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销售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产品销售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产品销售计划

农产品销售计划范文1

关键词 新型农产品营销体系;问题;对策;中国

中图分类号 F3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8-0301-02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china tradition agriculture marketing organization,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ence on typical marketing mode of foreign developed countries were analyzed,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using the foreign advanced experi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new agriculture marketing system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new 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ing system;problem;countermeasures;China

1 国内传统农产品营销组织体系

我国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农产品流通体系已基本建立,但在微观层面上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不完善,农产品营销交易效率较低。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在我国不同地方不时均出现了农产品销售难、农民增收迟缓等现象,这表明我国农业发展障碍已经从生产领域转向了营销流通领域。

1.1 农产品营销定义和营销主体

农产品市场营销是指为满足大众生活需求的农产品生产交换活动。农产品营销主体是指在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开展经营活动的组织和个体。我国农产品营销主体包括农产品生产销售个体户、专门从事农产品经营的个体户及经济合作组织2类。兼顾农产品生产及销售的个体户在我国存在较广泛,专门从事农产品经营活动的个体户及经济合作组织主要为中介组织、批发零售商以及专卖企业等。

1.2 传统农产品营销组织及作用

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其保证人们的日常生活能够正常进行,农产品营销流通在此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1]。

1.2.1 专业市场销售。目前该营销模式在我国覆盖面较广,在全国各地都广泛存在,例如各地的菜篮子集团就是典型。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数量多、规模大、销量高,同时专业市场销售主要以批量销售为主。该销售模式的优势是能够对市场反馈信息及时作出响应,同时根据当前的市场情况迅速采取响应措施,从而有效解决市场信息不畅、农产品储存运输障碍等问题[1-3]。

1.2.2 销售公司销售。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农产品销售公司也逐步进入农产品销售环节当中,主要从事农产品从原产地的收购,以及后续的农产品加工、处理、包装、销售等。农产品销售公司大多采用收购合同协议的方式与农户进行交易,也有即时买卖交易。

1.2.3 合作组织销售。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及广泛应用,我国农业生产已经过渡到部分农产品过剩阶段,经济合作组织由此应运而生,主要解决农产品销售与价格收益等方面的问题。经济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属于风险共担和利益均沾的合作关系。农产品通过合作组织集中在一起,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便于在同买家谈判时赢取最大利益。

2 国内传统农产品营销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市场指导信息流通不畅

市场供需信息在引导农户的生产行为、调整生产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缺乏市场指导信息指引时,农户在进行生产品种选择时不具备针对性和计划性,而是依据以往的生产经验、生产习惯等方式来选择生产,或者是在市场波动较大时,根据市场上部分产品价格、畅销程度来进行盲目跟风生产,直接导致部分类型产品生产过剩、产品滞销乃至完全不能销售,例海南香蕉、山东白菜等,这给广大农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4-6]。

2.2 欠缺风险分担机制

农产品生产具有生长周期长、生产惯性大的特点,在农产品生产、储存、销售等过程中都会遇到不确定风险。例如市场消费需求变更会导致农产品市场波动,给农产品经营带来风险。同时,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会对农产品种植或养殖带来致命打击。

2.3 交易手段落后

我国农产品传统的交易方式是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实物交易方式,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先进的网络技术;交易范围受限,仅在附近区域进行而不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进行产品推广;工作效率不高,只能采取人员谈判等方式进行。与此同时,市场上大宗交易、订单式生产以及期货交易等交易方式较少,影响了交易效率。

2.4 交易中间环节多

传统农产品销售大多采用“农户―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交易流通模式,一般情况下批发商还会呈现“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乃至于更多环节,这直接导致了产品交易中间环节过多、交易成品过大、交易资源浪费等方面的问题,也导致了产品流通效率不高、市场指导信息反馈迟缓等方面的问题。

3 国外新型农产品营销组织体系的特点

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营销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与教训,主要有3种模式,即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模式和以法国为代表的欧盟模式。通过对这3种模式的分析总结可以发现,发达国家农产品销售共同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相对发达的农业合作组织

国外发达国家在农业营销体系中均有相对比较发达的农业合作组织,并农业营销中发挥重要作用。

日本农协是日本农民合作组织,主要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向农民反馈市场指引信息,提供金融、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农协在调整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农产品信息收集和信息反馈,较好地服务了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

美国农业合作社在农产品营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资料表明早在1997年美国各类合作社组织就数量已达到3 800个。美国农场的规模相比较于其他国家更大,但由于大型销售公司规模更大、实力更强,因而仍感到势单力薄,从而农场主联合组成农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主要服务于农场主,构建起农场主与销售中间商、大型连锁超市之间的销售签约活动。

3.2 健全的基础配套设施

国外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流通、冷库等与农产品销售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农产品的完好率,降低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中造成的农产品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日本为优化农产品销售过程、提高农产品营销率,建立了农产品加工厂、冷冻冷藏库、运输批发中心、专卖店市场等基础配套设施,严密的生产关系组织、完善的制度管理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存储、运输、销售等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

欧盟对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十分重视,对改善农产品生产、储存和加工等项目给予财政补贴与政策支持,积极进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了便利[4]。

3.3 信息化的农业销售方式

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产品销售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平台,积极采用现代营销手段开展农产品促销活动。

日本采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进行农产品结算交易,能够迅速、准确地完成货款结算。而且日本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完善,能够快速地将市场供求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给生产单位,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闭环,有效避免生产的盲目跟风。韩国农产品批发采用电子竞拍方式进行,在信息化网络平台上能够快速直接显示交易结果,在确保市场交易公平性的前提下提高交易效率。

美国采用工业营销策略进行农产品营销,在销售模式中,农产品与汽车、电脑、操作系统、手机等工业品一样,都能够采用现代销售理念进行促销,为开拓市场,美国采用灵活多样的包括广告、推广、公共关系及人员推销等多种方式在内的多种促销方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产品促销体系[5]。

4 加强新型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的对策

我国农业生产实行,在耕地面积、生产规模上与上述发达国家情况差异较大,不能够直接按照国外现有的生产销售模式。但对先进经验充分分析将为我国建设新型农产品营销体系提供较好的启示和借鉴。

4.1 充分发挥合作组织的主体作用是促进农产品营销的基本前提

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直接造成我国农业生产在规模上成为“世界上最小的农户”[6],其农产品销售方式也与之相应的是分散经营的模式,交易成本居高,农民增收困难。解决该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建立起农业合作组织,集合分散农户到合作组织,形成有机销售整体。在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组织形式多样,我国可参照国外经验,建立起形式多样、适应国情的农业合作组织,团结分散生产单元力量,构建起农民与销售市场之间联系的桥梁,服务农产品生产销售,从而使之成为新型农产品营销体系中的一个环节。

4.2 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营销是加强农产品营销的有效方法

我国当前农产品销售主要还是采用传统营销一对一的营销模式,销售效率不高。在构建新型农产品营销体系过程中,可以充分参考美国采用工业品营销理念来开展农产品营销的经验,充分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策略。同时发达国家农产品营销充分利用了先进互联网技术优势,提高农产品销售信息化,实现市场信息及时、准确、高效反馈,我国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灵活的特点,加强产品推广、信息、信息指导、商品促销等方面的建设。

4.3 提高基础设施和物流系统建设是加强农产品营销的基础保障

高水平的物流系统和基础设施对提高农产品交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降低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率,进而降低农产品的生产交易成本,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为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供条件。在当前,我国的农产品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够完善,信息和物流体系也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设施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在新的农产品营销体系中,应充分发挥好已有资源的效能,使之得到充分利用。

5 结语

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农产品营销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研究总结其经验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营销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然而,受农业生产条件、社会形态、基础建设等方面的限制,国外成功经验不能够直接照搬,必须要结合我国国情,创新性地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进而构建适合我国实际的营销体系。

6 参考文献

[1] 李季圣,李志荣.农产品营销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4-10.

[2] 李伟伟,任晓娜.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分析及建议[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3):39-40.

[3] 穆月英,等原浩三.日本的蔬菜水果流通及其赢利率的调查研究[J].世界农业,2012(2):31-34.

[4] 袁以星.上海“三农”决策咨询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52-265.

农产品销售计划范文2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构建模式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国民经济水平提升带来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电子商务领域的蓬勃兴起,一些传统行业的销售渠道逐渐从线下转向线上,并且已经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效果,农产品同样也不例外。在电子商务时代,农产品的销售模式与之前相比有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在此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构建科学完善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从而更好地的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发展,是当前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时代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于电子商务的认识不够,思想保守

长期以来,人们购买商品的过程中一直习惯于现场购买的形式,对于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很多人存在一定的疑虑,认为网络购物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这种心态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中表现的尤为明显[1]。由于农产品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点,人们在购买的过程中也习惯于亲身体验和挑选,而通过网络营销的形式,人们普遍存在一定的疑虑,比如说农产品的质量问题能否得到保证,购买的农产品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等,这就导致了许多农产品在网络营销的过程中,初期都是亏损的,甚至有些农产品电商至今仍然未实现盈利。这与人们的日常消费习惯有密切的关系,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消费者的接受过程可能会相对漫长。

2.通过网络销售的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农产品电商被称为电子商务领域最后一片蓝海,因此,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体系,是当前电商平台都十分热衷的领域。许多原本与电子商务无关的公司和企业也想趁着电子商务的最后一班快车赚取一定利润,因此,农产品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一时间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兴电商项目。随着农产品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的从业者越来越多,在产品质量上就出现了一定的问题[2]。许多没有经验的电商公司只关注是否盈利,有的甚至只关注短期销量,并不在乎长远发展,因此销售一些产品质量较差,甚至是劣质的农产品,给消费者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口碑,许多消费者已经对通过网络营销的农产品失去信心,不愿意再出钱购买。除此之外,由于许多农产品受自身特点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营销的整体质量。比如说,有些农产品本身容易变质,很可能在采收的时候是新鲜的,但是等消费者拿到的时候已经腐烂变质,或者由于物流的原因造成损害,这些都是难以有效避免的。

二、电子商务时代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构建的常见模式

1.着力构建农产品网络营销支撑体系

对于当前农产品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健全完善的网络营销支撑体系。因此,为了稳定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首先就应该加大支撑体系的构建力度。具体来说,在构建网络营销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发展和完善农村的网络基础设施,作为农产品的原产地,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网络营销体系的构建[3]。对于相关的政府部门来说,应该在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积极引导和扶持当地的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并且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给予适当的倾斜。相关企业应该及时完善农产品销售体系,严格把好农产品的质量关,对于本身容易腐烂和变质的农产品,应该采取特殊的措施进行销售,从而保证消费者能够购买到放心的农产品,这也是构建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前提和最终目的。

2.进行充分的前期市场调查,做到有的放矢

无论哪种产品,销售的整体情况都与市场需求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农产品同样不例外。因此,在构建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之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是保证销售量的重要环节。在调研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平时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习惯来确定接下来的销售计划,在大数据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获取这些信息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并不是十分困难的,根据大数据的分析结果,了解消费者的整体消费习惯和消费倾向,从而根据这些信息制定下一步销售计划,进而根据这些销售计划来完善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体系构建的实效性,做到有的放矢。在此过程中,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在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和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方面多下功夫。首先,对于农产品的生产和管理,应该尽量实施标准化建设,规范相应的流程,从而实现从生产到销售都能按照一定的标准操作,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其次,要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多向他们普及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使农产品的生产更加趋近标准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子商务的时代背景之下,农产品在网络营销的过程中还面临一定的问题,构建完善的网络营销体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应该重点关注农产品的网络营销体系构建,建立完善的网络营销支撑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进行销售调整,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提升农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汇才.电子商务时代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构建模式研究[J].江苏商论,2010,(7):53~54.

[2]孙昳.电子商务时代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构建模式研究[J].现代营销,2016,(9):76.

农产品销售计划范文3

按照市政协主席会议的部署和要求,5月4日至13日,我们调研组就"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与食品安全"专题,分别在市农林局、新集镇、谢集乡进行了调研,听取了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的情况介绍,组织农林、植保、土肥、畜牧、蔬菜和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部分村组干部和专业大户进行座谈,并实地视察了市农林局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新集镇水稻生产现场和谢集乡的茶叶、果品生产基地。通过现场视察和座谈讨论,对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基本情况

[找文章到文秘站-/-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在我国农产品市场供应实现供求平衡、略有剩余的情况下,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特别是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方面的恶性事件屡屡在媒体曝光,人们期盼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来满足食品安全,饮食健康的需求。近几年来,我市按照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和省市的统一规划,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分别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品牌申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推广和农业投入品的控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知晓率不高。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农业部门开始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问题,20__年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进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试点,20__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目前许多大中城市都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加强了对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的农药残留和有害物质的检测,没有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的农产品不得上市销售。而对此"行动计划",基层干部、广大农民知之不多,不甚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只限于农业系统内部知晓,还没有形成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的统一行动。

二是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的基地规模不大。目前我市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品种28个,面积15万亩,仅占全部复种面积的1/5,尚未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而周边的宝应、高邮、江都都已经通过认定,其中宝应县已成为全国首家"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示范县"。谢集乡20__年推广种植优质水稻品种"丰优香粘",尽管品质很好,但由于没有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无法在大中城市销售,无法实现优质优价。

三是获得优质农产品的品牌数量不多。目前全市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品牌共有18个,主要集中在茶叶和小水果,而关乎市民生活的大宗农产品和蔬菜的优质农产品的品牌数量较少,且品牌产品的生产规模不大,例如获得"无公害食品"称号的"绿篱"牌系列蔬菜产地规模仅300亩,生产能力仅占全市蔬菜总需求量的2,占地产蔬菜总产量的6,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四是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地方标准不全。发达国家用完整、系统的生产技术标准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内才刚刚起步,大宗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由省级以上部门制定,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可由地方制定。而我市目前仅制定出风鹅、席草、茶叶、紫菜苔等6个农产品的地方标准,其它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还未制定,无法推行标准化生产,也不能反映出生态市建设的成效,与我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比较丰富的资源特点不相适应。

同时,由于人员、经费不足等原因,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市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的范围不大,种类不多,频率不高,信息的渠道不畅,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还没有建立,城乡农贸市场农产品销售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无法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主要因素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着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总体上看,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涉及到环境资源、生产技术装备和政府决策导向等各个方面。具体地说,还受到以下六个方面因素的制约。

一是传统的农业生产管理方式,形成了忽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倾向。在农产品市场供应短缺的年代,农业生产一直以增加产量为第一目标,由此形成完整的生产管理方式,时至今日,这种管理方式仍在生产中发挥主导作用。在这种管理方式的主导下,农民们更多地关心成本多少、产量高低、价格贵贱、管理难易,而忽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尤其对"产而不食"的农产品的生产往往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有虫就打药,见病就防治。有时明知甲胺磷、呋喃丹等剧毒农药有害,但因其杀虫谱广、药效时间长、相对成本低、具有"润色"作用,也要在生产中使用,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还没有摆上位置。

二是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组织实施。在现行的家庭承包生产经营体制下,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而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最重要的环节是对整个生产过程按照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规程进行全程控制,协调统一所有生产者的管理。分散的生产经营体制,小规模的生产经营特点,各行其是的生产管理方式,加大了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的难度。

三是落后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下,他们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病、虫、草情和畜禽疫情无法弄清。发生了病虫害,有的向相关技术部门咨询,有的凭经验办事,有的跟在别人后面防治,造成错用、乱用、滥用农药及其它投入品的情况屡屡发生。新集镇联盟村有一农户,20__年在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时,先后用药13次,比正常防治至少多8次以上,还是未能治住;八桥村一个农户,种植2.8亩水稻,一次防治用了2斤乐果,1斤甲胺磷、2瓶杀虫双,外加6袋井岗霉素,不仅错用农药品种,而且超出适宜用量的5倍以上,结果造成严重药害;联盟村一个外来种植大户,承包50多亩耕地,在秋播种小麦之前,每亩用半斤甲胺磷进行土壤处理,既杀灭土壤有益生物,又加大生产成本,还增加有害物质积累。像这样的农民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本无法保证。

四是开放的农副产品销售市场,降低了农产品市场销售的准入门槛。无论是城区的农贸市场,还是乡镇的集贸市场,农产品销售比较自由,既有批发,又有零售,还有 转手倒卖。农产品市场销售主体的多元和质量失控,既使优质农产品不能实现优质优价,进而影响到生产经营者创建优质农产品生产品牌的积极性;又使农产品流通的市场监管难以到位,达不到安全质量标准的农产品仍可上市销售。据农林部门抽检,夏季蔬菜约有60以上农药残留和有害物质超标,小青菜几乎100超标,由于没有实行市场准入制度,菜农照样销售,发生问题无法追踪查源,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一个严重问题。

五是缺位的农业技术保障体系,造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控制盲区。在整个农产品生产体系中,稻、麦、油、生猪、家禽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病虫防治和疫情控制预测预报体系。而小宗农作物,特别是蔬菜,由于生产规模小,零星分散,在省内尚未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未能对蔬菜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其生产处于无序、失控和自发状态。特别是农药品种的选择、安全间隔期的控制等常常因蔬菜生产周期短而无法得到控制。例如小青菜,从播种到上市30天左右,菜农通常在播种前用甲胺磷进行土壤处理,出苗后喷洒一次乐果,10天以后再喷洒一次农药,几乎全靠农药来保,100超标也就不奇怪了。

六是多头的农资市场管理部门,削弱了农业生产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力度。控制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家已经开放了农资经营市场,允许多种主体进行农资的经销、代销、分销,加强农资销售市场监管显得非常重要。而农资销售市场监管又涉及到农林、工商、质监等部门,存在着执法主体多元,职能重复交叉和相互扯皮现象,给不同的农资经营者提供了"规避"空间,未能形成合力和建立严密的农业投入品源头控制网络,使甲胺磷等剧毒农药不适当的使用成为可能。

三、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几点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市是传统的商品粮、商品油、商品猪生产基地之一,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打造优质农产品生产品牌,不仅是满足城乡市场销售,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现实需要。要把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加强领导,搞好规划,全面推进。

1、要认真组织农民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没有农民的参与难以取得成效。要运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式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投入"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列入农民教育工程的重点内容,通过宣传教育,让农民懂得为什么要生产无公害农产品,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怎样生产无公害农产品。要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和农业生产专业户的作用,建议乡镇农服中心在每个村民小组培育1-2个"头领型"农户,每次重大农事活动之前集中起来进行技术辅导,并给予误工补贴,使他们既成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示范户,又成为农情信息的宣传员,同时也成为农资销售的中介力量。只要运作得好,就能较好地解决农情信息难到户,农资销售难统一的问题,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2、要积极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特别是蔬菜生产,由于近年来城区的不断扩大,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大量的蔬菜生产基地被占用,近城区的菜地面积仅剩800亩,比建区前缩小5倍多。同时城郊蔬菜生产的耕地质量、灌溉用水质量、大气环境质量明显下降,有害物质超标,已不适宜蔬菜生产。要针对生产条件变化的实际情况,确定蔬菜生产控制区域,不适应蔬菜生产的地方退出蔬菜生产。要借鉴邗江区在沙头镇建立万亩蔬菜生产基地,政府投入菜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做法,在我市中后山区建立新的蔬菜生产基地。据检测,我市中后山区耕地质量高于国家二级标准,月塘、枣林等水库的水质高于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空气质量也比较好,完全符合优质无公害蔬菜产地标准,建议市政府统筹使用土地征用出让金中的菜田开发基金,按照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筹集的有关政策,筹集专项资金用于建立新蔬菜生产基地的补贴,推进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逐步取代城郊零星分散的蔬菜生产。

农产品销售计划范文4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培育农产品上行品牌,开展电商精准扶贫。一是为盘活特克斯已有农业产业数据、农业管理数据、农业市场数据等信息资源。集聚生态合作伙伴力量,高效利用京东商流与物流数据资源,赋能特克斯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业品牌建设,实现农业产业发展节本增效和产销无缝对接。共同打造智慧、高效、绿色、以人为本的特克斯新型数字农业产业模型,进一步促进特克斯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变轨提速。特克斯县与京东集团签订建设“绿色农业数字示范基地”打造特克斯县区域品牌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合作方案。二是结合特克斯县“旅游+电商+扶贫”产业扶贫,特克斯县电子商务公司在喀拉峻景区投入建设的扶贫特产木屋共计26个,目前已建15个,预计在5月底竣工,投入使用后将解决10户贫困户发展旅游业实现产业脱贫。三是为打赢特克斯县脱贫攻坚战,切实推进农牧民就业创业,农产品销售。迎合当前直播带货热潮,电商公司联合县团委于5月13日举办特克斯青年直播培训班,一共四期,每期2天,每期培训50人,共计培训200人。

2.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进特克斯县农产品销售南京市场。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拓展我县农产品外销的有效方式和途径。近日来,县供销社召集我县部分农业企业、合作社负责人召开座谈,共同探讨了农产品电商、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特克斯县区域品牌建设、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和在南京建立我县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思路、措施和路径。特克斯县供销社积极与县援疆指挥部对接,扩展南京农产品市场。

3.抓好农业生产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一是特克斯县供销社控股公司特克斯县广易农资贸易公司种植黑小麦原种700亩,黑小麦原料1300亩。二是与南京伏羲农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以特克斯县农户+公司方式养殖2-3万只芦花鸡,由南京伏羲农业有限公司以当年市场价收购。三是申请社会化服务补助资金20万元,公司自筹资金48.2万元。用于3000亩林果林地统一喷施碳氢核肥服务,统一管理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积极推广碳氢核肥使用率,施用碳氢核肥后土壤微生物菌群逐渐恢复活性,转化养分的能力逐渐增强,土壤质量逐渐提高,即化肥和农药对土壤的毒害减轻直至逐步恢复地力,提升产品质量。 

二、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县供销社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筹集资金恢复重建了3个乡镇基层社。今年计划再恢复重建其他乡镇基层社,因资金困难至今没有动工。在基层社恢复建设中,依靠自身力量很难推进,而上级社项目扶持资金很少,社有资金十分困难,加之政府财力不足,所以在基层社恢复和建设中存在资金严重不足。

2、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政策规定农药化肥零增长要求我县化肥销售量逐年下降等原因部分业务萎缩,农资供应逐年减小。

3、供销社人员队伍老化,不适应当前供销系统深化改革工作的推进,现有的供销体制,新的成员难以纳入,造成供销社事业人才匮乏。特别是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长、成本高,电商公司运营成本较大,物流与信息化基础工作相对滞后。

三、下步工作打算

1、继续做好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示范建设工作,积极引领合作社走产业化联合发展的路子。2020年计划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进一步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作,围绕我县的特色产业,大力扶持合作社品牌建设、包装设计、营销展销、人员培训,组织整合合作社产品商标,不断提升我县合作社旅游产品的包装档次、市场地位、价格和知名度,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2、继续与京东集团做好对接,按照建设“绿色农业数字示范基地”打造特克斯县区域品牌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合作方案。建立现代化、标准化、智慧化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构建示范性京东农场。建立覆盖伊犁、辐射新疆及全国的大型“智慧农业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产业示范应用基地。打造“数字农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样本,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开辟“互联网+特色小镇+特色农产品+特色旅游”的新型农业、农村发展新业态,促进全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和引导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3、加大农村电商覆盖提质增效力度,提升离街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培训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建设运营水平,建立各乡镇电商扶贫产业馆。围绕旅游业发展推进喀拉峻景区电商服务网点建设,发挥风俗电商特色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点,把散乱的销售摊点纳入统一管理,规范景区销售秩序,改善商品销售区环境面貌。围绕旅游业大发展通过村级电商平台把各类银行、通讯、交费、机票火车票、旅游门票、酒店餐饮等代买代卖增值服务业务嫁接到各电商站点,实现农牧民查询、缴费、购买、农产品销售等一站式服务。 

农产品销售计划范文5

论文摘要:由于国际社会对保护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关注与日俱增,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水平落后,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需要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催生了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这不仅导致我国农产品销售额减少,而且导致生产成本上升,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中,一些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和环保标准,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中,一些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和环保标准,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壁垒。一般来说,它不仅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也有国际条约的支持。但在实践中,一些国家往往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借口,以限制进口来保护本国市场为目的,对外国商品进口专门设置带有歧视性的或对正常和环保本无必要的贸易障碍。

一、导言

目前,绿色贸易壁垒的实质在很大程度上是发达国家依赖其先进的科技和环保水平,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为限制和禁止外国产品的进口而设置的贸易障碍。绿色贸易壁垒属于一种新兴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形式,已经逐步成为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表现得非常突出。深入分析当前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出现的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对于农产品出口大国的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且紧迫的课题。

二、农产品绿色壁垒出现的主要原因

绿色壁垒出现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国际贸易日渐发展的20世纪末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

首先,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是催生绿色壁垒的重要推手。发达国家为了巩固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基础地位,保护和扶持农业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的长期政策。美国、日本和欧盟等都投入巨额资金支持农业发展。如美国政府在农业上长期采取支持价格和稳定收入政策,对外实行农产品推销政策。同时,发达国家政府或政党为了其政治需要而积极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以2001年中日贸易争端为例,当时日本政府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大葱、鲜蘑菇实行超过限额部分分别征收256%、266%的关税,日本政府这一行动被认为是自民党为日本参议院选举而争取农民选票的一种有效方式。

其次,国际社会对保护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关注与日俱增,促使各国政府出台各种更高更严的安全卫生标准,发达国家更是以此为借口不断提升绿色技术标准,使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短时间内无法达到新的要求。如我国出口到日本的家禽,其卫生标准要求高出国际卫生标准500倍;我国出口到日本的大米从原来的56项检疫标准增加到目前的123项;欧盟宣布在茶叶中禁止使用的农药从旧标准的29种增加到了新标准的62种,部分农药残留标准比原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相继对中国出口货物木质包装实施新的植物检疫标准,影响了我国约300亿美元出口。可见,绿色壁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贸易壁垒。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优势不断提高壁垒的强度,让发展中国家措手不及。

此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自身农业发展水平落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其农产品产业化程度不高,大多是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经营方式,很难保证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和实现生产规模化,而且生产者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不强,给农业、卫生监管部门的有效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大多规模偏小,技术和装备落后,生产的产品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要求以及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加之其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加工过程中滥用食品添加剂、色素,安全和卫生意识淡薄。这些也是导致其农产品受阻于绿色壁垒的原因之一。

三、绿色壁垒对农产品销售的影响

绿色壁垒以“合理合法”的形式突然出现,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农业贸易造成冲击,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销售也遭受重大影响。当前,实施绿色壁垒的范围不断增大,农产品绿色壁垒的指标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壁垒的实施体系也趋于细密,这对农产品出口销售构成严重压力和挑战。绿色壁垒通过严格的卫生检疫制度、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标准、农药及有毒物质残留量检测、销售产品包装要求等手段对他国农产品销售设置较高的进入门槛。这些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对农产品贸易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1、农产品的市场销售额减少。广大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民总体素质均不高,农产品的安全性较低,难以达到发达国家苛刻的环保标准,严重制约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进入和销售,大大降低了其在农产品市场的占有率。主要农产品销售市场集中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是WTO“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在环保方面有较强的优势,环保意识强,环保技术先进,有条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而由于多种销售产品达不到它们的“绿色标准”而被排斥在国际市场之外,销售市场不但难以巩固和扩大,而且还面临缩小的可能。

2、提高了农产品市场销售成本。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农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如水产品、茶叶、蔬菜等,同时加工品也逐渐成为销售主导产品,如蔬菜水果加工品、肉类加工品等,其竞争优势在于成本低、价格便宜。绿色壁垒的实施使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包装成本、流通成本、认证检验成本等增加,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销售成本和价格,改变了以往的贸易条件和比较竞争优势,影响了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此外,绿色壁垒要求将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的原理运用到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在此过程中,农产品生产者为了达到进口国的环境标准,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的检验、测试、认证等手续。投入的设备、人力、昂贵的检测费已经增加了销售成本,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检测设备较之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国内商检部门和企业自身都不同程度地缺乏检测的方法、技术和标准样本,不得不大量进口检测设备,更有一些进口商不承认发展中国家的检测结果,必须由指定的外国认证机构认证,而这些机构的认证费非常高,这些都直接增加了产品销售成本。

四、对策建议

绿色壁垒兼有合理性和不合理性,这也决定了对其采取的态度和应对策略应有所区别。对不正当的绿色壁垒可通过WTO贸易争端机制来解决;对正当的绿色壁垒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适应,制定实施绿色经营策略。根据国际形势和我国国情,我国突破绿色壁垒应从两方面着手:

(一)转变农业生产模式,打破绿色贸易壁垒

1、大力推进标准化发展战略,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我国农产品质量(含包装等)及环境质量标准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是受阻于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实施绿色化的同时,我国农业应走标准化道路,销售导向型农业应建立与国际通行的标准相符的检验检疫标准体系和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同时,将国际标准作为国内标准的适用基础有助于我国标准向国际通用标准靠拢。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可在积极推进IS09000系列标准时,有机融合国际法典委员会推荐的HACCP、FAO农药与兽药残留标准以及发达国家的部分标准。

2、坚持绿色发展战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我国应继续完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卫生的规章制度,鉴于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卫生的日益关注,应率先出台相应的法规,实现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健全食品安全卫生法规和食品质量监督体系,倡导生产和加工“无公害食品”,加大对食品质量的检查力度。

3、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优势农产品。我国应因势引导,把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整合为现代农业,与农户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但的产业化经营体系。要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为突破口,精心培育产加销一体、贸工农联合的联营产业。加大对优势农产品的投入。支持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突出优势产品、重点区域,建立销售农产品基地。

(二)提高产品质量,调整出口策略,规范出口市场

为了减少绿色壁垒带来的直接损失和不确定因素,应采取主动对策,调整出口结构,大力推进外向型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国际贸易策略是一个动态过程,出口国应根据进口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来制订出口战略,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占领进口目标国市场,并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农产品销售计划范文6

关键词: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平台建设;农产品

一、信息化精准扶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一)可以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创收

目前,农产品销售途径和方法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民增收的瓶颈,观念陈旧、手段单一的农产品营销方式,销售渠道不畅,造成了农产品生产与需求的严重脱节,难以保证高品质农产品可以获得高价格销售。建设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可以有效的为农民开展农产品销售提供有利途径,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的创收,为农民谋福谋利。

(二)避免农产品滞销、农民盲目跟风物价

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生产环节盲目生产;销售环节道路不畅;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程度低等系列问题。此外农民大多所处偏远地方,缺乏一定有效而快捷的途径了解到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因此在采购商品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跟风性,就算他们到农副产品产地去了解、跟踪产品的价格但是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是多变的。因此,建设集产地、仓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信息化精准扶贫电子商务平台,不仅可以p低农产品的销售、物流成本,为农民增加收入而且还可以减少农民在销售或采购时不了解行情的额外费用。可见,建设农产品信息化管理平台对避免农产品滞销、农民盲目物价的重要性。

(三)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通过“互联网+生态农业”的模式,将农产品结合电子商务的形式进行销售,科学而又合理的利用这庞大而又散乱的农村资源,同时结合高校、政府、企业和合作社资源,将销售市场网络化,可以避免农产品滞销,高品质产品获得高回报。农民在家务工与外出务工经济收入相当,这样即可有效地减少地方劳动力的输出,使劳动力在当地发挥作用,这不仅可以减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还可以减轻政府的负担。

二、信息化精准扶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研究方案及实践

(一)研究方案

1、通过“校政企社”合作新模式,将贫困户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精准管理、投放、物流、营销等要素融入到互联网技术服务和电商化运营中,建设原生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线下展销店,制定农产品生产标准,通过管理系统将农产品种养和订单关联,推动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和信息化。

2、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主要内容是做好各信息系统的衔接,处理好业务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人工数据的采集。做好平台数据的共享、分析与价值挖掘的重要功能,并预留好各系统数据相互交换共享的接口,特别是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平台的数据接口,要在供应商选择时应明确要求。

3、通过多屏互动浏览技术,实现各分辨率各平台端进行数据浏览,统一数据库,同一后台,方便统一更新数据。并通过各大数据平台接口配置实现,以确保数据不丢失和数据的安全可靠。

(二)建设实践

重点建设以“广西土野网”为核心的“互联网+生态农业”精准电商扶贫体系,依托“高校-政府-企业-合作社”合作模式开展运营(运营模式图见图1),合作四方相互协调、配合,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推动当地形成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质的“互联网+生态农业”。

信息化精准扶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运营模式实践:

1、目标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络下单,或者线下展销店进行线下采购,订单数量将会由电子商务平台汇总,结合广西当地农产品销售情况,形成“种养导向”数据,并反馈到各生产基地。

2、同时,由基地所在地的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户进行种养签约,依托“精准种养和供应信息化系统”根据种养导向数据来指导农户(特别是困贫户)进行定向精准生产,过程实施科学统一的生产管理,贫困户根据统一的生产标准进行农产品种养,最后生产的产品由合作社定价收购,经过食品检测后,经企业销售分拣配至目标消费者。

3、此外,生产基地处将落实溯源机制,安置摄像头实时监控基地处农作物、牲畜的生长情况,消费者可以随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点击查看农产品的生长过程,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打造原生态农产品品牌概念。

4、各项工程在高校的智力技术支持以及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建设,由企业和合作社面向客户和面向农民的多样性和针对性不断完善和补充,协同打造出完整的“互联网+生态农业”产业链。

三、信息化精准扶贫电子商务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不健全,发展水平仍亟待提高

我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农村电脑普及率仍然很低 ,对电脑及互联网知识的掌握还十分缺乏。据《中国电子商务年鉴(2016年)》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东西部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发展水平远低于东部地区。目前我们电商平台运营区域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仍难以支撑起电子商务的大力发展。

(二)广大农户缺乏系统化的电商培养,农村电商文化得不到普及推广

在我们电商平台运营期间,发现目前我区缺乏系统化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平台,广大农民朋友在使用网络的时候大多偏向于网络游戏以及娱乐,在自我学习意识和电子商务培养方面很少涉及,在农村地区培养电商人才的时候也主要是面向农村文化程度较高的信息员和先进的知识分子队伍进行培养,广大农户都没有得到系统化的电商培养,故而农村的电子商务文化得不到相应普及推广。

(三)农产品种养缺乏生产标准,农产品质量缺乏有效保证

由于电商平台对接的是广大农户,为广大农户以及贫困户提供种养指导和农产品销售支持,但因为是散户种植,无法实现规模化和标准化的生产,因而生产的产品难以保证到达质量要求。

四、预期取得成效

(一)预期达到的技术

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与管理平台,主要包含物流配送平台、商品交易(农产品交易、工业品、快消品等)平台、农村综合服务平台三方面信息管理平台,以满足农村电子商务的基础发展要求。

通过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信息系统,将产品经营合作组织、农产品品控溯源体系、三级电商服务体系、物流配送体系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搭建完整的农产品上行信息链和信息化生态体系。实现全区农产品上行信息统一管理;通过与国内主流电商平台、行业内知名垂直平台、线下商业销售渠道的高效对接,实现我区农产品网销全国。

(二)预期经济指标以及成果的经济

通过百济镇的精准扶贫模式结合现国际流行成熟的开发技术,预期平台技术在安全性、稳定性和实用性上会比较好,经济指标以及成果的经济都能达到百济镇精准扶贫所要所想搭建的平台模式,同时平台对社会效益也是非常明显的,通过农村电商让农民产品走出去,让技术走进来,让市场扩大化,作为农村经济产品销售渠道的主要窗口。

(三)预期社会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