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集体经济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集体经济调研报告范文1
俞垛镇忘私村地处里下河地区,南与镇相邻,省级河道唐湾河穿村而过,水陆十分便利,全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810户,总人口2118人,村地域面积3000亩,耕地面积2502亩,人均耕地1.18亩,20xx年村集体纯收入100万元,农民纯收入7000元。村里三分之二大部分村民主要通过种田和上班取得收入,部分村民承包农田种植稻麦和林木,还有部分村民从事畜禽养殖,另外还有少数的个体业经营户,主要从事机械加工、造船。
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与思考
1、充分利用土地,让土地出金子
农村经济要发展,农民要增收,离不开土体,土地出效益。如何让土地出金子?我有几点思考。第一,我们要强化科技服务,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含量。让农民增收,最直接的就是让农田增产,我们要利用本村与镇农机站结对挂钩这个优势,多派村干部到农机站学习新的农业知识,还可以请农机站的工作人员到我们村宣传和推广农业技术,并对我村村民进行培训,让农民科技种田。而且这方面我们也已经有了成果,譬如说我们村率先实行的麦套稻技术,已取得了成效,还有在粮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全量还田方面我们也都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帮助农民增加农田产量。以后我们要做的是继续和农机站保持对接,不断投入新的农业技术,继续走科技兴农的道路。第二,我们村地靠集镇,目前通往集镇的通北公路全长大概400米,而且这条公路宽广,交通便利,但是路两边仍是农田,还没有开发,而且我们村的村民坐落主要集中在庄中心,而且住房紧凑,大都是旧房,庄中心的道路狭小,不方面行车,只能由自行车和电动车行走,所以大都村民再造房时豆想搬往集镇,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将通北公路两侧的农田开发,建住宅区,促进本村经济发展。
2、充分利用优势,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农村经济发展,光靠农业还不行,我们还要发展工业。我们村南与镇相邻,省级河道唐湾河穿村而过,水陆交通便利,我们要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来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我村已经完成了一个500万、一个300万的招商引资项目。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陆交通建设,充分发挥人际作用,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推展。
3、充分发挥特色,让造船业形成气候
俞垛镇是一个鱼米之乡,我们村从事船舶运输业的比较多,所以这也促进了我们村造船业的发展,目前我们村已经有两个造船厂,但都是粗放型的经营模式,而且也没有形成规模,所以我们要提供便利和平台,促进造船业的发展,让造船业形成气候,成为我村的优势。
4、溱湖会船,发展文化经济
我们村地靠溱潼镇,是俞垛镇的一个文化大村,每年都会参加溱湖会船比赛,参赛的有贡船、龙船、篙子船、划船等,连续几次获得会船比赛的一等奖。鉴于这样一个文化优势,我们要充分发挥出来,让文化充实我们生活和思想的同时,我们还要想法子让文化出经济,推出我们自己的文化节目,同时也为招商引资坐铺垫。
集体经济调研报告范文2
关键词:三农问题;发展;村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解决三农无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三农问题”分析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
“三农问题”在我国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此后逐渐被媒体和官方引用。”三农”问题历来是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基本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到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解决好三农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农民问题。农民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素质问题
(1)科技文化素质
一是農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知识水平不适应。
二是科技素质不适应,接受和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较低。由于种种原因,一部分农民接受新技术的主动性不强,农村科技力量薄弱,农技推广难度较大。
(2)思想道德素质
一是精神空虚。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当前农民的"物质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农民的"精神温饱"却未解决。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加上现代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应用,使得农民从繁重的农活中解脱出来,劳动量大幅减少,农民的农闲时间一年可达八、九个月之多。除一部分人走向二、三产业外,另外一些人就呆在家中。由于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落后,民俗文化日渐衰落,过去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特色很浓的文娱活动已逐渐消失,以前较受欢迎的农村电影、农村文艺队演出等越来越少。当前的农村文娱活动较普遍的就是看电视,而电视节目的荒诞嬉戏及个别台的前卫乃至强劲的广告,农民因不对口味难以接受。虽然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要求在农村建农家书屋,但许多农家书屋很难满足农民的需求。为了弥补精神空虚,许多年老的农民信迷信,年轻人聚集赌博。农民精神空虚使他们无法得到真、善、美的启迪。更谈不上紧跟时代主旋律,建设精神家园,坚实理想信念。
二是农民的小农意识蔓延。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降低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强化了一家一户的个体思想,弱化了义务观念和国家、集体意识。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趋利性也使广大农民在公与私、义与利的选择中愈来愈向后者偏移。
三是农民拜金主义严重。现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老年人在家种田,年轻人游手好闲"的反常现象。一些小青年说是外出打工,实则混世人生,赚钱不够自己花费的!表现出既贪图钱财,见钱眼开,追求享乐,又好逸恶劳,不思进取,唯利是图。"有钱就是爹、有奶便是娘"的,"啃老族"的和不尽赡养义务的大有人在!
(二)农民增收问题。持续增收缓慢。
①农资及涉农服务价格过高削弱了农民增收效果。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增长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产品价格提高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力度,体现出价格对增收的负向性。②农业内部增收乏力将影响农民持续增收的步伐。③农村劳动力资源素质不高将影响农民持续增收。由于文化素质低,又不具备专业技能,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空间狭小,只能选择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造成这些岗位就业竞争激烈,工资水平低下。而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留守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大多数是缺乏一定的技能而又实在无法外出从业的这一部分群体,她们素质较低,技能单一,经营管理能力较低,一方面难以接受新农业科技知识,制约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适应不了当前非农产业的发展要求,多为从事传统的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以及低层次的服务行业,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新兴第三产业,所以也制约了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及农民增收进程。
由此可见,解决好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情况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就成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专业合作社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
昌图县十里乡情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是由十里村民委员会出资200万元,和30名村民出地126.69亩(量化股金为7.6万元)、并出资62.4万元,村民合计出资70万元组成了由村民委员会领办的合作社。于2016年6月6日开始筹备组建,于2016年7月22日正式注册成立。是全省为数不多的由村集体参加投资、管理和分红的合作社。
2017年经村委会和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研究决定建大棚种植以胡萝卜为主的各种蔬菜。当年在该社入股的土地上共建了100座钢筋骨架大棚,全部种植胡萝卜、九月青豆角、辣椒、茄子、西红柿、韭菜等蔬菜。当年总收入135万元,纯利润80万元。村里分红56万元,土地入股分红7.6万元,留作积累2.4万元,村民资金入股分红14万元。另外农户在合作社出劳入股分红30万元,于2018年1月3日举行了2017年的分红大会,昌图县电视台天桥山栏目组现场进行录制并于2018年1月5日、6日连续在电视台播放两天。
2018年为了使合作社增加收入该社又增加了新的项目:
1.增加暖棚育苗项目,又建了3000平方米暖棚育苗基地,合作社选拔了一名有经验技术的吕则权去铁岭依农学习,回来后进行技术指导。于2018年1月10、15日就已经育了茄子苗、辣椒苗、西红柿苗;2018年2月5日又育了九月青豆角苗,我们已经在3月18日-22日进行移栽,计划在6月份前多种蔬菜就能大量上市了。由于今年该社自己育苗,时间提前半个月,这样我们的蔬菜也能提前上市半个月,大约能增加收入20万元左右。
2.合作社又投资100万元,建了四个冷库,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可一次性贮藏蔬菜80万斤,实现了冷库储藏措季上市、制冷储藏远销上市、保鲜储藏选价上市,使我们的蔬菜实现了两季种植四季上市,避免了由于蔬菜温度过高不能销售太远的现象,也改变了过去蔬菜集中上市供大于求卖不上好价格的现状,由此又大大的增加了合作社的收入。
(二)合作社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的作用
集体经济调研报告范文3
近几年来,块状经济已成为支撑湖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态,以制造业为主的块状经济已约占湖州市工业总量的三分之二,在强化专业化分工协作、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吸纳劳动力就业、提高产业竞争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块状经济发展过程中累积的一些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尤其是产业层次低下、创新能力不强、规划引导缺失、平台支撑不力等问题也逐渐显现,急待优化提升。
一、湖州市块状经济现状
(一)总量快速增长
截止底,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家数10家以上的块状经济有46个,包含各类大小企业3.3家,从业47人员万人左右。46个块状经济共实现销售收入1870亿元,约占全市工业全部销售收入的65%左右。其中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块状经济32个,实现销售收入1826亿元。至六年期间,全市46个块状经济平均增长24.5%,块状经济在湖州市工业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日益显现。
(二)重化趋势明显
湖州工业共有34个大类行业,其中有22个大类行业分布在46个块状经济中,覆盖了大部分传统行业,由于块状经济的起源以自发集聚而产生,所以行业属性主要以轻工业为主。块状经济中轻、重工业的比重为74∶26,排名前5位的行业中轻纺行业有3个(纺织、家具、纺织服装)。随着湖州市工业向工业化中后期发展,块状经济中重工业比重逐年提高,增长速度趋缓的传统轻纺产业占比下降。到,轻、重工业的比重提高到59∶41,其中金属加工、机电制造等6个重工业行业提高了近15个百分点。
(三)知名度的有效提升
块状经济不仅在经济总量上支撑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区域知名度。湖州市几个规模较大、特色明显的块状经济对区域知名度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织里童装、南浔木地板、安吉椅业、长兴蓄电池。区域特色块状经济的发展,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区域地名的经济内涵。以来,湖州市块状经济陆续获得了7个国家级区域品牌,分别是中国童装名镇、中国绸都、中国毛笔之都、中国椅业之乡、中国实木地板之都、中国竹地板之都和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产生了珍贝牌羊绒衫、美欣达牌灯芯绒、诺力牌液压搬运车等8只中国名牌产品和金洲牌钢管、蓝鸽牌床上用品等68只中国驰名商标,其中湖州竹木制品行业共产生了3只中国名牌产品和13只中国驰名商标;纺织行业共产生了2只中国名牌产品和7只中国驰名商标。
(四)竞争优势逐渐增强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湖州市目前已形成一批产业特色明显、行业知名度较高、配套设施较完善、产品竞争力较强、产业集聚度较高的优势块状经济。如织里的童装,具有产业配套完整、商务成本低、工业基地集中、专业市场配套、市场知名度较高等优势,被评为“中国童装名镇”,块状经济中拥有企业6千余家,销售收入100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4%左右,产业集聚十分明显。南浔实木地板,已成为国内实木地板的重要生产基地,被评为“中国实木地板之都”,知名度较高,产量占全国50%以上,相关木制品企业1000多家,销售收入达179亿元。长兴蓄电池,电动车用蓄电池占全行业的半壁江山,产业发展历史较长,技术装备较先进,经过规范整治,企业规模、档次有大幅提升,产品性能稳定,已成为该行业的标准制定者和价格决定者,被评为“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销售收入达121亿元。南浔电梯,区域内电梯年产量占全省一半,国内市场占有率8%左右,产业相对集中,产业集聚明显。钟管生物医(兽)药,已形成以升华拜克为主的生物医(兽)药生产基地。安吉竹产业,上下游产业配套较齐全,已基本形成产业链,加工技术国内领先,其中竹机械工业有8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占全国竹工机械的大部分销售额。递铺椅业,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成为中低档办公椅的制造基地,办公椅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4%。南浔电磁线,产业分布区域相对集中,随着品牌效应的不断提升,知名度也与日俱增,国内市场占有率38%左右。
二、湖州市块状经济存在的问题
1.从集聚发展水平分析,大部分是同类产品在空间上的简单叠加,属于产业集群的初级阶段。全市大部分块状经济还处于通过企业自身扩张而产生集聚优势的成长阶段,只是大量企业在同一区域、同一产业领域、甚至同一分工环节扎堆。没有形成彼此关联的专业化供应商、服务机构及相关产业。主体产业的上下游延伸不足,企业的分工合作集中在内部以纵向工艺分工为主的状况,而缺少企业之间的横向的分工协作,生产经营自成体系,小而全企业十分普遍。
2.从主要区块的行业地位分析,大部分是生产加
工基地,处于价值链的末端。长期以来,湖州市块状经济的产业分布总体上处在自发状态,产业集中度不高、资源不能共享。企业的竞争优势还是处于以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的基础上。大多数块状经济产品属于成熟期的传统产业,进入门槛较低,投资量不大,缺少创新和技术,产品易于模仿。许多企业围绕一只产品生产,相互模仿重复生产,产品的差异性不大,行业空间没有充分拓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无序竞争和恶意竞争。
3.从块状经济规模与行业发展空间分析,规模总量不大、产业链短、缺乏核心竞争力。湖州市块状经济“小短散”现象比较突出,单个块状经济总量小,百亿元以上的块状经济只有8个。块状经济主体以传统的纺织、建材为主,而容易形成产业集群的机电制造产业主体地位不突出,产业链短而窄,难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为其配套的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在产业集聚度上,呈现布局分散、集聚度低的格局。这种分散的产业格局,直接导致了信息、技术、市场等资源难以整合和规模效率低下的状况。
4.从保障块状经济健康发展的支撑面分析,还未形成完善的规划和政策支撑体系。近年来,湖州市各级政府对提升块状经济和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都比较重视,也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性的政策措施,但是如何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研究还不够深,政策框架也不够清晰,扶持措施也不够到位。迄今尚未有发展产业集群的专项规划,尚未形成操作性强的政策保障和扶持体系。支持块状经济发展的区域中介公共服务平台还不完善,虽建有童装、转椅、电磁线、竹木制品等一些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但为区域内中小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的创新能力还不强。另外,行业协会也不完善,科研培训机构也不健全,无法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三、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的建议对策
(一)加强科学规划
以政府为主导、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联合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等力量,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资本链整合提升的高度,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互动的角度,把握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对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提升工作进行整体谋划、科学规划。结合正在制定的《湖州市重点特色产业培育发展规划(20xx-2015年)》和《湖州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提出湖州市生物医药、新能源、金属管道与不锈钢、装备制造、特色纺织品、木地板等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总体目标、主要思路和产业定位。规划中要重点突出空间布局。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是块状经济提升的重要载体。按照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密度产出的要求规划建设好各类园区,使之成为块状经济提升的核心区,着力形成多层次、梯度式工业发展格局。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加快土地资源整合,盘活土地存量,特别是要为引进大好高项目,建设新型产业集群留足发展空间。完善标准厂房等生产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保障创业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用地需求,为企业集聚发展提供必要空间。要完善基础设施水平,加强功能性建设步伐,满足块状经济提升以及总部经济、物流集聚区、公共检测、信息平台等生产业集聚发展的支撑条件。
(二)加强组织协调
建立一个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由一名市领导牵头、一个部门主推、一个专项协调推进小组主抓、一个发展规划引导、一个保障体系扶持、一个工作推进计划实施的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提升“六个一”推进机制。牵头市领导和主推部门负责问题矛盾的解决协调;块状经济所在地的县区政府负责对本区域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编制。探索建立工业项目统筹布点机制。要按照谁招商,谁收益的原则,确定分配比例,实行收益分享,调动乡镇打破区域限制,构建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和跨区域工作协调机制,减少重复投入和无序竞争,推进产业集聚。市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工作,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协作配合,共同研究解决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问题。要加强调研和督促检查,及时了解和把握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动态,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三)开展试点示范
建立省、市、县区三级产业集群试点示范。长兴蓄电池产业集群作为湖州市唯一的浙江省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应尽早尽快制订工作标准、完善实施方案、深化指导服务,着力把握好块状经济提升的共性要素和个性特色,积极探索块状经济提升的路径,为全市块状经济转型升级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结合全市重点特色产业的培育发展,从全市范围内确定生物医药、新能源、金属管道与不锈钢、装备制造、特色纺织品、木地板等若干个产业规模大、提升空间广、带动能力强、示范意义好的块状经济作为转型升级示范试点,及时总结各地块状经济提升经验,树立典型,扩大推广,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加强对试点示范区的监督检查,对方案编制、政策配套及工作推进不力、收效不大的示范区实行动态调整。县区政府重点抓好本区域内块状经济的提升发展工作,选择一批产业基础良好、区域优势明显、升级潜质较大的块状经济作为重点,加强工作指导、健全区域协调机制、集聚各类要素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不断摸索和创新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新路径、新模式。对跨区域的块状经济,其核心区所在县区政府要牵头抓好块状经济提升发展工作。
(四)培育龙头企业
积极培育块状经济中关联度大、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业辐射、技术示范和销售网络中的引领作用。引导湖州市的明星企业、优质企业等通过联合、并购和品牌经营、虚拟经营等现代方式整合中小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支持其在市外、海外设立原料、能源供应基地、研发设计基地和营销网络,积极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对财政贡献大、配套企业多、拥有行业话语权和定价权、行业引领作用明显的龙头骨干企业,给予政府奖励和政策扶持。加强配套协作。鼓励引导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在做强核心业务的同时,加快剥离专业性强的零部件生产,发挥中小企业在块状经济中的基础作用,推动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环节的加工型、劳动密集型、贴牌生产型中小企业发展零部件专业化生产,提高企业间配套协作水平,构建完善产业集群分工协作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加速成长。大力发展生产业。引导区域内行业龙头企业努力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延伸,加快从单纯生产向“研发+生产+服务”型转变。在木地板、家用电器、电梯、转椅、预拌混凝土等有特色的块状经济中,选择几家龙头企业实施主辅分离试点,在研究开发、仓储物流、市场营销、后勤保障等非制造环节,在满足本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同时,为其他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
(五)加大财金扶持
市和县区政府要加大对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扶持力度,整合相应的财政扶持政策,每年确定一块政策资金,采取贷款贴息、专项补助、政府奖励等方式,重点支持产业集群规划制定,龙头骨干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节能减排等,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加强块状经济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对接与合作,创新块状经济融资方式。对重点培育提升的块状经济,各级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规定,建立健全有效机制,积极支持重点企业的信贷项目。优先支持龙头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以及上市公司再融资。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拓展融资渠道。
(六)构建服务平台
根据不同块状经济特征,探索推进多形式、多层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大企业主导型的块状经济,支持依托大企业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块状经济,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原则,鼓励民营投资、产学研合作、科研院所集聚等多种方式和经济主体参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部门分工协作机制,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明确分工、加强协作、聚焦政策、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各领域、各层面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鼓励为块状经济提升服务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建设,重点支持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中心、管理咨询、技术专利服务、人才教育培训、市场营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等中介机构建设,为块状经济内部各企业解决生产、技术、管理、品牌、人才、信息等各方面问题提供支持和服务。
(七)提升集群品牌
大力实施质量振兴和品牌带动战略,提升块状经济内企业质量和品牌意识。加强企业计量、质量、标准等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引导和支持块状经济内企业创立品牌,实现从无牌、贴牌到有牌、自主品牌的转变,鼓励支持企业积极争创省级和国家级品牌。推动生产要素向品牌企业和优势企业流动,形成集聚效应,长兴的新型墙材、安吉的竹产业、南浔的电梯、湖州开发区的水处理设备等,要加快培育形成区域品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探索不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的路径和方式,着力将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升级为城市品牌,从而形成浓厚的区域产业文化,抓好品牌保护,促进品牌企业自我保护,强化行政执法力度,形成打假工作合力,切实维护品牌形象。
(八)推进持续发展
通过清洁生产、资源节约、污染治理和淘汰落后等手段,推广节能减排共性技术,推动块状经济向资源节约集约和生态环保型产业集群转变。全面建立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协调制度,政府有关部门要坚持工业项目联审机制,严格执行工业投资项目单位工业增加值1.56吨标煤准入标准,坚决杜绝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严格限制低、小、散项目的重复建设,切实把好新上项目入口关、布局关。加强对产业转移的引导,结合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序转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资源依赖和市场依托型等生产能力。
集体经济调研报告范文4
一、开发区发展现状
*市经济开发区自1998年正式启动建设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招商引资为第一要务,不断加快环境建设,推进经济增长,历经9年多的不懈努力,城市建设初具规模,综合实力不断壮大,经济驶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基本完成了起步发展的第一阶段,开始步于膨胀提高的“二次创业”发展时期。
(一)综合实力日益增强。2006年,完成GDP63亿元,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15亿元,出口创汇5500万美元,实现利税8.3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5.39亿元,全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60万美元,各项指标增幅均超过30%,多项经济指标在全市县市区中已处于中上游地位。今年上半年,总体经济形势仍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截止目前,确定入区项目575家,总投资410亿元;建成投产企业330家,总投资280亿元。皇明太阳能、中大空调和江苏波司登集团、上海光明乳业集团、河南双汇集团、德国帕攀博格集团、日本明治机械公司、韩国宇星饲料公司、香港华宇集团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开发区。
(三)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开发区大力实施项目兴区战略,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了五大主导产业:以皇明太阳能、六顺电器等为龙头的新能源开发产业;以中大.贝来特、亚太集团、力得科技、三和电器、奇威特公司等为龙头的空调电子产业;以双汇食品、光明乳业、巨嘴鸟面粉等为龙头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以波司登、华羽集团、中合服饰等为龙头的纺织服装加工产业、以德工机械、福田重工、大陆架、新大陆等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产业。
(四)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几年来,开发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累计投资19亿多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道路、供水、排水、供气、供电、有线电视、集中供热和信息宽带网“九通一平”;拥有了海关及口岸直通监管场站、银行、学校、医院、星级宾馆、高档住宅小区、大型商贸城等齐全完备的配套服务设施;形成了“城在林中,街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园林化建设格局。
二、开发区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全省比,与全市发展的要求比,还有很大差距。而且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政策不断收紧,制约开发区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不断增多,开发区加快发展的困难不断加大。概括起来,当前影响开发区加快发展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不够大,不够快,还没有形成对全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经济开发区前些年发展较快,一大批项目落户,但近几年明显见慢。从全省看,与*经济开发区起步时间相近、面积相当的烟台经济开发区2006年GDP、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总收入分别达到234亿元、478亿元和33亿元,增幅均在40%以上,分别是*经济开发区的3.7倍、3.6倍和6.1倍,增幅高于*经济开发区近10个百分点。从全市来讲,2006年开发区GDP、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三项指标占全市的比重分别是6.2%、7.1%和5.3%,不能体现出全市经济“主要增长极”的辐射带动作用,基本仍处于“增长点”阶段,形成“增长面”任重道远。
(二)缺少大项目的支撑,产业层次较低。几年来,开发区通过招商引资,一批企业、项目相继入区发展。从企业数量上看,开发区具备了一定的发展优势。但从企业质量上讲,除皇明等企业外,缺少有影响力、有带动力的大企业、大项目,缺少高新技术和高成长性的优势企业。滨州市开发区截止目前入区企业不过百余家,不足*经济开发区的三分之一,但是2006年企业销售收入却与我们持平。其中仅魏桥和盟威两大集团在开发区的两个企业销售收入就达到80亿元,占总数的70%以上,并且带动了一批配套厂家。而且我们的入区企业多为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规模不够大,产业层次也比较低,还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三)土地资源供应紧张,造成一些项目难以落户。目前,开发区在土地问题上面临三难:一是原有的计划用地指标已基本用完,部分招商引资项目难以落户。二是开发区二次创业“东进”战略规划初步完成,规划占地面积20000亩。而目前省里每年给全市下达的土地使用指标只有6000亩,如果平均分配给各县市区使用,开发区每年实际分配土地指标只有500亩左右,按照这种计划征用土地,开发区“东进”则需几十年的时间,与开发区发展的需要相差甚远。三是开发区土地价格偏高,目前的价格是县市的二倍以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招商引资。
(四)经济发展环境尚不宽松,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有些部门到开发区乱收费、乱罚款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执法的主观随意性很大;有的部门应该或者可以下放的管理权限没有完全下放,办事手续繁琐,工作效率不高。受这些方面问题的制约,目前开发区的发展环境可以说不如各县市区宽松,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开发区招商引资的效果和形象,致使一些好不容易争取来的项目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而转落他方。
三、推动开发区二次创业的思路与措施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开发区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二次创业”的关键就是明确发展目标,把握主攻方向,围绕工作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发挥利用现有优势,挖掘创造新的优势,努力把开发区的发展大业加快推向前进。
(一)高起点定位,发挥开发区应有的功能与作用。开发区要想在“二次创业”中取胜,既要突破过去,超越自我,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发展;又要体现和发挥开发区本身应有的地位和功能作用,以更富有成效的方式加快发展。在目标定位上,要以建设现代化的新型工业城区为目标,以打造*经济增长第一极、工业战略主战场、招商引资重要基地、实施技术创新、科技产业化和拉动产业结构升级示范区为努力方向,推动开发区向更高层次、更高标准迈进。在发展规划上,特别是在开发区“东进”布局上,要同商贸为主的运河开发区,同商住、行政为主的老城区、新城区区别开来。要突出新型工业城区的特点,科学确定“东进”区域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搞好开发区的中长期规划。在发展战略上,要在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基础上,从过去的外延扩展为主向拓展外延和提升内涵并重转变。既要解放思想,创新方式,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又要采取有力措施,搞好已入区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提升企业的层次和发展水平。在产业结构上,按照工业城区的构架,相当时期内要突出以二产为主,三产为辅,同时逐步弱化直至退出一产。在产业层次上,要在继续发展传统产业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水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培育链条式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在城市建设上,经营城市与“发展企业”并举,围绕为企业发展服务搞好城区的规划和建设,正确处理城乡关系,搞好劳动力转移,不断扩大和提高城区建设的规模和水平。在管理模式上,行政上授于开发区市一级相应权限;经济上实行特区化管理和开放式发展。
(二)做大做强工业,提升工业层次和水平。工业是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主题。加快开发区发展的关键是培植大项目,发展大工业,提高工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一是以壮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产业集群。要围绕新能源开发、空调电子、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服装加工、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培养产业“龙头”并延伸产业链,把支柱产业变成主导产业,把产业链条变成产业“板块”,形成产业集群。为了扶持企业发展,除继续对企业实行“减免”政策支持外,要采取有效措施,每年确定5-8个骨干企业重点扶持,培植产业集群的“中坚”。要加快对重点骨干企业的培育,积极推进条件成熟的骨干企业通过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融资,加快膨胀发展。要适时成立产业发展指导办公室或行业协会等组织,推动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引导众多的中小企业加入到大企业的产业链中去,把分散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结合起来,把初级的产业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联结起来,形成优势叠加、产业互动的效果。二是推动项目向开发区聚集,举全市之力促进开发区的快速膨胀。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要发挥开发区的区位等优势,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促进项目、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开发区聚集。市属企业的新上项目原则上应放在开发区;协调开发区和各县市区研究制定招商引资或利用外资、包括税收分成或全部返还等方面的鼓励政策,引导县市区招商引资的一些大项目、好项目以及与开发区产业、骨干企业关联度较高的项目放到开发区建设,以加快开发区的膨胀发展。三是实施品牌战略,增强综合竞争力。一方面,要尽快培育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创造自己的企业品牌和产业品牌。另一方面,要重点吸引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入区,提高品牌的数量和层次。通过“品牌”企业的影响,吸引配套企业入驻,强化区域品牌,树立开发区的产业特色及号召力,提高综合竞争力,从而实现开发区品牌和企业品牌的良性互动共促发展。
(三)突破制约发挥优势,加大力度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借助外力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是推动经济实现超常规发展的重要选择。对开发区来说,如果没有招商引资,就没有开发区的今天;放弃忽视招商引资,等于放弃开发区的明天。因此,必须把招商引资作为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永恒主题,紧抓不放。要针对影响开发区招商引资的重点问题,强化措施,破难攻关。一是破解土地瓶颈,为招商引资项目顺利落户提供保证。土地问题解决不了,招商引资就是一句空话。根据开发区目前的情况,解决土地问题可考虑以下几条途径:第一,盘活存量,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率。设立投资标准,对现有驻区企业土地进行清核,凡不符合投资条件、进驻标准和投资占地要求的,特别是对圈而不建的项目要按照有关规定调整处理;对多占土地的项目,鼓励其增资扩股,实现无地招商,把土地的空置率降到最低;对于难以回收的空置土地、规定期限内没有追加投资且对项目空地拒绝进行合理调剂的,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提高土地税收标准,促其提高土地利用率;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如兴建一批高标准、高起点的厂房,并采取积极的鼓励政策,引导中小项目进入园区的标准厂房,盘活存量土地。第二,采取“腾笼换鸟”的办法,对产业档次低、规模小,占地不合理的企业给予适当补偿,妥善安置,让出来的土地安置更好的项目。第三,政策倾斜,增加开发区土地使用指标。围绕开发区“二次创业”和“东进”需要,建议近几年内全市土地指标向开发区倾斜,对引进和新上的一些大项目、好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由市里专题研究解决。第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土地价格问题。目前开发区土地每亩13.6万元,高于其他县市一倍以上,严重影响招商引资。建议报请省政府将开发区东部的抬头寺、袁桥、赵虎三个乡镇从行政区划上划回陵县,使三个乡镇的土地价格执行陵县标准,三个乡镇行政和土地开发使用仍授权开发区管理,以解决开发区土地价格问题。二是调整工作思路,提高招商引资效果。认真研究国内外产业调整动态和资本流向规律,积极发挥开发区的区位、资源、产业优势,通过“南融北接”“东跨西联”和寻求与发达地区资本、技术、产品优势的最佳对接点,选准招商方向,提高招商引资的准确性;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面向国内外热点区域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进一步转变招商方式,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产业链招商、企业招商和园区招商,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性。三是打造招商平台,为招大商创造必要条件。加快配套产业的引进和培养,为引进高精尖大项目创造产业配套平台;搞好技术型劳动力的培养和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制定有效的鼓励政策,为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创建人才平台;采取力度更大、更为有效的政策措施,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创造环境平台。
集体经济调研报告范文5
一、基础工作
通过查验原始记录、档案资料、统计台帐和相关报表发现,各种类型单位资料呈现明显差别:大型国企基础好,资料完整;中小企业差距大,管理完善制度健全的单位,基本建立了财会统计台账,私营家族式小型企业仅有简单记录,财务报表由外聘相关人员完成;个体企业基本没有财务报表。县统计局提出,统计部门布置要求填报整理的报表、台账,最好能够由自治区或市统一印制,降低费用。个体及小型私营企业需要多方面加强工作,重点强调广泛宣传,积极争取配合普查工作,确保完成任务。
二、座谈会调研内容
通过召开座谈会调研,市县统计局对如何做好我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组织实施与业务指导充满信心,充分认识到经济普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全力以赴,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组织实施。对普查办公的组织模式,市、县提出要(来源:文秘站 )根据各地具体情况,由市县领导小组决定办公的组织形式。可以沿用第一次经济普查按专业,分散型实施形式;也可以采取“集中办公、统一管理”的方式实施普查。哪种组织形式更为有效、有利就用哪种形式,关键是要选调好能力强,有责任心的业务骨干,组成务实、高效、协作及负责的工作班子。
1、县级统计局选调责任心强的业务骨干,局内组成精干小组。在普查培训、单位清查、报表收发及分类整理阶段,集中流水式作业,适时推进,重点突破薄弱环节,工作组工作的重点是城镇及农村基层组织的清查;
2、根据普查任务需要,可以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市级局办公条件好,可多抽调有关部门的业务骨干,充分利用部门管理单位的力量,协助收集清查资料;
3、
普查内容。坚持执行国家普查方案,努力完成自治区布置的普查任务。科技、文化、服务业及能源统计增加的指标,要有充分准备,最好不要临时增加任务。基础条件好的大型企业财务制度健全、核算水平和承受能力强,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普查内容,不要向小型企业布置新的任务。
1、普查的内容不要太繁琐,指标的明确,最好不要有不确切的指标出现;
2、各市尽可能不要再增加指标,如确需增加,要根据经济条件给予基层普查员一定的补助;
3、普查所增加的内容要专款专用。
依法普查。经济普查任务艰巨,需要各普查单位给予协助,普查宣传要到位,最好能够在主要街道悬挂宣传标志,普查执法工作也要跟进,在普查的关键时间,采取公开曝光的形式,有步骤的处置几起违法虚报、瞒报、拒报普查报表的行为,造成声势,扩大影响,为经济普查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1、自治区、市统计局可以在各地提供的黑名单中,选择几起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违法单位,在单位清查、报表收集阶段,分别采用媒体曝光、内部通报的形式加以处罚。
2、对虚报、瞒报、拒报普查报表,行为恶劣,影响极坏的违法者,建议由自治区、市经普办及有关单位,组成联合执法组,当场处罚;
3、
数据衔接。经济普查与年报的重要数据应该基本一致,建议将规模以上、限额以上、资质等级以上单位数及主要经济指标,作为检验普查数据质量的重要依据,有第一次经济普查的经验,对要做好年报与普查数据的衔接充满信心,在普查业务指导阶段必须注意以下问题,避免年报与普查数据发生矛盾。
1、规模以上、限额以上、资质等级以上单位数应该基本一致;
2、规模以上、限额以上、资质等级以上单位填报的经济指标包含的范围允许有误差;
3、规模以上、限额以上、资质等级以上单位填报的经济指标误差应该能够测算。
资料开发。经济普查数据是重要的战略成果,要重视资料工作,对的形式、内容及资料开发的项目、方式要有统一设计,分级负责的规划。
1、公报格式、内容大体一致;
2、课题研究、论文要点可以广泛交流;
集体经济调研报告范文6
一、调研目的
按照《关于做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以“继续解放思想,推动农林事业科学发展”为主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在农林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经验,找准并解决影响和制约农林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形成一批针对性、操作性以及创新性强的调研成果,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制度,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机制。
二、调研内容
1.影响和制约农林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如何深入发展设施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等。
2.关系农村、农业、农民利益的切身问题。包括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等情况。
3.农林系统干部队伍思想观念和工作状态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调研方式
1.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调研。通过深入基层、实地调查、座谈研讨等形式征求各级党政领导、相关部门、农林系统、各乡镇(场)和基层农民对农林工作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2.开展业务工作的同时,突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调研的内容。
3.与开展重点调研课题相结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开展如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强乡村、如何发展设施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如何加快新农村建设等重点调研,尽快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四、进度安排
4月9日—4月3日为调研准备阶段,研究制定调研方案;4月4—4月19日为集中调研阶段,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实施实地调研、座谈研讨等;二是撰写并提交调研报告。4月20日—4月24日为修正阶段,征求上级主管部门、下属部门及有关专家等多方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最终报分管领导审签。
五、调研提纲
以深入基层、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针对机关、基层存在的突出、重点问题进行调研。
在农林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特别是特色做法、主要成效以及经验启示有哪些?本部门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有哪些?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如何突出实践特色,有效设计活动载体,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农林工作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对农林系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有什么建议?
广大村民反映强烈、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影响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对发展设施农业有什么疑虑?对壮大集体经济有什么建议?对农林工作最满意的是哪些地方,最不满意的是哪些地方?对于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就壮大集体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对农林局的工作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六、调研课题
*
七、有关要求
1、成立领导调研小组。
*
2、明确责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专题调研方案和提纲(4月3日前完成),各责任人负责具体实施。局党部所属各支部及各科室也要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找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4月20日前完成上报局领导小组办公室)。