆修理企业及生关厂家,加大对违规产品生产和非法改型、报废解体回收汽车等违法行为的处理力度,并尽快建立生产企业黑名单,取消其产品目录和生产经营许可,在行业中社会上起到强有力的震慑。
(六)规范保险企业经营行为,统一制定机动车商险政策。
保险费率应采用浮动机制,对于营运车辆购买车辆保险,保险公司应结合车辆用途、交通状况、驾驶人驾驶经历和违章肇事记录等情况,进行评估后决定保险费用,对车辆安全行驶记录良好的车辆,降低保险费用,对有不安全驾驶行为记录的,或被保险公司认定为有不当驾驶倾向的驾驶员,应提高保险费用,从另一方面提高车主和驾驶员对自己车辆和驾驶经历的重视。
保监部门应根据保险业整体经营情况制定统一的商业保险费率,对车险条款和费率实行改革,统一全国的车险市场的费率和条款(改变以往以省为区域自行制政策的错误做法),如果一定要实行差别化车险产品开发机制,应要求统一商业车险条款,杜绝保险公司垄断经营情况的发生。
(七)改革车辆报废回收机制,建立更为合理的管理办法。
为防止报废汽车、拼装车辆及车辆零部件回流社会,国家对汽车报废回收企业实行特种行业管理,实行严格的管理和准入制度,本无可厚非。但政府不应人为干预市场(这是党的十以来政府转变职能改革重要方向),企业的经营行为也应遵循市场规律,管理部门应对汽车回收企业资质实行动态管理,引入市场竞争并合理增加企业数量,由市场定价。同时,还可探寻将汽车解体权与汽车报废金属回收处置权分开的路子,即:由获得切割监销资质的报废回收企业对车辆进行集中切割,并按车辆类型收取合理的费用,而切割后的废旧金属则由车主根据意愿或市场价格卖给任何一家合法的金属回收企业。将车辆解体与再生资源回收分开进行,增加回收企业的竞争,充分保障车方权益,以提高车主及时注销车辆的自觉性。
另一方面,应加大对拒执行法定办理汽车注销业务的处罚力度,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07号令《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6]、第二十六条[7]和《公安部关于机动车修理业、报废机动车回收业治安管理办法》第十八条[8]之规定,对未按规定及时办理汽车注销登记业务的,应当先列入黑名单管理,并对无法定情形私自拆解报废汽车的车主和企业必须先行处罚后,方可办理注销登记及撤销黑名单,恢复业务办理。
三、结束语
当前各职能监管部门要尽快摒弃本位主义,门户偏见,在道路交通安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紧紧扭住杜绝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这个永恒的主题,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切实提高重点车辆的监管水平,努力形成“众人捨柴火焰高,一浪高过一浪”的生动局面。众志成城,必将为我国道路交通运输构筑一道安全的钢铁长城。
[1] 安徽省消防总队警官王利祥就4.12特重大事故的总结 新华网 20__年4月12日电
[2] 在异地从事营运的机动车驾驶人,向营运地车辆管理所备案登记一年后,可以直接在营运地参加审验。
[3] 公安部第124号令第五十条第一款:除大型载客汽车、校车以外的机动车因故不能在登记地检验的,机动车所有人可以向登记地车辆管理所申请委托核发检验合格标志。
[4] 机动车在检验地检验合格后,机动车所有人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四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向被委托地车辆管理所申请检验合格标志,并提交核发检验合格标志的委托书。被委托地车辆管理所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一日内,按照本规定第四十九条第三款的和法规定核发检验合格标志
[5] 《财政部商务部关于<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13】183号)
[6] 《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将报废汽车出售、赠与或者以其他地方式转让给非报废汽车回收企业的单位或者个人的,或者自行拆解报废汽车的,由公安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0__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常见危化品处置方法范文4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安全防护;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830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环境监测实验室涉及到数学、物理、生物以及化学等领域,同时,在日常的运作过程中还需要使用各种化学原料、化学试剂以及仪器设备等。环境监测实验室经常处于高压、高温、带有辐射、易燃易爆的环境条件下开展工作,其日常的防护与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在日常的环境监测实验室防护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要呈现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实验室中的剧毒药品、化学危险品、电源、化学气体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必须加以控制,并逐步建立与完善一套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环境监测实验室安全防护需要系统而有序,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该掌握必要的安全防护基础知识。在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ISO/IEC 17025:2005)技术要求中明确规定了人员、设备、设施与环境、检测方法确认和样品处置等要求。这一系列要求包含了明确的安全管理的思想,如对于人员而言应该接受有关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的培训等。
2 环境监测实验室安全防护
2.1防火灾
在以往的环境监测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火灾的比例占了大部分,因此,防火作为实验室基本安全防护之一,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大防护力度,将火灾事故降至最低,确保实验室人员的安全。
2.2防腐蚀
由于环境监测实验室日常运行中经常使用到强酸、强碱、强还原剂、强氧化剂,这些化学物品接触人体时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而对人体有强烈的腐蚀性,必须加以防范。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将具有强烈腐蚀性的化学物品摆放在特定的柜子里,远离工作人员,还要将不同种类的化学物品进行单独分开存放,使用时要穿防化服以及带橡胶或棉质手套进行防护,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3防爆炸
因为,环境监测实验室所涉及的易燃易爆品如乙烯、氢、乙醇比较多,并且容易发生支链爆炸的危化品,一旦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中对于易爆物品的购买必须做到勤购买、少存放原则,并要保持实验室通风,闲人勿进实验室,还需要专人对易爆化学药品进行保管,使用时轻拿轻放、远离热源。
2.4防触电
在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日常运作中,必须要使实验室的用电容量处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并与实际需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从而有效地防止用电超载.过载现象。同时,避免同一个电器插座接上太多的插头,以免超负荷引起电器火灾事故,此外决不允许实验室人员私自进行电器设备安装以及私拉乱接,确保实验室的用电安全。
2.5防辐射
环境监测实验室遇到的辐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大型仪器的电离辐射,如原子吸收石墨炉电源、气相色谱实验等时,会产生很强的电离辐射;另一种是进行辐射源监测时,监测人员将直接置身于未知剂量的辐射环境中。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具有潜伏性,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后果却非常严重,伤害的是人体肝、肾、血液等免疫系统,治愈很困难。防辐射注意事项有两条,一是减少接触时间,二是屏蔽保护。
2.6 防中毒
环境监测实验室所用的化学药品和试样,大部分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发生急性中毒,或者产生积累,进而发生中毒现象。根据有毒化学品的各自性质,一般可分为剧毒化学物质、无机有毒化学物质和有机有毒化学物质。
3 实验室安全管理
基于上述对于实验室安全事故因素,并结合ISO/IEC 17025:2005 对于检测与校准实验室的相关技术要求,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安全防范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人员管理
由于化学检测实验室是具有高度专业性,并包含了一定危险性的场所,因而其实验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知识、熟悉相关化学药品、了解其物理、化学性质,同时还需要充分认识相关化学药品的危险性。了解化学品的危险性一般可以通过试剂瓶的标签、物质安全资料表、危险化学反应资料以及相关的危险安全管理法规等。日常工作中应始终不懈地加强人员应急救护知识的保障
3.2设施与环境管理
ISO/IEC 17025:2005中明确规定了用于检测和/ 或校准的实验设施,包括但不限于能源、照明和环境条件应有助于检测和/ 或校准的正确实施;实验室应确保其环境条件下不会使结果无效,或对所要求的测量结果产生不良影响;应将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的隔离,防止交叉污染;对影响检测和/或校准质量的区域的进入和使用应加以控制以及确保实验室良好的内务,必要时制定专门程序等。在化学实验室,经常面对的环境和设施问题包括水、电、煤气,灰尘、电磁干扰、温度、湿度、声级和振级等因素应予以重视,确保其安全正常运转,并适应相关的技术活动,尤其在电器的使用和防护上应予以特别的重视。
3.3样品处置管理
样品处置要求一般包括样品的存储、使用及安全防护和样品废弃物处理要求。化学药品必须进行分类管理。
3.4检测校准方法及方法的确认
不同的化学品接触或组合可能产生不可估量的危害,如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性盐和强酸(易燃物存在)以及能产生不稳定物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合等,上述所有这些组合均可能导致爆炸或发热反应。混合接触引起危险的化学品组合数量很多,有些可以依据其化学性质来判断,有些可以参考以往的事例来判断,也可以根据现有预测评估资料。除此以外,检测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校准方法操作,很多危险事故的发生都是不按现有方法进行,错误操作导致。确认方法时要考虑安全隐患,安全性应列入方法可靠性的考察。
3.5仪器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曾经过载或处置不当、有缺陷的、超出规定限度的设备应停止使用。问题仪器应及时维修、更换。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高温、低温、高压、真空、高电压、高频和带有辐射源的实验条件和仪器,对于上述实验环境必须加强相关安全防护知识,否则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
4 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处置
在实验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对于该类事件的发生,必须事先建立有效的紧急预案,并及时演练,并通过制度和人员能力提升来保障事故发生时的合理处置。事故发生时应及时上报,并根据事故情况迅速做出正确处理。当遇到紧急情况,需紧急疏散时,正在运行的仪器设备的操作者应以最快速度按照程序,关闭所用仪器设备的电源后,从应急出口疏散。
结语
随着我国环境检测实验室越来越普遍,人们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与安全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环境监测实验室有其自身特点,在管理过程中要将其与传统的化学实验室安全防护区别开来,并结合实验室的实际运作情况,制定出一套系统、全面、安全的防护管理体系。确保环境检测实验室的安全运作,并在管理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实行人性化管理,逐步构建高效、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实验室,为促进我国环境检测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卫丰,倪晓天.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安全防护[J]. 污染防治技术, 2010,(04) .
常见危化品处置方法范文5
关键词:消防 救援
1、造成消防指战员灭火抢险救援伤亡的主要原因
在灭火和抢险救援过程中造成消防指战员伤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有主观因素所致。结合以往伤亡事件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1 执勤任务繁重,救援现场复杂多变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灾害事故发生几率明显提高,消防执勤任务显著增加。以笔者曾经在齐齐哈尔市公安消防支队工作为例,2005-2007年参加灭火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等活动执勤出动数量同比增加近3倍,而支队官兵编制人数却没有增加,现役执勤力量发展严重滞后于现代社会发展和消防执勤需要。执勤任务的成倍增加和执勤力量发展的严重滞后使得消防队伍承担超负荷的执勤任务,外加南方酷暑天气和北方冬季冰雪天气持续时间较长,给官兵的执勤训练和处置灾害事故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有时使官兵无法对危险进行正确评估和判断,造成伤亡。
此外,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急剧加快,国际形势的日趋复杂化,危险化学品泄漏和爆炸、高层及地下建筑火灾、交通事故、恐怖袭击事件、自然灾害频发,处置难度不断增大,对参加灭火抢险救援的消防员生命安全的威胁也显著增加。1998年3月5日,西安煤气公司液化气泄漏事故,造成参加抢险的7名消防官兵牺牲,10名官兵受伤;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纽约的“9.11事件”中,造成2800多人死亡,其中消防员死亡349人;2003年11月3日的湖南衡阳大火,造成20名消防官兵牺牲。
1.2 安全防护意识不强,思想麻痹
灭火抢险救援中诸如爆炸、倒塌、毒气泄漏等危险性存在于战斗的始终。部分指战员对各类灾害事故特征和处置对策日常研究不多,缺乏了解,辖区“六熟悉”掌握不到位,造成了在灾害事故处置过程中,对处置对象认识不清,对客观存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思想麻痹;在战斗展开前灾情侦察不细,对所处置对象的具体情况不明,在战斗展开过程中未能对所处在的危险性进行正确的评估、预测,出现了决策的随意性和作战行动的盲目性;在一线作战中未能严格按照处置程序和动作规范操作,造成灾害进一步扩大;在一些地下坑道、竖井等充斥无色无味的毒气(煤气、一氧化碳、沼气)场所群众中毒救援中,现场存在大量危险因素,消防员安全防护意识不强;以上情形稍有疏忽都有可能发生意外。2005年,某省境内处置液氯泄漏时,由于疏散距离远、耗时长,气瓶气压不够正常使用,在返回途中有的同志呼吸困难,未离开危险区就脱下面具出现中毒。
1.3 缺少实战经验,组织指挥不当
基层指战员缺乏实战经验是目前全国消防部队存在的普遍问题。一方面,近几年来地方大学生干部人数在基层指挥员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他们缺少带兵和灭火救援的实际经验,而从士兵中考学提干的人数在逐年减少,加上岗位流动快,具有丰富组训、管理和实战经验的基层指挥员人数较少。此外,干部编制少、警力不足,造成部分基层指挥员只能由年龄轻、成长期短、经验浅的干部担任,造成部队灭火抢险救援组织指挥人员素质发展不均,整体水平低下。另一方面,基层兵员流动快,许多基层单位,有丰富灭火救援经验的战斗员和战斗班长受留取士官名额的限制,留在部队到三期甚至不到三期就要退出现役离开部队,部队实战经验得不到有效积累。
实战经验的缺乏造成指战员面对特殊、复杂、的灭火救援灾害现场时,心理的承受能力跟不上,相应的临机处置能力差。只知道进攻,却不知道何时需要防守,何时需要撤退,时机把握不准。如某消防支队在扑救火灾中,明火已经基本扑灭,组织人员清理火场时,由于情况判断不明导致了3名消防官兵壮烈牺牲。
1.4 安全防范训练和养成不足
部分基层作战单位在组织练兵的过程中,不能认真贯彻“练为战”的指导思想,官兵日常技战术训练一味求“秒数”、“出成绩”,没有严格按规范的操作程序和动作要领实施;由于辖区消防重点保卫单位多,实地演练任务繁重,造成重点单位演练图形式、走过场,对重点单位情况了解掌握不够,达不到提高实战能力的效果;实地演练模拟场景设置不真实,事故灾情设定、力量部署、战斗展开未立足实战,过于理想化,考虑灾情突变及部队的相应响应对策和有效防范措施严重缺乏。官兵未能通过日常的训练和演练养成良好的安全防护意识和习惯,在实战中常常因技战术措施不当或对危险认识不足,未严格按操作程序处置发生安全事故。
2、预防和减少消防指战员在抢险救援中伤亡的对策
2.1 培养指战员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
平时要加强对消防员的安全教育,工作训练前后、节假日、重大勤务等的安全教育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要时时抓,处处抓,利用事故案例和防事故先进典型,进行正面和反面典型事例的经常性教育,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出防范和加强安全管理的新要求,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的思想,只有在官兵牢固树立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才能解除官兵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做到警钟常鸣。其次是要加强对救援现场安全员的教育,要让他们时刻保持冷静、理智的头脑,能够时刻掌握现场情况,及时做出正确判断,避免事故的发生。
2.2 严格规范灭火救援指挥程序,时刻掌握现场动态
要规范火场和救援现场的指挥作战程序,科学调动力量装备,加强第一出动,按照处置方案或预案,实施计划指挥和临场指挥相结合,严格规范作战程序。作为现场指挥员,要做到“三个明确”。一是要明确参战一线官兵所处位置的危险性。指挥员在灭火战斗中,要重点掌握侦察、救人、灭火等战斗小组的所处位置的危险性;在抢险救援中,要重点掌握侦检、救生、堵漏等战斗小组的所处位置的危险性;随时掌握和评估现场灾情动态,适时调整战斗部署,确保参战人员安全。二是要明确一线作战官兵的数量及个人防护情况,及时作好后备力量的替换和防护装备的补充。三是要明确对危胁作战官兵生命的灾害现场,一定要树立“救人必先保已”的忧患意识,确保人员出现不必要的伤亡。比如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出现人员已中毒昏迷、死亡现象时,要增强一线作战官兵的个人防护意识;楼层火灾已确定楼内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燃烧时间长、无人员被困,要确立外攻为主、堵截火势的作战指导思想;公路交通事故现场,要实施局部交通管制、扩大警戒区域为参战官兵增大安全施救空间的理念等等。
2.3 加强应用性训练和实战演练,提高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
在组织技战术训练和实地演练中,要坚决纠正以往检查考核时将“秒数”简单等同于“成绩”,重“秒数”轻“过程”的不良倾向,引导官兵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和动作要领实施,抓好训练习惯养成,确实做到训为战服务。提高消防员的个人防护能力,加强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训练,熟练掌握各种器材装备的性能,特点和操作规程,使每一位消防员掌握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方法,了解消防装备的性能、特点、操作规程、使用范围;才能在灭火救援中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有效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辖区六熟悉,对重点单位,重点部位、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要有预见性,有针对性的制定预案,加强演练,并能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加以纠正。从而在实战中遇到类似情况就可以避免盲目从事、错误决策,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2.4 强化指挥员的专业知识学习,提高灭火救援决策能力
提高指挥员的现场判断能力和临机抉择处置能力,指挥员应重点学习和研究灭火战术理论、消防技术装备、现代火灾扑救和常见化学危险品的理化性质,掌握责任区内主要灾害事故处置的对策及基本程序。通过学习和研究,才能使指挥员在灭火救援中能充分估计到在各种事故处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掌握有关安全防范的知识和方法,并能根据灾情的变化,适时调整部署,一旦发生险情能快速作出反应,确保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对于一些比较危险的救援行动,指挥员要充分做好救援的相关准备工作,确保灭火救援成功,防止事故发生。
常见危化品处置方法范文6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3-0382-02 中图分类号:R 759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3.059
近年来,我国性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艾滋病的流行已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广西从2005年始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行性病诊疗规范化管理工作,实行性病诊疗技术准入制,在各市县医疗机构开展创建统一管理的规范化性病门诊活动。我院在2000年设置性病门诊,2006年通过卫生部国家级规范化性病门诊的评审。现将近几年来我院在性病门诊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积累的一些工作经验和方法作一介绍。
性病门诊特点及控制感染的意义
性病门诊的医院感染控制涉及微生物学、传染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社会行为学等诸多方面。是一个特殊的科室,病种复杂,性病中的艾滋病、淋病、梅毒属乙类传染病,其他如尖锐湿疣、阴虱、阴道毛滴虫病、疥疮、传染性软疣,乙型肝炎等常见性病,都具有较强传染性。性病传播途径不单纯是通过性混乱传染他人,也可能通过非性接触传播,如血源性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不注意病区管理,极易发生医院感染。一方面,就诊者的、类似的多样化,一般合并多种性病,菌株呈多种耐药;另一方面,规范化性病门诊要体现以人为本,以一对一服务的诊疗方式提供及时规范化的诊疗服务。因此,加强性病门诊的管理,提高医院优质服务,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我院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明确了性病门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在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后,大大地提高了性病门诊从业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及执行操作规程的自觉性,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得到了全面的落实,确保了消毒隔离工作的质量。
性病门诊存在危险因素的探讨
1.环境因素 以性病患者为服务对象的性病门诊是一个病原体相对集中的场所,由于患者的高流动性,以及各种诊疗操作导致的污染,在医疗设施和环境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区,不仅可能造成患者间的交叉感染,也可使医护人员因工作长期处于病区污染的环境中,而面临着职业安全威胁。
2.皮肤黏膜接触污染
由于诊疗需要,常需暴露患者的身体皮肤黏膜以及生殖器、肛周部位,检查的同时进行现场采样,目的是保持标本的新鲜,还有各种治疗操作,容易使医务人员的皮肤黏膜接触污染,如对淋病患者的检查易接触其污秽的脓性分泌物,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分泌物的取材培养等操作。传播途径是病毒或者细菌直接接触皮肤或创面,进入组织、血液,引起医院感染。
3.侵入性诊疗操作
各种侵入性操作是性病临床的常用诊疗手段,如尖锐湿疣,常用手术切除、CO2激光或冷冻等结合干扰素和白介素-2肌肉注射和病损内注射治疗。对于患者而言,任何一种侵入性操作都是一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也是一种医院感染特有的传播方式,它既可将外环境细菌带入人体内引起医源性感染,也可将体内病原体排出污染环境;对于医务人员而言,性病门诊亦是临床易发生针剌伤的高危科室。在工作中,如不慎被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等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就有被感染HBV、HCV、HI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其感染率分别为6%~30%、1.8%、0.3%[2]。
4.手工操作是传染的主要途径 诊疗工作基本都由双手来操作完成的,我们服务的对象是患者,服务的内容是诊断治疗护理,工作中手不可避免地直接接触着患者的身体、皮肤、黏膜,乃至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血液、体液等,手的污染严重。医务人员对洗手的依从性以及手卫生设施不够完善、方便,也是造成医院感染机会增加的危险因素。
5.医护人员自身的相关因素 性病门诊接触的大多是具有传染性或潜在传染性的患者,医务人员常会担心发生暴露后被感染相关疾病,此担心是有依据的。长期的心理压力没有得到合理宣泄,不良的同事氛围以及紧张的医患关系,医护员工将会处于易感期。
性病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的具体措施
1.区域环境管理 我们参照卫生厅下发的创建规范化性病门诊建设标准,遵循“环境舒适、满足功能、符合感控要求”的原则,对建筑布局与功能流程进行了重新调整。在设置时,一是保证足够的业务用房,并独立于其他普通门诊,保证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二是功能流程做到洁、污分开,防止人流、物流导致的污染,并有实际物理屏障和醒目标志。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我们重视过程管理,确定与感染风险有关的操作规程和流程,并采取相应策略以减少感染风险。一是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制订具体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目标,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位;二是制定《性病诊疗技术规范》,规范工作流程,减少诊疗操作导致环境污染和感染环节;三是建立医院感染质量考核制度,严格考核评价,将其纳入科室每月医疗质量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
3.加强在职培训 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质量,所以定期进行培训极为重要。内容应包括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手卫生、隔离技术、消毒灭菌技术、各种消毒灭菌剂的正确应用、医院环境微生物学监测等。只有工作人员把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视为己任而自觉行动时,才可能做好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一些现代诊疗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性病学科的发展,也给医院感染增加了机会。强调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是预防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关键。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坚持做到一人一换,使用后按感染性医疗废物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不但对患者,对医护人员也是保护性隔离,同时还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5.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手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3]。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医务人员反映良好。一是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二是完善手卫生设施,方便洗手;三是配备含酒精的速干手消毒剂,在手没有明显污染时建议使用;四是加强督促检查。
6.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 一是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树立标准预防意识,处置病人时必须戴口罩、手套,电灼与阴道冲洗时应戴塑料围裙,必要时戴防护眼镜,提倡安全操作;二是培养医护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注意劳逸结合和心理调节;三是定期进行体检做好健康评估;四是建立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重点是HIV/AIDS、HBV、HCV以及梅毒等意外暴露的处理。
我院通过创建国家级规范化性病门诊的活动,2006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部组织的专家评审,使性病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至今没有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5-207.
[2]陈 亮,张 敏,缪剑影. 医护人员锐器伤害研究进展与控制对策[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6,33(3):16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