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产品推广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产品推广计划范文1
关键词:农产品 品牌建设 品牌化
1、宝泉岭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分析
1.1、现状
宝泉岭管理局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局现有500万亩可耕地面积,全局可达到200万吨以上的年粮食生产能力,95%以上的粮食商品率。全局以种植玉米、大豆、水稻三大作物为主,占农作物总面积的98%,分别可以达到平均单产580公斤/亩、180公斤/亩、580公斤/亩以上。还种植少量红小豆、万寿菊、芸豆、中草药等其他作物。近几年来,宝泉岭分局连续五年的农业生产创新高。全局农业单产、总产、效益、产值、职均收入五项指标多年来连续创下最好水平。到201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5.5亿斤,与2006年实现的200万吨以上水平相比有很大提高。宝泉岭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几年来,宝泉岭管理局也先后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垦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光荣称号。
1.2、绩效
近几年来,宝泉岭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宝泉岭经济开发区食品产业在基地、资源、市场、品牌等方面也日益显现出优势。区内有61家各类企业及在建项目,基本形成了以“人和米业”为龙头稻米加工产业;以“宝泉”、“香其”酱业为龙头豆类产品加工产业;以“双汇”、“北大荒”为龙头的肉类食品加工产业;以日鲁北大为龙头蔬菜出口加工产业;以“兴汇粮食”为龙头的玉米深加工产业;以山林粮食为龙头的物流产业这六大食品产业。其中有4家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控股经营,5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与省级产业化龙头控股经营。拥有“北大荒”、“完达山”、“双汇”、“香其”、“龙水”这5个中国驰名商标;双汇“鲜冻分割肉”、“低温肉制品”、“高温肉制品”这3个中国名牌;“宝泉”豆酱、“龙水”精米这2个黑龙江省著名商标;“名山岛”食用酒精,“北大荒”分割肉,“宝泉”大豆酱、系列酱、酱油这3个黑龙江省名牌。宝泉岭在2012年已经实现,以及2013年和2015年预计实现的销售收入、利润、增加值等如下所示:
2012年,全区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增加值10.2亿元,利润1.87亿元,税收1890万元。
2013年,全区计划新增投资4亿元,预计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增加值13.5亿元。
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2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1亿元,增加值27.1亿元。
2、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足
陈炜认为大部分消费者对水果、蔬菜、大米、白面、蛋、肉、乳等这些初级农产品的需求差异不大。而对于深加工农产品的质量、价格、口味、营养、健康等方面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于需求的差异性是形成品牌的一个重要路径,所以初级农产品品牌化程度较低,而深加工农产品的品牌化程度较强。这与笔者走访宝泉岭宝客隆超市与当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对比后,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在宝客隆超市里的深加工农产品全部有包装、品牌标志及名称。而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内,只有少数农产品有品牌、包装,其他品牌与包装皆无。所以,农产品的深加工程度决定了品牌建设主体品牌建设的重视程度,两者是成正比的。宝泉岭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相应农产品企业的品牌化建设动力就会随之减弱。
2.2、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完善
总的来说宝泉岭已经具备了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基础条件。仓储能力充足,粮食中转设施良好,这为宝泉岭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凭借着地域优势与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政府对物流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宝泉岭物流产业的系统性化集成已经有了便利条件。已经具备了水路、公路、铁路、配送、仓储等一些系统优化集成的重要基础设施要素。但是,目前宝泉岭的物流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初步建成物流体系,相关设备与技术还比较落后,这些因素导致了物流配送的效率不高。
2.3、农产品行业协会没有发挥相应作用
农产品行业协会从广义来讲也属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主体,起支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作用。当前宝泉岭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发展还比较落后,还没有对农产品品牌的发展起到相应作用。主要原因是宝泉岭农产品行业协会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管理涣散;没有明确的组织原则;民主度较低;经费不足等。这样的农产品行业协会很难发挥其举办展销会,利用技术支持行业,创办刊物与网站,以及向政府及其他组织为行业提出诉求等作用。
3、建设策略
3.1、宝泉岭农产品品牌的商标注册策略
只有把品牌名称进行商标注册,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这也是农产品品牌建设及其重要的一步。只有有效地依靠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才能给与品牌的存在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并且可以有效地保护品牌利益不会受到侵犯,当受到损害时,也能及时主张或夺回品牌的合法权益与地位。目前,农产品的商标注册主要分为:企业商标、证明商标、集体商标。
3.2、宝泉岭农产品品牌推广策略
在完成了品牌的市场分析、定位,品牌的设计、商标注册后,最后一个农产品品牌化的关键环节就品牌推广。品牌推广就是一种传播行为,它将品牌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郑州大学营销研究中心农产品营销部的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营销中最有效的品牌推广方式为口碑传播、利用产品本身的推广、电视广告、人员推销、公共关系、网络广告、终端促销、实地推广等。宝泉岭农产品品牌进行推广时,可以先将自身现有的品牌推广的策略与品牌营销学会介绍的品牌推广的8种有效方式做个对比,找出品牌推广的不足,然后根据企业现有和能够争取的资源与8种推广方式所需条件做对比,找出适合宝泉岭农产品企业的有效方式,然后加以改进实施。
参考文献:
[1]胡晓云.中国农产品品牌化一中国体征与方略[M],2009.
[2]何佳讯.品牌形象策划[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农产品推广计划范文2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加快,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期望又越来越高,对农产品的要求“不再是吃饱,而是要吃好、吃的健康”的问题[1]。而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而分散,基层监管力量十分薄弱,风险隐患还未完全消除,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加快基层体系建设,已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
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到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2]。近些年来,农药、肥料、兽药、饲料添加剂、动植物激素等农资的在农业生产中使用不断增加,为解决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因此导致农业生态与环境被破坏及污染、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必须首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抓好。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直接面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是实施农产品生产过程管理和质量安全源头控制的基础环节。因此,加快基层体系建设,已是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明确基层工作任务,严格落实监管责任
1.1加强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从源头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时掌握农药产品使用动态,杜绝禁限用农药进入农产品生产环节;向农产品生产者广泛宣传农药等投入品使用规范和要求、禁限用农药产品品种、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规定,增强生产者安全合理用药意识;以农产品基地和用药高峰期、采收前安全间隔期为重点,加强对农药等投入品使用情况的监管,及时处置违法违规使用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行为。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后,乡镇监管力量大大削弱,为保障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长阳县农业局充分调动县内农药零售商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直接面对农民的第一线优势,大力推进农技农资结合、企业直销等农业投入品有效服务模式,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的服务模式,有效提升放心农资的配送能力和水平[3]。
1.2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依法履行农业产地环境监管职责,切实保护农产品产地环境,以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为重点,加强对工矿企业“三废”、农村集镇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排放区的日常监测,防止污染农业产地环境[4]。通过调查我县农膜年残留量每年高达500t以上,回收率约30%左右,残膜率达70%以上;农药、肥料包装等废弃物每年达到100t左右,回收率达不到10%;畜禽粪便年产生量每年达到约10万t,80%没有正确处理利用;农村生活垃圾每年达到50000t以上。因此,必须充分运用电视、广播及报纸等公众媒体,宣传农村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政策和法规;政府要利用经济手段和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垃圾资源回收利用,开展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1.3加强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服务结合我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生产基地为重点,确定适用农业标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转化入户,积极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质量标准体系。制定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长阳县农业局根据上级相关农业生产技术规程,因地制宜编制并审定通过了《绿色食品大白菜高山栽培技术规程》、《绿色食品萝卜高山栽培技术规程》、《绿色食品辣椒高山栽培技术规程》、《绿色食品番茄高山栽培技术规程》和《绿色食品结球甘蓝高山栽培技术规程》五个地方标准[4],通过技术培训,印发资料等形式传达给广大群众,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种植技术水平;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体系。积极组织实施“绿色行动计划”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全面推行统一生产技术、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监管方法、统一产品标识等“五统一”操作规程;加大“三品一标”的开发及认证工作力度。在生产、加工、贮藏、流通等环节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长阳县着力建设0.66万hm2高山蔬菜、0.2万hm2优质茶叶、0.2万hm2优质柑桔、0.2万hm2优质粮油、0.06万hm2魔芋等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力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了农业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4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以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生产基地为重点,加强田间指导,严格监督农业投入品的合理使用,及时违法违规行为,在病虫防治、农产品集中上市等关键时期增加巡查频次。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加强基地生产管理,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规范建立生产经营档案。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以农业生产过程中违规使用国家禁用农药为重点,强化农药登记备案审批和市场监管,加强农药使用指导,严防超范围、超剂量使用。要大力推广农产品基地统防统治;在重点农时季节,开展种子、农药、肥料等重要农业投入品专项打假和执法。建立假劣农资涉案线索移送机制,以高压态势震慑违法犯罪分子[5]。
1.5加强农产品产地检测准出以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宗鲜食农产品上市和国家法定节假日为重点时间,加强农产品产地准出检测;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组织配置农残检测设备,开展自律检测[5]。健全农产品监测档案,对检出不合格产品的生产基地实施重点监控,限制产地准出并密切跟踪其流向和处置情况,防止不合格农产品流入消费市场。加强风险排查,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结合产地准出监管,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
1.6推进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以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环境,培育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意识为目的,规范经营者行为,净化农产品安全市场秩序,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组织面实行“4有”(即有记录、有检测、有标志、有包装)要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制度。农产品经营者要建立农产品经销台账,如实记录经销时间、品类、数量和销售对象。
2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监管水平
2.1健全监管网络全面落实乡镇监管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渠道,按照符合岗位需要、人员专岗专责的要求,每个乡镇农技推广中心要确定1名负责人和1名专职监管员,确保在岗履职;生产基地、农业标准化基地监督员,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组织要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市县要规范建立基层监管人员档案,加强监管队伍管理。在乡镇农技推广中心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实行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与农技推广机构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2.2加强条件建设结合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验收”的要求,落实乡镇农技推广中心必要的办公设施和农残速测仪、冰箱、电子天平等监测仪器,不断提升监管装备水平。
2.3强化业务培训市县农业部门和乡镇农技推广中心要制定长期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对监管人员实施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结合“阳光工程”培训、送科技下乡等活动,组织开展村组、基地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加强培训考核,坚持持证上岗。建立健全业务学习培训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基层监管队伍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2.4加强制度建设乡镇农技推广中心要结合自身职责,建立健全产地环境监管、农业标准推广、田间巡查、监督检测、产地准出、质量追溯、诚信承诺、应急处置等工作制度和岗位责任、绩效管理、考核评价、奖惩等管理制度,明确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规范管理,落实责任,推进监管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3完善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工作合力
3.1县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统筹管理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和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农业、畜牧水产、食药监、公安等相关部门参加工作会商调度和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项,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积极参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机制,整体推进乡镇监管各项工作。
3.2县级农业部门要加强管理指导结合本部门其他职能工作、整合工作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对乡镇农技推广中心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综合协调管理。要认真统筹规划、统一部署落实乡镇监管体系建设、农业标准化、质量追溯、监督检测和管理考核等工作,稳步推进农产品收购、保鲜、贩运、储存等入市前各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要建立与食药监、公安、环保、工商、商务等相关部门工作联动机制,综合推进农业产地环境监管、投入品监管、专项整治、监督执法、风险应急、诚信建设等工作。
3.3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协调落实本地区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生产主体责任,建立村监督员队伍,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积极配合上级业务部门开展农产品基地准出、应急管理等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合理调配工作场地、经费和人员,兼顾做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保乡镇监管各项工作正常开展[6]。
4加强组织管理,切实强化工作保障
4.1加强组织领导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依法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强化政策措施,认真部署和推进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工作;加强对乡镇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解决好乡镇农技推广中心办公场地、监管装备、机构和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等实际问题,监管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必须足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确保基层监管工作正常开展。市县农业部门要把加强乡镇监管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把握当前有利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统筹谋划、扎实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4.2加强督促检查县级农业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督办落实乡镇监管各项制度措施,有序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工作。对乡镇监管机构建设滞后、监管工作缺位、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较低或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采取专函督办、诫勉约谈等方式及时督促整改;涉嫌渎职违法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4.3加强管理考核县级人民政府要制订明确具体的考核评价办法,对乡镇监管工作进行年度考核,并纳入县级政府对乡镇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4.4加强经验推介各乡镇要认真总结,及时报送相关信息,大力推介典型经验、亮点;积极开展乡镇监管示范典型建设,创新监管模式和制度机制,充分发挥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参考文献
[1]佟卫芳.我国食品安全体系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职业与健康,2007(07).
[2]为了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J].公民与法治,2009(8).
[3]孙政才.狠抓投入品监管强化源头治理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J].中国动物检疫,2007(12).
[4]陈芳莉.长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湖北植保,2015(01):15.
[5]张爱东.宿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践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
农产品推广计划范文3
按照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市县区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为主攻方向,以保障城乡居民食品安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菜篮子”为突破口,以加强生产监管、推行市场准入、完善保障体系为重点,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的有效形式,建立起**市无公害食品管理体系,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监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是实施“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监控,包括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检测和控制、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的制定与生产技术推广、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控制、农产品质量检测、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包装标识管理、农产品市场准入等方面。
我市到2005年基本实现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主要目标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2003年,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达到有标准可依。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300万亩;无公害养鱼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占总面积的33%,无公害畜产品中肉、蛋、奶产量占总产量比重达到30%;无公害饲料生产占生产总量的50%;全市建立20个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区,每个区县至少要建立一个畜牧标准化出口示范基地(乡镇),50%的大场(户)、饲养小区实行标准化生产;在全市五大农产品批发市场、五大超市试行市场准入制度。
农产品推广计划范文4
为加快农业清洁生产体系建设,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根据2011年市农林工作总体部署的要求,结合我县农业生产的实际,现就2011年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村能源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迎青奥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监管,建设优质安全农产品连锁营销网络,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行动,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水平。
二、工作重点
(一)、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依法监管
1、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依法监管的宣传力度。以贯彻执行2011年即将出台的《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条例》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依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强化农产品生产者的法律意识、经营者的质量意识、消费者的保护意识、监管者的职责意识。
2、组织开展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行动。以文件精神为重点,组织开展五大执法行动:农业投入品专项执法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抽检行动、农产品生产记录执法行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志执法行动,杜绝发生地产农产品禁用投入品超标现象。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建设。重点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三品”企业内部监管员队伍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队伍建设,组织培训,强化考核,为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明确“三品”企业必须配有持证上岗的内检员,组织他们参加省、市等上级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并对其工作进行督查考核。
(二)、严格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制度
1、继续加强农产品产地检测网络建设。在全县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从事食用农产品生产的现代农业园区,进一步加强种植业产品田头检测室和水产品塘口检测室建设,为农产品产地准出提供检测保障。
2、实行地产农产品产地检测准出制度。全县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从事食用农产品生产的现代农业园区,全面建立并实行农产品上市自检或委托检测的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记录,严禁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流出基地。检测记录作为检查的重点之一。
(三)、持续推进名牌农产品培育与创建
1、继续抓好“三品”认证和名牌培育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三品”认定认证,突出组织开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全县计划新认证“三品”总数30个以上,确保完成省、市农委下达的年度考核任务;全县“三品”生产基地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比例较2010年提高6%以上;积极组织开展省市名牌农产品培育与创建工作,全县计划新认定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1个以上,市级名牌农产品3个以上,加快推进地产农产品品牌的提档升级。
2、继续加强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全县新申报并进入有机转换期的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8000亩,并制定2011年有机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分工,针对各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考核,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积极组织开展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全县建设绿色食品原料基地2万亩以上;认真组织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示范乡镇创建任务,全县力争新创建2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乡镇。
3、继续加强名牌农产品宣传和展示展销工作。重点是以农业大超市网为平台,以农产品行业协会为依托,以优质安全农产品广场和进社区展示展销为载体,促进产销衔接,引领品牌消费;加快推进全县优质安全农产品融入都市圈连锁营销网络建设。
(四)、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机制
农产品推广计划范文5
**市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为了加速推进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全面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根据农业部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要求,沈阳市从2003年开始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按照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市县区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为主攻方向,以保障城乡居民食品安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菜篮子”为突破口,以加强生产监管、推行市场准入、完善保障体系为重点,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的有效形式,建立起**市无公害食品管理体系,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监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是实施“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监控,包括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检测和控制、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的制定与生产技术推广、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控制、农产品质量检测、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包装标识管理、农产品市场准入等方面。 我市到2005年基本实现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主要目标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2003年,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达到有标准可依。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300万亩;无公害养鱼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占总面积的33%,无公害畜产品中肉、蛋、奶产量占总产量比重达到30%;无公害饲料生产占生产总量的50%;全市建立20 个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区,每个区县至少要建立一个畜牧标准化出口示范基地(乡镇),50%的大场(户)、饲养小区实行标准化生产;在全市五大农产品批发市场、五大超市试行市场准入制度。 2004年,全市力争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和评价工作,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立4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无公害食品生产面积达到600万亩,无公害养鱼面积达到18万亩,占总面积的60%;无公害饲料生产实现100%,在2003年的基础上八个区县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要翻一番,在全市的主要批发市场建立市场准入制度。 2005年,全面推行无公害标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800万亩以上,主要农产品基本实现无公害生产,其中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比重达到10%以上;无公害养鱼面积达到24万亩,占总面积的80%;50%的畜产品达到绿色或有机产品的标准;饲养小区实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农贸市场、超市实现市场准入制度。
**市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农产品推广计划范文6
农产品的销售一直是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过去计划经济年代,农产品的销售任务是由政府统一组织的,农业生产者无需考虑农产品销售问题,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生产经营活动逐渐由市场来决定,市场的功能越来越重要了,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市场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交换功能、商品价值实现功能、市场调节功能、市场信息功能、市场刺激功能等,其中商品价值实现功能是:在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值要靠市场来实现。当农产品经营者把产品出售后,所得货币能够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物质和劳动,则产品价值得到了体现,反之,则产品的价值不能或不能完全实现。因此,市场的功能决定了农产品的生产是由市场决定的,农产品的价值实现也是由市场决定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是不可能自动达到消费者手中,需要通过营销的手段才能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者的转移,才能实现农产品的价值。通过营销手段能解决经营者的经营目标市场,发现和了解农产品消费需求是什么,指导生产决策,并开拓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经营者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通过营销手段,才能使农产品的价值实现,同时也提高了经营者的经营收入。
二、农产品营销的效果实现难度较大
农产品与其他产品(如:日用品、电子产品、食品等)相比,营销手段的应用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其难度更大,这是因为农产品本身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农产品的生物和自然性特点。农产品大多是生物性的自然产品(蔬菜、水果、鲜肉、牛奶等)具有鲜活性、易腐性。保存不易,农产品一旦失去其鲜活性,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同时有些农产品体积大,单位重量的价值较低。二是农产品的供给季节性性强,短期总供给缺乏弹性。许多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的供给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而且生产周期长。由于农产品生产是生物生产过程,农业的投入要素相对固定,从而造成农产品的供给缺乏弹性。三是农产品的需求大量性、连续性、多样性。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的基本生活品,具有普遍性和大量性,同时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又出现不同的偏好,农产品的需求又会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再加上人们对每日所需的蛋白和热量基本不变,农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四是大宗农产品品种营销的相对稳定性。农产品生产多具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的生产,其品种的改变和更新需要较长的时间,因而农产品在经营品种上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一定的时间里,人们消费的农产品是相对稳定的。五是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产品是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农业经营者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有限性,所以政府要采取相关的政策来扶持和调节农业生产和经营。由于农产品生产经营上的这些特点,就带来农产品销售中的难度增加。农产品不易保存、销售的时间相对较短、农产品品质会逐的渐下降,同时农产品生产中的品质和产量很难控制,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还要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所以,对于农产品的营销与其他产品相比(如:日用品、电子产品、食品等)其涉及的内容要更多、要求更高、农产品营销体系内容更大。
三、农产品营销系统构建思考
1.现行的农产品营销体系
(1)以农户和个体经营户为营销主体,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作为农产品的营销主体,无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或是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其走向完善和成熟的标志就是规模化、组织化、企业化和一体化。这也是营销主体为节约交易费用,增强在交易和竞争中有利地位的必然选择。
(2)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庞大,但平均交易规模小,档次不高,功能不完善。从90年代起,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较快,但单个市场的平均交易规模小,许多批发市场配套设施建设落后,档次不高,还停留在出租铺面的简单物业管理模式上,批发市场在价格发现、辐射能力、信息服务、物流服务、检验检测等功能方面较薄弱。
(3)农产品的销售终端以农贸市场为主,农产品目前主要是通过传统的农贸市场进行销售,连锁店和超市销售农产品比例还较小。
(4)农产品传统交易方式为主,现代营销手段不多。目前农产品销售方式主要表现为现货交易,人货同行,农产品堆放在市场吆喝展卖,结算通过现金收付,而通过批发市场达成远期契约交易以及采取拍卖交易、信用交易、委托交易、网上交易等现代化交易方式还较少。
2.主要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营销体系启示
(1)以日本和韩国为代表的东亚模式。这两个国家都面临小生产和大市场流通的矛盾。为了解决农产品流通难的问题,满足城市居民的消费需要,在市场和政府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农产品营销体系。一是分销渠道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二是交易方式以拍卖交易和竞标交易为主。三是农民合作组织在农产品营销中扮演重要角色。四是农产品标准化程度高,注重进行分级、加工、包装以及冷藏冷冻处理。五是农产品营销过程的信息化程度高。六是有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市场监控机制操作保障。
(2)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模式。其农产品营销体系具体特点是:一是市场体系相对简化,流通渠道缩短,批发市场的地位不突出。二是发达的期货市场对于农产品市场稳定、调节和促进作用显著。三是农产品营销组织形式多,合作社的营销职能突出。四是营销服务和物流系统非常完善。五是采用现代营销手段开展农产品促销活动。六是开拓海外农产品市场的出口促销支持力度大。
(3)以法国和荷兰为代表的欧盟模式。以法国和荷兰为代表的欧洲各国的农产品营销体系有以下特点。一是发达的农业合作组织。二是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三是独具特色的拍卖交易方式。四是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
3.农产品营销体系构建分析通过前面的分析,要想实现农产品的营销目的(实现农产品价值),达到农产品营销营销的效果(生产者、消费者、社会效益的统一),必须在农产品营销体系构建上重新进行定位,应在三个层次上达到统一。
(1)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自身因素方面农产品营销的主要承担者是农产品生产和经营者自身,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农产品销售是关系到经营者切身利益,要把营销工作放在经营活动中重要地位,农产品营销工作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营销工作要放在战略的角度去认识,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相比,销售更重要,但农产品销售不是传统意义是的内容和理解,而要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消费者的角度、市场的角度去认识。作为农产品经营者营销活动要从认识上突破,理念上更新才能做好营销工作,才能使农产品生产实现价值。农产品营销认识上突破是指营销的内容是全方位的。农产品生产中,营销工作不仅只存在于产后的销售中,在产前和产中同样存在着与产后的营销工作有关的内容。也就是说农产品销售是最后一环,但它与前期的工作有关联的,前期的工作没有做好,后面的销售就有困难,所以营销工作是贯穿于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我们必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认识营销工作。一是产前的信息收集和市场调研。即开展市场调研工作,收集有关的市场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分析,这就是需要有专门的人员、通过什么手段获取信息,为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工作提供参考。二是组织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产品”整体概念的认识。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不能简单的就产品本身的生产而生产,在生产时就要考虑到将来是否能卖得出去?因此对产品的认识要整体化,其内容包括: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培育问题,品牌经营问题,品质与质量问题,安全卫生问题,包装问题等。这些都要在经营中加以考虑。三是价格策略。价格策略就是指农产品进入市场最后的定价问题,以及价格调整问题。农产品的价格,一方面是经营者获利方式,另一方面是消费者选购产品所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什么时候?什么季节?在什么地方采取什么价格水平?其中有许多技巧,需要农业生产经营者认真的研究。四是分销渠道的分析。分销渠道就是农产品如何进入市场?采取什么方式进入市场?具体地说就是农产品如何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手中所经过的路径。如:自己找客户销售还是销售给中间商,以及农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的运输问题等。五是推广与促销策划。农产品也需要推广和促销,通过推广和促销,使农产品等有关的信息传递给用户和消费者,使其产生购买欲望。如何针对不同的农产品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推广和促销手段,需要进行分析和筹划。农产品营销理念上更新是指农产品营销不仅要关注具体的营销内容,而且要有市场竞争意识的理念。服务意识理念。品牌化意识和创新意识。如果把这些理念融入到具体的营销活动,能使农产品营销取得一定的效果。
(2)农产品营销社会化服务系统建立和完善方面农产品消费特点之一是保持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鲜活性和品质的新鲜,要求农产品在销售环节上时间要越短越好,在过去,农产品产地和消费者之间很近,基本可以做到提供新鲜的农产品,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消费者的要求提高,产地和消费的分离越来越远和分散。如何做到尽快把新鲜的农产品转移到用户手中,其难度越来越大,这其中就包括农产品的收购、运输、存储、配送、加工、信息处理等一系列环节,在现代社会中它又是保证农产品销售不可缺少的内容。而这些环节无论从资金的投入、专业人员、技术等要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自己去解决是相当困难的,甚至又无法做到的,这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产品销售。这些配套的措施需要整个社会来共同加以解决,即,要形成完备的农产品销售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农产品生产出来后,通过经营者自身的努力和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配合,最终使农产品有效地到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